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54224A - 记录和再现装置、记录装置、编辑装置、信息记录介质、记录和再现方法,记录方法和编辑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记录和再现装置、记录装置、编辑装置、信息记录介质、记录和再现方法,记录方法和编辑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54224A
CN1754224A CNA200380109964XA CN200380109964A CN1754224A CN 1754224 A CN1754224 A CN 1754224A CN A200380109964X A CNA200380109964X A CN A200380109964XA CN 200380109964 A CN200380109964 A CN 200380109964A CN 1754224 A CN1754224 A CN 17542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ime period
decoding
parts
rea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38010996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86318C (zh
Inventor
冈田孝文
后藤芳稔
坂内达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542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542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8631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8631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05Reproducing at a different information rate from the information rate of recording
    • G11B27/007Reproducing at a different information rate from the information rate of recording reproducing continuously a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i.e. repeat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2Editing, e.g. varying the order of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record carriers
    • G11B27/031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 G11B27/034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on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2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 G11B27/105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of operating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11B2020/1062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20/10916Seeking data on the record carrier for preparing an access to a specific address

Abstract

一种记录和再现装置,包括:第一解码部件,用于输出通过解码所累积的第一数据而产生的第一解码数据;第二解码部件,用于输出通过解码所累积的第二数据而产生的第二解码数据;以及控制部件,用于计算第一时间段以及第二时间段,其中第一时间段是从所述读取部件从读取完成点到读取开始点的查找操作的开始点直到所述第一解码部件完成所述第一解码数据的输出的时间段,以及第二时间段是从所述查找操作的开始点直到所述第二解码数据被允许由所述第二解码部件输出的时间段,并且比较所计算的第一时间段的长度和所计算的第二时间段的长度。

Description

记录和再现装置、记录装置、编辑装置、信息记录介质、记录和再现 方法,记录方法和编辑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无缝再现多条实时数据的记录和再现装置、记录装置、编辑装置、信息记录介质、记录和再现方法,记录方法和编辑方法。
背景技术
一种具有扇区结构的典型信息记录介质是光盘。由于光盘的记录密度和容量在近年来得到提高,所以包括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的实时数据被记录和编辑来用于更大范围的应用。
将会描述使用剪切编辑来执行的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的常规同时再现。
首先,参照图16,描述同时再现两条实时数据的再现装置660。图16中示出的再现装置660包括:拾取器654,用于将数据记录到信息记录介质(光盘)655中或从信息记录介质655中再现实时数据;再现缓存器A 650,用于累积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655中读出的实时数据656;解码器A 651,用于对累积在再现缓存器A 650中的实时数据656进行解码;再现缓存器B 652,用于累积已经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655中读出的实时数据657;以及解码器B 652,用于对累积在再现缓存器B 652中的实时数据657进行解码。
在同时再现中,当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中读出数据时,该数据被累积在所述再现缓存器中。除非在拾取器的查找操作时再现缓存器为空,否则所述实时数据的再现就不会中断。在图16中示出的再现装置660中,“Vt”表示拾取器654和再现缓存器A 650之间以及拾取器654和再现缓存器B 652之间的数据传送率。“Vd”表示再现缓存器A 650和解码器A 651之间以及再现缓存器B 652和解码器B 653之间的数据传送率。(再现缓存器A 650和解码器A 651之间的数据传送率可以表示为“Vd1”,再现缓存器B 652和解码器B 653之间的数据传送率可以表示为“Vd2”)。
图17示出了以包括多条音频数据和多条视频数据的单元对连续记录区域执行剪切编辑的典型方法。根据剪切编辑,在已经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中的实时数据中顺序设定读取开始点(称为“入”点)和读取结束点(称为“出”点),从而使得数据的多个记录区域能够被顺序地再现。在这个实例中,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的记录区域不是基于全程查找时间而是基于短程访问条件(比如,精细查找时间)来确定的。在剪切编辑中从最里面的部分到最外面的部分的访问操作成为必需的情况下,可以在数据的多个记录区域被再现之后使得全程查找操作成为可能。
在图17中,从信息记录介质的里面部分到外面部分交替地放置其中记录视频数据的记录区域G10、G12和G14以及其中记录音频数据的记录区域的G11、G13和G15。虽然没有示出,但是在记录区域G13和记录区域G14之间存在有多个记录区域。如图17所示,分别为在记录区域G10和G11中记录的数据设置“入”点IG10和IG11。如图17所示,分别为在记录区域G14和G15中记录的数据设置“出”点OG14和OG15。记录区域G16是记录区域G10的一部分,记录区域G17是记录区域G11的一部分。记录区域G18是记录区域G14的一部分,记录区域G19是记录区域G15的一部分。记录区域G16是记录区域G10中从设置“入”点IG10的位置到记录区域G10的终点的区域。记录区域G17是记录区域G110中从设置“入”点IG11的位置到记录区域G11的终点的区域。记录区域G18是记录区域G14中从记录区域G14的起点到设置“出”点OG14的位置的区域。记录区域G19是记录区域G15中从记录区域G15的起点到设置“出”点OG15的位置的区域。
参照图17的部分(a),描述即使在从记录区域G16、G17、G12、G13到记录区域G18和G19的数据再现之后执行查找操作(图17的部分(b))时也允许同时再现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的条件。
图17的部分(b)示意性地示出拾取器的查找操作。访问时间包括记录区域G16的读取时间R31,查找时间Tf1,记录区域G17的读取时间R32,查找时间Tfi,记录区域G12的读取时间RV,查找时间Tfj,记录区域G13的读取时间RA,查找时间Tf2,记录区域G18的读取时间R33,查找时间Tf3,记录区域G19的读取时间R34,查找时间Ta。假设在记录区域G13和记录区域G18之间存在有多个记录区域。因此,假设记录区域G12和G13和多个记录区域的总读取时间等于读取记录区域G12和G13所需的时间的P倍。从视频数据的记录区域到音频数据的记录区域的查找时间由Tfj表示,而从音频数据的记录区域到视频数据的记录区域的查找时间由Tfi表示。与在记录区域G13和记录区域G18之间存在的记录区域的位置对应的查找时间Tfj和查找时间Tfi由字母i和j表示。
与读取时间R31、R32、RV、RA、R33和R34相对应的从信息记录介质读取的总(net)读取时间分别是TinV、TinAa、TcV、AcAa、Toutv以及ToutAa。
关于视频数据的条件由下述公式表示。
YV÷VdV≥(TinV+Yf1+TinAa+P×(TcV+Tfj+Tfi+TcAa)
+Tf2+ToutV+Tf3+ToutAa)+Ta+(P+2)×(a+b)×Ts)
YV=(TinV+P×TcV+ToutV)×Vt
关于音频数据的条件由下述公式表示。
YA÷VdA≥(TinV+Tf1+TinAa+P×(TcV+Tfj+Tfi+TcAa)
+Tf2+ToutV+Tf3+ToutAa)+Ta+(P+2)×(a+b)×Ts)
YA=(TinAa+P×TcAa+ToutAa)×Vt
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的同时再现的条件由下述公式表示。
YV÷VdV≥(Tf1+Tf2+Tf3+P×(Tfj+Tfi)+Ta+(P+
2)×(a+b)×Ts)×Vt÷(Vt-VdV-VdA)
YA÷VdA≥(Yf1+Tf2+Tf3+P×(Tfj+Tfi)+Ta+(P+
2)×(a+b)×Ts)×Vt÷(Vt-VdV-VdA)
由于长度为YA的数据的再现时间等于长度为YV的数据的再现时间,
YA÷VdA=YB÷VdV
由于长度为YcV的数据再现时间等于长度为YcA的数据再现时间,
YcV÷VdV=YcA÷YdA
YcV=TcV×Vt和
YcA=TcAa×Vt
在上述公式中,字母表示下述意义:
P:在剪切编辑区域中可被完全连续读取的记录区域的数目(P≥0):
YV:待再现的视频数据的总长度;
YA:待再现的音频数据的总长度;
VdV:视频数据的数据率;
VdA:音频数据的数据率;
Tf1:从记录区域G16到记录区域G17的查找时间;
Tf2:从记录区域G13到记录区域G18的查找时间;
Tf3:从记录区域G18到记录区域G19的查找时间;
Ta:从记录区域G19到下一个记录区域的查找时间;
a:在视频数据的记录区域G16,G12和G18中的每个中跳过的ECC块的数目;
b:在音频数据的记录区域G17,G13和G19中的每个中跳过的ECC块的数目;
Ts:记录一个ECC块所需要的时间;
Vt:从信息记录介质中读取数据的速率;
YcV:记录区域G12中的视频数据的长度;和
YcA:记录区域G13中的音频数据的长度。
根据同时再现的条件,获得值P。鉴于所获得的值P和短距离访问时间,可以确定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的每个的记录区域的最小长度。通过以交织的方式记录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来执行无缝再现,从而使得记录区域的数目小于所获得的值P。
在图17的例子中,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被分开记录。在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被记录在连续区域中的情况下,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之间的查找操作并不是必需的。因此,可以放宽无缝再现的条件(参见,例如,日本申请No.2002-252097(图17和20))。
上述传统技术并没有考虑由于被压缩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的解码操作而产生的延时或可变比特率。因此,存在一个问题,即虽然可以实现使被编辑的实时数据的无缝再现成为可能的确定结果,但是由于视频数据或音频数据被中断,所以实际的再现不会导致无缝再现。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记录和再现装置包括:读取部件,用于从信息记录介质中读取包括视频和音频数据的第一数据以及包括视频和音频数据的第二数据;第一缓存器部件,用于临时累积所述读取的第一数据;第二缓存器部件,用于临时累积所述读取的第二数据;第一解码部件,用于输出通过解码所述累积的第一数据而产生的包括视频和音频数据的第一解码数据;第二解码部件,用于输出通过解码所述累积的第二数据而产生的包括视频和音频数据的第二解码数据;第一设置部件,用于设置所述第一数据的读取完成点;第二设置部件,用于设置所述第二数据的读取开始点;以及控制部件,用于计算第一时间段以及第二时间段,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是从所述读取部件从所述读取完成点到所述读取开始点的查找操作的开始点直到所述第一解码部件完成所述第一解码数据的输出的时间段,以及所述第二时间段是从所述查找操作的开始点直到所述第二解码数据被允许由所述第二解码部件输出的时间段;并且比较所述计算的第一时间段的长度和所述计算的第二时间段的长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计算的第一时间段包括一时间段,该时间段是通过从通过利用与所述第一数据相对应的比特率来除从所述第一数据的读取开始点到所述第一数据的读取完成点的数据量而获得的时间段中减去读取从所述第一数据的读取开始点到所述第一数据的读取完成点的数据所需的时间段而获得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数据包括在所述第一数据的读取开始点和所述第一数据的读取完成点之间的多个数据部分。所述多个数据部分中的每个与一个比特率相关联。所述计算的第一时间段包括一时间段,该时间段是通过从表示多个时间段的总和的时间段中减去读取从所述第一数据的读取开始点到所述第一数据的读取完成点的数据所需的时间段而获得的,其中,所述多个时间段是通过利用与所述多个数据部分中的每个相对应的一个比特率来除所述多个数据部分中的每个的数据量而获得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与所述多个数据部分当中的第m个数据部分相关联的比特率不同于与所述多个数据部分当中的第n个数据部分相关联的比特率,其中m是整数,n是不同于m的整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数据包括在所述第一数据的读取开始点和所述第一数据的读取完成点之间的多个数据部分。所述计算的时间段包括一时间段,该时间段是从当所述多个数据部分中的一个数据部分被输入到所述第一解码部件时直到所述第一解码部件输出通过解码所述多个数据部分中的该一个数据部分而产生的解码的数据的时间段。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存器部件包括跟踪缓存器部件和VBV缓存器部件。所述计算的第一时间段包括在其期间所述多个数据部分中的一个数据部分在所述VBV缓存器部件中被累积的时间段。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数据包括从所述第一数据的读取开始点到所述第一数据的读取完成点的多个数据部分。所述多个数据部分中的每个与一个比特率相关联。所述第一缓存器部件包括跟踪缓存器部件和VBV缓存器部件。所述计算的第一时间段是TA,TA被表示为TA=∑(V(i)/VdV(i))-∑(Tr(i)+a(i)×Ts)+TdlyA,其中:
V(i)是在所述多个数据部分当中的第i个数据部分的数据量,其中i是整数;
VdV(i)是与所述第i个数据部分相关联的比特率;
TR(i)是读取所述第i个数据部分所需要的时间段;
a(i)是在其中记录有所述第i个数据部分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区域中存在的有缺陷的ECC块的数目;
Ts是跳过一个ECC块所需要的时间段;和
TdlyA是一个时间段,该时间段是表示以下时间段总和的时间段:其中所述多个数据部分中的一个数据部分在所述VBV缓存器部件中被累积的时间段;以及从当所述多个数据部分中的该一个数据部分被输入到所述第一解码部件时直到所述第一解码部件输出通过解码所述多个数据部件中的该一个数据部分而产生的解码的数据的时间段。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计算的第二时间段包括:所述读取部件从所述读取完成点到所述读取开始点的查找操作所需要的时间段,以及从当所述第二数据中的至少一部分被输入到所述第二解码部件时直到所述第二解码部件输出通过解码所述第二数据中的该至少一部分而产生的解码的数据的时间段。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计算的第二时间段包括在其期间所述第二数据中的该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第二缓存器部件中被累积的时间段。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计算的第二时间段包括:所述读取部件从所述读取完成点到所述读取开始点的查找操作所需要的时间段,以及从当所述第二数据中的至少一部分被输入到所述第二解码部件时直到所述第二解码部件输出通过解码所述第二数据中的该至少一部分而产生的解码的数据的时间段。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计算的第二时间段包括在其期间所述第二数据中的该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第二缓存器部件中被累积的时间段。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计算的第二时间段包括:所述读取部件从所述读取完成点到所述读取开始点的查找操作所需要的时间段;以及预解码处理所需要的时间段,所述预解码处理用于获得用来对与所述第二数据的所述读取开始点对应的数据进行解码的指定数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计算的第二时间段是TB,TB被表示为TB=Tf+Tb+TdlyB+Tin,其中:
Tf是所述读取部件从所述读取完成点到所述读取开始点的查找操作所需要的时间段,
Tb是用于读取在从查找操作的所述开始点直到与所述读取开始点对应的数据被读取的时间段期间可读取的数据所需要的时间段,
TdlyB是一个时间段,该时间段表示以下时间段的总和:其所述第二数据中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第二缓存器部件中被累积的时间段;以及从当所述第二数据中的该至少一部分被输入到所述第二解码部件时直到所述第二解码部件输出通过解码所述第二数据中的该至少一部分而产生的解码的数据的时间段,和
Tin是用于预解码处理所需要的时间段,所述预解码处理用于获得用来对与所述第二数据的所述读取开始点对应的数据进行解码的指定数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计算的第二时间段是TB,TB被表示为TB=Tf+Tb+TdlyB+Tin,其中:
Tf是所述读取部件从所述读取完成点到所述读取开始点的查找操作所需要的时间段,
Tb是用于读取在从所述查找操作的开始点直到与所述读取开始点对应的数据被读取的时间段期间可读取的数据所需要的时间段。
TdlyB是一个时间段,该时间段表示以下时间段的总和:所述第二数据中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第二缓存器部件中被累积的时间段;以及从当所述第二数据中的该至少一部分被输入到所述第二解码部件时直到所述第二解码部件输出通过解码所述第二数据中的该至少一部分而产生的解码的数据的时间段,和
Tin是用于预解码处理所需要的时间段,所述预解码处理用于获得用来对与所述第二数据的所述读取开始点对应的数据进行解码的指定数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记录和再现装置还包括写入部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数据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二数据的至少一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写入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中。当确定所述计算的第一时间段的长度小于所述计算的第二时间段的长度时,所述控制部件控制所述写入部件来改变所述第一数据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二数据的至少一部分中至少一个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中的记录位置,使得所述第一时间段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段的长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部件控制所述写入部件来改变所述第一数据的该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二数据的该至少一部分中具有较小数据量的那个的记录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数据包括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一视频数据;所述第二数据包括第二音频数据和第二视频数据;以及所述控制部件控制所述写入部件,使得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二音频数据被彼此相邻地记录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上,并且使得所述第一视频数据和第二视频数据被彼此相邻地记录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信息记录介质是光学介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信息记录介质是半导体存储器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记录装置,用于在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将要由再现装置再现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再现装置包括:读取部件,用于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中读取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第一缓存器部件,用于临时累积所述读取的第一数据;第二缓存器部件,用于临时累积所述读取的第二数据;第一解码部件,用于输出通过对所述累积的第一数据进行解码而产生的第一解码数据;以及第二解码部件,用于输出通过对所述累积的第二数据进行解码而产生的第二解码数据。所述记录装置包括:第一设置部件,用于设置所述第一数据的读取完成点;第二设置部件,用于设置所述第二数据的读取开始点;以及所述控制部件,用于计算第一时间段以及第二时间段,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是从所述读取部件从所述读取完成点到所述读取开始点的查找操作的开始点直到所述第一解码部件完成所述第一解码数据的输出的时间段,以及所述第二时间段是从所述查找操作的开始点直到所述第二解码数据被允许由第二解码部件输出的时间段;并且比较所述计算的第一时间段的长度和所述计算的第二时间段的长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记录装置还包括写入部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数据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二数据的至少一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写入到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中,其中,所述控制部件控制所述写入部件来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中写入所述第一数据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二数据的至少一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使得所述第一时间段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段的长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数据包括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一视频数据;所述第二数据包括第二音频数据和第二视频数据;并且所述控制部件控制所述写入部件,使得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二音频数据被彼此相邻地记录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上,并且使得所述第一视频数据和第二视频数据被彼此相邻地记录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编辑装置,用于编辑将要由再现装置再现的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的至少一个。所述再现装置包括:读取部件,用于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中读取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第一缓存器部件,用于临时累积所述读取的第一数据;第二缓存器部件,用于临时累积所述读取的第二数据;第一解码部件,用于输出通过对所述累积的第一数据进行解码而产生的第一解码数据;以及第二解码部件,用于输出通过对所述累积的第二数据进行解码而产生的第二解码数据。所述编辑装置包括:第一设置部件,用于设置所述第一数据的读取完成点;第二设置部件,用于设置所述第二数据的读取开始点;以及所述控制部件,用于计算第一时间段以及第二时间段,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是从所述读取部件从所述读取完成点到所述读取开始点的查找操作的开始点直到所述第一解码部件完成所述第一解码数据的输出的时间段,以及所述第二时间段是从所述查找操作的开始点直到所述第二解码数据被允许由第二解码部件输出的时间段;并且比较所述计算的第一时间段的长度和所述计算的第二时间段的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信息记录介质,在其上记录有将要由再现装置再现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所述再现装置包括:读取部件,用于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中读取所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第一缓存器部件,用于临时累积所述读取的第一数据;第二缓存器部件,用于临时累积所述读取的第二数据;第一解码部件,用于输出通过对所述累积的第一数据进行解码而产生的第一解码数据;以及第二解码部件,用于输出通过对所述累积的第二数据进行解码而产生的第二解码数据。为所述第一数据设置读取完成点。为所述第二数据设置读取开始点。设置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使得第一时间段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时间段的长度,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是从所述读取部件从所述读取完成点到所述读取开始点的查找操作的开始点直到所述第一解码部件完成所述第一解码数据的输出的时间段,以及所述第二时间段是从所述查找操作的开始点直到所述第二解码数据被允许由第二解码部件输出的时间段。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记录和再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信息记录介质中读取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临时累积所述读取的第一数据;临时累积所述读取的第二数据;输出通过对所述累积的第一数据进行解码而产生的第一解码数据;输出通过对所述累积的第二数据进行解码而产生的第二解码数据;设置所述第一数据的读取完成点;设置所述第二数据的读取开始点;以及计算第一时间段以及第二时间段,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是从所述读取完成点到所述读取开始点的查找操作的开始点直到完成所述第一解码数据的输出的时间段,以及所述第二时间段是从所述查找操作的开始点直到所述第二解码数据被允许输出的时间段;并且比较所述计算的第一时间段的长度和所述计算的第二时间段的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记录方法,用于在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将由再现装置再现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再现装置包括:读取部件,用于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中读取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第一缓存器部件,用于临时累积所述读取的第一数据;第二缓存器部件,用于临时累积所述读取的第二数据;第一解码部件,用于输出通过对所述累积的第一数据进行解码而产生的第一解码数据;以及第二解码部件,用于输出通过对所述累积的第二数据进行解码而产生的第二解码数据。所述记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置所述第一数据的读取完成点;设置所述第二数据的读取开始点;计算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是从所述读取部件从所述读取完成点到所述读取开始点的查找操作的开始点直到所述第一解码部件完成所述第一解码数据的输出的时间段,以及第二时间段是从所述查找操作的开始点直到所述第二解码数据被允许由所述第二解码部件输出的时间段;并且比较所述计算的第一时间段的长度和所述计算的第二时间段的长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记录方法还包括写入步骤,用于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中写入所述第一数据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二数据的至少一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使得所述第一时间段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段的长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数据包括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一视频数据;所述第二数据包括第二音频数据和第二视频数据。所述写入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和所述第二音频数据中至少一个记录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上,使得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和所述第二音频数据彼此相邻;并且将所述第一视频数据和所述第二视频数据中至少一个记录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上,使得所述第一视频数据和所述第二视频数据彼此相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编辑方法,用于编辑将要由再现装置再现的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的至少一个。所述再现装置包括:读取部件,用于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中读取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第一缓存器部件,用于临时累积所述读取的第一数据;第二缓存器部件,用于临时累积所述读取的第二数据;第一解码部件,用于输出通过对所述累积的第一数据进行解码而产生的第一解码数据;以及第二解码部件,用于输出通过对所述累积的第二数据进行解码而产生的第二解码数据。所述编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置所述第一数据的读取完成点;设置所述第二数据的读取开始点;计算第一时间段以及第二时间段,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是从所述读取部件从所述读取完成点到所述读取开始点的查找操作的开始点直到所述第一解码部件完成所述第一解码数据的输出的时间段,以及所述第二时间段是从所述查找操作的开始点直到所述第二解码数据被允许由第二解码部件输出的时间段;并且比较所述计算的第一时间段的长度和所述计算的第二时间段的长度。
根据本发明,计算(i)第一时间段以及(ii)第二时间段,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是从所述读取部件从读取完成点到读取开始点的查找操作的开始点直到所述第一解码部件完成所述第一解码数据的输出的时间段,以及所述第二时间段是从所述查找操作的开始点直到所述第二解码数据被允许由第二解码部件输出的时间段,并且将所计算的第一时间段的长度和所计算的第二时间段的长度彼此进行比较。基于该比较结果,确定无缝再现是否可能。根据本发明,基于由对压缩的视频数据进行解码处理而产生的延迟时间以及可变比特率等来确定无缝再现的条件。因此,可以精确地确定无缝在线是否可能。
因此,这里描述的本发明使得以下优点成为可能,即通过鉴于对压缩的视频数据进行解码处理而产生的延迟时间以及可变比特率等来确定无缝再现条件,从而提供对无缝再现是否可能的正确确定。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通过阅读和理解下述参照附图所做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剪切编辑条件;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时数据的设置和如何设置“出”点和“入”点的实例;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音频数据的访问操作;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视频数据的访问操作;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视频数据的访问操作;
图6示出了单解码器再现装置;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多解码器再现装置;
图8示出了具有传统解码模式的输出时序;
图9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的解码模式的输出时序;
图10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解码模式中的GOP数据结构;
图11示出了用于管理根据本发明的被分组成单元的GOP中的帧数据的表;
图12示出在传统解码模式中的VBV缓存器部件中的数据量的变化;
图13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解码模式中的VBV缓存器部件中的数据量的变化;
图14是一个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剪切编辑的流程图;
图15A是根据本发明的具有编辑功能的信息记录和再现装置的方框图;
图15B是根据本发明的具有编辑功能的记录装置的方框图;
图15C是根据本发明的具有编辑功能的编辑装置的方框图;
图16示出了用于同时再现的装置;
图17示出了以包括多条音频数据和多条视频数据的单元对连续的记录区域执行剪切编辑的实例;
图1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重新设置处理的流程图;
图1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重新设置处理;
图2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重新设置处理;
图2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重新设置处理;和
图2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通过参照附图的示例性实例来描述本发明。
(实例1)
首先,将会描述对包括使用压缩系统压缩的视频数据的实时数据进行剪切编辑的条件。所述压缩系统在本实例中是MPEG,但并不限于此。
图6示出了单解码器再现装置661。在例如通过剪切编辑来编辑信息记录介质602上记录的数据的情况下,为了无缝地输出帧数据,必须对两条非连续的MPEG数据进行解码。利用具有一个解码部件的单解码器再现装置661来进行此种处理非常困难。因此,如图7所示的具有多个解码部件的多解码器再现装置662是必需的。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多解码器再现装置662。
假定“入”点(数据读取开始处的读取开始点)和“出”点(数据读取完成处的读取完成点)的每个被设置在GOP中的指定位置。“GOP”是图片组的缩写,并且表示多个图片帧的数据组。可用的图片帧为三种类型:I帧、P帧和B帧。GOP和图片帧在MPEG标准中定义。这些定义是公知的且不在这里进行描述。为了无缝地再现设置在一GOP的指定位置上的“入”点和设置在另一GOP的指定位置上的“出”点之间的数据,需要两个解码部件。
多解码器装置662包括:拾取器601、第一缓存器部件613、第二缓存器部件614、第一解码部件612、第二解码部件722、读取数据切换部件730、和解码部件输出切换部件731。
信息记录介质600例如是光盘介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600上具有第一实时数据615和第二实时数据616。拾取器601是读取部件,用于从信息记录介质600读取第一实时数据615和第二实时数据616。第一缓存器部件613临时累积由拾取器601读取的第一实时数据615。第二缓存器部件614临时累积由拾取器601读取的第二实时数据616。第一解码部件612输出通过对所累积的第一实时数据615进行解码而产生的第一解码数据617。第二解码部件7222输出通过对所累积的第二实时数据616进行解码而产生的第二解码数据618。
第一缓存器部件613包括第一跟踪缓存器部件610和第一VBV缓存器部件611。第二缓存器部件614包括第二跟踪缓存器部件720和第二VBV缓存器部件721。第一跟踪缓存器部件610和第二跟踪缓存器部件720设置在多解码器再现装置662中,以便即使在拾取器601的查找操作(即,在不读取数据的状态)期间也能实现连续地数据传送。第一VBV缓存器部件611和第二缓存器部件721设置在多解码器再现装置662中,以便在由第一解码部件612和第二解码部件722执行的解码处理期间防止数据下溢。
因此,由两个独立的再现系统来处理从信息记录介质600再现的数据。通过由解码部件输出切换部件731在指定的定时切换解码数据的输出,可以连续地再现两条实时数据。
图2示出了设置两条实时数据的典型方式以及设置本实例中的剪切编辑的“出”点和“入”点。图2的部分(a)示出了信息记录介质600的记录区域(图7)。图2的部分(a)中的左边表示内侧,而图2的部分(a)中的右边表示外侧。在信息记录介质600中,交替地设置音频数据记录区域A1,A2,A3,A4和A5以及视频数据记录区域V1,V2,V3,V4和V5。对记录区域A2和V2重复P次。在记录区域V2和记录区域A3之间可以存在多个记录区域。
如图2中的部分(a)所示,分别为记录区域A1和V1中记录的数据设置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的“pr”点(预滚点,即,数据读取开始处的读取开始点)。分别为记录区域A3和V3中记录的数据设置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的“出”点。分别为记录区域A4和V4中记录的数据设置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的“入”点。由为其设置点的数据的位置的地址号来表示“pr”点、“出”点和“入”点中的每个。表示每个地址号的信息被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600上(“pr”点、“出”点和“入”点中的每个还表示记录区域中的位置)。从“pr”点到“出”点的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被再现,然后再现从“入”点开始的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
图2的部分(a)用阴影示出了数据再现所必需的区域。阴影区域是记录区域121,记录区域122,整个记录区域A2,整个记录区域V2,记录区域123,记录区域124,记录区域131,记录区域132,整个记录区域A5,以及整个记录区域V5。在剪切编辑之后再现这些阴影区域中的数据。记录区域121是从设置“pr”点PA1的记录区域A1中的位置到记录区域A1的终点。记录区域122是从设置“pr”点PV1的位置稍微之前的记录区域V1中的位置到记录区域V1的终点。记录区域123是从记录区域A3的起点到设置“出”点OA3的记录区域A3中的位置。记录区域124是从记录区域V3的起点到设置“出”点OV3的记录区域V3中的位置。记录区域131是从设置“入”点IA4的记录区域A4中的位置到记录区域A4的终点。记录区域132是从稍前于设置“入”点IV4的位置的记录区域V4中的位置到记录区域V4的终点。
图2的部分(b)是记录区域V1的“pr”点PV1(或记录区域V4的“入”点IV4)和其附近的放大图。在图2的部分(b)中,字母I、P和B分别表示I帧、P帧和B帧。
在“pr”点或“入”点被设置在一特定帧中的情况下,该特定帧的数据不足以来执行MPEG中的解码处理。在此种情况下,对在该特定帧中的数据进行解码所需的另一(多)帧的数据进行解码是必需的。例如,在图2的部分(b)中,其中为视频数据设置“pr”点或“入”点的帧是GOP 221中的第三帧(B帧)。为了解码该B帧,必须预先对GOP 221中的第一帧(I帧)以及刚好在GOP 221之前的GOP 220中的所有I帧和P帧进行解码。因此,对于记录区域V4中的“入”点IV4等而言,从GOP 220(刚好在GOP 221之前)的起点读取数据并且获取在必需的I帧和P帧中的信息是必需的,如图2的部分(b)所示。为此,需要花费读取时间R21,R22,R23,R24,R25和R26。由于不需要再现GOP 220中的P帧,所以使用诸如例如精细查找的查找操作来跳过该部分。或者,当B帧的数据长度短时,信息记录介质被允许旋转,而不需要读取数据和执行查找操作。按照这种方式,可以访问期望帧。参考数字“Tf21”表示这个时间段,该时间段根据不必需的B帧的数据量而变化。由于不需要读取GOP 221中的第二帧(B帧),所以执行类似的处理。与Tf21相对应的这个时间段由参考数字“Tf22”表示。此后,在读取时间R27再现所指定的“pr”点PV1(或“入”点IV4)之后的数据。
在“入”点被设置在GOP 221的第四帧(P帧)中或其后的情况下,读取GOP 220中的数据是不必需的。使用GOP 221中的I帧或P帧中的数据可以解码所读取的数据。
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连续地再现由例如剪切编辑的编辑指定的数据而不会中断视频数据或音频数据的剪切编辑条件。在图1中,记录区域A1到A5和V1到V5与上面参考图2描述的那些相同。
图1的部分(a)示出了其中记录有第一实时数据615的记录区域中的访问操作。图1的部分(b)示出了其中记录有第二实时数据616的记录区域中的访问操作。第一实时数据615被直接记录在记录区域A1到A3以及记录区域V1到V3中。第二实时数据616被直接记录在记录区域A4和A5以及记录区域V4和V5中。参考数字R11到R19中的每个表示读取时间,而参考数字Tf1和Tf2中的每个表示查找时间。
在图1的部分(c)中,纵轴表示第一缓存器部件610中的剩余缓存数据量,而横轴表示时间。参考数字140表示剩余缓存数据量依照时间的变化。同样,在图1的部分(f)中,纵轴表示第二缓存器部件720中的剩余缓存数据量,而横轴表示时间。参考数字150表示剩余缓存数据量依照时间的变化。图1的部分(d)示出了由第一解码部件612输出的第一解码数据617依照时间(部分(c)的横轴)的变化。图1的部分(e)示出了由第二解码部件722输出的第二解码数据618依照时间(部分(f)的横轴)的变化。
执行如下的一系列访问操作。首先,从记录区域A1中的“pr”点PA1(图1的部分(a))开始再现,并且再现从“pr”点PA1(记录区域A1中)到记录区域A1终点的记录区域121中的数据。接着,再现从稍微前于“pr”点PV1(记录区域V1中)的位置到记录区域V1的终点的记录区域122中的数据。然后,再现记录区域A2和记录区域V2中的数据。对于存在多个连续记录区域(比如记录区域A2和记录区域V2)的情形,对一对记录区域(比如记录区域A2和记录区域V2)的再现操作重复P次。然后,再现从记录区域A3的起点到“出”点OA3(记录区域A3中)的记录区域123中的数据,以及再现从记录区域V3的起点到“出”点OV3(记录区域V3中)的记录区域124中的数据。从记录区域123的终点到记录区域124的起点的部分包括不需要再现的音频数据。信息记录介质被允许旋转,而该部分中的数据不会被读取且不执行精细查找操作,直到拾取器601到达记录区域124的起点。其原因在于音频数据的数据量通常小。在直到记录区域124的终点的数据被再现后,执行到记录区域A4中的“入”点IA4的拾取器601的查找操作(图1的部分(b))。
在查找操作之后,再现从“入”点IA4(记录区域A4中)到记录区域A4的终点的记录区域131中的数据。接着,再现从稍微前于“入”点IV4(记录区域V4中)的位置到记录区域V4的终点的记录区域132中的数据。然后,再现记录区域A5和记录区域V5中的数据。从记录区域131的终点到记录区域132的起点的部分包括不需要再现的视频数据。由于视频数据的数据量通常大,所以执行精细操作。记录区域V4中的记录区域123包括被要求来预先解码的帧数据,以便解码其中设置“入”点的随后帧中的一个的数据,如上参照图2的部分(b)所述。
参考图1的部分(c),在初始状态剩余缓存器数据量140为0。在再现从记录区域122的起点(图1的部分(a))到记录区域122、V2和124的视频数据时,由于从信息记录介质读取的数据的速率和每条视频数据的比特率之间的差异,剩余缓存器数据量140增大。反之,在查找操作期间或在再现音频数据时,剩余缓存器数据量140减小。在直到记录区域V3中的“出”点OV3(图1中的部分(a))的数据被再现后,读取数据切换部件730(图7)将数据传送的目的地切换到第二跟踪缓存器部件720。因此,如图1的部分(c)中所述,在查找开始的同时剩余缓存器数据量140减小并且变为0。
参考图1的部分(f),在初始状态剩余缓存器数据量150为0。在查找操作之后再现在记录区域132和V5(图1的部分(b))中的数据时,剩余缓存器数据量150增大。
参考图1的部分(d),如下输出第一解码数据617。在记录区域122(图1的部分(a))中的视频数据被再现之后一指定时间开始输出帧数据。出于简单考虑,图1的部分(d)仅示出了查找操作开始之后的帧输出。参考数字141(图1的部分(c))表示在查找操作开始时的第一跟踪缓存器610中的剩余数据量。在一指定延时180(图1的部分(d))后输出在查找操作开始时的第一跟踪缓存器610中的剩余数据量。(图1的部分(d)中的阴影部分表示与查找操作开始时的第一跟踪缓存器610中剩余的数据对应的从第一解码部件612输出的数据。)随后解码第一跟踪缓存器610中累积的数据,并且该数据在量上减小。最后,第一解码部件612输出其中设置“出”点OV3的帧的数据。此时,解码部件输出切换部件731(图7)被从第一解码部件612输出的数据切换到从第二解码部件722输出的数据。在稍前于执行该切换处理时,读取数据切换部件730(图7)已经将数据传送的目的地切换到第二跟踪缓存器部件720,并且因此第二解码部件722已经通过第二VBV缓存器部件721开始解码处理。图1的部分(e)示出了由第二解码部件722输出的第二解码数据618。在查找时间190,指定延迟时间191和为了对其中设置“入”点IV4的帧中的数据进行解码而需要解码的I帧和P帧的解码时间192之后输出其中设置“入”点IV4的帧。然后,第二解码部件722解码并输出帧,同时减小图1的部分(f)的剩余缓存器数据量。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剪切编辑条件是这样一个条件,在该条件下,在其中设置“出”点的帧输出之前,其中设置“入”点的帧被准备好输出。特别是,在查找操作中的这些条件下,记录区域被放置成使得其中第一解码部件612可以使用第一跟踪缓存器部件610中剩余的实时数据输出视频数据的时间段长于其中输出其中设置第二实时数据616的“入”点的帧的时间段。
下文中,将会描述剪切编辑条件。记录区域122中的数据量是V1pr,而记录区域122中的比特率是VdV1pr。由于存在与记录区域A2和V2相类似的多个区域,记录区域A2和V2被考虑来重复P次以用于计算。记录区域V2中的数据量是V2(i)。字母i表示重复的次数的数目,且i=1到P。记录区域V2中的比特率是VdV2(i)。记录区域V3中的数据量是V3out,而记录区域V3中的比特率是VdV3out。直到由解码部件处理的所有上述数据的时间段(即,所有数据被解码的状态下的再现时间段)是TDEC。TDEC由下述表达式表示。
TDEC=V1pr/VdV1pr+∑(V2(i)/VdV2(i))+V3out/VdV3out
其中∑是i=1到P。
读取记录区域122中的数据所需时间是TprV1+a×Ts。字母“a”是视频数据的记录区域中将被跳过的有缺陷ECC块的数目。Ts是跳过一个ECC块所需的时间段。其中读取记录区域A2中的音频数据的一个声道所需要的时间段是TcA2,音频数据的声道数是N,音频数据的记录区域中将被跳过的有缺陷的ECC块的数目是b,P次读取记录区域A2中的数据所需要的时间段是
P×(N×TcA2+b×Ts)。
其中第i次读取记录区域V2中的数据所需要的时间是TcV2(i),P次读取记录区域V2中的数据所需要的时间段是
P×a×Ts+∑TcV2(i)
其中∑是i=1到P。
其中读取记录区域A3中的音频数据的一个声道所需要的时间段是TcA,读取记录区域A3中的数据所需要的时间段是:
N×TcA+b×Ts。
读取记录区域124中的数据所需要的时间是:
ToutV3+a×Ts
其中从再现的开始知道查找操作的开始所需要的时间段是TREAD,TREAD由下述表达式表示。
TREAD=TprV1+a×Ts+P×(N×TcA2+b×Ts+a×Ts)+
∑TcV2(i)+N×TcA+b×Ts+ToutV3+a×Ts
其中∑是i=1到P。
被转换为时间的查找操作开始时的第一跟踪缓存器部件610中的剩余数据量对应于直到由解码器处理的所有被读取的数据的时间段TDEC与从再现的开始直到查找操作的开始的时间段TREAD之间的差值。因此,被转换为时间的查找操作开始时的第一跟踪缓存器部件610中的剩余数据量是TBUFA,TBUFA由下式表示:
TBUFA=TDEC-TREAD
在图1的部分(d)中,TBUFA由时间181表示。
在由第一解码部件612对在查找操作时的第一跟踪缓存器部件610中剩余的数据进行解码和输出之前存在一指定的延时。该延时由图1的部分(d)中的时间180表示。因此,在其中第一解码部件612可以使用在查找操作时的第一跟踪缓存器部件610中的剩余数据输出帧数据是TA的情况下,TA由下式表示:
TA=TBUFA+TdlyA
通过替换TBUFA,
TA=TDEC-TREAD+TdlyA
通过替换TDEC和TREAD,TA由下式表示
TA=V1pr/VdV1pr+∑(V2(i)/VdV2(i))+V3out/VdV3out-(TprV1+
+a×Ts+P×(N×TcA2+b×Ts+a×Ts)+∑TcV2(i)+N
×TcA+b×Ts+ToutV3+a×Ts))+TdlyA
其中∑是i=1到P。
接着,获得从查找操作开始直到其中设置“入”点的帧被允许从第二解码部件722输出所需要的时间段。在图1中,所记录区域124的终点到记录区域131的起点的查找操作Ta1的时间段是Tf(2)。其中读取记录区域131中的音频数据的一个声道所需要的时间段是TinA,音频数据的声道数是N,音频数据的记录区域中将被跳过的有缺陷的ECC块的数目是b,P次读取记录区域A2中的数据所需要的时间段是
N×TinA+b×Ts
从记录区域131的终点到记录区域132的起点的精细查找操作所需要的时间段是Tf(3)。
基于上述,从查找操作的开始直到拾取器到达视频数据的记录区域132的起点的时间段是
Tf(2)+N×TinA+b×Ts+Tf(3)
该时间段由图1的部分(e)中的延时190表示。在由第二解码部件722对所读取的记录区域132中的数据进行解码和输出之前存在一指定的延时。该延时由图1的部分(e)中的时间191表示。为了输出其中设置“入”点的帧,必须对其中设置“入”点的帧之前的帧进行解码。该预解码处理所需要的时间是Tin。Tin由图1的部分(e)中的延时192表示。基于上述,从查找操作的开始直到其中设置“入”点的帧被允许从第二解码部件722输出的时间段是TB。TB由下式表示:
TB=Tf(2)+N×TinA+b×Ts+Tf(3)+TdlyB+Tin。
在记录区域132中的有效视频数据量小的情况下,应该考虑的是,没有视频数据从记录区域132的终点到视频数据的下一记录区域(记录区域V5)的起点的部分读取。在此种情况下,读取音频数据的记录区域A5中的数据所需要的时间段,即N×TcA+b×Ts,被加到TB中。
基于上述,只要时间段TA(其中第一解码部件612可以使用在查找操作时的第一跟踪缓存器部件610中的剩余数据输出帧数据)和时间段TB(从查找操作的开始直到其中设置“入”点的帧被允许从第二解码部件722输出)具有TA≥TB的关系,其中设置“出”点的帧(由第一解码部件612输出的数据)和其中设置“入”点的帧(由第二解码部件722输出的数据)是连续的,使得彼此间无缝。基于TA和TB之间的关系的表达式以及TA和TB的表达式,无缝再现的剪切编辑条件由下式表示。
{V1pr/VdV1pr+∑(V2(i)/VdV2(i))+V3out/VdV3out-(TprV1
+a×Ts+P×(N×TcA2+b×Ts+a×Ts)+∑TcV2(i)+N
×TcA+b×Ts+ToutV3+a×Ts))+TdlyA}≥{Tf(2)+N×
TinA+b×Ts+Tf(3)+TdlyB+Tin+N×TcA+b×Ts}
其中∑是i=1到P。
这是根据本发明的剪切编辑条件。所使用的表达式归纳如下。
无缝再现的剪切编辑条件被表示为TA≥TB。
TA是从拾取器601的从“出”点到“入”点的查找操作的开始直到由第一解码部件612输出的第一解码数据617的结束的第一时间段。TB是从拾取器601的查找操作的开始直到第二解码数据618被允许由第二解码部件722输出的第二时间段。TA被表示为
TA=TBUFA+TdlvA
第一实时数据615包括在“pr”点和“出”点之间的多个数据部分。所述多个数据部分是分离记录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所述多个数据部分例如是多个帧或多个GOP。TdlyA是一延时,该延时表示(i)其中多个数据部分中的一个在第一VBV缓存器部件611中被累积的时间段和(ii)从输入到第一解码部件612的多个数据部分的一个直到第一解码部件612输出由第一解码部件612通过解码所述多个数据部分中的一个而产生的第一解码数据617的时间段之和。
TBUFA被表示为
TBUFA=TDEC-TREAD
所述多个数据部分中的每个与一个比特率相关联。例如,与所述多个数据部分中的第m(m是整数)个数据部分相关联的比特率不同于所述多个数据部分中的第n(n是不同于m的整数)个数据部分相关联的比特率。TDEC是一个时间段,该时间段表示通过以与其相关联的比特率来划分所述多个时间部分中的每个获得的多个时间段的总和。TDEC由下式表示
TDEC=∑(V(i)/VdV(i))
V(i)是所述多个数据部件中的第i(i是整数)个数据部分的数据量。VdV(i)是与第i个数据部分相关联的比特率。
TREAD是读取从“pr”点到“出”点的第一实时数据615的数据的时间段。TREAD由下式表示
TREAD=∑(TR(i)+a(i)×Ts)。
TR(i)是读取第i个数据部分所需要的时间段。a(i)是其中记录第i个数据部分的区域中的有缺陷ECC块的数目。Ts是跳过一个ECC块所需要的时间段。
综上所述,TA由下述表达式表示
TA=∑(V(i)/VdV(i))-∑(TR(i)+a(i)×Ts)+TdlyA
接着,第二时间段TB由下式表示:
TB=Tf+Tb+TdlyA+Tin
Tf是从“出”点到“入”点的读取部件的查找操作所需要的时间。Tb是读取在从查找操作的开始直到与“入”点对应的数据被读取的时间期间可读取的数据所需要的时间段(例如,Tb包括N×TinA+b×Ts;Tb还包括Tf(3))。TdlyB是一个延时,该延时表示(i)其中第二实时数据616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二解码部件722中被累积的时间段和(ii)从当第二实时数据616的至少一部分被输入到第二解码部件722时直到第二解码部件722输出由第二解码部件722通过对第二实时数据616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解码而产生的第二实时数据616的时间段之和。Tin是为了用于对与“入”点对应的第二实时数据616中的数据进行解码而进行预解码处理所需要的时间段。
根据本发明的剪切编辑条件,考虑到在诸如MPEG等的压缩系统中的解码模型,TdlyA和TdlyB被作为延时元素包括在表示剪切编辑条件的表达式中。另外,应该考虑的是,视频数据具有可变的比特率(VBR)。具体地,表示剪切编辑条件的表达式表示在按照考虑每条视频数据的比特率而不是视频数据的最大比特率的不同条件对每条视频数据进行解码的条件下的再现时间。由于这些,与传统技术相比,对被编辑的数据是否被无缝再现的确定的准确性得到很大地提高。
为了再现符合可变比特率(VBR)的视频数据,检查实际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上的视频数据的每个指定区域上的数据量是必要的。根据本发明,通过提供如图11所示的表,这是可能的,其中该表将在下面描述。
图14是说明用于获得本发明的剪切编辑条件的上述过程的流程图。该过程开始于步骤E10。在步骤E20,计算在“出”点处的剩余缓存器数据量。步骤E20对应于获得TBUFA(即,被转换成时间的在查找操作开始时的第一跟踪缓存器610中的剩余数据量)。在步骤E30,计算时间段TA(其中使用剩余缓存器数据量再现数据)。步骤E30对应于获得TA=TDEC-TREAD+TdlyA。在步骤E40中,计算时间段TB((i)查找时间和(ii)直到输出为其“入”点的数据的延时之和)。E40对应于获得TB=Tf(2)+N×TinA+b×Ts+Tf(3)+TdlyB+Tin。在步骤E50中,在步骤E30中获得的TA和在步骤E40中获得的TB彼此互相比较。步骤E50对应于确定是否TA≥TB。该确定结果示出了剪切编辑条件是否满足。当根据步骤E50中的确定结果剪切编辑条件满足时,过程进行到步骤E60。在步骤E60中,确定无缝再现是可能的。当根据步骤E50中的确定结果剪切条件没有满足时,过程进行到步骤E61,确定无缝再现是不可能的。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编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一实时数据中设置“出”点;在第二实时数据中设置“入”点,并且计算(i)从拾取器的从“出”点到“入”点的查找操作开始直到由第一解码部件进行的第一解码数据的输出结束时的第一时间段和(ii)从查找操作开始直到第二解码数据被允许由第二解码部件输出的第二时间段,然后比较所计算的第一时间段的长度和所计算的第二时间段的长度。在比较的步骤中,确定是否TA≥TB。当剪切编辑条件(TA≥TB)不能满足时,实时数据的至少一部分被移动到实现较短查找时间的区域,从而满足剪切编辑条件。
根据本发明的信息记录介质600包括第一实时数据和第二实时数据,该第一实时数据和第二实时数据被设置成使得满足剪切编辑条件(TA≥TB)。在第一实时数据中设置“出”点和在第二实时数据中设置“入”点,使得满足剪切编辑条件(TA≥TB)。根据本发明的再现方法,第一实时数据和第二实时数据被从具有此种结构的信息记录介质600中再现。
根据本发明的记录方法,第一实时数据的至少一部分或第二实时数据的至少一部分中的至少一个被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600上,使得满足剪切编辑条件(TA≥TB)。根据本发明的记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空区域是否被设置来满足剪切编辑条件(TA≥TB);以及在被确定为设置的空区域中记录实时数据。
图15A是根据本发明的具有编辑功能的信息记录和再现装置663的方框图。信息记录和再现装置663包括控制部件F10,多解码器再现装置662,总线部件F20,以及接口部件F13、F31、F41和F51。
控制部件F10包括CPU F11和存储部件F12。CPU F11包括用于设置第一实时数据中的“出”点的第一设置部件F14和用于设置第二实时数据中的“入”点的第二设置部件F15。第一设置部件F14和第二设置部件F15被设置在控制部件F10的外部。
为了简单起见,图15A没有示出多解码器再现装置662的一些元件,例如第一缓存器部件613,第二缓存器部件614和读取数据切换部件730。拾取器601被设置在信息记录和再现装置663的信息记录介质驱动部件F30的内部。信息记录介质驱动部件F30例如是磁盘驱动器。在图15A中示出的多解码器再现装置662包括解码部件输出接口F42和F52以及到监视器F70的输出接口。
由包括控制部件F10的信息记录和再现装置663来执行上述编辑方法,记录方法和再现方法。控制部件F10计算第一时间段TA和第二时间段TB,将所计算的第一时间段TA的长度和所计算的第二时间段TB的长度进行比较,并且确定是否TA≥TB。
设置在信息记录介质驱动部件F30内部的拾取器601还起写入部件的作用,用于在信息记录介质600上写入第一实时数据615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实时数据616的至少一部分中的至少一个。该写入部件还可以与拾取器601分开设置。
控制部件F10控制拾取器601来在信息记录介质600上写入第一实时数据615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实时数据616的至少一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使得第一时间段TA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时间段TB的长度。
当确定所计算的第一时间段TA的长度短于所计算的第二时间短TB的长度时,控制部件F10控制拾取器601来改变第一实时数据615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实时数据616的至少一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在信息记录介质600上的记录位置,使得第一时间段TA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时间段TB的长度。
或者,控制部件F10控制拾取器601来改变第一实时数据615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实时数据616的至少一部分中其数据量较小的那个的记录位置。
在记录操作和编辑操作期间,存在一种情况:第一实时数据615包括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一视频数据;而第二实时数据616包括第二音频数据和第二视频数据。在此种情况下,控制部件F10控制拾取器601来将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二音频数据彼此相邻地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600上,并且还将第一视频数据和第二视频数据彼此相邻地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600上。
下面将会详细地描述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二音频数据的重新设置。
控制部件F 10检查在信息记录介质600中包括的设置信息和编辑信息,该设置信息和编辑信息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驱动部件F30中,并且确定无缝再现是否可能。然后,控制部件F10指示信息记录介质驱动部件F30来再现期望的数据。通过总线部件F20将所再现的数据输入到多解码器再现装置622。通过第一缓存器部件613(图7)将所输入的数据输入到第一解码部件612或通过第二缓存器部件614(图7)将所输入的数据输入到第二解码部件722。由多个解码部件中的一个处理并输出的解码数据被传送到解码部件输出切换部件731。解码部件输出切换部件731在期望的时机从多个解码器切换解码数据。因此,由不同解码器处理的多条解码数据被无缝地继续,并且被发送到监视器F70以待显示。解码部件输出切换部件731还具有与总线部件F20的接口部件(未示出),以便与解码部件612和722以及控制部件F10交换信息。解码部件输出切换部件731还使用帧存储器等来在数据被输出到监视器F70之前调整从解码器输出的数据之间的时间差。图15A示出了两个解码部件,但可以包括多于两个的解码部件。
图15B是根据本发明的具有编辑功能的记录装置664的方框图。在图15B中,为了简单起见,省去了多解码器再现装置662的一部分(如图15A中所示)。记录装置664包括控制部件F10,总线部件F20,以及接口部件F13、F31、F41和F51。由包括控制部件F10的记录装置664来执行上述编辑方法,记录方法。每个元件的操作如上面参照图15A的描述。记录装置664包括信息记录介质驱动部件F30。在记录装置664和多解码器再现装置662被设置在同一外壳中的情况下,信息记录介质驱动部件F30被记录装置664和多解码器再现装置662共享。在记录装置664和多解码器再现装置662被设置在不同的外壳中的情况下,在记录装置664和多解码器再现装置662的每个中都设置有信息记录介质驱动部件F30。设置在信息记录介质驱动部件F30内部的拾取器601起读取部件和写入部件两者的作用。该读取部件和写入部件可以单独设置。
图15C是根据本发明的具有编辑功能的编辑装置665的方框图。在图15C中,为了简单起见,省去多解码器再现装置662的一部分(如图15A中所示)。编辑装置665包括控制部件F10,总线部件F20以及接口部件F13、F31、F41和F51。由包括控制部件F10的编辑装置665来执行上述编辑方法。每个元件的操作如同上面参照图15A所述。编辑装置665包括信息记录介质驱动部件F30。在编辑装置665和多解码器再现装置662被设置在同一外壳中的情况下,信息记录介质驱动部件F30被编辑装置665和多解码器再现装置662共享。在编辑装置665和多解码器再现装置662被设置在不同的外壳中的情况下,在编辑装置665和多解码器再现装置662的每个中都设置有信息记录介质驱动部件F30。设置在信息记录介质驱动部件F30内部的拾取器601起读取部件和写入部件两者的作用。该读取部件和写入部件可以单独设置。
信息记录介质600可以是半导体存储器件。半导体存储器件例如是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比如例如SD存储卡。在此种情况下,信息记录介质驱动部件F30是例如存储器驱动器,并且拾取器601被用于从半导体存储介质读取数据的存储器读取部件和用于向半导体存储器件写入数据的写入部件替代。在作为其他介质的半导体存储介质的情况下,在彼此远离的存储器单元之间的访问速度被减小。通过应用本发明,可以提高访问速度。特别地,对半导体存储介质来说,本发明的数据重新设置是有用的。
信息记录介质驱动部件F30可以是硬盘器件。在此种情况下,信息记录介质600可以是磁盘介质,以及拾取器601被用于从磁盘介质读取数据的读取部件和用于向磁盘介质写入数据的写入部件替代。在此种情况下由本发明提供的效果与信息记录介质600是光盘的情况下的效果基本上相同。
图3示出了在音频数据的“入”点和“出”点处的拾取器的查找操作。图3的部分(b)示出了信息记录介质600的记录区域。其中设置“入”点和“出”点的音频数据的记录区域A3和A4与图1和2中所示的那些相同。
图3的部分(a)是其中设置“出”点OA3的音频数据的记录区域A3的放大图。在图3的部分(a)中,在音频数据的记录区域中记录多声道音频数据(ch1音频数据300,ch2音频数据301,和chN音频数据302)。当在音频数据的记录区域设置“出”点时,在每个声道中存在“出”点。ch1音频数据300包括直到“出”点的音频数据310。ch2音频数据301包括直到“出”点的音频数据311。chN音频数据302包括直到“出”点的音频数据312。
用于再现直到“出”点的每个声道的音频数据所需要的时间段如下。在对ch1音频数据的查找时间Ta31之后,拾取器到达ch1音频数据的起点。在刚好前一个数据紧接着该音频数据的情况下,查找时间可以是零。接着,ch1音频数据中直到“出”点的音频数据310被再现。然后,ch2音频数据中直到“出”点的音频数据311被再现。在ch1音频数据311的“出”点和音频数据311的起点之间的部分包括不需要再现的音频数据。由于音频数据的数据量小于视频数据,信息记录介质600被允许旋转,而数据不会被读取和不进行直到拾取器到达音频数据311的起点的查找操作,比如执行精细查找操作。对于其他声道执行同样的处理,并且连续地再现数据直到音频数据312的终点,即chN音频数据的“出”点。连续地再现从音频数据310的起点到音频数据312的终点的数据所需要的时间是Ra31。然后,在时间Ta32中执行对下一个“入”点的查找操作。
图3的部分(c)是其中设置“入”点IA4的音频数据的记录区域A4的放大图。在图3的部分(c)中,在音频数据的记录区域中记录多声道音频数据(ch1音频数据340,ch2音频数据341和chN音频数据342)。当在音频数据的记录区域中设置“入”点时,在每个声道中存在“入”点。Ch1音频数据340包括“入”点之后的音频数据351。Ch2音频数据341包括“入”点之后的音频数据352。ChN音频数据342包括“入”点之后的音频数据353。
用于再现从“入”点开始的每个声道的音频数据所需要的时间段如下。在对ch1音频数据351的查找时间之后,拾取器到达ch1音频数据351的起点,该起点在ch1音频数据中的“入”点之后。然后,再现在ch1音频数据中的“入”点之后的音频数据351。接着,再现在ch2音频数据中的“入”点之后的音频数据352。在音频数据351的终点和ch2音频数据之间的部分包括不需要再现的音频数据。由于音频数据的数据量小于视频数据,信息记录介质600被允许旋转,而数据不会被读取和不进行直到拾取器到达音频数据352的起点的查找操作,比如执行精细查找操作。对于其他声道执行同样的处理,并且连续地再现数据直到音频数据353的终点,即chN音频数据的“入”点之后。连续地再现从音频数据352的起点到音频数据353的终点的数据所需要的时间是Ra32。然后,在时间Ta34中执行对下一个“入”点的查找操作。
图4示出了在视频数据的“出”点的拾取器的查找操作。由于采用MPEG压缩的数据具有GOP结构,必须考虑I帧数据、P帧数据和B帧数据在信息记录介质上的顺序以及从解码部件输出的帧视频的顺序。
在图4的部分(a)中,为再现从记录区域V3的起点到其“出”点OV3的数据而必需的视频数据被记录在记录区域V3的记录区域124中。GOP 400刚好在“出”点OV3之前。GOP 401是其中设置“出”点OV3的GOP。图4的部分(b)示出了帧410到416的输出,在GOP400和GOP 401中包括的帧中,该些帧处于“出”点OV3附近。
正如通过比较图4的部分(a)和部分(b)可以明白的,在信息记录介质中设置的帧的顺序和从解码部件输出的帧的顺序彼此不同。例如,被选择为其中设置“出”点OV3的帧的帧415是B帧,以及在B帧415之前设置的I帧416被在B帧415之前读取,但B帧415将在I帧416之前输出的情况。对于解码其中设置“出”点OV3的B帧415来说,I帧416是必需的,但是I帧416将要在“出”点OV3之后显示。因此,I帧416被解码但不输出。为了连续地显示其中设置“出”点的帧以及其中设置“入”点的帧而不中断,必须正确地计算关于输出其中设置“出”点的帧的数据的时间的延时。
本发明考虑由通过解码部件输出的帧的顺序造成的延时。具体地,如参照图1所述,用于解码“出”点处的数据的第一解码部件612的延迟成分TdlyA包括由帧数据输出的顺序而产生的延时成分。在实际的MPEG数据中,每帧的数据具有表示解码时间的DTS和表示输出时间的PTS。通过使用此种时间数据,可以具体地计算延时成分TdlyA。
图5示出了在视频数据的“入”点处的拾取器的查找操作。如同在图4中的情形,必须要考虑在信息记录介质上的I帧数据、P帧数据和B帧数据的顺序以及从解码部件输出的帧视频的顺序。
在图5的部分(a)中,视频数据的记录区域V4中的记录区域215表示从稍前于记录区域V4中的“入”点的位置到记录区域V4的终点的区域。GOP 220正好在包括其中设置“入”点IV4的帧的GOP之前。GOP 221是其中设置“入”点IV4的GOP。图5的部分(b)示出了从帧510到519的输出,在GOP 220和GOP 221中包括的帧中,该帧处于“入”点IV4附近。
如同在图4中的情形,在信息记录介质中设置的帧的顺序和从解码部件中输出的帧的顺序彼此不同。如同上述参照图2的部分(b)所述,为了解码其中设置“入”点的帧,必须预先对“入”点之前的几个帧进行解码。图5示出了其中设置“入”点IV4的B帧515处于GOP 221的开始附近的情形。为了解码帧515,必须对其中设置“入”点的GOP 221中的I帧516进行解码,还必须对GOP 220中的I帧和P帧进行解码。在这些帧中,将在“入”点IV4之前显示的帧510到514解码但不输出。在帧515之后,对帧517到519进行解码。
如上所述,为了输出其中设置“入”点的帧,必须正确地计算由解码部件输出的帧的顺序而产生的延时以及通过解码“入”点之前的几个帧而产生的延时。特别是,为了不中断地连续显示其中设置“出”点的帧和其中设置“入”点的帧以进行无缝再现,必须正确地计算关于输出其中设置“入”点的帧的数据的时间的延时。
本发明考虑由通过解码部件输出的帧的顺序造成的延时,以及通过解码“入”点之前的几个帧引起的延时。具体地,如参照图1所述,用于解码“入”点处的数据的第二解码部件722的延迟成分TdlyB(在用于表示剪切编辑条件的表达式中)包括由帧数据输出的顺序而产生的延时成分。在同一表达式中的Tin包括通过解码“入”点之前的几个帧引起的延时。即,Tin包括解码I帧510、P帧511到514和I帧516所需的时间段。
在实际MPEG数据中,每个帧的数据具有表示解码时间的DTS和表示输出时间的PTS。通过使用此种时间数据,可以具体地计算延时成分TdlyB。通用解码部件逐帧执行解码处理。因此,可以通过检查“入”点之前的I帧或P帧的数目来计算延时成分Tin。
接着,描述从图7中示出的多解码器再现装置622输出视频数据所需要的时间段。
图8示出了使用传统解码模型来输出视频数据所需要的时间段。在图8的部分(a)中,纵轴表示跟踪缓存器部件中的数据量,而横轴表示时间。在图8的部分(b)中,纵轴表示VBV缓存器部件中的数据量,而横轴表示时间。图8的部分(c)中示出了(横轴)从解码部件输出的帧依照时间的变化。
在图8中,实线800表示在跟踪缓存器部件中的数据量的变化。数据810、811和812分别表示与在VBV缓存器部件中累积的帧1、帧2和帧3对应的数据。数据820和821分别表示从解码部件中输出的帧输出中的帧1和帧2。
在正常的状态下,根据从跟踪缓存器部件到VBV缓存器部件的读取比特率Vr和数据传送比特率Vo之间的差值来在跟踪缓存器部件中累积通过拾取器从信息记录介质读取的数据。在处理以GOP为单位的数据的解码模型中,在跟踪缓存器部件中累积数据的一个GOP,直到如图8的部分(a)所示开始解码处理。然后,在时间801开始向VBV缓存器部件的数据传送。因此,在数据传送开始之前,在Vr的倾角(inclination)处累积图8的部分(a)中示出的跟踪缓存器中的数据。在数据传送开始之后,在Vr-Vo的倾角处累积数据。在向VBV缓存器部件的数据传送开始之后,在VBV缓存器部件中以图8的部分(b)中示出的MPEG的最大比特率累积数据。当与前导帧对应的数据量被累积时,将一个数据帧从VBV缓存器部件送到在后续级中设置的解码部件中。假定在此时,即刻执行从VBV缓存器部件到解码部件的数据传送,在图8的部分(b)中的VBV缓存器部件中的数据量在时间802(解码开始时间)被即刻减小一个数据帧。在一个指定延时后,将被发送到解码部件的该一个数据帧解码且作为帧输出(视频信号)输出。
如上所述,利用传统解码模型,在再现开始时,在跟踪缓存器部件中累积数据的一个GOP。因此,从数据开始在跟踪缓存器部件中累积时(820,图8的部分(a))直到前导帧被输出(图8的部分(c))所需要的长时间822。这导致了一个问题,即,从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数据再现开始直到视频数据被输出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图9示出了利用根据本发明的解码模式来输出视频数据所需要的时间段。在图9的部分(a)中,纵轴表示跟踪缓存器部件中的数据量,而横轴表示时间。在图9的部分(b)中,纵轴表示VBV缓存器部件中的数据量,而横轴表示时间。图9的部分(c)中示出了(横轴)从解码部件输出的帧依照时间的变化。
在图9中,实线800表示利用传统解码模型的跟踪缓存器部件中的数据量的变化。实线900表示利用根据本发明的解码模型的跟踪缓存器部件中的数据量的变化。数据810、811和812分别表示与在VBV缓存器部件中累积的帧1、帧2和帧3对应的数据。数据820和821分别表示从解码部件中输出的帧输出中的帧1和帧2。
如图9的部分(a)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解码模型如下工作。将M(M是1或更大的整数)个帧作为一个单元处理。当在跟踪缓存器部件中累积一个单元的数据时,开始向VBV缓存器部件的数据传输。例如,假定M=3帧。在此种情况下,当三帧数据,即,帧1、帧2和帧3被累积在跟踪缓存器部件中时(时间901),开始向VBV部件的数据传送。在时间901,开始解码处理。正如通过比较图8的部分(c)和图9的部分(c)可以明白的,根据本发明的解码模型提供了缩短从信息记录介质上的数据再现开始直到视频数据被输出所需要的时间段的效果。
在本实例中,M=3,但M可以是图10的部分(c)中示出的任何其他整数。
图10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解码模型的GOP中的数据结构的总体图。图10的部分(a)示出了具有传统解码模型的GOP,并且被提供来用于与根据本发明的解码模型来比较。图10的部分(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解码模型的一个实例。更具体地,图10的部分(b)示出了当M=3时,所述帧如何形成为一个单元。图10的部分(c)示出了本发明的解码模型的普通实施例。更为具体地,图10的部分(c)示出了当M是1或更大的整数时,所述帧如何形成一个单元。
如同图10的部分(c)所示,本发明的解码模型在根据传统执行的GOP来分组所述帧之外,还将所述帧分组为包括I帧或P帧以及下一B帧的分组(单元)。例如,图10的部分(a)示出了将15个帧作为一个GOP的分组A00。根据本发明,在GOP的15帧中,将I帧和随后的多个B帧集合成一个单元A10。将P帧和随后的多个B帧集合成一个单元A11。按照同样的方式,将帧分组成单元A12、A13和A14。在信息记录介质上的每个单元的地址被放置在一个表中。
图11示出了用于管理被分组成多个单元的GOP中的帧数据的表B20的结构。图11还示出了用于比较的常规表B10。如同从图11可以看出,常规表B10将每帧的长度和IPB标识信息作为地址信息存储。因此,表的大小被增加,从而占据了一个大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存储区域。与此相反,根据本发明的解码模型的表B20存储每个单元的长度,被分组成一个单元的所述帧的数目以及I帧或P帧的大小作为地址信息。因此,可以很好地减小表的大小。对于如下所述的具体再现和编辑来说,表B20是有效的。
在例如搜索的具体再现或比如剪切编辑的编辑处理中,可能存在从位于GOP的中间的帧开始再现视频数据的情况。在MPEG中,为了解码具体的B帧,必须解码与该具体B帧相关联的I帧或P帧。需要被解码的I帧或P帧被期望以高速检索。根据本发明,存在表示I帧或P帧被记录在该位置的位置信息。这缩短了检索该帧的时间段。
在图11中示出的表B20中表示I帧和P帧的位置信息。更为具体地,根据I帧或P帧将所述单元分组成小单元。因此,每个单元的地址信息是I帧或P帧的自身位置信息。按照此种方式,在具体的再现和编辑中,将所述单元分组成小单元是有效的。
接着,描述MPEG的最大比特率。
图12示出了根据传统解码模型的VBV缓存器部件中的数据量的变化。在图12中,纵轴表示VBV缓存器部件中的数据量,而横轴表示时间。数据量C10表示第一帧的数据量,数据量C11表示第二帧的数据量。数据量C12表示第三帧的数据量。最大比特率C20表示该解码模型的最大比特率。
在传统解码模型中,为了防止VBV缓存器部件上溢或下溢,数据在VBV缓存器中累积的比特率被限制在由最大比特率C20表示的倾角中。由于此种理由,即使在获得特定帧的实际图片质量而必需的比特率大于最大比特率,帧中的码字数量也需要减少比特率的倾角,以便符合这些限制。这意味着减小帧的图片质量。因此,利用传统的解码模型,由于最大比特率的限制而不能获得实际的图片质量。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解码模型在VBV缓存器部件中的数据量的变化。在图13中,纵轴表示VBV缓存器部件中的数据量,横轴表示时间。数据量D10表示第一帧的数据量,数据量D11表示第二帧的数据量。数据量D12表示第三帧的数据量。最大比特率C20表示常规解码模型的最大比特率。最大比特率D20表示本发明的解码模型的最大比特率。平均比特率D30是第一到第三帧的三帧的平均比特率。总的码字量D31是第一到第三帧的三帧的总码字量。
利用本发明的解码模型,如上参照图10所述,所述帧被根据I帧或P帧分组成小单元。为了符合最大比特率的限制,每个单元的平均比特率被保持在常规最大比特率之内。一个单元包括M个帧(M是1或更大的整数)。
参照图13,描述其中M=3的典型情形。在图13中,第一帧D10具有超过常规最大比特率C20的倾角,第一帧D10的倾角需要限制到常规最大比特率C20。利用本发明的解码模型,计算一个单元(三帧,M=3)的平均比特率。即,总的码字量D31是第一帧D10、第二帧D11和第三帧D12的码字量之和。将总码字量D31除以3,以获得平均比特率D30。
平均比特率D30在常规最大比特率C20内,并且因此VBV缓存器部件不会上溢。第一帧D10可以具有超过常规最大比特率C20的最大比特率D20,并且因此可以提供实际的图片质量。
(实例2)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例中,将会参照图18、19、20、21和22描述数据重新设置方法。该数据重新设置方法由信息记录和再现装置663(图15A)、记录装置664(图15B)和编辑装置665(图15C)中任何一个执行。
图1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重新设置处理。图19的部分(a)示出了用于重新设置(i)其中设置“出”点的数据和(ii)其中设置“入”点的数据中的一个的第一重新设置处理。图19的部分(b)示出了用于重新设置(i)其中设置“出”点的数据和(ii)其中设置“入”点的数据中的一个的第二重新设置处理。通过其中的一个处理,可以无缝地再现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600上的多条实时数据,而即使在执行用于剪切编辑的查找操作时也不会使视频或音频中断。在下文中,将会描述下述两种类型的重新设置处理。
图19的部分(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重新设置处理。表示视频或音频的实时数据被记录在连续记录区域K10中。实时数据被记录在连续记录区域K20,K21和K22中。与连续记录区域K10一样,连续记录区域K20,K21和K22被记录在信息记录介质600中,但是彼此之间存在有距离。连续记录区域K30表示待再现的区域,该区域被指定用于剪切编辑。连续记录区域K30是连续记录区域K10的一部分。在连续记录区域K30中的数据被再现后,拾取器执行从连续记录区域K30的终点到连续记录区域K20的起点的查找操作,并且连续地再现连续记录区域K20及其后。在从连续记录区域K30的终点到连续记录区域K20的起点的查找距离过长的情况下,可能在上述参照图14描述的确定中将无缝再现确定为不可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重新设置处理,首先查找一个空区域,从该区域到信息记录介质上的连续记录区域K20的起点的访问时间短。这被设置为重新设置区域。然后,确定重新设置区域(本实例中的K30r)是否被包括在其中可能进行无缝再现的查找范围内。通过执行参照图14描述的确定来预先获得该查找范围。当重新设置区域K30r满足无缝再现的条件时,在连续记录区域K30中记录的数据被复制到重新设置区域并被设置为数据K30p。由于重新设置处理,图19的部分(a)中示出的实时数据开始从数据K30p的起点处再现。拾取器可以执行从数据K30p的终点到连续记录区域K20的起点的查找操作,同时执行无缝再现。然后,再现在连续记录区域K20中以及其后的数据,术语数据的“复制”包括数据的“剪切和粘贴”。
在图19的部分(a)中,“出”点OK10被设置在连续记录区域K30中,而“入”点IK20被设置在连续记录区域K20中。在上述中,例如,由于连续记录区域K30短于连续记录区域K20,所以其中设置“出”点OK10的连续记录区域K30被重新设置。在其中设置“入”点的数据较短的情况下,此种数据被重新设置。
图19的部分(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重新设置处理。连续记录区域K10,K20,K21和K22与图19的部分(a)中的那些基本相同。连续记录区域K50表示待再现的区域,该区域被指定用于剪切编辑。连续记录区域K50是连续记录区域K10的一部分。连续记录区域K60是连续记录区域K20的一部分。在连续记录区域K50中的数据被再现后,拾取器执行从连续记录区域K50的终点到连续记录区域K60的起点(即,连续记录区域K20的起点)的查找操作。因此,拾取器连续地再现连续记录区域K20及其后。在从连续记录区域K50的终点到连续记录区域K60的起点的查找距离过长的情况下,可能在上述参照图14描述的确定中将无缝再现确定为不可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重新设置处理,首先,从最接近于信息记录介质上的连续记录区域K20的区域开始查找一个空区域。这被设置为重新设置区域。然后,确定重新设置区域(本实例中的K50r)是否被包括在其中可能进行无缝再现的查找范围内。通过执行参照图14描述的确定来预先获得该查找范围。
当重新设置区域K50r不满足无缝再现的条件时,假定在其中设置“出”点OK10的连续记录区域K50中记录的数据被复制到如图19的部分(b)中示出的重新设置区域K50r。所述被假定复制的数据被设置为K50q。还可以假定在其中设置“入”点IK20的连续记录区域K20中记录的数据被复制到重新设置区域K60r。所述被假定复制的数据被设置为K60q。通过计算在数据K50q和数据K60q被再现以及到连续记录区域K60的终点的查找操作被执行的情况下,获得数据K60q的大小。在作为重新设置区域的空区域足够大,以至于能够存储数据K50q和K60q的情况下,连续记录区域K50和K60中的数据被实际复制到重新设置区域K50r和K60r。在作为重新设置区域的空区域不是足够大的情况下,确定无缝再现相对于其他空区域是否可能。按照这种方式,针对剪切编辑的实时数据从数据K50q起点开始再现。当直到数据K60q的数据被再现时已经累积了足够的数据缓存器量。使用剩余缓存器数据量,执行从数据K60q的终点到连续记录区域K60的终点的查找操作,同时执行无缝再现。然后,拾取器连续地再现在连续记录区域K60之后的数据。
当在连续记录区域K50中记录的短实时数据被重新设置但没有找到实现无缝再现的重新设置区域时,第二重新设置处理将待重新设置的数据从连续记录区域K20增加,从而满足无缝再现的条件。
在上述实例中,连续记录区域K50过小。在连续记录区域K50过大的情况下,连续记录区域K50的一部分被复制到空区域,而不是整个连续记录区域K50。
图1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重新设置处理的流程图。所述重新设置处理开始于步骤J10。在步骤J20,确定无缝再现是否可能。在步骤J30,查找重新设置区域。在步骤J40,鉴于重新设置区域,确定无缝再现是否可能。在步骤J50,执行第一重新设置处理。在步骤J60,执行第二重新设置处理。处理在步骤J70结束。
在步骤J20,执行图14中示出的过程。当如图14中的步骤E60所示确定无缝再现可能时,在不执行进一步的重新设置处理的情况下可能进行无缝再现。
当如图14中的步骤E60所示确定无缝再现不可能时,处理进行到图18中的步骤J30,其中查找用作重新设置区域的空区域。在步骤J20,可以预先获得其中可能进行无缝再现的查找范围。在步骤J40,确定在步骤J30中获得的重新设置区域是否在其中可能进行无缝再现的查找范围中。
当根据步骤J40中的确定结果,确定重新设置区域处于其中可能进行无缝再现的范围内时,处理进行到步骤J50。步骤J50对应于上述参照图19的部分(a)描述的第一重新设置处理的一部分。即,在步骤J50,数据被复制到重新设置区域。由此,当处理在步骤J70结束时,数据已经被重新设置成数据K30p(图19的部分(a))。因此,可能进行无缝再现。
当根据步骤J40中的确定结果,所述重新设置区域被确定为在其中可能进行无缝再现的范围之外时,处理进行到步骤J60。步骤J60对应于上述参照图19的部分(b)描述的第一重新设置处理的一部分。(i)其中设置“入”点的数据和(ii)其中设置“出”点的数据两者都被复制到重新设置区域。由此,当处理在步骤J70终止时,数据已经被重新设置为K50p和数据K60p(图19的部分(b))。因此,可能进行无缝再现。
图20详细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重新设置处理。在图20中,音频数据的记录区域A1a、A2a、A3a和A4a以及视频数据的记录区域V1a、V2a、V3a和V4a被交替设置在一个信息记录介质上。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区域V2a和记录区域A3a彼此分开一段距离。如图20中所示,分别为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设置“pr”点PA1a和PV1a,“出”点OA2a和OV2a以及“入”点IA3a和IV3a。从“pr”点到“出”点的数据被再现,并且不会中断,再现从“入”点之后的数据。在图20中,用阴线表示实际用作视频数据的数据。
图22示出了信息记录介质600的记录状态。在图22中,信息记录介质600包括记录区域N10,第一空区域N11,以及第二空区域N12。图22还示出了范围N20的放大图,范围N20是信息记录介质600在其径向上延伸的部分。该放大图示出了信息记录介质600的区域和记录状态。
图22中的记录区域A1a、A2a、A3a和A4a以及记录区域V1a、V2a、V3a和V4a分别对应于图20中的那些。记录区域A1a、V1a、A2a、和V2a位于记录区域N10内,而记录区域A3a、V3a、A4a和V4a位于记录区域N10外。
记录区域N10内的记录区域中的数据首先被再现,并且在查找操作之后,再现记录区域N10之外的记录区域中的数据。如从图22中可以明白的,记录区域N10内的记录区域和记录区域N10之外的记录区域彼此之间存在距离,从而所述查找操作需要一些时间。因此,无缝再现是不可能的。
根据第一重新设置处理,当无缝再现不可能时,在信息记录介质中的空区域中搜索重新设置区域。在所述重新设置区域出于其中可能进行无缝再现的查找区域之内的情况下,在(i)其中设置“入”点的数据和(ii)其中设置“出”点的数据中较短的那个被复制到重新设置区域。在图20的例子中,其中设置“出”点的数据较短,其被复制(或被重新设置)。在重新设置区域中,如同在其他记录区域中一样,交替地设置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
现在假定在图22中,在记录区域N10的外周附近找到空区域N11。所述空区域N11接近于记录区域N10的外周。因此,空区域N11被确定为包括在查找范围中,该查找范围是根据记录区域N10的外周定义的。在此种情况下,在记录区域N10内记录的数据被重新设置到空区域N11。因此,可能进行无缝再现。
在图20中,待设置的音频数据是在从记录区域A1a中的“pr”点PA1a到记录区域A1a的终点的区域中记录的音频数据a,在从记录区域A2a中的起点到记录区域A2a中的“出”点OA2a的区域中记录的音频数据b,以及在从记录区域A3a中的“入”点IA3a到记录区域A3a的终点的区域中记录的音频数据c。
在所述重新设置区域中,按照a、b和c的顺序复制音频数据。当数据(a+b+c)的总长度不是规定的长度时,可以添加填充数据L10。该规定长度意味着由此可以容易地处理数据的长度,例如信息记录介质中的ECC块的长度、信息记录介质中的扇区的大小,由此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可交替位于的长度,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的帧的长度或压缩数据的长度。
待设置的视频数据是在从稍前于记录区域V1a中的“pr”点PV1a到记录区域V1a的终点的区域中记录的视频数据d,在从记录区域V2a中的起点到记录区域V2a中的“出”点OV2a的区域中记录的视频数据e。视频数据d包括在稍前于“pr”点的区域中的数据的原因是对MPEG中的指定帧进行解码要求预先解码位于指定帧之前的I帧或P帧。鉴于此,视频数据d包括“pr”点之前的帧的数据,该数据被要求来解码其中设置“pr”点的帧。出于同样的原因,为了再现在记录区域V3a中的“入”点,必须再现来自稍前于“入”点IV3a的区域中记录的数据的数据。
按照这种方式重新设置的音频数据从没有空闲空间的空区域N11的起点开始放置。因此,当音频数据量小时,音频数据的记录区域也小。按照这种方式重新设置的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被设置成其间没有空闲空间。因此,在所述重新设置之后,从音频数据的终点到视频数据的起点的查找时间被减小。
如上所述,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被复制到所述重新设置区域。因此,可以进行无缝再现。虽然没有示出,但是如同填充数据L10,填充数据被添加到重新设置视频数据e的终点。由图22中的区域N11表示此种重新设置状态。在图22的记录区域A1p、A2p和A3p中,记录音频数据a、b和c。在图22的记录区域V1p和V2p中,记录视频数据d和e。
音频数据c是图20中的较长数据的一部分,从而不需要被重新设置。然而,在不重新设置音频数据c的情况下,在重新设置区域中的数据被再现后,拾取器查找记录区域A3a中的“入”点IA3a。由于在记录区域A3a和稍前于记录区域V3a(视频数据)中的“入”点IV3a的位置之间存在一小段距离,所以可能会出现短距离精细查找操作L30。在音频数据c被重新设置的情况下,在重新设置区域中的数据被再现后,执行到稍前于记录区域V3a中的“入”点IV3a的位置的查找操作。因此,再现可以继续而不需要发生精细查找操作L30。如上所述,即使当所述两条数据中的一个需要重新设置时,也期望在音频数据的情况下重新设置两条。这防止了不必要的精细查找操作。这放宽了无缝再现的条件,从而增加了其中可以进行无缝再现的情形的数量。
如上参照图3的描述,音频数据包括多个声道数据。当在图20中示出的重新设置处理中复制数据时,为了实现无缝再现,仅有所用的特定信道的音频数据被复制到重新设置区域。或者,包括未用声道的空区域的所有声道的音频数据(包括空数据)可以被复制。在此种情况下,在该处理之后,音频数据可以被另外地记录在重新设置区域中的未用区域。
图21更详细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重新设置处理。图21中的记录区域A1a、A2a、A3a和A4a以及记录区域V1a、V2a、V3a和V4a分别与图20中的那些相同。
图21示出了重新设置处理,在该重新设置处理中,从信息记录区域中的空区域检索出的重新设置区域被确定为在其中可以进行无缝再现的查找区域之外。这将参照图22进行描述。假设根据搜索记录区域N10外周附近的空区域,其它数据已经被记录在区域N11,并且找到空区域N12。空区域N12与记录区域N10的外周间隔一段距离,并且因此被确定为在其中可以进行无缝再现的查找区域之外。从记录区域N10外周定义空区域N12。在此种情况下,仅仅通过将记录在记录区域N10中的数据重新设置到空区域N12中不能实现无缝再现。为了实现无缝再现,另外的数据被重新设置到空区域N12。
参照图21,重新设置区域被确定为在其中可以进行无缝再现的查找区域之外。因此,无缝再现不能仅仅通过复制(i)其中设置“入”点的数据和(ii)其中设置“出”点的数据中更短的哪一个来实现。较长的数据也被复制到重新设置区域。
在图21中,被重新设置的音频数据是音频数据a,音频数据b和音频数据c。
在重新设置区域中,按照a,b和c的顺序来复制音频数据。在数据(a+b+c)的总长度不是规定长度的情况下,可以加入填充数据M10。规定长度如上所述。
待重新设置的视频数据是视频数据d和视频数据e。
另外,具有规定长度的视频数据f被作为重新设置数据从稍前于记录区域V3a中的“入”点IV3a的一个位置加入。
下文中,将会描述对于用于实现无缝再现的视频数据f来说,多少数据量是必需的。
在图21中,视频数据e和视频数据f彼此不是连续的。同样,对于采用MPEG压缩的数据而言,需要参照图7描述的多解码器系统。图7中示出的多解码器装置622包括第一解码部件612和第二解码部件722。在图21中,视频数据d和视频数据e彼此连续。并且由第一解码部件612进行解码。视频数据f由第二解码部件722进行解码。
图21的部分(b)表示GOP单元中的具体的视频数据d、e和f。图21中的部分(c)表示第二跟踪缓存器部件720中的剩余数据量(图7)。参照数字210表示当数据读取完成时的视频数据f的剩余数据量。视频数据f由第二解码部件722进行解码。
作为待重新设置的数据的无缝再现的条件,将描述一个条件,在此条件下,第二缓冲器部件614不会下溢。由于由第一解码部件612解码的视频数据e和由第二解码部件722解码的视频数据f被连续记录在重新设置区域,所以在其间不发生查找操作。因此,使用多解码器模型能够对视频数据e和视频数据f进行无缝再现。在该实例中,将会发现在由第二解码部件722解码的数据中有多少数据被重新设置。
第二解码部件722处理视频数据f,而不是视频数据d和e。因此,当从信息记录介质再现数据M30和数据M31时,数据被累积在第二跟踪缓存器部件722中。数据M30是预先解码所必需的帧数据,以便解码其中设置“入”点的帧。数据M30的数据量是V3pr。数据M30(视频数据)的比特率是VdV3pr。数据M31表示在“入”点之后的数据。数据M31的数据量是V3in。数据M31(视频数据)的比特率是VdV3in。读取数据M30所需的时间段是TprV3。读取数据M31所需的时间段是TinV3+a×Ts。字母“a”是在视频数据中跳过的有缺陷的ECC块的数目。Ts是跳过一个ECC块所需的时间段。在读取数据M30和M31之后,执行查找操作M20。在被转换为时间的正好在查找操作M20之前的第二跟踪缓存器部件720中的剩余缓存器数据是TBUF的情况下,TBUF由下述表达式表示:
TBUF=V3pr/VdV3pr+V3in/VdV3in-(TprV3+TinV3+a×Ts)
现在,将会描述执行从重新设置数据的终点(即,重新设置视频数据f的终点)到记录区域V3a中的视频数据f的终点的查找操作M20,并随后再现数据M40和数据M41。数据M40是从其上记录视频数据f的终点的记录区域V3a中的位置到记录区域V3a的终点记录的视频数据。数据M41是在记录区域A4a中记录的音频数据。在该实例中,示出了数据M40。当在记录区域V3a中的数据大部分被重新设置时,存在作为数据M40剩余的数据的量非常小。在此种情况下,在查找操作M20之后,基本上不会通过再现数据M40来提供视频数据。可能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在查找操作M20之后,原封不动地再现音频数据M41。虽然音频数据M41正被从信息记录介质再现,但是不提供视频数据,从而图21的部分(c)中的剩余缓存器数据量继续减小。在此种情况下,从重新设置区域开始的访问时间,即从数据M31的终点到下一个视频数据的访问时间包括查找时间和数据41的读取时间,在该访问时间期间不提供视频数据。在查找操作M20所需的时间段是Tf的情况下,读取一个声道的音频数据所需要的时间段是TcA,音频数据的声道的数目是N,在音频数据中被跳过的有缺陷ECC块的数目是b。从重新设置区域的终点到作为查找操作目的地的视频数据的查找时间TACS被表示为:
TACS=Tf+N×TcA+b×Ts
用于满足从重新设置区域开始无缝再现的条件是TACS和TBUF的比较结果是TBUF≥TACS。TBUF是被转换为时间的第二缓冲器部件720(图21中的部分(c))中的数据量,而TACS是从重新设置区域终点到作为查找操作目的地的视频数据的查找时间。因此,用于满足从重新设置区域开始无缝再现的条件由下式表示:
V3pr/VdV3pr+V3in/VdV3in-(TprV3+TinV3+a×Ts)≥Tf
+N×TcA+b×Ts)
通过查找满足上述表达式的数据M31的数据量V3in,获得待被重新设置的视频数据f(图21的部分(a))的数据量。
在根据上述表达式获得的视频数据f的数据量不是规定长度时,数据量可以以这样一个范围来减小,使得满足上述表达式,从而成为规定长度。所述规定长度如上所述。
此种重新设置状态由图22中的区域N12表示。在图22的记录区域A1q,A2q和A3q中,分别记录图21中的音频数据a,b和c。在图22的记录区域V1q,V2q和V3q中,分别记录图21中的视频数据d,e和f。
如上所述,当重新设置区域不包括在其中可以进行无缝再现的查找范围中时,根据本发明的第二重新设置处理将待重新设置的数据加入,从而增加了在重新设置区域记录的数据量。因此,使得可以进行无缝再现。
在该实例中,数据M30和数据M31具有不同的比特率。其理由是被认为(i)视频数据具有可变的比特率(VBR)以及(ii)数据M30的比特率和数据M31的比特率不同,因为就数据M30而言,除了解码其中设置“入”点的帧所必需的帧被解码之外,GOP中的所有数据不被解码。
在图21的部分(c)中,对于数据M30和数据M31而言,第二跟踪缓存器部件720的剩余量的倾角是不同的。其理由如下。就数据M30而言,除了解码其中设置“入”点的帧所必需的帧被解码之外,GOP中的所有数据不被解码。因此,在第二跟踪缓存器部件720中,比如不需要被解码的B帧之类的数据被擦除,或者被丢弃而不会进行解码。因此,数据M30将会被快速地用光,从而所用光的数据量和从信息记录介质读取的数据量的差将会减小。结果,剩余数据量的增加率变得低于读取数据M31时的增加率。
在视频数据M40存在而不会被重新设置在图21的部分(a)中的记录区域V3a的情况下,与数据M40对应的音频数据保持在记录区域A3a中。在此种情况下,拾取器访问从重新设置区域的视频数据f的终点到记录区域A3a中的剩余音频数据,接着访问数据M40。由于在记录区域A3a中的剩余数据的记录位置和记录区域V3a中的剩余数据的记录位置存在一个小距离,所以存在发生短距离精细查找操作的可能性。因此,即使当视频数据M40保持在记录区域V3a中,与数据M40对应的音频数据也包括在重新设置区域中的音频数据c中。由此,在再现重新设置区域中的数据之后,查找操作的目的地是记录区域V3a中的数据M40。因此,再现被无缝地继续,不发生额外的精细查找操作。即使当视频数据被保持而不会被重新设置,与该视频数据对应的音频数据也会被重新设置。因此,可以防止额外的精细查找操作的发生。
在图21的部分(a)中,视频数据d和e由第一解码部件612进行解码(图7)。从信息记录介质600读取数据的读取速率不同于第一解码部件612的解码速率。因此,当从信息记录介质600读取重新设置区域中的视频数据d和e时,少量的缓存器数据保持在第一解码部件612的第一跟踪缓存器部件610中。在数据被保持在第一跟踪缓存器部件610中的情况下,直到其中设置“入”点的帧的时间可以根据剩余量来延迟。然而,在发生如图21中所示的重新设置处理的情况下,在第一跟踪缓存器部件610中保持的数据量非常小且可被忽略。在该实例中,第一跟踪缓存器部件610的元素被从表示从重新设置区域无缝再现的条件的表达式中略去。在需要更精确的条件的情况下,鉴于上述第一跟踪缓存器部件610中的剩余数据量来进行计算。
在图20中,当在记录区域A3a中重新设置音频数据c时,与音频数据c对应的视频数据被重新设置。作为该重新设置的结果,彼此对应的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存在于重新设置区域中。此种数据可以容易地同步,这便于对重新设置区域中的数据进行编辑。
为了重新设置在图20和图21中彼此不连续的视频数据e和f,此种非连续数据可以被一次解码成帧数据且再次被编码。通过重编码所编码的数据,使得所编码的数据具有满足无缝再现的条件的数据长度,甚至通过如图6中示出的单解码装置也可以使得可以进行无缝再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记录和再现装置,包括读取部件,用于从信息记录介质中读取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第一缓存器部件,用于临时累积所读取的第一数据;第二缓存器部件,用于临时累积所读取的第二数据;第一解码部件,用于输出通过解码所累积的第一数据而产生的第一解码数据;第二解码部件,用于输出通过解码所累积的第二数据而产生的第二解码数据;第一设置部件,用于设置所述第一数据的读取完成点;第二设置部件,用于设置所述第二数据的读取开始点;以及控制部件,用于计算第一时间段以及第二时间段,其中第一时间段是从所述读取部件从读取完成点到读取开始点的查找操作的开始点直到所述第一解码部件完成所述第一解码数据的输出的时间段,以及第二时间段是从所述查找操作的开始点直到所述第二解码数据被允许由第二解码部件输出的时间段,并且比较所计算的第一时间段的长度和所计算的第二时间段的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记录装置,用于在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将要由再现装置再现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的至少一个。所述再现装置包括:读取部件,用于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中读取所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第一缓存器部件,用于临时累积所读取的第一数据;第二缓存器部件,用于临时累积所读取的第二数据;第一解码部件,用于输出通过对所累积的第一数据进行解码而产生的第一解码数据;以及第二解码部件,用于输出通过对所累积的第二数据进行解码而产生的第二解码数据。所述记录装置包括第一设置部件,用于设置所述第一数据的读取完成点;第二设置部件,用于设置所述第二数据的读取开始点;所述控制部件,用于计算第一时间段以及第二时间段,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是从所述读取部件从读取完成点到读取开始点的查找操作的开始点直到所述第一解码部件完成所述第一解码数据的输出的时间段,所述第二时间段是从所述查找操作的开始点直到所述第二解码数据被允许由第二解码部件输出的时间段,并且比较所计算的第一时间段的长度和所计算的第二时间段的长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记录装置还包括写入部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数据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二数据的至少一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写入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中,其中,所述控制部件控制所述写入部件来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中写入所述第一数据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二数据的至少一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使得所述第一时间段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段的长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数据包括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一视频数据,所述第二数据包括第二音频数据和第二视频数据;并且所述控制部件控制所述写入部件,使得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二音频数据被彼此相邻地记录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上,并且使得所述第一视频数据和第二视频数据被彼此相邻地记录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上。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编辑装置,用于在信息记录介质上编辑将要由再现装置再现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的至少一个。所述再现装置包括:读取部件,用于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中读取所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第一缓存器部件,用于临时累积所读取的第一数据;第二缓存器部件,用于临时累积所读取的第二数据;第一解码部件,用于输出通过对所累积的第一数据进行解码而产生的第一解码数据;以及第二解码部件,用于输出通过对所累积的第二数据进行解码而产生的第二解码数据。所述编辑装置包括第一设置部件,用于设置所述第一数据的读取完成点;第二设置部件,用于设置所述第二数据的读取开始点;所述控制部件,用于计算第一时间段以及第二时间段,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是从所述读取部件从读取完成点到读取开始点的查找操作的开始点直到所述第一解码部件完成所述第一解码数据的输出的时间段,所述第二时间段是从所述查找操作的开始点直到所述第二解码数据被允许由第二解码部件输出的时间段,并且比较所计算的第一时间段的长度和所计算的第二时间段的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记录介质,在该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有将由再现装置再现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所述再现装置包括:读取部件,用于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中读取所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第一缓存器部件,用于临时累积所读取的第一数据;第二缓存器部件,用于临时累积所读取的第二数据;第一解码部件,用于输出通过对所累积的第一数据进行解码而产生的第一解码数据;以及第二解码部件,用于输出通过对所累积的第二数据进行解码而产生的第二解码数据。为所述第一数据设置读取完成点;为所述第二数据设置读取开始点;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被设置成使得第一时间段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时间段的长度,其中第一时间段是从所述读取部件从读取完成点到读取开始点的查找操作的开始点直到所述第一解码部件完成所述第一解码数据的输出的时间段,以及第二时间段是从所述查找操作的开始点直到所述第二解码数据被允许由第二解码部件输出的时间段。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一种记录和再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中读取所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临时累积所读取的第一数据;临时累积所读取的第二数据;输出通过对所累积的第一数据进行解码而产生的第一解码数据;输出通过对所累积的第二数据进行解码而产生的第二解码数据;设置所述第一数据的读取完成点;设置所述第二数据的读取开始点;计算第一时间段以及第二时间段,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是从读取完成点到读取开始点的查找操作的开始点直到完成所述第一解码数据的输出的时间段,所述第二时间段是从所述查找操作的开始点直到所述第二解码数据被允许输出时间段,并且比较所计算的第一时间段的长度和所计算的第二时间段的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记录方法,用于在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将要由再现装置再现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再现装置包括:读取部件,用于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中读取所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第一缓存器部件,用于临时累积所读取的第一数据;第二缓存器部件,用于临时累积所读取的第二数据;第一解码部件,用于输出通过对所累积的第一数据进行解码而产生的第一解码数据;以及第二解码部件,用于输出通过对所累积的第二数据进行解码而产生的第二解码数据。所述记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为所述第一数据设置读取完成点;为所述第二数据设置读取开始点;计算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其中第一时间段是从所述读取部件从读取完成点到读取开始点的查找操作的开始点直到所述第一解码部件完成所述第一解码数据的输出的时间段,第二时间段是从所述查找操作的开始点直到所述第二解码数据被允许由第二解码部件输出的时间段;并且比较所计算的第一时间段的长度和所计算的第二时间段的长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记录方法还包括下述步骤: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中写入所述第一数据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二数据的至少一部分中至少一个,使得所述第一时间段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段的长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数据包括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一视频数据,所述第二数据包括第二音频数据和第二视频数据。所述写入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二音频数据中至少一个记录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上使得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二音频数据彼此相邻,并且将所述第一视频数据和第二视频数据中至少一个记录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上使得所述第一视频数据和第二视频数据彼此相邻。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编辑方法,用于在信息记录介质上编辑将要由再现装置再现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的至少一个。所述再现装置包括:读取部件,用于从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中读取所述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第一缓存器部件,用于临时累积所读取的第一数据;第二缓存器部件,用于临时累积所读取的第二数据;第一解码部件,用于输出通过对所累积的第一数据进行解码而产生的第一解码数据;以及第二解码部件,用于输出通过对所累积的第二数据进行解码而产生的第二解码数据。所述编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置所述第一数据的读取完成点;设置所述第二数据的读取开始点;计算第一时间段以及第二时间段,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是从所述读取部件从读取完成点到读取开始点的查找操作的开始点直到所述第一解码部件完成所述第一解码数据的输出的时间段,所述第二时间段是从所述查找操作的开始点直到所述第二解码数据被允许由第二解码部件输出的时间段,并且比较所计算的第一时间段的长度和所计算的第二时间段的长度。
工业应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记录和再现装置,记录装置,编辑装置,信息记录介质,记录和再现方法,记录方法以及再现方法,计算(i)第一时间段和(ii)第二时间段,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是从读取部件从读取完成点到读取开始点的查找操作的开始点直到第一解码部件完成第一解码数据的输出,所述第二时间段是从查找操作的开始到第二解码数据被允许由第二解码部件输出,并且将所计算的第一时间段的长度和所计算的第二时间段的长度彼此相比较。基于所比较的结果,确定无缝再现是否可能。根据本发明,鉴于由所压缩的视频数据的解码处理产生的延迟时间以及可变比特率等来确定无缝再现的条件。因此,可以精确地确定是否可以进行无缝再现。对于记录和再现装置,记录装置,编辑装置,信息记录介质,记录和再现方法,记录方法以及再现方法而言,提供此种效果的本发明特别有用,用于无缝再现多条实时数据。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条件下,各种其它修改是显而易见的且容易做出。因此,趋向于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不局限于这里所作的描述,而应该是被广泛解释的权利要求。

Claims (19)

1、一种记录和再现装置,包括:
读取部件,用于从信息记录介质中读取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
第一缓存器部件,用于临时累积所读取的第一数据;
第二缓存器部件,用于临时累积所读取的第二数据;
第一解码部件,用于输出通过解码所述累积的第一数据而产生的第一解码数据;
第二解码部件,用于输出通过解码所述累积的第二数据而产生的第二解码数据;
第一设置部件,用于设置所述第一数据的读取完成点;
第二设置部件,用于设置所述第二数据的读取开始点;以及
控制部件,用于计算第一时间段以及第二时间段,并且比较所述计算的第一时间段的长度和所计算的第二时间段的长度,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是从所述读取部件从所述读取完成点到所述读取开始点的查找操作的开始点直到所述第一解码部件完成所述第一解码数据的输出,以及第二时间段是从所述查找操作的开始点直到所述第二解码数据被允许由所述第二解码部件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和再现装置,其中,所述计算的第一时间段包括一时间段,该时间段是通过将从所述第一数据的读取开始点到所述第一数据的读取完成点的数据量除以与所述第一数据相对应的比特率而获得的时间段中,减去读取从所述第一数据的读取开始点到所述第一数据的读取完成点的数据所需的时间段而获得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和再现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数据包括在所述第一数据的读取开始点和所述第一数据的读取完成点之间的多个数据部分;
所述多个数据部分中的每个与一个比特率相关联;
所述计算的第一时间段包括一时间段,该时间段是通过从表示多个时间段的总和的时间段中减去读取从所述第一数据的读取开始点到所述第一数据的读取完成点的数据所需的时间段而获得的,其中,所述多个时间段是将所述多个数据部分中的每个的数据量除以与所述多个数据部分中的每个相对应的一个比特率而获得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和再现装置,其中,与所述多个数据部分当中的第m个数据部分相关联的比特率不同于与所述多个数据部分当中的第n个数据部分相关联的比特率,其中m是整数,n是不同于m的整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和再现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数据包括在所述第一数据的读取开始点和所述第一数据的读取完成点之间的多个数据部分,以及
所述计算的第一时间段包括一时间段,该时间段是从当所述多个数据部分中的一个数据部分被输入到所述第一解码部件时直到所述第一解码部件输出通过解码所述多个数据部分中的该一个数据部分而产生的解码的数据的时间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和再现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缓存器部件包括跟踪缓存器部件和VBV缓存器部件;并且
所述计算的第一时间段包括所述多个数据部分中的一个数据部分在所述VBV缓存器部件中被累积的时间段。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和再现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数据包括从所述第一数据的读取开始点到所述第一数据的读取完成点的多个数据部分;
所述多个数据部分中的每个与一个比特率相关联;
所述第一缓存器部件包括跟踪缓存器部件和VBV缓存器部件;
其中,所述计算的第一时间段是TA,TA被表示为
TA=∑(V(i)/VdV(i))-∑(TR(i)+a(i)×Ts)+TdlyA,其中:
V(i)是在所述多个数据部分当中的第i个数据部分的数据量,其中i是整数;
VdV(i)是与所述第i个数据部分相关联的比特率;
TR(i)是读取所述第i个数据部分所需要的时间段;
a(i)是在其中记录有所述第i个数据部分的信息记录介质的区域中存在的有缺陷的ECC块的数目;
Ts是跳过一个ECC块所需要的时间段;和
TdlyA是表示以下时间段总和的时间段:所述多个数据部分中的一个数据部分在所述VBV缓存器部件中被累积的时间段;以及从当所述多个数据部分中的该一个数据部分被输入到所述第一解码部件时直到所述第一解码部件输出通过解码所述多个数据部件中的该一个数据部分而产生的解码的数据的时间段。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和再现装置,其中,所述计算的第二时间段包括:
所述读取部件从所述读取完成点到所述读取开始点的查找操作所需要的时间段,以及
从当所述第二数据中的至少一部分被输入到所述第二解码部件时直到所述第二解码部件输出通过解码所述第二数据中的该至少一部分而产生的解码的数据的时间段。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录和再现装置,其中,所述计算的第二时间段包括所述第二数据中的该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第二缓存器部件中被累积的时间段。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和再现装置,其中,所述计算的第二时间段包括:
所述读取部件从所述读取完成点到所述读取开始点的查找操作所需要的时间段,以及
从当所述第二数据中的至少一部分被输入到所述第二解码部件时直到所述第二解码部件输出通过解码所述第二数据中的该至少一部分而产生的解码的数据的时间段。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记录和再现装置,其中,所述计算的第二时间段包括所述第二数据中的该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第二缓存器部件中被累积的时间段。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和再现装置,其中,所述计算的第二时间段包括:
所述读取部件从所述读取完成点到所述读取开始点的查找操作所需要的时间段;以及
预解码处理所需要的时间段,所述预解码处理用于获得用来对与所述第二数据的所述读取开始点对应的数据进行解码的指定数据。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和再现装置,其中,所述计算的第二时间段是TB,TB被表示为
TB=Tf+Tb+TdlyB+Tin,其中:
Tf是所述读取部件从所述读取完成点到所述读取开始点的查找操作所需要的时间段,
Tb是用于读取数据所需要的时间段,该数据是在从查找操作的所述开始点直到与所述读取开始点对应的数据被读取的时间段期间可读取的数据,
TdlyB是一个时间段,该时间段表示以下时间段的总和:所述第二数据中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第二缓存器部件中被累积的时间段;以及从当所述第二数据中的该至少一部分被输入到所述第二解码部件时直到所述第二解码部件输出通过解码所述第二数据中的该至少一部分而产生的解码的数据的时间段,以及
Tin是用于预解码处理所需要的时间段,所述预解码处理用于获得用来对与所述第二数据的所述读取开始点对应的数据进行解码的指定数据。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和再现装置,其中,所述计算的第二时间段是TB,TB被表示为
TB=Tf+Tb+TdlyB+Tin,其中:
Tf是所述读取部件从所述读取完成点到所述读取开始点的查找操作所需要的时间段,
Tb是用于读取数据所需要的时间段,该数据是在从所述查找操作的开始点直到与所述读取开始点对应的数据被读取的时间段期间可读取的数据。
TdlyB是表示以下时间段的总和的时间段:所述第二数据中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第二缓存器部件中被累积的时间段;以及从当所述第二数据中的该至少一部分被输入到所述第二解码部件时直到所述第二解码部件输出通过解码所述第二数据中的该至少一部分而产生的解码的数据的时间段,以及
Tin是用于预解码处理所需要的时间段,所述预解码处理用于获得用来对与所述第二数据的所述读取开始点对应的数据进行解码的指定数据。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和再现装置,还包括写入部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数据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二数据的至少一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写入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中,其中:
当确定所述计算的第一时间段的长度小于所述计算的第二时间段的长度时,所述控制部件控制所述写入部件来改变所述第一数据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二数据的至少一部分中至少一个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中的记录位置,使得所述第一时间段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时间段的长度。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记录和再现装置,其中,所述控制部件控制所述写入部件来改变所述第一数据的该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二数据的该至少一部分中具有较小数据量的那个的记录位置。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记录和再现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数据包括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一视频数据;
所述第二数据包括第二音频数据和第二视频数据;以及
所述控制部件控制所述写入部件,使得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和第二音频数据被彼此相邻地记录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上,并且使得所述第一视频数据和第二视频数据被彼此相邻地记录在所述信息记录介质上。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和再现装置,其中,所述信息记录介质是光学介质。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和再现装置,其中所述信息记录介质是半导体存储器介质。
CNB200380109964XA 2002-12-24 2003-10-09 记录和再现装置、记录装置、编辑装置、信息记录介质、记录和再现方法,记录方法和编辑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631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372231 2002-12-24
JP372231/2002 2002-12-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54224A true CN1754224A (zh) 2006-03-29
CN100486318C CN100486318C (zh) 2009-05-06

Family

ID=32677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8010996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6318C (zh) 2002-12-24 2003-10-09 记录和再现装置、记录装置、编辑装置、信息记录介质、记录和再现方法,记录方法和编辑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613379B2 (zh)
EP (1) EP1576605A1 (zh)
CN (1) CN100486318C (zh)
AU (1) AU2003272096A1 (zh)
CA (1) CA2511672A1 (zh)
WO (1) WO200405965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95955B (zh) * 2012-10-22 2017-03-01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动态图像再生装置、动态图像解码方法
CN107506257A (zh) * 2017-09-04 2017-12-22 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错误检查纠正解码方法与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29246A (ja) * 2004-10-29 2006-05-18 Toshiba Corp 映像再生装置及び映像再生方法
JP2007323711A (ja) * 2006-05-31 2007-12-13 Sony Corp 再生装置および再生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8565584B2 (en) * 2007-02-02 2013-10-22 Sony Corporation Editing apparatus and editing method
JP2009105684A (ja) * 2007-10-23 2009-05-14 Panasonic Corp 動画像復号化装置
JP5487771B2 (ja) * 2009-07-23 2014-05-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再生装置、記録再生制御方法及び編集システム
DE102010029030A1 (de) * 2010-05-17 2012-03-01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Verarbeitung von Daten in einem Fahrzeug
US20150088943A1 (en) * 2013-09-25 2015-03-2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edia-Aware File System and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85548A (ja) * 1997-04-03 1998-10-23 Sony Corp 符号化装置及び方法、復号装置及び方法、編集方法
WO1999014757A2 (en) * 1997-09-17 1999-03-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Video data editing apparatus, optical disc for use as a recording medium of a video data editing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an editing program
EP2267720A3 (en) 1998-02-23 2011-03-0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information play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GB0007868D0 (en) * 2000-03-31 2000-05-17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diting digital video recordings and recordings made by such method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95955B (zh) * 2012-10-22 2017-03-01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动态图像再生装置、动态图像解码方法
CN107506257A (zh) * 2017-09-04 2017-12-22 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错误检查纠正解码方法与装置
CN107506257B (zh) * 2017-09-04 2020-05-19 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错误检查纠正解码方法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03272096A1 (en) 2004-07-22
CA2511672A1 (en) 2004-07-15
US20060216002A1 (en) 2006-09-28
EP1576605A1 (en) 2005-09-21
CN100486318C (zh) 2009-05-06
WO2004059650A1 (en) 2004-07-15
US7613379B2 (en) 2009-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065C (zh) 光盘的记录和复制设备及方法
CN1165903C (zh) 盘介质和在其上记录和重放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154978C (zh) 记录装置、播放装置及其方法和记录/播放装置及其方法
CN1643605A (zh)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CN1237822C (zh) 光盘、光盘记录方法和装置,以及光盘再现方法和装置
CN1269109C (zh) 记录和/或再现装置、文件管理方法
CN1232981C (zh) 编辑方法
CN1266700C (zh) 硬盘装置
CN1942965A (zh) 数据处理装置
CN1539144A (zh)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CN1297979C (zh) 用于转录数据的转录装置
CN1194537C (zh) 数据访问位置定位方法
CN1912851A (zh) 记录设备及其方法,程序产品,和程序记录介质
CN1922685A (zh) 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装置、信息记录介质和计算机程序
CN1674139A (zh) Av数据记录装置
CN1754224A (zh) 记录和再现装置、记录装置、编辑装置、信息记录介质、记录和再现方法,记录方法和编辑方法
CN1578981A (zh) 信息记录媒体、用于同时记录和再生的方法、以及信息记录和再生设备
CN1261881C (zh) 信息处理设备和方法
CN1627427A (zh) 数据记录/再现装置、方法、程序和记录介质
CN1836445A (zh) 信息处理设备和方法、程序和记录介质
CN1739291A (zh)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息重放装置和方法、信信息录放装置和方法、用于控制记录或重放的计算机程序,以及包括控制信号的数据结构
CN1784745A (zh) 记录再生装置和记录再生方法
CN1578982A (zh) 信息记录介质、同时记录方法、同时再现方法和信息记录设备及信息再现设备
CN1897677A (zh) 读出设备、读出方法、程序和程序记录介质
CN1975910A (zh)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记录程序,以及程序记录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06

Termination date: 2014100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