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78934A - 模拟电子表 - Google Patents

模拟电子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78934A
CN1578934A CNA038014416A CN03801441A CN1578934A CN 1578934 A CN1578934 A CN 1578934A CN A038014416 A CNA038014416 A CN A038014416A CN 03801441 A CN03801441 A CN 03801441A CN 1578934 A CN1578934 A CN 15789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alog electronic
piezoelectric actuator
electronic clock
vibration
driven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80144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泽田明宏
丸山昭彦
北原丈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789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789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C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OR WATCHES
    • G04C3/00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or watches independent of other time-pieces and in which the movement is maintained by electric means
    • G04C3/08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or watches independent of other time-pieces and in which the movement is maintained by electric means wherein movement is regulated by a mechanical oscillator other than a pendulum or balance, e.g. by a tuning fork, e.g. electrostatically
    • G04C3/12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or watches independent of other time-pieces and in which the movement is maintained by electric means wherein movement is regulated by a mechanical oscillator other than a pendulum or balance, e.g. by a tuning fork, e.g. electrostatically driven by piezoelectric means; driven by magneto-stric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30/00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 H10N30/20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with electrical input and mechanical output, e.g. functioning as actuators or vibrators
    • H10N30/202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devices with electrical input and mechanical output, e.g. functioning as actuators or vibrators using longitudinal or thickness displacement combined with bending, shear or torsion displace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N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N2/00Electric machines in general using piezoelectric effect,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 H02N2/0005Electric machines in general using piezoelectric effect,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producing non-specific motion;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covered by H02N2/02 - H02N2/16
    • H02N2/001Driving devices, e.g. vibrators
    • H02N2/003Driving devices, e.g. vibrators using longitudinal or radial modes combined with bending modes
    • H02N2/004Rectangular vib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N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N2/00Electric machines in general using piezoelectric effect,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 H02N2/10Electric machines in general using piezoelectric effect,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producing rotary motion, e.g. rotary motors
    • H02N2/103Electric machines in general using piezoelectric effect,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producing rotary motion, e.g. rotary motors by pressing one or more vibrators against the rot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lectrical Machinery Utilizing Piezoelectricity,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AREA)
  • 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拟电子表。该模拟电子表具有板状的压电驱动器(341);由该压电驱动器(341)的振动所驱动的被驱动体(343);和通过该被驱动体(343)的驱动,通过传导机构(4)而动作的时间显示机构(5)。由此可提高转换效率,实现小型、薄型化。

Description

模拟电子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压电驱动器的模拟电子表。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有包括利用压电元件的压电效应诱发振动的振动体、由该振动体的振动被驱动旋转的被驱动体和根据该被驱动体的旋转而动作的显示机构的电子表的技术方案。
作为这样的电子表,例如在特开昭62-223689号公报中所公开的电子表中,是将振动体的振动通过爪轮转换成旋转移动。因此,存在着转换效率低的问题。在利用内置于如电子表这样的有限的空间内的电源的商品中,成为电池寿命极短的商品。为了解决此问题,必须配置机械尺寸大的大容量的电池,这样便造成了使电子表尺寸大型化,在设计方面受到制约的问题。
另外,专利文献特开昭60-113675号公报、特开昭63-113990号公报或者是特公平7-39175号公报所公开的电子表是采用楔型结构或环状的马达结构。而且,这些电子表采用了将把表体的厚度方向作为长半径方向的椭圆运动转换为在与表体的厚度方向垂直的平面方向上的旋转运动的结构。由于该椭圆运动在平面方向上的变位非常少,所以为了转换成旋转移动的能量转换效率非常差。
因此,与特开昭62-223689号公报所公开的电子表同样,也是电池寿命非常短的商品。为了解决此问题,虽然也提出有设置扩大平面方向上的变位的机构的方案,然而该机构是构成在厚度的方向上。由于本来这类的结构已经是振动体和被驱动体在厚度方向重叠的结构,所以上述的方案将会进一步增加厚度,存在着不利于表体的薄型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转换效率高,可实现小型化、薄型化的模拟电子表。
本发明之1的模拟电子表的特征是,包括:板状振动体;被驱动体,由所述振动体的振动所驱动;和时间显示机构,通过该被驱动体的驱动,直接或者通过传导机构进行动作。
另外,本发明之2是根据本发明之1的模拟电子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振动体是压电驱动部件,其具有叠层了板状压电元件和强度增强部的振动板、把该振动板固定在支撑体上的固定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振动板的纵长方向的端部上的靠接部,通过向所述压电元件供给驱动信号,使所述压电元件进行伸缩,使所述振动板产生在所述纵长方向伸缩的振动及在与所述纵长方向交叉方向上的振动,通过随着这些振动的所述靠接部的变位来驱动被驱动体,用按压部件按压所述靠接部和所述被驱动体。
另外,本发明之3是根据本发明之1或2的模拟电子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被驱动体上或者在与所述传导机构在平面上不重合的位置上配置所述振动体。
另外,本发明之4是根据本发明之1或2的模拟电子表,其特征在于,在与包括所述传导机构以及所述时间显示机构的机构在平面上重合的位置上配置所述振动体。
另外,本发明之5的特征在于,在构成该模拟电子表的构成部件中,在与完成配置后不会增加厚度的其它构成部件在平面上重合的位置上配置所述振动体。
另外,本发明之6是根据本发明之1或2的模拟电子表,其特征在于,具有将所述振动体按压在所述被驱动体上的按压部件。
另外,本发明之7是根据本发明之1或2的模拟电子表,其特征在于,具有将所述被驱动体按压在所述振动体上的按压部件。
另外,本发明之8是根据本发明之7的模拟电子表,其特征在于,使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力作用在所述传导机构中的被所述被驱动体最先驱动的从动齿轮的大致圆周方向。
另外,本发明之9是根据本发明之7的模拟电子表,其特征在于,使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力作用在所述传导机构中的被所述被驱动体最先驱动的从动齿轮的大致中心方向。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方框流程图。
图2是模拟电子表的俯视图。
图3是模拟电子表的剖面图。
图4是模拟电子表的剖面图。
图5是压电驱动器的剖面图。
图6是压电驱动器的侧视图。
图7是压电驱动器的俯视图。
图8是压电驱动器的接触部的放大图。
图9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模拟电子表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第3实施例的压电驱动器的按压结构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第4实施例的压电驱动器的按压结构的俯视图。
图12是第6实施例的模拟电子表的俯视图。
图13是包括第6实施例的压电驱动器的时间显示机构的剖面图。
图14是说明关于压电驱动器的具体结构的频率-阻抗特性的图。
图15是说明压电驱动器的电极配置的一例的图。
图16是说明其它压电驱动器的电极配置的图。
图17是说明在向正方向/反方向的双向驱动的情况下的压电驱动器的电极配置的图。
图18是说明在向正方向/反方向的双向驱动的情况下的其它压电驱动器的电极配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良好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1]第1实施例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模拟电子表的方框流程图,图2是表示该模拟电子表的俯视图。
在图1所示的电子表中,控制对象是时间显示机构5,时间显示机构5通过压电驱动器341的驱动进行动作。在图1中,电子电路2的谐振电路201从电源1获得电能,产生振荡频率为32,768Hz的基准谐振信号。该基准信号通过分频电路202被分频为1Hz。从分频电路202输出的信号被送至控制电路225。该控制电路225控制向作为时间显示机构5的驱动源的压电驱动器341供给驱动脉冲的供给时间。而且,控制电路225向用于向压电驱动器341提供驱动脉冲的谐振电路2361输入驱动脉冲指令信号。
当来自控制电路225的控制供给时间的驱动脉冲指令信号被输入到谐振电路2361后,驱动脉冲指令信号通过波形成形电路2362被输入到马达驱动电路2363。然后,该马达驱动电路2363向压电驱动器341供给驱动脉冲。该压电驱动器341随着驱动脉冲,利用压电效应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向被驱动体(转子)343的外周突出。该突出使转子343旋转,进而驱动传导机构(减速齿轮组)4旋转,从而驱动时间显示机构5。通过时间校正装置8进行该时间显示机构5的显示的校正。
图2是模拟电子表的俯视图。
在图1的方框流程图中所表示的各个机构,如图2所示,被紧凑地配置在底板11上。
即,在底板1上紧凑合理地配置有构成模拟电子表的各个部分,其中包括:构成电源1的电池1A;负极端子1B和正极端子1C;包括调整旋钮8A的时间校正装置8;构成谐振电路201的晶体振荡器201A;形成电子电路2的IC2A和包括作为驱动源的压电驱动器341的时间显示机构5。在图2中,符号101表示与电池1A接触的电路压片。
图3是包括压电驱动器341的时间显示机构的剖面图。
压电驱动器341是大致长方形的板状的振动体(参照图2)。该压电驱动器341是,在如后述那样被施加了电压时,进行在长度方向上的振动(以下称为纵振动)及短边方向上的振动(以下称为弯曲二次振动)的振动体。
在压电驱动器(振动体)341的中间具有一体形成的固定部341A。该固定部341A通过固定销12被固定在底板11上。压电驱动器341被配置成与底板11大致平行。
压电驱动器341的前端上设有接触部341B。而且,压电驱动器341通过进行纵振动及弯曲二次振动,使接触部341B的前端部在描画椭圆轨迹的同时,与被旋转自如地支撑的转子343的外周部接触。
当接触部341B的前端部与转子343的外周部接触时,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使转子343向图13中的箭头A的方向旋转。然后,使与转子343成一体的从动齿轮343A向同一方向旋转。进而,使与从动齿轮343A啮合的第4齿轮351向图2中的箭头B方向旋转。通过该第4齿轮351的旋转,来驱动被安装在旋转轴351A上的秒针351B。
另外,第4齿轮351的旋转轴351A上固定有从动齿轮351C。该从动齿轮351C与第3齿轮352啮合,第3齿轮352向图2中的箭头C方向旋转。第3齿轮352的旋转轴352A上固定有从动齿轮352B。该从动齿轮352B与第2齿轮353啮合。通过该第2齿轮353的旋转,来驱动被安装在第2齿轮353的旋转轴353A上的分针353B。
如图4所示,在第2齿轮353的旋转轴353A上固定有从动齿轮353C。该从动齿轮353C与日期的内齿轮354啮合。日期的内齿轮354向图1中的箭头D方向旋转。
被固定在日期的内齿轮354的旋转轴354A上的从动齿轮354B与筒形齿轮355啮合。通过该筒形齿轮355的旋转,来驱动安装在筒形齿轮355的旋转轴355A上的时针355B。
在上述的构成中,由被驱动体343、第4齿轮351、第3齿轮352、第2齿轮353、日期的内齿轮354、筒形齿轮355等构成了传导机构(减速齿轮组)4及时间显示机构5。
在本实施例中,把压电驱动器341作为电子表的驱动源。因此,本实施例的模拟电子表与把电磁马达作为驱动源的电子表相比,具有强的抗外部磁场的特性。而且,驱动源的零件数量少。
另外,本实施例的模拟电子表所产生的扭矩大,可减少传导齿轮组的齿轮数量。因此,可降低零件成本和电子表的组装成本等。
并且,由于产生的扭矩大,因而可装配具有一定宽度和厚度的秒针、分针及时针等的指针。因此,可实现识别性优良、质感性强的电子表。而且由于采用摩擦驱动,所以指针不会发生晃动,使电子表具有准确的位置精度。
并且,由于压电驱动器341具有将平面方向的振动运动转换成转子343的旋转运动的结构,因此,在压电驱动器341上没有重叠的零件,可实现薄型化。另外,由于压电驱动器341在转子343的齿轮组的旋转方向上振动,所以传导效率高。并且可抑制对于底板11的振动泄漏的影响。
在上述的构成中,压电驱动器341被配置在与第4齿轮351、第3齿轮352、第2齿轮353、日期的内齿轮354、筒形齿轮355等在平面上互不重叠的位置上。因此,可实现电子表的薄型化。
如图2所示,压电驱动器341通过固定销12,采用螺钉固定、铆接、焊接等的方法被固定在底板11上,而转子343是通过按压部件16被按压在压电驱动器341侧。这里,按压部件16被配置成与压电驱动器341在平面上互不重叠。
按压部件16是通过销16A被支撑在底板11上的具有弹性的U字型的板材。转子343被嵌合在按压部件16的一端16B上。另外,按压部件16的另一端16C嵌合在被固定在底板11上的销17上。这样,按压部件16通过U字状的板材的复原力把转子343按压在压电驱动器341侧。
根据利用按压部件16把转子343按压在压电驱动器341上的结构,把压电驱动器341通过固定销12采用螺钉固定、铆接、焊接等的方法进行固定。因此,对于如手表这样的易受冲击的便携机器来说,可防止驱动特性的下降和振动体的损坏。另外,没有改变施加驱动信号的布线路径的长度,可确保稳定的导通。并且,由于提高了压电驱动器341的刚性,所以也提高了向传导机构的能量传导效率。
如图3所示,压电驱动器341通过在2个板状的压电元件13、14之间夹持由不锈钢等的金属构成的板状的基板15构成。在该基板15上,一体形成有上述的固定部341A及接触部341B。通过构成将基板15夹在压电元件13、14之间的叠层结构,可抑制因压电驱动器341的过大振幅或外力而导致的压电元件13、14的损伤。这里,压电元件13、14与固定部34 1A被配置成在平面上互不重叠。
如图5所示,在压电元件13、14的面上分别配置电极13A、14A。而且,来自驱动电路2363的驱动电压通过这些电极13A、14A被施加在压电元件13、14上。在压电元件13的分极方向与压电元件14的分极方向相反的情况下,只要从驱动电路2363供给交流驱动信号,使图5中的上面、中央、下面的电位分别为+V、-V、+V(或者是-V、+V、-V),便能够使压电元件13、14进行伸缩变位。这里,+V的驱动信号及-V的驱动信号是相位相反的交流信号。因此,相对基板15的上侧的压电元件13和下侧的压电元件14所产生的振动的振幅,与对基板15施加0V的情况(在把基板15与驱动电路2363的地线连接的情况)相比,可得到增加。另外,在图5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了与压电元件13、14接触的供电用电极,而只表示了位于外侧的电极13A、14A。
作为压电元件13、14的材料,可使用钛酸锆、石英、铌酸锂、钛酸钡、钛酸铅、间铌酸铅、聚氟化聚偏氯乙烯纤维、锌铌酸铅、钪铌酸铅等。
下面,说明压电驱动器341的动作。
当从驱动电路2363通过电极13A、14A向压电元件13、14施加交流驱动信号时,如图6中的箭头所示,压电元件13、14产生在纵长方向上伸缩的纵振动。通过这样地对压电元件13、14进行驱动信号的施加,使压电驱动器341以电性的纵振动的形式发生激振,然后,通过压电驱动器341的重量平衡的失衡,而发生以压电驱动器341的重心为中心的旋转力矩。如图7所示,由该旋转力矩,使压电驱动器341诱发在宽度方向上摆动的弯曲二次振动。
这样,使压电驱动器341产生纵振动和弯曲二次振动,并将纵振动和弯曲二次振动合成。这样,如图8所示,使压电驱动器341的接触部341B的前端部分沿着椭圆形轨迹移动。然后,通过使接触部341B的前端部分沿顺时针方向的椭圆轨迹进行描画,在接触部341B位于向转子343侧鼓出的位置时,接触部341B对转子343的按压力增大。另一方面,在接触部341B向从转子343侧退避的位置鼓出时,接触部341B对转子343的按压力减小。从而,在接触部341B对转子34的按压力大的期间,即,在接触部341B位于向转子343侧鼓出的位置时,转子343受到在接触部341B的变位方向上的旋转驱动。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随着压电驱动器341的接触部341B的变位使转子343向图2中的箭头A的方向旋转,来驱动时间显示机构5动作。
另外,在把该压电驱动器341使用在电子表中的情况下,需要对通过压电驱动器341的向前顶出使转子343旋转到什么位置的转子的旋转位置进行检测。因此,如图2所示,在第4齿轮351和导通销18之间设有位置检测装置100。
该位置检测装置100具有弹跳弹簧19。该弹跳弹簧19的一端19A例如通过螺钉固定被固定在底板11上。在弹跳弹簧19的另一端形成被弯折成大致V字状的顶销19B。该顶销19B嵌合在第4齿轮351的被分割形成60个齿的齿间。
下面,对位置检测装置100的动作进行说明。
参照图1,当用来自谐振电路201、分频电路202的1Hz的信号通过控制电路225驱动谐振电路2361时,压电驱动器341开始进行向转子343的顶推,驱动转子343旋转。这样,如图2所示,第4齿轮351被驱动向箭头B的方向旋转。第4齿轮351的旋转,使得弹跳弹簧19的顶销19B随着第4齿轮351的齿形的凹凸进行进退的移动。弹跳弹簧19弯曲,使得具有高电位侧电位VDD的弹跳弹簧19与导通销18接触。之后,第4齿轮351进一步旋转,使弹跳弹簧19从导通销18上分离,由此,使位置检测装置100动作,从位置检测装置100向控制电路225输入停止谐振电路2361的谐振的谐振停止指令。
即,在本实施例中,在压电驱动器341的顶推动作开始后,在第4齿轮351的被分割的60个齿内,当弹跳弹簧19被其中1个齿顶在齿尖上时,位置检测装置100便可检测出该状态。然后,被输入对谐振电路2361的谐振停止指令,停止压电驱动器341的顶推动作。该动作在1秒钟的时间内进行。
然后,当由下一个来自分频电路202的1Hz的信号通过控制电路225驱动谐振电路2361时,压电驱动器341再一次开始顶推,驱动转子343的旋转。通过这样的反复,通过传导机构4对时间显示机构5进行驱动。
上述的结构在用于手表的情况下,由于压电驱动器341与手腕呈大致平行的延伸,压电驱动器341的振动不作用在与人的手腕正交的方向上,所以振动不会被放大。
另外,在外形设计上,有的手表被弯曲成沿着手腕的形状使12点及6点的位置降低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把压电驱动器341配置在例如从4点到8点的位置上等,可将上述的结构简单地使用在该形状的手表中。
[2]第2实施例
图9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模拟电子表的剖面图。
在本实施例2中,压电驱动器341被配置在与包括传导机构4及时间显示机构5的机构在平面上相互重叠的位置上。即,压电驱动器341与转子343被相对方向地配置成在两者之间夹着包括传导机构4及时间显示机构5的机构,在传导机构4及时间显示机构5的里侧,被配置在与各个机构在平面上相互重叠的位置上。其它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基本相同,对于与图3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的符号。
在本实施例2中,在压电驱动器341中使用薄的板材。因此,即使把压电驱动器341配置在与包括第4齿轮351、第3齿轮352、第2齿轮353、日期的内齿轮354、筒形齿轮355等的机构在平面上相互重叠的位置上,也不会明显增加电子表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因此,与以往技术相比,由于减少了驱动体(驱动器)部分的体积,所以可实现电子表的小型化。
[3]第3实施例
图10是表示第3实施例的压电驱动器的按压结构的俯视图。在图10中,对于与图2中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的符号。
在本实施例3中,设定压电驱动器341、转子343及第4齿轮351之间的配置关系,使按压部件16的按压力F的作用方向与传导机构4中的由转子343最先驱动的第4齿轮(从动齿轮)351的圆周方向F1基本一致。在这样的结构中,通过按压部件16使转子343被按压向压电驱动器341侧。即,转子343形成在面内移动的结构。这里,在转子343在面内移动的情况下,转子343与第4齿轮351之间的中心距离发生变化,将会导致传导效率的不稳定。
但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按压部件16的按压力F作用在第4齿轮351的大致圆周方向F1上,因此,可保持转子343与第4齿轮351之间的中心距离不发生变化,从而可保持稳定的传导效率。
[4]实施例4
图11是表示第4实施例的压电驱动器的按压结构的俯视图。在图11中,对于与图2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的符号。
在本实施例4中,设定压电驱动器341、转子343及第4齿轮351之间的配置关系,使按压部件16的按压力F作用在传导机构4中的被转子343最先驱动的第4齿轮(从动齿轮)351的大致中心的方向F2。
在该结构中,由于对于电子表的齿轮组负荷力矩,转子343的受力方向(按压力F的方向)与转子343的旋转方向(箭头A的方向)大致正交,所以按压部件16的按压力F不会发生变化。因此,能够保持稳定的压电驱动器341的顶推动作的驱动。即使电子表受到冲击,也不会对从转子343到第4齿轮351的旋转传导产生大的影响,从而可抑制时间显示机构5的时间显示的误差。
[5]实施例5
作为实施例5,即使不使用按压部件16,也能够采用通过使用类似于按压部件16的部件把压电驱动器341按压向转子343侧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使转子343不在面内移动,而使压电驱动器341在面内移动。即,由于转子343不在面内移动,所以使转子343与第4齿轮351的中心距离保持不变,由此可保持稳定的传导效率。
[6]实施例6
本实施例6是在构成模拟电子表的构成部件中,把振动体配置在与配置后不会导致厚度增加的其它构成部件在平面上相互重叠的位置上。
具体是,作为在配置后不会导致厚度增加的其它构成部件,可列举出电路基板、IC电路、齿轮组部、底板、各种承受部件、时间校正部件及电路按压部件等。另外,也可以把被配置在转子轮的上下方向上的齿轮、加压弹簧、按压板及底板等配置在与振动体在平面上相互重叠的位置上。
图12是第6实施例的模拟电子表的俯视图。在图12中,对于与图2中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的符号。
在本实施例6的模拟电子表中,把图1的方框流程图所表示的各种结构,如图12所示,紧凑地配置在底板11上。
即,实施例6的模拟电子表把构成电源1的电池1A、正极端子1B及负极端子1C、包括调整旋钮8A的时间校正装置8、构成谐振电路201的石英谐振器201A、形成电子电路2的IC2A、和包括作为驱动源的压电驱动器400的时间显示机构5紧凑地配置在底板11上。这里,电路按压部件101还与电池1A接触。
图13是包括压电驱动器400的时间显示机构5的剖面图。如图13所示,压电驱动器400形成大致长方形状的板状。
在该压电驱动器400的中间一体地形成固定部400A。该固定部400A通过固定销12被固定在底板11上。此时的压电驱动器400被配置成与底板11大致水平平行。结果,构成了通过使压电驱动器400进行纵振动及弯曲二次振动,其前端的接触部400B的前端部在描画椭圆轨迹的同时与被旋转自如地支撑的转子343的外周部接触的结构。
然后,对中央电极401及电极对402施加驱动电压进行驱动。此时,形成电极对403未被施加驱动电压的状态。然后,当压电驱动器400的接触部400B接触到转子343的外周部时,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使转子343向图16中的箭头A的方向旋转。这样,使与转子343成一体的从动齿轮343A向同一方向旋转。进一步使与从动齿轮343A啮合的第4齿轮351向图13中的箭头B的方向旋转,以此驱动被安装在旋转轴351A上的秒针351B。
在第4齿轮351的旋转轴351A上固定有从动齿轮351C。该从动齿轮351C与第3齿轮352啮合,第3齿轮352向图13中箭头C的方向旋转。在第3齿轮352的旋转轴352A上固定有从动齿轮352B。并且从动齿轮352B与第2齿轮353啮合。从而,通过第2齿轮353的旋转,来驱动被安装在第2齿轮353的旋转轴353A上的分针353B。
在第2齿轮353的旋转轴353A上固定有从动齿轮353C。该从动齿轮353C与日期的内齿轮354啮合,日期的内齿轮354向图12中的箭头D的方向旋转。
根据本实施例6,由于把压电驱动器(振动体)配置在,在构成模拟电子表的构成部件中的与配置了压电驱动器后不会导致厚度增加的其它构成部件在平面上相互重叠的位置上,所以,可以缩小模拟电子表的平面尺寸。
[7]压电驱动器的具体结构
在以上的说明中,未对压电驱动器341(4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其具体结构有如下的形态。
首先,为了提高压电驱动器341的驱动效率,采用基于以下形状的结构。即,对于压电驱动器341的尺寸进行如下的设定:
7[mm]×2[mm]×厚度0.4[mm]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压电元件,使用2片厚度为0.15[mm]的PZT(锆钛酸铅压敏元件),作为基板使用厚度为0.1[mm]的不锈钢板。
通过采用这样的7[mm]×2[mm]的纵横比,能够使上述的纵振动与弯曲二次振动的谐振频率大致相等,可高效地进行椭圆驱动。
在这种情况下,弯曲二次振动的谐振频率最好是在相对纵振动的谐振频率的0.97倍至1.03倍的范围内。
例如,谐振频率如下所示:
纵振动:284.3[kHz]
弯曲二次振动:288.6[kHz](纵振动谐振频率的1.015倍)
根据本实施例设定的谐振频率,在压电驱动器341中获得了良好的椭圆振动。
另外,通过改变压电驱动器341的纵横比可容易地控制纵振动的谐振频率及弯曲二次振动的谐振频率。在上述的实施例的情况下,在把纵向的长度(7[mm])固定的状态下,如果使横向的长度不足2[mm],则谐振频率的差减小,如果使横向的长度超过2[mm],则谐振频率的差增大。这是由于在只改变横向长度的情况下,对纵振动的谐振频率没有影响,而只改变了弯曲二次振动的谐振频率。
更具体的是,由于也根据压电元件或基板的不同的纵弹性模量而变化,所以尽管需要与其对应设计最佳值,但已知纵横比在7∶2附近是理想的。另外,随着压电驱动器341的接触部341B的质量的增加,弯曲二次振动的谐振频率下降。
下面,对最佳驱动频率的设定进行说明。
图14是说明关于压电驱动器的具体结构的频率-阻抗特性的图。
如图14所示,通过观察压电驱动器341的频率-阻抗特性,可了解到在纵振动的极小值(纵振动的谐振频率)f1与弯曲二次振动的极小值(弯曲二次振动的谐振频率)f2之间存在反谐振频率f0。
在上述示例的情况下,纵振动的谐振频率f1=284.3[kHz],弯曲二次振动的谐振频率f2=288.6[kHz]。因此,通过使压电驱动器341的驱动频率(加振频率)为280~290[kHz],能够使纵振动及弯曲二次振动同时起振。
最好是使压电驱动器341的驱动频率为纵振动的谐振频率f1和弯曲二次振动的谐振频率f2之间的频率。在上述示例中,可以使压电驱动器的驱动频率为
f1=284.3[kHz]≤驱动频率≤f2=288.6[kHz]。
更理想的是,使压电驱动器的驱动频率为比位于纵振动的谐振频率f1和弯曲二次振动的谐振频率f2之间的反谐振频率f0高的频率,并且为比弯曲二次振动的谐振频率f2低的频率。即,
f0<驱动频率≤f2
结果,可获得更大的椭圆振动(纵振动与弯曲二次振动的合成振动),可进行更高效率的驱动。另外,与采用电磁步进马达的情况相比,不产生刺耳的走表音。
[8]变形例
以上,结合各个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下面,对各种变形例进行说明。
[8.1]第1变形例
图15是说明压电驱动器的电极配置的一例的图。
如图15所示,本变形例的压电驱动器400B设有全面电极404。
而且,通过取代压电驱动器341的接触部341B,而在压电驱动器341的不平衡的位置上设置接触部341B1和平衡部341C1,使其形成机械不平衡的状态,由此来产生纵振动及弯曲二次振动。
在本变形例中,作为接触部,虽然是设置了接触部341B1及平衡部341C1这两个部,但也可以只设置一个接触部341B1。
[8.2]第2变形例
图16是说明其它压电驱动器的电极配置的图。
在图15的第1变形例中,是采用了设置全面电极404的结构。而本变形例的压电驱动器400C则是如图16所示,采用设置被配置在连结接触部341B1和平衡部341C1的连结位置上的驱动电极405和检测电极对406的结构。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当对驱动电极405施加驱动电压时,压电元件的纵振动被激振,并且在压电元件的伸缩中产生不平衡。并且,由于接触部341B1及平衡部341C1的机械不平衡状态,可有效地激发弯曲二次振动。
而且,通过纵振动与弯曲二次振动的合成,产生椭圆振动。
而且,关于检测电极对406,作为检测电极,通过基于与第1变形例同样的理由用于振动状态的检测,可进行更精确的控制。
[8.3]第3变形例
在以上的说明中,都是说明对转子进行单一方向驱动的情况,但也可以构成向正方向/反方向的双方向驱动的结构。
图17是说明在向正方向/反方向的双向驱动的情况下的压电驱动器的电极配置的图。
在本第3变形例的压电驱动器400的电极配置中,如图17所示,构成了具有中央电极401、被配置成与中央电极401相互交叉的2组电极对402、403的结构。
采用这种结构,为了进行向第1方向(正方向)的椭圆驱动,对中央电极401及电极对402施加驱动电压。此时,对电极对403不施加驱动电压。
结果,虽然通过中央电极401而激发起纵振动,但通过只对电极对402、403中的电极对402施加驱动电压,使得在压电元件的纵振动的伸缩中产生不平衡,从而被激发起对应第1方向的弯曲二次振动。
而且,通过纵振动与弯曲二次振动的合成,产生向第1方向的椭圆振动。
对此,为了进行向第2方向(反方向)的椭圆振动,对中央电极401及电极对403施加驱动电压。此时,对电极对402不施加驱动电压。
结果,虽然通过中央电极401激发起纵振动,但通过只对电极对402、403中的电极对403施加驱动电压,使得在因压电元件的纵振动而形成的伸缩中产生不平衡,从而激发起对应第2方向的弯曲二次振动。
而且,通过纵振动与弯曲二次振动的合成,形成向第2方向的椭圆振动。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未被施加驱动电压的电极对,最好是把其作为用于检测振动状态的检测电极。其原因是,由于压电元件通过振动而发热,温度的变化将会使纵弹性模量和各种特性发生变化,因此,与其以固定的方式控制驱动频率,不如通过未被施加驱动电压的电极对来检测出由振动而产生的电压,以把其相位差和电压的绝对值控制在规定的控制目标值的方式,控制驱动频率为好。
[8.4]第4变形例
图18是说明在向正方向/反方向的双向驱动的情况下的其它压电驱动器的电极配置的图。
在上述的变形例中,设置了中央电极401和2对电极对402、403,而在本变形例的压电驱动器400A中,如图18所示,不设置中央电极401,而只设置2对电极对402、403。
采用这样的结构,为了进行向第1方向(正方向)的椭圆振动,对电极对402施加驱动电压。此时对电极对403不施加驱动电压。
结果,通过对电极对402施加驱动电压,激发压电元件的纵振动,同时使在压电元件的伸缩中产生不平衡,由此激发对应第1方向的弯曲二次振动。
而且,通过纵振动与弯曲二次振动的合成,产生向第1方向的椭圆振动。
对此,为了进行向第2方向(反方向)的椭圆振动,对电极对403施加驱动电压。此时对电极对402不施加驱动电压。
结果,通过对电极对403施加驱动电压,激发压电元件的纵振动,同时使在压电元件的伸缩中产生不平衡,由此激发对应与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的弯曲二次振动。
而且,通过纵振动与弯曲二次振动的合成,产生向第2方向的椭圆振动。
在这些情况下,对于未被施加驱动电压的电极对,基于与上述变形例同样的理由,也是最好把其作为用于检测振动状态的检测电极。
[8.5]第5变形例
在以上的说明中,虽然未对压电驱动器的支撑部位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通过支撑成为纵振动与弯曲二次振动的双方的振动节点的中央部分,可减少振动损失。
[8.5]第5变形例
在上述的说明中,关于压电驱动器341的配置,说明了配置在与第4齿轮351、第3齿轮352、第2齿轮353、日期的内齿轮354以及筒形齿轮355等在平面上互不重叠的位置上的情况,和把压电驱动器341配置在与包括传导机构4及时间显示机构5的机构在平面上相互重叠的位置上的情况。但是,也可以把所述振动体配置在,与构成该模拟电子表的构成部件中的在配置后不会导致厚度增加的其它构成部件,在平面上相互重叠的位置上。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配置后会导致厚度增加的其它构成部件,例如有决定电子表机构的总厚度的电池以及石英振荡器等。因此,作为在配置后不会导致厚度增加的其它构成部件,有电路板、IC电路、齿轮组、底板、各种承受部件、时间校正部件、电路压片以及日历机构等。另外,由于被配置在转子轮的上下方的齿轮、加压弹簧、压板、底板等,在截面上与振动体不同,所以,通过配置在与这些在平面上相互重叠的位置上,可获得更佳的效果。
[8.6]第6变形例
另外,位置检测装置100不限于使用弹跳弹簧19的上述的结构,例如,也可以使用非接触型传感器(光传感器、磁传感器、静电电容传感器等)。检测位置也不限于检测第4齿轮351的位置,也可以是转子、传动齿轮或者是显示部(指针)等的位置。关于检测方法,例如在使用光传感器的情况下,也可以是透射型、反射型等。如考虑到电子表的薄型化,则可采用反射型。
[8.7]第7变形例
另外,也可以构成使压电驱动器341驱动与转子343呈同心配置并一体旋转的第5齿轮的结构,另外,也可以把转子343本身作为第4齿轮。在2个指针(时针、分针)的电子表中,也可以构成使转子343驱动第3齿轮的结构,另外,也可以把转子343本身作为第2齿轮。对于时、分、秒,也可以构成分别具有独立的驱动源的结构。
[8.8]第8变形例
关于时间显示机构的显示方法,并不限于旋转(针),也可以是标尺形,扇形、鼓形等。关于压电驱动器的按压角度,在图示的例中被设定为大致30°,然而并不限于此,很明显,也可以设定为其它的角度。
[8.9]第9变形例
另外,也可以通过在压电驱动器341的接触部341B反对侧的端部上设置平衡部341C,从而激发更大的弯曲振动,使其产生更大的旋转力矩。
[9]实施例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各个实施例,由于只需分别设置一个振动体及一个驱动电路便可,所以可简化结构,降低成本。并且,由于只设置一个振动体,与设置多个振动体的情况比较,可进行稳定的驱动(振动)。
并且,通过设置检测电极,可检测出振动状态,能够以最佳频率驱动压电驱动器。
再有,通过减少驱动损失,可进行高效率的驱动。
本发明由于构成了通过板状的振动体的振动来驱动被驱动体,通过该被驱动体的驱动,直接或通过传导机构使时间显示机构动作的结构,因此,与以往的结构相比,转换效率高,不会增加表的厚度,可实现小型化、薄型化。
权利要求书
(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后)一种模拟电子表,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源;
板状振动体,利用所述电源的能量而发生振动;
被驱动体,由所述振动体的振动所驱动;
时间显示机构,通过该被驱动体的驱动,直接或者通过传导机构进行动作,以模拟显示方式进行时间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电子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振动体是压电驱动部件,其具有叠层了板状压电元件和强度增强部的振动板、把该振动板固定在支撑体上的固定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振动板的纵长方向的端部上的靠接部,通过向所述压电元件供给驱动信号,使所述压电元件进行伸缩,使所述振动板产生在所述纵长方向伸缩的振动及在与所述纵长方向交叉方向上的振动,通过随着这些振动的所述靠接部的变位来驱动被驱动体,用按压部件按压所述靠接部和所述被驱动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拟电子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被驱动体上或者在与所述传导机构在平面上不重合的位置上配置所述振动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拟电子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导机构以及在与包括所述时间显示机构的机构在平面上重合的位置上配置所述振动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拟电子表,其特征在于,在构成该模拟电子表的构成部件中,在与完成配置后不会增加厚度的其它构成部件在平面上重合的位置上配置所述振动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拟电子表,其特征在于,具有将所述振动体按压在所述被驱动体上的按压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拟电子表,其特征在于,具有将所述被驱动体按压在所述振动体上的按压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拟电子表,其特征在于,使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力作用在所述传导机构中的被所述被驱动体最先驱动的从动齿轮的大致圆周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拟电子表,其特征在于,使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力作用在所述传导机构中的被所述被驱动体最先驱动的从动齿轮的大致中心方向。
10.(追加)根据权利要求1至9所述的模拟电子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电源和所述驱动体配置成在平面上不重合。
11.(追加)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拟电子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按压部件配置成在平面上与所述振动体不重合。
12.(追加)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拟电子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按压部件配置成在平面上与所述振动体不重合。

Claims (9)

1.一种模拟电子表,其特征在于,包括:
板状振动体;
被驱动体,由该振动体的振动所驱动;
时间显示机构,通过该被驱动体的驱动,直接或者通过传导机构进行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电子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振动体是压电驱动部件,其具有叠层了板状压电元件和强度增强部的振动板、把该振动板固定在支撑体上的固定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振动板的纵长方向的端部上的接触部,通过向所述压电元件供给驱动信号,使所述压电元件进行伸缩,使所述振动板产生在所述纵长方向伸缩的振动及在与所述纵长方向交叉方向上的振动,通过随着这些振动的所述接触部的变位来驱动被驱动体,用按压部件按压所述接触部和所述被驱动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拟电子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被驱动体上或者在与所述传导机构在平面上不重合的位置上配置所述振动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拟电子表,其特征在于,在与包括所述传导机构以及所述时间显示机构的机构在平面上重合的位置上配置所述振动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拟电子表,其特征在于,在构成该模拟电子表的构成部件中,在与完成配置后不会增加厚度的其它构成部件在平面上重合的位置上配置所述振动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拟电子表,其特征在于,具有将所述振动体按压在所述被驱动体上的按压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拟电子表,其特征在于,具有将所述被驱动体按压在所述振动体上的按压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拟电子表,其特征在于,使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力作用在所述传导机构中的被所述被驱动体最先驱动的从动齿轮的大致圆周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拟电子表,其特征在于,使所述按压部件的按压力作用在所述传导机构中的被所述被驱动体最先驱动的从动齿轮的大致中心方向。
CNA038014416A 2002-08-30 2003-08-28 模拟电子表 Pending CN157893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53578/2002 2002-08-30
JP2002253578 2002-08-30
JP94252/2003 2003-03-31
JP2003094252 2003-03-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78934A true CN1578934A (zh) 2005-02-09

Family

ID=31980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38014416A Pending CN1578934A (zh) 2002-08-30 2003-08-28 模拟电子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40233793A1 (zh)
EP (1) EP1439435A4 (zh)
JP (1) JPWO2004021091A1 (zh)
CN (1) CN1578934A (zh)
WO (1) WO200402109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3614B (zh) * 2009-01-14 2012-12-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压电驱动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7621775A (zh) * 2016-07-15 2018-01-23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机构模块、机芯以及钟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42745A (ja) * 2005-03-03 2006-09-14 Seiko Epson Corp 電子機器
WO2016084167A1 (ja) * 2014-11-26 2016-06-02 ギガフォトン株式会社 加振ユニット、ターゲット供給装置および極端紫外光生成システム
IT202200002861A1 (it) * 2022-02-16 2023-08-16 Milano Politecnico Timbro per un dispositivo di suoneria di un orologio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97889A (en) * 1964-01-15 1967-01-10 Breskend Sam Clock driver
CH276464A4 (zh) * 1964-03-04 1966-04-15
SE436675B (sv) * 1975-08-12 1985-01-14 Ki Politekhnichsky I Im 50 Let Elektrisk motor driven genom piezoelektriska krafter
JPS5345572A (en) * 1976-10-06 1978-04-24 Seiko Instr & Electronics Ltd Electronic watch
JPS55152487A (en) * 1979-05-16 1980-11-27 Seiko Epson Corp Crystal wrist watch
JPS60188396U (ja) * 1984-05-25 1985-12-13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指針式時計
JPS62223689A (ja) * 1986-03-25 1987-10-01 Citizen Watch Co Ltd 圧電モ−タ時計システム
JPS62191395U (zh) * 1986-05-23 1987-12-05
US4773061A (en) * 1986-10-27 1988-09-20 Eastman Kodak Company Carrier for data storage disk
JPH05281370A (ja) * 1992-03-31 1993-10-29 Seiko Instr Inc アナログ電子時計
CH685660B5 (fr) * 1992-09-09 1996-03-15 Asulab Sa Piece d'horlogerie pourvue de moyens d'entraînement formes par un moteur piezo-electrique.
JP3165070B2 (ja) * 1997-04-25 2001-05-14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カレンダ付電子時計
JPH1132491A (ja) * 1997-05-16 1999-02-02 Seiko Instr Inc 超音波モータ及び超音波モータ付電子機器
JP3184117B2 (ja) * 1997-05-23 2001-07-09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超音波モータ及び超音波モータ付き電子機器
JP3387101B2 (ja) * 1997-08-04 2003-03-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時計並びに報知装置
JP3792864B2 (ja) * 1997-10-23 2006-07-05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超音波モータおよび超音波モータ付電子機器
DE19757139A1 (de) * 1997-12-20 1999-06-24 Philips Patentverwaltung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wenigstens zwei Rotationselemente mit wenigstens einem piezoelektrischen Antriebselement
JP4510179B2 (ja) * 1998-08-07 2010-07-21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超音波モータおよび超音波モータ付電子機器
JP2000188882A (ja) * 1998-12-21 2000-07-04 Seiko Epson Corp 駆動装置、カレンダー表示装置、携帯機器および時計
EP1075079B1 (en) * 1998-12-21 2007-06-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iezoelectric actuator, time piece, and portable device
JP4376342B2 (ja) * 1999-03-02 2009-12-02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電子時計
DE60220498T2 (de) * 2001-03-27 2007-09-20 Seiko Epson Corp. Ansteuerschaltung für piezoelektrischen aktor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3614B (zh) * 2009-01-14 2012-12-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压电驱动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7621775A (zh) * 2016-07-15 2018-01-23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机构模块、机芯以及钟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4021091A1 (ja) 2005-12-22
EP1439435A4 (en) 2007-12-26
EP1439435A1 (en) 2004-07-21
US20040233793A1 (en) 2004-11-25
WO2004021091A1 (ja) 2004-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35329C (zh) 压电驱动装置、钟表和携带装置
CN1196042C (zh) 精密仪器的驱动用发条,钟表,驱动机构
CN1658093A (zh) 压电致动器、钟表及电子设备
CN1698259A (zh) 压电致动器的驱动方法、压电致动器的驱动装置、电子钟表、电子设备、压电致动器驱动装置的控制程序及存储介质
CN1906843A (zh) 压电致动器驱动装置、电子设备、其驱动方法、其驱动控制程序、以及记录了该程序的记录介质
CN1722600A (zh) 压电致动器及设备
CN1543049A (zh) 操作装置和电子仪器
CN1297062C (zh) 压电致动器及其驱动电路
CN1507687A (zh) 压电致动器及具有压电致动器的钟表以及便携装置
CN1155125C (zh) 振动型致动器的驱动装置
CN1898855A (zh) 压电致动器驱动装置、电子设备、其驱动方法、其驱动控制程序、记录了该程序的记录介质
CN1538612A (zh) 超声波振子及超声波电机
CN1892187A (zh) 压电致动器的驱动量检测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441475A (zh) 超声波漏斗型辐射体及使用该超声波漏斗型辐射体的超声波接合装置
CN1921299A (zh) 压电振动器及其制造方法、振荡器、电子部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241322A (zh) 传动装置及使用它的钟表和通知装置
CN1165407A (zh) 使用压电体的发电方法、发电装置和电子机器
CN1534857A (zh) 振动式驱动装置,其控制设备以及具有上述二者的电子设备
CN1701283A (zh) 时刻校正系统、时刻校正指示装置、指针式表、及时刻校正方法
CN1722599A (zh) 压电致动器的驱动方法、驱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611001A (zh) 振动马达及其制造和使用方法
CN1667475A (zh) 显示装置
CN1812245A (zh) 超声波驱动装置
CN1715983A (zh) 驱动器、驱动器制造方法以及透镜装置
CN1288471C (zh) 驱动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7070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7070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