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92595A - 发送装置及发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送装置及发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92595A
CN1692595A CN 200380100519 CN200380100519A CN1692595A CN 1692595 A CN1692595 A CN 1692595A CN 200380100519 CN200380100519 CN 200380100519 CN 200380100519 A CN200380100519 A CN 200380100519A CN 1692595 A CN1692595 A CN 16925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modulation
bit data
parity check
check b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38010051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63388C (zh
Inventor
须藤浩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92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925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338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338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Abstract

特播编码部(102)对发送数据进行特播编码,将系统位数据输出到第1调制部(103a),并将奇偶校验位数据输出到第2调制部(104)。第1调制部(103a)总是对系统位数据进行QPSK调制。第2调制部(103b)自适应地对奇偶校验位数据进行调制。当RSSI值等于或高于一定阈值,控制部(101)将执行16QAM调制的控制信号输出到第2调制部(103b);当RSSI信号值小于阈值时,控制部(101)将执行QPSK调制的控制信号输出到第2调制部(103b)。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进一步使地兼顾差错率特性和发送效率。

Description

发送装置及发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尤其是一种用于发送采用特播编码器编码的发送数据的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地,特播编码可用于纠错编码方式并用于3GPP的标准化。与其它纠错方式相比,这种特播码的特征在于能够得到非常高质量的差错率特性。
图1表示一种采用传统特播码的发送装置的例子。图1中所示的发送装置10包括特播编码部11,并行/串行(以下称为“P/S”)转换部12,扩频部13,无线发送部14和天线15。
特播编码部11接收到发送信号,将信号转换为特播码,并生成系统位数据和奇偶校验位数据,并将这些数据送给P/S转换部12。P/S转换部12从特播编码部11接收到系统位数据和奇偶校验位数据,执行P/S调制,生成串行的调制信号,并将信号送给扩频部13。
扩频部13对来自P/S转换部12的调制信号进行扩频处理,生成扩频信号并将扩频信号送给无线发送部14。这里,根据3GPP(Third GenerationPartnersShip Project,第三代移动通信项目组织)标准化方式,扩频部13对调制信号的系统位数据和奇偶校验位数据采用相同的扩频码,使用相同的扩频率并且分配的扩频码数量也相同。无线发送部14从扩频部13接收扩频信号,并通过天线15发送该信号。
这里,传统的CDMA发送装置应备有一种部件,用来向一个用户信号中分配多个扩频信号来对其进行扩频,以改善差错率特性。
此外,传统的CDMA发送装置还备有:数据附加部件,将带有可变比特的输入数据字符串转换为比特数预先确定了的数据字符串XA;第1编码部件,对数据字符串XA进行编码;第2编码部件,对交织后的数据字符串XA’进行编码;以及2个删截部件,对所述第1和第2编码部件的输出进行删截。
然而,传统的CDMA发送装置存在如下问题:当扩频时为一个用户信号分配多个扩频信号以提高差错率特性时,可被复用的用户信号数减少,从而使频率利用效率降低;并且当扩频率提高时,差错率特性可以得到改善,但发送效率却降低了。也就是说,传统的CDMA发送装置存在难以兼顾改善差错率特性和提高发送效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更能够兼顾使差错率特性和发送效率互相更兼容的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这个目的也就是要对系统位数据和奇偶校验位数据互相独立地进行自适应调制。也就是说,该目的可通过如下方法实现:当信道质量恶化时,通过将系统位数据转换为多值数较少的调制方式来防止差错率特性的下降;并且当错误发生时,根据比系统位数据的多值数更多的调制方式用发送的奇偶校验位执行纠错,减少发送数据的重传重发次数。
此外,该目的通过如下方法达到:在采用特播码作为纠错码的CDMA发送装置中,用仅对系统位分配多个扩频码来执行扩频。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传统发送装置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结构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编码部件结构的方框图;
图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操作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发送装置结构的方框图;
图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控制部件结构的方框图;
图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发送装置操作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发送装置结构的方框图;
图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发送装置结构的方框图;
图10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发送装置结构的方框图;
图1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6的发送装置结构的方框图;以及
图1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6的发送装置的操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1)
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发送装置100结构的示意图。这里,实施方式1将对使用QPSK和16QAM这两种调制方式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根据实施方式1,多值数较多的调制方式是16QAM,而多值数较少的调制方式是QPSK。
发送装置100主要包括控制部101,特播编码部102,调制部103,P/S转换部105,扩频部106,串行/并行(以下称为“S/P”)转换部107,逆离散傅立叶变换部(IDFT)108和天线109。此外,调制部103主要由第1调制部103a和第2调制部103b所构成。
控制部101用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来判定通信质量,并将根据通信质量的控制信号输出到第2调制部103b。也就是说,当RSSI信号等于或高于一定阈值时,用于将调制方式设定为多值数较多的16QAM的控制信号被输出到第2调制部103b。另一方面,当RSSI信号小于一定阈值时,用于将调制方式设定为多值数较少的QPSK调制方式的控制信号被输出到第2调制部103b。然而,当通信当前正在进行中时,且作为控制部101的判定结果,如果继续使用当前的调制方式时,控制部101不向第2调制部103b输出任何控制信号。这里,多值数较多的调制方式是指在I-Q平面上有许多星座映射点的调制方式。
例如,特播编码部102是特播编码器,对输入发送数据的一部分不进行编码而输出到第1调制部103a作为系统位数据,并对剩余的输入发送数据的部分进行递归卷积编码,并将其作为奇偶校验位数据输出到第2调制部103b。这里,特播编码部102也可以是除了特播编码器之外的任何编码器。后面将对特播编码部102的细节进行详细说明。
第1调制部103a的调制方式固定为QPSK,对从特播编码部102输入的系统位数据执行QPSK调制,并将调制的数据输出到P/S转换部105。
第2调制部103b基于从控制部101输入的控制信号对从特播编码部102输入的奇偶校验位数据执行QPSK调制或16QAM调制的自适应调制,并将调制后的数据输出到P/S转换部105。后面将对改变调制方式的方法进行说明。
P/S转换部105将从第1调制部103a输入的系统位数据和从第2调制部103b输入的奇偶校验位数据从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并将串行数据输出到扩频部106。
作为扩频部件的扩频部106将从S/P转换部107输入的发送数据乘以扩频码,并将相乘的结果输出到S/P转换部107。这里,当根据OFDM-CDMA通信方式进行发送时,乘以扩频率不是“1”的扩频码;当根据OFDM通信方式进行发送时,乘以扩频率为“1”的扩频码。
S/P转换部107将从扩频部106输入的发送数据从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据,并将转换结果输出到逆离散傅立叶变换部108。
逆离散傅立叶变换部108将数据转换为N(N是任意的自然数)个具有不同频率的副载波的和来生成发送数据,并将生成的发送数据从天线109发送出去。当根据OFDM-CDMA通信方式进行发送时,每个副载波的信号复用数是除了“1”以外的其它复用数,并且发送信号的码复用数也是除了“1”以外的其它复用数;当根据OFDM通信方式进行发送时,每个副载波的信号复用数是“1”并且发送信号的码复用数也是“1”。此外,S/P转换部107和逆离散傅立叶变换部108构成了正交频分复用部件。
接下来,将根据图3对特播编码部102的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特播编码部102主要由交织部201,卷积编码部202和卷积编码部203所构成。
交织部201将对发送数据进行交织,并将交织后的数据输出到卷积编码部203。
卷积编码部202对发送数据的一部分进行递归卷积,并将数据输出到第2调制部103b。卷积编码部202输出的是奇偶校验位数据。
卷积编码部203对从交织部201输入的发送数据的一部分进行递归卷积编码,并将数据输出到第2调制部103b。从卷积编码部203输出的是奇偶校验位数据。这里,向特播编码部102输入的发送数据的一部分没有被编码,而是原样输出。该这里的输出是系统位数据。
接下来将根据图4对发送装置100的操作进行说明。发送数据被特播编码部102进行编码(步骤(以下称为“ST”)301),系统位数据被输出到第1调制部103a,而奇偶校验位数据被输出到第2调制部103b。输入到第1调制部103a的系统位数据是用QPSK方式调制的,并被输出到P/S转换部105(ST302)。
控制部101基于RSSI信号来判定RSSI信号是否等于或高于一定阈值(ST303),当RSSI信号等于或高于该阈值时,控制部101确定通信质量是良好的,并将用来设定调制方式为16QAM的控制信号输出到第2调制部103b。第2调制部103b基于从控制部101输入的设定调制方式的控制信号来将调制方式设定为16QAM(ST304)。对输入到第2调制部103b的奇偶校验位数据是用进行16QAM方式调制的,并被后将其输出到P/S转换部105(ST305)。
另一方面,当在ST303中RSSI信号小于阈值时,控制部101将用来设定调制方式为QPSK的控制信号输出到第2调制部103b。第2调制部103b基于从控制部101输入的设定调制方式的控制信号将调制方式设定为QPSK(ST306)。对输入到第2调制部103b的奇偶校验位数据是用进行QPSK方式调制后将其的,并被输出到P/S转换部105(ST307)。P/S转换部105将系统位数据和奇偶校验位数据从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并将串行数据后输出到扩频部106(ST308)。然后,扩频部106将发送数据乘以扩频码(ST309),然后再进行一种正交频分复用处理——S/P转换处理,和逆离散傅立叶变换处理,然后将结果从天线109输出(ST310)。
当在这样的发送装置中信道质量恶化时,通过设定多值数较少的调制方式来防止系统位数据差错率特性恶化;如果错误仍然发生,可以根据比系统位数据的多值数更多的调制方式来执行纠错,从而减少发送数据的重传重发次数。
另一方面,当信道质量良好时,可以通过将系统位数据设定为多值数较多的调制方式来改善差错率特性;如果错误仍然发生,可使用根据比系统位数据的多值数更少,且不会导致差错率特性恶化的调制方式发送的奇偶校验位来执行纠错,从而减少了发送数据的重传重发次数。
因此,根据实施方式1,系统位数据和奇偶校验位数据分别被互相独立地进行调制,并且奇偶校验位数据的调制方式根据通信质量而自适应地改变,因此可以兼顾到使差错率特性的改善和发送效率的提高。另外,独立调制的系统位数据和奇偶校验位数据被进行扩频处理,然后被进行施以正交频分复用,因此可以进一步改善发送数据的差错率特性。
根据虽然实施方式1是,只有奇偶校验位数据是根据通信质量而自适应调制的,但该实施方式也可适合于只有系统位的数据是根据通信质量而自适应调制的情况。
(实施方式2)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发送装置400的结构方框图。这里,本实施方式2将对使用QPSK和16QAM这两种类型的调制方式的情况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多值数较多的调制方式是16QAM,而多值数较少的调制方式是QPSK。
本实施方式2中的调制部402主要由第1调制部402a和第2调制部402b所构成。本实施方式2的特征在于:在第1调制部402a和第2调制部402b中的调制方式都是根据通信质量而自适应进行调制的。注意本实施方式不同于图2中的地方在于来自控制部401的控制信号被输入到第1调制部402a,接下来将省略对于关于与实施方式1中相同的部分的说明。
控制部401用RSSI信号来判定通信质量,并将根据通信质量的控制信号输出到第1调制部402a和第2调制部402b。当设定调制方式时,控制部401采用两种类型的阈值:用于设定当调制系统位数据时的调制方式的阈值α和用于设定调制奇偶校验位数据时的调制方式的阈值β。也就是说,当RSSI信号等于或高于阈值α时,用于将调制方式设定为多值数较多的16QAM调制方式的控制信号被输出到第1调制部402a;当RSSI信号等于或高于阈值β时,用于将调制方式设定为多值数较多的16QAM调制方式的控制信号被输出到第2调制部402b。
另一方面,当RSSI信号小于阈值α时,控制部401将用于设定调制方式为多值数较少的QPSK调制方式的控制信号输出到第1调制部402a;当RSSI信号小于阈值β时,控制部401将用于设定调制方式为多值数较少的QPSK调制方式的控制信号输出到第2调制部402b。这里,如果通信正在进行中并且控制部401的判定结果显示出当前使用的调制方式将继续被使用,那么控制部401不需要向第1调制部402a和第2调制部402b进行输出任何控制信号。后面将对控制部401的配置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基于从控制部401输入的控制信号,第1调制部402a对从特播编码部102输入的系统位数据执行QPSK调制或16QAM调制,并将调制后的数据输出到P/S转换部105。
基于从控制部401输入的控制信号,第2调制部402b对从特播编码部102输入的奇偶校验位数据执行QPSK调制或16QAM调制等自适应调制,并将调制的数据输出到P/S转换部105。后面将对改变调制方式的方法进行说明。
接下来,将根据图6对控制部401的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控制部401主要由第1判定控制部501和第2判定控制部502所构成。
当RSSI信号等于或高于预设阈值α时,第1判定控制部501将用于设定调制方式为16QAM的控制信号输出到第1调制部402。另一方面,当RSSI信号小于阈值α时,第1判定控制部501将用于设定调制方式为QPSK的控制信号输出到第1调制部402a。
当RSSI信号等于或高于预设阈值β时,第2判定控制部502将用于设定调制方式为16QAM的控制信号输出到第1调制部402。另一方面,当RSSI信号小于阈值β,第2判定控制部502将用于设定调制方式为QPSK的控制信号输出到第2调制部402b。
由于系统位数据比奇偶校验位数据要求更好的通信质量,将阈值α设定为比阈值β具有更高的RSSI值。通过这种方法,系统位数据总是与以和奇偶校验位数据根据同样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或者是以根据比奇偶校验位数据的调制方式多值数稍少一些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
接下来将根据图7对发送装置400的操作进行说明。发送数据被特播编码部102进行编码(ST601),系统位数据被输出到第1调制部402a,奇偶校验位数据被输出到第2调制部402b。
基于RSSI信号,控制部401判定RSSI信号是否等于或高于阈值α(ST602),当RSSI信号等于或高于阈值α时,控制部401认为通信质量良好,并将用于设定调制方式为16QAM的控制信号输出到第1调制部402a。基于从控制部401输入的用于设定调制方式的控制信号,第1调制部402a将调制方式设定为16QAM(ST603)。输入到第1调制部402a的系统位数据是用16QAM方式调制的,并被输出到P/S转换部105(ST604)。
另一方面,在ST602中,当RSSI信号小于阈值α的时候,控制部401输出用于将调制方式设定为QPSK的控制信号。基于从控制部401输入的用于设定调制方式的控制信号,第1调制部402a将调制方式设定为QPSK(ST605)。输入到第2调制部402b的系统位数据是用QPSK方式调制的,并且被输出到P/S转换部105(ST606)。
接着,基于RSSI信号,控制部401判定RSSI信号是否等于或高于阈值β(ST607),当RSSI信号等于或高于阈值β时,控制部401认为通信质量良好,并将用于设定调制方式为16QAM的控制信号输出到第2调制部402b。基于从控制部401输入的用于设定调制方式的控制信号,第2调制部402b将调制方式设定为16QAM(ST608)。输入到第2调制部402b的奇偶校验位数据是用16QAM方式调制的,并被输出到P/S转换部105(ST609)。
另一方面,在ST607中,当RSSI信号小于阈值β时,控制部401将用于设定调制方式为QPSK的控制信号输出到第2调制部402b。基于从控制部401输入的用于设定调制方式的控制信号,第2调制部402b将调制方式设定为QPSK(ST610)。输入到第2调制部402b的奇偶校验位数据是用QPSK方式调制的,并被输出到P/S转换部105(ST611)。P/S转换部105将系统位数据和奇偶校验位数据从并行转换为串行,并将串行数据后输出到扩频部106(ST612)。接着,扩频部106将发送数据乘以扩频码(ST613),再进一步进行一种正交频分复用处理——S/P转换处理,以及进行逆离散傅立叶变换处理,并将发送数据从天线109发送出去(ST614)。
因此,根据实施方式2,除了实施方式1的效果以外还根据通信质量自适应调制系统位数据,从而可以进一步使兼顾到差错率特性的改善与发送效率的提高。此外,根据实施方式2,控制部401对于系统位数据和奇偶校验位数据采取不同的阈值与RSSI信号进行比较,从而能够通过灵活响应通信质量的变化而使兼顾到差错率特性的改善和发送效率的提高。
本实施方式2采用不同的阈值α和β,用其来判定通信质量是否等于或高于RSSI信号的质量,但也可以将阈值α和阈值β设定为相同的值,或者将阈值α设定为比阈值β稍小一些的值。
(实施方式3)
图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发送装置700的结构的方框图。实施方式3中采用了QPSK和16QAM这两种类型的调制方式,这里将对采用多值数较少的QPSK调制方式的情况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3中,多值数较多的调制方式是16QAM,多至数较少的调制方式是QPSK。
本实施方式3的特征在于:不要求良好接收质量的发送数据(其他数据)根据多值数较多的16QAM方式来调制,而当发送要求良好接收质量的发送数据时,第1调制部103a和第2调制部103b的调制方式总是设定为多值数较少的QPSK调制方式。这里,与图2中相同的部分附以同样的标注数字标号,因此并省略其中相关说明。
第1调制部103a根据QPSK来调制发送数据,并将调制后的数据输出到P/S转换部105。
第2调制部103b根据QPSK来调制发送数据,并将调制后的数据输出到P/S转换部105。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发送数据要求有良好的通信质量,如控制信息和重传重发信息等等。然而,发送数据不仅限于控制信息和重传重发信息,还包含要求良好通信质量的信息要求。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3,系统为位数据和奇偶校验位数据互相独立地被调制,并且调制方式固定为多值数较少的调制方式,因此当发送数据是要求具有良好通信质量的控制信息和重传重发信息等时,可以使兼顾差错率特性的改善和发送效率的提高。此外,独立调制的系统位数据和奇偶校验位数据被进行扩频处理,然后进行正交频分复用,从而可以进一步改善发送数据的差错率特性。
在本实施方式3中,调制方式设定为QPSK,但调制方式不仅限于QPSK,也可以使用除QPSK之外的多值数少的任何调制方式。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3,第1调制部103a和第2调制部103b都根据QPSK进行调制,但它们并不必总是设定成相同的调制方式,第1调制部103a和第2调制部103b可以设定为不同的调制方式。
注意由于系统位数据比奇偶校验位数据要求更好的通信质量,如果系统位数据和奇偶校验位数据都使用16QAM作为调制方式,那么也可以采用执行系统位配置于极性位的处理的方法。这样便使系统位数据能够获得良好的差错率特性。
然而,16QAM的极性位的质量低于QPSK的质量,因此即使将系统位配置于极性位,相比上述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而言差错率特性仍然恶化了。此外,将系统位配置于极性位的处理需要下面的特殊的处理:将发送数据分成两个系统,并将这些数据分别配置于16QAM的极性位和振幅位,因此处理起来比上述的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更加复杂。此外,8PSK,QPSK和BPSK无法执行将系统位配置于极性位的处理,但对于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的情况对调制方式就没有任何限制。
(实施方式4)
图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发送装置结构的方框图。
如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4发送装置800包括特播编码部801,扩频装置802,扩频部803,并行/串行(P/S)转换部804,无线发送部805和天线806。扩频装置802包括多个扩频部802-1、802-2,以及加法部802-3。
扩频部802-1、802-2和扩频部803的输入端连接到特播编码部801的输出端。加法部802-3的输入端连接到扩频部802-1、802-2的输出端。并行/串行转换部804的输入端连接到加法部802-3和扩频部803的输出端。无线发送部805的输入端连接到并行/串行转换部804的输出端。天线806的输入端连接到无线发送部805的输出端。
特播编码部801接收到发送信号,将该信号转换成特播码,生成系统位数据和奇偶校验位数据,将系统位数据送到扩频部802-1、802-2,并将奇偶校验位数据送给扩频部803。
扩频装置802为对来自特播编码部801的系统位数据分配多个不同的扩频码,对系统位数据进行扩频,将扩频的系统位数据进行复用,并将复用后的系统位数据送到并行/串行转换部804。
也就是说,扩频部802-1、802-2对来自特播编码部801的系统位数据分配不同的扩频码,将系统位数据进行扩频,并将扩频后的系统位数据送到加法部802-3。加法部802-3从扩频部802-1、802-2接收到扩频了的系统位数据,将数据进行复用,并将复用后的系统位数据送到并行/串行转换部804。
此外,扩频部803接收到来自特播编码部801的奇偶校验位数据,为奇偶校验位数据分配一个扩频码来将其扩频,并将扩频了的奇偶校验位数据输出到P/S转换部804。
P/S转换部804将来自加法部802-3的系统位数据和来自扩频部803的奇偶校验位数据调制为一个系统的串行的调制后的信号,并将调制后的信号发送到无线发送部805。无线发送部805从P/S转换部804接收到调制后的信号,并将调制后的信号通过天线806发送出去。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也可这样使用为下述结构:扩频装置部802向系统位数据分配3个或3个以上不同的多个扩频码来将其扩频,对扩频后的系统位数据进行复用,并将扩频复用后的系统位数据送到P/S转换部804。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扩频装置802的扩频码数可以基于信道质量(如RSSI)和多路延迟分散时间信息而变化。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也可以为奇偶校验位数据分配多个扩频码,或使奇偶校验位数据的多个扩频码数可变,或使奇偶校验位数据的扩频码数基于信道质量(如RSSI)和多路延迟分散时间信息而变化。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由于分配给要求良好信道质量的系统位数据的扩频码的数量多于分配给信道质量可以较低的奇偶校验位数据的扩频码的数量,从而可以兼顾使差错率特性的改善和发送效率的提高。
(实施方式5)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进行详细说明。图10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发送装置结构的方框图。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与本发明实施方式4种相同的构成部分附以相同的标注数字标号,并省略其相关说明。
如图10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发送装置900包括特播编码部801,扩频部901,扩频部803,扩频率设定部902,并行/串行转换部804,无线发送部805以及天线806。
扩频部901的输入端连接到特播编码部801的输出端。扩频部901的输出端连接到P/S转换部804的输入端。扩频率设定部902的输出端连接到扩频部803和扩频部901的控制端。扩频率设定部902设定第1扩频率和比第1扩频率更大的第2扩频率,将第1扩频率送到扩频部803,将第2扩频率送到扩频部901。
特播编码部801接收到发送信号,将其转换为特播码,生成系统位数据和奇偶校验位数据,并将系统位数据送到扩频部901,将奇偶校验位数据送到扩频部803。
扩频部803从特播编码部801接收到奇偶校验位数据,为奇偶校验位数据分配一个扩频码对其进行扩频,并将扩频了的奇偶校验位数据送到P/S转换部804。
此外,扩频部901将一个扩频码分配给来自特播编码部801的系统位数据,用第2扩频率将系统位数据进行扩频,并将扩频后的系统位数据送到P/S转换部804。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也可这样使用为下述结构:图9中所示的扩频装置802代替扩频部901,多个比第1扩频率大的扩频率被送到扩频装置802的扩频部802-1、802-2,并且对系统位数据使用其中分配的多个扩频码并以所述和多个扩频率对其系统位数据进行扩频。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也可以使扩频部803、901的扩频率基于信道质量(如RSSI)和多路延迟分散时间信息而变化。此外,可以使扩频部803、901的任意一个的扩频率都是自适应可变的。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奇偶校验位数据也可以用多个扩频率来扩频,而且奇偶校验位数据的多个扩频率也可以设为可变的,并且奇偶校验位数据的多个扩频率也可以基于信道质量(例如RSSI)和多路延迟分散时间信息而变化。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要求良好信道质量的系统位数据的扩频率设定为比奇偶校较验位数据的扩频率更大一些,从而可以兼顾差错率特性的改善与发送效率的提高。
(实施方式6)
下面将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6的发送装置结构的方框图。图11表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6的发送装置的操作。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中,与本发明实施方式4中相同的构成部分附以同样的标注数字号,并省略其相关说明。
如图1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6的发送装置1000由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发送装置800附加了正交频分复用装置1001而构成。
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6的发送装置1000包括特播编码部801,扩频装置802,扩频部803,并行/串行转换部804,正交频分复用(OFDM)装置1001,无线发送部805和天线806。扩频装置部802包括多个扩频部802-1、802-2和加法部802-3。
正交频分复用装置1001的输入端连接到P/S转换部804的输出端。正交频分复用装置1001的输出端连接到无线发送部805的输入端。
正交频分复用装置1001从P/S转换部804接收到调制了的信号,后对其进行正交频分复用,生成OFDM-CDMA信号,并将给信号送到无线发送部805。无线发送部805从正交频分复用装置1001接收到OFDM-CDMA信号,并将该信号通过天线806发送出去。
例如,如图12所示,正交频分复用装置1001设定扩频比为对副载波数量的1/5,将所有的副载波分成5组G1到G5,并将来自并行/串行转换部104的调制信号的系统位数据和奇偶校验位数据分别分配到副载波的G1到G5各组。在这种情况下,并行/串行转换部804将调制后的信号重新配置为如图12中所示的副载波结构。注意扩频比不仅限于副载波数的1/5,而可以是任意值。此外,每组副载波的扩频比不需要总是相同的,而是可以设为任意值。
因此,除了实施方式4的效果之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还提供了CDMA通信方式和多载波通信方式(包括OFDM方式)相合成的通信方式(一般叫做“多载波CDMA方式”),其中,分别为每个副载波设定信号复用数,每个副载波为对于要被重发的用户信号分配的扩频码数随着重传重发次数增加而增加,从而能够防止在多路环境中重传重发次数过度增加。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多载波CDMA方式可以通过保护部件区间来去除多路环境中的相邻码之间的干扰,从而比CDMA方式彻底地改善了多路环境下的差错率,并进一步防止了重传重发次数的增加。
根据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使用16QAM和QPSK进行自适应调制,但自适应调制不仅限于16QAM和QPSK,也可以使用除了16QAM和QPSK之外的如8PSK和BPSK等调制方式。此外,在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中,在第1调制部对系统位数据进行调制的同时,第2调制部对奇偶校验位数据进行调制,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采用一个调制部来调制系统位和奇偶校验位。此外,在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中,基于RSSI信号来判定通信质量,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如果可以通过有除了RSSI信号之外的信号等来判定通信质量,本发明也可以用除了RSSI信号之外的信号等来判定通信质量。此外,根据实施方式1到实施方式6的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可用于如CDMA,OFDM,OFDM-CDMA,多载波CDMA和单载波等任意通信方式。此外,根据实施方式1到实施方式6的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也适用于基站装置和通信终端装置。
如上所述,本发明可进一步地兼顾差错率特性和发送效率。
本说明书基于2002年10月3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2-317728号和2002年12月2日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2-350026号,其全部内容都包含于此以资参考。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尤其适用于发送使用特播编码器进行编码的发送数据的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Claims (11)

1.一种发送装置,包括:
编码部件,对发送数据进行特播编码而输出系统位数据和奇偶校验位数据;
调制部件,对所述系统位数据和所述奇偶校验位数据互相独立地进行调制;以及
发送部件,发送经所述调制部件进行调制的所述系统位数据和所述奇偶校验位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所述调制部件固定系统位数据和或奇偶校验位数据两者之一的调制方式,并自适应地改变系统位数据或和奇偶校验位数据两者中另外一个的调制方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发送装置,其中,所述调制部件自适应地改变系统位数据和奇偶校验位数据的调制方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所述调制部件当系统位数据的调制方式变化时的通信质量比奇偶校验位数据的调制发送方式变化时具有更好的通信质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当所述发送数据的通信质量要求比除所述发送数据之外的其他数据的通信质量更好时,所述调制部件根据比所述其他数据的调制方式的多值数较少的调制方式对系统位数据和奇偶校验位数据进行调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所述发送数据是用于通信控制的信息或重发信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所述发送装置包括:扩频部件,对调制后的所述系统位数据和奇偶校验位数据进行扩频;以及正交频分复用部件,对扩频后的信号进行正交频分复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所述发送扩频部件的扩频率设定为“1”,并且发送信号的码复用数也设定为“1”。
9.一种备有发送装置的基站装置,所述发送装置包括:
编码部件,对发送数据进行特播编码而输出系统位数据和奇偶校验位数据;
调制部件,对所述系统位数据和所述奇偶校验位数据互相独立地进行调制;以及
发送部件,发送经所述调制部件进行调制的所述系统位数据和所述奇偶校验位数据。
10.一种备有发送装置的通信终端装置,所述发送装置包括:
编码部件,对发送数据进行特播编码而输出系统位数据和奇偶校验位数据;
调制部件,对所述系统位数据和所述奇偶校验位数据互相独立地进行调制;以及
发送部件,发送经所述调制部件调制的所述系统位数据和所述奇偶校验位数据。
11.一种发送方法,包括:
对发送数据进行特播编码而输出系统位数据和奇偶校验位数据的步骤;
根据固定的调制方式对系统位数据进行调制的步骤;
独立于系统位数据自适应地对奇偶校验位数据进行调制的步骤;以及
发送调制后的系统位数据和调制后的奇偶校验位数据的步骤。
CNB2003801005197A 2002-10-31 2003-10-29 发送装置及发送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338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17728/2002 2002-10-31
JP2002317728A JP3619821B2 (ja) 2002-10-31 2002-10-31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JP350026/2002 2002-12-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92595A true CN1692595A (zh) 2005-11-02
CN100463388C CN100463388C (zh) 2009-02-18

Family

ID=32461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8010051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3388C (zh) 2002-10-31 2003-10-29 发送装置及发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619821B2 (zh)
CN (1) CN10046338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24329B2 (ja) 2003-03-25 2009-02-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符号化装置および符号化方法
US9385843B2 (en) 2004-12-22 2016-07-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multiple modulation schemes for a single packet
EP3148143B1 (en) 2005-09-30 2018-01-31 Optis Wireless Technology, LLC Radio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radio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d on offset information for adjusting the data coding rate and the control information coding rat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35363A4 (en) * 1997-06-19 2005-09-07 Toshiba Kk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INFORMATION MULTIPLEXING, MULTIPLEXER AND DEMULTIPLEXER USED FOR THE SAME, AND ENCODER AND DECODER FOR ERROR CORRECTION
KR20020068352A (ko) * 2000-09-21 2002-08-27 마츠시타 덴끼 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무선 송신 장치 및 송신 신호 맵핑 방법
JP3464649B2 (ja) * 2000-12-27 2003-11-1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63388C (zh) 2009-02-18
JP2004153640A (ja) 2004-05-27
JP3619821B2 (ja) 2005-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93342A (zh) 多载波hsdpa的业务传输信道编码处理方法和编码装置
CN1906908A (zh) 高速率无线数据通信系统中的调制和编码装置及方法
CN1395387A (zh) 在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CN1627677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收发高速分组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CN1951042A (zh) 具有自动重复请求(arq)的多载波通信系统的方法和设备
CN1420667A (zh) 有效传输和接收多点传送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CN1406427A (zh) 无线发射装置、无线接收装置以及多级调制通信系统
CN1713531A (zh) 解码用ldpc码编码的数据的解码装置和方法
CN1493126A (zh) 用于确定通信系统中的重发调制方案的方法和装置
CN1645782A (zh) 用于分组发送/接收的比特加扰的方法和设备
CN1645786A (zh) 在高速共享控制信道上发送/接收控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833388A (zh)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副载波分配方法
CN101056132A (zh) 用于空时/空频/空间分集发射机基带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303549A (zh) 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生成和分配编码码元的设备和方法
CN1812307A (zh) 在通信系统中传送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659817A (zh) 无线电发送设备、无线电接收设备和选择发送对消副载波的方法
CN1806392A (zh) 高速无线数据通讯系统中产生和解码具有可变速率的前向纠错代码的设备和方法
CN1692556A (zh) 基于turbo码的改进增量冗余
CN1228974C (zh) 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中的信号通讯的传送系统和方法
CN101069377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发射设备和无线接收设备
CN1516935A (zh) 无线电通信方法、无线电发射装置和无线电接收装置
CN1780278A (zh) 子载波通信系统中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方法和设备
CN1750448A (zh) 具有高发送速率的微分时空块编码装置及其方法
CN1946015A (zh) 一种确定重传数据块大小的方法及基站、数据传输方法
CN1465158A (zh) 用于改善数据通信系统的发送量的逆向发送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ATSUSHITA ELECTRIC (AMERICA) INTELLECTUAL PROPER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71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716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218

Termination date: 2015102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