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60347A - 银黄组合物、含有银黄组合物的口服和注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Google Patents

银黄组合物、含有银黄组合物的口服和注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60347A
CN1660347A CN 200510001923 CN200510001923A CN1660347A CN 1660347 A CN1660347 A CN 1660347A CN 200510001923 CN200510001923 CN 200510001923 CN 200510001923 A CN200510001923 A CN 200510001923A CN 1660347 A CN1660347 A CN 16603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jection
silver yellow
water
preparation
composi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0192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02902C (zh
Inventor
马成俊
李桂生
孙盛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Luye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Luye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Luye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Luye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51000192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02902C/zh
Publication of CN16603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603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0290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02902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银黄组合物、含有银黄组合物的口服和注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其涉及制药领域,在本发明由金银花提取物、黄芩提取物组成的银黄组合物中,金银花提取物中绿原酸的质量百分含量为大于等于50%而小于100%,黄芩提取物中黄芩苷的质量百分含量为大于等于50%而小于100%,含有上述组合物的普通片、口含片、分散片、咀嚼片、口崩片、泡腾片、硬胶囊、软胶囊、口服液、颗粒剂、冲剂、微丸或滴丸和注射剂,本发明具有疗效好、质量可控、注射剂刺激性小、不良反应少、质量稳定,产品储存时间长。

Description

银黄组合物、含有银黄组合物的口服和注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药领域,具体涉及银黄组合物、含有该组合物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Lonicero japonico Thunb).为中医常用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凉风散热、抗病毒、保肝利胆的功效,现代药理实验证明,金银花对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急性阑尾炎、丹毒、外伤感染等,均有较明显的疗效;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现代药理表明其具有抗炎症、抗变态反应、抗菌、利尿、利胆、解热、镇静等作用。
银黄制剂由金银花和黄芩两味中药配伍并经提取加工制成,用于风热犯肺而致发热、咳嗽、咽痛等症,对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偏桃体、咽炎等症状均有较好的疗效,目前,以金银花和黄芩提取物为组方制成的制剂有银黄胶囊、银黄颗粒剂、银黄口服液、银黄注射液等,被广泛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由于现有制剂多是对传统中药简单剂型的改造,故仍然存在着其有效部位成分复杂,提取物纯度低、特别是绿原酸在金银花提取物的含量,如利用高效液相外标法对现有“银黄注射液”的金银花提取物中绿原酸含量的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其有效成分绿原酸的质量百分含量仅为6.1%(见图2),由于现有制剂中存有大量其它物质,不仅质量难以控制,而且对药物的疗效及生物利用度也有着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银黄注射剂的影响更为严重,不仅影响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多,而且注射剂的稳定性差,不利于药物的稳定及长期保存,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银黄组合物、含有银黄组合物的注射和口服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在本发明由金银花提取物、黄芩提取物组成的银黄组合物中,金银花提取物中绿原酸的质量百分含量为大于等于50%而小于100%,黄芩提取物中黄芩苷的质量百分含量为大于等于50%而小于100%。
本发明银黄组合物中优选为金银花提取物中绿原酸的质量百分含量为大于等于50%而小于100%,黄芩提取物中黄芩苷的质量百分含量为大于等于80%而小于100%;进一步优选为金银花提取物中绿原酸的质量百分含量为大于等于80%而小于100%,黄芩提取物中黄芩苷的质量百分含量为大于等于80%而小于100%;本发明更进一步优选为金银花提取物中绿原酸的质量百分含量为大于等于90%而小于100%,黄芩提取物中黄芩苷的质量百分含量为大于等于92%而小于100%。
本发明银黄组合物中金银花提取物和黄芩苷提取物之间比例范围可以采用国家相关药品标准允许的任何比例范围,其中本发明银黄组合物中金银花提取物和黄芩提取物中两者的配比优选采用现有国家药品标准中的有关银黄的比例范围。
通过本领域常规的制备工艺,可以将本发明银黄组合物制备成不同制剂形式的各种口服制剂,如普通片、口含片、分散片、咀嚼片、口崩片、泡腾片、硬胶囊、软胶囊、口服液、颗粒剂、冲剂、微丸或滴丸等。
本发明银黄组合物口含片优选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取适量的稀释剂过目筛,混合均匀,将有效剂量的银黄组合物和适量调味剂溶于适量粘合剂溶液中,均匀分散于稀释剂中,制成软材,制粒,烘干,干颗粒加适量润滑剂,混匀,整理,压片制得,其中稀释剂为乳糖、蔗糖、葡萄糖、甘露醇、山梨醇和糊精等水溶性填充剂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粘合剂为淀粉类、纤维素类、凝胶类和聚乙烯类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润滑剂为水不溶性润滑剂或水溶性润滑剂。其中淀粉类如玉米淀粉、预凝胶玉米淀粉等;凝胶为明教、阿拉伯胶等、纤维素类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纳、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聚乙烯类为聚乙烯吡咯烷酮等、聚乙烯醇、聚乙二醇等;调味剂为蛋白糖、甜菊糖和薄荷脑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本发明中适量的辅料是指将本发明银黄组合物和辅料组合制备出的口含片,其相关的技术标准应符合国家药典对该剂型的最低要求,其中本发明优选10重量份本发明银黄组合物、糊精40~60份、糖粉10~20份、甘露醇20~30份、蛋白糖或甜菊糖2~4份、薄荷脑1~2份。
本发明银黄组合物软胶囊优选采用如下工艺进行制备:取有效剂量的银黄组合物和适量的稀释剂混合、或和适量的稀释剂及助悬剂混合,置胶体磨中初碾,过目筛,制得软胶囊内容物、然后灌封,定形,干燥即得,其中本发明稀释剂为麻油、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杏仁油、核桃油、棉籽油、葵花籽油、蓖麻油和橄榄油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植物油;助悬剂为蜂蜡、单硬脂酸铝、乙基纤维素(100CP)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其中本发明中适量的辅料是指将本发明银黄组合物和辅料组合制备出的软胶囊,其相关的技术标准应符合国家药典对该剂型的最低要求,其中本发明优选药粉和稀释剂的比例为1.0∶(1.0~2.5)。
本发明银黄组合物的口服滴丸优选采用如下工艺进行制备:将适量水溶性基质与有效剂量的银黄组合物细粉混匀,水浴加热熔融,搅拌混匀,保温,用脂溶性冷凝剂冷却,滴制,包衣,即得,其中水溶性基质为聚乙二醇、聚氧乙烯单硬脂酸脂、泊洛沙姆和聚醚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本发明银黄组合物的口服滴丸上述水溶性基质为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300和聚乙二醇-200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
本发明中适量的辅料是指将本发明银黄组合物和辅料组合制备出的滴丸,其相关的技术标准应符合国家药典对该剂型的最低要求,其中本发明优选有效成分和基质的比例优选为1∶0.5-2;进一步优选为1∶1。
本发明还可以将有效剂量的本发明银黄组合物和适量的酸源和二氧化碳源及其他辅料组合,采用本领域常规的制备工艺制成泡腾片,其中本发明的酸源可以为柠檬酸、酒石酸、富马酸、己二酸、苹果酸、水溶性氨基酸或枸橼酸二氢钾、富马酸钠等强碱弱酸盐或盐酸等无机酸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二氧化碳源可以为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钾、碳酸氢钾、碳酸钙等,以上仅为代表性的列举,但并不受限于与此,只要药理上允许的酸和能够产生气源的物质均可作为本发明的酸源和二氧化碳源;本发明泡腾片的制备方法可以采用各种常规的制备方法,如干法制粒、直接压片或非水制粒等,本发明中适量的辅料是指将本发明银黄组合物和辅料组合制备出的泡腾片,其相关的技术标准应符合国家药典对该剂型的最低要求。
本发明还可以将有效剂量的本发明银黄组合物和适量的崩解剂及其他口崩片所必需的常用辅料采用本领域常规制备工艺制成口腔崩解片,其中本发明崩解剂为交联羧甲纤维素钠、交联羧甲淀粉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微晶纤维素、低取代羧丙基纤维素和处理琼脂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还可以是不规格的种类相同的崩解剂自身的组合,该口腔崩解片的制备可以采用直接压片法、喷雾干燥法等工艺进行制备,本发明中适量的辅料是指将本发明银黄组合物和辅料组合制备出的口崩片,其相关的技术标准应符合国家标准对该剂型的最低要求。
当将本发明银黄组合物制备成注射剂时,则本发明银黄组合物中绿原酸在金银花提取物中的质量百分含量应大于等于80%而小于100%,黄芩苷在黄芩提取物中的质量百分含量应大于等于80%而小于100%;本发明进一步优选为绿原酸在金银花提取物中的质量百分含量应大于等于90%而小于100%,黄芩苷在黄芩提取物中的质量百分含量应大于等于92%而小于100%。
本发明银黄组合物注射剂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的制备工艺进行制备,本发明中银黄组合物注射剂可以是注射液或注射用粉针。
当本发明银黄组合物注射剂为注射液时,优选采用如下工艺进行制备:取有效剂量的银黄组合物,加注射用水搅拌使之呈悬浮液,用碱性物质调pH值5.5~7.5使其溶解,补加注射用水至全量,活性炭处理,微孔滤膜过滤,分装于安瓿或西林瓶中,密封,115℃灭菌30分钟,灯检,包装,即得。
本发明银黄组合物的注射剂优选为注射用粉针剂,进一步优选位注射用冻干粉针剂。
本发明银黄组合物注射用粉针剂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的制备方法进行制备,但优选如下方法进行制备:取有效剂量银黄组合物单独或与药用辅料组合,加注射用水搅拌使之呈悬浮液,用碱性物质调pH值至5.5~7.5使其溶解,补加注射用水至全量,活性炭处理,微孔滤膜过滤,然后采用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工艺方法制备,其中药用辅料为如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苷、葡萄糖、蔗糖、乳糖、甘氨酸、氯化钠、氨基酸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
本发明银黄组合物注射用粉针剂优选为注射用冻干粉针剂,其制备工艺优选如下:取有效剂量的银黄组合物和适量药用辅料,加射用水搅拌使之呈悬浮液,碱性物质调pH值至5.5~7.5使其溶解,补加注射用水至全量,活性炭吸附,微孔滤膜过滤,分装于安瓿瓶或西林瓶中、冷冻干燥既得,其中药用辅料为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苷、甘氨酸和氨基酸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
本发明银黄组合物注射剂中调解PH值的碱性物质可以选用药理允许的各种碱性物质,无机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氢钠、磷酸钠或它们的碱性缓冲溶液;有机碱如枸橼酸钠或钾盐或它们碱性缓冲溶液;本发明中调解PH值的碱性物质还可以是碱性氨基酸、有机氨或无机氨等,但并不受限于此。
根据实际的需要,在制备本发明注射剂的过程中还可以加入常规的其他辅料,如稳定剂、增溶剂、防腐剂、抗氧剂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以使本发明注射剂更加稳定。
本发明银黄提取物制备成的口服和注射制剂可用来治疗清热,解毒,利咽,风热犯肺而致发热、咳嗽,咽痛,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等各种临床症状。
其中,本发明银黄组合物注射剂可以用来肌肉注射、也可以进行静脉注射,当使用本发明银黄粉针剂进行静脉注射或滴注时,可先将本发明粉针剂溶于5%的葡萄糖注射液溶液或溶于等渗的氯化钠溶液中然后再进行静脉注射或滴注或选择其他溶酶进行溶解,然后再进行静脉给药。
本发明银黄组合物中金银花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可以采用各种常规制备工艺,但优选采用如下工艺进行制备:取干燥金银花药材,以5~20倍量的水或低元醇溶液渗漉提取绿原酸,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05~1.20;浓缩液加5~10倍量水并用稀酸溶液调节pH约为1~3,沉淀过夜,过滤,滤液上样于处理好的大孔吸附树脂柱,上样量(相当于生药量)与树脂用量的比例为1~5∶1(w/w),先用水洗脱至无色,再用1-10%(v/v)醇洗脱2~5个柱体积;收集1-10%(v/v)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干燥,即得。
本发明金银花提取物的制备工艺进一步优选采用如下工艺进行制备:取金银花以5~20倍量的水或低元醇溶液渗漉提取绿原酸,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05~1.20;浓缩液加5~10倍量水并用稀酸溶液调节pH约为1~3,沉淀过夜,滤过,滤液上样于处理好的大孔吸附树脂柱,上样量(相当于生药量)与树脂用量的比例为1~5∶1(w/w),先用水洗脱至无色,再用1-10%(v/v)醇洗脱2~5个柱体积;收集醇洗脱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浓缩液过滤,上样于已处理好的聚酰胺层析柱上,上样量(相当于生药量)与树脂用量的比例为2~6∶1(w/w),先用水洗去紫外无吸收的杂质,5-20%醇洗脱极性较小杂质,后改用20-40%(v/v)醇洗脱2~5个柱体积,收集20-40%(v/v)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干燥,即得。
本发明中低元醇为常规的能够用来做提取液或洗脱溶液的碳原子为10以下的一元醇或多元醇,本发明优选甲醇或乙醇;大孔树脂主要为非极性、弱极性或极性聚乙烯、聚苯乙烯类高分子吸附介质,其中本发明优选弱极性的大孔树脂。
本发明银黄组合物中黄芩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的制备技术进行制备,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部颁标准“银黄注射液”所述方法制得;本发明对黄芩提取物的制备工艺没有特别的要求,只要满足在制备本发明银黄口服制剂时,采用该方法制备的黄芩提取物,黄芩苷在黄芩提取物中的质量百分含量至少大于等于50%而小于100%;制备本发明银黄注射制剂时,采用该方法制备的黄芩提取物,黄芩苷在黄芩提取物中的质量百分含量应大于等于80%而小于100%;优选黄芩苷在黄芩提取物中的质量百分含量应大于等于92%而小于100%;即符合本发明的发明目的要求。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银黄组合物中绿原酸的含量明显提高(见图1),采用本发明银黄组合物制备的口服制剂具有疗效好、生物利用度高,质量可控、而且本发明银黄组合物注射剂特别是冻干粉针剂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刺激性小,质量稳定,大大延长了产品的储存时间,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注射剂:(1)50mg/kg可明显抑制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胞血管通透性升高和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25mg/kg可明显减轻蛋清所致大鼠足跖肿胀程度,对大鼠棉球肉芽肿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2)10μg/ml能有效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I型所致的细胞病变,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还有一定的灭活作用,体内抗病毒实验表明,对小鼠肺内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感染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显著的抗病毒作用;(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有显著的抑菌作用,最小抑菌浓度均在250μg/ml以下。(4)20mg/kg对内毒素所致大白兔发热模型有较好的退热作用。
急性毒性结果也显示:小鼠和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的最大耐受量均达2g/kg,相当于人临床拟用剂量的465倍,临床使用非常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银黄注射用粉针剂中绿原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图(绿原酸含量83.6%);
图2:现有银黄注射液中绿原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图(绿原酸含量6.1%);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金银花提取物的制备
取金银花5kg,用50L 65%乙醇渗漉提取,合并渗漉液,减压浓缩至密度约为1.05(体积5000ml);浓缩液加水至总体积5L,用0.1mol/L盐酸溶液调节pH约为1,沉淀过夜,滤过,滤液上样于处理好的DM-130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10L水淋洗,再用5%乙醇淋洗5个柱体积;收集5%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干燥,获得金银花提取物320g,,绿原酸含量62%。
实施例2  金银花提取物的制备
取金银花3kg,用30L 65%乙醇渗漉提取,合并渗漉液,减压浓缩至密度约为1.05(体积3000ml);浓缩液加水至总体积3L,用0.1mol/L盐酸溶液调节pH约为1,沉淀过夜,滤过,滤液上样于处理好的DM-130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30L水淋洗,再用5%乙醇淋洗6个柱体积;收集5%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浓缩液过滤,上样于已处理好的聚酰胺层析柱上,先用水洗去无吸收的杂质,10%乙醇洗脱2个柱体积,弃去,后改用30%乙醇洗脱5个柱体积,收集30%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干燥。获得灰白色金银花提取物82.6g,绿原酸含量82.7%。
实施例3  金银花提取物的制备
取金银花2kg,用20L 65%乙醇渗漉提取,合并渗漉液,减压浓缩至密度约为1.05(体积2000ml);浓缩液加水至总体积2L,用0.1mol/L盐酸溶液调节pH约为1,沉淀过夜,滤过,滤液上样于处理好的DM-130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20L水淋洗,再用5%乙醇淋洗5个柱体积;收集5%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浓缩液过滤,上样于已处理好的聚酰胺层析柱上,先用水洗去无吸收的杂质,10%乙醇洗脱2个柱体积,弃去,后改用30%乙醇洗脱3个柱体积,收集30%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干燥。获得灰白色金银花提取物51.3g,绿原酸含量91.6%。
实施例4  黄芩提取物的制备
取黄芩药材1000g,用8000ml水分二次煎煮提取黄芩苷,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用稀盐酸调节pH值至1~2,80℃保温,使黄芩苷析出;滤过,弃去滤液,沉淀物加适量水搅匀,用40%氢氧化钠溶解,调节pH值至7,加等量乙醇,再用盐酸调节pH值至1~2,加热至80℃,使黄芩苷析出;滤过,沉淀以少量50%乙醇洗涤,再以5倍量乙醇洗涤,干燥,即得黄芩提取物57g。高效液相外标法检测,该提取物黄芩苷含量为94%。
实施例5  黄芩提取物的制备
取黄芩药材1000g,用8000ml水分二次煎煮提取黄芩苷,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用烯硫酸调节pH值至2,静置,滤取沉淀,用95%乙醇洗涤2次,每次500ml,滤取沉淀,干燥,的黄芩苷提取物72.4g。高效液相外标法检测,该提取物黄芩苷含量为83.2%。
实施例6 口含片
取金银花提取物及黄芩提取物各40g(其中绿原酸在金银花提取物中的含量为55%;黄芩苷在黄芩提取物中的含量为55%),混合后粉碎,另取糊精240g、糖粉80g、甘露醇180ml、蛋白糖20g和药粉混合均匀,加入75%乙醇作为润湿剂制粒,按照润湿剂用量为125ml/kg,将薄荷脑溶于润湿剂中,14目筛制粒;再在60℃下减压干燥120分钟,16目筛整粒;均匀加入颗粒量1%的硬酯酸镁作为润滑剂,制成半成品;将半成品用压片机压1000片。
实施例7  软胶囊
取金银花提取物及黄芩提取物各50g(其中绿原酸在金银花提取物中的含量为70%;黄芩苷在黄芩提取物中的含量为70%)过80目,加大豆油和蜂蜡200g(其中蜂蜡16g,大豆油184),混匀,经胶体磨均化,得囊心物;取明胶1.0kg,加入不锈钢溶胶罐中,再加入水1.2g,密闭,70℃保温3小时,再加入甘油0.4kg,搅拌,抽真空脱气2小时,放入明胶保温桶中70℃保温静置过夜,第二天压胶丸,共制成胶丸1000粒,每粒囊心物重300mg,含药品100mg。
实施例8  滴丸
分别取聚乙二醇4000和单硬脂酸酯(S-40)各20g,置于75℃恒温水浴中加热熔融,在搅拌下分别加入金银花提取物和黄芩提取物各10g(其中绿原酸在金银花提取物中的含量为80%;黄芩苷在黄芩提取物中的含量为80%),搅拌使分散均匀,药液转移至滴丸机75℃恒温储料罐中,在滴头口径为5.0/6.0mm,滴速60滴/分钟,冷却剂为二甲基硅油,冷却液温度10℃条件下,调节滴丸丸重为60mg,滴制成丸1000粒,除去滴丸表面上的冷却液,即得,每丸含药品20mg。
实施例9  注射液
精密称取金银花提取物77g和黄芩提取物120g(其中绿原酸在金银花提取物中的含量为85%;黄芩苷在黄芩提取物中的含量为92%),加注射用水搅拌使之呈悬浮液,用碱性物质调pH值7.2使其溶解,补加注射用水至全量,活性炭处理,微孔滤膜过滤,分装于安瓿瓶中,熔封,115℃灭菌30分钟,灯检,包装,即得。
实施例10  注射用粉针剂
精密称取金银花提取物82g和黄芩提取物120g(其中绿原酸在金银花提取物中的含量为80%;黄芩苷在黄芩提取物中的含量为92%),加注射用水100ml搅拌使之呈悬浮液,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7.2,搅拌使溶解,加入针用活性炭1g,60℃水浴加热搅拌30分钟,0.25μm微孔滤膜滤过,测定中间体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无菌状态下喷雾干燥、分装于1000支西林瓶中,每支200mg。
实施例11  注射用冻干粉针剂
精密称取金银花提取物38.5g和黄芩提取物61.5g(其中绿原酸在金银花提取物中的含量为95%;黄芩苷在黄芩提取物中的含量为95%)及药用甘露醇100g,加入注射用水1500ml,搅拌,用2.0N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7.2,充分搅拌使溶解,用截留分子量6000道尔顿的中空纤维素膜过滤除热原,加入针用活性炭10g,60℃水浴加热30min,碳棒过滤,滤液用0.25μm微孔滤膜滤过,测定中间体中绿原酸和黄芩苷含量,加注射用水稀释至每毫升含绿原酸12.5mg及黄芩苷30.8mg,分装入1000支西林瓶,每支装量2.0ml,冷冻干燥即
试验例1、本发明银黄组合物药效学试验
一、试验材料
1.1  药物及试剂
供试药物:注射用银黄(按本发明实施例10制备),100mg/支;氯化钠注射液,山东临淄制药厂,批号:02100517;注射用双黄连:黑龙江省松花江药业有限公司,0.6g/支,批号:20030803;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江苏涟水制药有限公司,5mg/ml,批号:A030821A;安痛定注射液,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79mg/2ml,批号:030812;注射用阿昔洛韦:武汉普生制药有限公司,250mg/支,批号040201-2;利巴韦林注射液:济南利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0.1mg/ml,批号:0403112;临用前以细胞维持液稀释至所需浓度;伊文斯蓝:SIGMA公司生产;内毒素:SIGMA;DMEM培养基(高糖),美国GIBCO公司生产,批号:1155259;新生牛血清:杭州四季青生物工程材料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21012;细胞培养液:含有10%新生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另含青霉素100U/ml,链霉素100μg/ml;细胞维持液:含有2%新生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另含青霉素100U/ml,链霉素100μg/ml。
1.2  动物:二级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雌雄兼用;Wistar大鼠:体重160~200g,雌雄兼用;新西兰大白兔,雌雄兼用,体重2.0±0.2kg,
1.3  其它材料: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培养于含10%新生牛血清、100U/ml青霉素和100μg/ml的DMEM培养基中;呼吸道合胞病毒Long株(RSV)、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营养肉汤培养基;细胞培养液为10%新生牛血清、100U/ml青霉素、100μg/ml链霉素的RPMI 1640;细胞维持液为2%新生牛血清、100U/ml青霉素、100μg/ml链霉素的RPMI 1640。
1.4  仪器及设备:CO2孵育箱,美国Forma 3110型;超净工作台,哈东联BCN-1360B。倒置相差显微镜,日本Nikon TE-2000型;酶标仪,美国Bio-Tek Synergy HT型;电子分析天平,美国Ohaus AR3130型;电子体温计,上海华辰医用仪表有限公司,DT-1TB型。
二、方法及结果
2.1  抗炎作用
2.1.1  注射用银黄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小鼠60只,雄性,随机分成6组,按表3所列药物及剂量每日给药一次,连续给药三天。最后一次给药后1h,于小鼠右耳涂分析纯二甲苯30μl,15min后剪下小鼠双耳,用8mm打孔器沿外耳缘打下小鼠双侧耳片,称重。根据双侧耳片重量计算小鼠耳肿胀程度。
Figure A20051000192300211
计算各组小鼠耳肿胀度的平均值,以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见表1。
表1  注射用银黄对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n=10, x±s)
组别   剂量(mg/kg)   给药方式   耳肿胀度(%)
模型组地塞米松注射用双黄连注射用银黄注射用银黄注射用银黄     -----156001005025     ——i.p.i.v.i.v.i.v.i.v.     89.2±34.134.2±12.4**62.0±19.8*39.0±9.7**53.7±15.4**76.0±25.5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结果表明:注射用银黄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2.1.2注射用银黄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的影响
昆明种小鼠60只,雄性,体重20~22g,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阴性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地塞米松组(阳性对照组,20mg/kg)、注射用双黄连组、注射用银黄高(100mg/kg)、中(50mg/kg)、低(25mg/kg)剂量组,每组10只。各给药组每日给药一次,连续3天。各组末次给药后1小时,小鼠尾静脉注射0.5%伊文思蓝溶液0.10ml/10g,随即腹腔注射0.8%的醋酸0.10ml/10g,20分钟后处死小鼠,吸取9ml生理盐水,分三次(3ml,3ml,3ml)洗腹腔,轻揉腹部,吸取腹腔液,三次洗出的腹腔液合并后定容至10ml,离心(1500rpm×15min),于590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见表2)
表2注射用银黄对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的影响(n=10, x±s)
组别 剂量(mg/kg)   给药方式     OD590
模型组地塞米松组注射用双黄连注射用银黄注射用银黄注射用银黄     ——156001005025     ——i.p.i.v.i.v.i.v.i.v.     0.481±0.0940.288±0.069**0.341±0.056**0.307±0.046**0.327±0.056**0.425±0.077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注射用双黄连组比较:#,P<0.05。
结果表明:注射用银黄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中高剂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极显著。
2.1.3对鸡蛋清所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
大鼠60只,随机分6组,每组10只,各鼠编号,按表1所列药物及剂量给药,对照组给以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3天。末次给药后30分钟于右后足足跖部位用记号笔作一标记,并用无弹性软皮尺测定标记处周径。各鼠右后足掌心向踝关节方向皮下注射10%新鲜鸡蛋清生理盐水溶液0.1ml/只致炎。分别于注射后15、30min和1、2、4小时测量各鼠右后足跖周径并计算各鼠的肿胀度。结果见表3。
Figure A20051000192300221
表3注射用银黄对鸡蛋清所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n=10, x±s)
  组别 剂量(mg/kg)                                         肿胀度(%)
15min  30min   1h   2h   4h
  模型组地塞米松组注射用双黄连注射用银黄注射用银黄注射用银黄   -----7.5300502512.5   11.7±3.47.9±3.7*11.2±4.09.2±2.9*9.9±2.4*11.2±3.9    31.0±7.214.5±4.6**24.0±5.7*13.7±3.6**18.7±3.6**#24.4±8.5*   24.3±6.015.1±3.7**19.4±5.4*11.5±3.9**15.8±3.0**18.9±5.2*   18.2±4.912.5±3.7**15.2±3.09.7±3.9**12.8±3.0**15.7±4.6    11.0±3.89.5±2.110.3±2.96.7±3.6*9.6±2.4*11.8±3.3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1;*:P<0.05。与注射用双黄连组比较:#,P<0.05。
结果表明:注射用银黄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鸡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趾肿胀,中高时对大鼠足跖肿胀的抑制作用可持续4小时以上。
2.1.4注射用银黄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
大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模型组(阴性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地塞米松组、注射用双黄连组、注射用银黄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大鼠用10%水合氯醛麻醉(350mg/kg)后,消毒腹部皮肤,于两侧腹股沟部皮下分别植入两颗灭菌棉球(50±2mg/个,各加入氨苄青霉素100U/个,50℃烘干),消毒并缝合伤口,常规饲养。于植入棉球第二天,各组每日按表4方式和剂量给药,连续7天。各组末次给药24h后,脱颈处死大鼠,剥取棉球及肉芽组织,剔除脂肪,于烘箱内60℃、24小时烘干至恒重,分析天平称量各棉球干重,减去棉球原重即为棉球净重。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以 x±s表示。见表4
    表4注射用银黄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n=10, x±s)
组别 剂量(mg/kg)           棉球重(mg)
模型组地塞米松注射用双黄连注射用银黄注射用银黄注射用银黄    ——7.5300502512.5     ——        85.7±16.2i.p.    50.7±14.2**i.v.    72.0±20.8*i.v.    55.2±14.8**i.v.    60.2±14.2**#i.v.    77.5±15.0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注射用双黄连组比较:#,P<0.05。
结果表明:注射用银黄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程度,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极显著。
2.2注射用银黄的抗病毒作用
2.2.1注射用银黄细胞毒活性测定
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Vero细胞,胰酶消化后用完全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为1×105个/ml。于96孔板中每孔加入上述细胞悬液100μ1,37℃ 5% CO2孵育箱中培养12h,然后弃去原培养液,加入含不同浓度注射用银黄的细胞维持液100μl,药物终浓度分别为200、150、100、75、50μg/ml,每个浓度设四个平行孔。另四孔中加入不含药物的细胞维持液100μl作正常对照。细胞于37℃5%CO2孵育箱中培养7天,每日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记录各浓度药物处理细胞的变化情况,细胞形态完好,生长未受明显抑制的最高药物浓度作为药物的最大无毒浓度(TC0)。结果表明,注射用银黄对对Vero细胞的TC0为100μg/ml。
2.2.2注射用银黄体外抗病毒试验
注射用银黄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I型增殖的抑制作用按《新药(西药)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汇编》进行药效学检测[2]。取生长状态良好的Vero细胞,消化后用完全培养液稀释细胞至5×105个/ml,于96孔板中每孔加入上述细胞悬液100μl,置CO2培养箱中培养至细胞融合成单层后进行病毒攻击。病毒攻击量为100倍半数组织感染量(TCID50)100μl,37℃吸附1小时后,弃病毒液,加入100μl含不同浓度注射用银黄的维持液,终浓度分别为20、10、5、2、1μg/ml,每浓度加4孔。另设4孔单纯疱疹病毒攻击细胞加入含5μg/ml阿昔洛韦维持液,4孔呼吸道合胞病毒攻击细胞加入50μg/ml利巴韦林作为阳性对照组。同时设正常细胞对照和病毒对照各4孔。37℃5%CO2孵育箱中培养4天后记录各细胞孔的细胞病变。计算药物半数有效浓度(EC50)。结果见表5。
表5  药物对单纯疱疹病毒I型和呼吸道合胞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的影响
组别   浓度μg/m                   HSV                 RSV
    每孔CPE程度   CPE抑制率(%)    每孔CPE程度 CPE抑制率(%)
 注射用     20   0  0  0  0     100*   0  0  0  0      100*
 银黄     10   0  0  0  0     100*   0  0  0  0      100*
    5   2  1  2  1     62.5*   1  1  2  1      68.75*
    2   2  3  4     25   2  2  3  3      37.5
    1   4  4  4  4     0   4  4  4  4      0
 阿昔洛韦     5   0  0  1  1     87.5*
 利巴韦林     50   0  1  0  0      93.75*
 细胞对照     ——   0  0  0  0     100   0  0  0  0      100
 病毒对照     ——   4  4  4  4     0   4  4  4  4      0
注:与病毒对照组比较:*,P<0.01(经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
结果表明:注射用银黄在5μg/ml时即可明显抑制RSV和HSV所致CPE产生。10μg/ml处理组细胞形态良好,排列规则,未见明显细胞病变发生。利用Microcal Origin软件根据浓度对应的CPE抑制率作S型曲线回归,得到注射用银黄对HSV的EC50为4.20μg/ml,对RSV的EC50为3.63μg/ml。
(2)注射用银黄对呼吸道合胞病毒与单纯疱疹病毒的灭活作用
将不同浓度的注射用银黄100μl与200倍TCID50病毒液100μl混匀后,使药物终浓度为50、20、10、5、2μg/ml,于37℃5%CO2温箱中培养12小时,另加不含药物培养液与病毒液混合做病毒对照,另以10μg/ml注射用阿昔洛韦处理单纯疱疹病毒和100μg/ml利巴韦林处理呼吸道合胞病毒作阳性药对照。然后将上述病毒液按(1)方法感染细胞。30min后弃去含药病毒液,加入维持培养液继续观察细胞。待病毒对照组细胞出现100%病变时,记录各药物处理组细胞病变情况。
           表6  药物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灭活作用
组别   浓度μg/ml              HSV             RSV
每孔CPE程度 CPE抑制率(%) 每孔CPE程度 CPE抑制率(%)
注射用 20 0  0  0  0 100* 0  0  0  0 100*
银黄    10     1  0  0  0     93.75*     0  0  1  0    93.75*
   5     1  2  2  1     62.5*     2  1  1  1    68.75*
   2     4  3  3  4     12.5     2  3  3  4    25
   1     4  4  4  4     0     4  4  4  4    0
阿昔洛韦    5     2  1  1  1     68.75*
利巴韦林    50     2  1  1  2    62.5*
细胞对照   ——     0  0  0  0     100     0  0  0  0    100
病毒对照   ——     4  4  4  4     0     4  4  4  4    0
与病毒对照组比较:*,P<0.01(经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
结果表明:注射用银黄处理组细胞在10μg/ml时,HSV和RSV染毒细胞情况明显优于病毒对照组,只有部分细胞产生病变。更高浓度时,细胞基本呈梭开,排列规则,仅有部分孔出现少量病变细胞,表明注射用银黄对单纯疱疹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有灭活作用。经Microcal Origin软件根据浓度对应的CPE抑制率作S曲线回归,得到注射用银黄对HSV和RSV灭活的EC50分别为9.0和8.1μg/ml。
(3)注射用银黄的体内抗病毒作用
以RSV病毒感染Vero细胞,等细胞出现80%病变后,振摇收集细胞及培养液,于-80℃反复冻融两次,1000rpm×20min离心,收获RSV上清,保存于-80℃冰箱。
二级昆明种小鼠120只,乙醚麻醉后,鼻内滴入1000TCID50的病毒液100μl造成RSV感染模型。另20只小鼠乙醚麻醉后鼻内滴入等体积的细胞维持液作阴性对照。感染后第二天,感染病毒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只,分别为模型组、利巴韦林组、注射用双黄连组、注射用银黄高、中、低剂量组,按表7所示剂量和方式给药,模型和阴性对照组尾静脉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小鼠每日给药一次,连续三天,末次给药后24小时脱颈椎处死小鼠。无菌取肺,称重,用冰浴的Hanks液冲洗干净,用玻璃匀浆器于冰浴内匀浆,按1∶10(W∶V)加入冰浴的细胞维持液,混匀。4℃、2000rpm×20min离心,取上清,以0.45μm除菌滤膜过滤,得滤液。取100μl滤液加入到Vero细胞已长成单层的96孔板中,每只小鼠所得滤液加三个孔。1小时后倒掉96孔板中滤液,加入100μl细胞维持液,将细胞放入孵育箱中培养。每日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状态,感染后第四天观察各孔细胞状态,记录各孔出现细胞病变情况。以三个孔均未有细胞病变表示不能检出病毒作病毒感染阴性,否则作阳性,计算各组小鼠可检出病毒的阳性率。采用x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表7)
        表7  注射用银黄对RSV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
  组别   剂量(mg/kg)   动物数   感染数   感染率(%)
  阴性对照模型利巴韦林注射用双黄连注射用银黄注射用银黄注射用银黄     ————256001005025     20202020202020     01831061116     09015**50*30**55*80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结果表明:注射用银黄中高剂量可明显降低RSV对小鼠的感染率。表明注射用银黄对RSV感染小鼠有明显抑制作用。
2.3注射用银黄的抗菌作用(营养肉汤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
待测药液梯度的制备:将注射用银黄以蒸馏水配成2000、1000、500、250、125、62.5、31.3、15.6μg/ml。阳性药用注射用双黄连,用蒸馏水稀释成500μg/ml。
取各稀释度注射用银黄及注射用双黄连溶液2.5ml加入到灭菌的2倍浓度的2.5ml营养肉汤中,再加入0.1ml含菌量约为106cfu/ml的菌悬液,作为试验样本。以同样方法接种不含药物的营养肉汤菌液作阳性对照,另设只加生理盐水不加细菌组作阴性对照,每处理设三个平行管。将试验组样本和阴性对照样本放在37℃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观察结果。当阳性对照管中有菌生长(浑浊),阴性对照管无菌生长(澄清),试验组以肉眼观察无菌生长的药液浓度为最小抑菌浓度(MIC)。从无菌生长的各管内取0.1ml菌悬液,分别加入琼脂平板,放37℃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无菌落形成的药液最小浓度为最低杀菌浓度(MBC)。试验结果见表7。
表7注射用银黄对多种细菌的MIC和MBC(μg/ml)
菌种 MIC  MBC
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  125125125250  125125250500
2.4注射用银黄对内毒素致大白兔发热的解热作用
日本大耳白30只,雌雄兼用,体重2.0±0.2kg,每日于上下午各测一次体温,连续二天,于第三天测体温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各组均耳缘静脉注射内毒素(1mg/ml)1mg/kg体重造模,随即耳缘静脉给予不同药物,剂量如表8所示,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随后每小时测一次体温。各时间点测得的体温与基础体温(造型前五次体温的均值)的差值(即升高值)与对照组组比较,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以时间为横坐标,体温升高值为纵坐标绘制时间—肛温曲线。结果见表8。
    表8  注射用银黄对内毒素致大白兔发热模型的解热作用
组别 剂量mg/kg 基础体温(℃)  给药后各时间点的肛温(℃)变化值
   1h    2h     3h      4h      5h     6h
对照组安痛定组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   --2020105    38.43±0.1238.47±0.1338.56±0.1438.50±0.1038.53±0.13    1.33±0.190.45±0.15**1.12±0.201.17±0.151.32±0.16     1.50±0.180.60±0.11**1.42±0.251.40±0.061.52±0.15     1.93±0.160.95±0.05**1.35±0.15**1.52±0.08**1.82±0.15      1.93±0.080.95±0.18**1.35±0.14**1.53±0.08**1.87±0.12      1.52±0.120.83±0.10**1.13±0.16**1.37±0.10*1.55±0.15     0.73±0.120.65±0.150.67±0.180.70±0.140.68±0.15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结果表明,注射用银黄对内毒素所致大白兔发热模型也有较好的解热作用,注射用银黄高中剂量时对兔体温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试验例2、本发明银黄组合物的刺激性试验
受试药品:注射用银黄(按本发明实施例10制备),橙黄色冻干粉针,100mg/瓶。阳性药,银黄注射液(按照部颁标准WS3-B-3691-98“银黄注射液”制备),规格为300mg/2ml,批号为040308。生理盐水由山东临淄制药厂生产,批号为04020402。
2、受试动物:一级新西兰兔、由山东绿叶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为SYXK(鲁)20030020。
3、肌肉刺激试验
3.1剂量设计:注射用银黄肌肉刺激试验浓度为2mg/ml(约为临床给药最高浓度1.7倍)。阳性药对照组注射等浓度的银黄注射液。阴性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
3.2方法:取健康兔6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组2只。试验组剪去兔两腿外侧毛,75%的酒精消毒后,每只兔左右两腿股四头肌内分别注射2mg/ml注射用银黄1ml,注射后48小时处死动物,解剖取出两侧股四头肌,纵向切开,观察注射局部刺激反应。按照《中药、天然药物局部刺激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对局部进行评分(表1)。取局部组织标本送病理组织学检查。阳性药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注射等浓度的银黄注射液和生理盐水,试验方法同上。
           表1  肌肉刺激反应分级标准
反应级     刺    激    反  应
    012345   无明显变化轻度充血,其范围在0.5~1.0厘米以下中度充血,其范围在0.5~1.0厘米以上重度充血,伴有肌肉变性出现坏死,有褐色变性出现广泛性坏死
3.3结果:
试验组:肉眼观察发现2只兔4块股四头肌中,有1块肌肉有轻度充血,其范围小于0.5×1cm,有3块肌肉无明显变化。根据刺激反应中反应级的分值计为1分。镜下见肌纤维结构基本正常,部分区域见局灶性出血,未见炎细胞浸润以及肌纤维的变性坏死。
阳性药对照组:肉眼观察发现2只兔4块股四头肌中,有3块肌肉有轻度充血,其范围小于0.5×1cm,有1块肌肉无明显变化。根据刺激反应中反应级的分值计为3分。镜下见肌纤维结构基本正常,见片状出血,部分肌纤维见灶状坏死伴有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
阴性对照组:肉眼观察4块肌肉中有1块肌肉有轻度充血,另3块肌肉未见明显改变,根据刺激反应中反应级的分值计为1分。镜下见局灶性出血,未见炎细胞浸润以及肌纤维的变性坏死。
结果显示:本发明银黄组合物的注射剂对肌肉的刺激明显好于“银黄注射液”。

Claims (17)

1、一种由金银花提取物、黄芩提取物组成的银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金银花提取物中绿原酸的质量百分含量为大于等于50%而小于100%,黄芩提取物中黄芩苷的质量百分含量为大于等于50%而小于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银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金银花提取物中绿原酸的质量百分含量为大于等于50%而小于100%,黄芩提取物中黄芩苷的质量百分含量为大于等于80%而小于1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银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金银花提取物中绿原酸的质量百分含量为大于等于80%而小于100%,黄芩提取物中黄芩苷的质量百分含量为大于等于80%而小于1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银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金银花提取物中绿原酸的质量百分含量为大于等于90%而小于100%,黄芩提取物中黄芩苷的质量百分含量为大于等于92%而小于100%。
5、含有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银黄组合物的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口服制剂为普通片、口含片、分散片、咀嚼片、口崩片、泡腾片、硬胶囊、软胶囊、口服液、颗粒剂、冲剂、微丸或滴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银黄组合物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上述口含片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取适量的稀释剂过目筛、混合均匀;将有效剂量的银黄组合物和适量调味剂溶于适量粘合剂溶液中,均匀分散于稀释剂中,制成软材、制粒烘干;干颗粒加适量润滑剂、混匀、整理,压片制得;其中稀释剂为乳糖、蔗糖、葡萄糖、甘露醇、山梨醇和糊精等水溶性填充剂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粘合剂为淀粉类、纤维素类、凝胶类和聚乙烯类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润滑剂为不溶性润滑剂或可溶性润滑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银黄组合物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上述软胶囊采用如下工艺进行制备:取有效剂量的银黄组合物和适量的稀释剂或和适量的稀释剂及助悬剂,置胶体磨中初碾、过目筛,制得软胶囊内容物;然后灌封、定形、干燥即得;其中稀释剂为麻油、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杏仁油、核桃油、棉籽油、葵花籽油、蓖麻油和橄榄油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植物油;助悬剂为蜂蜡、单硬脂酸铝、乙基纤维素(100CP)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银黄组合物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上述滴丸采用如下工艺进行制备:将适量水溶性基质与有效剂量的银黄组合物细粉混匀、水浴加热熔融、搅拌混匀、保温;用脂溶性冷凝剂冷却、滴制、包衣、即得;其中水溶性基质为聚乙二醇、单硬脂酸脂类、泊洛沙姆和聚醚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银黄组合物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上述水溶性基质为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300和聚乙二醇-200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
10、含有权利要求3-4任一所述银黄组合物的注射剂,其特征在于该注射剂为注射液或注射用粉针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银黄组合物的注射剂,其特征在于上述注射液采用如下工艺进行制备:取有效剂量的银黄组合物,加注射用水搅拌使之呈悬浮液,用碱性物质调pH值5.5~7.5使其溶解,补加注射用水至全量,活性炭处理,微孔滤膜过滤,分装于安瓿瓶中,熔封,115℃灭菌30分钟,灯检,包装,即得。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银黄组合物的注射剂,其特征在于上述注射用粉针剂采用如下工艺进行制备:取有效剂量银黄组合物单独或与药用辅料组合,加注射用水搅拌使之呈悬浮液,用碱性物质调pH值至5.5~7.5使其溶解,补加注射用水至全量,活性炭处理,微孔滤膜过滤,然后采用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工艺方法制备,其中药用辅料为如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苷、葡萄糖、蔗糖、乳糖、甘氨酸、氯化钠、氨基酸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银黄组合物注射剂,其特征在于上述注射用粉针剂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制备:取有效剂量的银黄组合物和适量药用辅料,加射用水搅拌使之呈悬浮液,碱性物质调pH值至5.5~7.5使其溶解,补加注射用水至全量,活性炭吸附,微孔滤膜过滤,分装于安瓿瓶或西林瓶中、冷冻干燥既得,其中药用辅料为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苷、甘氨酸和氨基酸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1、12或13所述银黄组合物注射剂,其特征在于上述碱性物质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氢钠、磷酸钠、磷酸氢钠、枸橼酸钠或钾、碱性氨基酸、有机氨、无机氨或它们的碱性缓冲溶液。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银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金银花提取物采用如下工艺进行制备:以5~20倍量的水或低元醇溶液渗漉提取绿原酸,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05~1.20;浓缩液加5~10倍量水并用稀酸溶液调节pH约为1~3,沉淀过夜,滤过,滤液上样于处理好的大孔吸附树脂柱,上样量与树脂用量的比例为1~5∶1,先用水洗脱至无色,再用1-10%醇洗脱2~5个柱体积;收集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干燥,即得。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银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金银花提取物采用如下工艺进行制备:以5~20倍量的水或低元醇溶液渗漉提取绿原酸,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05~1.20;浓缩液加5~10倍量水并用稀酸溶液调节pH约为1~3,沉淀过夜,滤过,滤液上样于处理好的大孔吸附树脂柱,上样量与树脂用量的比例为1~5∶1,先用水洗脱至无色,再用1-10%醇洗脱2~5个柱体积;收集5%醇洗脱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浓缩液过滤,上样于已处理好的聚酰胺层析柱上,上样量与树脂用量的比例为2~6∶1,先用水洗去紫外无吸收的杂质,5-20%醇洗脱极性较小杂质,后改用20-40%醇洗脱2~5个柱体积,收集20-40%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干燥,即得。
1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述的银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备治疗清热,解毒,利咽,风热犯肺而致发热、咳嗽,咽痛,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炎药物中的用途。
CNB200510001923XA 2004-01-14 2005-01-12 银黄组合物、含有银黄组合物的口服和注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Active CN100502902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01923XA CN100502902C (zh) 2004-01-14 2005-01-12 银黄组合物、含有银黄组合物的口服和注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410023522.X 2004-01-14
CN200410023522 2004-01-14
CNB200510001923XA CN100502902C (zh) 2004-01-14 2005-01-12 银黄组合物、含有银黄组合物的口服和注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60347A true CN1660347A (zh) 2005-08-31
CN100502902C CN100502902C (zh) 2009-06-24

Family

ID=35010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01923XA Active CN100502902C (zh) 2004-01-14 2005-01-12 银黄组合物、含有银黄组合物的口服和注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02902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3971A (zh) * 2010-09-19 2011-01-05 江西天施康中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银黄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13699A (zh) * 2012-08-31 2012-12-12 张明强 一种具有清热、解毒、消炎作用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73581A (zh) * 2016-08-30 2018-03-09 北京盈科瑞创新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银黄雾化吸入用溶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3971A (zh) * 2010-09-19 2011-01-05 江西天施康中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银黄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33971B (zh) * 2010-09-19 2012-04-18 江西天施康中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银黄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13699A (zh) * 2012-08-31 2012-12-12 张明强 一种具有清热、解毒、消炎作用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13699B (zh) * 2012-08-31 2015-02-04 张明强 一种具有清热、解毒、消炎作用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73581A (zh) * 2016-08-30 2018-03-09 北京盈科瑞创新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银黄雾化吸入用溶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02902C (zh) 2009-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25234A1 (en) Preparation containing chlorogenic acid crystal form and use thereof
CN105727144A (zh) 一种治疗支气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TW201618801A (zh) 用於輔助化療藥物之醫藥組合物及其用途
CN100502902C (zh) 银黄组合物、含有银黄组合物的口服和注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142683B (zh) 用于治疗奶牛乳腺炎和子宫内膜炎的含有苦豆子总碱的中药灌注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40353A (zh) 一种中药麻醉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26631A (zh) 厚朴提取物在制备治疗奶牛乳房炎药物中的用途
CN108586626B (zh) 一种三叶青低聚糖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775254A (zh) 一种治疗耳聋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49260B (zh) 一种盐酸溶菌酶阴道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785383B (zh) 一种抗菌妇科外用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434950B (zh) 一种治疗结肠癌的杜仲靶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810284A (zh) 一种云南重楼提取物及制备方法、药用用途和药物组合物
CN110215510B (zh) 聚普瑞锌在制备治疗或减轻放化疗所致消化道损伤药物中的应用
CN1308019C (zh) 一种治疗急慢性盆腔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4434992A (zh) 一种美洲大蠊提取物生物粘附性阴道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70788A (zh) 一种妇科千金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CN106924280A (zh) 一种加米霉素的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770307B (zh) 用于防治禽腹水综合症的中药组合物,饲料及其应用
CN103800318B (zh) 巴西苏木素在制备用于防治肝肾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15569165B (zh) 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01940585A (zh) 一种以荭草素-2"-O-β-L-半乳糖苷为主要成分的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0482245C (zh) 板蓝根和黄芩苷的药物组合物
CN108042690B (zh) 用于治疗猪支原体肺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291738C (zh) 一种抗炎抗病毒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YANTAI LVYE ANIMAL HEALTH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ANDONG LVYE PHARMACEUTIC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0041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64003 NO.9, BAOYUAN ROAD, LAISHAN DISTRICT, YANTAI CITY, SHANDONG PROVINCETO: 264003 NO.32, TONGLIN ROAD, LAISHAN DISTRICT, YINTA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412

Address after: Road 264003 Shandong city of Yantai province Laishan District No. 32 Tong

Patentee after: Yantai greenery animal health care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4003 Laishan, Shandong Province Bao Road, No. 9 District, No.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Luye Pharma Co.,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ANDONG LUYE PHARMACEUTICAL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YANTAI LVYE ANIMAL HEALTH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91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913

Address after: 264003 Laishan, Shandong Province Bao Road, No. 9 District, No.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Luye Pharma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ad 264003 Shandong city of Yantai province Laishan District No. 32 Tong

Patentee before: Yantai greenery animal health care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