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24277A - 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24277A
CN1624277A CN 200310124680 CN200310124680A CN1624277A CN 1624277 A CN1624277 A CN 1624277A CN 200310124680 CN200310124680 CN 200310124680 CN 200310124680 A CN200310124680 A CN 200310124680A CN 1624277 A CN1624277 A CN 16242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aging part
carriage
engaging
moved
convey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31012468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81835C (zh
Inventor
森良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EI CO Ltd
Nissei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S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SEI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31012468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81835C/zh
Publication of CN16242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242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8183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183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termediate Stations O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以任意的方向在左侧或右侧的引入位置及其之间的输出位置之间送出被移动体。作为这种结构,使一对卡合部件平行于托架的输送方向且相互以反转方向在相对于第1、第2引入位置上的各托架的起始端侧可卡合脱离的各卡合脱离位置P、以及相对于输出位置上的托架的各导引件可卡合脱离的各卡合脱离位置P1,P2之间作直线运动,并且在各卡合脱离位置、以与托架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使各卡合部件作直线运动。

Description

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机械式停车设备或自动仓库设备等中使用的输送装置,特别涉及这样的输送装置,即,其设有可与被移动体所具备的被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件,驱动卡合部件的驱动装置,通过使卡合部件与被移动体的被卡合部卡合以使其移动,从而在水平面上的引入位置和输出位置之间输送被移动体。
现有技术
在以往的机械式停车设备中,将汽车放置在托架上进行输送,在具有置放方式的各种机械式停车设备中,使用了在托架(被移动体)的引入位置和输出位置之间输送托架的托架输送装置。作为其中的一个例子,下面,利用图1对平面往复式停车装置及其托架输送装置进行说明。
在图1中,91为汽车的置放层,在其平面上设有用于输送汽车的输送路径92,在该处铺设有一对行驶轨道(未示出)。93为由马达驱动的自行式输送台车,并且使其在输送路径92的行驶轨道上往复行驶。另外,在所述输送台车93上,在其前后两侧向宽度方向设有一对横向轨道94。
81为装载在输送台车93上的托架输送装置,其设有旋转臂82,由在其顶端向上突设的辊构成的卡合部件83,作为驱动旋转臂82旋转的旋转驱动装置的带有减速机的驱动马达84,其中,所述旋转臂82以输送台车93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为旋转中心,在水平方向可旋转地设置。
95为沿输送路径92的两侧以1列设置的停车区域,并分别设有一对横向轨道96。对于这种停车装置而言,所述停车区域95形成了托架97的引入位置,在各停车区域95中分别设置用于放置汽车的托架97,将由轴支承在托架97下表面上的图中未示出的车轮放置在一对横向轨道96上。在这些托架97中,为了与输送台车93的托架输送装置81卡合运动,设有导引件98。导引件98由一对锚状部件形成,其沿纵向平行安装在托架97的下表面。另外,其两端作为相对托架输送装置81的卡合部件83的卡合、脱离端,且以八字形扩张。
在所述停车装置的汽车入库操作或出库操作或其准备操作中,若输送台车93行驶、停止在指定的停车区域95之前,则起动托架输送装置81,使托架97从该停车区域95向输送台车93转移,或从输送台车93向该停车区域95转移。
在托架97从该停车区域95向输送台车93转移的情况下,通过驱动马达84的动作,使旋转臂82从与输送台车93的纵向方向平行的待机位置朝规定方向、向该停车区域95旋转,在相对于该停车区域95的纵向旋转至直角位置时,其顶端的卡合部件83从托架97下面的导引件98的一端插入所述导引件中。接着,通过旋转臂82的旋转动作,卡合部件83一边在导引件98内滑动,一边在输送台车93上引出托架97。通过使前后两侧的车轮从停车区域95的一对横向轨道96移动至输送台车93的一对横向轨道94,以此使托架97横向运动。若在旋转臂82旋转的同时,卡合部件83在导引件98上到达终端附近,此时在导引件98上开始返回方向的移动,旋转臂82继续牵引托架97横行,在转动至规定角度时停止,从而使托架97完全放置在输送台车93上。
在使托架97从输送台车93向该停车区域95转移时,进行与上述相反的动作。
这样,在所述平面往复式停车装置中,设有导引件98,在将使卡合部件83旋转运动的托架输送装置81放置在输送台车93上的同时,导引件98与在各托架97下面作旋转运动的卡合部件83卡合运动,沿直线运动导引各托架97,以便使托架97在输送台车93和各停车区域95之间移动。并且,在汽车的置放层91中,能够顺利且迅速地实现托架97的出入,从而以短时间实现汽车的出入库。
其它与上述相同的托架输送装置也可用于采用了托架方式的升降式停车装置,在升降的升降台和各级停车区域之间通过相同的动作交接托架,能够发挥相同的效果。
但是,在这种托架输送装置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即,由于通过旋转运动的卡合部件和托架的导引件的卡合动作,从停车区域(引入位置)向输送台车或升降台(输出装置)或向其相反侧送出托架,因此,在水平面上对称的2个方向的引入位置(即左侧的停车位置和右侧的停车位置)及其中间的输出位置(即输送路径上的输送台车或升降路径上的升降台之间)输送托架的情况下,在以输送台车或升降台为中心、从一侧(例如左侧)取出托架的情况下,虽然能够使所述托架返回该侧(左侧),但是却不能在相反的另一侧(右侧)送出托架。
因此,会在停车装置的操作上、托架的取出、返回进入等顺序上造成限制。另外,托架的制造或管理必须分为左侧用的托架、右侧用的托架。
在所述托架输送装置中,由于使卡合部件在停车区域和输送路径上的输送台车或升降路径上的升降台之间转动,因此,托架的导引件中,与卡合部件的旋转路径对应的规定长度是必需的,故难以使其缩短。
另外,在所述托架输送装置中,为了利用臂使卡合部件转动而必须采用较大的力矩,因此,带有减速机的驱动马达整体较大,并难以实现输送台车或升降台高度方向上的压缩,从而会阻碍对停车装置整体的高度方向的压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在这种输送装置中,例如,能够向左侧的引入位置或相反的右侧引入位置选择性地移动导引从左侧的引入位置移动的被移动体,以任意方向在构成对称位置的2个方向的引入位置和其中间输出位置之间送出被移动体,并缩短被移动体的导引件,降低导引件制造所需的成本,压缩输送装置整体的高度,有助于输送装置设置场所的高度方向上的压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输送装置设有可与被移动体所具备的被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件,驱动卡合部件的驱动装置,通过使卡合部件与被移动体的被卡合部卡合以使其移动,从而在对称设置在水平面上的2个方向的第1、第2引入位置及其中间的输出位置之间输送被移动体,其中,被移动体的被卡合部和输送装置的卡合部件沿与被移动体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相互可卡合脱离地形成,被移动体的被卡合部成对设置且并列固定在被移动体中输送方向的起始端以及终端侧上,同时,输送装置的卡合部件成对设置且沿与被移动体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并列设置在输出位置处,驱动装置设有输送驱动装置以及卡合脱离驱动装置,其中,所述驱动装置使各卡合部件平行于被移动体的输送方向且相互以反转方向在各卡合部件相对于第1、第2引入位置上的各被移动体的起始端侧的被卡合部可卡合脱离的第1、第2引入位置上的各卡合脱离位置以及各卡合部件相对于输出位置上的被移动体的各被卡合部可卡合脱离的输出位置上的各卡合脱离位置之间作直线运动,所述卡合脱离驱动装置使各卡合部件在第1、第2引入位置上或输出位置上的各卡合脱离位置处沿与被移动体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作直线运动。
而且如以下所述那样使本发明具体化。
第1,将卡合部件及其驱动装置固定在输出位置上。
第2,将卡合部件及其驱动装置装载于在输出位置上可移动的可动机构上。
第3,输送装置的卡合部件或被移动体的被卡合部中任意一个由可沿水平方向转动的辊构成,其中的另一个由一对夹持部件构成,所述夹持部件可夹持长度与辊的直径大致相等或小一些的辊。
第4,输送驱动装置设有一对链轮,卷绕在这些链轮之间的环形链,驱动一个链轮转动的转动驱动装置,与环形链平行设置的直动式导引件,安装在环形链和直动式导引件上且沿被移动体的移动方向延伸的用于安装卡合部件的臂。
第5,卡合脱离驱动装置设有支承卡合部件和输送驱动装置的组装单元的底座,可沿与被移动体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导引底座的直动式导引件,在直动式导引件上进退驱动底座的进退驱动装置。
第6,其设有在被移动体上以与被移动体的移动方向平行的线形或与其类似的形状形成平面状的卡止部件;锁定被移动体的锁定机构,其设置在引入位置处,由可与被移动体的卡止部件对接地形成并锁定被移动体的移动方向的锁定件,在锁定被移动体的卡止部件的常态锁定位置和与锁定位置分离的断开位置之间可摆动地支承锁定件的支承件以及以可对接锁定解除机构的方式倾斜形成在锁定件的输出位置侧、从锁定位置向断开位置可倾斜移动地导引锁定部件的导引件构成;解除锁定机构的锁定解除机构,其附设在输送装置的卡合部件上,向锁定机构的锁定部件延伸,通过沿与被移动体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使卡合部件直线运动而推压导引部件,并具有可使锁定部件从锁定位置向断开位置倾斜运动的推进形状。
通过这种结构,可选择地使卡合部件中的任意一个与被移动体的起始端或终端侧的被卡合部卡合,从而能够以任意方向在第1、第2引入位置和输出位置之间输送被移动体。
另外,本发明的输送装置,其设有可与被移动体所具备的被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件,驱动卡合部件的驱动装置,通过使卡合部件与被移动体的被卡合部卡合而移动,从而在设置在水平面上的引入位置及输出位置之间输送被移动体,其中,被移动体的被卡合部和输送装置的卡合部件沿与被移动体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相互可卡合脱离地形成,将被移动体的被卡合部固定在被移动体中输送方向的起始端上,同时,将输送装置的卡合部件设置在输出位置处,驱动装置设有输送驱动装置以及卡合脱离驱动装置,其中,驱动装置设有输送驱动装置以及卡合脱离驱动装置,其中,所述驱动装置使卡合部件在卡合部件相对于引入位置上的被移动体的被卡合部可卡合脱离的引入位置上的卡合脱离位置、以及卡合部件相对于输出位置上的被移动体的被卡合部可卡合脱离的输出位置上的卡合脱离位置之间作直线运动,所述卡合脱离驱动装置使卡合部件在引入位置上或输出位置上的卡合脱离位置处沿与被移动体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直线运动。
而且如以下所述那样使本发明具体化。
第1,将卡合部件及其驱动装置固定在输出位置上。
第2,将卡合部件及其驱动装置装载于在输出位置上可移动的可动机构上。
第3,输送装置的卡合部件或被移动体的被卡合部中任意一个由可沿水平方向转动的辊构成,其中的另一个由一对夹持部件构成,所述夹持部件可夹持长度与辊的直径大致相等或小一些的辊。
第4,输送驱动装置设有一对链轮,卷绕在这些链轮之间的环形链,驱动一个链轮转动的转动驱动装置,与环形链平行设置的直动式导引件,安装在环形链和直动式导引件上且沿被移动体的移动方向延伸的用于安装卡合部件的臂。
第5,卡合脱离驱动装置设有支承卡合部件和输送驱动装置的组装单元的底座,可沿与被移动体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导引底座的直动式导引件,在直动式导引件上进退驱动底座的进退驱动装置。
第6,其设有在被移动体上以与被移动体的移动方向平行的线形或与其类似的形状形成平面状的卡止部件;锁定被移动体的锁定机构,其设置在引入位置处,由可与被移动体的卡止部件对接地形成并锁定被移动体的移动方向的锁定件,在锁定被移动体的卡止部件的常态锁定位置和与锁定位置分离的断开位置之间可摆动地支承锁定件的支承件以及以可对接锁定解除机构的方式倾斜形成在锁定件的输出位置侧、从锁定位置向断开位置可倾斜移动地导引锁定部件的导引件构成;解除锁定机构的锁定解除机构,其附设在输送装置的卡合部件上,向锁定机构的锁定部件延伸,通过沿与被移动体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使卡合部件直线运动而推压导引部件,并具有可使锁定部件从锁定位置向断开位置倾斜运动的推进形状。
通过这种结构,使卡合部件与被移动体卡合,从而能够在引入位置和输出位置之间输送被移动体。
采用本发明,由于使一对卡合部件平行于被移动体的输送方向且相互以反转方向在各卡合部件相对于第1、第2引入位置上的各被移动体的起始端侧的被卡合部可卡合脱离的第1、第2引入位置上的各卡合脱离位置、以及各卡合部件相对于输出位置上的被移动体的各被卡合部可卡合脱离的输出位置上的各卡合脱离位置之间作直线运动,另外,使各卡合部件在第1、第2引入位置上或输出位置上的各卡合脱离位置处沿与被移动体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作直线运动,因此,例如能够从左侧的引入位置向该引入位置或相反的右侧引入位置选择性地移动导引被移动的被移动体,以任意方向在形成对称位置的2个方向的引入位置和其中间输出位置之间送出被移动体,进而缩短被移动体的导引件,降低被卡合部制造所需的成本,同时能够减小卡合部件的驱动源的负荷并实现驱动源的小型化,压缩输送装置整体的高度,有助于输送装置设置场所的高度方向上的压缩。
另外,采用本发明,由于使一个卡合部件在相对于引入位置上的被移动体的被卡合部可卡合脱离的引入位置上的卡合脱离位置、以及卡合部件相对于输出位置上的被移动体的被卡合部可卡合脱离的输出位置上的卡合脱离位置之间沿被移动体的输送方向作直线运动,另外使卡合部件在引入位置上或输出位置上的卡合脱离位置处沿与被移动体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作直线运动,因此,能够缩短被移动体的导引件,降低被卡合部制造所需的成本,同时能够减小卡合部件的驱动源的负荷并实现驱动源的小型化,压缩输送装置整体的高度,有助于输送装置设置场所的高度方向上的压缩。
通过参照附图进行的以下说明,将能清楚地理解上述目的以及本发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设有以往的托架输送装置的平面往复式停车装置的平面图。
图2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中托架输送装置的正面图。
图3为该托架输送装置的平面图。
图4为该托架输送装置的侧面图。
图5为从正面观察设置在该托架输送装置上的第1环形链的视图。
图6(a)显示该托架输送装置的动作,是一对卡合部件处于待机的状态(一对卡合部件的托架装载时以及输送台车行驶时的位置)的平面图。
图6(b)显示该托架输送装置的动作,是一对卡合部件处于待机状态(一对卡合部件的托架装载时以及台车行驶时的位置)的正面图。
图7显示该托架输送装置的动作,是通过托架输送方向的移动,使一对卡合部件移动至停车区域(引入位置)上的卡合脱离位置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8显示该托架输送装置的动作,是一对卡合部件通过与托架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移动,使一个卡合部件与停车区域(引入位置)上的托架的导引件卡合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9(a)显示该托架输送装置在平面往复式停车装置上的动作,是表示使装载有托架输送装置的输送台车在输送路径上行驶、停止在与设有托架3A的停车区域6A对应的位置处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9(b)显示该托架输送装置在平面往复式停车装置上的动作,是表示使装载有托架输送装置的输送台车在输送路径上停止于与设有托架3A的停车区域6A对应的位置处,使卡合部件移动至停车区域6B上的卡合脱离位置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9(c)显示该托架输送装置在平面往复式停车装置上的动作,是表示使装载有托架输送装置的输送台车在输送路径上停止于与设有托架3A的停车区域6A对应的位置处,使卡合部件与停车区域6B上的托架3B的导引件卡合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0(a)显示了该托架输送装置在平面往复式停车装置上的动作,是表示使装载有托架输送装置的输送台车在输送路径上停止在与设有托架3A的停车区域6A对应的位置处,使卡合部件从停车区域6B移动至输送台车上的卡合脱离位置,停车区域6B上的托架3B在输送台车上输送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0(b)显示该托架输送装置在平面往复式停车装置上的动作,是表示装载有托架3B的输送台车行驶、停止在形成没有托架的空的区域的停车区域6G之前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0(c)显示该托架输送装置在平面往复式停车装置上的动作,是表示在输送台车上各卡合部件与托架的各导引件进行卡合脱离交替转换动作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1(a)显示该托架输送装置在平面往复式停车装置上的动作,是表示输送台车停止在停车区域6G之前,将托架3B从输送台车输送至停车区域6G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1(b)显示该托架输送装置在平面往复式停车装置上的动作,是表示输送台车停止在停车区域6G之前,另一方面,通过托架横向输送装置、将托架3A从停车区域6A输送至停车区域6B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1(c)显示该托架输送装置在平面往复式停车装置上的动作,是表示将托架3A从停车区域6A输送至停车区域6B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2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中托架输送装置的平面图。
图13(a)显示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中的托架输送装置上附设的托架锁定机构,是表示其锁定状态的正面图。
图13(b)显示在该托架输送装置上附设的托架锁定机构,是表示其锁定状态的平面图。
图14(a)显示在该托架输送装置上附设的托架锁定机构的动作,是表示其锁定解除状态的正面图。
图14(b)显示在该托架输送装置上附设的托架锁定机构的动作,是表示其锁定解除状态的平面图。
图15为显示该托架输送装置以及托架锁定机构的锁定解除部件的平面图。
图16(a)显示该托架输送装置以及托架锁定机构的动作,是一对卡合部件和锁定解除部件处于待机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6(b)显示该托架输送装置以及托架锁定机构的动作,是一对卡合部件处于待机的状态的正面图。
图17显示该托架输送装置以及托架锁定机构的动作,是在通过托架沿输送方向的移动,使一对卡合部件移动至停车区域(引入位置)上的卡合脱离位置的同时,使锁定解除部件接近锁定机构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8显示该托架输送装置以及托架锁定机构的动作,是一对卡合部件通过沿与托架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移动,使一个卡合部件与停车区域(引入位置)上的托架的导引件卡合的同时,通过锁定解除部件解除锁定机构的状态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2~图11显示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给出了适用于平面往复式停车装置的托架输送装置。
在图2中,1为输送路径,且朝向纵向设定在细长平面的短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在该输送路1上铺设有一对轨道11,沿其中的一个轨道11设有输送台车用的供电部12。对于这对轨道11而言,在一个轨道11的上面设有角状部件,其上表面槽形地形成,该轨道形成了导轨11G。2为将汽车放置在用于放置汽车的托架3上进行输送的自行式输送台车,其设置在输送路径1的一对轨道11上,并通过设置在输送台车2一侧的集电部4和输送路径1的供电部12的连接对其供电,且所述自行式输送台车可在一对轨道11上往复行驶。在采用所述输送台车2的情况下,一侧的车轮20与一个槽形轨道11(导引轨道11G)嵌合,进而,圆柱形导辊21沿水平方向可转动地安装在输送台车2的一侧,所述导辊21与槽形轨道11嵌合,通过这些导引手段,输送台车2能够可靠地在一对导轨11上行驶。在所述输送台车2上,在其前后朝向输送台车2的宽度方向设置一对托架轨道22(参见图9),托架3可以横向行驶地放置在所述托架轨道22上。
将所述输送路径1的输送台车2上作为被移动体即托架3的输出位置,并将托架输送装置5放置在所述输送台车2上。托架输送装置5如图3以及图4所示,设有一对卡合部件50及其驱动装置51。
各卡合部件50均由圆柱形辊构成,并安装在后面所述的输送驱动装置52的一对臂528上,且沿与托架3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并排设置在输送台车2(输出位置)上。
卡合部件50的驱动装置51设有输送驱动装置52以及卡合脱离驱动装置53,其中,所述输送驱动装置52在各卡合部件50可与第1、第2引入位置上的后面所述的左右第1列停车区域6上的各托架3的导引件31卡合脱离的左右各停车区域6上的各卡合脱离位置P3和各卡合部件50可与输出位置上的输送台车2上的托架3的导引件31卡合脱离的输送台车2上的卡合脱离位置P1、P2之间,使各卡合部件50平行于托架3的输送方向且以相互反转的方向作直线运动,所述卡合脱离驱动装置53在左右停车区域6上或在输送台车2上的各卡合脱离位置P3或P1、P2处,使各卡合部件50沿与托架3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作直线运动。
输送驱动装置52具有一对第1链轮520,卷挂在所述第1链轮520之间的第1环形链521,驱动其中的一个第1链轮520转动的转动驱动部522。并且,输送驱动装置52设有与第1环形链521平行设置的直动式导引件527,安装在第1环形链521和直动式导引件527上且沿托架3移动方向延伸的用于安装卡合部件的一对臂528。这些卡合部件50和输送驱动装置52中的各部件安装在作为卡合脱离驱动装置53的构成部件的矩形支座底板530上。即,支座底板530以其纵向朝向输送台车2宽度方向的方式设置在输送台车2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在支座底板530的左右两端,沿水平方向可转动地通过轴支承各第1链轮520。
一个第1链轮520作为驱动侧的链轮,由转动驱动部522驱动连接。所述转动驱动部522设有:链轮523(成对链轮中的一个第2链轮523),其轴支承在与驱动侧的第1链轮520相同的轴上且直径小于第1链轮520;链轮523(成对的另一个第2链轮523),其在该链轮523的内侧轴支承在带减速机的驱动马达524的转动轴525上;以及第2环形链526,其卷挂在所述链轮523之间且比第1环形链521短。另外,对于所述转动驱动部522而言,装有减速机的驱动马达524可采用小型装置,其安装在支座底板530的下面。
第1环形链521如图5所示,在下面设有多个配件且安装有多个滚轮529,这些滚轮529可转动地安装在导轨531上,所述导轨531铺设在支座底板530上的第1环形链521的转绕路径上。因此,能够防止跨过整个输送台车2宽度方向的第1环形链521的下垂。直动式导引件527如图3和4所示,由一对轨道构成,且平行设置在各第1环形链521的直线路径的外侧,并铺设在支座底板530上。
一对臂528分别具有规定的长度,并由向顶端方向宽度逐渐缩小的平板构成,其基端部通过安装座528B安装在第1环形链521的外侧。在安装座528B的下表面形成可与直动式导引件527嵌合的凹槽528G,所述安装座528B可滑动地安装在直动式导引件527上。因此,各臂528的基端部安装在第1环形链521(的各直线部分)和各直动式导引件527上,作为卡合部件50的辊沿水平方向、可转动地轴支承在沿各直动式导引件527行进方向延伸的各臂528的顶端部上。
在同各卡合部件50及各停车区域6上的托架3的导引件31的卡合位置相当的安装座528B的各停止位置处,装有用于检测安装座528B的传感器(未示出),若通过输送驱动装置52使各卡合部件50一直前进至可与托架3的导引件31卡合脱离的位置处,则通过传感器检测安装座528B,通过所述检测信号,使输送驱动装置2停止工作,以使卡合部件50停止在规定的卡合脱离位置处。因此,即使第1环形链521在工作中伸长,也能使卡合部件50可靠地移动至可与托架3的导引件31卡合脱离的位置处。
卡合脱离驱动装置53设有支座底板530,可沿与托架3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导引支座底板530的直动式导引件532,在直动式导引件532上进退地驱动支座底板530的进退驱动装置533。支座底板530如前面所述,通过直动式导引件532沿输送台车2的前后方向、可进退地放置在输送台车2上。此处,直动式导引件532由一对导引件构成,且通过支承架24沿输送台车2的左右两侧的台车机架23内侧安装(参见图2)。
在一个支座底板530的下面装有滑动件534,所述滑动件具有可与所述直动式导引件532嵌合的凹槽或榫状槽534,通过所述滑动件534,支座底板530可滑动地安装在直动式导引件532上(参见图2)。此处,在进退驱动装置533中使用了助力缸535。所述助力缸535设置在输送台车2宽度方向中央的前侧或后侧,其顶端的伸缩杆536被固定在支座底板530的下表面侧。通过所述助力缸535的驱动,在输送台车2上、向其前后方向的规定位置进退驱动支座底板530,所述支座底板530支承了各卡合部件50和输送驱动装置52的组装单元。
在图2中,6为沿输送路径1两侧各设置2列的停车区域,如图9~11所示,分别在前后铺设一对横向轨道61,并使添加车轮(未示出)的托架3放置在这些横向轨道61上。此处,在以输送路径1为界线的左侧,将邻接输送路径1的内侧停车区域6的列称为左侧第1列,将其外侧的停车区域6的列称为左侧第2列,在以输送路径1为界线的右侧,将邻接输送路径1的内侧停车区域6的列称为右侧第1列,将其外侧的停车区域6的列称为右侧第2列。如已说明的那样,左侧第1列的各停车区域6,右侧第1列队的各停车区域6形成了托架3的(第1,第2)引入位置。
另外,在左右两侧的第1列的各停车区域6和第2列的各停车区域6之间还设有图中未示出的托架横向输送装置。所述托架横向输送装置设有可从左右两侧与托架3所具有的卡合销卡合的钩,沿左右方向往复驱动钩的钩驱动装置,沿垂直方向可使卡合销移动的卡合销位移装置,以便在左右两侧的第1列的各停车区域6和第2列的各停车区域6之间横向输送托架3,在第1列的各停车区域6和输送台车2之间交接托架3的同时,使托架3的卡合销与钩卡合或解除它们的卡合。本申请人已申请了所述托架横向输送装置,其申请号为2001-203559。
在图2中,在该处所用的托架3的下表面的规定位置处,安装有可与托架输送装置5的卡合部件50卡合的导引件31。所述导引件31沿与托架3送进方向正交的方向、可与托架输送装置5的卡合部件50卡合分离,另外,对于所述导引件31而言,作为一对导引件,将它们并排固定在托架3送进方向的起始端侧和终端侧。在这种情况下,各导引件31由如一对角状部件这样的一对夹持件构成,以大致等于或略大于托架输送装置5的卡合部件(辊)50直径的尺寸设定各夹持件的长度以及它们之间的间隔,并且沿托架3的左右两侧,将这些夹持件平行安装在托架3下表面的左右两侧的大致中央处。另外,其两端作为托架输送装置3的卡合部件50的卡合脱离端,且以八字状扩张。在所述托架3上,在其下表面的规定位置处向托架3的前后方向安装图中未示出的卡合销,且所述卡合销以通过前面所述的托架横向输送装置的卡合销位移装置以可沿垂直方向位移的方式安装。
通过由于这样的托架输送装置5的结构,实现了使左右各停车区域6上以及输送台车2上的各结构部件50的卡合脱离位置P1、P2、P3具体化,如图3所示,左右各停车区域6上的各卡合脱离位置P3在使托架3停止在各停车区域6的正常位置处的状态下,构成了与托架输送装置5的各卡合部件50相卡合的各托架3的送进方向起始端侧,即输送路径1的导引件31中前后任意一个卡合脱离端的正前或正后位置,在输送台车2上的各结构部件50的卡合脱离位置P1、P2处,在左侧或右侧停车区域6上的托架3完全交付于输送台车2上的正常位置的状态下,托架输送装置5的各卡合部件50处于托架3中两个导引件31的前后任意一个卡合脱离端的正前或正后位置处。
下面,利用图6~图8说明托架输送装置5的基本动作。所述托架输送装置5,在作为托架3引入位置的左侧或右侧的第1列停车区域6和构成托架3的输出位置的输送路径1上的输送台车2之间,进行从停车区域6向输送台车2输出托架3的输出工作,以及从输送台车向停车区域6引入托架3的托架引入动作。托架的输出动作和托架的引入动作为相反的动作,此处,在说明了托架的输出动作之后,对托架的引入动作进行补充说明。另外,在使卡合部件50不与托架3卡合的情况下,如图6(a),(b)所示,各卡合部件50待机停止在比各第1链轮520的转动中心更向内侧后退的规定位置处(托架装载时及台车行走位置),此处待机停止在输送台车2上的卡合脱离位置P1、P2处。
托架的输送动作首先驱动输送驱动装置52。如图7所示,通过转动驱动部522中驱动马达524的起动,使其转动轴525正转,并且通过转动驱动部522的第2链轮523,第2环形链526传递所述转动,从而驱动位于驱动侧的第1链轮520正转。通过所述链轮520的转动驱动,同样,使第1环形链521以正转方向转动,导引安装在所述环形链521上的各卡合部件50,以使各直动式导引件527滑动,以便(在从输送台车1向停车区域6输送托架的情况下)导引它们沿托架3的输送方向作直线运动,从而从输送台车2上的卡合脱离位置P1、P2向左右两侧的各停车区域6上的各个卡合脱离位置直行移动。若使各卡合脱离部件50移动至各停车区域6上的各卡合脱离位置P3,则通过传感器对其检测,并使输送驱动装置52的工作停止,从而使各卡合部件50停止在各停车区域6上的卡合脱离位置P3处。
接着,驱动卡合脱离驱动装置53。如图8所示,通过助力缸535的驱动,使其伸缩杆536伸长或缩短,与其相连的支座底板530通过直动式导引件532的导引向前方或向后方仅移动规定的距离,停止在各停车区域6上的卡合脱离位置P3处的一对卡合部件50中的一个卡合部件从左侧或右侧的一个停车区域6上的托架3的导引件31的前侧或后侧的卡合脱离端进入,以与所述导引件31卡合,一对卡合部件50中的另一个卡合部件从左侧或右侧的另一个停车区域6上的托架3的导引件31位移至沿前后方向分离的位置处。此处,使卡合脱离装置53停止工作,并使输送驱动装置52工作。
通过驱动部522的驱动马达524的起动使所述转动轴525逆转,通过驱动部522的第2链轮523、第2环形链526传递该转动,从而逆转驱动位于驱动侧的第1链轮520。通过所述链轮520的旋转驱动,同样,以逆转方向使第1环形链521转动。在装配在上述第1环形链521上的一个卡合部件50与一个停车区域6上的托架3的导引件31卡合的状态下,并在另一个卡合部件50不与另一停车区域6上的托架3的导引件31卡合的状态下,使各直动式导引件527滑动,并(在从停车区域6向输送台车1输送托架3的情况下)导引这些导引件沿托架3的输送方向作直线运动,一直向输送台车2上移动。
因此,一个停车区域6的托架3的各车轮从停车区域6上的一对横向轨道61向输送台车2上的一对托架轨道22移动,从停车区域6向输送台车2输送。若各卡合部件50移动至输送台车2上的卡合脱离位置P1、P2,则通过传感器对其进行检测以使驱动装置52的工作停止,从而使各卡合部件50停止在输送台车2上的卡合脱离位置P1、P2处。这样,托架3从左右任一停车区域6完全转移放置在输送台车2上。
之后,在向相同的停车区域6引入所述托架3的情况下,与托架的输出动作相反,以相反的动作移动卡合部件50,以此将托架3从输送台车2引入停车区域6。
在不仅向相同的停车区域6,而且向其相对侧的(其对称位置)的停车区域6引入所述托架3的情况下,在输送台车2上进行各卡合部件50和托架3的各导引件31的卡合脱离转换工作。总之,从一个停车区域6输出至输送台车2上的托架3处于一个导引件31在输送台车2上与一个卡合部件50卡合,另一个导引件31不与另一卡合部件卡合的状态,并且这种卡合脱离对应关系是可转换的。在这种情况下,使卡合脱离驱动装置53工作。通过助力缸535的驱动,使其收缩杆536伸长或缩短,通过直动式导引件532的导引,使支座底板530向前方或向后方仅移动规定的距离,一个卡合部件50从与一个导引件31卡合的状态、与导引件31前侧或后侧的卡合脱离端脱离,同时,使另一个卡合部件50从与另一个导引件31非卡合的状态、从其后侧或前侧的卡合脱离端进入,从而转换各卡合部件50和各导引件31的卡合脱离状态。
此处,使卡合脱离驱动装置53停止工作,驱动输送驱动装置52。通过转动驱动部522中驱动马达524的起动,使其转动轴525作逆转方向的转动,通过转动驱动部522的第2链轮523、第2环形链526传递该转动,从而驱动位于驱动侧的第1链轮522逆转。通过所述链轮520的转动驱动,同样使第1环形链521以逆转方向转动,在安装于所述第1环形链521上的一个卡合部件50不与托架3中一个导引件31卡合的状态下,在另一卡合部件50与托架3中另一导引件31卡合的状态下,使各直动式导引件527滑动并(从输送台车2向停车区域6输送托架3时)对它们进行导引以沿托架3的输送方向作直线运动,并一直移动至相对侧的停车区域6上。因此,输送台车2上的托架3通过各个车轮从输送台车2上的一对托架轨道22向相对侧的停车区域6上的一对横向轨道61移动,被从输送台车2向相对侧的停车区域6输送。
若在与托架3的导引件31卡合状态下的卡合部件50移动至其停车区域6上的卡合脱离位置P3处,则通过传感器对其进行检测并停止驱动装置5的动作,使所述卡合部件50停止在停车区域6上的卡合脱离位置P3处。另外,通过再次驱动卡合脱离驱动装置53,使所述卡合部件50与托架3的导引件31脱离。这样,托架3便从输送台车2完全转移至与取出前的停车区域6相对的停车区域6上。
接着,利用图9~图11说明采用了所述托架输送装置的平面往复式停车装置中汽车的入库操作、出库操作或其准备操作。此处,以在进行汽车的入库操作、出库操作或其准备操作时,从左侧第2列上的一个停车区域(以下,称为停车区域6A)取出并输送托架3A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另外,对于这种停车装置而言,在整个停车区域中的一个停车区域中设定没有托架的空的区域,此时使右侧第1列上的一个停车区域(以下称为停车区域6G)形成空的区域。首先,如图9(a)所示,输送台车2行驶并停止在与输送路径1上、设有托架3A的停车区域6A对应的位置处(图9(a)中,停车区域6B之前的位置)。接着,如图9(b)所示,驱动托架输送装置5。(参见图6,图7)通过转动驱动装置522的起动,驱动位于驱动侧的第1链轮520正转,通过所述链轮520的转动驱动,同样沿正转方向使第1环形链521转动,安装在所述环形链521上的各卡合部件50通过各直动式导引件527以直线运动的方式被导引,从输送台车2上的卡合脱离位置P1、P2一直向左右停车区域6B,6C上的卡合脱离位置P3运动。若各卡合部件50移动至左右两侧第1列的停车区域6B,6C上的各卡合脱离位置P3,则通过传感器对其进行检测并停止输送驱动装置52的工作,使各卡合部件50停止在各停车区域6B,6C上的卡合脱离位置P3处。
接着,如图9(c)所示,驱动卡合脱离驱动装置53。(参见图8)通过助力缸535的驱动,使其伸缩杆536伸长或缩短,与其相连的支座底板530通过直动式导引件532的导引、向输送台车2的前方或后方仅移动规定的距离,停止在左侧停车区域6B上的卡合脱离位置P3处的一个卡合部件50从所述停车区域6B上的托架3B的导引件31的前侧或后侧的卡合脱离端进入并与该导引件31卡合。另外,另一个卡合部件50移动至沿前后方向与右侧停车区域6C上的托架3C的导引件31分离的位置处。此处,使卡合脱离驱动装置53停止工作。
接着,如图10(a)所示,使输送驱动装置52工作。(参见图8)通过转动驱动部522,驱动位于驱动侧的第1链轮520逆转,通过所述链轮520的转动驱动,同样使第1环形链521以逆转方向转动,在安装在所述环形链521上的一个卡合部件50与左侧停车区域6B上的托架3B的导引件31卡合的状态下,在另一个卡合部件50不与停车区域6C上的托架3C的导引件31卡合的状态下,使各直动式导引件527滑动并导引它们沿托架3的输送方向作直线运动,一直向输送台车2上移动。因此,左侧停车区域6B的托架3B通过各个车轮从所述停车区域6B上的一对横向轨道61向输送台车2上的一对托架轨道22移动,而被从所述停车区域6B向输送台车2送进。若各卡合部件50移动至输送台车2上的各卡合脱离位置P1、P2,则通过传感器对其进行检测并使输送驱动装置52的工作停止,从而使各卡合部件50停止在输送台车2上的各卡合脱离位置P1、P2处。因此,托架3B从左侧的停车区域6B完全转移放置在输送台车2上。此时,左侧的停车区域6B形成空的区域。
接着,如图10(b)所示,在输送台车2上仍使托架3B与托架输送装置5卡合,从而使输送台车2在输送路径1上行驶至没有托架的空的停车区域6G之前。之后,如图10(c)所示,在输送台车2上进行各卡合部件50和托架3的各导引件31的卡合脱离转换动作。即,驱动卡合脱离驱动装置53。(参见图8)通过助力缸535的驱动,使其伸缩杆536伸长或缩短,通过直动式导引件532的导引,使支座底板530向输送台车2的后方或前方仅移动规定的距离,在一个卡合部件50从与一个导引件31的卡合状态、与导引件31的前侧或后侧的卡合端脱离的同时,使另一卡合部件50从与另一导引件31的非卡合状态、由其后侧或前侧的卡合脱离端进入并使其卡合,从而以相反的方式转换各卡合部件50和各导引件31的卡合脱离。此处,使卡合脱离驱动装置53停止工作。
接着,如图11(a)所示,使输送驱动装置52工作。(参见图8)通过转动驱动部522,驱动位于驱动侧的第1链轮520逆转,通过所述链轮520的转动驱动,同样使第1环形链521以逆转方向转动,在安装于所述环形链521上的一个卡合部件50不与托架3B中的一个导引件31卡合的状态下,并且在另一个卡合部件50与托架3B中的另一个导引件31卡合的状态下,使各直动式导引件527滑动并导引它们沿托架3B的输送方向直线运动,从输送台车2一直向右侧的停车区域6G移动。因此,输送台车2上的托架3B通过各个车轮从输送台车2上的一对托架轨道22向相反的停车区域6G上的一对横向轨道61移动,而被从输送台车2向右侧停车区域6G输送。若在与托架3B的导引件31卡合的状态下的卡合部件50移动至所述停车区域6G上的卡合脱离位置,则通过传感器对其进行检测并使输送驱动装置52的工作停止,从而使所述卡合部件50停止在该停车区域6G上的卡合脱离位置P3处。因此,托架3B从输送台车2完全转移至与输出前的停车区域6B相对的一列停车区域6G上。
另一方面,从左侧第2列上的停车区域6A,托架3A如图11(b)所示,向通过托架3B的输出而形成空的区域的相邻位置的第1列停车区域6B转移。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托架3A,通过驱动装置驱动与托架3A下表面侧的卡合销卡合的(托架横向输送装置的)钩子,使其从停车区域6A一直向停车区域6B移动。因此,在一对横向轨道61上,从停车区域6A向停车区域6B横向输送托架3A。在托架3A完全被送出到停车区域6B的同时,通过传感器对钩子进行检测,从而停止钩子的驱动装置的动作。使托架3A停止在第1列的停车区域6B上。此时,仍使钩子与托架3A的卡合销卡合,当通过输送台车2的托架输送装置5在输送台车2上输出所述托架3A时,通过卡合销位移装置解除钩子与卡合销的卡合。
接着,如图11(c)所示,在输送台车2上驱动输送驱动装置53,使各卡合部件50与托架3的各导引件31脱离,接着,通过输送驱动装置52的动作,使各卡合部件50移动至输送台车2上的各个卡合脱离位置P1、P2处,并在该处处于待机状态。之后,使输送台车2在输送路径1上,行驶至从托架3B移动至托架3A的停车区域6B之前,并使其停止,在该处,同样通过托架的输出动作,使托架3A转移至输送台车2上。因此,将托架3A输送至图中未示出的提升部。
因此,采用第1实施例的托架输送装置5,沿与托架3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可相互卡合脱离地形成托架3的导引件31和托架输送装置5的卡合部件50,并相对于托架3的导引件3,并列固定在托架3中输送方向的起始端侧以及终点端侧上,同时,将它们相对于托架输送装置5的卡合部件50、沿与托架3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并排设置在输送台车2上。通过输送驱动装置52,在相对于左右侧各停车区域6上的各托架3的起始端侧的导引件31可卡合脱离的各卡合脱离位置P 3和各卡合部件50相对于输送台车2上托架3的各导引件31可卡合脱离的输送台车2上的各卡合脱离位置P1、P2之间,与托架3的输送方向平行且以相互反转方向使各卡合部件50作直线运动,同时,通过卡合脱离驱动装置53,沿与托架3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在各停车区域6上或输送台车2上的各卡合脱离位置P3或P1、P2处,使各卡合部件50作直线运动。因此,在输送路径1左右两侧的停车区域6和输送路径1上的输送台车2之间,在从左侧(或右侧)的停车区域6将托架3取出到输送台车2上的情况下,不言而喻,可以使该托架3返回至相同的左侧(或右侧)的停车区域6,也可以从相反的右侧(或左侧)的停车区域6送出。因此,在使停车装置运转时,对托架3的取出、返回等的顺序没有限制,仍能顺利地实现汽车的入库和出库。另外,在托架3的制造或管理上,不必分出左侧使用的托架、右侧使用的托架,因此能够降低成本。
另外,由于在所述托架输送装置3中,也可以在相同的左侧(或右侧)的停车区域6,在相反的右侧(或左侧)的停车区域6送出从左侧(或右侧)的停车区域6取出的托架3,因此,在将提升部(中心提升部)设置在输送路径1上的情况下,可以在输送路径1的两侧以多列形成多个停车区域6,在停车装置的整个运转中设置至少一处空的区域(没有托架3的区域),从而能够在增大同样的停车空间的同时,与以往的(中心提升部形的)平面往复式停车装置相比,能够增大汽车的置放数量,以最大的限度提高空间效率。另外,即使在左侧或右侧的第1列停车区域6的列上设置提升部(侧提升部)的情况下,仍能够将左侧或右侧的停车区域6的托架3放置在输送台车2上并转放在提升部上,相反,则可以从提升部将输送台车2放置在托架3上并转放在左侧或右侧的停车区域6上。
进而,在所述托架输送装置5中,由于在左右停车区域6和输送路径1上的输送台车2之间、沿托架3的输送方向以及与其正交的方向使卡合部件50作直线运动,因此,托架3的导引件31具有可与卡合部件50卡合的长度,并且其尺寸与以往相比,能够大幅度缩短,从而可以降低制造每一导引件31所需的成本,并且能够降低在平面往复式停车装置整体中使用的托架数量部分所产生的成本。
另外,在所述托架输送装置5中,由于通过环形链521,沿托架3的输送方向使各卡合部件50作直线运动,因此,与以往通过臂使卡合部件转动相比,能够减小驱动源的负荷,实现带有减速机的驱动马达524的小型化。而且,与以往在大型驱动马达的上部转动轴上安装臂、在所述臂的顶端通过轴支承卡合部件不同,由于通过小型驱动马达524转动驱动环形链521,使卡合部件50在环形链521的外侧作直线运动,因此,与以往相比,能够大幅度压缩托架输送装置5整体的高度,从而有助于停车装置整体的高度方向上的压缩。
(实施例2)
图12显示了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显示了卡合部件50为一个的托架输送装置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托架的导引件31和托架输送装置5的一个卡合部件50相互沿与托架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可以卡合脱离地形成,托架的导引件31在托架上、至少固定在其输送方向的起始端侧,托架输送装置5的卡合部件50设置在输出位置处。卡合部件50的驱动装置51设有输送驱动装置52以及卡合脱离驱动装置53,其中,所述输送驱动装置52使卡合部件50沿与托架的输送方向,在卡合部件可与引入位置上的托架导引件31卡合脱离的引入位置上的卡合脱离位置P3和卡合部件50可与输出位置上的托架导引件31卡合脱离的输出位置上的卡合脱离位置P1之间作直线运动,所述卡合脱离驱动装置53在引入位置上的卡合脱离位置P3或输送位置上的卡合脱离位置P1处,使卡合部件50沿与托架3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作直线运动。另外,由于卡合部件50、输送驱动装置52、卡合脱离驱动装置53具有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因此,此处采用了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符号并省略了对它们的重复说明。
这样,使一个卡合部件50与托架的导引件31卡合,从而能够在引入位置和输送位置之间输送托架。对于所述托架输送装置5而言,能设置在左侧以及右侧的第1列停车区域中,能够在左侧或右侧的第1列停车区域和第2列停车区域之间输送托架并可代替第1实施例中的托架输送装置。另外,在所述托架输送装置中,与第1实施例相同,由于在左右停车区域和输送路径上的输送台车之间,沿与托架输送方向以及与其正交的方向使卡合部件作直线运动,因此,托架的导引件31具有可与卡合部件50卡合的长度,并且其尺寸与以往相比,能够大幅度缩短,从而可以降低制造每一导引件31的成本,并且能够降低在平面往复式停车装置整体中使用的仅托架数量所产生的成本。
另外,在这种托架输送装置5中,由于通过第1环形链521、沿托架的输送方向直线驱动卡合部件50,因此,与以往由臂使卡合部件转动相比,能够减小驱动源的负荷,实现装有减速机的驱动马达524的小型化。并且,与以往那样,将臂安装在大型驱动马达的上部转动轴上,通过轴将卡合部件支承在该臂的顶端不同,由于通过小型驱动马达转动驱动环形链521,在环形链521外侧直线驱动卡合部件50,因此,与以往相比能够大幅度压缩托架输送装置5的整体高度,从而有助于停车装置整体的高度方向的压缩。
(实施例3)
图13~图18显示了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显示了附设在第1、第2实施例的托架输送装置5上以限制停车区域上的托架的移动及解除其移动的托架锁定机构7。如图13所示,所述托架锁定机构7由以下部件构成:设置在托架3上的卡合部件71,设置在与输送路径1相对的各停车区域6上且可与托架3的卡合部件71卡合的锁定机构72,设置在输送台车2上的托架输送装置5且可解除由锁定机构72形成的托架3锁定的锁定解除部件73。
托架3的卡合部件71的平面形状如图13(b)、(b)所示,以与输送台车2和停车区域6之间的托架3输送方向平行的线形或类似线形的形状、且大致以托架3下面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形成。向托架3的宽度方向,将所述卡合部件71固定在托架3下面的前后方向中间的规定位置处(此处,为比前后方向中央略微偏向前侧或后侧的位置处)。另外,将所述卡合部件71左右一分为二,分为左侧和右侧以直线状设置在托架3下面的规定位置处。在这种情况下,各卡合部件71中相对的端部以例如倾斜的形状形成,以便可倾斜地推压后面所述的锁定部件721。
各停车区域6的锁定机构72如图13(b)、(b)所示,由以下部件构成:以可对接托架3的卡合部件71的方式形成且锁定托架3输出方向的移动的锁定部件721;支承部件722,其可以摆动地支承在将锁定部件721与托架3的卡合部件71对向地锁定的常态锁定位置和离开所述锁定位置的断开位置之间;导引件725,其可与从输送台车2向停车区域6输送的托架3的卡合部件71对接地倾斜形成在锁定部件721的输送路径1上,并且能够从锁定位置向断开位置可倾斜地导引锁定部件721。
此处,锁定部件721的前后部以平板状形成,且可与线形卡合部件71对接。另外,支承部件722设有轴723,以及其轴承724。轴723固定在锁定部件721的规定安装位置处。以该安装位置为界,以下侧垂直部的平面面积为上侧垂直部的平面面积2倍的比例求出所述安装位置,并在轴723的安装位置的下方设定锁定部件721的重心。轴承724固定在停车区域6中的输送路径1底部上的规定位置(与托架3的各卡合部件71对应的位置)处,并在轴承中通过枢轴支承有安装于锁定部件721上的轴723。另外,在锁定部件721的下部,偏向其转动方向的任一方向设置锤W,并设定锁定部件721仅能以规定角度倾斜的锁定位置。因此,可摆动地支承锁定部件721,并且通过其自重和锤W,保持其上下部分朝向锁定位置。另外,导引件725由平板状的安装板726和平板状的导板727形成。安装板726突出设置在与锁定部件721的输送台车2相对的相对面上,导板727以规定角度倾斜设置在所述相对面和安装板726顶端之间。因此,锁定部件721通过支承部件727可摆动地设置在各停车区域6的这一边,并且与托架3的卡合部件71可卡合地设置。
锁定解除部件73如图15所示,由细长的平板、圆棒或角棒等棒材以规定长度形成,并从托架输送装置5的臂528顶端以大致L字形突出设置,其顶端也由卡合部件50伸出。因此,锁定解除部件73附设在卡合部件50上,在沿与在停车区域6上的卡合脱离位置P3处的卡合部件50的托架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的同时,从其摆动方向对接锁定机构72的锁定部件721并可倾斜地形成。另外,此处,在锁定解除部件73的长度(伸出尺寸)中设定必要的尺寸,以便在停车区域6上的托架3作输出运动时,使锁定部件73与锁定部件721卡合并使锁定部件721倾斜运动,直至托架3下面的卡合部件71的顶端通过锁定部件721。
下面,在说明平面往复式停车装置的出入库操作的动作的同时,对附设在所述托架输送装置5上的托架锁定机构7的动作加以说明。在图13中,通常,在各停车区域6中,作为常态,锁定机构72的锁定部件721通过其自重和锤W,使其上下部保持在相对于垂直方向略微倾斜的锁定位置。所述锁定位置处的锁定部件721与在各停车区域6中、放置在一对横向轨道61上的托架3的卡合部件71对接卡合,以此限制各托架3向输送路径1方向的移动。即,由于托架3下面的卡合部件71接触锁定部件721中平面状的后表面,因此,各个托架3不会向输送路径1方向移动。
对于所述停车装置而言,通过汽车的入库运动或出库运动,在入库之前或出库之前从停车区域6取出托架3的情况下,使输送台车2在输送路径1上往复运动,若停止在该停车区域6上,则使输送台车2上的托架输送装置5运动,如图16,17所示,使各卡合部件50运动至左右停车区域6上的卡合脱离位置P3,进而,如图18所示,使一个卡合部件50向该停车区域6上的托架3的导引件31移动。所述卡合部件50与锁定解除部件73一同以相同的方向移动,如图14(a)、(b)所示,从该停车区域6中锁定机构72的锁定部件721的侧面(摆动方向)与锁定部件721  对接。即,若锁定解除部件73与锁定部件721对接,推进锁定部件721,则沿转动方向推压锁定部件721,并使锁定部件721倾斜运动。在卡合部件50与托架3的导引件31卡合的同时,通过锁定解除部件73切断锁定部件721,使托架输送装置5停止运动。这样,锁定部件721从与托架3的卡合部件71的锁定位置倾斜移动至断开位置,从而解除锁定部件721和托架3的卡合部件71的卡合。即,解除对托架3的移动限制。
从这种状态,驱动输送台车2上的托架输送装置5。在图15中,通过转动驱动装置522逆转驱动驱动侧的第1链轮520,通过所述链轮520的转动驱动,同样以逆转方向使第1环形链521转动,在安装于所述环形链521的一个卡合部件50与左侧停车区域6上的托架3的导引件31卡合的状态下,在另一个卡合部件50不与右侧停车区域6上的托架3的导引件31卡合的状态下,使各直动式导引件527滑动并导引其沿托架3的输送方向作直线运动,一直向输送台车2上移动。因此,该停车区域6上的托架3从该停车区域6上的一对横向轨道61向输送台车2上的一对托架轨道22移动,并且,其下面的各卡合部件71在断开位置的锁定部件721上(参见图14(b))通过,从该停车区域6向输送台车2输送。若各卡合部件50移动至输送台车2上的各卡合脱离位置P1,P2,则通过传感器对其进行检测并停止驱动装置52的动作,使各卡合部件50停止在输送台车2上的各卡合脱离位置P1,P2处。因此,使托架3完全移动至输送台车2的正上方。在从该停车区域6输出托架3的时刻,使托架3的卡合部件71与锁定部件721分离,通过自重以及锤W使锁定部件721返回原来的锁定位置。
另外,在通过汽车的入库操作或出库操作,使托架3从输送台车2向原来或不同的停车区域6转移时,首先,驱动输送驱动装置52。通过转动驱动部522驱动位于驱动侧的第1链轮520正转或逆转,通过所述链轮520的转动驱动,同样使第1环形链521以正转或逆转方向转动,在安装于所述环形链521的一个卡合部件50与托架3的一个导引件31卡合的状态下,在另一个卡合部件50不与托架3的另一个导引件31卡合的状态下,使各直动式导引件527滑动并导引其沿托架3的输送方向作直线运动。因此,在使托架3在输送台车2的托架轨道22上向该停车区域6移动的同时,相对于锁定位置的锁定部件721、通过导引件725顺次对接并推压托架3的各卡合部件50(参见图13(b))。通过所述导引件725的导引,以转动方向推压锁定件721,使其倾斜运动至断开位置(参见图14(a))。
这样,托架3通过各个车轮从输送台车2上的一对托架轨道22向停车区域6上的一对横向轨道61移动,而被从输送台车2向停车区域6输送。若与托架3的导引件31卡合状态下的卡合部件50移动至停车区域6上的脱离位置P3时,则通过传感器对其进行检测并停止驱动装置52的动作,从而使所述卡合部件50停止在输送台车2上的卡合脱离位置P3处。因此,使托架3从输送台车2完全移动至停车区域6上。另一方面,若托架3的卡合部件71穿过锁定部件721,解除对锁定部件721的推压,则通过自重以及锤W使锁定部件721返回原来的锁定位置。托架3通过锁定部件721锁定卡合部件71,从而限制其移动。
这样,由于在停车区域6中设置限制托架3移动的锁定机构72,在托架输送装置5上,利用卡合部件50的功能而设置其锁定解除部件73,因此,在平面往复式停车装置中,既可以使设置在左侧或右侧停车区域6中的托架3移动至左侧的停车区域6,也可以使其移动至右侧的停车区域6,并能够一并进行锁定以及锁定的解除,从而能够顺利地实现汽车入库操作或出库操作或其准备操作。
另外,由于锁定机构72的锁定部件721的前后部是以平板状形成的,以使锁定部件721形成薄形形状,因此,应在各停车区域6上,以不与停车区域6的各种部件或输送台车2的各种部件产生干涉的方式设置锁定机构72。
另外,由于锁定机构72的支承部件722通过将重心设定在下方而安装在锁定部件721上的轴723以及其轴承724构成,因此,通过简单的装置结构便能确保使锁定部件721停止在锁定位置处,从而能够确保锁定部件721与托架3的卡合部件71卡合。另外,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在锁定部件721的下部,偏向其转动方向的任一方向设置锤W,以规定的角度使锁定部件721倾倒来设定锁定位置,因此,能够防止不稳定性产生,以确保锁定部件721停止在锁定位置处,从而能够确保使锁定部件721与托架3的卡合部件71卡合。
另外,由于通过突设在与锁定部件721的输送台车2相对的相对面上的安装板726和倾斜设置在相对面和安装板726顶端之间的导板727形成了锁定机构72的导引件725,因此,通过简单的装置结构便能确保导引锁定部件727在锁定位置和断开位置之间摆动,从而能够确保进行锁定部件721与托架3的卡合部件71的卡合及其解除。
另外,由于锁定解除部件73是通过平板或棒材形成的,并且设置在安装有卡合部件50的臂528顶端,因此,能够以不与托架输送装置5或输送台车2的各种部件或停车区域6的各种部件产生干涉的方式设置锁定解除部件73,从而能够与卡合部件50的动作同时,使锁定解除部件73与锁定部件721接触并确保使锁定部件721倾斜运动,从而确保解除锁定部件721与托架3的卡合部件71卡合。
并且,通过托架3的卡合部件71的简单形状,锁定机构72、锁定解除部件73的少量部件数量的简单结构,能够显著降低托架锁定机构7的整体成本。
另外,在第1至第3实施例中,虽然在输送台车2等可动机构上装载了卡合部件50及其驱动装置51,但是,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卡合部件50及其驱动装置51固定在输出位置处。
另外,虽然托架输送装置5的卡合部件50采用辊,通过一对夹持件形成托架3的导引件31,但是,相反,托架3的导引件31也可以采用辊,通过一对夹持件形成托架输送装置5的卡合部件50。这样,仍能够获得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除了平面往复式停车装置以外,在升降式、水平循环式、迷宫(puzzle)式、箱形垂直循环式、圆形垂直循环式等机械式停车设备中,在必需进行托架的横向输送或纵向输送的位置处设置托架输送装置5,即使用于这些机械式停车设备,仍能够获得同样的作用效果。
也可以将所述托架输送装置5设置在使物品自动出入库的自动仓库设备或工厂的生产线等中。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用其它置放装置来代替托架,并设置物品的移动装置。即使用于这类机械式停车设备,仍能够获得同样的作用效果。
虽然根据图中所示的最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出了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思想的情况下,可容易地作出各种改进和变化。本发明应包含这些变化例。

Claims (8)

1.一种输送装置,其设有可与被移动体所具备的被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件,驱动卡合部件的驱动装置,通过使卡合部件与被移动体的被卡合部卡合以使其移动,从而在对称设置在水平面上的2个方向的第1、第2引入位置及其中间的输出位置之间输送被移动体,所述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
被移动体的被卡合部和输送装置的卡合部件沿与被移动体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相互可卡合脱离地形成,被移动体的被卡合部成对设置且并列固定在被体动体中输送方向的起始端以及终端部上,同时,输送装置的卡合部件成对设置且沿与被移动体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并列设置在输出位置处,
驱动装置设有输送驱动装置以及卡合脱离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输送驱动装置使各卡合部件沿平行于被移动体的输送方向且相互以反转方向在各卡合部件相对于第1、第2引入位置上的各被移动体的起始端侧的被卡合部可卡合脱离的第1、第2引入位置上的各卡合脱离位置、以及各卡合部件相对于输出位置上的被移动体的各被卡合部可卡合脱离的输出位置上的各卡合脱离位置之间作直线运动,所述卡合脱离驱动装置使各卡合部件在第1、第2引入位置上或输出位置上的各卡合脱离位置处沿与被移动体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作直线运动。
2.一种输送装置,其设有可与被移动体所具备的被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件,驱动卡合部件的驱动装置,通过使卡合部件与被移动体的被卡合部卡合而移动,从而在设置在水平面上的引入位置及输出位置之间输送被移动体,所述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
被移动体的被卡合部和输送装置的卡合部件沿与被移动体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相互可卡合脱离地形成,将被移动体的被卡合部固定在被移动体中输送方向的起始端上,同时,将输送装置的卡合部件设置在输出位置处,
驱动装置设有输送驱动装置以及卡合脱离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输送驱动装置使卡合部件在卡合部件相对于引入位置上的被移动体的被卡合部可卡合脱离的引入位置上的卡合脱离位置、以及卡合部件相对于输出位置上的被移动体的被卡合部可卡合脱离的输出位置上的卡合脱离位置之间作直线运动,所述卡合脱离驱动装置使卡合部件在引入位置上或输出位置上的卡合脱离位置处沿与被移动体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作直线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卡合部件及其驱动装置固定在输出位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卡合部件及其驱动装置装载于在输出位置上可移动的可动机构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输送装置的卡合部件或被移动体的被卡合部中任意一个由可沿水平方向转动的辊构成,其中的另一个由一对夹持部件构成,所述夹持部件可夹持长度与辊的直径大致相等或大一些的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输送驱动装置设有一对链轮,卷绕在这些链轮之间的环形链,驱动一个链轮转动的转动驱动装置,与环形链平行设置的直动式导引件,安装在环形链和直动式导引件上且沿被移动体的移动方向延伸的用于安装卡合部件的臂。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卡合脱离驱动装置设有支承卡合部件和输送驱动装置的组装单元的底座,可沿与被移动体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导引底座的直动式导引件,在直动式导引件上进退驱动底座的进退驱动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设有在被移动体上以与被移动体的移动方向平行的线形或与其类似的形状形成平面状的卡止部件;锁定被移动体的锁定机构,其设置在引入位置处,由可与被移动体的卡止部件对接地形成并锁定被移动体的移动方向的锁定件,在锁定被移动体的卡止部件的常态锁定位置和与锁定位置分离的断开位置之间可摆动地支承锁定件的支承件以及以可对接锁定解除机构的方式倾斜形成在锁定件的输出位置侧、从锁定位置向断开位置可倾斜移动地导引锁定部件的导引件构成;解除锁定机构的锁定解除机构,其附设在输送装置的卡合部件上,向锁定机构的锁定部件延伸,通过沿与被移动体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使卡合部件直线运动而推压导引部件,并具有可使锁定部件从锁定位置向断开位置倾斜运动的推进形状。
CN 200310124680 2003-12-05 2003-12-05 输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1835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310124680 CN1281835C (zh) 2003-12-05 2003-12-05 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310124680 CN1281835C (zh) 2003-12-05 2003-12-05 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24277A true CN1624277A (zh) 2005-06-08
CN1281835C CN1281835C (zh) 2006-10-25

Family

ID=34761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31012468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1835C (zh) 2003-12-05 2003-12-05 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81835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3440A (zh) * 2015-03-13 2015-07-15 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自动化猫道用链条换挡挂合装置
CN106639442A (zh) * 2016-11-30 2017-05-10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整车自动化立体仓库输送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3440A (zh) * 2015-03-13 2015-07-15 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自动化猫道用链条换挡挂合装置
CN106639442A (zh) * 2016-11-30 2017-05-10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整车自动化立体仓库输送方法
CN106639442B (zh) * 2016-11-30 2019-04-12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整车自动化立体仓库输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81835C (zh) 2006-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26170C (zh) 运送装置
CN1215960C (zh) 托盘输送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装配生产线
CN1274545C (zh) 运送设备
CN1270831C (zh) 将工件输送通过工件表面加工处理区的输送设备
CN1891582A (zh) 物品收纳设备
CN1158593A (zh) 保管装置
CN1139533C (zh) 乘客运送设备
CN1233540C (zh) 货物搬运设备
CN1625503A (zh) 用于处理工件、尤其是汽车车身的装置和方法
CN1129696C (zh) 存放系统
KR20080047963A (ko) 천정 주행차
CN1522924A (zh) 运送设备
CN1675114A (zh) 用于将工件从第一输送水平高度向第二输送水平高度输送的输送设备及方法
CN1110613C (zh) 转换存贮场所内的物件方向的装置
CN1216763C (zh) 工件传送方法和工件传送装置
CN1778478A (zh) 基板处理装置
CN1281835C (zh) 输送装置
CN1835864A (zh) 车辆传送设备和车辆传送方法
KR100785606B1 (ko) 프레스 판넬 자동 이송장치
CN1579901A (zh) 输送机以及输送方法
JP2008297088A (ja) 棒材の個別送り装置
JPH08282834A (ja) パレット循環装置
CN1187244C (zh) 表面处理装置
CN1160180C (zh) 吹塑成形装置
CN1099517C (zh) 机械式停车设备的防托板落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7862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025

Termination date: 2015120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