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04687A - 具有荧光灯的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荧光灯的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04687A
CN1804687A CNA2005101268278A CN200510126827A CN1804687A CN 1804687 A CN1804687 A CN 1804687A CN A2005101268278 A CNA2005101268278 A CN A2005101268278A CN 200510126827 A CN200510126827 A CN 200510126827A CN 1804687 A CN1804687 A CN 18046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orescent tube
conductive surface
lighting device
voltage
fluoresc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12682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尔根·亚当
罗伯特·韦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nebe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nebe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nebea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nebe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046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046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1/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igniting or operating discharge lamps
    • H05B41/14Circuit arrangements
    • H05B41/36Controlling
    • H05B41/38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light
    • H05B41/39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light continuously
    • H05B41/392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light continuously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thyristor
    • H05B41/3921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light continuously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thyristor with possibility of light intensity variations
    • H05B41/3925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light continuously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thyristor with possibility of light intensity variations by frequency variat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1/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igniting or operating discharge lamps
    • H05B41/14Circuit arrangements
    • H05B41/26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 H05B41/28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 H05B41/282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5B41/2821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by means of a single-switch converter or a parallel push-pull converter in the final stage
    • H05B41/2822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by means of a single-switch converter or a parallel push-pull converter in the final stage using specially adapted components in the load circuit, e.g. feed-back transformers, piezoelectric transformers; using specially adapted load circuit configurations

Abstract

一种具有至少一个荧光灯的照明装置,荧光灯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发光区域的荧光管、在荧光管第一端的高电压端子和在荧光管第二端的低电压端子,导电表面布置在荧光管的发光区域附近,其至少部分沿荧光管的长度延伸,至少大致对应于荧光管的电压梯度的电压施加到导电表面。

Description

具有荧光灯的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至少一个荧光灯的照明装置,尤其涉及具有冷阴极灯的照明装置,其中,荧光灯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发光区域的荧光管、在荧光管的第一端的高电压端子和在荧光管第二端的低电压端子。
背景技术
冷阴极灯用作例如在计算机屏幕中采用的液晶显示器(LCD)的背光。应用于广泛范围(诸如摩托车、发光的广告牌等)的其他类型显示器中也可以找出相似的背光。
冷阴极灯通常用于LCD屏幕的背光。它们具有发热少、使用寿命相对较长和效率高的优点。此外,其电极结构简单,使得可以生产很小的、可用于小液晶显示器的冷阴极灯。
冷阴极灯包括具有在荧光管第一端的高电压端子和在荧光管第二端的低电压端子的荧光管。高电压端子供有高频AC电压,典型的供电电压具有大约50到100KHz的频率和大约500到1000V的电压幅度。低电压端子通常接地。然而,还可以将两个冷阴极灯的端子连接到正和负AC电压,虚拟接地位于荧光管的中心。这尤其应用在特别长的荧光管上。
LCD的一个关键标准是尽可能地均匀照亮整个显示器表面。根据屏幕的大小,2到16个或者甚至更多的冷阴极灯用于背光。相互平行地布置这些灯,并且在灯的正上方放置另一个灯,并且其灯光经由反射镜和散射板分布在液晶板上。为了获得可能的最均匀的光分布,不仅需要单独的灯发出相同亮度的光,而且每个单独的灯本身还必须沿其长度发出均匀的光线。由于制造容差引起单独的灯的亮度分布不均匀,而这可以通过在制造过程中进行选择来进行控制。在下面解释沿单独的灯的长度上的亮度不均匀的原因。
在液晶显示器中的冷阴极灯由逆变器(所谓背光逆变器)提供高频AC电压。反射镜将灯发出的光打到散射板上,散射板用于将光引导并分布到液晶板上。液晶板通常插入在两个偏振(polarization)板之间。整个布置保持在框架中。液晶显示器中的背光逆变器和灯的机械布置引起荧光管和地之间的寄生电容,这导致有效灯电流从高电压端子到低电压端子降低。这会导致亮度从高电压端子到低电压端子降低。在通过模拟变暗(dimming)降低荧光灯的亮度的情况中该问题更加严重。于是灯电流在低电压端子区域中可能降低到灯在该区域根本不发光的程度。实际上,这意味着寄生电容还限制有效模拟变暗范围。
美国专利6670781涉及用于LCD的冷阴极灯的控制电路,并且处理特别是这些灯对于模拟变暗发出不均匀的亮度并且闪烁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美国专利6670781提出使用预定数量的电流脉冲的荧光管的新控制方法。然而,美国专利6670781没有解决由于寄生电容导致荧光管沿其长度亮度降低的问题。
仅仅举两个例子,例如在美国专利6538373和6108215中描述了其它荧光灯,特别是用于液晶显示器的冷阴极灯及其相关的控制设备。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荧光灯、特别是在正常操作以及宽变暗范围中沿其全部长度产生均匀亮度的冷阴极灯的照明装置。
发明内容
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照明装置来实现本发明的目标。
根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荧光灯特别是冷阴极灯,该荧光灯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发光区域的荧光管、在荧光管第一端的高电压端子和在荧光管第二端的低电压端子。这些类型的荧光管通常是直的,但是也可以弯曲成U形,或者根据应用可以做出各种其它形状。在现有技术中,在荧光管和地之间沿着荧光管整个长度形成寄生电容,使得灯电流从高电压端子到低电压端子下降。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本发明提供了与荧光管发光区域相邻的导电表面,该表面基本上沿荧光管的长度延伸,大致对应于荧光管的电压梯度的电压施加到导电表面。换句话说,在导电表面上再现荧光管上的本质上线性的电压梯度,使得在导电表面和荧光管在荧光管的整体长度上没有实质的电压差。这意味着在荧光管和导电表面之间不能形成能够影响灯电流的寄生电容。
本发明基于测量技术中已知的称为“保护(guarding)”的方法。保护的原理基于这样的事实,即当表面具有不同的电势时,才能在两个导电表面之间流过寄生电流。因此,在测量技术中,所使用的保护装置保持(tie to)与要测量的元素的相同的电势。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如U.S.专利6147851所述,每个保护装置保持在恒定电势。
在该上下文中,保护不应该与电子设备的屏蔽混淆。屏蔽装置用于屏蔽磁场或电场,并且为此保持在恒定参考电势。另一方面,保护的目的在于使寄生电容无效并为此保持在与要保护的电子设备相同的电势上。
发明人现在认识到在测量技术中已知的保护技术可以以修改的形式成功地应用在显示器特别是液晶显示器上,用于保持荧光灯中的恒定灯电流。为达到该效果,需要导电表面,即保护装置具有至少大致与荧光管相同的电压梯度。因此,正如测量技术中已知的,提供具有恒定电压电势的保护装置是不恰当的。
虽然导电表面可以作为涂层(coating)应用到荧光管,但是导电表面最好布置在与荧光管有一定空间的位置上。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导电表面包括具有多个分离的电极部分的扁平电极,导电表面基本上沿从荧光管的第一端到第二端沿着荧光管的整体长度延伸。电极部分最好通过形成分压器的电容相互连接。在该实施例中,导电表面将其与荧光管的第一和第二端相关的端子分别连接到高电压端子和低电压端子。这提供了这样的布置,即,从由电容器连接在一起的多个电极部分上形成导电表面,导电表面的一端连接到高电压端子而另一端连接到低电压端子的布置,使得在电极部分上产生的电势梯度基本上对应于荧光管的电势梯度。电极部分提供的越多,则可以越好地再现在荧光管上的电势梯度。具有基本上与荧光管相同的电压梯度的导电表面放置在接近荧光管的位置上,并且防止在荧光管及其周围之间产生寄生电容。不过实际上,在导电涂层上也产生寄生电容,这是因为其具有与周围(即地)的电势差。然而,这些寄生电容只影响保护装置的电压梯度,因此不直接影响荧光灯的灯电流或亮度。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导电表面分为沿荧光管放置的多个部分。每个部分耦接到不同的电压电势,然而这些部分不使用分压器直接相互连接。靠近荧光管的高电压端子的导电表面的部分具有比靠近荧光管的低电压端子的部分的电压更高的电压。然而,这个非常简单的实施例的缺点在于,必须为导电表面的每个部分提供可以从高电压端子获得的单独的电压源。当然,还可以为该简单的实施例提供电容分压器。
在本发明的特定简单实施例中,提供了两个部分,接近于高电压端子的部分具有大约高电压的3/4的电势,而接近于低电压端子的部分具有大约高电压的3/8的电势。使用高电压端子供有800V AC电压而低电压端子接地的例子,在该简单实施例中,导电表面的第一部分的电势大约是600V,而导电表面的第二部分的电势大约是300V。假设导电表面的两个部分中每一个延伸荧光管的一半的长度,则在荧光管和导电表面之间的电压差将从不会超过200V,这意味着可以显著降低寄生电容。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导电表面基本上是平滑的,并且基本上与荧光管平行地沿其整体长度延伸。如果照明装置包括多个相邻的荧光管,则导电表面可以设计为与多个荧光管平行地延伸。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导电表面实际上是U形的,并且可以部分放置在荧光管附近。尽管首先提到的实施例制造起来相对简单,但第二实施例具有可以进一步降低荧光管和地之间的寄生电容的优点。
在本发明特定有利实施例中,导电表面安装在电路板上或嵌入在电路板中。
本发明还提供具有上述类型的至少一个照明设备的液晶显示器。该液晶显示器包括用于将荧光灯发出的光反射到散射板上的反射镜、散射板和散射板下游的液晶板。液晶板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偏振板相关联。液晶板的部件形成分层结构并通常保持在框架中。根据本发明,导电表面既可以集成在这些层中的一个上,也可以安装在其上。例如,导电表面可以安装在反射镜上或组成反射镜本身。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由形成在散射板上的导电层来形成导电表面。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显示: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荧光灯的示意图,用来说明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具有荧光灯的照明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简单透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简单透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是用于说明目的的图7的实施例的详细放大图;
图9是用于说明目的的图7的实施例的进一步示意图;
图10是用于实现图7的实施例的电路板结构的示意部分;
图11是图10的电路板结构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0的电路板结构的仰视图;
图13是图10的电路板结构的简单透视图;和
图14是根据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透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荧光灯
12荧光管
14高电压端子
16低电压端子,地
18寄生电容
20荧光灯
22荧光管
24高电压端子
26低电压端子
28导电表面(保护装置)
30电极部分
32电容器
34寄生电容
36、38电极部分
40电极部分
42、44、48电容器
46电极部分
50电路板
52电极部分
54通过连接器
56反电极
202冷阴极灯
204反射镜
206散射板
208液晶板
210偏振板
Ilamp灯电流
Uhv工作电压
Gnd地
Cpara寄生电容
Ipara寄生电流
具体实施方式
图14示意性显示根据现有技术的典型液晶显示器的部件。液晶显示器包括一个或多个荧光管尤其是冷阴极灯202、反射镜204、散射板206、液晶板208和其中嵌入液晶板208的偏振板210。冷阴极灯202具有图中未示出的AC电源。在图中也未示出的背光逆变器将DC电压转换为AC电压来控制冷阴极灯202。通常地,还提供控制电路(未示出)来调节传送到冷阴极灯202的电流。例如,可以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作为该种液晶显示器的背光。
图1显示根据现有技术的荧光灯10。荧光灯10是冷阴极灯(CCFL),例如其含有具有高电压端子14和低电压端子16的荧光管12。高电压端子14连接到传送在例如500到1000V的范围内、大约50-100kHz高频AC电压(工作电压Uhv)的电源(未示出)。低电压端子16最好接地。当工作电压(Uhv)施加到荧光管12时,灯电流Ilamp流过荧光管。此外,在荧光管12和地之间沿灯的长度方向产生寄生电容Cpara18,寄生电流Ipara通过寄生电容Cpara18流向地。寄生电容18使灯电流Ipara从高电压端子14到地16下降。这使荧光灯10在其长度上亮度不均匀。
图2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示意图。照明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荧光灯20,特别是具有荧光管22、高电压端子24和低电压端子26的冷阴极灯。与荧光管22平行地提供导电表面(保护装置)28,导电表面具有多个导电部分或电极部分30。电极部分通过电容器32相互连接,并且一起形成连接到高电压端子24和低电压端子26(在所示实施例中为地)的导电表面28。
除了所示的电容器32,在所示的实施例的改进中,可以在高电压端子24和最接近于高电压端子24的电极部分30之间以及在低电压端子26和最接近于低电压端子26的电极部分30之间提供另一电容器。
配置电极部分30和电容器32使得电极部分30承载主要对应于荧光灯20的荧光管的对面区域中的AC电压电势的AC电压电势。结果,可以最小化在导电表面28和荧光管22之间的电压差。图解的实施例显示了导电表面28的电极部分30不必是相同大小,也不必整齐地布置。也可以不在荧光管22临近低电压端子26的末端区域上提供保护装置,这是因为即使没有保护在该区域中对地的电势差也很低。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花很大努力就能找出合适的布置。电容器最好(但不是必需的)大小相同以允许在高电压端子24的工作AC电压沿导电表面28的长度上大致均匀分布。
该布置的目的是保证在导电表面28上产生至少大约相当于于荧光管22的电势梯度的电势梯度,使得在荧光管22和导电表面28或电极部分30之间仅形成低寄生电容。这会降低寄生电流,使得灯电流Ilamp在从高电压端子24到低电压端子26的荧光管22的整个长度上几乎是恒定的。这意味着荧光灯20在其整个长度上可以发出更均匀的光。
如图2所示,寄生电容Cpara34形成在导电表面28和地之间。然而,它们不直接影响通过荧光灯20的电流,因此也不影响荧光灯的亮度分布。
最好这样布置导电表面28,即使其放置在荧光管22和地电压承载框架或例如照明装置的与地电势持平的另一相邻部件之间。
图3示意性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另一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800V的AC电压施加到荧光灯20的高电压端子24,并且低电压端子26接地。由800V、600V、400V、200V和0V的电压幅度示意性表示在荧光灯20的长度上的电压电势梯度。实际上,在荧光管22的长度上的电压梯度大致是线性的(不必是完全线性的)。
在图3的实施例中,仅提供两个电极部分,该电极部分与荧光管22的AC电源同相的固定的AC电压持平。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例如,两个电极部分36、38的恰当布置和电势的适当选择意味着在包含两个电极部分36、38的导电表面28和荧光管22之间的电压差从不会超过150V。为了达到这个效果,布置电极部分36使得放置在承载800和500V之间的电压的荧光管22的区域对面上,该电极部分36具有650V的AC电压。第二电极部分38放置在承载500到150V的电压的荧光管22的区域对面上,并且它具有300V的AC电压。没有电极部分与承载150到0V的电压的荧光管区域(这表示其直接面对地放置)相关联。由于该简单结构,在荧光管200和地之间的最大电压差从800V降低到150V,从而相应产生低的寄生电容和寄生电流。图3所示的实施例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然后其缺点是需要保证施加到电极部分36、38的AC电压与高电压端子的电源AC电压同相,否则可能甚至增加寄生效果。
图4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与图2的实施例相似的另一实施例。荧光管22连接在例如800V的AC电压和地之间。与荧光管22平行地提供具有通过电容器42相互连接的多个电极部分40的导电表面28。如图4所示,电极部分40不沿荧光管22的长度均匀分配以便再现沿荧光管长度的非线性电压梯度。最好使用相同大小的电容器42以便形成均匀的分压器。可以自由选择电极部分40的数量和电容器42的数量,以允许导电表面28上的电势梯度级按需要细化。由于电容器42,仅从荧光灯20的电源流出少量的无功电流。电容器42明显大于在导电表面28和地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见图2)。由于没有提供电阻负载或电感,因而这确保在电极部分40的电压具有与高电压端子24的输入AC电压相同的相位。电容器42最好具有几皮法(pF)范围内的电容。然而,电容器的选择依赖于电极部分40的数量以及在高电压端子24的供电电压。
图5和图6示意性显示图3和4的照明装置的实际实施例。相应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这里不再描述。在该实施例中,电极部分36、38、40由薄弯曲金属片制成,并通过电容器42、44相互连接。图5中所示的三个电容器44形成分压器来从工作电压(Uhv)获得在电极部分36和38的AC电压。或者,电极部分36、38可以从额外的外部源接收它们的供电电压。
图7示意性显示如何可以在替代实施例中描述实际构成根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在图7中所示的实施例基本上对应于参照图4的实施例。图7的照明装置包括具有荧光管22(具有高电压端子24和低电压端子26)的荧光灯20。与图4一样,在图7中也通过800V、600V、400V、200V、0V的电压值示意性表示荧光管22的电势梯度。与荧光管22平行并相邻地布置由两组电极部分46、52形成的导电表面28。如图8所示,电极部分46、52通过电容器48耦接,图8为图7的细节A的放大图。图9显示图7的电极布置的示意等效电路图。
可以以图10到13所示的方式实现图7到9实施例,其中图10到13仅显示导电表面28。由安装在电路板50上面或嵌入该电路板的电导体形成电极部分46。如图13所示,这样形成在图13中示意性显示的电容器48,即,电极部分46与电路板50的对面(底部)上的其他电极部分52相关联,并且电路板50上面的电极部分46和电路板50底部上的其他电极部分52每个都作为器件形成电容器48的电容器板。这里电路板50的材料用作介电层。电路板50可以由FR4、灌注了环氧树脂的玻璃纤维、塑料薄膜、Kapton或其他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
在第一个版本中,只有在电路板50的上部的电极部分46形成与荧光管22平行延伸并与之相邻的导电表面28。在高电压端子24和低电压端子26连接它。因此电极部分46显示大致与荧光管22(其连接到相同的连接点24、26)相同的电压梯度。为了给导电表面28的电势梯度提供更精细的解决方案,可以通过连接器54将电路板50底部的电极部分52连接到电路板50上部。为此,在电路板50上形成反电极(counter electrode)56。
其上或其中形成了根据本发明的导电表面28的电路板50布置在液晶显示器中,其上表面与荧光灯20邻接(例如取代反射镜)。为此,电路板50可以提供反射面。
如果例如在液晶显示器中相互平行地布置多个荧光灯(尤其是冷阴极灯)以便形成背光,则可以修改电路板50使得其与所有的荧光灯平行延伸,电极部分46、52、56形成在与每个荧光管22的纵轴垂直的条带上。假设满足散射板的光学要求,则通过为电路板50和电极部分46、52选择合适的材料,它们还可以形成LC显示器中的散射板的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使得可以为液晶显示器产生从多个荧光灯特别是冷阴极灯形成的背光,并且在其整个长度上发出恒定的光强。通过使导电表面具有与荧光管相同的电压梯度,可以很大程度上防止在荧光管和地之间的寄生电容。这使得即使当荧光管降低亮度,即,供有比其工作电压更低的AC电压时,荧光管也可以具有均匀的亮度。可以防止荧光灯的其他干扰效果,诸如闪烁或图案形成(pattern formation)。
导电表面的功耗非常小,由于电极部分的电容耦合,因此仅从荧光灯的电源流失无功电流。根据发明人的试验,该功耗将在荧光灯的全部功耗的1%到5%的范围内。
本发明不仅为荧光灯提供更大的模拟亮度降低范围,还允许实现比现有技术更大的灯长度,其中荧光灯的长度可以达到1m或更多。
本发明基本上可以应用到所有的以高频高压交流工作(例如,50KHz到100KHz,500V到1000V)的荧光管。由于在荧光管的长度上不均匀亮度梯度的问题实际上仅出现在长度超过30cm的荧光管中,所以本发明可以有意义地特别应用在具有超过30cm的长度的荧光管。本发明还可以应用到弯曲或螺旋形管中,或者应用到采用其中寄生电容、寄生电流问题会比直线管更大的其它形状的荧光管。
用于为导电表面建立分压器的电容应该至少比期望的寄生电容大两个数量级;取决于两个相邻的电极部分之间的电压阶跃,它们在几个皮法(pF)的数量级范围中。
导电表面基本上可以形成为薄膜、薄板或集成在电路板中。在液晶显示器中,它可以布置在荧光灯的背面,在这种情况下,它应该是具有反射性的,或者可以在前面,在这种情况下它应该是透明的。
上述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中披露的特征对于本发明以各种单独实施例或其任意组合的实现是重要的。

Claims (17)

1.一种具有至少一个荧光灯(20)的照明装置,荧光灯(20)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发光区域的荧光管(22)、在荧光管第一端的高电压端子(24)和在荧光管第二端的低电压端子(26),特征在于:导电表面(28)布置在荧光管(22)的发光区域附近,其至少部分沿荧光管(22)的长度延伸,至少大致对应于荧光管(22)的电压梯度的电压施加到导电表面(2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特征在于,导电表面(28)与荧光管(22)是隔开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装置,特征在于在具有多个电极部分(30、36、38、40、46)的、实际上从荧光管(22)的第一端延伸到第二端的扁平电极上形成导电表面(28)。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特征在于,连接电极部分(30、36、38、40、46)通过电容器(34、42、44、48)相互连接,电容器(34、42、44、48)形成分压器。
5.如前面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照明装置,特征在于,导电表面(28)分别具有在与荧光管(22)的第一和第二端相关联的端上的高电压端子(24)和低电压端子(26)。
6.如权利要求1到3中任意一个所述的照明装置,特征在于,导电表面(28)具有沿荧光管的长度放置的多个部分(36、38),每个部分(36、38)耦接到不同的电压电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装置,特征在于,靠近荧光管(22)的高电压端子的导电表面(28)的第一部分(36)耦接到在[1到0.5]×高电压的范围内的第一电压电势,靠近荧光管(22)的低电压端子(26)的导电表面(28)的第二部分(38)耦接到在[0到0.5]×高电压的范围内的第二电压电势,低电压对应于地电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装置,特征在于,第一电压电势大约是高电压的3/4,并且第二电压电势大约是高电压的3/8。
9.如前面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照明装置,特征在于导电表面(28)基本上是平滑的。
10.如权利要求1到8中任意一个所述的照明装置,特征在于,导电表面(28)基本上是U形的,并且放置在荧光管附近。
11.如前面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照明装置,特征在于,导电表面(28)安装在电路板(50)上或嵌入在电路板中。
12.如前面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照明装置,特征在于,高电压是高频AC电压。
13.如前面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照明装置,特征在于,多个荧光管(20)一个接一个布置在一个平面上,并且导电表面(28)沿多个荧光灯(20)延伸。
14.如前面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照明装置,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荧光灯(20)是冷阴极灯。
15.一种用于具有根据前面权利要求之一的照明装置的显示器的背光。
16.一种液晶显示器,其具有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照明装置、用于将荧光灯(20)发出的光反射到散射板上的反射镜、散射板和散射板下游的液晶板,荧光灯、散射板和液晶板保持在框架中,特征在于,由施加到反射镜的导电层形成导电表面(28)。
17.一种液晶显示器,其具有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照明装置、用于将荧光灯(20)发出的光反射到散射板上的反射镜、散射板和散射板下游的液晶板,荧光灯、散射板和液晶板保持在框架中,特征在于,由施加到散射板的导电层形成导电表面(28)。
CNA2005101268278A 2004-11-22 2005-11-22 具有荧光灯的照明装置 Pending CN180468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4056304.7 2004-11-22
DE102004056304A DE102004056304B4 (de) 2004-11-22 2004-11-22 Beleuchtungsanordung mit einer Leuchtstofflampe, insbesondere einer Kaltkathodenlamp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04687A true CN1804687A (zh) 2006-07-19

Family

ID=36441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1268278A Pending CN1804687A (zh) 2004-11-22 2005-11-22 具有荧光灯的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323830B2 (zh)
JP (1) JP2006147582A (zh)
CN (1) CN1804687A (zh)
DE (1) DE102004056304B4 (zh)
TW (1) TW20064403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64023B2 (en) * 2005-03-04 2010-07-27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Capacitive coupling to aid ignition in discharge lamps
EP2110846A4 (en) * 2007-01-29 2011-01-19 Sharp Kk COLD-CATHODE TUBE LAMP
TWI363905B (en) * 2008-01-30 2012-05-11 Au Optronics Corp Backlight module
KR101450146B1 (ko) * 2008-09-02 2014-10-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8096671B1 (en) 2009-04-06 2012-01-17 Nmera, Llc Light emitting diode illumin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08934A (ja) * 1990-12-03 1992-07-30 Canon Inc 光学装置
JPH05258721A (ja) * 1992-03-09 1993-10-08 Tama Electric Co Ltd 背面照光装置
US5420481A (en) * 1993-09-27 1995-05-30 Smiths Industries Fluorescent lamp with wide range of luminous intensities
US6100653A (en) * 1996-10-16 2000-08-08 Tapeswitch Corporation Inductive-resistive fluoresc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JP3237561B2 (ja) * 1997-02-28 2001-12-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装置
DE19717307C1 (de) * 1997-04-24 1998-07-30 Mannesmann Vdo Ag Verfahren zur Dimmung einer im Sekundärkreis eines Übertragers angeordneten Leuchtstofflampe und Anordn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US6191539B1 (en) * 1999-03-26 2001-02-20 Korry Electronics Co Fluorescent lamp with integral conductive traces for extending low-end luminance and heating the lamp tube
US6515433B1 (en) * 1999-09-11 2003-02-04 Coollite International Holding Limited Gas discharge fluorescent device
DE10039966A1 (de) * 2000-08-16 2002-03-07 Siemens Ag Beleuchtungseinheit mit mindestens einer im Wesentlichen U-förmigen Gasentladungslampe
JP2002109943A (ja) * 2000-09-29 2002-04-12 Toshiba Corp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44033A (en) 2006-12-16
JP2006147582A (ja) 2006-06-08
DE102004056304A1 (de) 2006-06-08
US7323830B2 (en) 2008-01-29
US20060108953A1 (en) 2006-05-25
DE102004056304B4 (de) 2007-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90636C (zh) 液晶显示器件的背光单元
CN1260601C (zh) 液晶显示器
CN1257425C (zh) 将用于背光组件的灯线装入液晶显示器模块中的结构
JP4255930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アセンブリー
US830551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467548A (zh) 背光组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JP2008153217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含む液晶表示装置モジュール
CN1573463A (zh) 背光系统
CN1920625A (zh) 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769979A (zh) 背光单元
CN1804687A (zh) 具有荧光灯的照明装置
CN1746742A (zh) 背光组件及使用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器
US8300195B2 (en) Balance board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the same
CN106959534A (zh) 显示装置
CN1276690C (zh) 照明装置
CN1892358A (zh) 背光单元及其驱动方法
CN1269180C (zh) 灯、灯组件、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CN100552510C (zh) 液晶显示模块
CN1786793A (zh) 背光组件和具有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器件
CN1727962A (zh) 平面型光源装置和具有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744274A (zh) 灯和具有该灯的背光组件用驱动装置
KR101318223B1 (ko)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TWI287677B (en)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quasi-U lamp for improving current uniformity of the backlight module
CN1421730A (zh) 冷阴极荧光管型灯及其液晶显示装置
CN100530521C (zh) 外部电极荧光灯以及包括该荧光灯的显示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