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82251A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82251A
CN1582251A CNA028221893A CN02822189A CN1582251A CN 1582251 A CN1582251 A CN 1582251A CN A028221893 A CNA028221893 A CN A028221893A CN 02822189 A CN02822189 A CN 02822189A CN 1582251 A CN1582251 A CN 15822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pe
winch
hoist trunk
car
returning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82218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51954C (zh
Inventor
桥口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822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822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5195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195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B66B11/08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65Roping
    • B66B11/008Roping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35Arrangement of driving gear, e.g. location or support
    • B66B11/0045Arrangement of driving gear, e.g. location or support in the hoistwa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其电梯用卷扬机包括:将电机部的轴正交地安装在升降通道的进深方向的后方壁面上的卷扬机;绕水平轴旋转自如地配设在轿厢与升降通道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壁面的间隙内、通过卷扬绳索与卷扬机的驱动绳轮连接、改变卷扬绳索的绳索排列方向的返回轮。而且,返回轮的绳索槽节距形成得比驱动绳轮的绳索槽节距大。利用卷扬绳索与驱动绳轮连接,使改变卷扬绳索的绳索排列方向的返回轮的绳索槽节距比驱动绳轮的绳索槽节距大,可实现驱动绳轮的厚度的薄形化、减小轿厢与升降通道的壁面之间的间隙、可降低建造成本。

Description

电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省略了机械室的电梯装置,尤其是涉及将卷扬机配置在升降通道的墙壁与轿厢的间隙内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图9是表示传统的电梯装置的横剖视图,图10是图9的A部放大图,图11是表示传统的电梯装置的纵剖视图。这里,为了说明方便,将升降通道的长度方向(图9中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作为上下方向,将升降通道的进深方向(图9中左右方向)作为前后方向,将升降通道的宽度方向(图9中的上下方向)作为左右方向。
各图中,卷扬机1,由电机部2、固接在电机部2的旋转轴上的驱动绳轮3构成,作为整体在电机部2的旋转轴的轴向构成平坦的圆盘状。而且,卷扬机1将电机部2的旋转轴朝前后方向安装在驱动升降通道4的下部的后方壁面与轿厢5的间隙内。
轿厢5由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于升降通道4的左右壁面上的一对轿厢用导轨6引导并升降自如地配设。该轿厢5使轿厢门5a朝着升降通道4的前方地被配设在升降通道4内。另外,一对轿厢吊轮7a、7b安装在轿厢5的下端的左右两端部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处并绕以轴向为前后方向的轴旋转自如。
配重8由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于升降通道4的后方壁面上的一对配重用导轨9引导并升降自如地配设。另外,配重用转向滑轮10安装在配重8的上部并绕以轴向为前后方向的轴旋转自如。
第1及第2返回轮11、12安装在升降通道4的上部并绕以轴向为左右方向的轴旋转自如。并且,第1及第2返回轮11、12配设在轿厢5与升降通道4的左侧壁面的间隙B内,并前后方向排列地配设在轿厢吊轮7a的后方。另外,第3返回轮1 3安装在升降通道4的上部的轿厢5与升降通道4的后方壁面的间隙S内,绕以轴向为前后方向的轴旋转自如。并且,从上方俯视,第3返回轮13配设在配重用转向滑轮10与驱动绳轮3之间。
卷扬绳索14的一端固定于升降通道4的天花板上。该卷扬绳索14从天花板上垂下,通过轿厢吊轮7b后通过轿厢5的下部,再通过轿厢吊轮7a后向上至第2返回轮12。而且卷扬绳索14通过第2返回轮12及第1返回轮11后向下至驱动绳轮3。而且,卷扬绳索14在通过驱动滑轮3后向上至第3返回轮13。接着卷扬绳索14在通过第3返回轮13后向下至配重用转向滑轮10,通过配重用转向滑轮10后向上,另一端固定于天花板上。
如此结构的电梯装置中,卷扬机1的电机部2由控制装置(未图示)驱动控制,驱动绳轮3被旋转驱动。卷扬绳索14因驱动绳轮3而移动,轿厢5及配重8由轿厢用导轨6及配重用导轨9引导而在升降通道4内进行升降。
这里,卷扬绳索14由第1绳索14a、第2绳索14b及第3绳索14c构成。另一方面,驱动绳轮3及第1返回轮11具有厚度h0,以节距p0形成分别收容第1至第3绳索14a、14b、14c的3根绳索槽3a-3c、11a-11c。另外,绳索槽3b、11b位于驱动绳轮3及第1返回轮11的厚度方向中央。而且,驱动绳轮3与第1返回轮11,绳索槽方向相互正交,且绳索槽3b、11b的端部配置成上下方向一致。这里,驱动绳轮3及第1返回轮11的绳索槽3a-3c、11a-11c的排列方向分别与驱动绳轮3及第1返回轮11的轴向一致,与驱动绳轮3及第1返回轮11的绳索排列方向一致。
尽管未详细图示,但在第2及第3返回轮12、13、轿厢吊轮7a、7b、7c、配重用转向滑轮10上也以节距p0形成分别收容第1至第3绳索14a、14b、14c的3根绳索槽。另外,第1及第2返回轮11、12配置成与绳索槽方向一致。而且,驱动绳轮3、第3返回轮13及配重用转向滑轮10配置成与绳索槽方向一致。而且,轿厢吊轮7a、7b配置成与绳索槽方向一致,轿厢吊轮7a及第2返回轮12配置成与绳索槽方向正交。
卷扬绳索14从驱动绳轮3向第1返回轮11上移(日文:乘り移る)时,如图10所示,第1绳索14a从驱动绳轮3的绳索槽3a出发后以相对于上下方向规定的倾斜度向上延伸,移至第1返回轮11的绳索槽11a,第2绳索14b从驱动绳轮3的绳索槽3b出发后向正上方延伸,移至第1返回轮11的绳索槽11b,第3绳索14c从驱动绳轮3的绳索槽3c出发后以相对于上下方向规定的倾斜度向上延伸,移至第1返回轮11的绳索槽11c。即,卷扬绳索14从驱动绳轮3向第1返回轮11上移时,卷扬绳索14的第1至第3绳索14a-14c的排列方向改变了90度。在改变该绳索排列方向的过渡部,一旦第1至第3绳索14a-14c的绳索之间的间隙δ0为0以下,则绳索之间相互接触,产生绳索的磨损和接触噪声,因而将绳索槽3a-3c、11a-11c的节距p0设定为使间隙δ0为1mm以上。
如此结构的传统的电梯装置中,如果构成卷扬绳索14的绳索根数及绳索直径一定,则驱动绳轮3及第1返回轮11的厚度h0由绳索槽3a-3c、11a-11c的节距p0决定。而且,升降通道4的间隙S由卷扬机1的厚度H(=h+h0)来限定。其中,h是电机部2的厚度。另外,升降通道4的间隙B由轿厢5、轿厢用导轨6及将轿厢用导轨6安装在升降通道壁面上的导轨支架等安装构件(未图示)限定。
为此,卷扬机1的厚度H,在将间隙δ0作成1mm时的节距p0时为最小,间隙S不能进一步减小,无法使升降通道截面缩小化,存在建设成本增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卷扬绳索与驱动绳轮连接、将改变卷扬绳索的绳索排列方向的返回轮的绳索槽节距做得比驱动绳轮的绳索槽节距大、能实现驱动绳轮厚度的薄形化、缩小轿厢与升降通道的壁面之间的间隙、降低建设成本的电梯装置。
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包括:升降自如地配设在升降通道内的轿厢;将形成分别收容使所述轿厢进行升降的卷扬绳索的多个绳索槽的驱动绳轮固接在电机部的旋转轴上、将该旋转轴的轴向与所述升降通道的壁面大致正交地安装在该升降通道的壁面上的卷扬机;形成分别收容所述卷扬绳索的多个绳索槽、通过该卷扬绳索与所述驱动绳轮连接、改变该卷扬绳索的排列方向的返回轮,所述返回轮的绳索槽节距形成得比所述驱动绳轮的绳索槽节距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的水平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的驱动绳轮的厚度减小效果的模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电梯装置的驱动绳轮的厚度减小效果的模式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电梯装置的水平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电梯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电梯装置的水平剖视图。
图9是表示传统的电梯装置的水平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图9的A部放大图。
图11是表示传统的电梯装置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电梯装置的水平剖视图,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不过,各图中与传统的电梯装置同一或相当的部分标上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1及图2中,卷扬机20,由电机部2、固接在电机部2的旋转轴上的驱动绳轮21构成,作为整体在电机部2的旋转轴的轴向构成平坦的圆盘状。而且,卷扬机20将电机部2的旋转轴朝前后方向安装在升降通道4的下部的后方壁面上。
驱动绳轮21形成为厚度h1,以节距p1形成分别收容第1至第3绳索14a、14b、14c的3个绳索槽21a-21c。另一方面,第1返回轮22形成为厚度h2(>h0),以节距p2(p2>p0)形成分别收容第1至第3绳索14a、14b、14c的3个绳索槽22a-22c。另外,绳索槽21b、22b分别位于驱动绳轮21及第1返回轮22的厚度方向中央。而且,驱动绳轮21与第1返回轮22,绳索槽方向相互正交,且绳索槽21b、22b的端部配置成上下方向一致。另外,第1及第2返回轮22、12配置成绳索槽方向一致,驱动绳轮21及第3返回轮13配置成绳索槽方向一致。
其他结构与传统的电梯装置相同。
本实施例1中,卷扬绳索14从驱动绳轮21向第1返回轮22上移时,如图2所示,第1绳索14a从驱动绳轮21的绳索槽21a出发后以相对于上下方向规定的倾斜度向上延伸,移至第1返回轮22的绳索槽22a,第2绳索14b从驱动绳轮21的绳索槽21b出发后向正上方延伸,移至第1返回轮22的绳索槽22b,第3绳索14c从驱动绳轮21的绳索槽21c出发后以相对于上下方向规定的倾斜度向上延伸,移至第1返回轮22的绳索槽22c。由此,卷扬绳索14的绳索排列方向改变了90度。而且,在改变该绳索排列方向的过渡部,将绳索槽21a-21c、22a-22c的节距p1、p2设定为使第1至第3绳索14a-14c的绳索之间的间隙δ为1mm以上。
本实施例1中,第1返回轮22的绳索槽节距p2比传统装置的第1返回轮11的绳索槽节距p0大,因而如图3所示,将驱动绳轮21的绳索槽节距作成p0时的绳索之间的间隙δ1比传统装置的绳索间的间隙δ0大。换言之,本实施例1的绳索间的间隙δ做成与传统装置的绳索间的间隙δ0相等时的驱动绳轮21的绳索槽节距p1则比p0小。为此,取决于绳索槽节距的驱动绳轮21的厚度h1比传统的驱动绳轮3的厚度h0薄。
因此,本实施例1中,卷扬机1的厚度H为(h+h1),与传统装置相比,可减薄(h0-h1),可使升降通道4的间隙S缩小化。由此,可减小升降通道截面,降低建设成本。
这里,配置第1返回轮22的间隙B由轿厢5、轿厢用导轨6及将轿厢用导轨6安装在升降通道壁面的导轨支架等的安装构件(未图示)的各尺寸限定。该间隙B比第1返回轮22的厚度h2大,因而可使第1返回轮22的厚度h2接近间隙B。因此,将第1返回轮22的厚度h2做成在不超过间隙B的范围(不妨碍轿厢5的升降动作的范围)内最大时,第1返回轮22的绳索槽节距p2成为最大,驱动绳轮21的绳索槽节距、即厚度可最小。该场合,卷扬机20的厚度为最小,可使间隙S最小。
[实施例2]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中,卷扬机20A的驱动绳轮21A形成为厚度h3,以节距p3形成分别收容第1至第3绳索14a、14b、14c的3个绳索槽21a-21c。而且,卷扬机20A,其电机部2的旋转轴朝前后方向地安装在升降通道4的下部的后方壁面上。另外,第1返回轮22,被配置成第1返回轮22的绳索槽的排列方向与驱动绳轮21的绳索槽的排列方向所构成的角度θ为锐角(θ<90度),且绳索槽22b的端部与绳索槽21b的端部呈上下方向一致。
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2中,卷扬绳索14从驱动绳轮21A向第1返回轮22上移时,第1绳索14a从驱动绳轮21A的绳索槽21a出发后以相对于上下方向规定的倾斜度向上延伸,移至第1返回轮22的绳索槽22a,第2绳索14b从驱动绳轮21A的绳索槽21b出发后向正上方延伸,移至第1返回轮22的绳索槽22b,第3绳索14c从驱动绳轮21A的绳索槽21c出发后以相对于上下方向规定的倾斜度向上延伸,移至第1返回轮22的绳索槽22c。由此,卷扬绳索14的绳索排列方向改变了角度θ。
本实施例2中,由于第1返回轮22配置成第1返回轮22的绳索槽的排列方向与驱动绳轮21A的绳索槽的排列方向构成角度θ,因而如图5所示,将驱动绳轮21A的绳索槽节距作成p1时的、改变绳索排列方向的过渡部的绳索间的间隙δ2比上述实施例1的绳索间的间隙δ0大。换言之,本实施例2的绳索间的间隙δ做成与上述实施例1的绳索间的间隙δ0相等时的驱动绳轮21A的绳索槽节距p3则比p1小。为此,取决于绳索槽节距的驱动绳轮21A的厚度h3比上述实施例1的驱动绳轮21的厚度h1薄。
因此,本实施例2中,卷扬机20A的厚度H为(h+h3),与上述实施例1相比,可减薄(h1-h3),可使升降通道4的间隙S缩小化。由此,可减小升降通道截面,降低建设成本。
这里,配置第1返回轮22的间隙B比第1返回轮22的厚度大,因而可在不超过间隙B的范围(不妨碍轿厢5的升降动作的范围)内使第1返回轮22的绳索槽方向朝升降通道4的前后方向倾斜。而且,将第1返回轮22的绳索槽方向向升降通道4的前后方向倾斜最大时,可使驱动绳轮21A的绳索槽节距、即厚度为最小。
[实施例3]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电梯装置的水平剖视图,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电梯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6及图7中,轿厢用转向滑轮23安装在轿厢5的上部的大致中央处并绕以轴向为前后方向的轴旋转自如。并且,第1及第2返回轮22、12配设在升降通道4的上部并绕以轴向为左右方向的轴旋转自如。并且,第1及第2返回轮22、12前后方向排列地配设在轿厢用转向滑轮23的后方。
驱动绳轮21与第1返回轮22,其绳索槽方向相互正交,且配置成绳索槽21b、22b的端部上下方向一致。而且,绳索槽21b、22b位于驱动绳轮21及第1返回轮22的厚度方向中央。
卷扬绳索14的一端固定于升降通道4的天花板上。该卷扬绳索14从天花板上垂下,通过轿厢用滑轮23后上升至第2返回轮12。而且卷扬绳索14通过第2返回轮12及第1返回轮22后向下至驱动绳轮21。而且,卷扬绳索14在通过驱动滑轮21后向上至第3返回轮13。接着卷扬绳索14在通过第3返回轮13后向下至配重用转向滑轮10,通过配重用转向滑轮10后向上,另一端固定于天花板上。为此,卷扬绳索14从驱动绳轮21上移至第1返回轮22时,卷扬绳索14的第1至第3绳索14a-14c的排列方向改变90度。
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
如此结构的电梯装置中,卷扬机1的电机部2由控制装置(未图示)驱动控制,驱动绳轮21被旋转驱动。为此,卷扬绳索14因驱动绳轮21而移动,轿厢5及配重8由轿厢用导轨6及配重用导轨9引导而在升降通道4内进行升降。
本实施例3中,第1返回轮22的绳索槽节距p2比驱动绳轮21的绳索槽节距p1大,因而将卷扬绳索14从驱动绳轮21上移至第1返回轮22时的改变绳索排列方向的过渡部的绳索间的间隙δ确保为δ0,可使驱动绳轮21的厚度比传统的驱动绳轮3薄。
另外,通过将间隙δ作成1mm,则卷扬机20的厚度可做成最小。
[实施例4]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电梯装置的水平剖视图。
图8中,卷扬机20将电机部2的旋转轴朝上下方向地安装在升降通道4上部。另外,第1返回轮22安装在升降通道4的上部并绕轴向为水平的轴旋转自如。而且,第1返回轮22配设在卷扬机20与轿厢吊轮7a之间。另外,第2返回轮24形成为厚度h2,安装在升降通道4的上部并绕轴向为水平的轴旋转自如。而且,第2返回轮24配设在卷扬机20与配重用转向滑轮10之间。另外,第2返回轮24以节距p2形成分别收容第1至第3绳索14a、14b、14c的3个绳索槽。
驱动绳轮21与第1返回轮22配置成其绳索槽的排列方向相互正交。而且,驱动绳轮21与第2返回轮24也同样配置成其绳索槽的排列方向相互正交。
卷扬绳索14的一端固定于升降通道4的天花板上。该卷扬绳索14从天花板上垂下,通过配重用滑轮10后上升至第2返回轮24。接着,卷扬绳索14通过第2返回轮24,改变方向后,延伸至驱动绳轮21。接着,卷扬绳索14通过驱动绳轮21,改变方向后延伸至第1返回轮22。接着卷扬绳索14在通过第1返回轮22后向下至轿厢吊轮7a。接着卷扬绳索14在通过轿厢吊轮7a、7b后向上,另一端固定于天花板上。
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如此结构的电梯装置中,卷扬绳索14从第2返回轮24向驱动绳轮21上移时,及从驱动绳轮21向第1返回轮22上移时,卷扬绳索14的第1至第3绳索14a-14c的排列方向改变了90度。
第1返回轮22及第2返回轮24的绳索槽节距形成为p2(>p0),因而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可使驱动绳轮21的绳索槽节距成为p1(<p0)。即,将卷扬绳索14从驱动绳轮21上移至第1返回轮22时的改变绳索排列方向的过渡部的绳索间的间隙δ确保为δ0,且将卷扬绳索14从第2返回轮24上移至驱动绳轮21时的改变绳索排列方向的过渡部的绳索间的间隙δ确保为δ0,可使驱动绳轮21的厚度比传统的驱动绳轮3薄。因此,本实施例4,可使卷扬机20的厚度变薄,减小轿厢5与升降通道4的天花板的间隙,降低建设成本。
另外,本实施例4中,通过将间隙δ做成1mm,可将卷扬机20的厚度做成最小。
不过,第1返回轮及驱动绳轮并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例的配置,也可配置成可改变卷扬绳索的绳索排列方向。
另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例的绳索比(日文:ロ一ピング)方式,也可适用于其他的绳索比方式。
另外,上述各实施例中,针对卷扬绳索14由3根绳索构成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构成卷扬绳索的绳索根数并不局限于3根,可是多根,比如4根。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包括:升降自如地配设在升降通道内的轿厢;将形成分别收容使所述轿厢进行升降的卷扬绳索的多个绳索槽的驱动绳轮固接在电机部的旋转轴上、将该旋转轴的轴向与所述升降通道的壁面大致正交地安装在该升降通道的壁面上的卷扬机;形成分别收容所述卷扬绳索的多个绳索槽、通过该卷扬绳索与所述驱动绳轮连接、改变该卷扬绳索的排列方向的返回轮,由于所述返回轮的绳索槽节距形成得比所述驱动绳轮的绳索槽节距大,从而能得到使驱动绳轮的厚度形成得薄、减小轿厢与升降通道的壁面之间的间隙、降低建设成本的电梯装置。
另外,上述卷扬机安装在上述升降通道的进深方向的后方壁面上,因而可缩小轿厢与升降通道的方向壁面之间的间隙,可缩小升降通道的截面积。
另外,上述轿厢由上下方向延伸的导轨引导而升降自如地配设,该导轨利用安装构件安装在上述升降通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壁面上,上述轿厢与上述升降通道的两侧壁面之间的间隙形成为由上述导轨及上述安装构件决定的最小尺寸,且上述返回轮绕水平轴旋转自如地配设在上述轿厢与上述升降通道的一侧壁面的间隙内,因而在不妨碍轿厢的升降动作的范围内可使返回轮的厚度接近上述轿厢与上述升降通道的一侧壁面的间隙尺寸,可进一步减小升降通道的截面积。
另外,上述卷扬机安装在上述升降通道的天花板上,因而可减小轿厢与升降通道的天花板之间的间隙,可降低升降通道的高度,降低建设成本。

Claims (4)

1.一种电梯装置,包括:升降自如地配设在升降通道内的轿厢;将形成分别收容使所述轿厢进行升降的卷扬绳索的多个绳索槽的驱动绳轮固接在电机部的旋转轴上、将该旋转轴的轴向与所述升降通道的壁面大致正交地安装在该升降通道的壁面上的卷扬机;形成分别收容所述卷扬绳索的多个绳索槽、通过该卷扬绳索与所述驱动绳轮连接、改变该卷扬绳索的排列方向的返回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返回轮的绳索槽节距形成得比所述驱动绳轮的绳索槽节距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扬机安装在所述升降通道的进深方向的后方壁面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由上下方向延伸的导轨引导而升降自如地配设,该导轨利用安装构件安装在上述升降通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壁面上,所述轿厢与所述升降通道的两侧壁面之间的间隙形成为由所述导轨及所述安装构件决定的最小尺寸,且所述返回轮绕水平轴旋转自如地配设在所述轿厢与上述升降通道的一侧壁面的间隙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扬机安装在所述升降通道的天花板上。
CNB028221893A 2002-07-08 2002-07-08 电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195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2/006902 WO2004005177A1 (ja) 2002-07-08 2002-07-08 エレベー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82251A true CN1582251A (zh) 2005-02-16
CN1251954C CN1251954C (zh) 2006-04-19

Family

ID=30022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2218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51954C (zh) 2002-07-08 2002-07-08 电梯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1520830B1 (zh)
JP (1) JP4170290B2 (zh)
KR (1) KR100551616B1 (zh)
CN (1) CN1251954C (zh)
WO (1) WO200400517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71705B2 (ja) * 2005-01-25 2011-09-14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シーブ装置
KR101077326B1 (ko) * 2007-06-01 2011-10-26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리베이터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34862U (ja) * 1981-08-31 1983-03-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ベ−スメント式エレベ−タ
JPH0761745A (ja) * 1993-08-18 1995-03-07 Otis Elevator Co 巻き上げ式エレベーター
JP4191331B2 (ja) * 1999-01-08 2008-12-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4200603B2 (ja) * 1999-06-03 2008-12-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3489578B2 (ja) * 1999-12-06 2004-01-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551616B1 (ko) 2006-02-13
JP4170290B2 (ja) 2008-10-22
EP1520830A4 (en) 2010-05-26
KR20040083054A (ko) 2004-09-30
EP1520830A1 (en) 2005-04-06
EP1520830B1 (en) 2012-06-13
JPWO2004005177A1 (ja) 2005-11-10
CN1251954C (zh) 2006-04-19
WO2004005177A1 (ja) 2004-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44485C (zh) 牵引轮式电梯、电梯轿厢及其悬挂方法以及转向滑轮的用途
CN1323930C (zh) 电梯系统
CN1212261C (zh) 电梯
CN1289379C (zh) 电梯装置
CN1221457C (zh) 电梯装置
CN1232435C (zh) 电梯装置
CN1183025C (zh) 电梯装置
CN1436714A (zh) 无机器间牵引滑轮电梯系统
CN1298603C (zh) 无机房电梯
CN1454178A (zh) 电梯装置
CN1197756C (zh) 电梯装置
CN1131842C (zh) 作业罐笼用升降装置
CN1802308A (zh) 电梯装置
CN1842485A (zh) 电梯装置
CN1174910C (zh) 电梯装置
CN1251954C (zh) 电梯装置
CN1681729A (zh) 无机房的电梯系统
CN1789103A (zh) 电梯装置
CN100345742C (zh) 电梯装置
CN1675122A (zh) 电梯
CN1592712A (zh) 电梯装置
CN1882491A (zh) 电梯装置
CN1313351C (zh) 电梯装置
CN1522219A (zh) 电梯装置
CN1440363A (zh) 电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419

Termination date: 2019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