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22504A - 无线基站设备和无线发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基站设备和无线发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22504A
CN1522504A CNA038005352A CN03800535A CN1522504A CN 1522504 A CN1522504 A CN 1522504A CN A038005352 A CNA038005352 A CN A038005352A CN 03800535 A CN03800535 A CN 03800535A CN 1522504 A CN1522504 A CN 15225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quality
orientation
directive sending
sending devic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80053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ɽ����
青山高久
����һ
三好宪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22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225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2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Abstract

在发送期间进行取向控制,以便S-CPICH(辅助公用导频信道)的取向模式和DSCH(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取向模式指向不同方向。也就是说,使已知信号的取向模式指向与分组数据的取向模式不同的方向。结果是,S-CPICH和DSCH之间的干扰受到抑制,使通信终端设备能够进行精确的信道质量检测。在基站上,根据这个信道质量检测的结果,确定通过DSCH发送的数据分组的优先级。

Description

无线基站设备和无线发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基站设备和无线发送方法,尤其涉及通过组合定向发送和调度进行高速分组发送的技术。
背景技术
称为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访问)的方案已经经过人们讨论,它是以实现下行链路上的增大峰发送速度、低发送延迟、和高吞吐量为目的的分组发送方案。此外,3GPP(第3代伙伴项目)在TR25.848“UTR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访问的物理层方面”中和在TR25.211“物理信道和发送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FDD)”中提出了支持HSDPA的方案。
一般说来,当进行分组发送时,如图1所示,无线基站设备以扇区为单位发送P-CPICH(基本公用导频信道)。然后,无线基站设备BS接收根据通信终端上P-CPICH的接收测量的、来自通信终端的信道质量信息(例如,CIR)。
无线基站设备根据每个通信终端的信道质量,自适应地对发送数据指定调制方案和编码率,从而执行称为AMC(自适应调制和编码)的方案。通过这种手段,可以在每个通信终端上接收数据的低错误率下,提高到每个通信终端的数据发送的电平。
此外,无线基站设备根据在各自通信终端上的信道质量,确定发送分组数据的优先级。更具体地说,进行这样的调度,赋予高信道质量的通信终端以高优先级,并且从那些高优先级通信终端依次发送分组数据。通过将此与AMC处理相结合,在保持优良的错误率特性的同时,仍然可以发送较高的数据电平。
另外,通过应用诸如自适应阵列天线(下文称“AAA”)技术之类的定向发送,即使用于数据分组发送的DSCH(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发送功率增加了,也仍然可以使影响没有进行发送的其它通信终端的干扰因素减到最少,从而使错误率特性甚至更优良的高速分组发送成为可能。
但是,通过AAA技术的取向高速分组发送和用于非定向发送的P-CPICH在信道质量可能是不同的。由于这个原因,存在着这样的可能性,即,当根据利用P-CPICH检测的信道质量,调度分组发送或进行自适应调制/自适应编码时,或许不能充分地调度分组发送和进行自适应调制/自适应编码。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许出现诸如重新发送次数增多和数据发送速率降低之类的问题。
鉴于这一点,当使用AAA技术时,或许可以使用能够定向发送的S-CPICH(辅助CPICH)。但是,当定向发送S-CPICH时,由于对扩展码个数的限制和干扰问题,如图3所示,难以沿着所有方向发送S-CPICH。因此,一般说来,如图1所示,在给定时刻内只在特定方向发送S-CPICH,和发送方向随时间移动。
然后,考虑到S-CPICH与位于发送S-CPICH的方向的那些终端的干扰很大,而与位于其它方向的那些终端的干扰较小,在小区中,干扰的程度可能随位置和方向而改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每个通信终端上精确地检测信道质量,根据精确的信道质量信息确定数据分组的足够发送优先级,从而以升高的发送速率进行高速分组发送的无线基站设备和无线发送方法。
本发明人假设,当取向进行高速分组发送时,像DSCH那样能够定向发送的S-CPICH(辅助公用导频信道)用于在每个通信终端上检测信道质量,而不是使用非取向P-CPICH。根据HSDPA方案,这种S-CPICH是为了在每个通信终端上检测信道质量而事先提供的信道。通过使用这种S-CPICH,可以精确地检测当通过DSCH进行定向发送时的信道质量,从而能够充分地调度DSCH。
还有,存在着即使使用S-CPICH预测DSCH的信道质量,也不能预测精确信道质量的情况。也就是说,如图1所示,当S-CPICH的取向模式和DSCH的取向模式重叠时,S-CPICH遭受DSCH干扰,和接收性能变差。本发明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一点上,实现使DSCH的接收性能的变差降到最低程度的想法,从而完成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控制已知信号的取向模式和分组数据的取向模式,以便已知信号(即,S-CPICH)的取向模式和分组数据(即,DSCH)的取向模式指向不同方向,并且,当它们相互干扰时,对因干扰引起的信道变差的程度加以考虑。
附图说明
图1是例示P-CPICH、S-CPICH和DSCH的图形;
图2是显示基于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无线基站设备的配置的方块图;
图3是显示基于一个实施例的在扇区中的取向的图形;
图4是显示S-CPICH在给定时刻的取向模式的图形;
图5是显示S-CPICH在不同时刻的取向模式的图形;
图6是例示一个实施例的操作的图形;
图7是例示一个实施例的操作的图形;
图8是例示优先级的混洗的图形;
图9是显示基于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无线基站设备的配置的方块图;
图10是显示取向模式与取向增益衰减角之间的关系的图形;
图11是显示基于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无线基站设备的简化配置的方块图;
图12是例示基于第4实施例的取向模式的分组的图形;
图13是显示基于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无线基站设备的简化配置的方块图;
图14是显示基于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无线基站设备的配置的方块图;
图15是例示基于本发明第5实施例、在CIR纠正之后优先级的重新排序的图形;和
图16是例示基于本发明第5实施例、在CIR纠正之后优先级的重新排序的图形。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1实施例)
参照图2,100表示基于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无线基站设备的整体配置。无线基站设备100含有构成阵列天线的天线单元101-104、发送-接收双工器105、AAA(自适应阵列天线)接收控制器106、解调器107、优先级计算器108、和目标MS确定器109。另外,无线基站设备100含有数据选择器110、调制方案/编码方案确定器111、调制器-编码器112、和AAA取向控制器113。并且,无线基站设备100还含有S-CPICH信息发生器115、调制器116、和AAA取向控制器117。AAA接收控制器106、解调器107、AAA取向控制器113、调制方案/编码方案确定器111、调制器-编码器112、调制器116和AAA取向控制器117每一个都配备在无线基站设备100能够同时与之通信的许多个通信终端(MS)中。
发送-接收双工器105对天线单元101-104接收的信号进行频率转换处理和放大处理,并且把结果输出到AAA接收控制器106。此外,发送-接收双工器105对从分别与天线单元101-104相对应的加法器输出的信号进行频率转换处理和放大处理,并且从天线单元101-104无线输出结果。
每个AAA接收控制器106利用与通信终端相符的扩展码解扩来自发送-接收双工器105的输出信号,根据解扩信号对接收信号进行到达方向估计处理,计算接收权重,和阵列组合解扩信号。然后,AAA接收控制器106把组合信号输出到解调器107和把指示信号到达方向的信息输出到目标MS确定器109。
解调器107解调在AAA接收控制器106中阵列组合的信号的数据。然后,解调器107从解调信号中分离出指示下行链路信道的信道质量的信息,包括,例如,CIR报告值,并且将其输出到优先级计算器108和调制方案/编码方案确定器111。
优先级计算器108根据指示下行链路信道的信道质量的信息,计算每个通信终端的发送优先级。具有较高下行链路信道质量的通信终端将具有较高的优先级。然后,优先级计算器108把指示计算的优先级的信息输出到目标MS确定器109。顺便提一下,优先级计算器108一旦计算出优先级,就对来自RNC(无线电网络控制器)之类的上游网络的信息加以考虑。例如,如果这样的用户信息是从支付高额费用的上游网络中获得的,进行升高通信终端的优先级的处理。
目标MS确定器109从指示信号到达方向的信息中估计每个通信终端的方向,并且,根据各自通信终端的当前方向和优先级,确定打算对其进行高速下行链路分组发送的通信终端的次序。将这称为调度。
另外,目标MS确定器109从S-CPICH取向确定器114接收取向确定信号,并且,以使S-CPICH的取向模式和DSCH的取向模式指向不同方向的方式,改变打算对其进行高速下行链路分组发送的通信终端的次序。通过这种手段,S-CPICH和DSCH之间的干扰在基站设备100处理的小区中减小了,并且,在每个通信终端上,可以以高精度的方式获得信道质量。其结果是,从通信终端发送到无线基站设备100的报告值反映信道质量良好,从而,可以以提高的发送速率进行反映信道质量良好的调度。
目标MS确定器109把指示确定的通信终端设备的信息输出到数据选择器110和调制方案/编码方案确定器111。此外,目标MS确定器109把指示从确定通信终端发送的信号的到达方向的信息输出到AAA取向控制器113。顺便提一下,以后将说明目标MS确定器109中调度的指定。
按照目标MS确定器109中的确定,数据选择器110只选择相对通信终端的发送数据,并且把数据输出到调制器-编码器112。调制方案/编码方案确定器111根据指示下行链路信道的信道质量的信息,为须经下行链路高速分组发送的数据确定调制方案和编码方案。例如,当下行链路信道的信道质量优良时,以提高的编码率使用诸如16QAM(正交调幅)和64QAM之类的高速调制方案,而当下行链路信道的信道质量较差时,以降低的编码率使用诸如QPSK(正交相移键控)之类的低速调制方案。然后,调制方案/编码方案确定器111对调制器-编码器112指定调制方案和编码方案。
调制器-编码器112通过调制方案/编码方案确定器111指定的调制方案和编码方案,调制和编码来自数据选择器110的输出信号,此后,解扩它。调制器-编码器112把解扩信号输出到AAA取向控制器113。可以对其进行高速下行链路分组发送的数据的数量根据扩展码的个数等预定。
AAA取向控制器113根据从目标MS确定器109确定的通信终端发送的信号的到达方向,计算发送权重。AAA取向控制器113将发送权重和发送信号相乘,从而生成打算从天线单元101-104发送的发送信号,并且将它们输出到加法器。顺便提一下,扩展发送信号的扩展处理可以在发送权重相乘之前或之后。
在从AAA取向控制器113输出,发送到通信终端的信号当中,加法器以从上到下的次序,分别相加与天线单元101、102、103、和104相对应的信号,并且把结果输出到发送-接收双工器105。
S-CPICH信息发生器115生成打算在S-CPICH中发送的已知信号,并且,生成的已知信号经调制器116调制和扩展,然后,被发送到AAA取向控制器117。AAA取向控制器117以使S-CPICH的取向转变成由S-CPICH取向确定器114确定的取向模式的方式,对调制和解扩的信号进行权重相乘处理。
在配备在许多个天线上的加法器上,以与天线101-104相对应的单元为单位,把权重相乘信号加入同样地取向配备的其它通信终端的S-CPICH信号中。然后,以与天线101-104相对应的单元为单位,将相加信号加入由AAA取向控制器113形成的DSCH信号中。
如图13所示,无线基站设备100的AAA取向控制器113和117被配置成形成每扇区十二个取向。类似地,AAA接收控制器106被配置成通过像图3所示那样的取向模式取向接收信号。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如图4和图5所示,AAA取向控制器117被配置成把S-CPICH同时发送到十二个取向模式当中的四个取向模式,并且随时间依次移动发送方向。
鉴于上面的配置,如图6所示,无线基站设备100的目标MS确定器109把分组数据发送到通信终端,以便使DSCH的取向模式指向与S-CPICH的取向模式不同的方向。结果是,DSCH不干扰S-CPICH,和通信终端能够进行基于S-CPICH的精确的信道质量测量。通过这种手段,优先级计算器108根据精确的信道质量,可以以优良信道质量的实际次序计算优先级。
图7显示了在扇区中存在通信终端#1到#9的情况。现在,假设在整个小区上发送S-CPICH和像图8(A)所示那样获取优先级。也就是说,优先级计算器以降序放置来自通信终端的S-CPICH的CIR,以如图8(A)所示的次序使它们出来。无线基站设备100按照这种优先级次序,利用DSCH发送分组数据。S-CPICH请求持续信道质量检验,因此,在发送DSCH的同时,以某种取向模式持续地发送S-CPICH。
当从包括通信终端#1-#3的方向依次发送S-CPICH时,对于DSCH,考虑到如图8(A)所示的优先级,首先应该在通信终端#1的方向形成取向。但是,如果在通信终端#1的方向发送DSCH,那么,S-CPICH将受到干扰和通信终端#1和#2的信道质量将受到影响。
因此,如图7和图8(B)所示,无线基站设备从通信终端#7开始定向发送DSCH,通信终端#7处在距当前正在发送S-CPICH和具有最高优先级的取向模式最遥远的位置上。
上面的配置通过把DSCH的取向模式设置在与S-CPICH的取向模式不同的方向上,可以防止DSCH对S-CPICH的干扰,从而能够进行基于S-CPICH的精确信道质量测量。
(第2实施例)
参照图9,在图9中,与图2的部件相同的那些部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200表示基于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整体配置。无线基站设备200含有与第1实施例的无线基站设备100相同的配置,除了被配置成以避开DSCH的取向模式的方式控制S-CPICH的取向模式之外,这一点与第1实施例的无线基站设备100不同,它被配置成以避开S-CPICH的取向模式的方式控制DSCH的取向模式。
也就是说,无线基站设备200的目标MS确定器201按照从优先级计算器108获得的优先级的精确次序,依次定向发送DSCH。此外,把来自目标MS确定器201的优先级信息发送到S-CPICH取向确定器202。S-CPICH取向确定器202参考优先级信息和以这样的方式进行调度,即,在任何给定时间点,使S-CPICH的取向模式指向与发送DSCH的取向模式不同的方向。
与第1实施例类似,上面的配置可以防止DSCH与S-CPICH之间的干扰,从而能够进行精确的信道质量测量。此外,与第1实施例相比的长处在于,无需改变像优先级计算器108原先确定那样的优先级次序,就可以发送分组数据。
(第3实施例)
基于本实施例的无线基站设备的特征在于,根据S-CPICH和DSCH的取向增益衰减度确定使S-CPICH和DSCH不相互干扰的取向模式。
也就是说,尽管第1实施例和第2实施例被配置成以使S-CPICH的取向模式和DSCH的取向模式指向不同方向的方式简单控制S-CPICH和DSCH的取向模式,但是本实施例被配置成根据取向增益衰减度控制S-CPICH和DSCH的取向模式,以便使S-CPICH和DSCH基本上不相互干扰。
图10显示了从无线基站设备发送的S-CPICH或DSCH的取向模式。在图10中,水平轴是角度,其中,当前面向发送的通信终端所处的方向是0°,和垂直轴是取向增益。图10中的取向增益衰减度α是可忽略衰减度;当来自处在0°上的通信终端的发送信号被看作是另一个通信终端的干扰单元时,所述另一个通信终端在这个衰减度上可以忽略这个干扰的影响。
一旦忽略对另一个通信终端的干扰的取向增益衰减度α得到确定,只要设置了取向模式,就可以从取向模式中确定如何忽略干扰的影响。这个角度被称为取向增益误差角。
图11显示了基于S-CPICH和DSCH的取向增益衰减度,以使S-CPICH和DSCH不相互干扰的方式确定取向模式的简化配置。在取向增益衰减度确定器301中,确定图10的取向增益衰减度α。这个取向增益衰减度α可以由操作人员逐个设备地设置,也可以预先存储。在天线信息存储器302中,根据天线的安装状况和发送功率存储像图10所示那样的取向模式。
在取向增益衰减角确定器303中,如图10所示,根据取向模式和取向增益衰减度的交叉点确定取向增益衰减角φ。把这个取向增益衰减角φ发送到可发送方向确定器304。
可发送方向确定器304把不包括取向增益衰减角φ的范围、由S-CPICH取向确定器114确定的S-CPICH的取向模式确定为可发送方向,并且向目标MS确定器300报告这个方向。
目标MS确定器300根据来自AAA接收控制器106的信息,获知每个通信终端的位置。另外,目标MS确定器300根据来自优先级计算器108的优先级信息,进行DSCH到通信终端的调度。然后,目标MS确定器300与优先级无关地根据S-CPICH的取向模式进行确定处理,以便不在取向增益衰减角φ的范围内把DSCH发送到通信终端。把目标MS确定器300获得的确定结果发送到数据选择器110和调制方案/编码方案确定器111。
按照上面的配置,以使S-CPICH和DSCH不相互干扰的方式,根据S-CPICH和DSCH的取向增益衰减度确定取向模式,从而没有必要过分分开S-CPICH和DSCH的取向模式。其结果是,可以使S-CPICH的取向模式和DSCH的取向模式的组合多样化。
(第4实施例)
基于本实施例的无线基站设备的特征在于,以每个组包含许多个相邻取向模式,和形成这样的S-CPICH和DSCH的取向模式,使S-CPICH的取向模式和DSCH的取向模式处在不同组中的方式,分组取向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一个扇区被划分成第1-3组的三个取向组。当S-CPICH的取向模式采取第3组中的位置时,控制DSCH的取向模式处在第1组或第2组中。
图13显示了在不同组中形成S-CPICH的取向模式和DSCH的取向模式的简化配置。可发送组确定器401检测由S-CPICH取向确定器114确定的S-CPICH的取向模式处在第1-3组的哪个组中,把除了检测组之外的其它组确定为DSCH可发送组,并且向目标MS确定器400报告这些组。
目标MS确定器400根据来自AAA接收控制器106的信息,获知每个通信终端的位置。另外,根据来自优先级计算器108的优先级信息,目标MS确定器400进行DSCH到通信终端的调度。然后,如果把调度指定给除了可发送组之外的其它组中的通信终端,那么,保持DSCH到这个通信终端的发送,和作出把DSCH发送到另一个通信终端的确定。把目标MS确定器300获得的确定结果发送到图2的数据选择器110和调制方案/编码方案确定器111。
按照上面的配置,通过简单处理和配置就可以达到第2和第3实施例的效果。
(第5实施例)
参照图14,在图14中,与图2的部件相同的那些部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无线基站设备500与第1到第4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AAA取向控制器113和117执行这样的取向控制,使DSCH的取向模式和S-CPICH的取向模式重叠。另外,无线基站设备500含有CIR纠正度计算器501。
假设像图7所示那样配备通信终端#1-#7,和在如图7所示的方向发送S-CPICH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把DSCH发送到位于发送S-CPICH的方向的通信终端#1-#3,那么,来自S-CPICH的干扰使DSCH的CIR变差。在CIR纠正度计算器501中,与在S-CPICH取向确定器114确定的方向的通信终端有关,从解调器107获得的CIR值中减去它的变差度,以便计算纠正CIR。然后,把纠正CIR发送到优先级计算器108。
图15和图16显示了例子。这里,由于存在S-CPICH,在发送S-CPICH的方向的通信终端显示出3dB的性能变差。在图15的例子中,通过3dB的纠正,通信终端#1和#2的优先级降低了,如果仅仅根据CIR报告值来看,它们具有高优先级,因此,通信终端#7变成优先级最高的通信终端。另一方面,在图16的例子中,尽管3dB纠正,但通信终端#1仍然具有最高CIR,使得通信终端#1是优先级最高的通信终端。
因此,不仅可以简单地使S-CPICH的取向模式和DSCH的取向模式指向不同方向,而且可以选择真正最适合发送DSCH的通信终端。
尽管上面的实施例假设在发送S-CPICH的方向的通信终端受到相同的干扰,这是,这种影响随传播环境(例如,多径环境)而改变。考虑到这一点,通过报告源自通信终端的多径的数目、通过采用调制器中的结果,和通过将它们发送到CIR纠正度计算器,可以逐个通信终端地计算CIR纠正值。通过这种手段,可以选择甚至更适合发送DSCH的的通信终端。
同样,当将S-CPICH发送给它时,可以在通信终端上计算干扰度,并且向基站报告结果。
顺便提一下,S-CPICH的发送功率和DSCH的发送功率之间的比率是计算干扰度(即,变差度)所必需的,这里假设CIR纠正度计算器501知道这一点。
按照上面的配置,根据S-CPICH和DSCH相互干扰造成的信道质量变差度纠正检测的信道质量,和根据有关纠正信道质量的信息确定优先级,以便与S-CPICH的取向模式和DSCH的取向模式指向不同方向的情况相比,可以选择真正最适合发送DSCH的通信终端和进行调度。
尽管上面的第1到第5实施例只描述了对于S-CPICH的发送,取向个数是12和同时发送的个数是4的情况,但是可以任意设置这些值。
此外,尽管上面的第1到第5实施例描述了同时发送连续取向的S-CPICH的情况,但是,可以同时发送隔开取向的S-CPICH。
本发明决不会局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并且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含有如下部件的无线基站设备:第1定向发送器,用于把已知信号定向发送到从事通信的数个通信终端设备;接收器,用于从每个通信终端设备接收信道质量信息,该信息与每个通信终端设备在接收到已知信号的时候的信道质量有关;优先级确定器,用于根据信道质量信息,以信道质量的降序确定数据发送的优先级;第2定向发送器,用于按照确定的优先级次序,把分组数据定向发送到通信终端设备;和取向控制器,用于控制第1和第2定向发送器的取向模式,以便第1定向发送器形成的取向模式和第2定向发送器形成的取向模式指向不同方向。
按照上面的配置,从第1定向发送器发送的信号受到从第2定向发送器发送的信号的干扰小,从而可以在每个通信终端上根据从第1定向发送器发送的已知信号精确地确定信道质量。结果是,指示信道质量和从每个通信终端设备发送到基站设备的报告值反映信道质量良好,使得基站设备能够以提高的发送速率进行反映信道质量良好的调度。
本发明提供了这样的无线基站设备,其中,取向控制器比第2定向发送器的取向更优先地控制第1定向发送器的取向,并且控制第2定向发送器的取向,以便第2定向发送器的取向指向与第1定向发送器的取向不同的方向。
按照上面的配置,在定期地定向发送用于信道质量测量的已知信号的同时,可以使用于信道质量测量的已知信号和分组数据之间的干扰达到最小,并且,可以保持小区中的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平等。
本发明提供了这样的无线基站设备,其中,取向控制器根据优先级确定器上的优先级,比第1定向发送器的取向更优先地控制第2定向发送器的取向,并且控制第1定向发送器的取向,以便第1定向发送器的取向指向与第2定向发送器的取向不同的方向。
按照上面的配置,可以使用于信道质量测量的已知信号和分组数据之间的干扰达到最小,并且,无需改变像优先级计算器原先确定那样的优先级次序,就可以发送分组数据。
本发明提供了这样的无线基站设备,其中,取向控制器根据第1和第2定向发送器之一或两者的增益衰减度,确定取向模式,以便来自第1定向发送器的信号和来自第2定向发送器的信号不相互干扰。
按照上面的配置,第1定向发送器的取向模式和第2定向发送器的取向模式无需过分分开。其结果是,可以使第1定向发送器的取向模式和第2定向发送器的取向模式的组合多样化。
本发明提供了这样的无线基站设备,其中,取向控制器集中数个相邻取向模式和把这些取向模式划分成一个组,并且控制第1和第2定向发送器的取向模式,以便使第1定向发送器和第2定向发送器形成不同组中的取向。
按照上面的配置,第1定向发送器的取向和第2定向发送器的取向被简单地指定给不同组,从而,通过简单处理和配置,可以使用于信道质量测量的已知信号和分组数据之间干扰达到最小。
本发明提供了含有如下部件的无线基站设备:第1定向发送器,用于把已知信号定向发送到从事通信的数个通信终端设备;接收器,用于从每个通信终端设备接收信道质量信息,该信息与每个通信终端设备在接收到已知信号的时候的信道质量有关;优先级确定器,用于根据信道质量信息,以信道质量的降序确定数据发送的优先级;第2定向发送器,用于按照确定的优先级次序,把分组数据定向发送到通信终端设备;和信道质量纠正器,用于计算当第1定向发送器和第2定向发送器通过取向控制器,在重叠方向形成取向时的信道质量衰减度,和根据衰减度纠正信道质量,其中,优先级确定器根据信道质量纠正器获得的纠正信道质量确定优先级。
按照上面的配置,与在第1定向发送器下的取向模式和在第2定向发送器下的取向模式指向不同方向的情况相比,可以选择真正最佳的通信终端设备和调度分组数据的发送。
本发明提供了这样的无线基站设备,其中,信道质量纠正器根据第1定向发送器和第2定向发送器之间的发送功率比计算衰减度。
本发明提供了这样的无线基站设备,其中,信道质量纠正器根据从通信终端设备发送的多径的数目计算衰减度。
按照上面的配置,可以更精确地选择真正最佳的通信终端设备和调度分组数据发送。
本发明提供了包括如下步骤的无线发送方法:把已知信号定向发送到从事通信的数个通信终端设备;从每个通信终端设备接收信道质量信息,所述信息与所述每个通信终端设备在接收到已知信号的时候的信道质量有关;根据信道质量信息,以信道质量的降序确定数据发送的优先级;按照确定的优先级次序,把分组数据定向发送到所述通信终端设备;和控制取向模式,以便已知信号的取向模式和分组数据的取向模式指向不同方向。
按照上面的方法,用于信道质量测量的的已知信号受到分组数据的干扰小,从而可以在每个通信终端上根据已知信号精确地确定信道质量。结果是,指示信道质量和从每个通信终端设备发送到基站设备的报告值反映信道质量良好,使得基站设备能够以提高的发送速率进行反映信道质量良好的调度。
如上所述,本发明被配置成控制已知信号(例如,S-CPICH)的取向模式和分组数据(例如,DSCH)的取向模式,以便已知信号的取向模式和分组数据的取向模式指向不同方向,并且,当它们相互干扰时,对信道变差度加以考虑,以便当取向地发送数据分组时,可以在每个通信终端设备上精确地检测信道质量和根据精确的信道质量信息确定数据分组发送的优先级。结果是,可以实现能够以提高的发送速率进行高速分组发送的无线基站设备和无线发送方法。
本发明基于2002年3月7日提出的目标专利申请第2002-62129号,特此全文引用,以供参考。
工业可应用性
本发明适合于供进行高速分组发送的无线基站设备和无线发送方法使用。

Claims (9)

1.一种无线基站设备,包括:
第1定向发送器,用于把已知信号定向发送到从事通信的数个通信终端设备;
接收器,用于从每个通信终端设备接收信道质量信息,所述信息与所述每个通信终端设备在接收到已知信号的时候的信道质量有关;
优先级确定器,用于根据信道质量信息,以信道质量的降序确定数据发送的优先级;
第2定向发送器,用于按照确定的优先级次序,把分组数据定向发送到所述通信终端设备;和
取向控制器,用于控制第1和第2定向发送器的取向模式,以便第1定向发送器形成的取向模式和第2定向发送器形成的取向模式指向不同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设备,其中,取向控制器比第2定向发送器的取向更优先地控制第1定向发送器的取向,并且控制第2定向发送器的取向,以便第2定向发送器的取向指向与第1定向发送器的取向不同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设备,其中,取向控制器根据优先级确定器上的优先级,比第1定向发送器的取向更优先地控制第2定向发送器的取向,并且控制第1定向发送器的取向,以便第1定向发送器的取向指向与第2定向发送器的取向不同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设备,其中,取向控制器根据第1和第2定向发送器之一或两者的增益衰减度,确定取向模式,以便来自第1定向发送器的信号和来自第2定向发送器的信号不相互干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设备,其中,取向控制器集中数个相邻取向模式和把所述取向模式划分成一个组,并且控制第1和第2定向发送器的取向模式,以便使第1定向发送器和第2定向发送器形成不同组中的取向。
6.一种无线基站设备,包括:
第1定向发送器,用于把已知信号定向发送到从事通信的数个通信终端设备;
接收器,用于从每个通信终端设备接收信道质量信息,所述信息与所述每个通信终端设备在接收到已知信号的时候的信道质量有关;
优先级确定器,用于根据信道质量信息,以信道质量的降序确定数据发送的优先级;
第2定向发送器,用于按照确定的优先级次序,把分组数据定向发送到所述通信终端设备;和
信道质量纠正器,用于计算当第1定向发送器和第2定向发送器通过取向控制器,在重叠方向形成取向时的信道质量衰减度,和根据所述衰减度纠正信道质量,
其中,优先级确定器根据信道质量纠正器获得的纠正信道质量确定优先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基站设备,其中,信道质量纠正器根据第1定向发送器和第2定向发送器之间的发送功率比计算衰减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基站设备,其中,信道质量纠正器根据从通信终端设备发送的多径的数目计算衰减度。
9.一种无线发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把已知信号定向发送到从事通信的数个通信终端设备;
从每个通信终端设备接收信道质量信息,所述信息与所述每个通信终端设备在接收到已知信号的时候的信道质量有关;
根据信道质量信息,以信道质量的降序确定数据发送的优先级;
按照确定的优先级次序,把分组数据定向发送到所述通信终端设备;和
控制取向模式,以便已知信号的取向模式和分组数据的取向模式指向不同方向。
CNA038005352A 2002-03-07 2003-03-04 无线基站设备和无线发送方法 Pending CN15225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62129/2002 2002-03-07
JP2002062129A JP2003264490A (ja) 2002-03-07 2002-03-07 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送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22504A true CN1522504A (zh) 2004-08-18

Family

ID=27784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38005352A Pending CN1522504A (zh) 2002-03-07 2003-03-04 无线基站设备和无线发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40152490A1 (zh)
EP (1) EP1398890A1 (zh)
JP (1) JP2003264490A (zh)
CN (1) CN1522504A (zh)
AU (1) AU2003211524A1 (zh)
WO (1) WO200307548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2797A (zh) * 2005-01-27 2014-09-03 株式会社东芝 半导体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29388B2 (ja) * 2002-11-11 2007-06-1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端末装置
GB2416095B (en) * 2003-05-02 2006-09-20 Fujitsu Ltd Multi-antenna system and antenna unit
EP1690377A2 (en) * 2003-11-19 2006-08-16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Priority based arbitration for tdma schedule enforcement in a multi-channel system in star configuration
JP4892349B2 (ja) * 2004-07-30 2012-03-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4984880B2 (ja) * 2006-12-27 2012-07-2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無線リソース割当方法ならびに基地局
JP5222517B2 (ja) * 2007-10-01 2013-06-2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補正テーブルを作成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JP4915450B2 (ja) * 2007-11-02 2012-04-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符号化方法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符号化装置
WO2009087808A1 (ja) * 2008-01-07 2009-07-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アナログビームフォーミング通信システム
US8873543B2 (en) * 2008-03-07 2014-10-28 Arcsoft (Shanghai) Technology Company, Ltd. Implementing a high quality VOIP device
US8149806B2 (en) * 2008-03-11 2012-04-03 Intel Corporation Mechanism to avoid interference and improve communication latency in mmWave WPANs
EP2494698A4 (en) * 2009-10-28 2015-03-25 Lenovo Innovations Ltd Hong Kong METHOD FOR SUPPRESSING SYNCHRONIZATION CHANNEL INTERFERENCE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7000282A1 (zh) * 2015-07-01 2017-01-05 冯旋宇 路由器中数据定向发送的方法及路由器
CN105099901A (zh) * 2015-07-01 2015-11-25 冯旋宇 路由器中数据定向发送的方法及路由器
CN109076400B (zh) 2016-04-12 2020-12-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业务通信的编解码模式集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24189B2 (ja) * 1995-11-27 2001-10-29 モトローラ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
JPH09200115A (ja) * 1996-01-23 1997-07-31 Toshiba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無線基地局のアンテナ指向性制御方法および可変指向性アンテナ
DE69705356T2 (de) * 1996-05-17 2002-05-02 Motorola Ltd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Gewichtung eines Uebertragungsweges
FI105063B (fi) * 1997-05-16 2000-05-31 Nokia Networks Oy Menetelmä lähetyssuunnan määrittämiseksi ja radiojärjestelmä
JP2000022618A (ja) * 1998-07-03 2000-01-21 Hitachi Ltd 基地局およびアンテナビームの制御方法
JP4181259B2 (ja) * 1998-12-14 2008-11-1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AU4138999A (en) * 1999-05-01 2000-11-17 Nokia Networks Oy A method of directional radio communication
JP2001148650A (ja) * 1999-11-19 2001-05-29 Sanyo Electric Co Ltd 無線基地局
JP2001339758A (ja) * 2000-05-26 2001-12-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02051375A (ja) * 2000-05-26 2002-02-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基地局装置及びパケット送信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2797A (zh) * 2005-01-27 2014-09-03 株式会社东芝 半导体装置
US9178687B2 (en) 2005-01-27 2015-11-0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used for the same
CN104022797B (zh) * 2005-01-27 2016-05-11 株式会社东芝 半导体装置
US9826538B2 (en) 2005-01-27 2017-11-2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used for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03211524A1 (en) 2003-09-16
JP2003264490A (ja) 2003-09-19
EP1398890A1 (en) 2004-03-17
WO2003075487A1 (fr) 2003-09-12
US20040152490A1 (en) 2004-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22504A (zh) 无线基站设备和无线发送方法
CN1290348C (zh) 可切换调制方式的无线接收装置、无线接收方法
CN1118152C (zh) 无线电通信设备及发射功率控制方法
CN1305230C (zh) 用于提高码分多址通信容量的实用的空间-时间无线电方法
CN1231082C (zh) 天线加权估计方法和移动通信终端
EP2228868B1 (en) Adjustement of radiation patterns utilizing a position sensor
CN1248430C (zh) 在利用天线阵列的码分多址系统中的下行链路信号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201505C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波束形成的方法和设备
CN1147063C (zh) 通信终端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2811455B (zh) 实现覆盖测量的方法及设备
CN1241335C (zh) 移动体通信装置
CN1140149C (zh) 设置导频信道的方法以及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装置
CN1706121A (zh) 基站装置和通信终端装置
CN1537367A (zh) 自适应阵列天线接收设备和天线阵列校正方法
CN1750509A (zh) 无线通信网络的信道质量估计
CN1350732A (zh) 发射分集方法和系统
JP2006270216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165458A (zh) 具有智能天线的时分双工同步码分多址无线通信系统
CN1913389A (zh) 移动通信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移动通信系统
CN1488205A (zh) 无线接收装置和定向接收方法
CN1753550A (zh) 利用波束成形增强定位信号发送的方法及设备
CN1810010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波束成形的调整
CN1149754C (zh) 基站装置和分组发送方法
CN1723625A (zh) 多波束天线接收设备及多波束接收方法
US20080207133A1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beam weight detection and receiv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