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59442U - 一种海绵城市绿化道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绵城市绿化道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459442U CN210459442U CN201920768109.8U CN201920768109U CN210459442U CN 210459442 U CN210459442 U CN 210459442U CN 201920768109 U CN201920768109 U CN 201920768109U CN 210459442 U CN210459442 U CN 21045944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ad
- tree pool
- layer
- sponge urban
- drain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绿化道路,涉及市政施工的技术领域,包括道路本体、设于所述道路本体两侧的排水通道及与排水通道连通的集水井,若干所述集水井通过管道与外部市政管网系统连通,所述道路两侧还分别设有若干个树池,所述树池内填铺有种植土壤,所述树池底部固定在所述集水井顶面,且树池底部与所述集水井交界的底面上设有透气网板。本实用新型具有既可排水、蓄水也可以对道路两侧绿化带进行自养护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绿化道路。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在下雨时起到吸水、蓄水、渗水、净水作用,需要时再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进而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但是目前很多城市在夏季雨水充沛季节时往往很容易发生内涝,究其原因就是城市道路建设不合理,排水疏水能力差。
针对上述问题,专利公告号为CN208104940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包括道路本体,两个集水井和排水管;道路本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渗水表层、透水层、蓄水层和道路基层;两个集水井分别位于道路本体的两侧;排水管上设有溢流孔,排水管设于透水层内,排水管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个集水井内。下雨时,雨水依次透过渗水表层、透水层储存在蓄水层内,当蓄水层内的水位不断增高并淹没排水管上的溢流孔后,雨水将从排水管排至集水井中,使得蓄水层内的雨水饱和后能够排出,吸水排水能力强,避免出现内涝现象。在干燥炎热时,储存在蓄水层内的水受热蒸发后可增加空气湿度,起到调节城市气温、湿度的作用。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目前很多城市道路两侧需要种植绿化带以增强城市美观和净化空气。该海绵城市道路与现行大多数海绵城市道路类似,虽然能实现吸水、蓄水与释水的城市道路水调节作用,但是道路两旁的绿化带无法进行自我调节,往往需要人工或洒水车进行灌溉,耗费人力物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可排水、蓄水也可以对道路两侧绿化带进行自养护的海绵城市绿化道路。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海绵城市绿化道路,包括道路本体、设于所述道路本体两侧的排水通道及与排水通道连通的集水井,若干所述集水井通过管道与外部市政管网系统连通,所述道路两侧还分别设有若干个树池,所述树池内填铺有种植土壤,所述树池底部固定在所述集水井顶面,且树池底部与所述集水井交界的底面上设有透气网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雪天气时,道路本体两侧的排水通道及时将雨水排放进集水井中,由集水井进行蓄水。在干旱天气时,蓄水井中的雨水蒸发成水蒸汽,穿过透气网板进入树池中的种植土壤内,水蒸汽遇温度较低的土壤液化进而润湿种植土壤,从而在干旱天气可以持续性地为种植土壤补充水分,实现植被的自养护,减少甚至不用人工灌溉或洒水车灌溉,既节省人力物力,也节省水资源。当遇暴雨等强对流天气时,集水井中的水可以通过管道排放至市政管网系统中,从而加快道路的排水速度,减少洪涝灾害。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种植土壤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填土层、碎石蓄水层、营养土层和砂石渗透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树池中的种植土壤由填土层、碎石蓄水层、营养土层和砂石渗透层构成,填土层为植被根部提供外部屏障保护作用,碎石蓄水层则可以进行小幅度蓄水,使树池自身也具备一定的自调节性能,更加及时且持续地为植被提供水分;营养土层为植被本部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砂石渗透层则在树池内种植土壤含水较多时,可以将多余的水渗透至集水井中,从而保持树池中种植土壤具有合适的水分含量,更适于植被生长。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填土层与所述碎石蓄水层之间设有海绵保湿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填土层与碎石蓄水层之间设置海绵保湿层,海绵保湿层可以增强树池的蓄水含量,而且可以更加匀速地释放水分,便于水分更好地被植被吸收。此外,海绵保湿层还可以降低树池中种植土壤中的水分蒸发速度,保水性更好。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道路本体的两侧均铺砌有高于所述道路本体表面的道路砖墙,所述道路砖墙沿所述道路本体的延伸方向安装有若干个滤网,所述树池的顶面与所述道路本体表面齐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道路墙砖对道路本体两侧土壤进行支护,道路墙砖上的若干个滤网则可以将道路本体上的雨水、污水进行过滤,减少外部杂物进入树池中,保持树池内土壤洁净。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树池位于所述碎石蓄水层处的侧壁上连接有与所述集水井连通的排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暴雨等强对流天气时,树池中内会有较多雨水积存,此时碎石蓄水层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饱和吸水量,多余的雨水则可以通过排水管直接排入集水井中,加快树池中的排水速度,始终使树池保持合适的含水量。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道路本体两侧还设有若干与所述集水井连通的排水井,所述排水井顶面嵌放有与所述道路本体表面齐平的滤水井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下大暴雨时,道路本体两侧的绿化带会承接大量雨水,此时雨水可以通过穿过滤水井盖进入排水井中,然后进入集水井中并最终被排放至市政管网系统中,实现绿化带的快速排水,减少雨水积存。
进一步设置为:若干所述排水井与若干所述树池沿道路本体的延伸方向交替设置,且所述每个所述排水井处的道路砖墙均对应设有所述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排水井与若干树池交替设置,可以减少某一路段由于雨水排放不及时局部出现水涝问题的可能性,进而提高绿化带防涝能力。当道路本体上的雨水来不及排放时,雨水可以从滤网处进入排水井中,最红进入集水井中,提高道路本体上的雨水排放速度,进一步提高道路本体防洪防涝性能。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树池侧壁顶部设有若干与所述营养土层连通的营养液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树池中的植被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时,向营养液通孔中注入营养液,使营养液直接到达营养土层,树池中的植被营养补充更加方便,营养液也不经填土层和碎石蓄水层从而利用率更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在道路本土的两侧设置若干集水井,若干集水井在雨水天气时收集存储雨水,在干旱天气时集水井中的雨水蒸发成水蒸汽并穿过透气网板进入树池中的种植土壤中,从而在干旱天气持续性地为种植土壤补充水分,实现植被的自养护,减少甚至不用人工灌溉或洒水车灌溉,既节省人力物力,也节省水资源;
(2)树池中的种植土壤由上至下由包括填土层、碎石蓄水层、营养土层和砂石渗透层,填土层为植被根部提供外部屏障保护作用,碎石蓄水层可以进行小幅度蓄水,使树池自身也具备一定的自调节性能,更加及时且持续地为植被提供水分,营养土层为植被本部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砂石渗透层则在树池内种植土壤含水较多时,可以将多余的水渗透至集水井中,从而保持树池中种植土壤具有合适的水分含量,更适于植被生长;
(3)道路本体两侧设置若干与所述集水井连通的排水井,在暴雨等强对流天气时,排水井既可以将道路本体两侧的绿化带中的雨水及时排进集水中,也可以分担道路本体两侧的排水通道排水压力,道路本体上的雨水排放更迅速,道路本体不易积水洪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道路本体;2、排水通道;3、集水井;4、树池;5、透气网板;6、填土层;7、海绵保湿层;8、碎石蓄水层;9、营养土层;10、砂石渗透层;11、道路砖墙;12、滤网;13、排水管;14、排水井;15、滤水井盖;16、营养液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海绵城市绿化道路,包括道路本体1和铺设于道路本体1两侧的绿化带,绿化带底部埋设有集水井3,集水井3通过管路与外部市政管网系统(图中未示出)连通。道路本体1两侧靠近边缘处预留有若干分别与集水井3连通的排水通道2,排水通道2表面嵌放有排水盖板。绿化带中位于集水井3上方堆砌有树池4,树池4内填铺有用于种植植被的种植土壤。集水井3顶部开口且树池4底面完全盖合在集水井3顶面开口处,树池4底面上固定有透气网板5,透气网板5为工程塑料制成的网格筛板。
集水井3在雨水天气时收集存储雨水,在干旱天气时集水井3中的雨水蒸发成水蒸汽并穿过透气网板5进入树池4中的种植土壤中,从而在干旱天气持续性地为种植土壤补充水分,实现植被的自养护,减少甚至不用人工灌溉或洒水车灌溉,既节省人力物力,也节省水资源。
树池4中的种植土壤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填土层6、海绵保湿层7、碎石蓄水层8、营养土层9和砂石渗透层10,其中海绵保持层为吸水性强的海绵块体,营养土层9为内含营养液、肥料与众多微生物的土壤层。树池4位于碎石蓄水层8处的侧壁上连接有与集水井3连通的排水管13。树池4的侧壁内从树池4顶面向下开设有若干呈L型并与营养土层9连通的营养液通孔16。
在暴雨等强对流天气时,雨水渗透填土层6呆到碎石蓄水层8内,碎石蓄水层8会在短时间内达到饱和吸水量,多余的雨水则通过排水管13直接排入集水井3中,加快树池4中的排水速度,始终使树池4保持合适的含水量。
参照图1和图2,道路本体1的两侧均铺砌有高于道路本体1表面的道路砖墙11,道路砖墙11沿道路本体1的延伸方向安装有若干个滤网12,树池4的顶面与道路本体1表面齐平。道路本体1两侧的绿化带中还浇注有若干与集水井3连通的排水井14,若干排水井14与若干树池4沿道路本体1的延伸方向交替设置。排水井14顶面嵌放有与道路本体1表面齐平的滤水井盖15,滤水井盖15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钢制网格筛板,每个排水井14处的道路砖墙11均对应设有滤网12。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在道路本土的两侧设置若干集水井3,若干集水井3在雨水天气时收集存储雨水,在干旱天气时集水井3中的雨水蒸发成水蒸汽并穿过透气网板5进入树池4中的种植土壤中,从而在干旱天气持续性地为种植土壤补充水分,实现植被的自养护,减少甚至不用人工灌溉或洒水车灌溉,既节省人力物力,也节省水资源。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海绵城市绿化道路,包括道路本体(1)、设于所述道路本体(1)两侧的排水通道(2)及与排水通道(2)连通的集水井(3),若干所述集水井(3)通过管道与外部市政管网系统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两侧还分别设有若干个树池(4),所述树池(4)内填铺有种植土壤,所述树池(4)底部固定在所述集水井(3)顶面,且树池(4)底部与所述集水井(3)交界的底面上设有透气网板(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绿化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土壤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填土层(6)、碎石蓄水层(8)、营养土层(9)和砂石渗透层(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绵城市绿化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土层(6)与所述碎石蓄水层(8)之间设有海绵保湿层(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绿化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本体(1)的两侧均铺砌有高于所述道路本体(1)表面的道路砖墙(11),所述道路砖墙(11)沿所述道路本体(1)的延伸方向安装有若干个滤网(12),所述树池(4)的顶面与所述道路本体(1)表面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绵城市绿化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树池(4)位于所述碎石蓄水层(8)处的侧壁上连接有与所述集水井(3)连通的排水管(1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绵城市绿化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本体(1)两侧还设有若干与所述集水井(3)连通的排水井(14),所述排水井(14)顶面嵌放有与所述道路本体(1)表面齐平的滤水井盖(1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海绵城市绿化道路,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排水井(14)与若干所述树池(4)沿道路本体(1)的延伸方向交替设置,且每个所述排水井(14)处的道路砖墙(11)均对应设有所述滤网(12)。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绵城市绿化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树池(4)侧壁顶部设有若干与所述营养土层(9)连通的营养液通孔(16)。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68109.8U CN210459442U (zh) | 2019-05-24 | 2019-05-24 | 一种海绵城市绿化道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68109.8U CN210459442U (zh) | 2019-05-24 | 2019-05-24 | 一种海绵城市绿化道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459442U true CN210459442U (zh) | 2020-05-05 |
Family
ID=70438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768109.8U Active CN210459442U (zh) | 2019-05-24 | 2019-05-24 | 一种海绵城市绿化道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459442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33658A (zh) * | 2020-07-24 | 2020-10-02 | 沈阳促晋科技有限公司 | 联通式高效排水树池结构 |
CN112302131A (zh) * | 2020-09-03 | 2021-02-02 | 宁波汇洲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高效节能市政排水系统 |
-
2019
- 2019-05-24 CN CN201920768109.8U patent/CN21045944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33658A (zh) * | 2020-07-24 | 2020-10-02 | 沈阳促晋科技有限公司 | 联通式高效排水树池结构 |
CN112302131A (zh) * | 2020-09-03 | 2021-02-02 | 宁波汇洲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高效节能市政排水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235696U (zh) | 一种基于海绵生态体系水质净化的雨水花园系统 | |
CN110249844B (zh) | 一种具有蓄排水装置的行道树树池 | |
CN101816268B (zh) | 绿化装置 | |
CN103588303B (zh) | 三峡库区山坡地沟壑农业面源污染生态谷坊阻控系统 | |
CN102296567B (zh) | 一种针对河岸带护坡和面源污染控制的软隔离带方法 | |
CN205100360U (zh) |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蓄滞结构 | |
CN105804198A (zh) | 雨水储蓄与利用一体化的绿地结构 | |
CN205502122U (zh) | 用于城市绿化的雨水收集净化系统 | |
CN107896548B (zh) | 一种适用于喀斯特石山区悬崖断面生态治理的方法及灌溉系统 | |
CN106013624A (zh) | 一种基于植草板改造的绿色海绵屋顶的技术方法 | |
CN207267822U (zh) | 一种提高城市地表径流氮污染去除的植生过滤系统 | |
CN210459442U (zh) | 一种海绵城市绿化道路 | |
CN107143021A (zh) | 一种生物滞留池 | |
CN206452786U (zh) | 一种坡面绿化地自灌结构 | |
CN110240280B (zh) | 一种园路绿化隔离带的雨水净化系统 | |
CN106499002B (zh) | 草坪绿地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 |
CN110424494A (zh) |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绿化隔离带绿地系统 | |
CN109183532A (zh) | 一种依附于道路的北方城市雨水净化调蓄生态利用系统 | |
CN108298611A (zh) | 用于海绵城市的生物净化滞留带 | |
CN206233301U (zh) | 草坪绿地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 |
CN108012708A (zh) | 一种多功能生态树池 | |
CN207706816U (zh) | 一种多功能生态树池 | |
CN115947457A (zh) | 一种生态库系统及截污自净方法 | |
CN102242543B (zh) | 一种滨海地区连栋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的水利系统 | |
CN210275048U (zh) | 一种改变土壤盐碱的斗渠生态渗滤工程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