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73130A - 内循环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反应器 - Google Patents

内循环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反应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73130A
CN1673130A CNA2005100202875A CN200510020287A CN1673130A CN 1673130 A CN1673130 A CN 1673130A CN A2005100202875 A CNA2005100202875 A CN A2005100202875A CN 200510020287 A CN200510020287 A CN 200510020287A CN 1673130 A CN1673130 A CN 16731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d
gas
reaction chamber
reacto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2028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31784C (zh
Inventor
何强
翟俊
王祥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B20051002028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331784C/zh
Publication of CN16731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31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3178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3178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30Fuel from waste, e.g. synthetic alcohol or diesel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循环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反应器,它具有一外壳和设置在外壳上半部中央的内腔,形成两个污泥反应室;第一污泥反应室底部接有进泥管,顶部则设有出水堰和排水管,第一污泥反应室的上部设第一三相分离器,其排气管向上接气液分离器;第二污泥反应室的顶部设第二三相分离器,引出沼气上升管向上接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底部接有循环下降管,该管向下伸至第二反应室下部,气液分离器顶部接有沼气排放管;第二反应室的底部即外壳的底部为漏斗形的污泥压缩区,污泥压缩区的底部设排泥管。本装置可实现污泥在浓缩过程中消化,在消化过程中浓缩,浓缩和消化一体化处理,且浓缩功能与消化功能相互促进,处理能力强,工艺简单,反应器容积小。

Description

内循环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反应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循环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反应器。
背景技术
通过科技查新,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有关于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内循环浓缩消化一体化反应器的报道。现有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技术大多将污泥的浓缩和消化稳定分开设置。污泥浓缩中广泛采用的重力浓缩池往往因进泥沉降性能和浓缩过程中产生气体,阻止污泥得到浓缩,而使得重力浓缩池失去功效。同时污泥的传统消化法水力停留时间长达20~30天,即使高负荷消化法的水力停留时间也要长达10~20天的时间。这就使得污泥消化池的体积非常庞大,污水厂污泥部分的投资非常巨大(往往达到污水厂总投资的40%左右)。另外现有的污泥浓缩消化技术运行管理复杂,且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现有污泥处置方法及设备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内循环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反应器(ICSTD),实现了污泥在浓缩过程中消化,在消化过程中浓缩,浓缩和消化一体化处理,且浓缩功能与消化功能相互促进,提高处理能力,简化设备,减小占地面积。
本发明的技术实现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出的内循环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反应器具有以下结构:
它具有一外壳和设置在外壳上半部中央的内腔,形成两个污泥反应室;
第一污泥反应室位于反应器上半部,是由反应器的外壳与内腔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二污泥反应室位于反应器中间,是由外壳的下半部和内腔内的空间共同形成,外壳的下半部收缩,缩小至口径与内腔相当,与内腔正对;
第一污泥反应室底部接有进泥管,顶部则设有出水堰和排水管,在第一污泥反应室的上部还设有第一三相分离器,第一三相分离器的排气管向上接气液分离器;
第二污泥反应室的顶部设有第二三相分离器,引出沼气上升管向上接气液分离器;
气液分离器底部接有循环下降管,该管向下伸至第二反应室下部;气液分离器顶部的沼气排放管管路上设回流气泵,将部分沼气送入第二污泥反应室。
第二反应室的底部即外壳的底部为漏斗形的污泥压缩区,污泥压缩区的底部设排泥管。
反应器的处理过程如下:
来自普通污水处理厂的二沉池底部的剩余污泥经均匀布泥管由本反应器的第一反应室的底部进入,经第一反应室初步浓缩消化(主要是浓缩和水解酸化),上清液经出水堰、排水管排出反应器,第一反应室产生的少量气体经第一三相反应器进入气液分离器排出。第一反应室底部浓度较高的污泥由于重力沉降作用进入第二反应室,在第二反应室进入由于内循环形成的污泥膨胀床(该污泥膨胀床是在内循环过程中由浓度较高的污泥形成的主要反应层),与污泥膨胀床中大量的厌氧微生物充分接触反应,可降解的有机物大部分被转化为沼气经第二三相分离器分离后经沼气上升管进入气液分离器,沼气被分离排出,排出的沼气部分经气泵泵回至第二反应室,搅拌污泥反应区,同时提供内循环动力。分离后的泥水混合物经气液分离器底部的循环下降管至第二反应室的底部。污泥在第二反应室内进行消化降解,向上经三相分离和气液分离,再由循环下降管回到第二反应室,由此形成一个内循环。沉降性能差的污泥会滞留在第二反应室中继续进入内循环消化反应,沉降性能好的污泥会进入污泥压缩区,经排泥管排出。一般说来无机物含量高的污泥沉降性能好于无机物含量高的污泥,即消化程度较高的污泥进入污泥压缩区,而消化程度较低的污泥留在第二反应室内继续消化降解。因此进入压缩区的污泥可以保证具有较好的沉降性能和较高的消化程度。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①传统污泥浓缩与厌氧消化工艺低能低效,且容易操作失败。内循环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反应器(ICSTD)提出了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的新概念,实现了污泥在浓缩过程中消化,在消化过程中浓缩,且浓缩功能与消化功能相互促进,是污泥浓缩与污泥厌氧消化领域的一个创新和突破。ICSTD反应器的设计原理建立在重力浓缩池、高速消化池和IC厌氧反应器的基础之上。设计中借鉴了现代高速厌氧消化反应器理论及其在废水处理领域的成功经验,对这三种传统污泥处理装置进行了整合和创新,使之成为一个全新的污泥处理装置。
②内循环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反应器(ICSTD)的消化效果良好,当控制温度在20℃~35℃之间时,污泥中有机物含量由进泥的63%~69%降低到排泥的20%~33%,有机物分解程度达到了80%左右,远远高于标准消化池的35%左右,和高负荷消化池的38%左右。同时有机负荷也远远高于标准消化池和高负荷消化池,标准消化池有机负荷是0.64~1.6kgVSS/m3.d,高负荷消化池的有机负荷是2.4~6.4kgVSS/m3.d,本内循环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反应器(ICSTD)的有机负荷则可以高达9.0~9.68kgVSS/m3.d,大大节省了消化池容积。
③内循环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反应器(ICSTD)同时具备了非常好的浓缩效果,若进泥含水率98.3%左右,在水力停留时间3.1d条件下,排泥含水率在90%左右,浓缩效果远远优于普通的浓缩池(普通重力浓缩池排泥含水率为97.5%~97%)。
综上所述,与目前污水处理厂污泥普遍采用的污泥重力浓缩池+标准/高负荷消化池相比,本发明内循环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反应器(ICSTD)将污泥浓缩消化进行一体化设计,具有工艺简单,反应效果好,效率高,反应器容积小、占地省,投资低,管理简单等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反应器的运行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本反应器包括设备外壳3、内腔4、第一污泥反应室16、第二污泥反应室17、第一三相分离器13、第二三相分离器14、气液分离器11、循环下降管1、出水堰6、进泥管2、排泥管19、贮气柜15等。
第一污泥反应室16位于反应器上半部,是由反应器的外壳3与内腔4之间的空间形成的。第一污泥反应室16底部接进泥管2,进泥管可设多根,在外壳四壁均布置,保证进泥均匀。第一污泥反应室16顶部设有出水堰6和排水管12,用于排出上清液。在第一污泥反应室的上部设有锥罩式的第一三相分离器13,第一三相分离器13由顶部的排气管8向上接气液分离器11,排出分离出的气体。
第二污泥反应室17位于反应器中间,是由外壳的下半部和内腔内的空间共同形成的,外壳的下半部略为收缩,缩小至口径与内腔相当,与上部的内腔正对。第二污泥反应室的顶部设有第二三相分离器14,引出沼气上升管7向上接气液分离器11。
气液分离器11底部接有循环下降管1,该管向下伸至第二污泥反应室17的下部,将需进一步处理的污泥液再送入第二污泥反应室进行反应。气液分离器11顶部接有沼气排放管9,将沼气送往贮气柜15,并由安装在贮气柜中的回流气泵10将部分沼气回流至第二污泥反应室上部,搅拌污泥反应区,同时提供内循环动力。
第二污泥反应室的底部即外壳的底部为漏斗形的污泥压缩区18,污泥压缩区的底部设排泥管1。
本装置还可以辅以加热设备,来控制反应温度,适用于寒冷地区,可广泛用于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的浓缩消化一体化处理。
本发明内循环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反应器(ICSTD)已经在重庆市渝北区城南污水处理厂应用。重庆渝北城南污水处理厂位于渝北两路镇,该镇是一个以旅游、居家为主要发展方向的新型开发城镇。全区面积7平方公里,南北径深6公里,人均绿化面积7平方米,自然环境条件优越。渝北区城南污水处理厂于1996年2月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厂处于两路镇南部地势较低的一片洼地(与城镇中心落差高达50米左右),群山环抱,总占地面积46亩,一期工程投资为三千多万元,设计规模为日处理污水量2万立方米,最大日处理能力3万立方米。
本发明在使用中是采用自吸式污泥泵抽取二沉池底部的剩余污泥,给内循环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ICSTD)提供污泥。装置在实际运行中部分工艺参数可参考如下:进泥含水率98.3%左右,有机物含量由进泥的63%~69%,在水力停留时间3.1d条件下,有机负荷9.68KgVSS/m3.d,水温在25~35℃排泥含水率在90%左右,有机分解率79%,污泥体积减少到不足进泥的1/5,很好地起到了污泥减量化、稳定化的效果,同时又比现有的污泥处置方式节省了大量投资,操作管理也简单。

Claims (2)

1、内循环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
它具有一外壳和设置在外壳上半部中央的内腔,形成两个污泥反应室;
第一污泥反应室位于反应器上半部,是由反应器的外壳与内腔之间的空间形成,第二污泥反应室位于反应器中间,是由外壳的下半部和内腔内的空间共同形成,外壳的下半部收缩,缩小至口径与内腔相当,与内腔正对;
第一污泥反应室底部接有进泥管,顶部则设有出水堰和排水管,在第一污泥反应室的上部还设有第一三相分离器,第一三相分离器的排气管向上接气液分离器;
第二污泥反应室的顶部设有第二三相分离器,引出沼气上升管向上接气液分离器;
气液分离器底部接有循环下降管,该管向下伸至第二反应室下部,气液分离器顶部接有沼气排放管;
第二反应室的底部即外壳的底部为漏斗形的污泥压缩区,污泥压缩区的底部设排泥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气液分离器顶部的沼气排放管管路上安装回流气泵,将部分沼气接入第二污泥反应室。
CNB2005100202875A 2005-01-28 2005-01-28 内循环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反应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31784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202875A CN1331784C (zh) 2005-01-28 2005-01-28 内循环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反应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202875A CN1331784C (zh) 2005-01-28 2005-01-28 内循环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反应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3130A true CN1673130A (zh) 2005-09-28
CN1331784C CN1331784C (zh) 2007-08-15

Family

ID=35045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2028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31784C (zh) 2005-01-28 2005-01-28 内循环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反应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331784C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3487B (zh) * 2008-07-17 2010-06-09 赵泽明 一种taic厌氧反应器
CN102241433A (zh) * 2010-05-11 2011-11-16 泰州康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高效组合式三相分离装置
CN102285745A (zh) * 2010-06-17 2011-12-21 哈尔滨市多相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沼气回流式厌氧消化工艺与装置
CN104341042A (zh) * 2013-07-31 2015-02-11 秦家运 一种staic高效厌氧反应器
CN105399296A (zh) * 2015-11-23 2016-03-16 暨南大学 一种适用于小流量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泥自然生物浓缩干化池
CN108423811A (zh) * 2018-05-25 2018-08-21 碧兴(福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污泥排放量的新型消化池装置
CN117816103A (zh) * 2024-03-05 2024-04-05 中央储备粮三明直属库有限公司 一种药渣净化分离装置及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24149Y (zh) * 1998-01-23 1999-06-16 清华大学 沼气自动提升循环厌氧塔
JP2002263693A (ja) * 2001-03-06 2002-09-17 Sumitomo Heavy Ind Ltd 消化装置および消化方法
CN2763265Y (zh) * 2005-01-28 2006-03-08 重庆大学 污水污泥内循环浓缩消化一体化反应器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3487B (zh) * 2008-07-17 2010-06-09 赵泽明 一种taic厌氧反应器
CN102241433A (zh) * 2010-05-11 2011-11-16 泰州康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高效组合式三相分离装置
CN102285745A (zh) * 2010-06-17 2011-12-21 哈尔滨市多相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沼气回流式厌氧消化工艺与装置
CN102285745B (zh) * 2010-06-17 2013-07-03 哈尔滨市多相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沼气回流式厌氧消化装置
CN104341042A (zh) * 2013-07-31 2015-02-11 秦家运 一种staic高效厌氧反应器
CN105399296A (zh) * 2015-11-23 2016-03-16 暨南大学 一种适用于小流量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泥自然生物浓缩干化池
CN108423811A (zh) * 2018-05-25 2018-08-21 碧兴(福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污泥排放量的新型消化池装置
CN117816103A (zh) * 2024-03-05 2024-04-05 中央储备粮三明直属库有限公司 一种药渣净化分离装置及其方法
CN117816103B (zh) * 2024-03-05 2024-07-05 中央储备粮三明直属库有限公司 一种药渣净化分离装置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31784C (zh) 2007-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09664C (zh) 一种适合缺水地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CN1331784C (zh) 内循环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反应器
CN100336745C (zh) 厌氧跌水充氧人工湿地组合污水除磷脱氮方法
CN2763265Y (zh) 污水污泥内循环浓缩消化一体化反应器
CN100412008C (zh) 复合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CN101041542A (zh) 污水处理厂污泥分相消化方法
CN101269904A (zh) 发酵糟液污水处理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247473C (zh) 城市污泥的处理方法
CN102107989A (zh) 薯类非粮淀粉质燃料乙醇糟液处理方法
CN109761449A (zh) 一种基于uasb的新型厌氧反应器及处理系统
CN109336254B (zh) 一种用于垃圾渗滤液废水处理的新型厌氧反应器
CN102432098B (zh) 脉冲厌氧流化床反应器及有机废水处理方法
CN105417705A (zh) 一种基于besi技术的压裂返排液生物处理方法
CN2581437Y (zh) 新型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CN105668781A (zh) 一种处理垃圾焚烧厂渗滤液的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
CN207193062U (zh) 高效除磷系统
CN207192920U (zh) 高效厌氧反应除磷设备
CN210367168U (zh) 一种卧式旋混厌氧(hrm)消化器
Iza et al. Waste water management in a sugar beet factory: a case study of comparison between anaerobic technologies
CN209242756U (zh) 一种用于垃圾渗滤液废水处理的新型厌氧反应器
CN113880237A (zh) 同心圆内循环好氧反应器
CN102992550B (zh) 泥膜耦合二联一体式高效厌氧反应器及其应用
CN208980414U (zh) 内循环折向上流式厌氧生物处理装置
CN2608492Y (zh) 复合厌氧反应器
CN113371924A (zh) 一种可满足准ⅳ类水标准的污水深度处理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815

Termination date: 2020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