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20941A - 生活垃圾中软性塑料薄膜的回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生活垃圾中软性塑料薄膜的回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20941A
CN1520941A CNA031022227A CN03102222A CN1520941A CN 1520941 A CN1520941 A CN 1520941A CN A031022227 A CNA031022227 A CN A031022227A CN 03102222 A CN03102222 A CN 03102222A CN 1520941 A CN1520941 A CN 15209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stic sheeting
rubbish
current
conveyer belt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0222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81394C (zh
Inventor
谢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Changjiang Mechanical &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谢明明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谢明明 filed Critical 谢明明
Priority to CNB0310222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281394C/zh
Publication of CN15209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209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8139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139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2Plastics recycling; Rubb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生活垃圾中软性塑料薄膜的回收方法及装置,主要是有鉴于生活垃圾中会混杂大量的保鲜膜、塑料袋等软性薄膜,这些软性薄膜与其它塑料制品材质不同,若一起回收将会造成很多困扰;因此,乃利用软性塑料薄膜的柔软度以及其在水中的隔离性、平铺性及水的附着性等特质,设计出一种可有效、自动地从众多的生活垃圾中,分类收集出软性塑料薄膜的方法及装置。

Description

生活垃圾中软性塑料薄膜的回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活垃圾中软性塑料薄膜的回收方法及装置,尤指一种可快速、有效收集生活垃圾中的软性塑料薄膜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内容
至古以来,处理垃圾的方式,不外乎以填埋和焚化方式来处理,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制造的垃圾量亦大量,造成需要以大量的土地填埋垃圾,而且若防护工程处理不佳,亦容易进一步造成地下水源及土质的污染;而以焚化的方式,则会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焚烧后的炉渣最终还是要填埋于地下,同样会有地下水源及土地污染的问题;而且随着新城镇的开发,人们因对住家环境重视,因而延生对垃圾场的抗争,使得能够作为填埋的土地愈来愈少,相对亦造成垃圾处理成本的增加。
随着地球资源的日渐消耗,使得人们开始重视及爱惜有限的地球资源,垃圾中可用的物质的再回收利用,不但可有效的减少垃圾的处理量,减缓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年限压力;更可使缓减人们对地球资源的消耗,因此,资源回收,便成为暂时缓减垃圾处理压力的较佳方法。
然而目前回收的设备及技术,并无法将混杂的垃圾予以有效分类,重点在于生活废弃物中的物质太复杂,包括有、无毒、大、小、干、湿、软、硬及轻、重不一等物质,通常无法藉由机械化设备有效的分类;而以人力进行分类的方式可能是要求先由民众来分类或者事后由回收人员分类,由于麻烦而且分类的出错率高,况且垃圾中一旦混杂具有毒性的物质,人工分类的方式便极容易使人员受到毒性物质的感染,亦非理想的分类方式。
尤其是垃圾中的软性塑料薄膜包括保鲜膜、塑料袋等,其经常是与其它垃圾沾黏在一起,而且由于塑料薄膜薄小,要以人力的方式检拾分类,相较于一般的垃圾更为费时麻烦;再者,由于软性塑料薄膜制造的物质材料很多,但在垃圾中最大量是一些很薄及柔软的袋子,在后续的回收资源过程中,这是一种单独的材料,若将其它的塑料制品混在一起回收,在资源回收的过程中会造成很多缺点。
本发明人有鉴于此,精进研发后,终发明出一种利用软性塑料薄膜的柔软度以及在水中的隔离性、平铺性及水的附着性等特质,有效将软性塑料薄膜予以截取集中的回收方法及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将软性塑料薄膜由生活垃圾中分离并集中的回收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将软性塑料薄膜由生活垃圾中分离并集中的回收装置。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发明乃提供一种生活垃圾中软性塑料薄膜的回收方法及装置,主要包括:
步骤一:将垃圾与水混合;
步骤二:将会沉入水中的重物垃圾预先去除;步骤三:从水中筛除有机物及小型垃圾以收集中型轻物垃圾及软性塑料薄膜:
将与水混合的垃圾倒入一筛网装置上,使垃圾中的小型轻物垃圾,经由筛网装置的筛集加以收集,而未通过筛网的中型轻物垃圾及塑料薄膜,则停留于筛网装置上,并由筛网装置内部朝筛网装置表面吹风,使停留于筛网上的中型轻物垃圾脱离筛网装置,而紧贴于筛网装置上的塑料薄膜,则在筛网装置的终端落入于步骤二的水流中;
步骤四:藉由水流进行引流及斜向输送的终端翻转方法将中型轻物垃圾与软性塑料薄膜分离:
将步骤一送入的塑料薄膜以水流载送,并使该水流通过一伸入于水流的斜向输送装置,由斜向输送装置将中型轻物垃圾,以及部份浮在水流表层的塑料薄膜,形成向上倾斜的输送,而较沉于水流底部的塑料薄膜,则随着水流通过斜向输送装置的下方;由于塑料薄膜受水而黏贴于斜向输送装置的表面,故而当斜向输送装置输送至终端时,中型轻物垃圾由斜向筛网输送装置的终端落下于一中型垃圾输送装置将中型轻物垃圾集中处理,而贴于斜向输送装置的塑料薄膜,则顺着斜向输送装置的终端翻转,并通过斜向输送装置与中型垃圾输送装置的间距后,再度落入于水流中随着水流向前流动;
步骤五:以截取水流的方法取得塑料薄膜:
通过斜向输送装置下方以及再度由斜向输送装置落入水流中的塑料薄膜,再顺着水流前进,并流经一横置于水流上的塑料薄膜截取装置,以此截取水流中的塑料薄膜,以使塑料薄膜与其它垃圾分离,再行集中处理。
有利的是,其中该步骤一的垃圾与水混合并倒入向前转动的筛网装置时,会同时产生一种非常特殊的情况,由于筛网是在5平方厘米的大小,当塑料薄膜平铺到网上同时会有很多水滴于塑料薄膜上,并使塑料薄膜陷入于筛网装置的筛孔中,形成很多小水袋状的凹陷,由这些小水袋将这张薄膜压紧在筛网装置上,随着筛网向前输送时,筛网装置内会向上吹风,其作用是将很轻的物质吹离筛网落至前方的收集带运离收集,此时由于塑料薄膜上所产生的小水袋具有相当重量,故塑料薄膜不会被吹动而仍能紧贴在网上输送至最前方,也就是筛网装置的向下转弯的位置,在这时筛网装置上的物品就剩下紧贴着筛网装置上的塑料薄膜,及比较重的,大的物质,在筛网装置开始向下转弯时,有体积及较硬的物品会被一快速转动的拨轮将所有超过5cm的物质全部挑拨到前方的收集带上收集。
较佳地,该步骤一的筛网装置,可经由一道或数道的过筛细小物全部清除后,最后再流入于步骤二的水道中来处理。
较佳地,该步骤一与水混合的垃圾倒入筛网装置时,大部份位于上层的有机物及小型垃圾,会通过筛网装置的筛孔,而位于中层的塑料薄膜,则绝大部份会平铺在筛网装置的表面上。
较佳地,该步骤三的塑料薄膜截取装置,为一横置于水流的钩针抓取装置,该钩针抓取装置主要于一与水流流动方向相反的输送带上,凸伸多数排钩针,藉以钩针抓取装置在输送时,其钩针可依序伸入水流内勾取塑料薄膜,并将勾取后的塑料薄膜回收集中处理。
较佳地,该步骤三的塑料薄膜截取装置,可为一位于水流下方的筛网输送带,使水流可带动塑料薄膜一同流过该筛网输送带,使塑料薄膜可藉由筛网输送带的截取,并将截取后的塑料薄膜回收集中处理。
较佳地,塑料薄膜被截取集中前,可再进行一冲洗步骤,其主要是由塑料薄膜截取装置,将截取后的塑料薄膜,先行集中于一冲洗槽内,由冲洗槽内部的强力水柱进行冲洗,以使塑料薄膜上的污垢及油渍予以去除后,再随同冲洗槽的水流,流至于回收箱内集中回收。
另外,本发明亦提供一种垃圾中塑料薄膜的收集装置,主要设有一可筛选小型轻物垃圾及有机垃圾的筛网装置,筛网装置的前端下方,设有一可容置导引水流的导水道,导水道内具有可喷出水流的喷水口;
该导水道朝异于筛网装置的方向延伸,导水道的中段设有一斜向输送带,该斜向输送带的起始端,斜向伸入导水道的水流表面,而斜向输送带的终端,则斜向升高于导水道的上方,并于斜向输送带终端下方与导水道之间,横设一中型垃圾输送带,而该中型垃圾输送带的输送终端下方,则设有一中型垃圾集中箱;
另外,该导水道靠近终端的位置,则设有一可由水流中截取塑料薄膜的塑料薄膜截取装置,并于该塑料薄膜截取装置的终端下方与导水道之间,横设一塑料薄膜输送带,藉此将输送塑料薄膜集中回收处理。
有利的是,其中该筛网装置内部靠近终端的位置,设置有一吹风装置,该吹风装置可朝筛网装置表面及导水道方向斜向吹风,并使该筛网装置内部另设有可朝筛网装置下方喷水的喷水装置。
较佳地,该筛网装置的终端外侧,横设有一朝输送带侧旋转的挑拨轮,该挑拨轮主要于转轴的周缘,等分凸伸出数根朝其旋转方向弯弧分布的拨片,并使该挑拨轮的旋转外径与筛网装置之间,形成约3~10cm的间距,挑拨轮的前下方则设有一收集带。
较佳地,该斜向输送带的终端外侧与中型垃圾输送带之间,设置有一朝斜向输送带另侧方向旋转的拨轮,该拨轮主要于转轴的周缘,等分伸设出数根朝其旋转方向弯弧分布的拨片。
较佳地,该塑料薄膜截取装置,为一横置于水流的钩针抓取装置,该钩针抓取装置主要设有一呈『封闭循环的输送带』,其中该输送带的转动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反,并使输送带的起始端,伸入于导水道的水流中,而输送带的终端,则伸设于塑料薄膜输送带的上方;又,该输送带的表面,则凸伸多数排可伸入水流内勾取塑料薄膜的钩针。
较佳地,该塑料薄膜截取装置,可将导水道形成两段高低落差的第一导水道及第二导水道,使第一导水道的末端与第二导水道之间,再横设一筛取输送带。
较佳地,该塑料薄膜输送带的终端,伸设位于一冲洗槽的上方,其中该冲洗槽的两侧,设置多数个可喷出强力水柱的喷水头,并使该冲洗槽的出口侧,则连通至一塑料薄膜回收箱。
较佳地,该塑料薄膜回收箱的底部为网状。
使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提供一种有别于现阶段垃圾分离的思考模式,发明出以水为介质,有效地将小型垃圾中的「中型轻物垃圾」及「塑料薄膜」予以分离收集,无须人工进行分选,具有方便性、快速性及准确性的功效。
2、本发明以水为介质,可在分类垃圾的同时,兼具将垃圾清洗,以方便后续回收作业的功效。
3、本发明以水为介质,可在分类垃圾的同时,将垃圾中有毒物质予以淡化,减少在回收时感染人体的可能性。
4、本发明亦提供了一种可快速、有效及准确将中型轻物垃圾与塑料薄膜分离回收的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回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本发明回收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3本发明回收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纵向剖面配置示意图。
图4本发明回收装置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5本发明回收装置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6本发明回收装置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纵向剖面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看如图1所示,其中本发明将垃圾中的塑料薄膜的收集方法,主要包括:
步骤一:将垃圾与水混合;
步骤二:将会沉入水中的重物垃圾预先去除;
步骤三:从水中筛除有机物及小型垃圾以收集中型轻物垃圾及软性塑料薄膜:
将与水混合的垃圾倒入一向前输送的筛网装置上,使垃圾中的极小物大部份是厨余及部份其它小浮物,穿过筛网装置的筛孔而收集至下方排出,其它无法穿过筛网装置的垃圾例如轻物垃圾及软性薄膜等,则由筛网装置向前输送;
而在垃圾与水混合并倒入向前转动的筛网装置时,同时产生一种非常特殊的情况,由于筛网是在5平方厘米的大小,当塑料薄膜平铺到网上同时会有很多水滴于塑料薄膜上,并使塑料薄膜陷入于筛网装置的筛孔中,形成很多小水袋状的凹陷,由这些小水袋将这张薄膜压紧在筛网装置上,随着筛网向前输送时,筛网装置内会向上吹风,其作用是将很轻的物质吹离筛网落至前方的收集带运离收集,此时由于塑料薄膜上所产生的小水袋具有相当重量,故塑料薄膜不会被吹动而仍能紧贴在网上输送至最前方,也就是筛网装置的向下转弯的位置,在这时筛网装置上的物品就剩下紧贴着筛网装置上的塑料薄膜,及比较重的,大的物质,在筛网装置开始向下转弯时,有体积及较硬的物品会被一快速转动的拨轮将所有超过5cm的物质全部挑拨到前方的收集带上收集;
最关键的是,筛网装置及拨轮中间的间隙只有5cm,由于筛网装置的速度会造成一向前的冲力,故而几乎只有小于1cm-2cm的物质才能逃过被挑离的命运,由于柔软的塑料薄膜本身在有水的状态下就有极大的附着性,而且加上凹陷于塑料薄膜表面的水袋,亦会将其紧贴在筛网装置上,各塑料薄膜只有乖乖的随着筛网装置转向下方超过90度才会脱离筛网装置,由于塑料薄膜本身就非常薄,绝不会超过0.5cm,因此可以非常干净的单独收集;甚至若塑料薄膜偶尔覆盖着一些有体积的物质时,亦可马上就会被拨轮挑至前方而不会落入下方收集塑料薄膜的水道中,当然还是会有一些很细小的物质随水而落入水道中,但数量很少,在后面的过程中还会排除掉;
以上筛网装置,可经由一道或数道的过筛细小物全部清除后,最后再流入于水道中来收集软性塑料薄膜;
另外,特别需要说明的,在家庭垃圾当中,最具特别性质,就是塑料薄膜,因为当塑料薄膜在水中时会自然的伸张开来,也就是我们前述的“平铺性”且大部份会半浮沈在水的中层;而且水具有一种特别可分类性,即是浮物例如小有机物等会飘浮在水的顶层,而重物则会沉入水的底层;故而当垃圾混水倒入筛网装置上时,大部份位于上层的有机物及小型垃圾,会通过筛网装置的筛孔,而位于中层的塑料薄膜,则绝大部份会平铺在筛网装置的表面上,当然也偶然会有后盖住一引起其它的有体积物品,而遭到“挑出”的命运,绝大部份的浮物都会在塑料薄膜的上层,在这里就是一个将不是软性的物质,除去的关键所在;
步骤四:藉由水流进行引流及斜向输送的终端翻转方法将中型轻物垃圾与软性塑料薄膜分离:
将上述由水柱冲离筛网装置的中型轻物垃圾及塑料薄膜,藉由水流进行引流,并使水流通过一伸入于水流的斜向输送装置,由斜向输送装置将中型轻物垃圾,以及部份浮在水流表层的塑料薄膜,形成向上倾斜的输送,而较沉于水流底部的塑料薄膜,则随着水流通过斜向输送装置的下方;由于塑料薄膜受水而黏贴于斜向输送装置的表面,故而当斜向输送装置输送至终端时,中型轻物垃圾由斜向筛网输送装置的终端落下于一中型垃圾输送装置将中型轻物垃圾集中处理,而贴于斜向输送装置的塑料薄膜,则顺着斜向输送装置的终端翻转,并通过斜向输送装置与中型垃圾输送装置的间距后,再度落入于水流中随着水流向前流动;
步骤五:以截取水流的方法取得塑料薄膜:
通过斜向输送装置下方以及再度由斜向输送装置落入水流中的塑料薄膜,再顺着水流前进,并流经一横置于水流上的塑料薄膜截取装置,以此截取水流中的塑料薄膜,以使塑料薄膜与其它垃圾分离,再行集中处理。
而该塑料薄膜截取装置,为一横置于水流的钩针抓取装置,该钩针抓取装置主要系于一与水流流动方向相反的输送带上,凸伸多数排钩针,藉以钩针抓取装置在输送时,其钩针可依序伸入水流内勾取塑料薄膜,并将勾取后的塑料薄膜回收集中处理。
该塑料薄膜截取装置,也可设计为一位于水流下方的筛网输送带,使水流可带动塑料薄膜一同流过该筛网输送带,使塑料薄膜可藉由筛网输送带的截取,并将截取后的塑料薄膜回收集中处理。
另外,前述塑料薄膜被截取集中前,可再进行一冲洗步骤,其主要是由塑料薄膜截取装置,将截取后的塑料薄膜,先行集中于一冲洗槽内,由冲洗槽内部的强力水柱进行冲洗,以使塑料薄膜上的污垢及油渍予以去除后,再随同冲洗槽的水流,流至于回收箱内集中回收。
本发明人为可达成上述垃圾中塑料薄膜的收集方法,乃提供了具体的实施装置;其中较佳实施例请配合参看图2、图3及图4所示,其中本发明的塑料薄膜收集装置,主要设有一可筛选小型轻物垃圾及有机垃圾的筛网装置10,如图2、图3所示,该筛网装置10的终端外侧,横设有一朝输送带侧旋转的挑拨轮13,该挑拨轮13主要系于转轴的周缘,等分凸伸出数根朝其旋转方向弯弧分布的拨片130,并使该挑拨轮13的旋转外径与筛网装置10之间,形成约3~10cm的间距S如图3所示,其中以5cm为较佳,该间距S系可视需要进行调整,挑拨轮13的前下方则设有一收集带14;
该筛网装置10的前端下方,设有一可容置水流的导水道20,并使该筛网装置10内部靠近前端的位置,设置有一吹风装置11如图3所示,该吹风装置11可朝筛网装置10表面及导水道20方向斜向吹风,并使该筛网装置10内部另设有可朝筛网装置10下方喷出水柱的喷水装置12;
该导水道20内具有可喷出水流的喷水口21如图3所示,导水道20朝异于筛网装置10的方向延伸,而该导水道20的中段位置,设有一斜向输送带30;该斜向输送带30的起始端,斜向伸入于导水道20的水流表面,而斜向输送带30的终端,则斜向升高于导水道20的上方,并于斜向输送带30终端下方与导水道20之间,横设有一中型垃圾输送带40,而该中型垃圾输送带40的输送终端下方,则设有一中型垃圾集中箱41如图2、图4所示;又该斜向输送带30的终端外侧与中型垃圾输送带40之间,则设置有一朝斜向输送带30另侧方向旋转的拨轮31如图3所示,其中该拨轮31主要于转轴的周缘,等分伸设出数根朝其旋转方向弯弧分布的拨片310,并使该拨轮31的拨片310外缘与斜向输送带30的终端间,系形成3~10cm的间距S如图3所示;
再请配合参看图2、图3及图4所示,其中该导水道20靠近终端的位置,则设有一可由水流中截取塑料薄膜的塑料薄膜截取装置,该塑料薄膜截取装置,可为一横置于水流的钩针抓取装置50,该钩针抓取装置50主要设有一呈『封闭循环的输送带51如图3所示,该输送带51形成与水流相反方向转动如图3的箭头所示,并使输送带51的起始端,伸入于导水道20的水流中,并使该输送带51的表面,凸伸多数排可伸入水流内勾取塑料薄膜的钩针510,而该钩针抓取装置50的终端下方与导水道20下段之间,再横设一塑料薄膜输送带60如图2、图3所示;
再请配合参看图2、图4所示,其中该塑料薄膜输送带60的终端,系伸设位于一冲洗槽70的上方如图2所示,该冲洗槽70内部的两侧,设置有多数个可朝冲洗槽70内喷出强力水柱的喷水头71如图2所示,并使该冲洗槽70的出口侧,则位于一塑料薄膜回收箱80的上方,并使该塑料薄膜回收箱80为一底部为网状的箱体,以利冲洗槽70的水流通过。
当本发明的塑料薄膜收集装置于实施时如图2至图4所示,可先将欲分类处理的垃圾与水混合,并将会沉入水中的重物垃圾先行去除后,再将已与水混合的垃圾倒入筛网装置10上,利用筛网装置10筛集垃圾中的小型轻物垃圾,而未通过筛网装置10的中型轻物垃圾及塑料薄膜,则会停留于筛网装置10上,当塑料薄膜平铺到网上同时会有很多水滴于塑料薄膜上,并使塑料薄膜陷入于筛网装置10的筛孔中,形成很多小水袋状的凹陷,由这些小水袋将这张薄膜压紧在筛网装置10上,并由筛网装置10朝导水道20的方向输送,再由筛网装置10内部靠近终端的吹风装置11朝筛网装置10的表面吹风,以使停留于筛网装置10上的轻物垃圾,得以脱离筛网装置10而掉入导水道20的水流上如图3所示,此时由于塑料薄膜上所产生的小水袋具有相当重量,故塑料薄膜不会被吹动而仍能紧贴在筛网装置10上,并随着筛网装置10输送至最终端,并随着筛网装置10向下翻转,在这时筛网装置10上的物品就剩下紧贴着筛网装置10上的塑料薄膜,以及比较大的物质,在筛网装置10开始向下翻转时,有体积及较硬的物品,会被快速转动的挑拨轮13将所有超过其间距S的物质,全部挑拨到前方的收集带14上收集;图中没有挑拨轮13而掉入于导水道20水流内的塑料薄膜,藉由导水道20水流进行引流,而通过斜向输送带30,此时由于斜向输送带30持续运转,便将浮在水面上的轻物垃圾,以及部份浮在水流表层的塑料薄膜,经由斜向输送带30的带动,而脱离导水道20的水流而向上倾斜输送;此时位于水流内半浮沉状态的塑料薄膜,则随着水流而由斜向输送装置30的下方通过如图3所示;
至于受到斜向输送带30带出水面的塑料薄膜,由于受水故而会黏贴于斜向输送带30的表面,因此当斜向输送带30输送至终端时,此时中型轻物垃圾便由斜向筛网输送带30的终端落下,并由持续在旋转的拨轮31的拨动,可使中型轻物垃圾外落于中型垃圾输送带40上如图2、图3所示,并藉由该中型垃圾输送带40而将中型轻物垃圾,输送集中于中型垃圾集中箱41内回收集中;
同样如图2、图3所示,并于同时,黏贴于斜向输送带30表面的塑料薄膜,由于其本身遇水会黏贴的特性,因此当塑料薄膜被斜向输送带30输送到终端后,仍会随着斜向输送带30的终端翻转,并通过斜向输送带30与拨轮31及中型垃圾输送带40之间的间距S后,便受到本身含水后的重量,再度落入于水流中随着水流向前流动;
而通过斜向输送带30下方及再落回水流中的塑料薄膜,则再顺着水流前进,此时塑料薄膜截取装置50上的输送带51持续运转,并由输送带51上的钩针510随着输送带51运转时伸入水流中,而将半浮沉于水流内的塑料薄膜予以勾起如图3所示,并运转至塑料薄膜输送带60的上方后,使塑料薄膜由各钩针510脱离并落入于塑料薄膜输送带60上,并由塑料薄膜输送带60将塑料薄膜送入冲洗槽70内经由强力水柱71的冲洗后,最后流入于塑料薄膜回收箱80内集中回收。
再请配合参看图5、图6所示,其中本发明的塑料薄膜截取装置,亦可设计为将导水道20形成两段高低落差的第一导水道200及第二导水道201如图6所示,并使第一导水道200的末端与第二导水道201的落差间,再横设一输送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同的筛网输送带500,以此使由第一导水道200流下的水流及塑料薄膜,一同流下于筛网输送带500的表面,并使水流通过筛网输送带500,而塑料薄膜则由筛网输送带500的截取而停留于其表面,再藉由筛网输送带500的输送,将截取后的塑料薄膜经由塑料薄膜输送带60、冲送槽70,最后流入于塑料薄膜回收箱80内集中回收。
特别需加以说明的是,其中本发明筛网装置10及挑拨轮13的间距S以5cm为较佳,由于筛网装置10的速度会造成一向前的冲力,故而几乎只有小于1cm~2cm的物质才能逃过不被挑拨轮13拨离,由于柔软的塑料薄膜本身在有水的状态下就有极大的附着性,而且加上凹陷于塑料薄膜表面的水袋,亦会将其紧贴在筛网装置10上,各塑料薄膜只有乖乖的随着筛网装置10向下翻转,至超过90度后才会脱离筛网装置10而落入导水道20中,由于塑料薄膜本身就非常薄,绝不会超过0.5cm,因此可以非常干净的单独收集;
另外,若塑料薄膜偶尔覆盖着一些有体积的物质时,亦可马上就会被挑拨轮13挑至前方而不会落入下方收集塑料薄膜的水道中,当然还是会有一些很细小的物质随水而落入水道中,但数量很少,在后面的过程中还会排除掉;而且本发明的筛网装置10,可设计以一道或数道的过筛细小物全部清除后,最后再流入于导水道20中来收集软性塑料薄膜;
另外,特别需要说明的,在家庭垃圾当中,最具特别性质,就是塑料薄膜,因为当塑料薄膜在水中时会自然的伸张开来,也就是我们前述的“平铺性”且大部份会半浮沈在水的中层;而且水具有一种特别可分类性,即是浮物例如小有机物等会飘浮在水的顶层,而重物则会沉入水的底层;故而当垃圾混水倒入筛网装置10上时,大部份位于上层的有机物及小型垃圾,会通过筛网装置10的筛孔,而位于中层的塑料薄膜,则绝大部份会平铺在筛网装置10的表面上,当然也偶然会有后盖住一引起其它的有体积物品,而遭到“挑出”的命运,绝大部份的浮物都会在塑料薄膜的上层,在本实施例中,其关键所在,就是可将不是软性的物质,完全予以除去。
综合以上所述,本发明确实为一相当优异的发明,爰依法提出申请发明专利;惟上述说明的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说明,凡依本发明的技术手段所延伸的变化,亦皆应落入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特此注明。

Claims (14)

1、一种垃圾中塑料薄膜的收集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
步骤一:将垃圾与水混合;
步骤二:将会沉入水中的重物垃圾预先去除;
步骤三:从水中筛除有机物及小型垃圾以收集中型轻物垃圾及软性塑料薄膜;
步骤四:藉由水流进行引流及斜向输送的终端翻转方法将中型轻物垃圾与软性塑料薄膜分离;及
步骤五:以截取水流的方法取得塑料薄膜:
通过斜向输送装置下方以及再度由斜向输送装置落入水流中的塑料薄膜,再顺着水流前进,并流经一横置于水流上的塑料薄膜截取装置,以此截取水流中的塑料薄膜,以使塑料薄膜与其它垃圾分离,再行集中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垃圾中塑料薄膜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三进一步包括将与水混合的垃圾倒入一筛网装置上,使垃圾中的小型轻物垃圾,经由筛网装置的筛集加以收集,而未通过筛网的中型轻物垃圾及塑料薄膜,则停留于筛网装置上,并由筛网装置内部朝筛网装置表面吹风,使停留于筛网上的中型轻物垃圾脱离筛网装置,而紧贴于筛网装置上的塑料薄膜,则在筛网装置的终端落入于步骤二的水流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垃圾中塑料薄膜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四进一步包括将步骤三送入的塑料薄膜以水流载送,使该水流通过一伸入于水流的斜向输送单元,由斜向输送单元将中型轻物垃圾,以及部份浮在水流表层的塑料薄膜,形成向上倾斜的输送方法,而较沉于水流底部的塑料薄膜,则随着水流通过斜向输送单元的下方;由于塑料薄膜受水而黏贴于斜向输送单元的表面,故而当斜向输送单元输送至终端时,中型轻物垃圾由斜向筛网输送单元的终端落下于一中型垃圾输送单元将中型轻物垃圾集中处理,而贴于斜向输送单元的塑料薄膜,则顺着斜向输送单元的终端翻转,并通过斜向输送单元与中型垃圾输送单元的间距后,再度落入于水流中随着水流向前流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垃圾中塑料薄膜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三的垃圾与水混合后倒入转动的筛网装置,筛网的较大网孔,可使塑料薄膜藉水滴附着于其上而平铺到网孔上,而使塑料薄膜的表面凹陷于筛网装置的筛孔中,形成很多小水袋状的凹陷部,该等小水袋状的凹陷部将使塑料薄膜压紧在筛网装置上,随着筛网向前输送,筛网装置内设一向上吹动的风力,以将轻的物质吹离筛网而落至前方的收集输送带而运离,此时塑料薄膜上所产生的小水袋具有相当重量,塑料薄膜不会被吹动风力吹下而仍能紧贴在网上输送至最前方,当筛网装置在运转处在向下转弯的位置时,将使筛网装置上的物品除紧贴着筛网装置上的塑料薄膜外,比较重的及比较大的对象将会被一快速转动的拨轮将的全部挑拨到前方的收集带上收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垃圾中塑料薄膜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五的塑料薄膜的截取方法,可为一位于水流下方所设置的筛网输送单元,使水流可带动塑料薄膜一同流过该筛网输送单元,使塑料薄膜可藉由筛网输送单元的截取,并将截取后的塑料薄膜回收集中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4或5所述垃圾中塑料薄膜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塑料薄膜被截取集中前,可再进行一冲洗步骤,其主要是由塑料薄膜截取装置,将截取后的塑料薄膜,先行集中于一冲洗槽内,由冲洗槽内部的强力水柱进行冲洗,以使塑料薄膜上的污垢及油渍予以去除后,再随同冲洗槽的水流,流至回收箱内集中回收。
7、一种垃圾中塑料薄膜的收集装置,主要设有一可筛选小型轻物垃圾及有机垃圾的筛网装置,该筛网装置的前端下方,设有一可容置导引水流的导水道,导水道内具有可喷出水流的喷水口;
该导水道朝异于筛网装置的方向延伸,导水道的中段设有一斜向输送带,该斜向输送带的起始端,斜向伸入导水道的水流表面,而斜向输送带的终端,则斜向升高于导水道的上方,并于斜向输送带终端下方与导水道之间,横设一中型垃圾输送带,而该中型垃圾输送带的输送终端下方,则设有一中型垃圾集中箱;
另外,该导水道靠近终端的位置,则设有一可由水流中截取塑料薄膜的塑料薄膜截取装置,并于该塑料薄膜截取装置的终端下方与导水道之间,再横设一塑料薄膜输送带,藉此将输送塑料薄膜集中回收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垃圾中塑料薄膜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筛网装置内部靠近终端的位置,设置有一吹风装置,该吹风装置可朝筛网装置表面及导水道方向斜向吹风,并使该筛网装置内部另设有可朝筛网装置下方喷水的喷水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垃圾中塑料薄膜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筛网装置的终端外侧,横设有一朝输送带侧旋转的挑拨轮,该挑拨轮主要于转轴的周缘,等分凸伸出数根朝其旋转方向弯弧分布的拨片,并使该挑拨轮的旋转外径与筛网装置之间,形成一间距,挑拨轮的前下方则设有一收集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垃圾中塑料薄膜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斜向输送带的终端外侧与中型垃圾输送带之间,设置有一朝斜向输送带另侧方向旋转的拨轮,该拨轮主要于转轴的周缘,等分伸设出数根朝其旋转方向弯弧分布的拨片。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垃圾中塑料薄膜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塑料薄膜截取装置,为一横置于水流的钩针抓取装置,该钩针抓取装置主要设有一呈“封闭循环的输送带”,并使输送带的起始端,伸入于导水道的水流中,而输送带的终端,则伸设于塑料薄膜输送带的上方;又,该输送带的表面,则凸伸多数排可伸入水流内勾取塑料薄膜的钩针。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垃圾中塑料薄膜的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塑料薄膜截取装置,可将导水道形成两段高低落差的第一导水道及第二导水道,使第一导水道的末端与第二导水道之间,再横设一筛取输送带。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垃圾中塑料薄膜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塑料薄膜输送带的终端,伸设位于一冲洗槽的上方,其中,该冲洗槽之内,设置多数个可喷出强力水柱的喷水头,并使该冲洗槽的出口侧,则连通至一塑料薄膜回收箱。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垃圾中塑料薄膜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塑料薄膜回收箱的底部为网状。
CNB031022227A 2003-01-30 2003-01-30 生活垃圾中软性塑料薄膜的回收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1394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31022227A CN1281394C (zh) 2003-01-30 2003-01-30 生活垃圾中软性塑料薄膜的回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31022227A CN1281394C (zh) 2003-01-30 2003-01-30 生活垃圾中软性塑料薄膜的回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20941A true CN1520941A (zh) 2004-08-18
CN1281394C CN1281394C (zh) 2006-10-25

Family

ID=34281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0222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1394C (zh) 2003-01-30 2003-01-30 生活垃圾中软性塑料薄膜的回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281394C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89677A (zh) * 2012-12-21 2013-03-27 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耙拾器
KR101402597B1 (ko) * 2014-02-11 2014-06-03 삼영플랜트주식회사 에어나이프와 간격조절용 레이크가 장착된 가연성 폐기물을 선별하는 선별장치
CN105817460A (zh) * 2016-03-22 2016-08-03 傅柏春 一种垃圾的综合处理设备以及应用
CN107755403A (zh) * 2016-08-18 2018-03-06 陈祥洪 水循环混合垃圾处理分类系统
CN108405347A (zh) * 2018-05-18 2018-08-17 浙江双金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干式软质轻垃圾分拣台
CN108543804A (zh) * 2018-05-07 2018-09-18 广东致顺化工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轻柔薄片物料回收设备
CN108554611A (zh) * 2018-04-24 2018-09-21 浙江双金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轻质垃圾分选的洗选机
CN108636592A (zh) * 2018-04-24 2018-10-12 浙江双金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垃圾分选系统
CN108772188A (zh) * 2018-04-24 2018-11-09 浙江双金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水选的软质轻垃圾分离装置
CN108855587A (zh) * 2018-04-24 2018-11-23 浙江双金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垃圾筛选分离方法
CN109228015A (zh) * 2018-09-03 2019-01-18 夏敏月 一种造纸厂塑料薄膜回收系统
CN109228014A (zh) * 2018-09-03 2019-01-18 夏敏月 一种废旧塑料回收工艺
CN110802029A (zh) * 2019-11-04 2020-02-18 苏州嘉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垃圾惰性物质去除分离机
CN110899124A (zh) * 2019-12-17 2020-03-24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一种垃圾智能分类系统
CN113262981A (zh) * 2021-04-14 2021-08-17 冉建炜 一种建筑垃圾分选回收装置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89677A (zh) * 2012-12-21 2013-03-27 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耙拾器
KR101402597B1 (ko) * 2014-02-11 2014-06-03 삼영플랜트주식회사 에어나이프와 간격조절용 레이크가 장착된 가연성 폐기물을 선별하는 선별장치
CN105817460A (zh) * 2016-03-22 2016-08-03 傅柏春 一种垃圾的综合处理设备以及应用
CN105817460B (zh) * 2016-03-22 2018-05-25 陈勇 一种垃圾的综合处理设备以及应用
CN107755403A (zh) * 2016-08-18 2018-03-06 陈祥洪 水循环混合垃圾处理分类系统
CN108636592A (zh) * 2018-04-24 2018-10-12 浙江双金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垃圾分选系统
CN108554611A (zh) * 2018-04-24 2018-09-21 浙江双金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轻质垃圾分选的洗选机
CN108772188A (zh) * 2018-04-24 2018-11-09 浙江双金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水选的软质轻垃圾分离装置
CN108855587A (zh) * 2018-04-24 2018-11-23 浙江双金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垃圾筛选分离方法
CN108855587B (zh) * 2018-04-24 2022-04-19 浙江双金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垃圾筛选分离方法
CN108543804A (zh) * 2018-05-07 2018-09-18 广东致顺化工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轻柔薄片物料回收设备
CN108405347A (zh) * 2018-05-18 2018-08-17 浙江双金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干式软质轻垃圾分拣台
CN109228015A (zh) * 2018-09-03 2019-01-18 夏敏月 一种造纸厂塑料薄膜回收系统
CN109228014A (zh) * 2018-09-03 2019-01-18 夏敏月 一种废旧塑料回收工艺
CN110802029A (zh) * 2019-11-04 2020-02-18 苏州嘉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垃圾惰性物质去除分离机
CN110802029B (zh) * 2019-11-04 2021-09-07 苏州嘉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垃圾惰性物质去除分离机
CN110899124A (zh) * 2019-12-17 2020-03-24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一种垃圾智能分类系统
CN113262981A (zh) * 2021-04-14 2021-08-17 冉建炜 一种建筑垃圾分选回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81394C (zh) 2006-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81394C (zh) 生活垃圾中软性塑料薄膜的回收方法及装置
CN101288859B (zh) 细小物质垃圾处理分类装置
KR100981949B1 (ko) 폐토사의 재생장치
EP0680789B1 (en) Garbage disposal system
JP2525270B2 (ja) 構築廃材の水力利用選別方法及び構築廃材の水力利用選別装置
CN1280019C (zh) 一种垃圾分选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垃圾分选系统
KR100533738B1 (ko) 건설폐기물 습식 이물질 분류 장치
CN1280887A (zh) 生活垃圾湿式前处理方法
CN110694910A (zh) 一种建筑垃圾的干式分选系统及分选方法
CN217491199U (zh) 一种建筑垃圾回收用分类破碎一体化处理系统
CN102219316A (zh) 垃圾的水处理系统
EP2253365A1 (en) Belt filter apparatus
CN2730481Y (zh) 生活垃圾中软性塑料薄膜的回收装置
CN101658853A (zh) 城市垃圾分类回收方法及其装置
CN102179289A (zh) 垃圾的水中分离装置
CN1226103C (zh) 中型垃圾分类回收方法及装置
CN1202917C (zh) 小型垃圾及有机物的分类收集方法及其装置
CN110102363B (zh) 一种块状建筑垃圾分类回收设备
CN2698450Y (zh) 重物垃圾回收分类装置
CN110561649A (zh) 垃圾处理回收系统
KR20100128212A (ko) 물과 가압공기를 이용하여 건설폐기물로부터 가연물을 선별 분리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CN100363112C (zh) 重物垃圾回收分类方法及其装置
KR100441286B1 (ko) 골재 제조장치
KR100931471B1 (ko) 물과 가압공기를 이용하여 건설폐기물로부터 가연물을 선별 분리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CN201720242U (zh) 生活垃圾资源物质提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ZHAN BAOPIN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XIE MINGMING

Effective date: 2009070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703

Address after: Room 4, No. 211, Chang Gang Middle Road, Guangzhou, Haizhuqu District 906, China

Patentee after: Zhan Baoping

Address before: Guangdong city of Guangzhou province Guangzhou Biguiyuan sonoyasu garden seven G08

Patentee before: Xie Mingming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GUANGZHOU MINGLI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ZHAN BAOPING

Effective date: 2010040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409

Address after: 906 room 211, No. 4, Chang Gang Middle Road, Guangzhou, Haizhuqu District 510250, China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brigh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906 room 211, No. 4, Chang Gang Middle Road, Guangzhou, Haizhuqu District 510250, China

Patentee before: Zhan Baoping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120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025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12060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025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53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025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13060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025

RINS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and its discharge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WUXI CHANGJIANG MECHANICAL + ELECTRICAL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GUANGZHOU MINGLI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82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510000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TO: 214000 WUXI, JIANGSU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829

Address after: 214000, Jiangsu, Wuxi province Huishan district town head head

Patentee after: Wuxi Changjiang Mechanical & Electr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906 room 211, No. 4, Chang Gang Middle Road, Haizhuqu District, Guangdong, Guangzhou 510000, China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brigh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025

Termination date: 2018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