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10312A - 一种scs组合式水电站压力埋管的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scs组合式水电站压力埋管的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10312A
CN1710312A CN 200510042844 CN200510042844A CN1710312A CN 1710312 A CN1710312 A CN 1710312A CN 200510042844 CN200510042844 CN 200510042844 CN 200510042844 A CN200510042844 A CN 200510042844A CN 1710312 A CN1710312 A CN 17103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concrete
inner layer
temperature
sl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4284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17522C (zh
Inventor
李宁
钱军
徐彬
陈莉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B20051004284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317522C/zh
Publication of CN17103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103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752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752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CS组合式水电站压力埋管的设计方法,在钢衬和围岩之间灌装混凝土管,在混凝土管和围岩之间再加装外层钢管。外层钢管防渗、中层混凝土管抗外压、内层钢管仅承担运行期的内水压力荷载。既大大减小了钢筋用量和混凝土标量,减小了成本,又便于运行期将内水压力传递给外层钢管和围岩,该设计方法充分发挥了钢材的抗拉性能和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很好地适应其运行期的高内压与检修期的高外压的工作环境,从而达到合理利用材料的目的,另外,在施工时由于无需设置加劲环等辅助措施,且可预制构件,所以可大幅加快施工速度。

Description

一种SCS组合式水电站压力埋管的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电站压力埋管的设计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钢衬—混凝土—钢衬(SCS)组合式水电站压力埋管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二三十年来,地下埋藏式压力钢管的采用日益增多,一方面是因为地下电站的大量修建;其次是有许多工程的管道沿线地面条件不利,出于保护环境的需要;第三是由于目前压力钢管的HD值不断增加,设计和制作明管的困难越来越大,高强合金又昂贵、短缺,采用地下埋藏式压力钢管可以利用围岩来分担荷载从而减薄钢衬厚度。
但随着水电站的单机容量越来越大,压力管道的HD值不断提高,对于高HD值的地下埋藏式压力管道,传统的地下埋藏式压力钢管存在以下几方面难以克服的问题:
(1)在运行期高内水水头作用下,如果混凝土衬砌按抗裂设计,需加厚混凝土衬砌和提高混凝土标号,进而扩大开挖断面并给混凝土衬砌的浇筑带来不便,同时也不利于将内水荷载传递给围岩;
(2)一般混凝土衬砌按限裂设计,带来的另一困难是在检修期外水将通过混凝土衬砌裂缝直接作用于钢管壁上,薄壳结构的钢管极有可能发生屈曲失稳,外压往往成为控制工况,这就需要加厚钢板和加密加筋环的间距及加大加筋环的尺寸,而在正常运行期间钢衬中的环向应力往往很小,不能充分发挥其抗拉作用,从而浪费钢材并给施工带来极大不便;
(3)为了充分发挥钢衬的抗拉作用,而在钢衬与混凝土衬砌之间设预留缝,虽然可以尽最大可能地发挥钢衬的抗拉作用,但却给检修期外水作用下钢衬的稳定性带来致命隐患,依靠加劲环等措施增加其检修期稳定性的设计又给施工带来极大麻烦,同时建造安装成本急剧增大。
发明内容
针对传统的地下埋藏式压力钢管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SCS组合式水电站压力埋管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充分发挥钢材的抗拉性能和混凝土的抗压性能,能够适应运行期的高抗拉与检修期的高抗压的严格要求,从而达到节省材料、加快施工速度的目的。
本发明的基本构思是:采用SCS组合式水电站压力埋管,在现有的混凝土管和围岩之间加装一层钢管,构成围岩、外层钢管、混凝土管和内层钢管的布置格局,外层钢管主要发挥防渗作用,防止外水直接作用到内层钢管上,外水压力主要由两层钢管间的混凝土管承担,充分发挥混凝土管的高抗压性能,以提高压力埋管的抗外压能力,内层钢管则主要承担内水压力,并允许混凝土管出现径向裂缝,以便在内水荷载作用下将内水压力传递给外层钢管和围岩,充分发挥内、外层钢管以及围岩的抗拉性能。
实现本发明基本构思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SCS组合式水电站压力埋管的设计方法,在内层钢管和围岩之间灌装混凝土管,在混凝土管和围岩之间再加装外层钢管。
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确定混凝土管的厚度,然后确定外层钢管的壁厚,再确定各层管之间的层间缝隙值,最后确定内层钢管的壁厚。
本发明的设计方法,设计为由双层钢管和混凝土管组成组合式压力埋管。外层钢管防渗、中层混凝土管抗外压、内层钢管仅承担运行期的内水压力荷载。由于设置了外层防渗钢管,所以中层混凝土管可以按无限制的开裂设计,既大大减小了钢筋用量和混凝土标量,减小了成本,又便于运行期将内水压力传递给外层钢管和围岩,这种设计充分发挥了钢材的抗拉性能和混凝土的抗压性能,从而很好地适应其运行期的高内压与检修期的高外压的工作环境,从而达到合理利用材料的目的,另外,在施工时由于无需设置加劲环等辅助措施,且可预制构件,所以可大幅加快施工速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压力钢管的1/4横截面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压力钢管在临界外压下管壁屈曲变形图,其中a为主视图,b为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设计得到的压力钢管1/4横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设计得到的压力钢管1/4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围岩,2.混凝土管,3.内层钢管,4.外层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现有技术压力钢管的1/4横截面示意图。在内层钢管3和围岩1之间是混凝土管2,利用围岩1来分担荷载从而减薄内层钢管3的厚度。当在内外水作用下,内层钢管3、混凝土管2、围岩1三者共同作用时,发生的变形难以协调,脆性的混凝土管2和围岩1在较小的内压下极易开裂,而延性的内层钢管3却极易在外水压力下产生管壁屈曲失稳,如图2所示。
图3、图4是按照本发明设计方法得到的压力埋管的结构示意图,由较厚的内层钢管3、薄的外层钢管4及两层钢管之间具有一定厚度的混凝土管2组成。
a.设计时,首先确定混凝土管2的厚度:
t c = r 2 - D 2 = D 2 ( 1 1 - 2 βH 100 σ c - 1 )
其中:tc——混凝土管厚度,
      r2——外层钢管内半径(mm),
      H——内水水头(m),
      D——内层钢管直径(m),
      σc——混凝土的屈服强度(MPa),
      β——外水折减系数。
b.然后确定外层钢管4的壁厚:
外层钢管4的壁厚按我国水电站钢管设计规范中规定的管壁最小厚度来确定:
                 表1不同管径对应的管壁最小厚度表
  钢管直径(m) 1.6~3.2 3.3~4.8 4.9~6.4 6.5~8.0 8.1~9.6 9.7~11.2 11.3~12.8
  最小厚度(mm)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c.再确定各层管之间的层间缝隙值:
各层管之间的层间缝隙值确定为:
首次充水时管道共分布有3处层间缝隙:δ1为内层钢管3与混凝土管2之间的缝隙;δ2为混凝土管2与外层钢管4之间的缝隙;δ3为外层钢管4与围岩1之间的缝隙。
(1)内层钢管3与混凝土管2之间的缝隙δ1的计算方法如下:
          δ1=δ1112
δ11——施工缝隙,如进行可靠的接触和回填灌浆,可取0.2mm,
δ12——运行充水后的温降缝隙,
其中δ12=Us1-Uc
Us1为内层钢管冷缩引起的方向朝向圆心的径向位移,
当为最低运行温度情况时,Us1=αs1ΔTs1(1+vs1)r1
式中:Us1——最低运行温度情况下内层钢管冷缩引起的方向朝向圆心的径向位移值(mm),
αs1——内层钢材的线胀系数(1/℃),
ΔTs1——内层钢管起始温度减最低运行温度(℃),起始温度(即相应于管壁环向应力为0时的温度)如无资料,可近似用平均地温,最低运行温度可近似用最低水温,
vs1——内层钢材泊松比,
r1——内层钢管内半径,
当为最高水温度情况时,Us1=αs1ΔTs1(1+vs1)r1
式中:Us1——最高水温情况下的内层钢管冷缩缝隙值(mm),
ΔTs1——内层钢管起始温度减最高水温(℃),可为负值,
Uc为混凝土管内壁由于冷缩引起的方向朝向圆心的径向位移,
将混凝土管2视为厚壁圆筒,用热弹性交互定理导出Uc
U c = α c a ( 1 + v ) ( T a - T b ) [ 1 2 ln ( b a ) - b 2 b 2 - a 2 ]
式中:vc——混凝土泊松比,
αc——混凝土线胀系数,
α——混凝土管内径,
b——混凝土管外径,
Ta——内壁边界温度,
Tb——外壁边界温度;
(2)混凝土管2与外层钢管4之间的缝隙δ2的计算方法如下:
δ2=δ2122
δ21——施工缝隙,如进行可靠的接触和回填灌浆,可取0.2mm
δ22——运行充水后的温降缝隙,
其中δ22=Uc-Us2
Uc为混凝土管外壁由于冷缩引起的方向朝向圆心的径向位移,
将混凝土管2视为厚壁圆筒,用热弹性交互定理导出Uc
U c = α c b ( 1 + v c ) ( T a - T b ) [ 1 2 ln ( b a ) - b 2 b 2 - a 2 ]
式中:vc——混凝土泊松比,
αc——混凝土线胀系数,
α——混凝土管内径,
b——混凝土管外径,
Ta——内壁边界温度,
Ta——外壁边界温度,
Us2为外层钢管4冷缩引起的方向朝向圆心的径向位移,
当为最低运行温度情况时,Us2=αs2ΔTs2(1+vs2)r2
式中:Us2——最低运行温度情况下外层钢管冷缩引起的方向朝向圆心的径向位移值(mm),
αs2——外层钢材的线胀系数(1/℃),
ΔTs2——外层钢管起始温度减最低运行温度(℃),起始温度(即相应于管壁环向应力为0时的温度)如无资料,可近似用平均地温,最低运行温度可近似用最低水温,
vs2——外层钢材泊松比,
r2——内层钢管内半径,
当为最高水温度情况时,Us2=αs2ΔTs2(1+vs2)r2
式中:Us2——最高水温情况下的外层钢管冷缩缝隙值(mm),
ΔTs2——外层钢管起始温度减最高水温(℃),可为负值;
(3)外层钢管4与围岩1之间的缝隙δ3的计算方法如下:
δ3=δ3132
δ31——施工缝隙,如进行可靠的接触和回填灌浆,可取0.2mm,
δ32——运行充水后的温降缝隙,
其中δ32=Us2+Ur
Us2为外层钢管4冷缩引起的方向朝向圆心的径向位移,其计算方法同上Us2的计算,
Ur为围岩1由于冷缩引起的径向位移:
Ur=ΔTrαrr3r
式中:ΔTr——洞壁表面岩石起始温度减最低温度(℃),如无实测资料,可近似用平均地温减最低三个月平均水温,
αr——围岩的线胀系数(1/℃),
r3——外层钢管外半径(mm),即隧洞开挖半径,
r——围岩破碎区相对半径影响系数,由围岩破碎区半径与钢管内半径的比值查图可得,围岩破碎区半径在坚硬完整围岩可取为rr(隧洞开挖半径),破碎软弱围岩可取为7r r,中等围岩内插选取。
d.最后确定内层钢管3的壁厚:
t 1 = pr 1 + 100 K 1 ′ Δ 1 [ σ s ] - 1000 K 1 ′ r 1 E s ′
其中,以混凝土管内表面为准的围岩单位弹性抗力系数为:
K 1 ′ = 1 1 E c ′ ln ( r 2 r 1 ) + 1 E r ′ ln ( r 3 r 2 ) + 1 K 0 + E s ′ t 2 r 2
其中,在填满层间缝隙阶段内层钢管需产生的径向位移值为Δ1=δ123,由于管道的层间缝隙值计算较为繁琐,设计时亦可参考国内外其它工程的设计值和实测值,取为Δ1=4.0×104r1
上列式中,
t1——内层钢管壁厚(mm),
p——内水压力(MPa),
t2——外层钢管壁厚(mm),
r1——内层钢管内半径(mm),
r2——外层钢管内半径(mm),
r3——围岩破裂圈外半径(mm),
Er′——破裂圈围岩的压缩模量(MPa),
Es′——平面应变问题的钢材弹性模量(MPa),
Ec′——平面应变问题的混凝土压缩模量(MPa),
s]——钢材设计强度(MPa)。
若由上式求得的t1<0或较小,则内层钢管3壁厚由表1所给出的最小壁厚确定。
按本发明的方法设计的组合式水电站压力埋管埋设于平洞中时,可先在钢轨上预制构件,然后沿轨道推进隧洞,之后在外层钢管4与围岩1间进行接触灌浆,预制构件有利于控制结构各层之间的缝隙,从而保证管道的整体性;埋设于斜井或竖井中时,可先固定内层钢管3、外层钢管4,然后浇筑混凝土管2,之后进行各层之间的接触灌浆。
当内、外水水头都很大,特别是外压成为控制工况时,按本发明设计方法得到的SCS组合式压力埋管与传统的地下埋藏式压力钢管相比,优势明显,可以大幅提高结构的抗外压稳定性、节省材料、避免设置密间距加劲环以及提高围岩1的荷载分担比(围岩较好时)等,且由于混凝土管2的存在,在外压作用下内层钢管3只承受很小部分外载而不会屈曲失稳,充分发挥钢衬、混凝土两种材料受拉、受压的不同特性,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

Claims (6)

1.一种SCS组合式水电站压力埋管的设计方法,在内层钢管(3)和围岩(1)之间灌装混凝土管(2),其特征在于:且在混凝土管(2)和围岩(1)之间再加装外层钢管(4)。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确定混凝土管(2)的厚度,然后确定外层钢管(4)的壁厚,再确定各层管之间的层间缝隙值δ1、δ2、δ3,最后确定内层钢管(3)的壁厚。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装的混凝土管(2)的厚度按下式确定:
t c = r 2 - D 2 = D 2 ( 1 1 - 2 βH 100 σ c - 1 )
其中:tc——混凝土管厚度,
      r2——外层钢管内半径(mm),
      H——内水水头(m),
      D——内层钢管直径(m),
      σc——混凝土的屈服强度(MPa),
      β——外水折减系数。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钢管(4)的壁厚按我国水电站钢管设计规范中规定的管壁最小厚度来确定。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层管之间的层间缝隙值确定为:
内层钢管(3)与混凝土管(2)之间的缝隙δ1的计算方法如下:
         δ1=δ1112
δ11——施工缝隙,δ12——运行充水后的温降缝隙,
其中δ12=Us1-Uc
Us1为内层钢管冷缩引起的方向朝向圆心的径向位移,
当为最低运行温度情况时,Us1=αs1ΔTs1(1+νs1)r1
式中:Us1——最低运行温度情况下内层钢管冷缩引起的方向朝向圆心的径向位移值(mm),
αs1——内层钢材的线胀系数(1/℃),
ΔTs1——内层钢管起始温度减最低运行温度(℃),
νs1——内层钢材泊松比,
r1——内层钢管内半径,
当为最高水温度情况时,Us1=αs1ΔTs1(1+νs1)r1
式中:Us1——最高水温情况下的内层钢管冷缩缝隙值(mm),
ΔTs1——内层钢管起始温度减最高水温(℃),
Uc为混凝土管内壁由于冷缩引起的方向朝向圆心的径向位移,
将混凝土管(2)视为厚壁圆筒,用热弹性交互定理导出Uc
U c = α c a ( 1 + v ) ( T a - T b ) [ 1 2 ln ( b a ) - b 2 b 2 - a 2 ]
式中:νc——混凝土泊松比,
αc——混凝土线胀系数,
a——混凝土管内径,
b——混凝土管外径,
Ta——内壁边界温度,
Tb——外壁边界温度;
混凝土管(2)与外层钢管(4)之间的缝隙δ2的计算方法如下:
         δ2=δ2122
δ21——施工缝隙,δ22——运行充水后的温降缝隙,
其中δ22=Uc-Us2
Uc为混凝土管外壁由于冷缩引起的方向朝向圆心的径向位移,
将混凝土管(2)视为厚壁圆筒,用热弹性交互定理导出Uc
U c = α c b ( 1 + v c ) ( T a - T b ) [ 1 2 ln ( b a ) - b 2 b 2 - a 2 ]
式中:νc——混凝土泊松比,
αc——混凝土线胀系数,
a——混凝土管内径,
b——混凝土管外径,
Ta——内壁边界温度,
Tb——外壁边界温度,
Us2为外层钢管(4)冷缩引起的方向朝向圆心的径向位移,
当为最低运行温度情况时,Us2=αs2ΔTs2(1+νs2)r2
式中:Us2——最低运行温度情况下外层钢管冷缩引起的方向朝向圆心的径向位移值(mm),
αs2——外层钢材的线胀系数(1/℃),
ΔTs2——外层钢管起始温度减最低运行温度(℃),
νs2——外层钢材泊松比,
r2——内层钢管内半径,
当为最高水温度情况时,Us2=αs2ΔTs2(1+νs2)r2
式中:Us2——最高水温情况下的外层钢管冷缩缝隙值(mm),
ΔTs2——外层钢管起始温度减最高水温(℃);
外层钢管(4)与围岩(1)之间的缝隙δ3的计算方法如下:
          δ3=δ3132
δ31——施工缝隙,δ32——运行充水后的温降缝隙,
其中δ32=Us2+Ur
Us2为外层钢管(4)冷缩引起的方向朝向圆心的径向位移,其计算方法同上Us2的计算,
Ur为围岩(1)由于冷缩引起的径向位移:
Ur=ΔTrαrr3r
式中:ΔTr——洞壁表面岩石起始温度减最低温度(℃),
      αr——围岩的线胀系数(1/℃),
      r3——外层钢管外半径(mm),即隧洞开挖半径,
      r——围岩破碎区相对半径影响系数。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钢管(5)的壁厚按下式确定:
t 1 = pr 1 + 1000 K 1 ′ δ 1 [ σ s ] - 1000 K 1 ′ r 1 E s ′
其中,以混凝土管内表面为准的围岩单位弹性抗力系数为:
K 1 ′ = 1 1 E c ′ ln ( r 2 r 1 ) + 1 E r ′ ln ( r 3 r 2 ) + 1 K 0 + E s ′ t 2 r 2
在填满层间缝隙阶段内层钢管产生的径向位移为:
δ1=4.0×104r1
上列式中,
t1——内层钢管壁厚(mm),
p——内水压力(MPa),
t2——外层钢管壁厚(mm),
r1——内层钢管内半径(mm),
r2——外层钢管内半径(mm),
r3——围岩破裂圈外半径(mm),
Er′——破裂圈围岩的压缩模量(MPa),
Es′——平面应变问题的钢材弹性模量(MPa),
Ec′——平面应变问题的混凝土压缩模量(MPa),
s]——钢材设计强度(MPa)。
CNB2005100428443A 2005-06-23 2005-06-23 一种scs组合式水电站压力埋管的设计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7522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428443A CN1317522C (zh) 2005-06-23 2005-06-23 一种scs组合式水电站压力埋管的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428443A CN1317522C (zh) 2005-06-23 2005-06-23 一种scs组合式水电站压力埋管的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10312A true CN1710312A (zh) 2005-12-21
CN1317522C CN1317522C (zh) 2007-05-23

Family

ID=35706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4284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7522C (zh) 2005-06-23 2005-06-23 一种scs组合式水电站压力埋管的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317522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93810A (zh) * 2011-11-30 2012-06-13 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管道斜井工程灌浆施工工艺
CN104866723A (zh) * 2015-05-26 2015-08-26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水电站地下埋藏式钢管管壁厚度的方法
CN108253205A (zh) * 2016-12-28 2018-07-06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管道及其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605055A (zh) * 1963-11-25 1973-01-12
JPS60129440A (ja) * 1983-12-17 1985-07-10 Daikichi Suematsu 複合管
CN2433489Y (zh) * 2000-07-21 2001-06-06 曲树蓁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钢套筒压力管
CN2465022Y (zh) * 2000-09-28 2001-12-12 傅金筑 双层混凝土钢板防渗地下高压输水管道
CN1304779C (zh) * 2004-08-18 2007-03-14 武汉大学 钢骨复合管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93810A (zh) * 2011-11-30 2012-06-13 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管道斜井工程灌浆施工工艺
CN102493810B (zh) * 2011-11-30 2013-11-13 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管道斜井工程灌浆施工工艺
CN104866723A (zh) * 2015-05-26 2015-08-26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水电站地下埋藏式钢管管壁厚度的方法
CN104866723B (zh) * 2015-05-26 2017-07-07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水电站地下埋藏式钢管管壁厚度的方法
CN108253205A (zh) * 2016-12-28 2018-07-06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管道及其组件
CN108253205B (zh) * 2016-12-28 2024-05-14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管道及其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17522C (zh) 2007-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91790U (zh) 一种新型分离式隧道套拱结构型式
CN105178202A (zh) 一种波纹钢管纤维增强粉末混凝土复合加固混凝土桥墩的方法
CN101906781B (zh) 围箍式钢板桩围堰平台及依托围堰平台的一体化施工方法
CN1317522C (zh) 一种scs组合式水电站压力埋管的设计方法
CN1837580A (zh) 超大截面向心应力抗变形涵管及其制备工艺
CN101046094A (zh) 一种用钢管做护壁套管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CN210341970U (zh) 一种海上风电机组安装基础组件
CN1837666A (zh) 大截面圆心应力抗震涵管及其制备工艺
CN113653092B (zh) 一种双桩套筒式基础及其安装方法
CN203238642U (zh) 基坑支护挡墙
CN1811251A (zh) 小流量斜向应力环保管道及其制备工艺
CN211976106U (zh) 提高纵向刚度的顶管接口结构
CN1837665A (zh) 小截面环心应力抗压涵管及其制备工艺
CN210238512U (zh) 一种混凝土高坝全坝无仓面固结灌浆结构
CN203641701U (zh) 一种轻质混凝土护壁组合给排水管道
CN111764929A (zh) 一种封闭回填式承载衬砌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7454962U (zh) 管道和具有该管道的管道组件
CN202228089U (zh) 基于盾构隧道间的联络通道兼泵站结构
CN2890553Y (zh) 大流量向心应力治污管道
CN204266209U (zh) 一种基坑支护用的复合型竹筒石桩
CN1051828C (zh) 一种建筑基坑支护方法及其专用混凝土桩
CN205277306U (zh) 一种改进的高压冲水凿泥钻头
CN110909410A (zh) 一种开挖阶段地连墙最大主应力的简易计算方法
CN204266211U (zh) 一种竹箱拱重力挡墙式基坑支护
CN220870225U (zh) 一种用于钢筋混凝土顶管管道内的始发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