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14209A - 排水承座以及冲水便器 - Google Patents

排水承座以及冲水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14209A
CN1714209A CN 200380103726 CN200380103726A CN1714209A CN 1714209 A CN1714209 A CN 1714209A CN 200380103726 CN200380103726 CN 200380103726 CN 200380103726 A CN200380103726 A CN 200380103726A CN 1714209 A CN1714209 A CN 17142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eam
mentioned
drain socket
closet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38010372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29287C (zh
Inventor
一木智康
小关刚
米田敏文
小林修
川上克博
町田光义
柴田信次
友成弘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t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t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to Ltd filed Critical Tot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142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142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2928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2928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nitary Device For Flush Toil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阻碍由虹吸作用所产生的排水的排出能力,通过使通过了排水弯管内的污物的方向一致,防止配管堵塞的冲水便器或排水承座。本发明的排水承座是连接冲水便器本体(5)的弯管排水路的流出口(7)和配置在冲水便器本体的外部的排水管(2)的排水承座,其特征在于,具有:备有连接在弯管排水路上的流入口和连接在排水管连接的流出口上的排水承座本体(3);设置在排水承座本体的内壁面上,诱发虹吸作用的虹吸诱发部位(11);以及在排水承座本体的虹吸诱发部位的上游从内壁面朝向流路内方延伸地设置的整流板(4)。

Description

排水承座以及冲水便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冲水便器的弯管排水路至冲水便器本体的弯管排水路末端的流出口和便器外部的排水管之间连接配置的排水承座的改良。
背景技术
作为提高冲水便器的污物排出性能的方法,以往一直是利用虹吸作用。作为这种冲水便器,为了诱发虹吸作用,采用了在流出口上形成侧流孔,在该侧流孔的上游侧设置了颈缩的排水承座(例如,参照特开平8-260551号公报(第2-4页,图1))。这种排水承座是通过由上游侧的颈缩部分及流出口的侧流孔的二段作成洗净水的紊流状态而形成水膜,从而使虹吸作用早期发生。
而且,这种排水承座是由上游侧的颈缩部分及流出口的侧流孔的二段作成洗净水的紊流状态而形成水膜,并且,通过减小流路容积而使虹吸作用早期发生。并且,作为提高虹吸终期的浮游污物的吸引排出效率的方法,提出了通过在排水承座的流路内在与地面平行的方向上形成凹凸部,或通过设置与流路不同的贮留室,对流路的洗净水量进行增量调整的方法(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1-279796号公报(第8-9页,图2-5))。
另外,在冲水便器的弯管排水路末端的流出口的位置和便器外部的排水管的位置未整合的情况下,提出了使用流入口和流出口位于偏芯的位置的排水承座。这种排水承座是由弯曲的管状构件和设置在其出口侧端部的水平堰部构成,通过这种水平堰部诱发虹吸作用(例如,参照特开平8-326136号公报(第2页,图2、4))。
但是,在上述的排水承座中,存在形成颈缩的上部的地面和水平的台阶部或者侧流孔成为障碍,污物与其冲突而堵流路,其他的污物不易通过的情况。而且,由于前述台阶部或者侧流孔上面是水平的,所以在排水后污物残存于台阶部上而堆积,而会引起配管的堵塞。
而且,在上述特开平8-260551号公报记载的排水承座中,因为由上游侧的颈缩部分及流出口的侧流孔的二段形成水膜,所以具有虹吸的早期产生和大的虹吸力的效果,但在虹吸的持续方面却不充分,虹吸终期的浮游污物的吸引·排出较弱。而且,存在颈缩部及侧流孔成为障碍,特别是大型的污物不易通过的情况。另一方面,在上述特开2001-279796号公报记载的与地面平行的方向上形成凹凸部的排水承座中,因为凸部的内径比流出口小且其数量多,所以存在这会成为障碍,特别是大型的污物不易通过的情况。另外,在上述特开2001-279796号公报记载的设置与流路不同的其他贮留室的排水承座中,排水承座整体的构造会变得复杂,生产性并不佳。
而且,在上述特开平8-326136号公报记载的排水承座中,能够与冲水便器的流出口和排水管未整合的冲水便器的情况相对应,而且,也可以诱发虹吸作用,但在这种排水承座中,存在污物容易附着在水平堰部上,而且无法顺利地冲走大型的污物的情况。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冲水便器及排水承座,不阻碍由虹吸作用所产生的排水的排出能力,通过使通过排水承座内的污物的方向一致,防止配管堵塞。
而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排水承座,可同时实现延长虹吸的持续时间形成的浮游污物的吸引·排出能力的提高、以及减小污物和内壁的接触阻力形成的大型污物排出能力的提高。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水承座,可以用于冲水便器本体的流出口和排水管未整合的情况,即使大型的污物也可以顺利地通过,污物不易附着于内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冲水便器本体的弯管排水路的流出口和配置在冲水便器本体的外部的排水管的排水承座,其特征在于,具有:备有连接在上述弯管排水路上的流入口和连接在上述排水管上的流出口的排水承座本体;设置在上述排水承座本体的内壁面上,诱发虹吸作用的虹吸诱发部位;以及在上述排水承座本体的虹吸诱发部位的上游从内壁面朝向流路内方延伸地设置的整流板。
而且,虹吸诱发部位可以是设置在排水承座本体的流出口的出口部的附近的颈缩台阶部,或者是设置在排水承座本体上的流路缩小部。
根据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排水承座,通过从内壁面朝向流路内方至少设置1片以上的整流板,与洗净水一起从冲水便器本体的弯管排水路流下的细长的污物与整流板冲突而与洗净水的流动方向一致,并朝排水管排出。
在虹吸式的冲水便器中,为了诱发虹吸,通常是在排水承座内部设置颈缩部分或台阶部,或者形成侧流孔而进行的。颈缩部分、台阶部或侧流孔虽有助于虹吸诱发,但一方面,将成为细长污物或纸团化的卫生纸等通过时的障碍。由于通过在这种可能成为障碍的部分的流路的上游附近设置整流板,可使横向的细长污物的方向与流水方向一致,或使大纸团化的卫生纸被裁断变小,所以颈缩部分或侧流孔不再成为污物通过的障碍。因此,整流板的设置场所优选地在颈缩部分或侧流孔、即所谓诱发虹吸用的部位的上游附近,在这种情况可以发挥最大的效果。
而且,由于与洗净水一起从冲水便器本体的弯管排水路流下的大纸团化的卫生纸与整流板冲突而被裁断变小,所以设置在排水承座内、用于诱发虹吸的颈缩部等不会成为障碍而堵塞,而可迅速朝排水管排出。另一方面,通过设置整流板,与未设置整流板的情况相比,由于可稍稍减小弯管排水路或排水承座内的流路容积,可以早期获得满水状态,使虹吸作用的发生所需要的时间进一步短缩的冲水便器成为可能。
本发明提供一种排水承座还具有设置于流路缩小部的上游侧的流路扩张部,整流板置在该流路扩张部上的排水承座。
而且,本发明中提供一种整流板从流路扩张部以及流路扩张部的内壁面朝向流路内方延伸地设置的排水承座。
在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排水承座中,通过在靠近排水承座的流入口处具有流路扩张部,在靠近流出口处具有流路缩小部,在排水承座的流路扩张部的内壁面上,从内壁面朝向流路内方设置至少1片以上的整流板,从冲水便器本体的弯管排水路流下的洗净水与扩张部和缩小部的内壁以及整流板冲突而引起洗净水的暂时滞溜,获得满水状态并产生虹吸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与不具有流路扩张部或流路缩小部或整流板的排水承座相比,由于可早期产生虹吸作用而是优选的。而且,通过整流板,与洗净水一起从冲水便器本体的弯管排水路流下的细长污物与整流板冲突而与洗净水的流动方向一致,可不堵塞流路地朝排水管排出。而且,由于与洗净水一起从冲水便器本体的弯管排水路流下的纸团化的卫生纸与整流板冲突而被裁断变小,所以可不堵塞流路地朝排水管排出。另外,通过使靠近排水承座的流出口处从扩张部的内径到与排水管的内径之间为通过连续倾斜连接的流路缩小部,所以污物不会残存在现有技术的侧流孔部或颈缩部所见的水平的台阶部上而堆积,从而是优选的。
本发明中,优选地是整流板设置2片至16片的范围之内的数量。
本发明中,优选地是整流板的从其内壁面朝向流路内方的长度在设有整流板的部分的流路内壁的内径(直径)为D1,排水承座的流出口的内径(直径)为D2时是1mm以上,(D1-D2)/2mm以下。
本发明中,优选地是整流板具有2mm以上、40mm以下的厚度。
本发明中,优选地是整流板设计成从其流路内方侧的前端部的最少流路的距离是10mm以上、100mm以下。
本发明中,优选地是排水承座本体是在流路扩张部和上述流路缩小部的边界部分割的结构。
本发明中,优选地是排水承座本体在流路缩小部和流出口之间的部分的距离为L、内径为D时具有L>D的关系。
本发明中,优选地是排水承座本体具有收容设置在其流入口上的弯管排水路的流出口的便器弯管部,以及设置在其流出口上、插入排水管的排水管弯管部。而且,排水承座在流路缩小部和流出口之间具有沿横向只延伸预定长度的横管部。通过便器弯管部和排水管弯管部之间由横管部连接,在换新已设的冲水便器本体的情况下,即使地面的排水管的位置与新的冲水便器本体的弯管排出路的流出口的位置偏离,也能够无需地面的排水管周围的工事地设置新的便器,所以是合适的。
而且,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述本发明的排水承座与冲水便器本体一体构成的冲水便器。
在虹吸式的冲水便器中,为了诱发虹吸,通常在弯管排水路的出口附近设置颈缩部分或台阶部,或者形成侧流孔来进行。颈缩部分、台阶部或侧流孔虽有助于诱发虹吸,但将成为细长污物或纸团化的卫生纸等通过时的障碍。通过在这种可能成为障碍的部分的流路的上游附近设置整流板,可使横向的细长污物的方向与流水方向一致,可将纸大团化的卫生纸裁断变小,所以颈缩部分或侧流孔不会成为污物通过的障碍。因此,整流板的设置场所优选地是在颈缩部分或侧流孔、即所谓诱发虹吸用的部位的上游附近,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发挥最大的效果。
而且,由于与洗净水一起从冲水便器的弯管排水路流下的大纸团化的卫生纸与整流板冲突而被裁断变小,所以设置在弯管排水路的出口附近的供诱发虹吸用的颈缩部等不会成为障碍而堵塞,可迅速地向排水管排出。另一方面,通过设置整流板,与未设置整流板的情况相比,由于可以稍稍减小弯管排水路或排水承座内的流路容积,可以可早期获得满水状态,使虹吸作用所需要的发生时间进一步短缩的冲水便器成为可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冲水便器本体的弯管排水路的流出口和配置在冲水便器的外部的排水管的排水承座,其特征在于,具有:备有连接在弯管排水路上的流入口和连接在排水管上的流出口的排水承座本体;设置在排水承座本体的流路内的流路缩小部;以及设置在该流路缩小部的下流侧,在流水方向上连续的导引槽,排水承座本体内的流路均具有弯管排水路的流出口的内径以上的内径。
在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排水承座中,在洗净行程的初期阶段从流入口流出的洗净水与流路内的流路缩小部冲突,洗净水的大部分向流路内方飞散而形成水膜,从而诱发虹吸。从洗净行程的初期至中期,由于洗净水量多,所以由流路缩小部诱发的虹吸作用会持续,洗净水不通过导引槽而从排水承座的流出口排出。洗净过程的终期,从排水承座的流路流下的洗净水量减少,流路缩小部的虹吸诱发无法产生。此时,由于减少的洗净水沿着流路内壁流下,所以通过在流路缩小部的下流侧设置至少1个以上的导引槽,洗净水将流入该导引槽并从槽中流下。而且槽中的洗净水与设置在槽的末端的台阶部冲突而向流路内方飞散,而在导引槽的末端附近诱发虹吸。这样一来,从洗净过程的中期至终期,通过延长虹吸的持续时间,特别是因为浮游污物排出能力的提高,所以效果最佳。
另外,大型的污物、例如大纸团化的卫生纸等通过设有导引槽的流路时,在导引槽内,大型的污物不会接触,所以污物和内壁的接触面积减小,从而可以减少摩擦阻力,防止因摩擦阻力过大而造成污物的堵塞。在本发明的排水承座中,排水承座本体内的流路均具有弯管排水路的流出口的内径以上的内径,即,由于流路内不存在小于流出口的内径的部分,所以即使是流路缩小部,也不会成为妨碍污物通过的要因,与由导引槽的污物和内壁的摩擦阻力减少的效果相辅,可非常顺利实现大型污物的排出。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流路缩小部的上游侧还具有流路扩张部的排水承座。
在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排水承座中,在洗净行程的初期阶段从流入口流出的洗净水与流路内的流路缩小部冲突,洗净水的大部分向流路内方飞散而形成水膜,从而诱发虹吸。从洗净行程的初期至中期,由于洗净水量多,所以由流路缩小部诱发的虹吸作用会持续,洗净水不通过导引槽而从排水承座的流出口排出。从洗净过程的中期至终期,从排水承座流下的洗净水量渐渐地减少,但由于在流路缩小部的上游侧具有流路扩张部,所以若洗净水量减少,则沿着流路扩张部的内壁流下而产生迟延效果。因此,与无流路扩张部的情况相比,即使存在若干的水量减少也可由流路缩小部使虹吸持续。在洗净过程的终期,从排水承座的流路流下的洗净水量减少,流路缩小部的虹吸诱发无法产生。此时,由于减少的洗净水几乎全部沿着流路内壁流下,所以通过在流路缩小部的下流侧设置至少1个以上的导引槽,洗净水流入该导引槽并从槽中流下。而且槽中的洗净水与设置于槽的末端的台阶部冲突而向流路内方飞散,而在导引槽的末端附近诱发虹吸。这样一来,从洗净过程的中期至终期,通过延长虹吸的持续时间,特别是因为浮游污物排出能力的提高,所以效果最佳。
另外,大型的污物、例如大纸团化的卫生纸等通过设有导引槽的流路时,在导引槽内,由于大型的污物不会接触,所以污物与内壁的接触面积减小,可以减少摩擦阻力,可防止因摩擦阻力过大造成的污物堵塞。在本发明的排水承座中,排水承座本体内的流路均具有弯管排水路的流出口的内径以上的内径,即,由于流路内不存在小于流出口的内径的部分,所以即使是流路缩小部,也不会成为妨碍污物通过的要因,与由导引槽的污物和内壁的摩擦阻力减少的效果相辅,可非常顺利地实现大型污物的排出。
本发明中,导引槽优选地是将流路缩小部的一部分切开形成的。根据这种结构,由于可以将洗净过程的终期的较少洗净水量确实向导引槽导引,所以通过向上述导引槽流下的洗净水的作用效果,从洗净过程的中期至终期,可延长虹吸的持续时间。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还具有设置在流路缩小部以及其上游侧的内壁面上,朝向流路内方延伸的整流板。
在排水承座的流路内具有流路缩小部,并且,在流路缩小部的下流侧设置有在流水方向上连续的至少1个以上的导引槽,排水承座本体内的流路均具有弯管排水路的流出口的内径以上的内径的排水承座中,通过在流路缩小部及其上游侧的内壁面上,朝向流路内方地设置至少1枚以上的整流板,与洗净水一起流下的细长污物与整流板冲突而与洗净水的流动方向一致,由于大纸团化的卫生纸与整流板冲突而被裁断变小,所以不会因流路缩小部而妨害污物的移动,使污物可非常顺利地排出,所以是优选的。
本发明中,对于具有排水承座的流路内的流路缩小部、以及流路缩小部上游的流路扩张部,并且,在流路缩小部的下流侧设置有在流水方向连续上的至少1个以上的导引槽,排水承座本体内的流路均具有弯管排水路的流出口的内径以上的内径的排水承座,优选地具有设置在流路扩张部以及流路缩小部的内壁面上的朝向流路内方延伸整流板。
通过在流路扩张部以及流路缩小部的内壁面上,朝向流路内方地设置至少1片以上的整流板,与洗净水一起流下的细长污物与整流板冲突而与洗净水的流动方向一致,由于大纸团化的卫生纸与整流板冲突而被裁断变小,所以不会因流路缩小部而妨害污物的移动,使污物可非常顺利地排出,所以是优选的。
本发明中,优选地是整流板设置2片至16片的范围之内的数量。
本发明中,优选地是导引槽的深度是1mm以上、15mm以下。
本发明中,优选地是导引槽的宽度是2mm以上、30mm以下。
本发明中,优选地是导引槽是在流路内方侧的前端以5mm以上、100mm以下的间隔形成。
本发明中,优选地是排水承座本体是在流路缩小部和导引槽的边界部分割的结构。
本发明中,优选地是排水承座本体在流路缩小部和流出口之间的设有导引槽的部分的距离为L、内径为D时具有L>D的关系。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于配置成连接冲水便器本体的弯管排水路末端的流出口和中心位置于相对于该流出口的中心偏芯的位置上的冲水便器的排水管的排水承座,其特征在于,具有:与弯管排水路末端的流出口连接的排水承座的流入口;随着朝向该排水承座的流入口的下流侧内径扩张的流路扩张部;从该流路扩张部的内壁向内方延伸的偏向板;在流路扩张部的下流端至少朝偏芯方向的相反一侧延伸地形成的虹吸诱发棚;以及从流路扩张部的下流端延伸,并且末端连接在排水管上的弯曲管。
根据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排水承座,通过在流路扩张部的内壁上设置偏向板,即使冲水便器本体的弯管排水路末端的流出口是相对于排水管偏芯的情况,也可以使大型的污物顺利地通过。
从冲水便器本体的弯管排水路末端的流出口流出的洗净水通过排水承座的流入口流入本发明的排水承座内,进而流入流路扩张部。洗净水接触流路扩张部的下流端的虹吸诱发棚而溅起,在流路扩张部附近形成水膜并引起虹吸作用。冲水便器本体的便盆中的污物及洗净水由虹吸作用所吸引而被引入排水承座。流入排水承座的流路扩张部的污物沿着设置于流路扩张部的内壁上的偏向板的边缘被导引,并且顺利地导引至与流路扩张部连通的弯曲管,排出到排水管。另一方面,与污物一起流入排水承座的洗净水流入包含偏向板之间的部分的流路扩张部整体而充满流路扩张部,并持续预定期间的虹吸作用。
本发明中,优选地是偏向板只形成在流路扩张部的偏芯方向的相反一侧的内壁上。
根据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排水承座,由于流入于流路扩张部的污物是通过形成在流路扩张部的偏芯方向的相反一侧的内壁的偏向板朝偏芯方向导引,并且在偏芯方向一侧的内壁上未形成有偏向板,所以可以加宽可让污物通过的流路截面积。
本发明中,优选地是偏向板距虹吸诱发棚隔开间隔地形成。
根据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排水承座,由于流入排水承座而接触虹吸诱发棚的洗净水不只在半径方向上,还通过偏向板和虹吸诱发棚之间的空间在圆周方向上也溅起,所以洗净水开始流入排水承座之后,可以迅速引起虹吸作用。
另外,本发明中,优选地是偏向板是大致三角形的形状,该三角形的第1边结合在流路扩张部的内壁上,第2边朝向大致水平方向,第3边朝向其延长线大致与弯曲管的偏芯方向的相反一侧的内壁相接,在第2边和第3边之间的顶点形成预定大小的圆弧。
根据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排水承座,由于流入于排水承座的污物被导引至偏向板的第3边而朝下方滑落,并原封不动地沿着弯曲管的内壁移动,所以可以使污物顺利地通过。而且,由于在偏向板的第2边和第3边之间的顶点形成预定大小的圆弧,所以可以防止偏向板钩住污物而阻碍污物的流动。
而且,本发明中,优选地是偏向板和虹吸诱发棚之间的间隙是5至15mm。
另外,本发明中,优选地是虹吸诱发棚形成其宽度在中央最宽,随着朝向偏芯的方向渐渐地变窄。
根据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排水承座,由于虹吸诱发棚在上方的存在有偏向板的部分宽度较宽,随着接近无偏向板的部分,其宽度渐渐变窄,所以可以防止污物附着在虹吸诱发棚上,有效地诱发虹吸作用。
而且,本发明中,优选地是偏向板延伸至虹吸诱发棚内侧为止。
根据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排水承座,由于被偏向板导引而滑落的污物通过虹吸诱发棚之后而流落,所以可以防止污物附着在虹吸诱发棚上。
另外,本发明中,优选地是弯曲管是其下流侧的端部由直管构成。
根据上述的结构本发明的排水承座,由于是插入于便器外部的排水管的弯曲管的流出口侧的端部由直管构成的结构,所以即使在排水管从地面突出的情况下,也可不与排水管干涉地将弯曲管插入排水管。
而且,本发明中,优选地是还具有在应设置冲水便器的地面上支撑弯曲管的连接用凸缘部,在将连接用凸缘部载置于地面上时,弯曲管的下流侧的前端位于地面之上。
根据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排水承座,由于弯曲管的流出口侧的前端不会突出到连接用凸缘部的下端面之下,所以可将排水承座直立地设置在地面上,防止弯曲管前端的破损。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和冲水便器本体以及排水管的连接构造的纵向剖视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a)是横向剖视图,(b)是纵向剖视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a)是横向剖视图,(b)是纵向剖视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a)是横向剖视图,(b)是纵向剖视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a)是横向剖视图,(b)是纵向剖视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第5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a)是横向剖视图,(b)是纵向剖视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第6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的纵向剖视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第7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和冲水便器本体以及排水管的连接构造的纵向剖视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第7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a)是A-A向剖视图,(b)是纵向剖视图,(c)是B-B向剖视图。
图10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第7实施方式的洗净时从排水承座的排出口流出的水量和时间的关系的图。
图11为表示本发明第8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a)是A-A向剖视图,(b)是纵向剖视图,(c)是B-B向剖视图。
图12为表示本发明第9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a)是A-A向剖视图,(b)是纵向剖视图,(c)是B-B向剖视图。
图13为表示将本发明第10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安装于冲水便器本体上的样子的剖视图。
图14为表示本发明第10的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a)是a-a向半剖视图,(b)是纵向剖视图。
图15为表示将本发明第11的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安装于冲水便器本体上的样子的剖视图。
图16为表示本发明第11的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a)是a-a向半剖视图,(b)是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为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和冲水便器本体以及排水管的连接构造的纵向剖视图,图2为将与图1的排水承座部的排水管的连接构造部分切开的主要部分放大后的图。
在图1中,排水管2从设置于地面1上的孔1a立起。在该排水管2上,水密封地固定有排水承座本体3,该排水承座本体3水密封地固定在设置于地面1上的冲水便器本体5的弯管排水路6的流出口7上。另外,排水承座本体3和排水管2的连接是通过排水承座的连接部3a进行的。在连接部3a上形成具有多个内外直径的部位,能够对应于排水管2外径的不同。而且,排水承座本体3通过密封垫20与弯管排水路6水密封地固定。排水承座因为有制造的误差或直径的稍许不同,所以加大排水承座本体3的流入口内径,通过密封垫20吸收其误差。
排水承座和排水管是嵌合排水承座的外周面和排水管的内周面而连接使用的。而且,排水管通常是从地面以一定的长度立起设置。连接时成为排水承座的流出口附近被埋在排水管中的形式,所以在具有流路扩张部至流路缩小部的排水承座中,排水管的前端和流路缩小部的外壁面抵接,可能会造成连接时的障碍。因此,通过在流路缩小部和排水承座的流出口之间的部分的距离为L,内径为D时使L>D,就可以防止排水管和流路缩小部的干涉。
如图2(a)和(b)所示,在排水承座本体3的流路内,形成有从流入口8朝向流出口12流路的内径渐渐变大的流路扩张部10、以及与其连续且朝向流水方向流路的内径渐渐变小的流路缩小部11。而且,在前述流路扩张部10的流路内,从壁面朝向流路内方设有多个整流板4。另外,作为与冲水便器本体侧的弯管排水路的连接部的流入口8和作为与排水管2的连接部的流出口12因为内径分别不同,所以成为在排水承座本体3的流路内形成台阶部9而可吸收前述内径的不同的构造。而且,若流入口和排出的口的内径满足由JIS规格(JIS-A5207)决定的排水路内径(例如,在虹吸喷水式便器中,直径为53mm的木制球可完全通过)的话,相同直径也无问题。而且,由于台阶部9未配置成对流路缩径,所以污物不会堆积于台阶部上。
通过使整流板的数量为2片以上,当洗净水通过时,能够更有效地使污物的方向一致或裁断卫生纸。而且,若整流板的数量超过16片,则整流板彼此的间隔过小,污物反而容易堵塞或残存于其间容易堆积,因此不适合。
而且,整流板是从流路的内壁面朝向内方的长度越大效果越大,但若小于1mm,则因为过小而无法获得使污物的方向一致或裁断卫生纸的效果。另一方面,在设有整流板的部分上,若水平方向的整流板的间隔小于排出口的内径D2,则结果流路过窄而担心会有堵塞的发生。因此,整流板的朝向流路内方的长度优选地是使设有整流板的部分的流路内壁的内径为D1时在1mm以上、(D1-D2)/2mm以下。
另外,若整流板的厚度小于2mm,则不仅整流板本身不能承受洗净水及污物通过时的冲击,而且也无法获得排水承座和内壁之间的安装强度,所以也不适合。而且,若整流板的厚度超过40mm,则整流板彼此的间隔过小,反而容易堵塞污物或残存于其间容易堆积,所以不适合。因此,通过使整流板的厚度在2mm以上、40mm以下,可获得同时满足上述问题的消除和通过减小流路容积形成的早期发生虹吸两种效果的排水承座。因此,整流板的厚度在2mm以上、40mm以下为好,在2mm以上、30mm以下更好,在3mm以上、20mm以下最好。
而且,通过使整流板的流路内方的前端彼此的间隔为100mm以下,当洗净水通过时,能够更有效地使污物的方向一致或裁断卫生纸。而且,若整流板的流路内方的前端彼此的间隔小于10mm,则整流板彼此的间隔过小,反而容易堵塞污物或残存于其间容易堆积,所以不适合。
从流入口8流下的洗净水沿着流路扩张部10的内壁流下,并在流路缩小部11,强力地飞散至流路内方而在流路内产生紊流状态,形成水膜,使弯管排水路内成为满水状态,诱发虹吸作用。作为诱发这种虹吸作用的方法,可通过缩小管径,形成突起那样的台阶部,或如现有技术那样形成侧流孔容易地达到。在本实施方式中,流路缩小部11成为虹吸诱发部位。
而且,如上所述,通过在排水承座本体3的流路内设置整流板4,与未设置整流板4的情况相比,排水承座本体3内的流路容积稍稍减小。而且,从流入口8流下的洗净水与整流板冲突,向流路内方飞散而发生紊流。通过前述整流板4所产生的紊流状态的发生和流路容积减小的双方的效果,可以早期获得满水状态,能够短缩虹吸作用的发生所需要时间。另外,从流入口8流下的细长污物与整流板4冲突而使其朝向与洗净水的流动方向一致,从流入口8流下的大纸团的卫生纸与整流板4冲突而被裁断变小,不会堵住流路而从流出口12朝外排出。另外,整流板4既可以是其壁面侧的厚度较大,随着朝向流路内方而厚度变小的锥状,也可以是矩形状。另外,整流板4的安装角度相对于流路壁面既可以是垂直的,也可以是倾斜的。
而且,通过在排水承座本体3的流路内形成流路直径从流入口8朝向流出口12渐渐变大的流路扩张部10,从流入口8流下的洗净水首先与流路扩张部10的内壁冲突而引起洗净水的暂时滞溜。进而,通过接着前述流路扩张部10形成内径在流水方向上渐渐变小的流路缩小部11,如上所述,通过了流路扩张部10的洗净水与流路缩小部11的内壁冲突、向流路内方飞散而产生紊流状态。通过流路扩张部10所产生的洗净水的暂时滞溜和由流路缩小部11所产生的紊流状态两者的效果,可以早期获得满水状态,能够短缩虹吸作用的发生所需要的时间。而且,通过使前述流路缩小部11具有负的梯度,污物不会残存在内壁上而堆积。另外,通过在流路扩张部10形成缓和的倾斜,洗净水可以沿着内壁流下,洗净水暂时滞溜在由流路扩张部10和流路缩小部11构成的空间中,并可使洗净水有效地从流路缩小部11朝配管内方飞散。而且,通过使整流板4从流路扩张部10的起始点开始形成,可以防止污物向扩张部流动,所以是优选的。另外,虽未图示,但可以是可由前述流路扩张部10和流路缩小部11的边界部分离排水承座的上半部和排水承座的下半部的分割构造。
通过流路扩张部和流路缩小部的边界部为分割构造,即,为分离或可分解的构造,预先准备多个可与冲水便器本体的弯管排水路的流出口径或距流出口的地面的高度相对应的排水承座上半部,并预先准备多个可与地面的排水管的口径相对应的排水承座下半部,则可根据冲水便器本体的弯管排水路和地面的排水管的规格适当选择而构成一体的排水承座,所以是优选的。而且,由于在内部产生了异常的情况下可进行分解而调查原因,所以是优选的。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组合了冲水便器本体和排水承座,但是也可以构成排水承座和冲水便器本体形成一体的冲水便器。
图3为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的图。如图3(a)和(b)所示,在排水承座本体3的流路内形成有流路的内径从流入口8朝向流出口12渐渐变大的流路扩张部10、和与其连续且流路的内径朝向流水方向渐渐变小的流路缩小部11。而且,在前述流路扩张部10的流路内,从壁面朝向流路内方设有多个整流板4。与图1和图2的整流板4相比,本实施方式的整流板4具有厚度变大的特征。另外,作为冲水便器本体侧的弯管排水路的连接部的流入口8和作为朝向排水管的连接部的流出口12由于各自的内径不同,所以是在排水承座本体3的流路内形成台阶部9而可吸收前述内径的不同的结构。
对于整流板4具有的作用效果,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本实施方式的整流板4,其设置数虽减少,但是其厚度变大,在强度上是有利的,即使减少整流板的数量也可以具有同等的效果。而且,对于流路扩张部10和流路缩小部12具有的基本的作用效果,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另外,虽未图示,但可以是由前述流路扩张部10和流路缩小部11的边界部分离排水承座的上半部和排水承座的下半部的构造。
图4为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的图。如图4(a)和(b)所示,在排水承座本体3的流路内形成有流路的内径从流入口8朝向流出口12渐渐变大的流路扩张部10、和与其连续且流路的内径朝向流水方向渐渐变小的流路缩小部11。而且,在从前述流路扩张部10到流路缩小部11的流路内,从壁面朝向流路内方设有多个整流板4。另外,作为冲水便器本体侧的弯管排水路的连接部的流入口8和作为朝向排水管的连接部的流出口12由于各自的内径不同,所以是在排水承座本体3的流路内形成台阶部9而可吸收前述内径的不同的结构。
对于整流板4具有的作用效果,与第1和第2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但本实施方式的整流板4比第1实施方式的长,为不只横跨流路扩张部10,也横跨流路缩小部11的构造。由于为这种构造,通过整流板4更容易使污物的朝向一致,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更不易引起污物残存在流路缩小部11的内壁上而堆积。而且,对于流路扩张部10和流路缩小部11具有的基本的作用效果,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
图5为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的图。如图5(a)和(b)所示,作为冲水便器本体的弯管排水路的连接部的流入口8和作为朝向排水管的连接部的流出口12由于各自的内径不同,所以是在排水承座本体3的流入口8附近形成台阶部9且在流出口12附近也形成颈缩台阶部13而可吸收前述内径的不同的构造。另外,颈缩台阶部13作为虹吸诱发部位发挥功能,从流入口8流下的洗净水与前述台阶部13冲突,洗净水向流路内方飞散,在流路内形成水膜。另外,在前述颈缩台阶部13的附近,从壁面朝向流路内方设有多个整流板4。
对于整流板4具有的基本的作用效果,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通过为颈缩台阶部13和整流板4相互接触的构造,污物不会残存在颈缩台阶部13上而堆积。
图6为表示本发明第5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的图。如图6(a)及(b)所示,作为冲水便器本体的弯管排水路的连接部的流入口8和作为朝向排水管的连接部的流出口12由于各自的内径和直径的水平方向的中心分别不同,所以是在排水承座本体3的流入口8附近形成台阶部9而可吸收前述内径的不同,在流出口12附近形成颈缩台阶部13而可吸收前述直径的水平方向的中心的不同的构造。而且,颈缩台阶部13作为虹吸诱发部位发挥功能,从流入口8流下的洗净水与前述台阶部13冲突,洗净水向流路内方飞散,在流路内形成水膜。
对于整流板4具有的基本的作用效果,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通过为颈缩台阶部13和整流板4相互接触的构造,污物不会残存在颈缩台阶部13上而堆积。
图7为表示本发明第6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的图。如图7所示,在便器承座部14的流路内形成有从流入口8起、流路的内径在流水方向上渐渐变大的流路扩张部10、和与其连续且流路的内径在流水方向上渐渐变小的流路缩小部11。而且,在前述流路扩张部10的流路内,从壁面朝向流路内方设有多个整流板4。另外,作为冲水便器本体侧的弯管排水路的连接部的流入口8和横管部17至排水管承座部15的流出口16由于各自的内径不同,所以在便器承座部本体14的流路内形成台阶部9而可吸收前述内径的不同。
对于便器承座部14内的整流板4具有的作用效果,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对于流路扩张部10和流路缩小部11具有的作用效果,也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使便器承座部14的下流部的流路与地面水平地设置横管部17,进而在其前端通过设置排水管承座部的3个零件的结构,将已设的冲水便器本体换新的情况时,即使地面的排水管的位置与前述新的冲水便器本体的弯管排水路末端的流出口的位置偏离,也可无需进行地面的排水管周围的施工地设置新的便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整流板的形成部位是与诱发虹吸作用的部位大致相同位置的上游侧的上游附近,但是整流板的最下端(最下流侧)和虹吸作用诱发部位既可以是离开的,也可以是位于下流侧,即,只要是配置成从流入口流下的洗净水的水势不会受污物等阻碍地与虹吸诱发部位冲突即可。
图8为表示本发明第7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和冲水便器以及排水管的连接构造的纵向剖视图,图9是将与图8的排水承座部的排水管的连接构造部分剖开的主要部分放大后的图。
图8中,排水管2从设置于地面1上的孔1a立起。这种排水管2与设置于地面1上的冲水便器本体5的弯管排水路6的流出口7和排水承座本体3水密封地固定。另外,排水承座本体3和排水管2的连接是通过排水承座的连接部3a进行的。在连接部3a上形成具有多个内外径的部位,以对应于排水管2的外径的不同。而且,排水承座本体3通过密封垫20与弯管排水路5水密封地固定。排水承座因为有制造的误差或直径上的一些不同,将排水承座本体3的流入口内径加大,通过密封垫20吸收其误差。
如图9(a)、(b)和(c)所示,在排水承座本体3的流路内形成有流路的内径从流入口8朝向流出口12渐渐变大的流路扩张部10、以及与其连续并且流路的内径朝向流水方向渐渐变小的流路缩小部11。而且,在前述流路扩张部10的流路内,从壁面朝向流路内方设有多个的整流板4。而且,作为冲水便器本体侧的弯管排水路的连接部的流入口8和作为朝向排水管2的连接部的流出口12各自的内径不同,所以在排水承座本体3的流路内形成台阶部9而可吸收前述内径的不同,另外,在流路缩小部11的下流侧设置有在流水方向上连续的1个导引槽18。导引槽18是将前述缩小部11的一部分切开,成为到达导引槽18的末端的台阶部3b的深度为7mm,长度为67mm的槽。深度、长度设定成使后述虹吸结束时的少量的流水从末端部飞散,诱发虹吸作用,例如,深度1mm~14mm,长度55mm~100mm即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的整个流路中不存在小于流出12的内径的部分。而且,若流入口和排出口的内径满足由JIS规格(JIS-A5207)决定的排水路内径(例如,在虹吸喷水式便器中,直径53mm的木制球可完全通过)的话,相同直径也无问题。而且,由于台阶部9未配置成流路缩径的样子,所以污物不会堆积于台阶部上。
在洗净过程的终期,从排水承座的流路流下的洗净水量减少,洗净水流入导引槽中流下。此时,由于使导引槽的数量为2个以上,所以从槽中流下的洗净水量增多,与设置在槽的末端的台阶部冲突而向流路内方飞散的洗净水量也增多。其结果,可更有效地在导引槽的末端附近诱发虹吸。而且,由于大的污物和内壁的接触面积减小而可以减少摩擦阻力,可防止因摩擦阻力过大所产生的污物的堵塞的效果增大。另一方面,若导引槽的数量超过16个,则设置导引槽的流路部分的容积增加过大,为了引起虹吸而需要大量的洗净水,无法发挥为了以少量的洗净水引起虹吸诱发而设置的导引槽原本具有的效果,所以不适合。因此,导引槽的数量优选地是2个以上、16个以下。而且,在切开流路缩小部的一部分而设置导引槽的情况下,由于设置多个导引槽将降低流路缩小部的虹吸诱发作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为6个以下。
而且,若导引槽自内壁面的深度小于1mm,则几乎无法获得导引槽下端的洗净水的飞散,无法诱发虹吸,所以不适合。而且,若导引槽的深度超过15mm,则设在导引槽的流路部分的容积增加过大,为了引起虹吸而需要大量的洗净水,无法发挥为了以少量的洗净水引起虹吸诱发而设置的导引槽原本具有的效果,所以不适合。因此,导引槽自内壁面的深度优选地是1mm以上、15mm以下。
若导引槽的宽度小于2mm,则沿着内壁从上游流下的洗净水不易进入槽内,导引槽下端的洗净水的飞散也减少,其结果将无法诱发虹吸,所以不适合。而且,如导引槽的宽度超过30mm,则导引槽宽度的中央附近多与污物接触,无法获得由减少导引槽的接触面积所产生的摩擦阻力的减小效果,所以不适合。因此,导引槽的宽度优选地是2mm以上、30mm以下。
如上所述,通过在排水承座本体3的流路内设置整流板4,与洗净水一起从流入口8流下的细长污物与整流板4冲突而使其方向与流水方向一致,从流入口8流下的大纸团化的卫生纸与整流板4冲突而被裁断或使形状崩溃,污物不易卡在流路缩小部11上,所以不会一起堵住流路地向下流侧移动。另外,整流板4既可以形成其壁面侧的厚度较大,随着朝向流路内方厚度渐小的锥状,也可以形成矩形状。另外,整流板4的安装角度相对于流路壁面既可以是垂直的,也可以是倾斜的,通过了流路缩小部11的污物虽是朝向流出口12移动,但是在导引槽18内不与大型的污物接触,污物和内壁的接触面积减小,所以可以减小摩擦阻力,可防止以往因摩擦阻力变大所发生的大型污物的堵塞。在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中,由于在流路内不存在小于流出口12的内径的部分,所以即使是流路缩小部11,也不会成为妨碍污物通过的主要原因,与由导引槽18所产生的减小污物和内壁的摩擦阻力的效果相辅,可实现非常顺利的污物排出。
而且,在排水承座本体3的流路内形成有流路的内径从流入口8朝向流出口12渐渐变大的流路扩张部10,从洗净过程的初期到中期从流入口8流下的洗净水首先与流路扩张部10的内壁冲突而引起洗净水的暂时滞溜。另外,与前述流路扩张部10连续形成内径在流水方向上渐渐变小的流路缩小部11,通过了流路扩张部10的洗净水与流路缩小部11的内壁冲突而向流路内方飞散,产生紊流状态。通过流路扩张部10所产生的洗净水的暂时滞溜和由流路缩小部11所产生的紊流状态两者的效果,可以早期获得满水状态,能够缩短虹吸作用的发生所需要的时间。而且,通过使前述流路缩小部11具有负的梯度,污物不会残存在内壁上而堆积。在洗净过程的终期,洗净水量进一步减少而无法进行流路缩小部11的虹吸诱发。但是,由于减少的洗净水几乎全部沿着流路内壁流下,所以通过在流路缩小部11的下流侧设置导引槽18,洗净水流入导引槽18中并从槽中流下。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切开缩小部的一部分而将沿着流路的内壁面流下的洗净水直接向导引槽18导引,所以是优选的方式。而且,槽中的洗净水与设置于导引槽18的末端的台阶部3b冲突而向流路内方飞散,在导引槽18的末端附近诱发的虹吸,可以延长虹吸持续时间。另外,虽未图示,但可以是由在前述流路缩小部11和导引槽18的边界部分离排水承座的上半部和排水承座的下半部的分割构造。
通过使排水承座分割成流路缩小部和导引槽的边界部的构造,即,可分离或可分解的构造,若预先准备多个与冲水便器本体的弯管排水路的流出口径或距地面的高度相对应的排水承座上半部,并预先准备多个与地面的排水管的口径相对应的排水承座下半部,则可通过根据冲水便器本体的弯管排水路和地面的排水管的规格而适当选择而构成一体的排水承座,所以是优选的。而且,在内部产生了异常的情况下,由于可分解调查原因,所以是优选的。
图10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第7实施方式的洗净时从排水承座的排出口流出的水量和时间的关系的图。作为比较例,采用除了未形成导引槽以外,与第7实施方式具有同样构造的排水承座。在洗净过程的初期阶段(图10中时间t0~t1),从流入口8流下的洗净水与流路内的流路缩小部11冲突,洗净水的大部分向流路内方飞散,形成水膜而诱发虹吸。由此,可获得大的排水量Q。与比较例相比,瞬间流量下降是因为在流路缩小部11的一部分形成有隔板,洗净水被分散,即,原封不动地向导引槽流下。另一方面,该虹吸初期的瞬间流量稍稍下降的作用在因与便器构造的组合而产生瞬间流量过高,污物的搬运能力下降,留下污物而流下的状态等的情况下,也可以用作将虹吸诱发部位(流路缩小部等)的一部分切开而使洗净水的一部分原封不动地流下。在洗净过程的中期(图10中t1~t2),从排水承座流下的洗净水量渐渐地减少,通过在流路缩小部11的上游侧设置流路扩张部10,当洗净水量减少时,沿着流路扩张部10的内壁流下而产生迟延效果。因此,与无流路扩张部10的情况相比,即使稍有水量的减少也可由流路缩小部11持续进行虹吸。在洗净过程的终期(图10中t2~t3),从排水承座的流路流下的洗净水量进一步减少,无法进行流路缩小部11的虹吸诱发。此时,由于减少的洗净水几乎全部沿着流路内壁流下,所以通过在流路缩小部11的下流侧设置导引槽18,洗净水流入该导引槽18中并从槽中流下。而且,槽中的洗净水与设置在槽的末端的台阶部冲突而向流路内方飞散,在导引槽18的末端附近诱发虹吸。因此,可知通过导引槽18的效果,确保了特别是图10中时间t2~t3的排水量Q。
而且,在排水承座内,从流路缩小部的正下至排水管为止之间的流路有助于在其上游发生的虹吸的持续时间。与排水承座的流出口连接的相同内径的内筒部的长度为L,内径为D时,L的长度比D小的情况难以获得虹吸的持续时间延长的效果。因此,通过使L>D,导引槽的长度也变长,可更有效地进行少量的洗净水向台阶部的冲突,通过洗净水的飞散形成水膜,因为可延长虹吸的持续时间,所以是优选的,另外,对于L的上限长度,由于因冲水便器本体的弯管排水路的流出口的位置和排水管的位置,排水承座整体的长度受到限制,所以要设计成在其限制的范围内L尽可能长。
图11为表示本发明第8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的图。如图11(a)、(b)和(c)所示,在排水承座本体3的流路内形成有流路的内径从流入口8朝向流出口12渐渐变大的流路扩张部10、以及与其连续且流路的内径朝向流水方向渐渐变小的流路缩小部11。而且,在前述流路扩张部10的流路内,从壁面朝向流路内方设有多个整流板4。而且,作为冲水便器本体侧的弯管排水路的连接部的流入口8和作为朝向排水管的连接部的流出口12各自的内径不同,所以在排水承座本体3的流路内形成台阶部9而可吸收前述内径的不同。另外,在流路缩小部11的下流侧设置有在流水方向上连续的多个导引槽18。与图8和图9的导引槽18相比,本实施方式的导引槽18具有宽度窄、数量多的特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的这个流路内不存在小于流出口12的内径的部分。
而且,若导引槽的流路内方的前端彼此的间隔小于5mm,则设置导引槽的流路部分的容积增加过大,为了引起虹吸而需要大量的洗净水,无法发挥为了以少量的洗净水引起虹吸诱发而设置的导引槽原本具有的效果,所以不适合。另一方面,若导引槽的流路内方的前端彼此的间隔超过100mm,则除了导引槽之外的流路内壁和污物的接触面积增大,无法获得导引槽具有的减小接触面积而产生的摩擦阻力的减小效果,所以不适合。因此,导引槽的流路内方侧的前端彼此的间隔优选地是5mm以上、100mm以下。
对于整流板4或流路扩张部10以及流路缩小部11具有的作用效果,与第7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对于导引槽18具有的作用效果,也与第7实施方式相同,本实施方式的导引槽18的设置数虽变多但其宽度窄,在洗净过程的终期,具有洗净水量减少时可将更多的洗净水导引至导引槽的效果、以及进一步减小与大的污物的接触面积的优点。另外,虽未图示,但可以是由流路缩小部11和导引槽18的边界部分离排水承座的上半部和排水承座的下半部的构造。
图12为表示本发明第9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的图。如图12(a)、(b)和(c)所示,在排水承座本体3的流路内,在流入口8及流出12之间形成有颈缩台阶部13。作为冲水便器本体的与弯管排水路的连接部的流入口8和作为朝向排水管的连接部的流出口12各自的内径和直径的水平方向的中心不同,所以是在排水承座本体3的流入口8附近形成台阶部9而可吸收前述内径的不同,在流出口12附近形成颈缩台阶部13而可吸收前述径的水平方向的中心的不同的构造。而且,在前述颈缩台阶部13的上游侧,朝向流路内方设有多个整流板4。另外,在颈缩台阶部13的下流侧设置有在流水方向上连续的多个导引槽18。在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的这个全流路内不存在小于流出口12的内径的部分。
对于整流板4和导引槽18具有的作用效果,与第7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另外,颈缩台阶部13作为虹吸诱发部位发挥功能,从流入口8流下的洗净水与前述颈缩台阶部13的上表面冲突,使洗净水向流路内方飞散,在流路内形成水膜。虽未图示,但也可以是由颈缩台阶部13作为境界分离排水承座的上半部及排水承座的下半部的构造。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最初诱发虹吸的部位(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流路缩小部)附近,作为防止污物等的堵塞,顺利地进行洗净水的流出的优选方式,揭示了形成整流板的构造,但是在本发明中,整流板并非一定需要。即,虹吸的持续可由上述导引槽实现。
而且,虽将诱发虹吸的部位定义为流路缩小部,但是流路缩小部位除了第7实施方式、第8实施方式那样通过组合流路扩张部而形成流路缩小部,或第9实施方式那样由台阶部(棚部)形成之外,也适用于设置侧流孔或只设置突起。
以下,参照图13和图14说明本发明第10实施方式。本发明第10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是在冲水便器本体的弯管排水路末端的流出口的中心轴线未与便器外部的排水管的中心轴线整合的情况下使用的排水承座。图13为表示使用本发明第10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设置冲水便器本体的样子的剖视图。图14为表示本发明第10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的剖视图,(a)是从上面观察该排水承座时的半剖视图,(b)是从正面观察该排水插管时的全剖视图。另外,图14(a)的下半部分是(b)的a-a向剖视图。
如图14所示,本发明第10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30具有:与冲水便器本体5的弯管排水路7的末端连接的流入口32、与该流入口32呈同心圆状连结且朝向下流内径变大的圆锥状的流路扩张部34、以及连接该流路扩张部34的下流侧的端部和排水管2的弯曲管40。而且,在流路扩张部34的下端部形成有成月牙形的虹吸诱发棚36,在流路扩张部34的偏芯方向的相反一侧的内壁上形成有3片偏向板38a、38b、38c。另外,在弯曲管40的周围,形成有与弯曲管大致同心圆状的连接用凸缘部42。
如图14(b)所示,流路扩张部34的中心轴线和排水管2的中心轴线只偏芯距离D。在本实施方式中,距离D是40mm。但是,距离D可与适用的冲水便器本体的形状和排水管的位置相匹配地适当变更。距离D以10至50mm为好,另外,距离D为30至40mm更好。而且,在弯曲管40的下流端部未形成直管部分的情况下,也可以使距离D为70至80mm。另外,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从流路扩张部34的中心轴线朝向排水管2的中心轴线的方向称为偏芯方向。因此,在图14(b)中,朝向右侧的方向是偏芯方向。
流入口32形成可以收容冲水便器本体5的弯管排水路7的末端的尺寸。而且,流路扩张部34具有与流入口32连通、内径朝向下流侧渐渐扩张的截头圆锥形的形状。在流路扩张部34的上部形成有盘状的凸缘部34a,其外径设计成比流入口的内径稍小,流入口32的内面和凸缘部34a的外面由粘接剂等水密封地封止。而且,流路扩张部34的上游端的内径形成比流入口32的直径小。本实施方式中,流路扩张部34的上游端的内径是58mm,下流端的内径是88.5mm。
虹吸诱发棚36由形成于流路扩张部34的下流端和弯曲管40的上游端之间的、朝向大致水平方向的平面构成。如图14(a)所示,虹吸诱发棚36具有其宽度在偏芯方向的相反一侧的位置最宽,从该位置开始朝两侧沿着圆周渐渐变窄地延伸的月牙形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虹吸诱发棚36的最宽处的宽度是18mm。因此,虹吸诱发棚36的最宽处的内侧的端部位于流路扩张部34的上游端的内径向半径方向内侧约3mm。
各偏向板38a、38b、38c是大致三角形的平板状,从流路扩张部34的内壁朝向流路扩张部34的中心轴线呈放射状延伸。中央的偏向板38b形成于流路扩张部34的偏芯方向的相反一侧的位置上,偏向板38a、38c以60°的间隔形成在偏向板38b的两侧。偏向板38b的三角形状是第1边结合在流路扩张部34的内壁上,第2边与虹吸诱发棚36大致平行地朝向大致水平方向,第3边形成第3边与垂直轴线所成的角α为23°。而且,该第3边的延长线与弯曲管40的偏芯方向的相反一侧的内壁相接。另外,位于第2边和第3边之间的顶点具有圆弧。而且,偏向板38a、38c形成与偏向板38b相同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各偏向板38a、38b、38c的厚度是3mm,在其边缘上形成半径1.5mm的圆弧。而且,第2边和虹吸诱发棚36之间的距离是10mm。该距离在5至15mm为好。
弯曲管40具有:与流路扩张部34的下端结合的弯曲部40a、以及与弯曲部40a的下端连结的直管部40b。弯曲部40a的上端的偏芯方向的相反一侧与虹吸诱发棚36的内侧缘连结。而且,弯曲部40a的上端的偏芯方向一侧与流路扩张部34的下端大致成为一面地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直管部40b的内径是54.5mm。而且,弯曲部40a的偏芯方向的相反一侧的面的曲率半径R是53.5mm。
大致圆筒状的连接用凸缘部42形成与弯曲管40的直管部40b大致同心的圆状。连接用凸缘部42形成其下端面42a设置在排水承座30上时与地面1接触。而且,弯曲管40的直管部40b的下端形成比连接用凸缘部42的下端面42a向下方突出。而且,在连接用凸缘部42的内部形成有与弯曲管40的直管部40b大致同心圆状形成的第1圆筒部42b、以及第1圆筒部42b的外侧的第2圆筒部42c。第1圆筒部42b和第2圆筒部42c形成可收容从地面1突出的排水管2的尺寸。即,通过设置第1圆筒部42b和第2圆筒部42c可与2种粗细的排水管相对应。
接着,说明本发明第10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的设置方法。首先,将从地面1朝向上方突出的排水管2的突出长度切断成预定的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排水管2的地面1的突出长度为60mm。接着,将粘接剂涂抹在排水管2上端部分的外周上,使排水管2收容于连接用凸缘部42的第1圆筒部42b中地将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30从排水管2上被覆。若排水管2被推入第1圆筒部42b中、直到连接用凸缘部42的下端面42a与地面1接触的话,则将排水承座30的方向调整成排水承座30朝向预定的方向。在该状态下,弯曲管40的前端位于地面1之下约20mm的位置。而且,因为在弯曲管40的前端形成有直管部40b,所以弯曲管40插入从地面1突出的排水管2上时,弯曲管40不会与排水管2抵接而妨碍插入。若排水承座30沿着预定的方向配置,则将排水承座30螺纹固定在地面1(未图示)上。接着,将密封垫(未图示)被覆在排水承座30的流入口32上,如图13所示,弯管排水路7的流出口收容于流入口32地将冲水便器本体5配置于地面1上。弯管排水路7和流入口32之间的水密性、气密性通过配置于其间的密封垫(未图示)确保。最后,微调整冲水便器本体5的方向,将冲水便器本体5螺纹固定在地面1(未图示)上。
接着,说明本发明第10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的作用。首先,在未将洗净水流入冲水便器本体5的便盆中的状态下,便盆内的水位如图13所示,维持在弯管排水路6的最高点的高度。当从该状态开始将洗净水流入于便盆内时,洗净水将超过弯管排水路6的最高点,通过弯管排水路的流出口7流入排水承座30。如图13所示,由于弯管排水路的流出口7和流路扩张部34的上游侧端部具有大致相同的内径,所以从弯管排水路的流出口7流出的洗净水可朝流路扩张部34顺利地流动。流入流路扩张部34的水最初主要沿着流路扩张部34的内壁面流动。沿着流路扩张部34的偏芯方向的相反一侧的内壁流动的洗净水通过偏向板38a、38b、38c之间地流动,与虹吸诱发棚36抵触而溅起。此时,与虹吸诱发棚36抵触的洗净水在流路扩张部34的半径方向上朝向中心轴线溅起。除了该洗净水的动作之外,由于偏向板38a、38b、38c是与虹吸诱发棚36隔开间隔地形成的,所以洗净水也可以朝流路扩张部34的圆周方向移动。这样一来,与虹吸诱发棚36抵触的洗净水在流路扩张部34内扩散,由洗净水覆盖流路扩张部34的剖面而形成水膜。当形成水膜、并且洗净水充满流路扩张部34的附近时,通过作用于充满了洗净水的引力而产生负压,即,虹吸效果产生,冲水便器本体5的便盆内的洗净水和粪便、卫生纸等污物被吸入排水承座30。与洗净水同时流入排水承座30的流路扩张部34的污物与各偏向板38a、38b、38c的第3边接触,其方向改变到偏芯方向。即,与各偏向板38a、38b、38c接触的污物一边沿着各偏向板38a、38b、38c的第3边朝下方移动,一边流入弯曲管40并向排水管2排出。此时,由于偏向板38b的第3边是其延长线与弯曲管40的偏芯方向的相反一侧的壁面相接,所以接触到各偏向板38a、38b、38c上的污物顺利地流入弯曲管40中。而且,流入流路扩张部34内的小的污物通过各偏向板38a、38b、38c之间,或者流路扩张部34的中央附近流入弯曲管40中。另外,与污物同时流入流路扩张部34的洗净水流过流路扩张部34的中央附近以及各偏向板38a、38b、38c之间的部分,通过弯曲管40向排水管2排出。这样一来,持续预定期间虹吸效果,当接触到冲水便器本体5的便盆内的洗净水和污物向排水管2排出时,虹吸作用结束,停止洗净水流入冲水便器本体5的便盆内,便盆的洗净结束。
根据本发明第10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由于流入流路扩张部的大的污物通过偏向板导引,所以与偏芯的排水承座无关,大的污物也可以顺利地通过。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由于各偏向板是与虹吸诱发棚隔开间隔地形成的,所以接触到虹吸诱发棚的洗净水可以在半径方向和圆周方向上流动,从而可以从便盆洗净的初期迅速地引起虹吸作用。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由于污物主要是通过偏向板导引到达弯曲管,所以可以防止污物附着在虹吸诱发棚上。而且,由于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是弯曲管的出口侧的端部由直管构成,所以对于从地面突出预定长度的排水管也可以安装。
接着,参照图15和图16说明本发明的第11实施方式。本发明第11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是其弯曲管的出口侧的端部比地面高的部分,这一点与第10实施方式不同。因此,在此,只说明本发明第11实施方式的与第10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图15为表示使用本发明第11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设置冲水便器本体的样子的剖视图。图16为表示本发明第11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的剖视图,(a)是从上面观察该排水承座时的半剖视图,(b)是从正面观察该排水承座时的全剖视图。而且,图16(a)的下半部分是(b)的a-a向剖视图。
如图16所示,本发明的第11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50具有流入口32、流路扩张部34、弯曲管40、虹吸诱发棚36、偏向板38a、38b、38c、以及连接用凸缘部42。如图16(b)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弯曲管40的出口侧的直管部分40c终结于连接用凸缘部42的下端面42a的上方,弯曲管40不向连接用凸缘部42的下方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曲管40的直管部分40c的长度是50mm,其前端位于地面上方10mm。
接着,说明本发明第11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的设置方法。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的设置方法与上述第10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的设置方法相同。如图15所示,将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50从排水管2上被覆,接着,弯管排水路7的流出口收容于流入口32地将冲水便器本体5配置在地面1上,将冲水便器本体5螺纹固定在地面1(未图示)上。弯管排水路7和流入口32之间的水密性、气密性通过配置于其间的密封垫(未图示)确保。
而且,本发明第11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的作用也与第10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的作用相同。通常,当象本实施方式的弯曲管40的直管部分40c那样缩短排水承座的出口部分的管路时,则通过虹吸作用发生负压的力量虽会有减弱的倾向,但在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中,根据需要获得了充分的虹吸力。
由于本发明第11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50是弯曲管40未向连接用凸缘部42的下方突出,所以在施工时和移送时,连接用凸缘部42的下端面42a可以完全接触地面地设置排水承座50。由此,在移送时等,可以减少损坏排水承座50的弯曲管40的危险。而且,由于本实施方式的排水承座50的弯曲管40较短,所以在排水承座50的制造时,可以改善弯曲管的部分的成形性。由此,可以减少成形后的弯曲管的应变等形状误差,而且,弯曲管的板厚可设计得更薄。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也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加上各种的变更。
工业上的可应用性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冲水便器以及排水承座,通过使将通过了排水弯管内的污物的方向一致,能够同时实现虹吸作用的诱发以及污物排出能力的提高。
而且,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排水承座,能够同时实现延长虹吸的持续时间形成的浮游污物排出能力的提高以及减小接触阻力形成的大型污物排出能力的提高。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排水承座,能够用于冲水便器本体的流出口和排水管未整合的情况,即使是大型的污物也可以顺利地通过,污物不易附着在内部。

Claims (36)

1.一种排水承座,连接冲水便器本体的弯管排水路的流出口和配置在冲水便器本体的外部的排水管,其特征在于,具有:
排水承座本体,备有连接在上述弯管排水路上的流入口和连接在上述排水管上的流出口;
虹吸诱发部位,设置在上述排水承座本体的内壁面上,诱发虹吸作用;
整流板,在上述排水承座本体的虹吸诱发部位的上游设置成从内壁面朝向流路内方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承座,其特征在于,上述虹吸诱发部位是设置在上述排水承座本体的流出口的出口部附近的颈缩台阶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承座,其特征在于,上述虹吸诱发部位是设置在上述排水承座本体上的流路缩小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水承座,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设置在上述流路缩小部的上游侧的流路扩张部,上述整流板设置在该流路扩张部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水承座,其特征在于,上述整流板设置成从上述流路扩张部以及流路扩张部的内壁面朝向流路内方延伸。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水承座,其特征在于,上述整流板设置2片至16片的范围之内的数量。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水承座,其特征在于,上述整流板的从其内壁面朝向流路内方的长度在设有上述整流板的部分的流路内壁的内径(直径)为D1mm、上述排水承座的流出口的内径(直径)为D2mm时是1mm以上、(D1-D2)/2mm以下。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水承座,其特征在于,上述整流板具有2mm以上、40mm以下的厚度。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水承座,其特征在于,上述整流板设计成从其流路内方侧的前端部的最少流路的距离是10mm以上、100mm以下。
10.如权利要求4~9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水承座,其特征在于,上述排水承座本体是在上述流路扩张部和上述流路缩小部的边界部分割的结构。
11.如权利要求3~10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水承座,其特征在于,上述排水承座本体在上述流路缩小部和上述流出口之间的部分的距离为L、内径为D时具有L>D的关系。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水承座,其特征在于,上述排水承座本体具有收容设置在其流入口上的上述弯管排水路的流出口的便器弯管部,以及设置在其流出口上、插入上述排水管的排水管弯管部。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水承座,其特征在于,上述排水承座在上述流路缩小部和流出口之间具有沿横向只延伸预定长度的横管部。
14.一种冲水便器,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水承座与冲水便器本体一体构成。
15.一种排水承座,连接冲水便器的弯管排水路的流出口和配置在冲水便器的外部的排水管,其特征在于,具有:
排水承座本体,备有连接在上述弯管排水路上的流入口和连接在上述排水管上的流出口;
设置在上述排水承座本体的流路内的流路缩小部;
设置在该流路缩小部的下流侧,在流水方向上连续的导引槽;
上述排水承座本体内的流路均具有上述弯管排水路的流出口的内径以上的内径。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排水承座,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流路缩小部的上游侧还具有流路扩张部。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排水承座,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引槽是将上述流路缩小部的一部分切开形成的。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排水承座,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设置在上述流路缩小部以及其上游侧的内壁面上,朝向流路内方延伸的整流板。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项的排水承座,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设置在上述流路扩张部以及流路缩小部的内壁面上,朝向流路内方延伸的整流板。
20.如权利要求15~19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水承座,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引槽只设置2个至16个的范围之内的数量。
21.如权利要求15~20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水承座,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引槽的深度是1mm以上、15mm以下。
22.如权利要求15~21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水承座,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引槽的宽度是2mm以上、30mm以下。
23.如权利要求15~22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水承座,其特征在于,上述导引槽是在流路内方侧的前端以5mm以上、100mm以下的间隔设置的。
24.如权利要求15~23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水承座,其特征在于,上述排水承座本体是在上述流路缩小部和上述导引槽的边界部分割的结构。
25.如权利要求15~24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水承座,其特征在于,上述排水承座本体在上述流路缩小部和上述流出口之间的设有上述导引槽的部分的长度为L、内径为D时具有L>D的关系。
26.一种冲水便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5~25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水承座、以及冲水便器本体。
27.一种排水承座,配置成连接冲水便器本体的弯管排水路的流出口和中心位于相对于该流出口的中心偏芯的位置上的冲水便器本体的外部的排水管,其特征在于,具有:
与上述弯管排水路的流出口连接的排水承座的流入口;
随着朝向该排水承座的流入口的下流侧内径扩张的流路扩张部;
从该流路扩张部的内壁朝内方延伸的偏向板;
在上述流路扩张部的下流端至少朝偏芯方向的相反一侧延伸地形成的虹吸诱发棚;
从上述流路扩张部的下流端延伸,并且下流端连接在上述排水管上的弯曲管。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排水承座,其特征在于,上述偏向板只形成在上述流路扩张部的偏芯方向的相反一侧的内壁上。
29.如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排水承座,其特征在于,上述偏向板是距上述虹吸诱发棚隔开间隔地形成的。
30.如权利要求27~29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水承座,其特征在于,上述偏向板是大致三角形的形状,该三角形的第1边结合在上述流路扩张部的内壁上,第2边朝向大致水平方向,第3边朝向其延长线大致与上述弯曲管的偏芯方向的相反一侧的内壁相接,在上述第2边和上述第3边之间的顶点形成预定大小的圆弧。
31.如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排水承座,其特征在于,上述偏向板和上述虹吸诱发棚之间的间隙是5至15mm。
32.如权利要求28~31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水承座,其特征在于,上述虹吸诱发棚形成其宽度在中央最宽,随着朝向上述偏芯的方向渐渐地变窄.
33.如权利要求27~32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水承座,其特征在于,上述偏向板延伸至上述虹吸诱发棚内侧为止。
34.如权利要求27~33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水承座,其特征在于,上述弯曲管是其下流侧的端部由直管构成。
35.如权利要求27~34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水承座,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在应设置上述冲水便器的地面上支撑上述弯曲管的连接用凸缘部,上述弯曲管是在将上述连接用凸缘部载置于上述地面上时,上述弯曲管的下流侧的前端位于上述地面之上。
36.一种冲水便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27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水承座,以及冲水便器本体。
CNB2003801037268A 2002-11-22 2003-11-25 排水承座以及冲水便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928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338972 2002-11-22
JP338972/2002 2002-11-22
JP371546/2002 2002-12-24
JP347184/2003 2003-10-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14209A true CN1714209A (zh) 2005-12-28
CN100529287C CN100529287C (zh) 2009-08-19

Family

ID=35719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8010372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9287C (zh) 2002-11-22 2003-11-25 排水承座以及冲水便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29287C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9084A (zh) * 2010-08-23 2013-04-24 骊住株式会社 水洗式便器
CN103352509A (zh) * 2013-06-07 2013-10-16 谢伟藩 组合式防渗漏法兰
CN104047350A (zh) * 2014-07-03 2014-09-17 佛山东鹏洁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马桶
CN107143013A (zh) * 2017-05-08 2017-09-08 陈小练 便器的涡流排污结构
CN110607823A (zh) * 2018-06-14 2019-12-24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虹吸排水构造
CN111980130A (zh) * 2019-05-23 2020-11-24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排水管座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9084A (zh) * 2010-08-23 2013-04-24 骊住株式会社 水洗式便器
CN103352509A (zh) * 2013-06-07 2013-10-16 谢伟藩 组合式防渗漏法兰
CN104047350A (zh) * 2014-07-03 2014-09-17 佛山东鹏洁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马桶
CN107143013A (zh) * 2017-05-08 2017-09-08 陈小练 便器的涡流排污结构
CN110607823A (zh) * 2018-06-14 2019-12-24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虹吸排水构造
CN111980130A (zh) * 2019-05-23 2020-11-24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排水管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29287C (zh) 2009-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0992C (zh) 水洗便器
CN1085763C (zh) 抽水马桶与排水管的联接装置
CN1090270C (zh) 水洗式大便器
CN1693604A (zh) 喷射泵和使用该喷射泵的具有边缘侧供水装置的马桶
CN1210505C (zh) 泵中的防涡流装置
CN1289773C (zh) 混凝土灌注用模板
CN1777723A (zh) 用于连接到卫生器具上的柔性套管
CN1774300A (zh) 淋浴喷头
CA2456773A1 (en) A waste removal system
CN1714209A (zh) 排水承座以及冲水便器
CN1120737C (zh) 供过滤器使用的气/液共存流体回流分配装置
CN2515300Y (zh) 用于使座厕盆或底座支承边相对于地面密封的衬垫
US9534367B2 (en) Flexible toilet seal and method
CN102031824B (zh) 特别用于平地式淋浴的排水装置
ITTO20070463A1 (it) Elemento schiumatore di proteine per il filtraggio e la purificazione dell'acqua in un acquario
CN1912307A (zh) 外壁施工结构及用于该外壁施工结构的衬底件
CN1246545C (zh) 冲水马桶及其铸模设备
JP2008150785A (ja) 縦樋管における雨水流下促進装置
JP5201963B2 (ja) 合流桝
TWI247839B (en) Drain socket and flush toilet
CN1244739C (zh) 排水疏水器
CN1584229A (zh) 双排压力式冲水系统
CN1940373A (zh) 异种、异径圆管连接用排水人孔
CN210032046U (zh) 排水地漏
CN1021778C (zh) 室内排水新型铸铁管道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8471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8471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19

Termination date: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