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32367A - 闩锁 - Google Patents

闩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32367A
CN1532367A CNA2004100088358A CN200410008835A CN1532367A CN 1532367 A CN1532367 A CN 1532367A CN A2004100088358 A CNA2004100088358 A CN A2004100088358A CN 200410008835 A CN200410008835 A CN 200410008835A CN 1532367 A CN1532367 A CN 15323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devicen
junction surface
locking
latch bolt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0883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νܶ���ά����
斯伯·奈杰尔·维克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VINMERITOR LIGHT VEHICLE SYSTEM
Original Assignee
ARVINMERITOR LIGHT VEHICLE SYSTEM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VINMERITOR LIGHT VEHICLE SYSTEM filed Critical ARVINMERITOR LIGHT VEHICLE SYSTEM
Publication of CN15323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23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1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 E05B81/14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operating on bolt detents, e.g. for unlatching the bol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1043Swinging
    • Y10T292/1044Multiple head
    • Y10T292/1045Operating means
    • Y10T292/1047Clos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1043Swinging
    • Y10T292/1075Operating means
    • Y10T292/1082Mo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0/00Locks
    • Y10T70/70Operating mechanism
    • Y10T70/7051Using a powered device [e.g., motor]
    • Y10T70/7062Electrical type [e.g., solenoid]
    • Y10T70/7107And alternately mechanically actuated by a key, dial, etc.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闩锁装置,包括一个动力可操作驱动器装置,该驱动器装置具有传动机构、驱动器、碰簧销、制动器,传动机构具有一个离合器部件,所述闩锁装置具有一锁闭闭合位置,一解锁闭合位置,一解锁开启位置,从闩锁装置在锁闭闭合位置开始,离合器部件位于一第一位置处,驱动器的动力操作使离合器部件选择性地将驱动接合部与从动接合部接合在一起,并且将所述闩锁装置移动到所述的解锁闭合位置处,由此使得所述离合器部件沿第一路径上运动,闩锁装置随后移动到解锁开启位置处,使离合器部件沿第二路径上运动,闩锁装置随后移动到锁闭闭合位置处,使得离合器部件沿第三路径上运动,所述第一路径、第二路径和第三路径是不同的。

Description

闩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闩锁,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诸如汽车乘客上下门的车辆中的动力解锁闩锁。
背景技术
动力解锁闩锁(也即动力释放闩锁)是公知的。通常,闩锁具有一呈旋转爪形式的碰簧销,该碰簧销通过一掣子(也即一种制动器)被保持在一闭锁位置,或一第一安全位置处。
设置一机构,由此,所述爪通过一门把手的操作可旋转,从而使得当所述车门开启时,所述爪旋转。不同的装置是公知的,借此,所述掣子还可以通过一驱动器,通常是一电动机来带动旋转。
在使用中,电动机会出现故障是公知的。有时,当所述闩锁处于完全闭锁位置时,电动机出现了故障,而有时,当所述闩锁处于完全开启位置时,电动机出现了故障。在前面的情况中,所述闩锁必须被手动开启,并且通常车主应立刻清楚电动机出了什么故障,因为门把手所受的载荷将增加。在后面的情况中,不太可能再次锁闭所述车门,并且通常车主也应立刻清楚电动机出了什么故障。但是,电动机的故障也可能出现在开启过程的半途中。在这些情况下,可以通过手动操作门把手来结束所述的开启过程。显然,也可以在闭锁车门的时候,完全地再次锁闭车门。但是,当所述车门仍然保持锁闭时,所述闩锁机构(通常,一闩锁掣子与一旋转爪的碰簧销啮合)可能不能完全地啮合,当车辆在行驶中时,存在车门可能出乎预料地突然开启的危险,由此对车主来说会产生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操作的闩锁装置,并且,在电动机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其更可能正确地再次锁闭。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闩锁装置,包括:
一个动力可操作驱动器装置,具有:
一个传动机构,
一个可推动传动机构的驱动接合部的驱动器,
一个具有一个闭锁位置和一个开启位置的碰簧销,
一个制动器,其具有一个啮合位置和一个释放位置,在所述的啮合位置处,所述制动器可将所述的碰簧销保持在其闭锁位置处,而在所述的释放位置处,所述制动器可将所述碰簧销从其闭合位置处自由释放而移动,所述制动器包括一个从动接合部,其可操作以将所述制动器从所述的啮合位置处移动到所述的释放位置处,
所述传动机构具有一个离合器部件,以可选择性操作地将所述驱动接合部与所述从动接合部接合在一起,
所述闩锁装置具有:
a)一锁闭闭合位置,所述碰簧销在该位置上位于所述的闭锁位置上,并且所述制动器位于所述的啮合位置上,
b)一解锁闭合位置,所述碰簧销在该位置上位于所述的闭锁位置上,而所述制动器位于所述的释放位置上,
c)一解锁开启位置,所述碰簧销在该位置上位于所述的开启位置上,
其中,从所述闩锁装置在所述锁闭闭合位置开始,所述离合器部件位于一第一位置处,所述驱动器的动力操作使所述离合器部件选择性地将所述驱动接合部与所述从动接合部接合在一起,并且将所述闩锁装置移动到所述的解锁闭合位置处,由此使得所述离合器部件在一第一路径上运动,
所述闩锁装置随后移动到所述的解锁开启位置处,使得所述离合器部件在一第二路径上运动,
所述闩锁装置随后移动到所述的锁闭闭合位置处,使得所述离合器部件在一第三路径上运动,
所述第一路径、第二路径和第三路径是不同的。
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闩锁装置到达所述的解锁闭合位置处时,所述驱动器将会执行其作用以完成专门的开启过程。车门随后的开启和闭合将会使所述闩锁装置返回到其锁闭闭合位置处,而不需要所述驱动器的动力操作。因此,提供了一路径(所述的第一路径),在所述驱动器动力操作的过程中,所述离合器部件在该路径上运动,并且提供了一不同的路径(第二和第三路径),在车门随后的开启和闭合过程中,所述离合器部件在该路径上运动,在开启和闭合的后半过程中,所述离合器部件不必位于所述的第一路径上。这样,所述驱动接合部将不能阻碍所述离合器部件的返回运动。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仅通过实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其中:
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闩锁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2所示为图1中所述闩锁的不同的横截面剖视图(出于清晰的考虑,仅图示了某些部件);
图3所示为图2的等效截面剖视图,图中仅图示了某些部件;
图4所示为按照图2当不同的部件位于闭锁状态下的横截面视图;
图5所示为沿着图4中箭头A的方向视图,其中仅图示了某些部件;
图6-图9所示为在动力解锁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动作的次序图;
图10所示为当动力解锁在所述动作过程的半途中发生故障时所述部件的所处位置的状态图;
图11-图15所示为在拆散状态下,所述闩锁中不同部件的视图;和
图16所示为某些部件的复合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中所示的闩锁装置10安装在车门(未图示)上。所述闩锁包括一底盘12,其上安装有各种部件。
一旋转爪14形式的碰簧销在枢轴16处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底盘上。从图1中可以看出,所述爪由弹簧18(示意性的图示)抵靠在底盘12的销20上而沿逆时针方向偏置。
所述爪具有一外周36,该外周的半径以枢轴16为圆心是变化的。可以看出,所述爪的一部分的半径是R1,而所述爪的另一个部分的半径是R2,R2小于R1。
一掣子22(也即一种制动器)在枢轴24处可枢转地安装在底盘12上。掣子22包括一接合部26,可与爪14的相应的闭锁接合部28相接合,以将所述爪保持在如图1所示的完全闭锁位置处。所述接合部26还可接触爪14的接合部34,以将所述爪保持在一第一安全位置处,因此所述车门也处于所述的第一安全位置处,由此所述车门不会完全地闭锁,但是也不会开启。
从图1中可以看出,掣子22通过弹簧23(示意性地图示)沿顺时针方向偏置。
在图1所示的状态下,为了将所述车门保持在一闭锁位置处,一撞针30被保持在所述爪的口部32中,该撞针30安装在所述车辆的另一个固定结构上,如一B位或一C位(未图示)上。
所述闩锁还包括一半开杆38(如图13中详细所示),该半开杆38在枢轴40处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底盘上,并且包括一第一臂42和一第二臂44。臂42的端部42A与所述爪的外周36相接合。第二臂44的端部44A与一离合器连杆的部分相接合,这将在下文中作进一步地描述。
从图1中可以看出,半开杆38通过一弹簧(未图示)沿顺时针方向偏置。
一动力驱动器装置通常由45指代,该驱动器装置包括一呈电动机46形式的动力驱动器,所述电动机安装在底盘12上,并且可操作以旋转螺旋齿轮48。
所述动力驱动器装置还包括一传动机构(通常由标记11指代),该传动机构可操作以使所述电动机打开所述闩锁。所述传动机构可在电动机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使所述闩锁装置完全返回到一完全的锁闭位置处。
一蜗轮50(如图5和图12中详细所示)在枢轴52处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底盘上。在图5所示的情况下,所述蜗轮分成为三个区域。第一区域54包括与螺旋齿轮48相啮合的轮齿60。因此,从图2中可以看出,电动机46的驱动使得蜗轮50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第二区域56为一凸台62形式,该凸台具有三个沿圆周方向等距分布的臂64A,64B,64C,每一个臂都包括一个相应的接合部66A,66B,66C(称作第一接合部)。
第三区域58由三个细心均布的凸台68A,68B,68C组成(出于清晰的考虑,在图5中仅图示了其中的一个凸台)。每一个细心布置的凸台都包括一个沿圆周方向的接合部70A,70B,70C(称作传动接合部)和一个沿径向向内方向的接合部72A,72B,72C。
止动杆74(如图3,5和图11中详细所示)在枢轴76处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底盘上,并且包括一直立销78和一止动接合部79,该止动接合部79与所述蜗轮的第二区域的接合部66A,66B,66C相接合,这将在下文中作进一步地描述。
一离合器连杆80(如图5和图15中详细所示)通常呈伸长状,并且在其下端处包括一枢转销81。销81安装在所述底盘的长孔82中,并且通过弹簧(未图示)偏置到所述长孔的中心位置处。
离合器连杆80的上端处还有一个离合器销83(也即一种离合器部件),如图5中所示,该离合器销从离合器连杆80的两边向外伸出。离合器销83的端部83A可和接合部70A,70B,70C或者72A,72B,72C相接合,这将在下文中作进一步地描述。
离合器销83的端部83B啮合在解锁杆86的槽89中,这将在下文中作进一步地描述。
因此,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离合器销83(离合器部件)包括一个连杆部分(离合器连杆80),该连杆部分可选择地将所述蜗轮接合到所述解锁杆上,这将在下文中作进一步地描述。
解锁杆86(如图5和图14中详细所示)(也即一种释放杆或一种掣子升降杆)通过枢轴24可枢转地安装在底盘12上。
解锁杆86包括一主臂88,在该主臂远离枢轴24的一端处有两个槽89和90。
槽89卡住离合器连杆80的离合器销83的端部83B(这将在下文中作进一步地描述)。槽89包括一狭窄部分89A,一较宽部分89B。狭窄部分89A包括一边缘89C(也即一种传动接合部)。
槽90的一侧是通过表面91界定,而另一侧是通过表面92、93界定。
表面93界定为一段弧,以枢轴24的轴线为圆心到该表面的半径为R3。可以看出,表面92相对表面93倾斜一个角度,表面92比表面93更靠近枢轴24。
解锁杆86被固定以与掣子22一起旋转,所以,该解锁杆也通过弹簧23沿顺时针方向偏置。
图10示意性地图示了一门把手94形式的手动驱动元件通过一机械传递路径95(示意性地图示)连接到所述解锁杆上。在所述电动机46掉电的情况下,操作门把手94可使得所述解锁杆绕着枢轴24逆时针方向运动,由此移动所述制动器以解锁所述闩锁。
所述门把手94包括一传感器96,该传感器可探测到车门把手的初始运动,由此探测到解锁需求。
所述闩锁的操作如下所述。
图1-图4所示为所述闩锁位于锁闭状态,由此撞针30保持在所述爪的口部32中。所述爪借助于掣子22保持在图1所示的位置处。半开杆38的端部42A位于以枢轴16为圆心的半径R1处。由于所述半开杆位于其逆时针方向上的极限位置处,所以臂44的端部44A位于其最高的提升位置处。为了将所述掣子的接合部26和所述爪的接合部28相对准,解锁杆86通过其相连的弹簧23沿顺时针方向偏置。当所述闩锁位于锁闭状态时,所述解锁杆的位置限定所述离合器连杆的销83的端部83B的位置。这是因为端部83B位于解锁杆86的槽89中。因此,如图4所示,销83被定位,并且可以看出,当所述蜗轮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销83的端部83A将位于沿圆周方向布置的接合部70B的运动路线上(这将在下文中描述)。
离合器连杆80的纵向定位由销81的偏置来限定,销81通过所述弹簧(未图示)偏置到槽82的中心位置处。
解锁杆86的槽90的表面91与止动杆74的销78相接触,并且迫使其向下移动到图4所示的位置处,这样止动杆74被移动到逆时针方向的极限位置,所以止动接合部79位于接合部66A的下方(例如图9中止动杆74相对于蜗轮50的位置)。因此,所述止动杆不会防止所述蜗轮的转动。
当需要电动开启所述闩锁时,车主可以发出一个开启信号,或者通过操作一个远程控制装置(未图示),或者通过内侧或外侧门把手94的初始运动(由此从传感器96处产生一个信号)。当发出所述的开启信号时,动力被传送到所述电动机处,以此使得所述蜗轮逆时针方向旋转120度到达图6所示的解锁闭合位置处。可以看出,接合部70B将移动与端部83A相接合,并且因此将销83驱动到图6所示的位置处。接合部70B(尤其是其角度和宽度)、槽82以及在槽82中的销81的偏置都被设定以使销83A保持在啮合状态下,并通过所述蜗轮120度的旋转被接合部70B驱动。可以理解的是,当销83从图4所示的位置移动到图6所示的位置处时,端部83B限定槽89的位置,并因此使得解锁杆86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图6所示的位置处。
如上所述,由于解锁杆86与掣子22结合,所以掣子22也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这样,掣子22的接合部26从爪14的接合部28处分离,由此,所述爪逆时针方向自由旋转,使所述撞针脱离所述口部32,从而将所述闩锁解锁。
可以理解的是,当解锁杆86沿逆时针方向移动时,表面92通常向左移动,在图4中,该表面位于销78的下方。表面92借助于其倾斜表面,通常将销78向上推(凸轮原理)直到销78接触到表面93为止,在表面93上,销78位于以枢轴24为圆心的半径R3处。在图3中,将所述半径R3叠加到该图上可以看出,通常,当销78向上移动时,所述止动杆74绕着枢轴76顺时针方向旋转,导致止动接合部79位于接合部66C的运动路线上。一旦接合部66C接触到止动接合部79,所述蜗轮的进一步旋转被阻止,并且所述电动机即刻停止转动,其后,控制所述电动机的控制系统(未图示)将切断传递到该电动机上的电源。取决于特殊的应用场合,所述电动机通常在0.1秒到0.5秒的固定时段内被驱动。该时间可被设置为刚好比所述蜗轮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旋转过120度时所用的时间长一点。
图4,6,7,8和9中,示出了整个解锁流程。可以理解的是,在图6,7和8中所示的位置仅仅是作为所述解锁流程的一部分而瞬时获得的。
因此,如图6所示,所述掣子接合部26从所述爪接合部28处脱离,所述蜗轮的旋转被止动杆74止动,但是,所述爪还没有开始旋转(请注意,销83仍然位于槽89的狭窄部分89A中)。由于所述爪,所述半开杆38仍然位于图1所示的位置处,并且所述闩锁装置位于解锁闭合位置处。
可以理解的是,销83用作一种离合器部件,并且其选择地把掣子22的边缘89C(一种从动接合部)接合在所述传动机构11的接合部70B(一种驱动接合部)上(由于解锁杆86与掣子22旋转地固定在一起)。还可以理解的是,当销83从图1所示的位置运动到图6所示的位置时,其移动的路径通常是弓形的,并且与所述蜗轮的轴线同轴。如图6所示,所述路径也即第一路径1。
一旦所述爪开始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所述外周36将在半开杆38的端部42A的下方经过,于是,半径为R1的区域远离端部42A,而半径为R2的区域经过端部42A的下方,因此端部42A从半径R1处运动到半径R2处,即朝着枢轴16的方向移动,所以导致半开杆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这导致半开杆38的第二臂44的端部44A通常向下运动从而接触并随后移动销81在槽82中向下移动到图7所示的位置处。可以理解的是,通常销81的向下运动引起销83的相似的向下运动,这使得端部83A从沿着圆周方向的接合部70B处脱离,并且也使得端部83B从边缘89C处脱离。因此,端部83B从槽89的狭窄部分89A处运动到较宽部分89B处。如图7所示,销83此时可自由运动到右边(尽管还没有这样动作)。因此,与所述离合器连杆接合的半开杆动作使离合器销83与接合部70B脱离。
因为解锁杆86通过弹簧23沿着顺时针方向偏置,所以其随后推动销83向右。
图8所示为销83向右移动(在弹簧23的作用下),图9所示为销83位于其完全解锁位置处。请注意,在图8和图9中,离合器销83位于槽89的较宽部分89B中。
可以理解的是,在从图6所示的位置处移动到图7所示的位置处时,接合部70B(一种驱动接合部)选择地与边缘89C(一种从动接合部)脱开。这是因为端部83A不再接触接合部70B,并且端部83B位于槽89的较宽部分89B中,所以其从狭窄部分89A的边缘89C处脱离。还可以理解的是,当从图5所示的位置移动到图9所示的位置处时,离合器销83通常相对于第一路径呈弦形。通常,所述弦路径也即第二路径2。
如图9所示,解锁杆86和相关的掣子22此时处于适当的位置,由此随后的车门关闭动作将引起所述爪旋转到闭锁位置处,并通过所述掣子被保持该闭锁位置处。
当解锁杆86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时,表面91接近(图8)销78,并随后接触以迫使其向下运动(图9),所以引起止动杆74绕着枢轴76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以使止动接合部79自由脱开接合部66C。
当车门被关闭时,半开杆38将逆时针旋转到图1所示的位置处,由此引起端部44A向上运动,并使得离合器连杆80和离合器销83也向上运动到图4所示的位置处。当从图9所示的位置处移动到图4所示的位置处时,由离合器销83横穿的线形路径也即第三路径3。
在车门随后被关闭的过程中,蜗轮50将不运动,并且所述止动杆74也不运动。当所述爪旋转到闭锁位置处时,接合部26最初将压在所述爪的接合部34上,使得所述掣子和所述解锁杆即刻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当所述接合部26压在所述爪的接合部28上时,该即刻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将被再次重复。
通常,在从图6所示的位置处到图9所示的位置处的过程中的某个时间上,控制所述电动机的控制系统将定时切断传递到电动机上的电源。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开启和关闭过程将引起所述蜗轮转过120度。因此,在图1所示的位置处开始,在车辆的电池出现故障的情况下,由内侧或外侧门把手的最初动作所发出的开启信号将不会导致车门被开启。但是,由用户引起的所述内侧或外侧门把手的进一步动作将会导致功能部件(未图示)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所述掣子22(在手动的操作下)从而开启车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系统,当电动机在开启车门的半途中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所述闩锁可被开启,并且也可被安全地关闭。因此,参考图10,可以看出,当所述电动机发生故障时,所述蜗轮大约只沿着逆时针的方向旋转了60度。
考虑到所述电动机的最初驱动是靠所述内侧门把手94(通过传感器96发出的信号),所以车主可以继续移动所述内侧门把手到所述的开启位置,在预期中,所述闩锁将被动力开启。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所述闩锁是不能被动力开启,然而车主可以继续移动所述门把手到完全开启的位置处,由此,事实上是通过机械传递路径95来手动开启所述闩锁的。车主将会发现,移动所述门把手所需要的力是变大的,所以可以指示出随后所需要调整的故障。
图10所示为所述闩锁处于完全锁闭的状态。对图10和图9中所示的不同的部件的位置进行对比和比较是有用的:
沿着圆周方向的接合部70B的不同位置表明图10中所示的蜗轮没有图9中所示的蜗轮旋转得多。
在这两种情况中,所述闩锁处于完全开启,因此所述半开杆38处于相同的位置处。由于所述半开杆38的第二臂44的端部44A抵靠着销81,所以离合器连杆80在这两种情况中位于较低的位置处,并因此端部83B位于较宽部件89B中。
在图10中,销83的端部83A被偏置以与沿径向向内的接合部72B接合。
因为销83位于槽89的较宽部分89B中,这使得解锁杆86可移动到其完全顺时针方向的位置处,因此掣子22也能移动到其完全顺时针方向的位置处。
因为所述解锁杆86在图10和图9中位于相同的位置处,所以销78可由表面91迫使其向下运动到两个图中的相同位置处,并因此止动杆74在图9和图10中也位于相同的位置处。
特别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0所示,所述离合器销83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二和第三路径交汇的位置处(即,其位于所述第二和第三路径上)。如果所述电动机稍微存有不同位置上的偏差,那么所述离合器销83可正好位于第二路径上,或者其正好位于第三路径上,或者其位于第二路径附近,或者其位于第三路径附近。
图16所示为离合器销83分别在图4,6,7,8,9和10中叠加到所述蜗轮上的相对位置P4,P6,P7,P8,P9和P10。该图也示出了所述第一路径1,第二路径2和第三路径3。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闩锁,如果所述电动机不能完成锁闭过程,并且所述闩锁可被手动开启,那么所述解锁杆总是可以完全返回到其静止位置处,以确保掣子接合部26和爪接合部28或接合部34之间的充分接合,这取决于所述车门是否处于完全闭合或者第一安全位置处。可以理解的是,仅和所述爪相应的接合部部分接合的棘爪存在一种安全隐患,因为车主会相信车门已被适当地闭合了,但是因为在所述掣子与所述爪之间仅仅是部分接合,所以存在所述爪从所述掣子处脱离的危险,因此使得车门会出乎预料地被开启。
还可以理解的是,在动力解锁的操作中,所述电动机只需在一个方向上转动(即被驱动)。这简化了所述控制系统和所述电动机的绕线。
如上所述,在发出一开启的需求信号之后,所述电动机由规定的脉冲周期驱动。此外,或者二者择一地,传递到所述电动机的动力可在随后的一个预定的事件中切断。因此,可应用一个传感器或者微动开关来探测所述蜗轮的每一个120度旋转。通常,所述蜗轮上可包括一种适当的积胶以用于和一种微动开关相连。
二者择一地,当连杆80的上部正好移动到如图6所示的位置处时,一种微动开关(例如,位于图6所示的箭头M处)可被用于探测。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解锁杆86开始从图6所示的位置处移动到图7所示的位置处时,一微动开关可被定位(例如,位于图6所示的箭头N处)以探测解锁杆86的初始运动。
当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具有三个驱动接合部70A,70B和70C时,另一实施例可包括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驱动接合部。特别地,可以具有一个单个的驱动接合部。例如,如图4中所示,在锁闭闭合位置,只需提供一个接合部73。接合部70A和70B与其相应的细心布置的凸台68A和68B可被一起省略。在某些情况下,所述电动机可被驱动以在每一个开启过程中旋转所述蜗轮转过360度。

Claims (16)

1、一种闩锁装置(10),包括:
一个动力可操作驱动器装置,所述驱动器装置具有:
一个传动机构(11),
一个驱动器(46),所述驱动器可操作以移动传动机构的驱动接合部(70A,70B,70C),
一个碰簧销(14),所述碰簧销具有一个闭锁位置和一个开启位置,
一个具有一个啮合位置和一个释放位置的制动器(22),在所述的啮合位置处,所述制动器可将所述的碰簧销保持在其闭锁位置处,而在所述的释放位置处,所述制动器可将所述碰簧销从其闭合位置处自由释放移动,所述制动器包括一个从动接合部(89C),其可操作以将所述制动器从所述的啮合位置处移动到所述的释放位置处,
所述传动机构具有一个离合器部件(83),以可选择性操作地将所述驱动接合部与所述从动接合部结合在一起,
所述闩锁装置具有:
a)一锁闭闭合位置,所述碰簧销在该位置上位于所述的闭锁位置上,并且所述制动器位于所述的啮合位置上,
b)一解锁闭合位置,所述碰簧销在该位置上位于所述的闭锁位置上,而所述制动器位于所述的释放位置上,
c)一解锁开启位置,所述碰簧销在该位置上位于所述的开启位置上,
其特征在于,从所述闩锁装置在所述锁闭闭合位置开始,所述离合器部件位于一第一位置处,所述驱动器的动力操作使所述离合器部件选择性地将所述驱动接合部与所述从动接合部接合在一起,并且将所述闩锁装置移动到所述的解锁闭合位置处,由此使得所述离合器部件在一第一路径上运动,
所述闩锁装置随后移动到所述的解锁开启位置处,使得所述离合器部件在一第二路径上运动,
所述闩锁装置随后移动到所述的锁闭闭合位置处,使得所述离合器部件在一第三路径上运动,
所述第一路径、第二路径和第三路径是不同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开启过程中,当所述驱动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所述闩锁装置可通过手动操作移动到所述的解锁开启位置处,并且随后可移动到所述的锁闭闭合位置处,同时,所述离合器部件(83)远离所述的第一位置,而非常接近所述第二或第三路径中的一个。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路径大体上呈弧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路径相对于所述的第一路径通常呈弦形。
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路径通常呈直线形。
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闩锁装置包括若干驱动接合部。
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接合部或者每一个驱动接合部都安装于一个蜗轮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一个止动杆,所述止动杆作用在所述蜗轮的一个第一接合部表面上以选择性地防止所述蜗轮的旋转。
9、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部件包括一个连杆部分,所述连杆部分绕一个枢轴相对于所述闩锁装置的一底盘枢转,所述枢轴具有一枢轴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轴线相对于所述底盘是可转移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闩锁装置位于所述的锁闭闭合位置处时,所述枢轴线偏置到其可能的转移运动的中间位置处。
12、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闩锁装置包括一个半开杆,所述半开杆可操作以探测所述碰簧销的开启和闭锁位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碰簧销移动到其开启位置处时,所述半开杆动作以移动所述离合器部件选择性地将所述驱动接合部从所述从动接合部处脱离开。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闭锁所述碰簧销时,所述半开杆动作以将所述闩锁装置返回到所述的锁闭闭合位置处。
15、如权利要求8或者权利要求9至14中的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碰簧销移动到其闭锁位置处时,一个解锁杆被固定与所述的制动器一起旋转,并且该解锁杆可动作以选择性地与所述止动杆脱离,由此使得所述动力驱动器进行随后的驱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碰簧销移动到其开启位置处时,所述解锁杆可动作以选择性地与所述止动杆接合在一起,由此限制所述动力驱动器进行随后的驱动。
CNA2004100088358A 2003-03-22 2004-03-22 闩锁 Pending CN153236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GB0306671.9A GB0306671D0 (en) 2003-03-22 2003-03-22 Latch
GBGB0306671.9 2003-03-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2367A true CN1532367A (zh) 2004-09-29

Family

ID=9955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100088358A Pending CN1532367A (zh) 2003-03-22 2004-03-22 闩锁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048314B2 (zh)
EP (1) EP1464779B1 (zh)
CN (1) CN1532367A (zh)
DE (1) DE602004001151T2 (zh)
GB (1) GB0306671D0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8003A (zh) * 2012-03-29 2013-10-23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锁闭装置
CN107829623A (zh) * 2016-09-16 2018-03-23 麦格纳宝德科有限公司 用于车门的锁定装置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61335B2 (en) * 2003-11-14 2007-08-28 Intier Automotive Closures Inc. Power release side door latch with emergency release system
GB2415994B (en) * 2004-07-06 2006-07-19 John Phillip Chevalier Latch arrangement
GB2427434B (en) * 2005-06-23 2007-08-01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Automotive childproof safety lock control apparatus
DE102009019738B4 (de) 2009-05-02 2019-10-24 Volkswagen Ag Schloss und Schließsystem
WO2011017529A2 (en) * 2009-08-06 2011-02-10 Inteva Products Llc Hold open lever integrated to latch housing
JP4708495B1 (ja) * 2010-01-28 2011-06-22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停電検出機能を有するモータ駆動装置
DE102010046735A1 (de) * 2010-09-28 2012-03-29 Liebherr-Aerospace Lindenberg Gmbh Verriegelungssystem sowie Schaltungsvorrichtung für ein Verriegelungssystem
EP2602184B1 (fr) * 2011-12-09 2018-03-07 Safran Landing Systems Boîtier d'accrochage à actionneur de déverrouillage à came cylindrique
US9957737B2 (en) * 2012-06-29 2018-05-0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lush-mounted door handle for vehicles
US20140167425A1 (en) * 2012-12-17 2014-06-19 Hol Special Parts Pty Ltd Keyless locking system
US10000949B2 (en) 2013-03-29 2018-06-19 Inteva Products,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engagement of hold open lever in a latch
CN104675221B (zh) 2013-11-15 2017-10-31 因特瓦产品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在锁闩中提供避绕特征的装置和方法
DE102014001864B3 (de) * 2014-02-11 2015-07-30 Audi Ag Schloss für eine Fahrzeugtür
KR101662518B1 (ko) * 2014-09-30 2016-10-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테일게이트의 랫치 구조
JP7035709B2 (ja) * 2018-03-28 2022-03-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42793B1 (fr) 1983-03-14 1985-07-19 Mecanismes Comp Ind De Serrure a ouverture electrique, notamment pour portieres de vehicules automobiles
US4763936A (en) 1986-10-20 1988-08-16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Power operated door latch
US4875723A (en) 1988-03-03 1989-10-24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Closure latch
JP2707637B2 (ja) * 1988-09-30 1998-02-0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ラゲージドアロック装置
GB9915432D0 (en) * 1999-07-01 1999-09-01 Meritor Light Vehicle Sys Ltd Latch assembly
DE19614123A1 (de) * 1996-04-11 1997-10-16 Bosch Gmbh Robert Kraftfahrzeug-Klappenschloß oder -Türschloß
GB2322409B (en) 1996-12-16 2001-05-23 John Phillip Chevalier Control system for opening a door
US6386599B1 (en) * 1999-08-12 2002-05-14 John Phillip Chevalier Latch arrangement for automotive door
DE19812606A1 (de) 1998-03-23 1999-09-30 Huf Huelsbeck & Fuerst Gmbh Türschloß mit einer Drehfalle, insbesondere für Fahrzeuge
DE19828040B4 (de) * 1998-06-24 2005-05-19 Siemens Ag Kraftunterstützte Schließeinrichtung
GB2339831B (en) * 1998-07-20 2002-08-14 Meritor Light Vehicle Sys Ltd Door mechanism
US6076868A (en) 1999-02-09 2000-06-20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Vehicle compartment latch
US6536814B2 (en) * 2000-03-08 2003-03-25 Brose Schliessysteme Gmbh Motor vehicle door lock with a controlled actuating element
US6733052B2 (en) * 2000-12-14 2004-05-11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Power operated vehicle door latch
US6557911B2 (en) 2001-01-23 2003-05-06 Kiekert Ag Power-open motor-vehicle door latch
US6517128B2 (en) * 2001-02-06 2003-02-11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Vehicle door latch with power operated release mechanism
FR2821108B1 (fr) * 2001-02-22 2003-08-15 Valeo Securite Habitacle Serrure d'ouvr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a maneton debrayable
GB2381034B (en) 2001-07-04 2005-02-16 John Phillip Chevalier Closure control apparatus comprising latch arrangement
GB0118687D0 (en) 2001-08-01 2001-09-19 Arvinmeritor Light Vehicle Sys Latch arrangement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8003A (zh) * 2012-03-29 2013-10-23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锁闭装置
CN103368003B (zh) * 2012-03-29 2016-06-22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锁闭装置
CN107829623A (zh) * 2016-09-16 2018-03-23 麦格纳宝德科有限公司 用于车门的锁定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004001151D1 (de) 2006-07-27
US7048314B2 (en) 2006-05-23
EP1464779A1 (en) 2004-10-06
US20040201226A1 (en) 2004-10-14
GB0306671D0 (en) 2003-04-30
DE602004001151T2 (de) 2007-04-26
EP1464779B1 (en) 2006-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32367A (zh) 闩锁
CN2886015Y (zh) 机动车辆的闩锁
US7926385B2 (en) Passive entry side door latch release system
CN1873176A (zh) 动力闭合锁组件
JP2009007927A (ja) 自動車ドア若しくはその他の閉鎖器具のためのラッチ装置
CN1904298A (zh) 车门闩锁
KR102097056B1 (ko) 차량용 도어 잠금 장치
RU2387777C2 (ru) Кулачковый привод с холостым ходом
JP2008506050A5 (zh)
CN1550629A (zh) 锁机构
US20040056489A1 (en) Lock, particularly a tailgate lock for a motor vehicle
JP2008506050A (ja) ラッチ装置
CN1580475A (zh) 闩锁机构
CN1699717A (zh) 闩锁
KR101984344B1 (ko) 패널 또는 도어용 록
CN106437351B (zh) 电动汽车尾门自吸锁
JP2001509849A (ja) 自動車ドア若しくはその他の閉鎖器具のためのラッチ装置
CN110005283A (zh) 电动门锁机构及其超驰控制方法
CN100344851C (zh) 致动器组件和包括该致动器组件的闩锁组件
JP2000160902A5 (zh)
CN101080540B (zh) 动力致动装置
CN1607311A (zh) 一种用于车门闩锁的致动器
JP5824755B2 (ja) 自動車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CN1237249C (zh) 圆筒形锁的保护装置
EP1149967B1 (en) A lock mechanis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