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74168B - 绿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绿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74168B
CN1774168B CN2004800099219A CN200480009921A CN1774168B CN 1774168 B CN1774168 B CN 1774168B CN 2004800099219 A CN2004800099219 A CN 2004800099219A CN 200480009921 A CN200480009921 A CN 200480009921A CN 1774168 B CN1774168 B CN 17741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aforementioned
container
afforestation equipment
mois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8000992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74168A (zh
Inventor
古村崇
福原俊朗
川田绅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wada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wada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43225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097235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43225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089210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43225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089209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43225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092390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awada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wada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04/00818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4110131A1/ja
Publication of CN17741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741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7741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74168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4Structural elements or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rmal insulation
    • Y02A30/244Structural elements or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rmal insulation using natural or recycled building materials, e.g. straw, wool, clay or used ti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4Structural elements or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rmal insulation
    • Y02A30/254Roof garden systems; Roof coverings with high solar reflectan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80/00Archite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improving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 Y02B80/32Roof garden system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没有特别的灌水设备,也可只以天然降水量使植物生长发育,并可在建筑物的屋顶上构筑真正的庭园,且可极力减轻对建筑物的装载负重,也没有漏水的担忧的绿化装置。栽种容器(1)在例如函体(2)上铺设栈木(3),并载置有孔分隔板(4)。下半部分形成贮水部(5),且在容器侧部穿通设置有排水孔(6)。在分隔板(4)上所载置的土壤层(7),为一种以用于吸附由贮水部(5)所贮留的水(8)因蒸发或湿度差而被输送的水分的木炭(9),及腐朽的木材片作为主材料的木质系轻量土壤,保水力大且向大气中的水分蒸发少。木炭(9)吸附下半容器部大气中的水分并供给到植物。贮水部(5)的贮水量可确保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量。

Description

绿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有效地利用以木炭等为代表的由连续的微细孔路所构成的多孔构造体的水分吸附、排出能力,即使没有特别的灌水设备也可以天然降水量和有限的灌水使植物生长发育的绿化装置,并关于一种适合对缺少绿色的都市建筑物的屋顶和周围、地下构造物的上面、柏油铺路区域进行绿化的绿化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出于都市环境的考虑,对建筑物屋顶绿化的要求日益增加。这是因为,除了由绿化所形成的屋顶隔热效果、建筑物全体的节省能源效果、屋顶庭园所形成的景观的提高效果以外,也期待着藉由伴随植物蒸腾作用的气化的气化热,而起到街区全体的气候缓和作用。
然而,现有习知的建筑物的屋顶绿化,是将大量的土壤装载在屋顶平板上,并在该土壤上栽植草木。因此,由于在建筑上施加大的装载负重,所以如对已有建筑物进行屋顶绿化,多数情况需要大规模的构造体增强。总是被供给水分的屋顶构造体,被指出为了提高防水性能要花费巨大的费用,且到将来有漏水的危险性。
而且,即使在堆积了大量土壤的情况下,其层厚与通常的地面相比也非常得薄,所以容易因蒸发而失去土中的水分,而为了使草木生成发育只由天然的降水量无法维持,必须在绿化部分全体范围内进行频繁的灌水。
因此,为了实现一种极力减轻对建筑物的载重负荷,没有漏水的担忧,也容易进行灌水作业的绿化装置,提出有各种各样的利用所谓的种植箱而实现屋顶绿化的装置。种植箱在屋顶这样的不存在栽种用土壤的区域,例如阳台和铺过柏油的地域等上栽种植物时被广泛使用,且对利用这种种植箱的绿化装置,提出有例如日本专利早期公开第特开平9-140252号公报(第1~6页,图1~3)或日本专利早期公开第特开平10-108547号公报(第1~6页,图1~5)所记述的构造。
使用种植箱的习知的绿化装置,通常是将栽种有各种植物的种植箱直接载置在屋顶上等,或载置在对种植箱进行支持的台上。种植箱因为在容器内收纳有限的土量,所以荷重增加比较少,操作容易,而且,可使种植箱具有防水性能,所以可抑制用于提高防水性能的费用支出。而且,树木等的根也没有进入屋顶平台的可能,所以到将来漏水的危险性少。
而且,在室内园艺领域,也具有一种取代土壤而使用人工碎石和泡沫炼石这种所谓的人工球状物,并在身边的器具中栽培植物的被称作培养液栽培的盆栽栽培。在植物栽培中,重要的是对根供给充分的氧和适当的水分,且根腐烂和水腐烂必须都要防止。因为种植箱为多孔,所以对根过剩的水分会流出,不存在根腐烂的担忧,但在水分的保持方面较差,不能欠缺频繁的灌水作业。
另一方面,培养液栽培的水供给之间隔比较长,即使以例如2~3周间1次左右的水供给也可培育植物,但是因为在容器上未开孔,所以重要的是将人工养育土壤中的气相和液相进行适当的分割,需要依据植物的种类严格地调整初期水位,并在容器底部投入防止根腐烂和水腐烂用的药剂等。
在培养液栽培中,为了可轻松地进行水位调整而提出有各种各样的室内园艺用容器。作为其代表性的一个构成,是使盆形成二重构造或可分割构造,并将外侧或下部的容器作为贮水器。作为对花盆的植物利用底面灌水谋求适度的供水排水,且谋求防止枯死和根腐烂的室内园艺用容器,提出有例如日本专利早期公开第特开平5-219845号公报(第1-7页,图1-9)或日本专利早期公开的特开平8-140507号公报(第1-6页,图1-6)所记述的那种培养液栽培。
在日本专利早期公开第特开平5-219845号公报(第1-7页,图1-9)中,揭示一种具有收纳植物和土壤并在底部穿通设置孔部的盆、用于蓄水的承接器皿、将承接器皿的水利用毛细管现象吸起到盆内的吸水芯的栽培装置,而且,在日本专利早期公开的特开平8-140507号公报(第1-6页,图1-6)中,揭示一种带有将下面所设置的水槽的水送到盆中的灌水装置的植物栽培装置。
但是,在利用种植箱实现屋顶等的绿化的习知的绿化装置中,由于水分蒸发显著,所以虽说只是种植箱部分,但也不能欠缺频繁的灌水作业,其所需的成本提高和管理面上的烦杂被作为问题指出。而且,在习知的种植箱中因为形成彼此独立的容器,所以可栽种的植物相当受限,屋顶绿化面积也限定于极其有限的范围内。因此,不可能在屋顶上构筑真正的庭园,或造成可步行的绿化地带。
而且,在利用自动的水供给进行植物栽培的情况下,除了灌水设备以外,还需要与其相对应的专用容器,且这种习知的绿化装置,不符合在所有的场所·地域轻松地进行植物栽培,并有助于该地域的绿化的要求。
而且,灌水作业比较容易的培养液栽培,毕竟是适用于室内园艺程度的小规模的植物栽培,对不限定在室外的植物栽培和植物种类的一般的栽培并不适当,无法将培养液栽培所使用的装置适用于在屋外培育一般植物的设施。
绿化的要求不只是涉及建筑物的屋顶,还涉及到桥梁上和铺过柏油的街道区域、一般道路的侧部和中央分离带或地下构造物的上面等较大的范围内。例如,近年在地下埋设各种各样的水路,并要谋求其上面的利用的情况增加,但在存在这种地下导水路等构造物的情况下,即使将表面由土进行覆盖,也是与屋顶绿化的情况同样受限的土量,所以为了使构造物的耐力随的增加,不得不大幅提高成本,针对用于种植只利用天然降水进行培育的树木的经济性构造无法实现。
另一方面,即使在不需要象树木那种根的深度的花卉类的情况下,关于适当的水分供给方面也存在问题。即,除了在上述那种构造物上所设置的栽种带以外,在铺设柏油路面所包围的道路侧部和中央分离带、都市街区的栽种,其水分供给区域也都受到限定,所以需要较多水分的花卉类只由天然降水有可能会枯萎。
即,在路面和街区即使有降雨,大部分的水也会通过排水设施流走,所以使栽种的花卉类只依靠该区域的天然降水,且因该水分供给的条件而使栽种的区域及种类受到较大的限制。因此,如在这种地域培育花卉类,则必须依据需要进行灌水作业,具有其所需的成本提高和管理面上变得烦杂的问题。而且,没有一种不论有无栽种,都将降雨形成的污水在大范围内进行净化,并导入到排水设施或贮水设施中的治水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习知的绿化装置所具有的上述问题点而形成的,藉由提供一种有效地利用以木炭等为代表的由连续的微细孔路所构成的多孔构造体的水分吸附、排出能力,即使没有特别的灌水设备也可以天然降水量和有限的灌水使植物生长发育的绿化装置,从而实现问题的解决。
具体课题之一,是提供一种即使在建筑物的屋顶上构筑真正的庭园,或造成可步行的绿化地带的情况下,也可极力减轻对构造物等的载重负荷,而且没有漏水的担忧的绿化装置。
而且,另一课题是提供一种容器的适用范围广,且藉由人工构筑与容器具有同等效果的系统,可在所有场所、地域轻松地栽培植物,适合对大范围铺设柏油过的街道区域等大规模地进行绿化的绿化装置。
而且,另一课题是提供一种即使是在道路边的栽种带等限制土量的区域栽种树木的情况和在水分供给区域受限的区域栽种需要比较多的水分的花卉类的情况下,也可不进行特别的灌水,而只由天然降水量使植物生长发育的绿化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1观点的绿化装置为一种在上面打开的有底容器内形成栽种绿化用植物的土壤层,并为了使前述植物生长发育而供给必要的水分,且具有用于排出过剩的水分的水分调整部的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容器架设将内部进行上下区划的有孔分隔板等,且在分隔板上面的容器侧部穿通设置排水孔,并由前述分隔板使下半部容器内部形成水密构造的贮水部,且在分隔板上所载置的前述土壤层,含有或层叠用于吸附由前述贮水部因蒸发或湿度差所输送的水分的由连续的微细孔路所构成的多孔构造的材料。
该绿化装置主要利用因从贮水部到植物表面的各层的相对湿度的差异所引起的水分移动,可带来对植物的供水、供肥效果或土壤的适宜温度效果等。
预定将被混入土壤层或被分层的多孔构造的材料所吸附的水分供给到植物,且使雨水等剩余水通过,并利用该过滤效果而将酸性雨等也进行净化并排水。作为多孔构造的材料,可应用例如沸石(zeolite),浮石等多孔火山岩、珠光体、蛭石、多孔陶瓷、吸水、吸湿性能高的海绵、木炭、活性炭、人工轻量土壤或吸湿材料和保水材料等。另外,这些材料为了对贮留水进行净化,也可使用经过了光触媒加工的。
容器利用例如泡沫苯乙烯和再循环塑料系统的材料所形成的轻量的水密性函体等,且有孔分隔板使用例如由在底部所铺设的栈木进行支持的聚氯乙烯板。排水孔设置在分隔板的正下方,使剩余水分尽可能地不停留在土壤层内。因此,通常使土壤层与水面分离。也可从该分隔板开始而在下半部的容器内部,粘贴例如防水性的片材而形成水密构造,或设置即使垂直也可保持水分的例如海绵那样的物质。而且,也可利用土壤层在大范围内构筑具有同样机能的容器构造。
分隔板的孔也具有对根的伸展方向进行引导的目的,最好决定为针对每一植物种类的健全育根而确定的位置。而且,容器也可采用将贮水部和收纳土壤层的换土部分别分割为不同的容器,并使它们进行组合的方式。
本发明的第2观点的绿化装置中的前述容器的特征在于:在前述分隔板上面附近的容器侧部,由通水性能大的材质所构成的壁体设置排水部,且前述分隔板的下半部的容器为水密构造并形成埋设于地中的贮水部。
容器利用例如钢筋混凝土制的函体,且作为有孔分隔板,使用例如预制混凝土制的有孔板或多孔混凝土板。作为排水部发挥作用的壁体,如形成利用例如预制混凝土等具有透水性能的构造体,则该排水部具有将剩余水分排出到外部,且将雨水引导到贮水部中的机能。因此,也可设置与排水部连接的雨水侧沟,或将路面上的浸透水由防水片材等进行集水并取入到贮水部。而且,也可利用来自周边地盘的地下浸透水和暗渠排水等进行集水。
本发明的第3观点的绿化装置,为一种在上面打开的有底容器内形成栽种绿化用植物的土壤层,并为了使前述植物生长发育而供给必要的水分,且具有用于排出过剩的水分的水分调整部的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容器使下半部分形成水密构造的贮水部,并至少达到超过贮水部上端的高度而铺设由通水性能大的材质所构成之间隔保持材料,且在侧面设置用于排出超过前述贮水部的水的排水部,而且在前述间隔保持材料的上面通过通气性能大的片材进行载置的前述土壤层,含有或层叠用于吸附由前述贮水部蒸发的水分的由连续的微细孔路所构成的多孔构造的材料。另外,片材也可为构成具有该机能的过滤层的材料等。
间隔保持材料只要为通水性能大,且可支持土壤层的材质即可,并不特别地限定,可利用例如树脂制的暗渠集排水材料和多孔混凝土等其它的有孔固体物。通气性能大的片材等,选择不使载置的土壤落下到贮水部中,且可通过由贮水部所蒸发的水分的材质。排水部最好设置于贮水部的上方及土壤层的下方,尽可能地不使剩余水分存留在土壤层内。
本发明的第4观点的绿化装置中的容器的特征在于:在下半部展开水密性片材和构成不透水层的材料等而形成水密构造的贮水部,并在底面或侧面穿通设置用于排出从该贮水部溢流出的水的排水孔,且达到超越前述水密性片材等的上端的高度而铺设前述间隔保持材料。这一点在河岸地和公园等大范围的绿化中,也可利用具有不透水层的凹凸不平和贮水机能的土壤层等,构筑同样的构造。
容器只要为在下半部可展开水密性片材,并在间隔保持构件的上面可载置土壤层的即可,对形状、材质并无特别的限定。即,泡沫苯乙烯和塑料系的材料当然可以,还可利用木制、金属制、混凝土制等所有的材料所形成的长方体、圆筒体、半球体等各种各样的形状的函体。
水密性片材等形成一种可沿容器的下半部的面展开的形状,且当排水孔位于底面时,为了使溢流的水可顺利地流下而设置水道。水道在例如水密性片材等和容器内面之间插入管体等而形成。排水孔如既制的种植箱那样本来就存在的情况下可直接利用,而在为本来没有孔的容器的情况下可酌情穿通设置。排水孔设置于土壤层下方并制作空气层,使剩余水分尽可能地不存留在土壤层内。
本发明的第5观点所述的绿化装置的容器的特征在于:在底面并列贮水用的小容器并载置网材,且在底面或侧面穿通设置用于排出从小容器所溢流的水的排水孔,另外,在前述网材的上面通过通气性能大的片材进行载置的土壤层,含有或层叠用于吸附由前述小容器所蒸发的水分的由连续的微细孔路构成的多孔构造的材料。小容器形成一种使载置的网材不松驰的程度的口径。网材为将并列的小容器的贮水部和土壤层进行分隔的构件,使用硬质的素材。
本发明的第6观点的绿化装置的多孔构造的材料的特征在于:为一种以形成建设废料的胶合板和栈木为主并使它们炭化的木炭。将建设工程所排出的作为废料的型箱胶合板等出于环境方面的考虑而进行再利用,且不将它们烧掉而利用炭化装置形成胶合板再生炭。另外,炭化时的烧制温度最好为1300℃左右。当在700°左右进行烧制时,木炭中的镉、砷等有害物质的残留浓度增高,但如为1300°左右,则有害物质基本被除去。因为胶合板再生炭为板状,所以容易堵塞胶合板的孔,而防止不需要的物质从土壤层落下到贮水部中。而且,如更加细分化,则形成针状,使内部比表面积增大。另外,还有一种木炭直接装在袋中进行铺设的方法。
本发明的第7观点的绿化装置的土壤层,其特征在于:为一种例如将木炭和腐朽的木片作为主材料进行混合的木质系的轻量土壤,为一种保水力大且向大气中的水分蒸发少的土壤构成。其调配最好为高温度烧制炭5%、中温度烧制炭5%、腐朽的木片70%,另外还有椰子纤维、珠光体、蛭石、泥炭沼、红玉土或黑土等20%的轻量土壤等。而且,也可将贝壳、腐叶土、多孔火山岩、吸湿材料、保水材料、人工轻量土壤等粗粒土等进行混合。
本发明的第8观点所述的绿化装置的土壤层的特征在于:在与前述分隔板之间介入有木炭层。木炭层因为保水量一定,所以可藉由它的设置而使水分的吸附、排出形成阶段性,限制无用的水分供给。
本发明的第9观点的绿化装置的土壤层的特征在于:介入有一种被通气性能大的片材等所包围的木炭层,可直接铺设装入在袋中的木炭。
本发明的第10观点的绿化装置的贮水部的特征在于:具有由一年期间的天然降水量可贮存使前述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量的容积。土壤层为一种保水力大且水分蒸发少的构成,另一方面,贮水部的水可只由木炭等的吸附而被消费。这里,由于在贮水部中可确保使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量,所以可只贮留天然的降水而不需要另外的灌水装置。而且,如为通常的气候也不需要定期的换水。例如,如在容器内设置厚5cm的土壤层,则使贮水部的深度为5cm。
本发明的第11观点的绿化装置的容器的特征在于:为了对建筑物的屋顶进行绿化,而在构成屋顶的屋顶平板上以前述排水孔连通的形态并列设置复数个容器,且这些容器被载置于构成前述屋顶平板的梁上形成支点的横梁材料上。
为了不在负载容许度低的屋顶平板的基面上产生容器负载的作用,而在梁上配置衬垫形成支点。横料材料为了使各容器可承受上载负重,而以适当间隔并列设置。藉由使排水孔连通,可使剩余水分迅速地向外部排出。另外,藉由使衬垫为橡胶脚套,也可得到对建筑物全体的制震效果。
由于层叠负重直接作用在建筑物的主要构造构件上,所以在该构件上存在富余的情况下,不需要特别的增强。而且,也没有必要特别增强基面的防水。因此,既可轻松地应用于既存的大厦,也可在大小的规模都任意地应用。
本发明的第12观点所述的绿化装置的前述复数个容器的特征在于:在与前述横梁材料之间介入有高度调整用的板体,且在容器周围固定提高加固用的带状材料,并可变化前述土壤层的厚度及高度。
例如在利用泡沫苯乙烯制的容器的情况下,可在板体及带状材料中也利用泡沫苯乙烯,并将各容器紧密附着进行配置,且使带状材料粘着固定。由于可变化土壤层的厚度及高度,所以可将全体作为平面连续地加以利用,也可种植草坪和草等并步行,且除了杜鹃花等灌木以外,也可栽种中木和高木,而且由于还可形成斜面,所以可在建筑的屋顶上构筑真正的庭园。
本发明的第13观点的绿化装置为一种包括栽种绿化用植物的土壤层、用于供给前述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分的贮水部、用于排出过剩水分的水分调整部的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贮水部由用于载置植物栽培用的土壤层的有孔盖体、贮水容器构成,其中植物栽培用土壤层具有包含或层叠由连续的微细孔路所构成的多孔构造材料的至少一种,贮水容器在侧壁设置将溢流用缺口和其进行连接的垂直沟并在底面上纵横形成排水用的隆起底部,而且具有从前述有孔盖体的下面或前述贮水容器的内面突出并与前述贮水容器或前述盖体抵接,并开设通水用的开口的内壁。
贮水容器只要具有缺口、垂直沟及隆起底部即可,对其形状、材质及组合并无特别限定。可利用由泡沫苯乙烯和塑料系的材料、木制、金属制、混凝土制等所有材质所形成的长方体、圆柱体、半球体等各种形状的箱体。由于剩余水分由缺口溢流,所以使土壤层和水面分离。溢流的水传送到垂直沟并在基盘上流动,且通过排水用的隆起底部而流下到外部。
在盖体上穿通设置的孔用于将通过土壤层的降雨等水分滴下到贮水容器内,并使由贮水容器所蒸发的水分被多孔构造的材料吸附,所以可以土壤不下落到贮水容器内的程度设置例如适当数目。而且,内壁以盖体可承受土壤层的负重的形态进行增强,并形成与贮水容器或盖体抵接且彼此不偏离的构成。开口以使滴下到贮水容器内的水保持均匀的形态进行设置,并选定在负重支持上没有问题的位置、形状。
本发明的第14观点的绿化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处于铺设柏油路面的侧部并在底面并列设置贮水器,且在与该贮水器的水面分离的位置上配置由连续的微细孔路所形成的多孔构造材料的沟形部、将铺设柏油路面和侧沟的排水导入到该沟形部中的排水引入部、载置于前述多孔构造材料的上面并栽种绿化用植物的土壤层、由前述多孔构造的材料进行净化后从前述贮水器溢流的净化水的流出部。
贮水器在与该水面分离的位置上配置多孔构造的材料,所以可在例如达到超过容器上端的高度而铺设由通水性能大的材质所构成之间隔保持材料,并在该间隔保持材料的上面通过通气性能大的片材而载置多孔构造的材料。而且,贮水器可在底面并列设置贮水用的小容器并载置网材,且在该网材的上面通过通气性能大的片材载置多孔构造的材料,也可采用在载置有孔盖体的贮水容器侧部设置排水部,并在盖体上载置多孔构造的材料的构成。在任一种情况下都将多孔构造的材料进行隔离,并尽可能不使剩余水分存留在多孔构造的材料及土壤层内。
铺设柏油路面既可处于沟形部的一面也可处于两面。沟形部至少具有由连续的微细孔路所构成的多孔构造的材料和用于收纳土壤层的壁部,并由该壁部将排水引入到多孔构造的材料中,但为了对多孔构造的材料同样地供给排水,也可将适当穿通设置有孔的管部布设在多孔构造材料的上面。
铺设柏油路面特别是国道和高速公路等车辆通行频次高的路面,在降雨时的路面排水中含有砂土、尘埃、空气中的浮游物质、轮胎和铺设柏油的摩擦屑、油等各种各样的物质,且从这些道路区域所流出的排水也形成公共水域的水质混浊的原因。利用具有多孔构造的材料的过滤效果,使这些排水也形成经过了净化的水而供给到植物,而且流下到区域的外。
本发明的第15观点的绿化装置中的净化水的流出部,为处于前述沟形部的下面的地下导水部,其特征在于:在该地下导水路的顶部,穿通设置有使前述净化水流下和由地下导水路所蒸发的水分被供给到前述多孔构造材料的孔。从贮水器溢流的净化水从孔部被输送到地下导水路并流下的一导水路内的水蒸气,通过该孔并被多孔构造材料吸附,形成植物生长发育用的水分。地下导水路既可设置在铺设柏油路面的侧部或中央分离带,也可设置在铺设柏油路面的整个范围内。
如以上所说明的,本发明的第1观点所述的绿化装置将容器利用有孔分隔板等划分为上下部分并使下半部分为贮水部,且在上面所载置的土壤层中,含有或层叠用于由前述贮水部吸附因蒸发或湿度差所输送的水分的由连续的微细孔路所构成的多孔构造的材料,所以可将吸附的水分供给到植物,且使雨水等剩余水通过,并利用该过滤效果使酸性雨等形成洁净的水而排水,具有缓和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的效果。
本发明的第2观点所述的绿化装置,为将贮水部埋设于地中的构造体,所以也可将雨水引导到贮水部中,而且也可应用于例如街道上的大规模的绿化。
本发明的第3观点所述的绿化装置,设置由通水性能大的材质所形成之间隔保持材料,并含有或层叠多孔构造的材料,所以即使没有分隔土壤层和贮水层的有孔分隔板及分隔板支持构件,也可形成与贮水部分隔的土壤层。因此,可扩大容器的应用范围。
本发明的第4观点所述的绿化装置,在容器下半部展开水密性片材而形成贮水部,所以可利用一般的容器在所有的场所·地域轻松地载种植物。
本发明的第5观点所述的绿化装置,并列设置小容器并载置网材等而用于贮水,所以即使没有间隔保持材料和水密性片材,也可形成贮水部并对土壤层进行支持。
本发明的第6观点所述的绿化装置的多孔构造的材料,是将形成建设废料的胶合板等进行炭化,所以在考虑环境问题的同时,板状的炭轻松地堵塞分隔板的孔,防止不需要的物质从土壤层下落到贮水部中。
本发明的第7观点所述的绿化装置的土壤层,为将木炭和腐朽的木材片作为主材料并进行混合的木质系的轻量土壤,并为一种保水力大且向大气中的水分蒸发少的土壤构成,所以即使水分的补充少也可使植物生长发育。
本发明的第8观点所述的绿化装置的土壤层,由于在与分隔板之间介入有木炭层,所以使保水量一定,且水分的吸附·排出形成阶段性,限制无用的水分供给。此时,利用因各层的相对湿度的不同所形成的水分移动及蒸腾水分的毛细管现象而带来对植物的供水效果、供肥效果或土壤的冷却效果等。
本发明的第9观点所述的绿化装置的土壤层,由于介入有一种被通气性能大的片材等所包围的木炭层,所以水分的吸附、排出形成阶段式,限制无用的水分供给。
本发明的第10观点所述的绿化装置的贮水部,由于具有可由一年期间的天然降水量贮存使前述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量的容积。所以可只贮留天然的降水而不需要另外的灌水装置。而且,如为通常的气候也不需要定期的换水。
本发明的第11观点所述的绿化装置的容器,由于在构成屋顶平板的梁上形成支点的横梁材料上,以排水孔连通的形态并列设置复数个容器,所以即使在对建筑物的屋顶进行绿化的情况下,也不会在负载容许度低的屋顶平板的基面上产生容器负载的作用。因此,由于层叠负重直接作用在建筑物的主要构造构件上,所以在该构件上存在富余的情况下,不需要特别的增强。而且,藉由使排水孔连通而使剩余水分迅速地排出到外部,所以也没有必要特别增强基面的防水。因此,既可轻松地应用于既存的大厦,也可在大小的规模都任意地应用。
本发明的第12观点所述的绿化装置的前述复数个容器,在与横梁材料之间介入有高度调整用的板体,且在容器周围固定提高加固用的带状材料,并可变化土壤层的厚度及高度,所以可将全体作为平面连续地加以利用,也可种植草坪和草等并步行,且除了杜鹃花等灌木以外,也可栽种中木,而且由于还可形成斜面,所以可在建筑的屋顶上构筑真正的庭园。
本发明的第13观点所述的绿化装置,由于利用缺口使剩余水分溢流,所以可确实地分隔土壤层和水面,并可使溢流的水传送到垂直沟并在基盘上流动,且通过排水用的隆起底部而顺利地流下到外部。内壁以盖体可承受土壤层的负重的形态进行增强,且利用开口的存在而使滴下到贮水容器内的水保持均匀。在盖体上穿通设置的孔将通过土壤层的雨水滴下到贮水容器内,且使由贮水容器蒸发的水分被多孔构造的材料吸附。
本发明的第14观点所述的绿化装置,由于在贮水器上载置多孔构造的材料及土壤层,并栽种绿化用植物,所以可谋求净化水的有效应用,能够提供一种即使在道路边的土量有限的区域栽种树木的情况下,而且将需要比较多的水分的花卉类在水分供给区域受限的区域进行栽种的情况下,也可不进行特别的灌水,而只由天然降水量使植物生长发育的绿化装置。
本发明的第15观点所述的绿化装置,由于使地下导水路形成净化水的流出部,所以可有助于导水路内的水质改善,且将导水路内的水蒸气用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附图说明
图1为栽种容器的斜视图。
图2为屋顶绿化计划的概略平面图。
图3为屋顶绿化计划的概略断面图。
图4为省略了地中埋设用栽种容器的土壤层的一部分的断面的斜视图。
图5为地中埋设用栽种容器的部分扩大断面图。
图6为利用间隔保持材料的栽种容器的断面图。
图7为并列设置贮水用的小容器的栽种容器的断面图。
图8为植物栽种用贮水器的正面图。
图9为植物栽种用贮水器的平面图。
图10所示为图9中的X-X断面的断面图。
图11所示为图9中的XI-XI断面的断面图。
图12为在贮水器上载置进行了栽种的土壤层的状态的断面图。
图13为在贮水器上载置进行了栽种的土壤层的状态的部分扩大断面图。
图14为利用贮水器的路面排水的净化及绿化装置的断面图。
图15为具有有孔盖体的贮水器的断面图。
图16为将间隙保持材料进行收纳的贮水器的断面图。
图17为另一实施形态的路面排水的净化及绿化装置的断面图。
1:栽种容器          2:函体
3:栈木              4:有孔分隔板
5:贮水部             6:排水孔
7:土壤层             8:水
9:木炭               10:屋顶平板
11:大梁              12:草本花
13:灌木              14:中木
15:横梁材料          16:衬垫
17:板状材料          18:带状材料
19:拟石              20:木炭层
101:栽种容器         102:箱体
102a:支点            103:有孔分隔板
104:贮水部           105:壁体
106:壁体侧部         107:防水片
201:栽种容器         202:容器
202a:排水孔          203:水密性片材
204:间隔保持材料     205:片材
206:木炭层           207:土壤层
208:绿化用植物       209:地面被覆
301:栽种容器         302:栽种容器
302a:排水孔          303:小容器
304:网材             305:片材
306:保水层           307:土壤层
308:绿化用植物       309:地面被覆
401:贮水器           402:盖体
402a:背面            402b:沟
403:贮水容器         403a:底面
403b:隆起底部        404:孔
405:侧壁             406:垂直沟
407:内壁             408:溢流用缺口
409:斜面             410:构造体
411:木炭             412:土壤
413:绿化用植物       501:绿化装置
502:地下导水路       503:顶部
504:壁体             505:沟形部
506、507:贮水器      508:木炭
509:土壤层           510:地面被覆
511:铺设柏油路面     512:排水量具
513:管体               514:孔
515:绿化用植物         516:容器
517:孔部               518:盖体
519:容器               520:间隔保持构件
521:排水沟             522:防腐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详细地进行说明。图1为形成绿化装置的基本的栽种容器的斜视图。栽种容器1在上面打开的泡沫苯乙烯制的箱体2的底部铺设栈木3,并在其上载置由聚氯乙烯板所制作的有孔分隔板4。利用该分隔板4,在下半部的容器内部粘贴未图示的防水性片材形成水密构造,作为贮水部5。栽种容器1的尺寸以例如构件厚10cm且宽10cm×深50cm×高20cm左右的形状为基本,既可较其小也可较其大。
在位于分隔板4的上面正上方的容器侧部,于适当位置穿通设置排水孔6,并将分隔板4上部的过剩水分迅速地向外部排出。而且,在分隔板4上所载置的土壤层7,含有用于吸附由贮水部5中贮留的水8所蒸发的水分的木炭9。另外,也可将土壤层7明确地分离为木炭层和换土层。
土壤层7为例如除了该木炭9以外,以未图示的腐朽木材片作为主材料进行混合的木质系的轻量土壤,为一种保水力大且向大气中的水分蒸发少的土壤构成。在该土壤层7栽种未图示的绿化用植物。土壤层7通常与贮水部5的水面分离,但利用各层的相对湿度的平衡维持机能等,而使混入的木炭9吸附下半容器部大气中的水分,并供给到植物。
在贮水部5中,主要利用降雨进行贮水,但该贮水量可确保在一年期间使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量。因此,可只贮留天然的降水而不需要另外的灌水装置。而且,如为通常的气候也不需要定期的换水。
在土壤层7中混合的木炭9最好以例如形成建设废料的胶合板和栈木为主并进行炭化。将建设工程所排出的作为废料的型箱胶合板等作为胶合板再生炭进行利用,不只是环境方面的考虑,还具有有效活用该板状的特质,堵塞分隔板4的孔,防止不需要的物质从土壤层7向贮水部5的落下的效果。而且,胶合板再生炭如更加细分化,则形成针状,使内部比表面积增大,所以吸收性好,水蒸气吸炭率可确认在10%左右以上。因此,在干燥期具有蒸腾作用,在湿润期具有吸湿作用,且利用自然呼吸的水分调节能力高。而且,土壤改质效果、污水净化机能也大。
以下图2及图3所示为利用该栽种容器1对建筑物的屋顶进行绿化的一个例子。图2为屋顶绿化计划的概略平面图,图3为同概略断面图。该屋顶绿化计划构筑在屋顶的适当位置配置栽种容器1和未图示的木制台面等并可步行的庭园。
该屋顶在屋顶平板10的上面设置由未图示的防水层和压紧混凝土构成的被覆层,并在周围设置防护壁和栅。栽种容器1的配置位置为屋顶平板10的大梁11间,但在小规模且负重小的情况下,也可设置在基面上的任意位置。而且,在该栽种容器1中,除了草坪等地被类和草本花12以外,也可栽种杜鹃花等灌木13或枫树等中木14。
栽种容器1以邻接的排水孔连通的形态进行配置,并藉此使剩余水分迅速地向外侧送出,并利用与外侧的排水孔连接的未图示的排水沟或连结管,引导到建筑物屋顶的排水口并流出。象这样使栽种容器1具有绿化装置的防水机能,所以没有必要特别改善强化屋顶防水,而且也没有植物的根直接进入屋顶平台10的担忧,因此在将来至少不用担心因绿化装置而引起漏水。
并列设置的复数个栽种容器1载置于横梁材料15上,但为了不对负重容许度低的屋顶平板10的基面作用以容器负重,而在大梁11上配置衬垫16并将其作为支点。衬垫16为了不使屋顶平板10受伤,可利用板状的橡胶等所形成的垫片(pad)。另外,在横梁材料15上,可利用钢制、木制等任意的原料,但为了使栽种容器1可承受上载负重,需要以适当间隔进行配置。
象这样形成一种装载负重直接作用在建筑物的主构造构件即大梁11上的构成,所以在该构件存在强度的富余的情况下,不需要特别的增强。另外,该绿化装置基本上可由天然的降水量维持,但在因异常气象等而使贮留水的减少过大的情况下,也需要水的供给,所以为了对其进行监视,可预先在栽种容器1的适当位置安装水位计。
如图3所示,为了对庭园施加高低差,在横梁材料15和栽种容器1之间于适当位置上介入有高度调整用的板体17,且在容器周围固定提高加固用的带状材料18,对土壤层7的厚度及高度施加变化。这些板体17及带状材料18为泡沫苯乙烯制,分别紧密粘贴配置并利用粘着剂或螺栓和金属零件进行固定。
而且,将拟石19和未图示的砖块或自然石等在适当位置进行配置,并使全体作为平面连续地进行利用。而且,在横梁材料15和板体17及栽种容器1之间,利用未图示的连结构件确实地进行固定。
该绿化装置的土壤层7在与分隔板4之间,于适当位置介入有木炭层20。木炭层20因为保水量一定,所以可藉由它的设置而使水分的吸附·排出形成阶段性,限制无用的水分供给。而且,藉由对酸性雨和大气污染雨水等发挥过滤效果,可将净化了的水进行贮存或排出,具有缓和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的效果。
下面,根据图4及图5,对使容器增大的绿化装置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图4为省略了地中埋设用栽种容器的土壤层的一部分的断面的斜视图,图5为地中埋设用栽种容器的部分扩大断面图。栽种容器101利用上面开放的钢筋混凝土制的箱体102,并在底部设置支点102a,且在其上载置预制混凝土制的有孔分隔板103。利用该分隔板103,使下半部分的容器内部形成水密构造,作为贮水部104。
贮水部104埋设于地中,并利用分隔板103而使上部的壁体105形成具有多孔混凝土等的透水性能的构造体。壁体105具有将由贮水部104所溢出的剩余水分排出到外部,且将雨水引导至贮水部104中的机能。因此,将壁体侧部106再填充粗粒土,并在其下面铺设防水片107,将浸透水进行集中。
在分隔板103的上面,形成由通气性能大的片材108所包覆的木炭层109、在其上面所载置的腐朽土110、由木屑或草坪所被覆的表层111构成的土壤层。在贮水部104中,降雨是从表层111浸透并被贮留,但为了确保贮水量,也可集中来自周边地盘的浸透水。
以上所说明的栽种容器是由有孔分隔板划分为上下部分,并将下半部分作为贮水部,但也可取代分隔板而利用间隔保持材料。该实施形态如图6所示。图6为利用间隔保持材料的栽种容器的断面图。栽种容器201由上面打开的有底容器202、在容器下半部展开的水密性片材203、铺设到超越其上端的高度之间隔保持材料204、由通气性能大的片材205包覆的木炭层206、在其上面所载置的土壤层207构成。
栽种容器201不只是既制的种植箱,也可利用各种形状及材质的箱体,但在未预先穿通设置排水孔202a的情况下,可在适当位置将它们穿通设置。水密性片材203使用例如聚丙烯(PP.)制或合成橡胶制等防水·遮水片材,以使所有的箱具有贮水机能。排水孔202a的穿通设置位置设置于木炭层206的下方,尽可能不使木炭层206被水浸渍。
间隔保持材料204使用例如树脂制的暗渠集排水材料。利用全体为多孔状且通水性能大,而且对上载负重其变形量小的材料。可为在土壤层207中混合木炭的构成,但在这种情况下,要在与间隔保持材料204的边界处布设通气性能大的片材。
也可在土壤层207上栽种绿化用植物208,并对表面施以向大气中的水分蒸发少且具有对土壤的透水性和防湿效果的例如地被类的植被、木屑铺盖、各种地面被覆209等。
下面根据图7,对并列设置小容器用于贮水的栽种容器进行说明。图7为并列设置贮水用的小容器的栽种容器的断面图。栽种容器301由上面打开的有底的容器302、在容器内并列设置的贮水用的小容器303、在其上所载置的网材304、由通气性能大的片材305所包覆的由连续微细多孔构造的矿物构成的保水层306、在其上面所载置的土壤层307。
在栽种容器302中,设置有用于排出从小容器303所溢流的水的排水孔302a,且在土壤层307上栽种绿化用植物308,并对表面施以各种地面被覆309。
下面,根据附图对适于绿化装置的植物栽培用贮水器的实施形态详细地进行说明。图8为植物栽培用贮水器的正面图,图9为同平面图,图10及图11分别为表示图9的X-X断面或XI-XI断面的断面图。贮水器401由泡沫苯乙烯制的盖体402及贮水容器403构成,且在盖体402上于复数个位置穿通设置孔404。在贮水容器403的各侧壁405的中央设置垂直沟406,且除了将内壁407进行接合的位置以外,在其顶部形成溢流用缺口408。内壁407与侧壁405为同一高度,并在交错配置的末端形成斜面409,作为通水用的开口。在盖体402的背面402a上形成沟402b,将内壁407的顶部进行嵌合。背面402a的高度设定得较溢流用缺口408的底部高度高一点。在贮水容器403的底面403a上,纵横形成排水用的隆起底部403b。
根据图12及图13,对贮水器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图12为载置有进行了栽种的土壤层的状态的断面图,图13为其部分扩大断面图。将贮水器401在构造体410或铺盖面等上并列设置,并在其上面载置由通气性能大的片材所包围的木炭411,和保水力大且向大气中的水分蒸发少的土壤412,并栽种绿化用植物413。
在降雨时的贮水器401中,将通过土壤412及木炭411而被净化的水进行贮存。剩余水从缺口408进行溢流,并沿垂直沟406而在构造体410上流过,且通过排水用的隆起底部403b而流下到外部。在盖体402上穿通设置的孔404,将雨水等滴下到贮水容器403内,且使由贮水容器403所蒸发的水分被木炭411吸附。
根据图14对利用贮水器将路面排水进行净化,并利用该净化水进行栽种的绿化装置进行说明。图14为利用贮水器的绿化装置的断面图。路面排水的净化及绿化装置501将与地下导水路502的顶部503对向的壁体504、504直立设置,形成沟形部505。壁体504既也可与地下导水路502一体筑造,也可为将未图示的锚杆(auchor bar)等埋设于顶部503中,将另一个板材进行连结的构成。
在沟形部505的底面上并列设置具有有孔盖体的贮水器506或用于收纳间隙保持材料的贮水器507,并在其上面呈层状载置由通气性能大的片材所包围的木炭508。在木炭层508的上面形成保水力大且向大气中的水分蒸发少的土壤层509,并对表层施以例如地被类的植物、木屑铺盖、各种地面被覆510等。
在位于沟形部505的两侧的铺设柏油路面511、511,将在降雨时等所产生的排水集中到壁体504上所设置的排水量器512中,并使水沿在适当位置穿通设置孔的管体513供给到木炭层。木炭508藉由发挥过滤效果,而对排水进行净化。在地下导水路502的顶部503穿通设置有孔514,且由木炭508进行净化并从贮水器506、507溢流的剩余水,从该孔514流下到地下导水路502内。
在土壤层509中栽种绿化用物质515。木炭508将排水进行净化,且吸附由贮水器506、507所蒸发的水分,并供给到绿化用植物515。在顶部503中穿通设置的孔514将从地下导水路502所蒸发的水分,供给到木炭508。即地下导水路502的水也形成植物生长发育用的水分。
下面根据图15及图16对贮水器详细地进行说明。图15为具有有孔盖体的贮水器的断面图,图16为用于收纳间隙保持材料的贮水器的断面图。贮水器506由塑料制的容器516、穿通设置孔部517的泡沫苯乙烯制的盖体518构成,且在容器516的侧部于适当位置穿通设置缺口,将盖体518上部的过剩水分迅速地排出到外部。在盖体518的上面所载置的木炭508吸附容器516内的大气中的水分,并供给到植物515。在容器516中,浸透土壤层509的降雨和从管体513所供给的铺设柏油路面511的排水都被净化并贮存,但该贮水量为在一年期间使植物515进行生育所必需的水量。
另一方面,贮水器507具有容器519和由树脂制的暗渠集排水材料构成之间隔保持构件520。间隔保持构件520铺设到超越容器519的上端的高度。由于利用间隔保持构件520,所以可将容器519内的水与木炭508分隔开,能够使容器519的适用范围扩大为任意的应用。即,在沟形部505上并列设置具有盖体518的定型的贮水器506,并在它们不能收纳的部分上插入用于收纳间隙保持构件520的贮水器507。
下面,根据图17对另一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图17为另一实施形态的路面排水的净化及绿化装置的断面图。另外,对与图17中的构件显示同样的构成·作用的构件,在图17中附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路面排水的净化及绿化装置601利用由地下导水路502的顶部503直立设置的壁体504及排水沟521,而形成沟形部505。在图17中,形成二处沟形部505。
在因沟形部505不能进行栽种的部分上,筑造排水流通性优良的利用防腐屑522的地盘,并将其表面以木屑510进行铺盖,形成木质系的脚感柔和的步行道。这样,也可使步行道下面为净化装置,并使栽种带与其平行地进行设置。在图17中,是在地下导水路502上设置路面排水的净化及绿化装置601,但也适用于在下面没有构造物的一般的步行道和中央分离带等。
该绿化装置也可应用于屋顶绿化·桥梁和铺设柏油街道区域的绿化、地下下水道和地下贮水槽等的水路上部的绿化,且也有助于汽车道路等的路面排水的净化。

Claims (8)

1.一种绿化装置,为一种在上面打开的有底容器内形成栽种绿化用植物的土壤层,并为了使前述植物生长发育而供给必要的水分,且具有用于排出过剩的水分的水分调整部的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容器使下半部分形成水密构造的贮水部,并至少达到超过贮水部上端的高度而铺设由通水性能大的材质所构成之间隔保持材料,而且在前述间隔保持材料的上面通过通气性能大的片材进行载置的前述土壤层,含有或层叠用于吸附由前述贮水部蒸发的水分的由连续的微细孔路所构成的多孔构造的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容器在下半部展开水密性片材而形成水密构造的贮水部,并在底面或侧面穿通设置用于排出从该贮水部溢流出的水的排水孔,且达到超越前述水密性片材等的上端的高度而铺设前述间隔保持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多孔质构造的材料为一种以形成建设废料的胶合板和栈木为主并进行炭化的木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土壤层为一种将木炭和腐朽的木片作为主材料进行混合的木质系的轻量土壤,为一种保水力大且向大气中的水分蒸发少的土壤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土壤层介入有一种被通气性能大的片材所包围的木炭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贮水部具有可由一年期间的天然降水量贮存使前述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量的容积。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容器为了对建筑物的屋顶进行绿化,而在构成屋顶的屋顶平板上以前述排水孔连通的形态并列设置复数个前述容器,且这些容器被载置于构成前述屋顶平板的梁上形成支点的横梁材料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复数个容器在与前述横梁材料之间介入有高度调整用的板体,且在容器周围固定提高加固用的带状材料,可变化前述土壤层的厚度及高度。
CN2004800099219A 2003-06-13 2004-06-11 绿化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7741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69837A JP2004041196A (ja) 2003-06-13 2003-06-13 緑化装置
JP169837/2003 2003-06-13
JP2003432253A JP2004097235A (ja) 2003-12-26 2003-12-26 貯水器
JP432252/2003 2003-12-26
JP432251/2003 2003-12-26
JP2003432252A JP2004089210A (ja) 2003-12-26 2003-12-26 植物栽培装置
JP2003432251A JP2004089209A (ja) 2003-12-26 2003-12-26 緑化装置
JP432253/2003 2003-12-26
JP432254/2003 2003-12-26
JP2003432254A JP2004092390A (ja) 2003-12-26 2003-12-26 路面排水の浄化装置及び浄化された排水を利用する緑化装置
PCT/JP2004/008189 WO2004110131A1 (ja) 2003-06-13 2004-06-11 緑化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394271A Division CN101849483B (zh) 2003-06-13 2004-06-11 绿化装置
CN2010101393832A Division CN101816268B (zh) 2003-06-13 2004-06-11 绿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74168A CN1774168A (zh) 2006-05-17
CN1774168B true CN1774168B (zh) 2010-09-29

Family

ID=31712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099219A Expired - Lifetime CN1774168B (zh) 2003-06-13 2004-06-11 绿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4041196A (zh)
CN (1) CN17741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529073C (en) 2003-06-13 2010-01-05 Kawada Construction Co., Ltd. Greening apparatus
WO2007060732A1 (ja) * 2005-11-25 2007-05-31 Kawada Construction Co., Ltd. 植物生育環境提供装置
JP2009171884A (ja) * 2008-01-23 2009-08-06 Toho Leo Co 屋上緑化の施工システム
DE102008049362A1 (de) * 2008-09-29 2010-04-29 Sales Innovation Conny Brandstätter GmbH Modulares Bewässerungs-System
CN101796915B (zh) * 2010-03-26 2011-11-30 赵伟文 屋顶浅土层保水绿化装置
CN102213007A (zh) * 2010-04-09 2011-10-12 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通道
CN103374972B (zh) * 2012-04-26 2016-02-03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集路面径流收集、净化、蓄水并为植物利用的系统及方法
CN103898826A (zh) * 2012-12-28 2014-07-02 德胜(苏州)洋楼有限公司 带有种植区域的庭院路面结构
CN103070036B (zh) * 2013-01-08 2014-03-05 岭南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立体绿化体构建方法
CN105411279A (zh) * 2015-12-10 2016-03-23 纪元 一种展示柜
CN107401252B (zh) * 2017-07-19 2023-04-07 上海现代建筑装饰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屋顶反梁预制蓄、排水构件及其安装方法
CN109405706B (zh) * 2018-10-24 2024-01-12 杭州师范大学 水生植物茎长观测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3508702B (zh) * 2021-03-24 2023-08-18 湖北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道路两侧景观绿化体系的施工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207429U (zh) * 1987-08-25 1988-05-18 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植物栽培容器
CN2244294Y (zh) * 1995-12-01 1997-01-08 林海 建筑物内外绿化植物恒湿供水装置
CN2462012Y (zh) * 2000-12-12 2001-11-28 李永华 屋面隔热绿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207429U (zh) * 1987-08-25 1988-05-18 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植物栽培容器
CN2244294Y (zh) * 1995-12-01 1997-01-08 林海 建筑物内外绿化植物恒湿供水装置
CN2462012Y (zh) * 2000-12-12 2001-11-28 李永华 屋面隔热绿化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N 2244294 Y,全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74168A (zh) 2006-05-17
JP2004041196A (ja) 2004-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9483B (zh) 绿化装置
CN1774168B (zh) 绿化装置
CN102296567B (zh) 一种针对河岸带护坡和面源污染控制的软隔离带方法
JP4883673B2 (ja) 緑化用培地構造
CN111305345A (zh) 高效渗水吸水自循环下沉式绿地及其施工方法
JP2004089209A (ja) 緑化装置
JP2000262150A (ja) 緑化用コンテナ
KR20050072866A (ko) 암면 식생 매트를 이용한 옥상정원 조성시스템
JP2004092390A (ja) 路面排水の浄化装置及び浄化された排水を利用する緑化装置
CN112449911A (zh) 一种用于屋顶绿化的雨水收集利用装置
CN205314235U (zh) 交互式湿沉降净化调蓄系统
CN210459442U (zh) 一种海绵城市绿化道路
CN113622246A (zh) 生态环保综合道路系统
KR100349557B1 (ko) 옥상녹화시스템의 구조 및 그의 시공방법
JP2003061479A (ja) 植物育成容器と植生基盤および屋根の緑化方法
JP2004089210A (ja) 植物栽培装置
CN215957306U (zh) 一种基于陶粒的植物种植结构
WO2007060732A1 (ja) 植物生育環境提供装置
JP2004097235A (ja) 貯水器
CN218125965U (zh) 再生地植被种植结构
CN210621902U (zh) 一种海绵城市植物用雨水自循环渗蓄结构
CN110644685A (zh) 一种基于仿含水层理念的集雨屋顶
KR100340624B1 (ko) 팽창퍼라이트 경량토양 및 그 시공방법
CN115623938A (zh) 一种具有保水性能的花盆
Schwarz et al. Culture metho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8878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8878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