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04185A - 模具缓冲装置 - Google Patents

模具缓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04185A
CN1704185A CN 200510074689 CN200510074689A CN1704185A CN 1704185 A CN1704185 A CN 1704185A CN 200510074689 CN200510074689 CN 200510074689 CN 200510074689 A CN200510074689 A CN 200510074689A CN 1704185 A CN1704185 A CN 17041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shion pad
pressure
cushion
oil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7468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09499C (zh
Inventor
马场清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matsu Ltd
Komatsu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omatsu Ltd
Komatsu Industr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atsu Ltd, Komatsu Industries Corp filed Critical Koma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704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041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0949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9499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aping Metal By Deep-Drawing,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具缓冲装置,在缓冲垫的下部形成气缸,在气缸的内部滑动自如地收容与顶杆的上端连结的活塞。顶杆与伺服电机的旋转轴连结。用气缸的内壁面及活塞的壁面形成油压室。该油压室的轴心与顶杆的轴心相同。在油压室内填充用于冲击缓和的压力油。填充在油压室内的压力油吸收瞬间作用于缓冲垫的力。通过如此的结构,能够缓和冲压机械上产生的冲击。

Description

模具缓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边施加向上的作用力一边升降驱动缓冲垫的模具缓冲装置,具体涉及缓和冲压机械产生的冲击的模具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在深冲加工中起皱,在冲压机械上设置模具缓冲装置(以下,简称为模具缓冲器)。以往的模具缓冲器,采用油压或空气压,升降驱动缓冲垫且产生缓冲压。为了提高冲压机械的深冲加工性,防止工件破断或变形,需要高精度控制模具缓冲器的缓冲压,尤其需要高精度控制缓冲垫下降运转时的缓冲压。
只利用空气压的模具缓冲器,在缓冲垫工作时,不能高精度控制缓冲压。利用油压的模具缓冲器,在缓冲垫工作时,能够通过控制油压高精度控制缓冲压。但是,问题是油压机器的结构复杂,此外需要严格的保养·管理。为此,近年来,具有结构简单、并且不需要严格的保养·管理的电动伺服电机的模具缓冲器引人注目。
在压力加工时,如果降下滑块,上模和工件接触,就形成大重量的滑块和缓冲垫冲撞的状态,由于瞬间对缓冲垫作用大的负荷,因此对冲压机械产生大的撞击。
图11是表示在以往装置中作用于缓冲垫的负荷与时间的关系的图示。此处,表示在上模和工件接触后,其以后的负荷变化。根据图11得出,如果上模和工件接触,就会产生远超过通常值的过冲击。
为了缓和如此的冲击,在控制方面,与滑块的下降运动同步地使缓冲垫下降运动,以相对于工件侧(缓冲垫)的上模(滑块)的相对速度减慢的方式,进行使缓冲垫下降运动的所谓预备加速。
如果继续产生大的冲击,就会发生金属模的磨损速度加快而成本上升的问题。此外如果冲击大,此时发生的冲击声就会变大,还出现噪声问题。为了避免上述问题,要求尽量减小冲击。为此,不仅在控制方面,也期望在模具缓冲器的结构方面下工夫。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事实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缓和冲压机械产生的冲击的结构的模具缓冲器。
第一发明,是一种模具缓冲装置,其具有缓冲垫、一边施加向上的作用力一边升降驱动缓冲垫的伺服电机、和向缓冲垫传递伺服电机的动力并同时从下方支持缓冲垫的支持机构,其特征在于:
具有位于缓冲垫和支持机构之间的用于填充液体的液压室,且该液压室位于支持机构的轴心上。
缓冲垫由顶杆(支持机构)从下方支持。该顶杆与伺服电机连结。通过滚珠螺杆等将伺服电机的旋转轴的旋转动作变换成升降方向的动作再传递给顶杆。如此,伺服电机向缓冲垫施加向上的作用力,同时升降驱动缓冲垫。
在缓冲垫的下部形成气缸,在气缸的内部滑动自如地收容连结在顶杆的上端上的活塞。用气缸的内壁面及活塞的壁面形成油压室(液压室)。该油压室的轴心与顶杆的轴心相同。作为冲击缓和用的液体,在油压室内填充压力油。
填充在油压室内的压力油吸收瞬间作用于缓冲垫的力。由此,在上模和工件接触时,能够缓和缓冲垫从滑块接受的瞬间的负荷。如此,能够缓和冲压机械上发生的冲击。
第2发明如第1发明所述,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排出机构,用于在所述液体达到规定压以上时,从所述液压室排出所述液体。
油压室的压力油出入口和控制阀(排出机构)的一方的出入口连通。控制阀的另一方的出入口与油箱连通。在油压达到规定压以上的时候,控制阀打开,向油箱排出压力油。于是,冲压机械停止。
第3发明如第1发明所述,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测定所述液体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采用压力传感器的测定值,控制所述伺服电机的运转的控制机构。
用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室的油压。将压力传感器的测定值输出给垫控制部(控制机构)。在垫控制部上预先设置缓冲垫的缓冲压。垫控制部采用该设定的缓冲压和输入的压力传感器的测定值,反馈控制伺服电机的运转。
根据第1发明,由于瞬间作用于缓冲垫的负荷被压力油吸收、缓和,因此能够缓和在冲压机械发生的冲击。从而能够降低金属模具的磨损,能够抑制成本上升。此外,能够降低冲击声,解决噪声问题。
根据第2发明,由于在油压达到规定压以上时,从油压室排出压力油,冲压机械停止,所以能够防止过负荷造成的模具缓冲器的损伤。
根据第3发明,由于采用接受缓冲垫的负荷的油压,进行压力反馈控制,所以能够高精度地控制缓冲垫的缓冲压。因此能够提高压力机的加工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冲压机械的构成的模式图。
图2是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模具缓冲器的模式图。
图3是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模具缓冲器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作用于缓冲垫的负荷与时间的关系的图示。
图5是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模具缓冲器的模式图。
图6是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油压线路图。
图7是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另一方式的油压线路图。
图8是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另一方式的油压线路图。
图9是根据第2实施方式进行的反馈控制的控制方块图。
图10是表示滑块和模具缓冲器的运转的图示。
图11是表示在以往装置中作用于缓冲垫的负荷与时间的关系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冲压机械的构成的模式图。
在冲压机械上,相互对向地设置位于上位的滑块2和位于下部的垫板8。滑块2从上方的滑块驱动机构1接受动力进行升降运动。在滑块2的下部安装上模3a。另外,垫板8被固定在床身9的上部,在垫板8的上部安装下模3b。在垫板8及下模3b上设置上下方向贯通的多个孔,在该孔内穿过缓冲销7。缓冲销7的下端抵接在设于床身9内的模具缓冲器10的缓冲垫11上。在床身9的内壁面间设置横梁6,用横梁6支持模具缓冲器10。
[实施例1]
图2是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模具缓冲器的模式图。图3是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模具缓冲器的俯视图。
在模具缓冲器10中,缓冲垫11,经由气缸17、活塞18、顶杆20、滚珠螺杆12、大带轮13、皮带14和小带轮15,与伺服电机16的旋转轴连结。在缓冲垫11和伺服电机16之间相互的动力传递自如。
在缓冲垫11的下部形成有朝下方具有开口的气缸17,在气缸17的内部滑动自如地收容活塞18。在气缸17的内部设置朝底面即朝上方的凹部,在活塞18的上部设置凸部。如果活塞18收容在气缸17的内部,活塞18的凸部嵌合在气缸17的凹部中,就由气缸17的内壁面及活塞18的壁面形成圆环状的油压室19。该油压室19的轴心与顶杆20及滚珠螺杆12的轴心相同。在该油压室19内填充冲击缓和用的压力油。密封本实施方式的油压室19,但也可以是在油压室19上设置未图示压力油出入口,自如地进行压力油的供给和排出的方式。
活塞18的下端抵接在顶杆20的上端。在顶杆20的上端形成球面状的抵接面20a。尽管顶杆20这样的棒状部件抗作用于端部的轴向的力,但不抗弯矩。如果顶杆20的上端是球面形状,假使缓冲垫11倾斜,也只向顶杆20整体作用轴向的力。通过如此的结构,能够防止偏心负荷造成的顶杆20的损伤。
顶杆20的下端连结在滚珠螺杆12的螺栓部12b的上端。滚珠螺杆12的螺栓部12b螺合在螺母部12a内。螺母部12a的下端连结在大带轮13的上端,此外,由轴承等轴支持在横梁6上。小带轮15连结在伺服电机16的旋转轴上。在大带轮13和小带轮15上缠挂皮带14,相互的动力传递自如。
旋转式的伺服电机16具有旋转轴,通过供给电流使旋转轴正逆旋转。如果向伺服电机16供给电流,旋转轴旋转,则大带轮13和小带轮15就旋转运动。由于大带轮13和螺母部12a是一体的,因此螺母部12a与大带轮13的旋转一同旋转运动。随着螺母部12a的旋转运动,螺栓部12b沿螺母部12a,上下方向即升降方向直线运动。缓冲垫11与螺栓部12b、顶杆20、活塞18、油压室19、气缸17一同升降运动。通过控制供给伺服电机16的电流,控制施加给缓冲垫11的作用力即缓冲垫11产生的缓冲压。
如图3所示,在缓冲垫11的各侧面和与各侧面对向的床身9的内壁面之间,设置1个以上的导向21。导向21由相互卡合的一对内导向21a和外导向21b构成,在缓冲垫11的各侧面设置内导向21a,在床身9的内壁面上设置外导向21b。导向21向升降方向引导缓冲垫11。
图4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作用于缓冲垫的负荷与时间的关系的图示。
通过比较图4和图11,得知:本实施方式的作用于缓冲垫11的负荷的过冲击量小于以往的装置。填充在油压室19内的压力油吸收瞬间作用于缓冲垫11的力。由此,如图4所示,在上模和工件接触时,能够缓和缓冲垫11从滑块2接受的瞬间的负荷。因此能够缓和冲压机械产生的冲击。
根据第1实施方式,由于瞬间作用于缓冲垫的负荷被压力油吸收、缓和,因此能够缓和在冲压机械发生的冲击。从而能够降低金属模具的磨损,能够抑制成本上升。此外,能够降低冲击声,解决噪声问题。
[实施例2]
在第1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油压室19上连接图6所示的油压线路。作为第2实施方式,说明该实施方式。
图5是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模具缓冲器的模式图。图6是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油压线路图。
油压泵25的压力油排出口,经由单向阀51及管路27,与油压室19的压力油出入口连通。在油压泵25和单向阀51之间的管路上连接分支管路,该分支管路与安全阀52连通。另外安全阀52与油箱26连通。通过安全阀52,将从油压泵25排出的压力油设定在规定的压力,残余的压力油返回到油箱26。另外通过单向阀51,油压室19内的压力变动不会直接影响油压泵25。
在管路27上连接分支管路,该分支管路与安全阀53连通。另外安全阀53与油箱26连通。安全阀53,作为安全压设定用于防止过负荷的最大油压。如果管路27内的油压达到最大油压,就打开安全阀53,管路27内的压力油,就经由安全阀53返回到油箱26。于是,油压室19内的油压降低。如果压力传感器28的测定值达到规定压以下,未图示的控制器就紧急停止冲压机械。从而通过向油箱26排出管路27内的压力油,防止过负荷。
压力传感器28设在管路27上。利用压力传感器28测定油压室19的压力即缓冲垫11产生的负荷。将压力传感器28的测定值输出给垫控制部30。然后进行图9的控制块图所示的反馈控制,关于反馈控制的详细情况见后述。
图7是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另一方式的油压线路图。
如图7所示,也可以代替图6的安全阀53,设置方向控制阀54。通常,方向控制阀54,通过弹力按压设在自身内部的滑阀或提升阀等,切断管路27和油箱26。在压力传感器28的测定值超过规定压的情况下,有过负荷的危险。将压力传感器28的测定值输出给压力控制部29,在测定值超过规定压的情况下,压力控制部29向方向控制阀54输出安全信号。输入安全信号的方向控制阀54激励设在其自身内部的线圈。如果磁力形成的推进力大于弹力形成的按压力,滑阀或提升阀等移动。如此切换方向控制阀54,管路27和油箱26连通。于是,管路27内的压力油,经由方向控制阀54,返回到油箱26。压力控制部29与安全信号一同,向未图示的冲压机械的控制器输出紧急停止信号。如此防止过负荷。
图8也是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另一方式的油压线路图。
如图8所示,也可以代替图6的安全阀53,设置保护阀55。保护阀55,具有小口径的油室55a和大口径的空气室55b,另外具有由在油室55a内滑动自如的小口径活塞及在空气室55b内滑动自如的大口径活塞构成的活塞55c。管路27和油室55a连通。空气室55b,经由方向控制阀56、单向阀57及调压装置58,与空气压源59连通。在油室55a的侧面设置油压泵。油压泵与油箱26连通。
在管路27内的油压是用于防止过负荷的最大油压的情况下,活塞55c为了平衡,通过调压装置58设定空气室55b内的空气压。即如果管路27内的油压达到最大油压以上,活塞55c就向空气室55b侧移动。通过活塞55c的移动,管路27和油箱26连通。于是,管路27内的压力油经由保护阀55返回到油箱26。如果活塞55c向空气室55b侧移动,接近的开关就检测活塞55c的移动,向未图示的冲压机械的控制器输出紧急停止信号。控制器,根据输入的紧急停止信号,紧急停止冲压机械。如此防止过负荷。
通常,方向控制阀56,通过弹力按压设在自身内部的滑阀或提升阀等,连通管路27和油箱26。如果方向控制阀56内部的螺线管被激励,就在滑阀或提升阀等中产生磁力形成的推进力。如果磁力形成的推进力大于弹力形成的按压力,滑阀或提升阀等移动。如此切换方向控制阀56,空气室55b内的空气,经由消声器60向大气放出。于是,油压室19内的油返回到油箱26。主要在维护时进行如此的方向控制阀56的操作。
下面,说明模具缓冲器的反馈控制。
图9是根据第2实施方式进行的反馈控制的控制块图。
在模具缓冲器10上设置各种测定装置。在缓冲垫11和床身9之间,设置以升降方向作为测定方向的线位移传感器22。在床身9的内壁面上设置线位移传感器22中的刻度部,头部接近刻度部地固定在缓冲垫11侧。随着缓冲垫11的升降运动,头部沿刻度移动。通过该线位移传感器22,测定缓冲垫11的升降位置。此外,在伺服电机16的旋转轴的周围设置编码器19。通过该编码器19,测定伺服电机16的旋转速度。将各测定值输入给垫控制部30,输出向伺服电机16供给电流。
垫控制部30具有控制器31和放大器32。在控制器31,设定表示时间(或冲压角度或滑块位置)和缓冲垫11产生的压力即缓冲压的所要求的对应关系的压力图形,和表示时间(或冲压角度或滑块位置)和缓冲垫11的位置的所要求的对应关系的位置图形。在控制器31中,采用压力图形,求出与时间(或冲压角度或滑块位置)对应的缓冲压,作为压力控制信号Sp输出。此外,采用位置图形,求出与时间(或冲压角度或滑块位置)对应的缓冲位置,作为位置控制信号Sh输出。在放大器32,输出压力控制信号Sp、位置控制信号Sh及它们的测定值。另外从放大器32输出向伺服电机16供给电流I。在放大器32中,进行压力反馈控制或位置反馈控制的任何一种,两者按规定的定时切换。
其中所需说明的是,压力图形的“压力”是指包含在缓冲垫11产生的负荷及在缓冲垫11的部件产生的应变的压力。负荷与应变彼此具有相关关系。另外,如本发明那样设置油压室19时也可以利用油压室19内的油压。
此处,关于在垫控制部30进行的反馈控制,首先说明压力反馈控制。
用压力传感器28测定在缓冲垫11产生的压力即缓冲压,其值作为压力反馈信号Spf输出给压力比较部33。在压力比较部33,比较压力反馈信号Spf的值和压力控制信号Sp的值,生成压力修正信号Spc。将修正信号Spc输出给压力控制部34。在压力控制部34,基于压力修正信号Spc,求出伺服电机16的适当的速度,生成电机速度控制信号Sr1。将电机速度控制信号Sr1输出给速度比较部35。
用编码器19测定伺服电机16的旋转速度,将其值作为速度反馈信号Srf,输出给速度比较部35。在速度比较部35,比较电机速度控制信号Sr1(在位置反馈控制时为Sr2)的值和速度反馈信号Srf的值,生成电机速度修正信号Src。将速度修正信号Src输出给速度控制部36。在速度控制部36,基于电机速度修正信号Src,求出伺服电机16的适当的电流值,生成电流控制信号Sc。将电流控制信号Sc输出给电流比较部37。
由电流检测部39测定供给伺服电机16的电流,将其值作为电流反馈信号Scf,输出给电流比较部37。在电流比较部37,比较电流控制信号Sc的值和电流反馈信号Scf的值,生成电流修正信号Scc。将电流修正信号Scc输出给电流控制部38。在电流控制部38,基于电流修正信号Scc,求出伺服电机16的适当的供给电流I。将供给电流I输出给电流检测部39,同时供给伺服电机16。于是,伺服电机16驱动缓冲垫11。此时缓冲垫11一边产生向上的作用力,一边下降运动。得到如此设定的缓冲压。
下面,说明位置反馈控制。
用线位移传感器22的头部测定缓冲垫11的高度位置,其值作为位置反馈信号Shf输出给位置比较部43。在位置比较部43,比较位置反馈信号Shf的值和位置控制信号Sh的值,生成位置修正信号Shc。将位置修正信号Shc输出给位置控制部44。在位置控制部44,基于位置修正信号Shc,求出伺服电机16的适当的速度,生成电机速度控制信号Sr2。将电机速度控制信号Sr2输出给速度比较部35。速度比较部35以后的信号的流动与压力反馈控制相同。
另外,在垫控制部30上,也可以使控制器31侧具有控制到速度控制部36的功能,使放大器32侧具有电流比较部37以后的功能。
通过切换部45的开关操作,切换压力反馈控制和位置反馈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检测上模和工件接触的第1切换时机的情况下,从位置反馈控制向压力反馈控制切换,在检测缓冲垫11到达下死点的第2切换时机的情况下,从压力反馈控制向位置反馈控制切换。
第1切换时机,是在缓冲垫11的下降时,应变仪17的测定值达到第1阈值时(上模和工件接触,开始产生缓冲垫11的压力时)或线位移传感器22的头部的测定值达到第1规定位置时(缓冲垫11达到上模和工件接触的位置时)。第2切换时机,是在缓冲垫11的下降时,应变仪17的测定值达到第2阈值时(上模和工件分离,缓冲垫11的压力消失时)或线位移传感器22的头部的测定值达到第2规定位置时(缓冲垫11达到下死点时)。
下面,采用图9、图10,说明缓冲垫11的运转与压力·位置反馈控制的关系。
图10是表示滑块和模具缓冲器的运转的图示,表示伴随时间变化的滑块和模具缓冲器的位置的变化。
在冲压机械上,为了缓和上模和工件接触时的冲击,进行缓冲垫11的预备加速。从时刻t1到t2之间进行预备加速。此间,在垫控制部30进行位置反馈控制,根据预先设定位置测定值的位置图形,控制缓冲垫11的位置。缓冲垫11根据其结果下降。
在时刻t2(第1切换时机),上模和工件接触。此时,在垫控制部30的切换部45切换开关。从位置反馈控制向压力反馈控制切换。从时刻t2到t3之间,滑块2和缓冲垫11一体下降,深冲加工工件。此时,在垫控制部30进行压力反馈控制,按照预先设定压力测定值的压力图形,控制施加给缓冲垫11的作用力。缓冲垫11根据其结果下降。
在时刻t3(第2切换时机),滑块2和缓冲垫11到达下死点。此时,在垫控制部30的切换部45,切换开关,从压力反馈控制向位置反馈控制切换。从时刻t3到t4之间,滑块2和缓冲垫11形成一体,只上升辅助提升的量。从时刻t4到t5之间,缓冲垫锁定,暂时停止上升运动。在时刻t5缓冲垫11再次开始上升运动。以上,时刻t3以后,在垫控制部30进行位置反馈控制,按照预先设定位置测定值的位置图形,控制缓冲垫11的位置。缓冲垫11根据其结果上升。
根据第2实施方式,由于在油压达到规定压以上时,从油压室排出压力油,冲压机械停止,所以能够防止过负荷造成的模具缓冲器的损伤。
此外,根据第3实施方式,由于采用接受缓冲垫的负荷的油压,进行压力反馈控制,所以能够高精度控制缓冲垫的缓冲压。因此能够提高压力机的加工性。

Claims (3)

1.一种模具缓冲装置,具有缓冲垫、一边施加向上的作用力一边升降驱动缓冲垫的伺服电机、和向缓冲垫传递伺服电机的动力的同时还从下方支持缓冲垫的支持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缓冲垫和支持机构之间的支持机构的轴心上具有用于填充液体的液压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排出机构,用于在所述液体达到规定压以上时,从所述液压室排出所述液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测定所述液体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
采用压力传感器的测定值来控制所述伺服电机的运转的控制机构。
CNB2005100746893A 2004-06-01 2005-05-30 模具缓冲装置 Active CN130949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63198 2004-06-01
JP2004163198 2004-06-01
JP2005154028 2005-05-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04185A true CN1704185A (zh) 2005-12-07
CN1309499C CN1309499C (zh) 2007-04-11

Family

ID=35575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746893A Active CN1309499C (zh) 2004-06-01 2005-05-30 模具缓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309499C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7634B (zh) * 2006-03-22 2010-12-08 小松产机株式会社 冲压机械的模具缓冲机构控制装置
CN101176898B (zh) * 2007-04-26 2010-12-22 王新田 炒锅冲压制造方法及其模具
CN101432084B (zh) * 2006-03-03 2011-04-20 小松产机株式会社 冲压机械的模具缓冲机构控制装置
CN102036766A (zh) * 2008-05-22 2011-04-27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模具缓冲装置
CN101389421B (zh) * 2006-02-27 2012-01-04 株式会社Ihi 缓冲载荷控制装置以及具备缓冲载荷控制装置的冲压机
CN106334745A (zh) * 2015-07-06 2017-01-18 法因图尔国际控股股份公司 用于在精冲压力机中降低冲裁冲击的方法和装置
CN108916337A (zh) * 2018-07-20 2018-11-30 长久(滁州)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丝杠限位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01001B2 (ja) * 1987-12-04 1999-06-02 ローム 株式会社 Cadレイアウト方法
JP2596077B2 (ja) * 1988-07-26 1997-04-02 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会社 ダイクッション装置
JPH0757435B2 (ja) * 1991-04-15 1995-06-21 アイダ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プレス機械のダイクツシヨン緩衝装置
JP2689855B2 (ja) * 1993-05-25 1997-12-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ダイクッション装置のエア圧設定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812171B2 (ja) * 1993-12-06 1998-10-22 株式会社栗本鐵工所 段付き細長円筒鍛造品の孔抜き用油圧プレスの油圧ダイクッション装置
JPH10202327A (ja) * 1997-01-22 1998-08-04 Aida Eng Ltd プレス機械のダイクッション制御装置
JP2003136299A (ja) * 2001-11-07 2003-05-14 Press Kogyo Co Ltd プレス金型機構に内蔵の油圧式クッション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9421B (zh) * 2006-02-27 2012-01-04 株式会社Ihi 缓冲载荷控制装置以及具备缓冲载荷控制装置的冲压机
CN101432084B (zh) * 2006-03-03 2011-04-20 小松产机株式会社 冲压机械的模具缓冲机构控制装置
CN101437634B (zh) * 2006-03-22 2010-12-08 小松产机株式会社 冲压机械的模具缓冲机构控制装置
CN101176898B (zh) * 2007-04-26 2010-12-22 王新田 炒锅冲压制造方法及其模具
CN102036766A (zh) * 2008-05-22 2011-04-27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模具缓冲装置
CN102036766B (zh) * 2008-05-22 2014-05-07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模具缓冲装置
CN106334745A (zh) * 2015-07-06 2017-01-18 法因图尔国际控股股份公司 用于在精冲压力机中降低冲裁冲击的方法和装置
CN106334745B (zh) * 2015-07-06 2019-06-21 法因图尔国际控股股份公司 用于在精冲压力机中降低冲裁冲击的方法和装置
CN108916337A (zh) * 2018-07-20 2018-11-30 长久(滁州)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丝杠限位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09499C (zh) 2007-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09499C (zh) 模具缓冲装置
JP5050238B2 (ja) ダイクッション制御装置及びダイクッション制御方法
CN1157323C (zh) 防止垂直输送机载重装置竖直偏移和振动的装置和方法
KR101264133B1 (ko) 다이 쿠션 장치
US20090071218A1 (en) Die cushion device for press machine
CN106808470B (zh) 一种吸盘式自动上下料旋转机械手
CN1907670A (zh) 分批混合器
CN201346724Y (zh) 用于加工中心配重的氮气平衡缸系统
CN1837008A (zh) 具有对垂直振动进行补偿的电梯
JP5466834B2 (ja) ダイクッション装置
US10682772B2 (en) Reversible mechanical arm gravitational torque balancing device
CN102632124A (zh) 一种电动伺服拉伸垫
CN101389421B (zh) 缓冲载荷控制装置以及具备缓冲载荷控制装置的冲压机
CN201871792U (zh) 数控龙门铣床氮气平衡系统
CN100509198C (zh) 模具缓冲控制装置及模具缓冲控制方法
CN101961927A (zh) 一种顶置油缸式四柱压力机
CN1178837C (zh) 控制液压电梯的方法和装置
CN201103383Y (zh) 抽油机微调平衡装置
CN201168877Y (zh) 机床滚珠丝杠制动装置
CN102248183A (zh) 主轴箱三吊点平衡补偿结构与方式
CN202527572U (zh) 一种电动伺服拉伸垫
US9027713B2 (en) Double-decker elevator installation
CN207942188U (zh) 一种机床
CN208967330U (zh) 一种便于调节高度的防震式机床
CN108687251A (zh) 一种用于冲压流水线的机械手及冲压流水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