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62814A - 内环流叠管式溶出反应器 - Google Patents

内环流叠管式溶出反应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62814A
CN1762814A CN 200510047338 CN200510047338A CN1762814A CN 1762814 A CN1762814 A CN 1762814A CN 200510047338 CN200510047338 CN 200510047338 CN 200510047338 A CN200510047338 A CN 200510047338A CN 1762814 A CN1762814 A CN 17628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or
reactor tube
stationary shaft
pipe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4733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18883C (zh
Inventor
张廷安
赵秋月
豆志河
赫冀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filed Critical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Priority to CNB20051004733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18883C/zh
Publication of CN17628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628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1888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18883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内环流叠管式溶出反应器,属于一种铝土矿溶出过程所用的管式反应器技术领域。包括反应器管,各相邻反应器管上下叠放,之间通过接管(3)连接,每个反应器管的输入和输出接管(3)上下相间分别设置在反应器管的两端,其上一反应器管的输出接管即为下一反应器管的输入接管,且接管(3)与反应器管(1)的一侧相切,各反应器管中设有搅拌装置,通过电机带动其工作。本发明优点是增加液固两相流动介质在流动过程中的湍流程度,加强传质传热和多相反应过程;对已经生成的结疤具有破坏和去除的作用,从而达到防止结疤的目的;大大缩短混合时间,增加设备产能;节省占地面积,减少设备投资。

Description

内环流叠管式溶出反应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土矿溶出过程所用的管式反应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溶出过程所用的一种内环流叠管式溶出反应器。
背景技术
氧化铝工业是一个典型的流程工业,涉及到矿石的溶出、沉降分离、蒸发、和分解等工序。其中,铝土矿的溶出是拜尔法生产氧化铝的最主要的工艺过程与耗热工序,溶出指标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氧化铝生产的产能和能耗指标。因此,寻求强化溶出过程的溶出工艺与装置一直是国内外氧化铝工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几年,我国所引进和消化吸收的技术和装备都是西方国家为适应三水铝石原料而研究设计的。尽管对它们也进行了针对一水硬铝石原料的消化创新,但是一些主要设备至今还不是适应一水硬铝石原料的最佳生产设备。例如,引进的法国立管式溶出器和德国的单管道溶出设备,从已进行的多年生产实际可看出,对硅高、钛高的原料结疤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高温溶出生成结疤的传热系数只有1.2~1.6,仅为钢材的1/35左右,严重影响了设备的传热效果,因此,我国氧化铝企业现有的溶出设备,无论进口的或是进口改造的,其热能利用率都很低。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氧化铝工业,使我国氧化铝工业能耗大大高于国外企业,缺乏国际竞争能力。
我国的铝土矿资源99%属于难溶性一水硬铝石型矿,这是一种高铝高硅的难溶矿石,矿石的铝硅比(A/S)低,溶出性能差。从动力学角度分析,传热表面结疤基本上可以分成三步,一是结疤物质在液相中的析出,二是结疤物质向传热表面传输,三是结疤物质在传热表面沉积。其中,第二、三步取决于动力学过程,控制动力学条件,也就是控制结疤物质向传热面的迁移和沉积,延缓结疤。而现有的管式反应器结构,是在反应器管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输入和输出接管,多相流通过输入接管进入反应器进行反应,通过输出接管流出。此结构决定了其不能有效控制动力学过程,导致结疤生成。特别是在我国氧化铝工业铝土矿管道化溶出过程中,管壁结疤问题严重、设备运转率降低、清理结疤困难以及溶出管道长度较长、占空间大、设备投资增加等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环流叠管式溶出反应器,它是通过叠管式设计及增加搅拌装置,通过加强液体搅拌增加多相反应介质在流动过程中的湍流程度,缩短均匀混合时间和反应时间,强化传热传质和多相反应过程。起搅拌作用的刮板能持续刮擦壁面从而有效控制结疤物在传热面附着,达到防止结疤的目的。
本发明的结构采用叠管式设计,各相邻反应器管上下叠放,之间通过接管3连接,每个反应器管1的输入和输出接管3上下相间,分别设置在反应器管的两端,其上一反应器管的输出接管即为下一反应器管的输入接管,且接管3与反应器管1的一侧相切(如图5所示),在各反应器管中设有搅拌装置,如图1所示;其搅拌装置是由一系列等间距的搅拌刮板4通过固定轴5联接在搅拌轴6上构成,刮板4与反应器管壁相接触,能持续刮擦反应器管壁各处,固定轴5联接在搅拌轴6上,搅拌轴6穿过法兰7与电机相连,通过电机带动其转动。如图4所示,为保证刮板在搅拌过程中互不干扰,固定轴5在搅拌轴6上沿轴向和径向均匀分布,相邻固定轴5之间互成90度角,为保证刮板在刮擦反应器管壁过程中不留死角,刮板4长度大于或等于固定轴5的间距,如图4所示。刮板4与固定轴5垂直,即刮板4与搅拌轴6保持平行或成任意角度,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调整,这样能改变流动状态,增强混合效果。固定轴5的长度保证刮板4与反应器管壁接触,与管壁接触的刮板4的端面为平面或曲面。固定轴5与搅拌轴6的联接方式为固定联接或非固定联接,其非固定联接方式是在固定轴5与搅拌轴6之间安装弹簧10,固定轴5通过套管9固定在搅拌轴6上,如图3所示,在弹簧作用下,固定轴5的长度可自由伸缩,使刮板4与反应器管1的管壁面柔性接触,利于刮板4刮擦反应器管壁。其中搅拌转速根据实际需要可自行调整。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多相流8通过接管3沿管切线,从上层反应器管流入下层反应器管,在搅拌装置搅拌的作用下,多相流8以螺旋路线在管内环流前进,在管内壁形成流动膜。
本发明的优点是:1.借助搅拌装置增加液固两相流动介质在流动过程中的湍流程度,强化传质传热和多相反应过程;2.具有刮板功能的新型搅拌装置能持续刮擦管壁各处,可防止并破坏结疤在传热面的附着,从而达到防止结疤的目的;3.在搅拌的作用下,多相流介质呈内环流流动方式,与现有管道化反应器相比,其混合时间大大缩短,从而能够增加设备产能。4.独特的叠管式设计节省了反应器的占地面积,减少设备投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固定轴与搅拌轴固定联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固定轴与搅拌轴非固定联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刮板与固定轴在反应器中的排布方式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停留时间分布曲线,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混合时间曲线,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停留时间分布曲线,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混合时间曲线,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停留时间分布曲线,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混合时间曲线,
图中1反应器管,2搅拌装置,3接管,4刮板,5固定轴,6搅拌轴,7法兰,8多相流,9套管,1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分析和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各相邻反应器管上下叠放,之间通过接管3连接,每个反应器管1的输入和输出接管3上下相间分别设置在反应器管的两端,其上一反应器管的输出接管即为下一反应器管的输入接管,且接管3与反应器管1的一侧相切,各反应器管中设有搅拌装置,通过电机带动其工作。如图2、图4、图5所示,搅拌装置的刮板4与固定轴5固定连接,固定轴5沿轴向和径向均匀焊接在搅拌轴6上,相邻固定轴5之间互成90度角,固定轴5的长度保证刮板4与反应器管1的管壁接触。本实施例中刮板4与固定轴5之间通过焊接联接,刮板4长度等于固定轴5的间距为110mm,刮板4与固定轴5垂直,刮板与搅拌轴保持平行。
其主要参数如下表所示:
  反应器管长(mm)   反应器管径(mm)   进出水口接管管径(mm)   进出水口间距(mm)   固定轴间距(mm)
  2000   200   50   1280   110
对此种反应器进行了停留时间分布实验和混合时间实验,实验中选取NaCl水溶液作为示踪剂,根据刺激-响应技术,采用脉冲示踪法来测定停留时间分布曲线,如图6所示,根据停留时间分布曲线,按以下两式计算平均停留时间 t和无因次方差σ2
t ‾ = ∫ 0 ∞ tE ( t ) dt ∫ 0 ∞ E ( t ) dt
σ 2 = ∫ 0 ∞ θ 2 E ( θ ) dθ - 1
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平均停留时间( t)   σ2(θ)
  1   107.1   0.206
  2   117.7   0.154
  3   89.5   0.209
其中:1号实验:流量1m3/h,转速200rpm
2号实验:流量1.25m3/h,转速150rpm
3号实验:流量1.5m3/h,转速250rpm
其中: t——时间,
θ——无因次时间
E(t)——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L/s,其中L为单位升,s为单位秒
同样以NaCl水溶液作示踪剂来测定混合时间:定义开始加入NaCl溶液至输出信号达到最终稳定值的95%所经过的时间为管式反应器的混匀时间tm,图7中的混合时间曲线分别是在不同的搅拌转速下测量得到的,由混合曲线计算得到的混合时间如下表所示:
  转数(rpm)   混合时间tm(秒)
  150200250300   302287264228
实施例2:如图1所示,各相邻反应器管上下叠放,之间通过接管3连接,每个反应器管1的输入和输出接管3上下相间分别设置在反应器管的两端,其上一反应器管的输出接管即为下一反应器管的输入接管,且接管3与反应器管1的一侧相切,各反应器管中设有搅拌装置,通过电机带动其工作。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搅拌装置的刮板4与固定轴5固定连接,固定轴5沿轴向和径向均匀分布在搅拌轴6上,相邻固定轴5之间互成90度角,固定轴5的长度保证刮板4与反应器管1的管壁接触。本实施例中搅拌装置的固定轴5与搅拌轴6之间为非固定联接:在刮板4与固定轴5之间安装弹簧10,固定轴5通过套管9固定在搅拌轴6上。刮板4长度大于固定轴5的间距,为165mm,刮板4与固定轴5垂直,刮板与搅拌轴保持平行。
  反应器管长(mm)   反应器管径(mm)   进出水口接管管径(mm)   进出水口间距(mm)   固定轴间距(mm)
  2000   200   50   1280   110
对此种反应器进行了停留时间分布实验和混合时间实验,实验中选取NaCl水溶液作为示踪剂,根据刺激-响应技术,采用脉冲示踪法来测定停留时间分布曲线,如图8所示,根据停留时间分布曲线,按以下两式计算平均停留时间 t和无因次方差σ2
t ‾ = ∫ 0 ∞ tE ( t ) dt ∫ 0 ∞ E ( t ) dt
σ 2 = ∫ 0 ∞ θ 2 E ( θ ) dθ - 1
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平均停留时间( t)   σ2(θ)
  1   81.5   0.391
  2   60.6   0.429
  3   44.3   0.328
其中:1号实验:流量1m3/h,转速150rpm
2号实验:流量1.25m3/h,转速250rpm
3号实验:流量1.5m3/h,转速200rpm
其中: t——时间,
θ——无因次时间
E(t)——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L/s,其中L为单位升,s为单位秒
同样以NaCl水溶液作示踪剂来测定混合时间:定义开始加入NaCl溶液至输出信号达到最终稳定值的95%所经过的时间为管式反应器的混匀时间tm,图9中的混合时间曲线分别是在不同的搅拌转速下测量得到的,由混合曲线计算得到的混合时间如下表所示:
  转数(rpm)   混合时间tm(秒)
  150200250300   296274252220
实施例3:如图1所示,各相邻反应器管上下叠放,之间通过接管3连接,每个反应器管1的输入和输出接管3上下相间分别设置在反应器管的两端,其上一反应器管的输出接管即为下一反应器管的输入接管,且接管3与反应器管的一侧相切,各反应器管中设有搅拌装置,通过电机带动其工作。如图2、图4、图5所示,搅拌装置的刮板4与固定轴5固定连接,固定轴5沿轴向和径向均匀焊接在搅拌轴6上,相邻固定轴5之间互成90度角,固定轴5的长度保证刮板4与反应器管1的管壁接触。本实施例中搅拌装置的刮板4与固定轴5之间通过焊接联接,刮板4长度等于固定轴5的间距为110mm,刮板4与固定轴5垂直,刮板与搅拌轴成30度角。
  反应器管长(mm)   反应器管径(mm)   进出水口接管管径(mm)   进出水口间距(mm)   固定轴间距(mm)
  2000   200   50   1280   110
对此种反应器进行了停留时间分布实验和混合时间实验,实验中选取NaCl水溶液作为示踪剂,根据刺激-响应技术,采用脉冲示踪法来测定停留时间分布曲线,如图10所示,根据停留时间分布曲线,按以下两式计算平均停留时间 t和无因次方差σ2
t ‾ = ∫ 0 ∞ tE ( t ) dt ∫ 0 ∞ E ( t ) dt
σ 2 = ∫ 0 ∞ θ 2 E ( θ ) dθ - 1
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平均停留时间( t)   σ2(θ)
  1   293.8   0.263
  2   211.9   0.256
  3   164.0   0.272
其中:1号实验:流量0.5m3/h,转速150rpm
2号实验:流量0.75m3/h,转速150rpm
3号实验:流量1m3/h,转速150rpm
其中: t——时间,
θ——无因次时间
E(t)——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L/s,其中L为单位升,s为单位秒
同样以NaCl水溶液作示踪剂来测定混合时间:定义开始加入NaCl溶液至输出信号达到最终稳定值的95%所经过的时间为管式反应器的混匀时间tm,图11中的混合时间曲线分别是在不同的搅拌转速下测量得到的,由混合曲线计算得到的混合时间如下表所示:
  转数(rpm)   混合时间tm(秒)
  150200250300   292278253221
上述三个实施例的停留时间分布实验和混合时间实验表明,反应器内流体流动型态接近活塞流,搅拌装置的加入大大改善了管式反应器内的混合特性,缩短了混合时间。

Claims (4)

1、一种内环流叠管式溶出反应器,包括反应器管,其特征在于各相邻反应器管上下叠放,之间通过接管(3)连接,每个反应器管的输入和输出接管(3)上下相间,分别设置在反应器管的两端,其上一反应器管的输出接管即为下一反应器管的输入接管,且接管与反应器管的一侧相切,各反应器管中分别设有搅拌装置,通过电机带动其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环流叠管式溶出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装置由一系列等间距的刮板(4)通过固定轴(5)联接在搅拌轴(6)上构成,刮板(4)与反应器管壁相接触,固定轴(5)联接在搅拌轴(6)上,搅拌轴(6)穿过法兰(7)与电机相连,通过电机带动其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环流叠管式溶出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5)在搅拌轴(6)上沿径向和轴向均匀分布,相邻固定轴(5)之间互成90度角,刮板与固定轴垂直,即刮板与搅拌轴保持平行或成任意角度,刮板长度大于或等于固定轴间距,固定轴长度保证刮板与反应器管壁接触,与管壁接触的刮板端面为平面或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内环流叠管式溶出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轴与搅拌轴之间的联接方式为固定联接或非固定联接,非固定联接方式是在搅拌装置的固定轴与搅拌轴之间安装弹簧,固定轴通过套管固定在搅拌轴上。
CNB2005100473383A 2005-09-30 2005-09-30 内环流叠管式溶出反应器 Active CN100418883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473383A CN100418883C (zh) 2005-09-30 2005-09-30 内环流叠管式溶出反应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473383A CN100418883C (zh) 2005-09-30 2005-09-30 内环流叠管式溶出反应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62814A true CN1762814A (zh) 2006-04-26
CN100418883C CN100418883C (zh) 2008-09-17

Family

ID=36747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473383A Active CN100418883C (zh) 2005-09-30 2005-09-30 内环流叠管式溶出反应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18883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3333A (zh) * 2019-06-20 2019-09-03 东北大学 一种气液固多相管式搅拌反应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91B (zh) * 1988-11-24 1991-07-17 郑州轻金属研究所 拜尔法生产氧化铝强化溶出的方法
DE19859759C1 (de) * 1998-12-23 2000-06-29 Goldschmidt Ag T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kontinuierlicher Hydrosilylierungsreaktionen
PT1453883E (pt) * 2000-12-07 2013-03-04 Grupo Petrotemex Sa De Cv Processo de preparação de poliéster de baixo custo utilizando um reactor tubular
CN2463045Y (zh) * 2000-12-15 2001-12-05 武汉新景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管式反应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3333A (zh) * 2019-06-20 2019-09-03 东北大学 一种气液固多相管式搅拌反应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18883C (zh) 2008-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68955A (zh) 带有异型扰流板的絮凝反应器
WO2015106562A1 (zh) 一种长桨短叶片复合搅拌器
CN2864552Y (zh) 螺旋折流板高效换热器
CN1762814A (zh) 内环流叠管式溶出反应器
CN102147199A (zh) 一种自洁型换热器
CN215327362U (zh) 一种微晶软化水处理设备
CN1455698A (zh) 反应器
CN102091572B (zh) 一种合成橡胶用聚合反应器
CN100494104C (zh) 螺旋式自循环生物反应器
CN1904030A (zh) 卧式隔板酒精发酵罐
CN217246965U (zh) 一种循环冷却油再处理装置
CN113526725A (zh) 一种铸造用废水处理装置
CN1817912A (zh) 一种烯烃聚合反应器
CN204265755U (zh) 用于联合厌氧的具备除浮渣能力的cstr反应器
CN2680666Y (zh) 氯乙烯悬浮聚合的大型聚合釜
CN209872941U (zh) 高含固卧式推流厌氧反应器
CN216106967U (zh) 分区搅拌干式厌氧发酵装置
CN214611709U (zh) 一种机械絮凝池
CN220861190U (zh) 一种适用淤浆聚合固液两相体系的搅拌组件及搅拌装置
CN216808472U (zh) 一种钢材酸洗废液回收利用装置
CN217490074U (zh) 一种废矿物油过滤沉降装置
CN216890570U (zh) 一种污水处理中的污泥减量化池
CN215586768U (zh) 一种磷石膏洗涤系统
CN210683315U (zh) 一种化工循环水零排放处理装置
JP7242374B2 (ja) 水処理システム、整流部材及び水処理システムの更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