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53524A - 个人移动终端智能报警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个人移动终端智能报警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53524A
CN1753524A CN200410080201.3A CN200410080201A CN1753524A CN 1753524 A CN1753524 A CN 1753524A CN 200410080201 A CN200410080201 A CN 200410080201A CN 1753524 A CN1753524 A CN 17535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user
individual mobile
characteristic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1008020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37504C (zh
Inventor
张景丽
杨鹏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41008020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337504C/zh
Publication of CN17535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535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3750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37504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个人移动终端智能报警方法,所述方法预先在个人移动终端中录入其合法使用者的特征信息;包括以下步骤:当某个使用者使用所述个人移动终端时,所述个人移动终端自动采集当前使用者的特征信息;所述个人移动终端将采集得到的当前使用者的特征信息与合法用户的特征信息进行比较,判断当前的使用者是否为合法使用者,如果是,则允许当前使用者正常使用所述个人移动终端的所有功能;否则,所述个人移动终端报警。本发明所述方法可以有效制止偷盗行为,并帮助偷盗行为人或者拾到个人移动设备的人将该设备归还给其合法用户。

Description

个人移动终端智能报警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移动通信系统,特别涉及到一种个人移动终端智能报警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掌上电脑等个人移动终端逐渐成为不可缺少的个人通信工具。但是在现阶段,仍然存在手机或PDA经常在公共场合被盗的问题,这一方面给手机用户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也由于手机或PDA内部存储信息的丢失,给手机用户带来了很多的不便。
目前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多种防盗手机,这些防盗手机通常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防盗功能的:首先,手机的合法用户预先设定手机在被盗时将自动拨打的电话号码;当手机被盗,并由非法使用者更换用户识别模块(SIM,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卡后,手机将自动拨打存储在手机中的号码进行报警;该手机的合法用户接到报警电话后,可以根据当前使用该手机非法使用者的电话号码获得非法使用者的相关信息,从而可以报警或者进行其他处理。
上述的防盗手机虽然可以起到手机在被盗后自动报警的功能,但是一方面,由于上述手机报警时只能提供当前使用该手机用户的电话号码,而无法提供更多的特征信息,并且与所提供的用户电话号码对应的用户相关信息并不一定是偷盗者的真实信息,因此无法有效的惩治偷盗者;另一方面,虽然上述防盗手机可以进行报警,但是无法解决偷盗者或者非法使用者恶意将手机丢弃,而给手机的合法用户带来经济损失的问题。
另外,如果手机或PDA不是被盗而是使用者将手机不慎遗失,上述防盗手机也无法帮助拾到手机的人将手机归还失主。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个人移动终端智能报警方法,可以在个人移动终端被非法使用时自动报警,同时提供非法使用者的特征信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个人移动终端智能报警方法,在个人移动终端中录入合法使用者的特征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a、个人移动终端自动采集当前使用者的特征信息;
b、所述个人移动终端将采集得到的当前使用者的特征信息与合法用户的特征信息进行比较,判断当前的使用者是否为合法使用者,如果是,则执行步骤c;否则,执行步骤d;
c、允许当前使用者正常使用所述个人移动终端的所有功能,然后返回步骤a;
d、所述个人移动终端报警。
所述特征信息为生物特征信息。
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为:指纹信息、或瞳膜信息、或声音信息。
所述在个人移动终端中录入合法使用者的特征信息的方法包括:所述个人移动终端的特征信息采集装置采集合法用户的特征信息;并将采集的合法用户的特征信息存储在所述个人移动终端内部的特征信息数据库中。
所述特征信息采集装置为指纹采集装置;所述指纹采集装置放置在所述个人移动终端的摄像头上,或键盘的按键上,或所述个人移动终端机体上。
所述特征信息采集装置为声音采集录入装置;所述声音采集录入装置放置在所述个人移动终端话筒装置中。
所述个人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特征信息数据库的大小录入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合法用户的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特征信息。
所述个人移动终端预先录入其合法使用者的特征信息的方法进一步包括:设定所述个人移动终端报警时的联系信息,并设定报警提示信息。
所述特征信息为指纹或声音信息;步骤b所述将采集得到的当前使用者的特征信息与合法用户的信息进行比较的方法具体为:指纹图形或声音的识别及模糊匹配方法。
所述指纹图形或声音识别及模糊匹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b1、设定匹配的门限值;
b2、利用现有的图像或声音识别技术计算当前使用者的指纹图像或声音信息和所述个人移动终端记录的合法用户的指纹图像或声音信息的耦合率;
b3、将计算得到的耦合率和设定的匹配门限进行比较,如果所述耦合率大于步骤b 1设定门限值,则判定当前使用者为合法使用者;否则,判定当前使用者为非法使用者。
所述个人移动终端记录了多于一个的特征信息时,所述个人移动终端逐个计算特征数据库中记录的特征信息与当前使用者的特征信息的耦合率,直到计算的耦合率大于步骤b 1设定的门限值为止;如果遍历特征信息数据库的所有的特征信息,计算得到的耦合率均小于设定的门限值,则判定当前使用者为非法使用者。
步骤d所述报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d1、所述个人移动终端将步骤b采集的当前非法使用者的特征信息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所述个人移动终端的内存中;
d2、所述个人移动终端自动将保存的当前非法使用者的特征文件发送出去;
d3、所述个人移动终端显示报警提示信息,并在报警之后,锁定用户识别模块卡以及所述个人移动终端的通信功能。
步骤d2所述的特征文件通过多媒体短消息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出去。
在步骤d2,所述个人移动终端将保存的当前非法使用者的特征文件根据预先设定的联系信息进行发送,或将保存的当前非法使用者的特征文件发送到所述个人移动终端电话簿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用户号码,或将保存的当前非法使用者的特征文件发送到所述个人移动终端电话簿中任意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户号码或电子邮件地址。
所述步骤d3进一步包括;在显示报警提示信息时,显示合法用户的联系方式。
由此可以看出,应用本发明所述的可以获得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方法在个人移动终端被非法使用时,可以记录非法使用者的生物特征信息,并将记录的生物特征信息发送出去,帮助公安机关有效的侦破案件;
2、本发明所述方法在个人移动终端报警时,通过报警提示对非法使用者进行警示,督促非法使用者尽早终止其违法行为,可以进一步有效的打击偷盗等行为;
3、本发明所述方法在个人移动终端报警时,通过报警提示为非法使用者或者拾到该个人移动终端的人提供其合法使用者的相关信息,便于他们归还上述个人移动终端;这样,可以很大程度解决非法使用者恶意将个人移动终端丢弃或者拾金不昧的人无法找到失主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手机智能报警方法中合法用户特征信息的录入及报警功能初始化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手机自动报警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给出的一种有效的报警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所述方法的核心在于:在个人移动终端被非法使用时,记录非法使用者的生物特征信息,然后在报警过程中将非法使用者的生物特征信息发送出去,由此,公安机关可以根据非法使用者的生物特征信息侦破获案件。这里,所说的非法使用者包括偷盗者以及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非法使用所述个人移动终端的人。
下面以手机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实现手机的自动报警,必须预先采集合法用户的特征信息,作为手机判断是否报警的参照。图1为本发明所述手机智能报警方法的特征信息录入及报警功能初始化流程图。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手机上的特征信息采集装置采集手机合法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上述生物特征信息包括:指纹、瞳膜、声音等等可以唯一识别当前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
另外,在这一步骤中,手机在硬件上必须包含可以采集用户生物特征信息的录入装置。例如,利用指纹信息报警的手机就必须包含指纹采集装置,该装置可以放置在手机的摄像头上,或者手机键盘的某些常用按键上,例如:通话键、挂断键、开机键或关机键,又或者手机机体上其他经常被手指触摸的位置上,例如:天线、翻盖处等等。这样,手机的合法用户可以较为方便的录入自身的指纹信息,并且在非法使用者使用该手机,触摸到指纹识别采集装置时,该手机也可以容易的采集非法使用者的指纹信息。又例如,利用声音信息报警的手机,可以将声音采集录入装置与手机的话筒装置结合,而不必使用另外的声音采集装置,这样,在手机的合法用户或者非法使用者使用手机打电话的时候,就可以获取他们的声音信息。
由于在现阶段,指纹采集,声音采集等上述采集用户生物特征信息的方法已经非常成熟,因此,本发明所述的采集手机合法用户生物特征信息的方法完全可以使用现有技术的各种指纹采集、声音采集等方法,而不会超出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步骤102:手机将采集的该手机合法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存储在手机内部的特征信息数据库中。
在这一步骤中,手机的内部必须包含一个数据库,用于存储手机合法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并且,该数据库的大小是可以根据手机内存大小来设定的。这样,手机的合法用户就可以根据手机内部特征信息数据库的大小录入多个合法的生物特征信息,比如,手机的合法用户可以录入多个常用手指的指纹信息或各种声音信息,还可以录入其他可能使用该手机的亲友的指纹或声音信息,以避免在合法用户使用该手机或者其亲友使用该手机时可能发生的误报警。
步骤103:该手机的合法用户设定手机报警时进行联系的联系信息;
由于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中,手机在报警时会将采集的信息发送出去,因此,在初始化阶段,手机的合法用户需要进一步设定手机报警时的联系信息。这里,联系信息可以是合法用户亲友的手机电话号码,也可以是手机报警时发送信息的目的电子邮件地址。
步骤104:该手机的合法用户设置手机在报警时的提示信息。
在这一步骤中设置的报警提示信息在手机报警时,将在手机屏幕上显示给当前的非法使用者,或者通过声音的方式提示当前的非法使用者。该报警提示信息可以由合法用户自行设定,应当可以起到善意的规劝非法使用者终止正在进行的违法行为的作用,可以告知当前的非法使用者如果不终止其违法行为将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该提示信息中,还可以包含该手机合法用户的有效信息或联系方式,以便非法使用者归还手机。
经过上述步骤101~104,手机的合法用户就完成了手机报警功能的初始化工作,可以正常的使用该手机的所有功能了。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103和步骤104是可选的步骤,手机的合法用户可以不进行设定,手机仍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完成报警功能:如果没有设定手机报警时的联系人或联系地址,则该手机在报警时,会自动搜索手机电话簿中的电话,选择该合法用户使用频率最高的联系人,或者从电话簿中任意选择一个或者多个联系人或联系地址作为目的地址,将采集的信息发送出去;如果没有设定报警提示信息,手机将会在报警时显示手机内存储的默认信息。
上述智能手机在经过了上述报警初始化过程之后,就可以实现自动报警的功能了。图2为本发明所述手机自动报警的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当某个使用者使用该手机时,手机自动采集当前使用者的生物特征信息。
在这一步骤中,手机采集使用者生物特征信息的方法和步骤101所述的采集方法相同。例如,对于利用指纹信息报警的手机而言,当某用户触摸指纹采集装置所在的按键或机体位置或摄像头时,手机就会自动采集并记录使用者的指纹信息以进行识别和匹配。又例如,对于利用声音信息报警的手机而言,当用户使用该手机通话时,手机就会自动采集并记录使用者的声音信息以进行识别和匹配。
步骤202:手机将采集得到的当前使用者的生物特征信息与手机内特征信息数据库中存储的合法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进行比较,通过设定的识别和匹配算法,判断当前的使用者是否为合法使用者,如果是,则执行步骤203;否则,执行步骤204。
在这一步骤中,由于图像或声音等信息的识别和匹配算法也已经相当成熟,因此,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并不对生物特征信息识别和匹配算法给予限制,即本发明可以使用现有的任何适用的信息识别和匹配算法而不会超出本发明所述的范围。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对于指纹信息或声音信息的识别和匹配采用了模糊匹配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设定匹配的门限值;
b、利用现有的图像识别技术或声音识别技术计算当前使用者的指纹信息或声音信息和手机内生物特征数据库中指纹图像或声音信息的耦合率;
c、将计算得到的耦合率和设定的匹配门限进行比较,如果小于门限值,则判定为合法使用者;否则,判定为非法使用者。
另外,如果合法用户在手机的特征信息数据库中记录了多个生物特征信息,则手机在进行识别和匹配的时候要遍历整个的特征信息数据库中所有记录的特征信息,直到找到匹配的信息为止,以免发生误报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手机遍历整个特征信息数据库仍没有找到匹配的信息,则可以判定当前使用者为非法使用者。
步骤203:允许当前使用者正常使用手机的所有功能,然后返回步骤201。
步骤204:手机进行报警。
通过上述步骤201~204,手机可以实现当前用户合法性的判定,在非法用户使用该手机时,将自动进行报警。
本发明所述的手机智能报警方法可以采用多种报警方式。图3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给出的一种有效的报警方法。如图3所示,该报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手机将步骤201采集的当前非法使用者的生物特征信息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手机的内存中;
例如,手机可以将采集的当前非法使用者的指纹信息保存成为图片文件,或者将采集的当前非法使用者的声音信息保存成为声音文件;
步骤302:手机自动将保存的当前非法使用者的生物特征文件通过多媒体短消息(MMS,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或者电子邮件(E-mail)的方式发送给合法用户预先在步骤103设定报警时联系的手机号码或者电子邮件地址;
如果手机的合法用户没有设定报警时联系的手机号码或者电子邮件地址,则手机将当前使用者的生物特征文件通过短消息或者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到该手机电话簿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电话号码或者发送到手机电话簿中任意一个或者多个电话号码或电子邮件地址;
另外,上述发送非法使用者生物特征信息的方法除了MMS和E-mail方式之外,还可以采用任何可以发送上述生物特征信息的方式,本发明并不给予限制;
步骤303:手机根据合法用户在步骤104设定的手机报警时提示信息,提醒当前非法使用者停止违法行为并归还手机;
例如,手机可以在报警时,自动在屏幕上显示合法用户预先设定的信息,或者通过声音提示非法使用者目前手机已经获取了使用者的生物特征信息并完成报警,对偷盗者起到警示作用;同时,在提示信息中最好提供合法用户的有效信息或联系方式,以便非法使用者归还手机;
如果手机的合法用户没有设定报警时的提示信息,则手机在报警时将使用手机出厂时设定的默认报警提示信息,提示非法使用者停止违法行为;同时,给出该手机电话本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电话号码或者任意一个或者多个电话号码,以便非法使用者归还该手机;
步骤304:手机报警之后,锁定SIM卡以及手机功能;
在这一步骤中,手机在报警之后可以通过手机内部软件或硬件现有的控制功能,实现对SIM卡和手机各种功能实施的控制。但是,在本实施例中,手机仅锁定其基本的通信功能以及其他辅助的功能,但并不锁定其智能报警功能。这样,一方面,能够使得当前的非法使用者无法使用该手机;另一方面,在手机被偷盗者恶意丢掉,而被其他人拾到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通过上述报警过程为拾到该手机的人提供该手机合法用户的有效信息或联系方式,以便拾到该手机的人将手机返还给手机的合法用户。
从上述手机智能报警的方法可以看出,本发明所述的手机智能报警方法,一方面可以在手机被盗后,记录偷盗者或者非法使用者的生物特征信息,并将记录的生物特征信息发送出去,便于侦破偷盗案件;另一方面,上述手机在报警时,通过报警提示对偷盗者和非法使用者进行警示,督促偷盗者或非法使用者尽早终止其违法行为;最后,由于上述手机在报警时,通过报警提示为偷盗者或非法使用者提供手机合法使用者的相关信息,便于他们归还;同时,也方便拾到该手机的拾金不昧者联系失主,归还手机。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并不仅限于应用在手机中,也可以应用在具有相似功能的其他个人移动通讯设备,如PDA中。
以上举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显示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个人移动终端智能报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个人移动终端中录入合法使用者的特征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a、个人移动终端自动采集当前使用者的特征信息;
b、所述个人移动终端将采集得到的当前使用者的特征信息与合法用户的特征信息进行比较,判断当前的使用者是否为合法使用者,如果是,则执行步骤c;否则,执行步骤d;
c、允许当前使用者正常使用所述个人移动终端的所有功能,然后返回步骤a;
d、所述个人移动终端报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信息为生物特征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为:指纹信息、或瞳膜信息、或声音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个人移动终端中录入合法使用者的特征信息的方法包括:所述个人移动终端的特征信息采集装置采集合法用户的特征信息;并将采集的合法用户的特征信息存储在所述个人移动终端内部的特征信息数据库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信息采集装置为指纹采集装置;所述指纹采集装置放置在所述个人移动终端的摄像头上,或键盘的按键上,或所述个人移动终端机体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信息采集装置为声音采集录入装置;所述声音采集录入装置放置在所述个人移动终端话筒装置中。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个人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特征信息数据库的大小录入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合法用户的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特征信息。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个人移动终端预先录入其合法使用者的特征信息的方法进一步包括:设定所述个人移动终端报警时的联系信息,并设定报警提示信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信息为指纹或声音信息;步骤b所述将采集得到的当前使用者的特征信息与合法用户的信息进行比较的方法具体为:指纹图形或声音的识别及模糊匹配方法。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图形或声音识别及模糊匹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b1、设定匹配的门限值;
b2、利用现有的图像或声音识别技术计算当前使用者的指纹图像或声音信息和所述个人移动终端记录的合法用户的指纹图像或声音信息的耦合率;
b3、将计算得到的耦合率和设定的匹配门限进行比较,如果所述耦合率大于步骤b1设定门限值,则判定当前使用者为合法使用者;否则,判定当前使用者为非法使用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个人移动终端记录了多于一个的特征信息时,所述个人移动终端逐个计算特征数据库中记录的特征信息与当前使用者的特征信息的耦合率,直到计算的耦合率大于步骤b1设定的门限值为止;如果遍历个人移动终端记录的所有的特征信息,计算得到的耦合率均小于设定的门限值,则判定当前使用者为非法使用者。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所述报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d1、所述个人移动终端将步骤b采集的当前非法使用者的特征信息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所述个人移动终端的内存中;
d2、所述个人移动终端自动将保存的当前非法使用者的特征文件发送出去;
d3、所述个人移动终端显示报警提示信息,并在报警之后,锁定用户识别模块卡以及所述个人移动终端的通信功能。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2所述的特征文件通过多媒体短消息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出去。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d2,所述个人移动终端将保存的当前非法使用者的特征文件根据预先设定的联系信息进行发送,或将保存的当前非法使用者的特征文件发送到所述个人移动终端电话簿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用户号码,或将保存的当前非法使用者的特征文件发送到所述个人移动终端电话簿中任意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户号码或电子邮件地址。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3进一步包括;在显示报警提示信息时,显示合法用户的联系方式。
CNB2004100802013A 2004-09-24 2004-09-24 个人移动终端智能报警方法 Active CN100337504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802013A CN100337504C (zh) 2004-09-24 2004-09-24 个人移动终端智能报警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802013A CN100337504C (zh) 2004-09-24 2004-09-24 个人移动终端智能报警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53524A true CN1753524A (zh) 2006-03-29
CN100337504C CN100337504C (zh) 2007-09-12

Family

ID=36680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802013A Active CN100337504C (zh) 2004-09-24 2004-09-24 个人移动终端智能报警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37504C (zh)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7203A (zh) * 2007-11-13 2009-05-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移动通讯装置及其信息发送方法
CN102446249A (zh) * 2010-10-15 2012-05-0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取得其非法用户信息的方法
CN101141721B (zh) * 2006-09-05 2012-08-29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基于通信习惯的安全手机
CN102752437A (zh) * 2011-04-19 2012-10-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手握响应方法
CN102917325A (zh) * 2012-10-30 2013-02-06 曙光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短消息发送的方法和终端
CN103678977A (zh) * 2012-09-13 2014-03-26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保护信息安全的方法及其电子装置
CN104036171A (zh) * 2014-06-20 2014-09-10 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移动设备的方法及移动设备
CN104038615A (zh) * 2014-05-14 2014-09-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通讯设备的认证方法及其认证装置
CN104699568A (zh) * 2015-02-12 2015-06-1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及终端
CN104880953A (zh) * 2015-05-29 2015-09-02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及智能家居控制设备
CN105100485A (zh) * 2015-08-03 2015-11-25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防误触及防盗报警方法与系统
CN105205509A (zh) * 2015-08-28 2015-12-3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卡控制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05262866A (zh) * 2015-11-13 2016-01-20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盗方法、系统及防盗手机
CN105577884A (zh) * 2015-07-29 2016-05-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误拨号的方法及终端
CN105915714A (zh) * 2016-05-24 2016-08-3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丢失提示方法及装置
CN106033524A (zh) * 2015-03-09 2016-10-1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提示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6303017A (zh) * 2016-08-11 2017-01-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报警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331362A (zh) * 2016-09-09 2017-01-11 常州大学 一种基于内置加速度传感器的手机防盗方法
CN106454723A (zh) * 2016-09-09 2017-02-22 常州大学 一种基于手机加速度计的儿童监护方法
CN106921494A (zh) * 2015-12-24 2017-07-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rcs的(u)sim卡的保护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475136A (zh) * 2016-01-06 2018-08-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0503B (zh) * 2012-12-19 2015-11-18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和用户身份的验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20391B2 (ja) * 2000-02-23 2005-02-1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指紋入力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画像判定方法並びに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CN1316864A (zh) * 2000-11-01 2001-10-10 朱占新 指纹识别无按键式新型移动电话及功能控制系统
CN2456405Y (zh) * 2001-01-09 2001-10-24 李振华 一种指纹移动电话
US6753774B2 (en) * 2002-10-25 2004-06-22 Tung-Hsing Pan Antitheft system with signals transmitted by mobile phone network
CN2584467Y (zh) * 2002-12-17 2003-11-05 张刚斌 能自主语音及短信息报警的汽车远程防盗报警装置
CN1518313A (zh) * 2003-01-14 2004-08-04 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行动电话上以声音开锁之方法及具语音声纹辨识锁之行动电话

Cited B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1721B (zh) * 2006-09-05 2012-08-29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基于通信习惯的安全手机
CN101437203A (zh) * 2007-11-13 2009-05-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移动通讯装置及其信息发送方法
CN102446249A (zh) * 2010-10-15 2012-05-0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取得其非法用户信息的方法
CN102752437A (zh) * 2011-04-19 2012-10-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手握响应方法
CN103678977A (zh) * 2012-09-13 2014-03-26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保护信息安全的方法及其电子装置
CN102917325A (zh) * 2012-10-30 2013-02-06 曙光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短消息发送的方法和终端
CN104038615A (zh) * 2014-05-14 2014-09-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通讯设备的认证方法及其认证装置
US9774720B2 (en) 2014-05-14 2017-09-26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authentication device for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4036171A (zh) * 2014-06-20 2014-09-10 北京金山安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移动设备的方法及移动设备
CN104699568A (zh) * 2015-02-12 2015-06-1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及终端
CN106033524A (zh) * 2015-03-09 2016-10-1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提示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4880953A (zh) * 2015-05-29 2015-09-02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及智能家居控制设备
CN105577884A (zh) * 2015-07-29 2016-05-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误拨号的方法及终端
CN105100485A (zh) * 2015-08-03 2015-11-25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防误触及防盗报警方法与系统
CN105205509A (zh) * 2015-08-28 2015-12-3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卡控制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05205509B (zh) * 2015-08-28 2017-11-0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卡控制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05262866A (zh) * 2015-11-13 2016-01-20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盗方法、系统及防盗手机
CN106921494A (zh) * 2015-12-24 2017-07-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rcs的(u)sim卡的保护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921494B (zh) * 2015-12-24 2021-01-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rcs的(u)sim卡的保护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475136A (zh) * 2016-01-06 2018-08-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US10558840B2 (en) 2016-01-06 2020-02-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8475136B (zh) * 2016-01-06 2020-04-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5915714A (zh) * 2016-05-24 2016-08-3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丢失提示方法及装置
CN106303017A (zh) * 2016-08-11 2017-01-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报警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331362A (zh) * 2016-09-09 2017-01-11 常州大学 一种基于内置加速度传感器的手机防盗方法
CN106454723A (zh) * 2016-09-09 2017-02-22 常州大学 一种基于手机加速度计的儿童监护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337504C (zh) 2007-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37504C (zh) 个人移动终端智能报警方法
US1036216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cking persons of interest via voiceprint
CN102467462B (zh) 保护设备中存储的数据的方法和相应的设备
CN1245049C (zh) 移动电话机及其中所使用的拨号锁定解除方法
CN1286338C (zh) 带有个人鉴权功能的移动终端以及移动终端系统
CN1968467A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保护终端用户信息的方法
CN108696641B (zh) 通话提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EP2472915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whether missed call is effective
CN1838699A (zh) 一种限制手机呼叫或接听的方法
CN106611152A (zh) 用户身份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1707642B (zh) 一种智能防盗方法、终端和系统
CN110032887A (zh) 一种图片隐私保护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1330692A (zh) 一种具有防丢失功能的手机及防止手机丢失的方法
CN1638515A (zh) 防止移动通信终端丢失和重新获得该移动通信终端的方法
CN1728853A (zh) 移动通信终端机的自动锁定和非常通话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CN105554325B (zh) 黑名单号码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290270A (zh) 防盗方法和移动终端
CN2456405Y (zh) 一种指纹移动电话
CN1589044A (zh) 具有防盗抢追踪功能的数字移动电话及其防盗抢追踪方法
CN1635807A (zh) 一种防止手机被盗用的死锁方法
CN107451456A (zh) 模式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JP5262967B2 (ja) 携帯端末、認証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0084016A (zh) 一种人脸识别解锁的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5623430B (zh) 电话号码标注的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服务器
CN108234733A (zh) 一种用于清理通讯记录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