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18537A - 一种采用覆盖方式防止裸露泥土扬尘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用覆盖方式防止裸露泥土扬尘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18537A
CN1618537A CN 200310108755 CN200310108755A CN1618537A CN 1618537 A CN1618537 A CN 1618537A CN 200310108755 CN200310108755 CN 200310108755 CN 200310108755 A CN200310108755 A CN 200310108755A CN 1618537 A CN1618537 A CN 16185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posed earth
solid
solid matter
airborne dust
carried o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31010875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根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31010875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618537A/zh
Publication of CN16185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185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植树绿化越多、从泥土中扬起的灰尘就越多的问题,提供一种采用覆盖方式防止裸露泥土扬尘的方法,在裸露泥土表层设置覆盖物,包括对所述的覆盖物进行预处理的过程,预处理过程包括将固体物质进行粉碎、将粉碎后的固体物质进行筛选、对筛选后得到的有效固体物质进行除尘、对经过除尘的固体物质进行着色的步骤,使用本发明的方法,让泥土表层的尘土处于一定厚度覆盖物的下方,从而不会被扬起在周围环境中。不仅可以改变其实施区域的环境面貌,消除尘土飞扬对人们生活造成的影响,还可大大降低人们因灰尘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的机率。

Description

一种采用覆盖方式防止裸露泥土扬尘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净化环境的方法,进一步地,是一种通过覆盖方式防止裸露泥土扬尘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随着国家对改善生态环境的日渐重视,许多城市和地区纷纷开展绿化造林活动,建设园林城市。但是植树绿化越多,从泥土中扬起的灰尘就越多,也即泥土的灰尘量与植树绿化造林量成正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接触到的尘土基本都来自裸露的泥土,大大增加了上呼吸道感染的比例。每天生活在尘土飞扬的环境里,即便洗干净的汽车停在露天停一个晚上,第二天早晨便可看到很多尘土覆盖在车上。在一些道路中央的绿化叶上也可观察到灰尘遮盖,造成绿叶不绿的局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是:由于现有技术中,植树绿化越多,从泥土中扬起的灰尘就越多,也即泥土的灰尘量与植树绿化造林量成正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接触到来自裸露泥土的尘土,影响了环境和健康。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采用覆盖方式防止裸露泥土扬尘的方法,所述的这种采用覆盖方式防止裸露泥土扬尘的方法包括在裸露泥土表层设置覆盖物的步骤,其中,在所述的在裸露泥土表层设置覆盖物的步骤中,包括对所述的覆盖物进行预处理的过程,所述的对覆盖物进行预处理的过程包括将固体物质进行粉碎、将粉碎后的固体物质进行筛选、对筛选后得到的有效固体物质进行除尘、对经过除尘的固体物质进行着色的步骤,所述的在裸露泥土表层设置覆盖物的步骤中还包括将经过所述的对覆盖物进行预处理过程处理的固体物质覆盖到裸露泥土表层的步骤。
具体的,所述的固体物质优选的采用吸水性差、无污染且不扬粉尘的块状或片状物质,如废砖、木材、树皮等,但并不局限于所举例的物质品种。
进一步的,在裸露泥土表层设置覆盖物的步骤中,所述的固体物质覆盖的厚度在5~50mm之间,所述的固体物质呈块状或片状物质,均匀的铺在裸露泥土上。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将固体物质进行粉碎的步骤中,所述的固体物质被粉碎成为直径在5~50mm之间的块状固体,粉碎可以通过粉碎机或破碎机进行。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将粉碎后的固体物质进行筛选的步骤中,所述的固体物质也可以被粉碎为宽度在10~50mm、长度在20~100mm长、厚度在1~20mm之间的片状固体,粉碎可以通过粉碎机或破碎机进行。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对筛选后得到的有效固体物质进行除尘的步骤中,对所述的块状固体或片状固体进行水洗、然后进行干燥。
以上所述的物质是本发明的几种优选实施方式,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在理论上,凡吸水性差且无污染、无扬粉尘能力的各种块状物质或片状物质都可以作为泥土表面的覆盖物。但是,考虑节能的理念,可以采用一些低成本的材料或废物回收利用材料,经简单处理后用作泥土覆盖物。因此,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利用其他一些原材料或废物回收利用材料作为覆盖物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碎石头、石榴子等。
所有种植树木地带、植树成林地带、公共绿化地带、以及居住小区周围绿化花园等,凡是存在种植后裸露于植株周围的泥土,即可用覆盖物进行覆盖,让泥土表层的尘土处于一定厚度覆盖物的下方,从而不会被扬起在周围环境中。
使用本发明的方法,不仅可以改变其实施区域的环境面貌,消除尘土飞扬对人们生活造成的影响,从根本上解决并净化城市空气、保持公共道路以及各大建筑物的清洁,而且还可以大大降低了人们因灰尘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的机率。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对绿化带裸露泥土进行覆盖的剖视图,其中1为5~50mm厚的块状物质覆盖层,2为泥土层。
图2显示了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对绿化带裸露泥土进行覆盖的俯视图,其中3为植物植株,4为块状或片状物质覆盖物。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采用覆盖方式防止裸露泥土扬尘的方法,包括在裸露泥土表层设置覆盖物的步骤,其中,在所述的在裸露泥土表层设置覆盖物的步骤中,包括对所述的覆盖物进行预处理的过程,所述的对覆盖物进行预处理的过程包括将固体物质进行粉碎、将粉碎后的固体物质进行筛选、对筛选后得到的有效固体物质进行除尘、对经过除尘的固体物质进行着色的步骤,所述的在裸露泥土表层设置覆盖物的步骤中还包括将经过所述的对覆盖物进行预处理过程处理的固体物质覆盖到裸露泥土表层的步骤。
具体的,所述的固体物质优选的采用吸水性差、无污染且不扬粉尘的块状或片状物质,如废砖、木材、树皮等,但并不局限于所举例的物质品种。
进一步的,在裸露泥土表层设置覆盖物的步骤中,所述的固体物质覆盖的厚度在5~50mm之间,所述的固体物质呈块状或片状物质,均匀的铺在裸露泥土上。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将固体物质进行粉碎的步骤中,所述的固体物质被粉碎成为直径在5~50mm之间的块状固体,粉碎可以通过粉碎机或破碎机进行。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将粉碎后的固体物质进行筛选的步骤中,所述的固体物质也可以被粉碎为宽度在10~50mm、长度在20~100mm长、厚度在1~20mm之间的片状固体,粉碎可以通过粉碎机或破碎机进行。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对筛选后得到的有效固体物质进行除尘的步骤中,对所述的块状固体或片状固体进行水洗、然后进行干燥。
在图1和图2中所描述的,其中1和4为块状或片状物质层,2为泥土层,3为植株。
实施例1  废砖回收后用于覆盖裸露泥土
具体工艺为:1)废砖回收;2)根据不同用处,机械粉碎成直径在5~50mm之间的块状;3)用振动滤网法分离可用与不可用的物质;4)采用水洗法的方法,除去可用碎砖表面的尘;5)统一着色,优选红色类耐水性;6)成品即裸露泥土覆盖物。
使用废砖覆盖后,周围环境的尘土含量比裸露泥土时的尘土含量大大降低。
实施例2  废木材回收后用于覆盖裸露泥土
具体工艺为:1)废木材回收;2)根据不同用处,机械粉碎成约10~50mm宽、20~1000mm长、1~20mm厚之间的块状;3)用振动滤网分离可用与不可用物质;4)干燥处理成有较好耐水性的可用木材;5)统一着色,优选用胡桃木色类耐水性;6)成品即裸露泥土覆盖物。
使用废木材覆盖后,周围环境的尘土含量比裸露泥土时的尘土含量大大降低。

Claims (9)

1,一种采用覆盖方式防止裸露泥土扬尘的方法,包括在裸露泥土表层设置覆盖物的步骤,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在裸露泥土表层设置覆盖物的步骤中,包括对所述的覆盖物进行预处理的过程,所述的对覆盖物进行预处理的过程包括将固体物质进行粉碎、将粉碎后的固体物质进行筛选、对筛选后得到的有效固体物质进行除尘、对经过除尘的固体物质进行着色的步骤,所述的在裸露泥土表层设置覆盖物的步骤中还包括将经过所述的对覆盖物进行预处理过程处理的固体物质覆盖到裸露泥土表层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覆盖方式防止裸露泥土扬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将固体物质进行粉碎的步骤中,所述的固体物质被粉碎成为直径在5~50mm之间的块状固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覆盖方式防止裸露泥土扬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将粉碎后的固体物质进行筛选的步骤中,所述的固体物质被粉碎为宽度在10~50mm、长度在20~100mm长、厚度在1-20mm之间的片状固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采用覆盖方式防止裸露泥土扬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粉碎的过程通过粉碎机或破碎机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覆盖方式防止裸露泥土扬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裸露泥土表层设置覆盖物的步骤中,所述的固体物质覆盖的厚度在5~50m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覆盖方式防止裸露泥土扬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对筛选后得到的有效固体物质进行除尘的步骤中,对所述的块状固体或片状固体进行水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采用覆盖方式防止裸露泥土扬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对筛选后得到的有效固体物质进行除尘的步骤中,对所述的块状固体或片状固体进行干燥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覆盖方式防止裸露泥土扬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块状固体是废砖。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用覆盖方式防止裸露泥土扬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片状固体是木材或树皮。
CN 200310108755 2003-11-21 2003-11-21 一种采用覆盖方式防止裸露泥土扬尘的方法 Pending CN16185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310108755 CN1618537A (zh) 2003-11-21 2003-11-21 一种采用覆盖方式防止裸露泥土扬尘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310108755 CN1618537A (zh) 2003-11-21 2003-11-21 一种采用覆盖方式防止裸露泥土扬尘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18537A true CN1618537A (zh) 2005-05-25

Family

ID=34758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310108755 Pending CN1618537A (zh) 2003-11-21 2003-11-21 一种采用覆盖方式防止裸露泥土扬尘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61853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67822A (zh) * 2020-02-13 2020-05-19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一种建筑施工用环保除尘设备
CN112400623A (zh) * 2020-11-10 2021-02-26 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缺乏客土的生态脆弱区域的矿区生态修复方法和分层结构
CN112453005A (zh) * 2020-09-28 2021-03-09 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干旱多风地区微细粒干式尾矿处置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67822A (zh) * 2020-02-13 2020-05-19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一种建筑施工用环保除尘设备
CN112453005A (zh) * 2020-09-28 2021-03-09 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干旱多风地区微细粒干式尾矿处置方法
CN112400623A (zh) * 2020-11-10 2021-02-26 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缺乏客土的生态脆弱区域的矿区生态修复方法和分层结构
CN112400623B (zh) * 2020-11-10 2022-09-13 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缺乏客土的生态脆弱区域的矿区生态修复方法和分层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000148A1 (en) Concrete Mulch
CN110152777A (zh) 一种高效市政施工砂石清洗烘干设备
CN1911542A (zh) 一种对建筑垃圾进行综合处理的方法
CN201320529Y (zh) 一种振动筛分装置
CN109604298A (zh) 一种环保型建筑垃圾处理工艺
Gönczöl et al. Fungal spores in rainwater: stemflow, throughfall and gutter conidial assemblages
CN105057320A (zh) 一种工程渣土处置工艺
CN106890842B (zh) 一种对建筑垃圾材料进行综合处理的方法
Rabenhorst et al. Airborne dusts in the Edwards Plateau region of Texas
CN107460805A (zh) 一种再生骨料生态透水砖及其生产工艺
CN1618537A (zh) 一种采用覆盖方式防止裸露泥土扬尘的方法
Flood et al. Reefal sediments of the northern Great Barrier Reef
CN210855882U (zh) 一种园林废弃物的处理系统
CN105903761B (zh) 一种土壤修复地毯以及利用该地毯进行土壤修复的方法
CN109305704A (zh) 一种带有冲污装置的净水设备
Oatham et al. Manipulation of vegetation communities on the Abu Dhabi rangelands. I. The effects of irrigation and release from longterm grazing
CN110249970A (zh) 一种利用工程弃土生产种植土的方法
Oug Polychaetes in intertidal rocky and sedimentary habitats in the region of Tromsø, northern Norway
CN213001802U (zh) 一种便于出料的土壤生态修复装置
CN209710843U (zh) 一种多功能节水式园林景观绿化柱
CN1112175A (zh) 开放式自洁道路
CN113171865A (zh) 一种高品质机制砂的制备方法
Miguntanna et al. Pollutant characteristics on roof surfaces for evaluation as a stormwater harvesting catchment
CN206681132U (zh) 一种人行道雨水导口导流过滤系统
DE4415766A1 (de) Biologischer Lärmschutzwal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