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38293B - 通信方法、通信终端设备及其接收方法、传输和接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通信终端设备及其接收方法、传输和接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38293B
CN1638293B CN2004100954209A CN200410095420A CN1638293B CN 1638293 B CN1638293 B CN 1638293B CN 2004100954209 A CN2004100954209 A CN 2004100954209A CN 200410095420 A CN200410095420 A CN 200410095420A CN 1638293 B CN1638293 B CN 16382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output
systems
matching algorithm
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1009542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38293A (zh
Inventor
永瀬拓
佐藤雅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Japa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Japan Inc filed Critical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Japan Inc
Publication of CN16382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382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6382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3829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7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us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9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combining two or more codes or code structures, e.g. product codes, generalised product codes, concatenated codes, inner and outer codes
    • H03M13/2957Turbo codes and decoding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3Joint error correction and other techniques
    • H03M13/635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rate matching
    • H03M13/6362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rate matching by punctu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4Concatenated codes
    • H04L1/0066Parallel concatenated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7Rate matching
    • H04L1/0068Rate matching by puncturing
    • H04L1/0069Puncturing patter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设备包括:增强编码器10执行对应该传输的输入数据11进行两个系统的卷积编码(12至16,和20至24)并通过使用内部交织器19对两个系统之一(20至24)执行块内交织来执行增强编码处理;速率匹配(收缩)单元27和29基于预定的速率匹配算法收缩增强编码器的输出;以及交织器26和28,用于改变增强编码器10的输出,使得改变基于速率匹配(收缩)单元27和29的速率匹配算法的收缩周期。因此,在3GPP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电话中可以防止增强码性能当通信在特定的编码速率下进行时恶化。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通信终端设备及其接收方法、传输和接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终端设备和通信方法,用于对应该按照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移动通信系统传输的数据执行增强(turbo)编码处理,以及一种通信终端设备的传输方法、通信终端设备的接收方法和通信终端设备的收发方法。本发明适用于在通信终端设备中使用通信处理器的增强码的纠错编码处理。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3GPP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移动电话的数据通信中,采用了一种技术,其中对于应该作为纠错码传输的输入数据11,进行两个系统的卷积编码,并且使用增强编码器执行增强编码处理,在两个系统之一上通过内部交织器执行块内(in-block)交织。
图1的方框图示出了传统方法的编码电路。
对于要传输的数据11,增强编码器10包括:卷积编码器的两个系统,其一具有加法器12、D触发器(DFF)13、14、15和加法器16,另一个具有加法器20、D触发器21、22、23和加法器24;以及增强内部交织器19,用于对另一个卷积编码器执行码块内交织。
在图1中,为了获得想要的编码速率,速率匹配单元27和29用来基于速率匹配算法稀疏(thin out)由增强编码器10输出的奇偶校验比特18和25。增强编码器10在并-串行转换器30中将输入数据11未经改变而输出的系统比特17以及速率匹配单元27和29的输出从并行数据转换成串行数据并以输出编码输出31。
增强编码器10中的增强码的编码速率可以根据不同的通信服务设置成不同的值。通过应用如速率匹配单元27和29建立的调节,来稀疏(收缩)增强编码器10的输出,实现增强码的编码速率的调整,而非改变其编码速率。
【非专利参考文献1】(标准名)3GPP TSG-RAN Working Group 1#32,法国巴黎,2003年5月19-23日,“R1-030421 Turbo Coder Irregularities inHSDPA.doc”,(在线)【于2003年9月3日查找】英特网<URL:http://www.3gpp.orgftp://ftp.3gpp.org/specs/2003-03/>
当由上述增强编码器10执行增强编码处理的时候,存在不方便:由于增强码的生成多项式和由速率匹配算法产生的收缩样式之间的关系,在特定的编码速率下增强编码性能变得恶化。
当收缩速率高并且收缩样式的周期为如非专利参考文献1的标准所示的7比特时,明显产生了上面的问题。这可归因于用于增强编码器的卷积编码器的生成多项式。换言之,当考虑到任意一个比特被输入到卷积编码器时,没有受到输入比特影响的输出比特出现在7比特周期作为卷积编码器的输出。尽管上面的问题可以通过改变卷积编码器的生成多项式,或者改变速率匹配算法来避免,但存在不能利用已有的设计资源的缺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信终端设备和通信方法,能够在按照3GPP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电话中,当以特定编码速率进行通信时,增强码性能不恶化。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并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按照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设备包括:编码装置,用于对应该传输的数据执行两个系统的卷积编码,并且执行增强编码处理,其中使用内部交织器在两个系统之一上执行块内交织;收缩装置,基于预定的速率匹配算法收缩所述编码装置的输出;以及改变装置,用于改变所述编码装置的输出,使得改变基于所述收缩装置的所述速率匹配算法的收缩周期。
由此,可以获得下面的操作。尤其是,通过改变编码装置的输出,由改变装置改变基于收缩装置的速率匹配算法的收缩周期。使用这样的配置,由于在传输端收缩装置的速率匹配算法的周期不变成特定的比特周期,所以可以防止增强码性能在特定的编码速率下恶化。
此外,本发明的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应该传输的数据执行两个系统的卷积编码,并且执行增强编码处理,其中使用内部交织器在两个系统之一上执行块内交织;由收缩装置基于预定的速率匹配算法收缩所述编码装置的输出;以及由改变装置改变所述编码装置的输出,使得改变基于所述收缩装置的所述速率匹配算法的收缩周期。
此外,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设备包括:插入装置,基于预定的速率匹配算法在卷积编码数据的两个系统中插入预定的数值,该编码数据是从要通过无线通信接收的所述数据中取得的;改变装置,用于改变所述插入装置的输出;以及译码装置,通过对从上述改变装置输出的、卷积译码的数据的两个系统递归执行译码处理,以执行增强译码处理。
此外,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设备包括:译码装置,用于从接收数据中提取两个系统卷积编码的数据,并通过对卷积译码数据的两个系统递归执行译码处理来执行增强译码处理;插入装置,基于预定的速率匹配算法在卷积编码数据的两个系统中插入预定值;以及改变装置,用于改变译码装置的输入,使得改变基于插入装置的速率匹配算法的插入周期。
此外,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设备的接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预定的速率匹配算法在卷积编码数据的两个系统中插入预定的数值,该编码数据是从要通过无线通信接收的数据中取得的;用于改变所述插入装置的输出;以及通过对从所述改变装置输出的、卷积译码的数据的两个系统的递归译码处理,执行增强译码处理。
此外,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设备的接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要接收的数据中提取两个系统卷积编码的数据,并通过译码装置对卷积译码数据的两个系统递归执行译码处理来执行增强译码处理;基于预定的速率匹配算法,通过插入装置在卷积编码数据的两个系统中插入预定值;以及通过改变装置改变译码装置的输入,使得改变基于插入装置的速率匹配算法的插入周期。
此外,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设备包括:增强编码器,用于对应该通过无线通信传输的数据执行两个系统的卷积编码,其中使用内部交织器在两个系统之一上执行块内交织;第一速率匹配单元,基于预定的速率匹配算法收缩增强编码器的输出;交织器,插入到增强编码器和第一速率匹配单元之间,改变增强编码器的输出,使得改变相应的速率匹配单元的收缩周期;第二速率匹配单元,基于预定的速率匹配算法在卷积编码数据的两个系统中插入预定值,这个卷积编码的数据是从要通过无线通信接收的数据取得的;反交织,改变所述第二速率匹配单元的输出;以及增强译码器,通过对从所述反交织输出的卷积译码数据的两个系统的递归译码处理来执行增强译码处理。
此外,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设备的传输和接收方法为:其中对要通过无线通信传输的数据执行两个系统的卷积编码,并且执行增强编码处理,其中使用内部交织器在两个系统之一上执行块内交织,执行所述增强编码处理之后,改变所述增强编码处理的输出,并且基于预定的速率匹配算法,收缩所述增强编码处理的改变的输出;并且,基于预定的速率匹配算法在从要通过无线通信接收的数据取得的卷积编码数据的两个系统中插入预定值,所述预定值被插入后,改变插入所述预定值的数据的顺序,通过对与其顺序改变的所述数据对应的卷积译码数据的两个系统的递归译码处理来执行增强译码处理。
按照本发明,可以避免增强码性能在特定的编码速率下恶化,而无需改变发送端的3GPP方法的速率匹配算法和用于增强编码的卷积编码器的生成多项式,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设计资源。
并且,按照本发明,可以避免增强码性能在特定的译码速率下恶化,而无需改变接收端的3GPP方法的速率匹配算法和增强译码的递归译码器的生成多项式,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设计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传统方法中的编码电路的框图;
图2是说明应用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便携终端设备的配置的框图;
图3是说明用于通信处理器的增强编码器的配置框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编码电路的框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译码电路的框图;
图6A和图6B是示出了交织器例子的图表,其中图6A表示的是写入顺序,图6B表示的是读出顺序;以及
图7A至图7C是表示交织器插入的效率的图表,其中图7A表示的是增强编码器的输出,图7B表示的是7×7交织器的输出,而图7C表示的是速率匹配算法的输出。
具体实施方式
图2是应用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重发数据合成设备的便携终端设备的配置的框图。例如,假设该便携终端设备有适用于W-CDMA(宽带码分多址)方法的配置。
图2中,通过天线1由无线通信输入到便携终端设备的接收信号,在RF处理器2中通过低噪音放大器被放大,在执行从高频到中频的频率变换之后,在自动增益控制放大器中执行线性放大。
进一步而言,在通信处理器3中正交检测放大的信号来产生相同相位的正交分量。相同相位的正交分量的模拟信号在A/D转换器中转换成数字信号。此外,在带宽被根恩奈奎斯特滤波器限制之后,被转换成数字值的相同相位的正交分量使用与扩频接收信号的扩频码相同的扩频码被反扩频,因此,被时间分割成许多具有不同传播延时的多路分量。
相干RAKE合成在时分通道上执行,在RAKE合成之后在数据序列上执行通过反交织的纠错译码和信道译码,此后,执行二进制数据的判别,并且再现传输数据序列。执行从再现(reproduction)数据序列到每个传输信道的分离和块错的检测,并输出再现数据。
输出再现数据被传递到比控制器5高一层的应用软件处理器。比控制器5高一层的应用软件处理器使用输入到由用户操作的密钥输入单元4的密钥,在显示器6显示再现数据和再现状态。
在便携终端设备的上述通信处理器3中,应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信设备到纠错编码处理中。以下,将对该通信设备作出解释。
图3是示出了用于通信设备的通信处理器的增强编码器的配置的框图。该增强编码器10包括:对于要传输的输入数据11的两个卷积编码器系统,其中一个具有加法器12、D触发器13、14、15和加法器16,另一个具有加法器20、D触发器21、22、23和加法器24;以及增强内部交织器19,用于对另一个卷积编码器执行块内交织。
图3中,在3GPP的情况下,增强编码器10中的两个卷积编码器系统输出两种奇偶校验比特18和25,其中通过分别带有返回的三级D触发器卷积编码三倍数量的比特数。并且,增强编码器10将输入数据11作为系统比特17输出而未经改变。
图4是本发明的编码电路的框图。
图4中,增强编码器10包括:对于要传输的输入数据11的卷积编码器的两个系统,其中一个具有加法器12、D触发器13、14、15和加法器16,另一个具有加法器20、D触发器21、22、23和加法器24;以及增强内部交织器19,用于对另一个卷积编码器执行块内交织。
图4中,为了获得想要的编码速率,基于一种速率匹配算法速率匹配单元27和29用来收缩作为增强编码器10的输出的奇偶校验比特18和25。
因此,交织器26和28被分别插入到增强编码器10和速率匹配单元27和29的每一个之间。通过提供该交织器26和28,速率匹配单元27和29的收缩周期被设置成随机的。对于插入在增强编码器10和速率匹配单元27和29之间的交织器26和28的交织处理的数量,如果7比特周期可以被设置成随机的,它就是足够的,使得只需要例如8比特左右。作为交织器26和28的方法,例如可以应用简单的块交织器。
增强编码器10在并-串行转换器30中、将未经改变而输出输入数据11的系统比特17以及速率匹配单元27和29的输出、从并行数据转换成串行数据,以输出编码输出31。
图5是本发明的译码电路的框图。
图5中,接收信号41在并-串行转换器42中从串行数据转换成对应于在前面提到的增强编码器10端的系统比特17的系统比特47以及对应于速率匹配单元27和29的输出的两个输出的并行数据。
对于对应于速率匹配单元27和29的输出的两个输出,零数据在速率匹配单元43和45中基于速率匹配算法被分别插入到对应于在速率匹配单元27和29中收缩的数据位置的数据位置中。由此,使得输入到增强译码器50的比特数等于从增强译码器50输出的比特数。
因此,反交织器44和46分别被插入到增强译码器50和速率匹配单元43和45之间,以将交织器26和28的交织处理还原成原始状态。
在该反交织器44和46中使得输入到增强译码器50的两个奇偶校验比特48和49的比特顺序与从增强编码器10输出的顺序相同。
增强译码器50执行译码处理,用于将由增强编码器10编码的编码数据还原成原始数据。
一端的奇偶校验比特48和系统比特47被输入到增强译码器50的MAP算法单元51。执行递归(recursive)译码的第一MAP(移动应用部分)算法单元51使用系统比特47和奇偶校验比特48计算外部数据。MAP算法单元51的输出被输入到增强交织器52。增强交织器52对于MAP算法单元51的输出为增强译码而执行交织。
此外,零数据、另一端的奇偶校验比特49和增强交织器52的输出被输入到增强译码器50的MAP算法单元53。执行递归译码的第二MAP算法单元53使用零数据和另一端的奇偶校验比特49更新作为增强交织器52的输出的外部数据。因此,由于没有对应于系统比特47的数据的原因,零数据被输入到MAP算法单元53。
MAP算法单元53的输出被输入到增强反交织器55中。增强反交织器55使得MAP算法单元53的输出的顺序变为与增强交织器52的输出顺序相同。增强反交织器55的输出返回到增强反交织器55。由此,更新的外部数据反馈到第二MAP算法单元53,使得上述处理可以重复执行。
重复处理预定的次数之后,增强交织器52的输出和MAP算法单元53的输出在加法器54中相加,相加后的输出被输入到可靠判断(solid judgement)单元56,使得可靠判断数据的对数概率比,以便再现发送的数据序列。
可靠判断单元56的判断输出输入到增强反交织器57。增强反交织器57使得判断输出的顺序变为与增强交织器52的输出顺序相同,以输出译码结果58。
图6A和图6B是示出交织器例子的图表,其中图6A表示的是写入顺序,图6B表示的是读出顺序。
以下是插入到上述增强编码器10与速率匹配单元27和29每一个之间的交织器26和28所要求的。首先,当速率匹配单元27和29执行7比特周期的收缩时,从增强编码器10实际收缩的比特输出的位置可以被随机化。
其次,当速率匹配单元27和29在不是7比特周期的周期里执行收缩时,从增强编码器10输出的实际收缩的比特变成7比特间隔的机会变得不频繁。
作为例子,解释使用如图6A和6B所示的7×7的块交织器的情况的操作。当图6A所示的写入顺序具有在水平方向的升序数据排列时,交织器执行数据的重排,使得读出顺序如图6B所示变成在垂直方向的升序数据排列。
图7是示出了交织器插入的效率的图表,其中图7A表示的是增强编码器的输出,图7B表示的是7×7交织器的输出,图7C表示的是速率匹配算法的输出。
图7A示出了增强编码器10的比特顺序输出。为了让解释简单,星号(*)标记被放置在每7比特的比特上,对其注意。如果图7A的数据直接输入到速率匹配单元27和29,可能存在速率匹配单元27和29执行7比特周期的收缩时,标记了星号(*)的比特被集体收缩的情况,这样,增强码性能变得恶化。
然后,如图7B所示,增强编码器10的输出被输入到7×7交织器中,以便得到其输出。7×7交织器的输出有这样的比特顺序,即给出星号(*)标记的7比特每相隔42比特连续。
由此,如图7C所示,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即使速率匹配单元27和29执行7比特周期的收缩,给出了星号(*)标记的比特被集体收缩。因此,显示有×标记的比特是实际收缩的比特。
参照附图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那些明确的实施方式,而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实施各种变化和调整而不脱离如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通信终端设备,对要通过无线通信传输的数据执行处理并执行传输,其包括:
编码装置,用于对要传输的所述数据执行两个系统的卷积编码,并且执行增强编码处理,其中使用内部交织器在两个系统之一上执行块内交织;
收缩装置,基于速率匹配算法收缩所述编码装置的输出;以及
改变装置,用于改变所述编码装置的输出,使得当所述速率匹配算法导致在特定的比特周期收缩时,所述编码装置的输出变得随机,而当所述速率匹配算法导致在该特定比特周期以外的其它周期收缩时,所述编码装置的输出没有该特定的比特周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设备,其中
所述编码装置包括增强编码器;
所述收缩装置包括速率匹配单元;以及
所述改变装置包括插入到所述增强编码器和所述速率匹配单元之间的交织器。
3.一种通信方法,用于对要通过无线通信传输的数据执行通信处理之后,从通信终端设备进行传输,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由编码装置对要传输的所述数据执行两个系统的卷积编码,并且执行增强编码处理,其中使用内部交织器在两个系统之一上执行块内交织;
由收缩装置基于速率匹配算法收缩所述编码装置的输出;以及
由改变装置改变所述编码装置的输出,使得当所述速率匹配算法导致在特定的比特周期收缩时,所述编码装置的输出变得随机,而当所述速率匹配算法导致在该特定比特周期以外的其它周期收缩时,所述编码装置的输出没有该特定的比特周期。
4.一种通信终端设备,对要通过无线通信接收的数据进行通信处理来输出,其包括:
插入装置,基于速率匹配算法在两个系统的卷积编码数据中插入零数据,该编码数据是从要接收的所述数据中取得的;
改变装置,用于改变所述插入装置的输出,使得改变插入所述零数据的数据的顺序;以及
译码装置,通过对从所述改变装置输出的、两个系统的卷积译码的数据的递归译码处理,执行增强译码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终端设备,其中
所述插入装置包括速率匹配单元;
所述改变装置包括反交织器;以及
所述译码装置包括增强译码器。
6.一种通信终端设备的接收方法,对要通过无线通信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来输出,所述接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速率匹配算法在两个系统的卷积编码数据中插入零数据,该编码数据是从要接收的所述数据中取得的;
改变所述插入步骤的输出,使得改变插入所述零数据的数据的顺序;以及
通过对从所述改变步骤输出的、两个系统的卷积译码的数据的递归译码处理,执行增强译码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终端设备的接收方法,其中
通过对两个系统的卷积译码的数据的递归译码处理,执行增强译码处理,所述卷积译码数据对应于在所述改变步骤改变其顺序的所述数据。
8.一种通信终端设备,包括:
编码装置,用于对要通过无线通信传输的数据执行两个系统的卷积编码,并且执行增强编码处理,其中使用内部交织器在两个系统之一上执行块内交织;
收缩装置,基于速率匹配算法收缩所述增强编码器的输出;
第一改变装置,用于改变所述编码装置的输出,使得当所述速率匹配算法导致在特定的比特周期收缩时,所述编码装置的输出变得随机,而当所述速率匹配算法导致在该特定比特周期以外的其它周期收缩时,所述编码装置的输出没有该特定的比特周期;
插入装置,用于在两个系统的卷积编码数据中插入零数据,这个卷积编码的数据是基于速率匹配算法从要通过无线通信接收的数据取得的;
第二改变装置,用于改变所述插入装置的输出,使得改变插入所述零数据的数据的顺序;以及
译码装置,使用对从所述第二改变装置输出的、两个系统的卷积译码数据的递归译码处理来执行增强译码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终端设备,其中
所述编码装置包括增强编码器;
所述收缩装置包括第一速率匹配单元;
所述第一改变装置包括插入到所述增强编码器和所述第一速率匹配单元之间的交织器;
所述插入装置包括第二速率匹配单元;
所述第二改变装置包括反交织器;以及
所述译码装置包括增强译码器。
10.一种通信终端设备的传输和接收方法,其中:
对要通过无线通信传输的数据执行两个系统的卷积编码,并且执行增强编码处理,其中使用内部交织器在两个系统之一上执行块内交织,执行所述增强编码处理之后,由交织器改变所述增强编码处理的输出,使得当速率匹配算法导致在特定的比特周期收缩时,所述增强编码处理的输出变得随机,而当所述速率匹配算法导致在该特定比特周期以外的其它周期收缩时,所述增强编码处理的输出没有该特定的比特周期,并且基于所述速率匹配算法,收缩所述增强编码处理的改变的输出;以及
基于所述速率匹配算法在两个系统的卷积编码数据中插入零数据,该编码数据是从要通过无线通信接收的数据取得的,所述零数据被插入后,改变插入所述零数据的数据的顺序,通过对与其顺序改变的所述数据对应的两个系统的卷积译码数据的递归译码处理来执行增强译码处理。
CN2004100954209A 2003-10-23 2004-10-25 通信方法、通信终端设备及其接收方法、传输和接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6382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63583A JP4041450B2 (ja) 2003-10-23 2003-10-23 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363583/2003 2003-10-23
JP363583/03 2003-10-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38293A CN1638293A (zh) 2005-07-13
CN1638293B true CN1638293B (zh) 2010-05-26

Family

ID=34386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1009542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638293B (zh) 2003-10-23 2004-10-25 通信方法、通信终端设备及其接收方法、传输和接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478312B2 (zh)
EP (3) EP3029871A1 (zh)
JP (1) JP4041450B2 (zh)
KR (1) KR101082696B1 (zh)
CN (1) CN16382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78580B1 (ko) * 2005-10-14 2007-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시스템에서 터보부호의 성능을 향상하기 위한 장치 및방법
US8266508B2 (en) * 2007-06-08 2012-09-1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omputational efficient convolutional coding with rate matching
CN101667889B (zh) * 2009-09-30 2013-08-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Td-scdma系统的业务配置和速率匹配方法、装置
JP5521722B2 (ja) * 2010-04-14 2014-06-18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符号化装置、復号化装置、符号化・復号化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774324B2 (en) * 2011-12-14 2014-07-08 Xilinx,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hanging decoding parameter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281846B2 (en) 2013-07-31 2016-03-08 Globalfoundries Inc Turbo encoding on a parallel processor
CN106648263B (zh) * 2016-11-11 2022-01-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及其操控系统、操控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8821A (zh) * 1998-07-07 2001-08-15 Lg电子株式会社 组合turbo编码和软越区切换技术的通信系统越区切换操作
CN1389020A (zh) * 2000-08-18 2003-01-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的信道编码/解码设备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68853C (en) * 1999-04-13 2011-08-02 Wen Tong Rate matching and channel interleaving for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3878481B2 (ja) * 1999-07-08 2007-02-07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伝送率整合のための逆多重化器及び多重化器の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US6476734B2 (en) * 2000-09-14 2002-11-0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ioritizing information protection in high order modulation symbol mapping
ATE488064T1 (de) * 2001-03-21 2010-11-15 Lg Electronics Inc Wiederübertragung von daten durch eine rückwärtsverbindung in einem paketdatenübertragungssystem mit automatischer wiederholungsaufforderung
KR100720635B1 (ko) * 2001-04-05 2007-05-21 노오텔 네트웍스 리미티드 다중 코드 및 다중 안테나를 사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용송신기
GB2380372B (en) * 2001-07-12 2005-02-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verse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transmission throughput in a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372837B2 (en) * 2001-10-26 2008-05-13 Texas Instrument Incorporated Incremental redundancy using two stage rate matching for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to obtain high speed transmission
US7551546B2 (en) * 2002-06-27 2009-06-23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Dual-mode shared OFDM methods/transmitters, receivers and systems
US7167507B2 (en) * 2002-07-01 2007-01-2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Equalizer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equaliz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7269783B2 (en) * 2003-04-30 2007-09-11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dicated hardware and software split implementation of rate matching and de-matching
US20050050427A1 (en) * 2003-08-29 2005-03-03 Gibong Jeong Method of rate matching for link adaptation and code space management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8821A (zh) * 1998-07-07 2001-08-15 Lg电子株式会社 组合turbo编码和软越区切换技术的通信系统越区切换操作
CN1389020A (zh) * 2000-08-18 2003-01-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的信道编码/解码设备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130199A (ja) 2005-05-19
KR101082696B1 (ko) 2011-11-15
CN1638293A (zh) 2005-07-13
EP1526671A2 (en) 2005-04-27
EP1526671A3 (en) 2006-10-25
US20050114752A1 (en) 2005-05-26
EP3029871A1 (en) 2016-06-08
US7478312B2 (en) 2009-01-13
EP2288065A1 (en) 2011-02-23
JP4041450B2 (ja) 2008-01-30
KR20050039643A (ko) 2005-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14478B (zh) 具有速率匹配的高计算效率的卷积编码
CN107070587B (zh) Wcdma和lte网络中harq的重传设置的选择
CN101911641B (zh) 用于确定传输块大小的方法和使用其的信号传送方法
CN101710850B (zh) 卷积Turbo编码方法及实现编码方法的设备
CN101124731A (zh) 剪裁式比特倒置交织器
MXPA01010239A (es) Sistema y metodo que emplean un decodificador modular para decodificar codigos turbo y similares al turbo en una red de comunicaciones.
US7970021B2 (en) Derate mat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638293B (zh) 通信方法、通信终端设备及其接收方法、传输和接收方法
EP1537673A2 (en) Method of interleaving/deinterleaving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80538C (zh) 自适应涡轮编码和解码
KR20100072342A (ko) 통신 장치에서 데이터 레이트를 적응시키기 위한 방법 및 통신 장치
CN100463370C (zh) 输入控制装置及输入控制方法
KR101411079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101049947B1 (ko) 컨볼루셔널 터보 코드 부호화 장치 및 컨볼루셔널 터보 코드를 사용하는 부호화 방법
KR100762134B1 (ko) 블록 인터리빙을 위한 읽기 주소 발생 방법
WO2006125861A1 (en) Encoding method, transmitter, network element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1731773A (zh) 用于为软决策解码器调整输入范围的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26

Termination date: 2019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