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44553A - 在分配的信道时间期间源装置和目的装置间双向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分配的信道时间期间源装置和目的装置间双向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44553A
CN1744553A CNA2005100933298A CN200510093329A CN1744553A CN 1744553 A CN1744553 A CN 1744553A CN A2005100933298 A CNA2005100933298 A CN A2005100933298A CN 200510093329 A CN200510093329 A CN 200510093329A CN 1744553 A CN1744553 A CN 17445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destination device
sent
source apparatus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933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成玹妸
裴大奎
洪真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445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445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7Bus networks with decentralised control
    • H04L12/413Bus networks with decentralised control with random access, e.g. carrier-sense multiple-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CSMA-C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H04W74/0833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 H04W74/0841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 H04W74/085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collision avoidance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使用CSMA/CA竞争系统在分配的信道时间期间双向地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从目的装置接收第一数据帧;将确认(ACK)发送到目的装置;在源装置将该确认发送到目的装置之后,检查信道在预定的等待时间是否空闲;和如果信道在该预定的等待时间是空闲的,那么将第二数据帧发送到目的装置。

Description

在分配的信道时间期间源装置和目的装置间双向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无线装置间通信的方法和设备,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用于使用CSMA/CA竞争系统在分配的时间期间于两个无线装置间双向地收发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超宽带(UWB)也被称为数字脉冲无线,已经由美国国防部(U.S.Department of Defense)用于军事目的而开发,并且是用于在短距离内以低功率在频段的宽频谱上发送大量数字数据的无线技术。UWB的标准化目前正由建立IEEE 802.15.3,即无线PAN标准的工作组实现。IEEE 802.15.3处理PHY(物理层)和媒体访问控制(MAC)层。近来,用于改进MAC的研究已经活跃在无线电技术领域中。
802.15.3MAC以快速建立无线网络为特性。另外,802.15.3MAC不是基于AP(接入点),而是基于由PNC(微微网协调器)控制的被称为微微网的自组织网络。802.15.3MAC采用TDMA(时分多址)系统。用于在装置间交换数据的MAC帧在如图1所示的被称为超帧的瞬时结构中被实现。该超帧包括:包含控制信息的信标、用于通过回退(backoff)发送数据的CAP(竞争访问周期)和用于在分配的时间内无竞争地发送数据的CTAP(信道时间分配周期)。在它们中CAP可由MCTA(管理CTA)代替。目前,竞争性的访问可通过CSMA/CA(载波侦听多点接入/冲突避免)系统在CAP中实现,并且信道可通过时隙Aloha方法在MCTA中被访问。
CTAP可包括多个MCTA块和多个CTA块。CTA(信道时间分配)被分为两种类型:即,动态CTA和伪静态CTA。在每个超帧中动态CTA的位置能被改变,但是如果超帧的信标丢失,那么所述动态CTA在相应的超帧中不能被使用。另一方面,伪静态CTA在相同的固定位置中保持不变,并且即使超帧的信标丢失,所述伪静态CTA也能在固定的位置中被使用。然而,如果信标连续丢失超过与mMaxLostBeacons相应的次数,那么伪静态CTA不能被使用。因此,因为802.15.3MAC基于能够保证QoS(服务质量)的TDMA系统,所以所述802.15.3MAC特别适合于家庭网络上的多媒体音频/视频(A/V)流。然而MAC仍然应该被进一步改进以有效地利用吞吐量以及QoS。
在802.15.3MAC中有两种数据传输方案:即,同步数据传输方案和异步数据传输方案。
在同步数据传输方案中,信道时间首先通过MAC子层管理实体(Management Entity)MLME-CREATE-STREAM.request从PNC被分配。然后,如图2所示,MLME-CREATE-STREAM.confirm和数据在分配的信道时间期间通过MAC-ISOCH-DATA.request和MAC-ISOCH-DATA.confirm被实际地发送。该分配的信道时间可通过分析信标来获得,并且构成微微网的装置(在下文中称为“DEV”)由此可基于获得的信道时间知道通信开始时间和通信结束时间。
在这一刹那,源装置(src DEV)和目的装置(dest DEV)被分配给分配的信道时间。用于在分配的信道时间中发送数据的装置必须是src DEV,但是用于接收数据的装置不必是在CTA信息中指定的dest DEV。然而,能够接收数据的装置是在其中“Always AWAKE bit”或“listen to source bit”被设定为1的装置。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在异步数据传输方案中,当将被发送的数据经过MAC-ASYNC-DATA.request到达MAC层时,src DEV将信道时间请求命令帧发送到PNC。然后,当该src DEV从信标知道请求的信道时间已经被分配时,数据在分配的信道时间期间被发送。与同步数据传输方案相似,一对src DEV和dest DEV被分配给分配的信道时间并且仅有分配的src DEV可在分配的信道时间期间发送数据。另外,作为发送异步数据的替代方法,提供一种在竞争访问周期(CAP)中使用回退算法发送帧的方法。
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TCP/IP被配置从而DEV1将帧发送到DEV2并且DEV2将ACK帧(在TCP/IP级的ACK帧,不是如图2和图3所示的Imm-ACK帧)返回DEV1。当由802.15.3MAC提供的数据传输机制在具有这一机制的TCP/IP中被直接使用时发生的问题将被详细地描述如下。
首先,当TCP/IP数据被同步发送时,DEV1将向DEV2发送用于与DEV2建立连接的帧。为此,DEV1首先发送PNC MLME-CREATE-STREAM.request以请求信道时间分配,其中src DEV是DEV1并且dest DEV是DEV2。当PNC分配信道时间并且发送包含关于信道时间的信息的信标时,DEV1读取信标上的信息并且在指定的时间将帧发送到DEV2。为了发送对从DEV1发送的帧的响应帧,DEV2请求信道时间分配,其中src DEV是DEV2并且dest DEV是DEV1。相似地,当PNC分配信道时间并且发送包含关于信道时间的信息的信标时,DEV2读取信标上的信息并在指定的时间将响应帧发送到DEV1。因为信道时间继续被分配直到MLME-TERMINATE-STREAM.request被接收,所以DEV1和DEV2之间交换的数据和ACK帧将在根据在信标中的信道时间信息而分配给所述对src DEV和dest DEV的时间被发送。然而,根据TCP/IP的特性,直到发送端在发送数据帧之后接收ACK帧,该发送端才发送其他帧。只有在从信标指定的信道时间分配中src DEV在802.15.3MAC中可作为信道时间的发送端。因此DEV2应该在src DEV是DEV2的信道时间之后发送在TCP/IP级的ACK帧。因此,尽管在DEV1发送数据之后分配给DEV1和DEV2的时间剩余,但是DEV1不能在剩余的时间期间从DEV2接收ACK帧,从而产生了信道时间的浪费。
其次,TCP/IP帧被异步发送的情况将被讨论。当异步数据被发送到竞争访问周期时,PNC可分配CAP给超帧或可不分配CAP给超帧。另外,即使具有分配的CAP,使用该CAP发送TCP/IP帧的方法也不保证TCP/IP帧的可靠的发送,因为根据该PNC设定的标准确定异步数据是否可被发送在该周期期间进行。其次,为了通过信道时间分配发送异步数据,MAC-ASYNCH-DATA.request应该如上所述地被使用。然而,如图3所示,数据帧应该仅在信道时间请求命令已经被发送到PNC并且信道时间已经被随后分配之后被发送。如此相继的数据发送导致带宽的浪费。另外,因为即使当信道时间分配被请求时,也不能保证请求的信道时间将被分配,所以每当每一数据帧被发送时,试图发送数据的装置应该等待直到至少下一数据帧。因此,时间延迟将始终存在。
上述问题不仅可发生在TCP/IP中,而且可发生在当用于在两个DEV之间交换数据的协议在802.15.3MAC的上层中被执行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根据IEEE 802.15.3标准分配的信道时间期间在两个装置之间有效地执行通信的方法。为了实现该方法,在IEEE 802.15.3中定义的信道时间分配(CTA)被用于双向传输。
即,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不对现有的802.15.3MAC规范进行任何改变而通过双向使用分配的信道时间来有效地支持例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的双向数据传输协议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分配的信道时间期间将数据从源装置发送到目的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目的装置接收第一数据帧;将确认(ACK)发送到目的装置;在源装置将该ACK发送到目的装置之后,检查信道在预定的等待时间是否空闲;和发送第二数据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分配的信道时间期间将数据从源装置发送到目的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目的装置接收第一数据帧;在源装置从目的装置接收第一数据帧之后,检查信道在预定的等待时间是否空闲;和如果信道在该预定的等待时间是空闲的,那么将第二数据帧发送到目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分配的信道时间期间将数据从源装置发送到目的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目的装置接收第一数据帧;将对于该第一数据帧的ACK发送到目的装置;在源装置将该ACK发送到目的装置之后,检查信道在预定的等待时间是否空闲;在该预定的等待时间过去之后,根据回退算法启动第一回退计数器;和当该第一回退计数器达到零时,将第二数据帧发送到目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分配的信道时间期间将数据从目的装置发送到源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源装置接收第一数据帧;在目的装置从源装置接收第一数据帧之后,检查信道在预定的等待时间是否空闲;在该预定的等待时间过去之后,根据回退算法启动第一回退计数器;和当该第一回退计数器达到零时,将第二数据帧发送到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分配的信道时间期间将数据从目的装置发送到源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源装置接收第一数据帧;在目的装置从源装置接收第一数据帧之后,检查信道在预定的等待时间是否空闲;在该预定的等待时间过去之后,根据回退算法启动第一回退计数器;和当该第一回退计数器达到零时,将第二数据帧发送到源装置。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其示例性实施例,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方面将会变得更清楚,其中:
图1表示传统的超帧结构;
图2表示请求信道时间分配(CTA)的传统的过程;
图3表示发送异步数据的传统的过程;
图4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分配的信道时间之内在装置之间双向地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示例;
图5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在分配的信道时间之内在装置之间双向地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示例;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装置的方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全部操作的流程图;
图8是显示超帧的结构和当根据现有技术进行单向传输时数据发送过程的示图;和
图9是显示当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给定的CTA之内进行双向传输时的数据传输过程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显示在附图中。
IEEE 802.15.3标准定义了四种不同的帧间间隔(interframe space,IFS):最小IFS(MIFS)、短IFS(SIFS)、回退IFS(BIFS)和重发IFS(RIFS)。
实际的IFS(MIFS、SIFS、BIFS和RIFS)值由物理层的特性确定。例如,当2.4GHz物理层被使用时,IFS被定义如以下表1所示。这里pPHYMIFSTime和pPHYSIFSTime分别指示在相继的帧之间的时间和接收至发送(RX-to-TX)换向时间。PHY参数pCCADetectTime指示空闲信道评估(CCA)检测时间。
                表1
 MAC参数 相应的PHY参数
MIFS  pPHYMIFSTime
 SIFS  pPHYSIFSTime
 BIFS  pPHYSIFSTime+pCCADetectTime
 RIFS  2*pPHYSIFSTime+pCCADetectTime
在需要ACK的先前帧发送之后,直接确认(Imm-ACK)帧和延迟确认(Dly-ACK)帧被发送。MIFS被用为在具有No-ACK或Dly-ACK策略集的帧和其相继的帧之间允许的时间。同时,当源装置(src DEV)在信道时间分配周期(CTAP)期间在发送具有Imm-ACK策略集的帧之后,在预定的超时周期之内没有接收Imm-ACK帧时,该src DEV重新发送相同的帧。RIFS指的是从帧的发送直到帧的重新发送的超时周期。
在常规的IEEE 802.15.3标准中,CSMA/CA(载波侦听多点接入/冲突避免)竞争系统仅在CAP(竞争访问周期)中被采用,并且源装置(src DEV)在CTAP(信道时间分配周期)之内的每一CTA中无竞争地将数据发送到目的装置(dest DEV)。在CTA中,用于在CTA中发送数据的装置必须是srcDEV,但是用于接收数据的装置不必是dest DEV。即,当CTA剩余时,src DEV能够将数据发送到其他装置。
然而,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src DEV和dest DEV(在下文中简单地称为“两个DEV”)互相竞争。作为信道竞争的结果,赢得优先权的DEV将数据发送到另一DEV。以这种方式,数据可在给定的CTA期间被双向地发送。
如上所述,在每一CTA周期期间基本的媒体访问机制基于冲突避免(CSMA/CA)协议。为了最小化冲突,发送DEV在随机时间期间侦听介质是否空闲,即信道是否空闲。MAC层使用PHY层的“CCA能力”侦听媒体是空闲还是忙碌。仅当在随机时间经过之后媒体是空闲时发送DEV才开始发送。该等待的随机时间被称为回退。
在每一CTA周期期间,所述两个DEV使用回退一次发送一个MAC帧。然而,Imm-ACK帧是例外的情况。即,如果在发送具有直接ACK策略的MAC帧之后SISF经过,那么Imm-ACK立即被无竞争地发送。
所述两个DEV除了在相应的CTA周期外,不能在CTA周期内发送数据。因此,如果MAC帧将被发送,那么所述两个DEV确定相应的CTA的剩余时间是否被指定用于接收将被发送的MAC帧、ACK帧和两个SIFS周期,并且仅当CTA被如此指定时,该MAC帧才被发送。
现在将对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的示例性回退算法进行详细的描述。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retry_count是一个在0和3之间的整数。循环计数器(retry_count)被设定为零,并且在retry_count不超过3的附带条件下,当重新发送尝试的次数增加时该循计数器加1。另外,backoff_window(retry_count)是确定回退窗大小的运算。例如,当retry_count值是0、1、2和3时,backoff_window分别具有7、15、31和63的大小。随着重新发送尝试的次数增加,增加的backoff_window减小了冲突的可能性。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bw_random(retry_count)是从0和backoff_window(retry_count)之间的范围随机选择的整数。由DEV产生的随机数和由另一DEV产生的随机数统计上不相关。
所述两个DEV在发送之前等待预定的等待周期,然后如果媒体是空闲的,那么所述两个DEV执行回退算法。所述两个DEV将其回退计数器设定为bw_random(retry_count),并且超时的情况下各计数器以减1。计数器仅在相应CTA周期期间减小。当其他DEV的CTA周期过去的同时,所述两个DEV停止减小其计数器。
在等待周期中,为src DEV设定的等待时间被定义为Tsrc,并且为destDEV设定的等待时间被定义为Tdest。等待时间可相同或互相不同。然而,当Imm-ACK策略被使用时,等待时间必须比RIFS长,所述RIFS是从帧的发送直到帧的重新发送的超时周期。另外,当No-ACK策略被使用时,等待时间必须比MIFS长,所述MIFS是帧和其相继的帧之间需要的最小时间。
图4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过程的流程图。
src DEV DEV1 100可在其分配的CTA中将数据发送到dest DEV DEV2200或在相同的微微网之内的其他DEV。假设DEV1 100将数据从MAC以上的层发送到DEV2 200。另外,假设每一数据帧具有Imm-ACK策略。为了采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DEV1 100和DEV2 200可互相竞争以确定谁将在相应的CTA中首先发送数据帧。然而,因为已经有数据将被从DEV1 100发送到DEV2 200,所以DEV1 100肯定已经向PNC发送了CTA请求帧,因此希望无竞争地将发送第一数据的优先权给予DEV1 100。
首先,DEV1 100将把包括两个数据帧的TCP数据1发送到DEV2 200。因为TCP数据1被分割为数据帧1和数据帧2,所以数据帧1和数据帧2必须被分别发送到DEV2 200。
在步骤S10中,DEV1 100将数据帧1发送到DEV2 200,并且在步骤S20中从DEV2 200接收Imm-ACK1。在接收该Imm-ACK1之后,在步骤S30中,DEV1 100连续地(具体地在SIFS过去之后)将数据帧2发送到DEV2 200。在步骤S40中,DEV1 100从DEV2 200接收对于数据帧2的Imm-ACK2。虽然DEV2 200在步骤S30中参加了竞争,但是该DEV2 200在竞争中被击败,因为DEV1 100被授予紧接在接收Imm-ACK1之后在步骤S30中将数据发送到DEV2 200的专有权。
其后,DEV1 100等待来自于DEV2 200的TCP级ACK。因此,DEV2 200在Tdest周期期间检查媒体是否空闲。在Tdest周期过去之后,回退算法被执行。在预定的回退周期1过去之后,在步骤S50中,DEV2 200将数据帧3发送到DEV1 100,并且在步骤S60中从DEV1 100接收对于数据帧3的Imm-ACK3。数据帧3包含TCP级ACK。这里,因为TCP级ACK从MAC级的观点看来是MAC数据,所以该TCP级ACK由数据帧3来指示。
其后,因为DEV2 200没有更多的数据帧来发送,所以DEV2 200等待。因此,DEV1 100在Tsrc周期期间检查媒体是否空闲。在Tsrc周期过去之后,回退算法像在DEV2 200中的情况一样被执行。实际上,DEV1 100已经请求PNC发送相应的CTA。因为DEV1 100被预料在CTA周期期间发送大量的数据,所以回退操作可不在DEV1 100上被执行以给予DEV1 100高于DEV2 200的作为src DEV的优先权。如上所述,DEV1 100在发送数据之前等待Tsrc周期。这是因为DEV2 200刚刚发送数据帧,因此所述两个DEV需要互相竞争。如果DEV1 100紧接之前发送过数据帧,那么将被DEV1 100发送的数据帧像步骤S30中一样被连续地发送。
在DEV1 100在步骤S60中将对于数据帧3的Imm-ACK3发送到DEV2200之后,检查媒体在Tsrc周期是否空闲,并且数据帧4其后在步骤S70中被发送。在步骤S80中,DEV1 100从DEV2 200接收对于数据帧4的Imm-ACK4。然后,相同的过程被重复直到在CTA中没有时间剩余。
相同的过程被重复直到分配给所述两个DEV的信道时间结束。
图5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过程的流程图。
步骤S110到S160与步骤S10到S60相同,并且其解释将不被给出。
已经在步骤S60中从DEV1 100接收Imm-ACK3的DEV2 200,紧接在步骤S60之前将数据帧3发送到DEV1 100。因此,如果媒体空闲,那么DEV2200在不等待Tsrc周期的情况下直接经过对于数据帧4的回退周期2。当DEV2200经过回退周期2的同时,DEV1 100等待直到Tsrc周期过去。任一具有较小的回退周期2或Tsrc周期的值的DEV将赢得信道竞争。
如果DEV2 200已经赢得信道竞争,那么在步骤170中DEV2 200发送数据帧3随后的数据帧4,并且在步骤S180中从DEV1 100接收Imm-ACK4。如果DEV1 100已经紧接在步骤S160之后赢得信道竞争,那么DEV1 100将发送数据帧4。然后DEV2 200将移交下次发送数据帧4的机会。
虽然已基于Imm-ACK策略的假设进行了对图4和图5的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其。即,本发明可适用于No-ACK策略,除了Imm-ACK发送过程以外,该No-ACK策略与图4和图5中描述的内容实质上相同,并且其解释将不被给出。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DEV100(200)的方框图。参照图6,该无线DEV100(200)包括信道检查模块110、MAC模块120、上层模块130、PHY模块140、控制模块150和回退模块160。
信道检查模块110检查信道在预定的等待周期是否空闲。PHY层的“CCA(空闲信道评估)能力”的使用允许MAC层检查信道是空闲的还是忙碌的。当该无线DEV100(200)是src DEV时,等待周期是Tsrc。当该无线DEV100(200)是dest DEV时,等待周期是Tdest。在前一种情况中,在Tsrc过去之后,该无线DEV100(200)不经过回退周期。在后一种情况中,在Tdest过去之后,该无线DEV100(200)必须经过回退周期。因此,如果确认信道在Tdest周期期间空闲,那么信道检查模块110通知回退模块160信道空闲的事实。
MAC模块120管理在MAC(媒体访问控制)层的操作。即,MAC模块120从上层模块130接收MSDU(MAC服务数据单元),将MAC报头添加到MSDU,并且将作为结果的帧传递到PHY模块140。MAC模块120还读取在从PHY模块140接收的数据帧中的MAC报头,从该数据帧中去除MAC报头,并且将结果发送到上层模块130。当从PHY模块140接收的帧仅包括像Imm-ACK一样的MAC报头时,MAC模块120不将该接收的帧发送到上层模块130。
上层模块130当从MAC模块120接收MAC报头已经被去除的数据的同时,产生MSDU,并将该MSDU发送到MAC模块120。上层模块130管理逻辑链路控制(LLC)层以上的网络层,例如TCP/IP层。
PHY模块140管理在物理层的操作。即,PHY模块140从MAC模块120接收MAC协议数据单元(MPDU)以产生分组协议数据单元(PPDU)和包含PPDU的用于将该PPDU发送到MAC模块120的无线电信号。PHY模块140还通过无线介质接收信号,并且处理然后被发送到MAC模块120的该信号。PHY模块140被再分为基带处理器和射频(RF)模块。
控制模块150控制在无线DEV100(200)之内的其他模块的操作,并且可由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型计算机等来实现。当回退模块160被通知回退计数器达到零时,控制模块150控制MAC模块120和PHY模块140以发送数据帧。
在Tdest周期之后或当dest DEV正连续地发送数据帧的同时,安装在desDEV200中的回退模块160执行基于CSMA/CA的回退操作。回退模块160基于回退算法设定回退计数器,并且当回退计数器达到零时,回退模块160通知控制模块150回退计数器已经达到零。
回退算法已经在以上详细地描述,并且其解释将不被给出。
这里使用的术语“模块”的意思是,但不限于,软件或硬件组件,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执行某任务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模块可以方便地被配置以驻留在可寻址的存储介质上,并且可被配置以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执行。因此,举例来说,模块可以包括:例如软件组件、面向对象的软件组件、类组件和任务组件的组件、进程、函数、属性、过程、子程序、程序代码段、驱动程序、固件、微码、电路、数据、数据库、数据结构、表、数组和变量。在组件和模块中提供的功能可被组合为更少的组件和模块,或者可进一步被分离成另外的组件和模块。另外,组件和模块可以以这样的方式被实现,即它们在通信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上执行。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全部操作的流程图。
首先,DEV1 100产生请求信道时间的命令帧,即信道时间请求帧,并且将该信道时间请求帧发送到PNC。该PNC使用包含在信道时间请求帧中的信息产生信标帧,并且向在相同的微微网中的装置广播该信标帧。因此,在步骤S210中,src DEV DEV1 100和dest DEV DEV2 200接收该信标帧。
如图1所示,该信标帧包括至少一个CTA块,每一块定义了CTA的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和在CTA期间发送数据的src DEV(DEV1 100)和在CTA期间接受数据的dest DEV(DEV2 200)的各自的ID。
当在其期间DEV1 100和DEV2 200通信的CTA的开始时间到达时(在步骤S220中的“是”分支),DEV1 100将数据帧发送到DEV2 200。在步骤S230中,DEV1 100将数据帧发送到DEV2 200。在步骤S240中,DEV1 100从DEV2 200接收ACK。当数据帧采用No-ACK策略时,步骤S240可被跳过。
如果有更多的数据将被发送(在步骤S250中的“是”分支),那么过程返回步骤S230。这里,因为从接收ACK到发送另一数据帧,仅有SIFS,即RX-to-TX换向时间被需要,所以没有DEV2 200参加信道竞争的可能性。
如果没有更多的数据将被发送(在步骤S250中的“否”分支),那么DEV1100等待并且不再进一步执行发送操作。其后,DEV2 200能够发送数据帧。
然而,因为DEV2 200不能知道DEV1 100是否具有更多的数据发送,所以在步骤S260中,DEV2 200必须在Tdest周期期间检查信道是否空闲。当回退计数器达到零时(在步骤S280中的“是”分支),DEV2 200发送数据帧。
在步骤S290中,DEV2 200将数据帧发送到DEV1 100,并且在步骤S300中从DEV1 100接收ACK。然后,如果有更多的数据被发送(在步骤S310中的“是”分支),那么过程返回步骤S270。以这种方式,当DEV1 100紧接之前发送过数据帧时,DEV2 200经过Tdest周期和回退周期。然而,当DEV2200紧接之前发送过数据帧时,DEV2 200仅经过回退周期而不等待直到Tdest周期过去。当DEV2 200在步骤S300中接收ACK之后执行回退操作的同时,DEV1 100将ACK发送到DEV2 200,然后在Tsrc周期期间检查信道是否空闲。
因此,如果Tsrc周期比回退周期短,那么DEV1 100可被授予发送数据的专有权。在这种情况下,具有更多将被发送的数据的DEV2 200等待重新发送的机会。因为通过DEV1 100的请求CTA被从PNC最初发送并且DEV2200仅是被附加地给予发送机会以有效地使用该CTA,所以DEV1 100有充分的理由可被优先化。因此,即使在等待Tsrc周期之后,DEV1 100也不经过回退周期。如果必要,Tsrc被设定为比Tdest小,从而增加获得发送机会的可能性。
根据图7中显示的示例性实施例,如果在步骤S310中有数据将被发送,那么过程返回步骤S270以执行回退操作。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因为DEV2200的pPHYMIFSTime,过程返回步骤S290。当DEV2 200以这种方式连续地发送数据帧时,DEV1 100不能参加信道竞争。
在步骤S310中,如果DEV2 200没有更多的数据将被发送(在步骤S310中的“否”分支),那么DEV2 200等待并且不再进一步执行发送操作。其后,DEV1 100能够发送数据帧。
然而,因为DEV1 100不能知道DEV2 200是否具有更多的数据将被发送,所以在步骤S320中,DEV1 100必须在Tsrc周期期间检查信道是否空闲,即,过程返回步骤S230。如上所述,回退操作可不在DEV1 100上被执行以给予DEV1 100高于DEV2 200的优先权。然而,像在DEV2 200中的情况一样,回退操作可在DEV1 100上被执行。
步骤S210到步骤S320从相关的CTA的开始时间到结束时间被执行。另外,如果CTA的结束时间在以上步骤的任意一步期间到达,那么图7的过程被停止。
在下文中,参照图8和图9将对在根据现有技术的在CTA中的单向传输和根据本发明的在CTA中的双向传输之间的传输效率的不同进行比较。
图8是显示超帧900的结构和当根据现有技术进行单向传输时数据传输过程的示图。当两个装置DEV1和DEV2在微微网上存在并且DEV1试图使用TCP/IP将流发送到DEV2时,数据帧被从DEV1发送到DEV2并且对于该数据帧的ACK帧被从DEV2发送到DEV1。假设在MAC层中使用的ACK策略是Imm-ACK策略,超帧持续时间是10ms,并且CAP是1ms。另外,还假设MAC报头的传输率是22Mbps,并且帧净荷的传输率是55Mbps。
如果DEV1和DEV2都已经请求了具有速率因子1的超速率CTA(super-rateCTA),那么超帧900将如图8所示的被使用。现在假设在如图8所示的超帧900中,除了CTA信息元素(IE)和信标服务ID BSID IE以外没有其他信息元素。
信标910包括10字节的MAC报头、21字节的微微网同步参数、16字节的CTA IE(因为本示例具有关于两个CTA的信息)和20字节的BSID IE(假设BSID的大小是10字节)。作为在下表2中计算的结果,发送如此构造的信标花费约0.012ms。
                         表2
报头发送时间:(10×8比特)×1000ms/22Mbps=0.0036ms净荷发送时间:(21+16+20)×8比特×1000ms/55Mbps=0.0082ms
CTA1 930、CTA2 935和CTA3 940的传输持续时间取决于TU(时间单元)的大小和DEV1和DEV2分别请求PNC发送的TU的期望的数量。根据指定的ACK策略,TU应该发送至少一个帧。如果除了信标发送时间和CAP920以外的剩余时间被分配给每一DEV,那么在其中src DEV是DEV1并且dest DEV是DEV2的CTA1 930和在其中src DEV是DEV2并且dest DEV是DEV1的CTA2 935将被如图8所示的被分配,因为假设DEV1和DEV2都已经请求了具有速率因子1的超速率CTA。CTA1 930、CTA2 935和CTA3940的持续时间依赖由每一DEV请求的TU的数量和由PNC执行的CTA算法而改变。
当CTA1 930开始时,DEV1将数据帧1发送到DEV2。在这种情况中,在数据帧1 950中的净荷是TCP/IP数据帧。当数据帧1 950是2048字节长度时,数据帧1 950的发送时间是如下表3中所示的约0.3015ms,其中所述2048字节长度是帧(除了MAC报头以外)的最大长度。
                    表3
 MAC报头发送时间+(2048×8比特)×1000ms/55Mbps=0.0036ms+0.2979ms=0.3015ms
ACK1 960是被从DEV2发送到DEV1的ACK帧,并且根据MAC的ACK策略在MAC层中被发送。因为在IEEE 802.15.3中该ACK帧仅包括MAC报头,所以发送该ACK帧将花费0.0036ms。
因为在本示例中帧通过在MAC层的更高层中的TCP/IP被发送,所以如果DEV1不从DEV2接收TCP/IP级的ACK帧,那么DEV1不可再发送新的帧。当DEV1使用TCP/IP将帧发送到DEV2时,DEV2应该发送对于该被发送的帧的ACK帧。因为这个ACK帧不同于在MAC层中被发送的ACK(例如,IMM-Ack),其将在MAC层的更高层中被发送,所以在MAC层看来,所述ACK帧将以与其它数据帧相同的方式被处理。如图8所示,第二帧表示DEV2发送到DEV1的TCP/IP级的ACK帧。即使DEV2试图将第二帧发送到DEV1,DEV2也应该等待直到在其中DEV2自己被分配为src DEV的信道时间。因此,仅当CTA2 940的开始时间到达时,第二帧970才可被发送。ACK2 980是MAC层级的ACK帧,该ACK2 980将根据MAC层的ACK策略被发送。
如上所述,当现有的802.15.3的CTA系统被使用时,一个具有2048字节大小的帧在10ms的超帧期间被从DEV1发送到DEV2,并且反之亦然。因此可发生CTA相当多的浪费。
图9是显示当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给定的CTA之内进行双向传输时的数据传输过程的示图。与图8中相似,这里也假设除了信标发送时间和CAP920以外的全部时间被分配给DEV。第一帧950是将被从DEV1发送到DEV2的TCP/IP数据帧,并且第二帧970是将被从DEV2发送到DEV1的TCP/IP级的ACK帧。考虑到消耗的处理时间,假设在第一帧和第二帧之间已经发送TOKEN帧990直到第二帧970被发送。然后,从当一个TCP/IP数据帧被从DEV1发送到DEV2时到当对于该数据帧的TCP/IP级的ACK帧被接收时所花费的时间A如在下表4中所示的被计算。
                表4
 A=数据帧1的发送时间+SIFS+ACK1的发送时间+Tdest+平均回退+数据帧2的发送时间+SIFS+ACK2的发送时间+SIFS+数据帧3的发送时间+SIFS+ACK3的发送时间=0.3015ms+0.01ms+0.0036ms+0.03ms+0.05ms+0.3015ms+0.01ms+0.0036ms+0.03ms+0.3015ms+0.01ms+0.0036ms=1.0553ms
因此,如下表5中所示的结果将通过所述时间A除一个值来获得,其中所述一个值通过从10ms的超帧900中减去信标910的发送时间和CAP920来获得。
               表5
(10-0.012-0.01-1)/1.05538帧
根据这一结果,DEV1可在单位超帧期间向DEV2发送16(8×2)帧并且反之亦然,其中每一所述帧具有2048字节大小。当然,如果以指定为超过1的数字的CTA速率因子向PNC请求信道时间,那么比图8中能发送的数据更多的数据可被发送。然而,因为信道时间分配可根据速率因子或PNC的信道时间分配算法而改变,并且不能保证最大信道时间能够始终可用,所以使用正如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提出的具有双向传输类型的信道时间是更有效的。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修改现有的在IEEE 802.15.3标准中定义的MAC协议,在给定的CTA期间双向通信在两个装置之间被允许。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允许在微微网中的装置更有效地使用给定的CTA,从而提高了微微网的总的吞吐量。
尽管已经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发明可在不修改或变动其技术精神和实质特征的条件下以其他具体的形式实现。因此,应该理解,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在所有方面不是限制性的,而是说明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应该由附属权利要求限定,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进行的所有变动和修改及其等同物应该被解释为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在分配的信道时间期间将数据从源装置发送到目的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从目的装置接收第一数据帧;
将确认发送到目的装置;
在源装置将该确认发送到目的装置之后,检查信道在预定的等待时问是否空闲;和
如果信道在该预定的等待时间是空闲的,那么将第二数据帧发送到目的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定的等待时间被设定为比根据IEEE 802.15.3定义的重发帧间间隔更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检查中,物理层的空闲信道评估能力被用于检查信道是否是空闲和忙碌之一。
4、一种在分配的信道时间期间将数据从源装置发送到目的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从目的装置接收第一数据帧;
在源装置从目的装置接收第一数据帧之后,检查信道在预定的等待时间是否空闲;和
如果信道在该预定的等待时间是空闲的,那么将第二数据帧发送到目的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定的等待时间被设定为比在相继的帧之间的时间pPHYMIFSTime更长。
6、一种在分配的信道时间期间将数据从源装置发送到目的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从目的装置接收第一数据帧;
将对于该第一数据帧的第一确认发送到目的装置;
在源装置将该第一确认发送到目的装置之后,检查信道在预定的等待时间是否空闲;
在该预定的等待时间过去之后,根据回退算法启动第一回退计数器;和
当该第一回退计数器达到零时,将第二数据帧发送到目的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定的等待时间被设定为比根据IEEE 802.15.3定义的重发帧间间隔更长。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对于第二数据帧的第二确认;
在接收第二确认之后,根据回退算法启动第二回退计数器;和
当该第二回退计数器达到零时,将第三数据帧发送到源装置。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对于第二数据帧的第二确认;和
在接收第二确认之后并且在短帧间间隔过去之后,将第三数据帧发送到源装置。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检查中,物理层的空闲信道评估能力被用于检查信道是否是空闲和忙碌之一。
11、一种在分配的信道时间期间将数据从目的装置发送到源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从源装置接收第一数据帧;
在目的装置从源装置接收第一数据帧之后,检查信道在预定的等待时间是否空闲;
在该预定的等待时间过去之后,根据回退算法启动第一回退计数器;和
当该第一回退计数器达到零时,将第二数据帧发送到源装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定的等待时间被设定为比在相继的帧之间的时间pPHYMIFSTime更长。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目的装置将第二数据帧发送到源装置之后,根据回退算法启动第二回退计数器;和
当该第二回退计数器达到零时,将第三数据帧发送到源装置。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发送第二数据帧之后在相继的帧之间的时间pPHYMIFSTime过去之后,将第三数据帧发送到源装置。
CNA2005100933298A 2004-09-03 2005-08-25 在分配的信道时间期间源装置和目的装置间双向通信方法 Pending CN174455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40070351A KR100678894B1 (ko) 2004-09-03 2004-09-03 할당된 채널 시간 동안 소스 디바이스와 목적지 디바이스간에 양방향으로 통신하는 방법
KR1020040070351 2004-09-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44553A true CN1744553A (zh) 2006-03-08

Family

ID=36139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0933298A Pending CN1744553A (zh) 2004-09-03 2005-08-25 在分配的信道时间期间源装置和目的装置间双向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050728A1 (zh)
JP (1) JP2008512034A (zh)
KR (1) KR100678894B1 (zh)
CN (1) CN1744553A (zh)
WO (1) WO2006025658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1182B (zh) * 2008-05-19 2011-01-26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分布式媒体接入协议
CN101242328B (zh) * 2007-02-09 2011-07-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网络系统和通过无线网络系统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
CN104521308A (zh) * 2012-09-04 2015-04-15 英特尔公司 在分配的时间期内传递数据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4604309A (zh) * 2012-09-05 2015-05-0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占空循环式传输
CN104853444A (zh) * 2009-07-17 2015-08-19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使用空间再利用技法的网络及所述网络的操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41921B1 (en) * 2006-07-19 2013-12-04 STMicroelectronics Srl Method, apparatuses and program product for enabling multi-channel direct link connection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such as wlan
US8050200B2 (en) * 2006-10-04 2011-11-01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Opportunistic 40 MHz mode of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transmitters
WO2008073089A1 (en) * 2006-12-13 2008-06-19 Thomson Licensing Adaptive time allocation in a tdma mac layer
US8208392B2 (en) * 2007-08-13 2012-06-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er-to-peer beam discovery and communication in infrastructure based wireless networks using directional antennas
US8917675B2 (en) 2007-08-20 2014-12-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le contention access periods
US8116749B2 (en) 2008-09-08 2012-02-14 Proctor Jr James Arthur Protocol for anonymo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8547920B2 (en) 2008-09-25 2013-10-01 Koninklijke Philips N.V. Directional discovery protocol with coordinated channel selection
US8817676B2 (en) * 2008-11-03 2014-08-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station-to-station direction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JP5253108B2 (ja) 2008-11-21 2013-07-3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端末
US8582539B2 (en) 2008-11-24 2013-1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to implement synchronous channel tim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8363579B2 (en) * 2008-12-08 2013-01-29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8385362B2 (en) 2009-01-09 2013-02-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ention-based medium access schemes for directional wireless transmission with asymmetric antenna system (AA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1621103B1 (ko) 2010-02-26 2016-05-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전송 채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US9148892B2 (en) * 2012-08-31 2015-09-29 Cambridge Silicon Radio Limited Transmitting data
US9826035B2 (en) * 2014-06-11 2017-11-21 Sap Se Piecewise linear, probabilistic, backoff method for retrying message delivery in a cloud-based computing environment
US10278054B2 (en) * 2015-04-21 2019-04-30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in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01366B2 (ja) * 1994-02-21 2000-01-24 モトローラ株式会社 Tdma方式を用いた無線通信方法
JP3489472B2 (ja) * 1999-03-02 2004-01-1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パケット制御局
US7292598B2 (en) * 2000-12-18 2007-11-0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Adaptive algorithms for optimal control of contention access
WO2003063434A2 (en) * 2002-01-22 2003-07-31 Xtremespectrum, Inc.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of isochronous and asynchronous data in a radio network
JP2004040373A (ja) * 2002-07-02 2004-02-05 Canon Inc 無線端末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7403539B1 (en) * 2002-10-09 2008-07-22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Clear channel assess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7599346B2 (en) * 2002-11-19 2009-10-06 Bae Systems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Systems Integration Inc. Bandwidth-efficient wireless network modem
US7397785B2 (en) * 2003-05-28 2008-07-08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for enhancing fairness and performance in a multihop ad hoc network and corresponding system
JP4223901B2 (ja) * 2003-09-03 2009-02-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中継方法及び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2328B (zh) * 2007-02-09 2011-07-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网络系统和通过无线网络系统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
US8503473B2 (en) 2007-02-09 2013-08-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ireless network system an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over the wireless network system
CN101321182B (zh) * 2008-05-19 2011-01-26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分布式媒体接入协议
CN104853444A (zh) * 2009-07-17 2015-08-19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使用空间再利用技法的网络及所述网络的操作方法
US10159015B2 (en) 2009-07-17 2018-12-18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Network employing space recycling, and a method for managing the network
CN104853444B (zh) * 2009-07-17 2019-01-08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使用空间再利用技法的网络及所述网络的操作方法
CN104521308A (zh) * 2012-09-04 2015-04-15 英特尔公司 在分配的时间期内传递数据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4604309A (zh) * 2012-09-05 2015-05-0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占空循环式传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512034A (ja) 2008-04-17
KR20060021567A (ko) 2006-03-08
WO2006025658A1 (en) 2006-03-09
US20060050728A1 (en) 2006-03-09
KR100678894B1 (ko) 2007-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44553A (zh) 在分配的信道时间期间源装置和目的装置间双向通信方法
US10992722B2 (en) High efficiency distributed device-to-device (D2D) channel access
JP6948622B2 (ja) アクセスポイント、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744609A (zh) 在分配的时间期间双向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及设备
US902558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time slots to nodes without contention in wireless network
KR100801003B1 (ko) 비압축 av 데이터 전송을 위한 데이터 구조, 데이터 슬롯 할당 방법, 비압축 av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장치
JP2019514289A (ja) 複数bssidネットワークのための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リソースユニット割振り
US8594119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KR20200080338A (ko) 다중 사용자 상향 전송을 위한 무선 통신 단말 및 무선 통신 방법
CN1585404A (zh) 无线局域网分布式竞争控制退避方法
CN1578239A (zh) 在无线局域网中的介质接入控制
EP3967100B1 (en) Pre-packet arrival channel contention
US9474084B2 (en) MAC protocol in wireless body area network capable of processing emergency data and wireless network communication method using same
JP7316427B2 (ja) トリガに基づくマルチユーザ送信における直接リンク及び下りリンク送信
US8233498B2 (en) Method for distributing contention among terminals in contention access period of superframe
WO2022143176A1 (zh) 业务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22084701A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5376673B2 (ja) コンテンション型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媒体アクセスのための装置
CN1875575A (zh) 在无线个人域网上的装置之间交换数据的方法
EP1748602A1 (en) Broadcast/Multicast data in a wireless network
Krishnamurthy et al. Reservation-based protocol for monitoring applications using IEEE 802.15. 4 sensor networks
CN115699971A (zh) 时域内在dl和ul当中具有共享txop的协调wifi站
KR20240054187A (ko) 무선랜에서 직접 통신의 스케줄링의 방법 및 장치
Hsu et al. An efficient retransmission mechanism for the RAW-based IEEE 802.11 ah networks
TWI705676B (zh) 支援下層處的封包查詢-回應事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6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