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68045A - 折叠式移动电话终端 - Google Patents

折叠式移动电话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68045A
CN1668045A CNA2005100513728A CN200510051372A CN1668045A CN 1668045 A CN1668045 A CN 1668045A CN A2005100513728 A CNA2005100513728 A CN A2005100513728A CN 200510051372 A CN200510051372 A CN 200510051372A CN 1668045 A CN1668045 A CN 16680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unit
project
cursor
por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5137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村谦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68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680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using combined folding and rotation motions
    • H04M1/0212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using combined folding and rotation motions with a two degrees of freedom mechanism, i.e. folding around a first axis and rotating around a second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fir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41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using relative motion of the body parts to change the operational status of the telephone set, e.g. switching on/off, answering incoming cal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6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for operating the device by selecting functions from two or more displayed items, e.g. menus or ic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23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6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more than one display un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折叠式移动电话终端,该折叠式移动电话终端包括通过万向铰链单元(14)彼此铰接的下单元(10)和上单元(12)。下单元(10)的下机壳(16)具有在其前壁面的操作板(16A)以及被设置在其侧壁面的操作系统(26、27、28)。上单元(12)的上机壳(32)具有被设置在其内壁面(32A)的显示面板(36),显示面板被操作板和操作系统控制。通过万向铰链单元,第二单元至少可以占据如下的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在所述关闭位置上,第二单元被叠放在第一单元上,使得显示面板可见,在所述打开位置上,操作板和显示面板两者都可见。

Description

折叠式移动电话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了具有操作板的下单元和具有主显示屏的上单元的折叠式移动电话终端。
背景技术
近来,出现了这样的折叠式移动电话终端,其中通过万向铰链单元或双轴型铰链单元将上单元铰接到下单元。这样,上单元可以被折叠并叠放在下单元的操作板上,使得上单元的主显示屏对用户是浏览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下单元的操作板被上单元所覆盖,因此无法在浏览主显示屏的同时对操作板上的各种键进行操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将一些操作键设置在提供有主显示屏的上单元的壁面(wall face)上,例如如在JP-A-2001-251406、JP-A-2002-118633、JP-A-2003-174495和JP-A-2003-304316中所公开的。
另外,JP-A-H11-215218提出上单元具有比下单元小的尺寸小,使得在上单元可以被折叠并叠放于操作板上时,下单元的操作板的一部分被露出。就是说,可以通过对在操作板的露出部分上提供的一些键进行操作,来控制主显示屏。
然而,这些现有技术由于将操作键设置于提供有主显示屏的上单元的壁面上,因此无法扩大主显示屏的显示面积。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移动电话终端,该折叠式移动电话终端被构造使得在将上单元折叠并叠放于下单元的操作板上时,主显示屏可以被控制而不会限制主显示屏的设计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折叠式移动电话终端,包括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和万向铰链单元,其中第一单元包括第一机壳,所述第一机壳具有在其前壁面的操作板以及设置在侧壁面的操作系统;第二单元包括第二机壳,所述第二机壳具有设置在其内壁面的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通过操作板和操作系统的操作被控制;所述万向铰链单元将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彼此铰接,使得第二单元至少能够占据如下的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在所述关闭位置上,第二单元被叠放在第一单元上,使得显示面板可见,并且在所述打开位置上,操作板和显示面板两者都可见。
操作系统与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相关联,以便独立地操作第一、第二和第三开关。优选地,操作系统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键,它们分别操作第一、第二和第三开关。
折叠式移动电话终端还可以包括位置检测系统和显示控制系统,所述位置检测系统检测第一单元相对于第二单元的相对位置,所述显示控制系统通过操作第一、第二和第三开关来控制显示面板,所述显示控制系统对显示面板的控制方式根据位置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而不同。
优选地,当位置检测系统检测到第一单元相对于第二单元的相对位置是所述打开位置时,通过操作第一开关,项目以二维方式被显示在显示面板上。而且,当位置检测系统检测到第一单元相对于第二单元的相对位置是所述关闭位置时,通过操作第一开关,项目以一维方式被显示在显示面板上。
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和第三开关中的每一个起到用于将光标移位的移位开关的作用,所述光标被显示在显示面板上以选择项目中的一个。优选地,第二和第三开关被提供用于在显示面板上的彼此相对的两个方向上将光标移位。第二和第三开关可以分别起到上移和下移开关的作用,用于在显示面板上向上和向下移位光标。
优选地,显示控制系统包括滚动系统,当光标在显示面板上处于在多个方向中的相应方向上的最末端的位置上时,滚动系统通过操作第二和第三开关中的一个来滚动显示单元的屏幕。
第一机壳的操作板可以设置有与确认开关以及至少两个移位开关相关联的移位/确认键,从而控制显示面板。在这种情况下,当位置检测系统检测到第一单元相对于第二单元的相对位置是打开位置时,第一、第二和第三开关可以具有与确认开关和两个移位开关相同的功能。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从下面给出的描述中,上述和其他目的将被更清楚地理解,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折叠式移动电话终端的实施例的俯视图,其中电话终端的上单元被示出在相对于下单元的第一关闭位置处,该下单元通过双轴型铰链单元被铰接到上单元;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折叠式移动电话终端的俯视图,其中上单元被示出在相对于下单元的第一打开位置处;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折叠式移动电话终端的俯视图,其中上单元被示出在相对于下单元的第二关闭位置处;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折叠式移动电话终端的仰视图,其中上单元被示出在相对于下单元的第二打开位置处;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折叠式移动电话终端的俯视图,其中上单元被示出在相对于下单元的第一直角位置处;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折叠式移动电话终端的俯视图,其中上单元被示出在相对于下单元的第二直角位置处;
图7是用于将移动电话终端的下单元与上单元彼此铰接的双轴型铰链单元的立体图;
图8是双轴型铰链单元的仰视图;
图9是从中省略了上单元的移动电话终端的下单元的俯视图;
图10是从中省略了下单元的移动电话终端的上单元的俯视图;
图11是用于解释当上单元处于如图2所示的相对于下单元的第一打开位置时,在下单元上所提供的磁敏传感器与在上单元上所提供的永磁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12是用于解释当上单元处于如图3所示的相对于下单元的第二关闭位置时,磁敏传感器与永磁体之间的另一相对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13是用于解释当上单元处于如图5所示的相对于下单元的第一直角位置时,磁敏传感器与永磁体之间的另一相对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14是用于解释当上单元处于如图6所示的相对于下单元的第二直角位置时,磁敏传感器与永磁体之间的另一相对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折叠式移动电话终端的第一实施例的框图;
图16是在图15所示的系统控制部分中执行的位置检测例程的流程图;
图17是在图15所示的系统控制部分中执行的项目显示控制例程的流程图;
图18A是在图17的项目显示控制例程中作为子例程被执行的第一项目显示例程的流程图的一部分;
图18B是第一项目显示例程的流程图的其余部分;
图19是示出了在移动电话终端的主液晶显示(LCD)面板上以竖直模式显示的大项目菜单的示例的说明图,用于解释图18A和图18B的第一项目显示例程;
图20是示出了在移动电话终端的主LCD面板上以宽广模式显示的大项目菜单的示例的说明图,用于解释图18A和图18B的第一项目显示例程;
图21是示出了在移动电话终端的主LCD面板上以竖直模式显示的中项目菜单的示例的说明图,用于解释图18A和图18B的第一项目显示例程;
图22是示出了在移动电话终端的主LCD面板上以宽广模式显示的中项目菜单的示例的说明图,用于解释图18A和图18B的第一项目显示例程;
图23是示出了在移动电话终端的主LCD面板上以竖直模式显示的小项目菜单的示例的说明图,用于解释图18A和图18B的第一项目显示例程;
图24是示出了在移动电话终端的主LCD面板上以宽广模式显示的小项目菜单的示例的说明图,用于解释图18A和图18B的第一项目显示例程;
图25是在图18A和图18B的第一项目显示例程中作为子例程被执行的第一光标移位例程的流程图;
图26是在图18A和图18B的第一项目显示例程中作为子例程被执行的第二光标移位例程的流程图;
图27A是在图17的项目显示控制例程中作为子例程被执行的第二项目显示例程的流程图的一部分;
图27B是第二项目显示例程的流程图的其余部分;
图28是示出了在移动电话终端的主LCD面板上以栏(column)方式显示的大项目的示例的说明图,用于解释图27A和图27B的第二项目显示例程;
图29是示出了在移动电话终端的主LCD面板上以栏方式显示的中项目的示例的说明图,用于解释图27A和图27B的第二项目显示例程;
图30是在图27A和图27B的第二项目显示例程中作为子例程被执行的第一光标移位例程的流程图;以及
图31是在图27A和图27B的第二项目显示例程中作为子例程被执行的第二光标移位例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到图31,下面将解释根据本发明的折叠式移动电话终端的
实施例。
该折叠式移动电话终端不仅具有通话功能,而且具有用于电子邮件通信、互联网通信等等的数据通信功能。
如图1所示,折叠式移动电话终端包括下单元10和上单元12,并且上单元10与下单元12通过万向铰链单元或者双轴型铰链单元14将彼此铰接,使得上单元12可以相对于下单元10围绕水平轴H和垂直轴V两者旋转。注意,在图1中,用十字交叉X来代表垂直轴V,并且垂直轴V垂直于水平轴H。
在图1中,上单元12被示出在第一关闭位置处,在所述第一关闭位置,上单元12被叠放在下单元10上,并且可以通过双轴型铰链单元14,相对于下单元10围绕水平轴H和垂直轴V中的每一个旋转。这样,上单元12可以任选地从第一关闭位置(图1)移动到如图2、图3和图4所示的被称作第一打开位置、第二关闭位置和第二打开位置的各个位置中的一个位置。
具体而言,例如,通过将上单元12从第一关闭位置(图1)围绕水平轴H旋转180度,上单元12可以占据如图2所示的第一打开位置。另外,通过将上单元12从第一打开位置(图2)围绕垂直轴V在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上旋转180度而到达第二关闭位置(图3),上单元12可以占据如图3所示的第二关闭位置。此外,通过将上单元12从第一关闭位置(图1)围绕垂直轴V在顺时针方向上或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180度,上单元12则可以占据如图4所示的第二打开位置。
另外,上单元12可以任选地占据分别如图5和6所示的第一直角位置和第二直角位置中的任一位置。例如,通过将上单元12从第二关闭位置(图3)围绕垂直轴V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90度到达第一角度位置(图5),上单元12可以占据第一角度位置(图5),并且通过将上单元12从第二关闭位置(图3)围绕垂直轴V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90度到达第二角度位置(图6),上单元12可以占据第二角度位置(图6)。
下单元10包括下机壳16,下机壳16具有如图2、图5和图6所示的前壁面16A以及从前壁面16A延伸出的外围侧壁面16B。下机壳16还具有如图4所示的从外围侧壁面16B延伸出的底壁面16C。
下机壳16的前壁面16A被用作操作板,该操作板在其上提供有各种键。具体而言,在图2、图5和图6中,标号18指示可摆动的移位/确认键;标号20和22分别指示在移位/确认键18两侧设置的返回键和初始(initialization)键;标号24概括地指示以矩阵方式排列的十五个键。
移位/确认键18与下机壳16中所提供的五个开关(不可见)相关联。五个开关中的一个被称为确认开关,其余四个开关分别被称为上移开关、下移开关、右移开关和左移开关。这四个移位开关被排列在确认键周围。
当压下移位/确认键18的中心区域时,确认开关被操作并接通,从而产生ON信号。当压下移位/确认键18的上侧区域时,上移开关被操作并接通,从而产生ON信号。当压下移位/确认键18的下侧区域时,下移开关被操作并接通,从而产生ON信号。当压下移位/确认键18的右侧区域时,右移开关被操作并接通,从而产生ON信号。当压下移位/确认键18的左侧区域时,左移开关被操作并接通,从而产生ON信号。
返回键20与下机壳16中所提供的返回开关(不可见)相关联,并且当压下返回键20时,返回开关被操作并接通,从而产生ON信号。另外,初始键22与下机壳16中所提供的初始开关(不可见)相关联,并且当压下初始键22时,初始开关被操作并接通,从而产生ON信号。
十五个键24中的每个都与下机壳16中所提供的一个开关(不可见)相关联,并且在压下一个键时,相应的开关被操作并接通,从而产生ON信号。注意,十五个键24对移动电话终端来说自然很重要,但是这些键并不直接参与本发明。
下机壳16的侧壁面16B还提供有包括三个侧键26、27和28的操作系统。侧键26被称为确认键,侧键27和28分别被称为上移键和下移键。
确认键26与下机壳16中所提供的确认开关(不可见)相关联,并且在压下确认键26时,确认开关被操作并接通,从而产生ON信号。由确认键26所操作的确认开关具有与上述通过压下移位/确认键18的中心区域而被操作的确认开关相同的功能。
上移键27与下机壳16中所提供的上移开关(不可见)相关联,并且在压下上移键27时,上移开关被操作并接通,从而产生ON信号。由上移键27所操作的上移开关具有与上述通过压下移位/确认键18的上侧区域而被操作的上移开关相同的功能。
下移键28与下机壳16中所提供的下移开关(未示出)相关联,并且在压下下移键28时,下移开关被操作并接通,从而产生ON信号。由下移键28所操作的下移开关具有与上述通过压下移位/确认键18的下侧区域而被操作的下移开关相同的功能。
在该实施例中,虽然操作系统包括用于操作确认开关、上移开关和下移开关的单独的键26、27和28,但是它也可以被形成为与确认开关、上移开关和下移开关相关联的一个可摆动的移位/确认键,以便可选择地操作这些开关。
注意,在图2、图5和图6中,标号30指示在下机壳16的前壁面16A上所提供的麦克风。另外,注意,在图1、图3、图4和图6中,标号31指示在下机壳16的底壁面16C上所提供的可伸缩天线。
上单元12包括上机壳32,上机壳32具有如图1所示的外壁面32A和如图2到图6所示的内壁面32B。如图1所示,在上机壳32的外壁面32A上提供了辅助性液晶显示(LCD)面板34。另外,如图2到6所示,在上机壳32的内壁面32B上提供了主LCD面板36。注意,在图2到图6中,标号38指示在上机壳32的内壁面32B中所提供的扬声器。
从图2中可见,当上单元12处于第一打开位置时,上机壳32的内壁面32B上的主LCD面板36朝向用户,并且下机壳16的前壁面或操作板16A暴露在外,可被用户使用,使得用户可以对各个键18、20、22和24进行操作。
类似地,如图5和图6所示,当上单元12处于第一和第二直角位置之一时,主LCD面板36朝向用户,并且下机壳16的操作板16A暴露在外,可被用户使用,使得用户可以对各个键18、20、22和24进行操作。就是说,当上单元12处于如图2、图5和图6所示位置中的任一位置时,用户可以在浏览上机壳32的主LCD面板36的同时,对操作板16A上的各个键18、20、22和24进行操作。
另一方面,无论上单元12相对于下单元10的位置如何,在下机壳16的外围侧壁面16B上所提供的三个侧键26、27和28都可以被操作。
当上单元12处于如图1和图3所示的第一和第二关闭位置之一时,由于下机壳16的操作板16A完全被上单元12的上机壳32所覆盖,因此无法对各个键18、20、22和24进行操作。尤其是,在第二关闭位置(图3)上,虽然主LCD面板朝向用户,但是不能使用操作板16A上的各个键18、20、22和24。在这种情况下,如下文中所详细陈述的,可以通过使用侧键26、27和28来控制主LCD面板36上的显示。
参考图7,以立体图的形式示出了双轴型铰链单元14的机械结构。另外,在图8中,以仰视图的形式示出了双轴型铰链单元14。
当然,如参考图1到图6所陈述的,双轴型铰链单元14被构造使得可以执行上单元12围绕水平轴H和垂直轴V相对于下单元10所作的上述旋转运动。
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双轴型铰链单元14包括底板14A、垂直轴构件14B、套筒构件14C和水平轴构件14D,其中底板14A通过诸如螺钉之类的合适的紧固件(未示出)被牢固地附接于下机壳16的内部,垂直轴构件14B可旋转地由底板14A支撑并延伸穿过下机壳16的前壁面,套筒构件14C被牢固地固定在垂直轴构件14B的上端,并且水平轴构件14D可旋转地延伸穿过套筒构件14C。
上述垂直轴V被定义为垂直轴构件14B和套筒构件14C两者的公共纵向中心轴,并且上述水平轴H被定义为水平轴构件14D的横向中心轴。
水平轴构件14D具有一对托架构件14E,它们通过挡环14F被牢固地附接在水平轴构件14D的两端,并且托架构件14E中的每个插入到上机壳32中,并通过诸如螺钉之类的合适的紧固件(未示出)被牢固地附接到上机壳32上。这样,上单元12可以围绕水平轴H和垂直轴V两者而相对于下单元10旋转。
另外,水平轴构件14D具有一对松弛地安装在其端部的环形爪环(click ring)14G以及与其关联的一对压缩螺旋弹簧14H,压缩螺旋弹簧14H使得相应的环形爪环14G可以弹性地压靠托架构件14E。这样,当上单元12被定位于相对于下单元10的任选位置上时,可以在该位置上弹性地保持上单元12。注意,在图7中,为了说明水平轴构件14D而省略了每个压缩螺旋弹簧14H的一部分。
在图7中,打开箭头AR表示例如可以将上单元12从第一关闭位置(图1)旋转到第一打开位置(图2)的180度的旋转角范围。旋转角范围由上机壳32抵靠住下机壳16的支柱(abutment)限定。就是说,当上单元12从第一关闭位置(图1)旋转到第一打开位置(图2)时,上机壳32的一部分与下机壳16抵靠在一起,从而防止上单元12被进一步旋转。
另外,在图7中,打开箭头AR1表示例如可以在顺时针方向上将上单元12从第一打开位置(图2)旋转到第二关闭位置(图3)的180度的第一旋转角范围,打开箭头AR2表示例如可以在逆时针方向上将上单元12从第一打开位置(图2)旋转到第二关闭位置(图3)的180度的第二旋转角范围。
为了限定第一和第二旋转角范围(AR1和AR2)中的每一个,底板14A形成有横杆14I以及可滑动地安装在横杆14I上的可动限位块14J。如图8所示,在可动限位块14J上悬挂了支柱14K。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垂直轴构件14B具有被牢固地附接到其下端的环构件14L,并且环构件14L具有在径向上从其向外凸出的凸出物14M。可动限位块14J沿着横杆14I只能移动与凸出物14M的宽度相对应的一段距离。
例如,当上单元12在顺时针方向上从第一打开位置(图2)旋转到第二关闭位置(图3)时,凸出物14M与支柱14K相啮合,从而使可动限位块14J沿着横杆14I而朝着横杆14I两端之一的方向移动。当可动限位块14J移动了一段与凸出物14M的宽度相对应的距离时,它与在横杆14I相应端的底板构件14A抵靠在一起,从而停止了可动限位块14J的移动。对于上单元12从第一打开位置(图2)到第二关闭位置(图3)逆时针旋转180度的情况也是基本如此。
简而言之,通过可动限位块14J,可以确保可动限位块14J在顺时针方向上180度地从第一打开位置(图2)到第二关闭位置(图3)的旋转运动,以及确保可动限位块14J在逆时针方向上180度地从第一打开位置(图2)到第二关闭位置(图3)的旋转运动。
注意,在图1到图6中,标号14N指示用于覆盖套筒构件14C的顶端的装饰性盖构件。
为了检测上单元12相对于下单元10的相对位置,如图9所示,下单元10具有在下机壳16内部所提供的四个磁敏传感器40A、40B、40C和40D,并且如图10所示,上单元12具有在上机壳32内部所提供的扇形永磁体42A和圆形永磁体42B。注意,磁敏传感器40A、40B、40C和40D中的每一个都可以是含有霍尔元件的器件。
如图9所示,沿着几何弧44以规则间隔角布置磁敏传感器40A、40B和40C,使得磁敏传感器40A、40B和40C的中心位于几何弧44上。具体而言,几何弧44的几何中心位于垂直轴V(图1到图3)上,并且对磁敏传感器40A和40C进行布置,使得在穿过磁敏传感器40C的中心和几何弧44的中心的几何直线与穿过磁敏传感器40A的中心和几何弧44的中心的几何直线之间限定出45度角。另外,将磁敏传感器40B布置在几何弧44与如下几何直线相交叉的位置上,所述几何直线穿过磁敏传感器40B的中心和几何弧44的中心,并与下机壳16的纵向中心轴(未示出)重合。如图9所示,磁敏传感器40D被布置在下机壳16上与双轴型铰链单元14相对的一端侧。
如图10所示,沿着与图9所示的几何弧44等同的几何弧(未示出)来布置扇形永磁体42A。当在第一关闭位置(图1)上将上单元12叠放在下单元10上时,折叠式移动电话终端的纵向中心轴(未示出)将扇形永磁体42A平均地分割为两部分。另外,如图10所示,圆形永磁体42B被布置在上机壳32上与双轴型铰链单元14相对的一端侧。当在第一关闭位置(图1)上将上单元12叠放在下单元10上时,磁敏传感器40D和圆形永磁体42B被布置在相对于折叠式移动电话终端的纵向中心轴对称的位置上。
当上单元12处于第一打开位置(图2)或者第二打开位置(图4)时,扇形永磁体42A定位在如图11所示的位置上。就是说,在如图1所示的位置上,扇形永磁体42A远离磁敏传感器40A、40B和40C,并且因此从扇形永磁体42A所产生的磁场不能被所有的磁敏传感器40A、40B和40C检测到。类似地,圆形永磁体42B(图11中未示出)更加远离磁敏传感器40D,因此从圆形永磁体42B所产生的磁场不易被磁敏传感器40D检测到。
简而言之,当永磁体42A和42B所产生的磁场没有被所有磁敏传感器40A、40B、40C和40D检测到时,可以识别出上单元12处于相对于下单元10的第一打开位置(图2)或者第二打开位置(图4)上。
当上单元12处于如图3所示的第二关闭位置时,扇形永磁体42A被定位于如图12所示的位置上。就是说,在如图12所示的位置上,扇形永磁体42A完全叠盖了所有的磁敏传感器40A、40B和40C,并且因此从扇形永磁体42A所产生的磁场被所有的磁敏传感器40A、40B和40C检测到。另一方面,如图12所示,圆形永磁体42B与磁敏传感器40D对准,并且因此从圆形永磁体42B所产生的磁场被磁敏传感器40D检测到。
简而言之,当扇形永磁体42A所产生的磁场被所有的磁敏传感器40A、40B和40C检测到,并且当圆形永磁体42B所产生的磁场被磁敏传感器40D检测到时,可以识别出上单元12处于相对于下单元10的第二关闭位置(图3)上。
当上单元12处于如图5所示的第一直角位置时,扇形永磁体42A被定位于如图13所示的位置上。就是说,在如图13所示的位置上,扇形永磁体42A只叠盖磁敏传感器40C,并且因此从扇形永磁体42A所产生的磁场只被磁敏传感器40C检测到。另一方面,圆形永磁体42B(图13中未示出)远离磁敏传感器40D,并且因此从圆形永磁体42B所产生的磁场不能被磁敏传感器40D检测到。
简而言之,当扇形永磁体42A所产生的磁场只被磁敏传感器40C检测到,并且当圆形永磁体42B所产生的磁场没有被磁敏传感器40D检测到时,可以识别出上单元12处于相对于下单元10的第一直角位置(图5)上。
当上单元12处于如图6所示的第二直角位置上时,扇形永磁体42A被定位于如图14所示的位置上。就是说,在如图14所示的位置上,扇形永磁体42A只叠盖磁敏传感器40A,并且因此从扇形永磁体42A所产生的磁场只被磁敏传感器40A检测到。另一方面,圆形永磁体42B(图14中未示出)远离磁敏传感器40D,并且因此从圆形永磁体42B所产生的磁场不能被磁敏传感器40D检测到。
简而言之,当扇形永磁体42A所产生的磁场只被磁敏传感器40A检测到,并且当圆形永磁体42B所产生的磁场没有被磁敏传感器40D检测到时,可以识别出上单元12处于相对于下单元10的第二直角位置(图6)上。
注意,在图11到图14中,只示出了下单元10的下机壳16的轮廓,以便清楚说明磁敏传感器40A、40B、40C和40D与永磁体42A和42B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15示出了参考图1到图14所解释的折叠式移动电话终端的第一实施例的框图。
在图15中,标号46指示出被构造为微型计算机的系统控制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用于存储各种程序和常量的只读存储器(ROM)、用于存储临时数据的随机访问存储器(RAM)以及输入/输出(I/O)接口电路。
标号48指示主输入部分,包括多个开关,并且在主输入部分48中只代表性地示出了7个开关SWM1、SWM2、SWM3、SWM4、SWM5、SWM6和SWM7
五个开关SWM1、SWM2、SWM3、SWM4和SWM5与移位/确认键18相关联。就是说,开关SWM1被用作通过压下移位/确认键18的中心区域而被操作和接通的确认开关;开关SWM2被用作通过压下移位/确认键1 8的上侧区域而被操作和接通的上移开关;开关SWM3被用作通过压下移位/确认键18的下侧区域而被操作和接通的下移开关;开关SWM4被用作通过压下移位/确认键18的右侧区域而被操作和接通的右移开关,并且开关SWM5被用作通过压下移位/确认键18的左侧区域而被操作和接通的左移开关。简而言之,无论何时对开关SWM1、SWM2、SWM3、SWM4和SWM5中的每一个进行操作,都会从相应的开关中将ON信号输出到系统控制部分46。
开关SWM6被用作通过压下返回键20而被操作和接通的返回开关,并且开关SWM7被用作通过压下初始键22而被操作和接通的初始开关。无论何时对开关SWM6和SWM7中的每一个进行操作,都会从相应的开关中将ON信号输出到系统控制部分46。
标号50指示辅助输入部分,包括三个开关SWA1、SWA2和SWA3。这些开关SWA1、SWA2和SWA3分别与侧键26、27和28相关联。就是说,开关SWA1被用作通过压下确认键26而被操作和接通的确认开关;开关SWA2被用作通过压下上移键27而被操作和接通的上移开关;并且开关SWA3被用作通过压下下移键28而被操作和接通的下移开关。简而言之,无论何时对开关SWA1、SWA2和SWA3中的每一个进行操作,都会从相应的开关中将ON信号输出到系统控制部分46。
标号52指示检测信号处理部分,该部分用于对从上述磁敏传感器(M/S)40A、40B、40C和40D输出的检测信号进行处理。具体而言,当磁敏传感器40A、40B、40C中的每一个检测到由扇形永磁体42A所产生的磁场时,检测信号处理部分52将检测信号输出为高电平信号到系统控制部分46。另外,当磁敏传感器40A、40B、40C中的每一个没有检测到由扇形永磁体42A所产生的磁场时,检测信号处理部分52将检测信号输出为低电平信号到系统控制部分46。类似地,当磁敏传感器40D检测到由圆形永磁体42B所产生的磁场时,检测信号处理部分52将检测信号输出为高电平信号到系统控制部分46。另外,当磁敏传感器40D没有检测到由圆形永磁体42B所产生的磁场时,检测信号处理部分52将检测信号输出为低电平信号的检测信号输出到系统控制部分46。
标号54指示被构建为非易失性存储器器件的数据存储部分。如下所述,各种数据被存储在数据存储部分54中,并且如果需要的话,部分数据被重写。
标号56指示包括了上述麦克风30的发射机部分。当通过麦克风30将语音输入发射机部分56时,语音被转换为语音信号,语音信号然后从发射机部分56输出到系统控制部分46。
标号58指示连接到上述可伸缩天线31的无线通信部分。当语音信号或数据从系统控制部分46输入到无线通信部分58时,在无线通信部分58中对语音信号或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将其作为电磁波从天线31发射出去。
标号60指示振铃部分,该部分在系统控制部分46的控制下被操作。当无线通信部分58通过天线31接收到被作为电磁波从基站发射出的语音信号或数据时,在无线通信部分中对语音信号或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将其输入到系统控制部分46。这时,系统控制部分46对振铃部分60进行操作,从而产生振铃声音。
标号62指示振动器部分,该部分在设置了静音模式时(即当振铃部分60的操作被停止时),用于替代振铃部分60。就是说,当无线通信部分58通过天线31接收到被作为电磁波从基站发射出的语音信号或数据时,在无线通信部分中对语音信号或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将其输入到系统控制部分46。这时,系统控制部分46对作为振铃部分60的替代者的振动器部分60进行操作,从而产生振动。
注意,如图15所示,上述各个元件46、48、50、52、54、56、58、60和62被设置在下单元10的下机壳16中。
在图15中,标号64指示包括了上述辅助性LCD面板34的辅助性LCD部分。辅助性LCD部分在系统控制部分46的控制下被操作,以便在辅助性LCD面板34上显示消息。
标号66指示包括了上述主LCD面板36的主LCD部分。主LCD部分在系统控制部分46的控制下被操作,以便根据本发明在主LCD面板36上显示图像和消息,在下文中,将对此进行详细描述。
标号68指示包括了上述扬声器38的接收机部分。当无线通信部分58通过天线31接收到被作为电磁波从基站发射出的语音信号时,在无线通信部分中对语音信号进行处理,然后将其输入到系统控制部分46。在系统控制部分46对语音信号进行进一步处理之后,将其输出到接收机部分68,在接收机部分68中,扬声器38基于处理后的语音信号来重现语音。
注意,如图15所示,上述各个元件64、66和68被设置在上单元12的上机壳32中。
如上所述,扇形永磁体42A和圆形永磁体42B被设置在上单元12的上机壳32中,并且它们与磁敏传感器40A、40B、40C和40D相关联,从而检测上单元12相对于下单元10的相对位置。在图15中,用三条带箭头的虚线来从概念上代表磁敏传感器40A、40B和40C与扇形永磁体42A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且用一条带箭头的虚线来从概念上代表磁敏传感器40D与圆形永磁体42B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16示出了以例如20ms的适当的规则间隔在系统控制部分46的CPU中作为时间中断例程而被执行的位置检测例程的流程图。注意,当折叠式移动电话终端开机时,启动位置检测例程的执行,并且只要折叠式移动电话终端处于开机状态中,就每隔20ms重复执行一次位置检测例程。
在步骤1601处,从检测信号处理部分52取得从磁敏传感器(M/S)40A、40B、40C和40D中得到的所有的检测信号。
然后,在步骤1602处,判断是否所有检测信号都为高电平。当所有检测信号都为高电平时,即当上单元12处于第二关闭位置使得上单元12完全叠放并覆盖在下机壳16的操作板16A上时,控制前进至步骤1603,在步骤1603中,分别将标记F1和F2设置为“1”和“0”。
在步骤1602处,如果检测信号中的至少一个为高电平,则控制从步骤1602前进至步骤1604,在步骤1604中,判断是否只有从磁敏传感器40C得到的检测信号为高电平。当只有从磁敏传感器40C得到的检测信号为高电平时,即当上单元12处于如图5所示的第一直角位置时,控制前进至步骤1605,在步骤1605中,分别将标记F1和F2设置为“0”和“1”。
在步骤1604处,如果从磁敏传感器40C得到的检测信号为低电平,则控制从步骤1604前进至步骤1606,在步骤1606中,判断是否只有从磁敏传感器40A得到的检测信号为高电平。当只有从磁敏传感器40A得到的检测信号为高电平时,即当上单元12处于如图6所示的第二直角位置时,控制前进至步骤1607,在步骤1607中,将标记F1和F2都设置为“0”。
简而言之,在以20ms的规则间隔执行图16的位置检测例程期间,对上单元12相对于下单元10的相对位置进行监控。当下机壳16的操作板16A对于用户来说是可使用的时候,标记F1被设置为“0”,并且下机壳16的操作板16A对于用户来说是不可使用的时候,标记F1被设置为“1”。另外,只有当上单元12处于第一直角位置(图5)或者第二直角位置时,标记F2才被设置为“1”。
图17示出了在系统控制部分46的CPU中所执行的项目显示控制例程的流程图。注意,当折叠式移动电话终端开机时,启动项目显示控制例程的执行。
在步骤1701处,从数据存储部分54读取一帧待机图像数据,并且根据所读取的待机图像数据将待机图像显示在主LCD面板36上。
在步骤1702处,判断标记F1是否为“0”。如果F1=0,即如果用户可以使用下机壳16的操作板16A,则控制前进至步骤1703,在步骤1703中,对确认开关SWM1或SWA1是否被接通进行监控。当确定确认开关SWM1和SWA1都没有被接通时,控制返回步骤1702 。
在步骤1703处,当确定确认开关SWM1或者SWA1被接通时,控制前进至步骤1704,在步骤1704中,执行第一项目显示例程,在下文中将对此进行详细描述。
当第一项目显示例程的执行完毕时,控制从步骤1704前进至步骤1705,在步骤1705中,对是否通过压下初始键22而接通了初始开关SWM7进行监控。当初始开关SWM7处于关断状态时,控制从步骤1705返回步骤1702。另一方面,当确定接通了初始开关SWM7时,控制返回步骤1701。
在步骤1702处,当标记F1为“1”时,控制从步骤1702前进至步骤1706,在步骤1706中,对是否通过压下侧键26而接通了确认开关SWA1进行监控。当确认开关SWA1处于关断状态时,控制从步骤1706返回步骤1702。
在步骤1706处,当确定确认开关SWA1被接通时,控制前进至步骤1707,在步骤1707中,执行第二项目显示例程,在下文中将对此进行详细描述。
当第二项目显示例程的执行完成时,控制从步骤1707前进至步骤1705,在步骤1705中,对是否通过压下初始键22而接通了初始开关SWM7进行监控。当初始开关SWM7处于关断状态时,控制从步骤1705返回步骤1702。另一方面,当确定接通了初始开关SWM7时,控制返回步骤1701。
图18A和图18B示出了在图17的项目显示控制例程的步骤1704处作为子例程被执行的第一项目显示例程的流程图。
在步骤1801处,从数据存储部分54中读取一帧大项目菜单图像数据。然后,在步骤1802处,判断标记F2是否为“0”。如果F2=0,则控制前进至步骤1803,在步骤1803中,如图19中以示例方式所示出的,根据所读取的大项目菜单图像数据,以竖直模式将大项目菜单显示在主LCD面板36上。如果F2=1,则控制前进至步骤1804,在步骤1804中,如图20中以示例方式所示出的,根据所读取的大项目菜单图像数据,以宽广模式将大项目菜单显示在主LCD面板36上。
在图19和图20所示的大项目菜单的示例中,大项目菜单包括六个大项目“设置”、“用户数据”、“旋律播放器”、“图像浏览器”、“工具箱”和“原始菜单”,并且这些大项目被二维地显示在LCD面板36上。即,在该实施例中,大项目菜单以矩阵方式排列在LCD面板的屏幕上。当大项目菜单最初被显示在LCD面板36上时,可以用光标CR强制选中大项目“设置”。
在步骤1805处,对是否接通了移位开关SWM2、SWM3、SWM4、SWM5、SWA2和SWA3中的任意一个进行监控。当移位开关SWM2、SWM3、SWM4、SWM5、SWA2和SWA3中的任意一个被接通时,控制前进至步骤1806,在步骤1806中,执行第一光标移位例程。在第一光标移位例程的执行中,可以通过移位光标CR来有选择地选出六个大项目“设置”、“用户数据”、“旋律播放器”、“图像浏览器”、“工具箱”和“原始菜单”中的一个,在下文中将对此进行详细描述。
在第一光标移位例程执行完毕之后,控制从步骤1806前进至步骤1807。另一方面,当所有移位开关SWM2、SWM3、SWM4、SWM5、SWA2和SWA3都处于关断状态时,控制直接从步骤1805前进至步骤1807。
在步骤1807处,对是否接通了确认开关SWM1或SWA1进行监控。当确认开关SWM1和SWA1两者都处于关断状态时,控制返回步骤1805。
在步骤1807处,当确定确认开关SWM1或SWA1被接通时,控制前进至步骤1808,在步骤1808中,从数据存储部分54中读取与被选的大项目相对应的一帧中项目菜单图像数据。然后,在步骤1809处,判断标记F2是否为“0”。如果F2=0,则控制前进至步骤1810,在步骤1810中,如图21中以示例方式所示出的,根据所读取的中项目菜单图像数据,以竖直模式将中项目菜单显示在主LCD面板36上。如果F2=1,则控制前进至步骤1811,在步骤1811中,如图22中以示例方式所示出的,根据所读取的中项目菜单图像数据,以宽广模式将中项目菜单显示在主LCD面板36上。
在图21和图22所示的中项目菜单的示例中,中项目菜单包括九个中项目“振动器”、“声音”、“充电”、“邮件”、“时钟”、“地址薄”、“显示”、“语音备忘录”和“应答”,并且这些中项目被二维地显示在LCD面板36上。即,在该实施例中,中项目以矩阵方式排列在LCD面板的屏幕上。当最初显示中项目菜单时,可以用光标CR强制选择中项目“振动器”。
注意,中项目“振动器”、“声音”、“充电”、“邮件”、“时钟”、“地址薄”、“显示”、“语音备忘录”和“应答”与图19和20中所示的大项目“设置”相对应。就是说,这九个中项目被包括在大项目“设置”中。
在步骤1812处,对是否接通了移位开关SWM2、SWM3、SWM4、SWM5、SWA2和SWA3中的任意一个进行监控。当移位开关SWM2、SWM3、SWM4、SWM5、SWA2和SWA3中的任意一个被接通时,控制前进至步骤1813,在步骤1813中,执行上述第一光标移位例程。就是说,在第一光标移位例程的执行中,可以通过移位光标CR来有选择地选出九个中项目“振动器”、“声音”、“充电”、“邮件”、“时钟”、“地址薄”、“显示”、“语音备忘录”和“应答”中的一个,在下文中将对此进行详细描述。
在第一光标移位例程执行完毕之后,控制从步骤1813前进至步骤1814。另一方面,在步骤1812,当所有移位开关SWM2、SWM3、SWM4、SWM5、SWA2和SWA3都处于关断状态时,控制直接从步骤1812前进至步骤1814。
在步骤1814处,对是否接通了确认开关SWM1或SWA1进行监控。当确认开关SWM1和SWA1两者都处于关断状态时,控制返回步骤1815,在步骤1815中,对是否接通了返回开关SWM6进行监控。当返回开关SWM6处于关断状态时,控制返回步骤1812。
在步骤1815处,当确定返回开关SWM6被接通时,控制返回步骤1802,从而再次将大项目菜单显示在主LCD面板36上。
在步骤1814处,当确定确认开关SWM1或SWA1被接通时,控制前进至步骤1816,在步骤1816中,从数据存储部分54中读取与被选的中项目相对应的一帧小项目菜单图像数据。然后,在步骤1817处,判断标记F2是否为“0”。如果F2=0,则控制前进至步骤1818,在步骤1818中,如图23中以示例方式所示出的,根据所读取的小项目菜单图像数据,以竖直模式将小项目菜单显示在主LCD面板36上。如果F2=1,则控制前进至步骤1819,在步骤1819中,如图24中以示例方式所示出的,根据所读取的小项目菜单图像数据,以宽广模式将小项目菜单显示在主LCD面板36上。
在图23和图24所示的小项目菜单的示例中,小项目菜单包括五个小项目“振动模式1”、“振动模式2”、“振动模式3”、“带旋律”和“关闭”,并且这些小项目被一维地显示在LCD面板36上。即,在该实施例中,小项目以栏方式排列在LCD面板的屏幕上。当最初显示小项目菜单时,可以用光标CR强制选择小项目“振动模式1”。
注意,小项目“振动模式1”、“振动模式2”、“振动模式3”、“带旋律”和“关闭”与图21和22中所示的中项目“振动器”相对应。就是说,这五个小项目被包括在中项目“振动器”中。
在步骤1820处,对是否接通了上移开关SWM2和SWA2以及下移开关SWM3和SWA3中的任意一个进行监控。当上移开关SWM2和SWA2以及下移开关SWM3和SWA3中的任意一个被接通时,控制前进至步骤1821,在步骤1821中,执行第二光标移位例程。就是说,在第二光标移位例程的执行中,可以通过移位光标CR来有选择地选出五个小项目“振动模式1”、“振动模式2”、“振动模式3”、“带旋律”和“关闭”中的一个,在下文中将对此进行详细描述。
在第二光标移位例程执行完毕之后,控制从步骤1821前进至步骤1822。另一方面,在步骤1820处,当所有上移开关SWM2和SWA2以及下移开关SWM3和SWA3都处于关断状态时,控制直接从步骤1820前进至步骤1822。
在步骤1822处,对是否接通了确认开关SWM1或SWA1进行监控。当确认开关SWM1和SWA1两者都处于关断状态时,控制返回步骤1823,在步骤1823中,对是否接通了返回开关SWM6进行监控。当返回开关SWM6处于关断状态时,控制返回步骤1820。
在步骤1823处,当确定返回开关SWM6被接通时,控制返回步骤1809,从而再次将中项目菜单显示在主LCD面板36上。
在步骤1822处,当确定确认开关SWM1或SWA1被接通时,控制前进至步骤1824,在步骤1824中,执行与被选的小项目相对应的例程,该例程用于执行诸如设置、选择、接通处理、关闭处理等等的处理。例如,当选择小项目“振动模式1”时,以振动模式1来操作振动部分62中所包括的振动器。另外,例如当选择了小项目“关闭”时,禁止振动器的操作。
图25是在图18A和图18B的第一项目显示例程的步骤1806和1813处作为子例程被执行的第一光标移位例程的流程图。
在步骤2501处,判断是否接通了上移开关SWM2或SWA2。当上移开关SWM2或SWA2两者都处于关断状态时,控制返回第一项目显示例程的步骤1806或1813。
在步骤2501处,当确定上移开关SWM2或SWA2被接通时,控制前进至步骤2502,在步骤2502中,判断光标是否处于最上面的位置上。当光标处于最上面的位置时,控制返回第一项目显示例程的步骤1806或1813。
在步骤2502处,当确定光标不是处于最上面的位置时,控制前进至步骤2503,在步骤2503中,将光标CR上移。
在步骤2504处,判断是否接通了下移开关SWM3或SWA3。当下移开关SWM3或SWA3两者都处于关断状态时,控制返回第一项目显示例程的步骤1806或1813。
在步骤2504处,当确定下移开关SWM3或SWA3被接通时,控制前进至步骤2505,在步骤2505中,判断光标是否处于最下面的位置上。当光标处于最下面的位置时,控制返回第一项目显示例程的步骤1806或1813。
在步骤2505处,当确定光标不是处于最下面的位置时,控制前进至步骤2506,在步骤2506中,将光标CR下移。
在步骤2507处,判断是否接通了右移开关SWM4。当右移开关SWM4处于关断状态时,控制则返回第一项目显示例程的步骤1806或1813。
在步骤2507处,当确定右移开关SWM4被接通时,控制前进至步骤2508,在步骤2508中,判断光标是否处于最右面的位置上。当光标处于最右面的位置时,控制则返回第一项目显示例程的步骤1806或1813。
在步骤2508处,当确定光标不是处于最右面的位置时,控制前进至步骤2509,在步骤2509中,将光标CR右移。
在步骤2510处,判断是否接通了左移开关SWM5。当左移开关SWM5处于关断状态时,控制返回第一项目显示例程的步骤1806或1813。
在步骤2510处,当确定左移开关SWM5被接通时,控制前进至步骤2511,在步骤2511中,判断光标是否处于最左面的位置上。当光标处于最左面的位置时,控制返回第一项目显示例程的步骤1806或1813。
在步骤2511处,当确定光标不是处于最左面的位置时,控制前进至步骤2512,在步骤2512中,将光标CR左移。
图26是在图18A和图18B的第一项目显示例程的步骤1821处作为子例程被执行的第二光标移位例程的流程图。
在步骤2601处,判断是否接通了上移开关SWM2或SWA2。当上移开关SWM2或SWA2两者都处于关断状态时,控制返回第一项目显示例程的步骤1821。
在步骤2601处,当确定上移开关SWM2或SWA2被接通时,控制前进至步骤2602,在步骤2602中,判断光标是否处于最上面的位置上。当光标处于最上面的位置时,控制返回第一项目显示例程的步骤1821。
在步骤2602处,当确定光标不是处于最上面的位置时,控制前进至步骤2603,在步骤2603中,将光标CR上移。
在步骤2604处,判断是否接通了下移开关SWM3或SWA3。当下移开关SWM3或SWA3两者都处于关断状态时,控制返回第一项目显示例程的步骤1821。
在步骤2604处,当确定下移开关SWM3或SWA3被接通时,控制前进至步骤2605,在步骤2605中,判断光标是否处于最下面的位置上。当光标处于最下面的位置时,控制返回第一项目显示例程的步骤1821。
在步骤2605处,当确定光标不是处于最下面的位置时,控制前进至步骤2606,在步骤2606中,将光标CR下移。
图27A和图27B是在图17的项目显示控制例程的步骤1707处作为子例程被执行的第二项目显示例程的流程图。
在步骤2701处,从数据存储部分54中读取一帧大项目菜单图像数据。然后,在步骤2702处,如图28中以示例方式所示出的,根据所读取的大项目菜单图像数据,以栏方式一维地将六个大项目“设置”、“用户数据”、“旋律播放器”、“图像浏览器”、“工具箱”和“原始菜单”显示在主LCD面板36上。当最初将这些大项目显示在LCD面板36上时,可以用光标CR强制选择大项目“设置”。
在步骤2703处,对是否接通了上移开关SWA2进行监控。当上移开关SWA2被接通时,控制前进至步骤2704,在步骤2704中,执行第一光标移位例程。在第一光标移位例程的执行中,光标CR被上移,以选择六个大项目“设置”、“用户数据”、“旋律播放器”、“图像浏览器”、“工具箱”和“原始菜单”中的一个,在下文中将对此进行详细描述。
在第一光标移位例程执行完毕之后,控制从步骤2704前进至步骤2705。另一方面,在步骤2703处,当上移开关SWA2处于关断状态时,控制直接从步骤2703前进至步骤2705。
在步骤2705处,对是否接通了下移开关SWA3进行监控。当下移开关SWA3被接通时,控制前进至步骤2706,在步骤2706中,执行第二光标移位例程。在第二光标移位例程的执行中,光标CR被下移,以选择六个大项目“设置”、“用户数据”、“旋律播放器”、“图像浏览器”、“工具箱”和“原始菜单”中的一个,在下文中将对此进行详细描述。
在第二光标移位例程执行完毕之后,控制从步骤2706前进至步骤2707。另一方面,在步骤2705处,当下移开关SWA3处于关断状态时,控制直接从步骤2705前进至步骤2707。
在步骤2707处,对是否接通了确认开关SWA1进行监控。当确认开关SWA1处于关断状态时,控制返回步骤2703。
在步骤2707处,当确定确认开关SWA1被接通时,控制前进至步骤2708,在步骤2708中,从数据存储部分54中读取与被选的大项目相对应的一帧中项目菜单图像数据。然后,在步骤2709处,如图29中以示例方式所示出的,根据所读取的中项目菜单图像数据,以栏方式一维地将八个中项目“振动器”、“声音”、“充电”、“邮件”、“时钟”、“地址薄”、“显示”和“语音备忘录”显示在主LCD面板36上。当最初将中项目显示在LCD面板36上时,可以用光标CR强制选择中项目“振动器”。
在图29中,虽然示出了八个中项目,但是实际上,存在如图21和22所示的中项目“应答”。注意,这些中项目“振动器”、“声音”、“充电”、“邮件”、“时钟”、“地址薄”、“显示”、“语音备忘录”和“应答”与图28中所示的大项目“设置”相对应。就是说,这九个中项目被包括在大项目“设置”中。
在步骤2710处,对是否接通了上移开关SWA2进行监控。当上移开关SWA2被接通时,控制前进至步骤2711,在步骤2711中,执行上述第一光标移位例程。在第一光标移位例程的执行中,光标CR被上移,以选择九个中项目“振动器”、“声音”、“充电”、“邮件”、“时钟”、“地址薄”、“显示”、“语音备忘录”和“应答”中的一个,在下文中将对此进行详细描述。
在第一光标移位例程执行完毕之后,控制从步骤2711前进至步骤2712。另一方面,在步骤2710处,当上移开关SWA2处于关断状态时,控制直接从步骤2710前进至步骤2712。
在步骤2712处,对是否接通了下移开关SWA3进行监控。当下移开关SWA3被接通时,控制前进至步骤2713,在步骤2713中,执行上述第二光标移位例程。在第二光标移位例程的执行中,光标CR被下移,以选择九个中项目“振动器”、“声音”、“充电”、“邮件”、“时钟”、“地址薄”、“显示”、“语音备忘录”和“应答”中的一个,在下文中将对此进行详细描述。
在第二光标移位例程执行完毕之后,控制从步骤2713前进至步骤2714。另一方面,在步骤2712处,当下移开关SWA3处于关断状态时,控制直接从步骤2712前进至步骤2714。
在步骤2714处,对是否接通了确认开关SWA1进行监控。当确认开关SWA1处于关断状态时,控制返回步骤2710。
在步骤2714处,当确定确认开关SWA1被接通时,控制前进至步骤2715,在步骤2715中,从数据存储部分54中读取与被选的中项目相对应的一帧小项目菜单图像数据。然后,在步骤2716处,如图23所示,根据所读取的小项目菜单图像数据,以栏方式一维地将五个小项目“振动模式1”、“振动模式2”、“振动模式3”、“带旋律”和“关闭”显示在主LCD面板36上。当最初将这些小项目显示在LCD面板36上时,可以用光标CR强制选择小项目“振动模式1”。
注意,这些小项目“振动模式1”、“振动模式2”、“振动模式3”、“带旋律”和“关闭”与图29中所示的中项目“振动器”相对应。就是说,这些小项目(图23)被包括在中项目“振动器”中。
在步骤2717处,对是否接通了上移开关SWA2进行监控。当上移开关SWA2被接通时,控制前进至步骤2718,在步骤2718中,执行上述第一光标移位例程。在第一光标移位例程的执行中,光标CR被上移,以选择小项目“振动模式1”、“振动模式2”、“振动模式3”、“带旋律”和“关闭”中的一个,在下文中将对此进行详细描述。
在第一光标移位例程执行完毕之后,控制从步骤2718前进至步骤2719。另一方面,在步骤2717处,当上移开关SWA2处于关断状态时,控制直接从步骤2717前进至步骤2719。
在步骤2719处,对是否接通了下移开关SWA3进行监控。当下移开关SWA3被接通时,控制前进至步骤2720,在步骤2720中,执行上述第二光标移位例程。在第二光标移位例程的执行中,光标CR被下移,以选择小项目“振动模式1”、“振动模式2”、“振动模式3”、“带旋律”和“关闭”中的一个,在下文中将对此进行详细描述。
在第二光标移位例程执行完毕之后,控制从步骤2720前进至步骤2721。另一方面,在步骤2719处,当下移开关SWA3处于关断状态时,控制直接从步骤2719前进至步骤2721。
在步骤2721处,对是否接通了确认开关SWA1进行监控。当确认开关SWA1处于关断状态时,控制返回步骤2717。
在步骤2721处,当确定确认开关SWA1被接通时,控制前进至步骤2722,在步骤2722中,执行与被选的小项目相对应的例程,该例程用于执行诸如设置、选择、接通处理、关闭处理等等的处理。例如,当选择小项目“振动模式1”时,以振动模式1来操作振动部分62中所包括的振动器。另外,例如当选择了小项目“关闭”时,禁止振动器的操作。
图30是在图27A和图27B的第二项目显示例程的步骤2704、2711或2718处作为子例程被执行的第一光标移位例程的流程图。
在步骤3001处,判断光标CR是否处于最上面的位置上。当确定光标CR不是处于最上面的位置上时,控制前进至步骤3002,在步骤3002中,使光标CR上移。
在步骤3001处,当光标处于最上面的位置时,控制前进至步骤3003,在步骤3003中,判断是否还剩余有要在主LCD面板36上被显示的项目。当没有剩余要被显示的项目时,控制返回第二项目显示例程的步骤2704、2711或2718。
在步骤3003处,当确定还剩余有要在主LCD面板36上被显示的项目时,控制前进至步骤3004,在步骤3004中,主LCD面板36的屏幕向下滚动,从而在其上显示项目。
图31是在图27A和图27B的第二项目显示例程的步骤2706、2713或2720处作为子例程被执行的第二光标移位例程的流程图。
在步骤3101处,判断光标CR是否处于最下面的位置上。当确定光标CR不是处于最下面的位置上时,控制前进至步骤3102,在步骤3102中,使光标CR下移。
在步骤3101处,当光标处于最下面的位置时,控制前进至步骤3103,在步骤3103中,判断是否还剩余有要在主LCD面板36上被显示的项目。当没有剩余要被显示的项目时,控制返回第二项目显示例程的步骤2706、2713或2720。
在步骤3103处,当确定还剩余有要在主LCD面板36上被显示的项目时,控制前进至步骤3104,在步骤3104中,主LCD面板36的屏幕向上滚动,从而在其上显示项目。
最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以上描述是系统的优选实施例,并且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可以对其作出各种改变和修改。

Claims (10)

1.一种折叠式移动电话终端,包括:
包括了第一机壳(16)的第一单元(10),所述第一机壳具有在其前壁面的操作板(16A)以及设置在侧壁面(16B)的操作系统(26、27、28);
包括了第二机壳(32)的第二单元(12),所述第二机壳具有设置在其内壁面的显示面板(36),所述显示面板通过所述操作板和所述操作系统的操作而被控制;和
万向铰链单元(14),所述万向铰链单元将所述第一和第二单元彼此铰接,使得所述第二单元可以至少占据如下的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在所述关闭位置上,所述第二单元被叠放在所述第一单元上,使得所述显示面板可见,并且在所述打开位置上,所述操作板和所述显示面板两者都可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移动电话终端,其中,所述操作系统(26、27、28)与第一开关(SWA1)、第二开关(SWA2)和第三开关(SWA3)相关联,以便独立地操作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开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移动电话终端,其中,所述操作系统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键(26、27、28),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键分别操作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开关(SWA1、SWA2、SWA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移动电话终端,还包括:
位置检测系统(40A、40B、40C、40D、42A、42B、46、52),所述位置检测系统检测所述第一单元(12)相对于所述第二单元(10)的相对位置;和
显示控制系统(66、46),所述显示控制系统通过操作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开关(SWA1、SWA2、SWA3)来控制所述显示面板(36),所述显示控制系统对所述显示面板的控制方式根据所述位置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而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式移动电话终端,其中,当通过所述位置检测系统(40A、40B、40C、40D、42A、42B、46、52),所述打开位置被检测为所述第一单元(12)相对于所述第二单元(10)的相对位置时,通过操作所述第一开关(SWA1),项目以二维方式被显示在所述显示面板(36)上,并且其中,当通过所述位置检测系统(40A、40B、40C、40D、42A、42B、46、52),所述关闭位置被检测为所述第一单元(12)相对于所述第二单元(10)的相对位置时,通过操作所述第一开关(SWA1),项目以一维方式被显示在所述显示面板(36)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式移动电话终端,其中,所述第二和第三开关(SWA2、SWA3)中的每一个起到用于将光标(CR)移位的移位开关的作用,所述光标被显示在所述显示面板(36)上,以选择所述项目中的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式移动电话终端,其中,所述第二和第三开关(SWA2、SWA3)被设置用于在所述显示面板(36)上的彼此相对的两个方向上移位所述光标(CR)。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式移动电话终端,其中,所述第二和第三开关(SWA2、SWA3)分别起到用于在所述显示面板(36)上向上和向下移位所述光标(CR)的上移和下移开关的作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式移动电话终端,其中,所述显示控制系统(66、46)包括滚动系统(步骤3004、3104),当所述光标(CR)在所述显示面板(36)上处于在所述方向中的相应方向上的最末端的位置上时,所述滚动系统通过操作所述第二和第三开关(SWA2、SWA3)中的一个,滚动所述显示单元(36)的屏幕。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式移动电话终端,其中,所述第一机壳(16)的操作板(16A)被设置有与确认开关(SWM1)以及至少两个移位开关(SWM2、SWM3、SWM4、SWM5)相关联的移位/确认键(18),从而控制所述显示面板(36),并且其中,当通过所述位置检测系统(40A、40B、40C、40D、42A、42B、46、52),所述打开位置被检测为所述第一单元(12)相对于所述第二单元(10)的相对位置时,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开关(SWA1、SWA2、SWA3)具有与所述确认开关(SWM1)和所述两个移位开关(SWM2、SWM3)相同的功能。
CNA2005100513728A 2004-03-08 2005-03-08 折叠式移动电话终端 Pending CN16680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64887/2004 2004-03-08
JP2004064887A JP4552463B2 (ja) 2004-03-08 2004-03-08 携帯端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68045A true CN1668045A (zh) 2005-09-14

Family

ID=34824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0513728A Pending CN1668045A (zh) 2004-03-08 2005-03-08 折叠式移动电话终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195160A1 (zh)
EP (1) EP1575248A1 (zh)
JP (1) JP4552463B2 (zh)
CN (1) CN166804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89768B (en) * 2005-09-05 2007-11-1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Multi-mode fold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US7623110B2 (en) * 2007-01-05 2009-11-24 Tpo Displays Corp. Systems for displaying images by utilizing horizontal shift register circuit for generating overlapped output signals
JP2009055312A (ja) * 2007-08-27 2009-03-12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
JP4729074B2 (ja) * 2008-05-23 2011-07-20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1997971A (zh) * 2009-08-24 2011-03-30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
JP6056600B2 (ja) * 2013-03-28 2017-01-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
FR3063561B1 (fr) * 2017-03-02 2019-04-19 Ingenico Group Dispositif de support pour terminal de paie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8203761A (nl) * 1982-09-29 1984-04-16 Johannes Van Dalen Draagbare inrichting met handbediening via een aantal toetsen.
JPH0778120A (ja) * 1993-07-29 1995-03-20 Xerox Corp 手持ち演算装置及び手持ち演算装置における入力信号処理方法
US5774233A (en) * 1993-12-09 1998-06-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ocument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JP2001265490A (ja) * 2000-03-23 2001-09-28 Sony Corp 片手で入力操作可能な携帯情報端末
US6549789B1 (en) * 2000-04-28 2003-04-15 Motorola Inc.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n adaptable user interface
JP2002033809A (ja) * 2000-07-14 2002-01-31 Sony Corp 携帯端末装置
JP4140181B2 (ja) * 2000-09-08 2008-08-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電子カメラ
KR100491606B1 (ko) * 2000-09-29 2005-05-27 산요덴키가부시키가이샤 폴더식 통신단말장치 및 폴더식 통신단말장치에 있어서의표시제어방법
JP2002152346A (ja) * 2000-11-14 2002-05-24 Sanyo Electric Co Ltd 折り畳み式携帯通信端末装置
JP3782659B2 (ja) * 2000-12-27 2006-06-07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移動体通信機器
KR100381139B1 (ko) * 2001-01-17 2003-04-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폴더타입 휴대용 무선 단말기에서의 메시지 디스플레이 방법
US6622025B2 (en) * 2001-09-28 2003-09-16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tering numbers
JP2003174495A (ja) * 2001-09-28 2003-06-20 Nec Corp 折り畳み式携帯情報端末
JP4063571B2 (ja) * 2002-04-10 2008-03-1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折り畳み式携帯通信端末
JP2003324513A (ja) * 2002-04-30 2003-11-14 Sharp Corp 電子端末機器及びメニュー登録方法
KR100504144B1 (ko) * 2003-01-30 2005-07-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카메라를 가진 로테이션 터치폰에서 폴더의 위치를감지하는 방법
KR100549915B1 (ko) * 2003-09-19 2006-02-06 주식회사 팬택앤큐리텔 트위스트형 이동통신단말기 및 그 힌지장치
EP1685692A1 (en) * 2003-11-20 2006-08-02 Nokia Corporation 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having foldable and turnable housing membe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195160A1 (en) 2005-09-08
JP4552463B2 (ja) 2010-09-29
JP2005260284A (ja) 2005-09-22
EP1575248A1 (en) 2005-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68045A (zh) 折叠式移动电话终端
CN1543171A (zh) 折叠式移动通信装置
CN1993968A (zh) 便携式通信终端
CN1595944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及软件产品
CN1246230A (zh) 通信终端及旋转操作钮
CN1463397A (zh) 便携式电子仪器
CN1744616A (zh) 通信终端设备、改变通信终端设备的功能和/或设置的方法、以及程序
CN101080068A (zh) 移动终端和其菜单显示方法
CN1213585C (zh) 可折叠便携式信息终端
CN1802032A (zh) 平板扬声器的安装构造和安装方法、振动板、平板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CN1811899A (zh) 显示方法、便携式终端设备和显示程序
CN1197327C (zh) 便携电话的铰链机构
CN1143562C (zh) 便携无线电信息终端的屏幕滚动方法
CN1275021C (zh) 共同导航设备
CN1251533C (zh) 具有简化的呼叫启动操作的折叠式移动通信设备
CN1645869A (zh) 便携式通信终端
CN1328280A (zh)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输入设备和信息处理主单元
CN1397033A (zh) 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以及信息处理程序
CN1383503A (zh) 用于便携式显示装置的箱体
CN1886717A (zh) 用于以四向输入设备录入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547829A (zh)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系统、记录介质和程序
CN1526091A (zh) 便携式多显示屏设备
CN1501742A (zh) 便携终端设备
CN1902569A (zh) 键盘布置
CN1637696A (zh) 移动终端设备中支持输入确认的系统与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