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72499A - 喷墨头和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喷墨头和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72499A CN1572499A CN200410059325.3A CN200410059325A CN1572499A CN 1572499 A CN1572499 A CN 1572499A CN 200410059325 A CN200410059325 A CN 200410059325A CN 1572499 A CN1572499 A CN 157249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ink
- ink gun
- nozzle
- ju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0976 in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8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49 f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50 d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23 electrofo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28 ero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32 laser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99 meniscu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00 radioactive trac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14274—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stacked structure type, deformed by compression/extension and disposed on a diaphragm
Landscapes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喷墨头的外壳包含形成有多个开口槽的突起,开口槽被限定在相邻两个突起部分之间,突起部分的末端固定在隔膜板上。压电元件插在各自的开口槽中,并且在与各个压力室相对的位置,固定在隔膜板的隔膜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墨头,其通过给油墨施加压力而从喷嘴中喷射墨滴,在记录介质上形成油墨图像,还涉及一种包括喷墨头的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如公开号为HEI-1-115638和SH0-58-119872的日本专利申请中所述,已经了解一种喷墨头,其使用压电激励器给油墨施加压力,通过改变压力腔室的容积而从喷嘴中喷射墨滴。
图1表示这种喷墨头的实例。图1中所示的喷墨头200包括高刚性外壳112、一组板126和压电激励器114。
公共油墨通道113和多个开口112a形成在高刚性外壳112中。油墨导管118连接在高刚性外壳112上,用于将油墨从墨盒(未图示)导入公共油墨通道113。
这些板126连接在高刚性外壳112上,并且包括喷嘴板102、通道板103和隔膜板110。多个喷嘴101形成在喷嘴板102中。通道板103包括腔室板105和节流器板107。腔室板105形成有排列成一行的压力室104,节流器板107形成有节流器106。节流器106将公共油墨通道113流体连接到压力室104,并且控制流到压力室104的油墨流量。隔膜108和过滤部分109形成在隔膜板110上。过滤部分109由过滤板构成,过滤部分具有弹性,并从油墨中消除杂质等,油墨从公共油墨通道113流入节流器106。
压电激励器114包括多个压电元件115和固定压电元件115的固定件116。每个压电元件15与形成在腔室板105中的其中一个压力室104对应。压电元件115隐藏在高刚性外壳112的各个开口112a中,并且连接在隔膜108上。独立电极117形成在固定件116上,用于从外部驱动电路(未图示)给各自的压电元件115发送独立电信号。给压电元件115选择性地施加电信号,使得压电元件115膨胀和收缩。隔膜108将压电元件115的位移(膨胀/收缩)传递给压力室104,并且改变压力室104的体积。体积的这种改变变成填充压力室104的油墨的压力变化。结果,通过喷嘴101将油墨喷射成墨滴。
通常,通过对不锈钢的精确挤压、激光处理、镍电成形等而形成喷嘴板102,通过对不锈钢材料的蚀刻或镍材料的电铸而形成隔膜板110。通过对不锈钢材料的切割等而形成高刚性外壳112。
喷嘴101的处理精度(形状)非常影响喷墨头200的喷墨特性。为了抑制多个喷嘴101的位置精度的偏差,制造喷嘴板102时需要高处理精度。
现在连续要求喷墨头200中的喷嘴101有非常高的精度。然而,如果喷嘴101的密度进一步增加,从处理精度的观点来说,难以在高刚性外壳112中为每个压电元件115形成开口112a。也就是说,需要高处理精度,因为压电元件115的膨胀/收缩量极小(约0.5μm),并且开口112a等的结构或尺寸值的微差将使这些板126的变形量波动,影响喷墨特性。
图2表示公开号为HEI-6-8422的日本专利申请中公开的喷墨头,用于克服上述问题。图2的喷墨头包括腔室板206和外壳212。腔室板206形成有一行压力室204。外壳212具有比腔室板206更大的刚性,并且形成有开口212A,开口212A在与这行压力室204相同的方向上延伸。多个压电元件215在开口212A内的位置上固定到腔室板206,这些位置面对压力室204。形成有薄膜电极219的固定座216连接在每个压电元件215上,以便部分薄膜电极219与相应的压电元件215密切接触。导线217连接在每个薄膜电极219的暴露表面上。当电压通过导线217施加在相应的压电元件215上时,压电元件215在它的纵向上收缩,也就是,图2中箭头Z指示的方向。当电压停止施加时,压电元件215则回复到它的初始状态。因为在图2的结构中,对于压电元件215的导向,相邻压电元件215之间没有提供部件,与图1的结构相比,在更高的密度下能对准压电元件215。
如果压力室204形成有很大宽度以确保墨滴足够大,那么外壳212中的开口212A的宽度也必须扩大。这增加了开口212A的横截面积。同样,喷墨头在喷嘴行方向上必须做得更长,以便增加喷嘴数量来增加打印速度。这也增加了开口212A的横截面积。
然而,腔室板206极薄,也就是,其厚度仅约为0.8mm-1.0mm。形成有压力室204的腔室板206部分的总厚度仅约为0.4mm-0.6mm。因此,如果外壳212的开口212A太大,那么任何一个压电元件215的变形将使整个腔室板206变形,并且不只是使相应的压力室204变形。压电元件215产生的位移不能有效地用来喷射墨滴。还有,在相邻喷嘴之间可能产生交扰,交扰降低喷射墨滴速度的一致性,或相反,退化喷射特性。当同时驱动大量压电元件215时,交扰可能变得特别严重。当相邻压力室204受到被驱动进行喷墨的压力室204影响并与其同时变形时,与相邻压力室204相应的喷嘴中的油墨弯液面可能振动。
发明内容
根据上面所述,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问题,并且还提供一种喷墨头和包括喷墨头的喷射装置,其中喷墨头可降低板的变形量和防止交扰。
本发明的另外目的是提供一种喷墨头和包括喷墨头的喷射装置,喷墨头能安装高密度的压电元件。
为了实现上述和其它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喷墨头,包括:形成有多个喷嘴的喷嘴板,通过该喷嘴喷射墨滴;形成有多个压力室的通道板,该压力室与各个喷嘴对应;具有隔膜的隔膜板,隔膜密封压力室;多个压电元件,它们在与各自的压力室相对的位置上连接到隔膜;以及遮盖多个压电元件的外壳。外壳具有与隔膜板接触的突起。突起形成有开口槽,并且具有突起部分。每个开口槽被限定在相邻两个突起部分之间,并且每个压电元件插在相应的其中一个开口槽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喷射装置,包含:喷墨头和给喷墨头提供油墨的墨盒。喷墨头包括:形成有多个喷嘴的喷嘴板,通过该喷嘴喷射墨滴;形成有多个压力室的通道板,该压力室与各自的喷嘴对应;具有隔膜的隔膜板,隔膜密封压力室;多个压电元件,它们在与各个压力室相对的位置上连接到隔膜;以及遮盖多个压电元件的外壳。外壳具有与隔膜板接触的突起。突起形成有开口槽,并且具有突起部分。每个开口槽被限定在相邻两个突起部分之间,并且每个压电元件插在相应的其中一个开口槽中。
附图说明
在这些图中:
图1是表示常规喷墨头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常规喷墨头的横剖视图;
图3是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喷射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喷射装置喷墨头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图4喷墨头的横剖视图;
图6是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喷墨头高刚性外壳的局部剖面透视图;
图7是高刚性外壳沿着图6线VII-VII的横剖视图;
图8是表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喷墨头压电激励器的制造方法的说明性示意图;
图9是表示压电激励器的制造方法的说明性示意图;
图10是表示压电激励器的制造方法的说明性示意图;
图11是表示压电激励器的制造方法的说明性示意图;
图12是压电激励器的透视图;
图13是表示同时受驱动的喷嘴数量和液滴速度比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4是表示同时受驱动的喷嘴数量和喷嘴板变形量比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5是表示液滴速度比、和突起部分厚度与板厚度比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6是表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改进的高刚性外壳的局部剖面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
图3表示依据本实施例的喷射装置100的结构。如图3中所示,喷射装置100包括记录设备28、导轴30、驱动传递部件31、驱动源32和传送辊34。
记录设备28以自由滑动方式支撑在导轴30上。记录设备28连接到驱动传递部件31,并且通过驱动源32沿着导轴30移动。记录设备28包括喷墨头11和墨盒29。喷墨头11的宽度相当于记录宽度。墨盒29给喷墨头11提供油墨。
在打印期间,喷墨头11固定在打印区域上。另一方面,传送辊34在与记录设备28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将打印介质33传送到与喷墨头11相对的位置上。喷墨头11根据记录信号喷射墨滴以便在打印介质33上形成图像。
将参考图4-6详细描述喷墨头11的结构。如图4和5中所示,喷墨头11包括一组板26、高刚性外壳12和压电激励器14。
板26固定在高刚性外壳12上,并包括喷嘴板2、通道板3、隔膜板10和墨室板27,按照这个顺序对它们进行层叠。
为了实现高密度,多个喷嘴1按照两行形成在喷嘴板2中。
通道板3包括腔室板5和节流器板7。腔室板5形成有排列为两行的多个压力室4,以便两行喷嘴1夹在两行压力室4之间。一行中的压力室4与另一行中的各个压力室4相对布置。换句话说,压力室4关于两行喷嘴1对称排列。每个压力室4与相应的喷嘴1进行流体流通。
节流器板7形成有多个节流器6。节流器6用于将形成在墨室板27中的公共墨室13b流体连接到压力室4,并控制流到压力室4的油墨流量。
隔膜板10形成有一对隔膜8和一对过滤部分9。过滤部分9从油墨中消除杂质等,油墨从公共墨室13b流入节流器6。
墨室板27用于支撑板2、3、10,并且形成有开口35和一对公共墨室13b。
高刚性外壳12形成有公共油墨通道13a和开口12a。形成在墨室板27中的公共墨室13b在公共墨室13b的两个纵向端与油墨供应通道13a进行流体流通。
如图4和6中所示,高刚性外壳12具有面向板26的板连接表面12g和位于板连接表面12g上的突起12e。突起12e与墨室板27的开口35配合并固定到其上。突起12e形成有多个开口槽12d,由此提供相邻开口槽12d之间的梳形突起部分12f。梳形突起部分12f的末端固定在隔膜板10上,板连接表面12g固定在墨室板27上。
如图4中所示,压电激励器14包括多个压电元件15和固定件16。压电元件15的端部在一侧固定在固定件16上,压电元件15的自由端面在另一侧占据公共平面。压电元件15排列成两行,以便一行中的压电元件15与另一行中的压电元件15相对。固定件16具有电传导性。独立电极17形成在固定件16上,用于将独立电信号从外部驱动电路(未图示)发送到各自压电元件15。
压电激励器14放置在开口12a中,开口12a形成在高刚性外壳12中,压电元件15插在相应的开口槽12d中,开口槽12d形成在突起12e中。如图5中所示,压电元件15的自由端在与相应压力室4相对的位置上固定到隔膜板10的相应隔膜8上。
墨室板27防止油墨从高刚性外壳12的公共油墨通道13a流入压电激励器14,并且防止压电元件15的电极之间的电传导,由此防止毁坏压电元件15。
由于这种结构,当选择的电信号从外部驱动电路施加到压电元件15上时,压电元件15进行膨胀和收缩以便通过隔膜8改变压力室4的容积。结果,压力施加在压力室4中的油墨上,通过喷嘴1喷射墨滴。
接着,将参考图8-12描述压电激励器14的制造方法。
首先,制备如图8中所示的压电体50。压电体50装有外部电极22和内部电极21、23。外部电极22形成在压电体50的两侧面上,内部电极21、23在Y方向上交替堆叠。内部电极21电连接到外部电极22,内部电极23位于压电体50的中心。由于这种结构,没有产生电场的非活性部分形成在压电体50的中心,由于电场而出现位移的活性部分形成在压电体50的两侧面上。
接着,如图9中所示,压电体50固定在固定件16上。然后,如图10中所示,使用切割锯、钢丝锯等切割压电体50,并且分成两个压电体51,这样每个压电体51包括活性部分和非活性部分。接着,如图11中所示,将导电粘合材料25填入切掉部分中,电连接内部电极23和固定件16。导电粘合材料25也应用在压电体51的外表面上,将外部电极22电连接到固定件16。结果,形成一对压电元件体52。要说明的是,无需用导电粘合材料25完全填充切掉部分。然而,内部电极23需要电连接到固定件16。
接着,如图12中所示,柔性印刷电缆(FPC)24粘贴在固定件16的两个侧面上,通过电极17连接外部电极22和柔性印刷电缆24。最后,以固定的间距切割压电元件体52,并分成多个压电元件15,以便与压力室4对应。因为压电体50首先连接到固定件16,然后进行切割,所以在固定件16上的两行压电元件15之间可以实现高度的位置关系。
要说明的是,可能准备两个条形压电元件体52,同样将它们固定在固定件16上,然后将压电元件体52分成多个压电元件15。在这种情况下,压电元件体52之间的位置精度可能降低。然而,这个方法减少了施加在压电元件体52之间的导电粘合材料25的用量,并且提高了可加工性。
当在突起12e中形成上述梳形开口槽12d时,如同使用切割锯、钢丝锯等将压电体52分成压电元件15那样,可以使用相同类型的处理方法。通过执行这种处理,以简单方式可能使开口槽12d(突起部分12f)的尺寸精度与压电激励器14的处理精度相同,并且可以提高压电激励器14和高刚性外壳12之间的位置精度以及它们的装配精度。这使得增加压电元件15的密度成为可能,能够增加喷嘴的密度。
同样,因为高刚性外壳12的梳形突起部分12f固定在隔膜板10上,梳形突起部分12f可以抑制由于压电元件15的膨胀/收缩而引起的板26变形,防止油墨特性变化、交扰等等。
为了以这种方式支撑这组板26,希望外壳12的刚性、至少外壳12突起12e的刚性大于这组板26的刚性。
还有,优选地,开口槽12d的深度D2(图7)不比必需的深度更深,以防止在突起12e周围的板连接表面12g中形成槽。也就是说,优选地,开口槽12d的深度D2小于突起12e的高度T。这是因为如果形成的开口槽12d一直到高刚性外壳12的板连接表面12g,则具有在板连接表面12g中形成槽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没有用粘合剂完全填充这些槽,当用粘合剂将板连接表面12g连接到墨室板27时,可能留下微小间隙。然后,油墨从公共墨室13b穿过这些间隙可以流入开口12a,并且损坏压电激励器14。
本发明人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喷墨头中进行试验,研究用基本喷嘴同时受驱动的喷嘴数量(下文中称为“同时受驱动的喷嘴数量”)和由于交扰而引起的液滴速度比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同时受驱动的喷嘴数量和这组板26的变形量比之间的关系。要说明的是,在喷嘴行中心或喷嘴行中心周围的喷嘴(如果喷嘴行包括96个喷嘴,那么从一端计算第48个或第49个喷嘴)作为基本喷嘴。液滴速度比表示“只驱动基本喷嘴时,基本喷嘴的喷射速度”和“用基本喷嘴同时受驱动基本喷嘴两侧的喷嘴时,基本喷嘴的喷射速度”之比。在试验中,用基本喷嘴同时受驱动的喷嘴数量连续增加。这组板26的变形量比表示压电元件15的变形量和这组板26的变形量之比。
在这个试验中,喷墨头具有一行直径为50μm的喷嘴,按照约37.4dpi的间距排列它们,并且将它们配置成以约10m/s的喷射速度喷射约60pl(微微升)的墨滴。然而,对于喷嘴排列成多行的喷墨头来说结果不同。
图13表示在这个试验中得到的同时受驱动的喷嘴数量和液滴速度比之间的关系,而图14表示在这个试验中得到的同时受驱动的喷嘴数量和这组板26的变形量比之间的关系。
正如从图13中所能看见的,随着同时受驱动的喷嘴数量增加,液滴速度逐渐降低。然而,从某一数量(例如16)向前,液滴速度变得基本恒定,并且从这点向前,即使同时受驱动的喷嘴数量进一步增加,液滴速度实质上也恒定。
同样,如图14中所示,随着同时受驱动的喷嘴数量增加,变形量比逐渐增加。然而,从某一数量向前,变形量比实质上变为恒定,而且从这点向前,即使同时受驱动的喷嘴数量进一步增加,变形量比实质上也恒定。
而且,液滴速度比变为恒定时的同时受驱动的喷嘴数量和变形量比变为恒定时的同时受驱动的喷嘴数量实质上一致。试验发现,如果喷嘴间距为35dpi或更大而且喷嘴总量约为45或更多,实质上表现为相同趋势。这些试验结果也表明,喷墨速度和板26的变形量密切相关。
如上所述,通过在高刚性外壳12中形成梳形突起部分12f,以便每个压电元件15位于相邻突起部分12f之间,并且通过将突起部分12f固定在隔膜板10上,在开口12a区域中可以增加这组板26的刚性。因此,当压电元件15因喷射墨滴而变形时,这组板26的变形量可以得到抑制。这使得将压电元件15的膨胀/收缩有效地转换成油墨压力的变化成为可能,也可能减少交扰的出现。
图15表示上述液滴速度比、和突起部分12f(图7)厚度δ与本实施例的喷墨头中整组板26厚度之比之间的关系。正如从图15的虚线中所能看见的,当突起部分12f的厚度δ为这组板26的整个厚度的60%或更多时,则由于交扰引起的速度比变化保持降至20%或更少。因此,优选地,突起部分12f的厚度δ为这组板26的整个厚度的60%或更多。
优选地,突起12e的厚度T(图4和7)稍微小于墨室板27的厚度D(图4)。也就是说,虽然突起12e的厚度T和墨室板27的厚度D相同是最佳的,但是极难形成具有相同厚度的突起12e和墨室板27,由于处理精度的偏差,在突起部分12f和墨室板27之间的边界上不可避免地形成凸起或台阶。通过设计突起12e的厚度T稍微小于墨室板27的厚度D,这组板26的弯曲或变形不受突起部分12f的表面平直度的影响,但是只受板连接表面27a的平直度的影响。因此,即使突起部分12f的表面平直度稍微不足,只要板连接表面27a的平直度足够(例如10μm的平直度),由于这组板26的弯曲或变形对喷射特性的影响能够很小。也就是说,虽然喷嘴板2、通道板3和隔膜板10比墨室板27薄,并且容易弯曲或变形,但是通过将板10连接到墨室板27,墨室板27的强度大于这些板2、3、10,墨室板27的平直度直接影响整组板26的尺寸精度和每个喷嘴的通道形状。因此,如果板连接表面27a的平直度高度精确,将形成具有很小偏差的油墨通道,并且将获得良好的喷射特性。
如上所述,通过设定突起12e的厚度T稍微小于墨室板27的厚度D,当外壳12连接到墨室板27上时,在面对隔膜板10的表面上形成凹槽。通过给这个凹槽注入充足的粘合材料,突起部分12f固定在隔膜板10上。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因为形成有开口槽12d的突起12e与高刚性外壳12整体形成,压电元件15插在开口槽12d中,通过相对于开口槽12d将压电元件15固定在隔膜8上,可能高度精确地装配喷墨头11,而且抑制了位置偏移。
而且,因为开口槽12d形成在突起12e中,突起12e与外壳12整体形成在一起,当形成有开口槽12d的突起12e作为单独部件连接到外壳12,然后固定在这组板26上时,可以用与此时相比更大的精度来实现开口槽12d和这组板26之间的位置对齐。同样,如果已经用高度精度处理过的突起12e和外壳12形成为单独部件,处理或上述固定期间,存在这些部件的精度恶化的危险。然而,正如在本实施例中,在突起12e和外壳12彼此整体形成在一起时的情况下,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当在安装尺寸方面存在限制时,上述喷墨头11的结构特别有效。例如,即使喷嘴的数量为192和喷墨头11的宽度约为8mm或更小以便实现600dpi的打印分辨率,通过在高刚性外壳12的突起12e中形成开口槽12d,可能形成突起部分12f,每个突起部分12f插在相邻压电元件15之间。而且,突起12e与外壳12的整体形成在降低成本方面是有效的。
虽然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示范性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这些示范性实施例中可以进行许多可能的修改和变化,而且还保留许多本发明新颖的特征和优点。
例如,可以用不锈钢材料制造高刚性外壳12,用于防止各种油墨的侵蚀。
如图4中所示,通过在高刚性外壳12、每个板26、以及压电激励器14中形成定位孔A和B,通过依据这些孔A和B装配各种部件,更容易对板26进行定位。
同样,如图16中所示,在高刚性外壳12的突起12e上可以提供连接杆12i。连接杆12i在垂直于开口槽12d纵向的方向上延伸,并且与突起部分12f连接在一起。优选地,在开口槽12d纵向的开口槽12d中心上提供连接杆12i。同样,如果存在多行喷嘴1,优选地,在这些行之间的位置上布置连接杆12i。由于这个结构,可以大大增加突起部分12f和板26的刚性,而且在墨滴喷射期间,可以进一步减少板26的变形。同样,由于每个突起部分12f的宽度极小(约0.1mm-0.2mm),在处理期间,存在由于切割砂轮或类似物的倾斜而引起突起部分12f变形的危险。然而,连接杆12i防止了这种变形。
而且,连接杆12i进一步增加隔膜板10的刚性,并且进一步可靠地防止出现交扰。因此,即使同时驱动多个压电元件15,喷射特性也可能与只驱动一个压电元件15时的喷射特性相同,提供了高品质的打印装置。
Claims (19)
1、一种喷墨头(11),包含:
形成有多个喷嘴(1)的喷嘴板(2),通过喷嘴(1)喷射墨滴;
形成有多个压力室(4)的通道板(3),压力室(4)与各个喷嘴(1)对应;
具有隔膜(8)的隔膜板(10),隔膜(8)密封压力室(4);
多个压电元件(15),所述压电元件在与各自的压力室(4)相对的位置上连接到隔膜(8);
外壳(12),所述外壳罩住所述多个压电元件(15),其中
外壳(12)具有与隔膜板(10)接触的突起(12e),突起(12e)形成有开口槽(12d),并且具有突起部分(12f),每个开口槽(12d)被限定在相邻两个突起部分(12f)之间;
每个压电元件(15)插在相应的其中一个开口槽(12d)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11),其中所述外壳(12)的突起部分(12f)具有比隔膜板(10)更大的刚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11),进一步包含位于隔膜板(10)和外壳(12)之间的墨室板(27),墨室板(27)环绕外壳(12)的突起(12e)。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头(11),其中:
所述墨室板(27)形成有公共墨室(13b),穿过公共墨室(13b)将油墨引入压力室(4);外壳(12)形成有油墨供应通道(13a);公共墨室(13b)在公共墨室(13b)的两个纵向端流体连接到油墨供应通道(13a);墨室板(27)固定在外壳(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头(11),其中所述突起部分(12f)的厚度(T)小于墨室板(27)的厚度(D)。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头(11),其中所述突起部分(12f)的厚度(T)至少是一个在另一个之上布置的喷嘴板(2)、通道板(3)、隔膜板(10)和墨室板(27)的总厚度的6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11),其中所述喷嘴(1)排列成两行,每行在预定方向上延伸,而且压力室(4)排列成两行,每行在预定方向上延伸,并且关于喷嘴(1)行对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11),进一步包含支撑压电元件(15)的固定件(16),其中在第一侧的压电元件(15)的端面占据同一平面,并且固定在隔膜板(10)上,而且在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压电元件(15)的端部固定在固定件(16)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11),进一步包含使所述突起部分(12f)相互连接的连接件(12i)。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墨头(11),其中所述喷嘴(1)形成在多行中,每行在预定方向上延伸,而且连接件(12i)位于两相邻喷嘴(1)行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墨头(11),其中所述开口槽(12d)排列在第一方向上,而且每个开口槽(12d)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具有长度,连接件(12i)相对于第二方向位于开口槽(12d)的中心。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11),其中所述突起部分(12f)的厚度(T)大于开口槽(12d)的深度(D2)。
13、一种喷射装置(100),包含:
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11);
给喷墨头(11)提供油墨的墨盒(29)。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喷射装置(100),其中喷墨头(11)进一步包含位于隔膜板(10)和外壳(12)之间的墨室板(27),墨室板(27)环绕外壳(12)的突起(12e)。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喷射装置(100),其中所述突起部分(12f)的厚度(T)小于墨室板(27)的厚度(D)。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喷射装置(100),其中所述突起部分(12f)的厚度(T)至少是一个在另一个之上布置的喷嘴板(2)、通道板(3)、隔膜板(10)和墨室板(27)的总厚度的60%。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喷射装置(100),其中所述通道板包括形成有压力室的腔室板和形成有多个节流器的节流器板。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喷射装置(100),其中所述喷墨头(11)进一步包含使突起部分(12f)相互连接的连接件(12i)。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喷射装置(100),其中所述突起部分(12f)的厚度(T)大于开口槽(12d)的深度(D2)。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175945 | 2003-06-20 | ||
JP2003175945 | 2003-06-2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72499A true CN1572499A (zh) | 2005-02-02 |
CN1289295C CN1289295C (zh) | 2006-12-13 |
Family
ID=33534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41005932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9295C (zh) | 2003-06-20 | 2004-06-18 | 喷墨头和喷射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131718B2 (zh) |
CN (1) | CN1289295C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32365A (zh) * | 2014-04-24 | 2016-12-14 | 株式会社理光 | 使墨水循环流动的喷墨头 |
CN107825850A (zh) * | 2016-09-16 | 2018-03-23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喷墨头、喷墨记录装置以及喷墨头的制造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487755B2 (ja) * | 2009-06-26 | 2014-05-0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液体吐出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8393716B2 (en) | 2009-09-07 | 2013-03-12 | Ricoh Company, Ltd. | Liquid ejection head including flow channel plate formed with pressure generating chamber,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uch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uch liquid ejection head |
EP3437868B1 (en) * | 2016-03-31 | 2021-04-21 | Konica Minolta, Inc. | Ink jet head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US10457042B2 (en) * | 2017-09-11 | 2019-10-29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 Inkjet head and inkjet device using sam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18355A (en) | 1982-01-04 | 1983-11-29 | Exxon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Co. | Ink jet apparatus with preloaded diaphragm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JP2695418B2 (ja) | 1987-10-30 | 1997-12-2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オンデマンド型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
JP3041952B2 (ja) * | 1990-02-23 | 2000-05-1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ヘッド、圧電振動体、及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
JP3185372B2 (ja) | 1992-06-24 | 2001-07-0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
US5818482A (en) | 1994-08-22 | 1998-10-06 | Ricoh Company, Ltd. | Ink jet printing head |
US6176571B1 (en) * | 1996-03-28 | 2001-01-23 | Sony Corporation | Printer |
JP3697829B2 (ja) | 1997-04-09 | 2005-09-2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
WO1999004976A1 (fr) * | 1997-07-25 | 1999-02-04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Tete d'ecriture et imprimante a jet d'encre |
DE69913215T2 (de) * | 1998-01-23 | 2004-09-30 | Océ-Technologies B.V. | Tintenstrahldüsenkopf |
JP3381779B2 (ja) * | 1998-09-17 | 2003-03-0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圧電振動子ユニット、圧電振動子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ヘッド |
JP3327246B2 (ja) | 1999-03-25 | 2002-09-24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3575454B2 (ja) * | 2000-10-02 | 2004-10-1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ヘッド |
JP4710042B2 (ja) * | 2001-03-08 | 2011-06-29 | リコープリンティング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ヘ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2361862A (ja) * | 2001-06-01 | 2002-12-18 | Hitachi Koki Co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ヘッド |
US7077511B2 (en) | 2002-08-26 | 2006-07-18 | Ricoh Printing Systems Ltd. | Housing used in inkjet head |
-
2004
- 2004-06-16 US US10/867,714 patent/US713171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6-18 CN CN200410059325.3A patent/CN128929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32365A (zh) * | 2014-04-24 | 2016-12-14 | 株式会社理光 | 使墨水循环流动的喷墨头 |
CN107825850A (zh) * | 2016-09-16 | 2018-03-23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喷墨头、喷墨记录装置以及喷墨头的制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89295C (zh) | 2006-12-13 |
US20040263579A1 (en) | 2004-12-30 |
US7131718B2 (en) | 2006-11-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73301C (zh) | 喷墨头 | |
EP2990205B1 (en) | Liquid discharge head and head unit using the same | |
JP3452111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ヘッド | |
US9221260B2 (en) | Liquid jet head, liquid jet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quid jet head | |
US8998381B2 (en) | Liquid jet head and liquid jet apparatus | |
CN101035680A (zh) | 制造喷嘴板的方法 | |
CN1121946C (zh) | 喷墨记录头 | |
CN1289295C (zh) | 喷墨头和喷射装置 | |
US8353579B2 (en) | Droplet ejecting head capable of suppressing worsening of deformation efficiency of actuator | |
US20060187274A1 (en) | Housing used in inkjet head | |
CN101049760A (zh) | 喷墨打印头 | |
CN2810981Y (zh) | 喷墨头 | |
JP2001047622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 | |
JP2015120297A (ja) |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JPH10217452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ヘッド | |
CN2799240Y (zh) | 喷墨打印头和打印机 | |
CN1636719A (zh) |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
CN1426896A (zh) | 喷墨打印机的喷墨头 | |
CN2677153Y (zh) | 喷墨打印头及具有喷墨打印头的喷墨打印机 | |
CN101045379A (zh) | 喷墨头 | |
CN2808557Y (zh) | 喷墨头和包括在喷墨头中的储墨单元 | |
KR20160026708A (ko) | 액체 토출 장치 및 액체 토출 헤드 | |
CN1990244A (zh) | 喷墨打印机 | |
JP4496846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及びそれを使用した記録装置 | |
US20210370672A1 (en) | Liquid Droplet Discharging Hea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ASS |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
Owner name: RICOH PRINTING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 KOKO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50318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5031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Ricoh Printing Systems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Koko Co., Ltd.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