CN1819010A - 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光源调整方法与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光源调整方法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19010A
CN1819010A CN 200610071518 CN200610071518A CN1819010A CN 1819010 A CN1819010 A CN 1819010A CN 200610071518 CN200610071518 CN 200610071518 CN 200610071518 A CN200610071518 A CN 200610071518A CN 1819010 A CN1819010 A CN 18190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signal
unit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7151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包建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 WIR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Y WIR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 WIR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KY WIR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61007151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819010A/zh
Publication of CN1819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190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可携式电子产品,其主要包括:一壳体;一透光部,设置于壳体上,用以接收该壳体外的一外部光线至该壳体内部;一显示单元,设置于该壳体内,用以显示一影像画面;一发光单元,设置于该壳体内,用以提供该显示单元所需的光源;以及一光感应单元,设置于该壳体内并电连接于该发光单元,用以根据该透光部所接收该壳体外该光线的强弱,进而调整该发光单元所提供该显示单元的光源亮度。

Description

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光源调整方法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光源调整方法,尤指具有可调式光源的一显示组件的一种可携式电子产品。
背景技术
可携式电子产品最主要的特色就是在于其外型轻巧好携带,可以让使用者不会因地区的限制走到哪用到哪,而可携式电子产品的特点除了在外型上的轻薄短小外,其所附加的功能也愈来愈多元化,以移动电话为例,除了一般使用者利用移动电话来接听与拨打电话的功能外,使用者更可以利用移动电话来上网、收听广播或音乐、利用蓝牙来进行档案的传输、相机的功能以及玩游戏等多元化的功能。
在显示屏幕方面,由原本较常使用的单色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Display以下简称:LCD)也逐步的朝向彩色液晶显示器(LCD)的发展。
请参见图1(a)(b),其为目前移动电话所包括的一液晶显示器1示意图,如图1(a)所示的移动电话为一翻盖式或一滑盖式的移动电话侧视图,而在图1(b)中所示的移动电话为一直板式移动电话。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该液晶显示器1为一移动电话壳体10所包覆,该液晶显示器1中主要包括有一液晶显示材料层11与一背光灯层12,该液晶显示材料层11中主要包括玻璃基板、导电薄膜以及滤光片(玻璃基板、导电薄膜以及滤光片在本图中均未示出)等的材料所构成,而该背光灯层12则包括有一背光灯组121用以点亮该液晶显示器1,使得使用者能够清楚的看到该液晶显示器1所显示的内容,又如图所示,通常在该液晶显示器1制造的过程中,会在该移动电话壳体10内缘靠近该背光灯组121的一侧涂上一反光材料111,如此可以防止该背光灯组121所产生的一光线1211通过造成该光线的散失,并借由该反光材料111将该光线1211反射后增加点亮该液晶显示器的亮度。
然而,在上述所提到目前移动电话所包括的该液晶显示器1结构,不论使用者所处环境的光线强弱,该背光灯层12中的该背光灯组121均发出同样强度的光线1211来点亮该液晶显示器1,如此一来,便会造成电流的耗损并加速移动电话电池电量的耗尽,因此,如何改善上述缺点,为发展本发明的最主要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为一种可携式电子产品,其主要包括:一壳体;一透光部,设置于该壳体上,用以接收该壳体外的一外部光线至该壳体内部;一显示单元,设置于该壳体内,用以显示一影像画面;一发光单元,设置于该壳体内,用以提供该显示单元所需的光源;以及一光感应单元,设置于该壳体内并电连接于该发光单元,用以根据该透光部所接收该壳体外该光线的强弱,进而调整该发光单元所提供该显示单元的光源亮度。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调整方法,应用于一可携式电子产品中,该可携式电子产品包括有一透光部、一显示单元、一发光单元以及一光感应单元,设置于该壳体内的发光单元用以提供该显示单元所需的光源,该光源调整方法包括下列步骤:该光感应单元根据该透光部接收一外部光线的强弱而发出一光源调整信号;以及该发光单元根据该第光源调整信号,进而调整出该显示单元所需的光源亮度。
附图说明
本发明得借由下列附图及说明,使得可更深入地了解:
图1(a),其为一翻盖式或一滑盖式移动电话所包括一液晶显示器的侧视图。
图1(b),其为一直板式移动电话所包括一液晶显示器的侧视图。
图2(a),其为本发明为改善传统装置的缺点而发展出一可携式电子产品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示意图。
图2(b),其为该翻盖式移动电话所包括的该光感应单元工作原理方块示意图。
图3,其为本发明为改善传统装置的缺点所发展出一可携式电子产品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示意图。
图4,其为本发明为改善传统技术手段的缺点而发展出一光源调整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2(a),其为本发明为改善传统装置的缺点而发展出一可携式电子产品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示意图,而在本实施例中,该可携式电子产品我们以一翻盖式移动电话2为例进行以下说明。从此侧视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该翻盖式移动电话2包括了一壳体20、一透光部21、一显示单元22、一发光单元23以及一光感应单元24,其中该透光部21设置于该壳体20上,可用以接收该壳体20外的一外部光线200至该壳体20内部,由于该翻盖式移动电话2其主电路板设置的位置主要是在输入按键(在本图中未示出)的部分,因此该透光部21所设置的位置可为相对于该显示单元22的后方或侧面的该壳体20上,该显示单元22主要由一液晶显示器所构成,可用以显示一影像画面,而该发光单元23则是提供该显示单元22在显示该影像画面时所需的光源231,该光源231可为发光二极管或冷阴极管,以便使用者能够清晰的浏览该显示单元22所显示的该影像画面内容。以下再就本发明的技术特征详细说明。
承上述的技术说明,本发明最主要的技术特征就是在于当该透光部21接收该外部光线200至该壳体20内部后,该外部光线200会通过设置在该壳体20内部的该光感应单元24,并经由该光感应单元24判断该外部光线200的强弱,进而对该发光单元23所提供该显示单元22的光源231亮度进行调整,若该透光部21所接收的该外部光线200为强度较强的光线,则该发光单元22会提供该显示单元23亮度较暗的光源231,若该透光部21所接收的该外部光线200为强度较弱的光线,则该发光单元22会提供该显示单元23亮度较亮的光源231,如此一来,本发明所述的该翻盖式移动电话2便可针对在先前技术中所提到的缺点进行改善,根据所处环境的光线的强弱,来调整该发光单元22所提供该显示单元23的光源亮度,进而达到省电的目的。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的该透光部21为一可透光玻璃,该可透光玻璃的表面涂有厚度极薄的汞、银粉或铝的金属薄膜210,使得该可透光玻璃可接收该外部光线200至该壳体20内部,并可将所接收至壳体20内部的该外部光线200加以反射,而在该发光单元23与该光感应单元24之间也设置有该可透光玻璃所完成的单面镜211,用以接收该外部光线200至该发光单元23内,而该单面镜211可对其所接收的该外部光线200与该发光单元23提供该显示单元22的光源231所发出的光线201加以反射,使得该透光部21所接收的该外部光线200不会从该壳体20内部透射出该壳体20外部,以达到让该透光部21所接收的该外部光线200更为聚集的效果。以下再就该光感应单元24的工作原理详细描述。
再请参见图2(b),其为该翻盖式移动电话2所包括的该光感应单元24工作原理方块示意图,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该光感应单元24包括有一光感应组件241、一模拟/数字信号转换器242、一控制器243以及一数字/模拟信号转换器244,其中该光感应组件241可为光敏电阻。而该光感应单元24的工作原理为该光感应组件241将所感应的该外部光线200转换成模拟格式的一光信号;该模拟/数字信号转换器242接收该光感应组件241所输出的该光信号并将该光信号由模拟格式转换成数字格式后输出;该控制器243接收该模拟/数字信号转换器242所输出的该光信号,并对该光信号进行判断后发出一光源调整信号;最后由该数字/模拟信号转换器将数字格式的该光源调整信号转换成模拟格式的该光源调整信号后输出至该发光单元22,而上述该控制器所发出的该光源调整信号若为一光源调暗信号,则该发光单元22根据该光源调暗信号进而调暗该显示单元23所需的光源亮度;该控制所发出的该光源调整信号若为一光源调亮信号,则该发光单元22根据该光源调亮信号进而调亮该显示单元23所需的光源亮度。
经由上述的技术说明,本发明所述的该可携式电子产品最主要的特征即是在于该壳体20上设置有该透光部21以接收环境中所产生的光线来做为该显示单元23所需的光源亮度,并配合该光感应单元24的设置,可对该透光部21所接收的光线强度进行判断,进而调整该发光单元22所提供该显示单元23的光源亮度,如此一来,该可携式电子产品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便可使该发光单元22发出亮度较暗的光源以节省电流的输出,确实改善了先前技术中所提到的缺点,进而完成本发明的最主要的目的。
请参见图3,其为本发明为改善传统装置的缺点所发展出一可携式电子产品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我们以一直板式移动电话3为例进行以下的说明。由此侧视图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该直板式移动电话包括有一壳体30、一透光部31、一显示单元32、一发光单元33以及一光感应单元34,而与第一优选实施例最大的不同在于该直板式移动电话3与该翻盖式移动电话在内部主电路板(在本图中未示出)安装的位置有所不同,因此该直板式移动电话3所包括的该透光部31设置于该壳体30上的位置必需要避开该直板式移动电话3内部主电路板安装的区域,也就是将该透光部31设置于相对于该示单元32的侧面的该壳体30上,如此才能确保该透光部31所接收的该外部光线200不会被主电路板挡住,造成该透光部31无法接收到该外部光线200的情况发生,而其余技术手段与该光感应单元34的工作原理均与第一优选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予赘述。
请参见图4,其为本发明为改善传统技术手段的缺点而发展出一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光源调整方法流程示意图,该光源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该透光部接收一外部光线至壳体内部;该光感应单元判断该外部光线是否为强度较强的光线;若该外部光线为强度较强的光线,则该光感应单元对该发光单元发出一光源调暗信号,该发光单元根据该光源调暗信号进而调暗该显示单元所需的光源亮度;若该外部光线为强度较弱的光线,则该光感应单元对该发光单元发出一光源调亮信号,该发光单元根据该光源调亮信号进而调亮该显示单元所需的光源亮度。
综合以上的技术说明,本发明所述的该可携式电子产品,在通过第一优选实施例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说明后,其最主要的精神就是在该可携式电子产品的该壳体上设置可接收外部光线的透光部,以便该可携式电子产品利用该透光部所接收的外部光线来做为该显示单元的光源,并通过该光感应单元的设置来感应该透光部所接收的外部光线强弱,并进一步调整该发光单元所提供给该显示单元的光源亮度,如此一来,本发明所述的该可携式电子产品便可应因所处环境的光线强弱,调整该发光单元的光源亮度,达成节省电流输出的功效,确实有效的改善了在先前技术中传统技术手段所造成的缺点,进而达成发展本发明的最主要目的,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而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更可广泛的被应用于MP3随身听、数字相机、个人数字助理、可携式液晶显示器以及掌上型游戏机的可携式电子产品对其所配置的可充电式电池的充电动作上,因此,本发明可由业内人士任施匠思而为诸般修饰,然均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携式电子产品,其主要包括:
一壳体;
一透光部,设置于该壳体上,用以接收该壳体外的一外部光线至该壳体内部;
一显示单元,设置于该壳体内,用以显示一影像画面;
一发光单元,设置于该壳体内,用以提供该显示单元所需的光源;以及
一光感应单元,设置于该壳体内并电连接于该发光单元,用以根据该透光部所接收该壳体外该外部光线的强弱,进而调整该发光单元所提供该显示单元的光源亮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该透光部为一可透光玻璃,该可透光玻璃的表面是涂有汞、银粉或铝的金属薄膜,使得该可透光玻璃可接收该外部光线至该壳体内部,并可将所接收至壳体内部的该外部光线加以反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携式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该光感应单元与该发光单元之间设置有以该可透光玻璃所完成的一单面镜,用以接收该外部光线至该发光单元内,而该单面镜对其所接收的该外部光线与该发光单元提供该显示单元的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加以反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该透光部设置于相对于该显示单元的后方或侧面的该壳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该光感应单元包括:
一光感应组件,为一光敏电阻,其可将该透光部所接收的该外部光线强度转换成模拟格式的一光信号;
一模拟/数字信号转换器,电连接于该光感应组件,其可将模拟格式的该光信号转换成数字格式的该光信号后输出;
一控制器,电连接于该模拟/数字信号转换器,其可接收数字格式的该光信号,该控制器并可对该光信号进行判断,进而发出一光源调整信号后输出;以及
一数字/模拟信号转换器,电连接于该处理器与该发光单元,其可将数字格式的该光源调整信号转换成模拟格式的该光源调整信号,而该发光单元根据该光源调整信号,进而调整出该显示单元所需的光源亮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携式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器所发出的该光源调整信号为一光源调暗信号,而该发光单元根据该光源调暗信号进而调暗该显示单元所需的光源亮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携式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器所发出的该光源调整信号为一光源调亮信号,而该发光单元根据该光源调亮信号进而调亮该显示单元所需的光源亮度。
8.一种光源调整方法,应用于一可携式电子产品中,该可携式电子产品包括有一壳体、该壳体上的一透光部以及该壳体内的一显示单元、一发光单元以及一光感应单元,设置于该壳体内的发光单元用以提供该显示单元所需的光源,该光源调整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该光感应单元根据该透光部接收一外部光线的强弱而发出一光源调整信号;以及
该发光单元根据该光源调整信号,进而调整出该显示单元所需的光源亮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源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应用的该可携式电子产品所包括的该透光部为一可透光玻璃,该可透光玻璃的表面涂有汞、银粉或铝的金属薄膜,使得该可透光玻璃可接收该外部光线至该壳体内部,并可将所接收至壳体内部的该外部光线加以反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源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光感应单元判断该外部光线为强度较强的光线,该光源调整信号为一光源调暗信号,当该光感应单元判断该外部光线为强度较弱的光线,该光源调整信号为一光源调亮信号。
CN 200610071518 2006-03-29 2006-03-29 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光源调整方法与系统 Pending CN18190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10071518 CN1819010A (zh) 2006-03-29 2006-03-29 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光源调整方法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10071518 CN1819010A (zh) 2006-03-29 2006-03-29 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光源调整方法与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19010A true CN1819010A (zh) 2006-08-16

Family

ID=36918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10071518 Pending CN1819010A (zh) 2006-03-29 2006-03-29 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光源调整方法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819010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43833A (zh) * 2016-12-26 2017-05-10 浙江科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反射式微动检测系统、自动化设备、工业机器人
CN106840229A (zh) * 2016-12-26 2017-06-13 浙江科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传感器、智能机器人
CN106908135A (zh) * 2016-12-26 2017-06-30 浙江科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传感器设计方法、传感器、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市政基础设施、地震预测系统、智能水网
CN108614375A (zh) * 2016-12-13 2018-10-02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14375A (zh) * 2016-12-13 2018-10-02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06643833A (zh) * 2016-12-26 2017-05-10 浙江科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反射式微动检测系统、自动化设备、工业机器人
CN106840229A (zh) * 2016-12-26 2017-06-13 浙江科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传感器、智能机器人
CN106908135A (zh) * 2016-12-26 2017-06-30 浙江科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传感器设计方法、传感器、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市政基础设施、地震预测系统、智能水网
CN106840229B (zh) * 2016-12-26 2019-07-02 杭州科聪自动化有限公司 传感器、智能机器人
CN106643833B (zh) * 2016-12-26 2020-02-21 浙江科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反射式微动检测系统、自动化设备、工业机器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96170A (zh) 显示器件和便携式终端设备
KR101976911B1 (ko) 순응적 스펙트럼 특성을 갖는 디스플레이
WO2007132835A1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926605A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显示器的动态显示控制
JP7308285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移動端末
CN1486445A (zh) 电子设备
JP4702263B2 (ja)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1290757A (zh) 可动态调整背光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动态调整背光的方法
CN1819010A (zh) 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光源调整方法与系统
CN107124902B (zh) 显示屏背光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US863840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 system and method
JP4436391B2 (ja) 携帯端末装置
JP4282651B2 (ja) 携帯端末装置
CN101819898A (zh) 移动手持电子设备上的自动键区背光调节
CN201303782Y (zh) 一种多功能发光二极管背光相框
US20070132922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for dual display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ing the same
JP2005286523A (ja) 携帯端末装置
US7391408B1 (en) Adjustable apparatus in display devices for automatic adjusting brightness
CN2845344Y (zh) 可调整亮度的通讯装置
CN211014930U (zh) 一种lcd用的自动调节机构
CN1933494A (zh) 节能移动电话
CN101098354A (zh) 具自动调整背光亮度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及方法
CN2899374Y (zh) 用于视频游戏机的电子装置
JP2004354872A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EP4040225B1 (en) Display panel and terminal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