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83167A - 等离子体显示模块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体显示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83167A
CN1783167A CNA2005101315372A CN200510131537A CN1783167A CN 1783167 A CN1783167 A CN 1783167A CN A2005101315372 A CNA2005101315372 A CN A2005101315372A CN 200510131537 A CN200510131537 A CN 200510131537A CN 1783167 A CN1783167 A CN 17831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sma display
electrode
display module
chassis
conduct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13153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81157C (zh
Inventor
金基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831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831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8115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8115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7/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solid cathode
    • H01J17/02Details
    • H01J17/16Vessels; Contain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receivers, e.g. cabinets or dust covers
    • H04N5/645Mounting of picture tube on chassis or in hou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包括等离子体显示板,支撑该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底盘,以及位于该等离子体显示板和该底盘之间的导电元件。该导电元件可以减小施加于电极的电信号的失真。

Description

等离子体显示模块
相关申请的参考
本申请要求享有2004年11月25日提出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04-0097509的优先权和权益,其全部内容在此结合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包括可减小施加于电极的电信号的失真的导电元件。
背景技术
通常,等离子体显示板通过气体放电显示图像,具有出色的显示性能、亮度、对比度、没有残留影象以及宽视角。此外,该显示装置的尺寸易于增大。
在该等离子体显示板中,施加于电极的DC或AC电压使放电气体发出紫外线,该紫外线激发荧光材料,该荧光材料发出可见光从而产生图像。等离子体显示板的作用是产生精确的图像并向观察者提供可视信息。因此,图像质量是该离子体显示板的关键特征。
为了改善图像质量,进行了各种努力解决该离子体显示板中的结构问题,如改善该等离子体显示板内的荧光材料的质量,补偿色温得到天然色,提高对比率等等。
结构改进提高了图像质量,但如果对应于图像信号的电信号失真,图像质量也可能降低。由于失真的电信号不能精确表示输入图像,因此损害该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图像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包括可减小或避免施加于等离子体显示板的电极的电信号的失真的导电元件。
本发明的附加特征将在下面的描述中提出,其中部分是显而易见的,部分可通过本发明的实施获悉。
本发明披露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包括等离子体显示板,支撑该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底盘以及位于该等离子体显示板和该底盘之间的导电元件。
本发明还披露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包括具有X电极和Y电极的等离子体显示板,X电极和Y电极用于发送电信号以在该等离子体显示板中产生放电,还包括位于该等离子体显示板后侧的底盘以支撑该等离子体显示板,还包括位于该底盘后侧的电路单元,其具有用于向X电极施加电信号的X电极驱动单元,用于向Y电极施加电信号的Y电极驱动单元,还包括位于该等离子体显示板和该底盘之间的导电元件。
可以理解前面的一般性描述和下面的具体描述均为典型的和解释性的,意在对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提供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引入的附图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解释,结合在一起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举例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与文字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表示按照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表示按照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的沿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II-II线的剖面图,其中没有导电元件。
图3表示当电流流经环形导线时产生的电磁场的示意图。
图4表示按照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的沿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II-II线的剖面图,其中有导电元件。
图5表示按照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的导电元件的立体图。
图6表示按照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的沿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II-II线的剖面图,其中有导电元件。
图7表示按照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立体图。
图8表示按照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其中表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本发明能以许多不同形式实施,不应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例。而且,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详尽公开本发明,并将本发明的范围完全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清楚起见,放大了层和区的尺寸和相对尺寸。
可以理解,当元件如层、膜、区或基板称作位于另一个元件“之上”时,该元件可直接位于另一个元件之上或者还具有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称作“直接”位于另一个元件“之上”时,不具有中间元件。
下面参照图1、图2、图7描述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
等离子体显示模块10产生对应于外部图像信号的放电,发出紫外线,使荧光层325发出可见光,从而产生图像。等离子体显示模块10包括显示板,该显示板包括前面板21和后面板22。电磁波屏蔽膜25可附着于等离子体显示板20的前表面。在等离子体显示板20的工作期间产生的电磁波对人体有害,并可引起其它电子装置的故障。
等离子体显示板20可包括发送电信号的X电极313和Y电极312,以在等离子体显示板20内产生放电。X电极313和Y电极312可相互平行设置。该等离子体显示板可进一步包括在X电极313和Y电极312交叉方向延伸的寻址电极322。可以省略该寻址电极。
电磁屏蔽膜25可附着于等离子体显示板20的前表面,或者连接于附加的钢化玻璃,然后固定于前壳体5。在这种情况下,滤色镜夹(filter holder)(未示出)可固定于前壳体5的后侧。通过将电磁波屏蔽膜25连接于钢化玻璃(未示出),可形成电磁波屏蔽过滤器(未示出)并可固定于该滤色镜夹。
等离子体显示模块10可包括支撑等离子体显示板20的底盘30。底盘30可位于等离子体显示板20的后侧,并且可由热传导材料如铝等制成。
底盘30通过将热量从等离子体显示板20传导到外面,可避免等离子体显示板20的温度高出预定水平。底盘30可避免热量或外部冲击使等离子体显示板20变形或损坏。
等离子体显示模块10可包括位于等离子体显示板20和底盘30之间的热传导片80,用于将等离子体显示板20生成的热量均匀地传导至底盘30。热传导片80可以直接附着于等离子体显示板20和底盘30。热传导片80可由热传导的硅酮制成。
底盘30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支撑等离子体显示板20并避免等离子体显示板20变形或损坏。等离子体显示模块10可以包括位于该底盘的后表面上的加强元件31,以加强底盘30的强度。
等离子体显示模块10还可包括位于等离子体显示板20和底盘30之间的双面胶带85,以将等离子体显示板20固定于底盘30。
此外,等离子体显示模块10可以包括位于底盘30的后侧的电路单元75,以驱动等离子体显示板20。电路单元75可以包括X电极驱动单元40,Y电极驱动单元32以及寻址电极驱动单元50,它们将对应于图像信号的电信号分别施加于X电极313、Y电极312和寻址电极322。该电信号以电势形式施加于X电极313、Y电极312和寻址电极322。
当X电极313和Y电极312基本相互平行时,X电极驱动单元40和Y电极驱动单元32可以位于邻近底盘3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的位置。
电路单元75可进一步包括逻辑控制单元70和电源单元60。逻辑控制单元70处理外部图像信号并将该处理的信号以电势形式提供给X电极驱动单元40、Y电极驱动单元32以及寻址电极驱动单元50。供电源单元60向X电极驱动单元40、Y电极驱动单元32以及寻址电极驱动单元50供电。
寻址电极驱动单元50可包括产生大量热的多个高集成度电路芯片。等离子体显示模块10可包括覆盖寻址电极驱动单元50的盖板52,以有效散热。
等离子体显示板设备1可包括等离子体显示模块10及具有前壳体5和后壳体7的壳体。等离子体显示模块10位于并固定于前壳体5和后壳体7之间。该壳体改善了等离子体显示模块10的外观,对用户更加方便。
下面参照图2和图3描述施加于等离子体显示模块10的等离子体显示板20的电极的电信号的失真。
通常,等离子体显示板20包括产生放电的放电单元326。预定电势施加于X电极313、Y电极312以及寻址电极322,在放电单元326内形成加速带电粒子的电场。
各种等离子体显示板驱动方案可用于生成图像。寻址显示分离(ADS)驱动方案作为一种基本驱动方案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下面,按照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基于ADS驱动方案描述等离子体显示板20的驱动。
在等离子体显示板20上每秒可显示六十个图像帧,以显示对应于外部图像信号的图像。每个图像帧可显示256个灰度级之一。每个图像帧应完全独立于前面和后面的图像帧。该六十个图像帧结合在一起可显示一秒钟的运动。具有AC三电极表面放电结构的等离子体显示板20通过由于寻址放电和维持放电而累积在放电单元326内的壁电荷发出可见光。因此,图像帧可分为八个子场,每个子场可包括复位周期、寻址周期和维持周期。
随时间变化的脉冲电势可变形为合适的状态并施加于X电极313、Y电极312以及寻址电极322,以在一秒内形成六十个图像帧。由于X电极313和Y电极312产生维持放电,因此必须在短时间内将大量脉冲施加于X电极313和Y电极312,以显示预定的灰度级。
该脉冲电势是施加于X电极313和Y电极312的电信号。该脉冲电势随时间连续变化,即使X电极313和Y电极312相互之间没有物理接触,也会从X电极313流向Y电极312。该脉冲电势产生也随时间变化的磁场。
该脉冲电势还产生随时间变化的电场。由于X电极313和Y电极312用作谐振器如天线,因此基于施加于X电极313和Y电极312的电信号产生电磁波,如麦克斯韦方程所述。
电磁波影响其它X电极313和Y电极312。由于电磁波沿其它媒介传播,即使X电极313和Y电极312没有相互电连接,由电磁波和邻近的X电极313感应的感应电流也会在Y电极312中生成。电磁波影响底盘30和其它元件。图2表示从X电极驱动单元40流向Y电极驱动单元32的感应电流92。
在上述典型实施例中,该电流从X电极313流向Y电极312,产生从Y电极312流向X电极313的感应电流。但是,当该脉冲电势改变,使该电流从Y电极312流向X电极313时,产生从X电极313流向Y电极312的感应电流。该感应电流总是在施加于X电极313和Y电极312的电信号的反方向上流动。
与施加于X电极313和Y电极312的电信号不同,感应电流92不是对应于外部图像信号的信号,而是一种噪声。感应电流92流经Y电极驱动单元32、Y电极312、X电极313、X电极驱动单元40以及底盘30,使施加于X电极313和Y电极312的电信号失真。
通过减小该感应电流的幅度,可将施加于X电极313和Y电极312的电信号处理成精确对应于该图像信号的信号,从而改善等离子体显示板20的图像质量。因此,需要降低该感应电流的幅度。
该感应电流可看作流经闭环的电流,该闭环包括Y电极驱动单元32、Y电极312、X电极313、X电极驱动单元40以及底盘30。该闭环作为电感器,使施加于X电极313和Y电极312的电信号失真。当该闭环电感器的电感减小时,可能减小施加于X电极313和Y电极312的电信号的失真。
图3表示闭环电感器。
电流“I”流经闭环95。如图3所示产生电磁场B。闭环95可以被模仿作成匝数为一的螺线管。当该环在垂直方向上足够长时,可以应用螺线管型模型。由Y电极驱动单元32、Y电极312、X电极313、X电极驱动单元40以及底盘30形成的该闭环可看作在垂直方向上足够长,以被模仿作成螺线管。螺线管型模型可用于理解该过程而不是获得精确数值。因此,螺线管型模型可用于闭环,感应电流流经该闭环。
该螺线管的电感与其截面积的大小成比例。在图2中,该电感与感应电流92流经的该闭环的截面积成比例。
下面参照图4,按照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描述等离子体显示模块110。
等离子体显示模块110包括位于等离子体显示板20和底盘30之间的导电元件90。导电元件90可以将底盘30与等离子体显示板20电连接。等离子体显示板20与底盘30的电连接可使该感应电流流经底盘30、导电元件90以及等离子体显示板20。
即使等离子体显示板20可由非导电的介电材料如玻璃制成,等离子体显示板20也可充分地传导通过内部极化由电磁波生成的电流。这样位于底盘30和等离子体显示板20之间的导电元件90可以将底盘30与等离子体显示板20电连接。
热传导片80可以位于等离子体显示板20和底盘30之间。导电元件90可对应于X电极驱动单元40设置在底盘30上的与X电极驱动单元40相对的侧上。另一个导电元件90可以对应于Y电极驱动单元32设置在底盘30上的与Y电极驱动单元32相对的侧上。导电元件90可以在位置30a和位置30b处,位于底盘30和等离子体显示板20之间。
可选择的,导电元件90可以位于位置30a或位置30b,或者也可以位于两个或更多位置处。
下面参照图4描述图2所示的感应电流92基于导电元件90的设置是如何变化的。
参照图4,感应电流192流经Y电极驱动单元32、Y电极312、在位置30b处位于底盘30和等离子体显示板20之间的导电元件90、底盘30,然后流回Y电极驱动单元32,形成闭环。由于导电元件90内的自由电子受电磁波影响,该自由电子从导电元件90流至底盘30,因此感应电流192流经导电元件90。即使该感应元件90与Y电极312没有物理接触,由于面板基板311和321可以用作电介质,该感应电流也可以具有随时间变化的可选择属性,感应电流192也可以可流经导电元件90。
相对于没有导电元件90时产生的感应电流92的闭环,位于位置30b处的导电元件90减小了感应电流192的闭环的截面积。通过减小该闭环的截面积可以减小感应电流192的幅度。
感应电流192的幅度的减小使施加于X电极313和Y电极312的信号的失真减小,改善了等离子体显示板20的图像质量。由于较大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具有较大截面积的闭环,这会产生较大的感应电流92,从而使信号的失真更多,因此在较大的等离子体显示板20中,图像质量的提高更重要。
在与X电极驱动单元40所在的表面相对的底盘30的表面上,位于位置30a处的导电元件90可减小感应电流192流经的该闭环的截面积,基于与位于位置30b的导电元件90相同的上述理由,可改善图像质量。
图5表示导电元件90的典型实施例。
导电元件90可以是由金属如Ag、Cu、Cr等制成的金属薄膜。导电元件90可以包括由导电材料91包围的冲击吸收(impact-absorbing)层94。冲击吸收层94可以吸收施加于面板20的冲击。通过以丝网93形式形成导电材料91,可以提高导电元件90的冲击吸收特性。
下面参照图6描述按照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210。
等离子体显示模块210不同于等离子体显示模块110,其中导电元件90位于底盘30表面的中央部分30c,该表面与X电极驱动单元40和Y电极驱动单元32所在的表面相对。热传导片80位于该等离子体显示板和底盘30之间。在导电元件90占据的中央部分30c处没有该热传导片。导电元件90可减小感应电流292的闭环的截面积。
导电元件90可以位于图6中除中央位置30c以外的其它位置。可以增大导电元件90的面积。可以省略热传导片80。
下面参照图7描述按照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板20。
等离子体显示板20包括前面板21和后面板22。前面板21包括前基板311、成对的维持电极314、覆盖所述维持电极对314的前介电层315、以及覆盖该前介电层315的保护膜316。
成对的维持电极314包括Y电极312和X电极313,并且位于前基板311的后表面311a上。X电极313和Y电极312基本相互平行悦延伸。Y电极312和X电极313可以分别具有由ITO等透明电极312b、313b和金属总线电极312a、313a。总线电极312a、313a通过分别位于右侧和左侧的Y电极连接电缆34和X电极连接电缆44与Y电极驱动单元32和X电极驱动单元40电连接。
后面板320包括后基板321、寻址电极322、覆盖寻址电极322的后介电层323、在后介电层323上形成以限定放电单元326的分隔壁330以及在放电单元326内形成的荧光层325。寻址电极322位于后基板321的前表面321a上,并且在成对的维持电极314的交叉方向延伸。寻址电极322通过寻址电极连接电缆54与寻址电极驱动单元50电连接。
放电气体被包括在放电单元326中。该放电气体可以包括约10%的Xe和惰性气体如Ne、He、Ar或其混合物。
下面参照图8描述按照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板420。
与等离子体显示板20不同,等离子体显示板420包括位于前分隔壁515内的X电极513和Y电极512。X电极513和Y电极512包围放电单元526。前分隔壁515为由介电材料制成的分隔壁530的一部分,并且位于前面板421上。
X电极513和Y电极512相互平行设置,分别通过X电极连接电缆44和Y电极连接电缆34与X电极驱动单元40和Y电极驱动单元50电连接。
寻址电极522位于后面板422上的后基板521的前表面521a上。寻址电极在X电极513和Y电极512的交叉方向上延伸,并被后介电层523覆盖。寻址电极522通过寻址连接电缆54与寻址电极驱动单元50电连接。
荧光层525位于由后基板521和后分隔壁524限定的空间内,后分隔壁524为分隔壁530的一部分。放电气体被包括在放电单元526中。该放电气体可包括约10%的Xe和惰性气体如Ne、He、Ar或其混合物。
按照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可包括各种修改的等离子体显示板。
对本发明实施各种修改和变化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如果对本发明的修改和变化落入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表述的范围内,则可以确定本发明覆盖了这些修改和变化。

Claims (24)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包括:
等离子体显示板;
支撑该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底盘;以及
位于该等离子体显示板和该底盘之间的导电元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元件与该等离子体显示板和该底盘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等离子体显示板包括X电极和Y电极,其用于发送电信号以在该等离子体显示板中产生放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等离子体显示板位于底盘的前侧上;
其中该等离子体显示模块进一步包括位于该底盘的后侧上的电路单元,该电路单元包括用于向X电极施加电信号的X电极驱动单元和用于向Y电极施加电信号的Y电极驱动单元。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X电极和Y电极基本相互平行设置,等离子体显示板进一步包括在X电极和Y电极的交叉方向延伸的寻址电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进一步包括:
位于等离子体显示板和底盘之间的热传导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热传导片包括非导电材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热传导片位于等离子体显示板和底盘之间的空间的至少一部分处,该底盘没有被导电元件占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导电元件包括金属薄膜。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导电元件包括冲击吸收层和导电层。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冲击吸收层位于导电层内。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导电元件具有丝网形状。
13、一种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包括:
具有X电极和Y电极的等离子体显示板,所述X电极和Y电极用于发送电信号以在该等离子体显示板中产生放电;
位于该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后侧上以支撑该等离子体显示板的底盘;
位于该底盘的后侧的电路单元,其包括用于向X电极施加电信号的X电极驱动单元和用于向Y电极施加电信号的Y电极驱动单元;以及
位于该等离子体显示板和该底盘之间的导电元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X电极和Y电极基本相互平行设置,和
其中等离子体显示板进一步包括在X电极和Y电极的交叉方向延伸的寻址电极。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导电元件将等离子体显示板和底盘电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进一步包括:
位于等离子体显示板和底盘之间的热传导片。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导电元件位于对应于X电极驱动单元的位置。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导电元件位于对应于Y电极驱动单元的位置。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导电元件分别位于对应于X电极驱动单元和Y电极驱动单元的位置;和
其中等离子体显示模块进一步包括位于等离子体显示板和底盘之间并且在导电元件之间的位置处的热传导片。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导电元件位于底盘的中央位置;和
其中热传导片位于等离子体显示板和底盘之间。
21、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导电元件包括金属薄膜。
22、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导电元件包括冲击吸收层和导电层。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冲击吸收层位于导电层内。
2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导电元件具有丝网形状。
CNB2005101315372A 2004-11-25 2005-11-25 等离子体显示模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115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40097509A KR100669785B1 (ko) 2004-11-25 2004-11-25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모듈
KR1020040097509 2004-11-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83167A true CN1783167A (zh) 2006-06-07
CN100481157C CN100481157C (zh) 2009-04-22

Family

ID=36460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3153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1157C (zh) 2004-11-25 2005-11-25 等离子体显示模块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554252B2 (zh)
JP (1) JP2006154762A (zh)
KR (1) KR100669785B1 (zh)
CN (1) CN10048115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83753B1 (ko) * 2005-01-26 2007-02-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777725B1 (ko) 2005-11-07 2007-11-1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방열용 금속성분을 포함하는 섀시 및 이를 구비한 플라즈마디스플레이 모듈
KR100670364B1 (ko) * 2005-12-06 2007-01-1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703514B1 (ko) * 2006-04-07 2007-04-0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듀얼 화면 모바일 디스플레이 기기
KR100768229B1 (ko) * 2006-05-02 2007-10-1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표시장치
JP5259110B2 (ja) * 2007-03-27 2013-08-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KR20090036853A (ko) * 2007-10-10 2009-04-1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회로기판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71566A (en) * 1996-07-23 1999-10-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lasma display devic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US6255778B1 (en) * 1997-10-13 2001-07-03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lasma display panel having electromagnetic wave shielding material attached to front surface of display
JP2001068031A (ja) 1999-08-25 2001-03-16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3501073B2 (ja) 2000-02-28 2004-02-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4500403B2 (ja) 2000-03-17 2010-07-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ユニット
JP2002116700A (ja) 2000-10-05 2002-04-19 Nisshinbo Ind Inc 透光性電磁波シールド板の内周に電極部を形成する方法、及び該方法により得られた透光性電磁波シールド板
JP4177969B2 (ja) * 2001-04-09 2008-11-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KR100509763B1 (ko) * 2003-03-11 2005-08-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전면필터
KR100571810B1 (ko) 2003-04-25 2006-04-17 삼성코닝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용 전자파 차폐 필터와, 이의제조 방법
KR100544129B1 (ko) * 2003-09-01 2006-01-2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554252B2 (en) 2009-06-30
KR100669785B1 (ko) 2007-01-16
JP2006154762A (ja) 2006-06-15
KR20060058451A (ko) 2006-05-30
US20060109206A1 (en) 2006-05-25
CN100481157C (zh) 2009-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83167A (zh) 等离子体显示模块
CN1530668A (zh) 前滤波器以及具有该滤波器的等离子显示装置
CN1870081A (zh)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KR20050050450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773660A (zh) 包括滤光器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
CN1790462A (zh) 等离子显示设备
CN1787045A (zh)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US7649313B2 (en) Structure for stabilizing drive pulses and plasma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770374A (zh)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JP4500403B2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ユニット
CN1776786A (zh) 等离子显示板和及其驱动方法
CN1702816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KR100509598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873750A (zh) 驱动电路板及具有该驱动电路板的平板显示设备
CN1787042A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
KR100580680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필터 접지구조
KR100708656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627365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그 장치
KR100669755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766963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080095104A (ko) 디스플레이 모듈과 이를 구비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030091353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060032798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050038943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050023528A (ko) 지지구조가 개선된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22

Termination date: 2013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