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30254A - 利用反向复用的传输网络中改进处理动态带宽改变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利用反向复用的传输网络中改进处理动态带宽改变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30254A
CN1630254A CNA2004101016713A CN200410101671A CN1630254A CN 1630254 A CN1630254 A CN 1630254A CN A2004101016713 A CNA2004101016713 A CN A2004101016713A CN 200410101671 A CN200410101671 A CN 200410101671A CN 1630254 A CN1630254 A CN 16302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verse multiplexing
end points
network
traffic
at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10167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71126C (zh
Inventor
A·诺伊施塔特
P·特雷拉尔
Y·伊索洛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olium SAS
Original Assignee
Evolium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olium SAS filed Critical Evolium SAS
Publication of CN16302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302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112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112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12/5602Bandwidth control in ATM Networks, e.g. leaky buck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08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for supporting different services, e.g. a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DiffServ] type of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6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explicit feedback to the source, e.g. choke packets
    • H04L47/263Rate modification at the source after receiving feedb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8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relation to timing conside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combination with information about buffer occupancy at either end or at transit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1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by tagging of packets, e.g. using discard eligibility [DE] b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4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measures in reaction to resource unavailability
    • H04L47/746Reaction triggered by a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6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e.g. in-call renegotiation requested by the user or requested by the network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network conditions
    • H04L47/762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e.g. in-call renegotiation requested by the user or requested by the network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network conditions triggered by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0Actions related to the user profile or the type of traffic
    • H04L47/805QOS or priority awa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2Miscellaneous aspects
    • H04L47/824Applicable to portable or mobil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47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nditions of the access network or the infrastructur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89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4Registration at HLR or HSS [Home Subscriber Ser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19Network Node Interface, e.g. tandem connections, transit switching
    • H04L2012/5624Path aspects, e.g. path bund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29Admission control
    • H04L2012/5631Resource management and allocation
    • H04L2012/5632Bandwidth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12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and access point controll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一种在利用反向复用的传输网络中改进处理动态带宽改变的方法,使得连接的至少一个连接端点不对应反向复用端点,方法包括步骤,其中,至少一个知道带宽改变的反向复用端点将该带宽改变通知给所述至少一个连接端点。

Description

利用反向复用的传输网络中改进处理动态带宽改变的方法
本申请基于2003年12月19日提交的欧洲专利申请03293249.3并要求其权利,在此将其引入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通信系统。
本发明特别地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特别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例如特别是UMT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地,移动通信系统被标准化;因此,可以参考由相关标准化组织公布的相关标准来获得更多关于所述系统的信息。
简单地回忆一下,移动通信系统的一般结构基本上包括如图1中所说明的:
-无线接入网络1,或RAN,
-核心网络4,或CN。
RAN包括例如基站2和基站控制器3的网络单元。RAN一方面经由接口6与移动终端5相关联,另一方面经由接口7与CN相关联。CN与外部网络(未具体说明)相关联。在RAN内,基站经由接口8与基站控制器通信。
在UMTS类型的系统中,RAN被称为UTRAN(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络),基站被称为节点B,基站控制器被称为RNC(无线网络控制器),以及移动终端被称为UE(用户设备)。接口6被称为Uu接口,接口7被称为Iu接口,接口8被称为Iub接口,并且在RNC之间的被称为Iur接口的接口9也被引入。接口6还可被称为无线接口,并且接口7、8、9还可被称为陆地接口。UTRAN的网络单元经由传输网络(未具体说明)被连接。所述传输网络中的逻辑链路使两个网络单元能经由陆地接口Iub、Iur、Iu的其中之一进行通信。
在UTRAN中所使用的传输技术的其中一个是ATM(异步传输模式),其是基于被称为信元的固定长度分组的异步时间复用。一般地,ATM被标准化;因此,可以参考由相关标准化组织公布的相关标准以得到更多的信息。简单地回忆一下,ATM网络中的协议层除了物理层之外还包括ATM层和ATM适配层(AAL)。ATM层面向连接,且在源和目的之间的逻辑连接上进行信元传输,该逻辑连接还可被称为虚拟信道(VC)。另外,几个虚拟信道可被重新组合形成虚拟路径(VP)。所述源和目的还可被称为ATM虚拟路径连接(VPC)端点,并且在ATM VPC端点之间的传输网络节点还可被称为ATM VP交叉连接。
IMA(ATM反向复用)是由ATM论坛所定义的技术,其允许在不只一个的物理链路上承载ATM连接(VPC),因此,允许VP带宽来克服承载其的物理链路速率的限制(见AF-PHY-0086.001:Inverse Multiplexingfor ATM(IMA)Specification Version 1.1)。简要地回忆一下,ATM反向复用的过程就是复用的反面。IMA进行ATM信元分配,所述分配是在也被称为IMA组或IMA束的一组物理链路上进行的。所述ATM层对于IMA所实现的属于物理层的功能保持透明。
IMA例如可能在E1接口上有用,提供2.048Mbit/s的比特率,其中1.920Mbit/s能被用于通常的ATM映射(见ITU-T建议G.804:ATM cellmapping into 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PDH))。没有IMA,VP从而被限制为至多1.920Mbit/s作为其峰值信元速率,然而如果就IMA使用两个E1接口,则峰值信元速率可达到几乎两倍以上。
IMA还提供的更大的灵活性,允许在要求时根据需要提供带宽。
IMA还允许提供内置式冗余:如果IMA束由“n”个物理链路组成,故障影响了所述链路的一个(或几个),被承载在其上的ATM连接仍然可以使用保持可用的“p”个链路。然而,当然对可用带宽有影响,该带宽大概是前面的带宽乘以“p”再除以“n”。
在IMA被终止的点上知道可用带宽是相对容易的,但没有被标准化,如上述回忆的参考(AF-PHY-0086.001)所陈述的“动态带宽改变下的CAC(Connection Admission Control,连接接纳控制)的处理由ATM接口实现者自行处理”。然而,由于在IMA终结点上没有被标准化,所以如果ATM连接没有在与IMA相同的地方被终止,则没有定义任何方式来通知ATM连接的端点。例如,图2中说明了ATM连接没有在与IMA相同的地方被终止的例子。
以相似的方式,PPP多链路协议(MP)在RFC 1990中被定义,RFC1990在其总述章节中陈述到“多链路操作的目的是在固定的一对系统之间协调多重的独立的链路,提供具有比任何组成成员都大的带宽的虚拟链路[…]。在被标识为属于多链路安排的链路上所接收的所有分组,被提交给相同的网络层协议处理机器,而不管所述分组是否具有多链路报头。”RFC2686定义了多链路PPP的多类别的扩展,并且针对对于在多链路PPP上传送高优先级分组提供改进。当连接的端点与PPP多链路协议的端点不对应时,PPP多链路协议呈现出与IMA相同的缺点。
在图2说明的例子中,在两个连接端点之间建立的连接使用了ATM反向复用,因此,第一连接端点对应ATM反向复用端点,并且第二连接端点不对应ATM反向复用端点。在所述例子中,所述第一连接端点是图左边所示的端点,第二连接端点是图右边所示的端点,ATM VP交叉连接在图中间被示出。在所述例子中,VP在左边的ATM VPC端点和ATM VP交叉连接之间被承载,所述ATM VP交叉连接使用IMA(在该例中的IMA组使用两个E1链路)。在所述例子中,VP在ATM VP交叉连接和右边的ATM VPC端点之间被承载,所述ATM VPC端点使用SDH(同步数字层次结构)的STM-1(同步传输模块1)。
在图2所说明的例子中,没有定义任何方式来将图左边所示的IMA束中的物理链路的故障通知给图右边所示的ATM VPC端点。
因此,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找到一种方法,其通过不支持IMA的ATMVPC端点来检测IMA束中的链路故障。所述问题特别是在UMTS中所定义的IuD接口的情况下出现,该Iub接口使用终止IMA的中间的ATM VP交叉连接来连接节点B(这里假设支持IMA)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NC)(这里假设不支持IMA)。事实上,恢复链路故障所引起的过载或拥塞所要求的某些动作在RNC中被有利地实现,所述动作例如是纠正所述状况的负载调整。
应当指出,图2仅仅说明了出现所述问题的一个例子。所述问题还可出现在其它例子中,例如在IMA不是在ATM连接端点被终止,而是在中间(未说明)节点被终止的情况下。
所述问题的第一解决方案依赖于现有的ATM维护流,特别是性能监控(PM,Performance Monitoring)流(F4用于VP连接的上文所提供的例子,或F5用于监视该VP上所支持的VC)。如果发生ATM信元丢失,所述解决方案允许检测该丢失。
所述问题的第二解决方案依赖于O&M(操作和维护)机制:物理链路的故障可以被检测并被报告给能够采取纠正动作的操作和维护中心。
第一解决方案的实现(F4和/或F5PM流)较复杂且消耗资源的有效部分。其在ATM设备中并不总是可用的。另外,其不提供关于ATM信元丢失原因的清楚的信息。在故障当时的通信量足够低来允许其通过保持可用的链路时,所述解决方案也不提供可靠的信息。在故障发生那刻,已经在物理链路上排队等待被传送的ATM信元将被丢失,但一旦IMA终止处检测到所述故障,通信量将不再经由所述链路被路由。如果保持可用的物理容量相对于当前的ATM通信量来说足够大,将不再有丢失被F4/F5检测到。
所述第二解决方案的实现提供了检测故障的装置。然而,其不能被假定是可靠的(O&M链不具有和电信部分相同的可靠性要求),且相对于电信应用的实时要求,所述解决方案可能提供信息太慢。
另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以一种IMA链路故障对通信量具有尽量小的影响的方式,优化处理IMA链路故障引起的拥塞状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特别地能够解决部分或全部上述问题,或避免部分或全部上述缺点。更一般地,本发明的目的是就在传输网络(例如特别是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接入网络)中使用反向复用(例如特别是IMA)而言,改进链路故障的处理(或更一般地动态带宽改变)。
应当指出,IMA仅仅是反向复用技术的例子,本发明实施所述反向复用技术并且通过例子将其特别公开,但是本发明还实施其它的反向复用技术,例如,在传输网络中所使用的传输技术是在RFC 2686和RFC 1990中特别定义的IP(因特网协议)、多链路/多类别PPP(点对点协议)的情况下。
所述及其它目的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通过这样的方法被达到,所述方法用于在利用反向复用的传输网络中改进处理动态带宽改变,使得连接的至少一个连接端点不对应反向复用端点。该方法包括这样的步骤,其中,至少一个知道带宽改变的反向复用端点将该带宽改变通知给所述至少一个连接端点。
所述及其它目标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通过这样的方法被达到,所述方法用于在利用反向复用的传输网络中改进处理链路故障。该方法包括这样的步骤,其中,所述传输网络基于通信量优先级的规范,以保护高优先级的通信量来防止所述拥塞的方式,采取预防性和/或防御动作来防止所述链路故障引起的拥塞。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或目的在附加的权利要求中被定义。
附图说明
根据参照附图所进行的下列描述,本发明的所述和其它的目的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其中:
图1用来回忆例如特别是UMTS的移动通信系统的一般结构,
图2、3、4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应用的例子,
图5、6、7、8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不同的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还可以用下面的方式加以解释。
首先,根据图3或图4,设想IMA链路故障的影响。作为例子,图3和图4对应根据图2所说明的例子,即对应UMTS中定义的Iub接口的情况,该Iub接口使用终止IMA的中间的ATM VP交叉连接来连接节点B(这里假设支持IMA)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NC)(这里假设不支持IMA)。图3说明了上行链路方向的情况,并且图4说明了下行链路方向的情况。另外,图3和4中,IMA终止装置(标注为IMA)和拥塞控制装置(标注为拥塞控制)已经在IMA端点中被说明,即节点B和CC,且数据源已经在ATM连接端点中被说明,即节点B和RNC。
让我们以例子的方式来考虑被定义具有5Mb/s带宽的VCC,该VCC穿过具有三个E1链路的IMA组。如果所述三个E1链路的其中一个在终结点或在中间的交叉连接中发生故障,可用的带宽突然降至大约4Mb/s。如果在故障发生的时刻所使用的VCC的带宽是在其最大值,所述设备的缓冲器在接近故障处将迅速地溢出。这将导致迅速的信元丢失(在所述设备中),以及没有被丢弃的信元的延迟。由于在UMTS中Iub接口上的实时约束,信元延迟将可能在节点B中导致信元丢弃(对于下行链路方向),所以很可能VCC的一大部分被丢失,直至源做出反应。
回忆一下,所述实时约束是由于宏分集可能性以及需要UE(用户设备)在不同的无线链路上接收数据,所述UE通过所述无线链路同时被连接到不同的节点B。因此,RNC需要为节点B提供准确的传送定时信息(transmission timing information),且如果相对于节点B发送数据需要的时间来说,所述数据到达的太晚,则根据所述传送定时信息,所述节点B丢弃该数据。VCC的一大部分可能被丢失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AAL 2复用可能性。回忆一下,AAL2是特定的ATM适配层(AAL),其通过把几个被称为CPS分组的短分组复用到相同的ATM信元中,来允许几个低比特率连接共享相同的ATM连接。AAL 2 CPS分组散布于几个ATM信元是可能的(且经常是在高负载状况下的情况)。如果是所述情况,ATM信元的丢失不仅导致被包含在ATM信元中的数据的丢失,而且还导致所有的CPS分组所包含的数据的丢失,所述CPS分组是散布于包括所述ATM信元的几个ATM信元中的。另外,特别是对数据业务,CPS分组的有效负载仅是可能包括直至几千个字节的AAL2 SSSAR SDU(业务特定分段和重组业务数据单元,AAL2 SSAR在ITU-T 1.366.1中被说明)的一部分。单个CPS分组的丢失意味着整个SDU的丢失。
IMA端点可通过不同的方式知道链路故障,例如,如上文指出的:
-在链路故障发生在来自IMA端点的传输方向中的情况下,通过检测缓冲器的溢出,
-在链路故障发生在向着IMA端点的传输方向中的情况下,通过检测接收延迟。
如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当然可能有其它的方法,例如,在链路故障发生在来自IMA端点的传输方向中的情况下,通过监视被承载在所述链路上的传输链路状态信息,例如ITU-T建议G.775中对E1链路的情况所定义的AIS、RDI或LOS,或如ITU-T建议G.732中所定义的其它故障(功率供给故障、编译码器故障、输入信号丢失、帧同步丢失、额外比特差错率、接收的警报指示),或对于能实施IMA的其它传输装置的相应的故障。
在IMA链路故障的情况下,有两个可能要求有所动作的领域:一个是为了预防;另外一个是为了立即的(或非常短期的)防御。
1.预防性动作
作为预防性措施,高优先级通信量和较低优先级通信量应该被区别开(可能以几个级别)。只要没有经历拥塞这就没有影响。仅在拥塞的情况下,较低优先级的通信量可能会根据拥塞的级别而受到影响。
在拥塞的情况下,优先级的指示可在应用层被执行,并且当相应的连接被建立时在端点间被交换。
另外,在传输级,最高优先级的通信量能通过使用被ATM连接终结点设置为0的CLP(信元丢失优先级)比特来加以保护。
在ML-PPP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不同的业务类别。ML-MC PPP提供四种类别。在下面的章节中,ATM-CLP可被当作ML/MC-PPP情况下的业务类别。
1.1.在传输级标记高优先级通信量(使用CLP比特)
解决所述问题的一种可能的出发点是依靠ATM中所定义的信元丢失优先级(CLP)比特机制(见ITU-T建议1.371:Traffic control and congestioncontrol in B-ISDN),如图5(对于上行链路)或图6(对于下行链路)中通过例子的方式所说明的,所述例子与图3、4中所说明的例子相同。任何时候,每个ATM信元都由优先级指示器(CLP比特)标记。除非是在网络遇到拥塞的情况下,否则这没有什么影响。如图5或6通过例子的方式所说明的,如果网络遇到拥塞,将首先丢弃CLP为1的信元。相反地,CLP为0的信元将不被丢弃。注意在没有拥塞的情况下,在信元的处理中没有区别(特别是CLP比特和时间优先级无关:ATM层保证按顺序的发送,并且CLP为0的信元将决不会赶上CLP为1的信元)。传输级的高优先级的标记因此在于,根据就可能的拥塞问题而言信元所具有的重要性,在信源级选择CLP。
有利地,至少控制平面的信元应该用CLP 0标记。还可以用CLP 0标记用户平面的重要的信元,但应该注意如果太多的信元被标记,则可能会丧失所述机制的效率。例如,如果IMA束由两个链路组成,则不超过一半的信元被标记为CLP 0。如果该IMA束由四个链路组成,并且如果即使是在四个链路中的三个丧失的情况下,保护也必须是有效的,则不超过25%的信元应该被标记为CLP 0。
仅标记控制平面的信元是一种容易的选择,且控制平面信元在总通信量中的比例通常足够小。
用CLP比特来区分重要的信元可以保证即使在IMA组内部的链路故障的情况下,由剩下的链路组成的束的带宽仍足以能够使重要的信元通过。
当然这里假定在交叉的ATM节点中实现的拥塞机制遵循ITU-T建议1.371。
注意高优先级通信量和低优先级通信量之间的区分是在通信量被建立时进行的,,即与任何拥塞状况无关。CLP标记必须被每个源(在Iub接口的情况下是节点B和RNC)在两个方向上执行。这意味着节点B和RNC知道哪些信元应该被标记为CLP=0。
如果仅仅控制通信量被标记,通过配置,对于两端来说知道其是简单的。
如果还有部分用户平面通信量被标记为CLP=0,那么RNC必须通知节点B,就可能的拥塞而言用户平面通信量的重要性,如图7中通过例子的方式所说明的,从RNC向节点B发送被标注为I1的信息。
NBAP(节点B应用部分)协议中已经具有可用于所述目的的参数。所述参数被称为“分配/保留优先级(Allocation/Retention Priority)”并指出节点B内部资源的分配与保留的优先级级别。节点B可把所述参数的使用扩展到选择哪些用户平面通信量需要加以保护来防止拥塞。回忆一下,NBAP是无线网络层的用在UTRAN的Iub接口上的信令协议,即用于处理无线网络相关的问题(见3GPP TS 25.433:UTRAN Iub interface NBAPsignalling)。也可以考虑使用NBAP中定义的特定的新参数。还可以考虑使用ALCAP协议信息。回忆一下,ALCAP(“接入链路控制应用部分”)是传输网络层的用于UTRAN中的信令协议,即用于处理传输技术相关问题(包括AAL2连接的建立);见:
-3GPP TS 25.426:UTRAN lur and Iub Interface DataTransport&Transport Signalling for DCH Data Streams,
-3GPP TS 25.435:UTRAN Iub Interface User Plane Protocols forCommon Transport Channel Data Streams,
-ITU-T建议Q.2630-1:AAL type 2 Signalling Protocol(CapabilitySet 1),
-ITU-T建议Q.2630-2:AAL type 2 Signalling Protocol(CapabilitySet 2)。
所述协议的现有版本(ITU-T Q.2630.1和ITU-T Q.2630.2)中不存在用于所述目的的任何东西,所以将不得不在所述协议中为所述目的定义扩展。
注意,在用户平面通信量需要被保护的情况下,根据不同优先级的AAL2连接是否被复用到相同的VC上,在ATM级可能变得稍微更复杂些。如果每个优先级定义一个VC,则标记是简单明了的。如果不同优先级的AAL2连接被复用到相同的VC上,则任何包含高优先级的CPS分组的至少一部分的ATM信元应该用CLP 0加以保护。
1.2.在应用级标记高优先级通信(UTRAN Iub接口的例子)
在无线链路建立时,所述RNC可通过信息元素“分配/保留优先级”来指出其优先级。所述信息元素通常被用于无线拥塞的情况,当需要建立更高优先级的无线链路时,如果不释放已经存在的无线链路这就不能完成。几个优先级在3GPP TS 25.433中被定义,且较低优先级的无线链路应首先被释放。
相同的信息元素能被用于处理传输拥塞问题。在拥塞检测的情况下,所述节点B可自行决定释放对应低优先级的无线链路的连接。
2.防御动作
2.1.在阻塞情况下ATM设备丢弃CLP为1的信元
如同ITU-T建议1.371中所定义的,作为在经历了IMA链路故障的情况下的防御动作,所述CLP比特可被用于拥塞的情况。在拥塞的情况下,标记为CLP 0的信元原则上将被任何ATM设备以比CLP为1的信元更高的优先级来处理。
2.2.在拥塞的情况下端点设备释放低优先级连接
如果一个端点知道IMA链路故障,则根据拥塞的级别,其能决定释放部分或全部的低优先级的通信量。
2.3.传送IMA链路故障的信息(从节点B向RNC发送关于IMA链路故障的应用控制消息)
如果一个端点知道IMA链路故障,其能够把所述状况通知给其它端点,以使其它端点也能够在该端采取动作,例如在该端释放调用(calls)。在Iub接口的例子中,节点B能够通知RNC,如图8通过例子的方式所说明的,从节点B向RNC发送标注为I2的信息。所述节点B能够通过在ATM以上的级别向RNC传送信息来通知RNC。更一般地,终止IMA束和检测故障的点以一种或其它的形式来指出链路的丢失。特别地,一种方便的形式是特别地指出仍保持可用的相关VP占全部带宽的百分比(或以等同的方式,变为不可用的相关VP所占的百分比)。
让我们假定IMA在“对称的配置和操作(symmetrical configurationand operation)”中操作。一旦IMA组中的某个物理链路的Tx和Rx的状态都变为“激活的”,该链路就被用作IMA组的一部分且ATM信元被传递到高层或从高层传递。
如果(至少)一个链路的Tx/Rx由于检测到故障而离开“激活的”状态(事件A),则该链路决不会被用于ATM信元传送/接收,并且使用IMA组中的其它仍为“激活的”链路,所述信元被传送/接收。这可导致Iub过载的状况。因此,所述节点B和RNC将采取动作以防止本段中所描述的Iub过载。
另一方面,如果链路的状态由于故障的恢复而再次变为“激活的”(事件B),该链路应再次被用于IMA组中ATM信元的传送/接收,且所述节点B和RNC将采取本段中所描述的恢复动作。
注意:IMA具有指出IMA组所要求的最小数目的链路的参数PTX、PRX。当“激活的”链路的数目变得小于所述值时,所述IMA组就停止任何ATM信元的Tx/Rx,即使组中仍有一个或更多物理链路是活的。这里描述的是不能归入所述情况的例子。即,其是在链路发生故障后,“激活的”链路的数目仍大于(或等于)PTX和PRX的情况。
在事件A的情况下,要恢复过载,要求减小施加到IMA组上的负载,这意味着RNC或节点B必须知道在IMA组上的链路故障(事件A的发生)。根据故障信息,所述RNC或节点B必须减小负载以适应剩下的带宽或防止在所述IMA组上添加新的负载。同样,RNC或节点B必须知道链路恢复(事件B的发生)来恢复过载状况。
在节点B端,由于IMA单元在节点B的内部被实现,因而容易从该IMA单元获取链路状态信息。所述信息是简单地从IMA单元被传送到ATM模块。
在RNC端(假定所述IMA单元不是在其中被实现,而是在如图2所说明的中间的交叉连接中被实现),建议执行专有NBAP消息(proprietaryNBAP message)来传送链路状态。ALCAP协议信息的使用可以是一种可能的可选择的方法。所述协议的现有版本(见上述ITU-T建议Q.2630.1和Q.2630.2)中不存在用于所述目的的任何东西,所以不得不在所述协议中为所述目的定义扩展。
例如,方法的例子可以包括下列步骤:
1)在IMA组的下行链路(DL)或上行链路(UL)上发生故障,
2)节点B中的IMA单元检测所述链路故障并将其报告给节点B控制,
3)节点B控制产生专有NBAP消息并通过UL Iub将其发送到RNC,
4)RNC把链路的负载调整到剩余容量所允许的级别。这里处理短期动作(例如释放低优先级的调用)。其还包括例如更新连接接纳控制参数的中期动作,所以新的调用仅在直到与故障状况相容的点才被接受。
5)相反地,当链路被修复并放回到通信中时,所述节点B通过相似的机制来通知RNC。
所述专有消息的例子可以是(下面的列表不是限定的):
-完全新定义的纯粹的专有NBAP消息。
-可与具有特定定义的信息元素(IEs)一起使用的资源状态指示(Resource Status Indication)消息。
在任何情况下,所述消息应该包括可能影响可用带宽的信息。建议所述消息中包括下列信息。
-IMA组中激活的E1链路的数目,
-链路的类型(例如,E1、T1...),
-IMA帧长。
所述消息还可以包括其它的参数,例如直接地提供可用带宽。
所述消息在影响其可用带宽的任何元素改变时都要被发送到RNC。
一般地,还建议在可能导致可用带宽改变的任何元素被改变时,节点B将其信息通知给RNC。这将允许RNC不需手工操作而动态地控制可用带宽,例如,当:
-所述物理链路被故意地添加到IMA组或从IMA组删除(例如,在IMA组首先以两个E1被操作,并且当通信量增加时添加一个E1的情况下:不需在RNC中的手工操作来将其完成)。
-所述IMA参数被改变(导致带宽的改变)等等。
如以上在2.2中所指出的,在拥塞的情况下,所述节点B能够基于如同在无线链路建立时RNC所指出的相应的无线链路的优先级,自行决定释放低优先级的连接。
这可以是对以上在2.3中所描述的补充的动作,或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其避免了修改标准的需要。
如同已经指出的,本发明并不局限于结合图2或3至6所说明的例子。例如,在IMA不在节点B中而是在中间节点(未说明)中终止的情况下,一种解决方案可以是,所述中间节点把IMA链路故障首先通知给节点B,然后所述节点B把所述的链路故障通知给所述RNC。所述解决方案当然要求中间节点能够把IMA链路故障通知给节点B,例如通过在中间节点和节点B之间的ATM层以上所定义的应用。
更一般地说,在使用这样一种至少一个连接端点与反向复用端点不相对应的反向复用的传输网络中,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提供了至少一个步骤,其中,至少一个知道带宽改变的反向复用端点将该带宽改变通知给所述至少一个连接端点。
本发明特别允许下列优势:
-所述解决方案较快:其仅要求在节点B中的检测时间,以及信息到RNC的传送时间,然后是RNC内的防御动作。
-所述解决方案是可靠的:链路的故障被明显地传送到RNC。另外,其是由具有CLP 0的ATM信元来传送的,所以被认为以非常高的可能性到达RNC。
-其不依靠复杂的ATM性能管理(ATM Performance Mabagement)信元。
-其不意味着O&M系统的存在来起作用。

Claims (51)

1.一种在利用反向复用的传输网络中改进处理动态带宽改变的方法,使得至少一个连接端点不对应反向复用端点,该方法包括这样的步骤,其中,至少一个知道带宽改变的反向复用端点将该带宽改变通知给所述至少一个连接端点。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反向复用对应IMA(ATM反向复用)。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反向复用对应多链路/多类别PPP。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包括这样的步骤,其中对应反向复用端点的第一连接端点将其知道的带宽改变通知给不对应反向复用端点的第二连接端点。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包括第一步骤,其中知道带宽改变的反向复用端点将该带宽改变通知给不对应反向复用端点的第一连接端点,以及第二步骤,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点将所述带宽改变通知给不对应反向复用端点的第二连接端点。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连接端点接收到的指出带宽改变的信息包括当前可用的带宽。
7.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带宽改变对应两个反向复用端点之间的一组链路中的至少一个链路的故障。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包括步骤,其中,在来自所述反向复用端点的传输方向中发生链路故障的情况下,所述反向复用端点通过监视传输链路状态信息来知道所述链路故障。
9.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包括这样的步骤,其中,在来自所述反向复用端点的传输方向中发生链路故障的情况下,所述反向复用端点通过检测缓冲器的溢出来知道所述链路故障。
10.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包括这样的步骤,其中,在向着所述反向复用端点的传输方向中发生链路故障的情况下,所述反向复用端点通过检测接收延迟来知道所述链路故障。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包括这样的步骤,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连接端点使用从所述至少一个反向复用端点接收的指出带宽改变的信息,来相应地调整通信量负载。
12.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包括这样的步骤,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连接端点使用从所述至少一个反向复用端点接收的指出带宽改变的所述信息,采取防御动作来防止所述链路故障引起的拥塞
1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传输网络对应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接入网络,并且第一和第二连接端点分别对应第一和第二网络单元,其通过所述无线接入网络的给定的接口来进行通信。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中,至少一个知道带宽改变的反向复用端点将该带宽改变通知给所述至少一个连接端点的所述步骤包括这样的步骤,其中,通过被用于所述给定接口上的信令协议,所述第一网络单元将指出带宽改变的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网络单元。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中,所述信令协议对应无线网络层的信令协议。
16.根据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中,所述信令协议对应传输网络层的信令协议。
17.根据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网络单元分别对应基站和基站控制器。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方法,包括这样的步骤,其中,所述基站控制器使用从所述基站接收的指出带宽改变的信息,来以相应的方式调整通信量负载。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方法,其中,所述负载调整包括释放低优先级的调用。
20.根据权利要求18的方法,其中,所述负载调整包括更新连接接纳控制参数。
21.根据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中,无线网络层的所述信令协议对应NBAP(节点B应用部分)协议。
22.根据权利要求21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息在NBAP协议所使用的“资源状态指示”消息中被发送。
23.根据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中,传输网络层的所述信令协议对应ALCAP(接入链路控制应用部分)协议。
24.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接入网络的网络单元,包括用于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的装置。
25.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接入网络的基站,包括用于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的装置。
26.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接入网络的基站控制器,包括用于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的装置。
27.一种在利用反向复用的传输网络中改进处理链路故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这样的步骤,其中,所述传输网络基于通信量优先级的规范,以保护高优先级的通信量来防止所述拥塞的方式,采取预防性和/或防御动作来防止所述链路故障引起的拥塞。
28.根据权利要求27的方法,其中,所述反向复用对应IMA(ATM反向复用)。
29.根据权利要求27的方法,其中所述反向复用对应多链路/多类别PPP。
30.根据权利要求27的方法,其中,所述预防性动作包括标记通信量优先级。
31.根据权利要求30的方法,其中,所述标记是在传输级被实现的。
32.根据权利要求31的方法,其中,所述传输网络使用ATM作为传输技术,所述标记通信量优先级包括用CLP(信元丢失优先级)比特来标记ATM信元。
33.根据权利要求31的方法,其中,所述传输网络使用ATM作为传输技术,在不同优先级的AAL2连接被复用到相同的VC上的情况下,包含高优先级的CPS分组的至少一部分的ATM信元被认为具有高优先级。
34.根据权利要求30的方法,其中,所述标记在应用级被实现。
35.根据权利要求27的方法,其中,所述传输网络使用ATM作为传输技术,所述防御动作包括ATM信元丢弃。
36.根据权利要求27的方法,其中,高优先级通信量是考虑到最小可容许的通信量来确定的,所述高优先级通信量被保护来防止所述拥塞,所述最小可容许的通信量对应ATM组的反向复用中的链路故障的最大数目。
37.根据权利要求27的方法,其中,所述高优先级通信量包括控制平面通信量。
38.根据权利要求27的方法,其中,所述高优先级通信量包括重要的用户平面通信量。
39.根据权利要求30的方法,其中,所述标记通信量优先级在两个传输方向中被执行。
40.根据权利要求27的方法,其中,对应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接入网络的所述传输网络,使两个网络单元能够跨越所述无线接入网络的给定的接口进行通信。
41.根据权利要求40的方法,包括这样的步骤,其中,第一网络单元从第二网络单元接收代表被用作所述规范的通信量优先级的信息。
42.根据权利要求41的方法,其中,通过被用于所述给定的接口上的信令协议,所述第一网路单元从所述的第二网络单元接收所述信息。
43.根据权利要求42的方法,其中,所述信令协议对应无线网络层的信令协议。
44.根据权利要求42的方法,其中,所述信令协议对应传输网络层的信令协议。
45.根据权利要求41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网络单元分别对应基站和基站控制器。
46.根据权利要求42的方法,其中,无线网络层的所述信令协议对应NBAP(节点B应用部分)协议。
47.根据权利要求46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息对应NBAP协议所使用的“分配/保留优先级”参数。
48.根据权利要求42的方法,其中,传输网络层的所述信令协议对应ALCAP(接入链路控制应用部分)协议。
49.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接入网络的网络单元,包括用于实现根据权利要求27的方法的装置。
50.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接入网络的基站,包括用于实现根据权利要求27的方法的装置。
51.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接入网络的基站控制器,包括用于实现根据权利要求27的方法的装置。
CNB2004101016713A 2003-12-19 2004-12-20 利用反向复用的传输网络中改进处理动态带宽改变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112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3293249.3 2003-12-19
EP03293249A EP1545071B1 (en) 2003-12-19 2003-12-19 A method for improved handling of dynamic bandwidth changes in a transport network using inverse multiplexi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30254A true CN1630254A (zh) 2005-06-22
CN100471126C CN100471126C (zh) 2009-03-18

Family

ID=34486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10167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1126C (zh) 2003-12-19 2004-12-20 利用反向复用的传输网络中改进处理动态带宽改变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185650A1 (zh)
EP (1) EP1545071B1 (zh)
CN (1) CN100471126C (zh)
AT (1) ATE436135T1 (zh)
DE (1) DE60328300D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4826A (zh) * 2012-12-10 2013-04-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带宽调整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312626A (zh) * 2012-03-06 2013-09-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异步转移模式反向复用业务的方法及装置
CN103686839A (zh) * 2012-09-20 2014-03-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带宽上报方法、装置和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60646B2 (en) * 2005-02-09 2010-07-20 Nokia Corporation Congestion notification in 3G radio access
EP1770918A1 (en) * 2005-09-30 2007-04-04 Evolium Sas Data flow control on the interfaces of a radio access network
WO2008010750A1 (en) * 2006-07-17 2008-01-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nhanced up-link
US8767530B2 (en) 2007-02-07 2014-07-0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Hierarchical processing and propagation of partial faults in a packet network
DE102008007497B4 (de) * 2008-02-05 2011-05-26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Datenübertragung
US8203938B2 (en) * 2008-05-22 2012-06-19 Level 3 Communications, Llc Multi-router IGP fate shar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7022224A1 (en) * 1995-12-13 1997-06-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nnection admission control in high-speed packet switched networks
US5875192A (en) * 1996-12-12 1999-02-23 Pmc-Sierra Ltd. ATM inverse multiplexing system
US6128280A (en) * 1997-07-16 2000-10-03 Nor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Dynamic connection bandwidth control
US6408005B1 (en) * 1997-09-05 2002-06-18 Nec Usa, Inc. Dynamic rate control scheduler for ATM networks
CA2240596A1 (en) * 1997-11-28 1999-05-28 Newbridge Networks Corporation Controlling atm layer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physical layer dynamic rate adaptation
US6002670A (en) * 1997-12-12 1999-12-14 Nor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Optimization and recovery techniques in IMA networks
US7200110B1 (en) * 1999-03-24 2007-04-03 Alcatel Canad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ioritized release of connections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7046623B2 (en) * 2000-12-29 2006-05-16 Nokia Inc. Fault recovery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verse multiplexed digital subscriber lines
US6963533B2 (en) * 2000-12-29 2005-11-08 Noki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link bit rate for inverse multiplexed data streams
WO2003047281A1 (en) * 2001-11-26 2003-06-05 Nokia Corporation Mac layer inverse multiplexing in a third generation ran
US20030099241A1 (en) * 2001-11-26 2003-05-29 Sami Kekki Method and apparatus providing a high-speed transport service in an AAL2 environment i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US7212548B2 (en) * 2002-06-21 2007-05-01 Adtran, Inc. Multiple T1 channel inverse multiplex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2626A (zh) * 2012-03-06 2013-09-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异步转移模式反向复用业务的方法及装置
CN103312626B (zh) * 2012-03-06 2018-03-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异步转移模式反向复用业务的方法及装置
CN103686839A (zh) * 2012-09-20 2014-03-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带宽上报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024826A (zh) * 2012-12-10 2013-04-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带宽调整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024826B (zh) * 2012-12-10 2016-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带宽调整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71126C (zh) 2009-03-18
ATE436135T1 (de) 2009-07-15
DE60328300D1 (de) 2009-08-20
EP1545071A1 (en) 2005-06-22
EP1545071B1 (en) 2009-07-08
US20050185650A1 (en) 2005-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356580A1 (en) Resilient data communications with physical layer link aggregation, extended failure detection and load balancing
KR100949245B1 (ko) 3g 무선 접속 네트워크에서의 정체 표시 방법
US7821938B2 (en) Adaptive coding and modulation for synchronous connections
CN102598833B (zh) 用于增强上行链路通信的传输网络拥塞控制的方法和节点
US7813285B2 (en) Method for per-port flow control of packets aggregated from multiple logical ports over a transport link
CN1309278C (zh) 一种信令方法
KR101502160B1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이동 단말의 우선순위 보고 장치 및방법
JP4558940B2 (ja)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データを逆送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020001287A1 (en) Data transmission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2823202A (zh) 通信网络中的拥塞处理
CN1399833A (zh) 移动电信中与加速度相关的信道转换
CN102598825A (zh) 中继器中的服务质量控制
US647343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necting frame relay devices via an ATM network using a frame relay proxy signaling agent
JP2009021916A (ja) 基地局およびパケット転送装置
CN1729657A (zh) 移动通信系统及该系统中的数据分散方法
CN1630254A (zh) 利用反向复用的传输网络中改进处理动态带宽改变的方法
EP1396171B1 (en) Faciliating reliable connection admission control fo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sing aal2 signaling
US20090323668A1 (en) Selective radio transmission of packets
JP2006229588A (ja) マルチアンテナ伝送システム
CN1589041A (zh) 一种具有vdsl接口的无线蜂窝基站设备
Yang et al. Channel statistical multiplexing in SDH/SONET networks
CN100350766C (zh) 保护传输网络集线器与中心站点/接入点间的连接的方法
Ge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 EOS chip
Hashmi Congestion Avoidance in IP Based CDMA Radio Access Network
CN103067968A (zh) 一种防止帧协议帧失步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18

Termination date: 2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