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12197A - 拍摄镜头 - Google Patents

拍摄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12197A
CN1512197A CNA2003101239736A CN200310123973A CN1512197A CN 1512197 A CN1512197 A CN 1512197A CN A2003101239736 A CNA2003101239736 A CN A2003101239736A CN 200310123973 A CN200310123973 A CN 200310123973A CN 1512197 A CN1512197 A CN 15121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camera lens
object side
camera
image plan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31012397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80157C (zh
Inventor
竹内穗高
石川洋一
阿部泰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p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p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pal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pa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121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121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8015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8015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3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thre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95Relay lenses or rod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1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three components only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拍摄镜头,其从目标物侧面向像面侧依次备有:具有规定口径的孔径光阑1、使凸面S2朝着目标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镜头2、使凹面朝着目标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且两面即S4、S5形成非球面的第2镜头3、以及使凸面S6朝着目标物侧,具有负屈光力且两面即S6、S7形成非球面的第3镜头4。通过由此而形成的3组3枚的镜头结构,可以确保适当的后焦距,良好地矫正各像差,并可获得镜头总长较短的、适合于100万像素以上的高密度摄像元件的薄型拍摄镜头。

Description

拍摄镜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涉及一种配备CCD等摄像元件的适用于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 )、便携式个人电脑等的移动相机、数码静相摄像机、摄像机等的拍摄镜头。
背景技术
作为适用于CCD等摄像元件的拍摄镜头,较为常见的是诸如监视摄像机等适用于动态图像拍摄的镜头。这一监视摄像机主要使用于动态图像的拍摄,其摄像元件的像素数也较少,因此镜头本身并不需要较高的光学性能。
应用于已有的监视摄像机、摄像机等中的摄像元件,虽然与银盐胶卷式相机相比,拍摄图像的画质较差,但随着近年来摄像元件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已经可以获得与银盐胶卷式相机拍摄的图像不相上下的画质。同时还可制备小巧而又高密度的摄像元件,作为适用于数码静相摄相机等的拍摄镜头,除了高性能之外,越来越要求其具备小巧、轻薄和价格低廉的特性。
另一方面,应用于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等中的拍摄镜头,虽然其镜头的构成数仅有1~2枚左右,极其小巧轻薄,但只支持10万像素~35万像素左右的较低密度的摄像元件,获得的图像并不十分理想。
另外,关于CCD等摄像元件,过去,人们为了有效利用光线而在摄像元件的表面设计了微镜头。因此,如果射入摄像元件的光线角度过大,就会产生渐晕现象,光线无法进入摄像元件。因此,作为适用于CCD等摄像元件的拍摄镜头,一般情况下采用出射光瞳充分远离像面,并缩小光线射入摄像元件的角度,即通过缩小出射角提高远心性的镜头(例如,请参见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4、专利文献5、专利文献6、专利文献7)。
【专利文献1】
特开2000-171697号公报
【专利文献2】
特开2001-133684号公报
【专利文献3】
特开平2002-98888号公报
【专利文献4】
特开2002-162561号公报
【专利文献5】
特开平05-40220号公报
【专利文献6】
特开平05-157962号公报
【专利文献7】
特开平05-1882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随着近年来摄像元件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拍摄镜头提出了更小巧、更轻薄、清晰度更高、价格更低的要求。但在已有的拍摄镜头中,由于提高了远心性,镜头总长相对变长,难以实现人们对轻薄化的要求。
另一方面,在已有的摄像元件中,由于光线的出射角的极限而受到制约,因此拍摄镜头无法相应变薄(将镜头系统总度相应缩短),但是通过对微镜头下一番功夫,即使光线出射角达到20度左右的摄像元件也能够得以使用。因此,需要一种适合于配备这种微镜头的摄像元件的、更为轻薄的拍摄镜头。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设计的拍摄镜头,其目的在于,在消除渐晕现象的同时,以极其简单的镜头结构达到小巧、轻薄、成本低等目的,并通过适当地选定设置非球面的位置,提供能够支持配备于手机、个人数字助理等的移动相机、数码静相摄像机、数码摄像机等中的100万像素以上的高密度摄像元件。
本发明的拍摄镜头的特征在于,从目标物侧面向像面侧依次备有:具有规定口径的孔径光阑、使凸面朝着目标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镜头、使凹面朝着目标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第2镜头、使凸面朝着目标物侧且具有负屈光力的第3镜头。
根据这一结构,将孔径光阑配置于前端,形成由第1镜头与第2镜头具有正屈光力、第3镜头具有负屈光力的3组3枚的镜头结构,由此,可以确保适当的后焦距,实现镜头总长较短的薄型拍摄镜头。
在上述结构中,第2镜头与第3镜头可以采用在目标物侧及像面侧都具有非球面的结构。
根据这一结构,随着镜头系统总长缩短、体积缩小,可以有效改善各像差难以矫正、且出射角增大的问题,同时,可以获得这样的拍摄镜头:它适合于高密度摄像元件,其光线的出射角在24度以下,各像差能够得到良好矫正。
在上述结构中,第3镜头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其以在像面侧具有非球面且在中途具有回折点的方式而形成。
根据这一结构,通过在非球面的有效范围内,在面向径向外侧的中途位置设置由凹状向凸状变化的回折点,可以有效地矫正各像差(特别是像散、畸变),同时缩小出射角。
在上述结构中,第2镜头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其以在目标物侧具有非球面且随着向周边部分接近屈光力逐渐缩小的方式而形成。
根据这一结构,易于进行各像差(特别是像散、彗差)的矫正,且可以得到良好的矫正。
在上述结构中,第2镜头及第3镜头可以采用由树脂材料制成的结构。
根据这一结构,由于采用树脂材料,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也能够减轻重量。此外,由于在使用树脂材料制成镜头时通过注射成形制作,因此易于形成具有回折点的弯曲面等复杂形状。
在上述结构中,假定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为f,自孔径光阑的目标物侧前面至拍摄对象成像的像面之镜头系统总长为TL,则可以采用满足下列式子的结构:
(1)TL/f<1.6。
根据这一结构,通过将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与镜头系统的总长之间的关系按(1)式设定,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制备小巧而又轻薄的拍摄镜头。
在上述结构中,假定第1镜头的阿贝数为V1,则可以采用满足下列式子的结构:
(2)V1>45。
根据这一结构,通过将第1镜头的阿贝数按(2)式设定,尤其能够对轴向色差、放大色差进行良好的矫正。
在上述结构中,假定第2镜头的目标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4,第2镜头的像面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5,第3镜头的目标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第3镜头的像面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7,则可以采用满足下列式子的结构:
(3)0.7<|R4|/|R5|<2,
(4)1<R6/R7<4。
根据这一结构,通过使第2镜头的曲率半径满足(3)式,使第3镜头的曲率半径满足(4)式,即可在确保适当的后焦距的同时,对各像差(特别是像散、畸变)进行良好的矫正,并可获得理想的光学特性。
在上述结构中,假定第2镜头和所述第3镜头间的光轴方向上的间隔为D5,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为f,则可以采用满足下列式子的结构:
(5)D5/f<0.15。
根据这一结构,通过使第2镜头和第3镜头间的间隔满足(5)式,即可对各像差(特别是像散、畸变)进行良好的矫正。
在上述结构中,假定第2镜头的光轴方向上的厚度为D4,第3镜头的光轴方向上的厚度为D6,则可以采用满足下列式子的结构:
(6)0.8<D4/D6<1.3。
根据这一结构,通过使第2镜头及第3镜头的厚度满足(6)式,即可在确保适当的后焦距的同时,对各像差(特别是像散)进行良好的矫正,并可获得理想的光学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与本发明相关的拍摄镜头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2表示与实施例1相关的拍摄镜头的球差、像散、畸变、放大色差的各像差图。
图3为表示与本发明相关的拍摄镜头的其它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4表示与实施例2相关的拍摄镜头的球差、像散、畸变、放大色差的各像差图。
图5为表示与本发明相关的拍摄镜头的其它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6表示与实施实3相关的拍摄镜头的球差、像散、畸变、放大色差的各像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表示与本发明相关的拍摄镜头的一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图。与这一实施方式相关的拍摄镜头如图1所示,从目标物侧面向像面侧依次排列着具有规定口径的孔径光阑1、第1镜头组(I)、第2镜头组(II)与第3镜头组(III)。
第1镜头组(I)由在目标物侧面朝着凸面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镜头2而形成。第2镜头组(II)由使凹面朝着目标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第2镜头3而形成。第3镜头组(III)由使凸面朝着目标物侧且具有负屈光力的第3镜头4而形成。
在这一排列结构中,在与第3镜头4相比靠近像面侧的位置,配置了由作为红外线切割滤波器、低通滤波器等的平行板构成的玻璃滤光器5,在其后方还配置了CCD等的像面S。
如图1所示,在由孔径光阑1、第1镜头2、第2镜头3、第3镜头4、玻璃滤光器5构成的排列结构中,孔径光阑1、镜头2~4、玻璃滤光器5的每个面以Si(i=1~9)表示,每个面的Si的曲率半径以Ri(i=1~9)表示,相对于d线的第1镜头2~第3镜头4的折射率以Ni(i=1~3)表示,阿贝数以Vi(i=1~3)表示,相对于玻璃滤光器5的d线的折射率N 4及阿贝数以V4表示。另外,将把从孔径光阑1到玻璃滤光器5的各个光轴方向L上的间隔(厚度、空气间隔)以Di(i=1~8)表示,将后焦距以BF表示。
这里,假定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为f,由孔径光阑1的目标物侧前面S1到拍摄对象成像的像面S(后焦距为空气换算距离)之距离为TL,则以满足下列条件式(1)的方式构成:
(1)TL/f<1.6。
条件式(1)规定了整个镜头系统的光轴方向尺寸与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间的适当比率,是有关镜头薄型化的条件。通过以使TL/f的值低于1.6的方式而形成,就能够轻而易举地制备小巧而又轻薄的镜头。
第1镜头2由玻璃材料制成,其阿贝数V1,以满足下列条件式(2)的方式构成:
(2)V1>45。
条件式(2)规定了第1镜头2的适当的阿贝数,如果这一条件式得不到满足,特别是轴向色差和放大色差将会增大。因此,通过使这一条件式得到满足,就可以对轴向色差和放大色差进行良好的矫正。
第2镜头3是一种使凹面朝着目标物侧、使凸面朝着像面侧的镜头,由树脂材料制成。另外,第2镜头3,其目标物侧及像面侧的两面即S4和S5,呈非球面状形成。再者,形成于第2镜头3的目标物侧面S4中的非球面,以这样的方式形成:随着向周边部接近,回折力逐渐缩小。
随着镜头总长缩短、体积缩小,各像差的矫正变得非常困难,而且出射角也变得非常大,但通过使第2镜头3的两面即S4、S5呈非球面,即可在确保适当的后焦距的同时,良好地矫正各像差。特别是通过缩小周边部的回折力,可以轻而易举地矫正像散、彗差。
第3镜头4是一种使凸面朝着目标物侧、使凹面朝着像面侧的镜头,由树脂材料制成。另外,第3镜头4,其目标物侧及像面侧的两面即S6、S7,呈非球面状形成。再者,形成于第3镜头4的像面侧的非球面,以这样的方式形成:在从中心面向径向外侧的中途,具有由凹状向凸状变化的回折点。
这一情形也与前述情形相同,随着镜头总长缩短、体积缩小,各像差的矫正变得非常困难,出射角也变得非常大,但通过使第3镜头4的两面即S6、S7呈非球面,即可在确保适当的后焦距的同时,良好地矫正各像差。
特别是,通过采用设置回折点的形状,即可在良好地矫正像散、畸变的同时,缩小出射角,轻而易举地使中心与周边的像面保持一致。
这里,表示形成于第2镜头3及第3镜头4的非球面的条件式由下列式子界定:
Z=Cy2/[1+(1-εC2y2)1/2]+Dy4+Ey6+Fy8+Gy10+Hy12,其中,
Z为从非球面的顶点上的切面到自光轴L的高度至y的非球面上的点之间的距离,y为自光轴L的高度,C为非球面顶点上的曲率(1/R),ε为圆锥常数,D、E、F、G、H为非球面系数。
此外,在上述构成中,第2镜头3与第3镜头4,其第2镜头3的曲率半径R4、R5,第3镜头4的曲率半径R6、R7,以满足下列条件式(3)、(4)的方式构成:
(3)0.7<|R4|/|R5|<2,
(4)1<R6/R7<4。
条件式(3)、(4)为了在第2镜头3及第3镜头4中实现良好的光学特性而规定了镜头的适当曲率半径的比率。如果这些条件式得不到满足,就难以确保适当的后焦距,而且,各像差(特别是像散、畸变)的矫正也难以进行。因此,通过使上述条件式得到满足,即可在确保适当的后焦距的同时,对各像差进行良好的矫正,并可得到充分的光学特性。
此外,第2镜头3与第3镜头4,其在光轴方向上的间隔D5、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f,以满足下述条件式(5)的方式构成:
(5)D5/f<0.15。
条件式(5)规定了第2镜头3与第3镜头4间的光轴方向上的适当的镜头间隔。如果这一条件式得不到满足,到达出射光瞳的距离将会变长,射入摄像元件的光线角度将会减小,虽说十分有利,但在镜头系统总长变长的同时,第3镜头4的外径也将增大,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且,尤其是难以进行像散、畸变的矫正。因此,通过使这一条件式得到满足,即可在制备轻薄而又小巧的镜头的同时,还可对各像差(特别是像散、畸变)进行良好的矫正。
再者,第2镜头3与第3镜头4,其第2镜头3的厚度D4及第3镜头4的厚度D6,以满足下述条件式(6)的方式构成:
(6)0.8<D4/D6<1.3。
条件式(6)规定了第2镜头3与第3镜头4间的光轴方向上的适当的厚度比率。如果这一条件式得不到满足,就难以确保适当的后焦距,而且,难以对各像差(特别是像散)进行矫正。因此,通过使这一条件式得到满足,即可在确保适当的后焦距的同时,对各像差(特别是像散)进行良好的矫正,并可得到良好的光学特性。
实施例1列举了基于由上述结构形成的实施方式的具体数值。实施例1中的主要规格尺寸、各种数值数据(设定值)、有关非球面的数值数据,分别列在表1、表2和表3中。此外,有关这一实施例1中的球差、像散、畸变(distortion)、放大色差的像差线图,其结果如图2所示。图2中,H表示入射高度,Y′表示像高度,d表示基于d线的像差,F表示基于F线的像差,c表示基于c线的像差,SC表示正弦条件的未满足值,DS表示在径向平面上的像差,DT表示在子午面上的像差。
【表1】
  目标物距离   无限 镜头系统总长(孔径光阑前面~第3镜头后端)   4.14mm
  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f   4.35mm 后焦距(空气换算)   1.58mm
  F值   3.95 镜头系统总长(孔径光阑前面~像面:含玻璃滤光器5)   5.97mm
  出射光瞳位置   -4.41mm 镜头系统总长(孔径光阑前面~像面:不含玻璃滤光器5)TL   5.72mm
  最外角光线的出射角   -18.9° 视图角(2ω)   60.4°
【表2】
  面     曲率半径(mm)     间隔(mm)   折射率(Nd)   阿贝数
  S1     R1∞(孔径光阑)
    D10.050
  S2     R22.100     D21.013     N11.49700     V181.6
  S3     R3-31.041
    D30.840
  S4*     R4-1.307     D41.090     N21.50914     V256.4
  S5*     R5-1.415
    D50.100
  S6*     R62.620     D61.045     N31.50914     V356.4
  S7*     R71.573
    D70.783
S8 D80.750 N41.51680 V464.2
  S9     ∞
    BF0.30
*非球面
【表3】
    面             非球面系数
S4     ε     -1.6013550
    D     -0.1373080
    E      0.9609190×10-1
    F      0.2122470×10-1
    G     -0.4222570×10-1
    H      0.1276420×10-1
S5     ε      0.4005340
    D     -0.7267790×10-1
    E      0.6589860×10-1
    F      0.7947910×10-2
    G     -0.4892700×10-2
    H      0.3645610×10-3
S6     ε     -2.8115860
    D     -0.1355510
    E      0.4805600×10-1
    F     -0.6459320×10-2
    G     -0.1636780×10-3
    H      0.5901350×10-4
S7     ε     -0.3867960
    D     -0.1251790
    E      0.2677310×10-1
    F     -0.4085650×10-2
    G      0.4376590×10-3
    H     -0.2920160×10-4
其中,条件式(1)~(6)的值为:
(1)TL/f=1.31(<1.6),
(2)V1=81.6(>45),
(3)|R4|/|R5|=0.92(0.7<0.92<2),
(4)R6/R7=1.67(1<1.67<4),
(5)D5/f=0.02(<0.15),
(6)D4/D6=1.04(0.8<1.04<1.3),上述条件式均得到满足。
在上述实施例1中,在不包括后焦距在内的状态下,镜头总长为4.14mm,后焦距(空气换算)为1.58mm,最外角光线的出射角为|-18.9°|,F值为3.95,视图角为60.4°,为薄型(光轴方向的尺寸短),可以良好地矫正各像差,并可得到适合于高密度像素摄像元件的高光学性能拍摄镜头。
图3为表示与本发明相关的拍摄镜头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图。在这一拍摄镜头中,除了变更了各个镜头的规格之外,其它结构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
实施例2列举了基于这一实施方式的具体数值。实施例2中的主要规格尺寸、各种数值数据(设定值)、有关非球面的数值数据,分别列在表4、表5、表6中。此外,有关这一实施例2中的球差、像散、畸变(distortion)、放大色差的像差线图,其结构如图4所示。图4中,H表示入射高度,Y′表示像高度,d表示基于d线的像差,F表示基于F线的像差,c表示基于c线的像差,SC表示正弦条件的未满足值,DS表示在径向平面上的像差,DT表示在子午面上的像差。
【表4】
  目标物距离  无限 镜头系统总长(孔径光阑前面~第3镜头后端)   4.40mm
  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f  4.32mm 后焦距(空气换算)   1.79mm
  F值  4.00 镜头系统总长(孔径光阑前面~像面:含玻璃滤光器5)   6.36mm
  出射光瞳位置  -5.30mm 镜头系统总长(孔径光阑前面~像面:不含玻璃滤光器5)TL   6.19mm
  最外角光线的出射角  -17.8° 视图角(2ω)   60.6°
【表5】
  面   曲率半径(mm)     间隔(mm)    折射率(Nd)   阿贝数
  S1   R1∞(孔径光阑)
    D10.000
  S2   R23.146     D21.000     N11.71300     V153.9
  S3   R312.111
    D31.100
  S4*   R4-1.550     D41.100     N21.50914     V256.4
  S5*   R5-1.345
    D50.200
  S6*   R62.182     D61.000     N31.50914     V356.4
  S7*   R71.450
    D71.158
  S8   ∞     D80.500     N41.51680     V464.2
  S9   ∞
    BF0.30
*非球面
【表6】
    面             非球面系数
S4     ε     -5.2121236
    D     -0.1421075
    E      0.4925830×10-1
    F     -0.1896358×10-2
    G     -0.1048479×10-2
    H      0.1270435×10-4
S5     ε      0.3880839
    D     -0.9013852×10-2
    E      0.9477626×10-2
    F      0.4045367×10-2
    G     -0.4583173×10-3
    H      0.1708697×10-4
S6     ε     -7.1022434
    D     -0.5224621×10-1
    E      0.2471356×10-1
    F     -0.5362617×10-2
    G      0.3412775×10-3
    H      0.1368477×10-4
S7     ε     -3.9418225
    D     -0.4667482×10-1
    E      0.1469927×10-1
    F     -0.2858500×10-2
    G      0.2157729×10-3
    H     -0.2586001×10-5
其中,条件式(1)~(6)的值为:
(1)TL/f=1.43(<1.6),
(2)V1=53.9(>45),
(3)|R4|/|R5|=1.15(0.7<1.15<2),
(4)R6/R7=1.50(1<1.50<4),
(5)D5/f=0.05(<0.15),
(6)D4/D6=1.1(0.8<1.1<1.3),上述条件式均得到满足。
在上述实施例2中,在不包括后焦距在内的状态下,镜头总长为4.40mm,后焦距(空气换算)为1.79mm,最外角光线的出射角为|-17.8°|,F值为4.00,视图角为60.6°,为薄型(光轴方向的尺寸短),可以良好地矫正各像差,并可得到适合于高密度像素摄像元件的高光学性能拍摄镜头。
图5为表示与本发明相关的拍摄镜头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图。在这一拍摄镜头中,除了变更了各个镜头的规格之外,其结构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
作为实施例3,下面列出一实施例,它基于这一实施方式的具体数值。实施例3中的主要规格尺寸、各种数值数据(设定值)、有关非球面的数值数据,分别列在表7、表8、表9中。此外,有关这一实施例3中的球差、像散、畸变(distortion)、放大色差的像差线图,其结果如图6所示。图6中,H表示入射高度,Y′表示像高度,d表示基于d线的像差,F表示基于F线的像差,c表示基于c线的像差,SC表示正弦条件的未满足值,DS表示在径向平面上的像差,DT表示在子午面上的像差。
【表7】
  目标物距离   无限 镜头系统总长(孔径光阑前面~第3镜头后端)   4.15mm
  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f   4.35mm 后焦距(空气换算)   1.56mm
  F值   3.96 镜头系统总长(孔径光阑前面~像面:含玻璃滤光器5)   5.97mm
  出射光瞳位置   -4.35mm 镜头系统总长(孔径光阑前面~像面:不含玻璃滤光器5)TL   5.71mm
  最外角光线的出射角   -18.9° 视图角(2ω)   60.8°
【表8】
  面     曲率半径(mm)     间隔(mm)   折射率(Nd)   阿贝数
  S1     R1∞(孔径光阑)
    D10.100
  S2     R22.100     D21.032     N11.49700     V181.6
  S3     R3-22.790
    D30.821
  S4*     R4-1.318     D41.097     N21.50914     V256.4
  S5*     R5-1.155
    D50.100
  S6*     R64.766     D61.000     N31.50914     V356.4
  S7*     R71.546
    D70.769
  S8     ∞     D80.750     N41.51680     V464.2
  S9     ∞
    BF0.30
*非球面
【表9】
    面     非球面系数
S4     ε     -0.670092
    D     -0.1125650
    E      0.1230170
    F      0.1566500×10-1
    G     -0.5996650×10-1
    H      0.1961910×10-1
S5    ε      0.1765880
    D     -0.2461630×10-1
    E      0.5475240×10-1
    F      0.8936770×10-2
    G     -0.3604610×10-2
    H     -0.2623760×10-3
S6     ε     -17.319785
    D     -0.9529140×10-1
    E      0.3618380×10-1
    F     -0.5356020×10-2
    G     -0.7287330×10-4
    H      0.4659120×10-4
S7     ε     -1.1226510
    D     -0.1108290
    E      0.2459010×10-1
    F     -0.3897190×10-2
    G      0.4121550×10-3
    H     -0.2685440×10-4
其中,条件式(1)~(6)的值为:
(1)TL/f=1.31(<1.6),
(2)V1=81.6(>45),
(3)|R4|/|R5|=1.14(0.7<1.14<2),
(4)R6/R7=3.08(1<3.08<4),
(5)D5/f=0.02(<0.15),
(6)D4/D6=1.097(0.8<1.097<1.3),上述条件式均得到满足。
在上述实施例3中,在不包括后焦距在内的状态下,镜头总长为4.15mm,后焦距(空气换算)为1.56mm,最外角光线的出射角为|-18.9°|,F值为3.96,视图角为60.8°,为薄型(光轴方向的尺寸短),可以良好地矫正各像差,并可得到适合于高密度像素摄像元件的高光学性能拍摄镜头。
如上所述,通过本发明的拍摄镜头,能够在消除摄像元件的渐晕现象,并在实现小巧、轻便、成本低的同时,以3组3枚的简单结构,可以获得良好地矫正各像差的薄型拍摄镜头。
特别是,光线的出射角在20度以下,镜头总长(在不包括后焦距在内的状态下)缩短到4.5mm以下,而且可以确保适当的后焦距,良好地矫正各像差,并可以获得适合于100万像素以上的高密度摄像元件的小巧而又轻薄的拍摄镜头。

Claims (10)

1.一种拍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镜头从目标物侧面向像面侧依次备有:
具有规定口径的孔径光阑;
使凸面朝着目标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镜头;
使凹面朝着目标物侧且具有正屈光力的第2镜头;
使凸面朝着目标物侧且具有负屈光力的第3镜头。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拍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镜头和第3镜头在目标物侧和像面侧具有非球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拍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镜头以在像面侧具有非球面且在中途具有回折点的方式而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拍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镜头以在目标物侧具有非球面且随着向周边部分接近屈光力逐渐缩小的方式而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拍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镜头和第3镜头由树脂材料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拍摄镜头,其特征在于,假定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为f,自孔径光阑的目标物侧前面至拍摄对象成像的像面之镜头系统总长为TL,下列式子成立:
(1)TL/f<1.6。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拍摄镜头,其特征在于,假定所述第1镜头的阿贝数为V1,下列式子成立。
(2)V1>45。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拍摄镜头,其特征在于,假定所述第2镜头的目标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4,所述第2镜头的像面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5,所述第3镜头的目标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所述第3镜头的像面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7,下列式子成立:
(3)0.7<|R4|/|R5|<2。
(4)1<R6/R7<4。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拍摄镜头,其特征在于,假定所述第2镜头和所述第3镜头之间的光轴方向上的间隔为D5,整个镜头系统的焦距为f,则下列式子成立:
(5)D5/f<0.15。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拍摄镜头,其特征在于,假定所述第2镜头的光轴方向上的厚度为D4,所述第3镜头的光轴方向上的厚度为D6,下列式子成立:
(6)0.8<D4/D6<1.3。
CNB2003101239736A 2002-12-27 2003-12-26 拍摄镜头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015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379401A JP2004212467A (ja) 2002-12-27 2002-12-27 撮影レンズ
JP2002379401 2002-12-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12197A true CN1512197A (zh) 2004-07-14
CN100380157C CN100380157C (zh) 2008-04-09

Family

ID=32815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1012397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0157C (zh) 2002-12-27 2003-12-26 拍摄镜头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992840B2 (zh)
JP (1) JP2004212467A (zh)
CN (1) CN100380157C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08725B2 (en) 2005-09-29 2008-08-05 Fujinon Corporation Single focus lens
CN100416331C (zh) * 2005-10-03 2008-09-03 里程碑株式会社 摄像镜头
CN100426036C (zh) * 2005-12-16 2008-10-15 里程碑株式会社 摄像镜头
CN100437188C (zh) * 2005-09-29 2008-11-26 富士能株式会社 单焦点透镜
CN100451687C (zh) * 2004-08-06 2009-01-14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拍摄镜头
CN101210998B (zh) * 2006-12-26 2010-04-2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镜头
US7738191B2 (en) 2005-09-29 2010-06-15 Fujinon Corporation Single focus lens
CN101782678B (zh) * 2006-11-08 2011-12-28 富士能株式会社 3片构成的摄像透镜
CN105739063A (zh) * 2016-04-13 2016-07-06 中山市众盈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成像镜头
CN110208929A (zh) * 2018-02-28 2019-09-0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广角镜头、投射镜头、中继镜头、投射型显示装置及中继镜头单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26487A (ja) 2003-01-20 2004-08-12 Seiko Epson Corp 撮像レンズ
JP4499370B2 (ja) * 2003-04-04 2010-07-0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結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JP3544972B1 (ja) * 2003-12-12 2004-07-21 マイルストーン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JP4224789B2 (ja) * 2004-03-01 2009-02-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CN100561286C (zh) * 2004-09-17 2009-11-1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数码相机广角镜头
CN100516964C (zh) * 2004-12-30 2009-07-2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数码相机镜头
JP4688518B2 (ja) * 2005-02-17 2011-05-25 Hoya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JP4720214B2 (ja) * 2005-03-01 2011-07-13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JP2008233221A (ja) 2007-03-16 2008-10-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撮影レンズ
KR100940235B1 (ko) 2007-04-24 2010-02-04 삼성테크윈 주식회사 촬영렌즈
CN102298199B (zh) * 2010-06-22 2012-12-05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摄影用光学镜头
TWI487968B (zh) * 2010-12-28 2015-06-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成像鏡頭
TWI546562B (zh) * 2014-12-04 2016-08-2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一)
CN104570287B (zh) * 2014-12-17 2018-02-02 广东旭业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大广角大光圈高像素镜头组件
TWI572888B (zh) * 2015-01-21 2017-03-0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一)
WO2020226410A1 (ko) * 2019-05-06 2020-11-12 최진영 촬상 광학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42961A (en) * 1983-03-03 1985-09-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riplet type objective
JPH0540220A (ja) 1991-08-07 1993-02-19 Ricoh Co Ltd 撮像用結像レンズ
JP2984956B2 (ja) 1991-12-06 1999-11-29 コニカ株式会社 撮影レンズ
JPH05188284A (ja) 1992-01-08 1993-07-30 Ricoh Co Ltd 撮影用トリプレットレンズ
DE19534638A1 (de) * 1994-09-19 1996-03-21 Rodenstock Optik G Optisches System mit drei Linsen
JP2000171697A (ja) 1998-12-09 2000-06-23 Canon Inc 撮影レンズ
JP2001133684A (ja) 1999-11-05 2001-05-18 Canon Inc 撮影レンズ
JP2002098888A (ja) 2000-09-25 2002-04-05 Sony Corp 撮像レンズ
JP2002162561A (ja) 2000-11-27 2002-06-07 Casio Comput Co Ltd 撮影レンズ
JP3424030B2 (ja) * 2001-01-31 2003-07-07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影レンズ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1687C (zh) * 2004-08-06 2009-01-14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拍摄镜头
US7408725B2 (en) 2005-09-29 2008-08-05 Fujinon Corporation Single focus lens
CN100437188C (zh) * 2005-09-29 2008-11-26 富士能株式会社 单焦点透镜
US7738191B2 (en) 2005-09-29 2010-06-15 Fujinon Corporation Single focus lens
CN1940626B (zh) * 2005-09-29 2012-08-29 富士能株式会社 单焦透镜
CN100416331C (zh) * 2005-10-03 2008-09-03 里程碑株式会社 摄像镜头
CN100426036C (zh) * 2005-12-16 2008-10-15 里程碑株式会社 摄像镜头
CN101782678B (zh) * 2006-11-08 2011-12-28 富士能株式会社 3片构成的摄像透镜
CN101210998B (zh) * 2006-12-26 2010-04-2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镜头
CN105739063A (zh) * 2016-04-13 2016-07-06 中山市众盈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成像镜头
CN110208929A (zh) * 2018-02-28 2019-09-0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广角镜头、投射镜头、中继镜头、投射型显示装置及中继镜头单元
CN110208929B (zh) * 2018-02-28 2022-06-0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广角镜头、投射镜头、中继镜头、投射型显示装置及中继镜头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212467A (ja) 2004-07-29
CN100380157C (zh) 2008-04-09
US6992840B2 (en) 2006-01-31
US20040179275A1 (en) 2004-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12197A (zh) 拍摄镜头
CN1677134A (zh) 成像透镜
CN1743939A (zh) 用于照相机组件的自动聚焦光学系统
CN1107236C (zh) 采用非球面透镜的超广角透镜系统
CN100346189C (zh) 图像拾取透镜
CN1246720C (zh) 广角透镜
CN1690733A (zh) 成像透镜
CN1782773A (zh) 使用塑料透镜的高分辨率光学系统
CN1731223A (zh) 拍摄镜头
CN1215351C (zh) 变倍透镜以及具有该透镜的照相机
CN101038365A (zh) 透镜单元
CN1866054A (zh) 晶片级透镜和具有该透镜的光学系统
CN1940628A (zh) 成像透镜
CN1821828A (zh) 广角镜系统
CN1892278A (zh) 摄像透镜
CN1928611A (zh) 变焦镜头系统
CN101051110A (zh)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800901A (zh) 3组变焦透镜
CN1288166A (zh) 摄像透镜
CN101051112A (zh) 变倍光学系统
CN1766690A (zh) 微型摄像镜头系统
CN1403844A (zh) 透镜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摄像机
CN100347582C (zh) 变焦透镜系统以及具有该变焦透镜系统的摄像装置
CN1790085A (zh) 可变焦镜头
CN1763580A (zh) 变倍透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09

Termination date: 2013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