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95981A - 数据收发系统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数据收发系统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95981A
CN1595981A CNA2004100856085A CN200410085608A CN1595981A CN 1595981 A CN1595981 A CN 1595981A CN A2004100856085 A CNA2004100856085 A CN A2004100856085A CN 200410085608 A CN200410085608 A CN 200410085608A CN 1595981 A CN1595981 A CN 15959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module
earlier
read
rea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8560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67244C (zh
Inventor
园田泰之
山室景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95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959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6724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6724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43OS processes, e.g. booting an STB, implementing a Java virtual machine in an STB or power management in an STB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20/00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or for distribution combined with broadcast
    • H04H20/16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or for distribution of identical information repeated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60/00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applications with a direct linking to broadcast information or broadcast space-time; Broadcast-related systems
    • H04H60/25Arrangements for updating broadcast information or broadcast-related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60/00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applications with a direct linking to broadcast information or broadcast space-time; Broadcast-related systems
    • H04H60/68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ing specific information, e.g. geographical or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 H04H60/73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ing specific information, e.g. geographical or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using meta-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35Processing of additional data, e.g. scrambling of additional data or processing content descrip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36Assembling of a multiplex stream, e.g. transport stream, by combining a video stream with other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inserting a URL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into a video stream, multiplexing software data into a video stream; Remultiplexing of multiplex streams; Insertion of stuffing bits into the multiplex stream, e.g. to obtain a constant bit-rate; Assembling of a packetised elementary stream
    • H04N21/23614Multiplexing of additional data and video streams
    • H04N21/23617Multiplexing of additional data and video streams by inserting additional data into a data carousel, e.g. inserting software modules into a DVB carous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36Assembling of a multiplex stream, e.g. transport stream, by combining a video stream with other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inserting a URL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into a video stream, multiplexing software data into a video stream; Remultiplexing of multiplex streams; Insertion of stuffing bits into the multiplex stream, e.g. to obtain a constant bit-rate; Assembling of a packetised elementary stream
    • H04N21/2362Generation or processing of Service Information [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5Management operations performed by the server for facilitating the content distribution or administrating data related to end-users or client devices, e.g. end-user or client device authentication, learning user preferences for recommending movies
    • H04N21/262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distribution scheduling, e.g. sending additional data at off-peak times, updating software modules, calculating the carousel transmission frequency, delaying a video stream transmission, generating play-lists
    • H04N21/26266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distribution scheduling, e.g. sending additional data at off-peak times, updating software modules, calculating the carousel transmission frequency, delaying a video stream transmission, generating play-lists for determining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repetition rate, e.g. of a file in a DVB carousel according to its import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4Disassembling of a multiplex stream, e.g. demultiplexing audio and video streams, extraction of additional data from a video stream; Remultiplexing of multiplex streams; Extraction or processing of SI; Disassembling of packetised elementary stream
    • H04N21/4348Demultiplexing of additional data and video streams
    • H04N21/4349Demultiplexing of additional data and video streams by extracting from data carousels, e.g. extraction of software modules from a DVB carous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5Processing of additional data, e.g. decrypting of additional data, reconstructing software from modules extracted from the transport strea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elevision System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使用接收存储器较小的接收机也能有效进行先读。CPU147参照接收的DII的模块管理信息,了解各模块数据大小(步骤S39)。比较各模块数据大小与RAM144的剩余存储器(步骤S45),对小于剩余存储器的模块先读入RAM144(步骤S47)。先读标志未置1时,即使小于剩余容量也不先读。通过这样,对随时更新的数据能够排除在先读对象之外。

Description

数据收发系统及其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人于2000年6月7日提交的、申请号为“00118348.6”的、发明名称为“数据收发系统及其方法”的发明专利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收发系统,特别涉及以循环(carousel)发送方式进行发送的模块(module)数据的先读控制。
背景技术
现在,利用卫星进行数据发送业务已为人所知。这就是所谓,在发送台以循环发送方式将模块数据反复发送,而在接收机一侧,仅接收所需要的模块数据,并将该数据加以显示。
由于以循环发送方式反复发送数据,因此在这样的接收机中,也可能将发送的数据预先读入存储器的高速缓冲存储器区域。采用这样的先读方式,由于仅从高速缓冲存储器读出超链接的文件数据就能够显示,因此能够实现高速显示。
但是,在所述接收机中,高速缓冲存储器区域所用的存储器容量是有限的。反之,即使采用循环发送方式,但某些文件有时也一面更新一面发送。因而,也有些情况下无限制地先读是没有意义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在只有有限的存储器区域的接收机中能够以更短的时间取得所需要的数据的数据接收机。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装置,所述数据发送装置以循环发送方式发送带有模块标识符的模块数据,在这样的数据发送装置中具有发送所述模块数据的模块管理信息的模块管理信息发送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发送方法,所述数据发送方法以循环发送方式发送带有模块标识符的模块数据,在这样的数据发送方法中具有发送所述模块数据的模块管理信息的模块管理信息发送步骤。
本发明的特征、其它目的、用途及效果等,参照实施例及附图将得到阐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接收机的功能方框图。
图2所示为卫星广播中电波发送状态图。
图3所示为发送装置概要图。
图4所示为卫星广播中发送的传输流图。
图5所示为打包数据结构图。
图6所示为控制数据PMT1的内容。
图7所示为控制数据PMT4的内容。
图8所示为控制数据PAT的内容。
图9所示为控制数据NIT的内容。
图10所示为接收装置概要图。
图11所示为发送装置硬件构成图。
图12为DII数据结构。
图13为各模块关系的说明图。
图14所示为接收装置硬件构成图。
图15为接收控制程序流程图。
图16所示为模块0000的数据。
图17所示为根据图16所示的自描述型数据在画面上显示内容之一例。
图18所示为模块0000的数据。
图19所示为根据图18所示的自描述型数据在画面上显示内容之一例。
图20所示为模块0111的数据。
图21所示为根据图20所示的自描述型数据在画面上显示内容之一例。
图22为先读程序流程图。
图23为以表格形式表示的部分模块管理数据。
图24为进行先读时的显示程序流程图。
图25A、图25B及图25C为数据广播之显示举例。图25A为模块0的例子,图25B为模块1的例子,图25C为模块2的例子。
图26A、图26B及图25C为图25的数据结构描述举例。图26A为模块0的例子,图26B为模块1的例子,图26C为模块2的例子。
图27为BML数据之一例。
图28为BML数据之一例。
图29为BML数据之一例。
图30为DII构造的描述举例。
图31所示为PMT、EIT、DII、模块的参照关系。
图32所示为数据多重化之一例。
图33为该实施例的方框图。
图34为该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5为其它实施例中的DII构造描述举例。
图36为其它实施例的方框图。
图37为其它实施例中数据多重化之一例。
图38为其它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9为循环发送方式的数据取得时间说明图。
图40为其它实施例的功能方框图。
图41为其它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2为描述优先级的BML数据之一例。
具体实施方式
目录
1.功能方框图
1-1卫星广播系统概要
1-1-1卫星广播的电波发送状态
1-1-2发送装置概要
1-1-3传输流的构造
1-1-4接收装置概要
1-2第1实施形态
1-2-1发送装置
1-2-2接收装置
1-2-2-1硬件构成
1-2-2-2接收控制程序
1-2-2-3显示程序
1-2-2-4先读程序
1-3其它实施形态
1-4前面专利申请的揭示
2.控制空区域的实施形态
2-1方框图
2-2流程图
2-3其它实施形态
1.功能方框的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数据接收装置1的功能方框图。图1所示的数据接收机1是从带有模块标识符的以循环发送方式进行发送的模块数据中选择接收带有规定模块标识符的模块数据的数据接收装置,具有流数据选择部3、模块数据选择部5、存储部7、显示数据生成部9、先读控制部11及空容量取得部13。
流数据选择部3从多个业务多重化流数据中选择接收符合规定条件的业务多重化流数据。所谓业务多重化流数据是指构成多个业务的模块数据经多重处理后的流数据,在下面的实施形态中,相当于传输流。
模块数据选择部5从提供的数据多重化流数据中选择符合给定的选择条件的模块数据,再将该模块数据输出。存储部7将模块数据选择部5输出的数据加以存储。
一旦给出数据生成命令,显示数据生成部9即读出存储部7存储的数据,生成显示数据,先读控制部11将与模块数据选择部5输出的模块数据相关的模块数据进行先读时用的选择条件提供给模块数据选择部。容容量取得部13取得存储部7的空容量。
另外,先读控制部11判断前述先读对象的模块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小于前述取得的空容量,当前述模块数据的数据量较小时,将选择条件提供给前述模块数据选择部5,以便选择该模块数据。一旦从模块数据选择部5输出前述先读对象模块数据,则存储部7将其加以存储。一旦给出数据生成命令,显示数据生成部9则利用存储部7存储的数据中的需要的数据生成显示数据。因而能够利用预先先读的数据生成显示数据。
另外,也可以设置读出部代替显示装置生成部9,这样一旦给出读出命令,则读出存储部7存储的数据。
1-1卫星广播系统概要
下面说明将本发明用于卫星广播的情况。但是,若采用模块数据发送进行广播,则也能够适用于地面波广播及有线电视等有线广播。
1-1-1卫星广播的电波发送状态
图2所示为卫星广播中电波发送状态的示意图。地面站1002发送的电波通过卫星1004向地面发送。从卫星1004发送若干个传输流1010、1020及1030。各传输流利用频率及偏振面等加以区别。
在传输流1010中,若干项业务(相当于地面波广播的频道)1011、1012、1013及1014形成数据包(packet),进行时分多重处理,同时在传输流1020中,业务1021、1022、1023及1024进行多重处理;在传输流1030中,业务1031、1032、1033及1034进行多重处理。另外,在各传输流中,除了各业务的图像数据及声音以外,还送出表示节目信息用的控制数据、表示现在时刻的控制数据及数据包带有的所需要的控制数据等。在图2中,只画出3个传输流,但实际上发送更多的数据流。再有,在图2中,关于各传输流,有4项业务多重处理,而实际上有更多的业务多重处理。
1-1-2发送装置概要
图3所示为生成上述传输流进行发送用的发送装置。在图中,仅仅画出传输流1010,而其它传输流1020及1030也以同样方法生成。
数据存储单元171存储有业务1011的图像/声音数据。该数据利用编码器181进行编码后提供给多重处理单元160。同样,在数据存储单元172及数据存储单元173分别存储有业务1012及业务1013的图像/声音数据。编码器182以MPEG2视频标准对图像数据进行编码,编码器183以MPEG2音频标准对声音数据进行编码,都提供给多重处理单元160。
数据存储单元174存储有业务1014用的自描述型数据。该数据利用数据变换单元184根据MPEG2系统标准变换为附加目标首部的模块。对各模块设定模块ID。关于该设定处理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叙述。
控制数据生成单元180生成数据包多重处理用的控制数据、表示节目信息用的控制数据及表示现在时刻的控制数据等。数据包多重处理用的控制数据附加在时分处理形成数据包的若干个业务图像/声音数据上,以便能够正确识别等。
多重处理单元160将控制数据生成单元180、编码器181~183及数据变换单元184提供的数据进行时分多重处理,生成固定长度的数据包,作为传输流1010输出。
另外,多重处理单元160将数据变换单元184提供的数据根据DSMCC标准分割成分组(section),在各分组的首部存储有该模块的标识符。在本实施形态中,将模块标识符存储在表ID扩展(table-id-extention)区域(字段)。
调制单元164将提供的分组进行调制,作为传输流输出,输出的传输流通过广播卫星1004向收看者广播。
各分组根据MPEG标准分割为TS数据包进行传送。
1-1-3传输流的结构
在利用图3的发送装置生成的传输流1010中,如图4所示,有业务1011的图像数据81V及声音数据81A、业务1012的图像数据82V及声音数据82A、业务1013的图像数据83V及声音数据83A、业务SV14的数据84,再加对应表109进行多重处理。关于对应表109将在后面叙述。数据84中还将后述的DII加以重多处理。
另外,还多重处理有为了数据包多重化而用的控制数据NIT100、PAT101、PMT111~PMT114。如后所述,利用这些控制数据,能够将多重化的各业务1011、1012、1013及1014的各数据加以分离。另外,还多重处理有表示节目信息的控制数据EIT121~EIT124,表示现在日期和时间的控制数据TDT105等。还有图中未画出的编码(scramble)信息等许多控制数据进行重处理。
其中,控制数据PMT111及EIT121是业务1011用的控制数据,控制数据PMT112及EIT122是业务1012用的控制数据,控制数据PMT113及EIT123是业务1013用的控制数据,控制数据PMT114及EIT124是业务1014用的控制数据。
数据包的构成是如图4的纵线18a所示进行的。即按照控制数据NIT、PAT、PMT、EIT、TDT、图像数据81V、声音数据81A、图像数据82V、声音数据82A、图像数据83V、声音数据83A及数据84的顺序构成数据包。若到数据84为止,数据包的构成结束,则再重复从控制数据NIT开始构成数据包(参看纵线18b)。这样的多重处理是根据预先规定的多重处理信息(未图示)进行的。
图5所示为构成数据包的数据基本结构。控制数据及图像/声音数据都构成具有图5所示数据结构的数据包。在构成数据包的数据首部附加数据包ID(PID)。数据包ID是识别各数据包用的每个数据包唯一附加的代码。而内容数据则是构成数据包的对象数据(控制数据、图像/声音数据或自描述型数据等)。
图6所示为数据包多重处理用的控制数据PMT111的数据内容。PMT111中记述有业务1011的图像数据81V及声音数据81A的数据包ID。PMT112及PMT113中分别记述有业务1012及1013的同样的数据包ID。
如图7所示,PMT114中记述有业务1014的数据84的数据包ID。
如图8所示,PAT中记述有业务1011对应的PMT111的数据包ID、业务1012对应的PMT112的数据包ID、业务1013对应的PMT113的数据包ID及业务1014对应的PMT114的数据包ID。
如图9所示,NIT中就全部传输流1010~1040记述有它们的频率及偏振面等传输各要素及传输流中多重处理的业务表。据此能够知道,某特定业务被多重处理在哪一频率的传输流中。
1-1-4接收装置概要
利用图10说明图1所示接收装置11的概要情况。在接收装置11中,利用调谐器222从若干个传输流中选择1个传输流,再利用传输解码器(TS解码器)226从调谐器222提供的传输流中分离出有关所希望的业务的数据。
另外,MPU228将所希望的业务的图像/声音数据包ID设置给TS解码器226。这样,TS解码器226就输出该业务的图像/声音数据。在将控制数据包ID设置给TS解码器226时,就将分离的控制数据提供给MPU228。
现在设正在接收传输流1030的业务1033,下面说明将切换至传输流1010的业务1012的指令提供给MPU228时的动作情况。
MPU228控制TS解码器228(即设置控制数据NIT的数据包ID),取入NIT。根据该NIT的描述可知,希望接收的业务1012在传输流1010中多重处理(参见图9)。MPU228控制调谐器222,接收传输流1010。MPU228控制TS解码器226,取得PAT及PMT112,取得所希望的业务1012的图像数据及声音数据的数据包ID。MPU228将选择这些数据包ID的过滤条件设置给TS解码器226,就从TS解码器226输出所希望的业务1012的数据。
如上所述进行了接收业务的切换。
另外,示节目预定或节目信息的命令一旦加给MPU228,MPU228就控制TS解码器226并取得EIT。再根据取得的EIT进行控制,显示节目信息等。
1-2第1实施形态
1-2-1发送装置
图11所示为图3所示的发送装置3的硬件构成之一例。下面说明用于根据MPEG-2标准、DSM-CC标准及DVB-SI标准的数字广播系统的情况。关于MPEG-2标准,记述在ISO/IEC13818-1及ISO/IEC13818-2中。关于DSM-CC标准,记述在ISO-IEC13818-6中。关于DVB-SI标准,记述在ETSIETS300468(在日本是ARIB STD-B2 1.0版)中。
发送装置3是能够自描述型数据与图像数据及声音数据多重处理后发送的卫星数字发送装置。另外,业务1012及1013的结构与业务1011相同,故省略。
图像数据存储单元311V存储有业务1011的图像数据。该图像数据利用图像编码器331进行编码。编码的图像数据作为ES(基本流Elementary stream)以可变速率提供给FIFO存储器(先进先出存储器)342。FIFO存储器342将图像数据的ES以固定速率输出给打包电路344。
打包电路344将图像数据的ES分割成固定长度的数据包(例如,188字节长的数据包),作为PES(打包的ES)写入存储器352。这时,对各PES附加数据包标识符(PID)并写入。
声音数据存储单元311A存储有业务1011的声音数据。该声音数据也和图像数据相同,利用声音编码器332进行编码,提供给FIFO存储器346。再在打包电路348中形成固定长度的数据包,附加PID后写入存储器354。
数据包多重控制器356根据编码速度读出存储器352及354存储的图像数据及声音数据的PES。另外,将图像数据及声音数据的PES所附加的PID提供给PMT生成电路358。PMT生成电路358在接受PID后,生成控制数据PMT(程序分配表)111。在控制数据PMT111中记述该业务的图像数据及声音数据的PES所附加的PID。数据包多重控制器356对读出的图像数据及声音数据的PES及其控制数据PMT进行时分多重处理后写入存储器362。
如上所述,生成有关业务1011的图像及声音数据的时分多重数据,存储于存储器362。
数据存储单元314D中存储有若干个自描述型数据文件、图像文件及手稿(script)文件等。
下面说明分组单元376的处理。分组单元376根据DSM-CC标准,将各模块分割为叫做下载数据块(以下简称DDB)的分组。在本实施形态中,将1个文件分配给1个模块。因而,各文件由与数据量相对应的若干DDB构成。
在DSM-CC标准中,分割的各模块由下载信息指示(以下叫做DII)进行管理。分组单元376利用各模块形成模块时的信息生成DII。
分组单元376对用1个DII管理的所有模块读出其总数及各模块的模块大小,存储在DII的字段523(参见图12)。
图12A所示为DII的数据结构。DII由分组信息字段511、DSM-CC信息字段513及模块管理信息字段515等构成。在分组信息字段511中存储有指定DII用的信息,例如表ID或表ID扩展。DSM-CC信息字段513中存储有表示各DII与哪一个事件(节目)对应等的DSM-CC信息。模块管理信息字段515存储有实际管理模块的模块管理信息。
关于模块管理信息字段515,用图12B加以说明。模块管理信息字段515由存储总模块数的模块总数字段515h及表示各模块管理信息的个别模块信息字段515m构成。个别模块信息字段515m存储有模块总数据量的个别模块信息。个别模块信息包含每个模块的ID、模块大小、类型ID及先读禁止标志等。这种情况下,第1个模块在个别模块信息515m1中存储的内容是,该模块ID为“0X0000”,模块大小为“100K字节”,类型为“0”,先读禁止标志为“先读禁止:1”等。其中,“0X”的后面的数字表示是16进制数。是否用类型ID是任意的。
用1个DII及该DII管理的模块的集合叫做类(group),属于某一类的模块还可以区分为细类,将这样的细类叫做类型(category)。属于哪一类型是由前述的类型ID来决定。类型ID是作为类型信息存储在DII的专用字段中。
在本实施形态中,属于同一子目录的文件附与相同的类型ID。例如,当1类模块处于图13所示的链接关系时,将模块“0111”~“0115”作为一个类型。同样,将模块“0211”~“0215”及模块“0311”~“0315”分别作为1个类型。关于这样的类型的含义将在后面叙述。
这样,分组单元376读出数据存储单元314D的各种文件的文件大小,然后进行分组。另外,分组时生成DII。分组时,在分组首部写入该模块标识符。在各模块首部存在设定表ID的表ID区(字段)及设定表ID扩展的表ID扩展区(字段)。在本实施形态中,在表ID扩展字段存储该模块的模块标识符。
打包单元377将分组单元376生成的各分组数据形成数据包。同一类模块打包时,附加相同的PID。各类的PID可以参照后述的PMT。这是因为,PMT是对构成节目的物理信息即PID进行管理的表,它具有各类的PID信息。
下面说明图11所示的数据包多重控制器384。数据包多重控制器384根据编码速度读出存储器382存储的数据。将附加在该数据的PID提供给PMT生成电路386。
PMT生成电路386在接受PID后,生成控制数据PMT114(参见图4)。在控制数据PMT114中记述该业务的PID。数据包多重控制器384对读出的数据及其控制数据PMT进行时分多重处理后写入存入器364。
另外,PMT生成电路386将在接收侧该业务中构成最初显示入口页的自描述型数据文件的模块ID嵌入PMT的附加信息字段。
综合数据包多重控制器368按照规定的多重处理规则对存储器362、364及366中存储的数据进行多重处理。这时,PAT生成电路369接受这些后生成控制数据PAT。这些数据利用发送电路进行发送(未图示)。即图像数据、声音数据、各种控制数据与DII、DDB一起以传输流形式通过循环发送方式反复发送。
1-2-2接收装置
1-2-2-1硬件结构
图14所示为利用CPU实现图1所示接收装置11情况下的硬件结构。接收装置11具有通常作为卫星广播接收装置的功能,同时具有显示自描述型数据作为监控的功能。
作为卫星广播数据接收功能,与以往相同,简要说明的话即为,天线131捕捉发送装置发送的电波,提供给调谐器132。调谐器132根据CPU147的指令选择接收1个传输流。另外,调谐器132对传输流中多重处理的数据包进行解调处理及纠错处理等,输出给传输解码器(以下叫做TS解码器)141。
TS解码器141从调谐器132提供的分组数据中,仅选择符合CPU147设置的过滤条件的分组数据。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除图像数据及声音数据以外,还包括系统数据进行多重处理,因此除控制数据、图像数据及声音数据以外,还包含自描述型数据等系统数据包。TS解码器141将这些加以区别,控制数据及系统数据存储于RAM144中。将若干个分组集合形成1个文件,再按每个文件存储于RAM144中。
TS解码器141根据设定的过滤条件,选择数据包,图像数据输出给图像解码器137,声音数据输出给声音解码器134,分组形式的数据包输出给CPU147。这样的过滤条件可利用CPU147发出的变更指令加以变更。
图像数据通过FIFO存储器136提供给图像解码器137,进行解压缩(扩展)。图像数据利用D/A变换器138变换为模拟信号,经画面合成电路139,在液晶显示器或CRT等监视器140上显示。另外,写入视频RAM(VRAM)146的文字数据,利用D/A变换器145变换为模拟信号,提供给画面合成电路139。通过这样,能够将文字等重叠在图像上加以显示。
另一方面,声音数据通过FIFO存储器133提供给声音解码器134,进行解压缩(扩展)。声音数据通过喇叭135以声音输出。
遥控操作单元149接收收看者的开始收看、业务指定、节目信息种类检索等指令,输出给接收装置本体的微型计算机148。
CPU147根据存储在ROM142中的接收控制程序142C及显示程序142a,对调谐器132及TS解码器141等进行控制。该程序可以是作为单独功能的程序,也可以是具有以操作系统(微软公司的Windows CE等)为基础的功能的程序。
1-2-2-2接收控制程序
下面用图15说明进行这样处理的控制程序。在ROM142中存储有接收控制程序142C。现在设正在接收传输流1010的业务1013,下面说明将切换至传输流1010的业务1011的指令提供给CPU147时的动作情况。对于CPU147的指令,是由图12所示的遥控操作单元149或操作面板(未图示)提供。这样的指令由微型计算机148提供给CPU147。
一旦提供有业务切换命令,则CPU147将PAT的数据包ID置于TS解码器141的控制数据分离用寄存器中(未图示)。PAT的数据包ID固定由“0X0000”决定。这样,TS解码器141将分离的PAT内容存储于RAM144中(图15的步骤S11)。在该PAT中记述有现在接收的传输流1010中被多重处理的业务一览表(参照图9)。因此CPU147就知道希望的业务1011被多重处理在现在正接收的传输流1010中,即CPU147进行从步骤S12至步骤S18的处理。
CPU147在步骤S18,根据步骤S11存储的PAT,取得希望的业务1011的PMT的数据ID。这样如图8所示可知,业务1011的PAT的数据包ID为“0X0011”。CPU147将PMT的数据包ID“0X0011”置于TS解码器141的控制数据分离用寄存器中(步骤S19)。这样,业务1011的PMT111被分离,其内容被RAM144取得。
CPU147根据图6所示业务1011的PMT111,知道图像数据81V及声音数据81A的数据包ID“0X0022”及“0X0024”(步骤S20)。CPU147将图像及声音数据81V及81A的数据包ID“0X0022”及“0X0024”置于TS解码器141的过滤条件存储单元(未图示)中(步骤S22)。这样,TS解码器14仅选择所需要取得的图像及声音数据81V及81A输出。
另外,当CPU147在步骤S12中,判断在现在正接收的传输流中未多重处理有希望的业务时,就进入步骤S13。CPU147取得PAT记述的NIT的数据包ID。CPU147据此取得NIT,就知道希望的业务多重处理在哪一个传输流中(步骤S14、步骤S15)。
CPU147切换调谐器34的设定,以接收该传输流(步骤S16)。然后,取得该传输流的PAT(步骤S17)。接下来只要执行上述步骤S18以后的步骤即可。
1-2-2-3显示程序
将自描述型数据显示在监视器上的功能是利用CPU147及ROM142所存储的显示程序142a来实现的。
下面说明显示程序142a中的处理过程。首先,操作者参照节目表,操作遥控操作单元149,对CPU147发出切换至接收自描述型数据文件的业务的指令。这样,CPU147就改变调谐器132及TS解码器141的选择条件。
例如,操作者看节目表,知道电视购物业务的业务ID=001,则操作遥控操作器149,选择业务ID=001。
由于PAT的PID为“0X0000”,为固定值,因此,CPU147将TS解码器的过滤条件切换为PID=0X0000,取得PAT。另外,当业务ID=001是多重处理在与现在接收的传输流不同的传输流中时,取得NIT,切换调谐器132之后,进行取得所述PAT的处理,使得对业务ID=001多重处理的传输流进行接收。
如果知道PAT,则能够取得业务ID=001的业务PMT。如果知道PMT,就知道该业务多重处理的传输流ID、存放该业务有关数据的数据包的PID及最初显示的模块ID。因而,CPU147切换调谐器132,同时改变TS解码器过滤条件,接收该业务。这样,开始接收业务ID=1001的业务。
在取得的数据是以分组形式发送的数据时,TS解码器141将其提供给CPU147,CPU147将其存储于RAM144中。另外,CPU147根据ROM142的显示程序将图像显示在监视器140上。例如,为了显示电视购物业务,若接收图16所示的自描述型数据文件,则显示图17所示的图像。在图16中,用<info></info>所包围的描述表示该文件的文件名。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采用模块ID作为文件名,因此。在<info></info>所包围的部分记述为module0000。
操作者若操作遥控操作单元149(参照图12),选择按键411,则执行图16所示的script 411s,切换TS解码器141的过滤条件,以选择模块0001。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是将模块ID存储于表ID扩展字段中,因此表ID扩展“0000”切换为“0001”。这样,图18所示的模块0001的数据从TS解码器141输出。CPU147根据这样的自描述型数据,将图19所示的图像输出给监视器140。
操作者若操作遥控操作单元149(参照图12),选择按键421,则执行图18所示的script 421s,切换TS解码器141的过滤条件,以选择模块0111。这样,图19所示的模块0111的数据从TS解码器141输出。CPU147根据这样的自描述型数据,将图21所示的图像输出给监视器140。
操作者若操作遥控操作单元149(参照图12),选择按键431,则执行图20所示的Script 431s,切换TS解码器141的过滤条件,以选择模块0112。这样,模块0112的数据从TS解码器141输出,根据这样的自描述型数据,图21所示的图像输出给监视器140。
另外,若在显示图21所示图像的状态下,操作者选择按键439,则执行图20所示的script 439s。script 439s是购买在区域438所显示商品的手稿。CPU147根据这样的手稿,通过图12所示的通信口150向管理中心(未图示)发送定货信息。
1-2-2-4先读程序
在本实施形态中,根据先读控制程序142d,利用RAM144的空区域进行先读处理。
通常,在因特网的WWW中的先读是读入该HTML文件,对于该文件描述中的超链接的URL进行下载请求。与此不同的是,在本实施形态中,不是将某模块的自描述型数据的描述作为参考,而是用DII来确定先读的模块。
下面用图22说明根据先读控制程序142d的处理过程。这里说明的是,图13所示的模块0111~0115附加相同类型ID,而现在是显示模块0111的情况。
CPU147将DII读入至RAM144(图22的步骤S31)。具体来说,CPU147参照PMT,取得DII的PID,设定TS解码器的过滤条件。这样,接收了所述传输流中作为各模块管理信息以循环发送方式反复发送的DII。图23所示为每个模块的数据之一例。另外,图23表示先读程序从DII的模块管理信息中取作为参考的数据项的情形。
CPU147参照前述DII,决定与现在显示的模块类型属于相同类型的模块作为先读候补模块(步骤S33)。是否属于相同类型,只要参照DII中存储的各模块类型ID即可知道。
这种情况下,由于现在显示的是模块0111,因此根据图22的步骤S33,模块0112~0115作为先读候补模块。
CPU147将处理号i进行初始化(步骤S37),对于第i个先读候补模块,读出其模块大小及先读标志(步骤S39)。这种情况下,读出模块0112的模块大小为“100K字节”及先读标志为“1”。CPU147对RAM的剩余容量(空容量)进行计数(步骤41)。
CPU147判断步骤S33读出的该候补模块的先读标志是否置1(=1)(步骤S43)。这时由于先读标志置1,因此将RAM144的剩余容量与模块0112的模块大小“100K字节”进行比较(步骤S45)。当剩余容量大于先读候补模块的模块大小时,对TS解码器141输出变更过滤条件的变更命令,以便能够选择该模块(步骤S47)。
例如,当在步骤S41中计数剩余容量为550K字节时,由于剩余容量大于模块0112的模块大小100K字节,因此变更过滤条件,以便能够先读模块0112。
CPU147判断是否还有剩余的先读候补模块(步骤S48),如果不是最后的,则将处理号i加1(步骤S49),重复步骤S39以下的处理。这样,通过在判断是否进行先读时测量存储器区域的剩余容量,即使剩余容量因时间变化而变化,也能够正确判断。另外,也可以不是每次测量剩余容量,而一旦进行了测量,只要从该测量值减去先读的模块容量即可。
另外,在步骤S45中,当剩余容量小于先读候补模块的模块大小时,由于能够只先读一部分,因此不进行步骤S47的处理,进行步骤S48。
另外,在步骤S43中,当先读标志不置1时,则判断为不是应该先读的模块,同样进到步骤S48。
在发送侧,对于在接收侧能够相关读出的模块附加相同类型ID进行发送,通过这样,能够根据接收终端的存储器容量进行先读。因而,对于该模块能够以更短时间取得数据,因此能够实现高速显示。
这样,对于相关的模块,当在该时间与RAM的存储器剩余容量进行比较,RAM具有的空容量能够将该模块全部读入RAM中时,就设定TS解码器的过滤条件使得先读该模块,通过这样,当要显示该模块时,就能够高速显示。特别是将属于相同类型的模块作为前述相关模块,通过这样,就能够高速显示属于相同类型的模块。
这样,从DII的模块管理信息确定相关的模块,再取得各模块的数据容量,决定先读的模块。通过这样,对于链接对象的文件,能够不参考该自描述型数据的描述,而进行先读。
下面用图24的流程图说明这样进行先读时的显示处理过程。这里说明的是CPU147在确定所需要的模块的模块ID后的处理过程。首先,CPU147判断确定的模块ID的模块是否存在于RAM144中(步骤S51)。当确定的模块ID的模块存在于RAM144中时,进到步骤S59,从RAM144读出该模块数据,生成显示数据,输出给VRAM146。而当确定的模块ID的模块不存在于RAM144中时,进行与通常同样的处理。即将取得该模块数据的过滤条件提供给TS解码器141(步骤S53),再从TS解码器141提供该模块数据(步骤S55),这样就存储于RAM144中(步骤S57)。再将其读出,生成显示数据(步骤S59)。
这样,在本实施形态中,CPU147一旦判断某模块数据是所需要的,则在将取得该模块数据的过滤条件置于TS解码器141之前,判断是否先读入了RAM144。通过这样,能够实现高速显示。
另外,以循环发送方式进行多重处理发送的各模块,若仅先读该模块的一部分,则先读的效果几乎没有。这是因为,为了读入剩余的部分,必须读入已经存储的部分。而与此不同的是,在本实施形态中,将各模块大小与剩余存储器容量进行比较,当模块大小较小时,对其加以显示。因而,能够实现适合于循环发送方式的先读处理。
另外,对于各模块也可以使其存储多个类型ID。例如,这种情况下,模块0111附加与模块0112~0115相同的类型ID=1。再设模块0111能够附加与模块0211及0311相同的模块ID=0。这样,在现在显示的模块是模块0111的情况下,能够先读有可能是最适合先读的模块。
先读标志的使用是任意的,但通过使用这样的先读标志,具有以下的效果。即有时各模块数据反复发送不是相同的内容,而是一面发送,一面数据随时间而更新。例如,当实时播送来自收看者的问卷调查结果时,这种情况下,若进行先读再显示,则显示的是更新前的内容。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先读标志,就可从先读对象中排除,能够确实接收最新数据。
另外,也可以将有关各模块的先读优先级存储于模块管理信息。例如,对于虽然是属于相同类型的模块,但是在各模块中共同参照的模块,例如购物结束后构成确认画面的模块等,只要将先读优先级设定得较高,而另一方面,对于相关度不太高的模块,则将先读优先级设定得较低即可。这样的先读优先级只要对每个模块设定先读优先级的值即可。
另外,这样的先读优先级也可能作为某文件与某文件的连接程度加以存储,能够在各文件间设定。例如,对于模块0111,可以这样存储,使得与模块0112的连接度为7,与模块0113的连接度为6,……,与模块0211的连接度为1。这种情况下,只要在全部先读对象模块中从连接度大的模块开始检查剩余容量,仅对小于剩余容量的进行先读即可。例如,对于与操作者的操作无关的进行自动参照的自动参照文件,将连接度设定得较高等。
这样的先读优先级,也可以仅在相同类型内的各模块间决定,也可以在不同类型间的各模块设定。
这种情况下,对于全部模块从模块管理信息的专用区读出与现在显示模块的连接度,来代替图22的步骤S33的处理,并从高的开始依次排列。然后,只要与步骤S37以后同样进行即可。
另外,在发送侧,除了DII以外,还可以发送存储有这样的文件间连接度的表,在接收侧利用该表决定先读的模块。
另外,也可以判断仅对模块大小在规定大小以上的大的模块是否优先进行先读。
另外,对于RAM144,是根据规定的规则进行存储器的释放处理。例如,在将显示用的数据输出给VRAM146的阶段进行存储器区域的释放。在进行这样的存储器区域释放时,也可以再次进行先读对象模块的判断(参照图22)。这样能够与存储器释放连动进行先读。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是仅参照DII决定先读对象模块,但也可以限于在现在正显示的模块的自描述型数据中script所用的模块,这样也能够仅先读更需要的文件。另外,也可以不参照DII,将现在正显示的模块的自描述型数据中链接对象的模块作为先读对象。
另外,当先读对象模块不仅TS解码器141的过滤条件不同,而且调谐器的选择条件也不同时,只要改变这样的选择条件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是根据DII取得每个模块的模块大小,判断是否作为先读对象。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用若干个模块的一群总数据量,判断该一群模块能否整个一下子进行先读,如果可能,则进行这样的先读处理。
例如,在EIT(事件信息表)的数据广播识别符(data_broadcast_desc)内对每个事务存在存储事务ID(transaction_id)及其总数据量的区域。因而,求得该总的数据量,就能够判断是否将事务ID所属的模块一起进行先读。
另外,前面对使用EIT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如果是相关的若干模块有关的合计总的数据量定义的数据,则即使是其它的数据,也同样能够适用。
1-3其它的实施形态
另外,当不能参照EIT以事务为单位进行先读时,也可以参照DII判断是否以模块为单位进行先读。这种情况下,为了确定判断为不能一起先读的事务ID所属的模块ID,只要将根据DII取得的事务ID与根据EIT取得的事务ID进行对照即可。
另外,是根据DII取得各模块数据的模块大小,但也可以写入DBB的首部信息中。这种情况下,不是取得模块数据的全部数据,而是首先只要仅取得模块数据首部一部分即可。
另外,在该例中,是以模块为单位进行数据存储的判断,但也可以是以类为单位进行。
另外,也可以对模块管理信息附加保持标志,对于附加了该保持标志的模块加以保持,使其不能从RAM144删除。这样,通过强制保持某模块,就能够可靠存储先读的模块数据。
另外,对于这样的强制保持,也可以在与现在正显示的模块的连接度为规定值以下时,解除该保持。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是利用MPEG-2传输流上的DSM-CC目标循环及DSM-CC数据循环来传送文件的,但也可以用进行同样处理的其它协议来传送。
在上述各实施形态中,是以数字卫星广播来进行数字数据传送的情况加以说明的,但对于数字地面波广播,进而对于有线电视等有线广播,也同样能够适用。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是将在该业务中构成最初显示的入口页的自描述型数据文件的模块ID嵌入在PMT中,但也可以作为预先规定的固定值存储在发送侧的存储单元,在接收侧,操作者若切换业务,将最初接收的表ID扩展设定为该数值即可。
另外,关于构成所述入口页的自描述型数据文件,在反复发送时,也可以使得比其它文件的发送周期要短。这是由于,如果没有构成前述入口页的自描述型数据文件,就不能进入该业务,因此要使得没有一点时间滞后进入该业务。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是作为与图像数据及声音数据不同的业务传送自描述型数据的,但也可以在同一业务内传送,将两者合成显示在监视器上。
另外,作为自描述型数据,对于SGML数据、HTML数据、XML数据、MHEG数据等也同样能够适用。另外,关于自描述型数据参照的图形数据,除位图形式(.bmp)及JPEG形式(.jpq)以外,也可以例如是GIF形式(.gif)。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说明了利用硬件及CPU实现图1各方框功能的情况,但对于用硬件构成哪一部分,没有特别限定,特别是也可以利用硬件逻辑构成用软件构成的一部分或全部。
在本实施形态中,是将显示程序存储于ROM中,但也可以存储于IC卡或CD-ROM等存储媒体中,再通过IC卡驱动器或CD-ROM驱动器传送给非易失性存储器加以存储。再有,也可以利用通信传送该程序,存储于非易失性存储器中。
另外,所述程序可以作为与信号载波形成一体的计算机数据信号利用传送媒体进行传送。
1-4前面专利申请的揭示
本发明是关于,对于在数据广播中循环发送的数据,在接收终端一侧判断是否进行数据先读,并对数据进行先读的有关内容。
所谓数据广播,不是仅仅通常的图像及声音(AV)的广播,而是从发送台一侧,除了前述图像及声音以外,对附加的信息(例如计算机的程序及图形)也同样进行打包处理,作为传输流发送,是这样一种发送形态。收看者一侧利用具有的专用频道(接收终端),能够接收所述打包的传输流,取出附加的信息,加以执行或重放。
另外,通常的所谓广播,是从发送台相对于各接收终端单方向发送信息的形态。因此,在接收终端一侧取得数据广播的数据时,如果从发送台没有反复多次发送数据,则在接收终端不能取得数据。将多次反复发送该数据的方法叫做循环发送。
以往有一种数据广播系统,是将程序或程序执行所需要的执行数据作为传输流,从发送台以卫星波或地面波进行发送,而用接收机接收所述发送的内容,从传输流取得该程序或执行数据,并执行程序。
在该系统中,从发送台一侧循环发送程序或执行数据,而在接收终端一侧,如果需要程序或执行数据,就从传输流取得,并执行程序。
这里,当接收终端没有足够的存储器,很难一次取得并执行程序时,对于这样的数据广播系统,就预先以逻辑单位(下面叫做模块)将数据加以分割,并循环发送该模块。这样,即使没有足够存储器的接收终端,也能够每次从传输流仅取得所需要的数据,并执行程序。
另外,在该系统中对于具有足够存储器的接收终端还有这样的优点,即只要取得执行所需要的数据,就执行程序,也可以不要等到能够取得所有信息为止才执行,即还能够缩短到开始执行程序的时间。
但是,当每次取得所需要的模块数据时,若作为数据多重处理的方法是使所有的模块形成一次循环,则多重频率减低,很难取得所需要的模块数据。另外,若将若干个模块形成类,并循环发送类,这种情况下,由于通常传送带宽是一定的,因此各类的循环带宽度小,循环周期变大,这样也很难取得所需要的模块数据。因而存在的问题是,这种情况下要取得数据需花费时间,不能顺利进行整个程序的处理。
如果是接收终端具有能够接收足够数据的存储器的情况,则可以认为,若进行数据先读(高速缓冲存储),则对于数据先读那部分就没有必要再取得数据,能够高速执行程序。这是由于,一般从存储器读出要比从数据传输流的取得开始一直到结束的时间来得快。另外,是由于,在程序执行中,在到发生必须要取得下面的数据为止,有一个等待用户键盘输入的等待时间,在该时间内能够对数据进行先读。
但是,由于模块数据是可变长度的,取得的数据不一定能可靠存储于存储器中,即使开始取得,也不能将全部数据存储于存储器中,常常有这种情况,需要数据时,存储的数据不能使用,或应该能够存储的数据不能存储。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其目的在于加快在接收终端包含数据取得在内的程序执行速度。
为了达到该目的,本发明的数据广播接收终端的特征在于,具有对能够用于数据取得的存储器区域进行计数的剩余存储器计数单元、取得数据大小的数据大小取得单元、以及将所述数据大小取得单元取得的数据大小与前述剩余存储器计数单元计算的剩余存储器进行比较以判断是否取得数据的数据取得判断单元。在数据取得判断单元中,将数据大小取得单元取得的数据大小与剩余存储器计数单元计数的剩余存储器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取得数据,通过这样,能够先读适当的数据。
另外,本发明的数据广播接收终端的特征在于,根据取得表示是否能够先读数据的先读信息的先读信息取得单元及所述数据取得判断单元仅在先读信息允许数据先读时,比较所述数据大小取得单元取得的数据大小与所述剩余存储器计数单元计数的剩余存储器,判断是否取得数据。在数据取得判断单元中,还包含从发送台发送来的表示是否能够先读的信息,通过比较数据大小及剩余存储器,判断是否取得数据,就能够先读适当的数据。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另外,这里说明的是用于数字卫星广播的情况。数字广播的标准是根据MPEG-2标准、DSM-CC标准及DVB-SI标准而制定的。各标准记述在下列文件中。
MPEG2标准               ISO/IEC 13818-1
                        ISO/IEC 13818-2
DSM-CC标准              ISO/IEC 13818-6
DVB-SI标准              ETSI ETS 300 468
                        (在日本为ARIB STD-B10 1.1版)
在该例中,以具有超链接(HyperLink)型数据的数据广播为例进行说明。关于数据广播的概要、硬件构成及接收终端中的节目选台,在日本专利特愿平9-212937号说明书及附图中加以叙述。
关于接收机的工作,是从取得PMT之后的处理开始说明,前述PMT是描述构成一个节目的图像、声音及数据以怎样的流(即哪一个PID)传送的。取得PMT之前的处理,作为接收数字卫星广播节目的方法是采用一般的方法。详细的处理可参照日本专利特愿平9-212937号说明书与附图及DVB-SI、MPEG2标准。
[数据广播动作形态]
所谓超链接型数据广播节目是一旦选中节目,即在显示器上出现图像。在该图像中加入了请用户进行输入的图像,若用户据此由遥控器等进入输入,则接收机根据输入来接收与该输入链接的下面的图像信息并显示,形成上述这样的节目样式。
图25所示为该具体例子,该节目的例子是当用户选中该数据广播节目时,显示图25A的页面。在显示该页面的状态下,若用户用遥控器按下按键511,则切换至图25B的页面。当在先前的图25A的画面状态下,用户用遥控器按下按键512时,则切换至图25C的页面。下面用该节目进行说明。
[数据结构描述]
下面说明为了实现图25所示的数据广播的数据结构。这种情况下,数据结构包括具有指定自己数据的ID的ID信息部分、具有图25所示的显示图像信息的图像信息部分,以及描述相对于用户的按键输入如何进行动作的动作描述信息部分。图26所示的为该数据结构描述的图25的例子。用<info></info>所包围的描述是ID信息,这里描述表示该页的模块ID。用<graphic></graphic>所包围的描述是图像信息部分,这里具有图25的图像数据名称及实际数据。用<script></script>所包围的描述是动作描述信息部分,在图26A中描述图25A说明所写的动作。这种情况下,如图26B及C所示,从图25B及C不与其它的链接。
图27~图29所示的用BML(Broadcast Markup Language)型数据描述图26A所示有描述型数据时的例子。在该例子中,3个文件(BML资料文件“niko.bml”、PNG文件“1_button.png”及PNG文件“2_botton.png”)用1个模块id发送。将这样的不同数据形式的若干个文件用1个模块发送的形式叫做多成分(multipart)形式。这种情况下,作为组成标记0X40的模块0000,是3个文件作为1个模块发送。
下面简单说明图27~图29所示BML文档文件的描述。行1501定义为,是多成分形式,而且各成分用“boundary-sample”分割。行1502定义为,原始网络id为“0004”,传输流id为“0001”,业务id为“0100”,事件id为“0020”,组成标记为“0X40”,模块id为“0000”。行1503定义为,该模块大小为23055字节。行1504描述参照多成分形式的各成分用的参照数据。行1505定义构成该成分的成分模块详细内容。行1506为BML文件的说明语句。行1507表示目标框(用遥控器操作时的框)的颜色及大小的设定。
图28所示的行1511表示当焦点(focus)位于按钮时改变该框颜色的设定,这种情况下,表示颜色从指数(index)8变为指数3。行1512是手稿标记的描述,表示切换至按照用组成标记0X40的模块0001发送的文件“sun.bml”的显示,或切换至按照用组成标记0X40的模块0002发送的文件“moon.bml”的显示。行1513表示最大框的设定,行1514表示图25所示按钮511及512的位置及大小的设定。
图29所示的行1521描述焦点位置的移动。焦点位置由于初始状态为nav-index:0,因此选择id=tol框。即焦点位于图25所示按钮511。在这种状态下,若点击,则调用行1512的GoTo1(),转移至按照模块ID“0X0001”的sun.bml的显示。另一方面,若按下遥控器的右移键(未图示),则焦点位置移动至图25所示的按钮512。在该状态下,若点击,则调用行1512的GoTo2(),转移至按照模块ID“0X0002“的moon.bml的显示。
行1522及行1523为图25所示的按钮511及512的PNG数据。
在本实施形态中,是以多成分形式发送的,但也可以为单成分形式(用1个模块发送1个文件)。
[数据多重发送方法]
下面说明如何将图26所示的数据多重处理形成传输流。在该例中,用DSM-CC标准的数据循环结构将图26所示的数据多重处理形成传输流。图26所示各数据结构是以叫做模块的单位进行管理的。各模块按物理大小分割为叫做DDB(Download Data Block)的分组进行多重处理。在传输流中,模块利用DII(Download Info Indication)进行管理。图30所示为DII结构,DII中具有存储指定DII的分组信息的字段521、存储具有该DII与哪一个事件(节目)相对应等信息的DSM-CC信息的字段522、以及存储对于该节目具有怎样的模块等进行实际管理的模块数据的字段523。这里注意一下模块管理。字段523包括所谓具有几个模块的模块数(Number of Module)字段525、以及存储有关模块信息的字段526。在模块数字段525后面的字段526中,对于各模块,存储有模块ID(module ID)及模块大小(module size)等。
图31所示为上述DII与模块(DDB)的关系。如图31所示,将DII与模块的1个集合叫做类。该类用相同PID(Packet ID)进行多重处理形成传输流。另外,如图31所示,作为指定该类的表有PMT(Program Map Table)及EIT(EventInformation Table)。由于PMT对构成节目的物理信息即PID进行管理,因此具有类的PID信息。由此PMT能够参照类。EIT具有节目信息,该数据广播识别符(data_broadcast_desc)具有位于DII中的事务ID(Transaction_id)。因此,EIT能够参照类。在本实施例中,说明采用根据PMT进行参照。另外,PMT及EIT分别在MPEG2及DVB-SI标准中详细叙述。
设在该例中处理的类的PID为0X90。另外,这里虽设PID为0X90,但也可以用其它的值。这里作为PMT信息,仅表示数据类的PID,但PMT所具有的信息不仅于此。详细内容在MPEG2及DVB-SI标准中叙述。另外,这里是1个节目1个类,但也可以为多个类。
下面用图32表示以循环方式对类的数据进行多重处理的示意图。图中各模块大小如下所示。
模块0(module ID=0):100K Byte=102400Byte
模块1(module ID=1):70K Byte=71680Byte
模块2(module ID=2):50K Byte=51200Byte
这里设模块ID与图30所示的模块ID相同进行多重处理。另外,设实际多重处理模块时的DDB首部一部分也记述有模块ID。
如图32所示,各模块分别循环多重处理。对于DII,设适当进行多重处理。在本实施例中,进行的是这样的循环多重处理,但也可以用别的方法(将模块按0、1、2、0、1、2的顺序)进行循环多重处理。
[接收终端构成]
这里使用的数据广播接收终端的硬件构成是一般性的,例如可以是日本专利特愿平9-212937号的说明书及附图所示的硬件构成,但是要附加图33的构成。
数据接收单元531从传输流中取出所需要的数据。另外,数据接收单元531取出数据取得判断单元533指定的数据。数据大小取得单元539从传输流中取得应该进行取得判断的数据大小。数据存储单元535将数据加以存储。剩余存储器计数单元537对所述数据存储单元的未存储数据的区域进行计数。数据取得判断单元533比较数据大小及剩余存储器量,判断是否存储于存储单元,依靠数据接收单元531接收数据,并将数据存储于数据存储单元535。
[选台时的动作]
当用户选择数据广播节目时,由原始网络ID(original_network_id)、传输流ID(transport_stream_id)、业务ID(service_id)及事件ID(event_id)指定节目。通过这样,指定表示节目构成(组成)的PMT。关于该节目选台,在DVB-SI标准中叙述。图31所示为该PMT。在该PMT中描述数据流动的传输流的PID。
以本实施例的PMT所描述的PID=0X90,图32所示的数据进行流动。
[数据取得]
如上述选台时的说明所述,接收到PMT的接收终端得到DII的PID。从该PID取得DII,再在其中取得各模块的模块ID及模块大小。具体用图26、图30及图34的流程图加以说明。这时,设数据存储单元大小为150Kbyte。在本实施例中,设数据存储单元为仅取得模块信息的存储器区域。设取得DII的存储器及其它执行所需要的存储器为另外设置。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设数据存储单元为仅存储模块信息的区域,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作为包含DII取得等的区域。另外,设数据存储区域为150K字节,但也可以是其它大小,也可以在接收机执行中其大小动态变化。
开始,接收终端取得DII,得到取得模块用的信息。为了取得最前面的模块,取得模块ID=0的模块(参照图26A)。这时,在数据存储单元存储了100K字节的信息。接收终端分析图26A所示的数据,将图像显示,等待用户的按键输入。这时,用剩余存储器计数单元537对剩余存储器量进行计数,用数据取得判断单元533与现在已经取得的模块以外的大小进行比较。这种情况下,首先从数据存储单元535的大小150K减去模块ID=0的模块的模块大小=100K,得到剩余存储器50K。接着参照DII,比较模块ID=1的模块大小=70K与剩余存储器。这时,由于剩余存储器装不下模块ID=1的模块,因此判断为不取。
接下来同样,比较模块ID=2的模块大小=50K与剩余存储器。这时,由于模块ID=2的模块能够存储于剩余存储器中,因此从数据接收单元531取得模块ID=2的模块,并存储于数据存储单元535。这里,当用户用遥控器按下按键512(参照图25)时,接收终端不是从传输流中取得模块ID=2的模块,而是首先判断在数据存储单元535中是否存在模块ID=2的模块信息,若存在,则利用数据存储单元535中存储的模块ID=2的模块数据,接收终端分析图26B,并图像显示。
如果是原来的情况,则取得模块ID=2时,必须从传输流取得一次数据,要花费取得的时间,而在本实施例中,则不要这样的取得时间。另外,由于在数据取得前述行大小判断,因此进行数据取得失败后,也不会发生取得其它数据那样的无谓操作,这样就能够提供数据广播接收终端包含数据取得在内的处理高速度。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设最初取得的模块为模块0,但也可以是指定的模块。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是根据DII参照模块大小的,但也可以根据其它来参照。例如也可以写在EIT或PMT中。也可以写在模块首部信息中。这种情况下,不是取得整个模块,而是首先仅取得模块的首部一部分。
另外,在该例中,是以模块为单位进行数据存储的判断的,但也可以以类为单位。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其它实施例。图36所示为本发明其它实施例的功能方框图。在图36中,数据接收单元531、数据大小取得单元539、数据存储单元535及剩余存储器计数单元537与图33的构成相同。与图33的构成不同点在于,增加了先读标志取得单元538,以及在数据取得判断单元543对于数据取得的判断也增加先读标志的判断。
下面说明上述构成的实施例的动作。
[数据广播动作形态]
在该实施例中使用的数据广播节目与已经叙述的基本相同。但不同点在于,图25C的页面图像能随时间而变化。即图25C的数据为最好不进行先读的数据。下面用该节目进行说明。数据的多重处理如图37所示。模块2若随时间变化,则为模块2′。
[数据结构描述]
该实施例的数据结构与已经叙述的例子基本相同。但不同点在于,图26C的<graphic></graphic>包围的moon.bmp的数据是随时间而变化的数据。
[数据多重发送方法]
为了实现该实施例,在图30的DII字段523增加存储先读标志的字段533(参照图35)。这样,在本实施形态中,先读标志与模块大小相同设定在具有各模块信息的字段523中。
另外,所谓先读标志是表示在接收终端是否应该先读模块数据的信息,设定该标志的模块在接收终端不进行先读。设定该标志的一例可以考虑是如上所述的数据随时间更新(版本更新)的情况。
这里,各模块标志(flag)字段在该实施例中设定如下:
模块0(module ID=0):可先读(设定1)
模块1(module ID=1):可先读(设定1)
模块2(module ID=2):不可先读(设定0)
[接收终端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数字广播接收终端的硬件构成与已经叙述的例子基本相同。但是与图33构成的不同点在于,增加先读标志取得单元548,以及在数据取得判断单元543对于数据取得判断也增加先读标志的判断。
先读标志取得单元548从传输流取得应该进行取得判断的数据的先读标志。
数据取得判断单元543比较数据大小与剩余存储器量,判断是否存储于数据存储单元535,而且在先读标志表示能够先读的情况下,依靠数据接收单元531接收数据,并将数据存储于数据存储单元535。另外,由于选台时的动作与已经说明的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数据取得]
与已经叙述的例子基本相同,而不同点在于,在取得DII、并从中取得各模块的模块ID及模块大小时,也取得标志信息。具体用图38的流程图进行说明。
接收终端取得DII,取得模块0的模块大小,对剩余存储器进行计数,到此为止(步骤S61~S65)的处理与图34相同。
接着,检索DII的模块ID=1的先读标志,判断是否可先读(步骤S66)。这时由于模块ID=1的模块为标志=1,因此判断为可先读,并比较模块ID=1的模块的模块大小70K与剩余存储器(步骤S67)。这种情况下,由于剩余存储器装不下模块ID=1的模块,因此不取得该模块。
同样,检索模块ID=2的先读标志,判断模块ID=2的模块是否可先读(步骤S66)。这种情况下,由于模块ID=2的模块为标志=0,因此判断为不可先读,就不进行先读处理。
就全部模块对这样的处理进行判断(步骤S69)。这种情况下,由于不存在更多的模块,因此结束先读处理。
这样,根据先读标志,模块ID=2的模块不进行先读。因而,当模块ID=2的模块数据更新时,可以防止无谓取得模块。这样就能够不先读无谓的数据,能够实现尽可能多地先读所需要的数据。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是利用硬件构成的,但也可以用软件构成。
这样,本发明通过设置数据取得判断单元,能够实现进行数据先读、且不先读无谓数据的性能优异的数据广播接收机。
这样,数据取得判断单元比较数据大小取得单元取得的数据大小与剩余存储器计数单元计数的剩余存储器,判断是否取得数据,通过这样,能够先读适当的数据。另外,数据取得判断单元还考虑所取得的表示是否能够先读数据的先读信息,以先读更适当的数据。结果加快了包含取得数据在内的数据广播程序的执行速度。能够达到加快数据广播接收终端包含取得数据在内的数据广播程序执行速度的目的。
2.控制空区域的实施形态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在接收以循环发送方式发送的数据包数据的数据接收装置中,为了有效利用有限的存储器容量,仅先读比空容量小的模块。
但是,当相对于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容量来说,先读对象的模块数多时,若没有空容量,就不能进行高速缓冲存储,在以下的实施形态中,使先读对象模块动态且可靠地先读入存储器27的高速缓冲存储器区域。
这样,在存储器区域受到以循环发送方式发送的数据包数据限制的接收装置中,能够缩短显示数据生成的平均时间。这是由于,即使是最大也没有必要将现有正通过的模块等到下一周期为止。
下面用具体例子加以说明。如图39所示,以循环发送方式发送的模块化数据以一定周期发送模块数据701、702……。这样的模块数据用TS解码器选择接收,提供给CPU。CPU对提供的各模块,依次存储于高速缓冲存储器中。即判断各模块的模块大小(数据量)是否大于现在RAM所设置的高速缓冲存储器区域的空容量,若大于,则不存入高速缓冲存储器区域。例如,当高速缓冲存储器区域存储有模块701及702时,若空容量小于模块703,则模块703不存入。
但是有些情况是,根据操作者的操作,在下一瞬间必需要显示的是模块703,而该模块703又不是所述的先读对象。这种情况下,CPU为了取得该数据,必须等待到下一次模块703被发送为止,即必须等待一个周期。对于这种情况,在以下的实施形态中,对于希望要先读的模块,使存储部动态确保所需要的空区域,因此没有必要如前所述那样要等待1个周期。
2-1方框图
下面用图40说明确保该空区域的数据接收装置801的功能方框图。数据接收装置801是从带有模块标识符的以循环发送方式发送的模块数据中选择接收用规定模块标识符限定的模块数据生成显示数据的数据接收装置,具有流数据选择部803、模块数据选择部805、存储部807、数据读出部809、先读控制部811及空容量确保部815。
流数据选择部803与已经说明的流数据选择部3相同,从多个业务多重化流数据中选择接收符合规定条件的业务多重化流数据。关于业务多重化流数据也相同。
模块数据选择部805选择符合给定选择条件的模块,并输出该模块数据。存储部807将所述输出的数据与数据的存储顺序一起加以存储。一旦给出数据读出命令,则数据读出部809检索存储部807,读出需要的数据,同时若从所述模块数据选择部提供存储部807中不存在的数据,则将这些数据输出。先读控制部811将与模块数据选择部805输出给存储部807的数据相关的模块数据进行先读时用的选择条件提供给模块数据选择部805。另外,先读控制部811取得所述先读对象模块数据的数据量,提供给空容量确保部815。
空容量确保部815,为了使得模块数据选择部805提供的先读对象模块数据能够预先先读入存储部807,从存储部807存储的数据中,删除先前顺序的数据,以确保大于所述数据量的空区域。
2-2流程图
关于接收机的硬件构成,由于与上述实施形态的相同,故省略说明。下面用图41说明这种情况下的先读程序142d的流程图。
CPU147一旦接收DII,即存储于RAM144中(步骤S101)、CPU147参照DII决定先读对象的模块数据(步骤S103)。例如,可以将与现在选择的模块数据相同类型所属的模块数据作为先读对象。
接着,CPU147从DII读出最先候补的模块大小(步骤S105)。CPU147求出现在最大可能确保的高速缓冲存储器容量(步骤S107)。这是因为,RAM144的能够使用容量每次都不一样。例如,在生成提供给VRAM146用的数据过程中,RAM144中的最大可能确保的高速缓冲存储器容量减少,而若所述生成结束,全部输出给VRAM146,则最大可能的高速缓冲存储器区域的容量就增加了那一部分。用于其它运算等情况下也相同。
CPU147将最大可能的高速缓冲存储器区域容量与步骤S105读出的候补模块数据的模块大小进行比较,判断最大可能的高速缓冲存储器区域容量是否较大(步骤S109)。当最大可能的高速缓冲存储器区域容量较大时,则CPU147将现在的高速缓冲器空容量与步骤S105读出的候补模块数据的模块大小进行比较(步骤S111)。当现在的高速缓冲存储器空容量较大时,将该模块数据保持原样不变存储于高速缓冲存储器中(步骤S113)。
另一方面,当现在的高速缓冲存储器空容量较小时,为了使得高速缓冲存储器区域能够存储该模块数据,CPU147在高速缓冲存储器区域中设置空区域。具体来说,是释放最早的模块数据的存储区域(步骤S115)。若在高速缓冲存储器区域建立了所需要的空区域,则执行S113的处理。
CPU147判断步骤S103决定的候补模块数据是否还有剩余(步骤S117)。当有剩余时,读出下面的候补模块大小(步骤S119)。然后重复步骤S107以下的处理。
这样,在本实施形态中,根据动态变动的最大可能的高速缓冲存储器区域容量,将候补的模块数据依次进行高速缓冲存储,通过这样,能够有效利用高速缓冲存储器区域。
另外,对于大于最大可能的高速缓冲存储器区域的模块数据,由于即使最大限度释放也不能存储,因此不存储于高速缓冲存储器区域。这样,对于以循环发送方式发送的接收数据,能够充分利用高速缓冲存储器区域而不会有无谓的操作。另外,也可以不进行步骤S111的处理。
2-3其它实施形态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说明了高速缓冲存储器区域容量变动的情况,但该容量也可以是固定值。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是利用整个高速缓冲存储器区域动态地对各模块数据进行高速缓冲存储。但是,也可以将高速缓冲存储器区域分成若干个,对每个分割区域将不同优先级的模块数据进行高速缓冲存储。这种情况下,例如只要预先在发送侧附加优先级进行发送即可。例如,也可以对于先读对象的模块数据中,优先级10以上的模块数据,依次存储于500K字节的第1分割区域,优先级不满10的模块数据,依次存储于200K字节的第2分割区域。这样,通过将优先级高的模块数据依次存入大的高速缓冲存储器容量,就提高了能够更缩短取得数据时间的可能性。
图42所示为在BML数据中描述优先级情况之一例。这种情况下,用行1541及1542分别表示组成标记0X40的模块0001及0002的优先级为127。
另外,优先级也可以不仅是用BML数据,而是在模块管理信息的DII设置区域进行描述。
这样,对于以循环发送方式发送的接收数据,现在发送的模块数据由于到下次发送为止的时间最长,因此成为最有效的高速缓冲存储对象。因而,将最新发送的模块数据依次进行高速缓冲存储,当高速缓冲存储器不足时,从最早的模块数据开始依次释放。这样,能够从取得时间最长的模块数据开始依次作为高速缓冲存储对象,能够使整个的平均取得等待时间为最小。另外,即使出现高速缓冲存储错误,也能够缩短模块取得的等待时间。例如,当将1M字节的数据分割为8个模块,以1Mbps循环发送时,模块的平均等待时间约为5秒,最大等待时间为8秒。与此相应的,若设先读高速缓冲存储区域的容量为512K字节进行上述处理,则即使是从高速缓冲存储器区域删除的模块,其平均等待时间约为3秒,而模块整体的平均等待时间为1.5秒。
这样,通过将取得的模块数据动态存储于高速缓冲存储器区域,能够缩短以循环发送方式发送的接收数据的最大取得等待时间。
另外,能够将第1实施形态所述的发明及第2实施形态所述的发明任意组合。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说明了模块数据是自描述型数据的情况,但所述模块数据也可以是程序。例如,在终端一侧从分割成若干个模块程序中选择接收所必需的模块程序并执行时,也能够同样适用。
1)本发明的数据接收装置是从带有模块标识符的以循环发送方式发送的模块数据中选择接收带有规定模块标识符的模块数据的数据接收装置,具有(1)选择符合给定选择条件的模块数据并输出该模块数据的模块数据选择部,(2)能够存储所述输出数据的存储部,(3)将与所述模块数据选择部输出的数据相关的模块数据进行先读时用的选择条件提供所述模块数据选择部的先读控制部,在这样的数据接收装置中,(4)还具有取得所述存储部的空容量的空容量取得部,(5)所述先读控制部判断所述先读对象的模块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小于所述取得的空容量,当所述模块数据的数据量较小时,将选择条件提供给所述模块数据选择部,以便选择该先读对象的模块数据。
这样,通过取得所述存储部的空容量,当该相关的模块数据的数据量小于所述空容量时,将选择条件提供给所述模块数据选择部,以便选择该模块数据,就能够接收所述模块数据,并存储于所述存储部。这样能够将该模块数据完全先读入所述存储部。因而,在不能以模块为单位进行先读就没有意义的以循环发送方式发送的数据收发系统中,能够有效利用较小的存储部。
2)在本发明的数据接收装置中,所述先读控制部参照以所述循环发送方式多重发送的模块管理信息,取得所述先读对象模块数据的数据量。因而,仅取得所述模块管理信息,就能够决定是否是先读入存储部的模块。
3)在本发明的数据接收装置中,所述先读控制部参照以所述循环发送方式多重发送的模块管理信息,判断是否是所述相关的模块数据。因而,能够不判断各模块数据的内容,而决定先读的模块。
4)在本发明的数据接收装置中,所述模块管理信息中存储有各模块所属类型的类型ID,将具有相同类型ID的模块判断为是所述相关的模块数据。因而,若在发送侧附加相同类型ID发送,则能够作为先读对象。
5)在本发明的数据接收装置中,所述模块管理信息中对每个模块存储有决定是否先读的先读决定信息。因而,能够以模块为单位决定是否先读。
6)在本发明的数据接收装置中,所述先读决定信息是更新标志,所述先读控制部对于附加所述更新标志的模块,将其排除在所述先读对象之外。因而,在发送侧能够决定是否是应该更新的模块。
7)在本发明的数据接收装置中,所述模块管理信息中附加保持标志,所述存储部对于附加所述保持标志的模块加以保持而不删除。因而,例如对于能够从若干个模块加以参照的模块数据,就能够高速调出。
8)在本发明的数据接收装置中,所述先读控制部存储有规定的先读规则,根据所述先读规则,在能够先读的模块中决定先读的模块。因而能够优先先读某模块。
9)在本发明的数据接收装置中,所述先读规则是将与现在从存储部读出的模块属于相同类型的模块作为先读对象。这样,通过将属于相同类型的模块进行先读,若在发送侧将相关的模块属于相同类型进行发送,就能够更有效利用接收侧的存储装置。
10)在本发明的数据接收装置中,所述先读规则是将同时存在多个类型的模块作为先读对象。这样,能够将还有可能根据其它类型来参照的模块数据进行先读。
11)在本发明的数据接收装置中,所述先读规则是优先先读所述先读优先级高的模块。这样,通过将希望先读的模块提高其所述先读优先级进行发送,就能够以有限的存储容量更迅速地取得数据。
12)在本发明的数据接收装置中,所述先读控制部,根据先读判断标准,对所述先读优先级高的模块优先进行先读。这样,根据先读断判断标准,就能够以有限的存储容量更迅速地取得数据。
13)在本发明的数据接收装置中,前述模块管理信息嵌入DSM-CC标准的DII中。因而,仅读入DII形式的信息,就能够先读所述模块。
14)本发明的数据接收装置是从带有模块标识符的以循环发送方式发送的模块数据中选择接收带有规定模块标识符的模块数据的数据接收装置,具有(1)选择符合给定选择条件的模块数据并输出该模块数据的模块数据选择部,(2)能够存储所述输出数据的存储部,(3)将与所述模块数据选择部输出的数据相关的模块数据进行先读时用的选择条件提供给所述模块数据选择部的先读控制部,在这样的数据接收装置中,(4)还具有取得所述存储部的空容量的空容量取得部,(5)所述先读控制部判断所述先读对象的模块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小于所述取得的空容量,当所述模块数据的数据量较小时,在控制者给出接收该模块数据的命令之前,不将选择该先读对象模块数据选择条件提供给要提供的所述模块数据选择部。因而,在不能以模块为单位进行先读就没有意义的以循环发送方式发送的数据发收系统中,能够有效利用较小的存储部。
15)本发明的数据接收装置是从带有模块标识符的以循环发送方式发送的模块数据中选择接收带有规定模块标识符的模块数据的数据接收装置,具有(1)选择符合给定选择条件的模块数据并输出该模块数据的模块数据选择部,(2)能够存储所述输出数据的存储部,(3)将与所述模块数据选择部输出的数据相关的模块数据进行先读时用的选择条件提供给所述模块数据选择部的先读控制部,在这样的数据接收装置中,(4)还具有取得所述存储部的空容量的空容量取得部,(5)取得属于某一类的模块数据的总数据量的总数据量取得部,(6)所述先读控制部判断所述先读对象的模块数据所属类的总数据量是否小于前述取得的空容量,当前述总数据量较小时,将选择条件提供给前述模块数据选择部,以便选择该类所属的全部模块数据。
16)本发明的数据接收装置是从带有模块标识符的以循环发送方式发送的模块数据中选择接收带有规定模块标识符的模块数据的数据接收装置,具有(1)选择符合给定选择条件的模块数据并输出该模块数据的模块数据选择部,(2)将所述输出数据与数据的存储顺序一起加以存储的存储部,(3)一旦给出数据读出命令即检索所述存储部并读出必需的数据、同时一旦所述存储部中不存在的数据从所述模块数据选择部给出、即将这些数据输出的数据读出部,(4)将与模块数据选择部输出给所述存储部的数据相关的模块数据进行先读时用的选择条件提供给所述模块数据选择部的先读控制部,在这样的数据接收装置中,(5)具有从所述存储部存储的数据中删除顺序最早的数据以确保比所述数据量大的空区域的空容量确保部,以便使所述模块数据选择部提供的先读对象的模块数据能预先先读入所述存储部。因而,以循环方式发送的模块也可暂时存储于存储部,在所述存储部存储有必需的数据情况下,所述数据读出部读出该数据。通过这样,在不能以模块为单位进行先读就没有意义的以循环发送方式发送的数据收发系统中,能够缩短直到取得必需的模块数据为止的最大取得时间。
17)在本发明的数据接收装置中,所述先读控制部参照以所述循环发送方式多重发送的模块管理信息,取得所述先读对象模块数据的数据量,提供给所述空容量确保部,所述空容量确保部确保利用提供的数据量所必需的空容量。因而,仅取得所述模块管理信息,就能够确保存储部有进行先读的空容量。这样,能够不判断各模块数据的内容,确保必需的空容量。
18)在本发明的数据接收装置中,所述先读控制部参照以所述循环发送方式多重发送的模块管理信息,仅将相关的模块数据作为先读对象。这样,通过将属于相同类型的模块进行先读,若在发送侧将相关的模块属于相同类型进行发送,就能够更有效利用接收侧的存储装置。
19)在本发明的数据接收装置中,所述模块管理信息中存储有各模块所属类型的类型ID,将具有相同类型ID的模块判断为是所述相关的模块数据。因而,若在发送侧附加相同类型ID发送,则能够作为先读对象可靠地先读入所述存储部。
20)在本发明的数据接收装置中,还具有取得所述存储部现在能够存储的最大容量的最大可能存储容量取得部,当所述模块数据选择部提供的先读对象的模块数据的数据量比所述现在的最大可能存储容量要大时,所述空容量确保部则不确保所述存储部中的所述空区域。因而,能够根据所述现在的最大可能存储容量,仅在能够先读某模块数据时作为先读对象。
21)在本发明的数据接收装置中,所述模块管理信息中对每个模块存储有决定是否先读的先读决定信息。因而,能够以模块为单位决定是否先读。
22)在本发明的数据接收装置中,所述先读决定信息是更新标志,所述先读控制部对于附加所述更新标志的模块,将其排除在所述先读对象之外。因而,能够在发送侧决定是否是不进行先读的模块。
23)在本发明的数据接收装置中,所述模块管理信息嵌入DSM-CC标准的DII中。因而,仅读入DII形式的信息,就能够可靠先读所述模块。
在本发明中的所谓“数据接收装置”是指至少能够从若干个传输流中选择接收所希望的传输流及业务的装置,即是包含所谓机顶盒、内藏机顶盒功能的录像机座、以及内藏机顶盒功能的电视机等概念。
“模块数据选择部”相当于实施形态中的TS解码器141。
所谓“自描述型数据”,是指附加有显示文件数据时的配置位置、字符串大小及参照的图形数据有关的信息等显示指定信息的数据,包含例如SGML型数据、HTML型数据、XML型数据及MHEG标准的数据等。
所谓“记录程序的记录媒体”是指记录有能够利用CPU执行的程序的ROM、RAM、硬盘、软盘及CD-ROM等记录媒体。另外,程序不仅是能够利用CPU直接执行的,还包含必须要当时安装的程序、被压缩的程序及加密的程序。
上面将本发明以理想的实施形态进行了说明,但各术语不是用来进行限定,而是用来进行说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及精神,在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是可以改变的。

Claims (8)

1.一种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发送装置以循环发送方式发送带有模块标识符的模块数据,在这样的数据发送装置中具有
发送所述模块数据的模块管理信息的模块管理信息发送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模块管理信息中,对每个模块存储有决定是否先读的先读决定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先读决定信息是决定是否排除在先读对象之外的更新标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模块管理信息中附加保持标志,
所述保持标志决定是否对于该模块加以保持而不删除。
5.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发送方法以循环发送方式发送带有模块标识符的模块数据,在这样的数据发送方法中具有
发送所述模块数据的模块管理信息的模块管理信息发送步骤。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模块管理信息中,对每个模块存储有决定是否先读的先读决定信息。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先读决定信息是决定是否排除在先读对象之外的更新标志。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模块管理信息中附加保持标志,
所述保持标志决定是否对于该模块加以保持而不删除。
CNB2004100856085A 1999-06-07 2000-06-07 数据收发系统及其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6724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5903899 1999-06-07
JP159038/1999 1999-06-07
JP159038/99 1999-06-07
JP34024499 1999-11-30
JP340244/1999 1999-11-30
JP340244/99 1999-11-30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183486A Division CN1178508C (zh) 1999-06-07 2000-06-07 数据收发系统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95981A true CN1595981A (zh) 2005-03-16
CN100367244C CN100367244C (zh) 2008-02-06

Family

ID=2648596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856085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67244C (zh) 1999-06-07 2000-06-07 数据收发系统及其方法
CNB001183486A Expired - Lifetime CN1178508C (zh) 1999-06-07 2000-06-07 数据收发系统及其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183486A Expired - Lifetime CN1178508C (zh) 1999-06-07 2000-06-07 数据收发系统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6622004B1 (zh)
CN (2) CN100367244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14234B2 (ja) * 1998-06-09 2008-07-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信号処理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と信号処理方法
JP3630037B2 (ja) * 1999-10-06 2005-03-1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Dsm−ccカルーセル受信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受信方法並びに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US6748441B1 (en) * 1999-12-02 2004-06-08 Microsoft Corporation Data carousel receiving and caching
US6968568B1 (en) * 1999-12-20 2005-11-2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disseminating broadcast information to a handheld device
US6823324B2 (en) * 2000-04-21 2004-11-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ata broadcast program producing apparatus, a computer program for producing data broadcast programs, and a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the computer program
JP4725758B2 (ja) * 2000-08-25 2011-07-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記録媒体
EP1750426A1 (en) * 2000-12-07 2007-02-07 Sony United Kingdom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mbedding data and for detecting and recovering embedded data
EP1227667A1 (en) * 2001-01-18 2002-07-31 Sony Service Centre (Europe) N.V.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viding downloaded objects to an application
CN1400754A (zh) * 2001-05-28 2003-03-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数据传送装置
GB2383488A (en) * 2001-12-20 2003-06-25 Sony Uk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reating data carousels
WO2004025411A2 (en) 2002-09-13 2004-03-25 Natural Selection, Inc. Intelligently interactive profiling system and method
US7065780B2 (en) * 2002-09-20 2006-06-20 Opentv,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emulating and HTTP server through a broadcast carousel
US7003040B2 (en) * 2002-09-24 2006-02-21 Lg Electronic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lexing media information over a network using reduced communications resources and prior knowledge/experience of a called or calling party
EP1584185A2 (en) * 2003-01-14 2005-10-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ata-transceiving equipment, image processor, and image-processing method
PL358659A1 (en) * 2003-02-10 2004-08-23 Advanced Digital Broadcast Ltd. Method for handling reception of round robin transmitted software
GB2399721A (en) * 2003-03-21 2004-09-22 Nokia Corp Transmission of data using a data carousel
US7274906B1 (en) * 2003-09-16 2007-09-25 At & T Bls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Digital radio feedback systems
US7707148B1 (en) 2003-10-07 2010-04-27 Natural Selection,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clustering categorical data and identifying anomalies, outliers, and exemplars
US7826831B2 (en) * 2004-06-30 2010-11-02 Bettis Sonny R Video based interfaces for video message systems and services
JP5028115B2 (ja) * 2006-09-07 2012-09-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1936988A1 (fr) * 2006-12-21 2008-06-25 Nagravision S.A. Procédé d'envoi de produits multimédia à au moins une unité multimédia et procédé de traitement de ces produits multimédia
GB2452315B (en) * 2007-08-31 2012-06-06 Sony Corp A distribution network and method
CN101483538A (zh) * 2009-01-23 2009-07-15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证券交易数据传送方法、接收方法、系统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97505A (ja) * 1982-05-13 1983-11-17 Yamatake Honeywell Co Ltd 複合型プロセス制御装置
US4897782A (en) * 1987-10-19 1990-01-3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Local cache structure for maintaining updated file characteristics in a file sharing system
US5450562A (en) * 1992-10-19 1995-09-12 Hewlett-Packard Company Cache-based data compression/decompression
US5913223A (en) * 1993-01-25 1999-06-15 Sheppard; Douglas Parks Low power set associative cache memory
JP2541460B2 (ja) * 1993-07-30 1996-10-0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送信制限付きユ―ザ状態ブロ―ドキャスト方式
WO1995025306A2 (en) * 1994-03-14 1995-09-21 Stanford University Distributed shared-cache for multi-processors
US6334219B1 (en) * 1994-09-26 2001-12-25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Channel selection for a hybrid fiber coax network
CA2187833C (en) * 1995-12-13 2002-08-27 Paul Joseph Guarneri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scalable and reliable transmission of electronic software distribution
DE69729826T2 (de) * 1996-05-30 2004-11-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Kadoma Vorrichtung zur Übertragung von Daten,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mpfang von Daten und Kommunikationssystem
CN1311679C (zh) * 1996-05-31 2007-04-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数据的发送/接收设备及发送/接收方法
US6191782B1 (en) * 1996-08-30 2001-02-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Termina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chieving interactive operations by displaying a desired piece of image information at high speed using cache memories, out of a large amount of image information sent in a one-way direction
JP3711703B2 (ja) * 1997-06-06 2005-11-0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送信装置、受信装置、該システム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データ送信方法
US6317885B1 (en) * 1997-06-26 2001-11-13 Microsoft Corporation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using television set-top box
EP0899955A3 (en) * 1997-08-27 2001-01-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ntrol information generating apparatus for broadcast system
US6259891B1 (en) * 1997-09-04 2001-07-10 Hughe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Adapter and method for use in a portable communication signal receiver system
JP3567696B2 (ja) * 1997-09-24 2004-09-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ソフトウェアダウンロードシステム
DE19813784A1 (de) * 1998-03-27 1999-09-30 Nokia Deutschland Gmbh Verfahren zum Erhöhen der Speicherkapazität für Serviceinformation in einem Empfänger für digitale TV-Sendungen
US20020091816A1 (en) * 1998-12-23 2002-07-11 Altan J. Stalker Broadcast data access system for multimedia clients in a broadcast network archite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622004B1 (en) 2003-09-16
CN1178508C (zh) 2004-12-01
CN1277521A (zh) 2000-12-20
CN100367244C (zh) 2008-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8508C (zh) 数据收发系统及其方法
CN1199438C (zh) 数据显示控制装置
CN1118772C (zh) 数字数据发送接收系统及其方法
CN1277770A (zh) 数据发送控制方法、数据发送方法和设备以及接收设备
CN1169368C (zh) 终端装置和用于终端装置的还原方法
CN1242606C (zh) 电视广播接收装置
CN1264347C (zh) 数字广播方法
CN1327684A (zh) 发送方法和接收装置
CN1541481A (zh) Mpeg表格结构
CN1509573A (zh) 数据参考系统
CN1653819A (zh) 提供媒体内容的系统和方法
CN1605205A (zh) 节目传送领域的改进
CN1717025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信息处理程序
CN1561095A (zh) 电子节目信息的制备传送方法和装置及节目指南制作装置
CN1400754A (zh) 数据传送装置
CN1299504C (zh) 数据流发送装置及其方法以及分发系统
CN100341318C (zh) 存储型接收装置
CN1218587C (zh) 测试应用程序的装置和方法
CN1216492C (zh) 广播装置和广播方法
CN1258271C (zh) 数字广播接收设备
CN1271853C (zh) 能够提供节目信息的广播系统
CN1298121C (zh) 基于存储的广播系统、发送器和接收器
CN1178473C (zh) 信息接收方法和信息接收装置
CN1248131A (zh) 电视节目广播系统
CN1581946A (zh) 服务执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