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60079A - 横向半岛式造船方法 - Google Patents
横向半岛式造船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60079A CN1760079A CN 200410067222 CN200410067222A CN1760079A CN 1760079 A CN1760079 A CN 1760079A CN 200410067222 CN200410067222 CN 200410067222 CN 200410067222 A CN200410067222 A CN 200410067222A CN 1760079 A CN1760079 A CN 176007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ock
- floating
- latter half
- hull
- practic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ip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横向半岛式造船方法,属于造船技术领域。该方法主要包括:根据船坞的宽度来划定后半艘船的建造长度,并确定搭载区域和分段数量;采用一台下小车为主钩,两台上小车为副钩来进行搭载方案;在船坞内进行分段或总段的吊装。船体上浮过程中,整艘船和后半艘船在船坞内同时起浮;起浮流程包括起浮,转向90度,移位,落墩。利用本方法可以充分利用船坞内单船建造后剩余的长度,显著提高船坞的利用率与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造船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船坞内横向半岛式造船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船厂来说,船坞是最核心的生产设施,提高船坞的利用率与效率就是提高船厂的造船吨位与效益。船坞的原始设计一般是根据某一船型的最大尺寸要求而设计制定的,在此船坞内只能建造一条船。
要在一个船坞内制造两艘船,通常采用纵向半串联造船法,纵向半串联造船法是指一艘半船在一个船坞中建造时的方法是前后纵向布置,呈串联状态,也就是说,船坞在设计时考虑到最佳造船方法即成本最大利用率。对于纵向半串联造船法,半艘船无需在船坞内转向,只需纵向移位。但如果船坞的长度尺寸不能满足纵向半串联造船法串联制造两艘船的要求就不能采用该方法。如果要造较小的船舶,并且船坞内无法并行建造两艘船,也无法采用纵向半串联建造的情况下,就会浪费船坞内的空余面积。
而采用横向半岛式造船法,要考虑到布置的半艘船舶长度能否起浮,也就是说要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压载舱,长度一定并满足起浮条件后,也只能对机舱区域搭载进行划分,一部分机舱分段只能在移位后再搭载,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横向半岛式造船方法,该方法在船坞内采用横向建造船舶,这样即使要造较小的船舶,并且船坞内无法并行建造两艘船,也无法采用纵向半串联建造的情况下,也不会浪费船坞内的空余面积,提高了船坞的利用率与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将起浮流程由原来纵向半串联造船法的“起浮→移位→落墩”修改为“起浮→转向90度→移位→落墩”,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船坞的宽度来划定艉段的建造长度,并确定搭载区域和分段数量;
b.在船坞内进行分段或总段的吊装;
c.船体上浮过程中,整艘船和后半艘船艉段在船坞内同时起浮,起浮顺序为:整膄船先起浮,然后后半艘船起浮;
d.在后半艘船的甲板、娓部平台、机舱平台上的四周安装临时带缆桩和导缆孔,并用钢丝绳与坞边的牵引小车、绞缆车连接,在船舶处于起浮状态时,四周与牵引小车、绞缆车连接的钢丝绳开始逐渐收紧,后半艘船起浮平稳后首先A、B点(牵引小车3、绞缆车4连接的点)二根钢丝绳收紧,让船舶靠近坞边的靠靶,然后,牵后半艘船牵着C点(牵引小车5连接的点)的牵引小车开始慢慢地朝坞门方向移动,反方向的一根钢丝逐渐放松,围绕B点(绞缆车4所牵引的点)慢慢旋转,转30-50度后,用一艘拖轮来牵引后半艘船,然后再转成90度,后半艘船拖到位后,即可关闭闸门,然后用后半艘船四周的牵引小车和绞缆机来牵引,对后半艘船进行定位。
根据600吨行车的特点,横向建造法中的机舱区域总组分段的吊环位置,是以FR47号舱壁为底,作一等腰三角形,吊环布置在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分段是采用一台下小车为主钩,两台上小车为副钩来进行搭载方案。
为了保证整艘船出坞后,后半艘船能直接移到位,在整艘船未起浮前先做好后半艘船艉段的坞墩布置,并在后半艘船定位后,移除多余坞墩。这样就能使整个流程做到一气呵成,省去在整艘船出坞后,抽水,布置坞墩,放水,再进行后半艘船的转向、移动、定位。
本发明提供的横向半岛式造船方法具有这样的有益效果,即充分利用了船坞内的剩余空间,并由于可以提前在船坞内进行分段,使每条船舶在船坞内的生产周期大幅度的缩短,显著提高了船厂的造船吨位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横向半岛式建造位置示意图。
图2是横向半岛式建造移位示意图。
图3是101,102总段纵向建造吊环布置图。
图4是101,102总段横向建造吊环布置图。
图5是522/532横向建造吊马布置图。
图6是522/532纵向建造吊马布置图。
图7是后半艘船H1013散货船和整艘船H1010船艉部坞墩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二号船坞尺度为360m×76m,整艘船H1010船(2),总长为288m,型宽51m,整艘船H1010船(2)的艏部与船坞的后壁间存在60m左右的长度。后半艘船H1013散货船(1)的主尺度为总长289m,型宽42m。
在制订起浮工艺前:
1.通过对该散货船的起浮状态分析,在满足起浮的基本条件下,根据二号船坞的宽度76米来划定艉段的建造长度为68米,对角线为72米(旋转半径),也就是在二号船坞内采用横向建造17.5万吨后半艘船H1013船(1),并确定搭载区域和分段数量。
2.对船舶在转向移位过程中,外形尺寸与船坞之间保持有一定的安全操作间距。在转向时,船体最大对角线尺寸必须小于船坞宽度加上船与坞壁的最小操作距离。
3.船体移位落墩的测量条件必须做好,包括起浮中的船体密性、压载平衡等。
起浮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起浮前,散货船的船体结构:机舱艉部与货舱区域分段装焊作业结束。
2.散货船艉段的前后临时水尺标志完成,船坞内原理论中心线和二条直剖线驳到主船体上,并作好标记,用激光仪把中心线驳到坞门上,作为艉段移位时使用,在船体的两侧和坞壁两侧作好肋骨定位标志。
3.所述散货船上的临时带缆桩和导缆孔安装到位,船体与坞壁之间设置靠把,所述散货船上的首端管弄及尾轴出口处的封板密封,并关闭有关阀门。根据起浮项目完整性确认表要求,对船体作一次全面的检查。为了防止管系和阀门等泄漏发生,准备快速水泥和抽水机等。
4.船体上浮过程中,整艘船H1010船(2)和后半艘船H1013散货船(1)艉段在船坞内同时起浮,起浮顺序为:整艘船H1010船(2)先起浮,吃水约3.51m,然后后半艘船H1013散货船(1)起浮,吃水约4.5m。如果艏艉产生倾斜时,吃水差大于0.5m,加压铁或压载水调整纵向平衡。横倾>50mm时,通过左右加压铁或压载水调整横向平衡;
5.在后半艘船H1013散货船(1)的甲板和艉部平台上的四周安装临时带缆桩和导缆孔,并用φ38mm钢丝绳与坞边的牵引小车(3、5)、绞缆车(4、6)连接,在船舶处于起浮状态时,四周与牵引小车(3、5)、绞缆车(4、6)连接的钢丝绳开始逐渐收紧,后半艘船H1013散货船(1)艉段起浮平稳后首先A、B点(牵引小车3、绞缆车4连接的点)连接的二根钢丝绳收紧,让船舶靠近坞边的靠靶,然后,牵着C点(牵引小车5连接的点)的小车开始慢慢地朝坞门方向移动,反方向的一根钢丝一点点放松,围绕B点(绞缆车4所牵引的点)慢慢旋转,转40度后,用一艘拖轮(7)来牵引后半艘船H1013散货船(1),再转50度。再移位220M,散货船艉段拖到位后,即可关闭闸门,然后用后半艘船H1013散货船(1)四周的牵引小车和绞缆机来牵引,对后半艘船H1013散货船(1)艉段进行定位。
6.船舶落墩前,要求艏艉吃水差小于200mm,横倾差小于50mm。船坞抽水时,船底离坐墩位置还差500mm时,暂停抽水。操作人员根据艉、舯激光位置立即将船拉正,确定船体位置正确后,立即抽水,直到坐墩结束。在船体落墩位后,对船体的基线再做一次检查,并重新确认中心线。
在船坞内进行分段或总段的吊装,吊环的设置是关键。由于600吨行车的三只吊钩是直线运行,一只下小车,二只上小车,无法象龙门高吊那样可旋转。
在二号船坞内采用横向建造法,与纵向建造方法中的吊装方案是完全不同的。纵向建造方法如图3所示,如机舱区域101,102总组分段,纵向建造法的吊环是以距船舯第五号纵骨+200的构架位置线L5+200(12)为底边作一等腰三角形来布置,吊环布置在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而横向建造法如图4所示,横向建造法的101,102总组分段的吊环位置,是以FR47号舱壁隔舱(11)为底,作一等腰三角形,吊环布置在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并通过对总段的受力分析、来布置吊环(9、10)和选用吊环型号。
但是此总段的吊装难点是钢丝绳的配置,根据600吨行车的吊排特点,下小车吊排上的钢丝绳,按常规是无法直接与总段上8只B型吊环连接,因为8只吊环的布置成八字型。在本发明的实施过程中,须经过计算来配置下小车吊排的每组钢丝绳的长度,长度公差应控制在吊排所能调节平衡的范围之内,保证每只吊环受力均匀。
如图5所示,对于散货船横向建造中的521/31、522/32等分段,采用一台下小车(14)为主钩,2台上小车(13)为副钩来进行搭载方案。与纵向方式下的521/31、522/32等分段的吊装方案也是不同的,纵向建造如图6所示,是用2台上小车(13)为主钩,一台下小车(14)3号钩为副钩。
采用横向建造,对吊环布置的要求也就更高。在实际施工中,一只分段、总段的重心是由钢结构重量和舾装重量等合计而成。重心计算的误差,对2台上小车作主钩来吊分段或总段的话,可以用二只主钩中的任何一只吊钩来调整前后平衡。如果用一只吊钩作主钩来吊的话,就可能产生左右或前后无法达到平衡。
二号船坞中,17.5万吨散货船横向搭载的31只分段中,需要调整吊环位置的,基本上与102总段、522/32总组分段相似。
为了保证H1010船出坞后,H1013散货船能直接移到位,需要在主起浮前把散货船的坞墩根据施工时的《坞内分段搭载划线图》以及《坞墩布置图》布置好,如图7所示。为了保证散货船的坞内楞木水平符合要求,首先对H1010船的船底水平进行测量,测量公差±25mm,如超过此公差,船底1800mm的高度需要进行调整,重新设定一个水平高度。
对高度大于1800+25mm的坞墩在H1010船出坞时,一同拆除。如果此坞墩与散货船合用,就在此旁增加一只坞墩。
Claims (8)
1.一种横向半岛式造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船坞的宽度来划定艉段的建造长度,并确定搭载区域和分段数量;
b.在船坞内进行分段或总段的吊装;
c.船体上浮过程中,整艘船和后半艘船在船坞内同时起浮,起浮顺序为:整艘船先起浮,然后后半艘船起浮;如发生倾斜,则通过调整加压铁或压载水来调整纵向或横向平衡;
d.在后半艘船(1)的甲板和机舱平台上的四周安装临时带缆桩和导缆孔,并用钢丝绳与坞边的牵引小车(3、5)、绞缆车(4、6)连接,在船舶处于起浮状态时,四周与牵引小车(3、5)、绞缆车(4、6)连接的钢丝绳开始逐渐收紧,后半艘船(1)起浮平稳后首先牵引小车(3)、绞缆车(4)连接的二根钢丝绳收紧,让船舶靠近坞边的靠靶,然后,牵后半艘船的牵引小车(5)开始慢慢地朝坞门方向移动,反方向的一根钢丝逐渐放松,围绕绞缆车(4)所牵引的点慢慢旋转,转30-50度后,用一艘拖轮(7)来牵引后半艘船,然后再转成90度,后半艘船(1)拖到位后,即可关闭闸门,然后用后半艘船(1)四周的牵引小车和绞缆机来牵引,对后半艘船(1)进行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半岛式造船方法,其特征是,步骤b所述的分段或总段的吊装,其机舱区域总组分段的吊环位置,是以FR47号舱壁(11)为底,作一等腰三角形,吊环布置在等腰三角形的顶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半岛式造船方法,其特征是,步骤b所述分段的搭载,采用一台下小车(14)为主钩,两台上小车(13)为副钩来进行搭载方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半岛式造船方法,其特征是,在整艘船未起浮前先做好后半艘船的坞墩布置,并在后半艘船定位后,移除多余坞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半岛式造船方法,其特征是,船舶在移位后落墩前,要求艏艉吃水差小于150-200mm,横倾差小于40-60mm。船坞抽水时,船底离坐墩位置还差400-600mm时,暂停抽水;操作人员根据艏、艉、舯激光数据立即将船拉正,确定船体位置正确后,立即抽水,直到坐墩结束;在船体落墩位后,对船体的基线再做一次检查,并重新确认中心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半岛式造船方法,其特征是,在步骤d的移位过程中,外形尺寸与船坞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操作间距,在转向时,船体最大对角线尺寸小于船坞宽度加上船与坞壁的最小操作距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半岛式造船方法,其特征是,是在步骤c所述的起浮之前,完成散货船艉段的前后临时水尺标志,船坞内原理论中心线和二条直剖线驳到主船体上,并作好标记,用激光仪把中心线驳到坞门上,作为艉段移位时使用,在船体的两侧和坞壁两侧作好肋骨定位标志;.将散货船上的临时带缆桩和导缆孔安装到位,在船体与坞壁之间设置靠把,所述散货船上的首端管弄及尾轴出口处的封板密封,并关闭有关阀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横向半岛式造船方法,其特征是,在整艘船起浮前,首先对整艘船的船底水平进行测量,测量公差±25mm,如超过此公差,为船底1800mm的高度重新设定一个水平高度。对高度大于1800+25mm的坞墩在整艘船出坞时,一同拆除;如果此坞墩与后半艘船合用,就在此旁增加一只坞墩。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4100672221A CN100354179C (zh) | 2004-10-15 | 2004-10-15 | 横向半岛式造船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4100672221A CN100354179C (zh) | 2004-10-15 | 2004-10-15 | 横向半岛式造船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60079A true CN1760079A (zh) | 2006-04-19 |
CN100354179C CN100354179C (zh) | 2007-12-12 |
Family
ID=36706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6722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4179C (zh) | 2004-10-15 | 2004-10-15 | 横向半岛式造船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354179C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87652A (zh) * | 2009-08-07 | 2011-03-23 |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 船体总段移位方法 |
CN102092458A (zh) * | 2009-12-09 | 2011-06-15 | 江苏新世纪造船有限公司 | 超大型船舶坞内漂浮二次定位工艺 |
CN104890834A (zh) * | 2015-06-10 | 2015-09-09 |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 一种利于船舶坐墩的尾部宽平线型结构 |
CN107914841A (zh) * | 2017-11-09 | 2018-04-17 | 江苏新扬子造船有限公司 | 一种坞门水下定位安装装置及安装方法 |
CN112093005A (zh) * | 2020-08-10 | 2020-12-18 | 广州文冲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 一种多船共用坞墩的排墩方法 |
CN113942620A (zh) * | 2021-10-27 | 2022-01-18 |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船坞利用率的船位布置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425717B2 (zh) * | 1974-03-20 | 1979-08-30 | ||
US5269246A (en) * | 1991-04-01 | 1993-12-14 | Metro Machine Corporation | Vessel hull construction and method |
CN1131159C (zh) * | 2001-03-08 | 2003-12-17 | 上海交通大学 | 船舶艉总段在船坞内的二次定位装置 |
-
2004
- 2004-10-15 CN CNB2004100672221A patent/CN10035417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87652A (zh) * | 2009-08-07 | 2011-03-23 |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 船体总段移位方法 |
CN101987652B (zh) * | 2009-08-07 | 2013-04-03 |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 船体总段移位方法 |
CN102092458A (zh) * | 2009-12-09 | 2011-06-15 | 江苏新世纪造船有限公司 | 超大型船舶坞内漂浮二次定位工艺 |
CN104890834A (zh) * | 2015-06-10 | 2015-09-09 |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 一种利于船舶坐墩的尾部宽平线型结构 |
CN107914841A (zh) * | 2017-11-09 | 2018-04-17 | 江苏新扬子造船有限公司 | 一种坞门水下定位安装装置及安装方法 |
CN112093005A (zh) * | 2020-08-10 | 2020-12-18 | 广州文冲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 一种多船共用坞墩的排墩方法 |
CN113942620A (zh) * | 2021-10-27 | 2022-01-18 |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船坞利用率的船位布置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354179C (zh) | 2007-12-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711766B (zh) | 自升下潜式水下作业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 |
TWI314536B (en) | Method for building ship on ground and launching ship using skid launching system | |
CN101920766B (zh) | 一种船舶建造方法 | |
KR20140024469A (ko) | 수직 가변형 해양 세일 시스템 | |
CN107792303B (zh) | 一种半潜式海洋起重平台及其操作方法 | |
CN109319045B (zh) | 一种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隔舱中间产品的建造方法 | |
CN101544268A (zh) | 船舶建造中半宽型双跨总组搭载方法 | |
CN101920771A (zh) | 一种船舶建造中的出坞压载方法 | |
CN110877705B (zh) | 一种大型集装箱船舭部压载舱结构的修复方法 | |
CN110099845A (zh) | 自推进自升式船舶 | |
CN207045637U (zh) | 一种浮式客船码头 | |
CN104097750B (zh) | 一种多功能维保船 | |
CN104554649B (zh) | 超大型海洋工程整装拆分模块绑扎的跨洋运输方法 | |
CN106006408A (zh) | 一种大型船体艉机舱总段的整体运输吊装方法 | |
CN102328727A (zh) | 深水铺管起重船的重型海洋工程起重机底座的分段方法 | |
CN103803036A (zh) | 大型船舶利用气囊下水的工艺 | |
CN103640909B (zh) | 大型构件滚装装船方法 | |
CN1760079A (zh) | 横向半岛式造船方法 | |
CN107856819A (zh) | 浮动船厂及浮动式舰船维修和建造方法 | |
Fujiwara et al. |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and estimation on wind forces for a container ship | |
CN112046694B (zh) | 一种基于无人货驳的改造方法及坐底式全回转起重驳船 | |
KR101115168B1 (ko) | 해상 크레인의 운용 방법 | |
CN211281408U (zh) | 一种用于工程船舶异位落墩的辅助定位工装 | |
CN2920818Y (zh) | 吊舱式电推进装置与船台安装结构 | |
CN201538941U (zh) | 一种码头浮桥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212 Termination date: 20121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