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04193A - 可调节工作温度的电熨斗 - Google Patents

可调节工作温度的电熨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04193A
CN1804193A CN 200610033331 CN200610033331A CN1804193A CN 1804193 A CN1804193 A CN 1804193A CN 200610033331 CN200610033331 CN 200610033331 CN 200610033331 A CN200610033331 A CN 200610033331A CN 1804193 A CN1804193 A CN 18041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light
control module
emitting diode
tr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3333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LINGDA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LINGDA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LINGDA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LINGDA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61003333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804193A/zh
Publication of CN18041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041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Tempera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可调节工作温度的电熨斗,其包括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包括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电源电路、控制模块、加热工作电路、温度检测电路、可调电位器。其中加热工作电路分别与控制模块、外部电源和电源电路连接。可调电位器连接至控制模块和所属电源电路。温度检测电路分别与控制模块和电源电路连接并将加热工作电路产生的该电熨斗工作温度转化成电信号传至控制模块。通过控制电路的设置,使用者可方便调节和准确掌握熨烫工作温度,从而便于操作并提高熨烫质量。

Description

可调节工作温度的电熨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熨斗,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节工作温度的电熨斗。
【背景技术】
现有电熨斗的种类越来越多,典型的电熨斗主要由加热底板、熨斗底壳、熨斗身部、水箱、加热元件以及开关等组成,加热元件通过开关与外部电源连接。使用时打开开关,加热元件通电,加热该加热底座进行熨烫衣物;当熨烫完毕后,关掉开关,停止加热元件加热。在不同的熨烫阶段或针对不同的衣物,需调整加热温度时,现有电熨斗一般通过给加热底板提供水,将该提供的水转化成蒸汽,来调节加热底板的温度。然而这种调节方式对操作熟练的使用者可能易于操作,但对于操作不熟练的使用者,较难掌握,从而易导致熨烫温度过高,而烫坏衣物,或熨烫温度不够,达不到熨烫效果。因此提供一种可方便调节和准确掌握工作温度的电熨斗成为目前有待解决的技术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便于调节熨烫工作温度,以便于使用者随时准确掌握熨烫工作温度的电熨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调节工作温度的电熨斗,其包括熨斗主体和设于该熨斗主体内的电路板,该电路板上设有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包括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电源电路、控制模块、加热工作电路、温度检测电路、可调电位器,其中所述加热工作电路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所述外部电源和所述电源电路连接,所述可调电位器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和所属电源电路,所述温度检测电路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电源电路连接并将该加热工作电路产生的该电熨斗工作温度转化成电信号传至所述控制模块。
加热工作电路包括加热电路和加热控制电路,该加热电路分别连接至该加热控制电路和所述外部电源,该加热控制电路还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电源电路相连。
加热电路包括加热元件和继电器开关,该加热元件通过继电器开关连接至所述外部电源,该加热控制电路包括与该继电器开关相配合的继电器、二极管和三极管,该继电器与该二极管并连,该并连的继电器和二极管一端连接至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该三极管的集电极,该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该三极管的基极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
可调电位器包括最小档、第一档、第二档、第三档以及最大档,所述控制模块通过获取所述温度检测电路将检测到的工作温度信号转化成的电信号以及所述可调电位器产生的电信号,从而控制所述加热元件提供的工作温度,其中当所述可调电位器调至最小档时,该工作温度控制在0至75度之间;当所述可调电位器调至第一档时,该工作温度控制在75至115度之间;当所述可调电位器调至第二档时,该工作温度控制在115至155度之间;当所述可调电位器调至第三档时,该工作温度控制在155至190度之间;当所述可调电位器调至最大档时,该工作温度控制在180至215度之间。
控制电路还包括发光电路,该发光电路分别与所述电源电路和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发光电路包括驱动电路和发光元件,该驱动电路分别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和该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还与所述电源电路相连。
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该发光元件包括至少一组分别发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的三个发光二级管,且发同色光的发光二级管并连设置,该并连发同色光的发光二级管的一端连接至对应三极管的集电极,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电源电路的出端,该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该三极管的基极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
可调电位器包括最小档、第一档、第二档、第三档及最大档,当所述可调电位器调至最小档时,所述控制模块仅控制所述至少一组分别发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的三个发光二级管中发蓝色光的发光二级管发蓝色光;当所述可调电位器调至第一档时,所述控制模块仅控制所述至少一组分别发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的三个发光二级管中发蓝色光的发光二级管发蓝色光;当所述可调电位器调至第二档时,所述控制模块仅控制所述至少一组分别发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的三个发光二级管中发绿色光的发光二级管发绿色光;当所述可调电位器调至第三档时,所述控制模块仅控制所述至少一组分别发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的三个发光二级管中发红色光和蓝色光的发光二级管发紫色光;当所述可调电位器调至最大档时,所述控制模块仅控制所述至少一组分别发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的三个发光二级管中发红色光的发光二级管发红色光。
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单元、复位电路以及振荡电路,所述控制单元为专用集成电路芯片,所述振荡电路为晶体振荡器,该晶体振荡器与该专用集成电路芯片互连,该复位电路包括电解电容,该电解电容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电源电路和该集成电路芯片,另一端接地。
控制电路还包括发声电路和水平垂直状态检测电路,该发声电路和该水平垂直状态检测电路分别都与所述电源电路和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发声电路包括蜂鸣器,该蜂鸣器分别连接至所述电源电路和所述控制模块,该水平垂直状态检测电路包括拨珠、拨珠盒、电阻、发射红外线的发射二极管、接收三极管,该电阻与该接收三极管串连后然后与该发射二极管并连,该并连电路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电源电路,另一端接地,该电阻两端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拨珠可于该拨珠盒内移动,当该电熨斗处于水平状态时,该接收三极管可接收该发射二极管发出的红外线,当该电熨斗处于垂直状态时,该拨珠档住该发射二极管发至该接收三极管的红外线。
熨斗主体上设有水箱,该水箱设有延伸至该水箱的内腔中并与该内腔隔离的容置空间,所述发光元件的至少一组分别发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的三个发光二级管设于该容置空间中。
本发明的贡献在于,它有效解决了现有电熨斗的熨烫工作温度不能被准确掌握和调节的问题。由于设置了控制电路,通过控制电路的可调电位器调节不同的电阻值,来调节控制加热电路产生的熨烫工作温度,因此使用者可方便调节和准确掌握熨烫工作温度,从而便于操作并提高熨烫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可调节工作温度的电熨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电熨斗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III处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电熨斗的部分电路元件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电路元件去掉导线后的俯视图。
图6是图1中电熨斗的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7是图1中电熨斗的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至图6所示,本发明的可调节工作温度的电熨斗10包括熨斗主体和设于该熨斗主体内的控制电路20。该熨斗主体包括熨斗发热底板11、设于该熨斗发热底板11上的熨斗底壳12、设于该熨斗底壳12上的熨斗身部13、设于该熨斗身部13前后的手柄131和后壳体132以及后盖15。该手柄131的外内壳末端分别与后盖15和后壳体132之间设有上、下手柄盖135、134。该上、下手柄盖135、134之间水平设置第一电路板136,后盖15和后壳体132之间设置两分开的第二电路板137。熨斗发热底板11的后端设有发热管111,为该熨斗发热底板11提供热源。熨斗发热底板11上端设有铝片盖112,该铝片盖112表面上设有温度传感器113(NTC)(如图4和图5所示),以实时接收该熨斗发热底板11的温度,并转化成电信号传给控制单元221(以下详细说明)。
进一步参阅图3,该熨斗身部13上设有水箱14,该水箱14上盖可转动地设有温度控制旋钮16。对应该温度控制旋钮16的下表面,该水箱14的上壁142靠前端上设有伸入该水箱14的收容内腔141中的圆桶形收容器143。该收容器143内设有同轴线的圆环隔壁144。
借此,该收容器143的内表面与该隔壁144的外表表面之间形成第一容置空间145。于该第一容置空间145中设有圆环片状的支撑架18,该支撑架18套在该隔壁144上,其下表面设有三个第一发光体181。该收容器143和该水箱14的上壁142为透明材料作成,因此,该第一发光体181发出的光透过水箱14传波到电熨斗10外,便于观察。此外,靠近该水箱14的上壁142的后端下面(亦即水箱14的后面)设有连接至一第二电路板137上的第二发光体182。该三个第一发光体181和两个第二发光体182分别包括为全彩(RGB)发光二极管L1、发光二极管L2、发光二极管L3、发光二极管L4以及发光二极管L5。
温度控制旋钮16包括圆盘状的旋钮主体161、于该旋钮主体161向下垂直延伸出的三个第一配合臂162和六个第二配合臂163。其中第一配合臂162为同圆周上等距间隔设置。该第二配合臂163也为同圆周上等距间隔设置,并位于该第一配合臂162确定的圆周范围内。第一配合臂162和第二配合臂163分别伸入圆环隔壁144的内腔中。该圆环隔壁144靠近上端的内壁向内辐射延伸出环状凸块1441,该第一配合臂162的下端向外延伸出配合突起1621,以扣在该环状凸块1441上,从而使得该温度控制旋钮16固定在该水箱14上,同时可自由转动。
所述水箱14的上壁142下面装有可调电位器24。该可调电位器24具有伸入该隔壁144的内腔中的头部241,头部241的横截面为大半圆,当然也可为半圆或小半圆。该头部241通过一连接件17固定连接至温度控制旋钮16。该连接件17为圆柱套筒状,其下端171开口的横截面的形状对应该头部241的横截面形状。将该头部241插入连接件17的下端开口,从而将可调电位器24可转动地连接至该连接件17。连接件17的上端外圆周表面向外同圆周等间距设有三个扣合部172,该扣合部172插入对应相临的两第二配合臂163之间,从而将可调电位器24可转动地连接至该连接件17。借此,该可调电位器24可转动地与该温度控制旋钮16连接起来。通过旋转该温度控制旋钮16,从而可达到调节该可调电位器24的输出电阻值的大小。
所述后盖15上端还装设有导线套19,用以插入与外部交流电源30连接的导线31。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电熨斗10上的第一、第二电路板136、137上设置该控制电路20。该控制电路20包括与外部交流电源30连接的电源电路21、控制模块22、加热工作电路23、可调电位器24、温度检测电路25。其中加热工作电路23分别与控制模块22、外部交流电源30和电源电路21连接。温度检测电路25分别与控制模块22和电源电路21连接。可调电位器24连接至控制模块22和电源电路21。该控制电路20还包括发光电路26、发声电路27、水平垂直状态检测电路28。以下详细说明。
所述电源电路21包括整流电路211和二级输出电路212,该整流电路211与外部交流电源30连接,该二级输出电路212与该整流电路211连接。该电源电路21设于第二电路板137上。
所述整流电路211包括温度保险丝(FUSE)、变压器T1、电阻R2、电容C1、电解电容C4、二极管D1、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整流电路211的工作原理是:当接通电源瞬间,设外部交流电源30处正周期,电源信号由正极性端(此时为L端),经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温度保险丝回到电源负极性端。此时T1的次级线圈将产一个相同相位的感应电压,此电压经二极管D5、电解电容C4、高频滤波电容C1以及后级控制电路负载等并联成的等效阻抗、二极管D4,回到T1的次级线圈的负极性端,完成正半周循环。外部交流电源30处于负周期时,电源信号由正极性端(此时为N端),经温度保险丝、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回到负极性端。此时T1的次级线圈将产一个相同相位的感应电压,此电压经二极管D6、电解电容C4、高频滤波电容C1以及后级控制电路负载等并联成的等效阻抗、二极管D1,回到T1的次级线圈的负极性端,完成负半周循环,从而在电解电容C4两端产生一大于12伏的直流电压,作为继电器(RELAY)、五组全彩(RGB)发光二极管L1、发光二极管L2、发光二极管L3、发光二极管L4以及发光二极管L5的工作电源,同时也作为二级输出电路212的输入端。
所述二级输出电路212包括电阻R2、稳压管ZD2、电解电容C5、电容C8、三极管Q1。该二级输出电路212的工作原理是:当接通外部交流电源30后,在电解电容C4两端产生一于12伏的直流电压后,经电阻R2、稳压管ZD2,稳压后在稳压管ZD2两端产生5.6伏的直流电压,即三极管Q1的基极电位为5.6伏,此时因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为0伏,故伏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差大于0.7伏,则三极管Q1因发射极正偏,集电极反偏而正向导通,即伏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约等于0伏,则在电解电容C5正负两端产生约为5伏的直流电压,作为控制单元U1(MCU)、温度传感器113、可调电位器24、发声电路27、两3mm发光二极管L6、光二极管L7和复位电路222的工作电源(以下详细说明)。
所述控制模块22包括控制单元221、复位电路222和震荡电路223。该控制模22块设于第一电路板136。其中该控制单元221为专用集成电路芯片,其包括比较器。该电路芯片通过若干引脚与外部电子元件电性连接(以下详细说明)。该二级输出电路212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单元221,以提供其工作电压。
复位电路222的输出端连接至该控制单元221的第13引脚,以提供复位信号。该二级输出电路212的输出端连接至该复位电路222,以提供其工作电压。该复位电路222包括电解电容C2、电阻R1、瓷片电容C5、二极管D6。该复位电路222的工作原理是:当接通电源瞬间,二级输出电路212的输出端提供5伏的电源是由0伏突变为5伏的,因电容C2具有充放电效应,故在充满电之前,电容C2对非稳压电压相当于短路,控制单元U1第13引脚此时为低电压,控制单元U1处于非工作状态;当电容C2充满电时,控制单元U1第13引脚电压约为5伏,控制单元U1得复位信号复位进入正常工作。
振荡电路223直接连接至该控制单元U1,其包括晶体振荡器X1(CRY),该晶体振荡器X1两端连接至该控制单元U1第4、5引脚,另一端接地。
振荡电路223的工作原理是:控制单元U1得复位信号复位进入正常工作时,先供给晶体振荡器X1一个触发信号,引起晶体振荡器X1内部自激振荡,产一个固定频率的时钟信号供给控制单元U1,使其能正常工作。
所述加热工作电路23包括加热电路231和加热控制电路232。该加热电路231包括加热元件和继电器开关2311,作为优选方式,该加热元件为发热管111。该发热管111通过继电器开关2311连接至该外部交流电源30。加热控制电路232分别连接至控制单元U1和二级输出电路212的输出端,来控制该继电器开关2311的开合,从而控制该发热管111进行加热工作或停止加热。
所述加热控制电路232包括与该继电器开关2311相配合的继电器(RELAY)、电阻R5、电阻R9、二极管D3和三极管Q2。该继电器(RELAY)与该二极管D3并连,一端连接至整流电路211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该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并通过电阻R9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该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5与控制单元U1第14引脚相连,以提供控制信号。
可调电位器24连接至二级输出电路212的输出端,并通过电容C1连接至控制单元U1的第12引脚。
温度检测电路25分别二级输出电路212的输出端和控制单元U1的第7引脚相连,其包括温度传感器(NTC)、电阻R15、电阻R20和电容C7。该电阻R15和电容C7并连,其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至温度传感器(NTC)的一端,并通过电阻R15连接至控制单元U1的第7引脚。该温度传感器(NTC)的另一端连接至二级输出电路212的输出端。
发光电路26包括驱动电路262和第一发光元件261。该驱动电路262分别连接至整流电路211的输出端、控制单元U1的第9、8、2引脚和第一发光元件261,该第一发光元件261还连接至该整流电路211的输出端。
第一发光元件261设于该第一、第二发光体181、182中,包括五组全彩(RGB)发光二极管L1、发光二极管L2、发光二极管L3、发光二极管L4以及发光二极管L5。该驱动电路262包括电阻R15、电阻R13、电阻R14、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
发光二极管L1、发光二极管L2、发光二极管L3、发光二极管L4以及发光二极管L5中每组包括一个发红光的发光二级管、一个发绿光的发光二级管和一个发蓝光的发光二级管,且发同色光的发光二级管并连设置,该并连发同色光的发光二级管的一端连接至对应三极管(即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5)的集电极,另一端皆连接至整流电路211的输出端。三极管Q3、三极管Q4和三极管Q5的发射极皆接地,基极分别与控制单元U1的第9、8、2引脚相连,以获得控制信号。
发声电路27分别与二级输出电路212的输出端和控制单元U1的第15引脚相连,其包括电阻R6和蜂鸣器(BUZ)。该蜂鸣器(BUZ)的一端通过R6连接至二级输出电路212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至控制单元U1的第15引脚,以获得控制信号。
水平垂直状态检测电路28包括拨珠、拨珠盒、发射红外线的发射二极管ET、接收三极管RI、电阻R17、R18。该R17与该RI串连,该发射二极管ET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至R17的一端并连接至控制单元U1的第10引脚,该R17的另一端与二级输出电路212的输出端相连且还连接至控制单元U1的第12引脚。
电阻R18与该接收三极管RI串连,该接收三极管RI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至R18的一端,该R18的一另端与二级输出电路212的输出端相连并连接至控制单元U1的第12引脚。
拨珠盒(图中未示出)设置在水平安置的第一电路板136上,其内设有与该第一电路板136成第一定倾斜角度的斜面,在本实施中为10度。当电熨斗10处于水平放置时,该第一电路板136也处于水平位置,此时拨珠(图中未示出)位于该斜面的低端,此时接收三极管RI可接收该发射二极管ET发出的红外线光。当电熨斗10处于垂直放置时,该第一电路板136也处于垂直位置,此时拨珠位于该斜面的高端,此时拨珠将挡住发射二极管ET发出的红外线光,因此接收三极管RI不能接收该发射二极管ET发出的红外线光。
控制电路20的工作原理是:接上外部交流电源30,控制单元U1获得工作额定电压,控制蜂呜器BUZ“di”一声,同时复位电路发出复位信号,控制单元U1复位进入待机状态。当控制单元U1复位后即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同时晶体振荡器X1也开始振荡工作,为控制单元U1提供时钟信号,以使控制单元U1正常工作,控制单元U1首先检测可调电位器24上的电压值。
可调电位器24通过旋转温度控制旋钮16而改变可调电位器24之阻值,该控制电路20将根据可调电位器24的阻值变化而设定其温度值。具体来讲,控制单元U1通过内部比较器比较可调电位器24上的电压值后,将转到处理程序处执行预定程序,具体如下:
若可调电位器24处于最小档位时,该控制电路20进入最小档工作模式。控制单元U1内部程序通过第2脚输出高电平,再通过电阻驱动三极管Q5导通,发光二极管L1、发光二极管L2、发光二极管L3、发光二极管L4以及发光二极管L5中发蓝色光的发光二极管发蓝色光。同时再检测第10脚电位,若为高电平则30S计时开始,若为低电位,则15分钟计时开始,当达到30秒或15分钟时,控制电路20进入睡工作状态,停止加热工作。
若可调电位器24调高电阻值至第一档位时,该控制电路20进入第一档位工作模式,控制单元U1首先自选检测NTC的状态值,并通过其第14脚高低电平,再通过电阻R5、电阻R9分压后驱动三极管Q2,从而达到控制发热管111的导通与否及导通时间,以调整熨斗发热底座11的温度,如此循环工作(例如当温度传感器(NTC)检测到此时的温度小于75度,则控制第14脚输出高电平,驱动继电器开关2311吸合,接通发热管111与外部交流电源30进行加热工作;当温度传感器(NTC)处温度大于115度时,控制第14脚输出低电平,继电器(RELAY)失电而打开,发热管111停止工作)。同时控制单元U1检测第10脚电位,若为高电平则30秒计时开始,若为低电平,则15分钟计时开始,当计时达到30秒或15分钟时,控制电路20进入睡工作状态,停止加热工作。该发光电路26与最小档工作模式相同,发光二极管L1、发光二极管L2、发光二极管L3、发光二极管L4以及发光二极管L5中发蓝色光的发光二极管被驱动发蓝色光。
若可调电位器24调高电阻值至第二档位时,则控制电路20进入第二档位工作模式,控制单元U1首先自选检测温度传感器(NTC)的状态值,并通过第14脚高低电平,再通过电阻R5、电阻R9分压后驱动三极管Q2,从而达到控制发热管111的导通与否及导通时间,以调整熨斗发热底座11的温度,如此循环工作(例如当温度传感器(NTC)检测到此时的温度小于115度,则控制第14脚输出高电平,驱动继电器开关2311吸合,接通发热管111至外部交流电源30进行加热工作,当温度传感器(NTC)处温度大于155度时,控制第14脚输出低电平,继电器(REALY)失电,继电器开关2311打开,发热管111停止工作)。同时控制单元U1通过第15脚输出仿真信号,驱动蜂鸣器(BUZ)发声工作与否及发声时间,控制单元U1还通过第3、17引脚输出数字信号分别控制发光二极管L6、发光二极管L7发光与否及发光时间。控制电路20进入第二档位工作模式的同时,检测第10脚电位,若为高电平则30秒计时开始,若为低电平,则15分钟计时开始,当计时达到30秒或15分钟时,控制电路进入睡工作状态,停止工作。
而且在该第二档位工作模式时,控制单元U1内部程序通过第8脚输出高电平,再通过电阻驱动三极管Q4导通,发光二极管L1、发光二极管L2、发光二极管L3、发光二极管L4以及发光二极管L5中发绿色光的发光二极管发绿色光。
若可调电位器24调高电阻值至第三档位时,则控制电路20进入第三档位工作模式,控制单元U1首先自选检测温度传感器(NTC)的状态值,并通过其第14脚高低电平,再通过电阻R5、电阻R9分压后驱动三极管Q2,从而达到控制发热管111的导通与否及导通时间,以调整熨斗发热底座11的温度,如此循环工作(例如当温度传感器(NTC)检测到此时的温度小于155度,则控制第14脚输出高电平,驱动继电器开关2311吸合,接通发热管111与外部交流电源30进行加热工作,当温度传感器(NTC)处温度大于190度时,控制第14脚输出低电平,继电器(RELAY)失电,继电器开关2311打开,发热管111停止工作)。同时控制单元U1通过第15脚输出仿真信号,驱动蜂鸣器(BUZ)发声工作与否及发声时间(以下详细说明),控制单元U1还通过第3、17引脚输出数字信号分别控制发光二极管L6、发光二极管L7发光与否及发光时间。控制电路20进入第三档位工作模式的同时,检测第10脚电位,若为高电平则30秒计时开始,若为低电平,则15分钟计时开始,当计时达到30秒或15分钟时,控制电路20进入睡工作状态,停止加热工作。
而且在该第三档位工作模式时,控制单元U1内部程序通过第8、9脚输出高电平,再通过电阻驱动三极管Q4、三极管Q3导通,发光二极管L1、发光二极管L2、发光二极管L3、发光二极管L4以及发光二极管L5中发绿、红色光的发光二极管发绿、红混色的紫颜色光。
若可调电位器24调高电阻值至最大档位时,控制单元U1首先自选检测温度传感器(NTC)的状态值,并通过其第14脚高低电平,再通过电阻R5、电阻R9分压后驱动三极管Q2,从而达到控制发热管111的导通与否及导通时间,以调整发热底盘的温度,如此循环工作(例如当温度传感器(NTC)检测到此时的温度小于180度,则控制第14脚输出高电平,驱动继电器开关2311吸合,接通发热管111至外部交流电源30进行加热工作;当温度传感器(NTC)处温度大于215度时,控制第14脚输出低电平,继电器(RELAY)失电,继电器开关2311打开,发热管111停止加热工作)。同时控制单元U1通过第15脚输出仿真信号,驱动蜂鸣器(BUZ)发声工作与否及发声时间,控制单元U1还通过第3、17引脚输出数字信号,分别控制发光二极管L6、发光二极管L7发光与否及发光时间。系统进入最大档位工作模式时,检测第10脚电位,若为高电平则30秒计时开始,若为低电平,则15分钟计时开始,当计时达到30秒或15分钟时,控制电路20进入睡工作状态,停止工作。
而且在该最大档位工作模式时,控制单元U1内部程序通过第9脚输出高电平,再通过电阻驱动三极管Q3导通,发光二极管L1、发光二极管L2、发光二极管L3、发光二极管L4以及发光二极管L5中发红色光的发光二极管发红色光。
以下为控制电路20的工作温度以及工作温度对应颜色的列表。
  档位   工作温度范围   发光颜色
  最小档   0至75度   蓝色
  第一档   75至115度   蓝色
  第二档   115至155度   绿色
  第三档   155至190度   紫色
  最大档   180至215度   红色
以下介绍控制电路20的异常工作模式,当控制单元U1检测到U1第7脚电位为0时或为5伏时,表明温度传感器(NTC)开路或短路。此时通过第15脚输出仿真信号,驱动蜂鸣器(BUZ)报警。同时在第14脚输出低电平,切断发热管111与外部交流电源30的连接,防止再加热,起保护作用。当控制单元U1检测到即U1第11脚电位为0伏或5伏时,表明可调电位器24开路或短路。此时通过第15脚输出仿真信号,驱动蜂鸣器(BUZ)报警。同时在第14脚输出低电平,自动回到最小档位工作模式,发热盘管111无工作电源,防止再加热,以起保护作用。
控制单元U1还有自动断电功能,具体地讲,第一次给电熨斗10接通电源时,蜂鸣器(BUZ)“di”一声,进入待机状态。当电烫斗10平放不动且无任何操作30秒或垂直放置且无任何操作15分钟后,继电器(RELAY)无输出,蜂鸣器(BUZ)“di”一声,进入睡眠状态,睡眠指示绿色L7闪亮;再改变电烫斗10的状态,蜂鸣器(BUZ)“di”一声恢复睡眠前的工作状态。如果温度到达上述任何档相应的温度范围时,蜂鸣器(BUZ)“di”两声提示音。
熨斗的垂直放置的状态是通过水平垂直状态检测电路28来实现,具体地讲,该电熨斗10处于水平状态时,该拨珠盒内的拨珠可让接收三极管RI接收该发射二极管ET发出的红外线,若电熨斗10处于垂直状态时,该拨珠盒内的拨珠将滚动而挡住该红外线,从而防止接收三极管RI接收该发射二极管ET发出的红外线。通过该发射二极管ET发出红外线的导通与否,从而产生电信号传至控制单元U1的第12引脚,驱动15分钟记时开始,同时通过第3引脚输出数字信号控制发光二极管L7发绿光,以确认该电熨斗处于垂直状态。
控制单元U1通过第17引脚输出数字信号分别控制发光二极管L6发红光与否,还可判断该发热管111是否处于加热状态,当发红光,则表示处于加热状态,否则处于停止加热状态。
当出现异常情况,如出现温度传感器(NTC)短路,断路(8秒后报警),异常升温等故障时,控制单元U1将使所有发光二极管不亮,继电器开关2311断开,蜂鸣器(BUZ)发出“di”声0.2秒,间隔为0.3秒循环,直到排除异常,重新进入正常工作。
由上所述,本发明电熨斗10可通过调节可调电位器24的电阻值,从可达到便于调节加热温度的功效,从而方便使用者根据不同的衣物或其他情况,选择最加的熨烫温度,从而大大提高熨烫质量且便于操作。此外,在各种不同的熨烫工作温度,该电熨斗10可通过控制电路20,控制第一、第二发光体136、137发出对应的颜色,更有利于使用者识别操作。
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揭示,但是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发明构思的条件下,以上各元件以及其构造可用所属技术领域人员了解的相似或等同元件或构造来替换。

Claims (10)

1.一种可调节工作温度的电熨斗,其包括熨斗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熨斗主体内设有电路板,该电路板上设有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包括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电源电路、控制模块、加热工作电路、温度检测电路、可调电位器,其中所述加热工作电路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所述外部电源和所述电源电路连接,所述可调电位器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和所属电源电路,所述温度检测电路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电源电路连接并将该加热工作电路产生的该电熨斗工作温度转化成电信号传至所述控制模块。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熨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工作电路包括加热电路和加热控制电路,加热电路分别连接至该加热控制电路和所述外部电源,该加热控制电路还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电源电路相连。
3.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熨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电路包括加热元件和继电器开关,该加热元件通过继电器开关连接至所述外部电源,该加热控制电路包括与该继电器开关相配合的继电器、二极管和三极管,该继电器与该二极管并连,该并连的继电器和二极管一端连接至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该三极管的集电极,该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该三极管的基极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熨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电位器包括最小档、第一档、第二档、第三档以及最大档,所述控制模块通过获取所述温度检测电路将检测到的工作温度信号转化成的电信号以及所述可调电位器产生的电信号,从而控制所述加热元件提供的工作温度,其中当所述可调电位器调至最小档时,该工作温度控制在0至75度之间;当所述可调电位器调至第一档时,该工作温度控制在75至115度之间;当所述可调电位器调至第二档时,该工作温度控制在115至155度之间;当所述可调电位器调至第三档时,该工作温度控制在155至190度之间;当所述可调电位器调至最大档时,该工作温度控制在180至215度之间。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熨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发光电路,该发光电路分别与所述电源电路和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发光电路包括驱动电路和发光元件,该驱动电路分别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和该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还与所述电源电路相连。
6.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熨斗,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为三极管,所述发光元件包括至少一组分别发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的三个发光二级管,且发同色光的发光二级管并连设置,该并连发同色光的发光二级管的一端连接至对应三极管的集电极,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电源电路的出端,该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该三极管的基极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
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熨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电位器包括最小档、第一档、第二档、第三档及最大档,当所述可调电位器调至最小档时,所述控制模块仅控制所述至少一组分别发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的三个发光二级管中发蓝色光的发光二级管发蓝色光;当所述可调电位器调至第一档时,所述控制模块仅控制所述至少一组分别发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的三个发光二级管中发蓝色光的发光二级管发蓝色光;当所述可调电位器调至第二档时,所述控制模块仅控制所述至少一组分别发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的三个发光二级管中发绿色光的发光二级管发绿色光;当所述可调电位器调至第三档时,所述控制模块仅控制所述至少一组分别发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的三个发光二级管中发红色光和蓝色光的发光二级管发紫色光;当所述可调电位器调至最大档时,所述控制模块仅控制所述至少一组分别发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的三个发光二级管中发红色光的发光二级管发红色光。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熨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单元、复位电路以及振荡电路,所述控制单元为专用集成电路芯片,所述振荡电路为晶体振荡器,该晶体振荡器与该专用集成电路芯片相连,该复位电路包括电解电容,该电解电容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电源电路和该集成电路芯片,另一端接地。
9.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熨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发声电路和水平垂直状态检测电路,该发声电路和该水平垂直状态检测电路分别与所述电源电路和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发声电路包括蜂鸣器,该蜂鸣器分别连接至所述电源电路和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水平垂直状态检测电路包括拨珠、拨珠盒、电阻、发射红外线的发射二极管、接收三极管,该电阻与该接收三极管串连后然后与该发射二极管并连,该并连电路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电源电路,另一端接地,该电阻两端连接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拨珠可于该拨珠盒内移动,当该电熨斗处于水平状态时,该接收三极管可接收该发射二极管发出的红外线,当该电熨斗处于垂直状态时,该拨珠档住该发射二极管发至该接收三极管的红外线。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熨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熨斗主体上设有水箱,该水箱设有延伸至该水箱的内腔中并与该内腔隔离的容置空间,所述发光元件的至少一组分别发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的三个发光二级管设于该容置空间中。
CN 200610033331 2006-01-23 2006-01-23 可调节工作温度的电熨斗 Pending CN18041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10033331 CN1804193A (zh) 2006-01-23 2006-01-23 可调节工作温度的电熨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10033331 CN1804193A (zh) 2006-01-23 2006-01-23 可调节工作温度的电熨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04193A true CN1804193A (zh) 2006-07-19

Family

ID=36866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10033331 Pending CN1804193A (zh) 2006-01-23 2006-01-23 可调节工作温度的电熨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804193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33346A (zh) * 2013-05-03 2013-08-07 宁波爱佳电器有限公司 电熨斗
CN105088731A (zh) * 2014-05-07 2015-11-2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挂烫机
WO2016078206A1 (zh) * 2014-11-21 2016-05-26 深圳市科曼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温度控制系统
CN105803747A (zh) * 2016-05-19 2016-07-27 上海飞科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识别状态信息的无绳熨斗及方法
EP2514866A4 (en) * 2009-12-17 2018-01-17 Tsann Kuen (Zhangzhou) Enterprise Co., Ltd. Dual-purpose combined iron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14866A4 (en) * 2009-12-17 2018-01-17 Tsann Kuen (Zhangzhou) Enterprise Co., Ltd. Dual-purpose combined iron
CN103233346A (zh) * 2013-05-03 2013-08-07 宁波爱佳电器有限公司 电熨斗
CN103233346B (zh) * 2013-05-03 2015-07-08 宁波爱佳电器有限公司 电熨斗
CN105088731A (zh) * 2014-05-07 2015-11-2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挂烫机
CN105088731B (zh) * 2014-05-07 2019-01-18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挂烫机
WO2016078206A1 (zh) * 2014-11-21 2016-05-26 深圳市科曼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温度控制系统
CN105652919A (zh) * 2014-11-21 2016-06-08 深圳市科曼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温度控制系统
CN105803747A (zh) * 2016-05-19 2016-07-27 上海飞科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识别状态信息的无绳熨斗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04193A (zh) 可调节工作温度的电熨斗
CN105764184A (zh) 一种无线智能调光开关
CN205261298U (zh) 一种多功能自动化家用台灯
CN201045447Y (zh) 复合式照明模块
CN208848603U (zh) 一种背光源的控制电路和显示终端
CN203607640U (zh) 定时及循环定时墙壁电源插座
CN207880878U (zh) 一种外接usb移动电源的家用燃气灶
CN201267039Y (zh) 红外线多功能灯光控制器
CN209391794U (zh) 料理机识别电路及包括该电路的料理机
CN1803075A (zh) 以色彩变换指示煲水状态的发光电水煲
CN204811609U (zh) 多波峰广光谱led诱虫灯
CN108156737A (zh) 一种可调光四灯浴霸开关
CN209343152U (zh) 一种电灶锅控制电路
CN112034381B (zh) 灯具散热性能检测系统及方法
CN219145661U (zh) 一种节能式led光深度调节电路
CN214580813U (zh) 一种提高灵敏度的彩灯
CN214223028U (zh) 一种具有自适应功能的车内气氛灯控制装置
CN207621867U (zh) 一种建筑工地临时用的照明灯具
CN212438319U (zh) 多功能碳电烧烤装置
CN2756127Y (zh) 采用指示灯显示温度的汽车电热杯
CN207962309U (zh) 一种多功能橱柜灯
CN219418014U (zh) 一种烤箱应用电路
CN209661326U (zh) 一种居家生活用智能电热水壶
CN218571991U (zh) 一种温度检测锅
CN108072057A (zh) 一种外接电源的家用燃气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