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78253A - 由第二通信网络的节点接入第一网络的终端的方法和布置 - Google Patents

由第二通信网络的节点接入第一网络的终端的方法和布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78253A
CN1578253A CNA2004100618481A CN200410061848A CN1578253A CN 1578253 A CN1578253 A CN 1578253A CN A2004100618481 A CNA2004100618481 A CN A2004100618481A CN 200410061848 A CN200410061848 A CN 200410061848A CN 1578253 A CN1578253 A CN 15782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equipment
communication node
prx
communication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6184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B·博茨奥内克
D·赫姆克迈尔
R·齐默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A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ublication of CN15782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782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2Gateways
    • H04L65/1033Signalling gatew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69Session establishment or d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H04L65/1104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H04L65/1106Call signalling protocols; H.323 and rel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40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006Networks other than PSTN/ISDN providing telephone service, e.g.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including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with a packet-switched transport lay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为了通过第二通信网络(N2)中的第二通信节点(K2)接入第一通信网络(N1)的第一终端设备(EG1),第一和第二通信网络(N1和N2)为了交换控制数据通过一个代理服务器(PRX)相互连接。第一终端设备(EG1)通过代理服务器(PRX)在第二通信节点(K2)处像第二通信节点(K2)的一个终端设备一样注册,以致第二通信节点(K2)将第一终端设备(EG1)作为第二通信节点(K2)的一个终端设备管理。涉及第一终端设备的控制数据在第一通信节点(K1)与第二通信节点(K2)之间分别通过代理服务器(PRX)传输,这样代理服务器(PRX)就在第二通信网络(N2)中代表第一终端设备(EG1)。

Description

由第二通信网络的节点接入第一网络的终端的方法和布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通过第二通信网络中的第二通信节点接入第一网络的第一终端设备的方法,和一种如权利要求9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执行该方法的布置。
背景技术
对于终端设备、尤其是语音设备、电话传真仪器和类似的通信终端设备的操作运行不同拓扑和不同技术结构的通信网络。这样譬如在电路交换的通信网络和分组交换的通信网络之间区别。已知的ISDN网和许多另外的公共通信网络属于电路交换通信网络。在分组通信网络中譬如根据因特网协议(IP协议)以数据包的形式传输有用信息。后者也称为语音数据网或VoIP网络(VoIP=因特网上的声音协议)。
不同类型的网络既属于电路交换通信网络组又属于分组交换通信网络组,所述不同类型的网络在技术上这样相互区分,该网络的各自的部分不能不加考虑地相互连接。这样譬如对电路交换的通信网络认为是模拟和数字通信网络,该网络只能借助联接的部分,该部分通常也称为网关,相互交换信息。在此所述网关既执行介质转换(在不同的传输路径之间)又执行信令转换(在不同的通信协议之间);可是下面对唯一执行信令转换的设备也应用“网关”的概念。在分组交换的通信网络的情况中也区分不同的实施方案,当在所述网络之间没有连接用于信令转换(也称为“边框元素”或“信令交互单元”;此处也称为:“网关”)的设备时,所述网络要么完全不通信要么只在限制的范围内相互通信。在分组交换的通信网络处所述功能限制的最常见的原因是,在不同的通信网络中也使用不同的通信协议。即使为了传输数据包使用相同的传输协议(大多是已知的因特网协议),当根据不同的通信协议建立控制数据和/或有用信息时,所述网络经常是相互不兼容的。譬如对于这种至少关于控制数据不完全兼容的通信协议是ITU-T-H.323-协议和IETF-SIP(SIP=会话初始化协议)。当在一个语音数据网中既运行根据H.323-协议相互通信的通信部分,又运行这种使用SIP协议的部分时,在所述布置中尽管有共同使用的网络基础设施仍考虑两个(逻辑分开的)通信网络。
下面“控制数据”的概念既表示用于控制连接或仪器的信令信息,又表示状态信息,该信息说明终端设备(譬如“空闲”、“占用”、“在线”、“离线”)或另外的网络部分(譬如“准备运行”、“干扰”、“空转”、“满载”)的运行状态。
在通信网络的部分处在通信节点和终端设备之间区别,其中“终端设备”的概念不限制于迄今大多使用的电话,而是以非常普遍的形式表示通信网络中的有用信息的源或目标。在电路交换的通信网络中的通信节点作为基本功能把传输线路或终端设备之间的或终端设备与局-或横向联接线路之间的有用数据信道(B信道)的联接作为任务的期间,分组交换通信网络中的通信节点的功能基本上存在于必需的控制信息的连接控制和准备提供,譬如以网络地址的形式。在此期间分组交换通信网络中的通信节点大多不直接参与有用数据传输;该有用数据在建立逻辑连接后直接在终端设备(“端到端”或“点对点”)之间传输。
对通信网络的运行的一个普通的基本要求是可能性,即能将有用信息与另外的通信网络交换。为此在已知的电路交换通信网络处应用已经提及的局-或横向连接线路,其中在连接不同类型的通信网络的情况中,必须装设一个网关。这在电路交换通信网络中经常由一个所谓的介质转换器组成,该转换器常常已经在通信节点中自己实现。为了在电路交换的通信节点与分组交换通信网络中的通信节点之间交换譬如通话连接的有用信息同样已知网关。在此接通许多到网关的电路交换通信节点的局-或横向连接线路,而在另一边的网关与分组交换通信网络的通信节点连接。如果最后提到的通信节点控制所述网关,那么该通信节点也称为闸道保留器。一个这样的闸道保留器在此同时也用于将如在电路交换的通信网络中应用的呼叫号转换为网络地址,该地址在分组交换的通信网络中通常用于编址或在那使用的终端设备(经常也称为客户机)的数据交换。
分组交换的通信网络中的通信节点利用所谓的“注册”原理工作。这意味着,所述通信网络的每个设备,那就是说每个终端设备和每个网关,其数据应与通信节点交换,必须在该通信节点处注册。这是必需的,因为分组交换通信网络经常使用一个数据网,许多其他的不属于该通信网络的网络节点能位于该数据网中。当这样处理网关时,在此终端仪器以另外的方式注册。
除了存在于通信连接的建立中和运行中的基本功能,现代通信网络提供超越此的业务。已经提及的SIP协议允许譬如在装备有一个显示器的终端设备上,持续显示许多或所有相同通信网络的其他终端设备的运行状态。该业务也称为“状况业务”。该业务的正常工作当然取决于,提供所述业务的通信节点通过分别显示的终端设备的运行状态(状态)获得持续的信息,其中通常当其运行状态变化时,所监视的终端设备就一直自己传送信息到该业务。在SIP协议中定义的另外一种业务是所谓的“即时通讯”,利用该业务以简单的方式能在通信网络的终端设备之间发送消息(譬如文本消息或声音信号)。在此文本消息从发送终端设备传送到通信节点并然后从该通信节点转交到接收终端设备。在此已证明有缺点的是,两个所说明的业务和整个其他业务与应用系列虽然在一个-或相同的通信网络内起作用,但是不能跨网使用。譬如不可能,在第一通信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的“状况列表”中持久显示另外一个通信网络的终端设备的状态信息,即使两个通信网络通过一个网关相互连接。原因在于,必需的状态信息不是通过通信节点之间的网关交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建议一种方法和用于执行该方法的一种布置,利用该方法通信网络中的业务也能用另外一个通信网络的终端设备来运行。
所述任务对于该方法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解决,并且对于该布置通过权利要求9的特征来解决。
对于该方法规定解决方案,第一和第二通信节点通过一个代理服务器相互连接。在此在第二通信节点处的第一终端设备如第二通信节点的一个终端设备一样注册,以至于第二通信节点将第一终端设备作为第二通信节点的终端设备管理。涉及第一终端设备的控制数据在第一通信节点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分别通过代理服务器传输,这样代理服务器在第二通信网络中代表第一终端设备。由此第二通信节点能接入该终端设备,似乎该终端设备是一个在第二通信节点注册的终端设备。因此在第二通信网络中登记第一通信网络的终端设备,以致所述终端设备能应用第二通信网络来接入和管理。所述代理服务器那就是说是第二通信网络中的第一终端设备的“代理”。
对于该布置规定解决方案,对于接入第一终端设备使用一个代理服务器,该代理服务器具有用于将第一终端设备作为第二通信网络的终端设备在第二通信节点处注册一个登记设备,并具有一个转换设备,该转换设备构造为用于将那些涉及第一终端设备的由第二通信节点发送的控制数据转换成根据第一通信协议的数据格式,并构造为用于将那些涉及第一终端设备的由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的控制数据转换成根据第二通信协议的数据格式。相对第二通信节点通过使用该代理服务器第一通信节点的终端设备被代表作为第二通信网络的一个终端设备。此外通过代理服务器也能在第二通信网络中代表第一通信网络的多个终端设备或其他通信网络的终端设备和设备。在此所述代理服务器不是必然地一个独立的仪器,而是能同样作为一个软件部分与其他的软件部分一起安装在共同的计算机硬件上。
所述方法通过从属权利要求2至8表明的特征有利地安排。对该方法说明的优点在此接意义也适用于所述布置。此外该布置通过从属权利要求10和11有利地继续安排。
当在第一通信网络中应用在第一通信网络中应用的控制数据的数据格式的第一通信协议时,当在第二通信网络中应用在第二通信网络中应用的控制数据的数据格式的第二通信协议时,并当代理服务器将通过其从第一通信节点传输到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数据从根据第一通信协议的数据格式转换到第二通信协议的数据格式时,并且反之,当代理服务器将通过其从第一通信节点传输到第二通信节点的控制数据从根据第二通信协议的数据格式转换到第一通信协议的数据格式时,那么利用代理服务器能将具有不同通信协议的通信网络相互连接。在此从第二通信节点看来得出一个统一的只具有一种通信协议的通信节点,其中第二通信节点能像第二通信网络的终端设备一样处理第一通信网络的终端设备。从第二通信节点看来由此形成所谓的“一个系统图象”。
当通过第二通信节点在第二通信网络中至少实现一种业务,通过涉及第一终端设备的状态信息处理时,第一终端设备能有利地捆扎在第二通信网络的通信结构中。在此证业务在代理服务器处以请求消息的形式请求状态信息,该请求消息对应于第二通信协议的数据格式。代理服务器将请求消息转换为第一通信协议的数据格式并传输到第一通信节点,据此第一通信节点将状态信息以第一通信协议的数据格式作为应答传输到代理服务器并且该代理服务器将所述状态信息转换为第二通信协议的数据格式。在此之后所转换的状态信息由代理服务器传输到第二通信节点,于是状态信息由该业务在第二通信节点中处理。
除了第一通信节点其他的通信节点也是可支配的,所述通信节点同样随时准备好关于第一终端设备或关于属于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的状态信息。通过第二通信节点在第二通信网络中至少实现一种业务,通过涉及第一终端设备和/或属于第一终端设备(EG1)的用户的状态信息处理,这样所述状态信息也能、分开或与在第一通信节点中可支配的状态信息一起、在第二通信网络中应用。对此该业务在代理服务器处以请求消息的形式利用控制数据请求状态信息,该请求消息对应于第二通信协议的数据格式。在此代理服务器与第三通信节点连接,该通信节点根据第三通信协议交换控制数据,其中在第三通信节点中存储关于第一终端设备的状态信息。然后代理服务器将请求消息转换为第三通信协议的数据格式并对第三通信节点将状态信息以第三通信协议的数据格式作为应答传输到代理服务器,所述状态信息由代理服务器转换为第二通信协议的数据格式并传输到第二通信节点,据此第二通信节点中的业务处理该状态信息。
当分组交换通信网络用作第二通信网络时,在该网络中使用SIP协议作为通信协议,并且当使用SIP代理服务器作为第二通信节点时,能与具有其他通信协议的其他通信网络的终端设备一起使用为SIP通信网络定义的应用和业务。
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二通信节点处的注册通过代理服务器完成,这样简化第二通信节点的管理。
通过代理服务器在第二通信网络中代表多个终端设备,这样能节约资源。
当在第一通信网络处和在第二通信网络处涉及两个语音数据网时,在所述语音数据网处有用信息直接在终端设备之间交换,代理服务器在建立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通信网络的一个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时分别在第一与第二通信节点之间传输控制数据,这样能放弃使用分离的网关。
附图说明
下文借助附图来解释本发明方法的实施例并同时用于解释本发明布置的实施例。
在此示出:
图1由两个通过代理服务器相互连接的通信网络组成的布置,及
图2时间序列的协议消息,所述协议消息在联接代理服务器的情况下被交换以建立电路交换的网络中的终端设备与分组交换的网络中的终端设备之间的通话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示出了两个通信网络N1、N2,所述网络通过一个代理服务器PRX相互连接。在通信网络N1中示出了作为第一通信节点的通信装置K1、电子邮件服务器EMS和作为工作时间检测系统的中心部分的时间服务器TS(“time server”)。显而易见终端设备和另外的设备也连接在时间服务器TS和电子右键服务器EMS上,可是所述设备出于清楚的原因未示出。终端设备EG1连接在通信装置K1上。在通信网络N2中布置了作为第二通信节点的SIP服务器K2,在该服务器上终端设备EG2注册。SIP服务器包含作为一个以软件形式安装的部分(实体)的SIP代理服务器SIP-PRX,该SIP代理服务器用于交换通信网络N2中的信令消息并因此执行一个功能,该功能与H.323通信网络的闸道保留器是不可比较的。
代理服务器PRX装备有一个模块化建立的软件,该软件分为不同的单元。在所述单元处区分为用于协议转换的单元(所谓的协议栈)和用于实现业务的单元(所谓的功能模块)。用于协议转换的单元分别使用到通信节点和服务器的一个接口的连接。要么作为数据线路要么作为信道在数据网中实施的所述连接在图1中以线的形式呈现,该线借助属于各自连接的通信协议的缩写来规定。
在图1中呈现的用于协议转换代理服务器PRX与通信节点K1、K2、EMS、TS之间的连接用于传输控制-和状态信息。另外的(有用-)信息,譬如在终端设备EG1与EG2之间的通话连接的范围内交换的语音信息(语音数据)在此处未示出的分离的逻辑连接上直接在终端设备EG1与EG2之间交换。
在通信网络N2处涉及一个分组交换通信网络,在该网络中应用通信协议SIP(会话初始化协议);在SIP协议处涉及一个由IETF(因特网工程任务组)标准化的通信协议,该通信协议除了通信连接(电话通话、电话传真连接或类似的)也支持如“即时通讯”和“状况应用”的其他业务。在此SIP协议的功能必须分为功能组;“一个子协议族”在此能称为SIP-RG并用于登记终端设备,SIP-IR负责控制通信连接,SIP-M负责交换消息而SIP-SN负责“状况”方面的业务。所述业务在下面进一步说明。
通信网络N1的部分,尤其是通信装置K1、电子邮件服务器EMS和时间服务器TS也通过一个数据网相互并与代理服务器PRX连接。可替代地电子邮件服务器EMS和时间服务器TS也能布置在一个另外的通信网络中;重要的是,电子邮件服务器EMS和时间服务器TS与代理服务器连接。这样安排通信装置K1,该通信装置K1既用作分组交换通信的终端设备的通信节点又用作电路交换连接的终端设备的通信节点;终端设备EG1此处是一个电路交换连接的,那就是说一个“传统的”终端设备。在此通信装置K1包含一个网关(此处未示出),该网关支持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原理上该实施例也适用于分组交换连接的终端设备,其中那就不使用集成在通信装置K1中的网关。
在通信网络N1中(区别于通信网络N2)ITU-T-H.323协议(缩写:H.323)用作分组交换的语音数据通信(VoIP)的通信协议。在H.323协议关于控制数据(信令信息、状态信息)显著地区别于通信网络N2中使用的SIP协议期间,所述两种通信协议关于所传输的语音数据是相互兼容的,该语音数据在两种情况中根据RTP/RTCP(实时协议/实时控制协议)传输。那就是说代理服务器一方面用于将控制数据转换为在各自通信网络中应用的通信协议,另一方面用于使用附加的应用(性能特征),该附加的应用以业务的形式在通信网络N2中使用,可是不能用于转换语音数据。关于在第一和在第二通信网络(N2)中应用的通信协议是代理服务器(PRX)那就是说是转换设备。
用于使用通信网络N2的业务在代理服务器PRX中实现的设备(处理单元)也称为“代理”。所述代理相对SIP服务器K2显示作为通信网络N2的一个(其他的)终端设备的相应的设备。这样登记代理RA用作终端设备在SIP服务器K2处注册的代理服务器PRX的处理单元。显而易见终端设备EG2也装备有一个对其在SIP服务器K2处注册的自身(此处未示出)的登记功能。
代理服务器PRX的一个其他的处理单元是协议转换器IWU(交互单元),该转换器对于通信连接(通话、传真等)将在通信网络N1中使用的通信协议H.323的控制-和信令信息转换为根据通信网络N2的SIP协议的信令。协议转换器IWU对此为了根据H.323协议数据交换从协议栈PR1的通信网络N1方面使用并从协议栈PR2(SIP/SDP/SIMPLE协议单元)的通信网络N2方面使用。
在通信网络N2中可支配一种业务,该业务用于直接交换消息而且已知为“即时通讯”。对此在终端设备EG2中存在一种相应的应用,该应用为了使用所述业务描述了用户接口,并且在SIP服务器K2中实现用于接收、用于中间存储和用于发送消息的一种对应于SIP服务器的服务器应用IM(即时通讯服务器应用)。在代理服务器PRX中为了与SIP服务器K2的服务器应用IM通信实现处理单元(功能模块)通讯代理IMA,该代理从协议栈PR2的通信网络N2方面使用并从协议栈PC2的通信网络N1方面使用。协议栈PC2在应用通信协议C3的情况下与通信装置K1通信,为此在该实施例中应用CSTA协议(CSTA=计算机支持的电话应用)的一个清楚的表明(“CSTA阶段III”)。在CSTA协议中定义用于接入电路交换的通信填充物的元素,该元素也包含传输符号序列,该符号序列能在电话终端设备的显示器上显示。
“通讯”业务的一个其他的应用是显示未读的(新)电子邮件,该邮件对于终端设备EG1的用户存在于电子邮件服务器EMS中。对此通讯代理IMA以规则的时间间隔询问电子邮件服务器EMS并通过服务器应用IM在一个终端设备(在所述情况中为终端设备EG2)的显示器上显示新消息。
根据SIP协议在通信网络中一个其他的多次使用的应用(在这种情况中也称为“业务”)是所谓的“状况业务”。对此涉及用户和该用户的各自可支配状态的列表(不可接通的、在通话中、出差、...),所述列表显示在符合SIP的终端设备(也可是多媒体PC)的显示器上。所述列表能由相应终端设备的用户个别联接,并且该列表然后显示譬如最重要的用户的通信伙伴。所述用户列表的特色在于,在此在终端设备的显示中显示关于相应用户的持久的状态信息,譬如,相应用户是否空闲、占用、激活(可接通)或被动(“离线”)。所述信息对于所有“被观察的”用户(终端设备)中间存储在SIP服务器K2的状况服务器P中并转交给终端设备的各自的状况应用,在所述情况中为终端设备EG2。为了在通信网络N2中代表终端设备EG1,代理服务器PRX包含属于所述业务的处理单元,状况代理PA。当状况代理PA通过协议栈PR2供SIP服务器K2使用关于终端设备EG1的状态信息的期间,该代理使用协议栈PC3、PR3和PR4,以呼吁所述状态信息。通过协议栈PC3状况代理PA对此在使用通信协议C3(CSTA阶段III协议)的情况下接入通信装置K1,以询问终端设备EG1的状态(那就是说“激活”或“被动”)。附加地状况代理PA通过协议单元PR3在使用通信协议MSP(“邮件服务器协议”)的情况下接入电子邮件服务器EMS。在电子邮件服务器EMS上终端设备EG1的用户能保持一个电子邮件信箱并在该信箱中调节,该信箱是否缺席,然后这导致在详细的电子邮件消息处的一个相应的缺席记录。所述调节由状况代理PA询问和评价并为了确定或生成关于终端设备EG1的状态信息而使用该调节。
状况代理PA还能使用用于确定终端设备EG1的运行状态的其他的数据源,其中在图1中范例式的示出了时间服务器TS。在时间服务器TS中存储数据,该数据(譬如在一个企业中)由存取控制(门上的芯片卡读取器或类似的)来存储。那就是说涉及一个数据库由该数据库得知,大楼里的人是否缺席。状况应用通过协议单元PR4在使用存取协议TRP(时间服务器协议)的情况下接入该数据库,以将存储在时间服务器TS中的缺席信息传送到SIP代理服务器K2的状况服务器P并因此最后传送到终端设备EG2的状况应用。
代理服务器PRX的登记代理RA用作相对SIP服务器K2终端设备EG1的登记的登记设备。一条相应的消息发送给代理服务器PRX的协议栈RPR(登记协议单元),这样在图1中示出的情况中通信装置K1在连接终端设备EG1时进行登记。所述消息转交给登记代理RA,在那处理并转换为一条新的登记消息,该消息通过协议栈PR2发送给布置在SIP服务器K2中的登记服务器R。
可替代地可是所述记录也能从一个外部的此处未示出的实体,譬如一个管理器工作位置,出发来实现。那么从这样的管理器工作位置出发通过协议单元RPR接入登记代理RA。
在图2中示出了建立终端设备EG1和终端设备EG2之间的通信连接的时间序列。为了建立该通信连接以控制消息的形式在终端设备EG1、通信装置K1、代理服务器PRX、SIP服务器K2与终端设备EG2之间交换控制数据(信令信息)。在此传输的控制数据通过箭头呈现,其中箭头方向表示在各自方法步骤中传送的控制消息的传输方向。在此每个箭头用简短描述来规定,在该描述上分别采用下列的符号并是在各自方法步骤中应用的通信协议的缩写。在此该描述从上往下读取,也就是说,利用标记“a)CorNet-TC”表示的控制消息或控制消息组在连接建立开始时交换,而通过标记“t)RTP/RCTP”和利用双箭头显示的已建立的有用数据连接处于连接建立的结束。
用缩写K1、PRX、K2、EG2表示的部分与来自图1的相同表示的部分一样。连接在通信装置K1上的终端设备EG3,区别于图1的图示说明范围内采用的终端设备EG1,是一个所谓的VoIP终端设备,那就是说一个分组交换通信的语音数据终端设备。原理上终端设备EG3根据已知的通信协议H.323通信,其中H.323协议表示一个所谓的具有不同从属协议的所谓的协议族。此外在通信网络N1中应用标准G.711和下面详细说明的标准H.225,所述标准G.711说明了语音数据的压缩,所述标准H.225说明了根据H.323协议的语音数据网中的信令。由于H.323标准(如已经在上面采用SIP协议时提及的一样)虽然广泛流行。但是不支持所有现代通信网络中期望的性能特征,所以在终端设备EG3与通信装置K1之间采用一个现代化的扩展的用于信令的通信协议,该协议是公司专用的并有名字CorNet-TC。对于所述实施例这是尤其必需的,因为不仅分组交换通信的VoIP终端设备而且电路交换的终端设备(如图1的终端设备EG1)连接在通信装置K1上,该电路交换的终端设备利用所拥有的为电路交换的通信网络而发展的通信协议CorNet-TS来控制。所述CorNet-TS协议支持大的性能特征范围并因而以对分组交换网络稍微改变的形式作为CorNet-TC协议采用。
在第一步中终端设备EG3在通信装置K1处注册。对于该利用带有参考符号a)的箭头显示的注册过程采用以前说明的通信协议CorNet-TC。在步骤b)中终端设备EG3在通信装置K1处注册一个连接期望,该连接期望通过根据H.225协议的消息“ARQ”报告。通信装置K1在步骤c)中根据相同的通信协议利用消息“ACF”应答。现在在步骤d)中终端设备EG3利用消息“Setup”在通信装置K1上报告具体的通话期望,该期望也包含所呼叫的终端设备EG2的呼叫号。通信装置K1将该期望继续在步骤e)中报告给代理服务器PRX。代理服务器在一方面在步骤h)中给通信装置K1证实所接收的命令,另一方面利用消息“Invite”在步骤f)中根据SIP协议在SIP服务器K2上报告从终端设备EG3到终端设备EG2的对话期望。在步骤g)中SIP服务器K2将该通话期望转交给终端设备EG2,该终端设备现在信号化该呼叫。刚信号化呼叫的证实由终端设备EG2在步骤i)中利用给SIP服务器K2的消息“Ringing”和由该终端设备EG2在步骤j)中利用给代理服务器PRX的相同的消息来证实。代理服务器PRX将消息“Ringing”在步骤k)中转换为H.225协议因此也转换为CorNet-NQ协议(一种所拥有的扩展的横向连接的通信协议)并以“Alert”或“NQ-Alert”消息的形式传送给通信装置K1。从那在步骤1)中转交该消息给终端设备EG3。
在步骤n)中在终端设备EG3与通信装置K1之间在根据CorNet-TC协议的消息中交换关于此的信息,终端设备EG3现在为建立有用数据连接准备好了。现在进入等待状态,该状态如此长的持续,直至终端设备EG2的用户接收该呼叫。在所述情况中终端设备EG2在步骤n)中应用给SIP服务器K2的消息“OK”,该SIP服务器K2再次将所述消息“OK”在步骤o)中转交给代理服务器PRX。所述根据SIP协议编码的消息现在在代理服务器PRX中转换为消息“Connect”并在步骤p)中传送给通信装置K1。在此消息“Connect”虽然是CorNet-NQ协议的部分,但是同时也在H.225协议中定义。在步骤q)中该证实最终转交给终端设备EG3。随着在步骤n)中接收报告“OK”SIP服务器K2已发送一个证实消息给终端设备EG2,随着所述接收终端设备EG2现在接受关于有用数据信道的发送-和接收运行。相同的情况下终端设备EG3同样随着相应有用数据信道上的发送-和接收运行开始于在步骤q)中的接收“Connect-Meldung”,有用数据信道的参数利用根据消息的以前说明的协议来商定。随着接受发送-和接收运行终端设备EG3在步骤r)中发送一个相应的状态报告给通信装置K1,以因此将现在改变的呼叫状态文档化。随着步骤t)中的接受发送-和接收运行现在在终端设备EG3与EG2之间存在根据RTP/RCTP协议的有用数据连接。

Claims (11)

1.用于通过第二通信网络(N2)中的第二通信节点(K2)接入在第一通信网络(N1)的第一通信节点(K1)上的第一终端设备(EG1)的方法,
其中第一终端设备(EG1)在第一通信节点(K1)上注册,
其中,第一和第二通信网络(N1和N2)为了交换控制数据和有用数据而相互连接,
其特征在于,
第一和第二通信节点(K1和K2)通过一个代理服务器(PRX)相互连接,
第一终端设备(EG1)在第二通信节点(K2)处像第二通信节点(K2)的一个终端设备一样注册,以致第二通信节点(K2)将第一终端设备(EG1)作为第二通信节点(K2)的一个终端设备来管理,
涉及第一终端设备的控制数据在第一通信节点(K1)与第二通信节点(K2)之间分别通过代理服务器(PRX)被传输,使得代理服务器(PRX)在第二通信网络(N2)中代表第一终端设备(EG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通信网络(N1)中对第一通信网络(N1)中所应用的控制数据的数据格式应用第一通信协议,
在第二通信网络(N2)中对第二通信网络(N2)中所应用的控制数据的数据格式应用第二通信协议,及
代理服务器(PRX)将通过其从第一通信节点(K1)传输到第二通信节点(K2)的控制数据从根据第一通信协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第二通信协议的数据格式,并且反之,代理服务器(PRX)将通过其从第二通信节点(K2)传输到第一通信节点(K1)的控制数据从根据第二通信协议的数据格式转换为第一通信协议的数据格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通过第二通信节点(K2)在第二通信网络(N2)中至少实现一种业务,
通过该业务处理说明第一终端设备(EG1)的运行状态的状态信息,
该业务利用控制数据以请求消息的形式在代理服务器(PRX)处请求所述状态信息,该请求消息对应于第二通信协议的数据格式,
代理服务器(PRX)将该请求消息转换为第一通信协议的数据格式并传输到第一通信节点(K1),
第一通信节点(K1)将状态信息作为应答以第一通信协议的数据格式传输到代理服务器(PRX),
代理服务器(PRX)将状态信息转换为第二通信协议的数据格式并传输到第二通信节点(K2),及
该业务在第二通信节点(K2)中处理状态信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通过第二通信节点(K2)在第二通信网络(N2)中至少实现一种业务,
通过该业务处理涉及第一终端设备(EG1)的状态信息,
该业务利用控制数据以请求消息的形式在代理服务器(PRX)处请求所述状态信息,该请求消息对应于第二通信协议的数据格式,
代理服务器(PRX)与第三通信节点(EMS、TS)连接,第三通信节点根据第三通信协议交换控制数据,
在第三通信节点(EMS、TS)中通过第一终端设备(EG1)和/或一个属于第一终端设备(EG1)的用户存储状态信息,
代理服务器(PRX)将请求消息转换为第三通信协议的数据格式并传输到第三通信节点(EMS、TS),
第三通信节点(EMS、TS)将状态信息作为应答以第三通信协议的数据格式传输到代理服务器(PRX),
代理服务器(PRX)将状态信息转换为第二通信协议的数据格式并传输到第二通信节点(K2),及
该业务在第二通信节点(K2)中处理状态信息。
5.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分组交换的通信网络被用作第二通信网络(N2),
在第二通信网络(N2)中的SIP协议被用作通信协议,及
采用SIP代理服务器作为第二通信节点(N2)。
6.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第二通信节点(K2)处通过代理服务器(PRX)完成第一终端设备(EG1)的注册。
7.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通过代理服务器(PRX)代表第二通信网络(N2)中的多个终端设备。
8.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代理服务器(PRX)在建立第一终端设备(EG1)与第二通信网络(N2)的一个终端设备(EG2)之间的通信连接时分别在第一与第二通信节点(K1和K2)之间传输对建立通信连接必需的控制数据。
9.通过第二通信网络(N2)中的第二通信节点(K2)接入第一通信网络(N1)的第一终端设备(EG1)的布置,
其中在第一通信网络(N1)中装设一个第一通信节点(K1),
其中第一终端设备(EG1)在第一通信节点(K1)上注册而第二终端设备(EG2)在第二通信节点(K2)上注册,
其中构造第一终端设备(EG1)用于在第一通信节点(K1)上注册,
其中构造第一通信网络(N1)用于传输以根据第一通信协议的数据格式的控制数据而构造第二通信网络(N2)用于传输以根据第二通信协议的数据格式的控制数据,
而且
其中第一和第二通信网络(N1和N2)为了交换控制数据和有用数据被相互连接,
其特征在于,
采用一个接入第一终端设备(EG1)的代理服务器(PRX),
该代理服务器具有一个用于在第二通信节点(K2)处将第一终端设备(EG1)作为第二通信网络(N2)的一个终端设备注册的登记设备(RA),
该代理服务器具有一个转换设备,构造该转换设备用于将涉及第一终端设备的控制数据转换为根据第一通信协议的数据格式,其中该控制数据由第二通信节点发送,
并构造该转换设备用于将涉及第一终端设备(EG1)控制数据转换为根据第二通信协议的数据格式,其中该控制数据由第一通信节点(K1)发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布置,
其特征在于,
在第二通信网络(N2)中规定用于实现一种业务的应用(P),该业务通过第一终端设备(EG1)处理状态信息,
构造该应用(P)用于在代理服务器(PRX)处请求状态信息,
在所述代理服务器(PRX)中装设一个处理单元(PA),该处理单元被构造成用于在第一通信节点(K1)处请求状态信息并将该状态信息转交给所述应用(P)。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布置,
其特征在于,
在第二通信网络(N2)中实现用于实现一种业务的应用(IM),该业务处理属于第一终端设备(EG1)的消息,
在代理服务器(PRX)中布置一个处理单元(IMA),该单元被构造成用于在一个通信节点(EMS)处请求所属的消息并用于将所属的消息转交给其他的应用(IM)。
CNA2004100618481A 2003-06-27 2004-06-25 由第二通信网络的节点接入第一网络的终端的方法和布置 Pending CN157825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329084.2 2003-06-27
DE10329084A DE10329084A1 (de) 2003-06-27 2003-06-27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m Zugriff auf ein erstes Endgerät eines ersten Kommunikationsnetzwerkes durch einen Kommunikationsknoten in einem zweiten Kommunikationsnetzwerk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78253A true CN1578253A (zh) 2005-02-09

Family

ID=33395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100618481A Pending CN1578253A (zh) 2003-06-27 2004-06-25 由第二通信网络的节点接入第一网络的终端的方法和布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021610A1 (zh)
EP (1) EP1492300A1 (zh)
CN (1) CN1578253A (zh)
DE (1) DE10329084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2758A (zh) * 2005-04-08 2013-02-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终端中的即时消息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CN101690379B (zh) * 2007-07-09 2013-02-27 英特尔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多重无线电接入技术中的数据传输
WO2014179918A1 (zh) * 2013-05-06 2014-1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个系统的协作通信方法、装置及通信节点
CN113366808A (zh) * 2018-12-11 2021-09-07 泰雷兹数字安全法国股份有限公司 管理非接触式安全元件中的多个虚拟文档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65681B1 (ko) * 2003-12-06 2011-09-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의류건조기의 파워코드 고정장치
US20050198147A1 (en) * 2004-01-20 2005-09-08 Rodrigo Pastro Instant messaging using telephone sets
US7908397B1 (en) 2005-02-28 2011-03-15 Adobe Systems Incorporated Application server gateway technology
US8526447B1 (en) * 2006-03-03 2013-09-03 Cisco Technology, Inc. H.323 to SIP fax interworking
US7577156B2 (en) * 2006-04-13 2009-08-18 Directpacket Research, Inc. Highly adaptable proxy traversal and authentication
US7773588B2 (en) * 2006-04-13 2010-08-10 Directpacket Research,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oss protocol communication
US7710978B2 (en) * 2006-04-13 2010-05-04 Directpacket Research,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versing a firewall with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US8605730B2 (en) * 2006-04-13 2013-12-10 Directpacket Research,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across disparate networks
US8560828B2 (en) * 2006-04-13 2013-10-15 Directpacket Research,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555371B1 (en) 2009-07-17 2013-10-08 Directpacket Research,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ement of nodes across disparate networks
US8400953B1 (en) * 2007-05-21 2013-03-19 Nextel 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call setup
KR100906109B1 (ko) * 2007-06-20 2009-07-07 엔에이치엔(주) 3a 기반의 다양한 어플리케이션 상태를 제공하는유비쿼터스 프리젠스 서비스 방법 및 시스템
US7965721B1 (en) * 2008-03-21 2011-06-21 Nextel 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transferring communications between networks
WO2011021886A2 (en) * 2009-08-21 2011-02-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evice capable of notifying operation state change thereof through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of the device
TWI484804B (zh) * 2011-11-09 2015-05-11 Quanta Comp Inc 網路系統之資料管理方法及其相關系統
JP5634427B2 (ja) * 2012-03-23 2014-12-03 株式会社東芝 鍵生成装置、鍵生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BR112013009840A2 (pt) * 2012-04-04 2017-03-01 Siemens Entpr Communications Gmbh & Co Kg método para transferir o controle de uma conversação existente de múltiplos participantes a uma aplicação de controle de conferência e um produto de programa de computador para executar o método
US9882713B1 (en) * 2013-01-30 2018-01-30 vIPtel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key generation, distribution and management
US9467478B1 (en) 2013-12-18 2016-10-11 vIPtela Inc. Overlay management protocol for secure routing based on an overlay network
US9980303B2 (en) 2015-12-18 2018-05-22 Cisco Technology, Inc. Establishing a private network using multi-uplink capable network devi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67450A (en) * 1997-07-30 2000-12-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ata communications management system and protocol replacement method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s
US6636528B1 (en) * 1999-10-08 2003-10-2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ethod for operating a switching device upon utilization of different signaling protocols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6963583B1 (en) * 2000-09-29 2005-11-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Generic call server and method of converting signaling protocols
US6816912B1 (en) * 2000-12-01 2004-11-09 Utstarcom,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tunnel optimized call setup for mobile nodes
US7139833B2 (en) * 2001-04-04 2006-11-21 Ipr Licensing, Inc. Proxy mobile node capability for mobile IP
JP3952860B2 (ja) * 2002-05-30 2007-08-0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プロトコル変換装置
US6862446B2 (en) * 2003-01-31 2005-03-01 Flarion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he utilization of core based nodes for state transfer
EP1487186B8 (de) * 2003-06-11 2017-05-17 Unify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Kommunikationsanordnung zum wechselweisen Betrieb eines Endgerätes an zumindest zwei Kommunikationsknoten
US20060230445A1 (en) * 2005-04-06 2006-10-12 Shun-Chao Huang Mobile VPN proxy method based on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2758A (zh) * 2005-04-08 2013-02-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终端中的即时消息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CN101690379B (zh) * 2007-07-09 2013-02-27 英特尔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多重无线电接入技术中的数据传输
WO2014179918A1 (zh) * 2013-05-06 2014-1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个系统的协作通信方法、装置及通信节点
CN113366808A (zh) * 2018-12-11 2021-09-07 泰雷兹数字安全法国股份有限公司 管理非接触式安全元件中的多个虚拟文档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329084A1 (de) 2005-01-20
US20050021610A1 (en) 2005-01-27
EP1492300A1 (de) 2004-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78253A (zh) 由第二通信网络的节点接入第一网络的终端的方法和布置
CN101563912B (zh) 用于为面向分组的通信网络抵御不受欢迎的语音广告的方法
CN102413147B (zh) 代理服务器
EP1051046A2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intelligent network services to an IP network
CN101361342A (zh) 用于在家庭网络内实现发现的方法和设备
CN1685691A (zh) 在sip/sip-t网络里和在该网络与isup+/bicc互通中的传真和调制解调器的支持
CN1623310A (zh) 可经由网络地址转换型设备操作的通信协议
US20060193308A1 (en) Providing packet communication service
EP1081920B1 (en) Method of establishing communication exchange between a terminal of a packet-based network and a terminal connected to a remote access server
CN1412982A (zh) 网络电话交换系统中的呼叫处理消息转换器及其方法
GB2399960A (en) Dynamic gain control in a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system
CN1520678A (zh) 用于音频桥路的方法和装置
US7305000B2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equipment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orporating the same and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method therefor
CN100493048C (zh) 穿越网络地址转换和防火墙的多媒体通信代理系统及方法
EP136172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configuration of voice over IP endpoints
KR100814397B1 (ko) 최적화된 인터컴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VoIP 단말 및 이를이용한 세션 설정 방법
CN101087302B (zh) 呼叫建立方法
CN101361347B (zh) 通过住宅网关连接ip通信实体的方法和网关
CN100531216C (zh) 媒体资源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0469051C (zh) VoIP网络、媒体服务器及提供在其中使用的附加服务的方法
Cisco Glossary: Cisco IP Phone 7905 Administrator's Guide (H.323)
CN101352020B (zh) 用于ip电话业务互通的装置及方法
CN1310540A (zh) 一种实现网络互通的服务器
KR20050043597A (ko) 인터넷을 이용한 홈 방문자 확인 서비스 방법
CN1526224B (zh) 在h323终端和另一个终端之间的协议网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