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83840A - 流量控制单元及其执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流量控制单元及其执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83840A CN1783840A CNA2005101077586A CN200510107758A CN1783840A CN 1783840 A CN1783840 A CN 1783840A CN A2005101077586 A CNA2005101077586 A CN A2005101077586A CN 200510107758 A CN200510107758 A CN 200510107758A CN 1783840 A CN1783840 A CN 178384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rt
- data
- buffer
- specific
- frequency ran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90—Buffering arrangements
- H04L49/9047—Buffering arrangements including multiple buffers, e.g. buffer po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90—Buffer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流量控制单元及其执行方法,适用于一计算机化系统的可重组型数据传输端口中。当其中特定第一端口的频宽被设定为“合并”状态后,该特定第一端口的缓冲器设定次单元设定该特定第一端口所属的接收缓冲器及其它第一端口所属但未被使用的接收缓冲器,组成一合并前述接收缓冲器储存空间的缓冲器群组。该特定第一端口回传该缓冲器群组内有关剩余合并储存空间大小的额度值至对应第二端口的额度追踪器,供第二端口判断是否可以传送数据至该接收缓冲器。本发明可以在数据传输过程提供一具有最优化流量控制服务,而无须加大接收缓冲器容量,便足以符合该数据传输端口在各种频宽设定状态下的数据传输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机化系统的流量控制单元,特别是一种适用于一种可重组型(Reconfigurable)数据传输端口中的流量控制单元(Flowcontrolling unit)及其执行方法,可在数据传输中提供最优化的流量控制服务。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近来一种可重组型(Re-configurable)传输端口(TransmissionPort)技术正被广泛地运用在计算机化系统的输入/输出端口中,其中该输入/输出端口与一输出/输入总线(例如PCI Express总线)相连接。其中所述可重组型传输端口的定义为:为匹配不同频宽的需求,计算机化系统可通过执行一预设的软件或自动侦测机制,将数据传输端口的频宽重新设定成一“分离”(Split)或者是“合并”(Merged)状态(如图1、图2所示)。
请参考图1A所示,在一个计算机化系统中的复数个第一端口10可以分别通过各自的物理层(Physical Layer)12和传输线13与复数个第二端口14进行彼此间的数据传输。当各第一端口10被设定成“分离”状态(“x1”代表“一个端口”及“x N”代表“N个端口”)时,该复数个第一端口10便被分成N个各自具有专属但频宽较低的第一端口,以分别连接至其对应的第二端口。
如图1B所示,当其中一些或所有的第一端口10如第一端口(1)~(N)被设定成“合并”状态时,计算机化系统会将该第一端口10中的某一特定第一端口如第一端口(1)设定成合并其它第一端口10如第一端口(2)~(N)的频宽,同时控制该其它第一端口10的传输线13和物理层12。如图所示,该合并频宽的第一端口(1)所具有的频宽大于图1A中每一呈“分离”状态的第一端口(1)~(N)的个别频宽甚多,因此可以传输更多的数据。这种第一端口可根据不同的数据传输需求而重新组合以产生不同的频宽变化。在数据交易中,这样的运作可对物理层12及传输线13能达到更有弹性的运用。
请进一步参阅图2,该图显示了每一对第一端口10和第二端口14之间数据交易(Data transaction)的情形,其中各第一端口10如端口(1)各自拥有一协议电路(Protocol circuit)100、一额度回报器(Credit reporter)110、及一第一接收缓冲器(Receiving buffer)120。其中,该协议电路100可用以控制及协调该额度回报器110、该第一接收缓冲器120、该物理层12及该传输线13之间的运作。而额度回报器110可周期性地接收一记录着第一接收缓冲器120内剩余储存空间大小的额度值(如步骤P126所示),然后再将该额度值周期性地回传给一远程第二端口14(如步骤P128所示)。一般而言,在各第一接收缓冲器中,数据储存越多,缓冲器所剩的额度越少,而从该缓冲器取走数据越多则相对地额度越多。
该远程第二端口14接收来自第一端口10的第一接收缓冲器120提供的额度值后,第二端口14内的一额度追踪器(Credit tracker)142依据该额度值判断第一接收缓冲器120是否具备足够的可接收该第二端口的待传送数据储存空间。也就是说,该额度追踪器142要能判别该第一接收缓冲器120的额度是否大于该第二端口待传送数据的大小。一旦发现该额度值大小大于该数据,则该额度追踪器142通知第二端口14所属的一第二接收缓冲器144,将第二接收缓冲器144内的数据送至该第一端口10的该第一接收缓冲器120(如步骤P146及P138所示),同时更新该第二端口14的额度追踪器142内记录的额度值。反之,如果发现该额度值小于数据大小,则该额度追踪器142让第二接收缓冲器144暂停传送数据至该第一端口10,直到收到该额度值大于待传送数据大小的信号为止。当所传送的数据到达该第一端口10后,会被依序储存在该第一接收缓冲器120内,再由该第一端口10自该第一接收缓冲器120内取出数据做后续处理。因此,如果该接收缓冲器的储存空间太小或者是该额度信息回传的周期太长,均有可能在数据传输时导致瓶颈(Throttling)的问题产生。
此外,如图1B所示的频宽“合并”状态,第一端口10(如具合并频宽的第一端口(7))的协议电路100可合并控制着其它第一端口(2)~(N)的物理层12及其传输线13,但也仅仅使用到了该端口(1)所属的接收缓冲器,至于其它第一端口(2)~(N)的接收缓冲器110则被完全闲置,因而导致储存空间及成本上的浪费。
依照理论,接收缓冲器所需的容量大小,正比于数据传输端口的频宽、或额度回传周期加上响应时间的。所以,当频宽需求提高时,为避免造成传输速度上的瓶颈,可采用加大该接收缓冲器的容量、或是缩短额度回传的周期的方法。然而,就缩短该额度回传周期而言,该周期仍有一定的限制,不可能太小。纵使是一第一端口读取储存于其所属的接收缓冲器内的数据后立即回传目前额度至其对应的第二端口,该第一端口仍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完成内部数据的处理及外部数据的传输。同时,过度频繁的额度值回传的结果还会占用过多的传输频宽。因此,加大接收缓冲器储存空间的方式,被认为是目前当传输频宽增加时唯一可以用于避免传输速度瓶颈的解决方法。因此,如图3A所示的一第一端口30,使用了一加大容量的接收缓冲器312,而非如其它第一端口30所使用具一般容量之接收缓冲器310。如图3B所示的频宽“合并”状态,其中该加大容量的接收缓冲器312,便足以应付合并多重频宽时的需求了。然而,如果该第一端口30回复至如图3A所示之频宽“分离”状态时,则该加大容量的接收缓冲器312,又变成没有必要且浪费硬件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量控制单元及其执行方法,可适用于可重组型的数据传输端口。当一特定数据传输端口被设定为合并其它数据传输端口的多重频宽的状态时,可重新设定该特定数据传输端口及该其它数据传输端口所属的接收缓冲器,组成一合并前述接收缓冲器储存空间的缓冲器群组。本发明依据当每一第一端口有不同大小的频宽需求时,重新设定前述第一端口的接收缓冲器所形成的缓冲器群组,使其合并接收缓冲器后的储存空间,在进行数据传输时,能适时提供一最优化的流量控制服务,并且无需增加硬件成本来加大接收缓冲器,就能符合数据传输端口在频宽变动下的需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流量控制单元,包含一端口设定侦测机制(Port-configuration detecting mechanism)及一缓冲器设定次单元(Buffer configuration subunit)。其中,该端口设定侦测机制可以检测所有第一端口在传输频宽变动下所产生的不同设定状态,例如频宽的“合并”或是“分离”的状态。该缓冲器设定次单元可随各第一端口之不同频宽设定其对应之接收缓冲器。当一特定第一端口被设定为合并多重频宽的状态时,该缓冲器设定次单元可以重新设定该特定第一端口及其它第一端口各自所属的接收缓冲器组合而成一整合所有前述缓冲器储存空间的缓冲器群组。该缓冲器设定次单元进一步驱使该特定第一端口所配置的一额度回报器通报该缓冲器群组内有关剩余储存空间大小的一额度值至一远程的第二端口,当此额度值是大于一准备从该第二端口被传送至该特定第一端口的待传送数据大小时,则该待传送数据被传送至特定第一端口。被送至该特定第一端口的数据,会先被储存至该特定第一端口所属之缓冲器群组内,接着该缓冲器设定次单元会再度驱使该特定第一端口自缓冲器群组内读取该数据。
此外,本发明更进一步提出一种执行最佳化流量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该方法适用在一计算机化系统之复数个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包含下列步骤:
侦测在传输频宽变化下每一第一端口的设定状态;
依据每一第一端口的不同频宽设定状态,决定各接收缓冲器的设定形式;
设定其中一特定第一端口及其它第一端口各自所属的接收缓冲器,进而组成一合并储存空间的缓冲器群组;
使该具合并多重频宽的特定第一端口自该缓冲器群组内的一第一数据取出;
回传该缓冲器群组内剩余储存空间大小的一额度值至其对应的第二端口;
判断该额度值是否大于该第二端口欲传送的一第二数据大小;
若该额度值大于该第二数据大小,则将该第二数据由该第二端口送至该缓冲器群组;以及
若该额度小于该第二数据大小,则暂时停止将该第二数据由该第二端口送至该缓冲器群组。
【附图说明】
图1A为一计算机化系统中复数个第一端口及复数个第二端口之间现有数据传输的概要图示,显示各第一端口被设定为频宽“分离”的状态。
图1B为依据图1A之计算机化系统的复数个第一端口及复数个第二端口之间现有数据传输的概要图示,显示一些第一端口被重新设定为频宽“合并”的状态。
图2为根据图1A及1B所示之各现有第一端口的概要结构图。
图3A为一计算机化系统中复数个第一端口及复数个第二端口之间现有数据传输的概要图示,显示一配置有加大型接收缓冲器的第一端口被设定为频宽“分离”的状态。
图3B为一计算机化系统中复数个第一端口及复数个第二端口之间现有数据传输的概要图示,显示一配置有加大型接收缓冲器的第一端口被设定为频宽“合并”的状态。
图4A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计算机化系统中复数个第一端口及复数个第二端口之间数据传输的概要图示,显示每一配置有控制单元的第一端口被设定为频宽“分离”的状态。
图4B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计算机化系统中复数个第一端口及复数个第二端口之间数据传输的概要图示,显示所有配置控制单元的第一端口被设定为频宽“合并”的状态。
图5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第一端口的概要结构图。
图6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计算机化系统中复数个第一端口及复数个第二端口之间数据传输的概要图示,显示一些配置有控制单元的第一端口被重新设定为频宽“合并”的状态。
图7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一计算机化系统中复数个第一端口及复数个第二端口之间数据传输的概要图示,显示一控制单元配置于该具有频宽“合并”状态的第一端口外的结构。
图8为依据本发明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一计算机化系统中复数个第一端口及复数个第二端口之间数据传输的概要图示,显示该第二端口分别将数笔数据传送至该同属频宽“合并”状态的每一第一端口中。
图9及图10为依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执行流量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4A和4B,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之一计算机化系统中复数个第一端口40及第二端口49,分别透过一物理层46及一传输线48进行数据交易的情形。其中每一第一端口40皆具有一额度回报器(图中未显示)、一第一接收缓冲器44及一流量控制单元42用以控制其所对应的第一接收缓冲器44。且如同图2所示,每一第二端口49也包含一额度追踪器及一第二接收缓冲器。
请进一步参考图5,该流量控制单元42更包含一端口设定侦测机制426及一缓冲器设定次单元428该端口设定侦测机制426系用以检侦在传输频宽的变化下各第一端口40之不同频宽设定状态例如频宽是“合并”或“分离”状态。该端口设定侦测机制426可以被一指针(Register)所触发(Trigged),该指针依照该第一端口的频宽设定发生变化而自动产生。依据本发明,该控制单元42可以用软件或硬件的形式实施,但任何形式上的等效变化皆为熟悉该项技术者所能轻易达成的。
如图4A或4B所示,该缓冲器设定次单元428依据各第一端口40被设定为一频宽“分离”或“合并”状态,来决定其对应第一接收缓冲器44的设定形式。
如图4A所示的频宽“分离”状态,每一第一端口40如端口(2)被设定成独立使用个别的频宽,此时作动和先前技术一样,该流量控制单元42驱使该额度回报器周期性地接收该第一端口(2)40所属的第一接收缓冲器44内剩余储存空间大小的一额度值,然后周期性地将该额度值回传给其对应的第二端口49。当该第二端口49收到来自该第一端口(2)40的第一接收缓冲器44的额度值时,该第二端口49内的额度追踪器则依此额度值判别该额度值是否大于该第二端口49的待传送数据大小。若该额度值大于该数据大小,该第二端口49的额度追踪器则通知第二接收缓冲器(图中未显示),将该第二接收缓冲器内的该数据送至第一端口(2)40(如步骤P422所示)。被传送至第一端口(2)40的数据会先被储存于第一接收缓冲器44内,以作为该第一端口(2)40后续数据处理(如步骤P420所示)。相反地,如果该额度值小于该数据大小,第二端口49的额度追踪器则将暂停传送该第二接收缓冲器内的数据至该第一端口(2)40,直到收到下一额度值大于该数据大小为止。
如图4B所示,其中一特定第一端口(1)40被设定为频宽“合并”状态,即该特定第一端口整合了其它第一端口(2~N)40的多重频宽。该缓冲器设定次单元428则依据该第一端口(1~N)40的频宽“合并”状态,重新设定该特定第一端口(1)40所属的第一接收缓冲器44及其它第一端口(2~N)40所属但未被使用的第一接收缓冲器44,组成一合并各第一接收缓冲器(1~N)40,44储存空间的缓冲器群组462。
此外,该缓冲器设定次单元428进一步驱使该特定第一端口(1)40的额度回报器,周期性地接收该缓冲器群组462内有关剩余储存空间的一额度值,然后再将该额度值周期性地回传给其对应的第二端口49。当该第二端口49接收到该缓冲器群组462内的额度值后,该第二端口49的额度追踪器判断该额度值是否大于该第二端口49的待传送数据大小。当发现该额度值大于该数据大小,则该第二端口49内的额度追踪器通知第二接收缓冲器将其内数据传送至该特定第一端口(1)40的第一接收缓冲器44作储存。之后,该第二端口49将其额度追踪器内记录的额度值扣除所传送出去的数据之大小,以更新额度值。被传送至该特定第一端口(1)40的数据则被依序地储存于该特定第一端口(1)40所使用的缓冲器群组462内的各接收缓冲器44(如步骤P408、P410及P412所示)。在一适当周期内,该缓冲器设定次单元428进一步驱使该特定第一端口(1)40逐一自该缓冲器群组462内读取数据(如步骤P402、P404及P406所示)。相反地,如果该第二端口49的额度追踪器发现该额度值小于该资料大小,则该第二端口49的额度追踪器暂停将该第二接收缓冲器内的数据传送至该特定第一端口(1)40,直到下一次收到的额度值大于其资料大小为止。
根据本发明,该缓冲器设定次单元428可进一步包含一协议电路。该协议电路由缓冲器设定次单元428所控制,用以设定该特定第一端口40及其它第一端口40各自所属的接收缓冲器,进而组成该缓冲器群组462。
如图5所示,为了依据各第一端口40的不同频宽设定状态来切换不同的数据传输路径,各第一端口(1~N)40的第一接收缓冲器44的数据入口处,可设置一路径决定单元52(如一多任务器(MUX))。举例说明,在图4A中该第一端口(2)40的一路径决定单元(图中未显示),是由该具个别频宽的第一端口(2)40的缓冲器设定次单元428所控制,用来直接接收一自第一端口(2)40入口处送至第一接收缓冲器44的数据,以便让该第一端口(2)40做后续数据处理时读取(如步骤P422及P420所示)。反之,如图4B所示的第一端口(2)40的该路径决定单元(图中未显示),是由该合并其它第一端口(2~N)储存空间的特定第一端口(1)40的缓冲器设定次单元428所控制,用以接收一从该特定第一端口(1)40入口处送至该缓冲器群组462的第一端口(2)40所属第一接收缓冲器44内存放的数据,以供该第一端口(1)40在后续数据处理时读取(如步骤P408、P410及P404所示)。
请参考图6,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其中复数个第一端口(1~N)60被重新设定成一合并其它第一端口(2)60频宽的特定第一端口(1)60、以及一具个别频宽的第一端口(N)60。同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原理,该特定第一端口(1)60的一流量控制单元62会重新设定该特定第一端口(1)60的接收缓冲器64、以及该第一端口(2)60所属但未使用的接收缓冲器64,从而组成另一合并不同储存空间大小的缓冲器群组642。所不同的是,该被设定使用个别频宽的第一端口(N)60的流量控制单元62,仅能控制其所属的接收缓冲器64。
请参考图7所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其中复数个第一端口(1~N)70被重新设定成一合并其它第一端口(2)70频宽的特定第一端口(1)70、以及一具个别频宽的第一端口(N)70。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三实施例的流量控制单元7是独立于各第一端口70之外,用以驱动一协议电路72来将该等接收缓冲器74组成为一缓冲器群组742。
请参考图8所示,依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示意图,其中复数个第一端口(1~N)80被重新设定成一合并其它第一端口(2)80频宽的特定第一端口(1)80、以及一具个别频宽的第一端口(N)80。第四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第四实施例中一第二端口89和具合并频宽的第一端口(2)80间的所有数据传输路径,并可更改为与该第一端口(2)80的接收缓冲器84直接连接,而无须经由该特定第一端口(1)80内的一路径决定单元(如同图5所示的路径决定单元52)。另一方面,该数据传输路径亦可提供一传输路径,让该第一端口(2)80的一额度回报器将其接收缓冲器84内有关剩余储存空间的一额度值直接传送至该第二端口89,而无需再间接经由该特定第一端口(1)80内的额度回报器转送。
此外,图9及10为依据本发明的一种执行最佳流量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适用于一计算机化系统内的复数个第一端口及复数个第二端口之间。该方法包含下述步骤:
步骤S800,重新设定所有第一端口以符合不同的数据传输频宽的需求。
步骤S810,侦测该第一端口在传输频宽变动下的设定状态,如频宽“合并”或“分离”的状态。
步骤S820,依据该第一端口的频宽设定状态,决定各接收缓冲器的设定形式。若该第一端口处于一频宽“分离”状态,则进入步骤S830;反之,若该第一端口处于一频宽“合并”状态,则进入步骤S900。
步骤S830,当该第一端口处于一频宽“分离”状态时,则使一具个别频宽的第一端口自该第一端口所属的一接收缓冲器内取用一第一数据。
步骤S840,周期性地回传该具个别频宽的第一端口所属的第一接收缓冲器内有关剩余储存空间的一额度值予其对应的一第二端口。
步骤S850,在该第二端口收到该额度值后,判别该额度值是否大于该第二端口欲传送的一第二数据大小。
步骤S854,若该额度值大于该第二数据大小,则将该第二数据由该第二端口传送至该第一端口所属的该接收缓冲器作储存,并回到步骤S830的该第一端口进行数据的储存及取用的情形;相反地,若该额度值小于该第二数据大小,则暂时停止将该第二数据由该第二端口送至该第一端口,并回到步骤S830。
步骤S900,重新设定一合并其它第一端口频宽的特定第一端口所属的一主要接收缓冲器、以及至少一该其它第一端口所属但未使用的接收缓冲器,从而组成一合并前述接收缓冲器储存空间的缓冲器群组;
步骤S910,使该具合并多重频宽的该特定第一端口自该缓冲器群组内取用一第一数据;
步骤S920,周期性地接收该特定第一端口所使用的该缓冲器群组内有关剩余合并储存空间大小的一额度值,然后将该额度值周期性地回传给该对应的第二端口。
步骤S930,在该第二端口收到该额度值后,判别该额度值是否大于该第二端口欲传送的一第二数据大小;以及
步骤S940,若该额度值大于该第二数据大小,则将该第二数据由该第二端口传送至该特定第一端口所属的该缓冲器群组,并回到步骤S910该特定第一端口进行数据的储存及取用的情形;相反地,若该额度值小于该第二数据大小,则暂时停止将该第二数据由该第二端口送至该特定第一端口的缓冲器群组,并回到步骤S910。
综上所述,依据本发明的流量控制单元及其执行方法,当有复数个第一端口被设定为“合并”状态以合并彼此频宽的情形时,可将其中一特定第一端口所属的接收缓冲器、及其它第一端口所属但未使用的接收缓冲器组合起来,从而构成一合并前述接收缓冲器储存空间的缓冲器群组。运用本发明,可以在进行数据传输时,提供一具有最优化流量控制服务,而且无需如现有技术要增加硬件成本来加大接收缓冲器,便能符合各数据传输端口在不同频宽设定的需求。
Claims (38)
1.一种执行流量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适用于复数个第一端口和至少一第二端口之间,其中每一第一端口皆配置一缓冲器,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设定至少一特定第一端口合并其它第一端口所属的频宽;
根据该合并频宽的第一端口的频宽设定状态,控制该特定第一端口所属的一缓冲器及其它第一端口所属但未使用的缓冲器,从而组成一合并前述缓冲器储存空间的缓冲器群组;
回传该缓冲器群组内有关剩余储存空间的一额度值予其一对应的第二端口;以及
根据所述额度值,自该对应第二端口传送一数据至该缓冲器群组内作储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执行流量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侦测步骤,侦测所有第一端口基于传输频宽变动下的设定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执行流量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所述第一端口的不同频宽设定状态决定各缓冲器的设定形式,以便控制所述缓冲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执行流量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所述第一端口的不同频宽设定状态,重新设定所述特定第一端口所属的缓冲器及该其它第一端口所属但未使用的该缓冲器,从而组成该缓冲器群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执行流量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第一端口进一步包括一额度回报器,可周期性地接收该缓冲器群组内有关剩余储存空间大小的一额度值然后将该额度值回传给其对应的第二端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执行流量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每一被合并频宽的第一端口进一步包括一额度回报器,可周期性地接收该第一端口各自所属的缓冲器的剩余储存空间大小的一额度值,然后将该额度值回传给该第二端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执行流量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对应的第二端口收到所述额度值,则判别该额度值是否大于该对应第二端口的待传送数据大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执行流量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旦所述额度值大于待传送数据大小,则所述待传送数据由该第二端口送出并储存至该缓冲器群组的合并储存空间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执行流量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对应的第二端口包含一额度追踪器,可用来接收该缓冲器群组内有关剩余储存空间大小的额度值,并与所述待传送数据大小做比较。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执行流量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对应的第二端口包含一额度追踪器,可用于接收该每一被合并频宽的第一端口所属的缓冲器的剩余储存空间大小的额度值,并与所述待传送数据大小做比较。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执行流量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旦该额度值大于待传送数据大小,则将该数据由该第二端口送至该特定第一端口并将的储存于该缓冲器群组的合并储存空间内。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执行流量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额度值扣除待传送数据大小成为一更新后的额度值。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执行流量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旦所述额度值大于待传送数据大小,则将该数据从该第二端口,经由该任一被合并频宽的第一端口,传送至该缓冲器群组的合并储存空间内作储存。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执行流量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具合并频宽的各第一端口于其所属的该缓冲器的数据入口处,设置一路径决定单元,用以决定不同的数据传输路径以符合该合并频宽的第一端口处于不同频宽设定状态下的需求。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执行流量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特定第一端口可读取该缓冲器群组的合并储存空间内的数据。
16.一种执行流量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适用于复数个第一端口和至少一第二端口之间,其中各第一端口皆专属配置一缓冲器,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设定至少一特定第一端口合并该其它第一端口的频宽;
根据该合并频宽的第一端口的设定,控制该特定第一端口所属的缓冲器及该其它第一端口所属的缓冲器,从而组成一合并前述缓冲器储存空间的缓冲器群组;
判别该缓冲器群组内有关剩余储存空间大小的一额度值是否大于该对应的第二端口的待传送数据大小;以及
一旦该额度值大于该数据大小,则将该数据由该第二端口送出并储存于该特定第一端口所使用的该缓冲器群组的合并储存空间内。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执行流量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额度值周期性地被回传给其对应的该第二端口,并该第二端口的待传送数据比较大小。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执行流量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特定第一端口可读取该缓冲器群组内的数据。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执行流量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额度值小于该数据大小,则该数据被暂停传送至该特定第一端口的缓冲器群组。
20.一种执行流量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适用于复数个第一端口和至少一第二端口之间,其中各第一端口皆配置一缓冲器,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设定至少一特定第一端口以合并其它第一端口所属的频宽;
根据该合并频宽的第一端口的频宽设定状态,设定该特定第一端口所属的一缓冲器及该其它第一端口所属的缓冲器,从而组成一合并前述缓冲器储存空间的缓冲器群组;
根据该缓冲器群组内有关剩余储存空间大小的一额度值来判断该第二端口是否可以将其数据送出以储存至该缓冲器群组的合并储存空间内;以及,
使该特定第一端口自该缓冲器群组的合并储存空间内读取该数据。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执行流量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额度值被回传给该第二端口。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执行流量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对应的第二端口收到所述额度值,则该额度值被用于判断是否大于该对应的第二端口所欲传送的该数据大小。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执行流量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额度值大于该数据大小,则该数据由该第二端口送至该特定第一端口,以储存于该缓冲器群组的合并储存空间内。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执行流量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额度值大于该数据大小,则该数据由该第二端口分送至该合并频宽的各第一端口,以储存于该缓冲器群组的合并储存空间内。
25.一种执行流量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适用于复数个第一端口和至少一第二端口之间,其中各第一端口皆配置一接收缓冲器,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当该特定第一端口被设定为合并该其它第一端口频宽的状态后,使该特定第一端口自一包括该特定第一端口的接收缓冲器及该其它第一端口所属接收缓冲器的合并储存空间内读取一数据;以及
当该特定第一端口被设定为使用个别频宽的状态后,使该特定第一端口自该特定第一端口所属的该接收缓冲器内读取一数据。
26.一种执行流量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适用于复数个第一端口和至少一第二端口间的流量控制,其中各第一端口皆相对配置一接收缓冲器,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当一特定第一端口被设定为合并其它第一端口频宽的状态时,将一数据自一第二端口传送至一由该被合并频宽的特定第一端口所属的接收缓冲器及该其它第一端口所属的接收缓冲器所组成的合并储存空间内;以及
当该其它第一端口被设定为使用个别频宽的状态时,将一数据自该第二端口传送至该其它第一端口所属的该接收缓冲器内。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执行流量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所有第一端口在频宽变动下的不同频宽设定状态,决定一至各第一端口的接收缓冲器的数据传输路径。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执行流量控制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各第一端口的数据入口处设置一路径决定单元,以决定一数据传输路径连接至该特定第一端口或该其它第一端口。
29.一种流量控制单元,适用于复数个第一端口和至少一第二端口之间的数据传输,其中各第一端口皆相对配置一接收缓冲器,该单元包含:
一端口设定侦测机制,可侦测各第一端口的频宽设定状态;
一缓冲器设定次单元,依据至少一合并其它第一端口频宽的特定第一端口的频宽设定状态,组合该特定第一端口及该其它特定第一端口各自所属的接收缓冲器,进而构成一合并储存空间的缓冲器群组,其中该缓冲器群组内有关剩余合并储存空间大小的一额度值被发送至一对应的第二端口,使该第二端口进一步判断该额度值是否大于其内的一数据大小,以决定是否传送该数据予该特定第一端口的缓冲器群组。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流量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端口设定侦测机制可侦测每一第一端口在不同传输频宽设定状态下所产生的一指针。
3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流量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量控制单元,可以软件或硬件的形式实施。
32.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流量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缓冲器设定次单元进一步包括一协议电路,用以控制该特定第一端口及该其它第一端口所属的接收缓冲器,从而组成该缓冲器群组。
33.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流量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缓冲器设定次单元进一步设置一额度回报器给该特定第一端口,以回传该缓冲器群组的合并储存空间内剩余空间大小的额度值至该对应的第二端口。
34.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流量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缓冲器设定次单元进一步设置一额度回报器给该被合并频宽的各第一端口内,以回传该合并频宽的各第一端口所属的接收缓冲器内有关剩余储存空间大小的该额度值至该对应的第二端口。
35.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流量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当该特定第一端口被设定为合并该其它第一端口的频宽时,该缓冲器设定次单元进一步使该特定第一端口自一涵盖该特定第一端口及其它第一端口的接收缓冲器的合并储存空间内读取该数据。
36.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流量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缓冲器设定次单元采用一路径决定单元接收来自该特定第一端口或其它该第一端口的数据,并将之储存于该第一端口对应的接收缓冲器内。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流量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该路径决定单元设置于各第一端口的该接收缓冲器的一数据入口处。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流量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该路径决定单元为一多任务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1/000,026 | 2004-12-01 | ||
US11/000,026 US20060114828A1 (en) | 2004-12-01 | 2004-12-01 | Data transmission ports with flow controlling unit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the same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83840A true CN1783840A (zh) | 2006-06-07 |
Family
ID=36567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5101077586A Pending CN1783840A (zh) | 2004-12-01 | 2005-10-09 | 流量控制单元及其执行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60114828A1 (zh) |
CN (1) | CN1783840A (zh) |
TW (1) | TWI260508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69893A (zh) * | 2015-10-09 | 2017-04-19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流量控制方法及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168377A1 (en) * | 2005-01-21 | 2006-07-27 | Dell Products L.P. | Reallocation of PCI express links using hot plug event |
US10922250B2 (en) * | 2019-04-30 | 2021-02-16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Monitoring and steering service requests to acceleration component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60793A (en) * | 1903-06-15 | 1904-05-24 | William B Klein | Filter. |
US6993032B1 (en) * | 2000-06-29 | 2006-01-31 | Intel Corporation | Buffer arrangements to support differential link distances at full bandwidth |
US7165131B2 (en) * | 2004-04-27 | 2007-01-16 | Intel Corporation | Separating transactions into different virtual channels |
US7191255B2 (en) * | 2004-10-27 | 2007-03-13 | Intel Corporation | Transaction layer link down handling for PCI express |
-
2004
- 2004-12-01 US US11/000,026 patent/US2006011482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5
- 2005-05-03 TW TW094114296A patent/TWI260508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10-09 CN CNA2005101077586A patent/CN1783840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69893A (zh) * | 2015-10-09 | 2017-04-19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流量控制方法及设备 |
CN106569893B (zh) * | 2015-10-09 | 2021-02-05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流量控制方法及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619954A (en) | 2006-06-16 |
TWI260508B (en) | 2006-08-21 |
US20060114828A1 (en) | 2006-06-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816929B2 (en) | Data transfer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ler for universal serial bus interface | |
CN1049059C (zh) | 实时数据图象网络系统及操作该系统的方法 | |
EP1841162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n os virtualization-aware network interface card | |
US6836808B2 (en) | Pipelined packet processing | |
US7072970B2 (en) | Programmable network protocol handler architecture | |
US8549204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transactions in a multi-speed bus environment | |
CN101034384A (zh) | 一种能同时进行读写操作的dma控制器及传输方法 | |
CN101046786A (zh) | 一种实现高效dma传输的dma控制器及传输方法 | |
US8521930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transactions in a host-controlled packet-based bus environment | |
CN1825295A (zh) | 数据传输控制装置、图像处理装置和数据传输控制方法 | |
CN1520556A (zh) | 使用本地标识符的端节点分区 | |
CN1804823A (zh) | 直接存储访问控制器 | |
WO2008079468A1 (en) | 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sata) and serial attached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scsi) (sas) bridging | |
CN1934554A (zh) | 支持地址信息、数据、及传送合格号的双通道总线结构 | |
CN113079113B (zh) | 数据传输装置和数据传输系统 | |
CN100351824C (zh) | 总线系统和用于连接到总线的总线接口 | |
CN1301467C (zh) | 计算机系统内部数据存取方法与相关装置 | |
CN100343840C (zh) | 总线系统、在总线系统中使用的站和总线接口 | |
CN1581853A (zh) | 用于处理要在网络上发送的分组的方法、系统和程序 | |
CN1783840A (zh) | 流量控制单元及其执行方法 | |
CN1278249C (zh) | 用于多个读取请求的存储器控制 | |
US7409486B2 (en) | Storage system, and storage control method | |
CN1666185A (zh) | 支持包处理的可配置的多端口多协议网络接口 | |
WO2005036313A2 (en) | Queue register configuration structure | |
JP2006079495A (ja) | 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及び論理区画の設定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