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40420A - 针织机 - Google Patents

针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40420A
CN1740420A CNA2005101098648A CN200510109864A CN1740420A CN 1740420 A CN1740420 A CN 1740420A CN A2005101098648 A CNA2005101098648 A CN A2005101098648A CN 200510109864 A CN200510109864 A CN 200510109864A CN 1740420 A CN1740420 A CN 17404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element
knitting machine
described knitting
functional areas
transmiss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10986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65364C (zh
Inventor
J·施塔克
F·弗里德里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rl Mayer Textilmaschinenfabrik GmbH
Original Assignee
Karl Mayer Textilmaschinenfabrik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rl Mayer Textilmaschinenfabrik GmbH filed Critical Karl Mayer Textilmaschinenfabrik GmbH
Publication of CN17404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404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536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536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3/00Flat warp knitting machines
    • D04B23/12Flat warp knitting machines with provision for incorporating unlooped wefts extending from selvedge to selved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针织机(1),它带有针织区(4)和具有输送装置的引纬装置,利用该输送装置可将纬纱在输送方向(3)上输送到针织区(2)。人们希望改进可应用性。为此,输送装置具有多个彼此分离具有纱线握持器的传输元件(10),它们在输送方向(3)上的功能区(4)内可以衔接成供给组件并在回输区(12)内单个移动。

Description

针织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织机,它带有针织区和具有输送装置的引纬装置,利用该输送装置可将纬纱在输送方向上输送到针织区。
背景技术
引纬装置在此将纬纱与输送方向横交或者在相对于输送方向成90°的偏转角地置于输送装置上。如果以不同的角度置放多组纬纱,那么也称为“多轴针织机”。在狭义上形成针织机工作区的针织区内,进行纺织技术所有的重要过程。在这里将纬纱织入针织物内或将首先并排处于输送装置上的纬纱通过针织过程相互连接成平面材料。
输送装置通常由两个或者多个循环的带或者链组成,它们与输送方向平行延伸。传送带携带纱线握持器。纱线握持器在最简单的情况下作为钩状元件构成,当钩状元件从横向输送机进行输送时,它们固定纬纱。
输送装置的结构视所使用纬纱的类型和构成而定。如果应当变换纬纱,那么可能需要大规模改造针织机。更换输送装置一般需要相当大的开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进针织机的可应用性。
该目的在开头所述的一种针织机上由此得以实现,即输送装置具有多个彼此分离的传输元件,这些元件具有纱线握持器,并在输送方向上功能区内可以衔接成供给组件并在回输区内可单个移动。
利用这种方案将输送任务分布在多个不连续的元件上。这些不连续的元件长度相当短,从而它们特别是在回输区内可以单个处理。在功能区内,这些单个的传输元件连续成行排列并组成供给组件。处于传输元件上的纱线握持器也与迄今为止那样成行排列,从而纬纱可以预先规定的针距穿入。供给组件然后输送到针织区,纬纱可以织入针织物内。在经过针织区后可以将供给组件重新松开,从而单个传输元件可以重新单个处理。如果要求改变输送装置的配置,那么可以按照简单方式通过更换传输元件实现。对此不需要大规模的改造措施。
优选的是,传输元件在封闭的循环中引导,并在回输区内可以高于功能区内的速度移动。由此首先可以实现一种连续的过程。不再需要重新回输通过功能区后为通过功能区输送纬纱的传输元件,然后可供重新通过功能区使用。通过传输元件比通过功能区的速度更快地回输,可以将传输元件的数量降到明显低的范围内,从而降低了传输元件的成本。
优选的是,传输元件在功能区和回输区内具有空间上相同的定向。这一点使操作变得容易。如果纱线握持器在输送区内向上定向,那么纱线握持器在回输时也向上定向。传输元件然后无论是在功能区还是在回输区均可以支承在相同的接触面上。损坏回输区内纱线握持器的危险相当小。纱线握持器可以不同构成。它可以是针钩、钳口件、环孔或者是能够固定纬纱的其他元件。
优选功能区设置在回输区的上面。如果功能区和回输区垂直叠置,那么可以节省空间。针织机所需的基础面可以保持在很小的程度上。
优选的是,传输元件至少在功能区内在一个导轨面上引导。在该部位上应注意的是,至少在针织机的两侧与输送方向平行具有相应的传输元件,以便在两端固定纬纱。考虑到精度对纬纱的导向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这种精度可以利用导轨面在很高程度上得到保证。传输元件例如传力连接和形状配合连接地在该导轨面上固定。仅在输送方向上留有自由度。传输元件因此可以说无凹部地在导轨面上引导。相邻的传输元件在导轨面上用其端面相接并由此形成供给组件。
优选的是,至少一个调整装置设置在功能区内,该装置基本上与输送方向横交地改变纱线握持器的位置。因此可以提高或者降低纬纱的张力。需要时还可以利用纱线握持器的位移使纬纱的张力均匀。可以将调整装置仅设置在纬纱的一端,也就是设置在针织机的纵侧上。也可以在纬纱的两端上设置一个相应的调整装置。该调整装置最好就设置在针织区的前面。但也可以在输送方向上在针织区的前后各具有调整装置。也可以设置在针织区内。最佳位置通过简单试验确定。
在一优选的方案中,纱线握持器可移动地设置在传输元件上。传输元件因此不必移动。调整装置作用于纱线握持器。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传输元件具有至少一个与输送方向横交分布的纱线握持器导向器。在纱线握持器导向器内纱线握持器可与输送方向横交移动。移动行程相当小。原则上为了能够实现足够的张力作用,移动例如±2.5mm足够。取代线性导向器也可以将纱线握持器可摆动地设置在传输元件上。这一点也可以列入纱线握持器导向器的概念之中。
作为选择或者附加,调整装置也可以将传输元件环绕与输送方向平行分布的轴线转动。因为传输元件为形成供给组件仅端面相互紧贴,所以这种旋转运动并未导致供给组件在输送方向上改变。单个的传输元件如以前一样无凹部彼此紧贴。
具有优点的是调整装置作用于导轨面。导轨面例如可以具有弹性变形区。可变形性在此方面整体限制在导轨面上。导轨面本身型状保持稳定。导轨面的变形仅影响当时处于调整装置区域内或其紧邻的前面或者其后面的传输元件并因此还有纱线握持器。其余的传输元件不受影响,从而纬纱可以不变置放。纬纱的张力变化然后仅作用于所要求的针织区。
优选的是,在功能区的首端设置一个输入传动装置并在功能区的输出端设置一个输出传动装置,其中,输入传动装置和输出传动装置分别作用于供给组件首端和末端上的至少一个传输元件。这是为形成供给组件一种相当简单的方案。设置在供给组件首端上的传输元件和设置在末端上的传输元件之间的传输元件不直接由传动装置加载,而是仅间接通过各自另一个传输元件加载。处于供给组件的第一和最后传输元件之间的传输元件然后例如可以转动,以改变纬纱的张力。
优选的是,输入传动装置和输出传动装置利用输送方向上的不同的力作用于供给组件。从而可以简单地将传输元件共同组成供给组件,而且在传输元件长度上差别不大的情况下也可以。这种差别例如可能由于一定的磨损而产生。如果在供给组件中的传输元件在输送方向上共同压在一起,那么它们无凹部地彼此紧贴。纬纱的定向然后精确地符合预先规定。如果将转矩可调的电动机用于传动装置的话,输入传动装置和输出传动装置的力可以很容易地相互匹配。根据配置的位置,针织机的左右输送系统中出现相等但相反作用的力。因此,左右输送装置的输入和输出传动装置不同地工作。
在一可选择或者附加的方案中,输入传动装置和输出传动装置可彼此相对移动。由此也可以补偿传输元件一般造成供给组件的长度变化低于1mm的较小长度差。
优选的是,输入传动装置和/或者输出传动装置具有与钝齿啮合件的啮合几何形状。钝齿啮合是摆线啮合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在非常大的减速比情况下使用并仅适合于缓慢的运动。啮合几何形状具有至少两个彼此夹紧的啮合轮,它们无凹部地直接与传输元件的啮合件啮合。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每个传输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凸起的栓柱。该栓柱然后作为传输元件上在啮合件进行工作。但最好每个传输元件具有一个以上的栓柱,从而啮合几何形状的钝齿啮合同时作用于传输元件的多个点上。栓柱例如可以向下凸起。
最好回输区内具有一个回输装置,它利用摩擦啮合作用于传输元件。在输送区内传输元件必须以精确确定的速度运动。如上所述,在此方面重要的是传输元件夹紧成供给组件。而在回输时传输元件可以单个运动。精确的速度控制在这里具有次要意义。传输元件因此可以简单地置于运动的传送带或者相应的传送链上并在然后通过摩擦驱动。当然也可以具有滑轨,如果传输元件按照其他方式传动的话,它们在该滑轨上回输。
最好在输出传动装置的输出端上设置一个排出装置,它通过改变运动方向将传输元件与供给组件脱开。例如,如果功能区设置在回输区上面的话,那么传输元件在输送方向上在输出传动装置的后面下降。为此例如可以具有一个环绕的垂直输送机,将传输元件输送到回输装置。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排出装置与一个分离装置连接。如果这种排出装置例如所提到的垂直输送机将传输元件置于回输装置上,那么在不利情况下需要耗费一定时间,直至传输元件通过与回输装置以摩擦啮合运走。然后在这段时间里下个传输元件已经下降。通过分离装置现在可以在传输元件下降到回输装置上后实际上马上将该传输元件从其起始位置上移动出来。分离装置在此例如与输出传动装置连接,以达到一定的同步。如果输入传动装置和分离装置通过一个共用的控制装置控制的话,也可以通过信号进行连接。
最好在输入传动装置的输入端前面设置一个送入装置,它将传输元件与输入传动装置啮合。送入装置首先重新改变传输元件的方向。例如,如果回输区设置在功能区的下面,那么输送装置具有一个升降机,它将传输元件重新达到功能区的高度。如果传输元件达到正确的高度,那么它在传输装置上移动,以便与输入传动装置啮合。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送入装置与输入传动装置同步。因此仅将单个传输元件同时输送到输入传动装置。由此避免冲突。如果回输区不是设置在功能区的下面,而是在旁边或者上面,那么传输元件在必须从功能区向回输区或者相反过渡时必须进行的运动自然相应地匹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借助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其中:
图1示出带有引纬针织机的局部示意图;
图2示出功能区的局部放大图;
图3示出功能区的仰视图;
图4示出功能区的侧视图;
图5示出调整装置的透视示意图;
图6示出调整装置的前视图;
图7示出传输元件的侧视图;
图8示出传输元件的主视图;
图9示出传输元件的俯视图;
图10示出回输区的局部图;以及
图11示出传动装置的可选择构成。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意和仅概要示出具有针织区2的针织机1。在针织区内设置没有详细示出的针织元件,它们为由大量平行输入的纱线形成针织物而共同作用。
针织机还具有一个引纬装置32(图3和4中仅示意示出)。引纬装置32将纬纱置于下面将要详细介绍的输送装置上。这些纬纱然后在输送方向3上输送到针织区2。纬纱在此方面可与输送方向3垂直设置。但也可以将纬纱在相对于输送方向3成+45°或者-45°角或者其他任意角度置放。还可以利用与输送方向3不同的角度产生多组纬纱,其中,各组纬纱的所有纬纱均置放在输送装置上。后种情况称为多轴线针织机。
针织机1具有功能区4。功能区4为针织机1的工作区。纺织技术所有重要的过程均在那里进行。功能区在其首端具有一个输入传动装置5并在其末端上具有一个输出传动装置6,它们通过导轨7相互连接。导轨面通过两个平行导向的轨道8、9构成。工作时传输元件10在轨道上引导,而且如从图2可看到的那样以供给组件(schubverbund)的方式引导。导轨面7处于针织机1的纵侧上。处于另一纵侧上的是相应的设置,需要时与原图左右相反构成。
功能区4的下面设置一个回输区12,里面可与输送方向3相反输送传输元件,如箭头13所示。回输区12在这里设置在功能区4的下面。这样做虽然具有优点,但并非绝对需要。回输区12也可以设置在功能区旁边的侧面或者功能区4的上面或者侧面和上面或者下面。
在所示的回输区12设置在功能区4下面的情况下,传输元件10在从功能区4过渡到回输区12内时必须从上向下运动,并在从回输区12向功能区4过渡时必须从下向上运动,如箭头14、15所示。如果回输区12相对于功能区4设置在另一部位上,通过箭头14、15示意的运动必须相应改变。这种运动然后也可以侧面进行。
在输入传动装置5前面的输送方向3上设置一个送入装置16。在输出传动装置6后面在输送方向3上设置一个排出装置17,下面将对其作详细说明。
在功能区4的内部设置一个调整装置18,它在这种情况下作用于传输元件10,如结合图5和6还要详细介绍的那样。
图7-9示出传输元件10,带有例如通过连续挤压成型形成的多头插座19。在多头插座19的上侧设置两组纱线握持器20、21并具有相同形状的针距。纱线握持器20、21在这里为钩形式。但它们也可以是其他方式,例如钳口。在多头插座19的下侧上凸起栓柱22,其可以用于使传输元件10运动。
多头插座19侧面具有略微凸起的导向辊23,利用它们在轨道8、9上引导传输元件10。导向辊23为此例如可以具有一个环形槽24,从而传输元件10不仅可以侧向(图8中左和右),而且还可以上下(见图8)在轨道8、9内引导。也就是说,只要传输元件10容纳在通过轨道8、9形成的导轨面7,实际上只有一个自由度,即在输送方向3上运动。此外,传输元件10无凹部支承在导轨面7上。
同时使用的所有传输元件10在输送方向3上具有相同的长度。最好该长度相当于一英寸的整数倍。栓柱22的距离相等。栓柱22与端面25的距离分别相当于两个栓柱22之间距离的一半。与此相应,供给组件11中所有传输元件10的栓柱22具有彼此相同的距离,即使它们属于利用其端面25彼此紧贴的相邻传输元件10。
输入传动装置5和输出传动装置6类似构成。输入传动装置5具有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26、27,其中一个通过电动机28传动。每个齿轮26、27与钝齿啮合齿轮29、30无相对转动地相连。每个钝齿啮合齿轮具有凹部31,凹部在切向上具有与栓柱22的距离一致的距离。钝齿啮合齿轮在此侧面彼此错开设置(参见图3和4),使它们对传输元件10的栓柱22在一个设置在两个轨道8、9中心的直线上加载。
输出传动装置6以类似方式也具有钝齿啮合,这里不再对其赘述。输出传动装置6与输入传动装置5相应的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但其后加入“a”。
两个传动装置5、6彼此同步控制。输入传动装置5的电动机28利用略大于输出传动装置6电动机28a的转矩工作。这样造成传输元件10在输入传动装置5和输出传动装置6之间彼此相对挤压并由此形成供给联接11。单个传输元件10在此方面无凹部连续设置。因为它们也无凹部地保持在轨道8、9上,所以它们以相对高的精度输送到针织区2。纬纱也以相同的精度输送,通过仅示意示出的铺纬器32(参见图3和4)置放在传输元件上。
借助铺纬器32置放在传输元件10上的纬纱(带有供给组件中相应传输元件10的导轨面7当然处于与输送方向3平行的针织区2的两侧上)偶尔必须改变其张力,然后进入针织区2并在那里成为针织物的组成部分。为此具有调整装置18,其现结合图5和6对其详细说明。
在调整装置18的区域内,轨道8、9具有可弹性变形区33。在该区域33内轨道8、9大致借助未详细示出的支架以恒定距离保持平行。调整装置18作用于该可弹性变形区33上。调整装置18为此目的具有两个G形板34、35,它们通过与输送方向3平行延伸的和部分敞开的套筒36相互连接。在所述一个板35上作用有一个杠杆37,其下端38在箭头39的方向上例如通过未详细示出的螺杆传动装置可与输送方向3横交地调整。
板34具有长孔40,板利用这些长孔支承在栓柱41上。因此,如果杠杆37的下端38在箭头39的方向上运动,那么板34在箭头42的方向上环绕一个相对限制的角度摆动。该角度通常情况下小于5°。这种微量摆动的作用是使纱线握持器20在传输元件10的上面可移动距离a,该距离从中间位置起为±2.5mm。纱线握持器20的垂直偏移在此方面非常小。在这种情况下仅为8/100mm。在杠杆37摆动时,既未取消供给组件11的传力连接,也未取消传输元件10与导轨面7的形状配合连接。尽管通过调整装置18加载,但供给组件11内仍保持无凹部。
如果板34顺时针(见图6)摆动,那么纬纱的纱线张力上升。摆向相反的方向时张力降低。
纱线张力以未详细示出的方式也可以其它方法改变。例如可以将纱线握持器20、21可移动地设置在传输元件10上。传输元件10上例如可以具有导向装置,纱线握持器20、21利用该导向装置可与输送方向3横交地移动。纱线握持器20、21也可以摆动地支承在传输元件10上,从而起到与图5和6所示相同的作用。但作用于轨道8、9当然具有以下优点,传输元件10在通过调整装置18后不必复位,而是通过传输元件10重新到达与机架固定设置的导轨8、9区域自动复位到中间位置内。但轨道8、9的可弹性变形区33仍处于针织区2的高度上,从而在针织区2内产生调整装置18的作用。
在输出传动装置6后面的输送方向3上设置排出装置17,穿过输出传动装置6的传输元件10利用该排出装置在箭头14的方向向下输送。排出装置17为此具有两个与机架固定异型轨道43、44,其中放有两个可拉出的上升导向装置59并在它们上面可安放传输装置。通过由控制凸轮45引起的相对于传输过程有节奏地打开和关闭上升导向装置59,插入的传输元件10通过重力的作用进入输送区。在此传输元件降到未示出的减震器上并然后沉降在传送带46、47上。处于减震装置上的传输元件的沉降同样可以通过与控制凸轮45平行设置的另一个控制凸轮完成。传送带46、47从排出装置17向喂入装置16延伸。在两个传送带46、47之间构成一个凹部48,传输元件10的栓柱22可以嵌入其中。传送带46、47以恒定的速度循环。该速度明显大于供给组件11的传输元件10在功能区4内的运动速度。传送带46、47通过摩擦驱动传输元件10。
分离装置49具有传动段50,驱动段可以作用于传输元件10的栓柱22上。分离装置49设置在导轨面7的高度上并用于始终仅使传输元件10可以同时进入排出装置17内。设置在导轨面区域内和输出传动装置6后面的分离装置49的任务在于,以下列目的将两个传输元件10在空间上彼此分离:
中断由于未完全去除的纱头的机械连接,这些纱头在织物从纱线握持器分离后可以保留在纱线握持器内并因此可以机械连接两个或者多个传输元件。
-在插入排出装置17后产生一个或者多个传输元件10的“时间窗”或确定的停机时间。
-中断传输元件之间也可能通过摩擦造成的,从而可以简单的“继续传输”的传力连接。
喂入装置16具有垂直输送机51,传输元件10可利用该输送机可以分别从传送带46、47上提起并提升到导轨面7的高度。垂直输送机51例如通过总计四个齿轮皮带构成,它们在输送方向3上处于传输元件10的前面和后面以及成对处于左边和右边。这些齿轮皮带通过一个适当的传动装置并通过啮合的齿轮52、53相互同步传动,其中,齿轮52、53提升时在箭头54的方向上旋转。
只要传输元件达到导轨面7的高度,线性传动装置55就会启动,将传输元件10在输送方向3上向输入传动装置5移动,从而传输元件10与输入转动装置5的钝齿啮合齿轮29、30产生啮合。输入传动装置5然后将导轨面7上的该传输元件10继续在输送方向3上移动,其中,该传输元件10然后也是连接供给组件11的组成部分。
传输元件10因此在通过针织机1的封闭循环中引导。只要它们携带纬纱,它们就在传力连接的供给组件11中引导。如果它们不再携带纱线,它们就可以更高的速度单个传输。但传输元件10在空间上的定向仍保持不变,也就是说,纱线握持器20、21例如始终向上定向。
排出装置17以未详细示出的方式也可以具有机构,以便将在离开针织区后仍残留在纱线握持器20、21上的剩余纬纱从传输元件10上取下。
因为在排出装置17上不再有作用于输送方向3上传输元件10前端的力,所以在离开输出传动装置6后中断供给组件11内的传力连接,从而传输元件10仅在重力的重量下,也就是在未施加更大的外部力情况下可以向下输送。
送入装置16连同其线性传动装置55适当地与输入传动装置5协调,也就是说,只有在那里具有用于容纳传输元件10的相应位置情况下才将传输元件10输送到输入传动装置5。此外,传输元件10完全可以挡在送入装置前面的传送带46、47上。
在回输区12内,完全可以取出单个的传输元件10或者所有传输元件10并由其它的传输元件10替代。需要时也可以在这里具有预选装置或者闸门和需要时具有梭库装置(Magazineinrichtung),但出于概览的原因在这里没有详细示出。
在图1-10所示的方案中,供给组件11如下实现,即两个传动装置5、6以略微不同的转矩作用于传输元件10。
在图11中示意示出的不同实施方式中,输入传动装置5和输出传动装置6由一共用的牵引装置56传动。它们因此具有相同的转矩。但为了能够在输送方向3上向传输元件10施加所需的力,输入传动装置设置在一个可移动的支架57上,它利用弹簧58加载到输出传动装置6上移动。输入传动装置5的支架57利用弹簧48向输出传动装置6的方向上移动,使单个传输元件10始终端面相互紧贴。弹簧58也可以接受传输元件10之间较小的长度差。

Claims (22)

1.一种针织机,它带有一个针织区和一个具有输送装置的引纬装置,利用该输送装置可将纬纱在输送方向上输送到针织区,其特征在于,输送装置具有多个彼此分离的具有纱线握持器(20、21)的传输元件(10),纱线握持器在输送方向(3)上在功能区(4)内可以衔接成一个供给组件(11)并在一个回输区(12)内单个移动。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传输元件(10)在封闭的循环中移动。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传输元件(10)在回输区(12)内可以高于功能区(4)内的速度移动。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传输元件(10)在功能区(4)和回输区(12)内具有空间上相同的定向。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功能区(4)设置在回输区(12)的上面。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传输元件(10)至少在功能区(4)内在一个导轨面(7)上引导。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调整装置(18)设置在功能区(4)内,该调整装置基本上与输送方向(3)横交地改变纱线握持器(20、21)的位置。
8.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纱线握持器(20、21)可移动地设置在传输元件(10)上。
9.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传输元件(10)具有至少一个与输送方向横交地分布的纱线握持器导向装置。
10.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调整装置(18)使传输元件(10)环绕一个与输送方向(3)平行的轴线转动。
11.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调整装置(18)作用于导轨面(7)。
1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在功能区(4)的首端设置一个输入传动装置(5)并在功能区(4)的输出端设置一个输出传动装置(6),其中,输入传动装置(5)和输出传动装置(6)分别作用于组件(11)首端和末端上的至少一个传输元件(10)。
13.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输入传动装置(5)和输出传动装置(6)利用输送方向上不同的力作用于供给组件(11)。
14.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输入传动装置(5)和输出传动装置(6)可彼此相对移动。
15.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输入传动装置(5)和/或者输出传动装置(6)具有与钝齿啮合件(29、30)的啮合几何形状。
16.按权利要求15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每个传输元件(10)具有至少一个凸起的栓柱(22)。
17.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回输区(12)内具有一个回输装置(46、47),该回输装置利用摩擦啮合作用于传输元件。
18.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输出传动装置(6)的输出端上设置一个排出装置(17),该排出装置通过改变运动方向将一个传输元件(10)与供给组件(11)脱开。
19.按权利要求18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排出装置(17)与一个分离装置(49)连接。
20.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在输入传动装置(5)的输入端前面设置一个送入装置(16),该送入装置使传输元件(10)与输入传动装置(5)啮合。
21.按权利要求20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送入装置(16)与输入传动装置(5)同步。
22.一种针织方法,它包括:
通过结合在一起以形成供给组件(11)的纱线握持器(20,21),使若干传输元件(10)沿着输送方向通过功能区(4)输送;及
在回输区(12)内,单个地移动所述传输元件(10)。
CNB2005101098648A 2004-08-27 2005-08-26 针织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536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4041401A DE102004041401B4 (de) 2004-08-27 2004-08-27 Wirkmaschine
DE102004041401.7 2004-08-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40420A true CN1740420A (zh) 2006-03-01
CN100465364C CN100465364C (zh) 2009-03-04

Family

ID=35502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0986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5364C (zh) 2004-08-27 2005-08-26 针织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299660B2 (zh)
EP (1) EP1632595B1 (zh)
JP (1) JP4122353B2 (zh)
CN (1) CN100465364C (zh)
DE (2) DE102004041401B4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0839B (zh) * 2006-12-12 2011-07-27 卡尔.迈耶.马里莫纺织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多轴向经编机
CN107663711A (zh) * 2017-10-31 2018-02-06 宁波源生针织有限公司 针织品加工送线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36960B4 (de) * 2009-08-11 2017-08-24 Karl Mayer Malimo Textilmaschinenfabrik Gmbh Schussfadentransporteinrichtung
US8567734B2 (en) * 2009-09-14 2013-10-29 Underground Devices, Inc Cable support system
CN103850050A (zh) * 2012-11-29 2014-06-11 江苏景盟针织企业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纬纱送线装置的针织机
CN103485064B (zh) * 2013-09-30 2015-05-13 常州市第八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碳纤维多轴向经编机纬纱托布传输系统
CN115538023B (zh) * 2022-10-08 2023-06-13 浙江鸿铭玻纤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经编机的节约高效铺纬装置及使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80332A (en) 1970-07-22 1972-08-01 Travis Mills Apparatus for feeding filling threads to a warp knitting machine
FR2419991A1 (fr) * 1978-03-14 1979-10-12 Pelletier Jacques Dispositif de formation d'une nappe de fils paralleles
US4189811A (en) * 1978-03-29 1980-02-26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Method for producing non-woven webs of cross-laid strands
DE2938860C2 (de) * 1979-09-26 1982-03-18 Karl Mayer Textil-Maschinen-Fabrik Gmbh, 6053 Obertshausen Schußfadenmagazin für Kettenwirkmaschinen
DE3343048A1 (de) * 1983-11-28 1985-06-05 Liba Maschinenfabrik Gmbh, 8674 Naila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legen von querschussfaeden fuer eine kettenwirkmaschine
US5047109A (en) * 1986-10-23 1991-09-10 Jb Group, Inc. Apparatus for production of bias fabrics
EP1112400B1 (de) * 1998-09-02 2002-09-04 SAERTEX Wagener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multiaxialgeleges aus multifilamentfäden
DE10031836B4 (de) * 2000-06-30 2006-11-02 Liba Maschinenfabrik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Vorlegen und Fixieren einer Schar von Filamenten für die Herstellung von Gelegen
CN2622217Y (zh) * 2003-04-17 2004-06-30 张家港市通力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针织横机中梭子的升降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0839B (zh) * 2006-12-12 2011-07-27 卡尔.迈耶.马里莫纺织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多轴向经编机
CN107663711A (zh) * 2017-10-31 2018-02-06 宁波源生针织有限公司 针织品加工送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502005002627D1 (de) 2008-03-13
US20060042324A1 (en) 2006-03-02
CN100465364C (zh) 2009-03-04
DE102004041401A1 (de) 2006-03-30
JP4122353B2 (ja) 2008-07-23
EP1632595A2 (de) 2006-03-08
DE102004041401B4 (de) 2006-09-28
EP1632595A3 (de) 2007-03-21
US7299660B2 (en) 2007-11-27
EP1632595B1 (de) 2008-01-23
JP2006063510A (ja) 2006-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40420A (zh) 针织机
JP4864381B2 (ja) 半導体素子テストハンドラの素子搬送装置
DE60203991T2 (de) Grundmaschine zur automatischen Montage von Teilen
US8997592B2 (en)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IC unit engagement
CN104902737B (zh) 贴片机料带进给装置
EP1413387B1 (en) Linear drive mechanism with cam and cam followers
CH697937B1 (de) Montagevorrichtung zum Setzen von einzelnen Gegenständen in eine Aufnahme.
CN105668128B (zh) 自动上料装置
KR101524362B1 (ko) 3차원 입체 프린터 장치
EP0600263A2 (de) Elektronische Steuereinheit für Maschinen mit durch hochdynamisch arbeitende Stellglieder synchronisiert gesteuerten Bewegungsabläufen
CN103332435A (zh) 一种输送装置
CN109353813A (zh) 单一动力驱动的多向联动机械手
CN101787614A (zh) 三角装配零件和针织机
CN105501822A (zh) 一种智能卡转移机构
CN206502281U (zh) 一种分立式输送线
CN105256457A (zh) 双级多速经编机电子送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3212052U (zh) 一种长尺丝印机自动送料机
CN203356505U (zh) 穿墙螺栓自动送料机
CN202430432U (zh)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针床横移机构
CN204938309U (zh) 一种升降式结构模组
CN111850793A (zh) 一种横机的喂纱机构
CN103950713A (zh) 一种可任选码垛尺寸的分砖装置
CN102534985A (zh)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针床横移机构
CN205441698U (zh) 一种智能卡转移机构
CN202807760U (zh) 一种新型落丝桶传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