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25349A - 通信辅助装置与采用通信辅助装置的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信辅助装置与采用通信辅助装置的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25349A
CN1525349A CNA2004100068369A CN200410006836A CN1525349A CN 1525349 A CN1525349 A CN 1525349A CN A2004100068369 A CNA2004100068369 A CN A2004100068369A CN 200410006836 A CN200410006836 A CN 200410006836A CN 1525349 A CN1525349 A CN 15253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ommunication
servicing unit
unit
data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0683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子正秀
太田诚
木村正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nesas System And Technology Corp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enesas System And Technology Corp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nesas System And Technology Corp,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Renesas System And Technolog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25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253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4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ear-field transmission
    • H04B5/48Trans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networks having differing types of switching systems, e.g. gatew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4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erminals or networks with limited capabilit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erminal port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2866Architectures; Arrangements
    • H04L67/2871Implementation details of single intermediate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2866Architectures; Arrangements
    • H04L67/289Intermediate processing functionally located close to the data consumer application, e.g. in same machine, in same home or in same sub-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8Storing data temporarily at an intermediate stage, e.g. cach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通信辅助装置调停第一与第二数据处理装置间的数据传送。通信辅助装置设有:以有线方式与第一数据处理装置连接来接收数据的第一连接单元;存储第一连接单元接收的数据的存储器;以及以无线方式与第二数据处理装置连接、将从存储器读出的数据发送到第二数据处理装置的第二连接单元。通信辅助装置将数据暂时存储在存储器中,因此第一数据处理装置不依赖于通信状况地转入下一步处理,工作效率可得到改善。并且,由于其后无线发送数据,即使存在有线时不发生的通信障碍等,通信辅助装置也可重新发送保存的数据,第一数据处理装置仍可实现稳定工作。从而,提供了可消除数据发送侧的处理负担且使其处理稳定的通信辅助装置等。

Description

通信辅助装置与采用通信辅助装置的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提高计算机系统内的计算机的工作效率并使工作稳定的技术。
背景技术
传统的将计算机系统内的多台计算机(以下称为「PC」)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加以连接、进行交换数据的网络通信,为人们所周知。例如,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就是进行这样的网络通信的计算机系统之一例。在进行网络通信的计算机系统中,多台PC共享数据时必须共用有数据存在的PC的存储装置(硬盘驱动器(HDD))(例如,参照日本专利文献1:特开平9-91217号公报)。
另一方面,也存在设有暂时保存通信数据的缓冲器的装置。这样的装置与进行数据交换的PC与其他装置(例如,打印机)有线连接,将PC发送的数据保存在缓冲器内。即使在PC中发生问题而不能传送数据时,也能将缓冲器中保存的数据发送到其他装置,避免产生错误(例如,参照日本专利文献2:特开平6-L68082号公报)。
网络通信中,设有成为共享对象的HDD的PC的中央处理装置(CPU)的处理动作有时会受到妨碍。因为在对HDD进行存取时PC内部的数据总线被占有,从而对别的数据的传送构成了限制。而且,在对特定的数据集中了必要以上的存取或者安全不能万无一失等场合,也存在共享侧的PC停止的危险。
为了不共有多于必需的信息,可以对多台PC各自进行个别地安全的设定,并且可以改变设定内容。但是,只对各PC特别是对特定的数据进行安全设定非常麻烦,设定的量越多,产生人为差错分可能性就越高。也就是成为安全漏洞的要因。基于以上理由,网络通信中的HDD的数据的共享中存在很大的问题。
另外,用无线方式进行网络通信的场合,时有传送状态恶化而使保持数据的发送侧的PC和接收侧的终端之间不能进行数据交换的情况。所谓传送状态的恶化是指:例如障碍物的存在和与数据无关的噪声信号的重叠。在传送状态不稳定的使用环境中,不能使发送侧的PC等的终端的处理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消除数据发送侧的处理负担,并使得其处理稳定。
本发明的通信辅助装置在第一数据处理装置和第二数据处理装置之间调停数据传送。通信辅助装置中设有:与第一数据处理装置有线连接的、接收来自该第一数据处理装置的数据的第一连接单元,将所述第一连接单元接收的数据存储的存储器,以及与第二数据处理装置无线连接的、将从所述存储器读出的所述数据发送到该第二数据处理装置的第二连接单元。由此,上述目的得以实现。
并且,本发明的通信系统中设有:可进行数据传送的第一数据处理装置与第二数据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装置有线连接的第一通信辅助装置,以及与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装置有线连接分第二通信辅助装置。所述第一通信辅助装置中设有: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装置的数据的第一有线连接单元,将所述第一有线连接单元接收的数据存储的第一存储器,以及与所述第二通信辅助装置无线的连接的、将从所述第一存储器读出的所述数据发送到该第二通信辅助装置的第一无线连接单元。所述第二通信辅助装置中设有:与所述第一通信辅助装置无线连接的、接收来自该第一通信辅助装置的数据的第二无线连接单元,将所述第二无线连接单元接收的所述数据存储的第二存储器,以及将从所述第二存储器读出的所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装置的第二有线连接单元。由此,上述目的得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计算机网络的示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通信辅助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计算机网络中处理流程的示图。
图4是表示变形例1的网络的示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2的网络的示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2的通信辅助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7是表示包含图1、图4与图5的所有结构的网络的示图。
[符号说明]
1:CPU;2:存储器控制器;3:存储器;4:有线连接控制器;5:端子;6:无线连接控制器;7:天线;8:主单元;9:有线连接单元;10:无线连接单元;11:主单元-有线连接单元之间的数据路径;12:无线连接单元-无线连接单元之间的数据路径;13:主单元-存储器之间的数据路径;14:存储器总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110的示图。通信系统110由多台数据处理装置(以下称为「PC」)连接而成,这些装置之间可进行数据通信。为了简化说明,图中只表示了2台PC111与112。并且,在PC111的内部设置的存储装置(硬盘驱动器(HDD))为PC111与PC112所共有。PC112能够在PC111的HDD上存取,并能够从PC111读出其数据。以下,设PC111为数据发送侧,设PC112数据接收侧。
通信系统110中,PC111与PC112通过实施例1的通信辅助装置100进行数据通信。通信辅助装置100与PC111有线连接、与PC112无线连接,辅助PC111和112之间的通信。本说明书中,有线连接以采用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以下称为「USB」)标准的连接为例,无线连接以采用蓝牙(以下称为「BT」)标准的连接为例进行说明。当然,在PC111设有USB端子,在PC112上设有BT标准的通信部。再有,也可以用IEEE1394接口取代USB,用IEEE802.11接口等的有线和无线标准取代BT标准。
通信辅助装置100的特征之一是:在通信辅助装置100内部设有数据存储用的存储器,PC111给PC112发送数据时将来自PC111的数据暂时存储的在该存储器中。具体而言,以有线的方式从PC111接收数据并存储在存储器中,之后以无线方式将数据发送到PC112。由于至少在发送侧的PC中设置内有存储器的通信辅助装置来存储发送数据,因此,设有通信辅助装置100的PC111在要发送的数据传递到通信辅助装置100的时刻,数据发送结束而成为空闲。这样一来,能够将内部总线释放而进行其他的处理。此时,数据是否实际发送到PC112并非问题之所在。
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通信辅助装置100的结构的框图。通信辅助装置100大体上包括:存储器3、主单元8、有线连接单元9和无线连接单元10。再有,依据上述的USB标准,由PC111供给电力(总线电力),通信辅助装置100基于该电力进行工作,因此图中没有特别表示电源单元。但是,通信辅助装置100中,也可以另设可插拔的适当的电源单元(未作图示)。
以下,说明通信辅助装置100的构成部件。存储器3为众所周知的闪速存储器,通过路径13与主单元8交换数据。其他方面,存储器3可为EEPROM、EPROM、EAROM等的非易失存储器,或者也可为DRAM、SDRAM等的易失性存储器。主单元8控制通信辅助装置100的动作。主单元8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1和存储器控制器2。CPU1与有线连接单元9之间进行双向通信。并且,CPU1也与无线连接单元10之间进行双向通信。CPU1将与有线连接单元9之间和无线连接单元10之间交换的数据发送给存储器控制器2,同时发送写入指示或读出指示。存储器控制器2根据CPU1的指示控制存储器3的动作。具体而言,存储器控制器2经由数据总线14将数据写入存储器3的适当的地址上,并从存储器3读出数据。数据从存储器3的特定的地址读出。
再有,图中为了方便存储器总线14表示为一条路径,但是根据使用的存储器的功能、特性,存储器总线14也可采用多条路径的结构。特别是如闪速存储器等那样,存储器3具有与写入并行进行读出动作的双重操作功能的场合,最好采用多条路径的存储器总线14结构。由主单元8实现的通信辅助装置100的主要动作,后面将参照图3进行说明。
接着,就通信辅助装置100的有线连接单元9和无线连接单元10进行说明。有线连接单元9具有与PC111(图1)之间的USB连接的功能。有线连接单元9设有有线连接控制器4和用以确保与PC111连接的有线连接用端子5。本例中,有线连接控制器4为众所周知的USB控制器,它沿着路径11发送、接收数据。也就是,有线连接控制器4基于在端子5上接收的信号来指定数据,发送给CPU1。或者将从CPU1接受的数据变换成信号经由端子5传送给PC111(未作图示)。另一方面,无线连接单元10具有符合与PC112(图1)之间的BT标准的连接功能。无线连接单元10设有无线连接控制器6,以及与PC112(图1)进行无线通信的天线7。本例中,无线连接控制器6是众所周知的BT控制器,它沿着路径12发送、接收数据。也就是,无线连接控制器6是、基于天线7接收的信号来指定数据,传送给CPU1。或者将CPU1接受的数据通过电波从天线7发送给PC112。
再有,图1中通信辅助装置100和PC111之间用电缆连接,但请注意自然也可以不用电缆来构成通信辅助装置100。例如可将通信辅助装置100做成所谓的PC卡等可携带的小型卡的尺寸,设置在通信辅助装置100的箱体内。
图3是表示通信系统110(图1)中的处理流程的示图。以下,如上述说明从PC111经由通信辅助装置100发送数据到PC112的情况。
处理流程的详细情况如下。首先PC111询问与通信辅助装置100之间的连接(有线连接)是否完成(S1)。若连接完成,通信辅助装置100的CPU1(图2)就给PC111发出关于连接已完成的应答(S2)。由此,PC111能够确认连接的完成。接着,通信辅助装置100的CPU1进行与PC112之间的无线连接,然后询问与PC112的连接是否完成(S3)。若连接已完成,PC112就给通信辅助装置100发送关于连接已完成的应答(S4)。在该时刻,在PC111、通信辅助装置100与PC112之间建立了用于数据收发的连接。
若PC111与112之间的连接建立,接着询问PC111、PC112之间能否进行数据传送,也就是,向PC112询问PC112中是否完成了进行实际数据传送的准备(S5、S6)。若已经完成,则PC112经由通信辅助装置100发出关于此内容的应答(S7、S8)。此时,通信辅助装置100的CPU1不经由通信辅助装置100的存储器3(图2),而通过路径11与路径12来调停它们之间的询问与应答。再有,这时CPU1利用传送功能将从有线连接控制器4输入的信号变换成适合无线连接控制器6的信号体系。
一旦能够与PC112之间进行数据传送的情况得到确认,PC111就将所需的数据传送给通信辅助装置100(S9)。该时刻PC111对PC112的数据传送结束,其作业状态成为空闲。
通信辅助装置100的CPU1从PC111接收数据,并将接收的数据暂时存储在存储器3中加以保持。然后,CPU1调查与PC112的通信状况。本例中,CPU1这时向PC112询问是否可传送数据(S10)。若从PC112返回表示当前不能进行数据传送的「占用」信号,CPU1就将数据的传送暂停,等待预定的时间(S12)。再有,若没有「占用」或其他应答,CPU1就判定为不能进行通信,将数据的传送暂停,等待预定的时间。经过了预定的时间时,CPU1再次询问PC112当前是否能进行数据的传送(S13)。若从PC112返回关于可进行数据传送的应答(S14),CPU1就将存储器3中保持的数据读出,传送给PC112(S15)。
再有,由于即使数据传送开始但由于障碍物等的原因而未完成时,数据也被存储在存储器3中,因此,通信辅助装置100能够独立于PC111的处理动作从该存储器将数据再发送出去。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经由通信辅助装置100,从PC111向PC 112传送数据。将数据传送到通信辅助装置100后,即使实际上该数据未被传送到PC112,PC111也能进入下一处理。因此,能够极大地提高PC111的工作效率。另外,由于不与通信辅助装置100以外的装置连接,PC111能够不受通信状况等影响地进行工作。因此,能够实现动作的稳定化。另外,当通信状况恶化、连接被切断时,由于数据被保存在通信辅助装置100的存储器3(图2)中,PC111不需要重新传送数据。
在通信辅助装置100的存储器3中,能够存储在网络中共享的数据。这时,存储器3可以采用不可重写的非易失存储器。采用非易失存储器时,就只能进行读出。通信辅助装置100的CPU1按照其他PC等的请求独立地控制存储器3,并传送存储器3保存的数据,因此,PC111不会因来自PC112等其他装置的存取请求而中断处理,能够继续进行处理。而且,由于PC的HDD(未作图示)自身不被共享也行,因此无需进行安全设定。在这点上,也能实现工作效率的改善与动作的稳定化。
再有,图3表示从PC111到PC112的数据传送流程,但是从PC112到PC111的数据传送也完全相同地进行。通信辅助装置100可以用无线方式从PC112接收数据,暂且存储在存储器3,然后在适当的定时传送给PC111。通信辅助装置100的CPU1用发送功能将信号变换成适合有线连接控制器4的信号体系的信号,传送给有线连接控制器4。接收了信号的有线连接控制器4,将信号变换成USB标准的信号后输出到PC111。这样一来,即使在例如PC112的数据处理速度比PC111的数据处理速度慢时,PC111也无需等到PC112的数据处理结束后再结束通信。PC111可以在从PC112到通信辅助装置100的数据传送结束的时刻,将存储在通信辅助装置100的存储器中的数据读出。另外,近年的PC多以USB接口作为标准装备,通过如上述用USB端子构成通信辅助装置100,即使变更了所使用的PC,也能在不改变通信辅助装置100的设定的状态下使用通信辅助装置100。因此,即使在与通常的使用环境不同的环境下,也能如通常那样进行作业。并且,即使对于不具对应于BT标准的功能的PC,能够通过USB端子附加该功能,从而无需购置新的PC,有利于减少费用。
上述说明中提到将数据暂且存储在存储器3中,但是在能够确保例如数据传送速度为预定值以上的良好通信状态的场合,也可以不在存储器3(图2)中存储数据而直接向发送终点传送。但是,考虑到存在通信状态突然恶化的情况,因此最好一边将数据存储在存储器3一边进行传送。
图4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通信系统140的示图。与图1的通信系统110的不同点在于:PC111与112双方分别设有通信辅助装置100-1与100-2。通信辅助装置100-1与100-2的结构与图2所示的通信辅助装置100的结构完全相同。除了在通信辅助装置100-1和PC112之间插入通信辅助装置100-2这点不同以外,其余的数据的传送顺序与图3完全相同。
以下,说明通信系统140中数据的传送顺序。从PC111传送到通信辅助装置100-1的数据,被存储在通信辅助装置100-1的存储器3中,之后在适当的定时传送给通信辅助装置100-2。或者,不将数据存储在存储器3中,而直接传送给通信辅助装置100-2。通信辅助装置100-2将接收的数据存入其内部的存储器3,在适当的定时传送给PC112。这样一来,能够从PC111向PC112传送数据。
如此,通过在发送端与接收端的PC双方设置通信辅助装置,能够将成为传送对象的数据存储在一方或双方的存储器3中。因此,发送端的PC中具有上述优点,而在接收端的PC中不论是否在通信中均能进行其他的处理,在之后的空闲时间等适当的定时将数据接收。因此,即使在接收端的PC中,也能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动作的稳定化。
(实施例2)
图5是表示实施例2的通信系统150的示图。通信系统150由两种数据处理装置即PC111与打印机50连接而成,该两个装置之间能够进行数据通信。图中只示出PC111与打印机50,但是也可以由多台PC共用1台打印机50。也就是,打印机50是所谓的网络打印机。以下说明的处理是:设PC111为数据发送侧、打印机50为数据接收侧,由打印机50打印来自PC111的打印数据。
在PC111上连接着从通信辅助装置100(图2)改型的第二通信辅助装置200。通信系统150中,PC111与打印机50经由通信辅助装置200进行数据通信。除了用通信辅助装置200替代通信辅助装置100(图2)和用打印机50替代PC112(图1)以外,通信系统150以及构成通信系统150的部件和实施例1中说明的通信系统110(图1)完全相同。例如通信辅助装置200也在内部设有数据存储用的存储器,PC111给打印机50发送数据时,暂且将来自PC 111的数据存储在该存储器中。以下,说明通信辅助装置200、打印机50以及采用由这些部件构成的系统进行的通信顺序的不同点。
通信辅助装置200的特征在于:内部存储器中设有存储指定的固定数据的区域,进行通信时与来自PC111的数据一起传送固定数据。本例中,所谓「固定数据」是指文件的格式(layout)设定数据、字体数据、对应于打印机厂家的设定值的变换表等的环境数据,它们是存储在掩模ROM、EEPROM等非易失存储区的数据。
以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图6是表示实施例2的通信辅助装置200的结构的框图。通信辅助装置200与图2的通信辅助装置100的不同点在于:设有固定存储区16。其他的构成部件及其动作均与图2的通信辅助装置100相同,其说明从略。
如上所述,固定存储区16是存储固定数据的非易失存储区。存储器控制器2能够独立地从固定存储区16与存储器3读出数据,能够将数据写入存储器3。由于具有设置多条从CPU1到存储器3的写入与读出路径13的双端口功能,能够实现更顺利处理。因为字体数据等的环境数据很少改变,如作为固定数据将环境数据存入非易失存储器,可以不需要后备电源。另外,若使用掩模ROM,还具有可以降低费用的优点。
将这种环境数据存储在固定存储区16的理由如下:传统技术中,将文件数据等打印输出时,往往在文件作成时确定文件的格式或字体的种类、文字的尺寸等,通常使用的打印机按照用户的设定将文件打印输出。这种打印机通过将所需的字体预先保持在内装存储器中,或者通过在打印输出时从PC等接收字体数据,能够打印输出符合用户意图的文件。
但是,在与通常不同的环境下打印输出时,时有不能打印输出符合用户意图的文件的情况。这种情况发生在不能用自己的PC且前往地点的打印机没有设定的字体的场合。这时,会出现或者用其他字体代替,或者不能正确表示(字体走样)的情况。例如到海外出差,将文件数据存储在软盘等的可擦除媒体中,用当地的PC进行打印输出的场合,就会出现文字走样的情况。这是因为当地的PC与打印机中没有常用汉字和假名字体。
另外,文件的格式也大多依赖于打印纸的送进、打印可能范围等打印机的各种设定值,而设定值又往往因打印机厂家不同而异。因此,为了设定所需格式,需要费时费工地反复进行打印输出。
基于以上理由,设置通信辅助装置200的固定存储区16,将格式设定数据、字体数据、与打印机厂家对应的设定值的变换表等的环境数据存储其中。用户前往与通常环境相异的地方,在当地环境下进行打印输出时,通过将存储于固定存储区16的环境数据传送给打印机,打印机就能基于该环境数据设定工作条件。这样一来,用户就能打印输出所需的内容。以PC卡大小的尺寸制造通信辅助装置200,由于容易携带,可供在与通常不同的使用环境中使用。
即使在通信辅助装置200中,也与实施例1的通信辅助装置100(图2)相同,PC111(图5)传送的数据被暂且存储在存储器3中。然后,在向打印机50(图5)传送时,CPU1向存储器控制器2发出指示,取得环境数据。在适当的定时,向打印机50传送读出的环境数据。例如,当打印机50需要在文件数据之前得到字体或设定值数据时,在与收取打印数据前的打印机50连接建立的时刻CPU1将环境数据传送给打印机50。另外,打印机50需要在文件数据之后得到环境数据时,CPU1在文件数据传送后传送环境数据。再有,CPU1可以在收到打印数据后指定必要的字体数据、格式设定数据等,只将必要的数据传送给打印机50。
也可以从打印机50向PC111发送数据。数据的内容包括例如打印输出的完成的联络,以及打印纸用完、墨水用完与其他事故而使打印输出不能完成时的报告等。PC111能够持续进行处理,对于打印输出的完成报告或CPU1不能处理的项目(打印纸用完、墨水用完等的报告)以外的麻烦的作业并不感知。
前面的说明中,以文件数据作为打印输出的对象作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图像数据或用其他的软件作成的数据。也就是,若相同的设定值、字体数据是打印输出时必要的数据,则可将该数据预先存储在固定存储区16中。
再有,在作为独自的功能打印机50能够无来自PC的控制信号打印输出文件数据时或者打印机能够直接分析文件数据时(例如机器语言等)等场合,可以使通信辅助装置200不与PC111连接而与打印机50连接进行输出。此时,可以用有线方式与蓄电池等的电源单元连接得到电源供给,以无线或有线的方式向打印机50传送数据。
图7是表示包含图1、图4与图5的所有结构的通信系统170的示图。PC111使用通信辅助装置200(图6),PC1 13使用通信辅助装置100(图2)。如上所述,除了固定存储区16(图6),通信辅助装置200具有与通信辅助装置100相同的结构,实施例1中说明的功能与效果与采用通信辅助装置200时相同。如参照图1所说明的那样,通信辅助装置200调停PC111和PC112之间的数据传送。又如参照图4所说明的那样,通信辅助装置200调停PC111和PC113之间的数据传送。再如参照图5所说明的那样,PC111调停PC111和打印机50之间的数据传送。总之,也可将本发明的通信辅助装置100与通信辅助装置200组合起来使用,能够同时取得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在前面说明的实施例中,对主单元8、有线连接单元9、无线连接单元10等作了单独描述来加以说明,但是这不过作为功能框加以区分来进行说明。若是将这些单元的功能一体化并实际安装的结构,则仍然属于本发明的范畴。
并且,本发明的通信辅助装置未必一定要有有线连接单元和无线连接单元。若能取得上述的效果,可以只采用无线连接单元。另外,虽然图中本发明的通信辅助装置表示为与PC 111等分开设置,但是也可以将通信辅助装置装在PC111等的内部。
[发明的效果]
一旦从发送端的数据处理装置接收了数据,通信辅助装置就将该数据暂时存储在设于内部的存储器中。由此,即使在实际并未将该数据传送时,发送端的数据处理装置也能转移至下一步处理。因此,能够大大提高发送端的数据处理装置的工作效率。特别是,由于通信辅助装置以无线方式来发送数据,因此即使存在有线方式时不发生的障碍物等造成的通信障碍或无关信号(噪声)的随机混入等情况,通信辅助装置也能再次将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数据发送出去。由此,无需在发送端的数据处理装置上加载处理负荷。并且,该数据处理装置是、由于不跟与该数据的发送相关的通信辅助装置以外的装置连接,能够不受与接收端的数据处理装置的通信状况等影响地动作。因此,能够实现动作的稳定化。
另外,通过将通信辅助装置与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数据处理装置均实施连接,发送端的数据处理装置具有上述的优点,而接收端的数据处理装置在以无线通信方式接收数据结束后才进行数据的接收处理,因此,两端的数据处理装置均能高效率地工作。

Claims (7)

1.一种通信辅助装置,它是调停第一数据处理装置和第二数据处理装置之间的数据传送的通信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
以有线方式与第一数据处理装置连接的、从该第一数据处理装置接收数据的第一连接单元;
存储所述第一连接单元接收的数据的存储器;以及
以无线方式与第二数据处理装置连接的、将从所述存储器读出的所述数据发送到该第二数据处理装置的第二连接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按照与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装置的通信状况,将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数据读出的处理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部暂时停止将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数据读出,一直等到与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装置的通信建立为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单元以无线方式从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装置接收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数据不同的别的数据;
所述存储器存储所述第二连接单元接收的所述别的数据;
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将从所述存储器读出的所述别的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装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至少包括可重写非易失存储器和易失性存储器这二者之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重写非易失存储器中存储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装置中使用的、设定工作条件的环境数据;
所述处理部读出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数据时,也将所述环境数据读出,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将所述处理部读出的所述环境数据发送给该第二数据处理装置。
7.一种通信系统,它是在第一数据处理装置和第二数据处理装置之间进行数据传送的通信系统,其中设有以有线方式与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装置连接的第一通信辅助装置,以及以有线方式与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装置连接的第二通信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辅助装置设有,
从所述第一数据处理装置接收数据的第一有线连接单元,
存储所述第一有线连接单元接收的数据的第一存储器,以及
以无线方式与所述第二通信辅助装置连接的、将从所述第一存储器读出的所述数据发送给该第二通信辅助装置的第一无线连接单元;
所述第二通信辅助装置设有,
以无线方式与所述第一通信辅助装置连接的、从该第一通信辅助装置接收数据的第二无线连接单元,
存储所述第二无线连接单元接收的所述数据的第二存储器,以及
将从所述第二存储器读出的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数据处理装置的第二有线连接单元。
CNA2004100068369A 2003-02-18 2004-02-18 通信辅助装置与采用通信辅助装置的通信系统 Pending CN152534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39896A JP2004253900A (ja) 2003-02-18 2003-02-18 通信補助装置および通信補助装置を用いた通信システム
JP39896/2003 2003-02-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25349A true CN1525349A (zh) 2004-09-01

Family

ID=32821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100068369A Pending CN1525349A (zh) 2003-02-18 2004-02-18 通信辅助装置与采用通信辅助装置的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40199671A1 (zh)
JP (1) JP2004253900A (zh)
KR (1) KR100615751B1 (zh)
CN (1) CN1525349A (zh)
DE (1) DE102004007980A1 (zh)
TW (1) TWI2377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69491A1 (en) * 2004-12-31 2006-07-06 Intel Corporation Remote logging mechanism
WO2006094427A1 (en) * 2005-03-07 2006-09-14 Intel Corporation Self-adaptive multicast file transfer protocol
JP2007028174A (ja) * 2005-07-15 2007-02-01 Fujitsu Ltd 携帯情報端末、ipアドレス設定プログラム、ipアドレス設定方法
JP4898175B2 (ja) * 2005-09-14 2012-03-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334534B2 (ja) * 2005-11-29 2009-09-30 株式会社東芝 ブリッジ装置及びブリッジシステム
JP6153812B2 (ja) * 2013-08-08 2017-06-28 株式会社メガチップス 通信仲介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通信方法
JP6334778B2 (ja) * 2017-05-10 2018-05-30 株式会社メガチップス 通信仲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92077B2 (ja) * 1999-08-05 2003-03-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機能付きケーブルモデム
EP1132808A1 (en) * 2000-01-04 2001-09-12 Océ-Technologies B.V.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bmitting jobs to a reproduction center
US20030120841A1 (en) * 2001-12-21 2003-06-26 Chang Matthew C.T. System and method of data logg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37770B (en) 2005-08-11
TW200419371A (en) 2004-10-01
KR20040074950A (ko) 2004-08-26
DE102004007980A1 (de) 2004-09-02
US20040199671A1 (en) 2004-10-07
JP2004253900A (ja) 2004-09-09
KR100615751B1 (ko) 2006-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60812B2 (ja)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メモリ割当て方法
US7382485B2 (en) Print control apparatus and print control method capable of canceling print job
US20050280861A1 (en) Distributed printing control apparatus and print job distribution method
US6804018B1 (en) Printer and its control method for creating link information between a transfer data position and a print data position
CN1525349A (zh) 通信辅助装置与采用通信辅助装置的通信系统
US20050141018A1 (en) Network printer control system and data reception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5995722A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CN1215401C (zh) 使用便携式设备的打印方法
JP4029656B2 (ja) プリント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プリントサーバ
US894770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inting raster page
JP4072439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データ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559033B2 (ja) 記録制御装置、記録装置、及びデータ処理方法
JP3093880U (ja) 印字装置
JP5891815B2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制御方法
US10949133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onfigured to determine a transmission source device of a packet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JP2002225379A (ja) プリンタドライバおよびプリンタシステム
JP5786394B2 (ja) 印刷装置、印刷システム、印刷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6054578A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7058125A2 (en) Data transfer and use method in inkjet printheads
JP2750420B2 (ja) コンピュータ用の周辺機器拡張装置およびそのドライバ
KR100571775B1 (ko) 네트워크 프린팅 데이터의 전송 속도를 향상시킨 네트워크프린터 및 그의 방법
JPH10164342A (ja) 画像転送方式
JP2016015032A (ja)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制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
JPH04277820A (ja) 印刷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システム
JP3527717B2 (ja) タンデム印刷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