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11802A - 质量变动显示装置、显示方法、显示程序及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质量变动显示装置、显示方法、显示程序及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11802A
CN1811802A CNA2005101339095A CN200510133909A CN1811802A CN 1811802 A CN1811802 A CN 1811802A CN A2005101339095 A CNA2005101339095 A CN A2005101339095A CN 200510133909 A CN200510133909 A CN 200510133909A CN 1811802 A CN1811802 A CN 18118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val
mentioned
quality
variation
ch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1339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井彻
杉原史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118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118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Abstract

本发明实现一种可切实识别以预定的个数产生次品的个数基准下的质量周期信息的质量变动显示装置,该装置具有:质量数据存储DB(14),将测定设备测定的各产品的测定结果与制造顺序建立对应关系并存储;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将与一定的区间个数的产品对应的区间按一定的移动个数移动,并按各区间求出统计量,做成该统计量等间隔的、以制造顺序表示的图表;和显示该图表的显示部(25)。

Description

质量变动显示装置、显示方法、显示程序及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在制造工序中测定的质量变动的质量变动显示装置及质量变动显示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为了管理产品质量,存在使该质量的特性值与作业内容、生产条件建立对应关系的方法。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以下内容:以由制造装置处理的时刻为基准,求得表示该制造装置的状态的装置状态数据与所处理的产品的成品率、电子特性等产品数据的相关关系。
并且,专利文献2公开了以下内容:以共同的时间轴通过多个画面显示射出成型机的生产完成率、有无异常发生、有无成型条件变更、及质量数据。
进一步,专利文献3公开了以下方法:使质量数据的历史、及制造条件的变更内容、设备的异常内容、对策与时间轴对应显示。
并且,专利文献4公开了使制造工序的条件和产品检查数据结合,解析相关关系。
专利文献1:特开平9-219347(1997年8月19日公开)
专利文献2:特开2001-293761(2001年10月23日公开)
专利文献3:特开2004-198148(2004年7月15日公开)
专利文献4:特开2004-186445(2004年7月2日公开)
非专利文献1:广野元久、林俊克共同编著、「JMPによる多变量デ一タ活用術」,海文堂,2004年6月,第29-32页。
在上述现有结构下,以时间轴为基准对制造条件、产品的质量数据进行管理。但是,在用制造装置一个一个依次生产产品的情况下,每个产品的制造时刻因制造工序中发生异常、对该异常的对应、源自环境的制造速度变动等原因而不是等间隔的。并且,从制造时刻开始经过预定时间后进行的产品的质量特性值的测定时刻也一样,在依次制造的产品之间并不是等间隔的。
因此,以时间轴为基准显示质量的特性值的变动时,在一定时间内表示测定的产品个数的信息消失。
并且,例如假设制造装置具有三个等效的制造处理部,这三个制造处理部依次输出一个个产品。并且,假如一个制造处理部产生一些问题,则质量的特性值以每三个产品有一个的比例变化。即,质量的特性值以三个为周期进行变化。这种情况下,在现有的结构下,由于以时间轴为基准表示质量的特性值的变动,表示产品个数的信息消失,因此上述周期信息也消失。因此无法立刻识别上述制造处理部中的一个产生问题。
进一步,当制造装置和质量测定装置不同时,由于产生从制造装置到质量测定装置的移动时间,因此单纯地对应时间轴无法使质量异常和制造装置条件之间建立对应关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实现一种可切实识别以预定个数产生次品的个数基准下的质量周期信息的质量变动显示装置、质量变动显示方法、质量变动显示程序及记录了该程序的记录介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质量变动显示装置是,显示由制造设备制造的多个产品的预定的质量的变动,其特征在于,具有:质量数据存储部,将测定设备测定的各产品的测定结果与制造顺序建立对应关系并存储;图表做成单元,将与按制造顺序而连续的一定区间个数的产品对应的区间按一定的移动个数移动,按各区间求出统计量,做成该统计量以制造顺序而等间隔表示的图表;和显示部,显示由上述图表做成单元做成的图表。
并且,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质量变动显示方法是,显示由制造设备制造的多个产品的预定的质量变动,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质量数据存储步骤,将测定设备测定的各产品的测定结果与制造顺序建立对应关系并存储;图表做成步骤,将与按制造顺序而连续的一定区间个数的产品对应的区间按一定的移动个数移动,按各区间求出统计量,做成该统计量以制造顺序而等间隔表示的图表;和显示步骤,显示由上述图表做成单元做成的图表。
根据上述结构或方法,将与按制造顺序而连续的一定区间个数的产品对应的区间按一定的移动个数移动,按各区间求出统计量,做成该统计量以制造顺序而等间隔表示的图表。即,等间隔表示与各区间对应的统计量。并且,某个区间和其相邻区间以一定的移动个数移动。因此,所示的统计量间的间隔与一定的移动个数对应。这样一来,统计量变为绘制在以一定个数等间隔的轴上的状态。其结果是,通过察看显示部所显示的图表,可识别例如以某些个数下产生1个次品的比例的、个数基准下的质量的周期性变动。
并且,通过分析显示的图表,可识别与各种异常原因对应的上述周期性变动的多个频率成分。
其中,统计量是:例如区间个数为一个时,是该产品个数自身的测定结果,当区间个数为多个时,是这些测定结果的平均值或中间值。
并且,当区间个数为一个、且移动个数为一个时,图表做成单元做成的图表变为各产品的上述预定的质量的测定结果按照制造顺序等间隔显示的图表。
并且,当区间个数为多个、统计量是与区间含有的产品对应的上述测定结果的平均值时,图表做成单元做成的图表变为按制造顺序排列的、表示各产品的上述预定的质量的平均移动的图表。
此外,上述移动个数相当于某个区间含有的产品中最先制造的产品的制造顺序、与和该区间相邻的区间内含有的产品中最先制造的产品的制造顺序的差。
进一步,除了上述结构外,本发明的质量变动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测定设备按照制造顺序测定上述预定的质量,上述质量数据存储部将上述测定结果与测定时刻建立对应关系并存储,具有时间信息附加单元,以上述质量数据存储部存储的上述测定时刻为基础做成测定时刻轴,并且将该测定时刻轴附加到上述图表做成单元做成的图表。
根据上述结构,可以以一定个数间隔确认与上述预定的质量对应的统计量,并且能够可视化地确认各产品的测定时刻过程。例如,可确定在图表上发生较大的质量变动的测定时刻。
进一步,除了上述结构外,本发明的质量变动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时间信息附加单元向上述测定时刻轴附加一定时间间隔的刻度。
并且,上述刻度间隔例如是1小时或10分钟,没有限定。并且,刻度的显示方式例如是与轴交叉的线、或朝向图表内侧的线等,没有限定。
根据上述结构,测定时刻轴的刻度间隔长度的大小表示生产线有无滞留。即,当测定时刻轴的刻度间隔长度较小时,单位时间下的测定个数较少,发生生产线的滞留。另一方面,当测定时刻轴的刻度间隔长度较大时,单位时间下的测定个数变多,表示生产线顺利运转。这样一来,通过察看测定时刻轴的刻度间隔长度的大小,可容易地确认生产线有无滞留。
进一步,除了上述结构外,本发明的质量变动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制造数据存储部,存储将表示上述制造设备的生产条件的变更的生产条件信息与该生产条件变更发生时刻建立对应关系的制造数据,或者存储将表示上述制造设备的作业内容的作业内容信息与发生该作业的发生时刻建立对应关系的制造数据;所需时间存储部,预先存储从制造设备进行制造的时刻开始、到测定设备进行测定的时刻为止的所需时间;制造数据附加单元,求出将上述所需时间存储部存储的上述所需时间附加到上述制造数据的发生时刻的调整时刻,以该调整时刻和上述测定时刻轴为基础,将生产条件信息或作业内容信息附加到上述图表。
其中,从制造设备进行制造的时刻开始、到测定设备进行测定的时刻为止的所需时间例如表示:某个产品由制造设备开始制造的时间与由测定设备开始测定的时间的时间差。
根据上述结构,制造数据附加单元求出将上述所需时间附加到上述制造数据的发生时刻的调整时刻,以该调整时刻和上述测定时刻轴为基础,将生产条件信息或作业内容信息附加到上述图表。因此通过察看该图表,无需考虑上述所需时间,就可容易地理解生产条件信息或作业内容信息与统计量的对应关系。这样一来,例如可容易地确认统计量大幅变动的原因是因哪个生产条件变更或作业内容所引起的。
进一步,除了上述结构外,本发明的质量变动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制造设备具有多个,具有因果关系信息存储部,存储用于确定与上述预定的质量有因果关系的制造设备的因果关系信息,上述制造数据附加单元以上述因果关系存储部存储的因果关系信息为基础,仅将和与上述预定的质量有因果关系的制造设备对应的生产条件或作业内容信息附加到上述图表。
根据上述结构,制造数据附加单元仅将和与上述预定的质量有因果关系的制造设备对应的生产条件或作业内容信息附加到上述图表。这样一来,由于不显示与质量没有因果关系的多余的信息,因此可容易地追究图表所示的统计量的变动原因。
进一步,除了上述结构外,本发明的质量变动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参数输入单元,输入上述区间个数及上述移动个数,将输入的该区间个数及移动个数输出到上述图表做成单元。
根据上述结构,用户通过向参数输入单元输入区间个数及移动个数,可确认所需的区间个数及移动个数的图表。
个数基准下的质量周期变动的频率成分与各种异常原因对应是长短不一的。当希望确认长频成分的周期变动时,短频成分的周期变动作为噪声而作用。这种情况下,通过增加区间个数和移动个数,可去除短频成分,并可容易地确认长频成分的周期变动。
并且,区间个数为一个、移动个数为一个时,测定误差影响有时较大。这种情况下,通过使区间个数及个数设定为比1大的值,可去除测定误差等的影响。
进一步,除了上述结构外,本发明的质量变动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统计量是各区间含有的产品的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各区间含有的产品的测定结果的中间值、各区间含有的产品的测定结果的标准偏差或方差、各区间含有的产品的测定结果中的置信区间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置信区间是指:与测定结果x相关的概率函数Pr(x1<x<x2)为表示预先任意设定的概率的置信度时的区间(x1,x2)。
根据上述结构,可确认各区间含有的产品的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各区间含有的产品的测定结果的中间值、各区间含有的产品的测定结果的标准偏差或方差、各区间含有的产品的测定结果中的置信区间变动。
进一步,除了上述结构外,本发明的质量变动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统计量含有上述置信区间,上述图表做成单元对产品的测定结果进行预定的变换,以使频率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并通过对与变换后的测定结果对应的变换对应置信区间进行逆变换而计算上述置信区间。
根据上述结构,产品的测定结果的频率分布例如是左右非对称的形状,而不近似于正态分布时,对产品的测定结果进行使频率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的预定的变换,并通过对与变换后的测定结果对应的变换对应置信区间进行逆变换而计算上述置信区间。这样一来,计算出的置信区间可正确地与所需的置信度对应。其结果是,通过比较计算出的置信区间和上下限的规格值,可正确地进行产品不合格率的判定。
进一步,除了上述结构外,本发明的质量变动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质量变动图表做成单元向上述质量变动图表附加表示上述预定的质量的上限规格值及下限规格值的至少一个的线。
根据上述结构,可立即确认有无产生超过上限规格值或下限规格值的次品。
并且,上述质量变动显示装置中的各单元可通过质量变动显示程序在计算机上执行。进一步,通过使上述质量变动显示程序存储到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在任意的计算机上可执行上述质量变动显示程序。
本发明的质量变动显示装置具有:质量数据存储部,将测定设备测定的各产品的测定结果与制造顺序建立对应关系并存储;图表做成单元,将与按制造顺序而连续的一定区间个数的产品对应的区间按一定的移动个数移动,按各区间求出统计量,做成该统计量以制造顺序而等间隔表示的图表;和显示部,显示由上述图表做成单元做成的图表。
因此,通过察看显示的图表,可识别例如以某些个数下产生1个次品的比例的、个数基准下的质量的周期性变动。并且,通过分析显示的图表,可识别与各种异常原因对应的上述周期性变动的多个频率成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质量变动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包括上述质量变动显示装置及各种设备的质量显示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上述质量变动显示装置的质量数据存储DB的一个存储例的图。
图4是表示上述质量变动显示装置的制造数据存储DB的一个存储例的图。
图5是表示上述质量变动显示装置的时间信息附加部生成的时间数据一个例子的图。
图6是表示上述质量变动显示装置的因果关系、无效时间信息存储DB的存储例的图,(a)与第一测定设备对应,(b)与第二测定设备对应。
图7是表示上述质量变动显示装置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上述质量变动显示装置所表示的质量变动图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是表示上述质量变动显示装置所表示的质量变动图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质量数据的频率分布不近似于正态分布时的置信区间的计算方法的图。
图11是表示质量数据和置信区间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9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如下说明。图2表示由某材料制造的产品质量的质量显示系统的概要结构。如图2所示,质量显示系统1的结构是具有:三个第一制造设备3/第二制造设备4/第三制造设备6、测定制造中途的中间产品的质量特性的第一测定设备5、测定制造完的产品的最终质量特性的第二测定设备7、从各种设备3-7收集数据并根据收集的数据显示质量变动的质量变动显示装置10。
一般情况下,通过对工件2进行多个处理步骤来制造产品8,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其通过以下方法制造。即,对工件2,第一制造设备3及第二制造设备4依次进行各自的处理,之后第一测定设备5进行中间质量特性测定,进一步,第三制造设备6进行完处理后,第二测定设备7进行产品8的质量特性测定。第一制造设备3、第二制造设备4、第1测定设备5、第3制造设备6、第二测定设备7形成生产线。
制造设备3、4、6对多个工件2进行预定的处理,依次制造多个产品8。制造设备3、4、6将表示生产条件变更的生产条件信息输出到质量变动显示装置10,上述生产条件变更是处理内容的条件。生产条件例如是产品规格、成型模具等的设备种类等。
并且,产品规格是与制造的产品8相关的规格,在变更产品8的规格时,输入到第一制造设备3。其中,也可将产品规格输入到所有制造设备3、4、6,但由于产品规格对所有制造设备是共通的,因此仅输入到第一制造设备即可。
并且,制造设备3、4、6读取附加在所设置的设备(以下示例为成型模具)的用于识别各模具的模具识别号码。当成型模具被变更时,制造设备3、4、6将从新设置的成型模具读取的模具识别号码输出到质量变动显示装置10。模具识别号码例如由各成型模具上标记的条形码显示。并且,制造设备3、4、6通过读取该条形码,识别与所设置的成型模具对应的模具识别号码。
测定设备5、7对由上述各制造设备3、4、6依次制造的各产品的质量特性以同样的顺序进行测定,并将测定结果输出到质量变动显示装置10。各个产品的质量特性例如是产品的尺寸、电子特性、重量等。并且,各测定设备5、7可测定多个质量特性。例如,测定设备5可测定中间产品的尺寸及电子特性两者。
并且,一般情况下,各设备3-7对某工件2进行处理的时刻会发生时间延迟。即,该时间延迟相当于从各制造设备3、4、6进行制造的时刻开始、到各测定设备5、7进行测定的时刻为止的所需时间。将该时间延迟(所需时间)在以下称为“无效时间”。在图2所示的情况下,在第一制造设备3开始处理的时刻与第二制造设备4开始处理的时刻之间产生无效时间Td1(在此例如是6分钟),在第二制造设备3开始处理的时间与第一测定设备5进行测定的时刻之间产生无效时间Td2(在此例如是3分钟),在第一测定设备5进行测定的时刻与第三制造设备6开始处理的时刻之间产生无效时间Td3(在此例如为5分钟),在第三制造设备6开始处理的时刻与第二测定设备进行测定的时刻之间产生无效时间Td4(在此例如为4分钟)。该无效时间通过各设备3-7的设置条件来确定。
接着,对质量变动显示装置10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质量变动显示装置10具有:质量数据取得部(质量数据取得单元)11、质量数据输入部(质量数据输入单元)12、质量数据收容处理部13、质量数据存储DB(质量数据存储部)14、生产条件信息取得部(制造数据取得部)15、作业内容信息输入部(制造数据取得部)16、制造数据收容处理部17、制造数据存储DB(制造数据存储部)18、计时器19、显示参数输入部20、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时间信息附加部22、制造数据附加部23、因果关系/无效时间信息存储DB(因果关系信息存储部、所需时间存储部)24、及显示部25。
质量取得部11从第一测定设备5及第二测定设备7按照在第二制造设备4制造的顺序取得从各产品测定的各质量项目的测定结果。并且,取得的质量项目不限为从各测定设备取得一个。也可从一个测定设备取得与多个质量项目相关的测定值。例如,质量数据取得部11从第一测定设备5取得质量项目5a、5b…的测定值,从第二测定设备7取得质量项目7a、7b…的测定值。
质量数据输入部12用于由作业人员输入测定的测定值。根据质量项目的不同,有时人的目测更为精确。例如产品是否有外观问题等。这种情况下,第一测定设备5或第二测定设备7进行测定时,将产品的扩大图像显示给作业人员,作业人员判断各产品有无外观问题。质量数据输入部12用于输入这种由人来测定的质量项目的测定结果。并且,质量数据输入部12也可用于测定设备5、7和质量变动显示装置10的通信发生故障时,或者用于由作业人员输入由不具有通信功能的测定设备测定的测定结果。
质量数据收容处理部13用于使各质量项目的测定结果与测定时刻建立对应关系并存储。各测定设备5、7按照制造顺序测定各产品质量,因此质量数据收容处理部13通过使各质量项目的测定结果和测定时刻建立对应并存储,使各质量项目的测定结果按照制造顺序收容。
质量数据收容处理部13在质量数据取得部11从第一测定设备5及第二测定设备7取得各质量项目的测定结果时,将取得的时刻从计时器19中读取,将读取的时刻作为测定时刻,与该测定结果建立对应关系。并且,质量数据收容处理部13将使各质量项目的测定结果与测定时刻建立了对应关系的质量数据收容在质量数据存储DB 14中。
同样,质量数据收容处理部13在质量数据输入部12中输入了各质量项目的测定结果时,从计时器19读取输入的时刻,并将读取的时刻作为测定时刻,与该测定结果建立对应关系。并且,质量数据收容处理部13将使测定结果和测定时刻建立了对应关系的质量数据收容在质量数据存储DB 14中。
此外,质量数据收容处理部13使与第一测定设备5相关的测定结果相对应的质量数据、及与第二测定设备7相关的测定结果相对应的质量数据作为不同的表,收容在质量数据存储DB 14。
质量数据存储DB(数据库)14用于使测定设备5、7测定的各产品的质量项目的测定结果与制造顺序建立对应关系并存储。具体而言,质量数据存储DB(数据库)14按照各质量项目存储:使质量数据存储部与各质量项目的测定结果、与取得该测定结果的时刻(与测定时刻对应)或输入该测定结果的时刻(与测定时刻对应)建立了对应关系的质量数据。
图3是表示质量数据存储DB 14存储的第一测定设备5相关的质量数据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3所示,质量数据存储DB 14按照第一测定设备5测定的质量项目5a、5b…使测定结果与测定时刻建立对应关系并存储。
在各制造设备3、4、6中的各种生产条件变更时,生产条件信息取得部15取得表示该变更及新设定的生产条件的生产条件信息。例如,生产条件取得部15在各制造设备3、4、6使用的成型模具被变更时,从各制造设备3、4、6取得与该变更及新设置的成型模具对应的模具识别号码。
作业内容信息输入部16中,输入与各制造设备中的作业内容相关的作业内容信息。作业内容例如是:制造设备产生某些故障时的故障修理、制造设备中含有的工具污垢的清洁、夹具的位置调整等。这些作业内容信息在作业结束时由作业人员输入到作业内容输入部16。
制造数据收容处理部17用于进行以下处理:存储使上述生产条件信息及作业内容信息、与该生产条件的变更及作业的发生时刻建立了对应关系的制造数据。
制造数据收容处理部17在生产条件信息取得部15从各制造设备3、4、6取得生产条件信息时,从计时器19读取取得的时刻,将读取的时刻作为生产条件变更的发生时刻,将与该生产条件信息建立了对应关系的制造数据收容在制造数据存储DB 18中。
同样,在作业内容信息输入部16中输入了作业内容信息时,制造数据收容处理部17从计时器19读取输入的时刻,将读取的时刻作为作业的发生时刻,与该作业内容信息建立对应关系并将制造数据收容在制造数据存储DB 18中。
制造数据存储DB 18用于按照各个制造装置3、4、6存储使表示制造设备3、4、6中的生产条件变更的生产条件信息和该生产条件的变更的发生时刻建立了对应关系的制造数据、或存储使表示上述制造设备中的作业内容的作业内容信息和发生该作业的发生时刻建立了对应关系的制造数据。
图4是表示制造数据存储DB 18存储的第一制造装置3相关的制造数据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4所示,制造数据存储DB 18中作为生产条件信息而存储在时刻09:36:08下变更为成型模具“#3”的情况。进一步,制造数据存储DB 18中作为作业内容信息存储:在时刻10:04:56下进行了夹具的位置调整的情况、及在时刻13:11:32下进行了工具污垢清洁的情况。
显示参数输入部20用于输入显示部25中显示的质量数据的各种参数。
质量数据的参数是:质量项目种类、显示范围(包括以下两种情况:指定了时间的显示范围(例如最近8小时)、指定了产品个数的显示范围(例如最近的产品个数10000个))、显示的质量变动图表中的区间个数(以下称为区间幅度)及区间的移动个数、各区间中应显示的统计量的种类、表示测定结果的合格品范围的上限规格值/下限规格值等。
并且,统计量是:例如各区间含有的产品的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各区间含有的产品的测定结果的中间值、各区间含有的产品的测定结果的标准偏差σ或方差或6×σ、各区间含有的产品的测定结果中的置信区间(例如平均值±3×标准偏差)。
其中,置信区间是,当表示预先任意设定的概率的置信度为1-α时,与质量数据x相关的概率函数Pr(x1<x<x2)为1-α,则置信区间是区间(x1,x2)。其中,概率函数Pr(x1<x<x2)表示在质量数据x的频率分布中,质量数据x落入x1到x2的范围内的概率。
例如,置信度1-α为99.74%、质量数据x为正态分布时,置信区间为(平均值-3×标准偏差,平均值+3×标准偏差)。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是以质量数据的频率分布似乎于正态分布为前提,计算置信度99.74%的置信区间(平均值-3×标准偏差,平均值+3×标准偏差)。
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根据输入到显示参数输入部20的参数,将与一定的区间个数的产品对应的区间按一定的移动个数移动,按照各区间求得统计量,并做成将该统计量等间隔地按照制造顺序显示的质量变动图表。
即,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含有:根据输入到显示参数输入部20的参数,将与一定的区间个数的产品对应的区间按照一定的移动个数移动,并按照各区间求得统计量的统计量计算单元(未图示);以及做成使该统计量等间隔地按照制造顺序绘制的图表的统计量绘制单元(未图示)。
具体而言,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将与输入到显示参数输入部20的质量项目种类相对应的质量数据从质量数据存储DB 14读出。
进一步,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将输入到显示参数输入部20的显示范围中含有的质量数据,根据输入到显示参数输入部20的区间幅度及移动个数,分配为多个区间,该区间具有以制造顺序连续的该区间幅度,且按该移动个数移动。进一步,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根据输入到显示参数输入部20的统计量的种类,计算各区间含有的质量数据的测定结果的统计量。
并且,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将按照各区间计算出的统计量做成按照测定时刻顺序(即制造顺序)等间隔地绘制的质量变动图表。即,各区间的统计量被绘制在以移动个数为一个单位的个数基准轴上。
并且,此时,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将表示输入到显示参数输入部20的上限规格值/下限规格值的线附加到质量变动图表中。
并且,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将做成的质量变动图表、及与各区间中的中央产品(在区间的正中间测定的产品)对应的测定时刻输出到时间信息附加部22。
例如,与显示范围对应的产品是从1到10000号的产品,区间幅度为50个、移动个数为25个的情况下,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确定为应显示为从1号到50号、26号到75号、51号到100号、……、9551号到10000号的各区间中含有的产品。
并且,当输入到显示参数输入部20的统计量为平均值时,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计算各区间含有的产品(第一区间时,从1号到50的产品)的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并且,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将与各区间中的中央产品(例如第一区间时为25号产品)对应的测定时刻输出到时间信息附加部22。
时间信息附加部22用于向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做成的质量变动图表附加测定时刻轴。这样一来可确认各统计量和测定时刻的关系。
其中,优选使测定时刻轴的刻度间隔为相等时间。这样一来可容易地识别测定时刻的过程。
时间信息附加部22预先存储提前确定的基准范围和测定时刻轴的刻度间隔的对应表,通过比较该基准范围与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做成的质量变动图表的显示范围,确定附加的测定时刻轴的刻度间隔。例如,时间信息附加部22预先存储,基准范围:T1(1小时)以下的刻度间隔5分,从基准范围T1开始到T2(3小时)的刻度间隔20分,从基准范围T2开始到T3(10小时)的刻度间隔1小时,……。并且,例如与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做成的质量变动图表的显示范围对应的时间为8小时时,时间信息附加部22确定测定时刻轴的刻度间隔为1小时。
时间信息附加部22计算与确定的测定时刻轴的刻度时刻对应的、质量变动图表的个数基准轴上的位置座标。具体而言,时间信息附加部22以从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输出的各区间的中央产品的测定时刻为基准,求得表示个数基准轴上的位置座标和测定时刻的对应关系的近似式。并且,时间信息附加部22计算与确定的测定时刻轴的刻度时刻对应的、个数基准轴上的位置座标。并且,时间信息附加部22生成使测定时刻轴的刻度时刻与个数基准轴上的位置座标建立对应关系的时间数据。
图5是表示时间信息附加部22生成的时间数据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5所示,与测定时刻轴的刻度时刻9:00:00对应,时间信息附加部22生成表示第一测定设备5的个数基准轴上的位置座标为9.8的时间数据。
进一步,时间信息附加部22以生成的时间数据、及表示个数基准轴上的位置座标及测定时刻的对应关系的近似式为基础,生成附加了以一定时间为间隔的刻度的测定时刻轴,并将附加了生成的测定时刻轴的质量变动图表输出到制造数据附加部23。
因果关系/无效时间信息DB 24存储有无各制造设备3、4、6和各质量项目的因果关系,并且当有该因果关系时,进一步存储表示制造设备的处理开始时刻和质量数据的测定时刻的时间延迟的无效时间。并且,制造设备3、4、6的处理对质量数据产生影响时为有因果关系,没有任何影响时为无因果关系。该因果关系的有无以制造设备3、4、6的处理内容和测定项目为基础提前确定。进一步,无效时间也在生产线设计时提前确定。
图6表示因果关系/无效时间信息存储DB 24中的一个存储例。在图6中,“-1”表示因果关系“无”,“-1”以外的数字表示因果关系“有”,同时表示无效时间。如图6所示,例如,因果关系/无效时间信息存储DB 24存储相对于第一测定设备5中的测定项目5a,第一制造设备3及第三制造设备6因果关系为“无”的情况,并且存储第二制造设备4的因果关系是“有”,其无效时间为“3分”的情况。并且,因果关系/无效时间信息存储DB 24如图6(a)(b)所示,将与各测定设备5、7相关的因果关系/无效时间以分别的表存储。这样一来,可容易地读出各测定设备5、7的因果关系/无效时间。
制造数据附加部23以因果关系/无效时间信息存储DB 24存储的信息为基础,向从时间信息附加部22输出的质量变动图表附加制造数据。
制造数据附加部23从因果关系/无效时间信息存储DB 24读出:与质量变动图表含有的质量项目具有因果关系的制造设备名、及该制造设备的无效时间。并且,制造数据附加部23从制造数据存储DB 18读出与读出的制造设备名对应的制造数据,将该制造数据附加到质量变动图表。此时,制造数据附加部23通过将从因果关系/无效时间信息存储DB 24读出的无效时间根据测定时刻轴的刻度减算,从而生成调整了刻度的制造时刻轴,并将生成的制造时刻轴附加到质量变动图表。
进一步,制造数据附加部23在具有制造时刻轴的轴上附加生产条件信息及作业内容信息,上述制造时刻轴与制造数据含有的发生时刻相对应。并且,制造数据附加部23将附加了测定时刻轴、制造时刻轴、生产条件信息及作业内容信息的质量变动图表显示在显示部25中。
这样一来,可不考虑无效时间而使作业内容信息及/或生产条件信息与质量项目的测定结果建立对应关系。
并且,制造数据附加部23也可不涉及因果关系的有无,从与第一制造设备3对应的制造数据仅读出与产品规格变更相关的制造数据,和与具有因果关系的制造设备相对应的制造数据一样,将该产品规格的变更信息附加到质量变动图表中。这样一来,可识别产品规格变更时刻。
显示部25用于显示质量数据,例如由液晶面板构成。
接着对上述质量变动显示装置10中的处理流程和显示示例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质量变动显示装置10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并且,图8及图9表示显示部25中的显示例。
首先,质量数据取得部11从第一测定设备5及第二测定设备7按照各质量项目取得测定结果。或者由作业人员将中间产品的测定结果输入到质量数据输入部12。并且,在此假设质量数据取得部11取得了测定结果。并且,质量数据收容处理部13将质量数据取得部11取得测定结果的时刻作为测定时刻,从计时器19读取,并且做成使读取的测定时刻与该测定结果建立对应关系的质量数据。进一步,质量数据收容处理部13将做成的质量数据收容在质量数据存储DB 14(S1)。
接着,显示参数输入部20接收与应显示的质量数据相关的各种参数的输入(S2)。
接着,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从质量数据存储DB 14读出与输入到显示参数输入部20的质量项目种类对应的质量数据。
并且,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将输入到显示参数输入部20的显示范围中含有的质量数据,根据输入到显示参数输入部20的区间幅度及移动个数,分配为多个区间,该区间具有以制造顺序连续的该区间幅度,且按该移动个数移动。
进一步,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根据输入到显示参数输入部20的统计量的种类,计算各区间含有的质量数据的测定结果的统计量。并且,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将按照各区间计算出的统计量做成按照测定时刻顺序(即制造顺序)等间隔地绘制的质量变动图表(S3)。即,各区间的统计量绘制在以移动个数为一个单位的个数基准轴上。
此时,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将输入到显示参数输入部20的上限规格值/下限规格值附加到质量变动图表中。这样一来,可容易地识别次品的增加/减少的动向。
并且,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将做成的质量变动图表、该质量变动图表的个数基准轴的各区间的中央产品的测定时刻输出到时间信息附加部22。
图8是表示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做成的质量变动图表的例子的图。
图8的上部表示向显示参数输入部20输入质量项目:5b、显示范围:8小时、区间幅度:1个、移动个数:1个、统计量种类:平均值时,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做成的质量变动图表的一个例子。如图8上部所示,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做成以移动个数1个为区间间隔的个数基准轴,在该个数基准轴上直接绘制各产品的质量项目5b的测定结果(由于区间幅度含有的产品为一个,因此该产品的测定结果相当于区间的平均值)。其结果是,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做成的质量变动图表将各产品的测定结果以一定的个数(在此为1个)等间隔地绘制,因此可立刻确认例如以三个中有一个的比例质量变动这样的个数基准的周期变动。
并且在图8的上部,存在使图示的刻度间隔分割为5个区间的刻度,但为了简化省略了该刻度的图示。
另一方面,图8的中部表示向显示参数输入部20输入质量项目:5b、显示范围:8小时、区间幅度:50个、移动个数:25个、统计量种类:平均值/置信区间(在此为平均值±3×标准偏差)/6×标准偏差时,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做成的质量变动图表的一个例子。
如图所示,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根据输入到显示参数输入部20的参数,做成区间幅度50个及移动个数25个的个数基准轴。进一步,当输入到显示参数输入部20的显示范围(在此为8小时)所对应的产品为1至550号时,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确定为分配为1到50号、26号到75号、51号到100号……501号到550号的各区间所含有的产品。并且,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将根据第一区间(1号到50号的产品)、第二区间(26号到75号的产品)、……中的质量项目5b的测定结果求计算出的平均值/置信区间(在此为平均值±3×标准偏差)/6×标准偏差,按照制造顺序(即按第一区间、第二区间、……的顺序)等间隔地绘制。
这样一来,根据各区间含有的产品求得的平均值/置信区间(在此为平均值±3×标准偏差)/6×标准偏差,以一定的个数(在此为25个)为等间隔而绘制。其结果是,质量变动图表与图8的上部一样,可确认个数基准的周期变动。
并且,图8中部所示的质量变动图表中,由于区间个数及移动个数与图8的上部相比较大,因此可去除测定误差引起的噪声波动、及个数基准下的短周期变动引起的成分。其结果是,可容易地确认因突发事项(例如工具污垢清洁时的安装位置错位)引起的质量变动的有无。并且,以质量数据近似正态分布为前提,通过使平均值±3×标准偏差的置信区间包含于质量变动图表中,可确认不合格率的增加/减少。
进一步,图8的下部表示向显示参数输入部20输入质量项目:5b、显示范围:8小时、区间幅度:500个、移动个数:250个、统计量种类:平均时,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做成的质量变动图表的一个例子。
在图中“平均”(图中的实线)表示区间幅度500个及移动个数250个时的各区间的平均值。“平均(比较用)”(图中虚线)是区间幅度50、移动个数25个时的各区间中的平均值(即图8中部的平均值),是为了明确“平均”所示的折线的效果,作为比较而追加的。
如图所示,通过增加区间幅度及移动个数,可容易地确认长期的质量变动倾向。这样一来,可容易地理解例如各制造设备3、4、6的传送带的磨损这样的长期设备变动与质量变动之间的关系。
并且,为了确认传送带交换这种突发事项引起的质量变动,如图8中部所示,优选具有较短区间幅度及移动个数的个数基准轴的质量变动图表。
进一步,当进行传送带交换这样的消耗品交换时,优选将该交换前的质量变动如图8的下部所示那样,显示具有较长的区间幅度及移动个数的个数基准轴的质量变动图表。这样一来,可确认与消耗品的消耗度对应的质量变动。
接着,时间信息附加部22将作为时间信息的测定时刻轴附加到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做成的质量变动图表(S4)。具体而言,时间信息附加部22以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做成的图表的显示范围和提前确定的基准范围为基础,确定附加的测定时刻轴的刻度间隔。例如,当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做成的图表的显示范围与8小时对应时,时间信息附加部22将测定时刻轴的刻度间隔确定为1小时。
并且,时间信息附加部22以从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输出的各区间的中央产品的测定时刻为基础,求得表示个数基准轴上的位置座标和测定时刻的对应关系的近似式,并计算出与测定时刻轴的刻度时刻对应的个数基准轴上的位置座标。时间信息附加部22生成使确定的测定时刻轴的刻度间隔的时刻与个数基准轴上的位置座标建立对应关系的时间数据。
进一步,时间信息附加部22以生成的时间数据、及表示具有个数基准刻度的轴上的位置座标及测定时刻的对应关系的近似式为基础,生成具有以一定时间为间隔的刻度的测定时刻轴。并且,时间信息附加部22将生成的测定时刻轴附加到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做成的质量变动图表。
图9中的B部表示时间信息附加部22附加的测定时刻轴的一个例子。如图所示,时间信息附加部22附加的测定时刻轴的刻度间长度不是等间隔的。例如,从图中的时刻10:00到11:00的刻度间隔的长度比从时刻12:00开始到13:00的长度长。这种测定时刻轴的刻度间隔长度的大小表示有无生产线的滞留。
即,当测定时刻轴的刻度间长度较小时,单位时间的测定个数较少,发生了生产线的滞留。另一方面,当测定时刻轴的刻度间长度较大时,单位时间的测定个数较多,生产线顺利运转。这样一来,通过察看测定时刻轴的刻度间隔长度的大小,可容易地确认生产线有无滞留。
与上述S1-S4同时进行S5的处理。即,生产条件信息取得部15从第一制造设备3、第二制造设备4及第三制造设备6取得例如与产品规格、成型模具的变更相关的生产条件信息。进一步,作业内容信息输入部16中由作业人员输入各制造设备3、4、6中的作业内容信息。
并且,制造数据收容处理部17从计时器19读取生产条件信息取得部15取得生产条件信息的时刻,并且做成使读取的时刻与该生产条件信息建立对应关系的制造数据。同样,制造数据收容处理部17从计时器19读取作业内容信息被输入到作业内容信息输入部16的时刻,并且做成使读取的时刻与该作业内容信息建立了对应关系的制造数据。并且,制造数据收容处理部17将做成的制造数据收容在制造数据存储DB 18中。
接着,制造数据附加部23进行向附加了测定时刻轴的质量变动图表附加制造数据的处理(S6)。具体而言,制造数据附加部23从因果关系/无效时间信息存储DB 24读出质量变动图表所显示的与质量项目具有因果关系的制造设备名及无效时间。例如,制造数据附加部23从如图6(a)所示的因果关系/无效时间信息存储DB 24中,读出“第一制造设备5”作为与质量项目5b具有因果关系的制造设备名,以及该第一制造设备5的无效时间9分。
进一步,制造数据附加部23从制造数据存储DB 18读出与读出的制造设备名对应的制造设备的制造数据。例如,制造数据附加部23,读出如图4所示的制造数据作为与读出的制造设备名“第一制造设备5”对应的制造数据。
制造数据附加部23生成具有以下刻度的制造时刻轴:从测定时刻轴的刻度减去从因果关系/无效时间信息存储DB 24读出的无效时间的刻度,并将生成的制造时刻轴附加到质量变动图表。
进一步,制造数据附加部23向制造时刻轴上附加从制造数据存储DB 18读出的制造数据。例如,当读出如图4所示的制造数据时,制造数据附加部23在制造时刻轴上附加在发生时刻09:36:08下成型模具被变更为“#3”的情况,并且附加在发生时刻10:04:56进行了“夹具的位置调整”、及在发生时刻13:11:32下进行了“工具污垢清洁”的情况。
并且,制造数据附加部23将附加了测定时刻轴、制造时刻轴、生产条件信息及作业内容信息的质量变动图表显示在显示部25。
图9中的C部表示制造数据附加部23附加的测定时刻轴、制造时刻轴及生产条件信息及作业内容信息的一个例子。如图所示,例如,制造数据附加部23生成具有从测定时刻轴的刻度减去无效时间9分的刻度的制造时刻轴,并且在该制造时刻轴上附加图6所示的制造数据中含有的生产条件信息及作业内容信息。
并且,根据表示成型模具、产品规格的变更的生产条件信息,可识别到下一次变更为止的区间适用了同样的成型模具、产品规格。因此,如图所示,制造数据附加部23对于作为生产条件信息的产品规格、成型模具,进行区分变更时刻前后的区间的区间显示。这样一来,可容易地理解什么区间下适用了怎样的生产条件。
并且,如图所示,制造数据附加部23主要对突发的作业内容信息,用表示该作业内容信息的文字、及表示该作业内容发生时刻的箭头来表示。这样一来可容易地理解怎样的作业内容在什么时刻下发生。
进一步,如图9的C部所示,通过在具有从测定时刻轴的刻度上减去无效时间9分的刻度的制造时刻轴上显示生产条件信息及作业内容信息,可立刻理解生产条件信息及/或作业内容信息与质量变动之间的关系。其结果是,可容易地了解质量变动是由哪种生产条件变更或作业内容所引起的。例如,在图9中,作为次品的增加原因,可判断出作业内容“工具污垢的清洁”是一个有力的候选。
并且,制造附加部23仅附加与和显示的质量变动图表的质量项目有因果关系的制造设备3、4、6相关的制造数据。因此,由于不显示与质量变动没有因果关系的多余的信息,所以可以容易地追加质量变动的原因。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即,在权利要求所示范围内通过组合适当变更后的技术手段而获得的实施方式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了三台制造设备3、4、6及二台测定设备5、7,但这些台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并且,制造数据附加部23附加制造时刻轴。但是,制造数据附加部23也可不附加制造时刻轴,通过向制造数据的发生时刻加入无效时间来调整该发生时刻,并向与调整后的发生时刻对应的上述测定时刻轴的座标位置附加生产条件信息或作业内容信息。即,制造数据附加部23以因果关系/无效时间信息存储DB 24存储的无效时间为基础,调整制造数据的发生时刻,并以调整后的发生时刻和上述测定时刻轴为基础,将与该发生时刻对应的生产条件信息或作业内容信息附加到上述图表。这样一来,通过察看该质量变动图表,可不考虑无效时间而确认生产条件信息或作业内容信息与质量变动的关系。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质量数据收容处理部13及制造数据收容处理部17通过同一个计时器19设定测定时刻、生产条件的变更及作业的发生时刻。这样一来,质量数据含有的测定时刻与制造数据含有的发生时刻的对应关系是正确的。但是,也可以是计时器19位于质量变动显示装置10的外部,各测定装置5、7从计时器19读取各产品的测定时刻,并将测定结果和测定时刻输出到质量变动显示装置10。同样,各制造设备3、4、6在生产条件发生变更时,将该发生时刻从计时器19读取,并将生产条件信息和该发生时刻输出到质量变动显示装置10。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时间信息附加部22以各区间中的中央产品的测定时刻为基础,求得表示个数基准轴上的位置座标和测定时刻的对应关系的近似式,但时间信息附加部22也可以以各区间的最初的产品或各区间中含有的产品的测定时刻的平均(平均测定时刻)为基础,求得上述近似式。代表各区间的测定时刻在各区间中以同一基准计算即可。
并且,各区间中含有的产品的测定时刻的平均是通过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计算的。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以质量数据的频率分布似乎于正态分布为前提,计算置信度99.74%的置信区间(平均值-3×标准偏差,平均值+3×标准偏差),以此为例进行了说明。
但是置信度也可以是提前任意设定的值,例如是99.5%等。
并且,质量数据x的频率分布不是近似于正态分布时,根据该质量数据x的平均值xave、标准偏差xσ计算出的置信区间(例如对于置信度99.74%,置信区间(xave-3×xσ,xave+3×xσ))与所需的置信度(例如99.74%)不对应。对此参照图10进行如下说明。
图10的上部表示该50个产品的质量数据x的频率分布。如图所示,质量数据x的频率分布形状是x值越高,尾部越宽,不近似于正态分布。这种情况下,即使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利用质量数据x的平均值xave及标准偏差xσ计算出置信区间,计算出的置信区间也不会变为与所需的置信度对应的置信区间。
例如,作为与置信度99.74%对应的置信区间,计算出(xave-3×xσ,xave+3×xσ)。并且在图10的上部,xave,xave±3×xσ用点划线表示。如图10的上部所示,由于质量数据x的频率分布为尾部在右侧扩大的形状,因此可知xave比峰值位置偏右。并且,具有比xave+3×xσ大的值的个数较多,所以置信区间(xave-3×xσ,xave+3×xσ)与所需的置信度99.74%不对应。
这是因为质量数据x不似乎于正态分布。置信区间(平均值-3×标准偏差,平均值+3×标准偏差)与置信度99.74%对应是以频率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为前提的。
因此,当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对所有质量数据一律作为与置信度99.74%对应的置信区间计算(平均值-3×标准偏差,平均值+3×标准偏差)时,与正态分布不近似的质量数据显示与原来有很大偏差的置信区间。这样一来,制造管理人员有可能做出错误判断,认为置信区间靠近下限规格值,且与上限规格值有较大距离。
因此,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为了近似于正态分布,优选在进行质量数据变换(变量变换)的基础上,计算出相对于变换后的质量数据的平均值及各种统计量,通过对计算出的平均值各种统计量进行逆变换,求得质量数据的平均值及各种统计量。
在此作为上述变量变换的一个例子,对幂变换进行说明(参照非专利文献1的30页)。使用幂变换的目的在于使左右非对称的歪斜的频率分布变换为左右对称的频率分布。
以下对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中使用了幂变换的平均值及各种统计量的计算步骤进行说明。
此外,质量变动显示装置10具有变换方式存储部,存储根据各质量数据的分布倾向及特性而提前确定的幂变换中的指数部分的值。变换方式存储部使质量数据的项目和适于该质量数据的指数部分的值建立对应并存储。其中作为一个例子,假设变换方式存储部存储相对于质量数据x的指数部的值“1/2”。这表示幂变换后的变量y=f(x)=x1/2近似于正态分布。
首先,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对不近似于正态分布的质量数据x进行基于从变换方式存储部读出的指数部的值(在这里为1/2)的幂变换,求得变换后的变量y=f(x)=x1/2的频率分布。
图10的下部是表示变换后的变量y的频率分布的图表。如图所示,变量y的频率分布近似于左右对称的正态分布。
接着,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根据变量y的频率分布,求得相对于变量y的平均值yave、各种统计量(标准偏差yσ、置信区间(y1,y2)等)。
其中,由于变量y的频率分布为正态分布,因此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例如对置信度99.74%的置信区间(y1,y2),通过y1=yave-3×yσ,y2=yave+3×yσ可容易地计算出来。
如图10的下部所示,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计算出的置信区间(y1,y2)基本与置信度99.74%对应。
之后,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将相对于变量y计算出的平均值及将统计量逆变换f-1的值,作为质量数据x的平均值及统计量。例如,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将f-1(yave)=yave 2作为质量数据x的平均值。并且,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将(f-1(y1),f-1(y2))、即(y12,y22)作为质量数据x的置信区间。
在图10的上部,虚线表示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通过逆变换计算出的平均值和置信区间的上限及下限。如图所示,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通过逆变换计算出的平均值大致位于质量数据x的频率分布的峰值附近。进一步,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利用逆变换计算出的置信区间在尾部宽的右侧(质量数据x的值较大的一侧)较宽,在左侧(质量数据x的值较小的一侧)较窄,可发现其基本与所需的置信度99.74%对应。
图11表示将图10所示的产品50个的质量数据x按照制造顺序绘制的图表。并且在图11中,点划线表示假设质量数据x的频率分布近似正态分布时,由该质量数据x的频率分布求得的平均值及置信区间(与置信度99.74%对应)。另一方面,虚线如上所述是将质量数据x变换为变量y,并通过对根据正态分布的变量y的频率分布求得的平均值及置信区间的界限进行逆变换而获得的平均值和置信区间的上侧及下侧的界限。
还如图11所示,可发现:利用变量变换及逆变换计算时脱离置信区间的个数少于假设质量数据x近似正态分布时的从置信区间脱离的个数。这是因为,利用变量变换及逆变换计算时的置信区间中含有的概率较为接近所需的置信度。
这样一来,通过显示绘制了以下内容的质量变动图表:对区间幅度50个的产品利用变量变换及逆变换计算的平均值及统计量,制造管理人员可较为正确地判断质量的优劣及变动倾向。
并且,在此以幂变换为例对变量变换及逆变换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变换方式。只要根据各质量数据的特性,提前确定使变换后的变量的频率分布接近正态分布的变换方式,并将该变换方式与该质量数据的项目建立对应关系并收容在变换方式存储部中即可。并且,区间统计量计算部21将与质量数据对应的变换方式从变换方式存储部读出,根据读出的变换方式求得平均值及各种统计量即可。
并且,质量变动显示装置10的各个模块可以通过硬件逻辑构成,也可如下所示利用CPU通过软件来实现。
即,质量变动显示装置10具有:执行实现各功能的控制程序的命令的CPU、存储上述程序的ROM、展开上述程序的RAM、存储上述程序及各种数据的存储器等存储装置(存储介质)等。并且,本发明的目的也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将计算机可读取地、记录了作为实现上述功能的软件的质量控制装置10的控制程序的程序代码(执行方式程序、中间代码程序、源程序)的记录介质提供到上述质量控制装置10,并读出该计算机(或CPU、MPU)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程序代码并执行。
上述记录介质例如可以使用:磁带、盒式磁带等带类,包括软盘/硬盘等磁盘、CD-ROM/MO/MD/DVD/CD-R等光盘的盘类,IC卡(包括存储卡)/光卡等卡类,或MASK ROM/EPROM/EEPROM/FLASHROM等半导体存储器类等。
并且,质量变动显示装置10可与通信网络连接,上述程序代码也可通过通信网络提供。作为该通信网络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因特网、内部网、外部网、LAN、ISDN、VAN、CATV通信网、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电话线路网、移动体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等。并且,作为构成通信网络的传送介质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IEEE 1394、USB、电力线传送、线缆TV线路、电话线、ADSL线路等有线,或者IrDA、摇控器这样的红外线、Bluetooth(注册商标)、802.11无线、HDR、移动电话网、卫星线路、地上波数字网等无线。并且本发明也可通过上述程序代码经电子传送而具体化的传送波或数据信号串方式来实现。
本发明涉及的质量变动显示装置可适用于显示在制造工序下依次制造的产品的质量变动的质量显示系统。

Claims (12)

1.一种质量变动显示装置,显示由制造设备制造的多个产品的预定的质量的变动,其特征在于,具有:
质量数据存储部,将测定设备测定的各产品的测定结果与制造顺序建立对应关系并存储;
图表做成单元,将与按制造顺序而连续的一定区间个数的产品对应的区间按一定的移动个数移动,按各区间求出统计量,做成该统计量以制造顺序而等间隔表示的图表;和
显示部,显示由上述图表做成单元做成的图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质量变动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测定设备按照制造顺序测定上述预定的质量,
上述质量数据存储部将上述测定结果与测定时刻建立对应关系并存储,
具有时间信息附加单元,以上述质量数据存储部存储的上述测定时刻为基础做成测定时刻轴,并且将该测定时刻轴附加到上述图表做成单元做成的图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质量变动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时间信息附加单元向上述测定时刻轴附加一定时间间隔的刻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质量变动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制造数据存储部,存储将表示上述制造设备的生产条件的变更的生产条件信息与该生产条件变更发生时刻建立对应关系的制造数据,或者存储将表示上述制造设备的作业内容的作业内容信息与发生该作业的发生时刻建立对应关系的制造数据;
所需时间存储部,预先存储从制造设备进行制造的时刻开始、到测定设备进行测定的时刻为止的所需时间;和
制造数据附加单元,求出将上述所需时间存储部存储的上述所需时间附加到上述制造数据的发生时刻的调整时刻,以该调整时刻和上述测定时刻轴为基础,将生产条件信息或作业内容信息附加到上述图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质量变动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制造设备具有多个,
具有因果关系信息存储部,存储用于确定与上述预定的质量有因果关系的制造设备的因果关系信息,
上述制造数据附加单元以上述因果关系存储部存储的因果关系信息为基础,仅将和与上述预定的质量有因果关系的制造设备对应的生产条件或作业内容信息附加到上述图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质量变动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参数输入单元,输入上述区间个数及上述移动个数,将输入的该区间个数及移动个数输出到上述图表做成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质量变动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统计量是各区间含有的产品的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各区间含有的产品的测定结果的中间值、各区间含有的产品的测定结果的标准偏差或方差、各区间含有的产品的测定结果中的置信区间中的至少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质量变动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统计量含有上述置信区间,
上述图表做成单元对产品的测定结果进行预定的变换,以使频率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并通过对与变换后的测定结果对应的变换对应置信区间进行逆变换而计算上述置信区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质量变动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质量变动图表做成单元向上述质量变动图表附加表示上述预定的质量的上限规格值及下限规格值的至少一个的线。
10.一种质量变动显示方法,显示由制造设备制造的多个产品的预定的质量的变动,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
质量数据存储步骤,将测定设备测定的各产品的测定结果与制造顺序建立对应关系并存储;
图表做成步骤,将与按制造顺序而连续的一定区间个数的产品对应的区间按一定的移动个数移动,按各区间求出统计量,做成该统计量以制造顺序而等间隔表示的图表;和
显示步骤,显示由上述图表做成单元做成的图表。
11.一种质量变动显示程序,用于使权利要求1至9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质量变动显示装置动作,使计算机作为上述各单元而发挥作用。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记录了权利要求11所述的质量变动显示程序。
CNA2005101339095A 2005-01-24 2005-12-20 质量变动显示装置、显示方法、显示程序及记录介质 Pending CN181180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16107 2005-01-24
JP2005016107 2005-01-24
JP2005096381 2005-03-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11802A true CN1811802A (zh) 2006-08-02

Family

ID=36844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1339095A Pending CN1811802A (zh) 2005-01-24 2005-12-20 质量变动显示装置、显示方法、显示程序及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281842B2 (zh)
CN (1) CN181180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0517B (zh) * 2007-04-17 2010-08-11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对离散样本数据进行统计过程控制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10036351A (zh) * 2016-12-07 2019-07-19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质量管理装置及质量管理方法
CN110914771A (zh) * 2017-07-19 2020-03-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品质分析装置及品质分析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79448B1 (ko) 2013-05-30 2015-12-23 삼성에스디에스 주식회사 불량 샘플의 결함 맵을 이용한 문제 설비 판정 방법 및 그 장치
JP7307332B2 (ja) * 2019-04-19 2023-07-12 日本製鉄株式会社 品質解析装置、品質解析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WO2021131108A1 (ja) * 2019-12-27 2021-07-0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品質推定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22080040A (ja) * 2020-11-17 2022-05-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0517B (zh) * 2007-04-17 2010-08-11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对离散样本数据进行统计过程控制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10036351A (zh) * 2016-12-07 2019-07-19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质量管理装置及质量管理方法
CN110914771A (zh) * 2017-07-19 2020-03-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品质分析装置及品质分析方法
CN110914771B (zh) * 2017-07-19 2023-03-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品质分析装置及品质分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165832A (ja) 2008-07-17
JP4281842B2 (ja) 2009-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11802A (zh) 质量变动显示装置、显示方法、显示程序及记录介质
CN1208947C (zh) 图像处理装置和方法、噪声量估算装置和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906480A (zh) X射线检查装置和x射线检查装置的图像处理顺序的生成方法
CN1389766A (zh) 远程维护方法、工业装置和半导体器件
CN100341020C (zh) 游戏装置的管理系统和管理方法、游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258285C (zh) 多信道信息处理装置和多信道信息处理方法
CN1854946A (zh) 制造条件设定系统及制造条件设定方法
CN1601250A (zh) 检查方法、检查装置及设备诊断装置
JP4207915B2 (ja) 品質変動表示装置、品質変動表示方法、品質変動表示プログラム及び該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CN1945476A (zh) 生产管理装置、生产管理方法以及生产管理系统
CN1881170A (zh) 打印数据编辑装置和用于编辑打印数据的方法
CN1967588A (zh) 交互式问卷定制、交互系统及方法
CN1744094A (zh) 产品设计方法、产品设计装置、产品设计系统以及产品设计程序
CN1707521A (zh) 图像处理设备、方法、记录介质和程序
CN1488933A (zh) 良否判定装置、判定程序、方法以及多变量统计解析装置
CN1268710A (zh) 数据库检索装置及方法
CN1692371A (zh) 基于力的触摸屏系统的校正
CN1661642A (zh) 目标值加工装置、温度调节器、控制过程执行系统和方法
CN1200517A (zh) 不合格率推定方法、不合格率推定系统和记录媒体
CN101073712A (zh) 基于广义预测控制的精馏塔高纯度精馏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945602A (zh) 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特征选择方法
CN101038608A (zh) 医用图像阅片装置及光标移动方法
CN1836229A (zh) 信息阅览方法及信息阅览装置
CN1784254A (zh) 游戏设备和格斗游戏中的队伍划分方法
CN1291312A (zh) 用于控制生产过程的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6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