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43971A - 图像形成装置、内容物质的量检测方法及旋转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内容物质的量检测方法及旋转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43971A
CN1743971A CN 200510091180 CN200510091180A CN1743971A CN 1743971 A CN1743971 A CN 1743971A CN 200510091180 CN200510091180 CN 200510091180 CN 200510091180 A CN200510091180 A CN 200510091180A CN 1743971 A CN1743971 A CN 17439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mmunication
processing system
image processing
communic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9118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54164C (zh
Inventor
长滨均
小山和弥
石井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439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439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5416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5416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与安装在色粉补给容器上的RFID标签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装置,根据这些RFID标签和通信装置之间所进行的通信的通信状态,检测色粉补给容器(2)内的色粉量,或者检测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角度,从而无需设置用于检测色粉量、或者检测旋转角度的其他部件,可以减少配件个数。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内容物质的量检测方法及旋转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与收容预定内容物质的内容物质收容部以无线方式进行信息通信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内容物质的量检测方法。
并且,本发明涉及到一种与旋转部件以无线方式进行信息通信的图像形成装置及旋转部件的旋转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等利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该图像形成装置内的各个部件的使用寿命是不同的。因此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需要将由于使用频率高等原因使用寿命较短的部件、及用于提供显影剂等消耗品的部件,作为可装卸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的安装部件设置,且根据需要可更换安装部件。
在更换这种安装部件时,为了防止安装部件的安装错误,且为了进行基于安装部件的寿命信息、更换历史、制造信息等管理信息的适当的保养管理,出现了在安装部件和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之间以无线方式进行通信的技术提案(例如: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1-22230号公报(2001年1月26日公开)、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10-221938号公报(1998年8月21日公开)、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1-117309号公报(2001年4月27日公开))。
具体而言,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一侧设置通信部,向安装部件设置通信元件,在图像形成装置和安装部件之间进行通信,上述通信元件具有存储上述管理信息等的IC存储器、及与上述通信部非接触地进行通信的天线。并且,对安装部件的错误安装、及安装部件达到使用寿命的情况进行显示等,从而对用户发出警告。这样一来,通过在安装部件和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之间进行管理信息的通信,可高效简单地进行安装部件的管理,提高图像形成装置维修等的便利性。
并且,作为安装有上述通信元件的安装部件,周知的是补给伴随图像形成所消耗的显影剂的显影盒、显影剂收容容器等。
例如,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10-319704号公报(1998年12月4日公开)中公开了一种通过在显影剂收容容器内设置搅拌显影剂的搅拌棒、及检测该搅拌棒的移动状态的传感器,从而推测显影剂量的显影装置。在该公报所述的显影装置中,旋转可在支臂底部和支臂顶端部之间弯曲的搅拌棒,通过传感器检测该旋转时的搅拌棒的弯曲状态,来推测显影剂的量。
但是,在现有的安装部件的管理中,虽然以图像形成装置的维护为目的进行着利用了通信元件的信息通信,但人们并不知道检测安装部件的通信元件和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通信装置之间进行的通信(信息通信)的通信状态、并检测收容在安装部件中的内容物质的量(第一课题)。
此外,为了向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的显影装置补给显影剂,通过利用圆筒状的显影剂收容容器并旋转该显影剂收容容器,来进行显影剂的供给,这一技术已被公知。在这种显影剂收容容器中,随着该显影剂收容容器的旋转,显影剂被传送到排出显影剂的提供口。
在上述显影剂收容容器中,在图像形成装置内被旋转驱动的安装部件(以下称为旋转部件)根据其功能、用途,需要在旋转动作之后在预定的位置停止旋转,或者需要控制旋转动作时的旋转角度。
例如,上述显影剂收容容器为了将收容在内部的显影剂传送到提供口,该显影剂收容容器自身进行旋转。因此,为了防止在显影剂收容容器内显影剂硬化、或者防止显影剂收容容器的提供口的显影剂的凝结,需要控制显影剂收容容器的旋转停止位置。
并且,显影剂收容容器是向图像形成装置补给显影剂的部件,是当显影剂被消耗时被更换的可装卸的部件。因此,从图像形成装置取下显影剂收容容器时,为了防止显影剂从显影剂收容容器提供口散落,需要控制显影剂收容容器的旋转角度,以使该提供口配置在预定的位置上。
但是,在现有的安装部件的管理中,虽然以图像形成装置的维护为目的进行着利用了通信元件的信息通信,但人们并不知道检测安装部件的通信元件和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通信装置之间进行的通信(信息通信)的通信状态、并控制安装部件的动作(第二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现有课题中的第一课题,其目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以无线方式与内部收容预定内容物质的内容物质收容部件进行信息通信,可检测出内容物质收容部件内的内容物质的量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内容物质的量检测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通信装置,和安装在收容预定内容物质的内容物质收容部件的通信元件非接触地进行信息通信;和内容物质的量检测部,根据上述信息通信的通信状态的变化检测收容在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内的内容物质的量,其中上述上述信息通信的通信状态的变化是由于在上述通信装置和上述通信元件之间进行的信息通信中介入上述内容物质而产生的。
根据上述结构,内容物质的量检测部根据由内容物质介入到通信装置和通信元件之间进行的信息通信而产生的上述信息通信的通信状态的变化,检测收容在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内的内容物质的量。
因此,利用通信元件及通信装置不仅可以进行信息通信,而且可进行内容物质的量的检测,因此可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结构的简单化。这样一来,可以减少配件个数,可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紧凑化。
并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内容物质的量检测方法是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检测内容物质收容部件内的内容物质的量的方法,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在内部收容预定的内容物质并且安装有通信元件的内容物质收容部件,以及与该通信元件非接触地进行信息通信的通信装置,其中,根据上述通信元件和通信装置之间进行的信息通信的通信状态检测上述内容物质的量。
根据上述方法,利用为进行信息通信而设置的通信元件及通信装置,可以检测出内容收容部件内的内容物质的量。因此根据上述方法,通过通信元件及通信装置可以同时进行信息通信及内容物质收容部件的内容物质的量的检测,因此可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简单化及紧凑化。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现有课题中的第二课题,其目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以无线方式与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旋转驱动的旋转部件进行信息通信,可控制上述旋转部件的动作的图像形成装置及旋转部件的旋转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通信装置,与通信元件非接触地进行信息通信,上述通信元件安装于在装置主体内可旋转地设置的旋转部件中的、从该旋转部件的旋转轴向径向远离的位置上;旋转角度检测部,根据上述通信元件和上述通信装置之间进行的信息通信的通信状态的变化,检测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角度,其中上述信息通信的通信状态的变化是随着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上述通信元件和上述通信装置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和旋转控制部,根据该旋转角度检测部所检测的旋转角度,控制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动作。
根据上述结构,旋转角度检测部根据上述通信元件和上述通信装置之间进行的信息通信的通信状态的变化,检测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角度,其中上述信息通信的通信状态的变化是随着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上述通信元件和上述通信装置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而产生的。
因此,根据上述结构,利用通信元件及通信装置,不仅可以进行信息通信,而且可以进行旋转部件的旋转角度的检测,因此可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简单化。从而可减少配件个数,并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紧凑化。
并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旋转控制方法是对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旋转部件的旋转动作进行控制的方法,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在对应图像形成装置内可旋转地设置并且安装有通信元件的旋转部件,以及与该通信元件非接触地进行信息通信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上述通信元件和通信装置之间进行的信息通信,控制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动作。
根据上述方法,利用为进行信息通信而设置的通信元件及通信装置可控制旋转部件的旋转角度。因此根据上述方法,通过通信元件及通信装置可以同时进行信息通信及旋转部件的旋转动作的控制,因此可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简单化和紧凑化。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通过下述说明可得以明确。并且本发明的优势通过参照了附图的下述说明也可得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所具有的色粉补给容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侧面图,图1(b)是该色粉补给容器的第三容器部的截面图。
图2是用于说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所具有的通信装置与安装在上述色粉补给容器上的RFID标签之间进行的通信的框图。
图3是上述色粉补给容器的透视图。
图4(a)是上述RFID标签的俯视图,图4(b)是上述RFID标签的截面图,图4(c)是表示上述RFID标签的通信指向性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上述色粉补给容器的旋转角度和接收强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6是用于说明上述通信装置和多个RFID标签之间进行通信的框图。
图7是表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正视图。
图8是表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位的截面图。
图9是表示上述色粉补给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侧连接部的顶视图。
图10是上述主体侧连接部的主要部位的透视图。
图11(a)是表示上述色粉补给容器的第三容器部的透视图,图11(b)是表示设置在上述第三容器部的第一凹部的刮刀的截面图。
图12(a)-图12(c)是表示从上述第三容器部的色粉提供口排出色粉的情况的截面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下的色粉补给容器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图13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进行如下说明。
即,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利用了电子照相方式的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或者具有上述功能的数字复合机等。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是通过与收容伴随该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其量发生变化的内容物质的内容物质收容部件以无线方式进行信息通信,以检测内容物质收容部件内的内容物质的量的装置,并且是通过与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旋转驱动的旋转部件以无线方式进行信息通信,以检测该旋转部件的旋转角度的装置。
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只要是在内部收容内容物质的部件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同样上述旋转部件只要是可在图像形成装置内旋转驱动的部件即可,没有特别限定。
以下对作为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同时作为旋转部件的装置,以图像形成装置中所使用的、将色粉(内容物质、显影剂)收容在内部的色粉补给容器(内容物质收容部件、旋转部件、显影剂补给容器)为例进行说明。
图2是用于说明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1主体和色粉补给容器2之间进行的通信的框图。并且,图3、图1(a)、图1(b)分别表示上述色粉补给容器2的透视图、侧面图、截面图。
上述图像形成装置1如图1(a)所示,作为内容物质收容部件及旋转部件,包括: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标签(通信元件)20(图2)安装在圆周面的色粉补给容器2、与上述RFID标签20非接触地进行通信的通信装置10、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个部分的动作的CPU等主控制装置(内容物量检测部、旋转角度检测部、通信控制部、旋转控制部)4(图2)。上述通信装置10如图1(a)所示,非接触地配置在和色粉补给容器2的外圆周面相对的位置。此外,在此作为通信元件的示例列举了RFID标签20,但也可以是IC标签等。
具体而言,上述通信装置10如图1(a)、图1(b)所示,当色粉补给容器2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上时,配置在最下部的色粉补给容器2的外圆周面相对的位置。这样一来,RFID标签20随着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在图像形成装置1内的位置发生变化,在色粉补给容器2旋转一次的期间,必须有一次与通信装置10相对。
图4(a)、图4(b)分别表示RFID标签20的俯视图及截面图。并且,图4(c)表示RFID标签20的通信指向性。
上述RFID标签20如图4(b)所示,具有相互电连接的IC芯片22和天线部23。上述天线部23如图4(a)、(b)所示,在基膜21上具有:具有后述各种电路的IC芯片22、及为了包围该IC芯片22的周围而数次缠绕为环状的金属薄膜等的配线。并且,如图4(b)所示,IC芯片22及天线部23被保护膜24覆盖。
上述天线部23在与通信装置10之间进行信息通信时,进行作为通信波的电磁波的发送接收。上述天线部23可分别设置为发送用与接收用,或者也可使用可同时进行接收发送的。该天线部23的、可进行信息接收发送的通信指向性如图4(c)所示,是与包围IC芯片22的天线部23相对的方向(图中为Z方向的圆所示的区域)。
另一方面,图像形成装置1所具有的通信装置10如图2所示,具有通信侧天线部(通信部)11、具有后述各种电路的IC部19。上述通信侧天线部11用于以无线方式从设置在色粉补给容器2上的上述RFID标签20读取信息、或者向RFID标签20写入信息,从而可进行信息的发送接收。该通信侧天线部11的指向性虽然没有图示,但是也和上述天线部23一样,具有可进行信息的接收发送的通信指向性。
因此,RFID标签20及通信装置10均具有通信指向性。而上述RFID标签20与通信装置10之间进行的信息通信在RFID标签20的天线部23的指向性、及上述通信侧天线部11的指向性为一致或平行时,是最好的。此外,上述一致或平行是指分别实质性地一致、或实质性地平行的情况。
因此,为了实现上述RFID标签20和通信装置10之间良好的信息通信,最好对通信装置10的通信侧天线部11及RFID标签20的天线部23进行配置,以使在色粉补给容器2向图1(b)中的R方向旋转一次期间,上述天线部23的指向性和通信侧天线部11的指向性至少一次变为一致或平行。
并且,如上所述,RFID标签20及通信装置10中存在通信指向性。因此上述RFID标签20和通信装置10之间的通信状态随着RFID标签20的天线部23、及通信装置10的通信侧天线部11的相对的配置位置的不同而变化。进一步,RFID标签20和通信装置10之间的通信通过电磁波进行,因此通信状态也受到天线部23和通信侧天线部11之间的相对距离、存在于天线部23和通信侧天线部11之间的介电体层、具有半导体性、磁性等的层等的介入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如上所述,在色粉补给容器2设置RFID标签20,将通信侧天线部11固定配置到图像形成装置1的预定位置。因此,当色粉补给容器2旋转时,通信侧天线部11和天线部23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因此,随着该相对位置的变化,上述RFID标签20和通信装置10之间的通信状态也发生变化。
上述RFID标签20和通信装置10之间的通信状态随着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例如图5一样发生变化。图5是相对于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角度绘制由通信装置10接收的RFID标签20的输出(通信波)的接收强度的图表。
上述RFID标签20和通信装置10之间的通信状态在RFID标签20的天线部23的指向性与通信装置10的通信侧天线部11的指向性一致、或者平行、且天线部23和通信侧天线部11最接近地相对时,变为最佳状态。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当接收强度为最大时,可以认为RFID标签20和通信装置10相对。此时,天线部23和通信侧天线部11的指向性变得平行或一致,并且再接近。在图5中,接收强度变为最大时的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角度设定为0°。
另一方面,以上述旋转角度0°为基准,当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角度变为90°或270°时,如图5所示,接收强度变为最小。此时,色粉补给容器2的RFID标签20和通信装置10不相对,且上述天线部23的指向性与通信侧天线部11的指向性互相垂直相交。
并且,以上述旋转角度0°为基准,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角度变为180°时,如图5所示,接收强度是旋转角度为0°时、及90°或270°时之间的值。在旋转角度为180°时,通过色粉补给容器2,RFID标签20和通信装置10相对。因此,上述天线部23的指向性和通信侧天线部11的指向性一致,或者平行。但是,天线部23和通信侧天线部11之间,存在色粉补给容器2、色粉等介入物。因此,虽然可进行上述天线部23和通信侧天线部11之间的通信,但由于介入物,通信所使用的电磁波减弱。所以旋转角度为180°时的接收强度为旋转角度为0°时的接收强度、及旋转角度为90°或270°时的接收强度之间的值。
进一步,上述接收强度根据色粉补给容器2内的色粉的量发生变化。即,色粉补给容器2内的色粉作为介电体层作用,减弱天线部23、及通信侧天线部11输出的电磁波。因此,如图5所示,根据色粉补给容器2内的色粉的量,接收强度也发生变化。
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由通信装置10检测出的上述接收强度按照以下顺序依次减弱:如使用完的色粉补给容器2那样、色粉补给容器2内不存在色粉时(图中为粗的实线);如使用中的色粉补给容器2那样、内部色粉被消耗时(图中为细的实线);如新的色粉补给容器2那样、色粉被充分填充时(图中为虚线)。
因此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1中,通过在主控制装置4(图2)中检测出由通信装置10接收的接收强度、接收强度的变化,可以检测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角度。这样一来,可以恰当地控制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停止位置、RFID标签20和通信装置10之间进行通信的时序等。
因此,通过检测RFID标签20和通信装置10之间进行的通信中的接收强度,可以控制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角度。具体而言,利用上述RFID标签20和通信装置10之间进行的通信的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角度的控制,由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的主控制装置4(图2)进行。
即,例如,主控制装置4首先将天线部23和通信侧天线部11相对、且各自的指向性一致或平行时的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停止位置设定为旋转角度0°。或者,旋转一次色粉补给容器2并检测出接收强度,将接收强度最大时的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停止位置设定为旋转角度0°时,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角度和接收强度的关系如图5所示的图表。通过比较检测的接收强度和图5所示的图表,决定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角度。
或者,提前将图5的图表所示的接收强度作为表存储,并通过比较该图表与进行了通信时的接收强度,决定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角度。
但是,如图5的图表所示,当使用接收强度的绝对值时,由于RFID标签20及通信装置10的输出波动,主控制装置4所检测出的旋转角度容易出现误差。因此,也可旋转一次色粉补给容器2并检测出接收强度,决定接收强度变为最大时的旋转角度θ1下的接收强度E1(旋转角度0°的接收强度)与接收强度变为最小时的旋转角度θ2下的接收强度E2(旋转角度90°或270°的接收强度),并根据旋转角度θ1和旋转角度θ2的接收强度的比E2/E1(以下称为基准比),决定旋转角度。具体而言,计算出所检测到的接收强度和旋转角度θ1的接收强度E1的比,并对该值和基准比进行比较,从而决定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角度。这样一来,通过使检测出的接收强度作为相对值表示,在装置之间接收强度值出现波动时,也可降低波动的影响。因此可较为高精度地决定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角度。
并且,当上述天线部23的指向性与通信侧天线部11的指向性互相垂直相交时,有可能在RFID标签20和通信装置10之间无法进行通信。当发生这种通信问题时,为了正确检测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角度,上述主控制装置4也可检测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量。这里的旋转量是指随着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动作检测出的值,是可根据旋转量决定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角度的值。具体而言,例如包括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驱动时间、旋转驱动量等。
为了利用上述旋转量决定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角度,首先将接收强度变为最大的位置,即天线部23和通信侧天线部11相对、且各自的指向性为一致或平行时的位置(旋转角度0°)作为基准设定。并且,从基准位置开始进行上述旋转量的测量,根据测量的旋转量决定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角度。
上述旋转量是旋转驱动时间时,首先主控制装置4从旋转角度0°的位置开始计算时间。并且,上述主控制装置4检测作为色粉补给容器2被旋转驱动的时间的旋转驱动时间。并且,根据检测出的旋转驱动时间、及提前确定的色粉补给容器2旋转一次所需的时间(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速度),主控制装置4决定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角度。
另一方面,当上述旋转量为旋转驱动量时,首先,主控制装置4从旋转角度0°的位置开始测量施加给色粉补给容器2的驱动量。并且,上述主控制装置4检测作为旋转驱动色粉补给容器2所使用的驱动量的旋转驱动量。该旋转驱动量如下所述,根据由图像形成装置1所具有的驱动源85(图9)所施加的驱动力来决定即可。接着,根据检测出的旋转驱动量和提前确定的旋转色粉补给容器2一次所需的驱动量,主控制装置4决定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角度。
并且,上述主控制装置4,在接收强度为最佳时,即,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角度为0°附近时,进行控制,使得在RFID标签20和通信装置10之间进行该RFID标签20的下述存储器25(图2)所存储的、与色粉补给容器2相关的管理信息(下述)的通信。当旋转角度为0°时,由于RFID标签20的天线部23和通信装置20的通信侧天线部11的指向性变得一致或平行,且天线部23和通信侧天线部11之间,不存在引起电磁波减弱的色粉等介入物,因此可进行S/N比较佳的良好的通信。
此外,最佳接收强度按照各图像形成装置1提前确定即可。即,例如根据图5所示的图表,决定可获得预定值以上的接收强度的旋转角度。具体而言,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角度例如处于相对于旋转角度0°在±30°的范围等、被判断为接收强度良好的范围内时,进行信息通信。这样一来,由于通信的信息具有良好的S/N比,因此可进行可靠性较高的信息通信。
与之相对,当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角度为90°、270°附近时,上述主控制装置4进行控制,使得不进行上述管理信息的通信。当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角度为90°、270°时,由于RFID标签20的天线部23和通信装置10的通信侧天线部11之间的指向性垂直相交,因此无法确保良好的通信状态。所以以上述旋转角度进行的信息的接收发送的可靠性较低。
因此,当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角度为90°、270°附近时,主控制装置4进行控制,使得不进行RFID标签20和通信装置10之间的信息的接收发送,或者忽略通信所获得的管理信息,不取得管理信息。
并且这种情况下,对通过主控制装置4不取得管理信息的接收强度按照各图像形成装置1提前设定即可。即,例如根据图5所示的图表决定接收强度未达到预定值的旋转角度。具体而言,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角度例如处于相对于旋转角度90°或270°为±30°的范围等、被判断为接收强度不良的范围内时,通过主控制装置4使之不取得管理信息。这样一来,在主控制装置4中,由于在信息通信可靠性较低条件下不取得管理信息,因此可提高RFID标签20和通信装置10之间进行的信息通信的可靠性。
另一方面,当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角度为180°附近时,在RFID标签20和通信装置20之间虽然有色粉补给容器2及色粉介入,但天线部23及通信侧天线部11的指向性变得一致或平行。因此,可以期待RFID标签20和通信装置20之间可具有较好的通信状态。并且,这种情况下,由于通过色粉补给容器2内存在的色粉,在RFID标签20和通信装置20之间进行通信,所以根据色粉补给容器2内的色粉量,接收强度发生变化。因此,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角度为180°附近时,即,RFID标签20和通信装置20之间有色粉介入时,通过进行RFID标签20和通信装置20之间的通信,可以检测出色粉补给容器2内的色粉的剩余量。
此外,色粉补给容器2内的色粉受重力影响。因此,在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1的状态下,色粉滞留在位于色粉补给容器2内的下方一侧。因此,为了正确检测出色粉补给容器2内的色粉剩余量,如图1(b)所示,优选将通信装置10配置在与色粉补给容器2的最下部相对的位置。这样一来,在色粉补给容器2旋转一次的期间,通过该色粉补给容器2内的色粉,可获得通信装置10和RFID标签20相对的配置。在获得这样的配置时,只要检测出接收强度,即可正确检测出色粉补给容器2内的色粉量。并且,即使色粉剩余量变得较少,也可正确检测出色粉量,因此可检测出色粉补给容器2内的色粉几乎全部被消耗时的状态。
如上所述,在图形形成装置1中,利用RFID标签20和通信装置20之间进行的通信,检测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角度,因此可以减少图像形成装置1的配件个数,同时可降低成本。
接着,对具有上述RFID标签20、通信装置10、色粉补给容器2的图像形成装置1,以及已经说明的结构以外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上述RFID标签20如上所述具有IC芯片22和天线部23。上述IC芯片22如图2所示,具有存储器(存储部)25、接收电路26、发送电路27、电源电路28、控制电路29。
上述存储器25存储与色粉补给容器2相关的各种管理信息。例如是非易失性存储器。上述管理信息例如包括公司代码及机型代码等批号、制造日、色粉种类、色粉填充量、保存期限、使用完成或未使用的区分等在使用色粉补给容器2及使用该色粉补给容器2内部收容的色粉相关的各种有用的信息。上述存储器25可进行信息的改写,在循环使用色粉补给容器2等情况下,也可通过更新上述管理信息进行反复使用。
上述接收电路26变换天线部23接收的接收信号,并发送到控制电路29。并且,上述发送电路27变换从控制电路29输出的信息,发送到天线部23。进一步,上述电源电路28对通信用电波进行整流并提供电力。上述控制电路29进行RFID标签20的整体控制。
此外,上述RFID标签20可以通过粘合剂或者埋置方式安装到色粉补给容器2。上述RFID标签20的配置位置设置在可通过电波与通信装置10的通信侧天线部11进行通信的位置,且设置在旋转的色粉补给容器2即可,并可设置在与上述通信侧天线部11相对的色粉补给容器2的外表面,或者色粉补给容器2的内部的、可与上述通信侧天线部11进行通信的位置。
并且,上述通信装置10如图2所示,除了上述通信侧天线部11外,还包括通信侧接收电路12、通信侧发送电路13、通信侧电源电路14、通信侧控制电路15、接口电路16。
上述通信侧天线部11是可进行接收发送的天线,在树脂板上将金属薄膜数次缠绕为环状。上述通信侧天线部11的大小优选为可覆盖与上述RFID标签20的天线部23相对的整体区域的大小。
上述通信侧接收电路12变换在通信侧天线部11接收的接收信号并发送到通信侧控制电路15。上述通信侧发送电路13变换从通信侧控制电路15输出的信号并发送到通信侧天线部11。上述通信侧电源电路14向上述通信侧接收电路12、通信侧发送电路13、通信侧控制电路15、接口电路16供给电源。进一步,上述接口电路16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控制装置4和通信装置10的数据的输入输出。上述通信侧控制电路15对通信装置10进行整体控制。
因此,设置在上述色粉补给收容部3的通信侧天线部11接收到来自设置在色粉补给容器2的RFID标签20的信息时,从通信侧控制电路15,通过接口电路16,信息输出到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控制装置4。这样一来,在主控制装置4中,根据来自RFID标签20的信息,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动作。
此外,以上以通信装置10和一个RFID标签20之间进行通信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即,如图6所示,也可通过一个通信装置10和多个RFID标签20之间进行信息通信。这种情况下,RFID标签20可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内的相同部件的不同位置,也可分别设置在不同的部件上。无论如何,当设置多个RFID标签20时,要考虑到各RFID标签20的通信指向性和通信装置10的通信指向性来配置RFID标签20。
并且,当设置多个RFID标签20时,为了防止信息通信中的串扰等引起的检测精度的下降,并防止信息的错误检测,使得不在多个RFID标签20和通信装置10之间同时进行信息通信。即,在某个RFID标签20和通信装置10之间进行信息通信时,禁止其他RFID标签20和通信装置10之间的信息通信。因此,如上所述,通过设置在色粉补给容器2上的RFID标签20,检测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角度,或者检测色粉补给容器2内的色粉量时,不进行其他RFID标签20和通信装置10之间的信息通信。
接着,对具有色粉补给容器2的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说明。图7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正视图,图8表示该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要部件的正视图。
图像形成装置1如图7所示,除了上述色粉补给容器2外,还包括用于可装卸地安装该色粉补给容器2的色粉补给容器收容部3、色粉漏斗31、显影器32、感光鼓33、带电器34、曝光装置35、转印器36、定影部37、排纸部38、送纸部39。
上述色粉补给容器收容部3用于将上述色粉补给容器2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1。上述色粉补给容器收容部3如图7所示,以覆盖形式收容色粉补给容器2整体,并将色粉补给容器2固定到图像形成装置1。
上述色粉补给容器收容部3如图8所示,在该色粉补给容器收容部3的内部的、与色粉补给容器2非接触相对位置的图像形成装置1主体一侧,设有具有通信侧天线部11的通信装置10。并且,上述色粉补给容器3中设有与该色粉补给容器收容部3成一体的电磁屏蔽部件7。该电磁屏蔽部件7在色粉补给容器2安装到上述色粉补给收容部3时,至少覆盖通信侧天线11和RFID标签20,使得在通信侧天线部11和RFID标签20之间进行的信息通信不产生障碍。
这样一来,通信装置10和设置在色粉补给容器2上的RFID标签20之间进行的信息通信可防止受到外部电磁波等的影响。因此在通信装置10和上述RFID标签20之间可确保稳定的无线通信。
上述色粉漏斗31进行由色粉补给容器2提供的色粉的搅拌以及对后面的色粉提供。上述显影器32利用由上述色粉漏斗31提供的色粉进行显影处理。上述感光鼓33是承载静电潜影及该静电潜影后的色粉图像的图像载体。图7所示的带电器34使感光鼓33表面带电。上述激光曝光装置35向带电的感光鼓33上照射激光,在感光鼓33上形成静电潜影。上述转印器36将上述感光鼓33上的色粉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上。上述定影部37将转印到记录纸张的色粉通过加热压接定影。打印(图像形成)完成的记录纸张被输出到上述排纸部38,上述送纸部39中收容有记录纸张。
在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进行如下所示的图像形成。即,首先,通过图7所示的带电器34,使感光鼓34表面带电。之后,激光曝光装置35根据图像信息在感光鼓33表面形成静电潜影。另一方面,从色粉补给容器2提供到色粉漏斗31的色粉由图8所示的搅拌器40进行搅拌,通过色粉补给辊41的旋转送到显影器32。并且,在显影器32中,利用由色粉漏斗31提供的色粉,将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影显影并形成色粉图像。感光鼓1上形成的色粉图像通过转印器36转印到由送纸部39传送的记录纸张。转印到记录纸张上的色粉图像通过定影部37的加热压接被定影,并输出到排纸部38。
接着,对安装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1的色粉补给容器2进行详细说明。图9是表示色粉补给容器2和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体侧连接部80的顶视图,图10表示上述主体侧连接部80的主要部件的透视图。
上述色粉补给容器2如图3所示,呈圆筒状,以轴线为旋转轴L可进行该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并由支承部件5支承。因此,上述色粉补给容器2与支承部件同时可装卸地安装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1的色粉补给容器收容部3(图8)。因此,当上述色粉补给容器2内的色粉被消耗时,向图像形成装置1安装新的色粉补给容器2,以补给色粉。
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色粉补给容器2如图9所示,从箭头A方向插入到图像形成装置1,连接到设置在该图像形成装置1上的主体侧连接部80。上述主体侧连接部80连接色粉补给容器2,传递来自图像形成装置1的马达等驱动源85的驱动力,使色粉补给容器2旋转。因此,上述主体侧连接部80如图9及图10所示具有:由上述色粉补给容器2连接的接头接收部81、压缩线圈弹簧等弹簧部件83、接收来自图像形成装置1的马达等驱动源85的驱动力的驱动接收部87、贯通图像形成装置1的框体88并连接上述接头接收部81和驱动接收部87的旋转轴84。
上述接头接收部81呈圆盘状,通过来自驱动源85的驱动力而旋转,以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轴L(图3)为中心进行旋转。因此,上述接头接收部81安装到旋转轴84上,使其与贯通图像形成装置1的框体88的旋转轴84的旋转中心一致。并且,上述接头接收部81上连接有色粉补给容器2,使上述旋转轴84的旋转中心和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轴L一致。
并且,上述接头接收部81上形成用于连接色粉补给容器2的接头侧突起部82、82,以及接头侧接收部89。
上述旋转轴84上安装压缩线圈弹簧等弹簧部件83。该弹簧部件83使接头接收部81从框体88向远离的方向加力。因此,当色粉补给容器2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1时,为使色粉补给容器2变为挤压上述接头接收部81的状态,通过未图示的限制部件限制色粉补给容器2沿着安装方向的移动。
进一步,通过齿轮等减速装置86将来自驱动源85的驱动力传递到上述驱动接收部87。驱动接收部87将该驱动力通过旋转轴84传递到上述接头接收部81。
因此,当色粉补给容器2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1时,来自图像形成装置1的驱动源85的驱动力通过减速装置86及旋转轴84传递到上述接头接收部81。这样一来,接头接收部81进行旋转,色粉补给容器2以旋转轴L为中心进行旋转。
上述色粉补给容器2如图1(a)、图1(b)所示,由含有该色粉补给容器2的底面的第一容器部51及第二容器部52、和设置在该第一容器部51和第二容器部52之间的、由支承部件5支承的第三容器部53构成。上述第一容器部51、第二容器部52、第三容器部53由聚乙烯等合成树脂的吹塑成型等进行一体成型而制造。
上述第一容器部51是圆筒状的色粉补给容器2中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体侧连接部80(图9)连接的一侧,接收来自图像形成装置1的驱动源85的驱动。因此,第一容器部51的作为色粉补给容器2的底部的端部上如图1(a)所示,作为与图像形成装置1的下述主体侧连接部80连接的连接部件,设有从底部突出的突起部54、54,以及向色粉补给容器2内补给色粉的、可装卸地安装到色粉补给口的补给盖55。
因此,上述主体侧连接部80的接头接收部81和色粉补给容器2例如图9所示,通过设置在色粉补给容器2的第一容器部51上的突起部54、54及补给盖55、与设置在接头接收部81上的接头侧突起部82、82及接头侧接收部89的啮合而连接。
另一方面,第二容器部52如图1(a)所示,设置在圆筒状的色粉补给容器2中和与图像形成装置1连接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
上述第一容器部51及第二容器部52均具有在内圆周面内随着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从色粉补给容器2的端部(底部)一侧向位于该色粉补给容器2的中央一侧的第三容器部53的方向传送色粉的传送部56a、56b。上述第一容器部51的传送部56a和第二容器部52的传送部56b相对于与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轴L垂直的方向以预定的角度倾斜,从而以第三容器部53(支承部件5)为界互相对称。
图11(a)表示上述第三容器部53的透视图,图11(b)表示第三容器部53的主要部件的截面图。并且,图12(a)-(c)表示第三容器部53的截面图。
上述第三容器部53配置在第一容器部51和第二容器部52之间,如图1(a)所示,由支承部件5支承。支承部件5上设有用于将收容在色粉补给容器2内的色粉提供到后面的导通路径6,具体在稍后论述。因此,为了从色粉补给容器2向上述导通路径6提供色粉,上述第三容器部53的外圆周面上如图11(a)所示,设有色粉提供口60。
并且,上述第三容器部53如图11(a)所示,在外圆周面上具有形成为凹形状的第一凹部61及第二凹部62。该第一凹部61及第二凹部62在与旋转轴相互对称的位置上间隔预定的间隔而形成。
上述结构的色粉补给容器2如上所述,在第三容器部53的位置上由支承部件5可旋转地支承(图3)。上述第一凹部61及第二凹部62以凹形状设定在第三容器部53的外圆周面上,因此可以减轻色粉补给容器2旋转时的第三容器部53与支承部件5的接触面积。这样一来,在色粉补给容器2旋转时,可减轻支承部件5和色粉补给容器2之间的摩擦,可实现色粉补给容器2的顺利的旋转动作。
并且,如图1(b)所示,由于通过支承部件5支承第三容器部53,因此第一凹部61及第二凹部62的凹部上面(开口部分)被支承部件5覆盖。即,色粉补给容器2的第一凹部61及第二凹部62的形成位置上如图1(b)所示,形成由第三容器部53的外圆周面和支承部件5所包围的空间。
上述第一凹部61和支承部件5所形成的空间用于保持从色粉补给容器2排出的色粉并将色粉传送到上述支承部件5的导通路径6。即,上述第一凹部61如图11(a)所示,在相对于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方向R的下游一侧的端部的壁部61a上,具有色粉提供口60。因此,如图12(a)所示,随着色粉补给容器2向旋转方向R旋转,当色粉提供口60到达色粉补给容器2内的色粉表面(图中为网格部分)时,收容在色粉补给容器2内的色粉从色粉提供口60流入到第一凹部61。第一凹部61随着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其位置移动。因此,如图12(b)、图12(c)所示,在输出到第一凹部61的色粉被保持的状态下,通过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色粉传送到支承部5的导通路径6。
进一步,如图11(a)所示,上述第一凹部61中设有刮刀63。上述刮刀63如图11(a)所示,设置在设有上述第一凹部61的色粉提供口60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上,即,顶端部分63a从第三容器部53的外圆周面突出到第一凹部61的、相对于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方向R的上游一侧。因此如图11(b)所示,该顶端部分63a与支承部件5的内圆周面连接。
并且,上述刮刀63由基膜形成,上述基膜由聚乙烯等构成,如图11(a)所示,在除了上述顶端部分63a的位置上,通过粘合剂64安装到第一凹部61。因此,根据色粉补给容器2和支承部件5的位置关系,上述顶端部分63a可挠曲,因此上述刮刀63的顶端部分63a可以在总是与支承部件5的内圆周面滑接的状态下,色粉补给容器2旋转。
因此,色粉补给容器2旋转时,上述刮刀63在支承部件63的内圆周面滑动,从而可将色粉送入到第一凹部61内。这样一来,通过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即使第一凹部61的位置移动,也如图12(a)-图12(c)所示,在第一凹部61内保持色粉的状态下,可旋转色粉补给容器2。
并且,色粉一般是具有几到几十μm左右粒径的微小物质。因此,随着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位于第一凹部61和第二凹部62之间的第三容器部53的外圆周面、与支承部件5的内圆周面之间,有色粉进入的危险。但是通过设置上述刮刀63,即使在色粉补给容器2旋转、第一凹部61的位置移动的情况下,刮刀63也会将色粉送到第一凹部61一侧,以使色粉保持在第一凹部内。这样一来,在位于第一凹部61和第二凹部62之间的第三容器部53的外圆周面和支承部件5的内圆周面之间,可以防止色粉的进入。
此外,上述第二凹部62如图11(a)所示,和上述第一凹部61不同,不具有用于排出色粉的色粉提供口,因此色粉不排出到第二凹部62。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a)所示,RFID标签20设置在第三容器部53上,通信装置10配置在与第三容器部53相对的位置上。具体而言,色粉补给容器2如图1(b)所示,优选在色粉提供口60位于最顶部时停止旋转动作。其原因如基于图12(a)-图12(c)的说明,象上述色粉补给容器2一样,将色粉保持在第三容器部53的第一凹部61内,并将色粉提供到支承部件5的导通路径6。
即,在上述色粉补给容器2中,随着该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将色粉稳定地提供到支承部件5的导通路径6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实现稳定的色粉供给,需要控制色粉补给容器2旋转停止时的旋转停止位置。
具体而言,色粉补给容器2在色粉从上述第一凹部61的色粉提供口60流入的位置停止旋转,并在该位置上长时间放置时,由于色粉的重量、及该色粉的重量产生的压力,色粉在第一凹部61内固化。在色粉在第一凹部61内固化的状态下,即使再次旋转色粉补给容器2进行色粉的供给动作,由于第一凹部61内滞留有色粉,因此无法进行稳定的色粉供给。因此,在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动作停止时,为使色粉不从色粉提供口60流入,需要控制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停止位置。因此,色粉补给容器2通常如图1(b)所示使色粉提供口60位于最顶部的位置上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上,或者使旋转动作停止。
如上所述,色粉补给容器2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上时,如图1(b)所示,色粉提供口60位于最顶部。并且,当色粉补给容器2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1后,在RFID标签20和通信装置10之间优选进行色粉补给容器2的管理信息相关的信息通信。因此,上述RFID标签20如图11(a)所示,当色粉提供口60配置在最顶部时,优选设置在离通信装置10最近的相对的位置,即设置在夹持旋转轴L、并与色粉提供口60相对的位置。
接着,对支承上述色粉补给容器2的支承部件5进行说明。支承部件5中如图1(b)所示,设有导通路径6,用于将色粉补给容器2排出的色粉提供到色粉漏斗31。该导通路径6在与色粉漏斗31相对、且如图1(b)所示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时,设置在比色粉补给容器2的旋转轴的位置靠上的位置。
并且,如图3及图9所示,上述支承部件5设有开关导通路径6的挡板9。上述挡板9在色粉补给容器2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1时为打开状态,在未安装时为关闭状态。具体而言,在图像形成装置1内的色粉补给容器收容部3中,当色粉补给容器2和支承部件5同时插入到图9中的箭头A方向时,挡板9沿着与插入方向平行的方向滑动,在色粉补给容器2完全安装的时刻,挡板9变为打开状态。当挡板9变为打开状态时,可从导通路径6向色粉漏斗31提供色粉。另一方面,将色粉补给容器2从图像形成装置1脱离时,挡板9滑动以覆盖导通路径6,从而变为关闭状态。这样一来,通过挡板9覆盖导通路径6,可以防止色粉从色粉补给容器2散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a)、图1(b)所示,以第三容器部53中具有色粉补给口60的色粉补给容器2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即,如图13所示,也可以利用在容器端部具有色粉提供口70的色粉补给容器71将RFID标签安装到该色粉补给容器71。
并且,安装在色粉补给容器上的RFID标签的位置只要是随着色粉补给容器的旋转动作该RFID标签位置发生变化的位置即可。因此,如图11(a)所示,不仅可以设置在色粉补给容器2的第三容器部53的外圆周面,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容器部51、第二容器部52上。
但是,为了较精确地检测出色粉补给容器内的色粉量,优选在排出色粉的色粉提供口附近安装RFID标签。换言之,优选对天线部及通信侧天线部进行设置,使得通过色粉提供口及滞留在该色粉提供口附近的色粉,RFID标签和通信装置可进行通信。
具体而言,如图11(a)所示,可在设有色粉提供口60的第三容器部53的圆周面设置RFID标签20。并且,在图13所示的色粉补给容器71的情况下,优选在色粉提供口70附近安装RFID标签。这样一来,由于色粉传送到色粉提供口,因此当色粉补给容器内的色粉量变少时,也可精确地检测出色粉量。
此外,上述色粉可以是单组分显影或双组分显影所使用的非磁性色粉、磁性色粉、由色粉和载体构成的双组分显影剂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对于作为内容物质收容部件的同时也作为旋转部件的例子,以色粉补给容器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作为内容物质收容部件只要是可以随着图像形成装置1的动作内容物质的量发生变化的部件即可,不限于此,并且,作为旋转部件只要是可在图像形成装置1内进行旋转动作的部件即可,不限于此。此外,内容物质的量的变化可以是内容物质的量减少时,也可以是增加时。
作为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也可以是如图8所示的色粉漏斗3、显影器32。并且,也可以是用于去除附着到感光鼓33的色粉的未图示的清洁单元的色粉回收容器,及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上的、进行钉书处理、打孔处理的等后处理装置的订书钉收容部件、打孔碎屑收容部件等。并且,也可以是收容在喷墨打印机的墨盒的墨水。
并且,上述旋转部件如图8所示,也可以是感光鼓33、设置在色粉漏斗31上的搅拌器40、色粉补给辊41、显影器32内的显影辊等。当RFID标签安装在上述搅拌器40、色粉补给辊41、显影辊等搅拌部件时,可以检测出色粉漏斗31、显影器32内的色粉量。并且,不仅可检测出上述色粉量,也可检测出收容在喷墨打印机的墨盒中的墨水等的量。
本发明的第一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内容物质收容部件和通信装置,其中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在内部收容预定的内容物质并且安装有通信元件,上述通信装置和该通信元件非接触地进行信息通信,该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检测部,检测出上述通信元件和通信装置之间所进行的信息通信的通信状态,并检测收容在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的内容物质的量。
因此,上述检测部根据上述信息通信中所使用的通信波的接收强度的变化,检测收容在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中的内容物质的量。
根据上述结构,内容物质收容部件中收容有内容物质。因此,在通信元件和通信装置之间进行的信息通信的通信状态,根据内容物质收容部件的内容物质的量进行变化。具体而言,信息通信所使用的通信波的接收强度发生变化。
因此,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检测部通过检测出在通信元件和通信装置之间进行的信息通信的通信状态的变化、例如检测出通信波的接收强度的变化,获得与内容物质收容部件内的内容物质的量相关的信息。即,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用非接触地进行信息通信的通信元件及通信装置检测出两者间的通信状态的变化,可以检测内容物质的量。
因此,根据上述结构,利用通信元件和通信装置,不仅可进行信息通信,而且可检测内容物质的量,因此可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简单化。这样一来,由于可减少配件个数,因此可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成本下降。
并且,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优选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通信元件具有:存储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的管理信息的存储部、及天线部。
根据上述结构,上述通信元件具有存储管理信息的存储部。因此上述图像形成装置通过上述通信装置和通信元件之间进行的通信,可读出存储在上述存储部的管理信息,或者或将信息写入到上述存储部。
并且,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优选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通信装置具有用于进行和上述通信元件的天线部进行信息通信的通信部,上述通信部经由上述内容物质设置在可与上述天线部通信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在天线部和通信部之间进行的信息通信经由内容物质来进行。因此上述信息通信的通信状态可以较高精度的反映内容物质的量。所以通过在天线部和通信部之间进行信息通信,可以较高精度的进行内容物质收容部件内的内容物质的量的检测。
并且,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优选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在对应图像形成装置内进行旋转动作,上述通信装置具有进行和上述通信元件的天线部进行信息通信的通信部,上述通信部在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旋转一次的期间,至少一次经由上述内容物质配置在可与上述天线部进行通信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进行旋转动作。因此随着内容物质收容部件的旋转,上述通信元件的位置发生变化,该通信元件和通信装置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这样一来,通信元件和通信装置之间进行的信息通信的通信状态发生变化。因此如上所述,对该天线部及通信部进行配置,使得在内容物质收容部件进行旋转动作时,天线部和通信至少一次相对。
因此,在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旋转时,在天线部和通信部相对的位置上,可实现两者之间良好的通信。所以安装有通信元件的内容物质收容部件进行旋转动作时,可以利用通信元件及通信装置,良好地进行收容在通信元件存储部的管理信息的读出及写入等信息通信。
并且,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优选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对上述天线部及通信部进行设置,使得该天线部和通信部相对时,上述天线部的通信指向性和上述通信部的通信指向性一致或平行。
根据上述结构,为使天线部和通信部的通信指向性一致或平行,对上述天线部及通信部进行配置。当上述通信指向性变得一致或平行时,在天线部和通信部之间可实现良好的信息通信。因此,通过在上述天线部和通信部相对时,对上述天线部及通信部进行配置以使通信指向性一致或平行,可实现可靠性较高的信息通信。所以通过上述通信装置的通信部和通信元件之间进行的通信,在读出收容在上述存储部的管理信息或向上述存储部写入信息时,可实现S/N比较好的信息通信。
并且,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内容物质是显影剂,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可以是向对应图像形成装置提供显影剂的显影剂补给容器。
根据上述结构,显影剂补给容器在内容收容显影剂。因此,通过上述通信装置的通信部和通信元件之间进行的通信,可检测出显影剂补给容器内的显影剂的剩余量。
并且,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优选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内容物质是显影剂,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是向对应图像形成装置提供显影剂的显影剂补给容器,上述显影剂补给容器具有用于提供上述显影剂的显影剂提供口,上述显影剂补给容器在上述显影剂提供口位于预定的位置时停止旋转动作,当上述显影剂提供口位于预定的位置时,上述天线部和通信部相对。
上述显影剂补给容器为了防止在该显影剂补给容器内的显影剂的固化及滞留、显影剂从显影剂补给容器泄漏,有时需要停止旋转动作。根据上述结构,当显影剂补给容器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时等,显影剂提供口配置在预定的位置上。并且,上述显影剂补给容器安装时,为了取得通信元件的管理信息,在通信元件和通信装置之间进行信息通信。
因此,根据上述结构,在通信元件和通信装置之间需要管理信息的信息通信的显影剂补给容器安装时,为了可以迅速地取得管理信息,当显影剂提供口配置在预定的位置时,上述天线部和通信部变得相对。因此,可以高可靠性、且迅速地进行通信元件和通信装置之间的信息通信。
并且,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天线部和通信部经由滞留在上述显影剂补给容器的显影剂提供口的显影剂,配置在可互相通信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显影剂补给容器内的显影剂传送到显影剂提供口。因此即使显影剂补给容器内的显影剂的量变少,显影剂也滞留到显影剂提供口。在上述结构下,由于检测显影剂提供口的显影剂,因此即使显影剂补给容器内的显影剂的剩余量较少,也可高精度地检测出显影剂的剩余量。
并且,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也可设置电磁屏蔽部件,至少覆盖上述通信元件及通信部。
根据上述结构,为了使设置在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的通信元件及通信装置的通信部远离外部的电磁波、磁场,设有覆盖上述通信元件及通信部的电磁屏蔽部件。因此,在上述通信元件和通信部之间,以无线方式进行信息通信时,通过电磁屏蔽部件可断开来自外部的电磁波、磁场。这样一来,在上述通信元件和通信部之间,可以防止信息接收发送的阻碍、及通信错误的发生,并可实现稳定的信息通信。
并且,本发明涉及的内容物质的量检测方法是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检测出内容物质收容部件内的内容物质的量的内容物质的量检测方法,其中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内容物质收容部件和通信装置,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在内部收容预定的内容物质的同时安装通信元件,上述通信装置和该通信元件非接触地进行信息通信,该方法根据上述通信元件和通信装置之间进行的信息通信的通信状态检测上述内容物质的量。
根据上述方法,利用为进行信息通信而设置的通信元件及通信装置,可检测出内容物质收容部件内的内容物质的量。这样一来,根据上述方法,通过通信元件及通信装置,可进行信息通信及对内容物质收容部件的内容物质的量的检测,因此可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各单位简单化及降低成本。
并且,本发明涉及的内容物质的量的检测方法是,在上述内容物质的量的检测方法中,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在图像形成装置内进行旋转动作,旋转一次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同时对上述信息通信所使用的通信波的接收强度作为上述通信状态检测。
根据上述方法,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进行旋转动作时,检测出随着该内容物质收容部件的旋转而变化的通信状态。因此,安装有通信元件的内容物质收容部件进行旋转动作时,也可利用通信元件及通信装置检测出内容物质收容部件的旋转角度。这样一来,可检测出内容物质收容部件的旋转角度,并控制内容物质收容部件的旋转动作。
并且,本发明涉及的内容物质的量检测方法是在上述内容物质的量检测方法中,决定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旋转一次期间的接收强度的最大值及最小值,根据该接收强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比,控制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的旋转动作。
根据上述方法,可利用接收强度的相对值检测出内容物质收容部件的旋转角度。这样一来,在通信元件和通信装置之间进行信息通信时,即使在通信波、接收强度的检测中发生波动的情况下,也可降低该波动的影响,正确地控制内容物质收容部件的旋转动作。
并且,本发明涉及的内容物质的量检测方法是在上述内容物质的量检测方法中,上述通信元件具有收容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的管理信息的存储部,当上述接收强度超过预定值时,进行通信控制,使得在上述通信元件和通信装置之间进行上述管理信息的通信。
根据上述方法,当接收强度良好时,进行管理信息的通信。因此,在管理信息通信时,可确保较高的可靠性。
并且,本发明涉及的内容物质的量的检测方法是在上述内容物质的量的检测方法中,上述通信元件具有收容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的管理信息的存储部,当上述接收强度小于预定值时,进行通信控制使得不取得来自上述通信元件的管理信息。
根据上述方法,当接收强度不良时,不进行管理信息的通信,或者通过忽略由通信所获得的管理信息,从而不取得管理信息。因此,通过信息通信所获得的信息,可防止内容物质收容部件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中产生错误动作。
本发明涉及的第二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是:在具有旋转部件和通信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中上述旋转部件可旋转地设置在对应图像形成装置内,同时安装有通信元件,上述通信装置与该通信元件非接触地进行信息通信,该装置的结构具有检测部,检测上述通信元件和通信装置之间进行的信息通信的通信状态,并检测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角度。
上述检测部根据上述信息通信中所使用的通信波的接收强度检测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角度。
根据上述结构,通信元件安装在旋转部件上。因此,随着旋转部件的旋转,上述通信元件和通信装置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这样一来,通信元件和通信装置之间进行的信息通信的通信状态发生变化。具体而言,信息通信所使用的通信波的接收强度发生变化。
因此,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检测部通过检测出通信元件和通信装置之间进行的信息通信的通信状态的变化、例如通过检测出通信波的接收强度的变化,获得与旋转部件的旋转角度相关的信息。即,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用非接触地进行信息通信的通信元件及通信装置检测出两者间的通信状态的变化,可检测旋转部件的旋转角度。
因此,根据上述结构,使用通信元件及通信装置,不仅可进行信息通信,而且可进行旋转部件的旋转角度的检测,因此可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结构的简单化。这样一来,可减少配件个数,并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成本降低。
并且,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检测部可以进一步检测出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量。
上述旋转量例如是旋转部件被旋转驱动时的时间、驱动旋转部件所使用的驱动量。
根据上述结构,上述检测部检测旋转部件的旋转量。因此,通过从旋转部件开始旋转动作的时刻开始检测出上述旋转量,可检测出旋转部件的旋转角度。这样一来,设置在放置部件上的通信元件和通信装置之间不可进行信息通信时,也可正确检测出旋转部件的旋转角度。
并且,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通信元件优选具有收容上述安装部件的管理信息的存储部、天线部。
根据上述结构,上述通信元件优选具有存储管理信息的存储部。因此上述图像形成装置通过上述装置和通信元件之间进行的通信,可读出上述存储部中存储的管理信息,或将信息写入到上述存储部。
并且,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优选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通信装置具有用于和上述通信元件的天线部进行信息通信的通信部,上述通信部在上述旋转部件旋转一次的期间,至少一次配置在和上述天线部相对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旋转部件的旋转,天线部和通信至少一次相对。因此,当天线部和通信部相对时,可实现两者之间良好的通信。因此,当旋转部件上设置通信元件时,利用通信元件及通信装置,也可良好地进行收容在通信元件的存储部的管理信息的读出、写入这样的信息通信。
并且,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优选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天线部及通信部在该天线部和通信部相对时,上述天线部的通信指向性和上述通信部的通信指向性一致或平行。
根据上述结构,配置上述天线部和通信部,以使天线部和通信部的通信指向性一致或平行。上述通信指向性一致或平行时,在天线部和通信部之间可实现良好的信息通信。因此,通过在上述天线部和通信部相对时配置上述天线部及通信部以使通信指向性一致或平行,从而可进行可靠性高的信息通信。因此,通过上述通信装置的通信部和通信元件之间进行的通信,读出存储在上述存储部的管理信息、或将信息写入到上述存储部时,可实现良好S/N比的信息通信。
并且,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旋转部件可在内部收容预定的内容物质。
上述情况下,上述天线部和通信部在上述旋转部件旋转一次的期间,至少一次经由上述旋转部件内部的内容物质相对配置。
根据上述结构,在天线部和通信部之间进行的信息通信的通信状态根据旋转部件的内部的内容物质的量而变化。因此通过上述内容物质,在天线部和通信部之间进行信息通信,可进行旋转部件内的内容物质的量的检测。
并且,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优选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内容物质是显影剂,上述旋转部件是向对应图像形成装置提供显影剂的显影剂补给容器。
根据上述结构,显影剂补给容器通过在图像形成装置内旋转,进行显影剂的供给。因此为了防止显影剂补给容器内显影剂的固化及滞留、及显影剂从显影剂补给容器泄漏,需要控制显影剂补给容器的旋转停止位置、旋转角度。因此,如上所述,向显影剂补给容器设置通信元件,检测出显影剂补给容器的旋转角度,可控制显影剂补给容器的旋转停止位置及旋转角度。
并且,显影剂随着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而被消耗,因此通过使用上述通信元件及通信装置,可检测出显影剂补给容器内部的显影剂的剩余量。
并且,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显影剂补给容器具有向提供上述显影剂的显影剂提供口,上述显影剂补给容器在上述显影剂提供口位于预定的位置时停止旋转动作,当上述显影剂提供口位于预定的位置时,上述天线部和通信部相对。
根据上述结构,当显影剂补给容器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上时等,显影剂提供口配置在预定的位置。上述显影剂补给容器安装时,为了取得通信元件的管理信息,在通信元件和通信装置之间进行信息通信。这种情况下,为了在显影剂补给容器安装时迅速地取得管理信息,在上述结构中,当显影剂提供口配置在预定的位置时,上述天线部和通信部相对。这样一来,在通信元件和通信装置之间可实现迅速且高可靠性的信息通信。
并且,本发明涉及的旋转控制方法是,对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旋转部件的旋转动作进行控制,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在对应图像形成装置内可旋转地设置的同时安装有通信元件的旋转部件,以及与该通信元件非接触地进行信息通信的通信装置,其中,根据上述通信元件和通信装置之间进行的信息通信,控制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动作。
根据上述方法,利用为进行信息通信而设置的通信元件和通信装置可控制旋转部件的旋转角度。这样一来,根据上述方法,通过通信元件及通信装置,可同时进行信息通信及旋转部件的旋转动作的控制两者,因此可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简单化及紧凑化。
并且,本发明涉及的旋转控制方法中,作为上述通信状态,检测出上述信息通信所使用的通信波的接收强度,旋转上述旋转部件的同时检测出上述接收强度。
根据上述方法,可检测出根据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角度而变化的接收强度。这样一来,可检测出旋转部件的旋转角度,并控制旋转部件的旋转动作。
并且,本发明涉及的旋转控制方法中,决定上述旋转部件旋转一次期间的接收强度的最大值及最小值,根据该接收强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比,控制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动作。
根据上述方法,利用接收强度的相对值,可检测出旋转部件的旋转角度。这样一来,在通信元件和通信装置之间进行信息通信时,即使通信波及接收强度的检测中发生波动时,也可降低该波动的影响,并正确控制旋转部件的旋转动作。
并且,本发明涉及的旋转控制方法中,上述通信元件具有存储上述旋转部件的管理信息的存储部,进行通信控制,使得当上述接收强度超过预定值时,在上述通信元件和通信装置之间进行上述管理信息的通信。
根据上述方法,当接收强度良好时,进行管理信息的通信。因此在进行管理信息的通信时,可确保高可靠性。
并且,本发明涉及的旋转控制方法中,上述通信元件具有收容上述旋转部件的管理信息的存储部,进行通信控制,使得当上述接收强度小于预定值时,不从上述通信元件取得管理信息。
根据上述方法,当接收强度不良时,不进行管理信息的通信,或者通过忽略由通信所获得的管理信息,从而不取得管理信息。因此,通过由信息通信所获得的信息,可防止旋转部件、图像形成装置中发生错误动作。
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如上所述,具有检测部,检测通信元件和通信装置之间进行的信息通信的通信状态,并检测旋转部件的旋转角度。
并且,本发明涉及的旋转控制方法如上所述,根据通信元件和通信装置之间进行的信息通信的通信状态,控制旋转部件的旋转动作。
因此,通过使用通信元件和通信装置,可进行两者间进行的信息通信,及检测旋转部件的旋转角度。这样一来,可减少图像形成装置的配件个数,并具有降低成本的效果。
并且对本发明产业上的应用性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根据利用通信元件及通信装置所进行的信息通信的通信装置检测出内容物质收容部件内的内容物质的量,本发明的该装置可适用于随着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内容物质的量发生变化的各种部件,并且,根据利用通信元件及通信装置进行的信息通信的通信状态进行旋转部件的旋转动作的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在图像形成装置内被旋转驱动的各种部件。
上述具体说明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只是为了明确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不得将其仅限定为具体例进行狭义的解释,在本发明的主旨及权利要求所述的范围内,可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更并实施。

Claims (48)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
通信装置,和安装在收容预定内容物质的内容物质收容部件的通信元件非接触地进行信息通信;和
内容物质的量检测部,根据上述信息通信的通信状态的变化检测收容在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内的内容物质的量,其中上述信息通信的通信状态的变化是由于在上述通信装置和上述通信元件之间进行的信息通信中介入了上述内容物质而产生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在对应的图像形成装置内进行旋转动作,
上述通信元件具有天线部,并且上述通信装置具有用于和上述通信元件所具有的天线部进行信息通信的通信部,并且,该通信部被配置在当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旋转一次的期间,可经由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内的内容物质而至少一次和上述天线部进行通信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内容物质的量检测部使用上述信息通信中所使用的通信波的接收强度的变化作为上述通信状态的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天线部及上述通信部被设置为,在该天线部和该通信部相对的状态下,上述天线部中的通信的指向性和上述通信部中的通信的指向性一致或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通信元件具有存储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的管理信息的存储部,并且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通信控制部,进行控制,使得仅在上述通信装置和上述通信元件之间进行的信息通信的通信状态处于良好的预定状态时,在上述通信装置和上述通信元件之间进行上述管理信息的信息通信。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具有除了上述通信元件之外的可与上述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其他通信元件,
具有通信控制部,在多个通信元件中的一个与上述通信装置之间进行信息通信时,禁止进行该通信的通信元件以外的其他通信元件与上述通信装置之间的信息通信。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是收容显影剂作为上述内容物质、并向对应图像形成装置提供显影剂的显影剂补给容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显影剂补给容器具有用于提供上述显影剂的显影剂提供口,并且在显影剂不从该显影剂提供口流入的预定的停止位置上停止旋转动作,
并且,在该停止位置上,上述天线部和通信部之间不介入上述内容物而相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天线部和上述通信部被配置在可经由上述显影剂提供口中存在的显影剂进行通信的位置。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
通信装置,与通信元件非接触地进行信息通信,上述通信元件安装于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可旋转地设置的旋转部件中的、从该旋转部件的旋转轴向径向远离的位置上;
旋转角度检测部,根据上述通信元件和上述通信装置之间进行的信息通信的通信状态的变化,检测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角度,其中上述信息通信的通信状态的变化是随着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上述通信元件和上述通信装置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和
旋转控制部,根据该旋转角度检测部所检测的旋转角度,控制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动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旋转角度检测部使用上述信息通信中所使用的通信波的接收强度的变化作为上述通信状态的变化。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旋转角度检测部根据从上述旋转部件的基准位置开始的旋转量检测旋转角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通信元件具有天线部,并且上述通信装置具有用于和上述通信元件所具有的天线部进行信息通信的通信部,上述天线部及上述通信部被设置为,在该天线部和该通信部相对的状态下,上述天线部中的通信指向性和上述通信部中的通信指向性一致或平行。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通信元件具有收容上述旋转部件的管理信息的存储部,并且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通信控制部,进行控制,使得仅在上述通信装置和上述通信元件之间进行的信息通信的通信状态处于良好的预定状态时,在上述通信装置和上述通信元件之间进行上述管理信息的信息通信。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具有除了上述通信元件之外的可与上述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其他通信元件,
具有通信控制部,在多个通信元件中的一个与上述通信装置之间进行信息通信时,禁止进行该通信的通信元件以外的其他通信元件与上述通信装置之间的信息通信。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旋转部件是在内部收容预定的内容物质的内容物质收容部件,
并具有内容物质的量检测部,根据上述信息通信的通信状态的变化,检测收容在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内的内容物质的量,其中上述信息通信的通信状态的变化是由于在上述通信装置和上述通信元件之间进行的信息通信中介入了上述内容物质而产生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是显影剂补给容器,其收容显影剂作为上述内容物质,并向对应图像形成装置提供显影剂,并且该内容物质收容部件具有用于提供上述显影剂的显影剂提供口,
上述旋转控制部使内容物质收容部件停止在显影剂不从该显影剂提供口流入的预定的停止位置,并且,
在该停止位置上,上述天线部和通信部之间不介入上述内容物而相对。
1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在内部收容预定的内容物质并且安装有通信元件的内容物质收容部件,以及与该通信元件非接触地进行信息通信的通信装置,其中,
具有内容物质检测部,检测上述通信元件和通信装置之间进行的信息通信的通信状态,从而检测出收容在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中的内容物质的量。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内容物质检测部根据上述信息通信所使用的通信波的接收强度的变化检测收容在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中的内容物质的量。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通信元件具有存储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的管理信息的存储部和天线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通信装置具有用于和上述通信元件的天线部进行信息通信的通信部,
上述通信部设置在可经由上述内容物质与上述天线部进行通信的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在对应图像形成装置内进行旋转动作,
上述通信装置具有用于和上述通信元件的天线部进行信息通信的通信部,
上述通信部被配置于在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旋转一次的期间,可经由上述内容物质至少一次和上述天线部进行通信的位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天线部及通信部被设置为,在该天线部和通信部相对时,上述天线部中的通信指向性和上述通信部中的通信指向性一致或平行。
2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内容物质是显影剂,
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是向对应图像形成装置提供显影剂的显影剂补给容器。
2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内容物质是显影剂,
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是向对应图像形成装置提供显影剂的显影剂补给容器,
上述显影剂补给容器具有用于提供上述显影剂的显影剂提供口,
上述显影剂补给容器在上述显影剂提供口位于预定的位置时停止旋转动作,
当上述显影剂提供口位于预定的位置上时,上述天线部和通信部是相对的。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天线部和通信部被配置在可经由滞留在上述显影剂补给容器的显影剂提供口的显影剂而互相通信的位置上。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具有电磁屏蔽部件,其至少覆盖上述通信元件及通信部。
28.一种内容物质的量检测方法,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检测内容物质收容部件内的内容物质的量,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在内部收容预定的内容物质并且安装有通信元件的内容物质收容部件,以及与该通信元件非接触地进行信息通信的通信装置,其中,
根据上述通信元件和通信装置之间进行的信息通信的通信状态检测上述内容物质的量。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内容物质的量检测方法,其中,
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在图像形成装置内进行旋转动作,
在旋转一次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时,检测上述信息通信所使用的通信波的接收强度作为上述通信状态。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内容物质的量检测方法,其中,
确定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旋转一次期间的接收强度的最大值及最小值,
根据该接收强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比,控制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的旋转动作。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内容物质的量检测方法,其中,
上述通信元件具有存储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的管理信息的存储部,
进行通信控制,使得当上述接收强度超过预定值时,在上述通信元件和通信装置之间进行上述管理信息的通信。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内容物质的量检测方法,其中,
上述通信元件具有存储上述内容物质收容部件的管理信息的存储部,
进行通信控制,使得当上述接收强度低于预定值时,不从上述通信元件取得管理信息。
33.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内容物质的量检测方法,其中,
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具有与上述通信装置非接触地进行信息通信的至少一个其他通信元件,
在上述通信元件和通信装置之间进行信息通信的期间,禁止上述其他通信元件与通信装置之间的信息通信。
3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在对应图像形成装置内可旋转地设置并且安装有通信元件的旋转部件,以及与该通信元件非接触地进行信息通信的通信装置,其中,
具有旋转角度检测部,其检测出在上述通信元件和通信装置之间进行的信息通信的通信状态,从而检测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角度。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旋转角度检测部根据上述信息通信所使用的通信波的接收强度的变化检测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角度。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旋转角度检测部检测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量。
37.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通信元件具有存储上述旋转部件的管理信息的存储部和天线部。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通信装置具有用于和上述通信元件的天线部进行信息通信的通信部,
上述通信部被配置于在上述旋转部件旋转一次的期间,至少一次与上述天线部相对的位置上。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天线部及通信部被设置为,在该天线部和通信部相对时,上述天线部中的通信指向性和上述通信部中的通信指向性一致或平行。
40.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上述旋转部件在内部收容预定的内容物质。
41.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旋转部件在内部收容预定的内容物质,
上述天线部和通信部被配置为,在上述旋转部件旋转一次的期间,至少一次经由上述旋转部件内部的内容物质而相对。
42.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内容物质是显影剂,
上述旋转部件是向对应图像形成装置提供显影剂的显影剂补给容器。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显影剂补给容器具有用于提供上述显影剂的显影剂提供口,
上述显影剂补给容器在上述显影剂提供口位于预定的位置时停止旋转动作,
当上述显影剂提供口位于预定的位置上时,上述天线部和通信部是相对的。
44.一种旋转控制方法,对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旋转部件的旋转动作进行控制,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在对应图像形成装置内可旋转地设置并且安装有通信元件的旋转部件,以及与该通信元件非接触地进行信息通信的通信装置,其中,
根据上述通信元件和通信装置之间进行的信息通信,控制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动作。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旋转控制方法,其中,
作为上述通信状态,检测出上述信息通信所使用的通信波的接收强度,
旋转上述旋转部件一次检测出上述接收强度。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旋转控制方法,其中,
确定上述旋转部件旋转一次期间的接收强度的最大值及最小值,
根据该接收强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比,控制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动作。
47.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旋转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通信元件具有存储上述旋转部件的管理信息的存储部,
进行通信控制,使得当上述接收强度超过预定值时,在上述通信元件和通信装置之间进行上述管理信息的通信。
48.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旋转控制方法,其中,
上述通信元件具有存储上述旋转部件的管理信息的存储部,
进行通信控制,使得当上述接收强度小于预定值时,不从上述通信元件取得管理信息。
CNB200510091180XA 2004-08-09 2005-08-09 图像形成装置、内容物质的量检测方法及旋转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416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32575 2004-08-09
JP2004232614 2004-08-09
JP2004232614A JP4213093B2 (ja) 2004-08-09 2004-08-09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れに備えられた回転部材の回転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43971A true CN1743971A (zh) 2006-03-08
CN100454164C CN100454164C (zh) 2009-01-21

Family

ID=36030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9118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4164C (zh) 2004-08-09 2005-08-09 图像形成装置、内容物质的量检测方法及旋转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213093B2 (zh)
CN (1) CN100454164C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1273A (zh) * 2010-11-23 2011-08-24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打印机磁性消耗体剩余量检测和记录装置及方法
CN101738908B (zh) * 2008-11-10 2013-08-14 株式会社理光 粉末容器、粉末供应装置以及成像设备
CN105751693A (zh) * 2014-12-17 2016-07-13 上海泰威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码喷绘系统及数码喷绘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7101655A (zh) * 2016-02-19 2017-08-29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旋转检测装置及包括其的调色剂运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9672802A (zh) * 2017-10-16 2019-04-23 夏普株式会社 开关操作误检测防止装置以及开关操作误检测防止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53231B2 (ja) 2006-10-20 2009-10-28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31583B2 (ja) * 2007-09-20 2013-01-3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40441B2 (ja) * 1996-12-19 2003-08-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6351621B1 (en) * 2000-06-26 2002-02-26 Xerox Corporation Wireless interaction with memory associated with a replaceable module for office equipment
US6694106B2 (en) * 2001-02-19 2004-02-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 unit used in the apparatus, and a memory device mounted on the unit
JP3778110B2 (ja) * 2002-03-19 2006-05-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カートリッジ部品
JP4366160B2 (ja) * 2002-09-24 2009-11-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38908B (zh) * 2008-11-10 2013-08-14 株式会社理光 粉末容器、粉末供应装置以及成像设备
CN102161273A (zh) * 2010-11-23 2011-08-24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打印机磁性消耗体剩余量检测和记录装置及方法
CN102161273B (zh) * 2010-11-23 2013-07-03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打印机磁性消耗体剩余量检测方法
CN105751693A (zh) * 2014-12-17 2016-07-13 上海泰威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码喷绘系统及数码喷绘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7101655A (zh) * 2016-02-19 2017-08-29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旋转检测装置及包括其的调色剂运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7101655B (zh) * 2016-02-19 2019-09-03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旋转检测装置及包括其的调色剂运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9672802A (zh) * 2017-10-16 2019-04-23 夏普株式会社 开关操作误检测防止装置以及开关操作误检测防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213093B2 (ja) 2009-01-21
JP2006053181A (ja) 2006-02-23
CN100454164C (zh) 2009-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67516B2 (en)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743971A (zh) 图像形成装置、内容物质的量检测方法及旋转控制方法
CN1237413C (zh) 色调剂供应容器和成像装置
CN1700116A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控制方法
CN1828447A (zh) 成像装置和显影剂盒
CN1790182A (zh) 图像形成装置、色粉消耗量计算方法
CN1577144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822129B2 (ja) 粉体収納容器、粉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224221A (ja) 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945458A (zh) 显影剂补给装置
US7983603B2 (en) Toner cartridge,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lowing accurate control of toner replenish amount
CN1794100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及成像装置
CN1940759A (zh) 显影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207511A (zh) 墨粉补充盒和电子照相的成像设备
CN1991619A (zh) 辊子间隔装置以及具有该辊子间隔装置的成像设备
JP2013113945A (ja) 粉体収納容器、粉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821905A (zh) 更换部件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700114A (zh) 安装有可替换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CN1288510C (zh) 图像形成装置、盒式组件及存储介质
CN1854927A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可移除盒
CN100345062C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计算机系统
CN1737695A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控制方法
CN1700110A (zh) 安装有替换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700117A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控制方法
CN1700106A (zh) 安装有替换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121

Termination date: 202108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