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31152A - 电缆端部用模压片 - Google Patents
电缆端部用模压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31152A CN1531152A CNA2004100046707A CN200410004670A CN1531152A CN 1531152 A CN1531152 A CN 1531152A CN A2004100046707 A CNA2004100046707 A CN A2004100046707A CN 200410004670 A CN200410004670 A CN 200410004670A CN 1531152 A CN1531152 A CN 153115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ble
- holding wire
- notch
- pressed
- she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8—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terminals for insertion into holes
- H01R12/585—Terminals having a press fit or a compliant portion and a shank passing through a hole in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H01R13/05—Resilient pins or blad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02—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 H01R4/023—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between cables or wires and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 H01R43/24—Assembling by moulding on contact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缆端部用模压片。在压入片(3)的基端侧形成用于固定从电缆(C1)的连接端突出的导线(1、2)的锡焊部(4、14、24),该锡焊部(4、14、24)的结构为,在边缘部的适当部位形成切口部(33、43),同时在该切口部(33、43)插入电缆连接端部的导线(1、2),并且以由导线来填充该切口部(33、43)的壁厚范围的形状进行锡焊,所述锡焊部(4、14、24)被埋设在树脂制模压体(5)内。根据这样的使模压片更加小型化的结构,可提高模压片的安装集成度,并可简化在压入片上的电缆固定操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压入穿通印刷电路板的通孔,将布线端部与电路的规定的端子构成电连接的电缆端部用模压片,具体是涉及实现模压片的小型化和集成化的电缆端部用模压片。
背景技术
在通过在穿通构成电路的印刷电路板的导通用通孔之间使用电缆进行电连接,进行集成电路的测试或检查安装在电路中的IC的功能或特性等时,使用多条电缆来连接电路的规定部位和测试用端子的操作是不可缺少的。
例如,把印刷电路板或安装了IC的印刷电路板配置在测定对象部,在成为该印刷电路板的接点的导通用通孔与探针、信息处理器之间构成连接,进行IC的性能测试或控制测试,或直接连接在测试进行中的IC之间,或电视机等的电气设备的电源连接用等中,使用该电缆。
以往,所述操作是将突出在电缆两端部的导线(信号线(包括电源线)、屏蔽电缆)扭绞并浸渍焊锡。然后,从穿通电路板的多个通孔中确认目的对象,将浸渍后的导线(信号线(包括电源线)、屏蔽电缆)插入该通孔,以在电路板背面侧突出的状态进行锡焊,将突出的多余的导线(信号线(包括电源线)、屏蔽电缆)和焊锡剪断,反复进行该操作。由于该操作非常花费工时,并且有时需要进行以百根~数百根为单位的电缆的连接,所以需要进行改善。
另外,由于IC自身也正发展为多管脚化,所以要求使检查IC的端部用模压片小型化,要求能够以在有限的空间内集成尽可能多的模压片的状态下进行安装。因此,需要使模压片自身小型化。
如上所述,通过锡焊将电缆端部连接在电路板上的操作非常花费时间,所以在进行以下尝试,在电缆两端设置压入端子,把该压入端子压入电路板的通孔内,利用电缆将印刷电路板的通孔相互电连接。可以列举特开昭64-51268号公报(第1页、第2图)和实开平1-86179号公报(第1页、第2图)。
但是,这些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是把获得向通孔内压入压入片时的充分接触力作为主要技术课题。因此,如上所述,如在进行性能测试或控制测试时那样,只考虑了如何尽可能强力且可靠地把压入片压入通孔,但有关片的小型化和集成化没有明确公开。
因此,本申请人开发了如图11、图12所示的电缆端部用模压片。
该电缆端部用模压片A7把压入片3、3与从电缆连接端部突出的屏蔽线1、信号线2的锡焊部34、44埋设在由合成树脂构成的模压体5的内部。这样构成的模压片A7可以使用专用工具强力压入通孔内,能够可靠压入通孔端子,不需要对通孔进行锡焊,所以连接操作非常简单。另外,由于锡焊部34、44被埋设在模压体5内,所以具有大幅度提高屏蔽线1、信号线2和压入片3、3的锡焊部34、44的固定强度的效果。
压入片3、3与屏蔽线1、信号线2的锡焊部34、44,在与各线对应的压入片3、3加工插通孔53、63,使屏蔽线1、信号线2插通该插通孔53、63,然后进行锡焊而构成,形成作为压入片3、3被从模压体5的一侧端面压入通孔的端子而突出的状态。
可是,不限于图11、图12所示的电缆端部用模压片A7,与信号线2相比,屏蔽线1即使扭绞也维持较大直径。因此,在插入插通孔63的锡焊方式中,锡焊部34自身形成厚壁,使得模压体5也与其成比例地随之大型化。
结果不能满足模压片的小型化和高集成化。
而且,由于插通孔53、63直径极小,所以将屏蔽线1、信号线2逐一插入该插通孔53、63并剪断是非常麻烦的,如果考虑到电缆连接如前面所述是以百根~数百根为单位进行的,则必须要进一步改进连接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所述以往状况而提出的,其目的是,通过提供使模压片更加小型化的结构,提高模压片的集中安装性。
其它目的是简化电缆与压入片的连接固定的操作。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压入导电用通孔的压入片的电缆端部用模压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入片的基端侧上,形成把从电缆的连接端突出的导线固定的锡焊部,该锡焊部在边缘的适当部位形成切口部,并且向该切口部插入电缆连接端部的导线,并且以用导线填充该切口部的壁厚范围的形状进行锡焊,把该锡焊部埋设在树脂制模压体内。
此处,作为所述导线,例如可以列举信号线(包括电源线等)和屏蔽线。
根据该方案,由于导线被埋在切口部内,所以相应地抑制了锡焊部的厚度,进而可以降低埋设锡焊部的模压体的厚度。
另外,埋设在树脂制模压体内的导线是单根的信号线或信号线和屏蔽线,在至少将该屏蔽线通过所述锡焊部固定在各自的压入片上时,也是有效的。
所述信号线、屏蔽线即使被扭绞也均具有所需要的直径。特别是屏蔽线与信号线相比直径较大。因此,根据上述的方案,由于至少把该屏蔽线埋设在切口部内,抑制锡焊部的厚度,使模压体变薄,所以能够实现模压体的小型化。
另外,信号线同样被插入切口部并锡焊在压入片上。安装在压入片上并进行锡焊。利用将前端插入形成在压入片前端的插通孔并锡焊等的结构来固定在压入片上。由于信号线即使是扭绞线,其直径也比屏蔽线小,所以使用所述结构进行固定,不会导致模压体的大型化(变厚)。
另外,固定电缆的屏蔽线的所述锡焊部的切口部,如果朝向与被扭绞的屏蔽线相同的方向从边缘部形成切口,将更加理想。
此处,所述切口部从边缘部形成切口,该切口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例如30度~60度),使得当把从电缆的连接端突出的屏蔽线做成扭绞线而自然形成相对电缆呈倾斜状的该屏蔽线,能够以直线状态插入该切口内。
即,在单芯同轴电缆或两芯同轴电缆等中,屏蔽线相对电缆被捻成倾斜状。该倾斜角度也因电缆端部用模压片的种类而不同。朝向与由该扭绞构成的屏蔽线相同的方向切出切口部。
根据所述方案,将屏蔽线插入从该边缘部被切成倾斜状的切口部,并锡焊在压入片上。
把电缆的信号线固定在压入片上的锡焊部,如果朝向与被扭绞的信号线相同的方向从边缘部形成切口部,同时把信号线插入该切口部,并且以使用该信号线填充该切口部的壁厚范围的形状进行锡焊而构成,将更加理想。
例如,当把从单芯同轴电缆的连接端突出的信号线做成扭绞线后,则形成与电缆为同轴的状态,另外在两芯以上的多芯同轴电缆的情况下,则是形成与屏蔽线的倾斜度相比的缓慢倾斜状态。
根据所述方案,不仅将屏蔽线,并且将信号线也插入切口部,然后锡焊并连接固定在压入片上。
另外,更为理想的是,所述电缆是单芯同轴电缆或两芯以上的多芯同轴电缆,在支撑框架上,隔开间隔,排列设置多个能够从与支撑框架的基端侧相反的侧端分离的所述各压入片,在由该支撑框架支撑的各压入片上,把所述屏蔽线和信号线插入其切口部内进行锡焊。
各切口部的宽度比由扭绞线构成的屏蔽线、信号线稍宽。
根据所述方案,在支撑框架上,隔开间隔,排列设置多个能够从与支撑框架的基端侧相反的侧端分离的所述各压入片,在由该支撑框架支撑的各压入片上,把所述屏蔽线和信号线插入其切口部内进行锡焊。
在进行插入时,当把屏蔽线插入对应的切口部时,信号线也自然地被插入到对应的切口部。即使由于操作者的插入操作的差异,使得该信号线位于对应的切口部正上方等附近时,也可以用手指从上方简单地插入该切口部。
分别被插入对应的切口部的屏蔽线、信号线与各自的切口部内面相嵌合,不会脱出。因此,把屏蔽线、信号线插入在支撑框架上可以分离的所有压入片后,可以一起进行锡焊。
另外,将屏蔽线从切口插入切口部,并且同样将信号线从切口或上方插入切口部,以这种方式进行装配,没必要把屏蔽线、信号线插入插通孔,把从电缆连接端突出的屏蔽线、信号线的突出(露出)长度抑制到2~4mm左右,非常适合防止电缆的电特性(阻抗)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端部具有第1实施例的电缆端部用模压片的电缆的主视图,其中一部分被省略。
图2是放大表示电缆端部用模压片的剖面图。
图3是图2的III-III线剖面图。
图4A~图4C是表示在屏蔽线、信号线上固定压入片的固定工序的主视图,图4A表示将屏蔽线、信号线插入切口部前的状态。图4B表示构成了各个锡焊部的状态。图4C表示从折线处分离后的状态。
图5是第2实施例的电缆端部用模压片的正剖面图。
图6是第3实施例的电缆端部用模压片的正剖面图。
图7是第4实施例的电缆端部用模压片的正剖面图。
图8是第5实施例的电缆端部用模压片的正剖面图。
图9是第6实施例的电缆端部用模压片的正剖面图。
图10是第7实施例的电缆端部用模压片的主视图。
图11是以往的电缆端部用模压片的放大剖面图。
图12是图11的XII-XII线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电缆端部用模压片的实施例。
图1~图4A~图4C表示本发明的电缆端部用模压片的第1实施例,图5~图10表示第2~第7的各实施例。
符号A是该电缆端部用模压片。
首先,说明图1~图4A~图4C所示的第1实施例。
电缆端部用模压片A如图1~图3等所示,利用锡焊部4、4固定把从单芯同轴电缆C1突出的电缆即屏蔽线1、信号线2压入导电用通孔(未图示)的压入片3、3,把该锡焊部4、4埋设在合成树脂制模压体5内,形成增强了锡焊部4、4的连接固定强度的结构。
如图4A~图4C所示,所述压入片3在支撑框架13上隔开间隔地并列设有多个,并且可以从位于与由锡焊部4固定的基端侧相反的侧端的折线23分离。
另外,压入片3有用于连接固定所述屏蔽线1的和连接固定所述信号线2的,分别相邻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13上被连续设置成单侧支撑状。
如图2或图4A~图4C所示,连接固定所述屏蔽线1的压入片3,在其基端侧从边缘部形成倾斜状的切口部(在后面称为屏蔽线用切口部)33,使得当将电缆外护皮6剥开,被捻成扭绞线而自然与电缆C1之间形成倾斜状的该屏蔽线1能够以直线的状态插入。
另外,连接固定所述信号线2的压入片3如图2或图4A~图4C所示,其尺寸比形成所述屏蔽线用切口部33的压入片3短,在其基端侧从边缘部形成切口部(在后面称为信号线用切口部)43,其切口部的朝向与将内护皮7剥开,被捻成扭绞线而自然与电缆C1形成同轴的该信号线2的朝向相同。
所述屏蔽线用切口部33、信号线用切口部43是从压入片3、3的各个侧缘切割形成的切口,压入片3、3的基端侧的较宽部分的尺寸略大于浸渍了焊锡8的屏蔽线1的扭绞线直径、信号线2的扭绞线直径,或者是具有能够有余地地插入各种直径的屏蔽线1、信号线2的宽度尺寸。
下面,对如上所述地在被以单侧支撑状连续设置在支撑框架13上的压入片3、3上,利用焊锡部4、14、24固定了从电缆C1的连接端突出的导线(以下称为屏蔽线、信号线)后,把该焊锡部4、14、24埋设在合成树脂制模压体15内,形成电缆端部用模压片A的步骤进行说明。
首先,把从电缆C1的连接端突出的屏蔽线1剥离外护皮6并进行扭绞。然后同样将信号线2剥离内护皮7并进行扭绞。使扭绞线的双方从电缆C1突出长度约为2~4mm左右。
所述内护皮7的剥离操作和扭绞操作也可以同时进行。通过该扭绞操作,为了确保避免屏蔽线1与信号线2的短路,如图2、图4A~图4C所示,使屏蔽线1自然地形成相对电缆C1的延长轴线倾斜的状态,使信号线2形成与电缆C1的延长轴线同轴的状态。
然后,向分别由扭绞线构成的屏蔽线1、信号线2浸渍焊锡8,把该屏蔽线1从切口插入屏蔽线用切口部33,进行锡焊构成屏蔽线1的锡焊部14,然后,同样把信号线2插入信号线用切口部43,进行锡焊构成信号线2的锡焊部24。
信号线用压入片3相对相邻的屏蔽线用压入片3被隔开规定间隔排列设置,当构成了屏蔽线1的锡焊部14后,信号线2自然地位于信号用切口部43的正上方,或接触压入片的基端,因此能够被容易地插入信号用切口部43。
然后,通过把双方的锡焊部14、24一起埋设在树脂制模压体5内,而构成电缆端部用模压片A。
在该实施例的电缆端部用模压片A中,由于直径比信号线2大的屏蔽线1以仅在切口部33的壁厚范围内填充的形状被进行锡焊,所以可形成锡焊部14的薄壁化,进而可实现模压体5的小型化。
例如,以往使用单芯同轴电缆的电缆端部用模压片的模压体的厚度是2.45mm,而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把该模压体的厚度抑制到1mm左右。
另外,虽然未图示,也可以把作为信号线用锡焊部的一个构成部分的切口部做成插通孔。
信号线2即使被捻成扭绞线,其直径也比屏蔽线1小。因此,在把由扭绞线构成的信号线2插入该插通孔的状态下进行锡焊,或在把信号线2放置在具有插通孔的该压入片3的状态下进行锡焊,构成锡焊部。并且,也可以把该信号线锡焊在没有插通孔或切口部的压入片上,构成锡焊部。
下面,简单说明图5~图10所示的第2~第7的各实施例。
图5(第2实施例)表示使用单芯同轴电缆C1,把该电缆C1从侧方插入模压体5的电缆端部用模压片A1。
图6(第3实施例)表示使用单线护皮电缆C2的电缆端部用模压片A2。
图7(第4实施例)表示使用2根单芯同轴电缆C1的电缆端部用模压片A3。
图8(第5实施例)表示使用2芯同轴电缆C3的电缆端部用模压片A4。
图9(第6实施例)表示使用多根(附图中为4根)单芯同轴电缆C1的电缆端部用模压片A5。
图10(第7实施例)表示从将上部两角部做成斜面的模压体5的该斜面插入单芯同轴电缆C1内的高密集型电缆端部用模压片A6。
各实施例均把屏蔽线2、信号线1插入屏蔽线用切口部33、信号线用切口部43,并且,以使该屏蔽线1、信号线2仅填充在该切口部33、43的壁厚范围内的形状构成各个锡焊部14、24,这点与所述的第1实施例没有差别。
另外,除图6所示的第3实施例外,其余都是通过将压入片的端部切开切口而形成倾斜状的屏蔽线用切口部33,使得被捻成相对电缆呈倾斜状的该屏蔽线1能够以直线状态被插入该切口内,从而使屏蔽线1的连接固定操作变得简单。
关于信号线用切口部43,除图8所示的第5实施例外,其切口的方向全都朝向与被捻成从电缆以同轴状突出的该信号线2相同的方向,所以同样使信号线2的连接固定操作变得简单。
图8所示的第5实施例由于是2芯同轴电缆C3,所以朝向信号线2、2的缓慢倾斜的方向形成信号线用切口部43。
另外,在所述的第2~第7实施例中,也可以任意地通过在把信号线插入穿通设置在压入片上的插通孔的状态下进行锡焊,或以放置在压入片上的状态下进行锡焊,来构成锡焊部。
另外,本发明的电缆端部用模压片和以往示例相同,可用于把印刷电路板或安装了IC的印刷电路板配置在测定对象部,将成为该印刷电路板的接点的导通用通孔与探针、信息处理器连接,进行性能测试或控制测试,或用于直接连接测试进行中的IC,或作为电子装置内部的电源连接用端子等使用。
本发明的如上所述构成的电缆端部用模压片,在压入片的基端侧形成插入电缆连接端的电缆的锡焊部,该锡焊部在边缘部形成切口,形成把该切口作为开放端的切口部,向该切口部中插入电缆连接端部的电缆,以在该切口部的壁厚范围内用电缆填充的状态进行锡焊而成。
因此,与以往的压入片那样把电缆插入穿通设置在压入片基端的插通孔进行锡焊的结构相比,可以削减插通孔周围的焊锡突出的多余部分,减少压入片的锡焊部及埋设该锡焊部的由合成树脂构成的模压体的厚度。结果,可以使电缆端部的模压片自身小型化,能够把模压片集中安装在基板上等的有限范围内。
并且,由于把直径比信号线(扭绞线)大的屏蔽线(扭绞线)以在切口部的壁厚范围内填充的状态插入并锡焊,所以能够降低锡焊部和模压体的厚度,使电缆端部的模压片小型化,进而做到在有限范围内的高集成化。
此外,固定电缆的屏蔽线的所述锡焊部的切口部,在朝向与被扭绞的屏蔽线相同的方向形成切口的情况下,可以把屏蔽线在其自然状态下插入压入片进行装配,不需要象以往那样进行把屏蔽线插入插通孔再剪断的麻烦又烦杂的操作,使屏蔽线的装配操作变得非常简单,能够大幅减轻以百根~数百根为单位,在压入片上固定电缆的操作的工作量。
而且,由于把信号线固定在压入片上的锡焊部,是通过朝向与扭绞后的信号线相同的方向,从边缘部切口而形成切口部,并且把信号线插入该切口部,并且以在该切口部的壁厚范围内用该信号线填充的形状进行锡焊而构成,所以与屏蔽线相同,可以把由扭绞线构成的信号线以自然状态插入压入片进行装配,使信号线相对压入片的连接固定操作变得简单,形成能够进一步削减工作量的最佳固定结构。
另外,电缆是单芯同轴电缆或2芯以上的多芯同轴电缆,在支撑框架上,隔开间隔,排列设置多个能够从与支撑框架的基端侧相反的侧端分离的所述各压入片,在由该支撑框架支撑的各压入片上,把所述屏蔽线和信号线插入其切口部内进行锡焊。在各压入片在支撑框架上被固定成梳齿状的稳定状态下,不仅能够简单且可靠地插入该屏蔽线、信号线,而且插入状态下的各屏蔽线、信号线被嵌合在各自切口部内面而不会脱出,所以能够一起进行锡焊,可进一步简化在压入片上的连接固定操作。
另外,根据本发明,与把屏蔽线或信号线插入插通孔的以往操作不同,由于是插入切口部的结构,所以能够把由扭绞线构成的屏蔽线、信号线的突出长度抑制在2~4mm左右,能够防止电缆的电特性(阻抗)变化。
Claims (5)
1.一种电缆端部用模压片,具有压入导电用通孔的压入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入片的基端侧上,形成把从电缆的连接端突出的导线固定的锡焊部,该锡焊部在边缘的适当部位形成切口部,并且向该切口部插入电缆连接端部的导线,并且以用导线填充该切口部的壁厚范围的形状进行锡焊,把该锡焊部埋设在树脂制模压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端部用模压片,其特征在于,埋设在所述树脂制模压体内的导线是单根信号线或者是信号线和屏蔽线,至少该屏蔽线在所述锡焊部被固定在各个压入片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端部用模压片,其特征在于,固定所述电缆的屏蔽线的所述锡焊部的切口部,朝向与被扭绞的屏蔽线相同的方向从边缘部形成切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端部用模压片,其特征在于,把所述电缆的信号线固定在压入片上的锡焊部,朝向与被扭绞的信号线相同的方向从边缘部形成切口部,并且把信号线插入该切口部,并且以利用该信号线填充该切口部的壁厚范围的形状进行锡焊而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端部用模压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是单芯同轴电缆或两芯以上的多芯同轴电缆,在支撑框架上,隔开间隔,排列设置多个能够从与支撑框架的基端侧相反的侧端分离的所述各压入片,在由该支撑框架支撑的各压入片上,把所述屏蔽线和信号线插入其切口部内进行锡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066671A JP2004281068A (ja) | 2003-03-12 | 2003-03-12 | ケーブル端末用モールドピン |
JP066671/2003 | 2003-03-1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31152A true CN1531152A (zh) | 2004-09-22 |
CN100359759C CN100359759C (zh) | 2008-01-02 |
Family
ID=32959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0467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9759C (zh) | 2003-03-12 | 2004-03-09 | 电缆端部用模压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40180583A1 (zh) |
JP (1) | JP2004281068A (zh) |
CN (1) | CN100359759C (zh) |
TW (1) | TW200507385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494389B1 (en) * | 2008-03-10 | 2009-02-24 |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 Press-fit-connection |
KR100966048B1 (ko) * | 2008-03-27 | 2010-06-28 | 주식회사 프로코 | 프린트 기판 접속용 몰드핀 |
JP5890119B2 (ja) * | 2011-07-20 | 2016-03-2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低背化コネクタとその製造方法 |
CN106663496B (zh) * | 2014-05-16 | 2019-05-17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多芯电缆和具有基板的多芯电缆 |
US9590329B2 (en) | 2015-06-08 | 2017-03-07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Pin attach convert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563713A (en) * | 1945-09-20 | 1951-08-07 | Bendix Aviat Corp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resilient inserts |
DE3912139C2 (de) * | 1989-04-13 | 1995-05-04 | Kabelmetal Electro Gmbh | Verfahren zum Umspritzen der Verbindungsstelle zweier elektrischer Leitungen |
DE4136901A1 (de) * | 1991-11-09 | 1993-05-13 | Kabelmetal Electro Gmbh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elektrisch leitenden verbindung zwischen zwei elektrischen leitungen |
JP2623435B2 (ja) * | 1993-09-17 | 1997-06-25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等長ライトアングルコネクタ |
JP3112791B2 (ja) * | 1994-01-31 | 2000-11-2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H08287972A (ja) * | 1995-04-17 | 1996-11-01 | Kyoshin Kogyo Kk | 導線の接続端子 |
JPH10189167A (ja) * | 1996-12-25 | 1998-07-21 | Hitachi Electron Eng Co Ltd | ピン端子付き2線接続ケーブル |
-
2003
- 2003-03-12 JP JP2003066671A patent/JP2004281068A/ja active Pending
-
2004
- 2004-03-05 TW TW093105896A patent/TW200507385A/zh unknown
- 2004-03-09 CN CNB2004100046707A patent/CN10035975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3-11 US US10/797,119 patent/US2004018058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40180583A1 (en) | 2004-09-16 |
JP2004281068A (ja) | 2004-10-07 |
TW200507385A (en) | 2005-02-16 |
CN100359759C (zh) | 2008-01-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350677C (zh) | 连接装置 | |
US6585528B1 (en) | Wire spacer for high speed cable termination | |
US7704082B2 (en) | Through board inverted connector | |
US7963776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direct connection terminals | |
TWI746561B (zh) | 高效能纜線終端 | |
US8202126B2 (en) | Connector | |
CN1771637A (zh) | 连接器组合件以及连接器组合件的制造方法 | |
WO2009017509A1 (en) | Electrical termination device | |
CN1297265A (zh) | 具有应力释放的电连接器 | |
WO2009075716A1 (en) | High speed backplane connector | |
CN1497788A (zh) | 连接器 | |
KR20070006802A (ko) | 커넥터 장치 | |
CN107683548A (zh) | 薄型电连接器 | |
US20090221180A1 (en) | Electrical termination device | |
CN107994364B (zh) | 一种双触点内存连接器 | |
CN1471749A (zh) | 具有增强接地性能及串馈抑制性能的高密度电互连系统 | |
US20150325929A1 (en) | Connector, contact used in connector, housing, wired housing,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wired housing | |
US9640934B2 (en) | Twisted eye-of-needle compliant pin | |
US5152696A (en) | Z-axis connectors for stacked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ies | |
CN1119073C (zh) | 大电流用的印刷电路板 | |
CN1531152A (zh) | 电缆端部用模压片 | |
KR101565867B1 (ko) | 플러그 커넥터와 회로 기판의 조립체 | |
JP2003197337A (ja) | ソケットコネクタの端子 | |
CN1266807C (zh) | 用于差动和单端传输的高速、高密互连系统及电接插件 | |
CN101316013A (zh) | 触头及使用该触头的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102 Termination date: 201003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