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64842A - 财务报表真实性的逻辑分析识别技术 - Google Patents
财务报表真实性的逻辑分析识别技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64842A CN1664842A CN 200510056219 CN200510056219A CN1664842A CN 1664842 A CN1664842 A CN 1664842A CN 200510056219 CN200510056219 CN 200510056219 CN 200510056219 A CN200510056219 A CN 200510056219A CN 1664842 A CN1664842 A CN 166484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nancial
- index
- enterprise
- profit
- equ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识别财务报表真实性的逻辑分析方法。根据逻辑分析方法的思想,需要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真伪可信度进行分析与检测,分为两步:第一步是以会计规则进行基本判断,结合行业经济的财务结构特征,进行异动分析,找出非常规变化的财务科目;第二步是逻辑分析财务报表的虚假比例。通过建立成本费用的数学模型、分析财务报表数据深层次的内在逻辑关系,计算财务报表虚假比例,调整财务指标,还原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2001年5月17日提交的申请号为01119715.3、发明名称为“财务报表真实性的逻辑分析识别技术”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识别财务报表真实性的逻辑分析方法的实现技术。
【技术背景】
财务报表是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报告,是经济信息的一种载体形式,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相关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但从披露出来的情况看,众多上市公司虚造财务报表的状况令人堪忧。从早先的郑百文、蓝田股份、银广厦,到被中国证监会查处的丰乐种业(股票代码:000713),上市公司虚造财务报表的事件屡见不鲜,直接侵害了广大股民的利益。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识别财务报表真实性逻辑分析的实现技术,识别财务报表的真伪,找到并剥离虚假部分,还原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技术方案】
一、本发明的基本思想
俗语说:“说谎容易,圆谎难。”这是任何明理人都懂得的基本道理,高度认识则是真理。基于此,并运用财务会计规则和数理统计科学方法,首先,构造动态控制函数和异动分析模型,以生产规律为参照标准发现并定位疑点。进而,建立成本费用的数学模型,分析财务报表数据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财务报表的必然反映。数据逻辑分析技术是重点考察并分析六个基本会计要素,即反映财务状况的静态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反映经营成果的动态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该有: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
利润=收入-费用 (2)
假如财务报表数据是真实的,那么从逻辑上来讲,上述二个等式都是成立的。因此首先分析上述二个等式是否成立,如果其中至少有一个等式不成立,则说明该企业所呈报的财务报表是不符合逻辑的,即存在虚假成分。
由于“聪明”的造假者也懂得上述基本关系,很可能也造出符合上述基本关系的财务报表。因此需要从更深层次分析财务报表的逻辑性,尤其是收入、成本、费用与利润之间的内在关系,一方面通过建立动态会计要素的数学模型,动态分析至少二年的收入、费用和利润的真实演化规律,另一方面同时分析静态会计要素与动态会计要素内在关系和至少两年的真实演化规律,从而判别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对于虚假财务报表同时计算出其虚假成分比例。
基于这些想法,我们发明财务报表真实性的逻辑分析识别技术。根据逻辑分析方法的思想,需要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真伪可信度进行检测,检测分为以下两步。
二、第一步:以会计规则进行基本判断,结合行业经济的财务结构特征,进行异动分析,找出非常规变化的财务科目。
1.基于会计规则的基本逻辑判断
1.1判断依据
基本逻辑判断是运用会计规则对财务报表的真伪性进行的初步检测,即应用基本的会计等式、基本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本期报表与前期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来进行基本会计规则检验。
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利润分配表等报表以及各个表间的勾稽关系、本期表与前期表的连续性检验,必须满足基本会计规则。
1.2数据需求
提供至少两年的财务报表,包括: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分配表。
1.3财务报表的基本等式关系如下:
公式(1)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式中:
资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长期投资净额+无形资产+递延资产+递延税款借项+其它长期资产
流动资产=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帐款-坏帐准备+预付帐款+待摊费用+存货-商品削价准备+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一年内到期长期债券投资+其它流动资产
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原价-累积折旧+固定资产清理+在建工程+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
负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递延税款贷项
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预收帐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未交税金+应付利润(股利)+预提费用+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其它流动负债
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其它长期负债
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未确认的投资损失+未分配利润+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公式(2) 利润=收入-费用
式中:
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它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费用=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外支出+存货跌价损失+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待摊费用+所得税
1.4技术说明
1)所需基本数据:(三年数据)
股东权益,固定资产,存货,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净额,应付账款,短期投资,待摊费用,营业外收入
2)基本等式:
股东权益=固定资产+存货+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净额-应付账款+短期投资+待摊费用+(其它可近似为常量的权益) (3)
3)计算增量,公式为:
股东权益增量Δ=当年股东权益-上年股东权益 (4)
计算公式(3)右边的七项对应分量的增量公式与(4)类似:
固定资产增量Δ1=当年固定资产-上年固定资产
依此类推,计算分量增量,分别记为:存货增量Δ2,货币资金增量Δ3,应收账款净额增量Δ4,应付账款增量Δ5,短期投资Δ6,待摊费用Δ7,最后一项的增量近似为0。
4)判断:
由公式(1),总量增量必然等于各分量增量之和,所以有:
Δ=Δ1+Δ2+Δ3+Δ4-Δ5+Δ6+Δ7 (5)
因三年数据,所以(5)式计算的增量数据应该有两个,即当年增量数据与上年增量数据。
假如有:Δ≠Δ1+Δ2+Δ3+Δ4-Δ5+Δ6+Δ7,则该财务报表一定有不平衡的地方,即可能存在虚假成份。
不平衡的数量为:Δ-(Δ1+Δ2+Δ3+Δ4-Δ5+Δ6+Δ7)
不平衡比率为:
δ=[Δ-(Δ1+Δ2+Δ3+Δ4-Δ5+Δ6+Δ7)]/Δ (6)
在出现不平衡时,一方面要检查(5)是一个还是两个不相等,另一方面要计算相应的:
(a)不平衡的绝对数量:Δ-(Δ1+Δ2+Δ3+Δ4-Δ5+Δ6+Δ7)
(b)不平衡的数量比率:
δ1=[Δ-(Δ1+Δ2+Δ3+Δ4-Δ5+Δ6+Δ7)]/Δ;
结论:依据财务科目的性质决定取Min{Δ,Δ1+Δ2+Δ3+Δ4-Δ5+Δ6+Δ7}或Max{Δ,Δ1+Δ2+Δ3+Δ4-Δ5+Δ6+Δ7}为真实数据,δ1为虚假数据,且δ1值越大则虚假数据的数值越大。
假如公式(5)成立,则需进一步进行异动分析,挖掘虚假数据。
2.结合行业经济特征的异动分析
2.1针对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结构建立标准
1)按行业准备三年的财务报表(共有m个指标),并分别以a,b,c(均为m×n的矩阵,这里m是财务指标项目数,n为某行业企业总数)表示,其中a为第一年财务报表、b为第二年财务报表、c为第三年财务报表;
2)按照公式s=|(b-a)×3-c+2×a-b|/2|a+1|,计算出s,上式为矩阵运算;
3)计算行业均值矩阵
S(为59×1矩阵);
4)计算阈值s0=
S±fa,这里选取fa=1.5×
S,即在行业均值上1.5倍(fa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并记录s0,作为该行业这一年的标准。
2.2异动分析,找出非常规科目
1)首先判断要求进行分析的企业归属于哪一个行业;
2)根据用户需求选取标准(例如,选取沪市企业-2003年标准),假设为s0;
3)准备该企业三年的财务报表,以2001年、2002年、2003年为例,分别记为index_2001、index_2002、index_2003,均为列向量;
4)根据公式
计算出s;
5)将s与s0的对应项作比较,如有si≥si 0,则认为该企业的第i指标项存在异动;反之,认为正常。
三、第二步:逻辑分析财务报表的虚假比例
1.对企业损益表上成本项目进行分析
现假定企业的主营业务共生产N种产品,但只需上报n(n≤N)种产品,对每一种产品,企业需要提供相应的资料,以便确定该产品成本。企业以两种方式计算成本,分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数据需求:主营业务成本表、当年的损益表。
1.1企业以“变动成本法”计算成本的情形
对第i种产品A,由企业成本会计给出该产品的以下资料:
1)单位变动直接材料(ai)
2)单位变动直接人工(bi)
3)单位变动制造费用(di)
4)销售量(xi)
5)销售收入(Si)
算法:
1)由前三项之和求得A产品的成本ci,即ci=ai+bi+di
2)企业给出销售收入:S(由损益表给出)
3)计算企业上报的n种产品的销售收入:
4)计算“n种产品的销售收入”与“企业销售收入”的比值:
5)计算上报的n种产品成本C(n):
6)估计总成本:
7)估计息税前营业利润P营=S-C
8)估计总利润:P总=P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财政补贴收入-营业外支出
9)估计税后净利润:P净=P总×(1-企业所得税税率)
10)以上分析对企业报表上成本项目数值做出验证,根据推断结果与报表数值进行比较。估计虚假数量与虚假比例为:
估计虚假数量为:Δ=|(损益表)P净-(计算)P净|×0.9(注:允许有10%的估计误差)
注:(计算)P净表示计算得到的净利润,(损益表)P净表示损益表中的净利润。
注:销售收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财政补贴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直接取自损益表。
1.2企业以“全部成本法”计算成本的情形
对第i种产品A,由企业成本会计给出该产品的以下资料:
1)直接材料
2)直接人工
3)全部制造费用
4)期初存货数量
5)期初存货成本
6)产量
7)销售量(xi)
8)销售收入(Si)
则产品A的:
全部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全部制造费用
单位产品成本=全部生产成本/产量
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数量×单位产品成本
其中:期末存货数量=期初存货数量+产量-销售量
已销售生产成本pi=期初存货成本+全部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算法:
1)企业给出销售收入:S(由损益表给出)
2)计算企业上报的n种主营产品的销售收入:
3)计算“n种主营产品的销售收入”与“企业销售收入”的比值:
4)计算上报的n种产品成本C(n):
5)估计总成本:
6)估计息税前营业利润P营=S-C
7)估计总利润:P总=P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财政补贴收入-营业外支出
8)估计税后净利润:P净=P总×(1-所得税税率)
9)以上分析对企业报表上成本项目数值做出验证,根据推断结果与报表数值进行比较。估计虚假数量与虚假比例为:
估计虚假数量为:Δ=|(损益表)P净-(计算)P净|×0.9(注:允许有10%的估计误差)
估计虚假比例δ:
注:(计算)P净表示计算得到的净利润,(损益表)P净表示损益表中的净利润。
注:销售收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财政补贴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直接取自损益表。
2.对企业损益表上费用项目进行分析
根据企业提供的费用明细表,利用各费用项目性质的不同,将不同的费用项目划分为可控费用和不可控费用,可控费用是指具有很大的约束性,在每期数值变动不大。不可控费用指企业不确定项目,这类费用的发生及其数额的多少,取决于不同时期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取决于管理当局对不同费用项目所作的具体预。利用不同性质费用变动规律的不同,对企业发生的期间费用值进行分析。
2.1对可控费用项目的运算
项目正常变动的运算过程及公式如下:
1)求出可控费用两期的变动额及变动率,设其分别为α1、β1,则α1=比较期数值-基期数值,β1=α1/基期数值;(注:比较期数值指用于比较的两期数据中的第二期数据值;基期数值指用于比较的两期数据中的第一期数据值)
2)设定允许变动值为η,则允许变动率为η’,η’=η/基期数值;(注:允许变动值是指企业正常变动情况下的变动最大值)
3)求出的变动率的绝对值与设定允许变化率的绝对值进行比较,设其差值为ε1,即ε1=|β1|-|η’|;
4)若差值大于零,即ε1>0,则可确定其为虚假值。
项目异常变动(注:异常变动指企业在本期因增加管理人员或增加机器等因素引起费用数值的变动情况)的运算过程及公式如下:
1)求出两期的变动额及变动率,设其分别为α2,β2则α2=比较期数据值-基期数据值,β2=α2/基期数据值
2)将异常情况引起的变动额进行剔除,设异常情况引起的变动额分别为γ1,调整后数值分别设为ρ1,则ρ1=α2-γ1;
3)求出调整后的变动率为β1’=ρ1/基期数据值
4)设定允许变动值η,则允许变动率为η’,η’=η/基期数值;
5)将调整后变动率的绝对值与设定允许变动率的绝对值进行比较,设其差值为μ1,则μ1=|β1’|-|η’|;
6)若比较值大于零,即μ1>0,则可确定其为虚假值。
分析结果:
1)估计虚假比例为δ2=ε1+μ1(注:ε1>0,μ1>0)
2)估计虚假数量为Δ2=δ2×比较期数值
3)利润估计方法:
对前述方法所求得的企业总利润值进行调整,得出企业实际总利润值,即P总’=P总-Δ2,估计税后净利润:P净’=P总’×(1-所得税税率)
4)以上分析对企业报表上费用项目数值做出验证,根据推断结果与报表数值进行比较。估计虚假数量与虚假比例为:
估计虚假数量为:Δ=|(损益表)P净-(计算)P净|×0.9(注:允许有10%的估计误差)
估计虚假比例δ:
注:(计算)P净表示计算得到的净利润,(损益表)P净表示损益表中的净利润。
2.2不可控费用变动很不规律,对于其两期数值的变化值及变化率,可以根据企业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和销售增长率进行推测,利用其相关性,推测企业发生的不可控费用是否异常。(此项分析只能做定性判断,不能准确确定其数值)
3.利用计算出的虚假比例,调整指标。
本部分是根据计算出的虚假比例δ,对各项财务评价指标进行修正,合理真实地反应企业实际财务状况。这里选取部分指标调整为实例说明。
3.1当损益表上的净利润P净大于经过计算得到的P净时,对下列评价指标修改如下:
1)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
2)反映经营能力的指标:
3)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
4)反映发展能力的指标:
3.2当损益表上的净利润P净小于经过计算得到的P净时,对下列评价指标修改如下:
1)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
2)反映经营能力的指标:
3)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
4)反映发展能力的指标:
Claims (1)
1.一种用于识别财务报表真实性的逻辑分析方法。
a.数据需求:提供被测企业至少两年的财务报表,并获取以下基本数据:股东权益总计、固定资产总计、存货、货币资金、应收帐款净额、应付帐款、短期投资、待摊费用、营业外收入;
b.运用会计规则对财务报表进行基本逻辑判断;
c.股东权益的基本逻辑判断:
计算股东权益增量Δ=当年股东权益-上年股东权益,其中,股东权益总计=固定资产总计+存货+货币资金+应收帐款净额-应付帐款+短期投资+待摊费用+其它可近似为常量的权益。判断Δ=Δ1+Δ2+Δ3+Δ4-Δ5+Δ6+Δ7是否成立,若出现Δ≠Δ1+Δ2+Δ3+Δ4-Δ5+Δ6+Δ7,则该企业的报表一定有不平衡的地方,即不符合逻辑。不平衡的数量为:Δ-(Δ1+Δ2+Δ3+Δ4-Δ5+Δ6+Δ7)。不平衡比率为:δ=[Δ-(Δ1+Δ2+Δ3+Δ4-Δ5+Δ6+Δ7)]/Δ
d.异动变动指标的确定和判断:
异动变动的判断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s
将s与阈值s0的对应项作比较,如有si≥si 0,则认为该企业的第i指标项存在异动;反之,认为正常。
e.财务报表虚假比例的计算:
本发明可对企业报表上成本和费用项目数值做出验证,根据推断结果与报表数值进行比较。适用于企业以“变动成本法”或“完全成本法”计算成本的两种不同情形。
估计虚假数量为:Δ=|(损益表)P净-(计算)P净|×0.9
f.根据计算出的虚假比例δ,对各项财务评价指标进行修正,合理真实地反应企业实际财务状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510056219 CN1664842A (zh) | 2001-05-17 | 2001-05-17 | 财务报表真实性的逻辑分析识别技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510056219 CN1664842A (zh) | 2001-05-17 | 2001-05-17 | 财务报表真实性的逻辑分析识别技术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01119715 Division CN1387136A (zh) | 2001-05-17 | 2001-05-17 | 财务报表真实性的逻辑分析识别技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64842A true CN1664842A (zh) | 2005-09-07 |
Family
ID=35035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510056219 Pending CN1664842A (zh) | 2001-05-17 | 2001-05-17 | 财务报表真实性的逻辑分析识别技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664842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55300A (zh) * | 2012-08-16 | 2013-01-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报表的快速查看方法和装置 |
CN106485243A (zh) * | 2016-10-31 | 2017-03-08 | 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票据识别纠错方法及装置 |
CN109658115A (zh) * | 2018-12-24 | 2019-04-19 | 安徽经邦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财务报表防欺诈方法 |
CN111882417A (zh) * | 2020-07-30 | 2020-11-03 | 深圳市原点参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财务分析方法及装置 |
-
2001
- 2001-05-17 CN CN 200510056219 patent/CN1664842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55300A (zh) * | 2012-08-16 | 2013-01-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报表的快速查看方法和装置 |
CN106485243A (zh) * | 2016-10-31 | 2017-03-08 | 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票据识别纠错方法及装置 |
CN106485243B (zh) * | 2016-10-31 | 2019-10-22 | 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票据识别纠错方法及装置 |
CN109658115A (zh) * | 2018-12-24 | 2019-04-19 | 安徽经邦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财务报表防欺诈方法 |
CN111882417A (zh) * | 2020-07-30 | 2020-11-03 | 深圳市原点参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财务分析方法及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Han et al. |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vestments and audit risk | |
Stoel et al. | IT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and firm performance: An organizational liability lens | |
Chandra | Income conservatism in the US technology sector | |
CN1926569A (zh) | 风险管理系统和方法 | |
Li et al. | Strategic or substantive innovation? The effect of government environmental punishment on enterprise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 |
Wang et al. | China green credit policy and corporate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rformance gap | |
Sharma et al. | CEO compensatio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audit fees: Evidence from New Zealand | |
Nordås | The impact of services trade liberalisation on trade in non-agricultural products | |
Bin‐Feng et al. | How uncertainty can determine corporate ESG performance? | |
King et al. | Does Financial Reporting for Income Tax Expense Affect the Timeliness of Goodwill Impairments? | |
Moffitt et al. |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 performance and the internal control environment | |
CN1664842A (zh) | 财务报表真实性的逻辑分析识别技术 | |
Brown et al. | The effect of internal control regulation on earnings quality: Evidence from Germany | |
Wang et al. |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efficiency pre-and post-IFRS: Evidence from Taiwanese listed electronics corporations | |
Ghosh | Ownership, evergreening and crisis: an analysis of bank–firm relationships in India | |
Huang et al. | Trade credit provision and innovation: A strategic trade-off | |
Beck et al. | Litigation risk and audit fees: The impact of qualitative factors | |
Zara et al. | Circular economy, stock volatility and resilience to the Covid-19 shock: Evidence from European companies | |
Gianfrate et al. | Cost of capital and climate risks | |
Risal et al. | ESG disclosure and company profitability: Does company size play a role? | |
Wei | Equity concentration and investment efficiency | |
Maximiano et al. | Addressing the Climate Crisis without Changing the Competition Policy Frameworks: Reality or a Mirage? | |
CN1387136A (zh) | 财务报表真实性的逻辑分析识别技术 | |
Yu | Can corporate ESG performance ease financing constraints | |
Ding et al. | Firm-level transparency in the former east bloc: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Baltic reg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