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75712A - 光盘介质和盘芯 - Google Patents

光盘介质和盘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75712A
CN1675712A CN03818850.3A CN03818850A CN1675712A CN 1675712 A CN1675712 A CN 1675712A CN 03818850 A CN03818850 A CN 03818850A CN 1675712 A CN1675712 A CN 16757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a
main body
dish core
locking plate
suction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381885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水野修
中村徹
锦织圭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757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57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0014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 G11B23/0021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discs
    • G11B23/0028Details
    • G11B23/0035Details means incorporated in the disc, e.g. hub, to enable its guiding, loading or driv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1/00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11/10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recording by magnetic means or other means for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e.g. light induced spin magnetisation; Demagnetisation by thermal or stress means in the presence or not of an orienting magnetic field
    • G11B11/105Recording on or reproducing from the same record carrier wherein for these two operations the methods are covered by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G11B3/00 - G11B7/00 or by different subgroups of group G11B9/00;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using recording by magnetic means or other means for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e.g. light induced spin magnetisation; Demagnetisation by thermal or stress means in the presence or not of an orienting magnetic field using a beam of light or a magnetic field for recording by change of magnetisation and a beam of light for reproducing, i.e. magneto-optical, e.g. light-induced thermomagnetic recording, spin magnetisation recording, Kerr or Faraday effect reproducing
    • G11B11/10582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r by the structure or form
    • G11B11/1058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or by the structure or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e.g. comprising mechanical protection elemen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3Layer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47Substrat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97Structures for detection, control, recording operation or replay operation; Special shapes or structures for centering or eccentricity prevention; 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inspecting or evaluating; Containers, cartridges or cassettes

Landscapes

  • Holding Or Fastening Of Disk On Rotational Shaft (AREA)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个光盘介质(20),包括一个光盘介质主体(1),该主体包括第一层(2),比第一层(2)薄的第二层(2b)和位于第一层(2)和第二层(2b)之间的记录层(2a)以及在其中心的中心孔(3);以及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盘芯(10),其中该盘芯(10)固定在光盘介质主体(1)上,以相对于光盘介质主体可在特定范围内移动的状态下接近中心孔(3),其中光盘介质主体(1)在第二层一侧的表面是光入射面,且基本上没有在光盘介质主体(1)上位于光入射面一侧的表面上形成的突起,所述表面包括中心孔(3)的边缘,从而由于第二层(2b)可以形成为很薄且准确,光盘介质主体适于以低成本提供的高密度记录。

Description

光盘介质和盘芯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盘介质,其中光,尤其是激光束有助于记录/再现过程,还涉及一种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盘芯,该盘芯利用磁吸引力将光盘介质安装在光盘驱动器上。
技术背景
具有连接到其上的盘芯的常规光盘介质的例子包括小型磁盘(在下文中简化为MD)和具有盘芯的光盘介质,该光盘介质例如用在3.5英寸或5英寸组合磁光数据文件设备中。
JP 3072658 B示出了用于MD的光盘介质和盘芯的实例。
关于MD等的磁光记录是一种垂直热磁记录。也就是,关于通过用激光束施加热而部分减小矫顽力的介质,通过施加用记录信号调制的垂直磁场以便使介质磁化并形成垂直磁畴来进行记录。该已调制的垂直磁场通过磁头产生。通过检测由于克尔效应引起的反射偏振面的旋转以读出垂直磁畴的磁化方向来进行再现。
虽然MD主要以记录音乐数据为目的,但是通常需要光盘介质具有另外记录和存储包括数据和图像的大量数据的能力。为此目的,需要光盘介质具有更大的容量,这表示强烈需要更高密度的光盘介质。
下面是用上述JP 3072658 B中记载的内容作为例子对常规光盘介质和盘芯的说明。图11是显示其整体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图12A是显示用于将盘芯连接到光盘介质主体的一个步骤的横截面视图。图12B是其上连接有盘芯的常规光盘介质的横截面视图。图12C是显示常规光盘介质安装在驱动装置转盘上的状态的横截面视图。出于解释的方便,纸张的纵向称作“高度方向”。
在图11,图12A和图12B中,参考标记101表示光盘介质主体,这里以MD为例进行说明。光盘介质主体101主要由基本上为圆盘形的基底102制成,在该基底102的一个表面上设置记录层102a。参考标记102c表示保护层,该保护层设置在记录层102a的一个表面上,以便保护记录层102a不受氧化作用等。在记录层102a中,形成信号部分区域,在该区域中记录信息。允许记录、再现和擦除信息的激光束从基底102一侧经由基底102施加到记录层102a。也就是,在图12B中,光入射面是基底102的下表面。
因此,当用激光束照射时,基底102起到记录层102a的覆盖层的作用。
如图12A和图12B所示,在基底102的中心处提供用于定中心的中心孔103。在基底102上设置有记录层102a的一侧的表面上,在沿中心孔103的边缘处形成凹部106,以便从设置记录层102a的区域凹入。此外,在基底102上设置有记录层102a的相反一侧的表面(光入射面)上,在沿着中心孔103的边缘处形成凸部104,以便从凸部外面的区域伸出。
参考标记110表示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盘芯,具有基本上呈帽形的圆盘形状,在盘芯的中心钻出盘芯孔111,以允许用夹具(jig)等进行操纵。参考标记112表示占据大部分盘芯110的呈平面圆盘形状的吸引面(attracted plane),113表示沿高度方向从吸引面112偏移(displace)的凸缘。壁114在吸引面112和凸缘113之间连接。
根据图12A所示的状态,将盘芯110的凸缘113插入到基底102的凹部106中,以便使凸缘113的下表面接触凹部106的底面106a。此后,热和压力施加于凹部106的边缘以使其热变形,由此,如图12B所示,形成突起107以覆盖凸缘113的上表面。因此,将凸缘113固定在凹部106中,由此可得到光盘介质100。
参考图12C,下面将说明用于将图12B的带有盘芯110的光盘介质100安装在转盘上的过程,其中转盘连接到驱动装置(未示出)的主轴电动机的旋转轴。在图12C中,参考标记120表示转盘,在转盘中心处,凸部123突出,从而包括嵌入其中的永磁体121。在转盘120的凸部123插入到基底102的中心孔103的过程中,凸部123顶端的锥形部分124能够校正光盘介质主体101的中心偏离转盘120旋转中心的位移。然后,永磁体121的磁吸引力作用于盘芯110的吸引面112,从而使基底102沿中心孔103的边缘置于盘芯110的凸缘113和转盘120之间,由此将光盘介质主体101保持在转盘120上。在该步骤中,基底102的凸部104的下表面104a与在转盘120边缘形成的凸缘122的上表面接触。因此,将光盘介质主体101设置在旋转轴的方向(高度方向)上。此外,基底102的中心孔103的内壁面与从转盘120中心伸出的凸部123的圆柱状外壁面接触,由此将光盘介质主体101沿半径方向对准。
在这种状态下,从基底102的一侧施加会聚的光束。激光束穿过基底102,并会聚在记录层102a上。通过检测已经依照记录层102a上记录的信息进行调制的反射光并对其进行解调,能够进行信息的再现。在适合于MD等的磁光记录技术中,通过利用光盘介质101一侧的强激光束照射记录层102a从而加热记录层102a,同时从另一侧施加已调制的磁场,能够实现信息的记录和擦除。
但是,上述常规光盘介质100具有下面的问题。
也就是,朝光入射面一侧突出的凸部104成为对更高密度光盘介质的障碍。这将在下面详细描述。
如前所述,需要光盘介质具有大容量以允许记录图像数据等,这导致需要更高密度的光盘介质。实现更高密度的一种有效方法是使记录层上形成的光点非常微小,以增强空间分辨率。光点的尺寸与λ/(2×NA)成比例,其中λ表示激光束的波长,NA表示物镜的数值孔径。因此,为了得到更高密度,减小λ和增大NA是有效的。
在不使用超分辨率的标准热模式记录中,能够使记录磁道的宽度和沿线性方向的位长度与λ/(2×NA)成比例而非常微小,由此记录密度与λ/(2×NA)的倒数的平方成比例地增大。
但是当λ减小且NA增大时,激光束穿过的区域,即覆盖层(基底102)的公差相对各种像差的出现而快速减小。例如,当NA增大时,覆盖层关于激光光轴的倾斜公差与NA的倒数的立方成比例地减小。此外,覆盖层关于激光光轴的倾斜公差与λ成比例。
例如,当NA=0.6,λ=700nm的系统取代NA=0.9,λ=400nm的系统时,虽然记录密度增大大约7倍,但是覆盖层的倾斜公差应该控制为改变之前的大约1/6。
除此之外,当NA增大时,覆盖层(基底102)的厚度公差与NA的倒数的四次方成比例地减小。
另一方面,倾斜公差与覆盖层厚度的倒数成比例地增大。换句话说,倾斜公差随覆盖层厚度的减小而增大。例如,在上述数值的例子中,为了使λ和NA的条件改变之后的倾斜公差基本上等于改变之前的公差,覆盖层的厚度应该是改变之前的1/6。但是,覆盖层厚度的公差范围没有增大。
根据上述几点,为了实现更高密度的光盘介质,已经提出具有较薄覆盖层的光盘介质,用于使覆盖层较薄以及厚度均匀的技术受到关注。
根据这项技术的覆盖层的厚度相当薄,大约100μm,其厚度误差应该控制到大约为几个μm。但是,在图11和图12A至12C中示出的上述常规例子中,凸部104位于覆盖层(基底102)的光入射面一侧,这成为形成较薄且厚度均匀的覆盖层的明显障碍,从而不能获得足够的光学性质。这带来不能实现有关更高密度光盘介质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盘介质和一种盘芯,能够实现更高密度的光盘介质。
本发明的光盘介质包括:一个光盘介质主体,该主体包括第一层,比第一层薄的第二层和位于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且在其中心包括一个中心孔的记录层;以及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盘芯。该盘芯由光盘介质主体以下述方式限制,所述方式为盘芯可相对于光盘介质主体在预定范围内移动,且该盘芯覆盖中心孔。光盘介质主体在第二层一侧的表面是光入射面,且基本上没有在光盘介质主体上位于光入射面一侧的表面上形成的突起,所述表面包括沿中心孔的边缘。
本发明的盘芯连接到光盘介质主体以便覆盖在光盘介质主体中心处形成的中心孔,该盘芯用于利用磁吸引力将光盘介质主体安装在转盘上。该盘芯由磁性材料制成,并包括:吸引面,磁吸引力作用于其上;以及多个第一自锁片(latching strips)和多个第二自锁片,第一自锁片和第二自锁片位于在吸引面法线方向上彼此不同的位置处。
附图简述
图1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光盘介质主体和盘芯的横截面视图,该图示出盘芯连接之前的状态,图1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光盘介质的横截面视图,该图示出盘芯已经连接的状态,图1C是显示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光盘介质安装到驱动装置的转盘上之前瞬间的状态的横截面视图,图1D是显示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光盘介质安装到驱动装置的转盘上的状态的横截面视图;
图2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光盘介质主体和盘芯的横截面视图,该图示出盘芯连接之前的状态,图2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光盘介质的横截面视图,该图示出盘芯已经连接的状态;
图3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光盘介质主体的平面图,图3B是沿图3A的箭头3B-3B得到的横截面视图;
图4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盘芯的平面图,图4B是沿图4A的箭头4B-4B得到的横截面视图,图4C是沿图4A的箭头4C-4C得到的横截面视图;
图5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光盘介质主体和盘芯的横截面视图,该图示出盘芯连接之前的状态,图5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光盘介质的横截面视图,该图示出盘芯已经连接的状态;
图6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盘芯的平面图,图6B是沿图6A的箭头6B-6B得到的横截面视图;
图7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光盘介质主体和盘芯的横截面视图,该图示出盘芯连接之前的状态,图7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光盘介质的横截面视图,该图示出盘芯已经连接的状态;
图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光盘介质主体的平面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盘芯的平面图;
图10是在本发明实施方式6的光盘介质中心孔附近的部分的横截面扩大图;
图11是显示常规光盘介质和盘芯的分解透视图;
图12A是常规光盘介质主体和盘芯的横截面视图,该图示出盘芯连接之前的状态,图12B是常规光盘介质的横截面视图,该图示出盘芯已经连接的状态,图12C是显示将常规光盘介质安装到驱动装置的转盘上的状态的横截面视图。
发明详述
本发明的光盘介质包括:一个光盘介质主体,该主体包括第一层,比第一层薄的第二层和位于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且在其中心包括一个中心孔的记录层;以及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盘芯。该盘芯由光盘介质主体以下述方式限制,所述方式为盘芯可相对于光盘介质主体在预定范围内移动,且该盘芯覆盖中心孔。光盘介质主体在第二层一侧的表面是光入射面,基本上没有在光盘介质主体上位于光入射面一侧的表面上形成的突起,所述表面包括沿中心孔的边缘。
根据本发明的这种光盘介质,第二层可以形成得更薄且精确,因此能够以低成本提供适合于高密度记录的光盘介质。
在本发明的上述光盘介质中,优选的是,用于装配到驱动装置的转盘的表面是入射面。根据这种结构,可使记录层和发射激光束的光学头之间的距离稳定,从而能够增强信号品质。因此,能够提供适合于高密度记录的光盘介质。
在本发明的上述光盘介质中,优选的是,用于限制盘芯的限制部分设置在第一层中。该限制部分设置在第一层中,位于光入射表面相反的一侧,这便于在光入射面一侧形成具有均匀厚度的较薄的第二层,并增强在光入射面一侧上的表面的平面度。因此,能够提供适合于高密度记录的光盘介质。
在上文中,限制部分可设置在第一层的厚度范围之外。这使得盘芯更加容易地连接到较薄的基底。
或者,限制部分可设置在第一层的厚度范围内。这使得盘芯的一部分或全部厚度包括在基底的厚度中,由此能够提供具有较少突起的低剖面(low-profile)光盘介质。此外,可以相对容易地形成限制部分,并且能够增强光盘介质主体的平面度。
在本发明的上述光盘介质中,优选的是,盘芯包括一吸引面和一个凸缘,磁吸引力作用于该吸引面,而该凸缘基本上平行于吸引面并且沿着吸引面的边缘形成。在该凸缘处,盘芯由光盘介质主体来限制,该凸缘和光盘介质主体相接触的基本上环形接触区域具有11.8mm或更大的内径和13.3mm或更小的外径。根据这种结构,当将光盘介质安装在驱动装置的转盘上时,可以减小光盘介质主体的翘曲。
在本发明的上述光盘介质中,优选的是,盘芯包括一吸引面和一凸缘,磁吸引力作用于该吸引面,而该凸缘基本上平行于吸引面并且沿着吸引面的边缘形成。在该凸缘处,盘芯由光盘介质主体来限制,与凸缘接触的光盘介质主体的区域具有0.5mm或更大的厚度。根据这种结构,当将光盘介质安装在驱动装置的转盘上时,可以减小光盘介质主体的翘曲。
同时,本发明的盘芯连接到光盘介质主体以便覆盖在光盘介质主体中心处形成的中心孔,且该盘芯用于利用磁吸引力将光盘介质主体安装在转盘上。该盘芯由磁性材料制成,并包括:吸引面,磁吸引力作用于其上;以及多个第一自锁片和多个第二自锁片,该第一自锁片和第二自锁片位于吸引面法线方向上彼此不同的位置上。
根据本发明的这种盘芯,该盘芯能够不需要特定的熔化和变形过程而很容易地与光盘介质主体连接。因此,不需要在光入射面一侧的表面上提供用于将盘芯连接到光盘介质主体表面的突起,其中该表面包括沿着中心孔的边缘。因此,能够以低成本提供适合于高密度记录的光盘介质。
优选地,本发明的上述盘芯以下述方式连接到光盘介质主体上,所述方式为在沿着中心孔的边缘处的至少一部分光盘介质主体置于多个第一自锁片和多个第二自锁片之间。这能够简化盘芯与光盘介质主体的连接结构。
本发明的上述盘芯优选以下述方式连接到光盘介质主体上,所述方式为盘芯可相对于光盘介质主体在预定范围内移动。这种结构能够避免光盘介质主体的翘曲以及内应力的出现,这些是由于温度和湿度变化产生的该盘芯和光盘介质主体之间的尺寸变化和变形而引起。此外,当将光盘介质安装在驱动装置的转盘上时,能够容易地进行光盘介质主体相对于转盘的定中心。
在本发明的上述盘芯中,优选地,多个第一自锁片与吸引面一起刚性地形成,且多个第二自锁片可以相对于吸引面弹性移动。由于第一自锁片具有较高刚度,因此当将光盘介质安装在驱动装置的转盘上时,能够在高度方向上使盘芯相对于转盘精确定位。因此,能够获得稳定的吸引力。此外,由于第二自锁片可以弹性地移动,因此能够不需要特定的制造设备而很容易地将该盘芯连接到光盘介质主体上,因此能够以低成本实现光盘介质。
优选地,当将本发明的上述盘芯连接到光盘介质主体上时,多个第二自锁片与沿着中心孔的边缘接触,从而相对于吸引面弹性地移动,之后弹性地恢复,因此盘芯以下述方式连接到光盘介质主体上,所述方式为沿着中心孔的至少一部分边缘置于多个第一自锁片和多个第二自锁片之间。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不需要特定的制造设备而将该盘芯很容易地连接到光盘介质主体上,因此能够以低成本实现光盘介质。
优选地,本发明的上述盘芯还包括多个腿部,该腿部沿着基本上垂直于吸引面的方向延伸。多个第二自锁片分别设置在多个腿部的顶端,并且基本上平行于吸引面向外伸出,多个第一自锁片基本上平行于吸引面向外伸出。根据这种结构,可以很容易地形成能够弹性移动的第二自锁片。
这里,优选的是,多个腿部的内切圆直径大于中心孔的内切圆直径。根据这种结构,腿部不会不利地影响光盘介质主体相对于驱动装置的转盘的定中心操作。因此,当将光盘介质安装在驱动装置的转盘上时,能够实现稳定的定中心操作。
优选地,本发明的上述盘芯还包括多个壁,所述壁基本上垂直于吸引面而延伸。多个第一自锁片分别设置在多个壁的顶端,并沿着基本上平行于吸引面的方向向外伸出,盘芯具有整体上基本为帽形的磁盘形状。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很容易地形成具有高刚度的第一自锁片。此外,能够增强盘芯的强度。
在本发明的上述盘芯中,多个第一自锁片和吸引面可以是基本上彼此共面的。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在吸引面法线方向上提高第一自锁片和吸引面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因此,当将该光盘介质安装在驱动装置的转盘上时,能够明显提高吸引面相对于转盘的位置精度,其中磁吸引力作用于该吸引面。因此,能够提供可以产生稳定吸引力的盘芯。
本发明的第二光盘介质包括:一个光盘介质主体,包括第一层,比第一层薄的第二层以及位于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且在其中心处包括一个中心孔的记录层;以及连接的盘芯以便覆盖中心孔。光盘介质主体在第二层一侧的表面是光入射面,且盘芯是本发明的上述盘芯。
根据本发明的这种第二光盘介质,盘芯能够不需要特定的熔化和变形过程而很容易地与光盘介质主体连接。因此,不需要在光入射面一侧的表面上提供用于将盘芯连接到光盘介质主体的突起,其中该光入射一侧的表面包括沿着中心孔的边缘。因此,能够以低成本提供适合于高密度记录的光盘介质。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上述第二光盘介质安装在驱动装置的转盘上的情况下,最接近转盘的第二自锁片不会从光盘介质主体位于光入射面一侧的表面突出,且光盘介质主体位于光入射面一侧的表面与转盘的一个表面接触。根据这种结构,当将光盘介质安装在驱动装置的转盘上时,第二自锁片不会影响光盘介质主体的空间方位角(attitude),光入射侧的表面和转盘的表面能够形成在其间的表面接触,因此可以将光盘介质稳定地安装在转盘上。此外,能够使记录层和发射激光束的光学头之间的距离稳定,从而能够增强信号品质。因此,能够提供适合于高密度记录的光盘介质。
在本发明的上述第二光盘介质中,优选的是,盘芯由光盘介质主体以下面的方式限制,所述方式为盘芯可相对于光盘介质主体在预定范围内移动。这种结构能够避免光盘介质主体的翘曲,以及内应力的出现,这些由温度和湿度变化而导致该盘芯和光盘介质主体之间的尺寸变化和变形所引起。此外,将当光盘介质安装在驱动装置的转盘上时,能够很容易地进行光盘介质主体相对于转盘的定中心。
在本发明的上述第二光盘介质中,优选地,盘芯还包括多个腿部,该腿部沿着基本上垂直于吸引面的方向延伸。多个第二自锁片分别设置在多个腿部的顶端,并且基本上平行于吸引面向外伸出。多个切除部分形成在沿着中心孔的一部分边缘处,切除部分向外延伸,该多个切除部分边缘的内切圆直径大于该多个腿部周围外接圆直径。根据这种结构,盘芯在沿着与光入射面平行的平面的方向上可以相对于光盘介质主体保持在可移动状态中。
在本发明的上述第二光盘介质中,优选地,在多个切除部分中每一个位于光入射面一侧的边缘处形成凹部,多个第二自锁片的每一个配合在凹部中,假定凹部沿光入射面的法线方向的深度是H,且多个第二自锁片沿该法线方向的厚度是h,则满足H>h的关系。根据这种结构,当将光盘介质安装在驱动装置的转盘上时,第二自锁片缩进到凹部中,并且不会从光入射侧的表面伸出。因此,光入射侧的表面和转盘的表面能够形成在其间的表面接触,从而可以将光盘介质稳定地安装在转盘上。此外,能够使记录层和发射激光束的光学头之间的距离稳定,从而能够增强信号品质。因此,能够提供适合于高密度记录的光盘介质。
在本发明的上述第二光盘介质中,优选地,在包括沿着中心孔边缘的光入射面一侧的表面上基本上没有形成的突起。根据这种结构,第二层可以形成得更薄且精确,因此能够以低成本提供适合于高密度记录的光盘介质。
在本发明的上述第二光盘介质中,优选地,多个第一自锁片和光盘介质主体相接触的多个区域的内切圆直径是11.8mm或更大,多个该区域周围的外接圆直径是13.3mm或更小。根据这种结构,当将光盘介质安装在驱动装置的转盘上时,可以减小光盘介质主体的翘曲。
在本发明的上述第二光盘介质中,优选地,在光盘介质主体与第一自锁片相接触的区域处该光盘介质主体的厚度是0.5mm或更大。根据这种结构,当将光盘介质安装在驱动装置的转盘上时,可以减小光盘介质主体的翘曲。
下面参考图1至图10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具体实施方式。在图中,仅仅为了可理解性而用切割端面的方法表示磁盘的横截面。需要注意,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下述的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将垂直于光盘介质的光入射面的方向(旋转中心轴的方向)称作“高度方向”。
(实施方式1)
图1A是构成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光盘介质的光盘介质主体和盘芯的分解的横截面视图,图1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光盘介质的横截面视图。
在图1A和1B中,参考标记1表示光盘介质主体,2表示基本为圆盘形的基底(第一层),2a表示设置在基底2一侧的记录层,2b表示设置在记录层2a的表面上的覆盖层(第二层)。覆盖层2b具有小于基底2的厚度,并且为了有利于高密度记录而形成。夹在基底2和覆盖层2b之间的记录层2a可以是相变型、磁光记录型或者其他类型的记录层。在记录层2a中,形成信号部分区域,在该区域中记录信息。能够记录、再现和擦除信息的激光束(未示出)从覆盖层2b一侧入射。也就是,在图1B中,光入射面是覆盖层2b的一个表面。参考标记3表示在基底2的中心处设置的用于定中心的中心孔。如图1A所示,环形凸部4设置在基底2与光入射面相反的的表面上,并位于中心孔3附近。
构成光盘介质主体1的基底2、记录层2a和覆盖层2b的各表面在各自的光入射面一侧从中心孔3到最外面边缘基本上都是平坦的。
类似于常规的例子,参考标记10表示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盘芯,具有基本为帽形的圆盘形状,盘芯孔11在盘芯的中心钻出,以使得用夹具等进行操作。参考标记12表示占据大部分盘芯10、呈平面圆盘形状的吸引面,14表示沿基本上垂直于吸引面12的方向延伸的壁,13表示基本上垂直于壁14的凸缘,并沿基本上平行于吸引面12的方向向外延伸。凸缘13的外径小于凸部4的内径。
根据图1A中所示的状态,将盘芯10的凸缘13插入到凸部4的内部,以便使凸缘13的下表面接触基底2的上表面。在该步骤中,由于凸缘13的外径小于凸部4的内径,因此盘芯10可相对于基底2在所述内径和所述外径之差的范围内水平移动。
此后,例如热和压力施加于环形凸部4的内部以使其发生热变形,由此,如图1B所示,形成突起7,以便沿水平方向伸出,并覆盖凸缘13的上表面。因此,借助于所形成的横截面基本上呈 形状的限制部分8,用基底2来限制凸缘13。这里,突起7形成为使其下表面不与凸缘13接触。因此,盘芯10用基底2来限制,并保持这样一种状态,即确保盘芯相对于基底2沿水平方向和高度方向的可动性。
参考图1C和图1D,下面将说明用于将这样配置的光盘介质20安装在转盘上的过程,其中转盘连接到驱动装置(未示出)的主轴电动机的旋转轴。在图1C中,参考标记120表示转盘,具有柱面的凸部123在转盘中心处突出,从而包括嵌入其中的永磁体121。转盘120的凸部123从光盘介质主体1的覆盖层2b一侧插入中心孔3。在该步骤中,凸部123顶端的锥形部分124能够校正(定中心)光盘介质主体1偏离转盘120旋转中心的位移。然后,如图1D所示,永磁体121的磁吸引力作用于盘芯10的吸引面12,从而使光盘介质主体1沿中心孔3的边缘位于盘芯10的凸缘13和转盘120之间,由此将光盘介质主体1保持在转盘120上。在该步骤中,覆盖层2b的下表面与在转盘120边缘形成的凸缘122的上表面接触。因此,光盘介质主体1设置在旋转轴方向(高度方向)上。此外,光盘介质主体1的中心孔3的内壁面与从转盘120的中心突出的凸部123的外壁面接触,由此将光盘介质主体1置于半径方向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像图12C中示出的常规实施例,从与基底2相反的一侧将光盘介质安装在转盘120上。
在这种情况下,从覆盖层2b一侧施加会聚的光束。激光束穿过覆盖层2b,并会聚在记录层2a上。通过检测已经依照记录层2a上记录的信息进行调制的反射光并对其进行解调,能够进行信息的再现。
在相变型记录层2a等的情况下,通过利用强激光束照射而将热作用于记录层2a,能够实现信息的记录和擦除。在磁光记录型记录层2a的情况下,通过外磁场的共同使用,能够实现记录和擦除。
当光盘介质20经历温度和湿度变化时,因为温度变化和水分吸收,基底2和盘芯10具有不同的形状和变形量。但是,由于对盘芯10进行限制,同时如上所述使其保持相对于基底2的可移动状态,因此将凸部4的内径和凸缘13的外径之差设定为考虑这种形状不同和变形量的一个值,可避免光盘介质主体1的翘曲和内应力的出现。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光盘介质主体1的光入射面一侧上的覆盖层2b的表面是平坦的,并且不像凸部104那样具有突起,如图12B所示,该凸部104设置在常规例子中还用作覆盖层的基底102上。因此,可以很容易形成较薄且厚度均匀的覆盖层2b。从而,很容易形成具有减少了光学像差并具有极好的光学性质的覆盖层2b。因此,可增强分辨率,从而能够进行高密度记录。
在图12B中示出的常规例子中,凸部104的下表面104a与转盘120的凸缘122的上表面接触。一般来说,很难严格控制呈环形从平面突出的凸部104的高度。因此,当光盘介质100安装在转盘120上时,凸部104的高度变化导致凸缘122的上表面和记录层102a之间的距离变化,这导致光学头的物镜和记录层102a之间的距离变化。这就产生一个问题,即激光束不能会聚在记录层102a上,因此信息记录/再现的精度降低。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覆盖层2b本身与转盘120的凸缘122的上表面接触,在接触处覆盖层2b的整个表面是平坦的。由于控制覆盖层2b的厚度比控制凸部104的高度更容易,因此可以减少凸缘122的上表面和记录层2a之间的距离变化,导致信息记录/再现的精度提高。
这里要注意,在图1B中,根据将盘芯10固定到基底2的方法,仅仅环形凸部4的内部变形,从而形成突起7来限制盘芯10。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凸部4可以整体变形。
(实施方式2)
图2A是构成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光盘介质的光盘介质主体和盘芯的分解的横截面视图,图2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光盘介质的横截面视图。下面对实施方式2的描述主要涉及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
在图2A和2B中,参考标记21表示光盘介质主体,22表示基本为圆盘形的基底(第一层),22a表示设置在基底22一侧的记录层,22b表示设置在记录层22a表面上的覆盖层(第二层)。覆盖层22b具有小于基底22的厚度,并且形成为有利于高密度记录。夹在基底22和覆盖层22b之间的记录层22a可以是相变型、磁光记录型或者其他类型的记录层。在记录层22a中,形成信号部分区域,在该区域中记录信息。能够记录、再现和擦除信息的激光束(未示出)从覆盖层22b一侧入射。也就是,在图2B中,光入射面是覆盖层22b的一个表面。参考标记23表示设置在基底22的中心处的用于定中心的中心孔。
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沿中心孔23的边缘以外的基底22的厚度比实施方式1的基底2的厚度更厚。此外,环形凹部26射置在与光入射面一侧相反的基底22的表面上,并位于沿中心孔23的边缘处。在本实施方式中,没有设置图1A中示出的凸部4。
构成光盘介质主体21的基底22、记录层22a和覆盖层22b的各表面在各自的光入射面一侧从中心孔23到最外边缘处基本上都是平坦的。
参考标记10表示盘芯,与实施方式1中描述的盘芯10相同。盘芯10具有吸引面12,凸缘13和壁14,盘芯孔11在吸引面12的中心处钻出。凸缘13的外径小于凹部26的内径。
根据图2A中所示的状态,将盘芯10的凸缘13插入到凹部26的内部,以便使凸缘13的下表面接触凹部26的底面26a。在该步骤中,由于凸缘13的外径小于凹部26的内径,因此盘芯10可相对于基底22在该内径和外径之差的范围内水平移动。
此后,例如热和压力施加于环形凹部26的边缘以使其发生热变形,由此,如图2B所示,形成突起27,以便沿水平方向伸出,并覆盖凸缘13的上表面。因此,借助于所形成的横截面基本上呈
Figure A0381885000201
形状的限制部分28,用基底22来限制凸缘13。这里,突起27形成为使其下表面不与凸缘13接触。因此,盘芯10用基底22来限制,并保持盘芯10相对于基底22沿水平方向和高度方向的可动性。
用于将这样配置的光盘介质30安装在转盘上的过程类似于实施方式1的过程,所述转盘连接到驱动装置的主轴电动机的旋转轴。也就是,转盘从光盘介质30的覆盖层22b一侧插入到中心孔3中。在转盘接近光盘介质30的过程中,转盘的凸部123(参见图1C)与中心孔23接合,由此可校正光盘介质主体21的中心偏离转盘旋转中心的位置移动。当覆盖层22b接触在转盘边缘形成的凸缘122(参见图1C)的上表面时,安装操作完成。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光盘介质30的记录、再现和擦除操作,以及胜过常规例子的优点与实施方式1中记载的相同,省略其描述。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基底22比实施方式1的基底2更厚,因此可在与光入射面相反的表面上形成凹部26而不是形成在凸部4之上。因此,在实施方式2中,限制部分28设置在基底22的厚度范围内,而实施方式1的限制部分8设置在基底2的厚度范围之外。这里,限制部分位于基底厚度范围内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即在高度方向上由限制部分占据的范围包括在除了在沿中心孔的边缘处的凸部4和凹部26之外的基底主要区域所占据的范围内,而限制部分位于基底厚度范围外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即在高度方向上由限制部分占据的范围不会与除了在沿中心孔的边缘处的凸部4和凹部26之外的基底主要区域所占据的范围重叠。与凸部4形成在基底2的表面上的实施方式1相比,凹部26形成在基底中的本实施方式便于基底22的形成,并能够增强基底22的平面度。此外,能够减小光盘介质30的表面不均匀度。
(实施方式3)
图3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光盘介质主体的平面图,图3B是沿图3A的箭头3B-3B得到的横截面视图。
在图3A和3B中,参考标记41表示光盘介质主体,42表示基本为圆盘形的基底(第一层),42a表示设置在基底42一侧的记录层,42b表示设置在记录层42a表面上的覆盖层(第二层)。覆盖层42b具有小于基底42的厚度,并且形成为有利于高密度记录。夹在基底42和覆盖层42b之间的记录层42a可以是相变型、磁光记录型或者其他类型的记录层。在记录层42a中,形成信号部分区域,在该区域中记录信息。能够记录、再现和擦除信息的激光束(未示出)从覆盖层42b一侧入射。也就是,在图3B中,光入射面是覆盖层42b的一个表面。参考标记43表示设置在基底42的中心处的用于定中心的中心孔。
在沿中心孔43边缘的两个相对部分处,设置有切除部分48。在各个切除部分48的边缘处,凹部46设置在光入射面侧的表面上。将从转盘装配面测得的凹部46的深度规定为H。将光盘介质主体41在形成凹部46的部分处的厚度规定为T。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覆盖层42b的表面与转盘装配面相对应。
构成光盘介质主体41的基底42、记录层42a和覆盖层42b的各表面在各自的光入射面一侧从中心孔43到最外边缘(除了凹部46以外)基本上都是平坦的。
图4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盘芯的平面图,图4B是沿图4A的箭头4B-4B得到的横截面视图,图4C是沿图4A的箭头4C-4C得到的横截面视图。
在图4A到4C中,参考标记50表示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盘芯,具有类似于基本上呈帽形的圆盘形状,盘芯孔51在盘芯的中心钻出,以使得可以用夹具等进行操作。参考标记52表示占据盘芯50大部分的呈平面圆盘形状的吸引面。参考标记57表示从盘芯50的边缘到达吸引面52而形成的四个狭缝。盘芯50的边缘由这四个狭缝57分成两对彼此相对的区域。
在两对区域之一中,一对凸缘53形成为多个第一自锁片。如图4C中所示,壁58设置为沿基本上垂直于吸引面52的方向延伸,凸缘53设置为沿基本上垂直于壁58的方向延伸。因此,这对凸缘53基本上平行于吸引面52向外延伸,并且在高度方向上位于与吸引面52不同的位置处。
在另一对区域中,一对钩部56形成为多个第二自锁片。如图4B中所示,两个腿部55设置为沿基本上垂直于吸引面52的方向延伸,且钩部56设置在腿部55的各个顶端,以便沿基本上垂直于腿部55的方向延伸。因此,这对钩部56基本上平行于吸引面52向外延伸,并且在高度方向上位于与吸引面52不同的位置处。将钩部56的厚度规定为h。凸缘53和钩部56在吸引面52法线方向上的间距规定为L。
钩部56的厚度h小于凹部46的深度H。换句话说,它们满足H>h的关系。
此外,在远离吸引面52一端的每个钩部56的表面(在图4B中是钩部56的下表面)具有斜面56a,该斜面倾斜从而随着越来越接近顶端而倾斜为更接近吸引面52一侧(在图4B中是上端)。
如图4B所示,在高度方向上从顶部依次设置吸引面52,凸缘53和钩部56。因此,在高度方向上,腿部55的长度大于壁58的长度。此外,将腿部55夹在中间的那对狭缝57沿盘芯50边缘的间距小于将凸缘53夹在中间的那对狭缝57沿盘芯50边缘的间距。因此,腿部55可相对于吸引面52弯曲和弹性变形,且钩部56可沿基本上平行于吸引面52的方向弹性移动。与此相反,壁58很难发生变形,凸缘53与吸引面52一起刚性地形成。
按照这种方式,钩部50具有作为第一自锁片的高刚性的凸缘53,和作为第二自锁片的可弹性移动的钩部56,且凸缘53和钩部56沿高度方向(吸引面52的法线方向)彼此分开,从而形成双层状(double-layered)的自锁片组合。
该对腿部55的外接圆直径Dh0小于基底42的一对切除部分48的边缘的内切圆直径Dd1。一对钩部56的顶端的外接圆直径Dh2小于一对凹部46的内切圆直径Dd2,并且大于该对切除部分48的边缘的内切圆直径Dd1。此外,该对腿部55的内切圆直径Dh1大于中心孔43的内切圆直径Dd0。此外,该对凸缘53的顶端的外接圆直径Dh4也大于中心孔43的内切圆直径Dd0。此外,凸缘53和钩部56之间的距离L大于在形成凹部46的部分处的光盘介质主体41的厚度T。
在驱动装置装备有机械安装机构的情况下,光盘介质主体41可以不使用盘芯50而安装在转盘上。
就是说,中心孔43能够相对于转盘定中心,且驱动装置内部的机构允许光盘介质主体41安装在转盘上。关于安装机构,可利用例如已知的用于CD的安装装置。切除部分48和凹部46不会形成对该安装操作的任何障碍。
在另一方面,当盘芯50与光盘介质主体41连接从而覆盖中心孔43时,可利用磁吸引力将光盘介质主体41安装在转盘上。
如图5A所示,当盘芯50从上面插入到光盘介质主体41时,在该对钩部56下表面处的斜面56a与该对切除部分48的边缘接触,且该对腿部55分别向内弹性变形,从而使该对钩部56从该对切除部分48之间通过。之后,该对腿部55弹性恢复,从而使该对钩部56装配到该对凹部46中。同时,凸缘53与基底42的上表面接触。因此,盘芯50如图5B所示连接到光盘介质主体41,因此得到光盘介质40。
该对钩部56的顶端的外接圆直径Dh2大于该对切除部分48的边缘的内切圆直径Dd1,该对凸缘53的顶端的外接圆直径Dh4大于中心孔43的内切圆直径Dd0,因此该对钩部56和该对凸缘53抓住基底42。因此,盘芯50不会从基底42掉下。
此外,凸缘53和钩部56之间的距离L大于在形成凹部46的部分处的光盘介质主体41的厚度T。此外,该对腿部55的外接圆直径Dh0小于该对切除部分48的边缘的内切圆直径Dd1。此外,该对钩部56的顶端的外接圆直径Dh2小于该对凹部46的内切圆直径Dd2。因此,盘芯50可在水平方向和高度方向上相对于基底42在有限范围内移动。
此外,由于凹部46的深度H和钩部56的厚度h满足H>h的关系,因此至少当光盘介质40安装在转盘上时,将钩部56缩回凹部46的凹处中。因此,光盘介质主体41的光入射一侧的表面和转盘的凸缘122(参见图1C)的上表面能够彼此完全接触,钩部56不会成为安装操作的障碍。
此外,该对腿部55的内切圆直径Dh1大于中心孔43的内切圆直径Dd0,因此具有从转盘中心突出的柱面的凸部123和在凸部123顶端的锥形部分124(参见图1C)与沿着中心孔43的边缘接触,并且不与腿部55的内壁接触。因此,腿部55不会成为光盘介质主体41的定中心操作的障碍。
本实施方式除了实施方式1和2的优点之外还具有下面的特定效果。即,可以出售其上没有连接盘芯50的光盘介质主体41。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降低盘芯50的成本和光盘介质主体41的装配成本。因此,光盘介质主体41可以以低成本来提供,这便于例如附加在出版物等上的光盘介质主体41的分发。在这种情况下,不具有由盘芯50形成的突起的结构也作为一个很大的优点。
在使用装备有机械安装机构的驱动装置的情况下,可以如上所述不使用盘芯50而单独安装光盘介质主体41,并且加以使用。另外,如果需要,使用装备有利用磁吸引力的安装机构的驱动装置的用户可以得到盘芯50,并可以亲自将盘芯50连接到光盘介质主体41以使用该盘芯50。
不用说,制造者可以出售如图5B中所示的光盘介质40,其中盘芯50已经连接到光盘介质主体41上。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特殊的资本投入就可将盘芯50连接到光盘介质主体41上,因此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本实施方式的光盘介质主体41在光入射面一侧设置有凹部46。不像图12B中示出的凸部104,该凹部46几乎不会成为形成均匀厚度的薄覆盖层42b的障碍。按照这种方式,在本实施方式的光盘介质主体41的光入射面一侧的表面上基本上不形成突起,这便于形成具有极好光学性质的覆盖层42b。
(实施方式4)
图6A是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盘芯的平面图,图6B是沿图6A的箭头6B-6B得到的横截面视图。
在图6A和6B中,参考标记70表示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盘芯,具有基本为圆盘的形状,盘芯孔71在盘芯的中心钻出,以允许用夹具等进行操作。参考标记72表示占据盘芯70大部分的呈平面圆盘形状的吸引面。参考标记77表示从盘芯70的边缘形成的四个狭缝。盘芯70的边缘由这四个狭缝77分成两对彼此相对的区域。
在两对区域之一中,一对凸缘73作为多个第一自锁片与吸引面72基本上共面而形成。下面描述将凸缘73设置为与吸引面72共面的情况。
在另一对区域中,一对钩部76作为多个第二自锁片而形成。如图6B所示,两个腿部75设置为沿基本上垂直于吸引面72的方向延伸,钩部76设置在腿部75的各个顶端,以便沿基本上垂直于腿部75的方向延伸。因此,这对钩部76基本上平行于吸引面72向外延伸,并且在高度方向上位于与吸引面72和凸缘73不同的位置处。将钩部76的厚度规定为h。将凸缘73和钩部76在吸引面72法线方向上的间距规定为L。
此外,在远离吸引面72那一侧的每个钩部76的表面(在图6B中是钩部76的下表面)具有斜面76a,该斜面随着越来越接近顶端而倾斜更接近吸引面72那一侧(在图6B中是上端)。
如图6B所示,在高度方向上,吸引面72和凸缘73位于相同的高度,钩部76置于它们的下面。将腿部75夹在中间的那对狭缝77沿盘芯70边缘的间距小于将凸缘73夹在中间的那对狭缝77沿盘芯70边缘的间距。因此,腿部75可相对于吸引面72弯曲和弹性变形,钩部76可沿基本上平行于吸引面72的方向弹性移动。与此相反,凸缘73与吸引面72一起刚性地形成。
按照这种方式,盘芯70具有作为第一自锁片的高刚性的凸缘73,还具有作为第二自锁片的可弹性移动的钩部76,凸缘73和钩部76沿高度方向(吸引面72的法线方向)彼此分开,从而形成双层状的自锁片组合。
图7A是构成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光盘介质的光盘介质主体和盘芯的分解的横截面视图,图7B是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光盘介质的横截面视图。
在图7A和7B中,参考标记61表示光盘介质主体,62表示基本为圆盘形的基底(第一层)。除了基底62比基底42厚以外,本实施方式的光盘介质主体61总体上与实施方式3的光盘介质主体41相同。记录层62a,覆盖层62b和中心孔63分别与实施方式3的记录层42a,覆盖层42b和中心孔43相同。
类似于实施方式3,在沿中心孔63边缘的两个相对的部分处,设置有切除部分68。在各个切除部分68的边缘处,凹部66设置在光入射面一侧的表面上。将从转盘装配面测得的凹部66的深度规定为H。将光盘介质主体61在形成凹部66的部分处的厚度规定为T。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覆盖层62b的表面与转盘装配面相对应。
类似于实施方式3,盘芯70的钩部76的厚度h小于凹部66的深度H。换句话说,它们满足H>h的关系。
构成光盘介质主体61的基底62、记录层62a和覆盖层62b的各表面在各自的光入射面一侧从中心孔63到最外边缘基本上都是平坦的(除了凹部66)。
该对腿部75的外接圆直径Dh0小于基底62的一对切除部分68的边缘的内切圆直径Dd1。该对钩部76的顶端的外接圆直径Dh2小于该对凹部66的内切圆直径Dd2,并大于该对切除部分68的边缘的内切圆直径Dd1。此外,该对腿部75的内切圆直径Dh1大于中心孔63的内切圆直径Dd0。此外,该对凸缘73的顶端的外接圆直径Dh4也大于中心孔63的内切圆直径Dd0。此外,凸缘73和钩部76之间的距离L大于在形成凹部66的部分处光盘介质主体61的厚度T。
在驱动装置装备有机械安装机构的情况下,光盘介质主体61可以不使用盘芯70而安装在转盘上。
就是说,中心孔63能够相对于转盘定中心,驱动装置内部的机构允许光盘介质主体61安装在转盘上。关于安装机构,可利用例如已知的用于CD的安装装置。切除部分68和凹部66不会形成对该安装操作的任何障碍。
在另一方面,当盘芯70连接到光盘介质主体61从而覆盖中心孔63时,可利用磁吸引力将光盘介质主体61安装在转盘上。
类似于实施方式3,如图7A所示,当盘芯70从上面插入到光盘介质主体61中时,在该对钩部76下表面处的斜面76a与该对切除部分68的边缘接触,该对腿部75分别向内弹性变形,从而使该对钩部76通过该对切除部分68之间。之后,该对腿部75弹性恢复,从而使该对钩部76装配到该对凹部66中。同时,凸缘73与基底62的上表面接触。因此,盘芯70如图7B所示连接到光盘介质主体61,从而得到光盘介质60。
该对钩部76的顶端的外接圆直径Dh2大于该对切除部分68的边缘的内切圆直径Dd1,该对凸缘73的顶端的外接圆直径Dh4大于中心孔63的内切圆直径Dd0,因此该对钩部76和该对凸缘73卡住基底62。因此,盘芯70不会从基底62掉下。
此外,凸缘73和钩部76之间的距离L大于在形成凹部66的部分处光盘介质主体61的厚度T。此外,该对腿部75的外接圆直径Dh0小于该对切除部分68的边缘的内切圆直径Dd1。此外,该对钩部76的顶端的外接圆直径Dh2小于该对凹部66的内切圆直径Dd2。因此,盘芯70可在水平方向和高度方向相对于基底62在有限范围内移动。
此外,由于凹部66的深度H和钩部76的厚度h满足H>h的关系,因此至少当光盘介质60安装在转盘上时,钩部76缩回凹部66中。因此,光盘介质主体61的光入射一侧的表面和转盘的凸缘122(参见图1C)的上表面能够彼此完全接触,钩部76不会成为安装操作的障碍。
此外,该对腿部75的内切圆直径Dh1大于中心孔63的内切圆直径Dd0,因此具有从转盘中心突出的柱面的凸部123和在凸部123顶端的锥形部分124(参见图1C)与沿着中心孔63的边缘接触,并且不与腿部75的内壁接触。因此,腿部75不会成为光盘介质主体61的定中心操作的障碍。
除了光盘介质主体61单独可用和根据需要连接盘芯70的优点之外,这些优点类似于实施方式3的优点,本实施方式还具有其他的优点,即由于盘芯70的凸缘73基本上与吸引面72共面形成,因此增加了成形的精度。
(实施方式5)
图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光盘介质主体81的平面图。本实施方式的光盘介质主体81与实施方式3的光盘介质主体41的区别在于,切除部分88和凹部86设置于沿中心孔83的边缘基本上以等角度隔开的三个点处,而实施方式3的光盘介质主体41的切除部分48和凹部46设置于沿中心孔43的边缘的两个彼此相对的点处。切除部分88和凹部86基本上分别与切除部分48和凹部46相同。本实施方式的光盘介质主体81的其余结构大致与实施方式3的光盘介质主体41的结构相同。
图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盘芯90的平面图。本实施方式的盘芯90与实施方式3的盘芯50的区别在于,腿部95和钩部96设置在吸引面92的边缘基本上以等角度隔开的三个点处,以便适合于光盘介质主体81,而腿部55和钩部56设置在实施方式3的盘芯50的吸引面52的边缘两个彼此相对的点处。腿部95和钩部96分别与腿部55和钩部56基本上相同。本实施方式的盘芯90的其余结构大致与实施方式3的盘芯50相同。
由于该实施方式的细节基本上与实施方式3中描述的相同,因此省略了其描述。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3相比的特定效果在于由于光盘介质主体81与盘芯90在三个点接合,因此盘芯90更加稳定地与光盘介质主体81连接。这导致这样一个结果,即当经历因例如落下的碰撞时明显降低盘芯90脱落的可能性。
在本发明中,光盘介质主体与盘芯的连接结构,以及设置在光盘介质主体中由切除部分和凹部以及设置在盘芯中的腿部和钩部所构成的接合部分的数量不受上面实施方式3至5中描述的限制,它们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不同地变化。
(实施方式6)
下面说明关于盘芯与光盘介质主体连接处部分的优选数值范围。
图10是在本发明实施方式6的光盘介质中心孔附近的部分的横截面扩大图。图10的光盘介质具有与实施方式1中描述的光盘介质20(参见图1B)相同的结构,因此相同的参考标记分配给与实施方式1中相同的元件,并省略对它们的详细说明。
为了确定在中心孔3附近各部分的各个尺寸的优选数值范围,进行多次实验。实验的详情如下:
基底2由聚碳酸酯制成,其外径为54mm,厚度为0.6mm。盘芯10的材料为具有磁性的不锈钢。
盘芯10与光盘介质主体1的连接如实施方式1中所述。也就是说,如图1A所示,将盘芯10插入到围绕中心孔3的环形凸部4中,凸部4上表面的内部通过超声波焊接法熔化,并通过施加于其上的压力而变形,由此形成覆盖盘芯10的凸缘13的突起7。在该步骤中,对熔化量进行控制,以确保限制部分8和凸缘13之间的间隙,该限制部分8的横截面基本上呈
Figure A0381885000301
形状,其允许盘芯10相对于光盘介质主体1在有限的范围内自由移动。
在盘芯10和基底2完全粘合的情况下,存在下面的可能性,即当光盘介质20在驱动装置的转盘120上时,光盘介质主体1以偏离中心的状态安装在转盘120上。如果盘芯10可相对于光盘介质主体1移动,则转盘120的锥形部分124很容易对中心孔3施加定中心作用。
首先,凸缘13的下表面和基底2的上表面接触的区域13a的位置从旋转中心轴变化,并测量安装在转盘120上的光盘介质主体1外缘的翘曲角度的变化。
在实施方式1中,中心孔3的内径Dd0设定为11mm。光盘介质主体1在区域13a处的厚度T0设定为0.6mm。此外,关于与光盘介质主体1的下表面接触的转盘120的环形部分,该部分的内径Dt1和外径Dt2分别设定为12mm和13mm。区域13a沿径向的宽度W保持1.0mm不变,该区域13a的内径Dh5和外径Dh6改变。表1示出结果。在表1中,以下面方式表示翘曲,正(+)表示图10中的向上翘曲,负(-)表示向下翘曲(朝光入射面)。
[表1]
 内径Dh5(mm)  外径Dh6(mm) 翘曲(度)
 11.0  12.0 +0.15
 11.5  12.5 +0.10
 11.8  12.8 +0.02
 12.0  13.0 +0.02
 12.3  13.3 +0.02
 12.5  13.5 -0.03
根据表1,发现光盘介质主体1的翘曲依据凸缘13的下表面和基底2的上表面相接触的区域13a的位置变化而变化。
在实验2中,按照类似于上面实验1的方式测量翘曲,但是将与光盘介质主体1的下表面相接触的转盘120的环形部分的内径Dt1和外径Dt2分别改变为12.5mm和13.5mm,区域13a沿径向的宽度W保持1.2mm不变。表2示出结果。
[表2]
内径Dh5(mm)  外径Dh6(mm) 翘曲(度)
11.0  12.2 +0.10
11.5  12.7 +0.04
11.8  13.0 +0.01
12.0  13.2 +0.02
12.3  13.5 -0.02
12.5  13.7 -0.05
根据表1和表2,发现光盘介质主体1的翘曲也随着转盘120的尺寸而改变。
那么,鉴于表1,关于区域13a,内径Dh5≥11.8mm,外径Dh6≤13.3mm是优选的,鉴于表2,关于区域13a,内径Dh5≥11.8mm,外径Dh6≤13.5mm是优选的。因此,在区域13a的内径Dh5≥11.8mm,外径Dh6≤13.3mm的情况下,对于上面实验1和实验2的条件,光盘介质主体1的翘曲都可以减小。内径Dh5≥11.8mm,外径Dh6≤13.0mm是最优选的。
只要内径Dh5和外径Dh6满足上述数值范围,则不需要将区域13a沿径向的宽度W设定为如上面实验1和2中的1.0mm和1.2mm。该宽度可以设定为大于或小于这些值或者设定为这些值之间的一个值。
其次,改变光盘介质主体1在区域13a的厚度T0,并测量安装在转盘120上的光盘介质主体1的外缘处翘曲角度的变化。
一般来说,光盘介质20需要具有较小的厚度。这里,光盘介质20的厚度基本上由光盘介质主体1在区域13a处的厚度T0和盘芯10的厚度Th之和来确定。依据加工性能和为了稳固的强度,盘芯10的厚度Th存在下限。并且根据避免与插入到中心孔3的转盘120的碰撞的观点,盘芯10的厚度Th存在下限。因此,需要区域13a的厚度T0更小。
在实验3中,当厚度T0改变时,测量在光盘介质主体1外缘处的翘曲角度。在上述实验1的条件下,内径Dh5和外径Dh6分别设定为12.0mm和13.0mm。盘芯10的厚度Th设定为0.9mm。转盘120在插入到中心孔3那一部分的高度Ht设定为1.2mm。表3示出了结果。
[表3]
厚度T0(mm) 翘曲(度)
0.3 +0.10
0.4 +0.04
0.5 +0.02
0.6 +0.02
0.7 +0.02
0.8 +0.02
根据表3,当厚度T0小于0.5mm时,光盘介质主体1的翘曲增大,0.3mm的厚度导致翘曲明显增大。因此,光盘介质主体1在区域13a处的厚度T0应为0.5mm或更大。
这里要注意,在该实施方式6中,用实施方式1中描述的光盘介质作为例子进行说明。但是,本实施方式同样可以类似地应用于实施方式2至5的光盘介质。可以想象,因为光盘介质主体置于盘芯和转盘之间,因此出现光盘介质主体的上述翘曲。因此,在应用于实施方式3至5的光盘介质的情况下,上述盘芯10的凸缘13需要适合于第一自锁片。因此,在实施方式3的情况下,例如,优选的是,光盘介质主体41在光入射面相反一侧的表面和盘芯50的凸缘53的两个区域的内切圆直径是11.8mm或更大,两个区域周围的外接圆直径是13.3mm或更小。此外,光盘介质主体41在与凸缘53接触的部分处的厚度优选是0.5mm或更大。
在实施方式1至6的上述光盘介质主体中,将记录层和覆盖层形成为达到沿着中心孔的边缘。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更接近于与转盘接触的中心孔的区域,关于该区域的信息记录/再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不可能形成记录层和/或覆盖层。此外,记录层和/或覆盖层同样不可能在基底外缘附近形成。由于记录层和覆盖层的厚度非常小,以至于在这些层形成的区域与非形成的区域之间,在基底边界线处产生的水平差(level difference)非常小。在本发明中,虽然光盘介质主体在光入射面一侧优选是基本上平坦的表面,但是在本文中“基本上平坦”考虑存在这种水平差。
在本申请中公开的各个实施方式意在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并不是将本发明限制于此。本发明可以按照不背离如随附的权利要求书所指出的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其他形式体现,并且被广义地解释。

Claims (24)

1、一种光盘介质,包括:
一个光盘介质主体,该主体包括第一层,比该第一层薄的第二层和位于该第一层和该第二层之间的记录层,并且包括在该光盘介质主体中心处的一个中心孔;以及
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盘芯,
其中该盘芯由该光盘介质主体以下述方式限制,所述方式为该盘芯能够相对于该光盘介质主体在预定范围内移动,且该盘芯覆盖该中心孔,
该光盘介质主体的该第二层所在的一侧的表面是光入射面,并且
在该光盘介质主体上位于光入射面一侧的表面上基本上没有形成突起,所述光入射面一侧的表面包括沿该中心孔的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介质,其中用于装配到驱动装置的转盘的表面是所述光入射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介质,其中用于限制所述盘芯的限制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层中。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所述光盘介质,其中所述限制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层的厚度范围之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盘介质,其中所述限制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层的厚度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介质,
其中所述盘芯包括一个吸引面和一个凸缘,磁吸引力作用于该吸引面,该凸缘基本上平行于该吸引面并且沿着该吸引面的边缘形成,
在该凸缘处,该盘芯由所述光盘介质主体来限制,并且
该凸缘和该光盘介质主体相接触处的基本为环形的接触区域具有11.8mm或更大的内径和13.3mm或更小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介质,
其中所述盘芯包括一个吸引面和一个凸缘,磁吸引力作用于该吸引面,该凸缘基本上平行于该吸引面并且沿着该吸引面的边缘形成,
在该凸缘处,该盘芯由该光盘介质主体来限制,并且
该光盘介质主体与该凸缘接触的区域具有0.5mm或更大的厚度。
8、一种盘芯,该盘芯结合到光盘介质主体以便覆盖在该光盘介质主体中心处形成的中心孔,用于利用磁吸引力将该光盘介质主体安装在转盘上,该盘芯由磁性材料制成,并包括:
吸引面,该磁吸引力作用于其上;以及
多个第一自锁片和多个第二自锁片,该第一自锁片和该第二自锁片位于在该吸引面的法线方向上彼此不同的位置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盘芯,其中该盘芯以下述方式结合到该光盘介质主体上,所述方式为在沿着所述中心孔的边缘处的至少一部分该光盘介质主体置于所述多个第一自锁片和所述多个第二自锁片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盘芯,其中该盘芯以下述方式结合到该光盘介质主体上,所述方式为该盘芯能够相对于该光盘介质主体在预定范围内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盘芯,其中
该多个第一自锁片与该吸引面刚性地形成在一起,并且
该多个第二自锁片能够相对于该吸引面弹性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盘芯,
其中当该盘芯连接到该光盘介质主体上时,该多个第二自锁片与沿着该中心孔的边缘接触,从而相对于该吸引面弹性地移动,之后弹性地恢复,因此该盘芯以下述方式结合到该光盘介质主体上,所述方式为沿着该中心孔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边缘置于该多个第一自锁片和该多个第二自锁片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盘芯,其中还包括多个腿部,该腿部沿着基本上垂直于该吸引面的方向延伸,
其中该多个第二自锁片分别设置在该多个腿部的顶端,并且基本上平行于该吸引面向外突出,并且
该多个第一自锁片基本上平行于该吸引面向外突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盘芯,其中该多个腿部的内切圆直径大于该中心孔的内切圆直径。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盘芯,其中还包括多个壁,所述壁基本上垂直于该吸引面而延伸,
其中该多个第一自锁片分别设置在该多个壁的顶端,并基本上平行于该吸引面向外突出,以及
该盘芯具有整体上基本为帽形的磁盘形状。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盘芯,其中该多个第一自锁片和该吸引面是基本上彼此共面的。
17、一种光盘介质,包括:
一个光盘介质主体,包括第一层,比该第一层薄的第二层以及位于该第一层和该第二层之间的记录层,且在该光盘介质主体中心处包括一个中心孔;以及
附加的用以覆盖该中心孔的盘芯,
其中该光盘介质主体的所述第二层一侧的表面是光入射面,并且
该盘芯是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盘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盘介质,其中在该光盘介质安装在驱动装置的转盘上的情况下,最接近该转盘的该第二自锁片不会从该光盘介质主体位于光入射面一侧的表面突出,该光盘介质主体位于光入射面一侧的表面与该转盘的表面接触。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盘介质,其中该盘芯由该光盘介质主体以下面的方式限制,所述方式为该盘芯能够相对于该光盘介质主体在预定范围内移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盘介质,
其中该盘芯还包括多个腿部,该腿部沿着基本上垂直于该吸引面的方向延伸,
该多个第二自锁片分别设置在该多个腿部的顶端,并且基本上平行于该吸引面向外突出,
多个切除部分形成在沿着该中心孔的一部分边缘处,该切除部分向外延伸,并且
该多个切除部分边缘的内切圆直径大于该多个腿部外接圆直径。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盘介质,
其中凹部形成在该多个切除部分中的每一个位于光入射面一侧的边缘处,该多个第二自锁片的每一个安装在该凹部中,
假定该凹部沿光入射面的法线方向的深度是H,该多个第二自锁片沿该法线方向的厚度是h,则满足H>h的关系。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盘介质,其中在光入射面一侧的包括沿着该中心孔边缘的表面上基本上没有突起形成。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盘介质,其中该多个第一自锁片和该光盘介质主体相接触的多个区域的内切圆直径是11.8mm或更大,多个所述区域的外接圆直径是13.3mm或更小。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盘介质,其中在该光盘介质主体与该第一自锁片相接触的区域处,该光盘介质主体的厚度是0.5mm或更大。
CN03818850.3A 2002-08-06 2003-07-07 光盘介质和盘芯 Pending CN16757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28859 2002-08-06
JP228859/2002 2002-08-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5712A true CN1675712A (zh) 2005-09-28

Family

ID=31492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818850.3A Pending CN1675712A (zh) 2002-08-06 2003-07-07 光盘介质和盘芯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160443A1 (zh)
EP (1) EP1528563A4 (zh)
JP (1) JPWO2004013856A1 (zh)
CN (1) CN1675712A (zh)
AU (1) AU2003281794A1 (zh)
WO (1) WO200401385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09212A (zh) * 2013-02-22 2015-10-28 Hoya株式会社 磁盘用玻璃基板和磁盘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74889B1 (ko) * 2005-07-16 2007-11-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스핀들 모터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8503563A (nl) * 1985-12-24 1987-07-16 Nagron Precision Tooling Schijfvormige informatiedrager met van een centraal gat voorzien inzetstuk.
US5010435A (en) * 1987-12-03 1991-04-23 Tdk Corporation Hub for a disk type recording medium
JPH0412164U (zh) * 1990-05-14 1992-01-31
JPH04283432A (ja) * 1991-03-11 1992-10-08 Sony Corp 記録ディスク
AU665947B2 (en) * 1991-05-29 1996-01-25 Sony Corporation Optical disc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optical disc
EP0572153B1 (en) * 1992-05-26 1998-07-15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ounting magnetic plate on a disc substrate
JP3369773B2 (ja) * 1995-01-30 2003-01-20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光学式情報記録ディスクおよび光学式情報記録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
EP0747897A3 (en) * 1995-06-06 1997-08-06 Iomega Corp Hub locking device for disk cartridge
KR20020002489A (ko) * 2000-02-10 2002-01-09 이데이 노부유끼 디스크형 기록매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09212A (zh) * 2013-02-22 2015-10-28 Hoya株式会社 磁盘用玻璃基板和磁盘
CN105009212B (zh) * 2013-02-22 2018-07-20 Hoya株式会社 磁盘用玻璃基板和磁盘
US10431252B2 (en) 2013-02-22 2019-10-01 Hoya Corporation Substrate for magnetic disk and magnetic dis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160443A1 (en) 2005-07-21
JPWO2004013856A1 (ja) 2006-09-21
WO2004013856A1 (ja) 2004-02-12
AU2003281794A1 (en) 2004-02-23
EP1528563A4 (en) 2008-05-28
EP1528563A1 (en) 2005-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8077C (zh) 光记录媒体和光盘盒
CN1324569C (zh) 信息记录媒介,记录设备,再现设备,记录方法和再现方法
CN1198270C (zh) 光信息记录和重放设备
CN1246837C (zh) 光盘制作方法、信息记录/再现方法以及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CN1132169C (zh) 制造盘状记录介质的方法和设备
KR20070110469A (ko) 광정보 기록매체, 광정보 재생 장치 및 광정보 기록 장치
CN1379393A (zh) 转子总成及其装配方法及由其构成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CN1169005A (zh) 磁盘和磁盘装置
CN1205607C (zh) 光记录介质和光盘装置
CN1975866A (zh) 制造磁头的方法、磁头、以及磁盘驱动设备
CN1905024A (zh) 物镜保持装置及其应用
CN1244923C (zh) 光读写头与光盘驱动装置
CN1195313A (zh) 盘基板成形用金属模具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盘基板
CN1675712A (zh) 光盘介质和盘芯
CN101057279A (zh) 光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再现方法及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CN1301016A (zh) 光记录/再现设备,光旋转记录介质及该设备设计方法
US6703584B2 (en) Disc clamp adjustment using heat
CN1147857C (zh) 光记录媒体的记录方法和从光记录媒体再现信息的方法
CN1664937A (zh) 物镜驱动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光学头装置
CN1585975A (zh) 光学记录和再现介质、制造其的压模、以及光学记录和再现器件
CN1768382A (zh) 光存储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CN1581324A (zh) 光盘介质、光盘介质制造方法、转盘和光盘设备
CN1147669A (zh) 磁头及其制造方法
JP2007141423A (ja) ディスク装置、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ディスク
CN1197273A (zh) 存取区域纹理存储介质的悬浮式磁头和具有该磁头的磁盘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