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03307A - 平面型彩色阴极射线管的面板 - Google Patents

平面型彩色阴极射线管的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03307A
CN1503307A CNA2003101137075A CN200310113707A CN1503307A CN 1503307 A CN1503307 A CN 1503307A CN A2003101137075 A CNA2003101137075 A CN A2003101137075A CN 200310113707 A CN200310113707 A CN 200310113707A CN 1503307 A CN1503307 A CN 15033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cathode ray
ray tube
cft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3101137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64190C (zh
Inventor
̩
李泰薰
朴允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Philips Displays Kore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Philips Displays Kore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2-007218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489606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2-007386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451802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Philips Displays Korea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Philips Displays Kore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03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033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6419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419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9/00Details of cathode-ray tubes or of electron-beam tubes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 H01J31/00
    • H01J29/86Vessels; Containers; Vacuum locks
    • H01J29/861Vessels or contain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the structur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29/00Details of cathode ray tubes or electron beam tubes
    • H01J2229/86Vessels and containers
    • H01J2229/8613Faceplates
    • H01J2229/8616Faceplate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Landscapes

  • Vessels, Lead-In Wires, Accessory Apparatuses For Cathode-Ray Tubes (AREA)

Abstract

一种阴极射线管,其面板包括具有特定的曲率的内表面、透射率为45-75%的中央部分及平面度比(F)满足数学公式F=R0/Sd×1.767的基本平直的外表面,其中Ro表示外表面的对角线曲率半径,Sd表示面板有效表面的对角线长度,且外表面的平面度比(F)大于17。该面板的尺寸使得面板中央部分的厚度(CFT)、垂直轴端的厚度(Tv)和对角线端的厚度(Td)满足以下条件:1.4<Td/CFT<2.2及0.85<Tv/Td<1.0。

Description

平面型彩色阴极射线管的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阴极射线管,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均一的亮度和对比度大幅改善的阴极射线管,该阴极射线管缓解了观众的视觉不适。
背景技术
图1是说明已知彩色阴极射线管的结构的示意图。
参照图1,传统的彩色阴极射线管包括一前侧玻璃面板3和一焊接到该面板3上的后侧玻璃漏斗2。该面板3和漏斗2以一种使其内部处于真空状态的方式相互焊接,因而构成一真空管。
在面板3的内表面上形成一荧光膜7,且在与该荧光膜7相对的漏斗2的颈部安装一电子枪6。
一具有色彩选择功能的荫罩8被设置在荧光膜7和电子枪6之间,与荧光膜7保持一特定的距离。该荫罩8由荫罩架9支撑,荫罩架9由荫罩簧片1弹性支撑并连接到支撑在面板3上的柱螺栓销4上。
荫罩架9与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用以减小在阴极射线管工作时由外部磁场产生的电子束5的移动的内屏蔽11结合,用于偏转从电子枪6发射的电子束5的偏转线圈13被安装在漏斗2的颈部。另外,还包括一增强带10以加强在管内的真空状态作用下的前表面玻璃。
工作时,从电子枪6发射的电子束5通过偏转线圈13发生垂直和水平偏转,且经过偏转的电子束5通过荫罩8上的电子束通孔并打击前方的荧光膜7,因而显示出预想的彩色图象。特别是,内屏蔽11从阴极射线管的后侧屏蔽磁场。
面板3是否防爆或是否具有相当良好的清晰度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其内表面曲率和外表面曲率是如何构成的。特别是,内表面曲率对屏幕的平面感和图象变形的产生具有重大的影响。另外,面板3的透射率对于获得高质量的阴极射线管具有重要影响,因为均一的亮度和高对比度都完全依赖于透射率。
一般,面板的内表面曲率可通过面板的对角线端的厚度与中央部分的厚度(CFT)的比率(或楔率)表示。与具有楔率大约在1.30的弯曲的外表面的阴极射线管相比,具有基本平直的面板的阴极射线管楔率大于2.2,因此,面板的外周部分,特别是对角线端是非常厚的。
图2是说明已知的阴极射线管的面板的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2中所示,大致呈矩形的面板3由形成了荧光膜的有效表面部分14及长侧部分15、短侧部分16和对角线部分17构成,呈弯曲形状的裙部18从有效表面部分14的边缘向管轴方向的后侧伸展。
图3是说明已知阴极射线管中面板的有效表面部分的结构的示意图。参照图3,当用肉眼观察外侧有效表面14时,基本平直的面板具有使其看起来几乎平直的外表面曲率半径,而面板的内表面具有可识别的曲率。更明确地说,内表面曲率可被分成三个分量:在垂直方向(V)上的垂直曲率半径(Rv)、在水平方向(H)上的水平曲率半径(Rh)和在对角线方向(D)上的对角线曲率半径(Rd)。一般,这些曲率半径之间的关系是Rd>Rh>Rv,也就是说,对角线曲率半径(Rd)大于水平曲率半径(Rh),且水平曲率半径(Rh)大于垂直曲率半径(Rv)。
通常,楔率,即面板的对角线端的厚度(Td)与中央部分的厚度(CFT)的比率是在2.2-2.3的范围内。当楔率(Td/CFT)接近于1时,屏幕的平面感和面板的制造条件都得到提高,但在这些条件下也发现了与面板3的内表面间隔预定距离的荫罩会很容易受外部冲击影响发生变形。
为避免这一问题,楔率(Td/CFT)通常被设定为高于2.2。
但是,增加楔率意味着与对角线端的厚度(Td)相比,要减小面板3的中央部分的厚度(CFT)。在这样做的时候,面板3经常在生产程序中的热处理过程中发生损坏,且图象的平直度也会随着因高楔率而产生的面板的内表面的曲率半径的降低发生退化。
另外,如果面板3的外周部分的厚度增加了,其透射率也会显著地下降,极度地降低亮度的均一性。
例如,假设27英寸阴极射线管中所使用的面板的楔率大约为2.2,那么该面板的中央部分的透射率为51%,而该面板的外周部分的透射率大约为25%,这一值低于面板的中央部分的透射率的1/2(0.5),其结果破坏了亮度的均一性,使得阴极射线管变得完全无用。因此,透射率的比率应该至少为59%或更高以使阴极射线管实现其基本的功能。
图4是说明基本平直的面板的外表面曲率的示意图。
如图4中所示,P(x,y,z)表示面板的基本平直的外表面上的点,面板的外表面曲率半径可用下面的数学公式I表示。
[数学公式I]
Figure A20031011370700101
假设与面板的外表面的光轴重合的原点为(0,0,0),向量(x,y,z)表示从原点沿着x轴、y轴和z轴到外表面上的任意点的距离。
在传统的阴极射线管中,具有基本平直的外表面的面板的外表面曲率半径大约为100000mm,这种类型的面板的长处在于,因为观众感觉上面板是平直的,保证了屏幕的平面感,而且观众几乎看不到图象变形。
另一方面,当外表面基本平直的面板的楔率变大,比如大于2.0时,对角线端的厚度变得非常大,而且这会影响到图象亮度的反差。
下面的数学公式II表示面板的透射率。
[数学公式II]
透射率(TM)=(1-Re)2×e-kt×100%
其中Re表示玻璃的反射率,k表示消光系数,且t表示玻璃的厚度。
上述公式表明,随着面板的楔率的增加,对角线端的厚度与面板的中央部分的厚度的比率变大,且面板的中央部分和面板的外周部分的透射率之间的差异变得更大,其结果,中央部分和外周部分相互间的亮度的差异将会变得更大,并引起观众的视觉不适。
在试图解决这一问题时,有人采用了中央部分的透射率最小为85%的面板,希望能在不降低外周透射率的情况下保证亮度的均一性。
表1显示了以200勒克司照度(1x)的外部光源照射时外周部分对中央部分的对比度比(%)和外周部分对中央部分的透射率比(%)。
[表1]
中央部分的透射率(%)   外周部分对中央部分的对比度比(%)   外周部分对中央部分的透射率比(%)
    90   14.0   98.7
    85   14.9   93.2
    80   16.0   87.8
    75   17.1   82.3
    70   18.4   76.8
    65   19.7   71.3
    60   21.1   65.9
    55   22.6   60.4
    50   24.2   54.9
简言之,随着中央部分的透射率的提高,外周部分的透射率对中央部分的透射率的比率也提高,但外周部分的对比度对中央部分的对比度的比率降低。
虽然通过使用面板中央部分的透射率高于85%的面板,在不降低外周部分的透射率的情况下获得亮度均匀的图象是可能的,但这也产生了其它的问题,如亮度过高或不良的对比度特性。
特别是当对比度较差且阴极射线管是在外部光线照度大于200勒克司照度(lx)的场所工作时,要消除视觉不适的问题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克服上述缺陷的一个方法是在面板上设置涂层或薄膜,但是,该方法并不非常受欢迎,因为它需要额外的工序和成本。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致力于一种能够基本消除一个或更多的由于现有技术的局限或缺陷导致的问题的平面型彩色阴极射线管的面板。
本发明的优势是至少解决了上述的问题和/或缺点并至少提供了后面所述的优点。
本发明的另外的优点和特征部分地将在后面的说明中阐明,部分地通过本领域普遍技术人员对下面的说明的考察得以明确或可通过对本发明的实践获得了解。本发明的优点可以按照所附的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的获得实现或达到。为达到这些或其它的优点并符合本发明的目的,正如具体和广泛描述的,具有面板的阴极射线管,其面板包括具有特定的曲率的内表面、具有45-75%的透射率的中央部分和基本平直的外表面,其平面度比(F)满足数学公式 F = Ro Sd × 1.767 , 其中Ro表示外表面的对角线曲率半径,Sd表示面板有效表面的对角线长度,且外表面的平面度比(F)大于17。该面板的尺寸使得面板中央部分的厚度(CFT)、垂直轴端的厚度(Tv)和对角线端的厚度(Td)满足以下条件:1.4<Td/CFT<2.2及0.85<Tv/Td<1.0。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具有面板的阴极射线管,其面板包括:具有45-75%的透射率的中央部分、基本平直的外表面,其平面度比(F)满足数学公式 F = Ro Sd × 1.767 , 其中Ro表示外表面的对角线曲率半径,Sd表示面板有效表面的对角线长度,且外表面的平面度比(F)大于17,及具有特定的曲率的内表面,其中内表面的对角线曲率半径(Rd)、内表面的垂直曲率半径(Rv)和内表面的水平曲率半径(Rh)满足下列条件:1.0<Rh/Rd<1.9和0.3<Rv/Rd<0.9。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具有面板的阴极射线管,其面板包括:具有特定的曲率的内表面、具有45-75%的透射率的中央部分,其中面板外周部分的透射率与面板中央部分的透射率的比率在50-65%的范围内,及基本平直的外表面,其中面板外表面上的任意点P(x,y,z)满足下列条件: 20000 mm ≤ ( x 2 + y 2 ) 2 + z 2 2 × z ≤ 70000 mm .
应该理解,前面的一般说明和下面的详细说明都是示范性的和解释性的,是为了对权利要求所确定的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认识并构成说明书的一个部分的附图图示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在附图中:
图1为说明已知的彩色阴极射线管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说明已知的阴极射线管的面板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说明已知的阴极射线管的面板的有效表面部分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说明已知的面板的外表面基本平直的阴极射线管中面板的外表面曲率的示意图。
图5为说明按照本发明的阴极射线管的面板的曲率半径的示意图。
图6为说明按照本发明的阴极射线管的面板的有效表面部分的示意图。
图7为说明按照本发明的阴极射线管的面板的有效表面部分的示意图。
图8为说明按照本发明的阴极射线管的面板的裙部长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下面的表2显示了相对于有效表面的对角线端的垂直高度的面板中央部分的垂直高度(mm)和面板的外周部分的透射率与中央部分的透射率的比率(%)是如何随着面板的外表面曲率半径变化的。
[表2]
  面板的外表面曲率半径(mm)   从有效表面的对角线端到面板中央部分的垂直高度(mm)   面板外周部分的透射率与中央部分的透射率的比率(%)
  100000   0.571   57.88
  90000   0.635   58.05
  80000   0.714   58.26
  70000   0.816   58.54
  60000   0.952   58.91
  50000   1.142   59.43
  40000   1.428   60.22
  30000   1.904   61.56
  20000   2.856   64.33
  10000   5.714   73.42
表2表明,随着面板的外表面曲率半径的增加,相对于有效表面的对角线端的垂直高度的面板中央部分的垂直高度和面板的外周部分的透射率与中央部分的透射率的比率,即面板的外周透射率/面板的中央透射率都下降。
在外表面基本平直的传统面板的情况中,面板的外表面曲率半径大约为100000mm,且面板中央部分的垂直高度为0.571mm,这足以提高平面感,同时,面板的楔率高于2.2,引起了面板外周部分,特别是对角线端的厚度变得过份厚的问题,其结果,不能维持亮度的均一性。
另外,面板外周部分的透射率与中央部分的透射率的比率为57.88%,这是非常大的。此外,中央部分的亮度与外周部分差异很大,导致观众的视觉不适。
图5为说明按照本发明的阴极射线管的面板的曲率半径的示意图。
参照图5,面板的外表面基本平直而面板的内表面是弯曲的。假定P(x,y,z)为面板外表面上的任意点,该点满足下列条件:
20000 mm ≤ ( x 2 + y 2 ) 2 + z 2 2 × z ≤ 70000 mm .
换句话说,当任意点P(x,y,z)满足 20000 mm ≤ ( x 2 + y 2 ) 2 + z 2 2 × z ≤ 70000 mm 的条件时,面板的外周部分的透射率与中央部分的透射率的比率增加0.66-6.45%。
另外,当面板的外表面曲率半径为20000mm时,从面板有效表面的对角线端到面板的中央部分的垂直高度变成2.856mm,给予观众令人满意的平面感。
但是,如果 ( x 2 + y 2 ) 2 + z 2 2 × z 小于20000mm,从面板有效表面的对角线端到面板的中央部分的垂直高度变得大于2.856mm,这破坏了屏幕的平面感并使屏幕上的图象发生变形。
另一方面,如果 ( x 2 + y 2 ) 2 + z 2 2 × z 大于70000mm,面板的外周部分的透射率与中央部分的透射率的比率变得小于58.54%,结果,屏幕中央部分的亮度与外周部分的亮度差异很大,并引起观众的视觉不适。
更优选的情况,对于外表面基本平直而内表面弯曲的阴极射线管,面板外表面上的任意点P(x,y,z)满足下列条件:
20000 mm ≤ ( x 2 + y 2 ) 2 + z 2 2 × z ≤ 50000 mm .
换句话说,当任意点P(x,y,z)满足 20000 mm ≤ ( x 2 + y 2 ) 2 + z 2 2 × z ≤ 50000 mm 的条件时,面板的外周部分的透射率与中央部分的透射率的比率增加1.55-6.45%。另外,由厚的对角线端引起的屏幕中央部分与外周部分之间的反差也可以通过使面板的楔率处于1.4-2.2的范围内而得到解决。也就是说,由面板的中央部分和对角线端的厚度差异产生的屏幕中央部分和外周部分之间反差所导致的观众的视觉不适不会再发生在传统的外表面基本平直的面板中。
一旦达到了上述条件,面板的外表面曲率半径可能恰好是20000mm,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从面板有效表面的对角线端到面板的中央部分的垂直高度变成2.856mm,保持了平面感。
如前所述,如果 ( x 2 + y 2 ) 2 + z 2 2 × z 小于20000mm,从面板有效表面的对角线端到面板的中央部分的垂直高度变得大于2.856mm,而这破坏了屏幕的平面感并使屏幕上的图象发生变形。
另一方面,如果 ( x 2 + y 2 ) 2 + z 2 2 × z 大于50000mm,面板的外周部分的透射率与中央部分的透射率的比率变得小于58.91%,结果,屏幕中央部分的亮度与外周部分的亮度差异很大,并引起观众的视觉不适。
因此,面板的外周部分的透射率与中央部分的透射率的比率应该至少为58.91%或更大以缓解视觉不适。简言之,如果具有特定的内表面曲率的面板有一外曲率使得外表面上的任意点P(x,y,z)满足 20000 mm ≤ ( x 2 + y 2 ) 2 + z 2 2 × z ≤ 50000 mm 的条件,就没有必要使用中央部分的透射率大于85%的面板来调节外周透射率与中央透射率的比率,也没有必要在面板上设置涂层或向面板上粘附薄膜以改善屏幕的对比度。换句话说,使用中央部分的透射率在45-75%的范围内的面板也可以解决由于这种反差所引起的视觉不适,应用这种方法,屏幕的对比度也可以得到很大改善。
更优选的情况,面板的外表面上的任意点P(x,y,z)满足下列条件: 20000 mm ≤ ( x 2 + y 2 ) 2 + z 2 2 × z ≤ 25000 mm , 因而面板的外周部分的透射率与中央部分的透射率的比率可以被保持在大约63-64.33%的范围内,并且面板的对角线端的厚度也不会变得特别厚。
另外,面板的内表面上的任意点Q(x,y,z)优选满足下列条件:
3500 mm ≤ ( x 2 + y 2 ) 2 + z 2 2 × z ≤ 5000 mm .
对于内表面,如果 ( x 2 + y 2 ) 2 + z 2 2 × z 大于5000mm,荫罩的槽空间增大而分辨率下降。另一方面,如果 ( x 2 + y 2 ) 2 + z 2 2 × z 小于3500mm,面板的对角线端的厚度变得太厚而使屏幕的中央部分和外周部分之间的反差变得严重。
图6和图7是说明按照本发明的阴极射线管的面板的有效表面部分的示意图。
为获得高对比度,在保持显示的图象的亮度的同时,可以将面板有效表面的中央部分的透射率从传统水平,即80%降低到45-75%,并且为了防止在降低面板的中央部分的透射率后外周部分的亮度变得太暗,如果楔率低于2.0,外周部分的透射率与中央部分的透射率的比率应该至少为60%或更高。
当楔率低于2.0时,荫罩会失去其机械强度,且面板的抗震性能也会有某种程度的降低。为了在低楔率的情况下保持荫罩和面板的强度,有必要获得一个优化的内表面曲率半径。一般,面板的内表面曲率半径满足下述条件:Rd>Rh>Rv,在这种条件下的问题是它只设定了荫罩的强度的限度。基于这种理由,本发明将面板的内侧调整为Rh>Rd>Rv。另外,本发明的面板提供一外表面曲率半径以使观众相信其屏幕与传统屏幕是一样平直的。一般情况下,随着面板的外表面曲率半径的增加,观众感觉到的平面感也会提高,但是,当面板的外表面曲率半径达到一定的平面感饱合的水平时,观众很快就会感觉不到差异。另一方面,在外表面曲率半径增加的情况下,面板上遗留了更大的张力,因此,在面板的平直度上必须有一个特定的限制以使张力保持在一最小值。
假设面板有效表面的外表面平面度比为F,面板的外表面对角线曲率半径为Ro,且面板有效表面的对角线长度为Sd,那么,外表面平面度比为 F = Ro Sd × 1.767 . 考虑到面板的平直度和张力,平面度比(F)优选大于17。
例如,从上述的公式可以获得平面度比(F)为17的32英寸阴极射线管的面板的外表面对角线曲率半径(Ro),即Sd×1.767×17=680mm×1.767×17=20426mm。
另外,面板有效表面的中央厚度(CFT)、面板的对角线端的厚度(Td)、面板的水平轴端的厚度(Th)和面板的垂直轴端的厚度(Tv)彼此具有特定的关系。例如,楔率(Td/CFT)应该大于1.4且小于2.2以增强荫罩的强度。
如果楔率(Td/CFT)小于1.4,荫罩的强度不够,而如果楔率(Td/CFT)大于2.2,面板的外周部分的透射率变得太低而不能保持均一的亮度。因此,面板的对角线端的厚度(Td)与面板的中央厚度(CFT)的比率应该满足下列条件:1.4<Td/CFT<2.2,为了保持亮度的均一性,该比率优选满足下列条件:1.4<Td/CFT<2.0。
此外,面板的垂直轴端的厚度(Tv)与面板的对角线端的厚度(Td)的比率优选满足下列条件:0.85<Tv/Td<1.00,以保持荫罩的结构强度和屏幕的均一亮度。
更优选的情况,面板的垂直轴端的厚度(Tv)与面板的对角线端的厚度(Td)的比率优选满足下列条件:0.93<Tv/Td<1.00,形成屏幕的更均一的亮度。
下面的表3显示了按照本发明的阴极射线管的各种面板参数的值的一个实施例。
[表3]
  Rv   Rh   Rd   Rh/Rd   Rv/Rd
  实施例   1809mm   5676mm   4616mm   1.23   0.36
如表3中所示,按照本发明的面板的有效表面的内表面曲率半径是这样:Rh>Rd>Rv。按照这种情况,使荫罩具有比传统的荫罩(对角线曲率半径小于水平曲率半径)更大的对角线曲率是可能的,而且同时增强了荫罩的强度。面板的内表面的对角线曲率半径Rd满足下列条件:2.0R<Rd<4.5R,其中1R=1.767×面板有效表面的对角线长度。当Rd小于2.0R时,屏幕的亮度均一性和平面感降低,而当对角线曲率半径大于4.5R时,荫罩和面板的结构强度减弱。参数Rh可能满足下列条件:3.0R<Rh<6.5R,其中1R=1.767×面板有效表面的对角线长度。
与前述的情况相似,当Rh小于3.0R时,屏幕的亮度均一性和平面感降低,而当水平曲率半径大于6.5R时,荫罩和面板的结构强度减弱。面板内表面的垂直曲率半径Rv可能满足下列条件:1.2R<Rv<3.5R,其中1R=1.767×面板有效表面的对角线长度。
同样,当Rv小于1.2R时,屏幕的亮度均一性和平面感下降,而当垂直曲率半径大于3.5R时,荫罩和面板的结构强度减弱。Rd与Rh的比率为1.23,且Rd与Rv的比率为0.36。优选Rh与Rd的比率,即Rh/Rd可大于1.0并小于1.9,从而保持荫罩和面板的强度。当比率Rh/Rd大于1.9时,面板的水平轴端的厚度(Th)变薄以至于它可能会受到大大增加的张应力的影响。
考虑到面板的强度和屏幕的亮度均一性,更优选的情况是Rh与Rd的比率(Rh/Rd)大于1.0并小于1.3。
为了面板和荫罩的强度起见,垂直曲率半径(Rv)与对角线曲率半径(Rd)的比率,即Rv/Rd大于0.3并小于0.9。
简单地说,Rh、Rd、Rv满足下列条件:1.0<Rh/Rd<1.3和0.3<Rv/Rd<0.9。
在按照如上所述地对面板曲率半径的结构和面板厚度做了必要的改进后,进行了几项测试以查明阴极射线管和荫罩的特性,其结果列于下述表4中。
[表4]
  中央透射率   CFT(mm)   Th(mm)   Tv(mm)   Td(mm) Tv/Td     楔率(Td/CFT)  坠落强度  自然频率
实施例   51%   12.5   18.2   23.5   23.8   0.99     1.90  21.0G  136Hz
比较例   80%   12.5   21.0   25.2   27.6   0.91     2.21  21.5G  118Hz
差值   -29%   0   -2.80   -1.68   -3.80   0.08     -0.31  -0.5G  18Hz
效应           厚度降低   提高     降低0.31  恒定  提高
如表4所示,面板对角线端的厚度(Td)减小3.8mm,面板水平轴端的厚度(Th)减小2.8mm,而面板垂直轴端的厚度(Tv)减小1.68mm,同时,面板垂直轴端的厚度(Tv)与面板对角线端的厚度(Td)的比率增加0.08,阴极射线管的坠落强度几乎没有变化,且楔率降低0.31而小于2.0。为保持面板的结构强度和屏幕的亮度均一性,面板对角线端的厚度(Td)和面板中央的厚度(CFT)优选满足下列条件:10mm<(Td-CFT)<15mm。为了上述的同一目的,面板的水平轴端的厚度(Th)和面板中央的厚度(CFT)优选满足下列条件:4mm<(Th-CFT)<8mm。另外,考虑到面板的强度和屏幕亮度的均一性,面板垂直轴端的厚度(Tv)和面板中央的厚度(CFT)优选满足下列条件:8mm<(Tv-CFT)<12mm。
从实验中注意到的另一件事是,决定荫罩的振鸣特性的自然(共振)频率增加了18Hz,表明性能提高很多,优于对照例。
表5显示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阴极射线管面板的透射率和楔率的结果。
[表5]
面板的厚度  透射率(%)   涂覆透射率(%)   最终透射率(%)   透射率比(%) 楔率
实施例 中央部分 12.5mm  51.2%   未涂覆   51.2% 59.4% 1.9
外周部分 23.8mm  30.4%   未涂覆   30.4%
对照例 中央部分 12.5mm  77.6%   68%   52.8% 82.3% 2.206
外周部分 27.6mm  63.9%   68%   43.5%
差值 中央部分 0.0mm  -26.5%   -26.5% -22.9% -0.306
外周部分 -3.8mm  -33.5%   -33.5%
如表5中所示,除了按照本发明的面板的外周厚度减小外,按照本发明的面板的透射率与外表面经过涂覆的传统面板的透射率没有很大差异,而且外周透射率与中央透射率的比率为59.4%,接近于60%。这证明应用了本发明的阴极射线管完全能够实现阴极射线管所必需的基本功能。同时,按照本发明的面板的楔率为1.9,比传统面板的楔率小0.306,这保证了均一的屏幕亮度和平面感。
图8是说明按照本发明的阴极射线管中的面板的裙部长度的示意图。
如图8中所示,在面板具有基本平直的外表面的情况下,裙部的厚度与有效表面的边缘相比相对较薄。在这种类型的面板中,假定面板的内侧形成真空,则面板常会由于真空而受到张力的作用。特别是,张力集中作用在与有效表面的边缘相比相对较薄的裙部,因而进一步减弱了裙部的结构强度。这一现象随着裙部的长度(OAH)减小变得更加严重。因此,为使张力最小化,有必要控制面板的裙部的长度(OAH)在适宜的水平,面板的裙部的长度OAH与面板有效表面的对角线长度Sd的比率优选满足下列条件:0.13<OAH/Sd<0.17。
当面板的裙部的长度OAH与面板有效表面的对角线长度Sd的比率小于0.13时,裙部的张力将集中在面板和漏斗的接触面上,达到10Mpa和更高,可能会超过真空管的张应力的极限(不大于10Mpa)并产生安全方面的问题。
另一方面,当面板的裙部的长度OAH与面板有效表面的对角线长度Sd的比率大于0.17时,尽管张力会降到足够低,但面板的重量将会增加,而且阴极射线管的总长度也会增加。为更有效地降低张力,更优选的情况是,面板的裙部的长度OAH与面板有效表面的对角线长度Sd的比率满足下列条件:0.146<OAH/Sd<0.17。例如,在OAH/Sd为0.146的情况下,29英寸阴极射线管中的裙部承受的张力大小为9.7Mpa,另外,当OAH/Sd为0.170时,产生的张力为8.0Mpa。简而言之,理想状态是保持面板的裙部的长度OAH与面板有效表面的对角线长度Sd的比率在0.146-0.17的范围内,以使面板上的张力最小化并减小阴极射线管的总重量和长度。
总之,按照本发明的阴极射线管的优势在于其仅通过降低面板的透射率就改善了对比度,而且在不需要在面板上的单独的涂覆工序的情况下降低了生产成本。
同时,生产商可以通过降低楔率提高屏幕的平面感和防止阴极射线管受到损坏,因为面板越薄,阴极射线管的总重量也可能减小。现在荫罩具有了改善的振鸣特性。最后,在降低阴极射线管的总长度和重量的同时可以使面板上的张力最小化。
虽然本发明是参照其特定的优选实施例进行展示和说明的,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形式上和细节的变化。

Claims (32)

1、具有面板的阴极射线管,其面板包括:
具有特定的曲率的内表面;
具有45-75%的透射率的中央部分;
基本平直的外表面,其平面度比(F)满足数学公式 F = Ro Sd × 1.767 ,
中Ro表示外表面的对角线曲率半径,Sd表示面板有效表面的对角线长度,且外表面的平面度比(F)大于17;及
面板中央部分的厚度(CFT)、垂直轴端的厚度(Tv)和对角线端的厚度(Td)满足以下条件:1.4<Td/CFT<2.2及0.85<Tv/Td<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极射线管,满足下列条件:0.13<OAH/Sd<0.17,其中OAH表示面板裙部的长度,而Sd表示有效表面的对角线长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极射线管,其中面板内表面的对角线曲率半径(Rd)满足关系式2.0R<Rd<4.5R,其中1R=1.767×Sd。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阴极射线管,其中面板内表面的垂直曲率半径Rv和面板内表面的水平曲率半径Rh分别满足关系式3.0R<Rh<6.5R和1.2R<Rv<3.5R,其中1R=1.767×Sd。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极射线管,满足下列条件:10mm<(Td-CFT)<15mm,4mm<(Th-CFT)<8mm和8mm<(Tv-CFT)<12mm,其中Th表示面板的水平轴端的厚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极射线管,其中面板的各厚度满足下列条件:1.4<Td/CFT<2.0和0.93<Tv/Td<1.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阴极射线管,满足下列条件:0.146<OAH/Sd<0.17,其中OAH表示面板裙部的长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阴极射线管,其中面板内表面的对角线曲率半径(Rd)满足关系式2.0R<Rd<4.5R,其中1R=1.767×Sd。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阴极射线管,其中面板内表面的垂直曲率半径Rv和面板内表面的水平曲率半径Rh分别满足关系式3.0R<Rh<6.5R和1.2R<Rv<3.5R,其中1R=1.767×Sd。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阴极射线管,其中面板满足下列条件:10mm<(Td-CFT)<15mm,4mm<(Th-CFT)<8mm和8mm<(Tv-CFT)<12mm,其中Th表示面板的水平轴端的厚度。
11、具有面板的阴极射线管,其面板包括:
具有45-75%的透射率的中央部分;
基本平直的外表面,其平面度比(F)满足数学公式 F = Ro Sd × 1.767 ,
中Ro表示外表面的对角线曲率半径,Sd表示面板有效表面的对角线长度,且外表面的平面度比(F)大于17;及
具有特定的曲率的内表面,其中内表面的对角线曲率半径(Rd)、内表面的垂直曲率半径(Rv)和内表面的水平曲率半径(Rh)满足下列条件:1.0<Rh/Rd<1.9和0.3<Rv/Rd<0.9。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阴极射线管,其中面板满足下列条件:0.13<OAH/Sd<0.17,其中OAH表示面板裙部的长度。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阴极射线管,其中Rd满足关系式2.0R<Rd<4.5R,其中1R=1.767×Sd。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阴极射线管,其中Rv和Rh分别满足关系式3.0R<Rh<6.5R和1.2R<Rv<3.5R,其中1R=1.767×Sd。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阴极射线管,其中面板满足下列条件:10mm<(Td-CFT)<15mm,4mm<(Th-CFT)<8mm和8mm<(Tv-CFT)<12mm,其中CFT表示面板中央部分的厚度,Tv表示面板垂直轴端的厚度,Td表示面板对角线端的厚度及Th表示面板水平轴端的厚度。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阴极射线管,其中半径Rd、Rv和Rh满足关系式Rv<Rd<Rh。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阴极射线管,其中面板的半径Rh、Rd和Rv满足下列条件:1.0<Rh/Rd<1.3和0.3<Rv/Rd<0.9。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阴极射线管,其中面板满足下列条件:0.146<OAH/Sd<0.17,其中OAH表示面板裙部的长度。
19、如权利要求1 7所述的阴极射线管,其中半径Rd满足关系式2.0R<Rd<4.5R,其中1R=1.767×Sd。
20、如权利要求1 9所述的阴极射线管,其中Rh和Rv满足关系式3.0R<Rh<6.5R和1.2R<Rv<3.5R,其中1R=1.767×Sd。
21、如权利要求1 7所述的阴极射线管,其中面板满足下列条件:10mm<(Td-CFT)<15mm,4mm<(Th-CFT)<8mm和8mm<(Tv-CFT)<12mm,其中CFT表示面板中央部分的厚度,Tv表示面板垂直轴端的厚度,Td表示面板对角线端的厚度及Th表示面板水平轴端的厚度。
22、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阴极射线管,其中半径Rd、Rv和Rh满足关系式Rv<Rd<Rh。
23、具有面板的阴极射线管,其面板包括:
具有特定的曲率的内表面;
具有45-75%的透射率的中央部分,且面板外周部分的透射率与面板中央部分的透射率的比率在50-65%的范围内;及
基本平直的外表面,其中面板外表面上的任意点P(x,y,z)满足下列条件: 20000 mm ≤ ( x 2 + y 2 ) 2 + z 2 2 × z ≤ 70000 mm .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阴极射线管,其中面板外周部分的透射率与面板中央部分的透射率的比率大约在55-65%的范围内。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阴极射线管,其中面板外表面上的任意点P(x,y,z)满足下列条件: 20000 mm ≤ ( x 2 + y 2 ) 2 + z 2 2 × z ≤ 50000 mm .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阴极射线管,其中面板外表面上的任意点P(x,y,z)满足下列条件: 20000 mm ≤ ( x 2 + y 2 ) 2 + z 2 2 × z ≤ 25000 mm .
27、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阴极射线管,其中面板内表面上的任意点Q(x,y,z)满足下列条件: 3500 mm ≤ ( x 2 + y 2 ) 2 + z 2 2 × z ≤ 5000 mm .
28、具有面板的阴极射线管,其面板包括:
具有特定的曲率的内表面;
具有45-75%的透射率的中央装置;
基本平直的外表面装置,其平面度比(F)满足数学公式 F = Ro Sd × 1.767 , 其中Ro表示外表面装置的对角线曲率半径,Sd表示面板有效表面的对角线长度,且外表面的平面度比(F)大于17;及
面板中央部分的厚度(CFT)、垂直轴端的厚度(Tv)和对角线端的厚度(Td)满足以下条件:1.4<Td/CFT<2.2及0.85<Tv/Td<1.0。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阴极射线管,满足下列条件:0.13<OAH/Sd<0.17,其中OAH表示面板裙部的长度,而Sd表示有效表面的对角线长度。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阴极射线管,其中面板内表面的对角线曲率半径(Rd)满足关系式2.0R<Rd<4.5R,其中1R=1.767×Sd。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阴极射线管,其中面板内表面的垂直曲率半径Rv和面板内表面的水平曲率半径Rh分别满足关系式3.0R<Rh<6.5R和1.2R<Rv<3.5R,其中1R=1.767×Sd。
32、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阴极射线管,满足下列条件:10mm<(Td-CFT)<15mm,4mm<(Th-CFT)<8mm和8mm<(Tv-CFT)<12mm,其中Th表示面板的水平轴端的厚度。
CN200310113707.5A 2002-11-20 2003-11-13 平面型彩色阴极射线管的面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419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72188/2002 2002-11-20
KR10-2002-0072188A KR100489606B1 (ko) 2002-11-20 2002-11-20 음극선관
KR10-2002-0073866A KR100451802B1 (ko) 2002-11-26 2002-11-26 음극선관용 패널
KR73866/2002 2002-11-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03307A true CN1503307A (zh) 2004-06-09
CN1264190C CN1264190C (zh) 2006-07-12

Family

ID=32301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31011370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4190C (zh) 2002-11-20 2003-11-13 平面型彩色阴极射线管的面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7084561B2 (zh)
CN (1) CN126419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00514A (ko) * 2004-06-29 2006-01-0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음극선관
JP2006059574A (ja) * 2004-08-17 2006-03-02 Matsushita Toshiba Picture Display Co Ltd カラー受像管
US20060087215A1 (en) * 2004-10-22 2006-04-27 Matsushita Toshiba Picture Display Co., Ltd. Cathode ray tube
ITMI20052139A1 (it) * 2005-11-09 2007-05-10 Videocolor Spa Faccia anteriore per tubo a raggi catodici di profondita' ridotta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29054B (en) 1997-04-12 2003-04-21 Samsung Display Devices Co Ltd Cathode-ray tube
JPH11288676A (ja) 1997-12-10 1999-10-19 Toshiba Corp カラー受像管
US6268693B1 (en) * 1998-03-26 2001-07-31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Cathode ray tube having a reduced difference in light transmittances between a central region and a peripheral region of a panel face thereof
KR100300319B1 (ko) 1998-11-13 2001-10-29 김순택 음극선관
US6465945B1 (en) 1999-06-16 2002-10-1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Color cathode-ray tube
TW512386B (en) 2000-03-24 2002-12-01 Toshiba Corp Color cathode ray tube and color picture tube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KR100439268B1 (ko) * 2001-12-19 2004-07-07 엘지.필립스디스플레이(주) 평면형 컬러음극선관
KR100443611B1 (ko) * 2002-06-26 2004-08-09 엘지.필립스디스플레이(주) 음극선관용 패널
US7095165B2 (en) * 2003-05-30 2006-08-22 Lg.Philips Display Korea Co., Ltd. Color cathode ray tub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64190C (zh) 2006-07-12
US20040095057A1 (en) 2004-05-20
US7084561B2 (en) 2006-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815C (zh) 阴极射线管装置
CN1100340C (zh) 阴极射线管
CN1144254C (zh) 阴极射线管
CN1193400C (zh) 平面彩色阴极射线管
CN1165950C (zh) 彩色阴极射线管
CN1264190C (zh) 平面型彩色阴极射线管的面板
CN1169186C (zh) 彩色阴极射线管
CN1183572C (zh) 阴极射线管装置
CN1133197C (zh) 阴极射线管装置
CN1150592C (zh) 阴极射线管装置
CN1276462C (zh) 平板式彩色阴极射线管
CN1255846C (zh) 阴极射线管
CN1822300A (zh) 阴极射线管
CN1622269A (zh) 彩色阴极射线管
CN1275283C (zh) 用于阴极射线管的加强带结构
CN1255847C (zh) 阴极射线管
CN1236472C (zh) 阴极射线管的玻壳结构
CN1197115C (zh) 用于彩色阴极射线管的玻锥
CN1154145C (zh) 彩色阴极射线管的框架
CN1286139C (zh) 彩色阴极射线管的面板
CN1770378A (zh) 阴极射线管
CN1577706A (zh) 具有改良的荫罩的阴极射线管
CN1822298A (zh) 薄型阴极射线管的内屏蔽
CN1317821A (zh) 平面张力荫罩型阴极射线管
CN1411023A (zh) 用于阴极射线管的玻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E LE DI AN GUANG SHI (SOUTH KOREA)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G PHILIPS DISPLAYS (KOREA)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9090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904

Address after: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after: LG Philips Displays Korea

Address before: South Korea Gyeongbuk Gumi

Patentee before: LG Philips Display (Korea) Co., Ltd.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712

Termination date: 20101113