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98355A - 广义双余弦活齿传动装置及其啮合副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广义双余弦活齿传动装置及其啮合副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98355A
CN1598355A CN 200410046731 CN200410046731A CN1598355A CN 1598355 A CN1598355 A CN 1598355A CN 200410046731 CN200410046731 CN 200410046731 CN 200410046731 A CN200410046731 A CN 200410046731A CN 1598355 A CN1598355 A CN 15983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scillating tooth
driven disc
disc
theoretical
b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04673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贤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41004673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598355A/zh
Publication of CN1598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983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纠正了人们对圆柱面双正弦活齿传动的认识偏差,公布了一种广义双余弦活齿传动装置及其啮合副设计方法,使得活齿传动有可能成为齿轮传动的最佳替代方案。广义双余弦活齿传动装置采用锥齿轮传动的结构形式实现了活齿空间布置的任意齿差数活齿传动,尤其可实现异轴传动。本装置将锥齿轮的固齿改为活齿,并增设一个固定在机架上开有活齿槽的活齿架,活齿被安装在由活齿槽、主动盘滚道及从动盘滚道三者约束的空间内。当主动盘旋转时,推动活齿在活齿槽中往复运动,进而推动活齿在从动盘的滚道中运动,由于活齿架固定在机架上,所以活齿推动从动盘相对机架作恒速比旋转运动,完成传动过程。

Description

广义双余弦活齿传动装置及其啮合副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传动装置及其设计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活齿传动装置及其设计方法。
技术背景
在机械传动领域,各种齿轮传动因其成熟的理论及技术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啮合齿为固定齿及必须保证一定的啮合间隙这两个固有特征,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对大承载能力、小体积、大速比、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机械传动的需求。活齿传动因采用活动的啮合齿并能较好地实现零间隙传动,正好弥补了齿轮传动的不足,因而在最近三十多年里得到广泛的研究,但离广泛的应用还有很长的距离,活齿传动理论及技术的相对不成熟是主要的制约因素。
目前活齿传动的研究和应用,主要是集中在平面和圆柱面活齿传动这两个狭窄的领域,空间的、多齿差数的活齿传动基本无文献可查。认识上也存在许多偏见,如上世纪70年代前苏联科学家开发出的正弦滚珠活齿减速器(参见《圆柱双正弦活齿传动运动学分析及滑动率计算》,2004年2月刊《机械工程师》),实际上就是一种“任意齿差数圆柱面活齿传动”,而重庆大学获得的中国专利01108707.2公开的一种空间凸轮活齿传动装置(参见《空间凸轮活齿行星传动》,2004年No:1《机械工程学报》),采用了非常复杂的数学模型才实现了二齿差圆柱面活齿传动。另外,人们普遍认为活齿传动只能实现同轴传动,这大大限制了活齿传动的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修正人们对“双正弦活齿传动”的认识偏差,公布一种广义双余弦活齿传动设计方法,实现活齿空间布置(包括平面及圆柱面布置)的、任意齿差数的、尤其可实现异轴传动的广义双余弦活齿传动装置。
数学分析证明,圆柱双正弦活齿传动如果改为圆柱双余弦活齿传动将更利于传动分析,并且利用余弦函数的传动特征,可以很容易地扩展为广义双余弦活齿传动。广义双余弦活齿传动中的活齿为某种回转体零件或组件,非平面布置时通常为钢球或钢球组件。本发明广义双余弦活齿传动装置啮合副的设计方法如下
第一步,确定从动盘及主动盘的理论回转曲面的母线参数方程。所有坐标系为右手笛卡尔坐标系,设从动盘的零件坐标系为XaYaZaOa,主动盘的零件坐标系为XbYbZbOb且坐标系XaYaZaOa绕Ya轴旋转角度Ω并在XaOaZa平面内平移(X0,O,Z0)后,XaYaZaOa与XbYbZbOb正好重合,令从动盘和主动盘的回转轴分别为Za轴和Zb轴,母线置于重合的XaOaZa和XbObZb平面内,α,β为各自的角参变量,则从动盘理论回转曲面母线参数方程Am、主动盘理论回转曲面母线参数方程Bm分别为:
Figure A20041004673100051
其中,Z、n取正整数,为保证传动平稳和切实可行,Pa,γa,Pb,γb
为[-1,+1]区间上的连续单调增函数或减函数。
第二步,根据母线方程Am、Bm可得到从动盘与主动盘的理论回转曲面Ah、Bm如下:
Figure A20041004673100053
Figure A20041004673100054
第三步,根据理论回转曲面Ah、Bh,考虑活齿架的实际安装位置,分别作等距面,即得到从动盘和主动盘的实际回转曲面,等距值为活齿架在活齿槽处厚度的一半。
第四步,当Ah与Bh外贴合时,以Am或Bm为拉伸母线,沿Ya或Yb方向在XaOaZa或XbObZb平面两侧对称拉伸出活齿架的中性面;当Ah与Bh内贴合时,以Am或Bm为旋转母线,绕Za轴或Zb轴旋转,若Ω=0且X0=0则可旋转满一周,在XaOaZa或XbObZb平面两侧对称地旋转出活齿架的中性面;以上述中性面为基准双面作等距面即可构造出活齿架的具体尺寸和形状;再以XaOaZa或XbObZb平面为中性面,在活齿架上切出一宽度等于活齿直径的直槽,即为活齿槽,若Ω=0且X0=0,因活齿数数量可为Z±n,则可在活齿架盘面上均匀地切出与活齿数数量相同的宽度等于钢球活齿直径的径向活齿槽。
第五步,令从动盘和主动盘的滚道曲线分别置于Ah、Bh两回转面上,得到如下两滚道曲线Ax,Bx
Figure A20041004673100062
第六步,让活齿的中心点分别沿Ax,Bx曲线运动,则分别在主动盘和从动盘的回转盘面上扫出各自的活齿滚道。
上述各式中,Z表示从动盘滚道的齿数,n表示主动盘的齿数,也表示齿差数,因n为任意正整数,故称任意齿差数传动,传动比 i = Z n .
经过上述六步骤,即可完成一个啮合副的所有元素的设计。由上述元件、曲面和曲线共同构成一个活齿啮合副,当Ω≠0或X0≠0时,即可实现广义双余弦活齿异轴传动。当Ω=0且X0=0时,即可实现广义双余弦活齿同轴传动,除了上述啮合副的设计方法完全适用外,作为特例的同轴传动,其更通用的传动装置已经在本发明人申请的专利申请号为200110046702.X的发明专利中实现。
本发明广义双余弦活齿传动装置的技术方案是:采用锥齿轮传动的结构形式,将锥齿轮传动中的固齿换成了活齿——通常采用钢球作为活齿,并因此增加了一个固定在机架上的活齿架及主动盘和从动盘回转面上分别开设了各自的活齿滚道。活齿沿主动盘或从动盘上的滚道滚动,其中心点的运动轨迹就是主动盘或从动盘的滚道曲线。这两条滚道曲线分别位于各自的理论回转曲面上,两理论回转面的母线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因此,在实际传动时,主动盘或从动盘的理论回转面总是在某母线处完全吻合。
由于异轴传动时,一个啮合副只能有一个活齿参与啮合,而单个啮合副在余弦函数值为-1或+1时必然为传动空闲点,所以在同一个传动副中必须至少设置两个啮合副,并使啮合副的传动空闲点互相错开,以提高传动的平稳性,且多个啮合副最好能对称布置以保证传动装置受力均衡。
对于单个啮合副,其具体结构为:开有一个活齿槽的活齿架固定在机架上;与输入轴连接的主动盘回转面刚好可以贴合在活齿架一侧面,输入轴轴心线与活齿槽的中性面重合;与输出轴连接的从动盘回转面也刚好贴合在活齿架的另一侧面,输出轴轴心线也与活齿槽的中性面重合;活齿安装在活齿槽中,并同时保证活齿也正好与主动盘及从动盘的滚道完全贴合。输入轴与输出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机架上,并保证主、从动盘的相对位置关系满足啮合副各参数方程的要求。
本发明公布的广义双余弦活齿传动啮合副设计方法纠正了人们对圆柱面双正弦活齿传动的认识偏差,使得任意齿差数的活齿传动可以在不需复杂数学推演的情况下简单地实现。更进一步,本发明广义双余弦活齿传动啮合副设计方法将圆柱面双正弦活齿传动改为圆柱面双余弦活齿传动,并在空间扩展之,实现了活齿空间布置的活齿传动,同轴传动时,在保持有圆柱面双正弦活齿传动100%活齿参与啮合传动等优点的情况下,解决了其难加工的问题。本设计方法尤其实现了活齿传动的异轴传动,使得活齿传动可以完成几乎所有传统齿轮传动实现的传动,并且相对于目前所有的活齿传动及齿轮传动,本设计方法简单灵活,易于优化和推广,使得活齿传动有可能成为齿轮传动的最佳替代方案。
本发明广义双余弦活齿传动装置尤其实现了异轴传动,使得活齿传动可以进入传统齿轮传动的几乎所有应用领域,并进而在这些领域解决齿轮传动因采用固齿传动带来诸如容易断齿、无误差自动补偿功能,零件加工精度高、存在啮合间隙、回差大、传动精度低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主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主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主动盘的三维零件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1或实施例2从动盘的三维零件剖视图;
图中标号为:1、输入轴,2、主动盘,3、活齿架,4、主动盘滚道,5、从动盘滚道,6、输出轴,7、从动盘,8、钢球活齿,9、活齿槽,10、活齿套,11、机架,12、主动盘滚道曲线,13、从动盘滚道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细介绍本发明。
参照图1及图2,开有一个活齿槽9的活齿架3固定在机架11上;与输入轴1连接的主动盘2的回转面刚好可以贴合在活齿架3的一侧面,输入轴1的轴心线与活齿槽9的中性面重合;与输出轴6连接的从动盘7的回转面也刚好贴合在活齿架3的另一侧面,输出轴6的轴心线也与活齿槽9的中性面重合;钢球活齿8安装在活齿槽9中,并同时保证钢球也正好与主动盘滚道4及从动盘滚道5完全贴合。输入轴1与输出轴6通过轴承安装在机架11上,并保证主动盘2与从动盘7的相对位置关系满足啮合副各参数方程的要求。
参照图3,其上的滚道被错开了一相位角;
参照图4,其上的滚道也被错开了一相位角;
实施例图1中,相互啮合的右主动盘与右从动盘,二者回转面均为半锥角45°的锥面,取理论回转面的锥面顶点为坐标原点,锥台面小端方向为Za轴或Zb的正方向,则夹角Ω=180°,令X0=-2Rsin45°,Z0=-2Rcos45°,该传动副中两啮合副的各基本参数方程如下:
右从动盘理论回转面母线参数方程Am、右主动盘理论回转曲面母线参数方程Bm分别为:
Figure A20041004673100082
右从动盘与右主动盘的理论回转曲面Ah、Bh方程如下:
右从动盘与右主动盘的滚道曲线Ax,Bx分别位于理论回转曲面Ah、Bh上,Ax,Bx的参数方程如下:
Figure A20041004673100085
Figure A20041004673100086
其中α、β为角参变量,右从动盘滚道齿数Z=8,右主动盘滚道齿数n=3,两滚道基圆半径R=130及90,脉动量e=6。
实施例图2中,相互啮合的右主动盘与从动盘,二者均为半锥角45°的锥面,取理论回转面的锥面顶点为坐标原点,锥台面小端方向为Za轴或Zb的正方向,则夹角Ω=90°,令X0=0,Z0=0。该传动副中两啮合副的各基本参数方程如下:
从动盘理论回转面母线参数方程Am、右主动盘理论回转曲面母线参数方程Bm
别为:
从动盘与右主动盘的理论回转曲面Ah、Bh方程如下:
Figure A20041004673100094
从动盘与右主动盘的滚道曲线Ax,Bx分别位于理论回转曲面Ah、Bh上,Ax,Bx的参数方程如下:
其中α、β为角参变量,从动盘滚道齿数Z=8,右主动盘滚道齿数n=3,两滚道基圆半径R=130及90,脉动量e=6。
实施例图1中,相互啮合的右主动盘与右从动盘,若右从动盘为球台面,且取从动盘的理论回转面的球心为其坐标原点,主、从动盘回转面小端方向为Za或Zb的正方向,令Ω=180°,令X0≠0,Z0=0,则:
其中α、β为角参变量,R为基圆半径,e为角脉动量,Ψ为母线的定位角。其他参数方程可依次类推。
实施例图2中,相互啮合的右主动盘与从动盘,若从动盘为球台面,且取从动盘的理论回转面的球心为其坐标原点,主、从动盘回转面小端方向为Za或Zb的正方向,令Ω=90°,令X0≠0,Z0≠0,则:
Figure A20041004673100099
其中α、β为角参变量,R为基圆半径,e为角脉动量,Ψ为母线的定位角。其他参数方程可依次类推。

Claims (7)

1、一种广义双余弦活齿传动装置,主动盘和从动盘相互啮合实现同轴或异轴传动。其特征是:开有活齿槽(9)的活齿架(3)固定在机架(11)上,与输入轴(1)连接的主动盘(2)的回转面刚好可以贴合在活齿架(3)的一侧面,输入轴(1)的轴心线与活齿槽(9)的中性面重合,与输出轴(6)连接的从动盘(7)的回转面也刚好贴合在活齿架(3)的另一侧面,输出轴(6)的轴心线也与活齿槽(9)的中性面重合,活齿(8)安装在活齿槽(9)中并与主动盘滚道(4)及从动盘滚道(5)完全贴合。输入轴(1)与输出轴(6)通过轴承安装在机架(11)上。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义双余弦活齿传动装置,其特征是:异轴传动时,在一个传动副中,至少设置两个啮合副,且各啮合副的传动空闲点相互错开。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广义双余弦活齿传动装置,其特征是:异轴传动时,在一个传动副中,多个啮合副按对称方式布置。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义双余弦活齿传动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活齿架(3)上有活齿槽(9),活齿槽内装有活齿套(10),钢球活齿(8)安置在活齿套(10)内。
5、一种广义双余弦活齿传动装置啮合副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
所有坐标系为右手笛卡尔坐标系,设从动盘的零件坐标系为XaYaZaOa,主动盘的零件坐标系为XbYbZbOb,且坐标系XaYaZaOa绕Ya轴旋转角度Ω并在XaOaZa平面内平移(X0,0,Z0)后,XaYaZaOa与XbYbZbOb正好重合,令从动盘和主动盘的回转轴分别为Za轴和Zb轴,母线分别置于重合的XaOaZa和XbObZb平面内,Z为从动盘滚道的齿数,n为主动盘滚道的齿数,又称齿差数,α,β为各自的角参变量,则从动盘理论回转面母线参数方程Am、主动盘理论回转曲面母线参数方程Bm分别为:
从动盘与主动盘的实际回转曲面为其理论回转曲面Ah、Bh的等距面,等距值为活齿架在活齿槽处厚度的一半,Ah、Bh方程如下:
Figure A2004100467310003C1
Figure A2004100467310003C2
从动盘与主动盘的滚道曲线Ax,Bx分别位于理论回转曲面Ah、Bh上,Ax,Bx的参数方程如下:
6、按权利5所述的广义双余弦活齿传动装置啮合副设计方法,其特征是:从动盘为锥台面,且取从动盘的理论回转面的锥面顶点为坐标原点,锥台面小端方向为Za轴的正方向,则从动盘理论回转面的母线参数方程Am为:
其中α为角参变量,R为基圆半径,e为脉动量,Ψ为母线与Za轴的夹角,也称半锥角。
7、按权利5所述的广义双余弦活齿传动装置啮合副设计方法,其特征是:从动盘为球台面,且取从动盘的理论回转面的球心为其坐标原点,从动盘回转面小端方向为Za的正方向,则从动盘理论回转面的母线参数方程Am为:
Figure A2004100467310003C6
其中α为角参变量,R为基圆半径,e为角脉动量,Ψ为母线的定位角。
CN 200410046731 2004-09-08 2004-09-08 广义双余弦活齿传动装置及其啮合副设计方法 Pending CN15983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10046731 CN1598355A (zh) 2004-09-08 2004-09-08 广义双余弦活齿传动装置及其啮合副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10046731 CN1598355A (zh) 2004-09-08 2004-09-08 广义双余弦活齿传动装置及其啮合副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98355A true CN1598355A (zh) 2005-03-23

Family

ID=34665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10046731 Pending CN1598355A (zh) 2004-09-08 2004-09-08 广义双余弦活齿传动装置及其啮合副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598355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65319C (zh) * 2005-10-20 2008-01-30 荆其林 活齿无级变速器
CN103195869A (zh) * 2013-03-28 2013-07-10 东北大学 渐开线圆柱齿轮系统传动精度可靠性确定与调控方法
CN107939942A (zh) * 2018-01-10 2018-04-20 长江大学 一种同轴式圆锥正弦钢球减速器
CN112343971A (zh) * 2020-10-23 2021-02-09 燕山大学 一种活齿与固定齿复合传动的封闭式减速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65319C (zh) * 2005-10-20 2008-01-30 荆其林 活齿无级变速器
CN103195869A (zh) * 2013-03-28 2013-07-10 东北大学 渐开线圆柱齿轮系统传动精度可靠性确定与调控方法
CN103195869B (zh) * 2013-03-28 2016-01-20 东北大学 渐开线圆柱齿轮系统传动精度可靠性确定与调控方法
CN107939942A (zh) * 2018-01-10 2018-04-20 长江大学 一种同轴式圆锥正弦钢球减速器
CN112343971A (zh) * 2020-10-23 2021-02-09 燕山大学 一种活齿与固定齿复合传动的封闭式减速器
CN112343971B (zh) * 2020-10-23 2021-10-12 燕山大学 一种活齿与固定齿复合传动的封闭式减速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451C (zh) 减速齿轮机构
CN1598355A (zh) 广义双余弦活齿传动装置及其啮合副设计方法
CN205978280U (zh) 一种转动‑移动转换的线齿轮机构
CN2792676Y (zh) 可同步攻制不同孔径的攻牙装置
CN104675980B (zh) 一种平面包络内啮合蜗杆蜗轮自动消隙装置
CN110259890A (zh) 一种轴向激波活齿减速器
CN2244646Y (zh) 少齿差内啮合圆柱直齿双摆线齿轮副及其减速装置
CN108533683B (zh) 用于交叉轴传动的凸-凸啮合纯滚动螺旋锥齿轮机构
CN106352043A (zh) 随动式驱动减速机
CN2136905Y (zh) 凸轮星轮间歇传动机构
CN100340822C (zh) 单驱动太阳跟踪系统
CN1598354A (zh) 空间钢球活齿传动装置
CN1757955A (zh) 广义双余弦滚柱活齿传动装置及其啮合副设计方法
CN1060556C (zh) 摆线钢球行星减速器
CN1648490A (zh) 卵形锥齿轮副
CN204975368U (zh) 一种新型挂轮板工装
CN111779811B (zh) 一种提高差动式行星滚柱丝杠作动器传动精度的方法及同步装置
CN100338372C (zh) 行星分度凸轮机构
CN200971950Y (zh) 行星齿轮传动机构
CN209791409U (zh) 一种双侧翻转振荡器
CN1851287A (zh) 广义摆线活齿传动装置
CN1603658A (zh) 任意齿差数平面活齿传动装置
CN1752477A (zh) 宽齿形组合行星齿轮
CN1414268A (zh) 一种行星分度凸轮机构
CN201891803U (zh) 一种基于正多边形轴分布微小减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