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10266A - 内燃机曲轴活动连杆机构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曲轴活动连杆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10266A
CN1710266A CN 200510019040 CN200510019040A CN1710266A CN 1710266 A CN1710266 A CN 1710266A CN 200510019040 CN200510019040 CN 200510019040 CN 200510019040 A CN200510019040 A CN 200510019040A CN 1710266 A CN1710266 A CN 17102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bustion engine
internal combustion
rod
engine crankshaft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1904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凌昌国
凌昌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51001904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710266A/zh
Publication of CN17102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102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内燃机曲轴活动连杆机构,属机械传动领域,特别涉及运载工具动力机构领域。本内燃机曲轴活动连杆机构,包括曲轴和活动连杆,其活动连杆由外连杆、内连杆、横杠杆、增力片和连杆支承座组成,曲轴由曲轴、曲轴顶护圈组成,曲轴顶护圈通过横杠杆与活动连杆构成运动副。本发明的技术进步性非常突出,是内燃机发展方面的一个创举。其根本创新在于内燃机曲轴顶护圈与活动连杆配合,构成了两对运动副,能够产生既有直推力,又有横推力的双向复合功能。由于曲轴顶护圈的设计,实际使曲轴力臂延长了1倍左右,并可缩短活塞行程1/3左右。可说是曲轴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Description

内燃机曲轴活动连杆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内燃机曲轴活动连杆机构,属机械传动领域,特别涉及运载工具动力机构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内燃机,内部动力机构为曲轴、连杆、活塞。机械学上称曲柄滑块机构,其连杆是一种固定式单根连杆,机械学上称曲柄滑块机构。长时间以来,内燃机领域沿用着这种机构,而该机构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固有弊端。例如:
1. 内燃机死点。这是内燃机长期存的问题,当活塞到达上止点位置后,连杆、曲轴力臂成一条直线,不能产生动力、还要产生破坏力。
2. 内燃机热力利用率低。当连杆曲轴成90°推力角时,热动力已降到50%以下。
3. 曲轴力矩短。根据曲轴连杆比的公式:λ=γ/ι,一般的内燃机为1/3至1/4.1。在连杆长度不变的情况下,曲轴力矩只能限定在这个范围内,不能延长。所以产生的扭力不大。
4. 固定压缩比。内燃机的压缩比是由各厂家根据机型确定的,一经确定即不可改变。它不适应不同燃料,如天然气、液化气等,对不同压缩比的需求,也不适应车辆运行条件,如平原、高原对不同压缩比的需求.
5. 固定活塞行程。根据公式:曲轴半径×2=活塞行程。固定活塞行程,严重制约了设计人员的创造性。在相等的活塞行程中,不能延长曲轴力臂;在相等的气缸容积中,无法加大活塞直径,提高热功率。
6. 单一的直推力。现有技术的曲柄滑块机构,在传递热动力时,只有单一的直推力,没有横推力.
7. 热功利用率低。现有技术的内燃机,热功利用率只有20-40%。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燃机曲轴活动连机构,解决当前内燃机现有技术曲柄滑块机构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使用具有直推力和横推力的双向复合动力的运动副的机构设计,在传动动力时,达到成倍增加功效的目的。
本发明内燃机曲轴活动连机构的技术方案是:
本内燃机曲轴活动连杆机构,包括曲轴和活动连杆,其活动连杆由外连杆1、内连杆2、横杠杆3、增力片4和连杆支承座5组成,曲轴由曲轴6和曲轴顶护圈7组成,曲轴顶护圈7通过横杠杆3与活动连杆构成运动副。
本发明机构的外连杆1为圆形空心管,其上部与连杆小头A连为一体。
本发明机构的内连杆2装有连杆活塞8,该连杆活塞8,通过半圆帽9与内连杆2连接。该内连杆2外,装有弹簧圈10,下部适当位置装有弹簧片11。
上述内连杆2装配在外连杆1中,呈滑动配合。
本发明机构的横杠杆3,安装在连杆支承座5中。该横杠杆3由两个平行设置、两端为圆弧形的横杠杆片19组成,平行两件之间圆弧中心,一端以承力螺栓12连接,另一端用等长螺栓13,外加套筒管14,再将该螺栓紧固。
本发明机构的增力片4,一端装在连杆支承座2上,另一端置于横杠杆的套筒管14上。
本发明机构连杆支承座5中间有长方形框槽孔15,为内连杆2装入孔。本连杆支承座5与外连杆1,通过细螺纹紧密连接。
本发明的曲轴顶护圈7,设有上凸轮16。所说的曲轴顶护圈7上凸轮设置的曲轴提前角为12°-20°。
本发明的曲轴顶护圈7,设有下凸轮17。
上述的设有凸轮的曲轴顶护圈7外,装有挡护圈18。
本发明内燃机曲轴活动连杆机构包括曲轴和活动连杆,其活动连杆由外连杆、内连杆、横杠杆、增力片和连杆支承座组成,曲轴由曲轴和曲轴顶护圈组成,顶护圈外装有挡护圈。外连杆为圆形空心管,内连杆在外连杆内通过连杆活塞在外连杆中滑动配合,外连杆底装有横杠杆,横杠杆是本发明的关健设计之一,为了保证传递有力和动力平衡,由两个平行设置、两端为圆弧形的横杠杆片组成,一端以承力螺栓连接,另一端为等长螺栓,其中段部份外加套筒管,并锁紧。内连杆上装有连杆活塞,用半圆螺帽使之连接,半圆螺帽是能够活动的,当内连杆受到横推力时,下部必然摆动,半圆螺帽就成了内连杆摆动的支点。内连杆通过该活塞在外连杆内滑动配合,上下运动;内连杆外装有弹簧圈,内连杆上下运动时,一方面该弹簧圈的弹力使其复位,另一方面,当内燃机吸气时,活塞的下行也要靠此弹簧的推力,内连杆下部适当位置装有弹簧片,保持内外连杆在横推力作用时的协调性,连杆支承座中间的长方形框槽孔,为内连杆装入孔,连杆支承座通过细密螺纹与外连杆紧密连接,连杆支承座与增力片的一端连接,增力片另一端置于横杠杆套筒上,连杆支承座实为是活动连杆中,上承外连杆,下护内连杆的连接副,并通过活动连杆的横杠杆与有顶护圈的曲轴配合,构成两对运动副,该曲轴成了横、直动力的复合传递机构,曲轴顶护圈既能顶护横杠杆,又延长了曲轴转动的力臂。曲轴顶护圈的上凸轮,使活塞、连杆、曲轴的最大压力不处在一条直线上,解决了死点的位置移动问题,并可以延长气缸高压缩比的时间,而曲轴顶护圈下凸轮,则可以缩短内燃机活塞行程约1/3。
本发明的技术进步性非常突出,是内燃机发展方面的一个创举。
本发明的根本创新在于内燃机曲轴顶护圈与活动连杆配合,构成了两对运动副,能够产生既有直推力,又有横推力的双向复合功能。由于曲轴顶护圈的设计,实际使曲轴力臂延长了1倍左右,并可缩短活塞行程约1/3左右。同现有曲轴相比,可以说,在曲轴的发展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具体而言,解决了以下问题:
1)解决死点问题,使在死点之前有动力。
2)在曲轴产生动力的转角中,可以认为相对延长曲轴力臂。
3)能有机地将热动力与传递热动力结合起来。
4)在传递动力时,能成几十倍地增力。
5)保守的估计,可将现有技术的内燃机功率,提高2-3倍。理论上可提高10倍以上。
综上所叙,内燃机采用本发明曲轴活动机构以后,有望突破热机学不能达到100%的热力利用理论值论断。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内燃机曲轴活动连杆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内燃机曲轴活动连杆机构连杆支承座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内燃机曲轴活动连杆机构横杠杆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内燃机曲轴活动连杆机构曲轴顶护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是如何实施的。
首先按本发明技术方案装备本内燃机曲轴活动连杆机构,然后即可正常运行,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当活塞产生动力后,其力点就集中到外连杆小头A,外连杆小头A通过外连杆1、连杆支承座5传到横杠杆3的承力螺栓12上,横杠杆3的压力经配合副顶护圈7,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经过顶护圈7传到O点,成为纵向运动力,将此路动力称为直推力,也就是现有固定连杆所产生的动力。
另一部份动力为顶护圈7的反作用力,推动横杠杆3以后,由于横杠杆3是一个能绕承力螺栓12转动的刚体,它的左端必然往上跷起,推动增力片4,增力片4即藉此反作用力为原动力,成为数十倍的力,推动内连杆2,内连杆2则以半圆螺帽9作支点,又用摆动的形式,推曲轴颈,成为曲轴6转动的横推力。
由于增力片4在推内连杆2时,必然产生一个反作用力,这个力点作用于在连杆支承座5,因而影响到直推力,使在直推力的方向,在横杆杆3与顶护圈7之间形成斧劈力。
当曲轴工作行程完成之后,排气门已打开,大活塞的下行或者吸气时,就要靠连杆弹簧圈10的顶力,克服大活塞的下行摩擦力,才能正常运转。内连杆弹簧片11在活塞下行时,也顶推连杆支承座5,使内、外连杆的右端产生较大间隙,使内、外连杆运动协调,不致影响动力发挥。
当曲轴6转到下止点左右位置时,下凸轮17再顶横杠杆3,使活塞不继续下行,停在按设计要求的位置上,从而缩短活塞行程。一般可缩短行程约三分之一。
由于曲轴顶护圈的功能,具有科技上的重大进步。它不仅能改造内燃机的单根连杆机构。同时,也能改造现有技术的活动连杆机构。因此,将曲轴顶护圈的形式,用以改造现有技术的活动连杆机构时,安置在圆盘、车轮或其它构件中,即可称为顶护圈轴。
本技术方案涉及的顶护圈轴,配合本发明的活动连杆,也可用作改造火车头车轮、车箱车轮的连杆传递机构,达到增力、增效的效果。

Claims (15)

1、内燃机曲轴活动连杆机构,包括曲轴和活动连杆,其特征在于活动连杆由外连杆(1)、内连杆(2)、横杠杆(3)、增力片(4)和连杆支承座(5)组成,曲轴由曲轴(6)及其外加顶护圈(7)组成,曲轴顶护圈(7)通过和横杠杆(3)配合,与活动连杆构成运动副。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内燃机曲轴活动连杆机构,其特征于所说的外连杆(1)为圆形空心管,其上部与连杆小头(A)连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内燃机曲轴活动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内连杆(2)装有连杆活塞(8)。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内燃机曲轴活动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连杆活塞(8)通过半圆帽(9)与内连杆(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的内燃机曲轴活动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内连杆(2)外装有弹簧圈(10),下部适当位置装有弹簧片(11)。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的内燃机曲轴活动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内连杆(2)装配在外连杆(1)中,呈滑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的内燃机曲轴活动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横杠杆(3)安装在连杆支承座(5)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的内燃机曲轴活动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横杠杆(3)由两个平行设置、两端为圆弧形的横杠杆片(19)组成,平行两件之间圆弧中心,一端以承力螺栓(12)连接,另一端用等长螺栓(13),外加套筒管(14),再将螺栓紧固。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的内燃机曲轴活动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增力片(4)一端装在连杆支承座(5)上,另一端置于横杠杆(3)的套筒管(14)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内燃机曲轴活动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连杆支承座(5)中间有长方形框槽孔(15),为内连杆(2)装入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内燃机曲轴活动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连杆支承座(5),与外连杆(1)通过细螺纹紧密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的内燃机曲轴活动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曲轴顶护圈(7)设有上凸轮(16)。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12的内燃机曲轴活动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曲轴顶护圈(7)上凸轮(16)设置的曲轴提前角为12-20。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13的内燃机曲轴活动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曲轴顶护圈(7)设有下凸轮(17)。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13的内燃机曲轴活动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曲轴顶护圈外装有挡护圈(18)。
CN 200510019040 2005-07-01 2005-07-01 内燃机曲轴活动连杆机构 Pending CN17102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019040 CN1710266A (zh) 2005-07-01 2005-07-01 内燃机曲轴活动连杆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019040 CN1710266A (zh) 2005-07-01 2005-07-01 内燃机曲轴活动连杆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10266A true CN1710266A (zh) 2005-12-21

Family

ID=35706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019040 Pending CN1710266A (zh) 2005-07-01 2005-07-01 内燃机曲轴活动连杆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71026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96069A (zh) * 2013-12-04 2015-06-10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换向阀单元以及具有此类型换向阀单元的内燃发动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96069A (zh) * 2013-12-04 2015-06-10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换向阀单元以及具有此类型换向阀单元的内燃发动机
CN104696069B (zh) * 2013-12-04 2017-07-21 F·波尔希名誉工学博士公司 换向阀单元以及具有此类型换向阀单元的内燃发动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03342B (zh) 一种可变压缩比发动机
CN1796757A (zh) 涡轮发动机的喷嘴
CN109252953A (zh) 可变压缩比发动机长度可变连杆机构
CA2783798C (en) Device for transmission of force from the pistons of a piston engine
JP2001050362A (ja) ピストン・クランク機構
CN1710266A (zh) 内燃机曲轴活动连杆机构
CN101225768A (zh) 连杆偏置式发动机
CN102042083A (zh) 准自由活塞内燃机
KR20050058479A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WO2021196811A1 (zh) 转盘式内燃机
CN101210517A (zh) 双摆杆内燃机
CN101117916A (zh) 双摆杆内燃机
CN110671197B (zh) 发动机及具有其的车辆
CA3220841A1 (en) Large stroke beam pumping unit
CN102966511B (zh) 一种动平衡式内燃空气压缩机
CN204098976U (zh) 发动机辅助气门驱动机构
CN104379902A (zh) 发动机
CN110671199B (zh) 可变压缩比机构与发动机
CN219953937U (zh) 汽车发动机连杆机构
Idrisi et al. Modelling and analysis of aluminium alloy composite connecting rod
CN201606150U (zh) 内燃机用阴阳连杆转子曲轴总成
CN103821901A (zh) 电磁杠杆传动机
CN201396214Y (zh) 内燃机曲轴活动连杆机构
CN203822460U (zh) 活塞内含燃烧腔的曲轴连杆活塞内燃机
CN112855357B (zh) 内燃机可变活塞行程可变压缩比机构及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