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16764A - 摄像装置、备有该摄像装置的便携终端及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摄像装置、备有该摄像装置的便携终端及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16764A
CN1816764A CNA2004800190706A CN200480019070A CN1816764A CN 1816764 A CN1816764 A CN 1816764A CN A2004800190706 A CNA2004800190706 A CN A2004800190706A CN 200480019070 A CN200480019070 A CN 200480019070A CN 1816764 A CN1816764 A CN 18167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system
image pickup
pickup optical
camera head
imag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1907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齐藤正
杉浦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816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167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涉及搭载于小型且薄型电子器具的摄像装置的防尘、防湿构造的技术。具体的是为了防止外部灰尘或湿气进入摄像装置内的摄像元件,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包括:摄像元件,形成了与摄像元件碰接的脚部的台座,将被摄物体光导向摄像元件的摄像区域的摄像光学系统,围住摄像元件和台座和摄像光学系统的外框部件;通过台座或台座和外框部件的一部分,密封摄像元件的光电变换面侧的空间。另外,涉及将摄像光学系统以外的部位成型的凸轮部件,成型为使其周围面位于比凸轮面突出的位置,对该面实施了红外线截断涂层的摄像装置,并且,涉及从同一方向载置并组装构成这些摄像装置的部件而构成的摄像装置。

Description

摄像装置、备有该摄像装置的便携终端及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装置,尤其涉及装载于便携终端的小型、薄型摄像装置,以及可进行特写摄影(Macro摄影)摄像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起,已经有将小型薄型的摄像装置装载于手机或个人电脑等小型、薄型的电子器具以及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等,由此,远隔地区相互之间,不仅仅是声音信息,而且已经能够传送图像信息。
装载于这些便携终端的摄像装置,因为摄像光学系统的焦距非常短,而且孔径F值在2~4左右,所以,像侧的焦点深度非常浅,在摄像光学系统光轴方向定摄像面的位置时,要求有很严格的精度。另外,进行光电变换的各个受光部被以几μm的间距配置着,因此,在受光元件上配置的微型透镜上,当有遮住被摄物体光束的灰尘时,将会给被摄物体的图像信息造成障碍。
作为用于这些摄像装置的摄像元件,现在有使用CCD(ChargeCoupled Device)型影像传感器或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 Semiconductor)型影像传感器等的固体摄像元件。
针对这些,已经有关于摄像装置的摄像光学系统的位置设定方法和防尘方法的提案。例如,为了制造摄像装置时不必要进行焦点调整,使与光学部件形成一体的脚部碰接摄像元件,通过用加载部件在摄像元件方向对光学部件进行加载,这样渐渐定下摄像元件和光学部件的光轴方向的位置,这种具有防尘、防湿结构的技术,已经有所公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近年来,这些摄像装置为了达到更充实的功能,不仅仅有固定摄像光学系统、利用深的被摄物体深度的全焦点摄影,并且已经有移动摄像光学系统,使特写摄影成为可能的产品上市。
作为这些可进行特写摄影的摄像装置,例如,在摄影透镜和筒状镜座上相互地形成突起和倾斜凸轮槽,通过转动摄影透镜使摄影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移动,进行装配时的焦点调整,并且,利用此倾斜槽,使接近摄影成为可能的技术,已经有所公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另一方面,因为上述固体摄像元件本身是直至红外线区域为止具有分光敏度,所以,是在被摄物体光到达摄像元件之前,对红外线区域进行截断。
有关该红外线的截断,有在摄像透镜的前面配置红外线截断滤光器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特开2003-3775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2-82271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2-341218号公报
作为本发明需要解决的第一课题,有以下内容。
装载于上述便携终端的摄像装置,随着普及率的提高,伴随着对图像有优质化的要求,要求摄像装置中装载了高像素数摄像元件。
但是,由于希望达到画面优质的图像,摄像元件的高像素数化使得像素间隔减少,导致摄像元件的光电变换面上可以允许附着的灰尘的大小变得更小,已经发展到即使是附上用肉眼看不出的大小的灰尘,也可能会遮住被摄物体的光束,造成得不到图像数据、成为问题的状态。
针对于此,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摄像装置,在进行摄像元件和光学部件在光轴方向定位时不需要调整工序,是一种简便的能够防止外部灰尘进入的有效方法,但是,如果内部长时间处于微振动等情况时,因光学部件的脚部和镜框隔着的壁之间的接触引起的磨损,或由于脚部和摄像元件的碰接部的磨损产生灰尘,如果这些灰尘附着到摄像元件上面,则被摄物体光束被遮住,有产生对被摄体图像数据造成障碍之缺点的情况。
另外,在移动摄像光学系统进行变焦或接近摄影时,有必要对用于移动摄像光学系统的操作部件或驱动部件作机械性的连接,此时,存在外部灰尘从该连接部进入,发生同样缺点的问题。
作为本发明需要解决的第二课题,有以下内容。
随着搭载器具的薄型化,要求装载于便携终端的摄像装置必须非常薄,如果使用以往的陶瓷插件或树脂模型插件,则难于满足这个要求。因此,一般的是将形成了作为摄像元件的微型透镜阵列的半导体影像传感芯片,原封不动地实装于构成摄像装置的印刷基板,之后,装配光学系统等,这样,通过一体化来实行小型薄型化。
另外,这些便携终端被使用者携带,在各种环境条件下使用。尤其是摄像元件长时间处于高湿度情况下时,摄像元件的表面发生腐蚀,给微型透镜带来不良的影响,造成可靠性降低。
针对这些,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摄像装置,是在摄影透镜上形成突起,在筒状镜座上形成倾斜的凸轮槽,通过转动配置在摄像装置前端的孔径光圈挡座来转动摄影透镜,使其沿着该倾斜槽在光轴方向移动,若采取这样的结构,则湿气容易从摄影透镜圆周上没有突起的部分和筒状镜座内侧之间的间隙进入,存在一个对摄像元件有不良影响的问题。
另外,在采用凸轮槽或凸轮面,使光学系统沿着该凸轮移动的时候,如果这个凸轮面上附着异物的话,则存在给摄像光学系统的工作带来障碍,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发生偏斜的问题。
另外,随着搭载仪器的薄型化,要求装载于这些便携终端的摄像装置是极其薄的。
针对于此,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摄像装置,没有涉及截断红外线方法的记载,没有明确怎样截断红外线。
另外,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摄像装置,因为是在摄像透镜的前面配置了红外线截断滤光器,所以,摄像装置的全长变为不仅仅是摄像透镜,还必须加上红外线截断滤光器的厚度,存在一个全长、即厚度增大的问题。
并且,这样的摄像装置,就体积来说是1cm3以下的非常小的装置,操作人员进行手工装配时,必须是非常精细的操作,其装配成本很高。另外,用人工进行装配的话,难以迅速地对应需量的增大及减少。因此,应该考虑实行自动化装配,用低成本、且能够对应需量的增减。
另一方面,上述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摄像装置,是在摄影透镜和筒状镜座上相互地形成突起和倾斜槽,在装配时,使突起和倾斜槽吻合,且必须在之后转动摄影透镜而使其不发生脱落,这样存在一个问题,即该结构不是适合自动化装配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以得到一种从外部进入的灰尘或由内部运转引起产生的灰尘、不附着在摄像元件上给图像数据造成障碍的摄像装置以及备有该摄像装置的便携终端为第一目的。
另外,以得到一种是摄像光学系统沿凸轮移动结构的,凸轮上不附着异物,能够得到光学系统的正确的工作,能够防止湿气进入到摄像装置内部配置的摄像元件上,为了特写摄像,摄影光学系统是移动可能的摄像装置以及备有它的便携终端为第二目的。
另外,本发明鉴于上述第三问题,以得到一种既是为了特写摄像、摄影光学系统是可移动的,又是薄型化了的摄像装置以及备有它的便携终端为第三目的。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以得到一种能够自动化装配的,用低成本、能够适应需量增减的,可进行特写摄影的摄像装置为第四目的。
上述第一课题,可以通过以下做法得到解决。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摄像元件,形成有与该摄像元件碰接的脚部的台座,将被摄物体光导向前述摄像元件的摄像区域的摄像光学系统以及将前述摄像元件和前述台座和前述摄像光学系统包围起来的外框部件;由前述台座或是前述台座和前述外框部件的一部分,密封前述摄像元件的光电变换面侧的空间。
另外,在该摄像装置中,优选的是在脚部与前述摄像元件碰接的状态下,前述台座的位于与前述脚部不同的位置上的粘接部与前述实装了摄像元件的基板或前述外框部件粘接,密封前述摄像元件的光电变换面侧的空间。
另外,在该摄像装置中,优选的是摄像光学系统形成与前述台座碰接的碰接部,前述摄像光学系统由加载部件被向前述台座加载。
另外,在该摄像装置中,优选的是台座具有凸轮面,通过前述摄像光学系统在前述凸轮面上转动,前述摄像光学系统沿光轴移动。
另外,在该摄像装置中,优选的是台座具有以不同高度形成的碰接用水平面,前述摄像光学系统选择前述水平面的任何一个进行装配。
另外,在该摄像装置中,优选的是在台座的摄影光束透过部上形成构成摄影光学系统的光学部件的一部分。
另外,在该摄像装置中,优选的是在台座上形成红外线截断滤光器。
另外,在该摄像装置中,优选的是摄像光学系统由多个光学部件构成,该光学部件相互碰接。
通过使便携终端备有上述任何一个的摄像装置,能够得到一种装载有解决了上述第一课题的摄像装置的便携终端。
另外,上述第二课题通过以下做法得以解决。
1)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电变换被摄物体光的摄像元件,将被摄物体光导向该摄像元件的光电变换区域的摄像光学系统,具有与该摄像光学系统的光学有效面以外的部位上形成的碰接部碰接的凸轮面的凸轮部件以及保持前述凸轮部件的底座部件;前述凸轮部件具有低于前述凸轮面的层差部,通过涂在该层差部上的粘接剂与前述底座部件粘接。
2)在1)的摄像装置中,前述凸轮部件通过前述凸轮部件的外周侧面与前述底座部件镶嵌,通过前述粘接剂密封前述摄像元件侧的空间。
3)在1)或2)的摄像装置中,在前述凸轮部件上形成多个前述凸轮面,在多个凸轮面之间的区域上也形成了前述层差部。
4)在1)~3)的任何一项的摄像装置中,前述凸轮部件备有与前述摄像元件碰接的脚部,在该脚部与前述摄像元件碰接状态下被粘接于前述底座部件,前述摄像光学系统由加载部件被向前述摄像光学元件方向加载,通过前述碰接部与前述凸轮部件的凸轮面碰接。
上述第四课题通过以下做法得以解决。
5)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电变换被摄物体光的摄像元件,将被摄物体光导向该摄像元件的光电变换区域的摄像光学系统,具有与该摄像光学系统的光学有效面以外的部位上形成的碰接部碰接的凸轮面的凸轮部件;前述凸轮部件具有由透光性材料形成的透光部,将该透光部中的与形成了前述凸轮面侧同侧的面形成为,至少其周边面部位于比前述凸轮面突出的位置,在该面上实施红外线截断涂层。
6)在5)的摄像装置中,前述透光部是覆盖前述摄像元件的光电变换侧地形成在前述凸轮部件上,同时,前述凸轮部件备有与前述摄像元件碰接的脚部,在该脚部与前述摄像元件碰接的状态下被固定,前述摄像光学系统由加载部件被向前述摄像元件方向加载,通过前述碰接部与前述凸轮部件的前述凸轮面碰接。
7)在5)或6)的摄像装置中,前述实施了红外线截断涂层的面为前述透光部的被摄物体光入射侧的面,以该面为凹面。
上述第四课题通过以下做法得以解决。
8)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实装了光电变换被摄物体光的摄像元件的印刷基板,将被摄物体光导向前述摄像元件的光电变换区域的摄像光学系统,具有与该摄像光学系统的光学有效面以外的部位上形成的碰接部碰接的凸轮面的凸轮部件,保持前述凸轮部件的底座部件,至少包围前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外框部件以及可转动地配置于前述外框部件的外侧面的同时、一体形成了与前述光学系统卡合的卡合部的转动部件;是在前述印刷基板上,从同一方向载置组装前述底座部件、前述凸轮部件、前述外框部件、前述摄像光学系统、前述转动部件而构成的。
9)一种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该摄像装置包括:实装了光电变换被摄物体光的摄像元件的印刷基板,将被摄物体光导向前述摄像元件的光电变换区域的摄像光学系统,具有与该摄像光学系统的光学有效面以外的部位上形成的碰接部碰接的凸轮面的同时、备有与前述摄像元件碰接的脚部的凸轮部件,以及可转动地配置于前述外框部件的外侧面的同时、一体形成了与前述光学系统卡合的卡合部的转动部件,在该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前述印刷基板的规定位置上载置并固定前述底座部件的工序;将前述凸轮部件落入前述底座部件,在前述脚部与前述摄像元件碰接的状态下固定于前述底座部件的工序;在前述底座部件上固定前述外框部件的工序;在前述外框部件的内侧装入前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工序;将前述转动部件装入前述外框部件的外侧面,使前述卡合部与摄像光学系统卡合的工序。
10)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实装了光电变换被摄物体光的摄像元件的印刷基板,将被摄物体光导向前述摄像元件的光电变换区域的摄像光学系统,具有与该摄像光学系统的光学有效面以外的部位上形成的碰接部碰接的凸轮面的凸轮部件,至少包围前述凸轮部件和前述摄像光学系统的主壳体,可转动地配置在前述主壳体外侧面的同时、一体形成了与前述光学系统卡合的卡合部的转动部件;是在前述印刷基板上,从同一方向载置组装前述主壳体、前述凸轮部件、前述摄像光学系统、前述转动部件而构成的。
11)一种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该摄像装置包括:实装了光电变换被摄物体光的摄像元件的印刷基板,将被摄物体光导向前述摄像元件的光电变换区域的摄像光学系统,具有与该摄像光学系统的光学有效面以外的部位上形成的碰接部碰接的凸轮面的同时、备有与前述摄像元件碰接的脚部的凸轮部件,至少包围前述凸轮部件和前述摄像光学系统的主壳体,可转动地配置在前述主壳体外侧面的同时、一体形成了与前述光学系统卡合的卡合部的转动部件,在该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前述印刷基板的规定位置上载置并固定前述主壳体的工序;将前述凸轮部件落入前述主壳体,在前述脚部与前述摄像元件碰接的状态下固定于前述主壳体的工序;在前述主壳体的内侧装入前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工序;将前述转动部件装入前述主壳体的外侧面,使前述卡合部与摄像光学系统卡合的工序。
12)一种便携终端,其特征在于,备有1)~11)的任何一项的摄像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内装了本发明摄像装置的便携终端的一个例子的手机T的外观的图。
图2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00的立体图。
图3(a)以及图3(b)分别是用图2中所示F-F线剖切摄像装置100而得到的截面图。
图4是用于摄像装置100的台座的立体图。
图5是用图2中所示F-F线剖切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中的摄像装置150而得到的截面图。
图6是用于摄像装置150的台座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200的立体图。
图8是用图7中所示G-G线剖切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中的摄像装置200而得到的截面图。
图9是用于摄像装置200的台座的平面图。
图10是摄像光学系统上形成的碰接用突起和定位用突起的位置关系概略平面示意图。
图11(a)、图11(b)、图11(c)以及图11(d)是外框部件和台座的定位用突起和第3透镜的定位用突起的位置关系概略示意图。
图12(a)以及图12(b)是用图7中所示G-G线剖切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中的摄像装置300而得到的截面图。
图13是本发明中的摄像装置400的立体图。
图14(a)以及图14(b)是本发明的摄像装置400的内部结构概略示意图的截面图。
图15是底座部件的立体图。
图16是凸轮部件的立体图。
图17是外框部件的立体图。
图18(a)以及图18(b)是被一体单元化了的摄像光学系统的立体图。
图19是转动部件的立体图。
图20是隔着外框部件,转动部件与摄像光学系统的第3透镜的卡合关系截面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中的摄像装置500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摄像装置500的内部结构的概略截面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中的摄像装置的装配方向和顺序的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中的摄像装置的装配方向和顺序的其它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
图1是表示作为装载了本发明摄像装置的便携终端的一个例子的手机T的外观的图。
图1所示手机T,是带有显示画面D的作为壳体的上壳体71和带有操作按钮P的下壳体72通过铰链73连结。摄像装置S装载于上壳体71内的显示画面D的下方,摄像装置S配置为能够取得来自于上壳体71外表面侧的光线。
上壳体71的显示画面D的下方,配置了圆弧状的开口部74并使操作部件15从该开口部74露出。通过使该操作部件15在开口部74内向图示上方移动,设定为特写摄影时的对焦位置。
而且,这个摄像装置的位置,也可以配置在上壳体71内的显示画面D的上方或侧面,有关操作部件15的位置也同样。另外,当然,手机并不限于折叠式的。
(第1实施方式)
图2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00的立体图。同图的摄像装置100相当于图1中的摄像装置S。
如图2所示,摄像装置100的外表面,由实装了摄像元件的印刷基板11、用于连接便携终端其他控制基板的连接基板17、连接印刷基板11和连接基板17的柔韧印刷板FPC、外框部件12、装在该外框部件12上面的盖子部件13、在与外框部件12一体形成的凸起部12b上可转动地安装着的操作部件15、以及可转动地固定操作部件15的带台阶的螺丝16构成。
图3(a)是用图2中所示F-F线剖切摄像装置100而得到的截面图。以下为了避免说明的重复,对同样部件标上同样符号,进行说明。
同图中,外框部件12的内部由摄像光学系统50、台座6、实装于印刷基板11的摄像元件8、作为加载部件的压缩线圈弹簧9和盖子部件13构成,该摄像光学系统50从被摄物体侧起,由第1透镜1、决定摄像光学系统孔径F值的孔径光圈4、第2透镜2、用于遮挡不必要光线的固定光圈5a、5b、第3透镜3构成。
本发明中的台座6,其像面侧上至少3处形成了与摄像元件8碰接的脚部6d。
图4是用于摄像装置100的台座6的立体图。同图是从摄像光学系统50侧看过去的图。
如图4所示,台座6由透光性材料成形,在摄像光学系统50侧上,以大约120°的间隔形成了高度较低的水平面D、高度较高的水平面E以及连接这些水平面的倾斜面F(以下称为凸轮面)。并且,由形成为平行平面板的摄像光束透过部6t和形成为四角形箱状的框部6h构成。
回到图3(a),该台座6装配为通过框部6h包围摄像元件8的周围,如图所示,在脚部6d与摄像元件8碰接的状态,与脚部6d不同位置上的作为粘接部的框部6h通过粘接剂A(例如,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与印刷基板11粘接,进行密封。即,通过该台座6,摄像元件8的光电变换面侧的空间被密封成隔绝的空间,使得防止外部灰尘进入这个空间成为可能。
另外,因为脚部6d和框部6h的粘接部是不同的面,所以,粘接剂A不会进入脚部6d的下面,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方向也不会发生偏离。
并且,外框部件12是用其外周、通过粘接剂B(例如,橡胶类粘接剂)与印刷基板11粘接固定。
图3(b)是使外框部件12与印刷基板11碰接后,通过粘接剂B粘接固定的例子。与图3(a)相比,使外框部件12与印刷基板11碰接,并且,通过在台座6和外框部件12碰接的部分设置空间,这样,能够降低对台座6的光轴方向的冲击,其结果是能够更加降低外部施加在摄像元件8上的冲击的影响。
如图所示,摄像光学系统50是通过将第1透镜1、第2透镜2、第3透镜3通过光学有效面以外的凸缘部相互碰接,用粘接剂等相互固着被单元化,由于不介于其他部件而构成,所以,能够装配得透镜相互之间没有间隔误差。
在构成该摄像光学系统50的第3透镜3的摄像面侧上,以大约120°的间隔形成了突起3a,配置为与台座6上形成的凸轮面对应,通过该突起3a与台座6的凸轮面碰接。并且,第3透镜3的凸缘部的被摄物体侧上,盖子部件13和第3透镜3的凸缘部之间装入了压缩线圈弹簧9。通过该压缩线圈弹簧9,摄像光学系统50和台座6被向摄像元件8方向加载。
另一方面,在可转动的操作部件15上形成的凸起部15b,通过带台阶的螺丝16,装配为与第3透镜3的双叉部3f卡合(参照图2)。图1所示从便携终端T的开口部74露出的该操作部件15,是使用者操作的部位。
如此构成的摄像装置100,通过转动操作操作部件15,与凸起部15b卡合的第3透镜3的双叉部3f也被转动,第3透镜3上形成的突起3a从凸轮面的低水平面D经倾斜面F向高水平面E移动,这样等于是摄像光学系统50沿光轴向被摄物体侧移动。因此,能够作远距离摄影和近距离摄影的切换。
即,通过用台座6密封摄像元件8的光电变换侧空间,可以解决外部灰尘的进入或由内部的动作产生的灰尘进入,附着在摄像元件上,给图像数据造成障碍的问题。并且,通过在具有与摄像元件8碰接的脚部6d的台座6上形成凸轮面,在其上使由加载部件加载的摄像光学系统碰接,由此,能够使得参与光轴方向位置的干预部件只有台座6,使得摄像元件和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方向的正确定位也成为可能,而且能够得到也可进行接近摄影的摄像装置。
(第2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2实施方式显示了用台座和外框部件的一部分密封摄像元件的光电变换面侧的空间的例子。
备有第2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手机T的外观以及摄像装置150的立体图,因为与图1以及图2一样,所以省略。另外,以下的摄像装置150相当于图1中的摄像装置S。
图5是用图2中所示F-F线剖切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中的摄像装置150而得到的截面图。以下为了避免说明的重复,对同样部件标上同样符号,对不同于第1实施方式的部分进行说明。
同图中,外框部件12的内部,由与图3(a)相同的摄像光学系统50、台座6、实装于印刷基板11的摄像元件8、作为加载部件的压缩线圈弹簧9以及盖子部件13构成。
如同图所示,台座6在像面侧上至少3处形成了与摄像元件8碰接的碰接脚部6d。
图6是用于摄像装置150的台座6的立体图。该图是从摄像光学系统50侧看过去的图。
如图6所示,台座6由透光性材料成形,与图4同样,在摄像光学系统50侧上,以大约120°的间隔成了高度较低的水平面D、高度较高的水平面E、连接这些水平面的倾斜面F(以下称为凸轮面)。并且由形成为平行平面板的摄像光束透过部6t、檐部6j、定位用突起6k构成。
回到图5,该台座6装配为使外框部件12上形成的没有图示的切口部和定位用突起部6k位置吻合,如图所示,作为粘接部的檐部6j以及定位用突起部6k和外框部件12的内接面,通过粘接剂A(例如,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粘接并密封。并且,先用粘接剂A将外框部件12的外周和印刷基板11粘接和密封,然后,用粘接剂B(例如,橡胶类粘接剂)粘接固定。此时,粘接剂B用作增强强度,也可以省略。
即,通过台座6和外框部件12的外周,将摄像元件8的光电变换面侧空间密封成隔绝的空间,能够防止外部灰尘进入该空间。
如此构成的摄像装置150,以与图3(a)中所说明的同样的动作,摄像光学系统50沿着光轴能够向被摄物体侧移动,能够进行远距离摄影和近距离摄影的切换。
即,通过用台座6和外框部件的一部分密封摄像元件8的光电变换侧空间,可以解决外部灰尘的进入或内部工作产生的灰尘进入,附着在摄像元件上,给图像数据造成障碍的问题。并且同样,通过在具有与摄像元件8碰接的脚部6d的台座6上形成凸轮面,在其上使由加载部件9加载的摄像光学系统碰接,由此,能够使参与光轴方向位置的干预部件只有台座6,摄像元件和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方向的正确定位也成为可能,而且能够得到也可进行接近摄影的摄像装置。
(第3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3实施方式是台座上具有以不同高度形成的水平的碰接面,摄像光学系统可以选择任何一个碰接面进行装配的例子。
备有第3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手机T的外观,是从图1所示的结构中省略删除开口部74、操作部件15。以下的摄像装置200相当于图1中的摄像装置S。
图7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200的立体图。以下为了避免说明的重复,对同样功能部件标上同样符号,对与上述第1、第2实施方式相异的部分进行说明。
如同图所示,摄像装置200的外表面,由实装了摄像元件的印刷基板11、用于连接便携终端其他控制基板的连接基板17、连接该印刷基板11和连接基板17的柔韧印刷板FPC、外框部件12、装在该外框部件12上的盖子部件13构成。
图8是用图7中所示G-G线剖切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摄像装置200而得到的截面图。
同图中,外框部件12的内部,由与图3(a)相同的摄像光学系统50和台座6、实装于印刷基板11的摄像元件8、作为加载部件的压缩线圈弹簧9、盖子部件13构成。如同图所示,台座6在像面侧上至少3处形成了与摄像元件8碰接的碰接脚部6d。
构成摄像光学系统50的第3透镜的凸缘部的被摄物体侧上,盖子部件13和第3透镜的凸缘部之间装入了压缩线圈弹簧9。通过该压缩线圈弹簧9,摄像光学系统50和台座6被向摄像元件8方向加载。
图9是用于摄像装置200的台座6的平面图。同图是从摄像光学系统50侧看过去的图。
同图中,台座6由透光性材料成形,在摄像光学系统50侧上,分别以约120g的间隔形成了高度不同的水平面K、L、M、N,圆周上各3处具有相同高度的水平面。即,同图中同符号的位置是距离脚部6d(参照图8)的碰接面的高度是相同的,以不同高度的4种水平面形成。并且由形成为平行平面板的摄像光束透过部6t、檐部6j、定位用突起6k构成。
该定位用突起6k镶嵌于外框部件12上形成的定位部,可以进行圆周方向的定位。如图所示,上述各水平面的界线是以定位用突起6k的二等分线P为基准,各30度刻度。
回到图8,该台座6装配为使外框部件12上形成的没有图示的切口部和定位用突起部6k位置吻合,如图所示,作为粘接部的檐部6j以及定位用突起部6k和外框部件12的内接面通过粘接剂A(例如,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粘接和密封。并且,先用粘接剂A将外框部件12的外周和印刷基板11粘接和密封,然后,用粘接剂B(例如,橡胶类粘接剂)粘接固定。此时,粘接剂B用作增强强度,也可以省略。
即,用台座6和外框部件12的外周,将摄像元件8的光电变换面侧空间密封成隔绝的空间,能够防止外部灰尘进入该空间。
图10是摄像光学系统50上形成的碰接用突起3a和定位用突起3k的位置关系概略平面示意图。同图是从被摄物体侧看过去的摄像光学系统50,碰接用突起3a用虚线表示。
构成摄像光学系统50的第3透镜的摄像面侧上形成了与台座6碰接的突起3a,通过该突起3a与台座的水平面的任何一个碰接。另外,如图所示,该突起3a是以偏离定位用突起3k的二等分线P的15度的位置为基准,以120度的间隔被形成在3处。
对将如此构成的图9所示台座6和图10所示摄像光学系统50装入外框部件12,与上述4个不同水平面K、L、M、N中的任何一个,作选择性碰接的方法进行说明。
图11(a)、图11(b)、图11(c)以及图11(d)是外框部件12和台座6的定位用突起6k和第3透镜的定位用突起3k之位置关系概略示意图。
如同图所示,外框部件12上,以90度的间隔形成了台座6定位用突起6k与摄像光学系统定位用突起3k进行卡合的4处凹部W、X、Y、Z。
图11(a)显示了使台座6的定位用突起6k与摄像光学系统的定位用突起3k双方卡合于凹部W的情况。此时,第3透镜的碰接用的3处突起3a,位于台座6上形成的水平面K上。
图11(b)显示了使台座6的定位用突起6k卡合于凹部W,摄像光学系统的定位用突起3k卡合于凹部X的情况。此时,第3透镜的碰接用的3处突起3a,位于台座6上形成的水平面N上。
图11(c)显示了使台座6的定位用突起6k卡合于凹部W,摄像光学系统的定位用突起3k卡合于凹部Z的情况。此时,第3透镜的碰接用的3处突起3a,位于台座6上形成的水平面L上。
图11(d)显示了使台座6的定位用突起6k卡合于凹部W,摄像光学系统的定位用突起3k卡合于凹部Y的情况。此时,第3透镜的碰接用的3处突起3a,位于台座6上形成的水平面M上。
即,相对于台座6的突起6k的位置,通过使第3透镜的突起3k与在外框部件12上形成的4处凹部中选择任何一个进行组装,这样,摄像元件和第3透镜,即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上的位置能够作4种选择。
这样,通过选择外框部件12上形成的4处凹部的任何一个进行装配,能够吸收摄像光学系统的后焦点的制造离差,能够得到一种总是对所定被摄物体距离保持对焦的摄像装置。而且,该凹部的选择,可以是对摄像光学系统个别测定来决定,也可以是以每制造批量单位来决定。
而且,在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中,台座6是使用具有不透过红外线功能(红外线截断功能)的材料成形的。通过这种作法,能够减薄摄像装置的厚度。另外,也可以对台座6的摄像光束透过部6t施行红外线截断涂层,也可以封贴玻璃制的红外线截断滤光器,或当然也可以在盖子部件13上封贴玻璃制的红外线截断滤光器。
另外,这里是对采用具有凸轮面或高度不同的水平面的台座的结构进行了说明,当然即使是将台座的摄像光学系统碰接面形成为同样高度的结构也没有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另外,作为加载部件,对采用压缩线圈弹簧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当然也可以是板簧、海绵状的加载部件等。
(第4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上述第1~第3实施方式是对采用台座的结构进行了说明,第4实施方式是对在台座的摄影光束透过部上,形成构成摄像光学系统的光学部件的一部分的例子进行说明。
备有第4实施方式摄像装置的手机T的外观,是从图1所示的结构中省略删除开口部74、操作部件15。以下的摄像装置300相当于图1中的摄像装置S。第4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300,因为与图7的是同样形状,所以省略说明。
图12(a)是用图7中所示G-G线剖切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的摄像装置300而得到的截面图。
同图中,外框部件12的内部,由摄像光学系统50、实装于印刷基板11的摄像元件8以及盖子部件13构成。如同图所示,构成摄像光学系统50的第3透镜3上形成了脚部6d和包围摄像元件8的四角形或圆形的箱型框部6h。即,在上述台座的摄影光束透过部形成了第3透镜。
摄像光学系统50采用如此形成的第3透镜3进行装配,如图所示,在脚部6d与摄像元件8碰接的状态,与脚部6d不同位置上的作为粘接部的框部6h,通过粘接剂A(例如,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与印刷基板11粘接密封。即,通过该第3透镜3,摄像元件8的光电变换面侧的空间被密封成隔绝的空间,能够防止外部灰尘进入这个空间。
而且同样地,因为脚部6d和粘接部的框部6h是不同的面,所以,粘接剂A不会进入脚部6d的下面,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方向也不会发生偏离。
并且,外框部件12是用其外周,通过粘接剂B(例如,橡胶类粘接剂)与印刷基板11粘接固定。
图12(b)是使外框部件12与印刷基板11碰接,然后通过粘接剂B粘接固定的例子。与图12(a)相比,使外框部件12与印刷基板11碰接,并且通过在台座6和外框部件12碰接的部分设置空间,这样,能够降低对台座6的光轴方向的冲击,其结果能够更加降低外部施加在摄像元件8上的冲击的影响。
如图所示,摄像光学系统50是通过将第1透镜1、第2透镜2、第3透镜3由光学有效面以外的凸缘部相互碰接,用粘接剂等相互固着被单元化,由于不介于其他部件而构成,所以,能够装配得相互之间没有透镜间隔误差。此时,也可以拿掉作为加载部件的压缩线圈弹簧。
此时,红外线截断是通过在构成摄像光学系统50的光学有效面中的任何一个上,实施红外线截断涂层,来实施防止红外线的透过。
通过这种做法,能够减少部件个数,降低成本。
(第5实施方式)
以下,对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3是本发明中的摄像装置400的立体图。该摄像装置400装载于图1所示摄像装置S的位置。
如同图所示,摄像装置400的外表面,由实装了摄像元件的印刷基板11、用于连接便携终端其他控制基板的连接基板24、底座部件21、具有开口部13k的盖子部件13和装饰板14、形成了用于转动目的的操作部22s的转动部件22构成。操作部22s是在内部与图1所示手动操作部件15机械式地连接着的,与手动操作部件15连动,转动部件22能够转动的结构。另外,印刷基板11上实装了没有图示的各种电阻、电容器等的电器部件。
在该摄像装置400装载于便携终端之际,盖子部件13或装饰板14是介于橡胶的O型环等、押贴在外罩玻璃上地装入的。因此,装载于便携终端后,从该开口部13k不会有灰尘进入。另外,装载于便携终端前,使用密封材料等遮蔽开口部13k,防止灰尘进入。
图14(a)以及图14(b)是本发明的摄像装置400的内部构造概略示意图的截面图。同图是用图13所示F-F线剖切,表示其截面的,以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O为界线,右侧表示摄像光学系统的焦点对在过焦点距离的状态;左侧表示使摄像光学系统的焦点向被摄物体作规定量移动,对在近距离特写摄影时的状态。以下的图中,为了避免说明的重复,对同样功能的部件标上同样符号进行说明。并且,以下采用图14(a)进行说明。
如同图(a)所示,摄像装置400的内部配置着:由第1透镜1、第2透镜2、第3透镜3和各透镜上装着的光圈构成的摄像光学系统50;在与第3透镜的光学有效面以外的像侧面上一体形成的3处突起部3d(碰接部)碰接的位置上,形成了凸轮部7c的凸轮部件7;实装于印刷基板11的摄像元件8。
如图所示,第1透镜1、第2透镜2、第3透镜3是通过光学有效面以外的凸缘部相互碰接,用粘接剂等相互固着被单元化,由于不介用其他部件而构成,所以,能够装配得透镜相互之间没有间隔误差。
凸轮部件7是使用透光性材料,具有覆盖摄像元件的光电变换面侧地形成的被摄物体光束的透光部7a,该透光部7a的面7b1、7b2中,将被摄物体光入射侧的面7b1形成在从凸轮面突出的位置,同时,实施了红外线截断涂层。另外,凸轮部件7上多处一体形成了脚部7d,与摄像元件8的光电变换面侧的光电变换面以外的区域碰接。
通过这样使脚部7d与摄像元件8碰接,能够正确的定出决定摄像光学系统50的光轴方向位置的凸轮面的相对于摄像元件8的位置。
一体地被单元化的摄像光学系统50是通过第3透镜3的凸缘部由作为加载部件的压缩线圈弹簧9被向摄像元件8方向加载。这样,摄像光学系统50介于凸轮部件7,与摄像元件8的在光轴方向上的间隔被决定。
凸轮部件7镶嵌于底座部件21的内侧,通过粘接剂粘接并保持。并且,底座部件21通过粘接剂与印刷基板11粘接固定。为了缓和对摄像元件8的冲击力,选择用于粘接凸轮部件7与底座部件的粘接剂的固化后的硬度,低于用来固定底座部件与印刷基板的粘接剂的固化后的硬度(柔软)。另外,底座部件21上装有包围摄像光学系统50的外框部件23。在该外框部件23的外侧面可转动地装配转动部件22。并且,该转动部件22被装配成使内侧上一体形成的卡合部22t与第3透镜3的卡合部3t卡合。装入压缩线圈弹簧9之后,再将盖子部件13装配至外框部件23。
另外,在外框部件23形成开口部,其成为转动部件22上形成的卡合部22t转动的区域。如图所示,该开口部由转动部件22遮蔽(参照图14(a)的光轴O的右侧)。
即,通过转动由外框部件23的外侧支撑着的转动部件22的操作部22s,转动部件22上形成的卡合部22t转动。卡合于卡合部22t的第3透镜3,即摄像光学系统50也随之转动,通过第3透镜的突起部3d沿着凸轮部件7的凸轮部7c上的凸轮面移动,抵抗压缩线圈弹簧9的加载力,在光轴O方向发生移动,成为近距离对焦的特写摄影状态(参照图14(a)的光轴O的左侧)。如图所示,此时,摄像光学系统50是第3透镜3的凸缘部外周镶嵌于外框部件23的内侧,通过该镶嵌部,能够被导向于光轴O方向。
并且,采用图15~图20的各部件立体图,对本发明的摄像装置作更详细的说明。
图15是底座部件21的立体图。同图显示了底座部件21装配于实装了摄像元件8的印刷基板11上的状态。
用夹具上备有的TV照相机,确认实装于印刷基板11上的摄像元件8的位置,在与摄像元件8对应的规定位置上,载置底座部件21,全外周部使用例如紫外线硬化型的粘接剂,粘接固定于印刷基板11。
如图所示,底座部件21上形成了2处凹部21h和4处粘接剂容纳部12s。在对称位置上形成了2处凹部h,是因为在装配底座部件21时,即使是旋转180度也能够进行装配,这样,增大了装配时的自由度。
图16是凸轮部件7的立体图。同图是从被摄物体侧斜上方看过去的凸轮部件7的图。该凸轮部件7由透光性材料形成了覆盖摄像元件8上面的透光部7a。
如同图所示,凸轮部件7的外周上形成了凸部7h,该凸部7h镶嵌于图15所示底座部件21的一个凹部21h,定下了圆周方向的位置。另外,与凸部7h偏离180度的位置上形成了门部7q,其形成为比凸部7h宽度以及突出量都小,收纳于底座部件21的另一个凹部。外周的侧面7f装配为与图15所示的底座部件21的内周的侧面部21f镶嵌。
凸轮部件7的外周近旁上,以大约120度的间隔周期性地配置了凸轮部7c。并且,该凸轮部7c分别由光轴方向位置不同的水平面7m和7n、联结该水平面7m和7n的倾斜面7j形成。
另外,该凸轮部和凸轮部之间,形成了低于凸轮面水平面7m和7n、联结该水平面7m和7n的倾斜面7j的层差部7g。在凸轮部7c的侧面和外周侧面部7f之间也形成了该层差部7g,除了凸部7h以及门部7q,遍及凸轮部件7的周围形成了该层差部7g。
通过将该凸轮部件7落入图15所示的底座部件21上,该凸轮部件7上一体形成的脚部7d与图15所示摄像元件8碰接。在该碰接状态下,通过在层差部7g上涂上例如紫外线硬化型粘接剂,将凸轮部件7粘接固定于图15所示的底座部件21。
通过这种做法,能够防止粘接剂溢出至凸轮部7c的凸轮面水平面7m和7n、联结该水平面7m和7n的倾斜面7j上,能够防止粘接剂以及异物的附着,同时,由于毛细管现象,粘接剂进入外周侧面部7f和底座部件21的内周侧面部21f的间隙,这样,能够密封摄像元件8的空间,防止外部湿气进入摄像元件8的空间。
并且,在形成为能够覆盖摄像元件8上面的透光部7a的面7b1、7b2中,将作为被摄物体光入射侧的面7b1形成在高于凸轮部7c、即比高的一方的水平面7m还要靠光轴方向的被摄物体侧的位置上。在该被摄物体光入射侧的面7b1上,实施了为了不使红外线光到达摄像元件8,例如电解质多层膜的红外线截断涂层。
这样,通过将至少其周面部是比凸轮部7c靠光轴方向被摄物体侧的位置(突出的位置)上形成的面7b1,作为实施红外线截断涂层的面,在涂层装置内,被涂层面7b1容易从保持凸轮部件的夹具露出,能够在面7b1上形成均匀的膜。加上能够避免涂在凸轮部7c上,可以防止因磨损等引起产生的灰尘。并且,通过将实施涂层的面,配置在摄像光学系统50的后方的像面侧的空间,这样能够抑制摄像装置400的厚度,能够实现薄型化。
另外,如图所示,被涂层面7b1的周围上,优选的是形成比该面7b1稍微高一些的框部7p。这是为了当因为某些原因,被涂层面7b1被置放于下面时,不接触被涂层面7b1。在本例中,显示了形成为遍及圆周的情况,但也可以是多个突起等。
另外,如图14(b)所示,从被摄物体光入射侧看过去,也可以使被涂层面7b1成凹面。一般的说,如本发明的光学系统中,至出射光瞳的距离变短,周边的出射角变大,但是,通过这种做法,对于从摄像光学系统50的最终面射出的被射物体光束周边部的光束的倾斜来说,能够减少射向被涂层面7b1的入射角,由于射向电解质多层膜的入射角的变化,能够抑制分光透过率的变化。另外,也可以采用吸收红外线的材料成型凸轮部件7来取代红外线截断涂层。
图17是外框部件23的立体图。该外框部件23装配于图15所示的底座部件21上,在突部23a镶嵌的状态,粘接固定于粘接剂容纳部21s。
如同图所示,外框部件23由形成为圆筒状的圆筒部23e、该圆筒部23e上开的开口部23k以及圈肋23b形成。将该外框部件23的圆筒部的内径形成为在摄像元件侧小,在被摄物体侧变大(参照图14(a)的光轴O的左侧)。这是因为考虑了从被摄物体侧装入摄像光学系统50。
图18(a)以及图18(b)是被一体地单元化的摄像光学系统50的立体图。图18(a)是从被摄物体侧斜上方看过去的摄像光学系统50的图,图18(b)是从摄像元件侧斜下方看过去的摄像光学系统50的图。
如图18(a)所示,由第1透镜1、第2透镜2、第3透镜3和各透镜上安装着的光圈构成的摄像光学装置50,其中,第3透镜3的凸缘部上,以大约120度的间隔在3处形成了卡合部3t。使该卡合部3t的1个与图14(a)以及图14(b)所示转动部件22上形成的卡合部22t卡合,能够转动。
另外,第3透镜3的凸缘部的平面部3b上,压着图14(a)以及图14(b)所示的作为加载部件的压缩线圈弹簧9。压缩线圈弹簧9通过3处卡合部3t防止弹簧脱落。另外,第3透镜3的凸缘部的外周部3f与图14(a)、图14(b)以及图17所示外框部件23的内周镶嵌,成为摄像光学系统50的光轴方向的移动的向导部。而且,即使是摄像光学系统50在光轴方向移动,该卡合部3t的光轴方向的深度也充分确保了卡合的量。而且,至少具有1处卡合部3t即可。
如同图(b)所示,摄像光学系统50的第3透镜3上,摄像元件侧的面的光学有效面以外的区域,在与图16所示的凸轮部件7的凸轮部7c对应的位置上,形成了3处突起部3d。该3处的突起部3d与图16所示凸轮部件的3处凸轮部7c碰接,通过从水平面7n经倾斜面7j向水平面7m的移动,是从过焦点位置到特写摄影位置;通过从水平面7m经倾斜面7j向水平面7n的移动,是从特写摄影位置回到过焦点位置。
优选的是将该突起部3d作为同图那样的圆柱的一部分,通过这种做法,能够维持对付冲击等的充分的强度。而且,该突起部3d也可以是先端磋圆了的三角柱的一部分或球面的一部分等的形状。
图19是转动部件22的立体图。
该转动部件22装配于图17所示外框部件23的圆筒部23e的外周面,圈肋23b为支承部。另外,卡合部22t位于图17所示外框部件23的开口部23k的区域,装配为与图18(a)以及图18(b)所示摄像光学系统50的卡合部3t的1个卡合。
该转动部件22的圆筒部的长度(图19中用H表示)形成为几乎与图17所示的外框部件23的圈肋23b往上部分的长度相同(图17中用H表示)。由此,可以通过配置在外框部件23侧面的转动部件22遮蔽外框部件23的开口部23k。
操作部22s的位置和卡合部22t的位置在圆周方向上处于不同的位置。通过这样的配置,在装载于各种不同布局的便携终端中时,只要准备操作部22s的位置为恰好的转动部件22,即可得到对应的摄像装置400。
而且,转动部件22上形成的卡合部22t当然是设定为即使是图18(a)以及图18(b)所示摄像光学系统50在光轴方向移动,对光轴方向也是没有干涉的。
图20是隔着外框部件23,转动部件22与摄像光学系统50的第3透镜3的卡合关系截面示意图。
如同图所示,隔着外框部件的圆筒部23e,内部配置了第3透镜3,外周配置了转动部件22,转动部件22的卡合部22t突出于外框部件的开口部23k,与第3透镜3的卡合部3t卡合。由此,转动部件22和第3透镜3可以隔着圆筒部23e一体地在开口部23k的范围内转动。即,摄像光学系统50是由第3透镜3的凸缘部外周3f和外框部件的圆筒部23e的内侧导向,转动部件22是由外框部件圆筒部23e的外侧支撑着。
而且,优选的是卡合部3t形成在比凸缘部外周3f更靠内侧上。通过这种做法,具有即使是同样的转动角度,也可以减小开口部23k区域的优点。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通过配置在外框部件23侧面的转动部件22,遮蔽了外框部件23的开口部23k,另外,如图14(a)以及图14(b)所示,在上面装配了盖子部件13。如已经在图13中说明过的那样,因为在将该摄像装置400装入便携终端时,是在盖子部件13上介于橡胶的O圈等押贴在外罩玻璃上被装配的,所以,装载于便携终端后,能够防止外部的灰尘进入摄像装置400,实现了得到一种使特写摄影需有的摄像光学系统的移动成为可能的,同时又阻挡了灰尘进入摄像装置内部的摄像装置。
另外,外框部件23和底座部件21也可以形成为一体,但是,用上述那样的分离式,可以使涂敷粘接剂的针端容易接近规定位置,能够更确实地进行粘接密封。
(第6实施方式)
下面,对第6实施方式作说明。有关第6实施方式,对相同于第5实施方式功能的部件,标上同样的符号,省略说明,仅对不同部分进行说明。
图21是本发明中的摄像装置500的立体图。该摄像装置500是内载于图1所示摄像装置S位置的摄像装置。
如同图所示,摄像装置500的外表面,与图13所示摄像装置400相比,是转动部件22和盖子13的接触位置不同,为更接近基板的位置,其他同摄像装置400相同。
图22是本发明的摄像装置500的内部结构概略示意图的截面图。同图是用图21中所示G-G线剖切得到的截面示意图,以摄像光学系统的光轴O为界线,右侧表示摄像光学系统的焦点对在过焦点距离状态,左侧表示使摄像光学系统的焦点向被摄物体作规定量移动,对在近距离特写摄影时的状态。
同图所示摄像装置500为,由第1透镜1、第2透镜2、第3透镜3和各透镜上装着的光圈构成的摄像光学装置50,凸轮部件7,实装于印刷基板11的摄像元件8,作为加载部件的压缩线圈弹簧9,底座部件21,装饰板14,外框部件23,其形状、动作等,与已经说明过的第1实施例的相同。
如同图所示摄像装置500是将转动部件22的圆筒部的长度K形成为短于外框部件23的圈肋23b往上部分的长度H。另一方面,盖子部件13的圆筒方向上,形成了盖住外框部件23的长度为L的突出悬壁,通过转动部件22和盖子部件13遮蔽了外框部件23的开口部23k(参照图17)。
并且,盖子部件上形成了突出至转动部件22的圆筒部内侧的舌部13j。
通过这样的做法,能够用盖子部件13的舌部13j和转动部件22的圆筒部形成2重遮蔽外框部件23的开口部23k,能够更完全的防止外部的灰尘进入。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通过用外框部件23侧面配置的转动部件22和上面配置的盖子部件13遮蔽外框部件23的开口部23k,如已经在图13中说明过的那样,因为在将该摄像装置400装入便携终端时,是在盖子部件13上介于橡胶的O圈等押贴在外罩玻璃上被装配的,所以,装载于便携终端后,能够防止外部的灰尘进入摄像装置400,实现了得到一种使特写摄影需有的摄像光学系统的移动成为可能的,同时又阻挡了灰尘进入摄像装置内部的摄像装置。
而且,该第6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盖子部件上形成的舌部,当然也可以适用于前述第5实施方式。
(第7实施方式)
接下去,对本发明中的摄像装置的装配进行说明。
图23是本发明中的摄像装置的装配方向和顺序示意图。因为前述第5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400以及第6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500的装配方向和顺序相同,所以,以下参照同一图,对采用摄像装置400的各部件进行说明。
(1)在成为装配台基的印刷基板11上,实装连接板17和没有图示的电器部品后,作为实装部件,最后实装上摄像元件8。这是为了使对形成了微型透镜排列等的摄像元件8上施加的热负荷为最小。
(2)用夹具上备有的TV照相机,确认实装于印刷基板11上的摄像元件8的位置,在与摄像元件8对应的规定位置上,载置底座部件21,全外周部使用例如紫外线硬化型的粘接剂,粘接固定于印刷基板11。
(3)一边使凸轮部件7镶嵌于底座部件21的内周,一边将凸部7h镶嵌载置于底座部件的凹部。由此,凸轮部件7上一体形成的脚部7d与摄像元件8碰接。该状态下,在层差部7g上涂上例如紫外线固化型的粘接剂,将凸轮部件7粘接固定于底座部件21,同时,密封摄像元件8的空间。(参照图16)
(4)将外框部件23载置于底座部件21上,粘接固定。
(5)将摄像光学系统50载置于外框部件23的圆筒部的内周,使3处的卡合部3t能位于规定位置。由此,突起部3d与凸轮部件7的凸轮部7c上的规定位置碰接。
(6)将转动部件22落入载置于外框部件23的圆筒部的外周面,由圈肋23b承受支撑。另外,卡合部22t位于外框部件23的开口部23k的区域,被装配为能与摄像光学系统50的卡合部3t的1个卡合。
(7)将加载部件9载置于摄像光学系统50的面3b。
(8)将盖子部件13载置于外框部件23,粘接固定。在3处空穴13s进行该粘接。
(9)将装饰板14载置固定于盖子部件13。该固定采用粘接剂或双面粘贴条带。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只要在印刷基板上从同一方向载置底座部件、凸轮部件、外框部件、摄像光学系统、转动部件,便可以进行摄像装置的制造,可以实现装配的自动化。由此能够得到低成本且能灵活对应需量增减的摄像装置。
图24是本发明中的摄像装置的装配方向和顺序的其它例子示意图。同图是采用图23所示底座部件21和外框部件23一体化了的主壳体18的情况。以下,参照同图进行说明。
(1)与图23相同,在成为装配台基的印刷基板11上,实装上连接板17和没有图示的电器部件后,作为实装部品,最后实装上摄像元件8。
(2)用夹具上备有的TV照相机,确认实装于印刷基板11上的摄像元件8的位置,在与摄像元件8对应的规定位置上,载置主壳体18,全外周部使用例如紫外线硬化型的粘接剂,粘接固定于印刷基板11。
(3)将凸轮部件7镶嵌载置于主壳体的内部。由此,凸轮部件7上一体形成的脚部7d与摄像元件8碰接。该状态下,在层差部7g上涂上例如紫外线固化型的粘接剂,将凸轮部件7粘接固定于底座部件21,同时,密封摄像元件8的空间。(参照图16)
(4)将摄像光学系统50载置于主壳体18的圆筒的内周,使3处的卡合部3t位于规定位置。由此,突起部3d与凸轮部件7的凸轮部7c上的规定位置碰接。
(5)将转动部件22落入并载置于主壳体18的圆筒部的外周面,由圈肋18b承受支撑。另外,卡合部22t位于主壳体的开口部18k的区域,被装配为能与摄像光学系统50的卡合部3t的1个卡合。
(6)将加载部件9载置于摄像光学系统50的面3b。
(7)将盖子部件13载置于主壳体18,粘接固定。在3处空穴13s进行该粘接。
(8)将装饰板14载置固定于盖子部件13。该固定采用粘接剂或双面粘贴条带。
这样,图23中说明的采用底座部件21和外框部件23一体化了的主壳体,也只要在印刷基板上从同一方向载置主壳体、凸轮部件、外框部件、摄像光学系统、转动部件,便可以进行摄像装置的制造,可以实现装配的自动化。由此同样能够得到低成本且能灵活对应需量增减的摄像装置。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能够得到一种没有从外部进入的灰尘或因内部工作引起产生的灰尘附着于摄像元件给图像数据带来障碍的摄像装置以及备有该摄像装置的便携终端。
一种摄像装置,包括:摄像元件,摄像光学系统,具有与该摄像光学系统的光学有效面以外的部位上形成的碰接部碰接的凸轮面的凸轮部件,保持凸轮部件的底座部件;其中,凸轮部件具有低于凸轮面的层差部,通过涂在该层差部上的粘接剂与底座部件粘接。通过这种做法,能够防止粘接剂溢出至凸轮部件上形成的凸轮面上,能够防止粘接剂以及异物的附着,能够得到一种对摄像光学系统的运转没有障碍的摄像装置。
另外,通过用凸轮部件的外周侧面与底座部件镶嵌,由于毛细管现象,粘接剂进入外周侧面部和底座部件的内周的侧面部,这样,能够密封摄像元件的空间,能够得到一种防止了外部湿气进入该摄像元件空间的摄像装置。
另外,通过在凸轮部件上形成多个凸轮面,又在凸轮面之间的区域形成层差部,这样,能够确保粘接剂注入位置为较广的面积,可以使粘接工序变得容易。
另外,凸轮部件备有与摄像元件碰接的脚部,在脚部与摄像元件碰接的状态被粘接于底座部件,摄像光学系统通过加载部件,被向摄像元件方向加载,通过使碰接部与凸轮部件的凸轮面碰接,能够使参与摄像光学系统光轴方向的位置决定的干预零件为最少,实现低成本化,而且能够提高装配后的焦点位置精度。
并且,通过这种备有上述摄像装置的便携终端,能够使摄像光学系统正常运转和防止湿气进入摄像装置内部配置的摄像元件,能够得到可进行特写摄影的便携终端。
本发明得到一种薄型化了的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包括:摄像元件,摄像光学系统,具有与该摄像光学系统的光学有效面以外的部位上形成的碰接部碰接之凸轮面的凸轮部件;其中,凸轮部件具有由透光性材料形成的透光部,将透光部中的与形成了凸轮面侧同侧的面形成为至少其周边面部位于比凸轮面突出的位置,通过实施红外线截断涂层,能够使摄像光学系统后方的凸轮部件一体并具有红外线截断功能;同时,通过将透光部的被摄物体光入射的面形成为高于凸轮面,在涂层装置内,容易从保持凸轮部件的夹具露出被涂层面,能够均匀的形成膜。加上能够避免涂在凸轮部上,也能够防止磨损等引起的灰尘的发生。
另外,透光部是能够覆盖摄像元件的光电变换侧地形成在凸轮部件上,同时,凸轮部件备有与摄像元件碰接的脚部,在脚部与摄像元件碰接的状态被固定,摄像光学系统通过加载部件被向摄像元件方向加载,通过使碰接部与凸轮部件的凸轮面碰接,能够使参与摄像光学系统光轴方向的位置决定的干预零件为最少,实现低成本化,而且能够提高装配后的焦点位置精度。
另外,实施红外线截断涂层的面是透光部的被摄物体光入射侧的面,通过将该面做成凹面,相对摄像光学系统的最终面射出的被摄物体光束的周边部的光束的倾斜来说,能够减少向被涂层面的入射角,通过向电解质多层膜的入射角的变化,能够抑制分光透过率的变化。
并且,通过这种备有上述摄像装置的便携终端,能够得到一种薄型化了的,可进行特写摄影的便携终端。
本发明的摄像装置,是在实装了摄像元件的印刷基板上,从同一方向载置组装:摄像光学系统,具有与该摄像光学系统的光学有效面以外的部位上形成的碰接部碰接之凸轮面的凸轮部件,支撑凸轮部件的底座部件,至少包围摄像光学系统的外框部件,可转动地配置在外框部件的外侧面的同时、一体地形成与摄像光学系统卡合的卡合部的转动部件而构成的。通过这样的做法,使装配的自动化成为可能,由此能够得到一种低成本,能够灵活对应需量增减的,可进行特写摄影的摄像装置。
一种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摄像装置包括:实装了摄像元件的印刷基板;摄像光学系统;具有与该摄像光学系统的光学有效面以外的部位上形成的碰接部碰接的凸轮面的同时,备有与摄像元件碰接的脚部的凸轮部件;保持凸轮部件的底座部件;至少包围摄像光学系统的外框部件;可转动地配置在外框部件的外侧面的同时,一体形成了与摄像光学系统卡合的卡合部的转动部件,该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在印刷基板的规定位置上载置并固定底座部件的工序,将凸轮部件落入底座部件,在脚部与摄像元件碰接的状态固定于底座部件的工序;将外框部件固定于底座部件的工序;在外框部件的内侧装入摄像光学系统的工序;将转动部件装入外框部件的外侧面,使卡合部与摄像光学系统卡合的工序,通过这种做法,能够从同一方向组装各部件,能够实现组装的自动化,由此,能够用低成本制造特写摄影可能的摄像装置。
或一种摄像装置,是在实装了摄像元件的印刷基板上,从同一方向载置组装:摄像光学系统;具有与该摄像光学系统的光学有效面以外的部位上形成的碰接部碰接的凸轮面的凸轮部件;至少包围凸轮部件和摄像光学系统的主壳体;可转动地配置在主壳体的外侧面的同时,一体形成了与摄像光学系统卡合的卡合部的转动部件而构成的;通过这样的做法,使装配的自动化成为可能,由此能够得到一种低成本,能够灵活对应需量增减的,可进行特写摄影的摄像装置。
另外,一种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摄像装置包括:实装了摄像元件的印刷基板;摄像光学系统;具有与该摄像光学系统的光学有效面以外的部位上形成的碰接部碰接的凸轮面的同时,备有与摄像元件碰接的脚部的凸轮部件;至少包围凸轮部件和摄像光学系统的主壳体;可转动地配置在主壳体的外侧面的同时、一体形成了与摄像光学系统卡合的卡合部的转动部件;该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在印刷基板的规定位置上载置并固定前述主壳体的工序;将凸轮部件落入主壳体,在脚部与前述摄像元件碰接的状态固定于主壳体的工序;在主壳体的内侧装入摄像光学系统的工序;将转动部件装入主壳体的外侧面,使卡合部与摄像光学系统卡合的工序。通过这种做法,能够从同一方向组装各部件,能够实现组装的自动化,由此,能够用低成本制造可进行特写摄影的摄像装置。

Claims (28)

1.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摄像元件,形成了与该摄像元件碰接的脚部的台座,将被摄物体光束导向所述摄像元件的摄像区域的摄像光学系统,将所述摄像元件与所述台座与所述摄像光学系统内包起来的外框部件;通过所述台座或是所述台座和所述外框部件的一部分,密封所述摄像元件的光电变换面侧的空间。
2.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脚部与所述摄像元件碰接的状态下,所述台座的与所述脚部不同的位置上的粘接部,与所述实装了所述摄像元件的基板或所述外框部件粘接,密封所述摄像元件的光电变换面侧的空间。
3.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系统形成与所述台座碰接的碰接部,所述摄像光学系统通过加载部件被向所述台座加载。
4.如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系统形成与所述台座碰接的碰接部,所述摄像光学系统通过加载部件被向所述台座加载。
5.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台座具有凸轮面,通过所述摄像光学系统在所述凸轮面上转动,所述摄像光学系统沿光轴移动。
6.如权利要求4中记载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台座具有凸轮面,通过所述摄像光学系统在所述凸轮面上转动,所述摄像光学系统沿光轴移动。
7.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台座具有以不同高度形成的用来碰接的水平面,选择所述水平面的任何一个装配所述摄像光学系统。
8.如权利要求6中记载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台座具有以不同高度形成的用来碰接的水平面,选择所述水平面的任何一个装配所述摄像光学系统。
9.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台座的摄影光束透过部上形成构成摄影光学系统的光学部件的一部分。
10.如权利要求8中记载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台座的摄影光束透过部上形成构成摄影光学系统的光学部件的一部分。
11.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台座上形成红外线截断滤光器。
12.如权利要求10中记载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台座上形成红外线截断滤光器。
13.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由多个光学部件构成,该光学部件相互碰接。
14.如权利要求12中记载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由多个光学部件构成,该光学部件相互碰接。
15.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电变换被摄物体光的摄像元件,将被摄物体光导向该摄像元件的光电变换区域的摄像光学系统,具有与该摄像光学系统的光学有效面以外的部位上形成的碰接部碰接的凸轮面的凸轮部件,保持所述凸轮部件的底座部件;
所述凸轮部件具有低于所述凸轮面的层差部,通过涂在该层差部上的粘接剂,与所述底座部件粘接。
16.如权利要求15中记载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部件是通过所述凸轮部件的外周侧面与所述底座部件嵌合,通过所述粘接剂密封所述摄像元件侧的空间。
17.如权利要求16中记载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轮部件上形成多个所述凸轮面,在多个凸轮面之间的区域上也形成所述层差部。
18.如权利要求15中记载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由多个光学部件构成,该光学部件相互碰接。
19.如权利要求17中记载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由多个光学部件构成,该光学部件相互碰接。
20.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电变换被摄物体光的摄像元件,将被摄物体光导向该摄像元件的光电变换区域的摄像光学系统,具有与该摄像光学系统的光学有效面以外的部位上形成的碰接部碰接的凸轮面的凸轮部件;所述凸轮部件具有由透光性材料形成的透光部,将该透光部中的与形成了所述凸轮面侧同一侧的面,形成为至少其周边面部位于比所述凸轮面突出的位置,在该面上实施红外线截断涂层。
21.如权利要求20中记载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部,能覆盖所述摄像元件的光电变换侧地形成在所述凸轮部件上,同时,所述凸轮部件备有与所述摄像元件碰接的脚部,在该脚部与所述摄像元件碰接的状态被固定,所述摄像光学系统通过加载部件被向所述摄像元件方向加载,通过所述碰接部与所述凸轮部件的所述凸轮面碰接。
22.如权利要求20中记载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施了红外线截断涂层的面为所述透光部的被摄物体光入射侧的面,将该面作成凹面。
23.如权利要求21中记载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施了红外线截断涂层的面为所述透光部的被摄物体光入射侧的面,将该面作成凹面。
24.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实装了光电变换被摄物体光的摄像元件的印刷基板,将被摄物体光导向所述摄像元件的光电变换区域的摄像光学系统,具有与该摄像光学系统的光学有效面以外的部位上形成的碰接部碰接的凸轮面的凸轮部件,保持所述凸轮部件的底座部件,至少包围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外框部件,可转动地配置于所述外框部件的外侧面、同时一体形成了与所述光学系统卡合的卡合部的转动部件;是在所述印刷基板上,从同一方向载置组装所述底座部件、所述凸轮部件、所述外框部件、所述摄像光学系统、所述转动部件而构成的。
25.一种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
该摄像装置包括:实装了光电变换被摄物体光的摄像元件的印刷基板;将被摄物体光导向所述摄像元件的光电变换区域的摄像光学系统;具有与该摄像光学系统的光学有效面以外的部位上形成的部碰接碰接的凸轮面的同时,备有与所述摄像元件碰接的脚部的凸轮部件;保持所述凸轮部件的底座部件;至少包围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外框部件;可转动地配置于所述外框部件的外侧面,同时一体形成了与所述光学系统卡合的卡合部的转动部件,
在该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印刷基板的规定位置上载置并固定所述底座部件的工序;
将所述凸轮部件落入所述底座部件,在所述脚部与所述摄像元件碰接的状态固定于所述底座部件的工序;
在所述底座部件上固定所述外框部件的工序;
在所述外框部件的内侧装入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工序;
将所述转动部件装入所述外框部件的外侧面,使所述卡合部与摄像光学系统卡合的工序。
26.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实装了光电变换被摄物体光的摄像元件的印刷基板,将被摄物体光导向所述摄像元件的光电变换区域的摄像光学系统,具有与该摄像光学系统的光学有效面以外的部位上形成的碰接部碰接的凸轮面的凸轮部件,至少包围所述凸轮部件和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主壳体,可转动地配置在所述主壳体外侧面、同时一体形成了与所述光学系统卡合的卡合部的转动部件;是在所述印刷基板上,从同一方向载置组装所述主壳体、所述凸轮部件、所述摄像光学系统、所述转动部件而构成的。
27.一种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
该摄像装置包括:实装了光电变换被摄物体光的摄像元件的印刷基板;将被摄物体光导向所述摄像元件的光电变换区域的摄像光学系统;具有与该摄像光学系统的光学有效面以外的部位上形成的碰接部碰接的凸轮面的同时,备有碰接所述摄像元件的脚部的凸轮部件;至少包围所述凸轮部件和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主壳体;可转动地配置在所述主壳体外侧面,同时一体形成了与所述光学系统卡合的卡合部的转动部件,
在该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印刷基板的规定位置上载置并固定所述主壳体的工序;
将所述凸轮部件落入所述主壳体,在所述脚部与所述摄像元件碰接的状态固定于所述主壳体的工序;
在所述主壳体的内侧装入所述摄像光学系统的工序;
将所述转动部件装入所述主壳体的外侧面,使所述卡合部与摄像光学系统卡合的工序。
28.一种便携终端,其特征在于,备有权利要求1~27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摄像装置。
CNA2004800190706A 2003-07-08 2004-07-05 摄像装置、备有该摄像装置的便携终端及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8167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93509 2003-07-08
JP193509/2003 2003-07-08
JP348034/2003 2003-10-07
JP349192/2003 2003-10-08
JP349193/2003 2003-10-08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410713A Division CN101102409A (zh) 2003-07-08 2004-07-05 摄像装置、备有该摄像装置的便携终端及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16764A true CN1816764A (zh) 2006-08-09

Family

ID=3690820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800190706A Pending CN1816764A (zh) 2003-07-08 2004-07-05 摄像装置、备有该摄像装置的便携终端及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
CNA2007101410713A Pending CN101102409A (zh) 2003-07-08 2004-07-05 摄像装置、备有该摄像装置的便携终端及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410713A Pending CN101102409A (zh) 2003-07-08 2004-07-05 摄像装置、备有该摄像装置的便携终端及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816764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79127A (zh) * 2016-06-22 2016-09-28 河源市新天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式摄像头
CN107544139A (zh) * 2011-10-24 2018-01-05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音圈电机
CN109076153A (zh) * 2016-04-27 2018-12-21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摄像组件和摄像装置
CN111698392A (zh) * 2019-03-12 2020-09-22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51137B2 (en) * 2014-08-21 2016-09-20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 PCB-mountable lens adapter for a PCB-mountable camera module
CN107209342B (zh) * 2015-01-23 2020-03-27 夏普株式会社 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像面侧组透镜、像面侧组透镜的制造方法和摄像元件
CN107211087B (zh) * 2015-01-30 2020-03-24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具有该摄像装置的光学设备和电子设备及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44139A (zh) * 2011-10-24 2018-01-05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音圈电机
CN109076153A (zh) * 2016-04-27 2018-12-21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摄像组件和摄像装置
CN109076153B (zh) * 2016-04-27 2020-12-01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摄像组件和摄像装置
CN105979127A (zh) * 2016-06-22 2016-09-28 河源市新天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式摄像头
CN111698392A (zh) * 2019-03-12 2020-09-22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机
CN111698392B (zh) * 2019-03-12 2022-01-07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02409A (zh) 2008-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88896C (zh) 照相机
CN1163058C (zh) 摄像装置
CN1206559C (zh) 摄像镜头、摄像装置和该摄像镜头的成形方法
CN1408176A (zh) 小型摄像组件
CN1225111C (zh) 小型摄像模块
CN1377181A (zh) 图象拾取模块以及图象拾取设备
CN1212005C (zh) 照相机
CN1501696A (zh) 摄像装置以及便携式终端设备
CN1299143C (zh) 投影透镜制造装置/方法,用该方法制造的透镜及投影机
CN1574899A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摄取装置和程序
CN1515950A (zh) 摄像透镜、摄像单元以及便携式终端
CN1365221A (zh) 摄像装置及摄像镜头
CN101030010A (zh) 图像模糊校正设备、镜头设备和图像拾取设备
CN1549987A (zh) 光学信息读取装置用模块
CN1955782A (zh) 变焦镜头及摄像装置
CN1920657A (zh) 数字照相系统和中间适配器
CN1681131A (zh) 固体摄像元件及其设计支持方法及摄像装置
CN1450377A (zh) 投影透镜、投影透镜制造方法和装有该投影透镜的投影仪
CN1334489A (zh) 便携式摄像机及附件
CN1816764A (zh) 摄像装置、备有该摄像装置的便携终端及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110802C (zh) 光波拾取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251482C (zh) 电子摄像装置
CN1788220A (zh) 光学系统及摄像装置
CN1739287A (zh) 成像装置及其生产方法、便携设备、以及成像传感器及其生产方法
CN1655044A (zh) 照相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6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