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38571A - 端子部件及具有该端子部件的连接器和端子部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端子部件及具有该端子部件的连接器和端子部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38571A
CN1538571A CNA2004100323748A CN200410032374A CN1538571A CN 1538571 A CN1538571 A CN 1538571A CN A2004100323748 A CNA2004100323748 A CN A2004100323748A CN 200410032374 A CN200410032374 A CN 200410032374A CN 1538571 A CN1538571 A CN 15385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erminal component
thickness
contact site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3237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口亘
荻野哲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10094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311125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10094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311124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385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85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contact members, e.g. by punching and by ben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7Soldering or w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88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acting manually by rotating or pivoting connector housing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这样的连接器和端子部件,即连接器的端子部件能准确地与本来应当接触的对应侧的FPC的外部连接部相接触,能防止与相邻的外部连接部产生误接触。该端子部件具有:与对平板状的金属板在厚度方向上冲切而形成的端子部件(2、3)设置成一体、在与板厚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形成能弹性变形的臂部(2a、3a、3b),以及在该臂部(2a、3a、3b)上突出形成、能够与被连接部件(5)的外部连接部相接触的接触部(2c、3c、3d),接触部(2c、3c、3d)的前端形成的厚度小于上述臂部(2a、3a、3b)的板厚方向的厚度。

Description

端子部件及具有该端子部件的连接器和端子部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被安装在电路板上用于电连接FPC等印刷电路板的连接器以及端子部件的结构,尤其涉及能够与将多个外部连接部以窄小间距排列的印刷电路板良好接触的连接器和端子部件的结构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电子设备等的电路板,要求高密度化,对这些电路相互之间进行连接用的FPC等印刷电路板和连接器也要求小型化,高密度化。因此,例如在FPC等中将其外部连接部互相交错排列,由此使多个外部连接部在极小的面积内形成很高的密度。所以,在插装着这种FPC的连接器中,也要与FPC的外部连接部相对应从而对多个端子部件进行交错排列,适应高密度化。(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过去的这种连接器结构是:在连接器的外壳1侧,与插入到外壳内的FPC的外部连接部(接触端子)相接触的多个端子部件(接触端子)并排地进行设置。并且在连接器内设置一种滑子,该滑子用于把插入到外壳内的FPC的外部连接部按压连接到并排设置在外壳内的端子部件上。并且,在把FPC插入到外壳内后,通过压入该滑子而把FPC夹持在外壳内,使FPC的外部连接部与外壳内的端子部件相连接。
这样,在FPC的外部连接部排列成交错状的情况下,外部连接部是:在纵长方向上每隔一个交替位于前后位置。所以,与这些FPC的外部连接部相连接的连接器的外壳内所布置的多个端子部件,也在FPC的插入方向上保持间隔地进行设置。
并且,在外壳的外侧上端子部件的一端侧并排设置成伸出状态,该端子部件的一端侧被焊接固定到电子设备等的电路板的导电焊盘部上。
专利文献1    实开平03-058883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过去的FPC用连接器的结构中,随着FPC的外部连接部间距的缩小,在插入FPC时外壳内产生位置偏差的情况下,存在连接器的布置在外壳内的端子部件,与相邻的端子部件所对应的FPC的外部连接部相误接触的问题。
再者,随着电子设备等的电路板上的导电焊盘(パツド)部之间的间距缩小,在将连接器安装到电路板上时产生位置偏差的情况下,存在设置在外壳外的端子部件的焊接部与相邻的焊接部所对应的导电焊盘部产生误焊接的问题。
发明内容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这样的连接器和端子部件,即连接器的端子部件能准确地与本来应当接触的对应侧的FPC的外部连接部稳固接触,能防止与相邻的外部连接部相误接触。
其目的还在于提供这样的连接器和端子部件,即连接器的端子部件的焊接部能准确地焊接到本来应当焊接的电路板的导电焊盘部上,能防止与相邻的导电焊盘部产生误焊接。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其特征在于:在对平板状的金属板在板厚方向上冲切而形成的端子部件中,设置了能与对应侧部件的对应侧连接部相连接的连接部,该连接部的前端形成的厚度小于上述连接部的除前端外的部分的板厚方向的厚度。
并且,其特征在于:具有在与上述板厚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能弹性变形地被形成的臂部,上述对应侧部件的对应侧连接部是被连接部件的外部连接部,上述连接部是能够与上述被连接部件的外部连接部相接触的接触部,上述接触部在上述臂部上被突出形成,上述接触部的前端形成的厚度小于上述臂部的板厚方向的厚度。
并且,其特征在于:上述接触部从上述臂部突出形成凸起状。
并且,其特征在于:上述臂部在上述端子部件上形成较薄的上述接触部之后,通过进行冲切而一体形成在上述端子部件上。
并且,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具有外壳和压杆,该外壳并排设置有多个技术方案1所述的端子部件,同时具有开口部以便插入印刷电路板;该压杆用于把上述印刷电路板按压到上述端子部件上,该连接器使插入到上述外壳的开口部内的上述印刷电路板的外部连接部分别和上述端子部件的接触部相接触。
再者,端子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对平板状的金属板的一部分在板厚方向上进行压溃加工,而在金属板上形成薄板状的接触部,然后,在包括上述薄板状的接触部在内的状态下,对上述金属板在板厚方向上进行冲切加工,形成在与板厚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能弹性变形的臂部,在冲切上述臂部时,与上述臂部同时也冲切上述接触部,由此在上述臂部上突出形成上述接触部。
并且,其特征在于:通过对平板状的金属板进行冲切加工而形成窗孔部,然后,在板厚方向上对上述窗孔部的附近进行压溃加工,从而在金属板上形成薄板状的上述接触部。
并且,其特征在于:具有向设置的外壳的外部延伸的引线部,上述对应侧部件的对应侧接触部是电路板的导电焊盘部,上述连接部是被焊接在上述电路板的导电焊盘部上的焊接部,上述焊接部被形成在上述引线部上,上述焊接部的前端形成的厚度小于上述引线部的板厚方向的厚度。
再者,其特征在于:上述导电焊盘部被形成为长方形状,上述焊接部沿上述导电焊盘部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
并且,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焊接部和上述引线部之间形成了台阶部。
再者,其特征在于:上述引线部,在上述端子部件上形成了薄的上述焊接部之后,通过进行冲切加工而一体形成在上述端子部件上。
并且,其特征在于具有:外壳和压杆,该外壳内并排设置多个技术方案1所述的端子部件,同时在电路板的导电焊盘部上载置安装有上述引线部;该压杆用于把插入到上述外壳的开口部内的上述印刷电路板按压到上述端子部件上,在上述端子部件上形成了能与插入到上述外壳的开口部内的上述印刷电路板的外部连接部相接触的接触部。
再者,:端子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平板状的金属板的一部分在厚度方向上进行压溃加工,从而在金属板上形成薄板状的焊接部,然后,对上述焊接部和向外壳外延伸形成的引线部在厚度方向上冲切,使上述焊接部一体形成在上述引线部。
并且,其特征在于:通过对平板状的金属板进行冲切加工而形成窗孔部,然后,对上述窗孔部附近在板厚方向上进行压溃加工,从而在金属板上形成薄板状的上述焊接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图1的2-2线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图1的3-3线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同一连接器的局部主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图2中插入印刷电路板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图3中插入印刷电路板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1端子部件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2端子部件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将本发明的连接器安装到电路板上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图9的一部分的局部详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用图1~图10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是连接器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2-2线的剖视图,图3是图1的3-3线的剖视图,图4是连接器的局部主视图,图5是在图2中插入了印刷电路板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是在图3中插入了印刷电路板的状态的剖视图。图7是第1端子部件的立体图,图8是第2端子部件的立体图,图9是把连接器安装到电路板上的状态的主视图,图10是图9的局部详图。
图中,外壳1用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被形成为长方形的盒状,在该外壳1的前面,形成了开口部1a。并且,在夹持上述开口部1a的两侧部的上面,插入了被设置在下述压杆4的两端侧上的支轴部4a,形成了在压杆4转动时对支轴部4a导向的导向槽部1b。
并且,在上述外壳1的后面侧的侧壁部上设置了多个第1端子部件2,同样地在前面侧的底板部上设置了多个第2端子部件3,这些第1和第2端子部件2、3,在上述外壳1的开口部1a内,分别互相对置地布置成交错状态。
如图7所示,上述第1端子部件2由导电性金属板材构成,对金属板在厚度方向上进行冲切加工,大致上形成U字形,其具有互相对置的臂部2a、2b。通过把上述第1端子部件2形成U字形状,使上述臂部2a、2b上产生弹力。在此情况下,由于弹力发生在与金属板板厚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所以,能获得强劲的弹力,并且,上述第1端子部件2,在上述臂部2a、2b设置在上述开口部1a内的状态下,固定在上述外壳1后面侧的侧壁部上。
一边的上述臂部2a的自由端侧上形成了与印刷电路板5的无图示的导体图形相接触的接触部2c,该印刷电路板5作为后述的被连接部件插入到连接器内。该接触部2c从上述臂部2a上突出来形成凸起状(或山状),该凸起状的突出部的前端,形成的厚度小于上述臂部2a的板厚方向的宽度尺寸,这是利用冲压等带来的压碎(压溃)加工等的方法在板厚的中心方向使其偏厚(偏肉)而形成的。并且,在另一边的上述臂部2b的自由端侧上形成了由向上方大致弯曲成L字形的舌片而构成的按压部2d。该按压部2d与下述压杆4的夹持部4c相卡合,把印刷电路板5按压到上述接触部2c上。
并且,在上述第1端子部件2的后端侧上,设置了向上述外壳1的外部伸出的引线部2e。在该引线部2e的一端侧上,形成了焊接部2f,该焊接部2f被焊接在安装连接器的下述电路板6的导电焊盘部6a上,并且形成从上述引线部2e上突出来的状态。该突出部的前端和上述接触部2c一样,形成的厚度尺寸小于上述引线部2e的板厚方向的宽度尺寸,这是利用冲压等带来的压碎加工等的方法在板厚的中心方向使其偏厚而形成的。并且,在上述焊接部2f和上述引线部2e的连接部上形成了由平行于金属板的板厚方向的面而构成的台阶部2g。通过设置该台阶部2g使焊锡7在焊接时沿薄的部分流到上述台阶部2g为止。
以下说明形成上述第1端子部件2的方法。
首先,对平板状的导电性金属板的一部分利用冲压等加工方法在板厚的中心方向上进行压溃加工,由此在金属板上分别形成厚度较小的上述接触部2c和上述焊接部2f。这时薄部的尺寸设定为金属板的板厚的宽度尺寸的约30%~50%。然后,在包括薄板状的上述接触部2c和焊接部2f的状态下,对上述金属板在板厚方向上进行冲切加工,形成在与板厚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能产生弹性变形的上述臂部2a、2b和上述引线部2e,这样来形成上述第1端子部件2。
这时,对上述臂部2a、2b和上述引线部2e进行冲切加工时,与上述臂部2a、2b及上述引线部2e同时对上述接触部2c和焊接部2d也进行冲切,这样,在上述臂部2a的自由端侧上形成凸起状突出的上述接触部2c;在上述引线部2e的一端侧上形成上述焊接部2f。因此,在形成薄板状的上述接触部2c和焊接部2f时,即使向突出方向有鼓起也无妨,因为在之后与上述臂部2a、2b和引线部2e同时对上述接触部2c和焊接部2f进行冲切加工,所以能提高上述接触部2c和焊接部2f的凸起高度的精度。
而且,在对平板状的金属板在板厚方向上进行压溃加工,形成上述接触部2c和焊接部2f时也可以预先在上述接触部2c和焊接部2f附近通过冲切而形成开口状的窗孔部(无图示)。在此情况下,在把上述接触部2c和焊接部2f挤压成薄板状时,被冲破的材料可以进(躲)入预先形成的窗孔部内,所以,上述接触部2c和焊接部2f容易被压薄,而且能提高精度。
如图8所示,上述第2端子部件3同样地由导电性金属板材构成,其是对金属板在厚度方向上进行冲切而制成具有互相对置的臂部3a、3b的J字形状。通过把上述第2端子部件3形成J字形状,而使上述臂部3a、3b产生弹性。这时的弹力也产生在与金属板的板厚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所以,能获得大的弹力。并且,上述第2端子部件3在上述臂部3a、3b设置在上述开口部1a内的状态下固定到上述外壳1的前面侧的底板部上。
一边的上述臂部3a的自由端侧上形成了与印刷电路板5的无图示的导体图形相接触的接触部3c,该印刷电路板5作为被连接部件插入到连接器内。该接触部3c从上述臂部3a上突出来形成凸起状(山状),该凸起状的突出部的前端,形成的厚度小于上述臂部3a的板厚方向的宽度尺寸,这是利用冲压等带来的压溃(压碎)加工等方法在板厚的中心方向上使其偏厚(局部改变厚度)而形成的。
并且,另一边的上述臂部3b的与上述臂压杆3a的接触部3c相对置的位置上,同样地形成了与被插入的印刷电路板5的无图示的导体图形相接触的接触部3d。该接触部3d同样地从上述臂部3b上突出来形成凸起状,该凸起状的突出部的前端,形成的厚度小于上述臂部3b的板厚方向的宽度尺寸,这是利用冲压等带来的压溃加工等方法在板厚的中心方向使其偏厚而形成的。
在连接器内插入了作为被连接部件的印刷电路板5时,利用上述第2端子部件3的臂部3a、3b分别具有的弹力,使印刷电路板5被夹持在上述各接触部3c、3d之间,分别与导电图形相连接。
而且,在此情况下,与印刷电路板5的导电图形相接触的只是接触部3d,接触部3c也可以仅对印刷电路板5进行按压。
并且,在上述第2端子部件3的后端侧上,设置了向上述外壳1的外部伸出的引线部3e。在该引线部3e的一端侧上,形成了焊接部3f,该焊接部3f被焊接在安装连接器的电路板6的导电焊盘部6a上,并且形成从上述引线部3e上突出来的状态。该突出部的前端和上述接触部3c、3d一样,形成的厚度尺寸小于上述引线部3e的板厚方向的宽度尺寸,这是利用冲压等带来的压溃加工等方法在板厚的中心方向使其偏厚而形成的。并且,在上述焊接部3f和上述引线部3e的连接部上形成了由平行于金属板的板厚方向的面而构成的台阶部3g。通过设置该台阶部3g使焊锡7在焊接时沿薄的部分流到上述台阶部3g为止。
形成上述第2端子部件3的方法与上述第1端子部件2时相同,故其说明在此从略。
上述第2端子部件3,基部侧固定在与上述外壳1的后面侧的侧壁部相对置的前面侧的底板部上,形成了上述接触部3c、3d的自由端侧向上述开口部1a内延伸,布置成与上述第1端子部件2的接触部2c相对置形成交错的状态。
压杆4用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制成长条状,安装在上述外壳1的上面,对上述外壳1的上面的开口部进行遮盖。在上述压杆4的两侧部上,支轴部4a形成突出状态,该支轴部4a由上述外壳1两侧部上面形成的上述导向槽部1b进行导向并使其能转动。该支轴部4a由上述导向槽部1b轴支承,把上述压杆4的前端侧安装在上述外壳1的上面并使其能转动。
并且,在上述压杆4的中央,形成了多个缝槽4b。该缝槽4b插入向上述外壳1的开口部1a内延伸的、上述第1端子部件2的另一上述臂部2b,在此状态下把上述压杆4安装到上述外壳1的开口部1a上。
再者,在上述压杆4的一端侧在上述缝槽4b的基部上,形成了断面为椭圆形的夹持部4c。该夹持部4c,在上述压杆4旋转时,搭接到上述按压部2d上,该按压部形成舌片状,位于上述第1端子部件2的另一个臂部2b的自由端上。该搭接面形成圆弧状。在上述压杆4旋转时由于该圆弧面与上述按压部2d滑动接触,所以在上述臂部2b上产生弹力,上述压杆4被保持在锁紧位置上。并且,这时,上述夹持部4c的下端按压印刷电路板5,把印刷电路板5夹持到上述端子部件2的另一边的上述臂部2a的接触部2c之间。
作为被连接部件的印刷电路板5由FPC、FFC等挠性电缆构成,在绝缘性基座基板的端部上,多个导体图形(无图示)按照窄间距排列,或布置成交错状。该印刷电路板5插入到上述外壳1的开口部1a内,上述导电图形和上述开口部1a内布置的上述第1和第2端子部件2、3的上述接触部2c和3c、3d分别进行连接。
电路板6安装在装有连接器的电子设备上,该电路板6由绝缘性酚醛树脂等积层板构成,表面上有多个导电焊盘部6a同样地按窄间距排列,或布置成交错状。该电路板6上安装着连接器,上述导电焊盘部6a和向上述外壳1外边伸出的在上述引线部2e、3e的一端上形成的上述焊接部2f、3f分别进行连接。
图9和图10表示在电路板6上安装连接器的状态。
图中,伸出到上述外壳1外边的上述第1和第2端子部件2、3的后端侧的上述引线部2e、3e安装在上述电路板6上形成的上述导电焊盘部6a上,上述焊接部2f、3f和上述导电焊盘部6a用焊锡7进行焊接固定。
在此情况下,上述焊接部2f、3f的前端形成的厚度小于上述引线部2e、3e的板厚方向的厚度,上述焊接部2f、3f的前端被变薄,所以,在上述电路板6上进行安装时,即使产生位置偏差,也由于能与上述电路板6的导电焊盘部6a相连接的上述焊接部2f、3f的宽度尺寸较小,所以,能防止上述焊接部2f、3f被错误地焊接在与本来应当焊接的上述导电焊盘部6a相邻的导电焊盘部6a上。
并且,上述导电焊盘部6a形成长方形状,上述焊接部2f、3f沿上述导电焊盘部6a的长度方向而延伸形成,所以,焊接在上述焊接部2f、3f的焊锡7,沿在上述导电焊盘部6a的形成方向上形成了长条状的上述焊接部2f、3f,向长度方向扩展,所以,能增加上述引线部2e、3e的焊接强度。并且,在上述焊接部2f、3f和上述引线部2e、3e的连接部上,形成上述台阶部2g、3g,该台阶部由与金属板的板厚方向相平行的面来构成,所以,焊接在上述焊接部2f、3f上的焊锡7沿较薄的部分扩展到上面的上述台阶部2g、3g为止。所以,上述引线部2e、3e的焊锡涂敷面增大,能进一步提高焊接强度。
以下说明上述结构的连接器的动作。
首先,在图1~图3所示的初始状态下,上述压杆4,处于前端竖起在上述外壳1的上面的状态,形成上述外壳1的开口部1a敞开的状态。在此状态下,作为被连接部件的印刷电路板5能插装到上述外壳1的开口部1a内。
在此状态下,将作为被连接部件的印刷电路板5插入到上述外壳1的开口部1a内,并且,如图5和图6所示,已形成了导电图形的前端部被夹持在上述第1端子部件2的上述臂部2a、2b之间、以及上述第2端子部件3的上述臂部3a、3b之间。
由此状态,如图5和图6所示,若把与上述压杆4的支轴部4b相反侧的前端部向下方按压,则如图5所示,上述压杆4以上述支轴部4a为中心进行旋转,在上述压杆4旋转时,设置在上述缝槽4b的基部上的椭圆形的上述夹持部4c也进行旋转,其上端搭接到上述第1端子部件2的臂部2b的自由端上所形成的上述按压部2d上,并通过滑动接触,在上述臂部2b上产生弹力,上述压杆4被保持在锁紧位置上。
这时,上述夹持部4c的下端按压作为被连接部件的印刷电路板5,于是,把印刷电路板5夹持在上述第1端子部件2的另一边的上述臂部2a的接触部2c之间。并且,这时上述印刷电路板5也同时被夹持在上述第2端子部件3的各臂部3a、3b之间。
这时,上述第1和第2端子部件2、3使上述一对臂部2a、2b和3a、3b相对置、大致形成U字形和J字形,于是产生弹力,所以,能获得牢固的夹持力。并且,在此情况下,弹力产生在与金属板的板厚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所以,能获得很强的弹力。
若采用上述实施例,则本发明的上述第1、第2端子部件2、3,因其制作方法是对平板状金属板在板厚方向上进行冲切,使上述接触部2c、和3c、3d突出形成在与板厚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能弹性变形地被形成的上述臂部2a和3a、3b上,由于上述接触部2c和3c、3d的前端变薄,使其厚度小于上述臂部2a和3a、3b的板厚方向的厚度,因此,即使被插入到连接器内的被连接部件即印刷电路板5位置产生偏差,也由于能与印刷电路板5的无图示的外部连接部相接触的上述接触部2c和3c、3d的宽度尺寸较小,所以,能够防止上述接触部2c、3c、3d错误地接触到与本来应当接触的外部连接部相邻的外部连接部上。
并且,由于上述接触部2c和3c、3d从上述臂部2a、和3a、3b突出而形成为凸起状(山状),所以,在与印刷电路板5相接触时,能顺滑地接触印刷电路板5的外部连接部。
并且,上述第1和第2端子部件2、3在向上述外壳1外伸出而形成的上述引线部2e、3e上,形成用于在上述电路板6的导电焊盘部6a上进行焊接的上述焊接部2f、3f,同时使上述焊接部2f、3f的前端的厚度小于上述引线部2e、3e的板厚方向的厚度,所以上述焊接部2f、3f的前端被变薄,因此,即使安装在上述电路板6上时位置产生偏差,也由于能与上述电路板6的导电焊盘部6a相连接的上述焊接部2f、3f的宽度尺寸较小,所以,能防止上述焊接部2f、3f误焊接在与本来应当焊接的导电焊盘部6a相邻的另一个导电焊盘部6a上。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端子部件,在对平板状金属板在厚度方向上冲切而形成的端子部件中,设置了能与相配合侧连接部件的相配合侧连接部相连接的连接部,该连接部的前端形成的厚度小于除上述连接部前端外的部分的板厚方向的厚度,所以连接部的前端被变薄,由此,即使相对于相配合侧部件产生位置偏差,也由于能与相配合侧部件的相配合侧连接部相连接的连接部的宽度较小,所以,能防止连接部误连接到与本来应当连接的相配合侧连接部相邻的另一相配合侧连接部上。
并且,因为具有在与板材厚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能产生弹性变形的臂部,上述相配合侧部件的相配合侧连接部是被连接部件的外部连接部,上述连接部是能与上述被连接部件的外部连接部相接触的接触部,上述接触部被突出形成在上述臂部上,上述接触部的前端形成的厚度小于上述臂部的板厚方向的厚度,所以,接触部的前端被变薄,由此,即使被连接部件的位置产生偏差,也由于能与被连接部件的外部连接部相接触的接触部的宽度尺寸较小,所以,能防止接触部误接触到与本来应当接触的外部连接部相邻的外部连接部。
再者,因为接触部形成了从臂部上突出成凸起状,所以,在与被连接部件相连接时能顺滑地接触被连接部件的外部连接部。
并且,臂部在端子部件上形成薄的接触部后,通过冲切而与端子部件一体形成,所以,在使接触部变薄时,即使有向突出方向的鼓起,也由于其后进行冲切加工,所以能提高接触部的突出高度的精度。
并且,连接器具有:外壳和把印刷电路板按压到端子部件上的压杆,在该外壳内并排设置了多个端子部件,该端子部件的接触部突出形成在与平板状金属板的板厚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能弹性变形的臂部上,接触部的前端能与被连接部件的外部连接部相接触,并且其厚度小于臂部的板厚方向的厚度,上述外壳具有用于插入印刷电路板的开口部,被插入到外壳开口部内的印刷电路板的外部连接部和端子部件的接触部分别进行连接,所以,当把印刷电路板插入到外壳内时,即使印刷电路板产生位置偏差,也由于能与印刷电路板的外部连接部相接触的端子部件的接触部的宽度尺寸较小,所以,能防止接触部误接触到与本来应当接触的外部连接部相邻的其他外部连接部。
并且,端子部件的制造方法是:对平板状的金属板的一部分在板厚方向上进行压溃加工而在金属板上形成薄板状的接触部,然后在包括薄板状的接触部在内的状态下,对金属板在板厚方向上冲切加工,形成在与板厚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能弹性变形的臂部,在冲切臂部时与臂部同时也冲切接触部,由此在臂部上形成突出的接触部。因此,在形成薄板状的接触部时,即使有向突出方向产生的鼓起,也由于在其后接触部与臂部同时进行冲切加工,所以,能提高接触部的凸起高度的精度。
再者,通过冲切加工平板状的金属板而形成窗孔部,然后对窗孔部附近在板厚方向上进行压溃加工,在金属板上形成薄板状的接触部,所以,在把接触部压溃成薄板状时产生的多余(被压溃)料进(躲)入预先形成的窗孔部内,所以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进行接触部的压薄。
再者,因为具有向被设置的外壳的外部延伸的引线部,上述相配合侧部件的相配合侧连接部是电路板的导电焊盘部,上述连接部是焊接在上述电路板的导电焊盘部上的焊接部,上述焊接部形成在上述引线部上,上述焊接部的前端形成的厚度小于上述引线部的板厚方向的厚度,所以,即使安装在电路板上时出现位置偏差,也由于能与电路板的导电焊盘部相连接的焊接部的宽度尺寸较小,所以,能防止焊接部误焊接到与本来应当焊接的导电焊盘部相邻的其他导电焊盘部上。
并且,因为导电焊盘部形成长方形状,焊接部沿导电焊盘部的长度方向延伸而形成,所以焊接在焊接部上的焊锡沿导电焊盘部形成方向上被形成为长条状的焊接部向长度方向扩展,因此能增加焊接强度。
再者,在焊接部和引线部之间形成了台阶部,所以,焊接在焊接部上的焊锡沿薄的部分流到上面的台阶为止,因此,焊锡沾附面增大,能进一步提高焊接强度。
并且,引线部在端子部件上形成了薄的焊接部之后,进行冲切,于是和端子部件一体形成,所以在使焊接部变薄时,即使向突出方向产生鼓起,也由于其后进行冲切加工,所以能提高焊接部的突出高度的精度。
并且,连接器具有:
外壳,其中,并排设置多个端子部件,该端子部件的焊接部形成在向外壳外部伸出而形成的引线部上,并被焊接在电路板的导电焊盘部上,其前端形成的厚度小于引线部的板厚方向的厚度,同时引线部被载置安装在电路板的导电焊盘部上;以及
压杆,用于把插入到该外壳开口部内的印刷电路板按压到端子部件上,
在端子部件上形成了接触部,该接触部能接触到插入外壳开口部内的印刷电路板的外部连接部,所以,将印刷电路板用连接器安装到电路板上时,即使出现位置偏差,也由于能与电路板导电焊盘部相接触的焊接部的宽度尺寸较小,所以,能防止焊接部误焊接到与本来应当焊接的导电焊盘部相邻的其他导电焊盘部上。
再者,因为端子部件的制造方法是:对平板状金属板的一部分在厚度方向上进行压溃加工,由此在金属板上形成薄板状的焊接部,然后对焊接部和向外壳外伸出的引线部在厚度方向上进行冲切,在引线部上一体形成焊接部,所以,在使焊接部变薄时,即使向突出方向出现鼓起,也由于其后与引线部一起对焊接部进行冲切加工,所以能提高焊接部的突出高度的精度。
再者,通过对平板状金属板进行冲切加工,形成窗孔部,然后对窗孔部附近在板厚方向上进行压溃加工,由此在金属板上形成薄板状的焊接部,所以,在把焊接部压成薄板状时,挤出的余料能进入预先形成的窗孔部内,因此,能容易且高精度地进行焊接部的压薄。

Claims (14)

1、一种端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在对平板状的金属板在板厚方向上冲切而形成的端子部件中,设置了能与对应侧部件的对应侧连接部相连接的连接部,该连接部的前端形成的厚度小于上述连接部的除前端外的部分的板厚方向的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在与上述板厚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能弹性变形地被形成的臂部,上述对应侧部件的对应侧连接部是被连接部件的外部连接部,上述连接部是能够与上述被连接部件的外部连接部相接触的接触部,上述接触部在上述臂部上被突出形成,上述接触部的前端形成的厚度小于上述臂部的板厚方向的厚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接触部从上述臂部突出形成凸起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臂部在上述端子部件上形成较薄的上述接触部之后,通过进行冲切而一体形成在上述端子部件上。
5、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具有外壳和压杆,该外壳并排设置有多个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部件,同时具有开口部以便插入印刷电路板;该压杆用于把上述印刷电路板按压到上述端子部件上,该连接器使插入到上述外壳的开口部内的上述印刷电路板的外部连接部分别和上述端子部件的接触部相接触。
6、一种端子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对平板状的金属板的一部分在板厚方向上进行压溃加工,而在金属板上形成薄板状的接触部,然后,在包括上述薄板状的接触部在内的状态下,对上述金属板在板厚方向上进行冲切加工,形成在与板厚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能弹性变形的臂部,在冲切上述臂部时,与上述臂部同时也冲切上述接触部,由此在上述臂部上突出形成上述接触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子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对平板状的金属板进行冲切加工而形成窗孔部,然后,在板厚方向上对上述窗孔部的附近进行压溃加工,从而在金属板上形成薄板状的上述接触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向设置的外壳的外部延伸的引线部,上述对应侧部件的对应侧接触部是电路板的导电焊盘部,上述连接部是被焊接在上述电路板的导电焊盘部上的焊接部,上述焊接部被形成在上述引线部上,上述焊接部的前端形成的厚度小于上述引线部的板厚方向的厚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端子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导电焊盘部被形成为长方形状,上述焊接部沿上述导电焊盘部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端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焊接部和上述引线部之间形成了台阶部。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端子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引线部,在上述端子部件上形成了薄的上述焊接部之后,通过进行冲切而一体形成在上述端子部件上。
12、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外壳和压杆,该外壳内并排设置多个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部件,同时在电路板的导电焊盘部上载置安装有上述引线部;该压杆用于把插入到上述外壳的开口部内的上述印刷电路板按压到上述端子部件上,在上述端子部件上形成了能与插入到上述外壳的开口部内的上述印刷电路板的外部连接部相接触的接触部。
13、一种端子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平板状的金属板的一部分在厚度方向上进行压溃加工,从而在金属板上形成薄板状的焊接部,然后,对上述焊接部和向外壳外延伸形成的引线部在厚度方向上冲切,使上述焊接部一体形成在上述引线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端子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对平板状的金属板进行冲切加工而形成窗孔部,然后,对上述窗孔部附近在板厚方向上进行压溃加工,从而在金属板上形成薄板状的上述焊接部。
CNA2004100323748A 2003-04-03 2004-04-02 端子部件及具有该端子部件的连接器和端子部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53857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00941 2003-04-03
JP2003100941A JP2004311125A (ja) 2003-04-03 2003-04-03 端子部材及びその端子部材を備えたコネクタ及び端子部材の製造方法
JP2003100940A JP2004311124A (ja) 2003-04-03 2003-04-03 端子部材及びその端子部材を備えたコネクタ及び端子部材の製造方法
JP2003100940 2003-04-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8571A true CN1538571A (zh) 2004-10-20

Family

ID=34379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100323748A Pending CN1538571A (zh) 2003-04-03 2004-04-02 端子部件及具有该端子部件的连接器和端子部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0606482B1 (zh)
CN (1) CN153857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09757A (zh) * 2018-10-05 2020-04-14 莫列斯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36646B1 (ko) * 2006-10-24 2008-06-11 대성전기공업 주식회사 램프 커넥터
KR100797419B1 (ko) * 2006-10-26 2008-01-24 대성전기공업 주식회사 램프 커넥터 장치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09757A (zh) * 2018-10-05 2020-04-14 莫列斯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
US11342693B2 (en) 2018-10-05 2022-05-24 Molex, Llc Connector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606482B1 (ko) 2006-08-01
KR20040086822A (ko) 2004-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6547C (zh) 提高磁屏蔽以及地线连接两功能的电连接器
CN1081396C (zh) 连接器的插头接点及其加工方法
CN1656651A (zh) 电力连接器
CN1734848A (zh) 电连接器
CN1901307A (zh) 电接线盒
CN100463295C (zh) 零插入力双梁表面安装触头
CN1750328A (zh) 基板安装型接插件
CN1674367A (zh) 电子部件安装插座
CN1502145A (zh) 矩阵连接器
CN1630139A (zh) 弹簧连接器
CN1778152A (zh) 印刷布线板的连接结构
CN1132268C (zh) 销钉栅格阵列组件的电气接插件
CN1310380C (zh) 电缆连接器
CN1194064A (zh) 带状电缆连接器组件
CN1138763A (zh) 电连接盒和电子电路单元之间的电连接结构
CN1881695A (zh) 连接器
CN1722533A (zh) 压配合端子和使用该端子的电路板模件
CN1881694A (zh) 连接器
CN1538571A (zh) 端子部件及具有该端子部件的连接器和端子部件制造方法
CN2724239Y (zh) 电连接器
CN1143417C (zh) 金属外壳电气接插件
CN1538561A (zh) 插头连接器的电触头和壳体
CN1744385A (zh) 电气接线盒和音叉状端子的连接结构
CN1599145A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1151591C (zh) 端子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