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05678A - 流体横掠针肋阵列式微型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流体横掠针肋阵列式微型换热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05678A CN1805678A CN 200610002057 CN200610002057A CN1805678A CN 1805678 A CN1805678 A CN 1805678A CN 200610002057 CN200610002057 CN 200610002057 CN 200610002057 A CN200610002057 A CN 200610002057A CN 1805678 A CN1805678 A CN 180567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w
- fluid
- pin
- mandarin
- arr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流体横掠针肋阵列式微型换热器,属于微电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冷却装置。本装置包括有依次重叠封装在一起的过流片(1),出流导流片(2),入流导流片(3),传热片(4);过流片上开有与外部管路连接的流体入口(5)和流体出口(6);出流导流片上设有出流通道(7),流体入口(8)和流体出口(9),入流导流片(3)上在与过流片上的流体入口(5)相对应的位置也设有流体入口(10),其上还设有导流桥(11)、入流缝(12)和出流缝(13),传热片上设有入流通道(14)和针肋阵列(15)。本发明的微型换热器基于流体横掠针肋阵列对流换热理论,是强化发热器件表面散热、提高被冷却表面温度分布的均匀性的有效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电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电子产品无不朝着体积小、重量轻、高热流通量的方向发展。因此,对新一代的电子设备而言,传统的冷却器的设计极限与制作技术已无法合乎要求。微冷却器的发展源于解决高速集成电路的散热问题,目前已向各种有重量限制与体积限制的高热流通量领域发展,如航天工业、电子元器件冷却、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冷却、化工流程传热等。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要降低电子设备因过热而发生故障损坏的机率,并同时提高电子设备的性能及可靠性。
目前国内外正在积极着手研究和已经应用的微冷却器包括:微热交换器、微冷冻机、微通道热沉、微热管均热片及整合式微冷却器等。其中微通道热沉因其加工制作技术比较成熟,得到了人们较多的关注。但是微通道热沉存在两个设计上的局限。其一,是由于小尺寸所产生的较大流动阻力;其二,由于冷却介质在入口、出口间温度变化较大,因而导致换热表面温度分布不均。随着微加工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基于不同传热机理、性能优越的微型换热器将不断涌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换热器,其传热机理是流体横掠针肋阵列的对流换热。
一种流体横掠针肋阵列式微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如图1所示,包括有依次重叠封装在一起的过流片1,出流导流片2,入流导流片3,传热片4;过流片1上开有与外部管路连接的流体入口5和流体出口6;出流导流片2上设有出流通道7,在与过流片1上的流体入口5和流体出口6相对应的位置分别开有流体入口8和流体出口9;入流导流片3上在与过流片1上的流体入口5相对应的位置也设有流体入口10,其上还设有导流桥11、入流缝12和出流缝13,微型换热器封装后导流桥11可将出流通道7和流体出口9连通;传热片4上用蚀刻方法加工入流通道14和针肋阵列15。
本发明提出的针肋阵列15的组数根据被冷却器件对温度分布的要求设计,增加组数可以提高换热面温度分布的均匀性,但是需要相应增加入流缝12和出流缝13的数量。为更清楚地描述传热片4的结构,图1(e)、图1(f)和图1(g)分别给出了传热片4的主视图、传热片A-A剖面图和传热片B-B剖面图。
如图2所示,将换热器各片组合封装后形成流体横掠针肋阵列式微型换热器16。在换热器内部可形成封闭的流体循环,流体流经顺序为:流体入口5、流体入口8、流体入口10、入流通道14、入流缝12、针肋阵列15、出流缝13、出流通道7、导流桥11、流体出口9和流体出口6。冷却流体经入流缝12进入后,将分为两路沿着与传热面平行的方向流动,横向掠过针肋阵列15,从传热面和针肋表面吸收热量,最后经出流缝13流出换热面。
本发明提出的微型换热器基于流体横掠针肋阵列对流换热理论。针肋形状(圆形、方形、三角形等),针肋尺寸(高度、当量直径等),阵列中针肋的排列方式(顺排、叉排等),阵列中针肋的疏密程度,传热面上针肋阵列的组数等均可根据实际情况优化设计。针肋阵列一方面有效地拓展了传热面,提高了传热效率;另一方面采用优化合理的针肋阵列分组布置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被冷却表面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因此,流体横掠针肋阵列式微型换热器是减小发热器件传热表面最高温度、降低温度变化的有效方法之一。
换热工质可分别选用空气、水、制冷剂等。根据所用工质以及器件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在传热表面上将形成流体横掠针肋阵列的单相流体对流换热、流体横掠针肋阵列的相变换热来实现冷却技术要求。
微型换热器片可选用无氧铜、硅等材料,总体几何形状尺寸可根据被冷却器件尺寸及总体封装要求确定。适用于条形、圆形、方形等发热表面的冷却。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具有顺排圆形针肋阵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过流片,2、出流导流片2,3、入流导流片2,4、传热片,5、流体入口,6、流体出口,7、出流通道,8、流体入口,9、流体出口,10、流体入口,11、导流桥,12、入流缝,13、出流缝,14、入流通道;15、针肋阵列(顺排圆形)。
图1(e):本发明具有顺排圆形针肋阵列的传热片主视图;
图1(f):本发明具有顺排圆形针肋阵列的传热片A-A剖面图;
图1(g):本发明具有顺排圆形针肋阵列的传热片B-B剖面图;
图2:具有图1所示结构的本发明示意图;
图中:16、微型换热器;
图3:本发明冷却半导体激光条的示意图;
图中:17、半导体激光条;
图4:本发明的具有叉排圆形针肋阵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5、针肋阵列(叉排圆形);
图5:本发明的具有顺排方形针肋阵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5、针肋阵列(顺排方形);
图6:本发明的具有叉排方形针肋阵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5、针肋阵列(叉排方形);
图7:本发明冷却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阵列的示意图;
图中:18、电源正极,19、绝缘层,20、光线,21、入口管,22、出口管,23、密封圈;
图8:传热片上具有流体入口、出口的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24、流体入口,25、流体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用流体横掠针肋阵列式微型换热器冷却半导体激光条17,一种典型半导体激光条17的长度、宽度、厚度的尺寸为10000×1000×115微米3,其中有数个均匀排列的激光发射器,流体横掠针肋阵列式微型换热器16由图1所示的过流片1,出流导流片2,入流导流片3,传热片4依次焊接而成,每片均为长方形,宽度与半导体激光条17的长度相同,半导体激光条17固定在传热片4上,顺排圆形针肋阵列15由三组共72个直径为300微米的圆形针肋组成,针肋的高度为传热片4厚度的一半,为300微米,针肋顺排布置。入流缝12有三条和出流缝13有四条。过流片1、出流导流片2、入流导流片3的厚度均为300微米,传热片4的厚度为600微米。在流体横掠针肋阵列式微型换热器内部可形成封闭的流体循环,流体流经顺序为:流体入口5、流体入口8、流体入口10、入流通道14、入流缝12、顺排圆形针肋阵列15、出流缝13、出流通道7、导流桥11、流体出口9和流体出口6。冷却流体经入流缝12进入后,将分为两路沿着与传热面平行的方向流动,横向掠过顺排圆形针肋阵列15,从传热面和针肋表面吸收热量,最后经出流缝13流出换热面,将激光发射器产生并传到传热片4上的热量带走,实现了高热流通量传热。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在传热片4上的针肋阵列15采用叉排布置,整个针肋阵列18由三组共66个直径为300微米的圆形针肋组成,针肋的高度为传热片4厚度的一半,为300微米。过流片1、出流导流片2、入流导流片3的厚度均为300微米,传热片4的厚度为600微米。在流体横掠针肋阵列式微型换热器内部可形成封闭的流体循环,流体流经顺序为:流体入口5、流体入口8、流体入口10、入流通道14、入流缝12、叉排圆形针肋阵列15、出流缝13、出流通道7、导流桥11、流体出口9和流体出口6。冷却流体经入流缝12进入后,将分为两路沿着与传热面平行的方向流动,横向掠过叉排圆形针肋阵列15,从传热面和针肋表面吸收热量,最后经出流缝13流出换热面,将激光发射器产生并传到传热片4上的热量带走,实现了高热流通量传热。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在传热片4上的针肋阵列15采用顺排布置,整个针肋阵列15由三组共72个截面为正方形(300×300微米2)的针肋组成,针肋的高度为传热片4厚度的一半,为300微米。过流片1、出流导流片2、入流导流片3的厚度均为300微米,传热片4的厚度为600微米。在流体横掠针肋阵列式微型换热器内部可形成封闭的流体循环,流体流经顺序为:流体入口5、流体入口8、流体入口10、入流通道14、入流缝12、顺排方形针肋阵列15、出流缝13、出流通道7、导流桥11、流体出口9和流体出口6。冷却流体经入流缝12进入后,将分为两路沿着与传热面平行的方向流动,横向掠过顺排方形针肋阵列15,从传热面和针肋表面吸收热量,最后经出流缝13流出换热面,将激光发射器产生并传到传热片4上的热量带走,实现了高热流通量传热。
实施例4:
如图6所示,在传热片4上的针肋阵列15采用叉排布置,整个针肋阵列15由三组共66个截面为正方形(300×300微米2)的针肋组成,针肋的高度为传热片4厚度的一半,为300微米。过流片1、出流导流片2、入流导流片3的厚度均为300微米,传热片4的厚度为600微米。在流体横掠针肋阵列式微型换热器内部可形成封闭的流体循环,流体流经顺序为:流体入口5、流体入口8、流体入口10、入流通道14、入流缝12、叉排方形针肋阵列15、出流缝13、出流通道7、导流桥11、流体出口9和流体出口6。冷却流体经入流缝12进入后,将分为两路沿着与传热面平行的方向流动,横向掠过叉排方形针肋阵列15,从传热面和针肋表面吸收热量,最后经出流缝13流出换热面,将激光发射器产生并传到传热片4上的热量带走,实现了高热流通量传热。
实施例5:
如图7所示,采用本发明冷却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阵列,该阵列由M个发光单元组成,在本实施例中M=4,每个发光单元间涂有绝缘层19;每个发光单元包括:电源正极18、微型换热器16、及置于它们之间的半导体激光条17和绝缘层19,微型换热器16同时作为电源负极,半导体激光条17在电场的作用下发出光线20。流体经入口管21分别进入每个微型换热器16,经出口管22流出;入口管21、出口管22与微型换热器16之间有橡胶密封圈23密封。
在本实施例中,最上方的微型换热器16与图1所示结构相同,即传热片4上无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下方的微型换热器16的传热片4上在与过流片1上的流体入口5和流体出口6相对应的位置分别加工有流体入口24和流体出口25,如图8所示,这样,冷却流体可以经过同一根入口管分别进入每个微型换热器,并经同一出口管流出,实现了对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叠阵的冷却。
Claims (3)
1、一种流体横掠针肋阵列式微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依次重叠封装在一起的过流片(1),出流导流片(2),入流导流片(3),传热片(4);过流片(1)上开有与外部管路连接的流体入口(5)和流体出口(6);出流导流片(2)上设有出流通道(7),在与过流片(1)上的流体入口(5)和流体出口(6)相对应的位置分别开有流体入口(8)和流体出口(9),入流导流片(3)上在与过流片(1)上的流体入口(5)相对应的位置也设有流体入口(10),其上还设有导流桥(11)、间隔布置的入流缝(12)和出流缝(13),传热片(4)上设有入流通道(14)和针肋阵列(15);其中,过流片(1),出流导流片(2),入流导流片(3),传热片(4)上各自的流体通道之间互不连通;传热片(4)上的针肋阵列(15)设置在传热片(4)上的凹槽内;入流导流片(3)上的入流缝(12)和出流缝(13)设置在与传热片(4)上针肋阵列(15)相对应的位置,入流通道(14)与入流缝(12)导通,出流缝(13)与出流通道(7)导通,入流导流片(3)上的导流桥(11)将出流导流片(2)上的出流通道(7)和流体出口(9)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体横掠针肋阵列式微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肋阵列(15)中针肋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方形或三角形,阵列中针肋的排列方式采用顺排或叉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流体横掠针肋阵列式微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肋阵列(15)的组数大于等于1,针肋高度小于传热片(4)的厚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6100020570A CN100486410C (zh) | 2006-01-24 | 2006-01-24 | 流体横掠针肋阵列式微型换热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6100020570A CN100486410C (zh) | 2006-01-24 | 2006-01-24 | 流体横掠针肋阵列式微型换热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05678A true CN1805678A (zh) | 2006-07-19 |
CN100486410C CN100486410C (zh) | 2009-05-06 |
Family
ID=36867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00205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6410C (zh) | 2006-01-24 | 2006-01-24 | 流体横掠针肋阵列式微型换热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486410C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38506A (zh) * | 2012-02-02 | 2012-07-04 | 魏辉 |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
CN102798308A (zh) * | 2012-08-23 | 2012-11-28 | 南京工业大学 | 一种微通道散热器与微通道的加工方法 |
CN110534436A (zh) * | 2019-08-22 | 2019-12-03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 一种硅基自适应喷涌式微流体散热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
-
2006
- 2006-01-24 CN CNB2006100020570A patent/CN100486410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38506A (zh) * | 2012-02-02 | 2012-07-04 | 魏辉 |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
CN102798308A (zh) * | 2012-08-23 | 2012-11-28 | 南京工业大学 | 一种微通道散热器与微通道的加工方法 |
CN110534436A (zh) * | 2019-08-22 | 2019-12-03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 一种硅基自适应喷涌式微流体散热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486410C (zh) | 2009-05-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452699B (zh) | 一种基于液流槽并联的igbt模块液冷板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5140194A (zh) | 热超导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7359146A (zh) | 表面设有鳍片的热超导板翅片式散热器 | |
CN103167780A (zh) | 功率模块用复合式散热器及复合式散热器组件 | |
CN105004206B (zh) | 相变抑制传热板式热交换器 | |
CN109378303A (zh) | 微针肋簇阵列微通道微型换热器 | |
CN103307917B (zh) | 一种微通道散热器 | |
CN1233038C (zh) | 微射流阵列冷却热沉 | |
CN107248507B (zh) | 一种基于液流槽串联的igbt模块液冷板及其制造方法 | |
JP2009152455A (ja) | 半導体冷却構造 | |
CN103188912A (zh) | 使用液态金属工质的藕状规则多孔金属微通道热沉 | |
CN111415915A (zh) | 一种微通道散热器散热结构 | |
CN209045535U (zh) | 微针肋簇阵列微通道微型换热器 | |
CN103175430A (zh) | 环形微通道换热板 | |
CN106500532B (zh) | 一种螺旋式微通道换热器 | |
CN211829107U (zh) | 一种用于电池热管理的蜂窝型微通道冷却板 | |
CN205104482U (zh) | 热超导散热器 | |
CN216357952U (zh) | 用于大功率发光体的复合散热器 | |
CN100486410C (zh) | 流体横掠针肋阵列式微型换热器 | |
CN2859806Y (zh) | 流体横掠针肋阵列式微型换热器 | |
CN2720631Y (zh) | 一种翅片热管散热器 | |
CN219995960U (zh) | 一种冷却塔换热器 | |
JP2011054778A (ja) | 櫛型放熱ユニットを用いた熱交換器 | |
CN103528417A (zh) | 一种管翅式翅片管换热器 | |
CN2720632Y (zh) | 一种异型截面热管散热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06 Termination date: 2013012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