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85677A - 无线即时消息传送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即时消息传送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85677A
CN1685677A CNA038227614A CN03822761A CN1685677A CN 1685677 A CN1685677 A CN 1685677A CN A038227614 A CNA038227614 A CN A038227614A CN 03822761 A CN03822761 A CN 03822761A CN 1685677 A CN1685677 A CN 16856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ing clients
information
state
messaging
clie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82276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52776C (zh
Inventor
马太·贝尔
戴维·M·黑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rcom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rcom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rcom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rcom Resear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856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856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5277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5277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4Presence management, e.g. monitoring or registration for receipt of user log-on information, or the connection status of the us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8Message adapt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即时消息传送的系统和方法。能够彼此传递即时消息的多个消息传送客户机的每一个被配置从而通过网络彼此共享出现信息。针对每个消息传送客户机,确定所述消息传送客户机是否处在可从其它消息传送客户机接收出现信息的状态。并且,如果是在该状态,则提供出现信息给消息传送客户机。出现信息可以在消息传送客户机之间被直接提供,或可以通过存储和传播出现信息的一个或多个集中的代理服务器提供。一种特别的状态,在此称为未知状态被提供了,当由特定的消息传送客户机输入时,将引起系统停止进一步传送出现信息给该客户机和/或传送关于该客户机的信息。一旦改变到通信状态,系统再继续提供出现信息给该消息传送客户机或提供关于该消息传送客户机的出现信息。

Description

无线即时消息传送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即时消息传送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提供了去往无线设备和来自无线设备的即时消息传送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已知的即时消息传送(IM)技术典型地发送短消息和保持出现信息。保持出现信息的一种技术是“好友列表”。在“好友列表”中,用户保持他们规律地通信的通信者的列表。在“好友列表”中的通信者通常对出现信息诸如通信者激活,断开等互相投票(poll)。用户能够通过“好友列表”扫视从而察看是否任何人可与其通信。
一种使用“好友列表”的已知IM技术是ICQ。在ICQ中,如果通信者的出现信息改变,例如,如果通信者断开或重新连接到一个网络,在“好友列表”中的每个通信者发送一个消息给用户。使用状态诸如“已连接”,“闲聊”,“离开”,“长时间离开”,“被占用”,“勿打扰(DND),“不可见”和“离线”定义在ICQ中的传统IM出现信息。
传统IM技术可以使用超过典型的无线网络容量的频繁的网络业务通信。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由于在传统的IM技术诸如ICQ中,出现信息在站之间传送,即使在所述站当前没有与另一个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也如此。不管站的状态如何,出现信息的这种连续传输导致增加的网络业务和站中电池寿命的减少,特别当站处于无线移动通信设备中时。
此外,传统的IM技术可以假定用户不总是被激活和连接到网络-这对于保持持久连接的某些无线网络用户可能不总是这种情况。
发明内容
提供了一种即时消息传送的系统和方法。能够彼此传递即时消息的多个消息传送客户机的每一个被配置从而通过网络彼此共享出现信息。针对每个消息传送客户机,确定所述消息传送客户机是否处在可从其它消息传送客户机接收出现信息的状态。并且,如果是在该状态,然后提供出现信息给消息传送客户机。可以在消息传送客户机之间直接提供出现信息,或可以通过存储和传播出现信息的一个或多个集中的代理服务器提供。一种特别的状态,在此称为未知状态被提供了,当由特定的消息传送客户机输入时,将引起系统停止进一步传送出现信息给该客户机。一旦改变为通信状态,系统再继续提供出现信息给该消息传送客户机消息传送。
附图说明
图1是双模式移动通信设备的方框图;
图2是按照本发明示例的无线即时消息传送系统的方框图;
图3是图示按照本发明的无线即时消息传送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步骤交互图;
图4是图示按照本发明的无线即时消息传送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步骤交互图;和
图5是图示按照本发明的无线即时消息传送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步骤交互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转到附图,图1是双模式移动通信设备10的方框图。双模式设备10包括:收发器11、微处理器38、显示器22、闪速存储器24、RAM存储器26、辅助输入/输出(I/O)设备28、串行口30、键盘32、扬声器34、麦克风36和短距离无线通信子系统40,并且还包括其它设备子系统42。收发器11最好包括发送和接收天线16、18,接收器12,发送器14,一个或多个本地振荡器13和数字信号处理器20。在闪速存储器24内,设备10最好包括多个可由微处理器38(和/或DSP 20)执行的软件模块24A-24N,包括语音通信模块24A、数据通信模块24B和多个用于执行多个其它功能的其它操作模块24N。
移动设备10最好是具有语音和数据通信能力的双向通信设备。即,例如设备可以在诸如很多已知的模拟或数字蜂窝网络之一的语音网络上通信,也可以在数据网络上通信。语音和数据网络在图1中由通信塔19表示。这些语音和数据网络可以是使用分离的基础设施诸如基站、网络控制器等的分离的通信网络,或它们可以集成为一个单个的无线网络。
通信子系统11用于与语音和数据网络19通信。并且包括接收器12,发送器14,一个或多个本地振荡器13,并且还可包括DSP 20。DSP 20用于发送信号给发送器14和从接收器12接收信号,并且还用于从发送器14接收控制信息和提供控制信息给接收器12。如果语音和数据通信发生在单个频率上,或近间隔的频率组上,那么单个本地振荡器13可以与发送器14和接收器12一起使用。或者,如果不同频率用于语音通信和数据通信,那么能够使用多个本地振荡器13产生对应于语音和数据网络19的多个频率。尽管在图1中示出了两个天线16、18,移动设备10能够使用单天线结构。包括语音和数据信息二者的信息经DSP 20和微处理器38之间的链路与通信模块11交互通信。
通信子系统11的详细设计诸如频带、分量选择和功率电平等将取决于设备将运行其中的通信网络19。例如,打算运行于北美市场中的设备10可包括通信子系统11,该子系统设计用MobitexTM或DataTAC TM移动数据通信网络运行,并且也可以设计运行于各种语音通信网络诸如AMPS,TDMA,CDMA,PCS等中的任何一种。而打算用于欧洲的设备10可被配置用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数据通信网络和GSM语音通信网络操作。其它类型的数据和语音网络,分离的和集成的,也可以用于移动设备10。
取决于网络19(或多个网络)的类型,对于双模式移动设备10的访问需要也可改变。例如,在Mobitex和DataTAC数据网络中,移动设备使用与每个设备相关的唯一标识号在网络上注册。然而在GPRS数据网络中,网络访问与设备10的订户或用户相关。GPRS设备典型地需要用户标识模块(“SIM”),需要它以便设备10运行于GPRS网络上。没有SIM设备,本地或非网络通信功能(如果有)可能是可运行的,但是设备10将不能执行涉及在数据网络19上通信的任何功能,但除了任何合法需要的操作诸如‘911’紧急呼叫之外。
在已经完成任何需要的网络注册或激活程序之后,双模式设备10可经网络19(或多个网络)发送和接收通信信号,其包括语音和数据信号两种信号。由天线16从通信网络19接收的信号被路由到接收器12,该接收器设有信号放大、频率下转换、滤波、信道选择等,并且还提供模拟到数字转换。接收信号的模拟到数字转换允许更复杂的通信功能,诸如将使用DSP 20执行的数字解调和解码。以类似方式,由DSP 20处理(例如,调制和编码)将发送到网络19的信号,然后提供给发送器14用于数字模拟转换、频率上变换、滤波、放大和经天线18发送给通信网络19(或多个网络)。尽管图1中示出单个收发器11用于语音和数据二种通信,设备10能够包括两个不同的收发器,用于发送和接收语音信号的第一收发器和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信号的第二收发器。
除了处理通信信号之外,DSP 20还可设有接收器和发送器控制。例如,应用到接收器12和发送器14中的通信信号的增益电平也可以通过在DSP 20中实现的自动增益控制算法得到自适应控制。其它收发器控制算法也能够在DSP 20中实现以便提供更复杂的收发器11的控制。
微处理器38最好管理和控制双模式移动设备10的整个操作。这里能够使用很多类型的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或可选地,可以使用单个DSP 20执行微处理器38的功能。包括至少数据和语音通信的低级通信功能通过收发器11中的DSP 20来执行。其它高级通信功能诸如语音通信应用24A和数据通信应用24B也可以存储在闪速存储器24中用于由微处理器38执行。例如,语音通信模块24A可提供高级用户接口,该接口可操作经网络19在双模式移动设备10和多个其它语音设备之间发送和接收语音呼叫。类似地,数据通信模块24B可提供高级用户接口,可操作用于经网络19在双模式移动设备10和多个其它数据设备之间发送和接收数据诸如电子邮件消息传送、文件、组织者信息、短文本消息传送等。微处理器38还与其它设备子系统交互,这些子系统诸如是显示器22、闪速存储器24、随机存取存储器(RAM)26、辅助输入/输出(I/O)子系统28、串行口30、键盘32、扬声器34、麦克风36、短距离通信子系统40和总的表示为42的任何其它设备子系统。
图1中所示的某些子系统执行与通信相关的功能,而其它子系统可提供“驻留”或设备上功能。明显地,某些子系统诸如键盘32和显示器22可以用于通信相关功能消息传送以及设备驻留功能。所述通信相关功能为诸如输入文本消息传送用于经数据通信网络传送,所述设备驻留功能为诸如计算器或任务列表或其它PDA型功能。
微处理器38使用的操作系统软件最好存储在永久存储器诸如闪速存储器24中。除了包括控制设备10的所有低级功能的操作系统,闪速存储器24还包括多个高级软件应用程序或模块,诸如语音通信模块24A,数据通信模块24B,组织者模块,或任何其它类型的软件模块24N。闪速存储器24还可包括用于存储数据的文件系统。这些模块由微处理器38执行,并且提供设备用户和设备之间的高级接口。该高级接口典型地包括通过显示器22提供的图形组件,通过辅助I/O 28,键盘32,扬声器34,和麦克风36提供的输入/输出组件。操作系统,特定的设备应用或模块,或其部分,可以临时装进易失存储器诸如RAM 26用于较快操作。此外,接收的通信信号在它们被永久地写到位于永久存储器24中的文件系统之前也可以临时存储在RAM 26。
可以装载到双模式设备10的示例应用模块24N是个人信息管理器(PIM)应用,其提供PDA功能诸如日历事件、约会和任务项。该模块24N还能与语音通信模块24A交互用于管理电话呼叫,语音信件等,也可以与数据通信模块交互,用于管理电子邮件通信和其它数据传输。或者,语音通信模块24A和数据通信模块24B的所有功能可以集成到PIM模块中。
闪速存储器24最好提供一个文件系统以方便在该设备上的PIM数据项的存储。PIM应用最好包括经无线网络19或者通过其自身或者结合语音和数据通信模块24A和24B发送和接收数据项的性能。PIM数据项通过无线网络19最好与所存储的或与主机算机系统相关的一组相应的数据项无缝集成、同步和更新,由此为与特定的用户相关的数据项建立镜像系统。
通过将设备10放置在连接移动设备10的串行口30到主系统的串行口的一个接口底座中,移动设备10还能与主系统人工同步。串行口30还能用于使用户通过外部设备或软件应用程序设定偏爱,或下载其它应用模块24N用于安装。可以使用该有线下载路径,以将加密密钥加载到设备上,这是比通过无线网络19交换加密信息更安全的方法。
附加的应用模块24N可通过网络19、通过辅助I/O子系统28、通过串行口30、通过短距离通信子系统40或通过任何其它合适的子系统42被加载到双模式设备10上,并且由用户安装在闪速存储器24或RAM 26中。这种在应用安装方面的灵活性增加了设备10的功能,并且能够提供增强的设备上功能、通信相关功能或二者。例如,安全通信应用可以使得电子商务功能和其它财务交易能够使用设备10执行。
当双模式设备10运行于数据通信模式时,接收的信号诸如文本消息传送或网页下载由收发器11处理并且提供给微处理器38,其最好进一步处理接收的信号用于输出到显示器22,或可选地输出到辅助I/O设备28。双模式设备10的用户也可以使用键盘32编辑数据项诸如电子邮件信息,键盘32最好是QWERTY型的完整字母数字键盘布局,尽管也能使用其它类型的完整字母数字键盘诸如已知的DVORAK型。对设备10的用户输入用多个辅助I/O设备28得到进一步增强,该辅助设备可包括指轮输入设备、触板、各种开关、摇杆输入开关等。然后用户输入的编辑的数据项可经收发器11在通信网络19上被发送。
当双模式设备10操作在语音通信模式中时,设备10的整个操作基本上类似于数据模式,但除了接收的信号最好输出到扬声器34和用于传输的语音信号由麦克风36产生之外。可选的语音或音频I/O子系统诸如语音消息传送记录子系统也可以在设备10上实现。尽管语音或音频信号输出最好基本通过扬声器34完成,也能使用显示器22提供呼叫方身份的指示、语音呼叫的持续时间或其它语音呼叫相关的功能。例如,微处理器38结合语音通信模块和操作系统软件可以检测接收的语音呼叫的呼叫方标识信息并且将其显示在显示器22上。
短距离通信子系统40可以包括在双模式设备10中。例如,子系统40可包括红外设备及相关电路和组件或BluetoothTM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以提供与类似使能的系统和设备的通信。
图2是按照本发明的示例d无线即时消息传送的方框图。无线设备10使用无线电波与基站20无线通信。基站20通过无线网络90通信,无线网络依次通过因特网100与无线即时消息传送服务器200和基于因特网的即时消息传送客户机120通信。
图3是按照本发明的无线即时消息传送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步骤交互图。消息传送服务器200与无线设备A和B(10A和10B)上的客户机应用以及与其它客户机应用诸如C通信。在图3中,消息传送服务器200和客户机10A,B之间的箭头示出了通信。这些通信的相对时间通过一般向下指的时间流程图表示,使得在图3中第一箭头高于第二箭头,这意味着第一通信在第二通信之前发生。
消息传送服务器200跟踪出现信息。如图所示,消息传送服务器200最初具有一个服务器出现表210,每个无线客户机A,B,C等具有一行,而每行存储用于每个无线客户机的出现状态。如图所示,客户机10B按照表210开始在“闲聊”状态,而客户机10A和C按照表210在“猫(CAT)”状态(按照薛定谔猫命名)。猫状态在此也称为未知状态,当表示在“猫”状态中时,客户机的出现信息被理解为或者可用的或者不可用的,即其状态是不确定的,并且在该状态消息传送服务器200最好不向任何客户机传播出现信息。“猫”状态被保持直到“观察到”客户机的状态,在该情况下,不确定性得到解决。“观察”客户机的行为可引起客户机状态的改变。于是,“猫”状态是能够由消息传送服务器200和客户机10A,B二者使用的伪状态。可选地,例如结合“好友”列表,“猫”状态能够显示给客户机设备10A,B的用户。“猫”状态最好不在消息传送服务器200和客户机10A,B之间通信。此外,用“猫”状态代表客户机的状态使得无线出现信息能够用缺少用于那个特定客户机的状态信息操作。
以与出现信息如何在消息传送服务器200处被保持类似的方式,每个客户机10A,B保持一个客户机出现表220A,B,而客户机出现表220A的每一行存储无线客户机的出现状态。代替正如服务器出现表210的情况跟踪所有客户机,客户机出现表220A,B最好仅跟踪用于选择无线消息传送通信者的出现信息,例如,只有在“好友”列表中发现的那些通信者的出现信息。还在客户机出现表220A,B中示出本地客户机状态,其不需要必须存储在与选择的客户机相同的表中。如在表220A中所示,例如,客户机10B初始在“猫”状态,而客户机10A是在“可用”状态。表220B还示出客户机10A初始在“猫”状态,而客户机10B是在“闲聊”状态。
在图3中,客户机10A响应于某些触发225,例如当客户机10A的用户激活即时消息传送应用时,客户机10A将其状态从“可用”改变到“闲聊”。然后,客户机10A传递230A其新状态信息给消息传送服务器200,该服务器跟踪该信息和在表210中更新该变化。
在消息传送服务器200处,客户机10A和10B现在在“闲聊”状态。消息传送服务器200发送客户机状态更新消息传送给在“闲聊”状态的所有客户机。如所示,客户机10B接收指示客户机10A现在在“闲聊”状态的更新235B,并且相应地更新客户机表220B。类似地,客户机10A接收指示客户机10B当前在“闲聊”状态的更新235A。这样,通过传递其状态到消息传送服务器200,客户机10A有效地“观察”客户机10B的状态,由此解决了在客户机10A的表220A中客户机10B的原始“猫”状态的不确定性。
当客户机10A和10B保持在“闲聊”状态中时,正如在服务器出现表210中指示的,消息传送服务器200周期地(用周期Tu)分别发送更新235B和235A到客户机10B和10A。更新最好包括好友的所有非猫状态,并且可选地可以包括所有“闲聊”状态,以及其它可选信息(带宽许可)。
在N次更新之后,例如,作为停止即时消息传送应用的客户机10A的用户结果,客户机10A在表220A中将状态从“闲聊”改变到“可用”。因此,客户机10A发送更新230A到消息传送服务器200,由于客户机10B是在“闲聊”状态,消息传送服务器200继续发送周期的(具有周期Tu)更新消息传送235B到客户机10B。
然而由于客户机10A不再在表210中的“闲聊”状态,在“猫”超时间隔Tcs过期之后,客户机10A由在表210中的“猫”状态表示。类似地,因为客户机10B的状态在表220A中不再被更新,在“猫”超时间隔Tca过期之后,客户机10B的状态在表220A中由“猫”状态表示。在客户机10B处超时间隔Tcb之后发生相同的操作,这样客户机10A在表220B中用“猫”状态表示。即使客户机B在表210和220B二者中在“闲聊”状态,由于客户机10A和10C二者在表210中具有“猫”状态,消息传送服务器200不发送周期更新给客户机10B。
图4是图示按照本发明的无线即时消息传送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步骤交互图。图4示出了消息传送服务器200和客户机10A之间的通信,以较详细的步骤示出了当客户机10A超出了覆盖范围时,由无线网络90列队的周围的更新。客户机10A和消息传送服务器200开始分别具有出现信息表220A和210。正如在图3中的情况,在客户机10A处的触发器225引起客户机10A进入“闲聊”状态。客户机10A然后响应于触发225,例如当客户机10A的用户激活即时消息传送应用时,将其状态从“可用”改变到“闲聊”状态。然后,客户机10A将其新状态信息传送230A给消息传送服务器200,该消息传送服务器200跟踪和更新表210中的变化。
在消息传送服务器200处,客户机10A和10B现在在“闲聊”状态。消息传送服务器200发送客户机状态更新消息传送给在“闲聊”状态中的所有客户机。由于只有客户机10A示于图4中,仅示出了发送给客户机10A的更新消息传送。客户机10A接收指示客户机10B现在在“闲聊”状态的更新235A,并且相应地更新客户机表220A。
当客户机10A保持在“闲聊”状态时,正如在服务器出现表210中指示的,消息传送服务器200周期地(用周期Tu)发送更新235A到客户机10A。然而,如所示出的,由于客户机10A已经出了覆盖范围(如由叉号(X)示出的),第三次更新不到达客户机10A。结果,无线网络90最好在用于客户机10A的队列240A中对更新消息传送235A排队,并且将排队的消息传送状态消息传送237A发送回到消息传送服务器200。
最好,一旦接收到排队的消息传送状态消息传送237A,消息传送服务器200暂停到客户机10A的更新消息传送的周期发送。这保证了对于客户机10A出了覆盖范围的时间持续期内(由持续期部分T>Tu示出的),无线网络90的容量不会由于用于客户机10A的更新消息传送235A而溢出。
最后,在客户机10A返回到覆盖区之后(正如由勾号示出的),在队列240A中排队的消息传送235A由无线网络90发送到客户机10A。无线网络90还发送排队消息传送传递消息传送239A到消息传送服务器200。
最好是,一旦接收到一个排队消息传送传递消息传送239A,消息传送服务器200再继续周期发送更新的消息传送到客户机10A。
图5是图示按照本发明的无线即时消息传送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步骤交互图。
无线设备10A通过无线消息传送服务器200发送编址到组GID1的单个消息传送300A。组GID1是通过咨询关联诸如GID1 320的组id与诸如UID1,...UIDN的用户id 330的数据库310,由消息传送服务器决定的唯一标识符。如所示,消息传送服务器200然后发送消息传送340B-C到具有用户id 330的每个无线设备,以及发送消息传送350A-B到因特网客户机120A-B。该机制保证无线设备10A只需要发送一个无线消息传送300A以便联系到多个无线用户10B-C和因特网用户120A-B。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打算只是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特定的实施例进行变更,修改和变化,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24)

1.一种即时消息传送的方法,包括步骤:
提供能够彼此发送即时消息的多个消息传送客户机;
配置所述多个消息传送客户机的每一个从而通过网络彼此共享出现信息;和
对于所述多个消息传送客户机的每一个,确定所述消息传送客户机是否是在一个可从其它消息传送客户机接收出现信息的状态,并且如果是,则通过所述网络接收用于所述其它消息传送客户机的每一个的出现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
对于所述多个消息传送客户机的每一个,设置通信定时器到预定值,当该定时器超时时,将所述消息传送客户机置于一个未知状态,在该状态中,它不能够从所述其它消息传送客户机的每一个接收出现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
对于所述多个消息传送客户机的每一个,检测指示所述消息传送客户机应该被置于一个未知状态的触发信号,在该未知状态,所述消息传送客户机不可从所述其它消息传送客户机的每一个接收出现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
将出现信息直接从所述多个消息传送客户机的每一个传送到所述其它消息传送客户机,而不使用中间服务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
将出现信息从所述多个消息传送客户机的每一个传送到中间服务器系统,并且在所述中间服务器处的数据存储器中存储出现信息;
所述中间服务器系统处理在所述数据存储器中的出现信息以确定是否将用于所述多个消息传送客户机的出现信息传播给由在所述数据存储器中的出现信息代表的各个消息传送客户机的每一个。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
所述多个消息传送客户机的每一个具有其它消息传送客户机的好友列表,用该好友列表,所述消息传送客户机感兴趣与它们通信;
当所述消息传送客户机在可接收出现信息的状态中时,获得用于在所述好友列表上的所述其它消息传送客户机的每一个的出现信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网络是在广域无线网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出现信息通过连接到所述网络的代理服务器在所述多个消息传送客户机之间通信。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代理服务器保持一个出现信息数据库,该数据库存储用于所述多个消息传送客户机的每一个的出现信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
如果出现信息数据库没有指示一个特定的消息传送客户机是在一个表示该特定消息传送客户机在不可接收出现信息的状态,那么所述代理服务器传播出现信息给所述多个消息传送客户机的每一个。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
在具有关于彼此的出现信息的两个消息传送客户机之间传送即时消息传送。
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当一个即时消息传送应用关掉时,产生所述触发信号。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
确定至少所述消息传送客户机之一不能够再通过所述网络通信;和
不通过所述网络向至少所述消息传送客户机之一提供用于所述其它消息传送客户机的出现信息消息传送,直到确定至少所述消息传送客户机之一能够通过所述网络通信。
14.一种即时消息传送系统,包括:
多个消息传送客户机,能够彼此传送即时消息传送,其中,配置所述多个消息传送客户机的每一个从而通过网络彼此共享出现信息;和
确定每个消息传送客户机是否是在一个可从其它消息传送客户机接收出现信息的状态的装置,并且如果是在该状态,则通过所述网络传送用于所述其它消息传送客户机中的每一个的出现信息。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
用于每一个所述消息传送客户机的设置到预定值的通信定时器,当该定时器超时时,将所述消息传送客户机置于一个未知状态,在该状态中,它不能够从所述其它消息传送客户机的每一个接收出现信息。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消息传送客户机进一步包括:
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指示所述消息传送客户机应该被置于一个未知状态的触发信号,其中在该未知状态,所述消息传送客户机不能够从所述其它消息传送客户机的每一个接收出现信息。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消息传送客户机进一步包括:
传送装置,用于从所述多个消息传送客户机的每一个直接向所述其它消息传送客户机传送出现信息,而不使用中间服务器。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
中间服务器系统,用于在数据存储器中接收和存储用于所述多个消息传送客户机的每一个的出现信息;
所述中间服务器系统处理在所述数据存储器中的出现信息以确定是否传播用于所述多个消息传送客户机的出现信息给由在所述数据存储器中的出现信息代表的各个消息传送客户机的每一个。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
所述多个消息传送客户机的每一个具有其它消息传送客户机的好友列表,用该好友列表,所述消息传送客户机感兴趣与它们通信;和
其中,当所述消息传送客户机在可接收出现信息的状态中时,则获得用于在所述好友列表上的所述其它消息传送客户机的每一个的出现信息。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网络是在广域无线网络。
2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出现信息通过连接到所述网络的一个代理服务器在所述多个消息传送客户机之间通信。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代理服务器保持一个出现信息数据库,该数据库存储用于所述多个消息传送客户机的每一个的目前的出现信息。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系统,其中:
如果出现信息数据库不指示一个特定的消息传送客户机是在一个表示该特定消息传送客户机在不可接收出现信息的状态,那么所述代理服务器传播出现信息给所述多个消息传送客户机的每一个。
24.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传送到所述消息传送客户机的出现信息与其状态是已知的其它消息传送客户机相关。
CNB038227614A 2002-09-24 2003-09-24 无线即时消息传送系统及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5277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41281802P 2002-09-24 2002-09-24
US60/412,818 2002-09-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85677A true CN1685677A (zh) 2005-10-19
CN100452776C CN100452776C (zh) 2009-01-14

Family

ID=32043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227614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52776C (zh) 2002-09-24 2003-09-24 无线即时消息传送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4) US7379732B2 (zh)
EP (1) EP1547331B1 (zh)
JP (1) JP4062544B2 (zh)
KR (1) KR100715966B1 (zh)
CN (1) CN100452776C (zh)
AT (1) ATE381184T1 (zh)
AU (1) AU2003269650B2 (zh)
BR (1) BR0314480A (zh)
CA (1) CA2500037C (zh)
DE (1) DE60318078T2 (zh)
HK (1) HK1080312A1 (zh)
MX (1) MXPA05003144A (zh)
WO (1) WO2004030384A2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4908C (zh) * 2006-04-21 2009-0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即时消息业务处理方法及服务系统
CN100496027C (zh) * 2005-11-01 2009-06-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即时消息数据共享的方法
CN101163113B (zh) * 2006-10-12 2011-01-2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即时通信的断线重连系统及方法
CN103069782A (zh) * 2010-09-02 2013-04-24 斯凯普公司 通信系统以及用于通过该通信系统进行通信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15613B2 (en) * 2002-03-11 2008-01-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ulti-modal messaging
US20050009537A1 (en) * 2003-07-11 2005-01-13 Crocker Ronald 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wireless presence-based services
US20050169223A1 (en) * 2004-01-16 2005-08-04 Crocker Ronald 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a PTT session initiation using an IP-based protocol
SE528357C2 (sv) * 2004-03-12 2006-10-24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En metod och arrangemang för att tillhandahålla användarinformation till en telekommunikationsklient
US7672255B2 (en) 2004-04-05 2010-03-02 Oomble, Inc. Mobile instant messaging conferencing method and system
US7764637B2 (en) * 2004-04-05 2010-07-27 Daniel J. LIN Peer-to-peer mobile instant messaging method and device
US7546086B2 (en) 2004-05-07 2009-06-0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d-hoc messaging between wireless devices
US7509093B2 (en) 2004-10-07 2009-03-24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dicating proximity co-presence for social application using short range radio communication
CN1767414B (zh) * 2004-10-29 2010-05-0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即时通讯的移动通讯系统及方法
JP2006157166A (ja) * 2004-11-25 2006-06-15 Toshiba Corp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7747685B2 (en) * 2005-01-20 2010-06-2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automatic detection of display sharing and alert generation in instant messaging
CN100558083C (zh) * 2005-07-14 2009-1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p多媒体子系统即时消息传送方法与装置
US20070036137A1 (en) * 2005-07-29 2007-02-15 Horner Richard M Indicating presence of a contact on a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864628B2 (en) 2005-08-23 2018-01-09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ferring an application state from a first electronic device to a second electronic device
EP2017729B1 (en) * 2005-08-23 2018-08-08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ferring an application state from a first electronic device to a seco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07037018A1 (ja) * 2005-09-29 2007-04-05 Fujitsu Limited プレゼンス通信システム
US7720096B2 (en) 2005-10-13 2010-05-18 Microsoft Corporation RTP payload format for VC-1
US20070130288A1 (en) * 2005-12-02 2007-06-07 Inter-Tel, Inc. 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 through media services
EP1969789A4 (en) * 2005-12-29 2010-08-04 Bridgeport Networks Inc COMMUNICATION BETWEEN SYSTEMS
US20070162605A1 (en) * 2006-01-07 2007-07-12 Chalasani Nanchariah R Distributed instant messaging
JP4846518B2 (ja) * 2006-10-20 2011-12-28 ソフトバンクモバイル株式会社 活動情報送受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端末
US8285312B2 (en) 2006-12-06 2012-10-09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riving presence information using message traffic analysis
US8095603B2 (en) * 2007-02-21 2012-01-10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Efficient transmission of presence update information to presence service clients
US8136125B2 (en) * 2007-10-02 2012-03-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rioritization for online contact status updates
US9451038B2 (en) * 2007-10-02 2016-09-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anaging contact status updates in a presence management system
TW201008234A (en) 2008-08-12 2010-02-16 Acer Inc Energy-saving method for handheld Internet accessing device, the handheld Internet accessing device, and the real-time message system
US8634817B2 (en) * 2008-10-28 2014-01-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cation information for control of mode/technology
WO2011099774A2 (en) * 2010-02-10 2011-08-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exchanging sms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110312296A1 (en) * 2010-06-18 2011-12-22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Prioritization of Emergency SMS Messages
WO2012090296A1 (ja) * 2010-12-28 2012-07-05 株式会社ビジョナリスト 画面データ送受信システム及び画面データ送受信プログラム
US9292829B2 (en) * 2012-03-12 2016-03-22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dating status information
EP2640097B1 (en) * 2012-03-12 2018-01-10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dating Status Information
US9992021B1 (en) 2013-03-14 2018-06-05 GoTenn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ivate and point-to-point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mputing devices
US10455362B1 (en) * 2016-12-30 2019-10-22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Contextual presence
US11757999B1 (en) 2020-06-02 2023-09-12 State Farm Mutual Automobile Insurance Company Thick client and common queuing framework for contact center environment
US11671388B1 (en) 2020-07-16 2023-06-06 State Farm Mutual Automobile Insurance Company Contact center messaging
WO2022025935A1 (en) * 2020-07-31 2022-02-0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Recommended print job delivery paths
US11706344B2 (en) 2020-12-08 2023-07-18 State Farm Mutual Automobile Insurance Company Monitoring representatives in a contact center environ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59821B1 (en) * 1999-07-19 2005-02-22 Groove Network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ioritizing data change requests and maintaining data consistency in a distributed computer system equipped for activity-based collaboration
CA2391648A1 (en) * 1999-11-24 2001-05-31 Kename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inuous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in an electronic network
EP1104965B1 (en) * 1999-12-02 2007-02-28 Sony Deutschland GmbH Protocol for instant messaging
US7359938B1 (en) 1999-12-14 2008-04-15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System indicating the presence of an individual or group of individuals
US20020035605A1 (en) 2000-01-26 2002-03-21 Mcdowell Mark Use of presence and location information concerning wireless subscribers for instant messaging and mobile commerce
DE60125637T2 (de) * 2000-05-17 2007-10-0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System und Methode um den Aufenthalt oder die Verfügbarkeit eines Telefonnutzers zu erkennen und die Rufnummer im Internet zu veröffentlichen
WO2002043351A2 (en) * 2000-11-20 2002-05-30 At & T Wireless Services, Inc. Systems for provid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esence information
US6681107B2 (en) * 2000-12-06 2004-01-20 Xybernaut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accessing and recording messages at coordinate way points
US8315651B2 (en) * 2001-05-03 2012-11-20 Kyocera Corporation Instant messaging to a mobile device
US7190956B2 (en) * 2001-05-15 2007-03-13 Motorola Inc. Instant message proxy for circuit switched mobile environment
US20020174248A1 (en) * 2001-05-16 2002-11-21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ng chat and game messag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6983305B2 (en) * 2001-05-30 2006-01-03 Microsoft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rfacing with a user in instant messaging
US20030005350A1 (en) * 2001-06-29 2003-01-02 Maarten Koning Failover management system
US7221933B2 (en) * 2001-10-22 2007-05-22 Kyocera Wireless Corp. Messaging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US6993327B2 (en) * 2001-10-29 2006-01-31 Motorola, Inc. Multicast distribution of presence information for an instant messaging system
US8150922B2 (en) * 2002-07-17 2012-04-0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Voice and text group chat display management techniques for wireless mobile terminals
US20040122901A1 (en) * 2002-12-20 2004-06-24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Providing computer presence information to an integrated presence system
US7451190B2 (en) * 2003-11-26 2008-11-11 Yahoo! Inc. Associating multiple visibility profiles with a user of a real-time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96027C (zh) * 2005-11-01 2009-06-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即时消息数据共享的方法
CN100454908C (zh) * 2006-04-21 2009-0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即时消息业务处理方法及服务系统
CN101163113B (zh) * 2006-10-12 2011-01-2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即时通信的断线重连系统及方法
CN103069782A (zh) * 2010-09-02 2013-04-24 斯凯普公司 通信系统以及用于通过该通信系统进行通信的方法
CN103069782B (zh) * 2010-09-02 2016-11-09 斯凯普公司 通信系统以及用于通过该通信系统进行通信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715966B1 (ko) 2007-05-09
AU2003269650A1 (en) 2004-04-19
US7835759B2 (en) 2010-11-16
CA2500037C (en) 2009-09-01
MXPA05003144A (es) 2005-06-22
DE60318078D1 (de) 2008-01-24
HK1080312A1 (en) 2006-04-21
US8050695B2 (en) 2011-11-01
US20040116137A1 (en) 2004-06-17
KR20050054960A (ko) 2005-06-10
EP1547331B1 (en) 2007-12-12
US20120030298A1 (en) 2012-02-02
DE60318078T2 (de) 2008-12-11
CA2500037A1 (en) 2004-04-08
US20100205270A1 (en) 2010-08-12
US20080201430A1 (en) 2008-08-21
AU2003269650B2 (en) 2008-03-13
WO2004030384A3 (en) 2004-08-12
US7379732B2 (en) 2008-05-27
BR0314480A (pt) 2005-08-09
EP1547331A2 (en) 2005-06-29
CN100452776C (zh) 2009-01-14
JP4062544B2 (ja) 2008-03-19
WO2004030384A2 (en) 2004-04-08
JP2006500660A (ja) 2006-01-05
ATE381184T1 (de) 2007-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52776C (zh) 无线即时消息传送系统及方法
CN100394753C (zh) 具有自动代理服务的消息系统
CN101371595B (zh) 存在更新的选择性节流
CN1732667B (zh) 使用在场技术的应用信息和命令的传输
CA2481638C (en) Demand-based provisioning for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EP2114039B1 (en) Communications system providing adaptive polling
CN100505702C (zh) 用于集成电子邮件帐户的系统和方法
CN1627735B (zh) 多社区即时消息传送系统和方法
EP367216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nding messages
US8064934B2 (en)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notification to a plurality of communication nodes
KR20010021111A (ko) 무선 통신장치에 대한 메시징 및 상태 표시
CN101346949A (zh) 即时消息设备/服务器协议
CN1415152A (zh) 实现多媒体消息业务的方法、多媒体消息系统、多媒体消息系统的服务器和多媒体终端
CN101296507B (zh) 一种实现列表信息同步的方法和系统以及服务器
CN101223746B (zh) 寻呼模式消息收发
EP2169887B1 (en) A method for regulating instant messaging traffic
KR20090053714A (ko) 전자 통신 장치용 계정의 서비스로의 액세스를 관리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KR20050027969A (ko) 이동 통신 장치를 위한 수요-기반의 프로비저닝
CN1864356A (zh) 提供自适应轮询的通信系统
CN1311661C (zh) 多媒体信息服务订阅电子报的方法及其架构
CN101199195B (zh) 用于存在公开的系统、网络实体、终端、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KR20030058746A (ko) 이동 단말로의 인스턴스 메시지 전송 방법
CN101106740A (zh) 一种自服务消息的处理方法
EP2149232B1 (en) Email system including email aggregation server providing staggered initial fallback polling and related metho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