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44471A - 光传输中的低串扰调制 - Google Patents

光传输中的低串扰调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44471A
CN1744471A CNA2005100998254A CN200510099825A CN1744471A CN 1744471 A CN1744471 A CN 1744471A CN A2005100998254 A CNA2005100998254 A CN A2005100998254A CN 200510099825 A CN200510099825 A CN 200510099825A CN 1744471 A CN1744471 A CN 17444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channel
data stream
sideband
optical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9982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尼-简·艾希阿姆布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of Americ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7444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444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01Structural aspects
    • H04B10/506Multiwavelength transmit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 H04B10/250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for the reduction or elimination of distortion or disp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16Details of coding or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16Details of coding or modulation
    • H04B10/5162Return-to-zero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16Details of coding or modulation
    • H04B10/5165Carrier suppressed; Single sideband; Double sideband or vestigi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1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2210/517Optical NRZ to RZ conversion, or vice versa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传输中的低串扰调制,包括多信道光发射机和全光传输线路。所述多信道光发射机被配置成在一系列信道中的每个信道上产生具有双边带格式的光学数据流。全光传输线路具有传输光纤区间序列以及一个或多个光通带滤光器序列,并且该线路被配置成在一系列信道中接收来自光发射机的光数据脉冲。在这些光带通滤光器序列中,其中一个序列被配置成传送所关联的一个信道中的光学数据流的一个边带并阻拦另一个边带,以及它还被配置成阻拦那些与所关联的一个信道相邻的信道中的一个信道。

Description

光传输中的低串扰调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光纤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密集波分复用(DWDM)光传输线路中,不同波长或频率信道发射的是独立的数据。因此,数据传输能力与信道间隔的紧密程度是相关的。这种能力的一个量度是光传输线路的谱效率SE。所述SE定义为SE=B/Δv,其中B是以比特/秒(bit/s)为单位的比特速率,Δv则是以赫兹(Hz)为单位的相邻信道频率间隔。目前在DWDM光传输系统中已经使用了多种技术来提高谱效率以及与之关联的发射数据的能力。
当前的DWDM系统提供了高数值的谱效率。例如,市场上销售的DWDM系统具有大小为10吉比特/秒(Gb/s)的光传输速率B以及大小为50吉赫(GHz)的信道间距Δv。因此,这些在市场上销售的DWDM系统提供了大小约为0.2比特/秒/赫兹(bit/s/Hz)的谱效率。下一代DWDM光传输系统的目标是40Gb/s的传输速率以及大小约为50GHz的信道间隔,由此其目标谱效率约为0.8bit/s/Hz。这个谱效率大约是市场上销售的光传输系统谱效率的四倍。虽然目前已经有多种显著改进DWDM系统的技术,但在谱效率很高的系统中,进一步的改进仍旧是合乎需要的。
发明内容
在一个方面中,本发明表征为一种设备,该设备包括多信道光发射机和全光传输线路。其中多信道光发射机被配置成在一系列信道之中的每个信道上产生具有双边带格式的光学数据流。全光传输线路具有传输光纤区间序列以及一个或多个光通带滤光器序列,并且该线路被配置成在一系列信道中接收来自光发射机的光数据脉冲。其中一个光带通滤光器序列被配置成传递所关联的一个信道中的光学数据流的一个边带,并且阻拦另一个边带,此外,它还被配置成阻拦那些与所关联的一个信道相邻的一个信道。
在另一个方面中,本发明表征为一种以光学方式发射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一系列相邻信道中的每个信道上产生具有残余边带格式的光学数据流。该方法还包括经由光纤传输线路来发射光学数据流。所述发射处理包括经由所关联的光通带滤光器序列来传送每个光学数据流。其中每个序列的光通带滤光器被配置成传送所关联的信道的数据流,并且阻拦与所关联的光学数据流信道相邻的信道的光学数据流。
附图说明
图1显示的是通过实施残余边带(VSB)格式来进行数据调制的光传输系统实施例;
图2A显示的是来自图1中的全光传输线路的示范性串联集总光学设备(in-line lumped optical device);
图2B显示的是图1中的全光传输线路的示范性光学分插/复用设备(OADM)或光交叉连接设备(OXC);
图2C显示的是图1中的光传输系统的示范性多信道光发射机;
图3A显示的是以dB为单位并具有不归零(NRZ)通断键控(OOK)格式的光学数据流的功率谱;
图3B描述的是将图3A的NRZ-OOK光学数据流转换为VSB格式之后的以dB为单位的功率谱;
图3C显示的是以dB为单位并具有载波抑制归零(CSRZ)通断键控(OOK)格式的光学数据流的功率谱;
图3D描述的是将图3C中的CSRZ-OOK光学数据流转换为VSB格式之后的以dB为单位的功率谱;
图4提供的是对图2C中的相邻的单信道光发射机的光功率谱进行叠加的视图;
图5是描述借助于多信道光纤传输系统来传送数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A描绘的是使用了与VSB-CSRZ相类似的格式作为发射机滤光器通带和偏移的函数的传输系统中的OSNRreq的值;以及
图6B描绘的是使用了VSB-CSRZ格式作为VSB-CSRZ光脉冲所遍历的等价OADM或OXC数目的函数的光传输系统的OSNRreq值。
在附图和下文中,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的是具有相似功能的部件。
示范性实施例是通过附图和详细说明而被更为全面地描述的。然而,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并且不局限于附图和详细说明中所描述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一代DWDM光纤传输线路中,较为理想的是用级联的光分插/复用器(OADM)和/或光交叉连接器(OXC)来支持光信号的灵活路由。不幸的是,当谱效率很高的时候,级联的OADM和/或OXC将会导致产生强烈的光脉冲的滤光处理。在谱效率很高的系统中,这种强烈地滤光有可能成为光脉冲降级以及信道间串扰的一个主要来源。通过恰当选择数据调制格式,可以减小脉冲降级和信道间串扰。特别地,一般来说,通过将数据流从双边带格式转换成残余边带(VSB)格式,可以减小信道间串扰,应对强烈的滤光时,该处理可以减小脉冲降级。
图1显示的是通过实施这种格式转换来进行数据调制的DWDM光传输系统10。这个光传输系统10包括光发射机12、全光传输线路14以及光接收机16。光发射机12向全光传输线路14发射光脉冲。全光传输线路14将来自光发射机12的光脉冲发射到光接收机16。全光传输线路14包括一个传输光纤区间序列181、182、......、18N-1、18N,例如标准的单模光纤(SSMP),此外它还包括串联集总光学设备201、202、......、20N-2、20N-1。并且这些串联集总光学设备201、......、20N是以光学方式耦合到传输光纤的相邻区间181、......、18N
光发射机12和接收机14都是多信道设备。因此,光发射机12在相邻的DWDM波长信道序列中产生并行的光脉冲流。同样,光接收机16接收来自全光传输线路14的一些或所有并行光脉冲流,并且从接收到的并行流中提取一个或多个独立数字数据流。
全光传输线路14被配置成在其内的波长信道上传送具有任意偏振的光学数据流。特别地,传输SSMF181、......、18N通常并不是偏振保持光纤。此外,一些串联集总光学设备201、......、20N-1包含了未被配置成保持信道偏振的光分插/复用器(OADM)或光交叉连接器(OXC)。例如,OADM或OXC可以添加一些光学数据流,这些光学数据流的偏振与全光传输线路14中相邻信道上的非分路或非添加光学数据流没有预先选定的关系。事实上。所添加的光学数据流与未分路或未添加的光学数据流基本上是非正交偏振的。举例来说,对所添加的信道而言,其偏振可以被校准到相邻信道中的非分路或非添加光学数据流偏振的约45度以内。
图2A显示的是连接传输SSMF20i、20i+1的相邻区间的串联集总光学设备20i。串联集总光学设备20i包括光放大器22、色散补偿器24、滤光器26。光放大器22可以是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黎曼光放大器(未显示)和/或二者的组合。色散补偿器24可以包括一段为光传输线路14产生全区间补偿或产生其他预期色散映射所选择的色散补偿光纤(DCF)。滤光器26则消除串联光放大器22所产生的放大自发发射噪声。
一些级联光学设备20i包含如图2B所示的OADM和/或OXC 28。每一个OADM/OXC 28都包括波长解复用器(DEMUX)30、波长复用器(MUX)32以及光纤34、36、38。光纤34传送的是光学DEMUX30与MUX 32之间的选定信道的光脉冲。光纤36从全光传输线路14中分路选定信道中的光学数据流。光纤38则将选定信道中的光学数据流添加给全光传输线路14。光学DEMUX 30将相邻信道中的光脉冲分离给不同光纤34、36。同样,光学MUX32组合来自光纤34、38的相邻波长信道的光脉冲。对相邻信道中的光学数据流所进行的分离和组合处理包括对单独的波长信道进行强烈滤光,其中举例来说,所述滤光可以借助奇或偶信道的解交织/交织来进行。这样一来,级联OADM和/或OXC28将会充当级联光带通滤光器,该滤光器对各个波长信道中的光脉冲进行强烈滤光。
一般来说,在这里并没有将OADM/OXC 28配置成保持偏振。例如,光纤34、36、38通常是SSMF而不是特殊的偏振保持光纤。同样,光学DEMUX30通常不会在单独的输出端口输出唯一选定的偏振。特别地,在这里并未将DEMUX 30配置成在相邻信道的输出端口上以相对正交的偏振来发射光束。同样,光学MUX32通常不会在单独的输入端口衰减选定偏振成分。出于上述原因,OADM/OXC 28通常不在相邻波长信道的光脉冲之间提供有保证的偏振关系。在相邻信道中的原始光脉冲之间通常并没有保持相关偏振,并且一般来说,在相邻信道的原始光脉冲与所添加的光脉冲之间也没有保持相关偏振。由于不存在偏振保持和对偏振非常敏感的部件,因此OADM/OXC 28可以添加那些实际上不与相邻波长信道的非分路和非添加光学数据流相正交的光学数据流。事实上,在全光传输线路14中,两个相邻信道中的添加和非添加光学数据流更有可能是平行的偏振。
图2C显示的是图1中的多信道光发射机12的一个实施例。多信道光发射机12包括单信道光发射机421、......、42M的并行集合,以及将单信道光发射机421、......、42M连接到全光传输线路14的第一末端的M×1型光波长MUX44。每一个单信道光发射机421、......、42M都为DWDM的一个波长信道发射独立的光学数据流。M×1型光波长MUX44则对来自单信道光发射机421、......、42M的光学数据流进行组合,并且通常不会阻拦该数据流的选定偏振。此外,一般来说,来自相邻信道中的单信道光发射机421、......、42M的光学数据脉冲流不具有正交偏振。因此,M×1型光波长MUX44通常不会以相对正交的偏振来向全光传输线路14的相邻波长信道发射光学数据流。
在多信道光发射机12中,每一个单信道光发射机421、......、42M都包括激光器461、......、46M,第一光调制器481、......、48M,第二光调制器501、......、50M以及光带通滤光器521、......、52M。激光器461、......、46M是用于单个DWDM信道光束的窄带连续波(CW)信源,举例来说,该激光器可以是分布式反馈激光器。并且举例来说,光调制器481、......、48M以及501、......、50M是能对光束执行振幅调制的Mach-Zehnder干涉仪。响应于输入数据流,每一个第一光调制器481、......、48M对来自相关激光器461、......、46M的CW载波进行调制,以便产生双边带光学数据流,其中举例来说,所述双边带光学数据流可以是不归零通断键控数据流。第二光调制器501、......、50M则使用常规的恒定频率信号来调制接收到的数据流,其中所述信号频率是数据比特率的一半,由此可以将光学数据流转变成载波抑制归零(CSRZ)通断键控(OOK)格式。这样一来,每一个第二光调制器501、......、50M输出具有CSRZ-OOK格式的已调制光脉冲的分离数据流。每一个滤光器521、......、52M则对来自相关联的第二光调制器501、......、50M的光脉冲流执行带通滤光。
在每一个单信道光发射机421、......、42M中,光带通滤光器521、......、52M都具有两种功能。首先,光带通滤光器521、......、52M阻拦或强烈衰减与所关联的单信道光发射机421、......、42M的波长信道相邻的信道中的光束。在光传输线路14中,这种处理将会减小相邻单信道光发射机421、......、42M的独立光学数据流之间的后续串扰。其次,每一个光带通滤光器521、......、52M都具有一个中心波长,相对于来自相同信道的光调制器481、......、48M以及501、......、50M的光学双边带数据流的中心波长而言,该波长将会产生偏移。由于存在这个偏移,因此每一个光带通滤光器521、......、52M都会将CSRZ数据流转换成VSB格式的数据流。
在一些已部署的DWDM系统中,从双边带格式到VSB格式的转换可以非常简单,以至于只要偏移发射机光源的波长即可实现。这种转换不包括部署新的传输光纤区间。因此,该转换能以很廉价的方式来提高那些当前专为双边带格式配置的已部署光传输线路的传输能力。
图3A~3D显示的是可以在图1中的多信道光发射机12的实施例中实施的双边带和VSB格式的功率谱。在这里,双边带格式产生一个光功率谱,其中两个边带对称分布在中心频率周围。其中一个边带对应于中心频率以上的频谱部分,另一个边带则对应于中心频率以下的频谱部分。对以双边带格式来进行调制的光学数据流的每一个边带都带有光学数据流所发射的所有数据。VSB数据流则是通过删除或者强烈衰减双边带光学数据流中的一个边带而产生的。因此,VSB光学数据流实际上与原始的双边带光学数据流传送的是相同数量的数据。较为优选的是,在最终的VSB光学数据流中有10%或者更少的光功率处于强烈衰减的光边带中,并且更为优选的是有1%或更少的光功率处于所述边带之中。那么,强烈衰减的边带所具有的干扰将不会在数据传输中导致产生大量误差。
图3B和3D分别显示了VSB非归零(NRZ)通断键控(OOK)格式和CSRZ-OOK格式的数据流的功率谱。通过使用光带通滤光器对图3A的NRZ-OOKS数据流进行滤光,可以产生图3B的USB-NRZ-OOK频谱,其中所述滤光器的频率响应是由虚线给出的。通过使用光带通滤光器来对图3C中的CSRZ-OOK数据流执行滤光,可以产生图3D的VSB-CSRZ-OOK频谱,其中所述滤光器的频率响应是由虚线给出的。无论出现哪一种情况,相对于所关联的双边带光学数据流的中心频率,光带通滤光器都具有中心频率偏移。在这里将会选择这个偏移以及滤光器响应,以便实际消除所接收的双边带数据流中的一个边带。
在图4中,图A和B定性描述了图2C中的多信道光发射机12的两个相邻DWDM波长信道L、L+1上的功率谱演进。出于说明目的,在图A和B中,即使处于不同的单信道光发射机42L和42L+1上,信道L和L+1的功率谱也是相互重叠的。
图A描述的是来自信道L和L+1的光调制器50L和50L+1的输出功率谱。每一个光调制器50L、50L+1都会产生具有两个大功率峰值“+”和“-”的CSRZ类型的功率谱。这两个峰值对称分布在相关联的信道L、L+1的中心波长WL、WL+1周围,即示范性的双边带格式功率谱。如所示,光调制器50L和50L+1产生的是在频率上有很大重叠的功率谱。
图B描述的是来自信道L和L+1的光带通滤光器52L和52L+1的输出功率谱。由于该滤光器的中心频率与相关联的输入CSRZ功率谱的滤光器中心频率之间存在偏移,因此每一个光带通滤光器52L、52L+1都会阻拦或强烈衰减所关联的双边带频谱中的一个边带。这个中心频率偏移或等价的中心波长偏移将会导致在CSRZ与VSB-CSRZ格式之间进行转换。带通滤光器52L、52L+1对“-”峰值进行很强的衰减,例如将其衰减至少10dB或更多,对同一信道的“+”峰值而言,较为优选的是将其衰减至少13dB。这样一来,在传输过程中,当组合这两个信道L、L+1时,光带通滤光器52L、52L+1将会减小频谱重叠以及信道间串扰。
再次参考图1和2A~2C,举例来说,全光传输线路14包含了与串联的OADM和/或OXC28相关联的串联光带通滤光器序列。由于OADM/OXC实际上是通过不同的串联光带通滤光器来路由不同信道的光脉冲的,因此串联光带通滤光器的形状是随着信道数量而变化的。举例来说,OADM和OXC通常具有使执行带通滤光以便分离相邻信道中的光束的光交织器以及去交织器。特别地,相邻信道中的光脉冲通过光交织器和去交织器的不同端口,由此将会经历不同的光带通滤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传输线路14能够传送与多信道光发射机12所产生的VSB数据流具有相同信道间隔的双边带数据流。在这些实施例中,串联光带通滤光器通常具有与发射机的光带通滤光器521、......、52M频率相校准的响应函数。因此,每一个串联光带通滤光器都被配置成传递所关联信道中的双边带光载波的第一边带并阻拦其第二边带,即使第一边带已经由光带通滤光器521、......、52M中的一个滤光器所阻拦。也就是说,对于单个光调制器501、......、50M所产生的关联双边带数据流的中心波长而言,串联光带通滤光器与光带通滤光器521、......、52M的中心波长是以相似方式偏移的。在同一个信道中,串联光通带滤光器以及双边带光载波的示范性中心频率在比特速率方面相对偏移了至少20%(例如以吉赫为单位),对大小为100GHz或更小或是50GHz或更小的信道间隔来说,较为优选的是将比特速率偏移40%~60%。
通过将数据流从双边带格式转变成VSB格式,可以降低强烈的滤光所造成的信道间串扰以及光脉冲降级。通过比较图4中的图A和图B,可以定性了解这些改进的由来。如图A所示,信道间隔是非常紧密的,以至于其中一个CSRZ双边带光学数据流的“-”高功率峰值实际将会进入相邻信道。因此,在将双边带数据流转换成强烈衰减“-”峰值的VSB格式之后,信道间串扰将会减小。同样,图A的双边带数据流的高功率部分更为集中在若干频率上,在这些频率中,与具有图B中的VSB格式的已转换光学数据流相比,OADM/OXC 28的滤光器被配置成对双边带格式进行强烈衰减。这样一来,与具有相等信道间隔的双边带光学数据流相比,全光传输线路14的OADM/OXC序列实际产生更少的VSB光学数据流失真。
图5描述的是在光纤传输系统、例如图1~2C中的光传输系统10上传送数据的方法60。
方法60包括产生双边带格式的并行光学数据流(步骤62)。这个并行的光学数据流与一系列相邻波长信道相关联。例如,图2C中的光调制器481、......、48M以及501、......、50M可以产生这种示范性CSRZ-OKK格式的光学数据流。
方法50还包括将光学数据流从双边带格式转换成VSB格式(步骤64)。例如,该转换处理可以包括使每一个双边带光学数据流经过光带通滤光器,其中该滤光器被配置成传递一个边带并且阻拦另一个边带。优选地,与其他边带相比,这种滤光会将其中一个边带多衰减至少10dB,更为优选的是,相对于另一个边带而将其中一个边带多衰减至少20dB。例如,图2C中的光带通滤光器521、......、52M执行的即为借助于这种滤光所进行的格式转换。
方法60还包括使VSB格式的光学数据流经过光纤传输线路,例如全光传输线路14(步骤66)。这个传送步骤包括使每一个光学数据流通过相关联的光带通滤光器序列。这个序列的光带通滤光器传递的是相关联的信道中的光学数据流,并且阻拦与关联信道相邻的信道中的光学数据流。一般来说,关联序列中的光带通滤光器能够传递所关联的双边带光学数据流的一个边带,同时阻拦其另一个边带。其中举例来说,这些光带通滤光器可以是图1~2B中的OADM/OXC 28。
通常,该发射步骤还包括传送相邻信道中那些偏振状态实际并非正交的VSB光学数据流。实质上,相邻信道中的所述光学数据流偏振甚至可以是平行的。此外,光纤传输线路未必是偏振保持类型的和/或包括那些用于添加偏振实际不与光纤传输线路的相邻信道上的光学数据流偏振相正交的光学数据流的OADM和/或OXC。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纤传输线路既可以发射光边带格式的光学数据流,也可以发射VSB格式的光学数据流。然而,VSB格式传输通常具有高出很多的谱效率。借助VSB格式的发射所能获取的谱效率要比使用相同光纤而以双边带格式进行发射时所能得到的最大谱效率高出50%。以VSB格式进行的发射所获取的谱效率甚至能比使用双边带格式传送时所能获取的最大谱效率高出2~4倍或是更多。
图6A和6B显示的是在模拟光传输系统的设定中执行的性能测量,在这个系统中,数据是依照VSB-CSRZ格式调制的。所绘制的性能测量是获取大小为10-3或是更低的误比特率所需要的光信号-噪声比(OSNRreq)。对图6A和6B来说,性能测量是借助光发射机和光接收机来完成的,这两个设备全都耦合到一个循环回路设置中。
光发射机在三个相邻信道上提供VSB-CSRZ光脉冲。这个光脉冲是通过产生占空比为67%以及数据速率为42.7Gb/s的CSRZ光脉冲来获取的。在添加了前向纠错时,该数据速率实际将会产生大小为40Gb/s的信息速率。CSRZ光脉冲则通过一个具有介于30GHz与80GHz之间的3dB带宽的三阶超级高斯滤光器。并且发射机滤光器的中心频率与CSRZ光脉冲的中心频率之间的偏移是在0与20GHz之间变化的。
该循环回路包括用于限制所放大的自发发射(ASE)光的滤光器、EDFA光放大器、传输SSMF区间、DCF以及紧接的去交织器/交织器对。DCF的长度与10千米的SSMF区间相匹配,由此将会产生全面的色散补偿。交织器/去交织器对则是用于10Gb/s传输系统的标准三阶高斯滤光器,它们分别具有44GHz和62GHz的3dB和20dB带宽。并且交织器/去交织器将会导致产生很强的滤光处理。
光接收机使用了VSB类型的输入滤光器。其中举例来说,在美国专利公开2004/0146297中描述了这种带宽随比特率变化的接收机滤光器的设计和应用,其中所述专利公开在此全部引入作为参考。
图6A显示的是作为发射机滤光器的滤光器响应宽度的函数的OSNRreq的值,其中举例来说,所述滤光器可以是图2C中的光带通滤光器521、......、52M。实线上的矩形、圆形、三角形和菱形数据点分别对应于初始CSRZ功率谱的中心频率与光带通滤光器的中心频率之间大小为0GHz、8GHz、16GHz以及20GHz的相关偏移,其中所述光带通滤光器将光脉冲转换成VSB-CSRZ格式。特别地,如果不存在偏移,那么这将会对应于输出那些经过强烈滤光的CSRZ光脉冲,这样一来,当滤光器具有小于38GHz的3dB带宽时,测量得到的OSNRreq值将会急剧增大。在偏移增大时,对低于38GHz的3dB滤光器宽度而言,OSNRreq的值的递增将会更为缓和。由此表明,为了产生VSB-CSRZ光脉冲而在CSRZ功率谱中对其中一个峰值所进行的强烈衰减将会显著降低强烈滤光所造成的信道间串扰和/或脉冲失真。
图6B显示的是作为VSB-CSRZ光脉冲所遍历的OADM数量函数的OSNRreq的值。三角形、矩形和圆形数据点显示的是其中一个信道、三个相邻的共同偏振信道以及三个失调了2.5GHz的相邻信道的测量数据。如三角形数据点所示,OSNRreq的值是随着所遍历的OADM的数量而逐渐增大的。因此,强烈的滤光处理仅仅逐渐降低了VSB-CSRZ光脉冲。矩形和三角形数据点的闭合程度表明信道间串扰很小。圆形数据点则表明:相对于DWDM信道微小失调而言,使用VSB-CSRZ格式所获取的改进是非常健壮的。
图6A~6B表明,如果单信道光发射机相对于限制信道间串扰的光带通滤光器而言是失调的,那么以CSRZ格式而在10Gb/s工作的常规传输系统也可以在40Gb/s工作。特别地,这些转换不需要改变光传输线路本身。
对图1、2A、2B和2C的光传输系统10而言,其长途方面的实施例可以在伪线性传输状态中工作,此外还可以使用受管理的色散映射和/或通过引入串联的光学相位共轭器来减少光脉冲上不希望有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其中举例来说,在美国专利6,542,678中描述了伪线性传输状态。在R.J.Essiarabre等人于2003年12月5日提交的美国专利6,583,907、美国专利6,606,176以及美国专利申请10/729,153中描述了用于受管理的色散映射的示范性色散映射。在R.J.Essiambre等人于2003年5月21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10/152,645以及ArefChowdhury等人在2004年4月30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10/835,753中描述了串联光学相位共轭器。这些美国专利和美国专利申请在此全面引入以作为参考。
从本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中可知,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都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10)

1.一种设备,包括:
多信道光发射机,它被配置成在一系列信道之中的每个信道上产生具有双边带格式的光学数据流;
全光传输线路,该线路具有传输光纤区间序列以及一个或多个光通带滤光器序列,并且该线路被配置成在所述系列信道中接收来自光发射机的光数据脉冲;以及
其中光通带滤光器序列中的一个序列被配置成传送所关联的一个信道中的光学数据流的一个边带,并且阻拦另一个边带,以及该序列还被配置成阻拦与所关联的一个信道相邻的信道中的一个信道。
2.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中另一个光带通滤光器序列被配置成传送另一个信道中的光学数据流的一个边带,并且阻拦另一个边带,以及该序列还被配置成阻拦与所述另一个信道相邻的信道中的一个信道。
3.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中光发射机被配置成将光学数据流转换成残余边带格式,并且将经过转换的光学数据流发射到全光传输线路。
4.权利要求3的设备,其中全光传输线路能在信道的相邻信道上发射具有基本上任意偏振的已转换光学数据流。
5.权利要求1的设备,其中对于每一个信道,光发射机包括相关联的光带通滤光器,该滤光器被配置成传送相关联的信道中的光学数据流的一个边带并且阻拦另一个边带,以及阻拦与相关联的信道相邻的一个或多个信道。
6.一种以光学方式发射数据的方法,包括:
在一系列相邻信道中的每个信道上产生具有残余边带格式的光学数据流;以及
经由光纤传输线路来发射光学数据流;以及
其中所述发射包括经由所关联的光通带滤光器序列来传送每个光学数据流,每个序列的光通带滤光器都被配置成传送所关联的信道的数据流,并且阻拦与所关联的光学数据流的信道相邻的信道中的一个光学数据流。
7.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相关联的序列中的光带通滤光器能够传送所关联的光学数据流的一个边带并且阻拦另一个边带。
8.权利要求6的方法,还包括:
在每一个信道中,将具有双边带格式的光学数据流转换成具有残余边带格式的光学数据流。
9.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所述转换包括使每一个具有双边带格式的光学数据流经过光带通滤光器,其中所述滤光器传送具有双边带格式的光学数据流的一个边带并阻拦另一个边带。
10.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所述发射包括使用实际平行的组件而将相邻信道中的第一和第二已转换光学数据流发送给偏振状态中的光纤传输线路。
CNA2005100998254A 2004-09-03 2005-09-02 光传输中的低串扰调制 Pending CN174447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0/934,147 US20060051095A1 (en) 2004-09-03 2004-09-03 Modulation with low cross-talk in optical transmission
US10/934,147 2004-09-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44471A true CN1744471A (zh) 2006-03-08

Family

ID=35355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0998254A Pending CN1744471A (zh) 2004-09-03 2005-09-02 光传输中的低串扰调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051095A1 (zh)
EP (1) EP1633062A1 (zh)
JP (1) JP2006074791A (zh)
CN (1) CN174447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37080B2 (en) * 2005-02-03 2008-10-14 Stratalight Communications, Inc.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having optimized filter wavelength offsets
EP2701324A1 (en) 2012-08-22 2014-02-26 Xieon Networks S.à.r.l.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veying optical data
US20140226974A1 (en) * 2013-02-14 2014-08-14 Chen-Kuo Su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iltering an Optical Signal to Avoid Fading and to Optimize Linearity
KR101559520B1 (ko) 2014-08-06 2015-10-14 한국과학기술원 광신호의 색분산 감시 방법 및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01058A (en) * 1990-12-31 1994-04-05 Gte Laboratories Incorporated Single sideband optical modulator for lightwave systems
US6606176B1 (en) * 1999-02-24 2003-08-1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odulation format with low sensitivity to fiber nonlinearity
US6583907B1 (en) * 1999-07-01 2003-06-2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Optical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for performance recovery by post-transmission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US7024112B2 (en) * 2000-09-11 2006-04-04 Opvista Incorporated In-band wavelength conversion wavelength buffering and multi-protocol lambda switching
DE10110853A1 (de) * 2001-03-07 2002-09-12 Alcatel Sa Dispersionskompensation von optischen Signalverzerrungen höherer Ordnung
US6542678B2 (en) * 2001-03-19 2003-04-01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High-dispersion fibers for high-speed transmission
JP2003244102A (ja) * 2002-02-20 2003-08-29 Hitachi Ltd 光帯域狭窄化送信装置および光残留サイドバンド送信装置
JP3975810B2 (ja) * 2002-04-05 2007-09-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片側サイドバンド送信器
US20040208583A1 (en) * 2002-06-10 2004-10-21 Kameran Azadet Single sideband 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ed optical transmission scheme
US7123835B2 (en) * 2003-01-27 2006-10-1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creasing the capacity and spectral efficiency of optical transmiss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633062A1 (en) 2006-03-08
US20060051095A1 (en) 2006-03-09
JP2006074791A (ja) 2006-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92887B2 (ja) 波長分散を補償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EP1129531B1 (en) Optical transmiss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US6633690B2 (en) Optical transmission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systems
US7609969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pensating for optical dispersion in an optical signal
US799129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pensating for optical dispersion in an optical signal
US827083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ducing cross-phase modulation in an optical signal
EP164366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ersion management in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CA2299441A1 (en) Multi-band amplification system for 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JP5741086B2 (ja) 光信号における光分散を補償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20200389248A1 (en)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US910634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temporal polarization interleaving in an optical transmitting system
US20020114034A1 (en) Split wav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long-haul optical fiber systems
US20040197100A1 (en)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optical coupler/branching filter
CN1754337A (zh) 接收多道光信号的接收器及方法
Saridis et al.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a flexible filterless and bidirectional SDM optical metro/inter-DC network
CN1744471A (zh) 光传输中的低串扰调制
US8195048B2 (en) Optical transport system architecture for remote terminal connectivity
US2004004763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high bit-rate optical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OTDM)
KR100454960B1 (ko) 파장 교대 방식의 양방향 애드/드롭 다중화기
US712383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creasing the capacity and spectral efficiency of optical transmission
Yu et al. 0.8 Bit/s/Hz spectral efficiency at 10Gb/s via vestigial-sideband filtering
CN1941676A (zh) 光网络再生器旁路模块和相关方法
JPH0346842A (ja) Fdm光伝送装置
Yu et al. Comparison of Modulation Formats for 40-Gbit/s DWDM Optical Fiber Transmission Systems with 50-GHz Channel Spacing
Charlet et al. On the emulation of high spectral efficiency systems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