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84229A - 双排压力式冲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双排压力式冲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84229A
CN1584229A CN 03140251 CN03140251A CN1584229A CN 1584229 A CN1584229 A CN 1584229A CN 03140251 CN03140251 CN 03140251 CN 03140251 A CN03140251 A CN 03140251A CN 1584229 A CN1584229 A CN 15842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double
water
water tank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314025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84229B (zh
Inventor
李飞宇
李才有
王湘冀
林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0314025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584229B/zh
Priority to US10/719,931 priority patent/US7010816B2/en
Publication of CN15842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842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5842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84229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lf-Closing Valves And Venting Or Aerating Valv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排压力式冲水系统,包括压力水箱、进水阀、进气组合阀、双排排水阀及操控双排排水阀的开启阀,双排排水阀密封固定于压力水箱内部,进气组合阀密封固定于压力水箱的进水口处,供水系统中的压力水经由进水阀、进气组合阀进入到压力水箱内;该双排排水阀的阀体内设有上下两个活塞,上活塞以上与阀体之间形成有上腔室,上腔室处设有全排泄水口;上活塞以下、下活塞以上与阀体之间形成下腔室,下腔室处设有半排泄水口;而全、半排泄水口分别与开启阀控制开关相连通;下活塞底部密封于压力水箱的排水口处;阀体上还设有与进气组合阀相通的进水口。而此系统由于实现了双排功能,因此比传统的压力式冲水系统更节水。

Description

双排压力式冲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排压力式冲水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抽水马桶的冲水系统大都采用常压式的冲水方式,即水在自重及水位落差的作用下对马桶进行冲刷。然而,这种冲水方式由于水的重量及落差有限,造成冲水速度也有限,通常需要使用大量的水才能将马桶冲刷干净,而现今社会水资源十分缺乏,因此人们需要一种更加节水的冲水系统。压力式冲水系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压力式冲水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在普通便器的陶瓷水箱内放入一个密闭的压力水箱,而压力水箱内设有一个排水阀,当将外部的水注入到该压力水箱中时,水箱内的空气被压缩,从而在箱内积聚压力能。当欲对便器进行冲水时,泄掉排水阀内的压力水,使排水阀内的活塞上升以将水箱的出水口打开,此时压力水箱内所积聚的压力能在释放时会产生强劲的冲刷力,从而保证冲刷更干净、彻底。而这样的系统在工作时,不只是靠水的重力作用或虹吸作用,还通过系统产生的动力把污物“推出”便器的排污管道,因此使用少量的水即可达到好的冲刷效果。正是由于该冲水系统所具有的上述优点,使其一经问世就被广泛采用。
该压力式冲水系统的典型结构可如美国第4233698号专利所述,该系统主要包括压力式水箱、进水进气装置、排水阀、控制阀及向排水阀内补充压力的进水阀。然而该系统却存在如下问题:
1、该系统的排水阀只具有单排功能。也就是说,一但控制阀控制排水阀开启,即将水箱内的水全部排完,而无法根据便器的干净程度选择排水量,即无法达到双排的功能。
2、只有在进水进气装置上设有一道安全保护措施。由于该系统的水箱为密闭状态,当排水阀处于密闭状态时,其内需具有一定压力,才能使整个系统正常工作;然而水箱内的压力又需严格限制在设定范围内,如果超压将产生危险;而所述系统只有一道泄压保护装置,致使安全保护力度不足,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3、补水比例不可调,对于不同的马桶,由于马桶设计上的差异,补水比例往往均不相同,这样会造成使用该系统时,补水量太大或太小。
4、不能在供水管出现低压时,实现排水阀关闭,致使在低压时出现常流水的状态。
再如美国第RE37921E7号专利,其主要包括一个水箱、一个直接安装在水箱上的外部管道,和一个安装在内部的排水阀。外部管道包括一个水压调节器、一个空气感应系统,和一个可手动操作的排水阀调节器。手动排水阀调节器控制水在压力作用下从水箱排入便器。此系统虽然进行一些改进,但仍然具有下列缺点:
1、同样只具有单一排水量的功能,且具有补水比例不可调的缺点。
2、需要加装清洗装置,结构复杂。为使排水阀活塞的下落速度足够慢,以便使压力水箱的水完全泄出,排水阀进水口的环状区域面积就要很小(通常只有约0.00078平方英寸或0.5平方毫米左右),这么小的孔径极易被水的杂质堵住,因此需要加装清洗装置,从而使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两种排量的双排压力式冲水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双排压力式冲水系统,包括压力水箱、进水阀、进气组合阀,进气组合阀密封固定于压力水箱的进水口处,供水系统中的压力水经由进水阀、进气组合阀进入到压力水箱内;该系统还包括双排排水阀及可将双排排水阀内的压力水泄出的开启阀,双排排水阀贯穿固定于压力水箱内部,并与压力水箱形成密封;而该双排排水阀的阀体内设有上下两个活塞,上活塞以上与阀体之间形成有上腔室,上腔室处设有全排泄水口;上活塞以下、下活塞以上与阀体之间形成下腔室,下腔室处设有半排泄水口;而全、半排泄水口分别与开启阀控制开关相连通;下活塞底部密封于压力水箱的排水口处;阀体上还设有与进气组合阀相通的进水口。
该双排排水阀的下腔室中段设有隔板,隔板上设有通孔,下活塞上设有滑杆,滑杆穿过隔板的通孔,并在通孔与滑杆之间设有单向阀,滑杆上还设有导流槽。
该双排排水阀的上活塞上设有可使上活塞复位的复位弹簧。
该双排排水阀的上活塞底部设有通孔,通孔处设有单向阀。
该双排排水阀的下活塞上方设有可受下活塞推顶,而将下腔室隔成两部分的自锁活塞,而自锁活塞以上腔室上开有可向其内补充压力水的进水孔。
该压力水箱的排水口上段内部设有内径小于排水口的出水口;而双排排水阀下活塞下方的密封件下,延伸有具有补水功能的凸台,该凸台的外径与所述压力水箱的出水口内径相当。
该双排排水阀下活塞的凸台下方与压力水箱的出水口之间也设有密封件,而凸台内则设有补水装置,该补水装置包括调节座及杆体,调节座为筒状体,其设于凸台内部,且其侧壁上开有与凸台的径向孔相对的通孔,杆体活动设于调节座内,其上设有可使调节座的通孔与轴向孔不相通的封堵片;压力水箱的排水口处还设有一可使补水装置的杆体向上运动的推顶件。
该双排排水阀下活塞滑杆上的导流槽为两段式,即半排导流槽与全排导流槽,而半排导流槽的槽径较全排导流槽的槽径大。
该双排排水阀下活塞滑杆上的导流槽为三段式,依次为补水导流槽、半排导流槽及全排导流槽,而半排导流槽的槽径较补水导流槽及全排导流槽的槽径大,全排导流槽的槽径最小。
该双排排水阀还可包括上缸套与下缸套;其中:
上缸套设于阀体内,其顶部开有全排泄水口,中部开有半排泄水口;
上活塞设于上缸套内部,两者之间设有复位弹簧;上活塞的上部为杯状体,该杯状体与上缸套之间以密封件实现密封,而杯状体与上缸套的上半部之间形成上腔室,杯状体的底部设有通孔,单向阀设于该杯状体内;上活塞的下部为筒状体,该筒状体与杯状体由连接筋相连,筒状体的壁上开有通孔,且筒状体顶部周缘设有密封件与上缸套的下部实现密封;自锁活塞设于筒状体内,筒状体的下方卡固有支座,自锁活塞上设有推杆,该推杆从支座上的通孔穿于筒状体之外;
下缸套套于阀体下方,并由密封件实现密封,其下端则定位于压力水箱内、出水口上方的定位台上;而其内部中段设有带夹层的隔板,该夹层内设有一单向阀,而隔板中央设有通孔;
下活塞设于下缸套内,且两者之间由密封件实现密封,其上方的滑杆穿过下缸套隔板上的通孔;而下活塞、下缸套与上缸套下部之间形成下腔室;另外,自锁活塞将下腔室分成上下两部分,且在上活塞的筒状体内部、通孔上方设有内凸缘,该内凸缘上开有一细小的槽缝,该槽缝为所述自锁活塞以上腔室上的进水孔。
该进水阀阀体的出水口后方设有中空的弹性阀杆,阀杆与阀体之间密封,且阀体上设有溢水口;其阀体的进水口处设有活动阀座,而活动阀座后方固设有弹簧,弹性阀杆在压力水的推顶下可抵靠于活动阀座上。
该进气组合阀包括相连通的进水管道与出水管道,出水管道处设有与出水管道相通的吸气阀,出水管道内设有喷嘴,喷嘴的下方设有锥形缩颈段,该锥形缩颈段与出水管道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腔室;吸气阀设于该环形腔室处。
该吸气阀为与出水管道相通的通道、限制于通道内的吸气密封球及直径小于吸气密封球的吸气口。
该进气组合阀的进水管道与出水管道之间设有止逆阀,该止逆阀位于喷嘴锥形缩颈段的上方;该止逆阀包括分别进水管道、出水管道相通的通道及设于通道内的止逆密封球,该通道为阶梯状,与进水管道相连的阶梯孔直径较小,止逆密封球可抵顶于该阶梯面上。
该进水管道处设有防虹吸阀;该防虹吸阀主要包括与进水管道相通的通道、限制于该通道内的防虹吸密封球及直径小于防虹吸密封球的通气孔。
该进气组合阀的喷嘴内设有可在供水系统的水压过低时,而将压力水箱时水口关闭的低压止水控制阀。
该开启阀固定安装于陶瓷水箱壁上,其本体上设有两个轴向腔室,两个轴向腔室之间设有与其相通的径向腔室,本体上设有排水口;该两轴向腔室设有进水口,分别为半排进水口与全排进水口,其分别与双排排水阀的半排出水与全排出水口相通,两轴向腔室内容置有止水塞,该止水塞在弹簧的抵顶下压紧于进水口上,且以密封件实现密封,止水塞上还设有拨孔;径向腔室内容置有拨杆,拨杆设有与止水塞的拨孔相对应的拨块;一扳手与拨杆固接,并与拨杆连动。
该开启阀的止水塞下方设有凸柱,凸柱下方设有密封件,该凸柱以密封件压紧于进水口上。
该开启阀的排水口设于轴向腔室底部的进水口上方,而该排水口上方的轴向腔室内设有一带夹层的隔板,止水塞的凸柱从该隔板上的通孔穿过,而隔板的夹层内设有一紧包于凸柱外的单向阀;另外,凸柱上还开有可使止水塞下移速度延迟的长槽。
该压力水箱在排水口上段的侧壁上,设有常压泄水口,该常压泄水口处安装有泄水压盖及泄水档板。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具有下列功效:
1、本发明的双排排水阀具有双排功能:即本发明在双排排水阀内设置了上下两个活塞,并形成了上下两个腔室,当欲进行冲刷时,只需泄掉下腔室内的压力水,使下活塞向上运动,即可实现半排冲水;而同时泄掉上下两个腔室内的压力水,使上下活塞同时向上运动,即可实现全排冲水,因此本发明所述系统比传统的压力式冲水系统相比,具有两挡冲刷功能。
2、本发明的冲水系统中设置了三重安全保护设施:即进水阀中的稳压装置及双排开启阀所具有的两道安全泄压功能,其使本系统在使用上更安全。
3、开启阀根据双排排水阀的双排功能,也设计成具有双排功能的开启阀,且将其脱离双排排水阀设置,可适应不同安装方式。
4、本发明的适配性强,可与各种款式的座便器配合使用。由于开启阀与双排排水阀分开设置,因此可将开启阀安装在陶瓷水箱上的任意位置,从而可与前板型座厕配合、或与侧板型座厕配合、或与顶按型座厕配合,适配性强。
5、双排排水阀内设置了自锁活塞,可稳定控制开启排水量,而不因使用者的不同开启习惯而改变。
6、本发明在双排排水阀下活塞的凸台内设置了补水装置,来实现补水功能,从而可满足便器水封的补水要求,此结构简单,避免了习用结构的复杂设计,也易于维修。
7、本发明的进气效果好:因为本发明的进气组合阀在工作时,压力水流经喷嘴的锥形缩颈段,将形成高速水柱,该高速水柱使锥形缩颈段周围的环形腔室形成真空,即产生文氏效应,从而将空气吸入,形成水气混合物被补充到压力水箱内;此进气装置的水流在中间,气体在四周,避免了习用技术中的环形薄壁状的水幕,因此进气效果更好。
8、本发明的进气组合阀具有防止污水倒流的功效:即在该进气组合阀的进水管道与出水管道之间设有止逆阀,当供水压力低于压力水箱压力时,止逆密封球关闭,使压力水箱内的水不至于倒流入供水系统。而该进气组合阀的进水管道上更设有防虹吸阀,当供水压力继续下降至低于大气压力时,防虹吸密封球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打开,使供水系统与大气连通,即使止逆阀密封失效,也可有效防止污水倒流,从而确保供水系统不被污染。
9、本发明适配性强还表现在其可适应具有不同水封要求的马桶上。本发明可通过旋转补水装置的调节座,来改变其通孔与下活塞凸台侧壁上的径向孔的交错位置,使该开口的截面变大或变小,以此来改变半排补水时的补水量,使本发明适用各种具有不同水封要求的马桶。
10、本发明具有自清洗功能。本发明中双排排水阀的进水口由于不需对下活塞的下移速度进行控制,因此其孔径可相对较大。而为控制下活塞的下移速度,本发明在下活塞的滑杆上设置了导流槽,该导流槽的槽径很小,从而控制了水的流速,进而控制了下活塞的下移速度,达到控制水量的目的。而下活塞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水流可对导流槽进行清洗,从而达到自动清洗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外观图;
图2是本发明的剖视示意图(不包括开启阀);
图3是本发明压力水箱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进水稳定阀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发明进水稳定阀的组合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进气组合阀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本发明进气组合阀的组合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双排排水阀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本发明双排排水阀的组合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双排开启阀的立体分解图;
图11是本发明双排开启阀的组合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双排排水阀密闭状态的示意图(未工作);
图13是本发明双排排水阀的半排开启动作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双排排水阀的半排补水动作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双排排水阀的全排动作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双排排水阀的全排第一段补水动作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双排排水阀的全排第二段补水动作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双排开启阀的半排开启动作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双排开启阀的半排开启状态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进水稳定阀的泄压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包括压力水箱A、进水阀M、进气组合阀S、双排排水阀F及双排开启阀C。进水阀M固定于压力水箱A的左下方,进气组合阀S固定于压力水箱A的右上方,双排排水阀F则贯穿固定于压力水箱A的中部,而双排开启阀C则可固定于便器的陶瓷水箱(图中未示出)前、侧、顶部的任意位置。以下对各部件进行具体详述:
压力水箱A(请配合图1至图3所示)
压力水箱A是由强度高、稳定性好的材料制成的密封容器,其上方中央设有一开口A1,开口A1周缘设有若干凸块;对应该开口A1的下方设有一排水口A2,排水口A2下段外周设有外螺纹以便与马桶的进水口连接;排水口A2内部顶端设有定位台A3;定位台A3下方,即排水口A2上段内部设有内径小于排水口A2的出水口A4,出水口A4上方设有圆锥面A5;另外,在排水口A2上段的侧壁上,与出水口A4相对应位置设有常压泄水口A6,该常压泄水口A6处用螺钉安装有泄水压盖A61及泄水档板A62;此外,在压力水箱A的左下方设有一圆柱形的定位孔A7,而在压力水箱A的右上方设有一进水口A8,该进水口A8直通至压力水箱A的内部形成水气混合管A9以提高吸气效果。
该压力水箱A在组装时,是套在陶瓷水箱内并安装在标准抽水马桶上,且以其排水口A2下段的外螺纹螺设于马桶的进水口上。进水阀M(请配合图4、5所示)
如图4所示,该进水阀M包括前盖M1、阀杆部件M2、阀体M3、阀座M4及后盖M5。其中:
前盖M1前端设有出水口M11,其后端设有外螺纹M12,其中段壁周设有若干溢水口M13。
阀杆部件M2包括阀杆M21、阀杆弹簧M22及密封盖M23。阀杆M21为中空的漏斗形,其前段设有凸缘M211,凸缘前方套设有密封件M212。密封盖M23为中央设有可套于阀杆M21后段的通孔M231的圆盘体,其外周凹沟内设有密封件M232,通孔M231处与阀杆M21之间设有密封件M233。
阀体M3为中空筒体,其前段设有内螺纹M31,后段设有外螺纹M32,外螺纹M32根部套设有密封件M33,而前段与后段之间内部设有隔板M34,隔板M34中部中央设有通孔M35。
阀座M4包括活动阀座M41、密封垫M42、固定套M43及阀座弹簧M44。活动阀座M41为筒状,密封垫M42套于其内,固定套M43再将密封垫M42固定于活动阀座M41内。
后盖M5为倒L形,且内部中空,其前端内设有内螺纹M51,后盖M5内设有固定阀座弹簧M44的固定柱M52,其下端设有进水口M53,进水口M53外周设有外螺纹M54,且在后盖M5上方还设有一十字导柱M55。
在组装时,请配合图5所示,将阀座弹簧M44套于后盖M5内的固定柱M52上以固定,再将密封垫M42、固定套M43依次套于活动阀座M41内,再将其抵于阀座弹簧M44另一端;然后,将套有密封件M33的阀体M3以其外螺纹M32螺合于后盖M5的内螺纹M51内;之后,再将套有密封件M232与密封件M233的密封盖M23置于阀体M3前段内,并抵靠于隔板M34上,再将套有阀杆弹簧M22的阀杆M21插置于密封盖M23的通孔M231内;最后,将前盖M1螺合于阀体M3上,从而完全组装。
组装后的进水阀M再以其后盖M5下端的外螺纹M54固定于陶瓷水箱上,并和供水系统的上水管相连,同时再将其上的十字导柱M55插入压力水箱A底部的圆柱形定位孔M7内,以此将进水阀M固定。而其前盖M1上的出水口M11则和软管连接并用管箍固定,该软管再与下述的进气组合阀S的进水管道S2相连。
进气组合阀S(请配合图6、7所示)
如图6所示,该进气组合阀S在本体S1上设有进水管道S2、防虹吸阀S3、出水管道S4、止逆阀S5、吸气阀S6、一个向双排排水阀F供水的出水口S7及低压止水控制阀S9。其中:
进水管道S2下方螺设有软管接头S21,且两者之间设有密封件S22。
防虹吸阀S3设于进水管道S2上,其主要包括与进水管道S2相通的通道S31、限制于该通道S31内的防虹吸密封球S32及螺固于通道S31上的防虹吸阀盖S33,而防虹吸阀盖S33上设有直径小于防虹吸密封球S32的通气孔S34,且该防虹吸阀盖S33与本体S1螺接处设有密封件S35。
出水管道S4下方设有出水口S43,且出水管道S4下段设有固定盘S11,其内设有喷嘴S8,喷嘴S8的下方设有锥形缩颈段S81,该锥形缩颈段S81与出水管道S4内壁之间形成环形腔室S41,而在喷嘴S8与出水管道S4之间设有密封件S82;而喷嘴S8上方,即出水管道S4顶端螺固有阀盖S42。
低压止水控制阀S9设于阀盖S42与喷嘴S8内部之间,其包括阀座S91、止水阀塞S92及弹簧S93,阀座S91与出水管道S4之间设有密封件S44,止水阀塞S92可在阀座S91内上下滑动,且两者之间设有密封件S94,而止水阀塞S92下方也设有一密封件S95,且其在弹簧S93的抵顶下,以密封件S95压紧于喷嘴S8内部的锥形缩颈段S81上方。
止逆阀S5设于进水管道S2与出水管道S4之间,位于喷嘴S8锥形缩颈段S81的上方,其包括分别与进水管道S2、出水管道S4相通的通道S51及设于通道S51内的止逆密封球S52,该通道S51为阶梯状,且与进水管道S2相连的阶梯孔直径较小,而止逆密封球S52可抵顶于该阶梯面上。
吸气阀S6设于出水管道S4上,位于所述的环形腔室S41处,与防虹吸阀S3类似,其同样包括与出水管道S4相通的通道S61、限制于该通道S61内的吸气密封球S62及螺固于通道S61上的进气盖S63,而该进气盖S63上设有直径小于吸气密封球S62的吸气口S64,且该进气盖S63与本体S1螺接处设有密封件S65。
另外,在出水管道S4上,止逆阀S5后、喷嘴S8前还设有一出水口S7,该出水口S7可向双排排水阀F供水。
组合时,如图7所示,先将软管接头S21螺接于进水管道S2的下方,再将防虹吸密封球S32放置于通道S31内,再将防虹吸阀盖S33螺接其上;然后,将止逆密封球S52从出水口S7处放置于通道S51内,再将喷嘴S8从出水管道S4的上方置于其内,之后再将整组的低压止水控制阀S9置于喷嘴S8上方,并使止水阀塞S92下方的密封件S95抵于喷嘴S8内部的缩颈段S81上方,再旋上阀盖S42;最后,将吸气密封球S62放置于通道S61内,再将进气盖S63螺接其上,从而组装完成。
该进气组合阀S的固定盘S11以螺钉连接于压力水箱A的进水口A8处,且其出水口S43与压力水箱A的进水口A8相配合,并在配合处设有密封件S12。而其进水管道S2上的软管接头S21则与进水阀M出水口M11的软管相连;出水口S7则通过软管与下述双排排水阀F的进水口13相通。双排排水阀F(请配合图8、9所示)
如图8所示,该双排排水阀F主要包括阀体1、上缸套2、上活塞3、单向阀4、自锁活塞5、下缸套6、下活塞7及补水装置8等部件。其中:
阀体1外周设有凸台15,凸台15上设有密封件B1,阀体1外周还设有四个均匀分布的卡台16,而凸台15与卡台16之间有一定间隔;另外阀体1内部中空,其上设有的全排出水口11、半排出水口12及进水口13。
上缸套2顶部开有全排泄水口21与阀体1的全排出水口11相通,中部开有半排泄水口22与阀体1的半排出水口12相通;上缸套2的底缘还设有环状定位凸台24,定位凸台24上设有凹槽25。
上活塞3的上部为杯状体31,该杯状体31的顶缘外周设有密封件E1,其底部设有通孔311;而上活塞3的下部为筒状体32,该筒状体32与杯状体31由连接筋33相连,筒状体32的壁上开有通孔321,且筒状体32顶部周缘亦设有密封件E2;另外,在筒状体32内部、通孔321上方设有内凸缘322,该内凸缘322上开有一细小的槽缝323。
单向阀4包括阀芯41、阀座42及单向阀弹簧43,阀座42固设于上活塞3的杯状体31内,而阀芯41则设于阀座42内,阀芯41下端设有密封件44,弹簧43两端分别抵顶于阀座42与阀芯41上。
自锁活塞5设于上活塞3的筒状体32内,其下设有可卡固于筒状体32上的支座51,支座51上设有通孔511;自锁活塞5上设有推杆52,其周缘还设有密封环53;另外自锁活塞5底部及支座51上部各设有相吸的磁性元件54、55。
下缸套6的顶端周缘设有密封件B2,而其内部中段固设有一带夹层的隔板61,该隔板61上至少设有一个单向阀62,而隔板61中央还设有通孔63。
下活塞7的外周设有密封件E3;其上方则设有滑杆71,该滑杆71穿过隔板61上的通孔63,且两者之间设有密封件E4,而滑杆71的侧壁上自上而下分别补水导流槽711、半排导流槽712及全排导流槽713,而补水导流槽711及全排导流槽713的槽径很小,半排导流槽712的槽径较大,另外,滑杆71顶部还设有一可上下调节的调节螺栓714;下活塞7的下方杆体72下凸台73,该凸台73的上方设有密封件B3,凸台73的下方再设有一密封件E5。
补水装置8设于下活塞7的凸台73内,该凸台73内部中空,其侧壁上开有径向孔731;补水装置8包括调节座81及杆体82,调节座81为筒状体,其设于凸台73内部,且其侧壁上开有与凸台73的径向孔731相对的通孔811,杆体82活动设于调节座81内,其上设有可使调节座81的通孔811与轴向孔不相通的封堵片821。
该双排排水阀F在组装时,如图9所示,将自锁活塞5从下方置于上活塞3的筒状体32内,再将支座51卡固其上,并使推杆52从支座51上的通孔511穿于筒状体32之外,从而将自锁活塞5限制于筒状体32之内;然后,将阀芯41从顶部置于杯状体31内,再放入单向阀弹簧43,且将阀座42固设于杯状体31内,在弹簧43的推顶下,阀芯41上的密封件44将杯状体31底部的通孔311封堵;之后,将整组上活塞3置于上缸套2内,并在上缸套2及杯状体31之间设置一复位弹簧D,使上活塞3可在上缸套2内上下滑动,而由于上活塞3的杯状体31顶缘外周设有密封件E1,该密封件E1实现杯状体31与上缸套2之间的密封,从而在杯状体31与上缸套2的上半部之间形成一在常态下密闭的上腔室F1;然后,下活塞7从底部置于下缸套6内,并使其上方的滑杆71由下缸套6内隔板61上的通孔63穿过,同时也将单向阀62套于滑杆71上;最后,将上缸套2置于阀体1内,并使其上的全排泄水口21、半排泄水口22分别与阀体1的全排出水口11、半排出水口12相对应,再将带有下活塞7的下缸套6卡固于阀体1底部,并将上缸套2的凸台24卡于其间,从而将上缸套2固定,而下活塞7顶部、下缸套6与上缸套2下部之间则形成下腔室F2,而下腔室F2又被自锁活塞5及隔板61分割成上中下三外腔室F21、F22、F23。
该双排排水阀F以上述方式组装完成后,将其由压力水箱A的上部开口A1置于压力水箱A内,使下缸套6的底部固定于压力水箱A内部的定位台A3上,然后再将双排排水阀F旋转40度,使双排排水阀F的卡台16与压力水箱A开口A1处的凸块相配合卡接,此连接方式拆卸极为便捷,利于维修。双排排水阀F安装后,其下活塞7上的密封件B3恰好抵靠于压力水箱A的圆锥面A5上,以实现密封;而补水装置8的杆体82则被设于压力水箱A的排水口A2内的顶推件A21向上顶到极限位置,使调节座81的通孔811与其轴向孔相通。另外,该双排排水阀F的进水口13通过软管与进气组合阀S的出水口S7相通;其全排出水口11与半排出水口12也分别通过软管与固定在陶瓷水箱上的双排开启阀C的全、半排进水口C12′、C12相连。
上述全、半排出水口11、12及进水口13与软管连接是通过软管接头来实现快速简便安装的。具体连接方式为卡扣式,下面以全排出水口11为例简述其结构:在该出水口11内设有两个L形槽111(如图8所示),而软管接头17上设有与L形槽111的轴向槽相对应的凸块171,软管接头17上还设有扳手172。安装时,将软管接头17上的凸块171与出水口11上的L形槽111的轴向槽相对正,然后按下软管接头17并旋转一定角度,使软管接头17的凸块171卡于出水口11的L形槽111的径向槽内,而软管接头17再与软管相连,此安装方式简单快捷,而且也可用于其它装置(如进气组合阀S)出水口或进水口与软管连接上。
双排开启阀C(请配合图10、11所示)
如图10所示,该双排开启阀C主要包括本体C1,本体C1的轴向设有两个腔室C11、C11′,两轴向腔室C11、C11′下方各设有一个进水口,分别为半排进水口C12、全排进水口C12′,该半排、全排进水口C12、C12′的外周还设有带内螺纹的凸缘C13、C13′,以便螺接软管接头,而两轴向腔室C11、C11′上方螺设有一上盖C18、C18′;在两轴向腔室C11、C11′底部,即靠近半排进水口C11与全排进水口C12′处,还各设有一排水口C15、C15′;另外,在两轴向腔室C11、C11′之间设有一径向腔室C14,该径向腔室C14分别与两轴向腔室C11、C11′相通;而径向腔室C14外侧设有带螺纹的凸台C16,该凸台C16上设有与径向腔室C14相通的通孔C17,径向腔室C14内侧则螺固一后盖C19,且两者之间设有密封件C72。
所述的两轴向腔室C11、C11′内分别容置有筒状的半排止水塞C3、全排止水塞C3′,而该止水塞C3、C3′的侧壁上设有拨孔C31、C31′,其底部还设有与轴向腔室C11、C11′的半、全排进水口C12、C12′配合的凸柱C32、C32′,该凸柱C32、C32′的底部各设有一具密封作用的密封件C33、C33′;而半、全排止水塞C32、C32′与轴向腔室C3、C3′之间设有密封件C71、C71′;另外弹簧C4、C4′则设置在半排止水塞C3、全排止水塞C3′及上盖C18、C18′之间。
此外,在排水口C15、C15′上方的各轴向腔室C11、C11′内,各固设有一带夹层的隔板C10、C10′,该隔板C10、C10′上设有通孔C101、C101′,半、全排止水塞C3、C3′的凸柱C32、C32′由该通孔C101、C101′内穿过;而各隔板C10、C10′的夹层内各设有一紧包于凸柱C32、C32′外的单向阀C8、C8′;另外,凸柱C32、C32′上开有槽径很小的长槽C321、C321′。
所述的径向腔室C14内容置有一拨杆C5,该拨杆C5上设有分别与半排、全排止水塞C3、C3′的拨孔C31、C31′相对应的拨块C51;拨杆C5外端插置于本体C1的通孔C17内,其上设有方形插孔C52,该方形插孔C52的末端设有径向卡槽C53。
一扳手C6上设有方形卡钩C61。
该双排开启阀C在组装时,如图11所示,将半排、全排止水塞C3、C3′分别置于轴向腔室C11、C11′内,并使其凸柱C32、C32′从隔板C10、C10′的通孔C101、C101′内穿过,再将弹簧C4、C4′置于其上,然后旋紧上盖C18、C18′,而半排、全排止水塞C3、C3′在弹簧C4、C4′的推顶下,其上的凸柱C32、C32′以密封件C33、C33′压紧于轴向腔室C11、C11′的半排、全排进水口C12、C12′上。之后,将拨杆C5外端插置于本体C1的通孔C17内,并使其上的拨块C51与半排、全排止水塞C3、C3′的拨孔C31、C31′相对应,再旋上后盖C19,从而将拨杆C5固定于径向腔室C14内。
组装完成的双排开启阀C可安装于陶瓷水箱的前板或侧板上。具体方式为:将凸台C16穿过陶瓷水箱壁上的通孔,再由垫片C21与螺母C22锁固于陶瓷水箱上;然后,将扳手C6从陶瓷水箱外部以其方形卡钩C61插于拨杆C5的方形插孔C52内,并卡固于径向卡槽C53上,从而使拨杆C5可随扳手C6连动。之后,再以软管分别将半排进水口C12、全排进水口C12′与双排排水阀F的半、全排出水口12、11相连通。
工作原理
如图2所示,当开始使用时,由于压力水箱A内的压力低,供水系统内的压力水可顺畅地从进水阀M的进水口M53流向出水口M11。该压力水通过软管进入到进气组合阀S的进水管道S2,水的压力使防虹吸密封球S32关闭,同时推开止逆密封球S52,压力水在流经喷嘴S8时,将顶开止水阀塞S92,而分成两路,一路自出水口S7流出,一路流向锥形缩颈段S81,而当压力水流经锥形缩颈段S81时,由于该处的截面积变小,从而将形成高速水柱,该高速水柱使锥形缩颈段S81周围的腔室S41形成真空,即产生文氏效应,吸气密封球S62被大气压推开,从而将空气吸入,且由出水口S43排出,而空气和水在压力水箱A的水气混合管A9内充分混合,形成水气混合物被补充到压力水箱A内。与此同时,另一路的压力水通过出水口S7流经软管,由双排排水阀F的进水口13补充到双排排水阀F内,形成双排排水阀内的压力水,该压力水将充满整个双排排水阀F,包括上、下腔室F1、F2,从而使下活塞7关闭。而当供水系统的水压太低(一般低于0.4Kgf/cm2)时,水的压力无法将止水阀塞S92顶开,因此压力水只能从出水口S7处流入到双排排水阀F内,进而使下活塞7关闭。如果不设置低压止水控制阀S9,当供水系统的水压低于0.4Kgf/cm2时,由于双排排水阀F进水口13的口径相对喷嘴S8的口径小得多,阻力也较大,因此压力水将不断地流入到压力水箱A内,而无法进入到双排排水阀F内,致使双排排水阀F的下活塞7无法封堵于压力水箱A的出水口A4上,造成水不断由压力水箱A的进水口进,又不断从出水口A4排入到马桶内,使形成滴漏的现象。
随着水气混合物不断补充到压力水箱A内,压力水箱A内的压力也不断上升,于是进气组合阀S内的水的流速降低,喷嘴S8处水柱周围的真空度也下降,同时,压力水箱A内的压力传递到吸气口S64,使吸气密封球S62关闭,但水仍持续流入到压力水箱内,直至压力水箱A内的压力与进水压力平衡,达到设定压力。
如图12所示,当压力水箱A内达到了设定的压力水位后,双排排水阀F的内、外压力平衡,此时,作用在下活塞7内、外的水的压强相同,但水作用于下活塞7内的面积大于作用于其外的面积,因此下活塞7受水压向下的作用力大于向上的作用力,从而使密封件B3紧压在水箱A出水口A4处的圆锥面A5上,并保持良好的密封状态。
而上述压力水箱A内压力将通过进气组合阀S传递到进水阀M的出水口M11处,阀杆M21在受到这一反向压力的作用下,将克服阀杆弹簧M22的推力,将阀杆推至端口,与活动阀座M41的密封垫M42接触,从而终止进水。
当欲进行半排冲水时,请配合图18所示,向上旋动双排开启阀C的扳手C6,使其带动拨杆C5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从而提起半排止水塞C3,密封件C33与相对应的半排进水口C12脱离,而由于其与双排排水阀F的半排出水口12相通,因此双排排水阀F下腔室F2内的压力水将进入到轴向腔室C11隔板C10下方的空间内,并由排水口C15泄入到压力水箱A与陶瓷水箱之间的夹层内。此时,由于半排止水塞C3上移,使其与隔板C10上方的腔室形成负压,从而使单向阀C8打开,一部分水进入到隔板C10上方的腔室内。当使用者松开扳手C6后,弹簧C4将推顶半排止水塞C3下移,而隔板C10上方腔室内的压力水将使单向阀C8关闭,因此该压力水只能从凸柱C32的长槽C321向下流,而由于该长槽C321的槽径很小,致使半排止水塞C3的下移很缓慢,即可达到延时的目的,从而使双排排水阀F内的压力水可充分排出,而防止双排排水阀F内的压力水排出不充分而使双排排水阀F的下活塞7提早关闭,进而影响排水量。
再配合图13所示,当双排排水阀F的腔室F21内的压力水泄出后,使下腔室F2内压力下降,腔室F23内的压力水将顶开单向阀62,而迅速流向腔室F22,再由上活塞3的筒状体32侧壁上的通孔321流向腔室F21,最后从双排排水阀内泄出;此时,下活塞7上方的压力将迅速下降,压力水箱A内的水推动下活塞7向上运动,从而使压力水箱A的出水口A4打开,压力水箱A内具有一定压力的水将快速流经出水口A4,并从排水口A2排入到马桶内,开始进行半排冲水,而此时,压力水箱A内的压力也开始下降。
当下活塞7向上运动到一定行程时,将推动自锁活塞5,使其克服磁性元件54、55的吸力而向上运动,其上的密封环53将抵顶于上活塞3筒状体32内部的内凸缘322上,即使其呈关闭状态,此时由于上腔室F1内还有水压,因此上活塞3并不向上运动,且上活塞3还阻止下活塞7继续向上运动,这时,下活塞7所处的位置恰使其滑杆71的半排导流槽712位于隔板61的通孔63处的密封件E4之上;另外,由于压力水箱A内的压力下降,压力水不断由进水阀M,经进气组合阀S注入到压力水箱A内,同时也向双排排水阀F内补充压力水,该压力水由阀体1的进水口13进入到阀体1与上缸套2之间的腔室,再由上缸套2凸台24上的凹槽25向下流入到下缸套6内(此时双排开启阀C的半排止水塞C3已关闭),使腔室F22内的水压逐渐上升,该压力水将推动单向阀62使其关闭,因此腔室F22内的压力水只能从下活塞7滑杆71上的半排导流槽712流入到腔室F23内,而该半排导流槽712的槽径很大,压力水可顺畅的流到腔室F23,因此下活塞7的下移速度很快,直到如图14所示位置,此时压力水箱A内的水被排掉一半。
如图14所示,在图中所示位置时,隔板61的通孔63与下活塞7滑杆71的补水导流槽711相对应,而下活塞7的凸台73下方的密封件E5将封堵于压力水箱A的出水口A4处,使其关闭,压力水箱A内的压力水无法再排入到马桶内,半排冲水结束。当下活塞7继续向下移动时,压力水箱A排水口A2处的顶推件A21将推顶补水装置8的杆件82,使调节座81的通孔811与其轴向孔相通,压力水箱A内的压力水从凸台73侧壁上的径向孔731流入,再由调节座81的轴向孔流入到马桶内,开始进入半排补水。在半排补水状态时,由于隔板61的通孔63与滑杆71的补水导流槽711相对应,而补水导流槽711的槽径很小,因此水由腔室F22流向腔室F23的流量也很小,从而使下活塞7缓慢下移,直到排水前的关闭状态(如图12所示状态),而此过程中,压力水箱A内从补水装置8流入到马桶内的水,即形成水封。
在上述补水过程的同时,腔室F22内的压力水一部分由上活塞3筒状体32内凸缘322开设的槽缝323流入到腔室F21内,直到使自锁活塞5上下的水压平衡,使其在自重及磁性元件的吸附作用下打开,而达到图12所示的原始关闭状态。
当欲进行全排冲水时,向下旋动双排开启阀C的扳手C6,使拨杆C5逆时针转动,而将全排止水塞C3′打开(其步骤与上述半排开启过程相同,不赘述),而由于其与双排排水阀F的全排出水口11相通,从而使双排排水阀F上腔室F1内的压力水由排水口C15′排出。此时(如图15所示),上活塞3上方的压力(即上腔室F1内的压力)迅速下降,单向阀4被下腔室F2内的水压顶开,于是下腔室F2内的压力水也经由上腔室F1,再从全排泄水口21排出,从而使压力水箱A的出水口A4打开,开始进行全排冲水;而下腔室F2内的压力水泄出过程与前述半排冲水过程基本相同,不赘述,所不同的是:由于上、下活塞3、7均同时向上运动,因此,下活塞7的上升高度更高,直到如图15所示的极限位置,这时开启阀C的全排止水塞C5′已关闭,压力水又不断进入到双排排水阀F内,使双排排水阀F内的水压逐渐增加;当进入到双排排水阀F内的压力水流入到腔室F22内后,水压使单向阀62关闭,因此只能从全排导流槽713流入到腔室F23内(此时,隔板61的通孔63处的密封件E4与下活塞7滑杆71的全排导流槽713相对应),而全排导流槽713的槽径很小,因此水由腔室F22流向腔室F23的流量也很小,从而使下活塞7缓慢下移,这样就可增加下活塞7的复位时间,使压力水箱A内的水可充分排完,进而完成全排冲水过程(如图16所示)。当压力水箱A内的水排完后,下活塞7滑杆71的全排导流槽713仍与隔板61的通孔63处的密封件E4相对应,因此下活塞7仍处在缓慢下移的过程,这时进入到压力水箱A内的水又不断排入到马桶内,并注留在马桶内,形成水封,以完成第一段的补水。
当下活塞7滑杆71的半排导流槽712与隔板61通孔63处的密封件E4相对应时,下活塞7将迅速下移到如图17所示位置,即下活塞7凸台73下方的密封件E5将压力水箱A的出水口A4关闭,而开始进行第二段的补水过程,该补水过程与半排补水过程相同,不赘述。
而在上述第一段与第二段的补水过程的同时,自锁活塞5打开,其打开过程与半排过程相同。
此外,本发明还在压力水箱A的排水口A2旁设置了常压泄水口A6,用以及时将压力水箱A与陶瓷水箱间夹层中的常压水泄掉。由于该常压泄水口A6处用螺钉安装有泄水压盖A61及泄水档板A62,当压力水箱进行排水时,泄水档板A62在水压的作用下紧贴于泄水压盖A61上起密封作用,使压力水不至于外泄;而当排水结束后,夹层内的常压水能及时地推开泄水档板A62,而流入到马桶内。
三重安全保护措施
另外,由于本发明所述的压力式水箱系统其压力水箱A是在密闭的状态下工作的,因此,其内的压力应严格限制在设定范围内,如果超压将产生危险。本发明设置了三重保护措施:
第一道:进水阀M
本发明的进水阀M还具有稳压作用。请配合如图20所示,若因异物等原因,使进水阀M不能终止进水时(即当有异物卡于阀杆M21与密封垫M42之间,造成不能终止进水),此时,压力水箱A内的压力将继续上升,造成阀杆M21的反向作用力加大,使其克服活动阀座M41的弹簧M44推力,继续前进,直到达到设定的安全压力时,阀杆M21上的凸缘M211将移至前盖M1上的溢水口M13下游,使溢水口M13开启,压力水箱A内的水将从该溢水口M13流出,直到压力减少至原定工作压力,溢水口M13关闭。而从溢水口13泄出的水将直接流入到压力水箱A与陶瓷水箱间的夹层中,然后再由设置在压力水箱A上的常压泄水口A6排入到马桶内。以达到第一道泄压保护的目的。
第二道:双排开启阀C的双重保护
由于双排开启阀C的半、全排止水塞C3、C3′与双排排水阀F内的压力水直接相通,而双排排水阀F内压力水的压力又与密闭压力水箱A内的水压相当,因此当压力水箱A内的水压高到一定程度时,双排排水阀F内的压力水将推顶半、全排止水塞C3、C3′的凸柱C32、C32′端面,使其脱离密封面,而将其打开,从而使双排排水阀F进行全排或半排冲水,以达到泄压保护的目的。而由于该开启阀C具有两个止水塞C3、C3′,因此即使一个失效,也会有另一个补充,从而具有双重保护作用。
上述三重安全保护措施的工作顺序为:当压力水箱A内的压力高于工作压力时,进水阀M开始进行泄压保护;如进水阀M失灵或其它原因致使压力水箱A内的压力继续上升时,双排开启阀C的半排或全排止水塞C3或C3′开启,致使该压力式冲水系统进行半排或全排冲水,而将压力完全泄掉,以达到绝对安全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还具有如下优点:
一、自锁活塞5的设置可有效控制冲刷的排水量,使全排及半排的排水量不因使用者的不同开启习惯而改变。
请参阅图13所示,若未设置自锁活塞5,则腔室F21始终与半排泄水口22相通,此时若人为按住双排开启阀C的扳手C6,使半排止水塞C3始终处于打开状态,这样补充到双排排水阀F内的压力水又有部分不断从半排泄水口22流出,从而将影响下活塞7的下移速度,进而使下活塞7的复位时间加长,而在半排冲刷过程中,压力水箱A内的水是在有压力的状态下被排出的,因此下活塞7复位时间的长短将直接影响半排冲刷的排水量,致使人为因素使半排的排水量不稳定。本发明的措施就是加装自锁活塞5,当下活塞7向上运动时,会推动自锁活塞7使其关闭,从而使腔室F21与腔室F22隔开,压力水由阀体1的进水口13进入到阀体1与上缸套2之间的腔室后,再流入到腔室F22,使腔室F22内的水压逐渐上升,而推动下活塞7向下运动,直到关闭出水口A2;另外有一部分压力水将从上活塞3的槽缝323流入到腔室F21内,此时即使半排开关还处于打开状态,由于自锁活塞5关闭,且槽缝323的槽径相当小,腔室F22内的压力水也不易直接从半排泄水口22泄出,因此也就不会影响下活塞7的复位时间,自然也不会影响其排水量。直到关闭半排止水塞C3,压力水将充满腔室F21,自锁活塞5上下的水压平衡,其在自重及磁性元件54、55的吸附作用下打开,使双排排水阀又处于图12所示的位置。而磁性元件54、55的设置是为了防止自锁活塞5在压力水的冲击下上下跳动,致使其在下活塞7还未到达最高点时就已关闭,从而影响排水量。当然,该磁性元件54、55也可由弹性元件代替,但弹性元件具有弹性变形越大,弹性力也越大的特点,因此效果不如磁性元件好。
另外,槽缝323作为向腔室F21补水的进水口,其也可设置在其它位置,例如设置在上缸套的侧壁上,但由于其孔径很小,易堵塞,因此将其设置在上活塞3筒状体32的内凸缘322上,即所述的槽缝323,每次水流经其处时,都对该槽缝323冲刷一次,从而达到自清洗的目的,而不必担心被堵塞。
二、具有自清洗功能。
本发明中双排排水阀F的进水口13由于不需对下活塞7的下移速度进行控制,因此其孔径可相对较大。而为控制下活塞7的下移速度,本发明在下活塞7的滑杆71上设置了导流槽,该导流槽的槽径很小,从而控制了水的流速,进而控制了下活塞7的下移速度,达到所需的冲水量。而下活塞7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水流可对导流槽进行清洗,从而达到自动清洗的目的。
本发明的自清洗功能还表现在上述槽缝323的设计。而双排开启阀C中,半、全排止水塞C3、C3′的凸柱C32、C32′上的长槽C321、C321′同样可在每次移动时,达到自清洗的目的。
三、下活塞7滑杆71的导流槽的设计,可改变排水量,并可实现顺利补水。
理论上,导流槽可制成上下槽径一致的状态,而通过调节下活塞7的行程来达到半排与全排的目的。但此方式在实际使用时,调节较为困难,因此,本发明将导流槽设计成槽径不同的两段式,即全排导流槽的槽径很小,而半排导流槽的槽径较大,甚至可再在半排导流槽上再加一补水导流槽,该补水导流槽的槽径介于全排与半排导流槽之间,以实现补水功能。而半排导流槽的长度则可控制下活塞7的复位时间,进而改变半排排水量。
四、半排排水量也可通过下活塞7滑杆71上的调节螺栓714进行调节。
当旋转调节螺栓714时,可上下调节其高度,因此在进行半排冲水时,下活塞7的上移高度也不同,进而影响下活塞7的复位时间,而由于半排冲水是在高压状态下进行的,因此即使复位时间的短暂改变也将直接影响半排排水量,所以可通过改变调节螺栓714的高度来达到调节半排排水量的目的,以使本发明适用各种马桶。
五、双排排水阀F补水装置8的设置可使补水量独立,而不受其它因素改变。
由于本发明对马桶水封的补水是在压力水箱A的出水口A4关闭后进行的,因此使该补水量相对独立,而达到更易调节全排及半排时的补水量。
六、本发明的适配性强。
可通过旋转补不装置8的调节座81,来改变其通孔811与下活塞7凸台73侧壁上的径向孔731交错位置,使该开口的截面变大或变小,以此来改变半排补水时的流量,使本发明适用各种具有不同水封要求的马桶。

Claims (20)

1、一种双排压力式冲水系统,包括压力水箱、进水阀、进气组合阀,进气组合阀密封固定于压力水箱的进水口处,供水系统中的压力水经由进水阀、进气组合阀进入到压力水箱内;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双排排水阀及可将双排排水阀内的压力水泄出的开启阀,双排排水阀贯穿固定于压力水箱内部,并与压力水箱形成密封;而该双排排水阀的阀体内设有上下两个活塞,上活塞以上与阀体之间形成有上腔室,上腔室处设有全排泄水口;上活塞以下、下活塞以上与阀体之间形成下腔室,下腔室处设有半排泄水口;而全、半排泄水口分别与开启阀控制开关相连通;下活塞底部密封于压力水箱的排水口处;阀体上还设有与进气组合阀相通的进水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压力式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双排排水阀的下腔室中段设有隔板,隔板上设有通孔,下活塞上设有滑杆,滑杆穿过隔板的通孔,并在通孔与滑杆之间设有单向阀,滑杆上还设有导流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压力式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双排排水阀的上活塞上设有可使上活塞复位的复位弹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压力式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双排排水阀的上活塞底部设有通孔,通孔处设有单向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压力式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双排排水阀的下活塞上方设有可受下活塞推顶,而将下腔室隔成两部分的自锁活塞,而自锁活塞以上腔室上开有可向其内补充压力水的进水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压力式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压力水箱的排水口上段内部设有内径小于排水口的出水口;而双排排水阀下活塞下方的密封件下,延伸有具有补水功能的凸台,该凸台的外径与所述压力水箱的出水口内径相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排压力式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双排排水阀下活塞的凸台下方与压力水箱的出水口之间也设有密封件,而凸台内则设有补水装置,该补水装置包括调节座及杆体,调节座为筒状体,其设于凸台内部,且其侧壁上开有与凸台的径向孔相对的通孔,杆体活动设于调节座内,其上设有可使调节座的通孔与轴向孔不相通的封堵片;压力水箱的排水口处还设有一可使补水装置的杆体向上运动的推顶件。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排压力式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双排排水阀下活塞滑杆上的导流槽为两段式,即半排导流槽与全排导流槽,而半排导流槽的槽径较全排导流槽的槽径大。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排压力式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双排排水阀下活塞滑杆上的导流槽为三段式,依次为补水导流槽、半排导流槽及全排导流槽,而半排导流槽的槽径较补水导流槽及全排导流槽的槽径大,全排导流槽的槽径最小。
10、如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双排压力式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双排排水阀还可包括上缸套与下缸套;其中:
上缸套设于阀体内,其顶部开有全排泄水口,中部开有半排泄水口;
上活塞设于上缸套内部,两者之间设有复位弹簧;上活塞的上部为杯状体,该杯状体与上缸套之间以密封件实现密封,而杯状体与上缸套的上半部之间形成上腔室,杯状体的底部设有通孔,单向阀设于该杯状体内;上活塞的下部为筒状体,该筒状体与杯状体由连接筋相连,筒状体的壁上开有通孔,且筒状体顶部周缘设有密封件与上缸套的下部实现密封;自锁活塞设于筒状体内,筒状体的下方卡固有支座,自锁活塞上设有推杆,该推杆从支座上的通孔穿于筒状体之外;
下缸套套于阀体下方,并由密封件实现密封,其下端则定位于压力水箱内、出水口上方的定位台上;而其内部中段设有带夹层的隔板,该夹层内设有一单向阀,而隔板中央设有通孔;
下活塞设于下缸套内,且两者之间由密封件实现密封,其上方的滑杆穿过下缸套隔板上的通孔;而下活塞、下缸套与上缸套下部之间形成下腔室;另外,自锁活塞将下腔室分成上下两部分,且在上活塞的筒状体内部、通孔上方设有内凸缘,该内凸缘上开有一细小的槽缝,该槽缝为所述自锁活塞以上腔室上的进水孔。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压力式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进水阀阀体的出水口后方设有中空的弹性阀杆,阀杆与阀体之间密封,且阀体上设有溢水口;其阀体的进水口处设有活动阀座,而活动阀座后方固设有弹簧,弹性阀杆在压力水的推顶下可抵靠于活动阀座上。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压力式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进气组合阀包括相连通的进水管道与出水管道,出水管道处设有与出水管道相通的吸气阀,出水管道内设有喷嘴,喷嘴的下方设有锥形缩颈段,该锥形缩颈段与出水管道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腔室;吸气阀设于该环形腔室处。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排压力式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吸气阀为与出水管道相通的通道、限制于通道内的吸气密封球及直径小于吸气密封球的吸气口。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排压力式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进气组合阀的进水管道与出水管道之间设有止逆阀,该止逆阀位于喷嘴锥形缩颈段的上方;该止逆阀包括分别进水管道、出水管道相通的通道及设于通道内的止逆密封球,该通道为阶梯状,与进水管道相连的阶梯孔直径较小,止逆密封球可抵顶于该阶梯面上。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排压力式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进水管道处设有防虹吸阀;该防虹吸阀主要包括与进水管道相通的通道、限制于该通道内的防虹吸密封球及直径小于防虹吸密封球的通气孔。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排压力式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进气组合阀的喷嘴内设有可在供水系统的水压过低时,而将压力水箱时水口关闭的低压止水控制阀。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压力式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开启阀固定安装于陶瓷水箱壁上,其本体上设有两个轴向腔室,两个轴向腔室之间设有与其相通的径向腔室,本体上设有排水口;该两轴向腔室设有进水口,分别为半排进水口与全排进水口,其分别与双排排水阀的半排出水与全排出水口相通,两轴向腔室内容置有止水塞,该止水塞在弹簧的抵顶下压紧于进水口上,且以密封件实现密封,止水塞上还设有拨孔;径向腔室内容置有拨杆,拨杆设有与止水塞的拨孔相对应的拨块;一扳手与拨杆固接,并与拨杆连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双排压力式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开启阀的止水塞下方设有凸柱,凸柱下方设有密封件,该凸柱以密封件压紧于进水口上。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双排压力式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开启阀的排水口设于轴向腔室底部的进水口上方,而该排水口上方的轴向腔室内设有一带夹层的隔板,止水塞的凸柱从该隔板上的通孔穿过,而隔板的夹层内设有一紧包于凸柱外的单向阀;另外,凸柱上还开有可使止水塞下移速度延迟的长槽。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压力式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压力水箱在排水口上段的侧壁上,设有常压泄水口,该常压泄水口处安装有泄水压盖及泄水档板。
CN 03140251 2003-04-04 2003-08-22 双排压力式冲水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5842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3140251 CN1584229B (zh) 2003-08-22 2003-08-22 双排压力式冲水装置
US10/719,931 US7010816B2 (en) 2003-04-04 2003-11-20 Pressure assisted dual flush operating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03140251 CN1584229B (zh) 2003-08-22 2003-08-22 双排压力式冲水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84229A true CN1584229A (zh) 2005-02-23
CN1584229B CN1584229B (zh) 2013-02-06

Family

ID=34597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314025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584229B (zh) 2003-04-04 2003-08-22 双排压力式冲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584229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07840A2 (fr) * 2007-05-17 2009-01-15 Xiaoqing Dong Dispositif de chasse d'eau à pression par bouton
CN103334476A (zh) * 2013-06-28 2013-10-02 恺霖卫浴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双排量排水装置
CN104818753A (zh) * 2015-04-27 2015-08-05 佛山市新明珠卫浴有限公司 一种储水直冲式坐便器
CN114411898A (zh) * 2021-12-24 2022-04-29 厦门韩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水箱式机械阀冲水系统
CN116447759B (zh) * 2023-06-16 2023-08-22 雅安市弘利展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流体加热器及流体温控设备
WO2023184841A1 (zh) * 2022-03-29 2023-10-05 厦门铱科卫浴科技有限公司 双水包结构及压力式冲水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33698A (en) * 1977-01-28 1980-11-18 Water Control Products/N.A., Inc. Pressure flush tank for toilets
DE3331047A1 (de) * 1983-08-29 1985-06-13 Kontec GmbH Konstruktion + Technik im Maschinenbau, 6710 Frankenthal Toiletten-wasserkasten
US5241711A (en) * 1991-06-24 1993-09-07 Badders Edwin T Pressurized toilet flushing assembly
GB2277750B (en) * 1993-04-08 1996-10-30 W C Technology Corp Pressurized water closet flushing system
US5802628A (en) * 1997-06-17 1998-09-08 Sloan Valve Company Pressure flushing device discharge extension
ATE336678T1 (de) * 2000-04-06 2006-09-15 Geberit Technik Ag Steuerventil für einen wasserklosett
CN2547787Y (zh) * 2002-05-27 2003-04-30 厦门尼松塑胶工业有限公司 节水型双排排水阀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07840A2 (fr) * 2007-05-17 2009-01-15 Xiaoqing Dong Dispositif de chasse d'eau à pression par bouton
WO2009007840A3 (fr) * 2007-05-17 2009-02-26 Xiaoqing Dong Dispositif de chasse d'eau à pression par bouton
CN103334476A (zh) * 2013-06-28 2013-10-02 恺霖卫浴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双排量排水装置
CN103334476B (zh) * 2013-06-28 2016-01-20 恺霖卫浴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双排量排水装置
CN104818753A (zh) * 2015-04-27 2015-08-05 佛山市新明珠卫浴有限公司 一种储水直冲式坐便器
CN114411898A (zh) * 2021-12-24 2022-04-29 厦门韩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水箱式机械阀冲水系统
CN114411898B (zh) * 2021-12-24 2024-02-09 厦门智海峰卫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水箱式机械阀冲水系统
WO2023184841A1 (zh) * 2022-03-29 2023-10-05 厦门铱科卫浴科技有限公司 双水包结构及压力式冲水系统
CN116447759B (zh) * 2023-06-16 2023-08-22 雅安市弘利展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流体加热器及流体温控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84229B (zh) 2013-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93604A (zh) 喷射泵和使用该喷射泵的具有边缘侧供水装置的马桶
CN1282806C (zh) 水洗便器
CN1685118A (zh) 抽水马桶组件
CN1675436A (zh) 冲水便器
CN1806082A (zh) 冲水大便器
CN1774300A (zh) 淋浴喷头
US11866921B2 (en) Toilet with non-vitreous flush engine
CN1584229A (zh) 双排压力式冲水系统
CN1839234A (zh) 真空断流器及具备真空断流器的供水阀装置、冲水马桶
CN102251567B (zh) 压力抽水式节水马桶
CN2646247Y (zh) 压力式冲水系统
CN1091495C (zh) 具有恒久能动阀的流体流动控制龙头
CN206289706U (zh) 一种座便器排臭水封装置
CN106320480A (zh) 一种新型防虹吸马桶冲水结构
CN106049633A (zh) 一种座便器排臭水封装置
CN201778377U (zh) 浮子、软管坐便器
CN1503689A (zh) 处理槽中液体的搅拌及充气装置
CN205205973U (zh) 一种便携式缝隙喷水坐便器
CN2746015Y (zh) 一种触摸感应型压力式冲水装置
US8819874B2 (en) Flush valve structure for a toilet tank
CN112281990A (zh) 一种具有超滤净化功能的二次供水系统及方法
CN112227478A (zh) 一种用于便器的压力冲水装置
CN2416153Y (zh) 无味自动双冲蹲便器
CN2789331Y (zh) 出水阀
CN220908581U (zh) 双扣止水浮桶进水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06

Termination date: 2020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