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63300A - 表面平滑的棉纤维制品及由棉和再生纤维素纤维形成的复合纤维制品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表面平滑的棉纤维制品及由棉和再生纤维素纤维形成的复合纤维制品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63300A
CN1763300A CN 200510116564 CN200510116564A CN1763300A CN 1763300 A CN1763300 A CN 1763300A CN 200510116564 CN200510116564 CN 200510116564 CN 200510116564 A CN200510116564 A CN 200510116564A CN 1763300 A CN1763300 A CN 17633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tton fiber
cotton
aqueous solution
fiber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11656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63300B (zh
Inventor
二三四彻太郎
田中金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r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ir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26309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19568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r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ire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633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633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7633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6330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emical Or Physical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Abstract

制造表面有光泽且手感柔软、具有优异染色性的棉纤维和含有棉纤维的布料。或在含有棉纤维及再生纤维素纤维两者的纱或布料上进行染色加工时,在使棉纤维和纤维素纤维间的染色程度的均一性(同色性)得到提高的同时,能够不损害手感,并赋予充分的染色性。通过表面张力为75dyn/cm2以下的氢氧化钾等水溶液,在无张力的情况下对纱或布料等进行处理直至棉纤维表面的静摩擦系数为未加工品的50~75%。或在有张力的情况下进行处理直至静摩擦系数为未加工品的40~65%。

Description

表面平滑的棉纤维制品及由棉和 再生纤维素纤维形成的复合纤维制品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棉纤维的纤维制品的制造方法。首先,涉及具有优良的手感、光泽及染色性的棉纤维制品,具体来说涉及纤维表面平滑的棉纤维制品的制造方法。此处的棉纤维制品是含有棉纤维的纱线、布料及原棉。其次本发明涉及对于由棉纤维和再生纤维素纤维形成的复合纤维制品,在不损害柔软性的情况下染色性(同色性)得到提高的纤维制品的制造方法。
技术背景
棉纤维布料存在着以下的问题:部分表面脱落时产生纤维屑,即使在使用深色染料进行染色时,也难于形成深色,呈现出发白模糊状态,颜色不深。
因此,作为改善染色性、赋予光泽的方法,已知所谓“丝光加工”(mercerization加工)。该加工方法是使以棉为主体的纱、织物等在张力下浸渍于高浓度(特别是18.7重量%~23.5重量%)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浸透后洗净、中和,其具有提高染色性、提高尺寸稳定性、提高强度等效果,在纤维素类纤维制品的加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另外,作为赋予柔软性、悬垂性、回弹性的方法,使用液态氨加工的方法。
另外,特开平8-91472中记载了将棉等纤维素纤维用含有带两个以上与羟基反应的官能团的化合物及碱性物质的液体进行处理的方法。即,记载了通过使化合物的官能团与纤维素的羟基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反应,使纤维素进行相互交联的防止纤维原纤化的方法。
但是,对于以前采用的丝光加工,总是有手感变硬的缺点,并且残留有难于进行深色染色的问题。
另外,对于液态氨加工,存在着不产生光泽、染色性差的问题。此外,在特开平8-91472中记载的通过使带有两个以上与羟基反应的官能团的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纤维素的羟基反应,使纤维进行相互交联的防止纤维原纤化的方法中,纤维的手感可能会因纤维表面交联而变硬,用纤维素交联剂对纤维素类纤维进行树脂加工时,随着交联的发展,强度常常会下降。作为其原因,可以列举纱及编织物分别具有的结构变形、交联伴有的纤维硬直化、用于交联反应的催化剂引起的纤维素分子的切断等。
另外,由棉纤维及再生纤维素纤维形成的复合纤维制品,例如使用棉纤维和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混纺纱制成的布料、和由棉纱和再生纤维素纱交织或交编形成的布料具有完全弥补了各种纤维缺点的物性等,因此,近年进行了各种商业化的研究。
在对由棉纤维及再生纤维素纤维形成的复合纤维制品进行染色处理的情况下,由于棉纤维比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染色性格外差,难以使棉纤维和再生纤维素纤维之间达到染色的均一性(同色性)。其原因被认为是在棉纤维表面上具有称为死毛的强度小、染色性差的部分,因而变成了发白模糊的状态。
因而,尝试用碱金属化合物、季铵碱、液态氨或胺类等进行改性加工以谋求染色性的提高(特开平4-202818,特开平9-67766)。
通过上述处理,棉纤维产生了强烈的膨润收缩,截面积增加的同时还变为近乎圆形,从而增加了光泽。通过在此状态下施加张力,可以在水洗后仍保持该形态。另外,此时的结晶度下降,非晶区域增加,因而使染色性得到了提高。
作为这种棉纤维的改性加工方法,上述“丝光加工”(mercerization加工)是最常用的,也可以实施上述采用液态氨的加工方法。
但是,如果对由棉纤维和再生纤维素纤维形成的复合纤维制品实施以提高棉纤维染色性为目的的以前采用的丝光加工,再生纤维素的硬化大,并且棉纤维表面的死毛不能完全消除,因而存在着深色染色困难的问题。因此,所得到的制品作为商品而言价值不大。
另外,对于液态氨加工或采用胺类等的加工,存在着不能提高染色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就上述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结果注意到:充分除去棉纤维表面存在的死毛(强度小、染色性差的部分)并且迅速实施使纤维表面平滑度提高的处理对于上述染色性的提高以及对于再生纤维素纤维硬化的防止都是重要。而且发现对于这种加工,使用特定条件的碱金属化合物水溶液就可以容易地实施。
即,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制造没有丝光加工和液态氨加工两者缺点、表面有光泽且手感柔软、具有优异的染色性的棉纤维和含有棉纤维的布料。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在将棉纤维和再生纤维素纤维混合乃至复合的纤维制品的制造方法中,使棉纤维和纤维素纤维的染色均一性(同色性)提高且获得充分的染色浓度,同时保持柔软的手感。
根据第一方案,本发明的加工棉纤维制品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用24℃下表面张力为75dyn/cm2以下的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水溶液,在无张力的情况下对含有棉纤维的纱或布料或原棉进行处理,直至静摩擦系数为未加工品的50~75%。另外,根据第二方案,其特征在于:用24℃下表面张力为75dyn/cm2以下的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水溶液,在有张力的情况下对含有棉纤维的纱或布料或原棉进行处理,直至静摩擦系数为未加工品的40~65%。
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水溶液可以含有作为渗透剂的表面活性剂成分其它成分,在这种情况下,表面张力在不含表面活性剂成分的状态下为75dyn/cm2以下。另外,上述处理在充分除去死毛而使棉纤维表面平滑的同时,也保持了必要的纤维强度等。
采用本发明的加工绵纤维制品的制造方法得到的棉纤维及含棉纤维的布料,由于纤维表面平滑,染色性、特别是深色染色时,细毛少,颜色深,具有优异的防皱性,并且手感不发硬,布料上出现硬挺度,因而与以前的含棉纤维布料相比,可提供具有优异特性的棉纤维和含棉纤维的布料。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由棉纤维及再生纤维素纤维制成的复合纤维制品的制造方法,根据第一方案,其特征在于:用24℃下表面张力为75dyn/cm2以下的碱金属化合物的水溶液,在无张力的情况下对由棉纤维及再生纤维素纤维形成的复合纤维制品进行处理,直至棉纤维的静摩擦系数为未加工品的棉纤维的50~75%。另外,根据第二方案,其特征在于:用24℃下表面张力为75dyn/cm2以下的碱金属化合物的水溶液,在有张力的情况下对由棉纤维及再生纤维素纤维形成的复合纤维制品进行处理,直至棉纤维的静摩擦系数为未加工品的棉纤维的40~65%。此处所述的未加工品是指在用上述碱金属化合物水溶液处理之前状态下的棉纤维。
碱金属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以含有作为渗透剂的表面活性剂成分的其它成分。另外,上述处理可以在充分除去死毛而使棉纤维表面光滑的同时,既不损害手感也能保持必要的纤维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复合纤维制品的制造方法,在对棉纤维及再生纤维素纤维形成的复合纤维制品进行染色的其他加工时,在抑制再生纤维素纤维硬化而得到柔软手感的同时,可以实现以下的品质改善。
首先,作为涉及纤维制品外观的品质改善,可以实现(1)同色性改善、(2)深色化、(3)光泽的提高、(4)防皱性提高、(5)纤度不均的改善。另外,作为涉及纤维制品耐久性及其他的品质改善,可以实现(1)尺寸稳定性的提高、(2)起毛的防止、(3)防皱性的提高。
另外,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复合纤维制品的制造方法,除了可以用碱金属水溶液对复合纤维制品的整个区域进行均一的处理再进行染色外,还可以通过用碱金属水溶液只对布料上的部分区域进行处理而后进行染色来产生特定的花纹。
附图说明
图1~2为实施例1-1中记载的棉纤维的由电子显微镜得到的侧面照片和断面照片。
图3~4为实施例1-2中记载的棉纤维的由电子显微镜得到的侧面照片和断面照片。
图5~6为实施例1-3中记载的棉纤维的由电子显微镜得到的侧面照片和断面照片。
图7~8为比较例1-1中记载的棉纤维的由电子显微镜得到的侧面照片和断面照片。
图9~10为比较例1-2中记载的棉纤维的由电子显微镜得到的侧面照片和断面照片。
图11~12为比较例1-3中记载的棉纤维的由电子显微镜得到的侧面照片和断面照片。
图13为实施例2-1中记载的棉-人造丝交织布料的一组电子显微镜照片。布料各部分的四张照片分别显示棉纱的侧面(左上)及断面(左下)、人造丝的侧面(右上)和断面(右下)。
图14为实施例2-2中记载的棉-人造丝交织布料的一组与图13相同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15为实施例2-3中记载的棉-人造丝交织布料的一组与图13相同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16为实施例2-4中记载的棉-人造丝交织布料的一组与图13相同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17为比较例2-1中记载的棉-人造丝交织布料的一组与图13相同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18为比较例2-2中记载的棉-人造丝交织布料的一组与图13相同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19为比较例2-3中记载的棉-人造丝交织布料的一组与图13相同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20为比较例2-4中记载的棉-人造丝交织布料的一组与图13相同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21为比较例2-5中记载的棉-人造丝交织布料的一组与图13相同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22为比较例2-6中记载的棉-人造丝交织布料的一组与图相同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本发明的加工棉纤维制品的制造方法对象的棉纤维制品,可列举(1)原棉,(2)由100%棉纤维形成的纱,(3)棉纤维与人造丝、铜氨丝、波里诺西克等再生纤维,精制纤维素、麻等其它纤维素纤维,聚酯、聚酰胺、聚丙烯腈、聚氨酯等合成纤维,或醋酸纤维素等半合成纤维混纺或混纤形成的纱,以及(4)仅仅由这些纱或以这些纱为构成成分的织物、编物、无纺布,(5)棉纤维与其它纤维的交织物、交编物等。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复合纤维制品的制造方法对象的由棉纤维及再生纤维素纤维形成的复合纤维制品,可列举(1)棉纤维和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混纺纱、(2)用该混纺纱织成或编成的布料、(3)使用棉纱或含棉纤维的纱、及再生纤维素纤维的纱或含有其的纱进行交织或交编形成的布料。另外,可以含有其他的麻等天然纤维素纤维,还可以含有聚氨酯类弹性纤维及聚酯、聚酰胺等合成纤维。例如,可以是(4)棉纤维及再生纤维素纤维与麻等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或醋酸纤维素等半合成纤维进一步进行混纺,或与再生纤维素进行混纤形成的纱、及(5)只是这些纱、或以这些纱为构成成分的织物、编物、无纺布等。
构成这些的棉纤维表面的静摩擦系数在无张力情况下、在碱金属化合物的水溶液处理的情况下为未加工品的50~75%,在施加张力进行处理的情况下为未加工品的40~65%。由于显示出这种摩擦系数变化率,棉纤维表面的死毛如例如图1所示那样变得非常少,染色性也得到了改善。
另外,在复合纤维制品中,由于棉纤维表面的死毛如例如图13所示那样变得非常少,发白模糊减少,并且结晶度下降,非晶区域增加,因而染色性得到了提高。与棉纤维的纤维长度及产地的纤维类型无关,通过处理使静摩擦系数的变化率达到这种程度,能够在不损害手感的情况下,使染色性得到提高。另外,如图13中所示,此时在再生纤维素纤维中未出现由处理所导致的熔结等大幅度的变化。
对于在本发明的处理中所使用的碱金属化合物水溶液,使用在24℃下表面张力为75dyn/cm2以下、特别优选71dyn/cm2以下的溶液。如果大于75dyn/cm2,碱金属化合物水溶液对纤维制品的浸透性变差,可能产生加工不均匀。
另外,为了促进处理液向纤维布料内部渗透,也可以采用向该碱金属化合物水溶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而使表面张力为75dyn/cm2以下的方法。另外,可以采用24℃时表面张力为75dyn/cm2以下的溶液,可以适当地确定纤维制品处理时的温度。
另外,作为可用于上述方法的碱金属化合物,可以例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氢氧化钫、氢氧化铯、氢氧化铷等。其中,优选使用氢氧化钾(KOH)。通过主要使用氢氧化钾,可以抑制纱及布料手感的硬化。
处理中所使用的碱金属化合物水溶液的浓度处于10~50重量%的范围内,优选为10~45重量%,更优选为15~35重量%。如果浓度不足10重量%,就不能达到足够的效果,另一方面,如果大于50重量%,并不能指望有更好的效果,并且可能会使布料的手感硬化。也就是说,使用氢氧化钾(KOH)的15~35重量%的水溶液是特别优选的。处理温度为5~50℃,优选为10~30℃左右的所谓常温附近。处理时间为1秒~60分钟,优选为10~60秒,可以适当地确定。
此外,在氢氧化钠以外的碱金属化合物与氢氧化钠同时使用的情况下,氢氧化钠的使用量在上述加工棉纤维制品的制造中为5重量%以下,在上述复合纤维制品的制造中优选为2重量%以下。如果分别大于5重量%和2重量%,手感可能会变硬。
另外,在碱金属化合物水溶液中,可以通过加入渗透剂来进行高效、均匀的加工。所使用的渗透剂优选采用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以具体地例示聚乙二醇醚硫酸酯盐类、烯烃类硫酸酯盐类、结合酰胺的硫酸酯盐类、结合酯的磺酸盐类、结合醚的磺酸盐类、结合酰胺的酯盐类。
为了将碱金属化合物水溶液构成的处理液均匀地施加到整个布料上,可以使用浸染法、凹版印刷法、转式丝网印刷法、喷墨法等。另外,作为在布料上部分施加的方法,可以使用凹版印刷法、转式丝网印刷法、喷墨法等。只要能将处理液均匀地施加于对象区域中,也可以使用其他方法。
如上所述,将含有棉纤维及再生纤维素纤维的纤维制品在例如常温附近浸渍于碱金属化合物水溶液中,使之浸透。此时可以保持施加张力的状态,也可以在未施加张力的状态下进行。作为保持施加张力的状态的方法,例如,在纱的情况下有将绞纱挂在两个绕线架上,通过增大该绕线架之间的间隔对纱施加张力的方法,在编织物的情况下有通过使用展幅机在长度和宽度方向施加张力的方法。
在进行这种处理时,可根据需要在处理液中添加渗透剂、荧光剂、上蓝剂等。
在棉纤维制品或由棉纤维及再生纤维素纤维形成的复合纤维制品上均匀地施加碱金属化合物水溶液后,优选用水或温水进行洗涤5秒~60分钟,将碱从该复合纤维制品上除去。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采用酸性浴的洗涤工序。
通过在以上处理之后进行染色,与未处理的情况下进行染色相比,该复合纤维制品的染色性得到了格外的提高。如果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的K/S值对染色性进行评价,以未用碱金属化合物水溶液处理情况下的K/S值为基准值(100%),可以达到150%~300%的K/S值。
另外,通过用碱金属化合物水溶液进行处理,可以使棉纤维和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染色同色性显著提高。对于仅由棉纤维形成的布料和仅由再生纤维素形成的布料,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用上述碱金属化合物水溶液处理后进行染色时,棉纤维相对于再生纤维素的K/S值的比率由未加工时的足50%提高到60~90%。另外,从染色后的混纺纱和交织布等分离棉纤维和再生纤维素纤维,对K/S值进行测定时,也可得到与此相同的关系。
还有,通过用碱金属化合物水溶液进行处理,棉纤维发生溶胀而使扭曲减小,以至于产生了光泽。在本发明中,通过用碱金属化合物水溶液进行处理,棉纤维表面的死毛和原纤维基本上都被除去,因而具有更优异的光泽。
             <1、加工棉纤维制品的制造方法的实施例>
<评价项目>
·碱金属化合物水溶液的表面张力
使用杜缪氏张力计,测定24℃下的表面张力。
·棉纤维表面摩擦系数比率
按照JIS L 1095,通过使用纱线摩擦试验机测定的纱线状态下的摩擦系数值,用下式进行计算。单位为%。
用碱金属化合物水溶液处理后进行染色加工的棉纤维的静摩擦系数
÷未加工棉纤维的摩擦系数×100
·棉纤维的表面状态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棉纤维表面的状态,对死毛状态进行相对性评价。
○死毛少,平滑  △有死毛  ×死毛显著
·手感
通过JIS L 1096A法(45悬臂法)进行评价。单位为mm。
·光泽
通过目视判定,进行有无光泽的相对性评价。
○有  △一般  ×无
·染色性
使用分光光度计(グレタグマクベス社制造,CE-3000)测定染色的布料的表面色浓度。表面浓度比以比较例1的K/S值为基准值(100%),与其它的实施例、比较例的K/S值进行比较。单位为%。
所谓K/S值是指用Kubelka-Munk函数将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得的反射率变换为与染色浓度成比例的光学浓度值。
·起球
使用实施例、比较例中处理过的织物,按照JIS L 1096D-3法进行测定。
<实施例1-1>
作为由棉纤维形成的布料,使用由阴离子-非离子混合活性剂(日华化学制造,サンモ一ルBH-75)的0.1重量%水溶液在80℃下进行20分钟的精炼后,用过氧化氢(35%)15重量%和硅酸钠0.2重量%和氢氧化钠0.1重量%的水溶液在90℃×60分钟的条件下漂白过的棉纤维(30支的单纱)形成的平纹织物。在不施加张力的情况下将该平纹织物浸渍于含氢氧化钾45重量%的20℃的水溶液中60秒,然后在80℃下进行两次10分钟的热水洗涤。接着,用醋酸0.05重量%水溶液在80℃下中和10分钟,完全除去碱。之后,在染料中使用浓度为5%owf(相对于纤维重量的染料化合物的重量%)的SUMIFIX BLACK E-XF(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添加10重量%的无水硫酸钠和2重量%的无水碳酸钠,在50℃下用液流染色机进行染色。染色后,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纤维表面的状态。
评价结果汇总显示于表1中的同时,图1~2中也显示了加工后纤维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处理中所使用的碱金属氢氧化物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为70dyn/cm2,与通常丝光加工中使用的碱金属氢氧化物水溶液的值(比较例1-2:约84dyn/cm2)相比,相当地低。另外,处理进行到布料的静摩擦系数为未加工品的约60%。结果,与进行通常丝光加工的情况(比较例1-2)相比,在染色性、光泽及起球各方面都是优异的。特别是在染色性和起球性方面有显著的优越性。另外,经向和纬向的手感与进行通常丝光加工的情况(比较例1-2)下相同。
另外,如图1~2所示,尽管出现少许死毛,但仍具有相当的平滑性。特别是平滑性与进行通常丝光加工的情况(比较例1-2,图9~10)相比相当好。另一方面,尽管表中未显示,上述加工处理后平纹织物的织造密度为经77根/英寸、纬82根/英寸,与进行通常丝光加工情况(比较例1-2)相同。加工前平纹织物的织造密度为经69根/英寸,纬41根/英寸。
                           表1加工棉纤维制品的评价结果
  实施例1-1   实施例1-2   实施例1-3   比较例1-1   比较例1-2   比较例1-3
  碱金属水溶液的表面张力 70 30 30 -- 84 --
  棉纤维表面的静摩擦系数比率 61.2 55.6 53.1 100 86.9 60.5
  棉纤维的表面状态 △~○ × △~○
手感   纵向   43   42   44   41   46   42
  横向   38   36   38   30   40   34
  染色性(K/S值) 148 163 160 100 133 115
  光泽   △~○   ○   ○   ×   △   ×
  起球   3级   4级   4级   1级   2级   3级
<实施例1-2>
将与实施例1-1相同的织物在不施加张力的情况下浸渍于氢氧化钠5重量%、氢氧化钾40重量%及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大同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ダィゾ一ルS0600)5重量%的水溶液中60秒,然后在80℃下进行两次10分钟的热水洗涤,之后,用醋酸0.05重量%水溶液在80℃下中和10分钟,完全除去碱。然后用与实施例1-1同样的处方进行染色。评价结果示于表1。
如表1所示,通过添加作为渗透剂的表面活性剂,处理液的表面张力变为30dyn/cm2,而添加表面活性剂之前与实施例1-1相同,约为70dyn/cm2。另外,处理进行到静摩擦系数为未加工品的约56%。在实施例1-2中,染色性、光泽及起球性各方面都比实施例1-1更优异。这被认为是表面活性剂的添加进一步提高了处理液的渗透性的结果。
在图3~4中,显示了得到的棉纤维制品的电子显微镜照片,表面状态比实施例1-1时进一步提高,死毛少且非常光滑。经过这种加工后的平纹织物的织造密度与实施例1-1相同,为经77根/英寸、纬82根/英寸。
<实施例1-3>
在与实施例1-2大致相同的条件下,施加张力进行处理。即,将与实施例1-1所用相同的织物在施加张力的情况下浸渍于氢氧化钠5重量%、氢氧化钾40重量%及阴离子类表面活性剂(大同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ダィゾ一ルS0600)5重量%的水溶液中60秒,然后在80℃下进行两次10分钟的热水洗涤,之后,用醋酸0.05重量%水溶液在80℃下中和10分钟,完全除去碱。然后用与实施例1-1同样的处方进行染色。评价结果示于表1。
如表1所示,尽管处理液是相同的,通过施加张力,静摩擦系数的减小比实施例1-2的情况稍大。但是,染色性、光泽及起球性和手感与实施例1-1~2等情况完全相同。另外,如图5~6的显微镜照片所示,纤维表面的状态与实施例1-2的情况完全相同,是极好的。还有,加工后平纹织物的织造密度为经67根/英寸、纬75根/英寸。即,通过施加张力,布料的尺寸缩小有一些降低。
<比较例1-1>
不对实施例1-1中所用的织物进行预处理,按与实施例1-1同样的处方进行染色。评价结果示于表1。在图7~8中显示了绵纤维制品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可看到大量的死毛,纤维表面的平滑性非常低。平纹织物的织造密度在染色后仍为经69根/英寸、纬41根/英寸。
<比较例1-2>
将实施例1-1中所用的织物在不施加张力的情况下在氢氧化钠18.7重量%的20℃水溶液中浸渍60秒。此处使用的处理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为表1所示的84dyn/cm2。浸渍后,在80℃下进行两次10分钟的热水洗涤,之后,用醋酸0.05重量%水溶液在80℃下中和10分钟,完全除去碱。然后用与实施例1-1同样的处方进行染色。如表1所示,虽然与比较例1-1相比染色性、光泽及起球性提高,但比上述实施例1-1~3的情况差。另外,在图9~10中显示出棉纤维制品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可看到大量的死毛,纤维表面的平滑性低。这种加工后的织造密度与实施例1-1相同,为经77根/英寸,纬82根/英寸。
<比较例1-3>
将实施例1-1中所用的织物在不施加张力的情况下于-33℃的液态氨中浸渍5秒,然后采用热蒸发法完全除去氨。然后用与实施例1-1同样的处方进行染色。评价结果示于表1。
图11~12中显示了棉纤维制品的电子显微镜照片,棉纤维表面的状态与实施例1-1相同,死毛达到了可稍微看到的程度,平滑性大致是良好的。另外,如表1所示,静摩擦系数的减小与实施例1-1相同。但是,表1下部所示的染色性、光泽及起球性均比比较例1-2差。这种加工后的织造密度与实施例1-1相同,为经77根/英寸、纬82根/英寸。
                <2、复合纤维制品的制造方法的实施例>
<评价项目>
·碱金属化合物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与加工棉纤维制品的实施例相同。
·棉纤维表面摩擦系数比率:与加工棉纤维制品的实施例相同。
·染色性:与加工棉纤维制品的实施例相同。
以及,手感通过加工棉纤维制品的实施例中所说明的方法进行评价。另外,还进行下述评价。
·同色性
从布料中抽取棉纤维纱和再生纤维素纱,分别测定上述的K/S值。再生纤维素和棉的同色性是以再生纤维素部分的K/S值为基准值(100%)时,将棉纤维部分的K/S值的比率(%)作为同色性的评价值。
·手感:与加工棉纤维制品的实施例相同。
通过JIS L 1096 A法(45°悬臂法)对试样布料进行评价。
·撕裂强度
通过JIS L 1096 B法(单舌式试验法)对纵向棉纱的撕裂强度进行评价。单位为N。
<实施例2-1>
使用由棉纤维和再生纤维素纤维形成的、纵向纱为棉(30支的单纱)、横向纱为人造丝(40dtex)、织造密度为经69根/英寸、纬41根/英寸的平纹织物用阴离子-非离子混合活性剂(日华化学制造,サンモ一ルBH-75)的0.1重量%水溶液在80℃下进行20分钟的精炼,然后用过氧化氢(35%)15重量%和硅酸钠0.2重量%和氢氧化钠0.1重量%水溶液在90℃×60分钟的条件下漂白过的制品。将该平纹织物在不施加张力的情况下浸渍于含氢氧化钾35重量%的20℃的水溶液中60秒,然后在80℃下进行两次10分钟的热水洗涤。接着,用醋酸0.05重量%水溶液在80℃下中和10分钟,完全除去碱。之后,在染料中使用浓度为5%owf(相对于纤维重量的染料化合物的重量%)的SUMIFIX BLACK E-XF(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添加10重量%的无水硫酸钠和2重量%的无水碳酸钠,在50℃下用液流染色机进行染色、干燥。织物整理后的织造密度为经77根/英寸、纬42根/英寸。染色后,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纤维表面的状态。
评价结果示于表2。
<实施例2-2>
将与实施例2-1相同的织物在不施加张力的情况下浸渍于氢氧化钠2重量%、氢氧化钾30重量%及阴离子类表面活性剂(大同合成化学工业株式郐社制造,ダィゾ一ルS0600)5重量%的水溶液中60秒,然后在80℃下进行两次10分钟的热水洗涤,之后,用醋酸0.05重量%水溶液在80℃下中和10分钟,完全除去碱。然后用与实施例2-1同样的处方进行染色。评价结果示于表2。
还有,织物整理后平纹织物的织造密度与实施例2-1相同,为经77根/英寸、纬42根/英寸
<实施例2-3>
在与实施例2-1大致相同的条件下,使用与实施例2-1所用相同的织物在施加张力的情况下浸渍于氢氧化钠2重量%、氢氧化钾35重量%及阴离子类表面活性剂(大同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ダィゾ一ルS0600)3重量%的水溶液中60秒。接着,在80℃下进行两次10分钟的热水洗涤,之后,用醋酸0.05重量%的水溶液在80℃下中和10分钟,完全除去碱。然后用与实施例2-1同样的处方进行染色。评价结果示于表2。
织物整理后平纹织物的织造密度为经70根/英寸、纬40根/英寸。
<实施例2-4>
使用与实施例2-1所用相同的织物,在施加可使加工后的平纹织物的织造密度为加工前的经69根/英寸、纬41根/英寸的张力下,浸渍于氢氧化钾35重量%及阴离子类表面活性剂(大同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ダィゾ一ルS0600)4重量%的水溶液中60秒。接着,在80℃下进行两次10分钟的热水洗涤,之后,用醋酸0.05重量%水溶液在80℃下中和10分钟,完全除去碱。然后用与实施例2-1同样的处方进行染色。评价结果示于表2。
织物整理后平纹织物的织造密度为经70根/英寸、纬40根/英寸。
<比较例2-1>
不对实施例2-1中所用的织物进行碱金属水溶液处理,按与实施例2-1同样的处方进行染色。评价结果示于表2。织物整理后平纹织物的织造密度为经70根/英寸、纬40根/英寸。
<比较例2-2>
将实施例2-1中所用的织物在不施加张力的情况下于氢氧化钠18.7重量%的20℃水溶液中浸渍60秒。此处使用的处理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为表2所示的84dyn/cm2。浸渍后,在80℃下进行两次10分钟的热水洗涤,之后,用醋酸0.05重量%水溶液在80℃下中和10分钟,完全除去碱。然后用与实施例2-1同样的方式进行染色。结果示于表2。织物整理后的织造密度为经82根/英寸、纬47根/英寸。
<比较例2-3>
将实施例2-1中所用的织物在不施加张力的情况下于-33℃的液态氨中浸渍5秒,然后采用热蒸发法完全除去氨。然后用与实施例2-1同样的处方进行染色。评价结果示于表2。织物处理后的织造密度为经80根/英寸、纬45根/英寸。
<比较例2-4>
将与实施例2-1中所用相同的织物在不施加张力的情况下浸渍于氢氧化钾5重量%及阴离子类表面活性剂(大同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ダィゾ一ルS0600)5重量%的水溶液中60秒,然后在80℃下进行两次10分钟的热水洗涤,之后,用醋酸0.05重量%水溶液在80℃下中和10分钟,完全除去碱。然后用与实施例2-1同样的处方进行染色。评价结果示于表2。织物整理后平纹织物的织造密度为经72根/英寸、纬42根/英寸。
<比较例2-5>
使用与实施例2-1中所用相同的织物,在碱金属化合物水溶液处理时施加张力,浸渍于氢氧化钾45重量%及阴离子类表面活性剂(大同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ダィゾ一ルS0600)5重量%的水溶液中60秒,然后在80℃下进行两次10分钟的热水洗涤,之后,用醋酸0.05重量%水溶液在80℃下中和10分钟,完全除去碱。然后用与实施例2-1同样的处方进行染色。评价结果示于表2。织物整理后平纹织物的织造密度为经70根/英寸、纬40根/英寸。
<比较例2-6>
将与实施例2-1中所用相同的织物在不施加张力的情况下浸渍于氢氧化钾45重量%及阴离子类表面活性剂(大同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ダィゾ一ルS0600)5重量%的水溶液中24小时,然后在80℃下进行两次10分钟的热水洗涤,之后,用醋酸0.05重量%水溶液在80℃下中和10分钟,完全除去碱。然后用与实施例2-1同样的处方进行染色。评价结果示于表2。如表2所示,同色性低,为59%。织物整理后平纹织物的织造密度为经72根/英寸、纬42根/英寸。
<评价结果>
由表2可看出,在碱金属化合物水溶液处理后进行染色的布料(实施例2-1)与没有进行碱金属化合物水溶液处理就进行染色的布料(比较例2-1)相比,染色性和同色性显著提高。另处,与进行通常丝光加工的布料(比较例2-2)相比,尽管整体染色浓度稍差,但同色性得到了改善,手感的下降也相当小。另外,图13中显示了实施例2-1中得到的加工纤维制品的电子显微镜照片,死毛少而且非常光滑。特别是平滑性,与进行通常丝光加工时(比较例2-2,图17)相比也相当好。
对于实施例2-2,如表2所示,染色性和同色性上均与实施例2-1有相同的结果。但是,手感与实施例2-1相比稍硬。这被认为是由于添加了氢氧化钠。图14显示了实施例2-2中得到的加工纤维制品的电子显微镜照片,表面状态如实施例2-1那样,死毛少、光滑。
在实施例2-3中,染色性、同色性与实施例2-2的情况大致相同。另外,如图15的电子显微镜照片所示,纤维的表面状态与实施例2-1时同样是良好的。但是,手感与实施例2-1相比稍硬。
在实施例2-4中,染色性、同色性与实施例2-1的情况大致相同。另外,如图16的电子显微镜照片所示,纤维表面状态与实施例2-1时同样是良好的。处理后,静摩擦系数为未加工制品的约46%。手感也与实施例2-1相同。
在不进行碱金属水溶液处理的比较例2-1的情况下,如表2所示,同色性相当低,为45%。另外,图17中显示了所得到的加工纤维制品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可看到棉纤维表面的死毛多,棉纤维表面的平滑性非常低。
在使用氢氧化钠的18.7重量%水溶液的比较例2-2情况下,如表2所示,虽然与比较例2-1相比染色性明显提高,但同色性及手感与上述实施例2-1~3情况下相比明显较差。另外,图18中显示了所得到的加工纤维制品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可看到棉纤维表面的死毛多,棉纤维的纤维表面光滑性低。另一方面,出现了人造丝纤维的相互融结。
在使用液态氨的比较例2-3的情况下,如表中所示,虽然手感下降不多,但与染色前不进行处理的情况(比较例2-1)相比,染色性和同色性相差不大。图19中显示了所得到的加工纤维制品的电子显微镜照片,纤维表面的状态与实施例2-1相同,死毛达到了稍微能看到的程度,平滑性基本良好。另外,如表2所示,静摩擦系数的减小与实施例2-1相同。但是,表2中部所示的染色性及同色性均较比较例2-2差。
在不施加张力而使用5重量%氢氧化钾水溶液的比较例2-4的情况下,如表2所示,同色性相当低,为48%。另外,图20中显示了所得到的加工纤维制品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可看到棉纤维表面的死毛多,棉纤维表面的平滑性非常低。
在施加张力并使用5重量%氢氧化钾水溶液的比较例2-5的情况下,如表2所示,同色性相当低,为47%。另外,图21中显示了所得到的加工纤维制品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可看到棉纤维表面的死毛多,棉纤维表面的平滑性非常低。
在使用45重量%氢氧化钾水溶液的比较例2-6的情况下,同色性及染色性与实施例2-相比差。另外,图22中显示了所得到的加工纤维制品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几乎看不到棉纤维表面的死毛,棉纤维表面的平滑性稍高,但棉的强度大大下降。
                            表2复合纤维制品的评价结果
  实施例2-1   实施例2-2   实施例2-3   实施例2-4
  碱金属水溶液的表面张力 71 38 43 31
  棉纤维表面的静摩擦系数比率 61.2 55.6 51.1 46.3
  染色性   268   262   255   258
  撕裂强度   2.7   2.7   2.8   2.6
  棉与人造丝的同色性 76 74 71 73
手感   纵向   60   64   62   59
  横向   49   56   51   48
比较例2-1 比较例2-2 比较例2-3 比较例2-4   比较例2-5   比较例2-6
  碱金属水溶液的表面张力 -- 84 -- 30 30 30
  棉纤维表面的静摩擦系数比率 100 86.9 60.5 92.0 72.5 38.4
  染色性(K/S值) 100 295 115 116 230 218
  撕裂强度   3.1   4.0   3.0   3.0   2.3   1.9
  棉与人造丝的同色性 45 62 48 48 63 59
手感   纵向   54   73   58   56   55   58
  横向   43   68   46   45   45   48

Claims (6)

1、加工棉纤维制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用24℃下表面张力为75dyn/cm2以下的碱金属化合物的水溶液,在无张力的情况下对含有棉纤维的纱或布料或原棉进行处理,直至静摩擦系数为未加工品的50~75%。
2、加工棉纤维制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用24℃下表面张力为75dyn/cm2以下的碱金属化合物的水溶液,在有张力的情况下对含有棉纤维的纱或布料或原棉进行处理,直至静摩擦系数为未加工品的40~65%。
3、由棉纤维及再生纤维素纤维形成的复合纤维制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用24℃下表面张力为75dyn/cm2以下的碱金属化合物的水溶液,在无张力的情况下对由棉纤维及再生纤维素纤维形成的复合纤维制品进行处理,直至棉纤维的静摩擦系数为未加工品的棉纤维的50~75%。
4、由棉纤维及再生纤维素纤维形成的复合纤维制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用24℃下表面张力为75dyn/cm2以下的碱金属化合物的水溶液,在有张力的情况下对由棉纤维及再生纤维素纤维形成的复合纤维制品进行处理,直至棉纤维的静摩擦系数为未加工品的棉纤维的40~65%。
5、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由棉纤维及再生纤维素纤维形成的复合纤维制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用24℃下表面张力为75dyn/cm2以下的碱金属化合物的水溶液,在无张力的情况下对由棉纤维及再生纤维素纤维形成的复合纤维制品进行处理直至棉纤维的静摩擦系数为未加工品的棉纤维的50~75%,或在有张力的情况下进行处理直至棉纤维的静摩擦系数为未加工品的棉纤维的40~65%,然后进行染色得到的棉纤维的K/S值为再生纤维素纤维K/S值的50~90%。
6、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由棉纤维及再生纤维素纤维形成的复合纤维制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用24℃下表面张力为75dyn/cm2以下的碱金属化合物的水溶液,在无张力的情况下对由棉纤维及再生纤维素纤维形成的复合纤维制品进行处理直至棉纤维的静摩擦系数为未加工品的棉纤维的50~75%,或在有张力的情况下进行处理直至棉纤维的静摩擦系数为未加工品的棉纤维的40~65%,然后进行染色得到的制品整体的K/S值为没有进行该碱金属化合物水溶液处理而染色的制品的150%~300%。
CN 200510116564 2004-05-21 2005-05-20 表面平滑的棉纤维制品及由棉和再生纤维素纤维形成的复合纤维制品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633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52557A JP4195679B2 (ja) 2004-05-21 2004-05-21 表面が平滑な綿繊維製品の製造方法
JP2004152557 2004-05-21
JP2004-152557 2004-05-21
JP2004-263094 2004-09-09
JP2004263094 2004-09-09
JP2004263094A JP4195689B2 (ja) 2004-09-09 2004-09-09 綿と再生セルロース繊維とからなる複合繊維製品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63300A true CN1763300A (zh) 2006-04-26
CN1763300B CN1763300B (zh) 2010-05-05

Family

ID=35485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11656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63300B (zh) 2004-05-21 2005-05-20 表面平滑的棉纤维制品及由棉和再生纤维素纤维形成的复合纤维制品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195679B2 (zh)
CN (1) CN176330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2034A (zh) * 2011-04-12 2011-09-14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由同质异性天然纤维构成免烫纺织品的加工方法
CN108914464A (zh) * 2018-06-14 2018-11-30 浙江美欣达纺织印染科技有限公司 莫代尔或粘胶面料的丝光及丝光用的多级扩幅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89967B2 (ja) * 2008-12-04 2013-04-24 旭化成せんい株式会社 セルロース複合糸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0165A (zh) * 1997-08-29 1999-03-10 山东雪燕(集团)公司 棉针织品的双丝光双烧毛制备工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2034A (zh) * 2011-04-12 2011-09-14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由同质异性天然纤维构成免烫纺织品的加工方法
CN102182034B (zh) * 2011-04-12 2013-02-06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由同质异性天然纤维构成免烫纺织品的加工方法
CN108914464A (zh) * 2018-06-14 2018-11-30 浙江美欣达纺织印染科技有限公司 莫代尔或粘胶面料的丝光及丝光用的多级扩幅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195679B2 (ja) 2008-12-10
CN1763300B (zh) 2010-05-05
JP2005330631A (ja) 2005-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533C (zh) 制造具有低原纤化倾向的溶纺纤维素纤维的方法
CN1147281A (zh) 减少溶纺纤维素纤维织物原纤化倾向的处理方法
CN1188553C (zh) 具有复合晶体结构的纤维素材料
CN1834314A (zh) 一种混纺纱、由该混纺纱制得的梭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814874A (zh) 一种混纺纱、由该混纺纱制得的梭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814875A (zh) 一种混纺纱、由该混纺纱制得的梭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596326A (zh) 多色纤维毛绒织物和凹凸形图案多色纤维毛绒织物
CN1814873A (zh) 一种混纺纱、由该混纺纱制得的梭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US20150218747A1 (en) Upholstery fabrics for automobile, train and aircraft seats produced from regenerative nature fibers
CN1993513A (zh) 使用氟聚合物-支化硅氧烷聚醚的纺织品处理剂
CN1106477C (zh) 纤维素纤维织物的防缩处理
CN1146684C (zh) 处理纤维素纤维及以此纤维制成的纤维制品的方法
CN1763300A (zh) 表面平滑的棉纤维制品及由棉和再生纤维素纤维形成的复合纤维制品的制造方法
CN1174140C (zh) 纺织整理方法、组合物以及经过处理的织物
KR20120040609A (ko) 고내구성을 가지는 시트 원단의 방오처리 방법
EP2910675B1 (en) Modified fib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814877A (zh) 一种混纺纱、由该混纺纱制得的梭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814879A (zh) 一种混纺纱、由该混纺纱制得的梭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814876A (zh) 一种混纺纱、由该混纺纱制得的梭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JP4627438B2 (ja) 反応染料被染物のソーピング方法
CN87107734A (zh) 织物的处理
CN1422296A (zh) 改进聚酰胺特征的方法
CN113215838A (zh) 一种低温环境下的人棉染色工艺
JP4195689B2 (ja) 綿と再生セルロース繊維とからなる複合繊維製品の製造方法
CN1104522C (zh) 利用丝胶固定的纱线制造机织或针织织物的方法和由此方法制造的机织或针织织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8744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8744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05

Termination date: 2015052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