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23849A - 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及其诊断方法 - Google Patents
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及其诊断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23849A CN1723849A CN 200510079065 CN200510079065A CN1723849A CN 1723849 A CN1723849 A CN 1723849A CN 200510079065 CN200510079065 CN 200510079065 CN 200510079065 A CN200510079065 A CN 200510079065A CN 1723849 A CN1723849 A CN 172384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image
- contrast image
- view data
- contra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对患者P的所需要的部位进行摄影,收集屏蔽像和反差像的各图像数据,并显示·存储屏蔽像与反差像的差分图像的图像数据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10),其设有:分别存储第1反差像及第2反差像的摄影开始的定时的定时存储部(39);和在成为被存储在此定时存储部(39)的反差像的摄影开始的定时的情况下,进行指示以进行反差像的摄影的CPU(31),在造影剂被注入到患部后,根据CPU(31)的指示使其进行第1反差像的摄影·收集,接下来,根据CPU(31)的指示使其进行第2反差像的摄影·收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造影剂将患者内部的构造进行图像化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及其诊断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对用造影剂增强了对比度的血管进行摄影,例如由在大致C字形状的支持器(以下称之为“C形臂”)的两端分别具备的X射线管及检测器{I.I.(Image Intensifier)及平面检测器等}、和图像处理部组成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已为公众所知。此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一般也被称作脉管(アンギオ)装置,能够由向患者实施导管插入作业等的医生进行诊断·治疗(诊疗)或X射线诊断。
在由医生等做手术人员实施的诊疗中,利用了借助于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的透视。在此透视中,能够将所拍摄的X射线图像实时地作为活动图像显示在监视器上,在即时性上表现出色。
另一方面,在借助于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的诊断中利用了摄影。在此摄影中,通过高强度的X射线照射就可提供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清晰度的活动图像。
另外,通过使用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在患者(被检测体)的诊断·治疗对象的血管中注入造影剂来进行血管造影使血管行走图像化。医生等一边对血管行走进行确认一边使引导线或导管向治疗部位行进,来进行患部的状况确认或治疗。
若引导线或导管向患部的行进完了,则执行用于确认患部的状况的摄影,并将X射线图像的图像数据记录到存储媒体中。
进而,在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中,3D-DSA(Digital SubtractionAngiography)摄影之类的方法得以使用。在此3D-DSA摄影中,首先,在3D重构所必需的投影角度范围使C形臂沿所需要的方向旋转来进行摄影,以收集屏蔽(mask)像的2D图像数据。接着,在造影剂注入患者的患部后,沿与屏蔽像的摄影时相反的方向使C形臂旋转以收集反差(contrast)像的2D图像数据。然后,实施对应的相关投影角度间的2D图像数据被进行差分的减法处理。之后,对差分图像的2D图像数据进行3D重构并作为3D图像进行显示。此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也被称作3D(三维)脉管系统。
但是,在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的3D-DSA摄影中,存在从多个反差像、例如包含脑血管的动脉及静脉的反差像来创建3D图像,并欲使其重合起来进行显示(合成)的情况。在此情况下,首先,在3D重构所必需的投影角度范围使C形臂沿所需要的方向旋转来进行摄影,以收集屏蔽像的2D图像数据。接着,在造影剂注入患者的动脉后,沿所需要的方向使C形臂旋转以收集包含动脉层的反差像的2D图像数据。然后,用屏蔽像与包含动脉层的反差像来实施对应的相关投影角度间的2D图像数据被进行差分的减法处理。
接着,再次,使C形臂沿所需要的方向旋转来进行摄影,以收集屏蔽像的2D图像数据。接着,在造影剂注入到患者的静脉后,沿与屏蔽像的摄影时相反的方向使C形臂旋转以收集包含静脉层的反差像的2D图像数据。然后,用屏蔽像与包含静脉层的反差像,实施对应的相关投影角度间的2D图像数据被进行差分的减法处理。之后,包含动脉层的差分图像及包含静脉层的差分图像的各2D图像数据分别进行3D重构。
然后,使包含动脉层的差分图像的3D图像数据和包含静脉层的差分图像的3D图像数据重合起来进行显示。
即,在欲生成分别包含脑血管的动脉层及静脉层的3D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即便是同一患者也要对该患者进行两次造影剂注入,并进行两层屏蔽像的摄影。由于造影剂具有侵袭性,所以进行两次造影剂注入而使患者的侵袭性上升,对患者的负担增大。
另外,若对患者进行两次造影剂注入并进行两次屏蔽像的摄影,将花费许多摄影时间,所以对于患者的X射线照射量就变多,同时诊疗的作业效率变差。特别是,由于在3D-DSA摄影中对屏蔽像与反差像进行减法处理,所以屏蔽像的摄影时和反差像的摄影时的患者的位置偏差就涉及到图像品质,因此要求摄影的迅速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考虑到上述情况而完成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对于患者的X射线被曝量或,对患者的侵袭性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及其诊断方法。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有效率的3D-DSA摄影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及其诊断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与本发明相关的X射线图像诊断方法是一种对被检测体的所需要的部位进行摄影,收集反差像的图像数据并显示·存储上述反差像的图像数据,其中,所述反差像是包含流过患部的造影剂的像的X射线图像的X射线图像诊断方法,具有:在上述造影剂被注入到上述患部后,成为开始第1反差像的摄影的定时的情况下,对上述所需要的部位进行摄影,收集上述第1反差像的图像数据的第1反差像收集过程;和在上述第1反差像的图像数据被收集后,成为开始第2反差像的摄影的定时的情况下,对上述所需要的部位进行摄影,收集上述第2反差像的图像数据的第2反差像收集过程。
与本发明相关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是一种对被检测体的所需要的部位进行摄影,收集反差像的图像数据并显示·存储上述反差像的图像数据,其中,所述反差像是包含流过患部的造影剂的像的X射线图像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设有:在成为开始上述反差像的摄影的定时的情况下,进行指示以进行上述反差像的摄影的装置控制部;在上述造影剂被注入到上述患部后,根据上述装置控制部的指示,收集与上述所需要的部位有关的第1反差像的图像数据的第1反差像收集部;以及在上述第1反差像的图像数据被收集后,根据上述装置控制部的指示,收集与上述所需要的部位有关的第2反差像的图像数据的第2反差像收集部。
另外,与本发明相关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还设有在开始第1反差像及第2反差像的摄影前进行透视,以使医生等把握造影剂被注入患部的状况的部件,以及使医生等能够指示第1反差像及第2反差像的摄影开始的定时的部件。
在这种与本发明相关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及其诊断方法中,就能够抑制对患者的侵袭性,另外,还能够实现有效率的3D-DSA摄影。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与本发明相关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的实施方式的框图。
图2是表示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上具有的C形臂构造的保持装置的外观图。
图3是表示与本发明相关的X射线图像诊断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用于说明3D-DSA摄影的图。
图5是表示与本发明相关的X射线图像诊断方法的变形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就与本发明相关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及其诊断方法的
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与本发明相关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的实施方式的框图。
图1作为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的例子来说明3D(三维)脉管系统。3D脉管系统中的图像创建等,例如有实施一般的X射线摄影单单收集包含造影剂(的流动)的X射线图像的图像数据,并使其进行显示存储的DA(Digital Angiography)摄影模式。
除此以外,还有对不含造影剂的像的X射线图像(屏蔽像)和包含造影剂的像的X射线图像(反差像或者实况像)进行减法处理以生成差分图像的图像数据,由此对更为鲜明地捕捉到造影剂及其流动的X射线图像进行显示·存储的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摄影模式。下面就DSA摄影模式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1表示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10,在此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10上作为C形臂构造的保持装置、设置了将X射线向患者(被检测体)P进行曝射的作为放射线源的X射线管21,对透过患者P的透射X射线进行检测的X射线检测部22,使X射线管21及X射线检测部22在患者P周围进行旋转的旋转机构23,载置患者P的床板(导管台)24,以及对插入到患者P的患部的导管(导管软管)供给造影剂的作为造影剂供给部的注射器25。
X射线管21从高电压发生部26接受高电压电力的供给,并依照此高电压电力的条件来曝射X射线。
X射线检测部22,由将透过患者P的透射X射线变换成光学像的未图示的I.I.(Image Intensifier)将从I.I.输出的光学像引导到TV摄像机的未图示的光学系统、和将光学图像变换成TV视频图像信号的未图示的TV摄像机构成。此外,从I.I.到TV摄像机的视频图像系统也可以被置换成平面检测器(FPD:Flat Panel Detector)。
图2是表示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10上具有的C形臂构造的保持装置的外观图。
此外,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10上具有的C形臂构造的保持装置,以X射线管21位于板面下方的下置工作台的情况进行了表示。此外,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10也可以是X射线管21位于板面上方的上置工作台的情况。
图2所示的X射线管21被具备在C形臂28的一端,在此C形臂28的另一端具备X射线检测部22,通过C形臂28X射线管21及X射线检测部22被相对配置。
C形臂28能够进行诸如使X射线管21从板面的图中下方往图中左上方推出、或者使X射线检测部22覆盖于患者P的滑动动作(图中的A或B方向)。进而,还能够以C形臂旋转部24的旋转轴为中心进行诸如图中的C方向所示的旋转动作等。
借助于图2所示的C形臂构造的保持装置,就可由医生等利用作为其构成要素的C形臂28的开口端直接对患者P进行接触,所以能够一边对患者P中进行插入导管等手术或检查,还一边与其并行地同时进行与血管造影等有关的X射线摄影。因而,C形臂构造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10还可以进行包含复杂的导管操作等在内的IVR(InterventionalRadiology)等。
另外,在图1所示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10上设有:将反差像的摄影开始的定时作为初始设定进行存储的定时存储部29,和能够由医生等对反差像的摄影开始的定时手动进行输入操作的定时输入部30中的至少一方。
另外,在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10上还设有:在成为由定时存储部29所存储的反差像的摄影开始的定时的情况下,进行指示以进行反差像的摄影的作为装置控制部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31,根据此CPU31的指示来控制X射线的X射线控制部32,根据此X射线控制部32的控制对X射线管21供给高电压电力的高电压发生部26,根据CPU31的指示来控制C形臂旋转机构23的C形臂旋转机构控制部35,以及根据CPU31的指示来控制床板24的板面的位置的板面滑动升降控制部36。此外,CPU31,还能够在从定时输入部30对反差像的摄影开始的定时进行了输入操作的情况下,进行指示以进行反差像的摄影。
除此以外,在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10上还具备:取入从X射线检测部22的TV摄像机(未图示)输出的图像信号作为2D(二维)图像数据(投影数据)进行收集的2D图像收集部39,将由此2D图像收集部39所收集的2D图像数据显示为2D图像的作为显示部的监视器40,进行在从2D图像收集部39输入的2D图像数据之中取对应的相关投影角度间的2D图像数据的差分的减法处理以生成差分图像的2D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部41,以由2D图像收集部39所收集的2D图像数据为基础进行利用了投影角度信息的3D重构而生成3D图像数据的3D重构部42,以及将由此3D重构部42所生成的3D图像数据存储起来或作为3D图像进行显示的3D工作站43。
图像处理部41将从2D图像收集部39输入的2D图像数据变换成数字信号后进行基础处理。另外,图像处理部41能够存储经过数字变换后的2D图像数据。
3D重构部42将由图像处理部41经过数字变换的屏蔽像及反差像的各2D图像数据分别进行3D重构以生成3D图像数据。另外,3D重构部42将由图像处理部41经过数字变换及基础处理所生成的差分图像的2D图像数据进行3D重构以生成3D图像数据。
3D工作站43将由3D重构部42所生成的各3D图像数据分别进行显示。或者,3D工作站43将由3D重构部42所生成的各3D图像数据之中、至少两个3D图像数据重叠起来进行显示。
此外,还能够如下构成:将来自可发生3D图像数据的X射线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以及SPECT(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等模态的3D图像数据,直接或者经由PACS(Picture 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 System)间接地提供给3D工作站43。
接下来,利用图3所示的流程图就与本发明相关的X射线图像诊断方法进行说明。此外,虽然在下面作为利用3D-DSA的患部采用作为脑血管的动脉及静脉,但是患部并不特别限定于脑血管,另外也不限定于动脉及静脉。另外,就设置了定时存储部29作为定时设定部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在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10的定时存储部29中将包含造影剂(的像)的反差像的摄影开始的定时作为初始设定存储起来(步骤S1)。例如,将包含动脉层及静脉层的反差像的摄影开始的定时分别存储起来。包含动脉层的反差像的摄影开始的定时是将造影剂注入开始时作为基准来推定造影剂遍及动脉全域的定时。另一方面,包含静脉层的反差像的摄影开始的定时是将造影剂注入开始时作为基准来推定造影剂从动脉进入到静脉遍及静脉全域的定时。
接着,患者P被放置在设置于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10的床板26的板面,由医生等设定摄影条件。按照该摄影条件,CPU31对X射线控制部32、C形臂旋转机构控制部35和板面滑动升降控制部36进行控制,并调整X射线管21的输出、借助于C形臂旋转机构23的C形臂28的姿势、床板24的位置,进行3D-DSA摄影。此3D-DSA摄影是指对注入到患者P的造影剂的移动进行追踪,在收集包含患部的反差像的情况下,使摄影系以患者P的体轴中心进行旋转。
图4是用于说明3D-DSA摄影的图。
图4表示从患者P的头部侧观看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10的保持装置的图。一般而言在3D-DSA摄影中,患者P的屏蔽像在前往路径(A方向)、最初的反差像在返回路径(B方向)、第2个反差像在前往路径(A方向)、以后反差像一边在B方向及A方向交互旋转一边进行摄影。
在3D-DSA摄影中,首先进行透视,一边观看监视器40上所显示的透视像一边由医生等使导管伸入到患者P的头部。由图1所示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10的2D图像收集部39(作为屏蔽像收集部)将屏蔽像作为2D图像数据收集起来(步骤S2)。即,在患者P的所需要的部位、例如头部周围一边使C形臂28沿所需要的方向以所需要的角度、例如图4所示的A方向旋转200°(LAO100°位置→RAO100°位置)一边收集头部的2D图像数据。
在利用步骤S2的2D图像数据的收集中,根据CPU31的指示来控制C形臂旋转机构23,在患者P的头部周围一边使C形臂28沿A方向旋转200°(一边使投影角度变化)一边以所需要的角度间隔、例如以1°为间隔反复进行摄影,将所得到的200°的X射线强度分布(200个图案的X射线强度分布)收集起来。所收集到的200个图案的X射线强度分布的数据被作为2D图像显示在监视器40上,同时由图像处理部41变换成数字信号并存储到图像处理部41内。
接着,根据CPU31的指示,经由注射器25从导管的一端将造影剂注入到头部(步骤S3)。
在步骤S3中将造影剂注入到头部后经过所需要的时间,CPU31判断是否成为定时存储部29所存储的、反差像的摄影开始的定时(步骤S4)。例如,CPU31判断是否成为包含动脉层的反差像的摄影开始的定时(步骤S4a)。
在步骤S4的判断为是(Yes),亦即,成为反差像的摄影开始的定时的情况下,通过CPU31自动地开始反差像的摄影,由2D图像收集部39(作为第1反差像收集部)将反差像作为2D图像数据收集起来(步骤S5)。例如,对包含动脉层的反差像进行摄影,由2D图像收集部39将包含动脉层的反差像收集起来(步骤S5a)。即,根据CPU31的指示来控制C形臂旋转机构23,在患者P的头部周围一边使C形臂28沿所需要的方向以所需要的角度、例如图4所示的B方向旋转200°(RAO100°位置→LAO100°位置)一边将包含动脉层的2D图像数据收集起来。此外,步骤S5a对应于“第1反差像收集过程”。
在利用步骤S5的2D图像数据的收集中,一边使C形臂28沿B方向旋转200°一边以所需要的角度间隔、例如1度间隔反复进行摄影,将所得到的200°的X射线强度分布收集起来。所收集到的200个图案的X射线强度分布的数据被作为2D图像显示在监视器40上,同时由图像处理部41变换成数字信号并存储到图像处理部41内。
接下来,判断是否进行步骤S5中所摄影·收集到的患部以外的包含其他患部的反差像的摄影·收集(步骤S6)。例如,判断是否紧接着包含动脉层的反差像的摄影·收集,对包含静脉层的反差像进行摄影·收集(步骤S6a)。
在步骤S6的判断为是,亦即,进行包含其他患部的反差像的摄影·收集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4。例如,在步骤S6a的判断为是,亦即,紧接着包含动脉层的反差像的摄影·收集,对包含静脉层的反差像进行摄影·收集的情况下,CPU31判断是否成为包含静脉层的反差像的摄影开始的定时(步骤S4b)。
在步骤S4b的判断为是,亦即,成为包含静脉层的反差像的摄影开始的定时的情况下,对包含静脉层的反差像进行摄影、由2D图像收集部39(作为第2反差像收集部)将包含静脉层的反差像作为2D图像数据收集起来(步骤S5b)。即,根据CPU31的指示来控制C形臂旋转机构23、在患者P的头部周围一边使C形臂28沿所需要的方向以所需要的角度、例如图4所示的A方向旋转200°(LAO100°位置→RAO100°位置)一边将包含静脉层的2D图像数据收集起来。此外,步骤S5b对应于“第2反差像收集过程”。
另一方面,在步骤S4的判断为否(No),亦即,尚未成为反差像的摄影开始的定时的情况下,进行摄影待机直到成为反差像的摄影开始的定时。
如以上说明那样,若根据图3所示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5a对包含动脉层的第1反差像进行摄影·收集。接下来,从步骤S6a返回到S4b,在步骤S5b对包含静脉层的第2反差像进行摄影·收集。
另一方面,在步骤S6的判断为否,亦即,不进行其他的反差像的摄影·收集的情况下,结束反差像的摄影。
在图像处理部41中,用屏蔽像与反差像进行取对应的相关投影角度间的2D图像数据的差分的减法处理。例如,用在步骤S2所收集的屏蔽像的2D图像数据与在步骤S5a所收集到的包含动脉层的反差像的2D图像数据进行对应的相关投影角度间的减法处理。
另一方面,用在步骤S2所收集的屏蔽像的2D图像数据与在步骤S5b所收集的包含静脉层的反差像的2D图像数据进行对应的相关投影角度间的减法处理。经过减法处理后的处理完毕的2D图像数据被送到3D重构部42。
在3D重构部42中,进行被离散化的重构区域的重构。作为重构方法的一例,例如当示出由Feldkamp等所提案的过滤反向投影(滤波器的逆投影)法,则所得到的200帧的DSA图像通过诸如Sheep & Logan或Ramachandran的适当的卷积滤波器(校正滤波器)进行卷积。
接着,对于卷积结果,在3D重构部42中进行逆投影图像数据的逆投影演算(逆投影处理),由此取得重构图像数据,亦即,3D图像数据。这样经过3D重构而生成的3D图像数据被记录到存储装置(未图示)后3D重构处理完了。
具体而言,在3D重构部42中,对图像处理部41中所存储的屏蔽像、包含动脉层的反差像以及包含静脉层的反差像的各2D图像数据分别进行3D重构后分别生成3D图像数据。另外,在3D重构部42中,对由图像处理部41所生成的屏蔽像与动脉层的反差像的差分图像的2D图像数据,或屏蔽像与静脉层的反差像的差分图像的2D图像数据进行3D重构后分别生成3D图像数据。
另外,在图1所示的X射线检测部22由I.I.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在3D重构部42中进行I.I.的失真校正,在此校正处理后,对DSA图像用与滤波器逆投影法相关的校正滤波器进行卷积。
由3D重构部42所得到的3D图像数据被供给3D工作站43,在3D工作站43的显示器(未图示)上作为3D图像进行显示。
具体而言,在3D工作站43中,对屏蔽像、包含动脉层的反差像以及包含静脉层的反差像的各2D图像数据分别进行3D重构而生成的各3D图像数据,或对差分图像的2D图像数据分别进行3D重构而生成的各3D图像数据被存储起来,或者有选择性地显示出来。在3D工作站43中,由3D重构部42进行3D重构而生成的各3D图像数据分别进行显示。或者,在3D工作站43中,将由3D重构部42进行3D重构而生成的各3D图像数据之中、至少两个3D图像数据重叠起来进行显示。
此外,虽然就在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10中,收集屏蔽像和反差像的各2D图像数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未必一定进行屏蔽像的2D图像数据的收集也无妨。在仅仅对反差像的2D图像数据进行收集的情况下,在3D重构部42中,对图像处理部41中所存储的包含动脉层的反差像以及包含静脉层的反差像的各2D图像数据分别进行3D重构并分别生成3D图像数据。在3D工作站43中,将由3D重构部42所生成的各3D图像数据存储起来或者显示出来。
若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10以及X射线图像诊断方法,则能够用一次造影来收集包含动脉及静脉的反差像,因此能够抑制对于患者的X射线被曝量或对患者的侵袭性。
另外,若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10以及X射线图像诊断方法,则能够用一次造影来收集包含动脉及静脉的反差像,因此能够实现有效率的3D-DSA摄影。
图5是表示与本发明相关的X射线图像诊断方法的变形例的流程图,就设置了定时输入部30作为图1所示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10的定时设定部的情况进行说明。此外,虽然在下面作为利用3D-DSA的患部采用作为脑血管的动脉及静脉,但是患部并不特别限定于脑血管,另外,也不限定于动脉及静脉。
造影剂注入后,造影剂进入患部、例如动脉及静脉的定时因患者及造影剂注入速度等而异。因而,在与本发明相关的X射线图像诊断方法的变形例中,对反差像的诊断开始的定时进行手动输入。
首先,患者(被检测体)P被放置在设置于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10的床板26的板面,由医生等设定摄影条件。按照该摄影条件,CPU31对X射线控制部32、C形臂旋转机构控制部35和板面滑动升降控制部36进行控制,并调整X射线管21的输出、借助于C形臂旋转机构23的C形臂28的姿势、床板24的位置,进行3D-DSA摄影。
在3D-DSA摄影中,首先进行透视,一边观看监视器40上所显示的透视像一边由医生等使导管伸入到患者P的头部。由图1所示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10的2D图像收集部39(作为屏蔽像收集部)将屏蔽像作为2D图像数据收集起来(步骤S2)。即,在患者P的所需要的部位、例如头部周围一边使C形臂28沿所需要的方向以所需要的角度、例如图4所示的A方向旋转200°(LAO100°位置→RAO100°位置)一边收集头部的2D图像数据。所收集到的2D图像数据被作为2D图像显示在监视器40上,同时由图像处理部41变换成数字信号并存储到图像处理部41内。
接着,根据CPU31的指示,经由注射器25从导管的一端将造影剂注入到头部(步骤S3)。
若在步骤S3中造影剂被注入到头部,则在监视器40上显示出透视像(步骤S11)。一边对监视器40上所显示的透视像进行监视,一边由医生等判断造影剂是否已侵入患部。在由医生等判断为造影剂已侵入患部的情况下,从定时输入部30对反差像的摄影开始的定时手动进行输入操作,反差像的摄影开始的定时信号被输入到CPU31。例如,在由医生等判断为造影剂已侵入到作为患部的动脉的情况下,从定时输入部30对包含动脉层的反差像的摄影开始的定时手动进行输入操作,包含动脉层的反差像的摄影开始的定时信号被输入到CPU31。
CPU31判断是否从定时输入部30输入了反差像的摄影开始的定时信号(步骤S12)。例如,CPU31判断是否从定时输入部30输入了包含动脉层的反差像的摄影开始的定时信号(步骤S12a)。
在步骤S12的判断为是,亦即,从定时输入部30输入了反差像的摄影开始的定时信号的情况下,设成为反差像的摄影开始的定时将透视中断。接着,对反差像进行摄影,由2D图像收集部39将反差像作为2D图像数据收集起来(步骤S5)。例如,对包含动脉层的反差像进行摄影,由2D图像收集部39(作为第1反差像收集部)将包含动脉层的反差像收集起来(步骤S5a)。即,根据CPU31的指示来控制C形臂旋转机构23,在患者P的头部周围一边使C形臂28沿所需要的方向以所需要的角度、例如沿B方向旋转200°(RAO100°位置→LAO100°位置)一边将包含动脉层的2D图像数据收集起来。所收集到的2D图像数据被作为2D图像显示在监视器40上,同时由图像处理部41变换成数字信号并存储到图像处理部41内。此外,步骤S5a对应于“第1反差像收集过程”。
接下来,判断是否进行步骤S5中所摄影·收集到的患部以外的包含其他患部的反差像的摄影·收集(步骤S6)。例如,判断是否紧接着包含动脉层的反差像的摄影·收集,对包含静脉层的反差像进行摄影·收集(步骤S6a)。
在步骤S6的判断为是,亦即,进行包含其他患部的反差像的摄影·收集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11。例如,在步骤S6a的判断为是,亦即,紧接着包含动脉层的反差像的摄影·收集,对包含静脉层的反差像进行摄影·收集的情况下,进行透视,并在监视器40上显示透视像(步骤S11)。一边对监视器40上所显示的透视像进行监视,一边由医生等判断造影剂是否已从动脉侵入到静脉。在由医生等判断为造影剂已侵入到静脉的情况下,从定时输入部30将包含静脉层的反差像的摄影开始的定时手动进行输入操作,包含静脉层的反差像的摄影开始的定时信号被输入到CPU31。
CPU31判断是否从定时输入部30输入了包含静脉层的反差像的摄影开始的定时信号(步骤S12b)。
在步骤S12b的判断为是,亦即,从定时输入部30输入了包含静脉层的反差像的摄影开始的定时信号的情况下,设成为包含静脉层的反差像的摄影开始的定时,对包含静脉层的反差像进行摄影,由2D图像收集部39(作为第2反差像收集部)将包含静脉层的反差像作为2D图像数据收集起来(步骤S5b)。即,根据CPU31的指示来控制C形臂旋转机构23、在患者P的头部周围一边使C形臂28沿所需要的方向以所需要的角度、例如沿A方向旋转200°(LAO100°位置→RAO100°位置)一边将包含静脉层的2D图像数据收集起来。此外,步骤S5b对应于“第2反差像收集过程”。
另一方面,在步骤S12的判断为否,亦即,没有从定时输入部30输入反差像的摄影开始的定时信号的情况下,设尚未成为反差像的摄影开始的定时,进行透视,在监视器40上显示透视像(步骤S11)。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若根据图5所示的流程图,则首先,在步骤S5a对包含动脉层的第1反差像进行摄影·收集。接下来,从步骤S6a返回到S11,在步骤S5b对包含静脉层的第2反差像进行收集。
下面,由图像处理部41从屏蔽像和反差像的各2D图像数据生成差分图像的2D图像数据。接着,由3D重构部42对2D图像数据进行3D重构后生成3D图像数据。该3D图像数据被3D工作站43存储起来或者进行显示。
此外,虽然在步骤S11中,将透视像显示在监视器40上,但能够显示透视减法像而不是单纯的透视像的显示。透视减法像是指在步骤S2所得到的屏蔽像与透视像进行减法处理后所得到的2D图像。与显示透视像的情况相比较,在监视器40上显示透视减法图像的情况下就能够提供鲜明的图像,医生等可容易地进行监视作业。
若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10以及X射线图像诊断方法的变形例,则能够用一次造影来收集包含动脉及静脉的反差像,因此能够抑制对于患者的X射线被曝量或对患者的侵袭性。
另外,若根据与本发明相关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10以及X射线图像诊断方法的变形例,则能够用一次造影来收集包含动脉及静脉的反差像,因此能够实现有效率的3D-DSA摄影。
Claims (20)
1.一种X射线图像诊断方法,对被检测体的所需要的部位进行摄影,收集反差像的图像数据并显示·存储上述反差像的图像数据,其中,所述反差像是包含流过患部的造影剂的像的X射线图像,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上述造影剂被注入到上述患部后,成为开始第1反差像的摄影的定时的情况下,对上述所需要的部位进行摄影,收集上述第1反差像的图像数据的第1反差像收集过程;和
在上述第1反差像的图像数据被收集后,成为开始第2反差像的摄影的定时的情况下,对上述所需要的部位进行摄影,收集上述第2反差像的图像数据的第2反差像收集过程。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图像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上述所需要的部位进行摄影,收集屏蔽像的图像数据,其中,所述屏蔽像是不含上述造影剂的像的X射线图像。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X射线图像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上述屏蔽像、上述第1反差像以及上述第2反差像的各图像数据之中的至少一个为基础进行三维重构,并生成三维图像的图像数据。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X射线图像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三维重构图像的图像数据,对上述屏蔽像、上述第1反差像或者上述第2反差像的图像数据分别进行三维重构而得以生成。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X射线图像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三维重构图像的图像数据,对上述屏蔽像与上述第1反差像的差分图像的图像数据、或者上述屏蔽像与上述第2反差像的差分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构而得以生成。
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X射线图像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三维重构图像的图像数据被进行显示。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X射线图像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屏蔽像、上述第1反差像、上述第2反差像、上述屏蔽像与上述第1反差像的差分图像、以及上述屏蔽像与上述第2反差像的差分图像的各图像数据三维重构后的各三维图像的图像数据被分别进行显示。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X射线图像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屏蔽像、上述第1反差像、上述第2反差像、上述屏蔽像与上述第1反差像的差分图像、以及上述屏蔽像与上述第2反差像的差分图像的各图像数据三维重构后的各三维图像的图像数据之中、至少两个图像数据被重叠起来进行显示。
9.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X射线图像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反差像及上述第2反差像的摄影开始的定时预先被分别存储起来,并在这些定时分别开始上述第1反差像及上述第2反差像的摄影。
10.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X射线图像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
分别采用包含上述被检测体的脑血管的动脉层的反差像作为上述第1反差像,采用包含上述脑血管的静脉层的反差像作为上述第2反差像。
11.一种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对被检测体的所需要的部位进行摄影,收集反差像的图像数据并显示·存储上述反差像的图像数据,其中,所述反差像是包含流过患部的造影剂的像的X射线图像,其特征在于,设有:
在成为开始上述反差像的摄影的定时的情况下,进行指示以进行上述反差像的摄影的装置控制部;
在上述造影剂被注入到上述患部后,根据上述装置控制部的指示,收集与上述所需要的部位有关的第1反差像的图像数据的第1反差像收集部;以及
在上述第1反差像的图像数据被收集后,根据上述装置控制部的指示,收集与上述所需要的部位有关的第2反差像的图像数据的第2反差像收集部。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
对上述所需要的部位进行摄影,收集屏蔽像的图像数据的屏蔽像收集部,其中,所述屏蔽像是不含上述造影剂的像的X射线图像。
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
以上述屏蔽像、上述第1反差像以及上述第2反差像的各图像数据之中的至少一个为基础进行三维重构,并生成三维图像的图像数据的三维重构部。
14.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三维重构部,对上述屏蔽像、上述第1反差像或者上述第2反差像的图像数据分别进行三维重构。
15.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生成上述屏蔽像与上述第1反差像的差分图像的图像数据、或者上述屏蔽像与上述第2反差像的差分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部,
上述三维重构部,对上述差分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构。
16.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显示上述三维重构图像的图像数据的显示部。
17.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部,分别显示将上述屏蔽像、上述第1反差像、上述第2反差像、上述屏蔽像与上述第1反差像的差分图像的图像数据、以及上述屏蔽像与上述第2反差像的差分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构而生成的各三维图像的图像数据。
18.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部,重叠显示将上述屏蔽像、上述第1反差像、上述第2反差像、上述屏蔽像与上述第1反差像的差分图像的图像数据、以及上述屏蔽像与上述第2反差像的差分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构而生成的各三维图像的图像数据之中、至少两个图像数据。
19.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
在上述第1反差像及上述第2反差像的摄影开始前进行透视,并显示与上述所需要的部位有关的X射线图像的图像数据的显示部,和对上述第1反差像及上述第2反差像的摄影开始的定时进行输入操作的定时输入部。
20.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
存储上述第1反差像及上述第2反差像的摄影开始的定时的定时存储部,
上述装置控制部,根据上述定时存储部中所存储的定时自动地使上述第1反差像及上述第2反差像的摄影开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184089 | 2004-06-22 | ||
JP2004184089 | 2004-06-22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1135826A Division CN101849833B (zh) | 2004-06-22 | 2005-06-22 | 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及其诊断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23849A true CN1723849A (zh) | 2006-01-25 |
Family
ID=3592357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510079065 Pending CN1723849A (zh) | 2004-06-22 | 2005-06-22 | 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及其诊断方法 |
CN2010101135826A Active CN101849833B (zh) | 2004-06-22 | 2005-06-22 | 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及其诊断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1135826A Active CN101849833B (zh) | 2004-06-22 | 2005-06-22 | 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及其诊断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723849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03930A (zh) * | 2009-02-17 | 2010-08-18 | 通用电气公司 | 放射性成像方法和装置 |
CN101243980B (zh) * | 2006-12-04 | 2010-12-22 | 株式会社东芝 | 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装置和医用图像处理装置 |
CN102037492A (zh) * | 2008-05-23 | 2011-04-27 |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 图像数据处理 |
CN102973288A (zh) * | 2009-02-06 | 2013-03-20 | 株式会社东芝 | X射线图像处理方法 |
CN101422370B (zh) * | 2007-07-18 | 2013-06-26 | 株式会社东芝 | X射线诊断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47360A (en) * | 1995-06-30 | 1997-07-15 | Siemens Corporate Research, Inc. |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for 3D diagnostic imaging |
JP4172753B2 (ja) * | 2002-04-03 | 2008-10-29 | 東芝医用システム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 X線画像撮影装置 |
-
2005
- 2005-06-22 CN CN 200510079065 patent/CN1723849A/zh active Pending
- 2005-06-22 CN CN2010101135826A patent/CN101849833B/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43980B (zh) * | 2006-12-04 | 2010-12-22 | 株式会社东芝 | 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装置和医用图像处理装置 |
CN101422370B (zh) * | 2007-07-18 | 2013-06-26 | 株式会社东芝 | X射线诊断装置 |
CN102037492A (zh) * | 2008-05-23 | 2011-04-27 |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 图像数据处理 |
CN102973288A (zh) * | 2009-02-06 | 2013-03-20 | 株式会社东芝 | X射线图像处理方法 |
CN102973288B (zh) * | 2009-02-06 | 2014-10-22 | 株式会社东芝 | X射线图像处理方法 |
CN101803930A (zh) * | 2009-02-17 | 2010-08-18 | 通用电气公司 | 放射性成像方法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49833B (zh) | 2012-03-21 |
CN101849833A (zh) | 2010-10-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744941B2 (ja) | X線画像診断装置及びその診断支援方法 | |
KR101728046B1 (ko) | 단층 영상 복원 장치 및 그에 따른 단층 영상 복원 방법 | |
CN1781452A (zh) | 用于旋转血管造影的血管造影x射线诊断装置 | |
CN101347338B (zh) | X射线摄影装置 | |
JP5948275B2 (ja) | 放射線撮影装置及び放射線撮影方法、並びに放射線撮影制御プログラム | |
CN102973288B (zh) | X射线图像处理方法 | |
US20100202675A1 (en) | Radiation diagnostic apparatus,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 |
JP5388472B2 (ja) | 制御装置、x線撮影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当該制御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 |
US9414790B2 (en) | Dual-energy cone-beam CT scanning | |
CN1973772A (zh) | 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和医用图像处理方法 | |
CN1853564A (zh) | 射线照相装置和射线照相方法 | |
JP2006136741A (ja) | X線断層撮影装置 | |
KR102097564B1 (ko) | X선 영상 형성 장치 및 방법 | |
CN1723849A (zh) | X射线图像诊断装置及其诊断方法 | |
JP4342274B2 (ja) | X線ct装置 | |
CN1353593A (zh) | X射线摄影装置 | |
JP4568023B2 (ja) | X線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装置 | |
JP2004024598A (ja) | X線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装置 | |
JP2019032211A (ja) | 核医学診断装置 | |
KR101668772B1 (ko) | Ct 촬영장치 및 ct 촬영방법 | |
JP2008125909A (ja) | X線ct装置 | |
JP5148069B2 (ja) | 核医学診断装置及び核医学診断装置の作動方法 | |
JPH0678919A (ja) | 歯科用断層撮影装置 | |
JP2006000222A (ja) | X線ct装置 | |
JP2011083500A (ja) | 放射線撮影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60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